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业资源利用

农业资源利用

农业资源利用
农业资源利用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1.生物资源的概念:生物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联系到农业利用的那一部分。

2.农业生产的特点:

(1)季节性、地域性、周期性

(2)产出和投入的复杂性

3.农业资源的特征:

(1)地域性和节律性

(2)多用性和有限性

(3)整体性和层次性

(4)稳定性和变化性

4.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原则:

(1)按照人口、资源平衡的原则,控制人口增长并实行节约化的经营。

(2)按照资源整体性的原则,实现综合利用,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3)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进行资源的适度、适量开发利用。

(4)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5.农业资源气候的特征:

(1)无限的循环性和单位时段的有限性。

(2)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3)区域差异性和相似性

(4)相互依存性和可改造性

6.农业气候区域性与农业生产关系

(1)种植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建立在农业气候区域性基础上的

(2)农产品品质的好坏也有区域性

(3)农业生产技术措施也是与气候、农业生产的区域性相适应的

由此可见,农业生产的区域性是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联系的,这是进行农业气候区划的基本依据。

7.农业气候资源的基本因子和指标是:

(1)光能资源

(2)热量资源

(3)水分条件

(4)光、热、水资源的有效性

8.区划的分区系统由3个等级组成

第一级区——农业气候大区,包括: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青藏高寒农业气候大区

第二级区——农业气候带

第三级区——农业气候区

9.我国气候资源的分布: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青藏高寒农业

气候大区

10.农业气象灾害——干旱(认真了解)

干旱发生规律:

华北、西北、东北常有春旱,有时出现春夏连旱

秦岭、淮河以北春夏连旱较频繁,夏旱次之,个别年份有春、夏、秋连旱,是我国有名的重旱区之一

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多夏旱和秋旱,春旱很少

华南南部多秋、冬旱和冬、春旱,夏旱不多,个别年份有秋、冬、春三季连旱

川西北多春、夏旱;

川东多伏旱;

干旱的预防措施:(1)种草种树,改善旱区农业生态环境

(2)兴修水利,搞好农业基本建设

(3)根据水资源条件,合理调整农业布局

(4)大力节约用水,推广节水和减少蒸发的新技术

(5)积极提倡有机旱作农业,采用有效地抗旱保墒技术等

11.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必须从3各方面考虑:

(1)要充分合理地使作物最大限度地利用气候资源的生产力

(2)要不断提高农业对不利气候条件的抵御能力

(3)要注意改善和保护农业气候资源,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1)正确认识和评价农业气候资源是合理开发气候资源的前提

(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根本原则

(3)调节、控制和改良农田小气候是科学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有效手段

(4)提高复种指数,挖掘品种资源和气候资源潜力,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有力措施

(5)努力提高对不利气候条件的抗御能力,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

(6)保护和改善气候环境,是经常性的战略任务

12.土地资源的特性(基本特征):

(1)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

土地资源的原始性和有限性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土地资源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性

(2)土地资源的经济特性

土地报酬的递减性

经济供给的稀缺性

土地资源经济利用的地域性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持续性

提地资源利用形式变更的困难性

(3)土地资源的社会特性

政治和社会权力是与地权相联系的

随着土地稀缺程度的加强,以及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社会控制也就越

来越得到强化

13.土地资源的评价原则:

(1)适宜性原则

(2)综合性原则

(3)比较的原则

14.土地资源的评价层次:国家级、省级、县级、乡级

15.土地资源的开发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2)综合开发原则

(3)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16.土地资源整治的概念:土地资源的整治是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土地退化现象的消除

和与预防。

17.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耕地面积少,人地矛盾突出

(2)利用结构不当,经营单一

(3)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

(4)土地经营水平低,生产力不高

(5)土地利用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乱占耕地现象严重

18.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途径:(?)

(1)因地制宜,用生态观点、发展的眼光确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向

(2)实行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走节源高效持续农业的发展道路

(3)增加农业投资,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扩张土地承载力

(4)防治土地退化,提高土地资源质量

(5)建立全国土地数据库,健全土地资源预测预报工作

19.保护土地资源的对策:

(1)建立健全和坚决执行保护土地的法律体系,强化管理

(2)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垦和复垦耕地

(3)在有限的耕地上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综合生产力

(4)把改造中低产田作为重点来抓,充分挖掘耕地增产潜力

(5)提高复种指数

(6)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20.水资源由地表水、地下水和天然降水3部分组成

21.水资源的形式和种类:

(1)农业用水

(2)工业用水

(3)生活用水

(4)动力用水

(5)航运用水

22.农业水资源的合理与节约利用途径:

(1)调整农业结构和作物布局

(2)扩大可利用的水源

(3)减少输水损失

(4)提高灌水技术水平

(5)实行节水农业措施

23.我国种植业有三大类作物组成:

一类是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薯类、豆类及其他杂粮

二类是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作物、麻类作物、糖类作物、烟草、桑、茶、果等三类是其他作物,包括蔬菜,饲料作物及绿肥等

比例:8:1:1

24.合理开发利用种植业资源的措施:

(1)稳定粮食作物面积,合理安排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

(2)不断改善种职业的生产基本条件,促进其优势的发挥

(3)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积极发展农田灌溉

(4)发展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5)推广运用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增强农业发展后颈

25.草地资源的基本功能

(1)生产功能

(2)防护功能

(3)环境功能

26.水产资源的利用原则

(1)开发利用和保护增值相结合

(2)捕捞和养殖相结合,以养为主

(3)全面规划与因地制宜相结合

(4)渔具、渔法与资源状况相适应

(5)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6)生产与流通相结合

27.有机肥料的构成:农家肥料、绿肥、菌肥和生物制剂(生长调节剂、酶制剂等)肥料

28.有机肥分三大类:

(1)动物排泄物类有机肥

(2)植物残体类有机肥

(3)加工处理类有机肥

29.我国有机肥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1)直接还田

(2)做动物饲料间接还田

(3)无害化处理后还田

(4)有机肥料商品化

30.化肥区划的分区原则和命名方法

(1)分区原则:

化肥用量、氮磷钾比例和肥效相对一致性;土壤类型和速效养分含量的相对一

致性,尽可能同土地利用方向和种植规划相协调;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

一级区照顾省级,二级区保持县界,以利国家合理分配化肥;尽量保持省(市、

县)化肥区划中一级区的界限,使全国与各省区划相衔接。

(2)命名方法:全国区划分为两级,一级区反映不同地区施用化肥的现状和肥效的特点,按:地名+主要土类+氮肥用量+磷钾肥肥效相结合的命名法。

二级区按:地名地貌+作物布局+化肥需求特点的命名法。

31.农化服务概念:

施肥综合技术服务体系又称推荐施肥技术系统或农化服务,是农业科技部门和人员运用现代农业科学理论和先进测试手段为农业生产单位或农户提供施肥指导和服务的一种技术系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把化肥工业生产、商业供销和农业使用3方面连接起来的纽带。

31.废物资源化的依据:

成为资源的物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利用价值,二是有达到目的的技术。

32.废物农用资源化含义:废物农用资源化,又称为废物资源的农业利用,是指将具有农用

价值的生产性废物和生活性废物作为一种农用资源开发,投入到农业生产体系中。

33.废物农用资源化的途径:

(1)工厂型资源化

(2)庭院型资源化

(3)农田型资源化

(掌握沼气发酵技术)

34.农业资源区域开发,实际上是对区域内各种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而各地区农业资源区

域开发的特点又取决于农业资源分布的地域性差异和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既是:通过查清农业资源家底,并根据农业资源的地域分布规律,以市场为向导,以资源合理配置为中心,对区域农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区、评价和开发利用规划的基础上,所从事的经济开发活动。

35.农业资源区域开发的原则

(1)统筹规划,择优开发的原则

(2)适度开发,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调的原则

(3)综合利用,寻求最佳经济效益的原则

(4)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原则

(5)增加投入,集约经营,提高农业资源生产力的原则

(6)珍惜资源,合理付费,有偿开发利用的原则

(7)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

36.农业资源评价的原则:

(1)坚持科学性与实用性,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3)全面系统地分析评价,重点深入主导因素和限制因素

(4)依据农业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的原则

37.农业自然区划分区命名:第一段多是表示地域名称或地理位置;第二段多是表示该级区的主要自然特征;第三区段则是代表该级区在区划等级体系中所处位置的名称。如东部季风区域、华南丘陵区。

38.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主导,优化区域农业资源配置与开发布局,在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增长的的同时,以促进农、林、牧、副、鱼全面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深度开发与广度开发相结合,力求使开发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9.农业资源开发区选择原则

(1)资源集中连片,开发条件与改造措施相对一致,开发与增产潜力大

(2)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资源开发产品的商品率高,开发的综合效益好(3)有利于促进主要农产品在国内或局部地区产需平衡

(4)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大城市、大型工矿能源基地建设配套开发或重大生态整治工程的需要

40.农业资源管理的概念:是指管理者在资源承载力的允许下,以资源科学理论为基础,对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的人类活动所进行的组织、法律、经济、教育和技术的手段,对危害和破坏农业资源的人为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协调资源发展与经济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41.农业资源管理的原则

(1)协调原则

(2)高效原则

(3)自控原则

(4)稳定原则

42.农业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

(1)经济手段

(2)行政手段

(3)法律手段(认真了解)

(4)技术手段

(5)教育手段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教案 第一章、农业资源概述 一、农业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1、农业资源的概念 农业资源就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2、农业资源的类型 1)、自然资源: (1)概念:指农业生产及其相关领域中可以利用的自然元素和自然力(大气、土壤、水等),以及开始转入农业自然资源行列的那些自然条件。 (2)分类(略) 2)、社会经济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社会经济财富的动力源泉。(1)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2)农业科技生产力 3、农业资源的特征 1)、地域性和节律性(时空分布差异和时间、气候和季节交替演变的规律) 2)、多用性和有限性 3)、整体性和层次性 4)、稳定性和变化性 二、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 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农业资源利用的实质 农业资源利用的实质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改善现有生产条件来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源泉和主要推动力。 B、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 C、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增强农民的现代意识,还能部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2、农业资源利用的基本原理 农业资源利用涉及到的原理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以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为基础。 农业生产有两个特点:一是受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二是一个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 A、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B、人口经济原理与收益递减律 C、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三、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任务、内容与方法 1、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任务 其研究的基本目标,是要科学的认识和合理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而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农业资源的利用、配置和管理上,既要从微观入手,又要从宏观把握全局。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采用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有计划的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使农业综合生产力得到稳步提高,并在开发利用中切实贯彻国家有关保护珍惜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法规、政策。在高速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总量,满足人们物质需求日益增长的条件下,建立起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农业生产能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2、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内容 A、农业资源概述 B、农业资源各论 C、农业资源管理 3、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方法 A、从整体到部分的系统分析法 B、综合分析法 C、最优化法 4、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1)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意义 A、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B、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解决人口增长与人均资源不断减少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 C、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 2)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目标、原则和对策措施 (1)目标: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进行开发利用,减少浪费提高效益 (2)原则:1、按照人口、资源平衡的原则,控制人口增长并实行节约化的经营 2、按照资源整体性原则,实现综合利用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3、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进行资源的适度、适量开发利用 4、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5、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 (3)加强农业资源开发的对策 A、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做到有步骤、有重点、有机划的开展,避免盲目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1.农业资源包括哪些?简述我国农业资源的主要特征。 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肥料资源和废弃物资源等自然资源;另外还包括农业劳动力资源、农业资金、技术和信息、农业旅游资源等。 光热资源较丰富,水资源不足 耕地数量少,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有林地数量少,宜林地数量较多,质量较好 草地数量多,质量较差 生物资源种类多 资源区域分布不匹配,大部分地区资源组合错位 人口多,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力剩余状况严重,文化素质低 大部分地区物质技术基础薄弱,装备水平还是以人畜动力和手工操作为主 城市和工业发展水平低,交通运输条件差,对农业生产支持和辐射不够 农村经济体制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目前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谈当前我国农业资源与利用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耕地资源紧张 农业水资源不足 化肥资源短缺 农业资源承受的压力不断增长 农业资源质量不高 农业资源利用率低 农业后备可开发资源潜力有限 农业资源配置不合理 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3.气候资源有哪些明显的特征?如何综合利用太阳能。 组成因素的相互制约性和不可代替性; 时间变化的周期性和随机波动性; 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 开发利用的有限性和长远潜在性; 气候资源的多宜性和两重性。 太阳能的综合利用 通常根据太阳能的地区分布特点、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太阳能利用的技术措施等,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太阳能资源进行分类和区划。 太阳能可以转换成热能、电能和生物化学能,转换过程分别称为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 利用光伏效应原理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加以利用,称为光--电转换,即太阳能光电利用。接收或聚集太阳能使之转换为热能,然后用于生产和生活的一些方面,是光—热转换,即太阳能热利用的基本方式。 利用藻类或叶绿素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加以储存和利用,称为光—化学能转换 4、我国水资源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在农业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或节水。 我国水资源的问题: ①分布不均、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

资源综合利用

【编者按】资源综合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和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国资源综合利用产值将显著增长,预计年产值达1.2万亿元以上,每年可以带动5千亿元以上的直接投资。在国家多项利好政策的鼓励下,资源综合利用这个利国利民的“双赢”产业,喷薄欲发。 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喷薄欲发 ——专访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秘书长王吉位 文/本刊记者方蔓莉 “资源综合利用是促进‘减量化、资源化、再制造’的基础和核心,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中之重”,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秘书长王吉位在接受《深圳循环经济》专访时表示,“可以说,资源综合利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主要内容”。 “前50年看原生(资源),后50年看再生”,王吉位笑言。他预测“十二五”期间资源综合利用产值将显著增长,年产值将达到1.2万亿元以上,约占当年GDP的3%-4%,就业人数预计达3000万人。“整个产业会有巨大发展,初步预计每年可以带动5千亿元以上的直接投资,投资空间相当大”。 产业发展5年一大步 《深圳循环经济》:请您谈谈近年来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所取得的进展。 王吉位:首先是对该行业的认识不断提高。观念决定一切,“十一五”期间,国家从上到下都越来越重视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以前是被动地去消纳废弃物,现在则是主动地去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其次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资源综合利用从投资到产值都不断扩大,近两年国家在安排4万亿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中就有21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据了解,2009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将近1万亿。 然后是资源综合利用量不断加大。以粉煤灰和煤矸石为例,2009年综合利用分别约4亿吨和3.6亿吨,综合利用率均达到68%,比“十五”末相比分别增加约3个和8个百分点。以脱硫石膏为例,据“十一五”后期数据计算,综合利用量也在稳步提升,到2009年综合利用约1900万吨,同比2008年增加了近百万吨的利用量。再以再生有色金属为例,2009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约为633万吨,相当于1998年全国有色金属的总产量(616万吨),占当年10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的24.3%左右,已经成为有色金属产业资源的重要补充。 再者,利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从矿山尾矿到工业“3废”,从农林剩余物到城市生活垃圾,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最后,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批工业企业正在实行经济转型,一些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已经形成,新兴的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正在建设。 可以说“十一五”期间是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 《深圳循环经济》:“十一五”以来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有哪些具体政策支持?这些支持

农业资源管理与利用

1.农业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 2.农业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联系到农业利用的那一部分,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 3.农业资源的特征 1)、地域性和节律性(时空分布差异和时间、气候和季节交替演变的规律) 2)、多用性和有限性 3)、整体性和层次性 4)、稳定性和变化性 4.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于联系: 1)、概念不同: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T、E、P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气候是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还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气候是在多年观测到的天气基础上所得出的总结和概括,是在一定时段内由大量天气过程综合而得出的长期大气过程,二者之间存在着统计联系,从时间上反映出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2)、从时间尺度上讲: 天气是短时间的,气候是长期的 天气具有多变性,气候则比较稳定 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区的天气不完全一样,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内的天气也常常是不同的。气候一般比较稳定,而且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受它所在的纬度、高度、海陆相对位置等影响较大。 形成原因不同:天气由气团、锋,气候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形成 3)、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结和概括。 5.我国农业气候特点: 1).我国整体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但就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区而言,一般是温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海洋性较强。季风气候的“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的特点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2).受太平洋上的夏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降雨量较为充足,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因此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3).由于每年夏季风的势力强弱变化大,所以常常出现“北旱南涝”或相反的灾害。还极易产生水早害;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但总体而言,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是利大于弊。 6.农业气候特征: (1)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有限性和无限循环的可更新行 (2)适度性和非线性 (3)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4)区域的差异性 (5)相互依存性和可改造性

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简述了开发与利用农业生物资源的重要性,总结分析了农业生物资源保存、研究和利用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构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的设想。 关键词: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发展战略 农业生物资源包括农作物、畜禽、农业微生物和药用植物等种质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健康与发展的最根本物质基础和战略资源,也是农业新品种和生命科学源头创新的材料基础。育种实质上就是作物种质资源优异基因的重组再加工,小麦矮秆基因、水稻“野败”型不育基因的应用引发了“绿色革命”。因此,保护农业生物资源多样性,发掘其中的优异基因,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策略。当前,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而作物种类减少、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却日益突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农业生物资源在经济社会、农业可持续发展及食物与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利益的高度,切实加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 农业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急需解决。 一是对生物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基础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公益性还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二是管理职责不明,缺乏高层次整体规划,尚未建立起统一、高效的全省农业生物资源管理工作体系。 三是资源保存分散,共享效率低。长期以来,资源分散保存在不同的行业机构和技术人员手中,存在部门分割、单位所有的现象,机构之间以及保存者与利用者之间缺乏联系,资源共享的整体能力较差。 四是资源评价、鉴定等技术工作不深入,典型性和关键性数据缺乏,资源潜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没能体现出来。 五是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具有基础性和技术支撑性等特点,短期内难以出大成果和高水平论文,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从事这项工作。 2 农业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战略设想 我国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但随着农业集约化发展、生态环境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建设,加之长期以来农业生物资源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农业生物资源多样性破环严重,农业品种遗传基础越来越窄。因此,加强农业生物资源的管理、保护及研究利用越来越迫切,任务十分艰巨。 农业生物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目标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和确定的区域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在综合开发中要求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由此可见,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相关。农业综合开发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过程,尤其是农业综合开发要求同时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也正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实现的。农业综合开发所包括的土地治理项目、多种经营及龙头项目、专项科技示范项目等几类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的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农民的生活宽裕及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总

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及农业规划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进行的物质产物,受到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严格制约。 农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都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又往往带有一定的规律性,称之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及农业区划就是从自然、经济、技术的综合角度,揭示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农业的地区布局和结构、合理配置农业生产力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 自然界存在的能被人类利用或在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利用来作为农业生产原材料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叫农业自然资源。(天然存在的自然物质) 农业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因此你哦工业生产是生物再生产。 农业自然资源的主要内涵:1、气候资源提供并保证或影响农业生产获得产量的光、温度、水等气候因子的数量及组合特征,称为农业气候资源或气候条件,包括光能、热量资源、降水资源及天气灾害。2、水资源可供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开发利用的含有较低的可溶性盐类并不含有毒物质的水分来源叫水资源。它通常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市一中动态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冰川水,以地表水为主,以大气降水补给来源。3、土资源土地是地球表面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广义土地是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共同作用多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包括耕地、园地、林地、早地、内陆水域、沿海滩涂。4、生物资源可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对象的天然生长植物、动物和农业微生物的种类及群落类型称为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大类,按照其性质可分为:品种资源、林木资源、草场资源、水产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珍稀生物资源、天敌资源。农业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组成农业自然资源的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自然界是一个统一体,在一定的水、热条件下,形成一定的土壤和植被,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动物和微生物群落,成为一个生态系统。2、地域性由于地球与太阳位置及其运动特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差异,以及地质地貌的变化,使得 地球上各个地区的水、热条件不同,从而 形成多种资源生态环境。3、可更新性农 业自然资源是可以更新和循环的,这是区 别于矿产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农业自然 资源可以不断更新、不断补给、不断生长、 永续利用。合理运动和保护,才能不断更 新和循环。4、不可逆的发展性农业自然 资源是不断向前发展演变的。5、可培育性 农业自然资源是可以培育和改造的,自然 资源是天然存在的自然物。6、数量的有限 性和潜力的无限性农业自然资源数量是 有限的,地球上土地的面积,水的数量,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以及生物的种类、 生产力、蓄积量等,在一定地区、一定时 间内都是有一定数量限制性。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 则:1、因地制宜,2、宏观全局,3、远近 兼顾。 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遵循一下几种基 本原则:1、因地制宜。2、宏观全局。3、 远近兼顾。4、用养结合。 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主要特点:1、光、热 条件优越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 带,光、热条件优越,光能资源丰富。2、 季风气候特征显著夏季主要受来自海洋 气流的影响,冬季则受大陆气流影响。 季风气候还具有不稳定性特点,夏季风和 冬季风每年的进退时间,影响范围和强都 不同,因而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率 大,气温冷热变化激烈。所以我国干旱、 洪涝、低温、霜冻、干热风、冰雹、台风 等天气灾害频率高,农业生产不稳定。 我国农业的水资源特点:1、河川径流总量 大。2、地区分布不均匀,水工配合不协调。 3、年内、年际水量变化大。 4、水资源开 发利用程度高。 我国土地资源主要特点:1、农业用地比重 小,耕地的比重尤小。2、各类土地资源的 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的相对数量少。3、 后备土地资源不多,非农占地情况严重。 我国生物资源:1、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化。 具世界第三。2、动物资源种属繁多。3、 经济真菌资源品类丰茂。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特点:1、特有种和珍 奇种类较多。2、华中和华南区所产野生动 物色彩绚丽,富于光泽。 气候、土地、水、生物等自然资源是农业 生产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结构农业 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从自然再生产的角度 看,农业生产的实质就是各种农业自然资 源循环和转化而形成各种农产品的过程, 农业生产是人类劳动参与下进行的,因此, 农业生产也是劳动者参与的社会经济再生 的过程。 农业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和效果, 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农业 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自始至终收 到人为的调节和控制,把握农业发展的方 向和进程。 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的技术条件特点:1、人 口众多,农业人口比重大。2、农村经济底 子薄,扩大再生产力低。3、农业现代化装 备有一定基础。4、农村交通运输不发达, 自给半自给经济比重大。 农业自然资源是可更新的资源,如果利用 的合理,可以持续不断更新地位人类提供 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如果不合理运用,使 可更新的资源失去其更新的条件,破坏生 态平衡,则不仅不能造福人类,反而会带 来祸患,在人类史上,这种教训是深刻的。 自然资源采取掠夺性经营,带来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森林和水产资源衰退,早场退 化等恶果,形成恶性循环,其表现在几个 方面:1、种植业盲目滥垦,广种薄收。2、 林业集中过伐,重采轻造。3、草原牧业超 载过牧,靠天养畜。4、渔业重捕轻养,遭 鱼滥捕。5、地下水资源超重量开采,江河 水源污染。6、野生动物资源乱捕滥猎,许 多珍稀物种频临灭绝。 合理运用农业资源的基本途径:1、树立人 口、资源平衡的观点,实行资源节约型集 约化营运。2、立足于生产、生活和生态的 统一,改善资源生态环境。3、增加物质、 能量投入,扩大资源产出能力。4、坚持分 区化类指导,发挥资源地区优势。 我国目前资源不足,破坏、浪费资源现象 严重,必须做好一下几点:1、制止对资源 掠夺性经营,提高林地、耕地、草地、水 面的单位面积。资源的不同特点,确定适 宜的发展农业。2、严格控制非农占地,实 行多热高产,缓和人多地少矛盾。3、建立 节水型工农业生产体系,缓解水资源供需 矛盾。 缓和人多地少矛盾的有效途径:1、必须运 用经济手段,按照价值规律来控制非农占 地。2、充分发挥光热资源和劳力资源优势, 因地制宜实行多熟制。3、坚持不谢地进行 农田基本建设,有计划地政治各种低产土 壤、低产田、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努力挖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

望城区团山湖村秸秆综合利用示点项目 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长沙市望城区绿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16年4月开始建设,正式成立于2016年7月21日,是望城区乌山街道团山湖村村委会组织建成,注册资金12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是再生综合利用、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等。 (二)项目年度预算绩效目标、绩效指标设定情况 本项目属于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及建设两型社会中的农业科技创新及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是国家大力鼓励、扶持发展的产业项目。旨在将农业废弃物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快速、便捷转化为高效有机肥的应用技术,彻底解决农业污染源头的产生和排放,推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改粗肥还田为精肥还田,改乱丢乱烧为清洁生产,改传统堆肥为生物配肥,改低效利用为高效利用,真正实现废物交换循环高效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臵,归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解决土壤板结和耕性变差等不利因素,生态环保作用十分突出,使农业生产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从根本上解决全村农业废弃物燃烧、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又能美化乡村环境,

还能为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可推广性强、社会效益显著。 二、项目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 (一)项目资金安排落实,总投入等情况分析 项目预算总投资280万元,其中厂房建设投资58.8万元,设备购臵及安装调试投资69.8万元,生产交通运输工具投资32.4 万元,排水沟、绿化、生产路、生活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投资119万元。 资金筹集方案为单位自筹160万元,申请财政专项资金120万元。 (二)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1、财务做到收支两条线分开,以事实为依据,确保真实、合理、合法。 2、各项收支凭据要素齐全,及时入帐,开支发票注明资金用途、去向,经手人、证明人、审核人、审批人,白条一律严禁入帐。 3、各项收支严格执行年初财政预算方案,先算后用,精打细算,不得超预算开支,不得村级年内负债,确保资金正常运转。 4、严格实行一支笔审批,每张支出发票必须经村务监督委员会人员把关确认。 三、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一)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浅析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浅析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摘要 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对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世界能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也将对人类的生存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简述了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的概况,以及国内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针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趋势;对策措施 Trends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 waste at home and abroad Abstract Rational use of agricultural waste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mproving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y. In case of the gradual depletion of world energy,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wasteresourc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urvival of humanity.This overview explained the staus of agricultural wastes resources in China, the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s on resource utilization

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第二章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山西电大王彤梅 2010.4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述 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自然资源下了如下的定义:“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件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自然资源的分类是资源开发、管理和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自然资源按其存在形态可分成三类:原生性自然资源和次生性自然资源,次生性自然资源又分为不可更新资源(非再生资)和可更新资源(再生资源)两类。 自然资源按开发利用可分为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工业资源等。农业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本章重点介绍农业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普遍性特点 1.自然资源的系统性 2.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在: 第一,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和分布不均的,第二,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人们利用资源的能力和范围有限,第三,资源可更新速率是有限的,第四,资源功能是有限的。 3.资源的变动性 4.资源的多用性 5.资源的地域性和国际性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1.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堪称资源大国 2.人均占有量低,资源相对紧缺 3.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 4.水、土资源与人口组合错位 5.能源南北差异悬殊

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流动方式,以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为核心,实现特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总体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用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和更低环境污染,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指导理论是系统论和生态学;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价值观是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统一,人与自然和谐。 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循环经济有三大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即”3R”原则( 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循环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在人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传统模式;第二种是“过程末端治理”模式;第三种是循环经济模式。 我国选择循环经济的背景 1.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存在“四低”:即资源产出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 2.污染物的超常规排放资源产出率低,废气物排放量则高,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政府拟将采取的策略与措施1.转变观念;2.搞好规划;3.调整结构;4.健全法制;5.完善政策;6.依靠科技;7.示范推广;8.强化管理;9.宣传教育 第二节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水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从海洋和陆地表面不断地蒸发和蒸腾变为水蒸汽,又凝结成液态或固态水降落到海洋和陆地;落到陆地的部分水分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江、河、湖泊,最后流入海洋。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降水、渗透及径流等途径不断循环往复,称为全球的水循环,其中包括局部的海洋水循环、局部的内陆水循环以及陆地与海洋之间的水循环。 地球表面水域很大,海域占地球表面的71%,陆地占29%。全球水资源总量巨大,为14亿km3,但能真正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极少,因为海水占总水量的97.3%,淡水只占2.7%。

(工作总结)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总结

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农林废弃物 发电项目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总结 一、企业概况 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是一家区域性公用热电厂,位于兰溪市区溪东区块内,是溪东区块承担区域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点。目前总装机规模为四炉三机,由两台35t/h纯燃生物质锅炉和两台35t/h燃煤链条锅炉、2台6000kW抽凝汽轮发电机组及1台3000kW背压汽轮发电机组组成。年发电能力12000万千瓦时,年供热能力192万吉焦。公司目前建有以公司为中心的东、西、中三条主干供热管线,供热管线达15.38公里,现有热用户50 余家,主要是冶炼、印染、制药、化工等工业和宾馆饭店等商业用汽。公司发出的电力通过10KV城热122线路和热电265线分别送入35KV城关变电所和110KV莲花变电所。 公司占地面积60038m2,现有员工 13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2人。二、项目情况 (一)项目批复情况 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是在农林废弃物资源调查及生物质发电技术调研基础上与高校合作进行的一项技术创新项目,2008年10月省经贸委以浙经贸电力[2008]576文核准项目,项目建设规模为将原四台35吨/小时燃煤链条炉改造为纯燃农林废弃物燃料锅炉,配套建设农林废弃物切割、输送、储存等设施,同步改造除尘设施。全厂总发电装机规模不变。项目总投资拟定4500万元。项目根据生物质燃料实际收集情况分步实施逐台改造。项目利用原厂区建设,不新增土地。 (二)项目建设情况 项目一期工程于2008年10月开始动工建设,2009年12月15日建成投入试运行。主要完成的建设内容:两台(#2、#3)35t/h燃煤链条炉纯燃农林废弃物燃料改造,新建农林废弃物片料加工车间及片料输送系统一套,

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中文系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班黄永飞学号:1102401028 五种植物的特征及其主要用途: 1、蒲公英: 形态特征:别名黄花苗、黄花地丁、婆婆丁。生草本植物,高10~25cm,含白色乳汁。根深长,单一或分枝,外皮黄棕色。叶根生,排成莲座状,狭倒披针形,大头羽裂或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缘或有数齿,先端稍钝或尖,基部渐狭成柄,无毛蔌有蛛丝状细软毛。花茎比叶短或等长,结果时伸长,上部密被白色珠丝状毛。头状花序单一,顶生,长约3.5cm;总苞片草质,绿色,部分淡红色或紫红色,先端有或无小角,有白色珠丝状毛;瘦果倒披针形,土黄色或黄棕色,有纵棱及横瘤,中产以上的横瘤有刺状突起,先端有喙,顶生白色冠毛。花期早春及晚秋。 分布和生境:蒲公英资源分布世界许多国家如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均有野生或种植的蒲公英。蒲公英在我国的分布则更为广泛,华北、华中、华东、东北等区的许多地方,春、夏、秋三季,田野、路旁、山坡,以及房前屋后,均有蒲公英生长;人工栽培蒲公英的单位或个人也日益增多。蒲公英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利用部位和理化性质:其根所含的多种三萜醇为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蒲公英苦素及咖啡酸、菊糖、果胶:全草含肌醇、天冬酰胺、

苦味质、皂甙、树脂、菊糖、果胶、胆碱:花含毛茛黄素、维生素B 2等。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浓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蒲公英食疗效果好蒲公英不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栽培的,均为营养丰富的特种蔬菜。鲜嫩蒲公英全草的可食部分约为84%,而每100g,可食部分含蛋白质4.8g,脂肪1.1g,糖类5.0g,粗纤维2.1g,钙216.0mg,磷93.0mg,铁10.2mg,胡萝卜素,维生素B 20.39mg,维生素c47.0mg,尼克酸1.9g。蒲公英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蒲公英具有一定的美容作用蒲公英不仅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食疗佳蔬、疗疾良药,而且也在美容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蒲公英可以用作兽药蒲公英不仅是人类的食疗佳蔬和疗疾良药,而且也能在畜牧兽医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既可作为珍贵的饲料添加剂,又可治疗多种家畜的多种疾病。 2、桂圆 形态特征:龙眼常绿乔木,高通常10m左右。具板根。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连柄长15-30cm,或更长;小叶4-5对,很少3或6对,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mm;叶片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长6-15cm,宽2.5-5cm,先端渐尖,有时稍钝头,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粉绿色,两面无毛。花序大型,多分枝,顶生和近枝腋生,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知 识 梳 理] 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从煤、石油和天然气中获得基本化工原料 (1)煤的组成和加工 ①煤的组成 ②煤的加工方法及产品 (2)天然气的组成和利用 (3)石油的组成和加工

【自主思考】 1.若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芳香烃,应采用什么方法? 提示 煤焦油是由各种芳香烃组成的液态混合物。可根据各种芳香烃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法进行分离。 2.石油的裂化和裂解有何区别和联系? 提示 裂化和裂解的原理相同,只是裂解选用的温度比裂化温度更高,因此裂解又称之为深度裂化。 2.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这三大合成材料,主要是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 (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常见反应类型 ①加聚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通过加成反应相互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如n CH 2===CH 2―――――→一定条件 CH 2—CH 2 注意 a .单体: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化合物,如CH 2===CH 2。 b .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的最小重复单元,如—CH 2—CH 2—。 c .聚合度:高分子化合物中的链节数,如聚乙烯中的n 。 ②缩聚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通过缩合反应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高分子化合物,同时有小分子(如H 2O 等)生成的反应。如: 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1.环境问题 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根治污染的最有效途径是控制污染源。 2.“三废”污染 “三废”主要指废气、废液和废渣,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

农业资源利用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1.生物资源的概念:生物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联系到农业利用的那一部分。 2.农业生产的特点: (1)季节性、地域性、周期性 (2)产出和投入的复杂性 3.农业资源的特征: (1)地域性和节律性 (2)多用性和有限性 (3)整体性和层次性 (4)稳定性和变化性 4.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原则: (1)按照人口、资源平衡的原则,控制人口增长并实行节约化的经营。 (2)按照资源整体性的原则,实现综合利用,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3)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进行资源的适度、适量开发利用。 (4)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5.农业资源气候的特征: (1)无限的循环性和单位时段的有限性。 (2)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3)区域差异性和相似性 (4)相互依存性和可改造性 6.农业气候区域性与农业生产关系 (1)种植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建立在农业气候区域性基础上的 (2)农产品品质的好坏也有区域性 (3)农业生产技术措施也是与气候、农业生产的区域性相适应的 由此可见,农业生产的区域性是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联系的,这是进行农业气候区划的基本依据。 7.农业气候资源的基本因子和指标是: (1)光能资源 (2)热量资源

(3)水分条件 (4)光、热、水资源的有效性 8.区划的分区系统由3个等级组成 第一级区——农业气候大区,包括: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青藏高寒农业气候大区 第二级区——农业气候带 第三级区——农业气候区 9.我国气候资源的分布: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青藏高寒农业 气候大区 10.农业气象灾害——干旱(认真了解) 干旱发生规律: 华北、西北、东北常有春旱,有时出现春夏连旱 秦岭、淮河以北春夏连旱较频繁,夏旱次之,个别年份有春、夏、秋连旱,是我国有名的重旱区之一 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多夏旱和秋旱,春旱很少 华南南部多秋、冬旱和冬、春旱,夏旱不多,个别年份有秋、冬、春三季连旱 川西北多春、夏旱; 川东多伏旱; 干旱的预防措施:(1)种草种树,改善旱区农业生态环境 (2)兴修水利,搞好农业基本建设 (3)根据水资源条件,合理调整农业布局 (4)大力节约用水,推广节水和减少蒸发的新技术 (5)积极提倡有机旱作农业,采用有效地抗旱保墒技术等 11.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必须从3各方面考虑: (1)要充分合理地使作物最大限度地利用气候资源的生产力 (2)要不断提高农业对不利气候条件的抵御能力 (3)要注意改善和保护农业气候资源,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1)正确认识和评价农业气候资源是合理开发气候资源的前提 (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根本原则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总结

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总结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总结 一、企业概况 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是一家区域性公用热电厂,位于兰溪市区溪东区块内,是溪东区块承担区域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点。目前总装机规模为四炉三机,由两台35t/h纯燃生物质锅炉和两台35t/h燃煤链条锅炉、2台6000kW抽凝汽轮发电机组及1台3000kW背压汽轮发电机组组成。年发电能力12000万千瓦时,年供热能力192万吉焦。公司目前建有以公司为中心的东、西、中三条主干供热管线,供热管线达15.38公里,现有热用户50 余家,主要是冶炼、印染、制药、化工等工业和宾馆饭店等商业用汽。公司发出的电力通过10KV城热122线路和热电265线分别送入35KV城关变电所和110KV莲花变电所。 公司占地面积60038m2,现有员工 13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2人。 二、项目情况 (一)项目批复情况 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是在农林废弃物资源调查及生物质发电技术调研基础上与高校合作进行的一项技术创新项目,2008年10月省经贸委以浙经贸电力[2008]576文核准项目,项目建设规模为将原四台35吨/小时燃煤链条炉改造为纯燃农林废弃物燃料锅炉,配套建设农林废弃物切割、输送、储存等设施,同步改造除尘设施。全厂总发电装机规模不变。项目总投资拟定4500万元。项目根据生物质燃料实际收集情况分步实施逐台改造。项目利用原厂区建设,不新增土地。 (二)项目建设情况 项目一期工程于2008年10月开始动工建设,2009年12月15日建成投入试运行。主要完成的建设内容:两台(#2、#3)35t/h燃煤链条炉纯燃农林废弃物燃料改造,新建农林废弃物片料加工车间及片料输送系统一套,农林废弃物粉料预处

现代农业新技术论文

现代农业新技术 ——张四春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在当今世界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像中国这样长期困扰着整个经济的发展,成为左右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持久因素。中国究竟应选择怎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构成了中国如何迈向21世纪的主要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关键词: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这样,就要求我们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留发展后劲,以促进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不断完善、进步。 1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1.1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找到一条根本途径生态农业吸取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我国国情出发遵照生态学的原理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战略的转移和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2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可以避免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经营和滥用,对农业的可更新资源注意增殖,对不更新资源注意保护和利用,使自然资源能得到持续的利用,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地发展生态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生态农业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它又能为社会创造数量多、质量好的多种多样的农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法

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及案例分析 摘要基于对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概念和特点的认识并考虑资料的来源和计算的可行性,建立了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进行分析计算,得出了初步结论。 关键词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评价方法;案例分析 农业自然资源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时所利用的各种资源,是农业乃至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物质保证。我国农业资源绝对量大,人均相对量少,特别是耕地紧张,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有限的资源,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走高效、节约、可持续利用的道路,成为我国21 世纪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并采取措施去提高它,是每位农业专家和资源学者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 1、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 量化是评价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基本要求,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基本内涵出发,充分考虑资料的来源和实现的可能性,经过充分酝酿与讨论,以位于太行山前平原的栾城县为例,建立了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辅助指标体系(见表 1)。 表 1 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指标种 类 评价指标辅助指标 权重 /% 指标资源效率指标可持续指标 气候资 源20 光能利用率 利用率30 光热潜力利用率光合利用率大气环境质量指 数

(15%) 50 降水利用率 20 农业土地利用率 土地资源20 节地率0 草地利用率 利用率土地产出率森林覆盖率 20 垦殖率 (20%) 10 林地利用率 30 复种指数 水资源20 农业水资源利用率 30 水分生产效率地下水下降速度 利用率灌溉水产出率 20 灌溉水生产效率水环境质量指数(30%) 30 节水率 土壤肥力20 化肥利用率 土壤养分产投 比 30 化肥生产效率施肥水平土壤养分盈亏量 利用率 20 化肥表观产出率化肥边际生产 率 土壤环境质量指 数 (20%) 30 节肥率化肥生产弹性 生产资源50 农作物光热生产潜 力 良种普及率20 牲畜出栏率 利用率秸秆利用率 20 饲料转化率 (15%) 料肉比 10 蛋白质转化率 社会经 济 投入产出比 劳动生产率 2、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分析计算与方案集成 在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过程中发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涉及气候、土地、水、生物等资源及土壤肥力的综合利用问题,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它涉及的专家知识较多,很多问题难以定量:为实现定性的问题定量化,笔者采用特尔斐(Delphi)法计算出各种资源对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这种分析,最后决定将层次分析思想与 Delphi 法相结合,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最高层,即目标层表示解决问题的目的。中间层为准则层,排列是否达到目标的各项标准、约束条件等。最低层也称方案层,排列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措施。据此笔者构建了农业资源综合效率的层次结构模型(见图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