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考语文《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一、知识点梳理

1、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 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 说明寄寓的道理。《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 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 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就属这一文体。

2、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3、课文解读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本文利用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富有特色。而且涉及很多重要字词及文

言现象,例如“师”、“学者”、“惑”等,我们应该掌握这些词含义,夯实古文功底。

二、综合练习题

(一) 给下列词注音:

受业() 解惑() 愚笨() 乐师() 阿谀() 郯子() 苌弘() 师襄() 老聃() 李潘() 经传() 或不焉() 嘉() 贻() 句读() 读书() 嗟乎() 长幼()

(二) 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吾师道也:()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吾从而师之:()

⑥则耻师:()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⑧十年春,齐师伐我:()

⑵【之】

①择师而教之:()

②郯子之徒:()

③古之学者:()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⑤句读之不知:()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⑶【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

矣:()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⑦其可怪也欤:()

⑷【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⑸【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 ⑹【乎】

①其皆出于此乎?()

②生乎吾前:() ③固先乎吾:() ⑺【于】

①耻学于师:() ②其皆出于此乎?()

③于其身也:()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不拘于时:()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翻译:)⑵或师焉,或不焉(不:通,翻译:)

(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①吾从而师之:(活用:翻译:)②吾师道也(活用:翻译:)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活用:翻译:)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活用:翻译:)(活用:翻译:)

⑤则耻师焉:(活用:翻译:)⑥小学而大遗:(活用:翻译:)⑦孔子师郯子:(活用:翻译:)

(五)分别写出下列词的古今含义: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今义:)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今义:)③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今义:)

④无贵无贱无(古义:今义:)

⑤句读之不知

读(古义:今义:)

⑥小学而大遗

小学(古义:今义:)

⑦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必(古义:今义:)

⑧年十七,好古文

古文(古义:今义:)

⑨今之众人

众人(古义:今义:)

(六)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

①句读之不知(句式类型:)

②惑之不解(句式类型:)

③不拘于时(句式类型:)

④学于余(句式类型:)

⑤耻学于师(句式类型:)

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类型:)

⑦不必贤于弟子(句式类型:)

⑧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式类型:)

《师说》

(一)给下列词注音:

Shòuhuòyúyuèyút ánchángxi āngdānpánzhuànf ǒuji āyídòudúji ē ǎng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师】① (名词,老师)②(名词,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③(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④(动词,从师)⑤(意动用法,以??为师)⑥(动词拜师)⑦(名词老师)⑧(名词军队)

⑵【之】① (代词,指代人)②(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 )③(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④(结构助词,不译)⑤(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⑥(代词,代六艺经传)

⑶【其】① (人称代词,他)②(指示代词,那些)③(人称代词,他们)④(人称代词,他的)⑤(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⑥(人称代词,他们的)

⑦(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⑷【惑】① (名词,疑难问题)②(形容词,糊涂)

⑸【道】① (名词,道理)②(名词,风尚)③(名词,道路、途径)

⑹【乎】① (语气助词,表推测,吧)②(介词,相当于

“于” )③(介词,相当于“于”)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师说》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师说》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师说》知识点全梳理 一、知识点梳理 1、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 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就属这一文体。 2、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

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页 1 第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3、课文解读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本文利用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富有特色。而且涉及很多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例如“师”、“学者”、“惑”等,我们应该掌握这些词含义,夯实古文功底。 二、综合练习题 (一)给下列词注音: 受业()解惑()愚笨()乐师()阿谀()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李潘()经传()或不焉()嘉()贻()句读()读书()嗟乎()长幼()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吾师道也:()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师说》文言知识整理 一. 通假字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三、一词多义 1 师?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着作) 3.道? 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5. 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 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7. 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8. 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9. 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10. 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师说文言知识点归类A

师说文言知识点归类A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师说》知识归类 【一词多义】 1.(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⑦⑧⑨⑩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 ③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则耻师:(动词拜师)2.(之) 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②郯子之徒:(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 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⑤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代道理) 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消独) 3.(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指示代词,那些)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4.(惑)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5.(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途径) 6.(乎) 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7.(于) 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必修三师说(含答案解析)

师说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 ) 2.或师焉,或不焉(“”通“”)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 ..必有师 古义: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3.吾从而 ..师之 古义: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6.师不必 ..贤于弟子

古义: 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三、一词多义 1.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得璧,传之美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从惑而不从师() 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并序》)()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3.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吾师道也() 或师焉,或不焉()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4.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5.则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6.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其可怪也欤()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吾师.道也( )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2.名词作状语 则群.聚而笑之( ) 3.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 )

师说、劝学、过秦论、石钟山记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字词 1.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同“授”,传授,讲授。) 2)或不焉(冋“否”)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 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小学而大遗古: 小的方面。今:学校。 3)今之众人古: 般人。今:表示很多人。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 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吾从而师之古: 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6)句读之不知古: 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今:看着文字发出声 音。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 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 无论。今:没有,否定副词。 3?词类活用 1)n. T意动 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2) a. T n.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 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n. T v.: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4) a. T v.:惑而不从师(形容作动,遇到疑难问题) 5)使动: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使……学习) 4. 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以……为师) 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 2)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 a n,名词,解释六经的著作) 3)道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惑而不从师(形容作动,遇到疑难问题) 5. 重点实词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2)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难道) 3)犹且.从师而问焉(尚且,还) 4)士大夫之族.(类)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6)圣人无常.师(固定的) 7)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 9)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6. 虚词 1. 而 1)连词,表承接 人非生而.知之者吾从而.师之择师而.教之 2)连词,表转折 惑而不从师小学而.大遗 3)连词,表并列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4)连词,表修饰 则群聚而.笑之 5)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2. 于 1)介词,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介词,向:而耻学于.师 3)介词,对于:于.其身也 4)介词,从:其皆出于.此乎 5)介词,表被动,被:不拘于.时 3.也 1)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其可怪也欤 4.乎 1)介词,相当于“于”,在;表比较: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语气助词,表反问,吗: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语气助词,表揣测,吧:其皆出于此乎 . 4)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唉: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知识点归纳完整版(学生、教师)

《师说》知识点归纳(完整全新——学生版) 班级姓名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义: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4.小学而大遗. 5.士大夫之族.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8.作《师说》以贻.之 三、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今义: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今义: 4.吾从而师之。古义:今义: 5.今之众人。古义:今义: 6.小学而大遗。古义:今义: 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今义: 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吾师.道也 (2)吾从而师.之 (3)而耻.学于师 (4)孔子师.郯子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6)小.学而大.遗 (7)吾未见其明.也 (8)惑.而不从师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五、解释一词多义(实词): 1.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吾从而师之。④吾师道也。 ⑤齐师伐我。

2.传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惑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惑而不从师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4.行 ①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 ③必能使行阵和睦④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⑤行弗乱其所为 5.复 ①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④山重水复疑无路 ⑤不敢出一言以复 6.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 ④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⑥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⑦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⑧废先王之道。 7.解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8.从 ①惑而不从师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六、解释下面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而 ①吾从而师之吾从而师之 ②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 ④惑而不从师 ⑤小学而大遗 ⑥则群聚而笑之 ⑦择师而教之 ⑧如是而已 2.之 ①青,取之于蓝。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 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师说》知识点整理教师版教学教材

《师说》知识点整理 教师版

精品文档 《师说》知识点整理 一、虚词 1. 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 而 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3. 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指代童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4. 其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 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于其身也(介词,对于)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二.实词 1.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同逗 2.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 吾从而师之古义:两个词。跟随、而且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师说》文言知识整理练习

《师说》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写出通假的字形并释义)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二、词类活用 1.吾从而师.之 2.圣人之所以为圣. 3.则耻.师焉 4.孔子师.郯子 5.而耻.学于师 6.不耻.相师 三、古今异义 1.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2.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远矣 3.古之学者 ..必有师 4.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 5.吾从而 ..师之 6.小学 ..而大遗 四、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犹且从师.而问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从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惑而不从.师 4.惑 惑.而不从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5.圣 圣人之所以为圣. 圣益圣. 五、虚词积累 1.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之.不知 郯子之.徒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之.学者必有师 辍耕之.陇上 久之.,目似瞑 2.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其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可怪也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5.于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而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 其皆出于.此乎 6.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7.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所以 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 ..为圣 六、特殊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不拘于时 七、填空 1.韩愈,字,自谓,故称。唐代家,家,运 动的倡导者,谥“”,后人又称“韩吏部”“韩文公”,有《昌黎先生集》。后人将其与柳宗元、、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八、翻译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

师说》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 通“授” , 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 o u) 二、古今异义 (1)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求学得人; 今义: 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得人 (2)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得;今义:表因果关系得连词 (3) 就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4) 就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常为否定副词 (5) 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得或结果得连词 (6) 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得人, 大家 (7) 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得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得一个阶段, 也指实施这种教育得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得“小学”) 一词多义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 老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③吾从而师之(名词得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 学习) 2、传 ①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 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 流传)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 d n,名词解释经文得著作) 3、道 ①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 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得意思) ③道相似也(名词, 道德学问) 4、惑 ①惑之不解(名词, 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惑矣(形容词, 糊涂) ③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5、乎 (1)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 相当于“于” ,前一个就是“在”得意思后一个就是“比” , 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 表反问, 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 表揣测, 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 表感叹,与“嗟”连用, 译为“唉”)6、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 表承接) (2) 惑而不从师( 连词,表转折) (3) 吾从而师之( 连词,表承接) (4) 择师而教之(连词, 表承接)

《师说》文言现象归纳

《师说》文言现象归纳: 一、古今异义: 1、学者——求学的人。古之学者必有师。 2、所以——用来……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的原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3、众人——一般人。今之众人 4、不必——不一定。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二、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1)师:以……为师,吾从而师.之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耻:以……为耻,而耻.学于师。 则耻.师焉 不耻.相师 (1)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圣人,愚人: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2)名词活用动词: 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3)形容词活用动词: 明:明白道理:吾未见其明.也 三、通假字: 1、受:同“授”,传授,讲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不:同“否”:或不.焉 四、一词多义: 1、之: (1)指示代词:这:郯子之徒 (2)人称代词,它:人非生而知之.者, (3)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结构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 (5)宾语前置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师: (1)老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2)以……为师:吾从而师.之 (3)学:吾师.道也 3、惑: (1)疑难问题: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有了疑难问题:惑.而不从师。 (3)糊涂:惑.矣 4、其:

(1)指示代词,那些:其.为惑也 (2)人称代词,他: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人称代词,自己的:爱其.子 (4)语气副词,大概:其.皆出于此乎? (5)语气副词,表感叹:其可怪也欤! 5、道: (1)儒家的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传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于: (1)在: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对于:于.其身也 (3)比:师不必贤于.弟子, (4)被:不拘于时, (5)向:学于余。 7、焉: (1)代词,之:从师而问焉 (2)语气词,无义:则耻师焉 8、也: (1)表判断语气: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2)句中表停顿: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介词结构后置: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而耻学于师。 其皆出于此乎? 师不必贤于弟子 3、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被动句: 不拘于时

师说文言知识总结

师说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 ..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 3、小学 ..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基础教育。 4、圣人无常.师古义:固定。今义:经常。 5、师不必 ..贤于弟子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三、词类活用 1、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2、孔子师.郯子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4、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6、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7、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四、一词多义 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②吾师道也(学习) ③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有专门技艺的人) ⑥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之①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③师说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代知识、道理) ⑤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 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⑦如欲之南海,何如(往,到) 传①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而①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表并列) ②惑而不从师(表转折) ③吾从而师之(表承接) ④则群聚而笑之(表修饰) ⑤如是而已(表陈述语气) 四、【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被动句式:不拘于时,学于余。 3、判断句: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介宾短语后置句:①而耻学于师。②不拘于时,学于余。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5、【省略句】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②(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④(士大夫)则群聚而笑之。 五、【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考语文《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一、知识点梳理 1、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 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 说明寄寓的道理。《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 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 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就属这一文体。 2、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3、课文解读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本文利用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富有特色。而且涉及很多重要字词及文

言现象,例如“师”、“学者”、“惑”等,我们应该掌握这些词含义,夯实古文功底。 二、综合练习题 (一) 给下列词注音: 受业() 解惑() 愚笨() 乐师() 阿谀() 郯子() 苌弘() 师襄() 老聃() 李潘() 经传() 或不焉() 嘉() 贻() 句读() 读书() 嗟乎() 长幼() (二) 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吾师道也:()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吾从而师之:() ⑥则耻师:()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⑧十年春,齐师伐我:() ⑵【之】 ①择师而教之:() ②郯子之徒:() ③古之学者:()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⑤句读之不知:()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⑶【其】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

《师说》文言知识整理 一. 通假字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三、一词多义 1 师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3.道 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5. 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6. 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师说》知识点归纳整理

《师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三、一词多义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5)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高中课内文言文《师说》基础知识背记(有答案)

一、文学常识 作者韩愈,字,世称“”,又称“”“”。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运动的倡导者, 主张学习的散文语言,破为散,扩大文言 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明人列他为。与柳宗元并称“”,有“文章巨公”和“百 代文宗”之名。其作品都收录在《》里。 说,是一的文体,可以,也可。 它的说理方式是以解释为主。它的任务是阐述、说明 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道理。 学法:先通读全篇,理顺文意。在理解的基础上, 强化记忆,夯实基础,为迁移读懂课外文言文打好基 本功。 二、主题 《师说》论述了以及,批判了当时社 会上“”的陋习,提倡,,的 学习风尚(运用了论证)。在文中,韩愈表现出 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 抒己见的气魄。 三处对比:①古之圣人-- ②爱其子,择师教之-- ③百工之人-- 三、基础积累

1.传道受业解惑(通,。) 2.或不焉,或师焉(通)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①;②。今义:表关系的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今义:。) 4.小学而大遗:(古义:今义:。) 5. 年十七,好古文(古义:今义:。) 6.今之众人:(古义:今义:。) 7.吾从而师之:(古义:今义:。)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今义:。)词类活用 1.孔子师郯子(,。) 2.吾师道也(,。) 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4.而耻学于师(,。) 5.或师焉(,。) 6.小学而大遗(,)一词多义 1.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齐师伐我(,)④吾师道也(,) ⑤或师焉,或不焉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⑥吾从而师之(,) 2.传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④朔气传金柝(,) ⑤舍相如广成传(,) 3.道 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③道相似也(,) ④会天大雨,道不通(,) 4.其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③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其皆出于此乎(,) ⑤其可怪也欤(,) ⑥其出人也远矣(,) ⑦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于 通假字

师说知识整理

《师说》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通“逗”,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 二、重要实词: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难道年:生年】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是故:因此】 3、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 4、或师焉,或不焉【或:有的】 5、士大夫之族【族:类】 6、官盛则近谀【谀:阿谀,奉承】 7、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一提,意思是极度鄙视】 8、郯子之徒【徒:人】 三.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古:求学的人今: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古:用来……的今:表因果或目的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古:不一定今: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古:无论今:没有,否定副词】 (5)吾从而师之 【从而:古:跟随、而且今: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6)今之众人 【众人:古:一般人今:众多的人,大家】 (7)小学而大遗 【小学:古:小的方面学习今: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之”】 (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之”】 3.倒装句 (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后置】 (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后置】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 4.被动句 (1)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五.一词多义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圣人无常师【名词,老师】 (2)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吾师道也【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或师焉/则耻师焉【动词,从师学习】 (4)不耻相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5)师襄【姓】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从事专门技艺的人】 2、传: (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六.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师:学习】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耻:以……为耻】 (4)形容词作名词: 小学而大遗【小: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劝学师说文言知识汇总

《劝学》文言知识整理 蛟(jiāo)龙跬(kuǐ)步驽(nú)马锲(qiè)而不舍 (1)通假字: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2)重要实词: 劝.学(劝:劝勉、勉励) 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合乎,合于) 吾尝跂.而望矣(跂:踮起脚)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借助;绝:横渡)(3)虚词用法: 1、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做介词,第一个“从”,第二个“比”) 2、而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表并列)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却)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表修饰,地)

(4)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广泛地学习) 蚓无爪牙 ..之利。(爪牙:爪子和牙齿)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黄泉:地下的泉水) 用心 ..一也。(用心:因为心)(5)词类活用: 1、名词做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3、动词的使动用法 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以火烘烤,使……弯曲) 4、形容词做名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善行) (6)特殊句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者,…也,判断句)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 3、輮以为轮(省略句)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7)固定用法(词组):

《师说》文言文整理(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告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人圣人,其也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古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庚。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郯子之陡,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之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比,如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一、文学常识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倡导者,有《昌黎先生集》。 二.实词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同“授” (2)或师焉,或不焉。同“否”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同“逗” 2.解释 3.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 (5)吾从而师之古义:两个词。跟随、而且 (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 (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4. 一词多义 (1)师a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c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d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3)道a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c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a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c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5. 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 (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