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滑板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滑板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滑板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滑板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Material Sciences 材料科学, 2014, 4, 29-35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4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7419063.html,/journal/m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7419063.html,/10.12677/ms.2014.42006

Technology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lide Gate

Luju Zeng1,2, Songlin Chen1,2*, Dafan Zeng1, Lei Chen1,2, Xin Yan1,2, Yawei Li3,

Shaobai Sang3, Xianxun Yi3

1Ruitai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Academy, Beijing

2Energy-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Refractories for Metallurgical Industry of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Jiangsu Province, Yixing

3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Breeding Base of Refractories and Ceramics,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Email: *chensonglinc@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7419063.html,

Received: Jan. 23rd, 2014; revised: Feb. 18th, 2014; accepted: Feb. 25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7419063.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history and technology status of slide gate are reviewed,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lide gate is described. It points out that metal-ceramic bond is an important binding mode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lide gate and un-fired and non-dipped pitch slide gate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because of its being saving-energy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Many technologies such as nano-catalytic technologies, composite binders technologies, metal-ceramic bonding technolo-gies, and micro-porous technologies provide an effective technical support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promotion applications of un-fired and non-dipped pitch slide gate.

Keywords

Slide Gate; Metal-Ceramic Bonding; Un-Fired and Non-Dipped Pitch; Development Trend

滑板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曾鲁举1,2,陈松林1,2*,曾大凡1,陈磊1,2,闫昕1,2,李亚伟3,桑绍柏3,易献勋3

1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通讯作者。

2江苏省节能环保型冶金用高温耐火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宜兴

3武汉科技大学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武汉

Email: *chensonglinc@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7419063.html,

收稿日期:2014年1月23日;修回日期:2014年2月18日;录用日期:2014年2月25日

摘要

本文回顾了滑板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指出金属–陶瓷结合是提高滑板性能的重要结合方式。不烧不油浸滑板既节约能源又无污染排放,是未来滑板的发展方向。纳米催化技术、复合结合剂技术、金属–陶瓷结合技术、微孔技术等为不烧不油浸滑板的工业化生产和推广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滑板;金属–陶瓷结合;不烧不油浸;发展趋势

1. 引言

我国是世界第1大钢铁大国,2012年全球粗钢总产量为15.478亿吨,其中中国7.165亿吨,占全球46.3%。钢铁工业产值占到全国工业总产值10%,资产占全国工业资产总值的10.4%[1]。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连铸工艺和技术被应用于钢铁工业,连铸技术比传统模铸具有大幅提高金属收得率、提高铸坯质量、节约能源等显著经济优势,已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连铸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炼钢车间的生产流程和物流控制,为车间生产的连续化、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大幅度改善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条件[2]。

在连铸生产工艺中,滑动水口系统是连铸机浇铸过程中钢水的重要控制装置,能够精确地调节钢水从钢包到中间包的流量,使流入和流出的钢水达到平衡,从而使连铸操作更容易控制。滑动水口系统因其可控性好,能提高炼钢生产效率而得到迅速发展。现在,在钢包、中间包上国内外普遍使用了滑动水口系统。滑动水口系统由上水口、滑板和下水口组成。滑板是直接控制钢水流量和流速、决定滑动水口系统功能的部件,被认为是滑动水口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由于滑板使用过程中反复经受钢水的冲刷、化学侵蚀以及强烈的热冲击,因此滑板为满足精确控流功能,必须具有耐高温、强度高、抗侵蚀性能好、抗热震性能好、抗氧化性高和蠕变小等优良特性[3]-[6]。

2. 滑板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2.1. 烧成滑板的发展

1964~1965年,德国和美国在连铸系统中首次采用滑板;1967年,滑板被引入日本,之后滑板在生产工艺设计和制造上都得到长足的发展。迄今滑板经历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品种众多、工艺多样的功能性耐火材料。材质上分,滑板经历了高铝质、刚玉–莫来石质、铝碳质、无硅铝碳质和铝锆碳质,及碱性的镁尖晶石质、尖晶石碳质、镁尖晶石碳质和碳结合镁碳质,还有锆质或锆环镶嵌式滑板;结合形式上,滑板经历了由陶瓷结合、碳结合向非氧化物结合、金属结合以及多种复合结合形式的发展;组成方式上,滑板由单一的材料向多种材料复合结构发展;功能上,滑板由控制钢水流量单一功能到控流和挡渣多功能方向发展;工艺上,由机压成型滑板到机压成型到机压、浇注、等静压成型大型的滑板多种方式[7]-[10]。

烧成铝碳滑板和铝锆碳滑板是目前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主流使用的滑板。铝碳质滑板是在早期高铝质滑板的基础上加入碳素材料发展而来的,以提高滑板抗侵蚀性能和抗热震性能,并经还原气氛下烧成后形成陶瓷–碳结合。传统的铝碳质滑板由于抗氧化性差且结构疏松,抗侵蚀性能差,抗热震性能欠佳。上世纪80年代后期,含锆原料被引入铝碳材料中开发了铝锆碳滑板,相对于滑板其他组分而言,氧化锆原料具有随着温度升高具有晶型转变并伴有体积收缩的特性,利用这一优点可以提高滑板材料的韧性和强度,同时ZrO2也具有优良的抗侵蚀性能。将含锆原料引入到铝碳质材料中开发出的铝锆碳质滑板抗热震性能进一步提高,且其对不同组成的钢液耐侵蚀性强、适应性较好。在日本和欧洲还有新型滑板,如镁碳质、尖晶石碳质、氧化锆质等[11]-[14]。表1列出了5种材质滑板的理化制备和性能。

2.2. 烧成滑板存在的问题

我国100 t以上的大型钢包滑板主要以烧成铝锆碳材质为主,使用寿命2~4次。中小型钢包用滑板考虑到成本,材质主要为铝碳质,工艺分烧成、轻烧(中温处理)和不烧3种,寿命通常为1~3次。和国际先进产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问题表现在四方面:1) 滑板材料的中温和高温强度有待提高,以改善滑板材料的抗冲刷性和抗磨损性;2) 滑板材料的抗热震性有待于提高,以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及连续使用炉数;3) 碳含量较高滑板,碳素材料氧化后削弱了滑板材料的组织结构,加速了滑板材料的损毁,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4) 碳含量较高滑板使用过程中对钢液有增碳作用,难以满足洁净钢(特别是低碳钢和超低碳钢)连铸生产的要求[15]-[17]。

烧成铝锆碳滑板存在埋碳烧成高能源消耗、浸油工艺操作环境恶劣、氮化工艺设备复杂等缺点,同时,对新型洁净钢铝锆碳滑板连滑次数少、对洁净钢水有增碳污染等问题[18,19]。铝碳或铝锆碳滑板除配料、混炼、成型工序外,还需要埋碳烧成、浸油、打磨等工序,不仅生产周期长,设备复杂,工艺控制点多。因此,研究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过程洁净、使用寿命长的不烧不油浸滑板成为研究的热点。

Table 1.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lumina-carbon, alumina-zirconia-carbon, magnesia-carbon, spinel-carbon, zirconia-carbon slide gate 表1. 铝碳质、铝锆碳质、镁碳质、尖晶石碳质、氧化锆质滑板的理化性能

主流滑板新型滑板

铝碳铝碳锆镁碳尖晶石碳氧化锆

物理性能

体积密度/g.cm?3 2.8~3.00 3.06~3.18 2.94~3.09 2.90~3.15 4.98~5.35 显气孔率/% 7.5~9.0 6.0~9.0 4~9 6~10 2~11 耐压强度/MPa 130~200 150~230 130~180 160~190 150~560 抗折强度/MPa(1400℃) 11~14 13~16 30~45 30~36 9~14 热膨胀率/%(1500℃) - 1.0~1.1 1.94 1.26 1.03

化学成分% Al2O370-75 70~75 8~15 23.7 - MgO - - 80~90 75.3 - ZrO2- 7~10 - - 93~97 F.C 12~15 5~10 3~5 3~4.5 0~2.0

使用性能

适用性普通钢,洁净钢

碱性渣,特种钢,钙处理钢,洁净钢,

汽车、造船、仪表品种钢

连滑次数2~3 >4

3. 不烧不油浸滑板成为滑板未来发展的趋势

3.1. 不烧不油浸滑板的突出优势

不烧不油浸滑板相对烧成滑板由于具有能耗少、工序少、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是滑板走向环保、节能的发展必然趋势。表2为烧成滑板和不烧不浸滑板的工艺和性能的比较。

由于不烧不油浸滑板未经烧成处理,其结构与性能与使用条件密切相关,尤其是材料结构会随着使用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其性能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并且使用过程中滑板的不同部位的温差较大,而且性能要求也不相同。从应用的角度来讲,材料的结构或性能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力学性能不发生明显变化较为理想。因此,对材料的组分设计,尤其是结合系统的设计尤为重要。目前,滑板的结合方式除碳结合外,还有金属结合和陶瓷结合等形式[20,21]。单纯利用碳结合难以获得理想的中低温强度,只要采用复合结合系统才有可能同时获得较高的低温(400℃~500℃)强度、中温(600℃~900℃)强度、高温(1000℃~1600℃)强度。除材料强度外,材料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韧性和抗热震性。这两种性能对材料的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通过合理设计材料组分,适当引入一些增强增韧相或增加材料中的能量耗散机制,也可能在获得高强度的同时提高材料的抗热震性[22]-[24],减少材料的剥落损坏。

3.2. 不烧不油浸滑板性能的改进

尽管不烧不油浸滑板相对烧成滑板具有能耗少、工序少,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但是,不烧不油浸滑板在使用过程中大量存在扩孔大、易剥落或开裂等问题,其结合强度和抗热震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不烧不油浸滑板未经烧成过去,其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中温区(500℃~600℃),由于结合剂酚醛树脂的碳化裂解,滑板强度急剧下降而造成滑板变形甚至开裂。为解决或弱化这问题,通常在不烧滑板中添加大量金属铝,但过多铝粉容易造成富集和局部粘料剥落,尤其在滑板的浇钢口,由于金属含量高,在使用时,金属快速生产陶瓷相而产生应力导致剥落,另外,还可能存在生成易水化相Al4C3、A1N,极大增加了滑板水化的风险[25]-[28]。

影响不烧不油浸滑板的性能因素除配方外,关键是结合系统。结合系统不仅关系到滑板的强度,也关系到滑板的显微结构和性能。作为滑板的结合系统,单纯依赖某种树脂不能满足滑板低温(400℃~500℃)强度、中温(600℃~900℃)强度、高温(1000℃~1600℃)强度的稳定性,必须选用复合结合系统;同时,还

Table 2. Process and performance comparison between fired slide gates and un-fired and non-dipped pitch slide gates 表2. 烧成滑板和不烧不油浸滑板工艺和性能比较

烧成烧成,不烧

能耗能耗高无烧成能耗

浸油需浸油不需浸油

排放有毒气体有毒气体无有害气体

设备复杂简单

工艺过程工艺复杂,难以控制工艺相对程序少,但技术含量高

生产周期长短

工作环境恶劣洁净

劳动强度大一般

使用性能性能相对稳定扩孔大、易剥落或开裂

需通过引入多种金属粉末和特种纳米添料、和对碳源石墨化处理以改善滑板的结合系统,才能使得这种金属–陶瓷结合的不烧不浸滑板具有较高的低温强度、中温强度和高温强度。北京科技大学将金属过渡相的思想应用到耐火材料中等,研究了金属过渡相复合耐火材料,认为金属只起过渡作用,在材料制备过程中逐步与其它原料反应生成良好的基质,并与颗粒紧密地复合在一起[29]-[31]。其中,金属相在材料中所起的作用如下:1) 金属相熔点低于材料的烧成温度,可以起到烧结助剂的作用,提高材料的致密度;2) 金属的塑性可对材料起增韧作用,从而改善了其抗热震性能;3) 材料在非氧化气氛下使用时,工作表面生成非氧化物新相,并降低材料的显气孔率,从而提高了材料的抗渣侵蚀性能。

金属–陶瓷结合不烧不油浸的环境友好型滑板是在金属过渡相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发展的新型滑板。通过复合结合剂,引入多种金属粉末和种纳米添料、和对碳源石墨化处理能使得这种金属–陶瓷结合的不烧不油浸滑板具有较高的低温强度、中温强度和高温强度。且滑板在使用过程中反应生成金属–陶瓷结合相,形成的多结晶集合相填充在气孔内,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强度。同时,随温度的升高,陶瓷相将CO还原成C,从而抑制碳的氧化,加入Sialon/Si3N4、A1N等特种添加剂还将改善滑板的抗侵蚀性、抗热震,抗折强度等性能[32]-[35]。金属–陶瓷结合不烧不油浸的环境友好型滑板的研究已受到各国科研人员的关注。

3.3. 新型纳米催化金属–陶瓷不烧不油浸滑板工业化生产和应用

铝碳滑板的损毁情况主要是由于碳的损失而造成,其中主要为碳的氧化和碳的溶解。为解决碳氧化等问题,常用入抗氧化添加剂的一些添加剂有金属铝(Al)、硅(Si)、铝镁合金(Al-Mg)、镁(Mg)、碳化硅(SiC)、碳化硼(B4C)、硼化锆(ZrB2)、硼化钙(CaB6)等金属、非金属以及各种非氧化物。利用添加剂与氧更强的结合能力来达到阻止碳与氧的结合作用,同时还利用热处理过程中非氧化晶须的生成来加强铝碳滑板的性能[36]-[39]。

滑板中氧化物颗粒的大小、鳞片石墨和树脂碳的分布状态、微气孔的分布状态、初始裂纹尺寸、数量和分布等均会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抗热震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在Al2O3-C、MgO-C等含碳耐火材料中引入不同形态和粒度的金属Al粉、单质Si粉、炭黑及SiC等原料,在耐火材料制备过程或使用过程中,原位反应生成碳化物、氮化物以及各种形态的晶须等,均可改善了耐火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和抗热震性[40]-[43]。氧化铝初晶细小、氧化铝和二氧化锆共晶部分呈镶嵌组织的颗粒可以提高滑板耐火材料的抗热震性。

瑞泰科技研究的纳米催化金属–陶瓷结合不烧不油浸的环境友好型滑板的特点主要有:1) 添加了含铁催化剂(硅铁纳米粉和氮化硅铁纳米粉)。碳素作为滑板此类碳复合耐火材料的重要组分,焦碳和碳黑都属于无定形碳,无定形碳与石墨的性能相比,导热系数小,缺点在于气孔率高,须经浸渍沥青焦油填隙处理。加入含铁催化剂,在滑板服役过程中,经中温区(600℃~700℃)时,无定形碳在催化剂作用下,焦化获得碳纳米管,由于碳纳米管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反应活性,能在较低温度下能快速和添加的金属铝反应,形成高强度的陶瓷结合,且降低了滑板的气孔率,使材料不要经过浸渍沥青焦油工艺处理。2) 引入有机硅、酚醛树脂和聚羧酸复合树脂结合剂。有机硅、酚醛树脂和聚羧酸复合树脂结合剂对滑板原料具有良好的润湿性,提高了混练质量和砖坯的体积密度,降低砖坯的显气孔率3%~5%,使滑板无需浸渍沥青焦油填隙处理。另外引入复合树脂结合剂,使得滑板在生产和服役过程中,材料的结合方式除树脂结合、碳结合外,还有金属塑性结合,金属–陶瓷结合等多种形式,获得较高的低温(400℃~500℃)强度、中温(600℃~900℃)强度、高温(1000℃~1600℃)强度。降低了材料的强度对温度的敏感性,保持了材料强度一致性,并提高材料的抗热震性。3) 引入增强增韧相锆英砂,在滑板服役过程中锆英砂能分解得到氧化锆,而氧化锆具有随着温度升高晶型转变并伴有体积收缩的特性,可提高滑板材料的韧性和强度,同

时氧化锆具有优良的抗侵蚀性能[44]-[47]。

纳米催化金属–陶瓷结合不烧不油浸的环境友好型滑板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抗热震性、抗侵蚀性,其主要的性能耐压强度≥ 120 MPa、常温抗折强度≥ 15 MPa、高温抗折强度≥ 12 MPa、体积密度≥ 3.0 g/cm3、显气孔率≤ 3.0%。纳米催化金属–陶瓷结合不烧不浸的环境友好型滑板应用于某钢厂的连铸大型钢包,可连续滑动4次以上,还用于马某山钢厂的转炉挡渣,取得了优良的使用业绩。由于其工艺过程不烧节约能源消耗,符合节能减排趋势;不浸沥青作业环境洁净,无污染气体排放,属环境友好型耐火材料升级产品,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政策下重点推广和保护的新型材料要求,以获高新技术产品称号,有望大规模的工业化推广应用。

4. 结语

随着快速、高效连铸技术的发展及钢种的增加,滑板的使用条件日益苛刻,并且钢厂要求提高滑板寿命以满足多炉连铸需要,适用性广、生产周期短、成本低、能耗少、无污染的金属–陶瓷结合不烧不油浸的环境友好型滑板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致谢

本文得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No. 2013BAE03B01-10);江苏省科技基础计划(No. BM2013206);宜兴市科技计划(No. 20130419032713)资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世界钢铁协会(2013) 2012年全球钢铁产量报告.

[2]刘玠(2006) 连铸及炉外精炼自动化技术. 冶金业出版社, 北京.

[3]张煦等(2007) 连铸用滑板的发展概况及其损毁机理. 耐火材料, 3, 225-229.

[4]龚江宏(2002) 陶瓷材料断裂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

[5]陈方等(2009) 加入Si, Si/A1对高碳Al2O3-C材料抗热震性的影响. 硅酸盐通报, 3, 421-425.

[6]石凯等(2007) Al2O3-Al-C 材料加热过程的变化. 耐火材料, 1, 22-25.

[7]周川生(2003) 连铸耐火材料的新进展. 连铸, 1, 5-7.

[8]Kurshina, Y., et al. (2003) Improvement of Brick Texture and Shape for Valve Plate. Shinakawa Technical Report, 46,

45-58.

[9]李亚伟等(2001) 含氮铝炭质滑动水口生产与使用.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板), 4, 331-333.

[10]杨晓春等(2003) 金属–氮化物结合滑板的研制与应用. 耐火材料, 5, 271-273.

[11]徐利华等(2004) 铝炭质滑板的抗侵蚀特征分析. 耐火材料, 4, 242-244.

[12]Mohamed, E., et al. (2004) Carbon Based Refractories. Journal of the Ceramic Society of Japan, 112, 517-532.

[13]Mark, R.S., et a1. (2009) Composite Design Technology for High Performance Slide Gate. Proceedings of UNITECR,

Salvador, 13-16 October 2009, 250-253..

[14]Mark, R.S., et al. (2009) Improved Basic Carbon Refractory Material for Slide Gate Plate Application. Proceedings of

UNITECR, Salvador, 13-16 October 2009, 249.

[15]贺智勇等(2004) 铝锆炭滑板在浇铸钙处理钢时的化学侵蚀. 耐火材料, 5, 316-317.

[16]杨晓春(2003) 金属–氮化物结合刚玉质滑板抗损毁机理研究. 河北理工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河北.

[17]岳卫东等(2006) 低碳A12O3-β-Sialon烧成滑板的热机械性能及显微结构. 耐火材料, 5, 342-345.

[18]陈永强等(2008) 浸渍沥青对不烧铝碳质滑板性能的影响. 耐火材料, 6, 455- 457.

[19]张雪松等(2007) 镁碳砖用中间相沥青–酚醛树脂结合剂的研制. 耐火材料, 4, 271-273.

[20]肖国庆等(2005) 材料物理性能.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北京.

[21]李亚伟等(2005) 热处理温度对有机硅树脂结合不烧铝碳滑板性能的影响. 耐火材料, 5, 321-325.

[22]王继刚等(2002) B4C 在石墨高温粘接过程中的组成和结构变化及改性机理. 新型炭材料, 2, 16-21.

[23]王国飞(2009) 过渡金属化合物掺杂酚醛树脂及其在铝锆碳材料中应用.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24]岳卫东等(2006) 金属Al-Si复合不烧铝碳滑板材料的热机械性能及显微结构. 耐火材料, 3, 177-180.

[25]Aneziris, C.G., et al. (2009) Interactions of Carbon Nanotubes in Al2O3-C Refractories for Sliding Gate. Proceedings

of UNITECR, Salvador, 13-16 October 2009, 8-11.

[26]李友胜等(2007) 加入Si粉对低碳铝镁碳材料性能的影响. 耐火材料, 4, 245-248.

[27]刘新红等(2007) Si粉加入量对刚玉制品性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耐火材料, 1, 13-17.

[28]方磊等(2007) 单质Si粒度和含量对烧成Al2O3-ZrO2-C材料强度与结构的影响. 耐火材料, 3, 183-187.

[29]洪彦若等(2003) 非氧化物复合材. 冶金工业出版社, 北京.

[30]Zhong, X.C. (2008) Progres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Refractory Oxide-Non Oxide Composites. China’s Re-

fractorie s, 17, 1-5.

[31]牛森森等(2010) Al粉加入量对凝胶粉结合铝镁不烧砖力学性能的影响. 硅酸盐通报, 4, 930-934.

[32]Zhong, X.C. (2007) Refractory Oxide-Non-Oxide Composites.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Bulletin, 86, 62-66.

[33]王林俊等(2004) Al和Si对MgO-Si3N4复合材料强度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耐火材料, 6, 420-422.

[34]石凯等(2007) 金属Al-Si结合A12O3-C滑板的性能和使用. 耐火材料, 3, 205-207.

[35]卜景龙等(2005) 金属–氮化物结合刚玉滑板的结构与性能. 硅酸盐学报, 2, 253-257.

[36]高振昕等(2007) 滑板组成与显微结构. 冶金工业出版社, 北京.

[37]钟香崇(2008) 氧化物–非氧化物复合材料研究开发进展. 耐火材料, 1, 1-4.

[38]Kiyota, Y., et al. (2003) Development of Basic Sliding Nozzle Plate for Steel Ladle. 耐火物, 12, 572-578.

[39]Chert, D.J., et al. (2009) Preparation of ZrB2 Based Hybrid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SiC Whiskers and SiC Par-

ticles By Hot-Pressing. Journal of Refractory Metals & Hard Materials, 27, 792-795.

[40]李新士等(2006) 单质硅加入量对铝碳材料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耐火材料, 1, 77-78.

[41]李有奇等(2006) 金属Zn粉对烧成A12O3-C材料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硅酸盐通报, 5, 158-161.

[42]岳卫东等(2002) 低碳Al2O3-β-SiAlON烧成滑板的热机械性能及显微结构. 耐火材料, 5, 342-345.

[43]Rigaud, M., et al. (2002) Alumina and Magnesia Based Castables Contain Graphite: A Comparison. Iron and Steel

Maker, 10, 45-51.

[44]Pavel, B.S., et al. (2010) Theoretical Study of Elastic Properties of SiC Nanowires of Different Shapes. Journal of Na-

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10, 4992-4997.

[45]Gamier, V., et al. (2005) Influence of SiC Whisker Morphology and Nature of SiC/Al2o3 Interface on Thermomechan-

ical Properties of SiC Reinforced Al2O3 Composites.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25, 3485-3493.

[46]任桢等(2010) 加入Al粉和Si粉对低碳MgO-A12O3-C材料性能的影响. 耐火材料, 1, 38-40.

[47]卜景龙等(2009) ZrO2-AlN复相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陶瓷, 2, 28-32.

2015年国内外制造业发展趋势

国内外制造业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徐志磊尚林盛 [摘要]阐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并通过与国外先进制造业进行对比,提出了发展的总趋势和发展对策。 制造业是国家生产能力和国民经济的支柱,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一个国家无法实现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制造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将受到威胁;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化的载体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实现现代化将失去坚实的基础。我国制造业每年直接创造国民生产总值的1/3,为国家财政提供1/3的收入,吸纳就业人员8000余万人。 我国制造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大量国外企业进入中国,我国制造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目前是世界第四大工业生产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2001年我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相当于1998年美国的近1/3、日本的1/2,与德国的相近。纺织品及服装、家用电器、照相机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正在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逐步成为世界工厂,而且在一些行业中,制造业已经拥有与世界同行竞争的实力。但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制造业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在2001年世界500强中,我国企业仅有11家,但没有一家是制造业。技术含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航空制造技术第二产业产值只占到5%的世界份额,远远没有达到当年英美两国的水平。 当前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 我国目前只在IT产业和制造方面有些优势,但核心技术还掌握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企业手里。世界工厂是全球产业链的概念,是一个标志,不同的产业壁垒不一样,美国有世界工厂,例如飞机、尖端军工产品、高技术通讯设备,日本有众多的世界工厂。 我国的制造企业集中度低,大型骨干企业少,而且围绕大型骨干企业的中小型企业群体也未形成。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外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依附于国外组装比重大。 总体上看,我国的装备制造设备陈旧、落后,缺乏核心技术,大多数核心技术和产品依靠从国外引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低,销售收入利润仅为3.64%(1999年统计),劳动生产率为3.36万元/人?年。从上海汽车工业分析看,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产的大量投入,贡献率达100%,人工对工业增加值贡献为。技术进步的贡献,西方国家为80%,我国汽车工业为27.5%。

公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公司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物业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经历了20多年,已逐步走入千家万户。物业管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原有开发商的附属单位到现在的自主营利、自负盈亏,已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其表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日益明显,这期间物业管理企业走过了一段相当艰难的路程。 1994年8月8日,宁波市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新街物业管理公司成立,并开始对新街小区实施了物业管理。15年后,物业管理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主体也在快速增加,根据有关部门相关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仅宁波市就有经营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225家,从业人员3.4万余人,管理物业项目(住宅小区、大楼、别墅区)1513个,管理面积9829万平方米,享受物业管理服务住户近60万户,中心城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8%。可以说,物业行业为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速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绿城物管公司为占领长三角地区市场空间,在05年组建并成立了宁波分公司,经过近四年的运作和发展,风雨之后终见彩虹,但是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我们不容乐观,我们只有在不断进步当中,总结经验、找准差距,应运对策,公司才能得以健康发展,才能立于同行业不败之地。以下是我进入公司两年,通过在三个园区一个部门的工作实践中,结合目前物管行业的发展现状, 对我们宁波公司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如下分析: 一、回顾公司的昨天: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宁波物管市场现有经营资质的物业公司225家中,我们绿城宁波分公司也属其中一家,公司成立于2005年,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当年第一个外接楼盘慈溪清水湾开始,07年又相继接管了新时代小区、聚金家园小区,08—09年外接楼盘紫郡花园、江南一品到内接楼盘桂花园、绿园、皇冠花园等,短短四年公司已经管理13个项目,面积达300万方(包括已签未交付),目前宁波分公司员工已有400多人,发展速度之快足以见证物业管理的发展空间之大。 二、俯视公司的现状: 宁波公司发展过快,人才出现紧缺;员工主动服务意识缺少、淡薄,员工的培训力度还需加强;与同行相比培训力度尚有差距;其次,基层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显现出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过快、物业专业人才紧缺: 公司要发展,就要不断地向外拓展,不断拓展的同时,人才应该跟上公司的发展需求,然而宁波分公司过快的发展速度,出现物业管理人才的紧缺,熟、懂工程强、弱电,公司内部管理、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硬件管理等专业的物业管理人才更是稀少,如何提升内部优秀员工及引进同行业中的物业精英,成为了当前公司应该面对的重头问题。 (二)、服务意识淡薄,团队凝聚力尚佳,员工的培训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整体现状与高端物业相比仍有差距: 1、员工主动服务意识淡薄: 目前园区除接管较早的新时代、聚金家园、慈溪清水湾和紫郡花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上海海事大学先进制造技术导论课程论文 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材料132 姓名: 论文题目: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指导老师: 二〇一六年五月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角度展开问题讨论,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所遇到的瓶颈、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制造业在外部环境下发展的误区警示四个点进行主题的分析。特别提到了当今制造业提改革却过于概念化的问题,即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误区警示。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警示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 n d u s t r y College of Oce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XXXXXXXXX Abstract: The discussion was expanded from the basic view tha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subject was analyzed under the four subtitl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encountering bottleneck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warnings of its evolution. Especially, the issue of conceptualizing reform in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as mentioned. Keywords: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trend warning 引言 制造业是一国启动工业化、融入全球化、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产业。在工业化后期,制造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资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富民强国之本。制造业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制造业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和实现创新的舞台。没有制造业,所谓科学技术的创新就无处体现。国民经济中制造业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械制造业已拥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发展历史,是我国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我国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更加适应了市场经济的模式。但是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起点低,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阻碍企业的前进。此时企业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我国的企业管理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本文通过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1.1 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陈旧 我国的很多企业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契机成立和发展起来的。他们大部分是白手起家,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有规范制度的现代企业。他们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事事亲力亲为,当作坊成为企业之后,他们依旧习惯于所谓的家长制管理,习惯让自己的家人亲戚成为这个企业的管理层。于是我们经常看的一种现象就是,财务、人事、销售、宣传等部门的负责人都是自己家人。当企业做一个决定的时候,往往不是从企业的宏观利益来考虑,而是从每个人的私利来盘算。这就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优秀人才在企业的发展。容易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企业的人才流失,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1.2 企业管理规划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但很多制度都是浮于表面,各个企业互相抄袭,缺少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制度,毫无创新能力。国内很多企业不会主动做长远规划,对企业的未来和产品做出长远的研判。大部分企业只会被动做出应对,而这种应对往往是滞后的。 1.3 企业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性管理人才 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创业团队,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专业的高水平人才,但企业缺乏专业性高水平管理人才的现象仍然存在。造成这样的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有些企业的薪酬体系有问题,很多的专业性管理人才的待遇和付出、知识储备不成正比。他们的价值也无法体现,二是国内的很多企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成熟,甚至没有。很多企业都是临时抱佛脚,或去挖其它公司的技术人才,这样人才的流动性较大,对企业的归属感不足。不过很多企业管理层已经有了这种意识,开始注重专业性管理人才的储备

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小的是美的,大的是强的,两者差不多上不可缺少的。一个国家是否富强,人民是否富裕,生活是否丰富多彩,源于那个国家中小企业的进展程度。 一、中小企业的地位 1、中小企业差不多情形 截止2006年底,中国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360万家(香港、台湾不包括在内),个体工商户口4242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其中95%的中小企业是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制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5%,出口创汇占68、3%,上缴税收占48、2%,占社会销售额58、9%,解决了75%城镇就业机会。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具有反应快速、机制灵活的优势,在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66%的专利由中小企业发明,74%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中小企业差不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了40%的中间产品和配套服务。2004年近50%的高校毕业生在中小企业就业。 2、中小企业的作用 一是振兴区域经济,缓解区域经济进展不平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稳固进展的重要力量。 二是中小企业满足了人民多种多样的需求,扩大了内需,增加了购买力,搞活了城乡市场,加快了生产力的进展。 三是中小企业的进展使产权分散化、社会化、普遍化,显现了大量创业者,增加了社会资本,提升了人的素养,开发了劳动者的主动性和制造性。 四是中小企业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同样是重要的经济基础,是市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五是中小企业的进展解决了众多工作岗位,缓解了社会的压力,为社会的稳固做出了奉献。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世界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了解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掌握标准化制造必做的四项工作; ●正确进行精益制造; ●了解管理型和改善型企业的区别。 世界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一、野蛮制造 如图1所示,世界制造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野蛮制造、标准化制造、精益制造。每个阶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依托于一项管理方式。 图1 生产制造的三大趋势 从无到有是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世界制造都是从野蛮制造开始的。 野蛮制造依托的管理方式是经验管理。经验管理如同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徒弟吸收知识多少完全依靠自身模仿能力的强弱,再加上师父在教徒弟时还喜欢留一手,让经验传承非常不完整。 经验管理建立在人为基础上,是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如果任其发展,企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因此,要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就要将野蛮制造向标准化制造和精益制造的方向发展。 二、标准化制造 1.标准化制造必做的四项工作

标准化制造依托的管理方式是规范化管理(模式化管理),也被称为克隆机制,就是要建立一个相应的模式。 在规范化管理模式中,制造业的规范管理有四项工作要做: 员工职业化 中国企业员工的总体现状是素质偏低,喜欢我行我素。这样的员工是没有作为的,企业想要发展,必须打造职业化的员工。 工作标准化 做同样工作的员工,做到最后所使用的时间、做出产品的质量都应该是一样的。 流程再造流程 在企业中,再造流程需要精简部门和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因为流程太长会导致信息传达受阻。比如,正常流程下做一个产品需要4天,客户要求在1天之内完成,就需要企业再造流程来适应客户的需要,如四个部门压缩成一个机构。 组织重组 组织重组是规范化管理必须做的事情,也是提高中国制造业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2.充分发挥模式的力量 一家企业做到员工职业化、工作标准化、再造流程、组织重组以后,要想扩大规模,就需要收购其他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化制造必不可少。在进行收购之前,企业要创立自己的特色和模式,在收购的同时做到统一。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总部都在美国,但能在全世界的连锁店保持着同样的品位和服务,依靠的就是模式的力量。 要点提示 世界制造的发展趋势: ①第一阶段:野蛮制造; ②第二阶段:标准化制造; ③第三阶段:精益制造。 三、精益制造 标准化制造的企业只能保本经营,制造业的目标是赚钱,所以要进行精益制造。找到标准之后,将工作流程中最重要的拿出来做就叫精益。 1.精益制造的前提 精益制造的前提是规范化管理。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网络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习中心:重庆奥鹏学习中心[16]VIP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工商管理 年级: 2013年春季 学号: 131511318910 学生:李玥 指导教师:梁宏伟 完成日期: 2014年11月25日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加速,市场竞争的深化,企业管理环境的复杂结构日益展开,企业管理问题的重要性已日益突出,人们对企业管理问题的认识日益深化,对传统企业管理方法、手段进行思考,对传统企业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特征差异和行为特征差异的比较分析,逐步建立起较为合理、较为系统的现代企业管理观念。以人为本,以竞争为核心,同时树立适时而变的战略管理思想,形成自己的管理方法、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管理管理模式管理思想

目录 内容摘要................................................................ I 引言.. (1) 1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2) 1.1 管理理念不科学、规范程度不够 (2) 1.2 管理战略缺乏创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企业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忽视人力资源管理 (2) 1.5 企业文化不贴合实际 (2) 2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 (3) 2.1 知识管理的挑战 (3) 2.2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网络经济的挑战.................................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4) 3.1 战略化趋势 (4) 3.2 信息化趋势 (4) 3.3 人性化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弹性化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全球国际化经营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寻机化管理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 职业化领导管理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论.. (5) 参考文献 (6)

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阶段的中国企业管理,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中国的企业管理,不仅要加强,而且面临着迫切的改革形势。这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最基本特征。 从企业管理组织形态上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是单一工厂型的工厂管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1993年12月29日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的基本形式。因此,从传统国有企业管理转向现代企业管理,就是按照现代公司型的企业管理来改革国有企业的单一工厂型企业管理。目前中国二十多万家有限责任公司、一万多家股份有限公司、一千多家上市公司的企业管理,与改制前的国有企业管理相比较,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效果。 从企业管理的内容上看,改革了传统国有企业闭门式的单纯生产管理和坐等顾客上门的状况,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要求,确立市场第一、用户第一的经营观念,把过去无视市场、轻视销售转变为高度重视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建立企业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实现生产管理与市场营销的有效结合。而在生产管理中,更把产品质量作为生命线,贯穿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中国的企业管理,正在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内容,实行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技开发管理、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现代化管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讲究"名牌效应",重视树立本企业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企业的名牌意识。这种趋势表明,中国企业的现代管理,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正与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公司管理接轨。 中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面临着更加激烈的过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市场竞争是实力的竞争,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竞争。目前中国一些企业存在着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次序混乱、管理机制僵化、组织结构刚性、生产活动封闭、资源浪费严重诸多问题,再加上规模经济效益不佳,致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低下。这些问题在各类企业和各个行业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当我们谈论中国企业管理与国外企业管理接轨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是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果。国外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成系统的企业管理理论,经历了各种管理理论与学派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从泰罗、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到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为代表的行为科学理论,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多种管理理论与学派并存的局面,包括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西蒙的决策理论学派、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系统管理学派、德鲁克的经验主义学派、伯法的管理科学学派以及权变理论学派和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提到的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等。在企业管理实践方面,20世纪30年代国外企业追求规模经济效益,通过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和兼并、收购方式迅速扩大企业规模,以更大的经济实力去占领市场,降低经营风险,到60年代基本上实现了规模效益第一的管理方式。随后,又在

世界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启示

世界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启示 世界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启示 面对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机遇千载难逢,面临挑战前所 未有。本文在系统梳理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对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为塑造我国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建言献策。 从生产手段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装备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随着信息技术 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普及水平的提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日益渗透融入到产品 研发、设计、制造的全过程,推动产品的生产过程产生了重大变革。一方面,研发设计技 术的数字化、智能化日益明显,缩短了设计环节和制造环节之间的时间消耗,极大地降低 了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成本; 另一方面,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装备在生产中得 到广泛应用,“机器换人”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重要手段。国际 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机器人总数已经超过百 万台。同时,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新平台不断涌现,全球的产业链、创新链的运转更为高效,异地设计、就地生产的协同化生产模式已经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和采用。 从发展模式看,绿色化、服务化日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新趋势。生态环境与生产制 造的矛盾日益激化,推动了全球工业设计理念的革新和传统技术的改造升级,以实现资源 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最小化。欧美的“绿色供应链”、“低碳革命”、日 本的“零排放”等新的产品设计理念不断兴起,“绿色制造”等清洁生产过程日益普及, 节能环保产业、再制造产业等静脉产业链不断完善,都表明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目标已经 成为制造业的共识。而低能耗、低污染的产品也逐步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中怡康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国内空调市场中,节能变频空调销售占比已经达到58.5%,同比上涨37%,显示出消费者对节能型产品的热情与日俱增。同时,服务化也已经成为引 领制造业产业升级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制造业走向高级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制造业的生产将从提供传统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变,生产、制造与 研发、设计、售后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美国制造业的从业人 员中,有34%是在从事服务类的工作,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占整个制造业产出的20%—25%。 从组织方式看,内部组织扁平化和资源配置全球化已成为制造业培育竞争优 势的新途径。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传统的工业化思维以层级结构管理企业的内部运行,以串 联结构与上下游企业共同形成产业链条,强调管理组织等级分明,强调企业业务“大 而全”,难于适应市场和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而当前的互联网思维强调开放、协作与分享,要求减少企业管理的内部层级结构,在产业分工中注重专业化与精细化,企业的生产组织 更富有柔性和创造性。例如,海尔通过不断合并业务单元、削减边缘业务等方法来实现企 业运作的扁平化,将8万多员工变成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的“小海尔”模式,最小的自

国内外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2018)

行业现状 当前,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都认识到了大数据的重要作用,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实施大数据战略,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有着高度的热情。 美国政府将大数据视为强化美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大数据研究和生产计划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在美国的先进制药行业,药物开发领域的最新前沿技术是机器学习,即算法利用数据和经验教会自己辨别哪种化合物同哪个靶点相结合,并且发现对人眼来说不可见的模式。根据前期计划,美国希望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在多个领域的突破,包括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国土安全、生物医药等。其中具体的研发计划涉及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国防部、能源部、国防部高级研究局、地质勘探局等6个联邦部门和机构。 目前,欧盟在大数据方面的活动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研究数据价值链战略因素;资助“大数据”和“开放数据”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实施开放数据政策;促进公共资助科研实验成果和数据的使用及再利用。 英国在2017年议会期满前,开放有关交通运输、天气和健康方面的核心公共数据库,并在五年内投资1000万英镑建立世界上首个“开放数据研究所”;政府将与出版行业等共同尽早实现对得到公共资助产生的科研成果的免费访问,英国皇家学会也在考虑如何改进科研数据在研究团体及其他用户间的共享和披露;英国研究理事会将投资200万英镑建立一个公众可通过网络检索的“科研门户”。 法国政府为促进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将以培养新兴企业、软件制造商、工程师、信息系统设计师等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投资计划。法国政府在其发布的《数字化路线图》中表示,将大力支持“大数据”在内的战略性高新技术,法国软件编辑联盟曾号召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合作,投入3亿欧元资金用于推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法国生产振兴部部长ArnaudMontebourg、数字经济部副部长FleurPellerin和投资委员LouisGallois在第二届巴黎大数据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共同宣布了将投入1150万欧元用于支持7个未来投资项目。这足以证明法国政府对于大数据领域发展的重视。法国政府投资这些项目的目的在于“通过发展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将其用于实践,来促进法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众所周知,法国在数学和统计学领域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日本为了提高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培育新产业,同时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应对抗灾救灾和核电站事故等社会性问题。2013年6月,安倍内阁正式公布了新IT战略——“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宣言”全面阐述了2013~2020年期间以发展开放公共数据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日本新IT国家战略,提出要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最高水准的广泛运用信息产业技术的社会”。日本著名的矢野经济研究所预测,2020年度日本大数据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兆日元。 在重视发展科技的印度,大数据技术也已成为信息技术行业的“下一个大事件”,目前,不仅印度的小公司纷纷涉足大数据市场淘金,一些外包行业巨头也开始进军大数据市场,试图从中分得一杯羹。2016年,印度全国软件与服务企业协会预计,印度大数据行业规模在3年内将到12亿美元,是当前规模的6倍,同时还是全球大数据行业平均增长速度的两倍。印度毫无疑问是美国亦步亦趋的好学生。在数据开放方面,印度效仿美国政府的做法,制定了一个一站式政府数据门户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7419063.html,.in,把政府收集的所有非涉密数据集中起来,包括全国的人口、经济和社会信息。 我国大数据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未来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目前大数据企业所获融资数量不断上涨,二级市场表现优于大盘,我国大数据行业的市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中国民营企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后民营企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发展研究对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从有到无,克服了先天不足和发展基础薄弱的缺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实践证明,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现有阶段汇集民间资本、促进就业、加快城镇化脚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拉动经济、推动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力量。 但是民营经济在发展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一系列的体制和制度上的阻碍,这是民营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得重要推动力量

2.民营经济产业的分布趋势 业,特别是高附加值农业和采掘业转移的倾向,但还未形成气候。第二产业中的民营经济成分增长速度虽不算低,但比重有所下降。这是由于中国经济从低收入迅速转向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以及民营企业本身发展水平不高决定的。 第三产业中的民营经济发展速度仍然不高,注册资本金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但投资人数和雇工人数所占比重则有所上升。 因此民营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民营经济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不仅立足国内,而且已经走出国门。 民营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融资困难是目前影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失衡。目前我国民营经济过度依赖间接融资。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股票或者债券市场筹集资金。二是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大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主要服务于大企业。地方小银行数量少,存贷业务比例也比较低。三是融资成本过高,当前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无论通过贷款还是民间借贷融资,都要付出过高的成本,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沉重负担。 财税政策有差异,税费负担过重 一是税种过多税率过高,导致企业负担过重。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由33%降到25%,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的优惠税率,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营企业的税负,但企业所得税只是企业税费负担的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另一个税负是增值税,企业需要缴纳17%的增值税.02这对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来说,其获取的利润根本抵不了增值税,增值税税率依然偏高。同时小企业大都属于小规模纳税人范畴,这导致一些小企业的实际税负高于一般纳税外费用支出税人。二是收费名目繁多,比较大,诸如城建费、教育附加费、防洪工程费、绿化费、环保费等,不胜枚举。据调查,有的民营企业每天要对付各种检查、摊派、罚款等事项,实际支出费用很多,而且收费缺乏明晰标准,随意性很大,民营企业的创业积极性受到打击。 政策支持不够,发展环境仍不够宽松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这是19世纪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的名言。到了21世纪的今天,作为信息产业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测试测量行业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发展保障。 而测试仪器作为测试测量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测试测量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不断增加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旺盛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对仪器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测试仪器市场也正在快速发展。 全球测试仪器市场情况及分析 国内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在经过一段沉寂后,慢慢开始复苏。产品大幅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的巨大需求,特别是通信、广播电视市场的巨大发展,引发了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迅速增长,二是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近几年迅速向数字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出了部分数字化产品,因而在若干个门类品种上取得了较快增长。从近期中国仪表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势头喜人的,与全国制造业一样,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仍然保持了向上发展的态势。 尽管中国仪器市场正在快速的发展着,但与国外仪器生产企业比较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主要科研单位、学校以及企业等单位中使用的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同时,国外公司还占有国内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对中国的影响依然非常大。目前,在世界电子测量仪器市场上,竞争日趋激烈。以往,测试仪器生产厂商主要都将仪器产品的高性能作为竞争优势,厂商开发什么,用户买什么。而今则已变成厂商努力开发用户需要的仪器,并且把更便宜、更好、更快、更易使用的测试仪器作为奋斗目标。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全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人们普遍认为,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前景依然乐观。 国际仪器发展趋势和国内现状 一、国际趋势

大数据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大数据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朱孔村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 【摘要】数据是信息化时代的“新石油”资源,如何利用好这种“新石油”资源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文章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及其发展历程,概括了当前国内外大数据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大数据技术和产业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数据;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19)01-0115-04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Big Data Abstract: Data is the “new petroleum” resour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is “new petroleum” resource needs the support of big data technology.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at home and abroad.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is prospected. Key words: big data; current situation; trend 1 大数据技术概述 1.1大数据技术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成熟,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全社会的数据量呈指数型增长,全球已经进入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信息技术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数据处理的问题,人类需要不停的面对来自数据的挑战。为满足商业结构化数据存储的需求而产生了关系型数据库,为满足互联网时代非结构化数据存储需求而产生了NoSQL技术,而大数据技术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大型数据集分析的问题。 大数据技术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各行各业有着自己的见解,但总体而言,其关键在于从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维基百科从数据处理的角度将大数据定义为一个超大的、难以用现有常规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工具处理的数据集。国际数据公司(IDC)给出的报告指出,大数据技术描述了一种新一代技术和构架,以很经济的方式、以高速的捕获、发现和分析技术,从各种超大规模的数据中提取价值[1]。 少量的数据看似杂乱无章,但是当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呈现出一种规律和秩序。大数据的价值就在于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预测趋势,最终为辅助决策服务。《大数据时代》的作者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他指出大数据将带来巨大的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改变人们的商业模式,影响人们的经济、政治、科技和社会等各个层面。 1.2大数据发展历程 1.2.1萌芽阶段 20世纪90年代,“大数据”这个术语开始出现。1998年SGI首席科学家John Masey在USENIX大会上提出大数据的概念,他当时发表了一篇名为Big Data and the Next Wave of Infrastress的论文,使用了大数据来描述数据爆炸的现象。但是那时的大数据只表示“大量的数据或数据集”这样的字面含义,还没有涵盖到相关的采集、存储、分析挖掘、应用等技术方法与特征内涵 1.2.2发展阶段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是大数据的发展期,在这一阶段中大数据逐渐为学术界的研究者所关注,相关的定义、内涵、特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2003至2006年,Google 发布的GFS、MapReduce和BigTable三篇论文对大数据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06至2009年,大数据技术形成并行运算与分布式系统。2009年,Jeff Dean在BigTable基础上开发了Spanner数据库。随着数据挖掘理论和数据库技术的逐步成熟,一批商业智能工具和知识管理技术如数据仓库、专家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等开始被应用。 1.2.3成熟阶段 2011年至今,是大数据发展的成熟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大数据的认识从技术概念丰富到了信息资产与思维变革等多个维度,一些国家、社会组织、企业开始将大数据上升为 总第21卷233期大众科技Vol.21 No.1 2019年1月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 January 2019 【收稿日期】2018-11-06 【作者简介】朱孔村(1985-),男,山东临沂人,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实习研究员,从事电子政务相关工作。 - 115 -

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

现阶段的中国企业管理,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中国的企业管理,不仅要加强,而且面临着迫切的改革形势。这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最基本特征。 从企业管理组织形态上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是单一工厂型的工厂管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1993年12月29日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的基本形式。因此,从传统国有企业管理转向现代企业管理,就是按照现代公司型的企业管理来改革国有企业的单一工厂型企业管理。目前中国二十多万家有限责任公司、一万多家股份有限公司、一千多家上市公司的企业管理,与改制前的国有企业管理相比较,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效果。 从企业管理的内容上看,改革了传统国有企业闭门式的单纯生产管理和坐等顾客上门的状况,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要求,确立市场第一、用户第一的经营观念,把过去无视市场、轻视销售转变为高度重视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建立企业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实现生产管理与市场营销的有效结合。而在生产管理中,更把产品质量作为生命线,贯穿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中国的企业管理,正在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内容,实行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技开发管理、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现代化管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讲究"名牌效应",重视树立本企业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企业的名牌意识。这种趋势表明,中国企业的现代管理,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正与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公司管理接轨。 中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面临着更加激烈的过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市场竞争是实力的竞争,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竞争。目前中国一些企业存在着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次序混乱、管理机制僵化、组织结构刚性、生产活动封闭、资源浪费严重诸多问题,再加上规模经济效益不佳,致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低下。这些问题在各类企业和各个行业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当我们谈论中国企业管理与国外企业管理接轨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