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

1.()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A.和平与发展

B.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

C.开放与合作

D.互惠与共存

2.()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趋势。

A.霸权主义

B.强权政治

C.单边主义

D.世界格局多极化

3. 走()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A.和平发展

B.强权政治

C.单边主义

D.霸权主义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放在首位

C.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5.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争取全球领导权

C.自给自足

D.广泛结盟

6.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

A.社会制度的竞争

B.科学技术的竞争

C.经济资源的竞争

D.军事力量的竞争

7.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

A.不结盟战略

B.一边倒战略

C.一条线战略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

A.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为基础

B.以不结盟原则为基础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D.以自由、平等原则为基础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变化,确定了()战略。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真正的不结盟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0.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中国审时度势,提出了()的外交战略.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条线

11.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

A.产品质量的竞争

B.经济资源的竞争

C.产品价格的竞争

D.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12.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领土争端

B.民族矛盾

C.宗教纷争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3. 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坚持的原则是()

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

1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是()

A.中国、印度、缅甸

B.中国、印度、越南

C.中国、朝鲜、越南

D.中国、印尼、巴基斯坦

15.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睦邻、富邻、安邻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D.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6.当代世界的和平问题是指()

A.在较长时期内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B.人类消灭了包括局部战争在内的一切战争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

D.实现国际社会广泛的、公正的和平合作

17.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放在首位

C.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18.邓小平对全球形势作出一系列新判断的科学依据是()

A.实事求是

B.意志决定论

C.唯物主义无神论

D.英雄造时势论

19.()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鲜明特征。

A.开放战略

B.和平外交

C.互利共嬴

D.共同繁荣

20.当今世界局势发展方向是()

A.单极化

B.两极化

C.多极化

D.三极化

二、多项选择题

1.()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A.总体和平、局部战争

B.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C.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D.两极对立、和平演变

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概括为()。

A.两极称霸的格局已经打破

B.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形成

C.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D.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动荡时期

3.()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A.科技革命

B.生产力的发展

C.冷战结束

D.世贸组织的建立

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

A.东欧剧变

B.美国经济衰落

C.中国强势崛起

D.苏联解体

5.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三大外交方针。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条线

6.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核心是()

A.发展问题

B.南北问题

C.东西问题

D.和平问题

7.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应坚持()的外交工作布局。

A.大国是关键

B.周边是首要

C.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D.多边是舞台

8.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运用到外交领域和经济建设方面,形成的方针、政策是()

A.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

9.新中国建立之际,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

A.“一边倒”

B.“反霸权主义”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

10.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有()

A.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

B.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D.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

E.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1.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的判断是()

A.战争危险是存在的

B.新的世界大战必然爆发

C.新的世界大战有可能避免

D.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题

1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

A.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B.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C.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13.进入新世纪,世界形势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科技进步突飞猛进

D.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14.2005年,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首脑会议上讲到国际形势形势时指出()

A.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B.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但世界还很不安宁

C.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主旋律

D.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15.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它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促进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B.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C.发展中国家是其受害者

D.西方国家是主要的受益者

16.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概括为()

A.两极称霸的格局已经打破

B.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形成

D.多极化世界格局已经形式

E.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动荡时期

17.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

A.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真正的不结盟

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8.苏东剧变之后,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霸权主义

B. 宗教纷争

C.强权政治

D.领土冲突

E.民族矛盾

19.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核心是()

A.发展问题

B.南北问题C经济问题 D.和平问题 E.东西问题

20.和平发展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

A.开放发展

B.和平发展

C.合作发展

D.共同发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DACA 6-10 BDCCD 11-15 DDDAB 16-20ACAC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CD

3.AB

4.AD

5.ABC

6.AB

7.ABCD

8.BC

9.ACD 10.ABCDE

11.AC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D

16.ABD 17.ABD 18.AC 19.ABC 20.ABCD

基于SWOT法中国与中亚能源国能源合作可行性分析

基于SWOT法中国与中亚能源国能源合作可行性分析 摘要基于分析世界几大能源产地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和中亚能源产地国之间合作的可行性,探讨其中存在的优势、劣势、威胁和机遇,针对性地提出了SO、WO、ST 、WT战略。 中图分类号:D5文献标识码:A 能源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是维系一国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紧迫性日益突出。在世界能源储备板块中,中亚能源储备是着世界能源的重要成分。本文基于SWOT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及中国的具体实情,进行有针对性的“能源外交”,为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提供帮助。 1 世界几大能源产地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及影响 地缘政治问题是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实力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问题。能源地缘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各国掌控政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资源的能力和空间。①世界几大能源区域主要有中东地区、中亚地区、非洲地区和美洲地区。 中东地区从能源储量上来看,占世界石油探明总量的61%;天然气探明储量为73.2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探明总量的41.3%。②虽然能源产量和储量是最大的,但是受政治不稳定,地区宗教纷争、恐怖活动猖撅等因素的影响。中亚地区位于中东能源地带的东部,处于俄罗斯、中国与伊朗等国的结合部,战略地位重要。非洲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拥有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国与该区域也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但是非洲地区存在种族问题、恐怖主义等问题,而且与中国距离远,运输成本大且存在风险。美洲地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与委内瑞拉是世界的产油大国,美国在该区域具有良好的地缘政治优势,并且凭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在该地区的能源外交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他国家加入其区域能源市场存在难度。 中东、俄罗斯、非洲、美洲地区等几大能源产区,中国都有与之关于能源合作的机会,这些地区存在政局不稳定,国家政权面临颠覆危险,中国难以加入等诸多不利因素,虽然中亚能源地区问题复杂,但是相对来说比其他能源地区情况更为乐观。结合当前我国能源问题所面临的情况,对于中国近中期能源战略,中亚能源区域应该是最好的选择目标。 2 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SWOT分析 2.1 SWOT分析方法 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WOT分析法最重要的是通过评价强势、弱势、机会、威胁,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在现有的内外部环境下,如何最优的运用自己的资源;(2)如何建立的未来资源。下面就中国的能源合作发面运用SWOT进行分析,建立未来的能源战略。 2.2 中亚能源区域竞争优势分析

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 形式政策论文

目录 摘要:1第一章.绪论1第二章.明晰基本国情,立足基本国情2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地理条件及其优越性2 二、中国的领土和领海面积广阔3 三、中国的周边邻国众多,外交情况复杂3(一)陆上邻国 (3) (二)海上邻国 (4) 第三章.外交政策整体考量,全面布局的必要性4一、当今国际形势的新变化4(一)世界多极化形成了不可逆转之势 (4) (二)新兴大国群体性的崛起 (4) (三)安全形势出现大的变化 (5) (四)国际战略重心逐渐东移 (5) 二、当前中国周边重要外交形势6(一)俄罗斯与中国 (6) (二)日本与中国 (7) (三)中亚五国与中国 (8) (五)朝鲜半岛与中国 (8) (六)美国与中国 (9) 第四章.当今中国外交政策的必要性和正确性10一、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0(一)中国的世界地位、身份和作用 (10) (二)中国政府和平外交政策的战略、道路和理想目标 (10) 二、中国外交战略布局选择的高瞻远瞩11(一)中国外交战略布局选择是基于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11) (二)中国外交战略布局选择是基于中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 (12) (三)中国外交战略布局选择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12) (四)中国外交战略布局选择是基于“和谐世界”的必然选择 (13) 后记14

摘要:当代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是中国外交的外生压力,中国外交的得失是中国外交转型的内在驱动。中国当代外交布局在“十八大”后坚持和平外交的同时,适当调整外交战略,实现外交转型,由陆向外交延伸至海向外交,以政经并举和利义兼顾为特点发展陆路海洋周边的外交关系,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与传统大国的形象相互融合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当代中国外交布局,已经基本体现了全球大国的思维,有着立体、多元、跨时空的视角,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与我国国力和能力相适应的领导角色,丰富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内涵。关键词:和平与发展、世界格局、国际战略、外交政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独立自主等 第一章.绪论 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形势、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复杂变化和世界外交情况的新变化,并且处于我国加快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中国梦”目标的迈进的重要时期,不少同学会对于我国是否继续坚持或如何调整我国的外交政策关系等问题,产生许多不同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常委亲自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时对我国的近期的外交道路、方针、策略等问题作出了系统而明确的阐述,对我国新时期的外交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顶层安排和设计,同时也表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揭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原

浅谈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风格新布局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浅谈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风格新布局 姓名:罗岳林 学号: 201038795160 系别:中兴通讯3G学院 班级: 3班 指导老师:宋娜 完成时间: 2013-10-15

浅谈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风格新布局 内容摘要:我国现在正式把外交策略重心由以往的西方国家转向俄罗斯以及非洲等“第三世界”和“金砖国家”此为我国外交布局之变。一阖一辟谓之变。然而这种变最为直观的当属外交部新闻发布机制的改变。这两个大的改变都意味着我国外交正一步步的趋于主流。 关键词:外交新任国家主席第一夫人升级 第一部分,文件综述: 1.资料出处:思政部网站提供的材料及《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3-2014学年上学期,总第71期,第52-60页《环球杂志》《中国新闻网》 2.主要内容: 一、3月下旬,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对俄罗斯等四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这是习近平出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的首次出国访问。故而此次访问引起了国际舆论与战略界的格外关注。西方有媒体认为,中国已着手调整外交布局,开始把外交政策重心转向俄罗斯以及非洲等“第三世界”和“金砖国家”。它们进而猜测,中国新领导人有意疏远欧美日等西方国家。 二、我国外交并不是一直墨守成规,相反,一些新举措的浮现,使我国外交颇惹人注目。2011年9月1日,该部例行记者会正式从每周两次增至五次,发布频率、答问时效全面“提速”。尤其是,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无论是在节假日还是凌晨,外交部都及时回应,外交部发言人制度实现了建立28年来的重要“升级”。 第二部分,个人感想: 以上种种的表现都呈现出了我国外交格局的新变化,我国外交一直都是遵循着“稳中求变,变中求稳”的原则。于此同时,我个人认为: 一、西方的媒体这样猜测是不对的,这只会加深中与西方各国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领导人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是肯定已经意料到会出现这种结果的。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我觉得我国做这样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现在我国已经快速的强大起来了,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对西方国家这样以礼相待了,我们得让西方国家明白,我们国家以前强大起来了,不再像以前一样软弱了,没有它西方国家,我们国家自己也能独挡一面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西方国家知道我们的实力,从而尊重我们中华民族。 二、一直以来,我国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死板,或者不懂得变通。实践证明,我国一直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外交一直遵循着“稳中求变,变中求稳”的原则。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国家和平昌盛的发展,才能保证给予人民以稳定的生活环境。外交部新闻发布机制的改变是重中之重,这样的改变,更能让那些生活在国外的同胞们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密切关心。才能更好的保障他们的权益不受侵犯。同时这样的改变也能让外国家对我们国家更加的赞同,从而为我国继续走上世界大国的舞台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我国的外交契合于当今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我们愿发挥中国外交与时俱进的品质,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变。于此同时,我

论当今世界能源危机以及中国的能源战略与能源外交

本文由pbnova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论当今世界能源危机以及中国的能源战略与能源外交 一、当今世界能源危机 能源是指人类用来获取能量的自然资源。他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影响各国领导 人战略决策的重要因素,是许多国家制定全球战略的首要问题。世界能源危机是 人为造成的能源短缺。 目前在世界初级能源的产量和消费中, 居第一位的是石油, 其次是煤炭、 天然气。 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常规化石能源的储量日益减少,在可预见的不长时间 内将被消耗殆尽,全球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 如果新的替代能源没有届时被发现,人类的生存面临严重挑战, ? 石油的开采历史已超过 140 年; ? 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达 7700 万桶,且以每年 1 ̄2%的速度增加; ? 目前世界石油总储量为 3000 ̄8000 亿吨,可开采 40 ̄100 年 ? 每年开采的煤炭量为 35 亿吨; ? 全球可供开采的煤炭储量为 7000 ̄17000 亿吨; ? 可供开采和使用的年限为 200 ̄500 年。 ? 目前全世界可开采的天然气总储量为 280 亿立方米; ? 能满足 170 年的需求 石油资源将会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枯竭。它的蕴藏量不是无限的,容易开采和 利用的储量已经不多,剩余储量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到一定限度就会失去继续 开采的价值。 在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导的条件下, 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不改变, 就会发生能源危机。煤炭资源虽比石油多,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的。代替石油的其 他能源资源,除了煤炭之外,能够大规模利用的还很少。太阳能虽然用之不竭, 但代价太高,并且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不可能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其他新能源也 如是。因此,人类必须估计到,非再生矿物能源资源枯竭可能带来的危机,从而 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能源结构上,尽早探索、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否则, 就可能因为向大自然索取过多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以至使人类自身的生存受到威 胁。 根据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普遍估计,到本世纪中叶,也即 2050 年左右石油资源 将会开采殆尽,其价格升到很高,不适于大众化普及应用的时候,如果新的能源 体系尚未建立,能源危机将席卷全球,尤以欧美极大依赖于石油资源的发达国家 受害为重。最严重的状态,莫过于工业大幅度萎缩,或甚至因为抢占剩余的石油 资源而引发战争。 为了避免上述窘境,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都在积极开发如太阳能、 风能、海洋能(包括潮汐能和波浪能)等可再生新能源,或者将注意力转向海底可 燃冰(水合天然气)等新的化石能源。同时,氢气、甲醇等燃料作为汽油、柴油的 替代品,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热情研究的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就是 此类能源中介应用的典型代表。 能源危机不但现在在在, 在过去也是一直在在的!并且未来的危机更严重! 分析如 下:所谓能源危机,是指可供我们人类利用的能源的不充分,而不是能源本身的 不足。 具体有:1、能源转化的方向性。并不是所有的能源都能够被人类利用,比如内 能,其它能的形式转化为内能比较容易,而将内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源,就很 难办得到。 2、能源分布的不均性。可以说在地球上几乎全部的能源都来源于太阳,但是由 太阳能转化成的各种能量形式在地球上的分布并不均匀,如在沙漠地带,太阳能 充足,但却无人居住。 3、日益增加的人口导致能量分配不足。 由于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传统化石能源枯竭,同时新的能源生产供应体 系又未能建立而在交通运输、金融业、工商业等方面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统称能源 危机。 二、中国面临这样的能源危机 1. 人均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严重不足,能源供应结构优化难 度较大。 中国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6%是煤炭,油气资源仅占总量的 4%左右, 煤炭资源相对丰富。 中国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中国国内能源供应结构以煤为主,2005 年, 中国能源供应结构中煤炭比例接近 76%。 中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中国电源 结构以煤为主, 2005 年在发电能源构成中, 水电占 16.2%, 煤炭占 79.5%, 石油天然气仅占 2.1%,核电 2.1%,其他占 0.14%。 能源结构不合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现在中国仍有 50 多万台以煤炭 为燃料的工业锅炉和采暖锅炉, 不但效率低于以石油和天然气为燃料的锅 炉,污染物的排放也很高。能源资源条件使中国能源供应结构优化难度较 大。 2. 煤炭开发过程中引起生态环境水资源破坏严重。 中国煤炭资源高强度的开采已经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煤炭开采严 重破坏中国已十分紧缺的土地资源。据统计,中国历年来煤炭开采造成的 地表塌陷区累计

中国外交政策及特点

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外交政策指的是我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各方面关系如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边界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以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其他政策措施处理办法,在我国外交政策的指导下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2000年7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访问土库曼斯坦期间,就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阐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四项原则。 原则 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目标 中国政府和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成果 在当前国际形势中,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2005年,中国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塑造了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国际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从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中国外交全面运筹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及多边外交,增强外交软实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中国能源现状与战略对策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国能源现状与战略对策”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 A )为维护我国海洋油气资源权益提供良好国际环境。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通过外交谈判和和平协商,建立协调机制,及时妥善解决海洋油气资源权益争端和其他突发事件。 A、实行睦邻外交政策 B、加强海军建设 C、加强煤炭运输体系建设 D、推动天然气快速发展 【答案解析】实行睦邻外交政策,为维护我国海洋油气资源权益提供良好国际环境。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通过外交谈判和和平协商,建立协调机制,及时妥善解决海洋油气资源权益争端和其他突发事件。 2、( C )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内在要求。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稳步推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能源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能源市场化程度,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完善能源宏观调控体系,不断改善能源发展环境。 A、能源科技创新 B、进一步完善 C、体制机制改革 D、能源储备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体制机制改革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内在要求。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稳步推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能源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能源市场化程度,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完善能源宏观调控体系,不断改善能源发展环境。 3、核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对于缓解如今能源短缺、电力紧张的局面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核电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 D ),也正是这方面的问题导致核电发展过程中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抵制。 A、环境问题 B、程序问题 C、教育问题 D、安全问题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核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对于缓解如今能源短缺、电力紧张的局面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核电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安全问题,也正是这方面的问题导致核电发展过程中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抵制。 4、( C )是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相互往来的海上枢纽,是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输送通道,是包括中国在内多个国家的海上石油生命线。 A、霍尔木兹海峡 B、曼德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苏伊士运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马六甲海峡是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相互往来的海上枢纽,是全球油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特点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特点 参赛系别:能源与机电工程系 参赛班级:13级机械一班 参赛组员:杨强(13).王闻城(12). 黄路江(41).李武韬(15).陈韬(29)

新常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的特点,这些外交战略动既有对外交原则和传统的承袭,也有外交理念和实践的发展创新,特色鲜明地拉开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宏篇序幕,迈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坚实步伐。 一:理论上有创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1】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郑重宣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要求外交工作因势利导、

顺势而为,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国家利益。外交部长王毅在介绍习近平主席“开局之旅”成果时指出,中国外交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开拓进取、务实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布局主打经济金融外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近年来涉外活动涵盖中国外交的方方面面,在双边、多边、区域、全球层面上通盘运作,统辖使用经济.金融外交、能源外交、军事外交、公共外交等手段,点面结合、创造性地实施“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工作布局,极富效率、充满张力地勾勒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线条。 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体现了中国政府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的新理念,也揭示了中国和中亚经济与能源合作进程中如何惠及其他区域、带动相关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新思路,更是中国站在全球经济繁荣的战略高度推进中国与中亚合作跨区域效应的新举措。习近平主席出访东南亚期间,又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为双方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指明了方向。自此,中国打造陆海两条“新丝绸之路”,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同谋和平发展的政策格局已然成形。【2】“钻石十年”中国与东盟将在既有“黄金十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钻石十年”。在此基

中国外交战略

中国外交战略 新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和差不多原则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进展观是中国对外工作的指导方针 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断,爱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19 49年春夏之际,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洁净房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另起炉灶”,“打扫洁净房子再请客”,是指:往常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政府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外国使节只当作侨民对待,而不作为外交代表;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都要进行重新审查处理,把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努力和特权逐步进行肃清,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是因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际上显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斗争的局面。美国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而苏联对中国人民的革命长期给予同情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可能性,这就决定了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联合的必要性。因此,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公布宣布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方针,我们不仅要向社会主义国家开放,也要向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不仅同进展中国家,也要同发达国家进展友好合作关系。如何处理意识形状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成为我们党在对外交往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咨询题。邓小平同志从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拓展对外关系新局面的大局动身,明确提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要紧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动身”,“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状的差别”,“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咨询题和处理咨询题”。(12)这就为我们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国家关系和党际关系中的意识形状咨询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所谓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状差异

我对中国能源战略的认识及对能源战略的思考

我对中国能源战略的认识及对能源战略的思考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与人类认识和利用能源的历史密切相关。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进行过三次著名的工业革命,而每一次革命都将人类社会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高新技术时代,人类不断创新科技,开采利用同样经历了煤——石油——新能源(地热能、核能、太阳能等)三个能源时代。21世纪是世界各国各方面竞争日趋激烈化的时代,经济发展是各国的重心,而能源问题又是关系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没有能源的发展,没有能源作为强大的物质基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前提来制定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近些年来,中国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加强,并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包括西气东输、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等在内的重大能源工程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且已初见成效。不过,我国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却仍旧不容乐观,并且随着国内资源的种种浪费和污染破坏以及中国日益卷入世界经济浪潮中,我国能源利用对外依赖程度有所加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挑战。传统能源中的石油、煤等的不合理大量使用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新能源虽然具有污染少的清洁特性,但是新能源产业仍旧存在机制不完善和技术开发能力差、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同时,我国在开发和利用能源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普遍问题:能源的生产量不能满足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对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战略意义认识不足。 能源战略问题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各大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因为能源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我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问题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是国际外交舞台上的重要筹码,是引发军事冲突和战争的重要因素。当年的海湾战争和今天的伊拉克战争都与石油资源问题密切相关。在当今形势下,中国应实行什么样的能源战略?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和国内外客观资源条件与国际环境可能性结合起来考虑,我认为应实行全球能源战略,建立全球能源供应体系。

华南理工大学 毛概 第10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期末 题库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国家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 A.分清敌我B.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 C.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D.理论联系实际 答案:B;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28-2 2、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战略构想是在()。 A.1945年B.1946年C.1947年D.1948年 答案:B;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29-1 3、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下列国家中属于第三世界的是(); A.中国B.苏联C.英国D.日本 答案:A;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29-1 4、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B.和平与发展 C.开放与合作D.和谐与共赢 答案:B;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30-2; 5、1985年,邓小平将国际关系问题总结为“东西南北”四个字;其中核心问题是()。 A.人权问题B.和平问题C.东西问题D.南北问题 答案:D;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30-2 6、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这是由于()。 A.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化 C.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答案:D;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30-3、p.231-3 7、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一极独霸世界B.两极格局对峙C.单边主义抬头D.多极化 答案:D;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31-2 8、经济全球化有其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属于其负面影响的是()。 A.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B.对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形成了影响C.进一步推动了全球政治的多元格局D.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形成了冲击答案:D;考题来源:第一节,教材p.232-3

中国特色外交

中国特色外交理论是以中国的视角,立足于本国人民和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对外交本质和运行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出的创新理念和思想体系,是科学解释中国的和平发展,应对“中国威胁论”的锐利武器。它既要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服务,也要为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服务。本文将就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使命、机遇、性质和体系等基本问题,在分析已有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学界参考。 历史任务与现实机遇 早在60多年前的新中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就提出了“外交学中国化”的伟大任务。遗憾的是,只是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以后,特别是邓小平和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后,外交学中国化的研究才开始提上日程。世纪之交,国内出版了若干初步总结新中国外交经验的外交学著作。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为完成周恩来关于“外交学中国化”的历史任务,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外交理论提供了更强大的动力。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紧紧抓住战略机遇而迅速崛起。国际社会在惊叹中国奇迹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崛起的各种忧虑,花样翻新的“中国威胁论”流行于世界。这种思潮以西方的国际关系和外交理论来解释和预测中国崛起现象,在世界舆论界占据了主导地位。为了扭转被动防御的不利态势,获得相对于西方的话语权优势,中国也必须大力推进自身的特色外交理论体系建设。 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政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双边与多边外交,中国领导人提出了“新安全观”、“和平崛起”、“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和谐世界”等一系列新理念。极其丰富的新鲜经验和一系列新理念,为外交学者构建系统的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展开争夺外交理论话语权的强大攻势,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形成了难得的现实机遇。 中国特色外交理论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趋向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趋向 提纲 1. 中国能源发展趋势的分析 2. 中国能源状况和国际的比较 3. 未来中国能源需求发展展望和面临的挑战 4. 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框架 一、中国能源发展趋势的分析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和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 能源安全已成为各国制定能源政策的基础。能源外交已成为各国外交活动的重要领域。 1、能源的分类 ?一次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核能:铀 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二次能源 电力、热力、成品油、焦炭、氢能等 中国能源弹性系数的变化 2、中国能源发展趋势 ●第一阶段(1980-1996):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从6.03亿吨标煤增至13.89亿吨标煤。 轻工业产能扩张,推动能源需求增长,国家通过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各种措施大力推 进节能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缓解短缺矛盾,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53以 下,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长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增长 ●第二阶段(1997-2000):中国的经济仍保持在8-9%的增长速度,中国能源消费

量基本持平。这种状况既有经济改革与调整对能源消费增长的抑制,又有统计数据不够准确的原因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在经济仍然保持平稳增长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增长却强 劲反弹,并且出现了能源供需紧张的局面 2002年来能源的发展趋势 能源消费快速增长 石油消费和进口的快速增长 近年来电力供应短缺 3.近年来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 ?一次能源消费 1990-2001 3.4% 2002-2005 14.5% ?石油消费 1990-2001 6.4% 2002-2005 6.6% ?电力消费 1990-2001 8.4% 2002-2005 14.7% 4.能源弹性系数的变化 ?GDP的增长率 1990-2001 9.7% 2002-2005 9.6% ?GDP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能源消费增长率/GDP增长率 1990-2001 0.35 2002-2005 1.51 ?GDP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电力消费增长率/GDP增长率 1990-2001 0.86 2002-2005 1.53 5.导致一次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因素 正经历重化工的发展过程 ?消费结构的变化 转移到汽车及住房 ?城市化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参考答案)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C 5.A 6.B 7.D 8.C 9.C 10.D 11.D 12.D 13.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CD 3.AB 4.AD 5.ABC 6.AB 7.ABCD 8.BC 9.ACD 10.ABCDE

三、简答题 1.答:(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2.答:(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四、辨析题 1.答:错误。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的紧张局势逐步缓和。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的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原因是由于旧的格局虽然已经解体,但原来被美苏争霸和两大集团对峙时掩盖的矛盾纷纷暴露出来,同时随着向新格局的过渡所伴随的国际竞争也开始展开,一些地区的新矛盾和冲突正在增加。在全球裁军的总趋势下,一些地区的军备竞赛却在不断升级。这些无疑会成为诱发地区冲突的重要因素。因此,不能说今后世界再也不会出现新动荡和冲突。 2.答:错误。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全球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增多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秩序仍存在不公正不合理因素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五、论述题 1.答: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浅析现今国内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几个因素

浅析现今国内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几个因素 摘要:一直以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都非常重视建立积极的外交,而一个相对完善的外交政策是建立良好外交必不可少的部分。本篇文章在承认国际形势与各外交国家不同的态度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上,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内能源状况、社会大众传媒三个方面论述现今国内存在的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几个其他因素。本文旨在分析外交政策建立的影响因素,以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中国一直以来、特别是近期所制定出台的一系列外交政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能源状况、大众传媒、外交政策、影响 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前言:华夏五千年,其中历经的沧桑巨变,洗礼了我们代代传承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中华民族千年的积累必然会对当今中国的各个方面包括外交政策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论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方面,必会涉及到中国几千年来源远流长的“和”文化。自古,中国就遵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原则,“为万世开太平”曾一度是中国历史上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目标,历朝历代以“和”为主要思想的对外之策屡见不鲜,番邦之间的和亲政策、以贸易协和为目的开辟丝绸之路等,都是有利的佐证。到了近代,在“和”文化的影响下,一代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自走上革命道路,便树立了恢复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志向,“他向往和平、反对战争,并断言中国将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1而当代中国,众所周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是鲜明的印证了“和”文化是古代、当今、乃至将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 纵观历史,中国对待外藩,从未有过像法西斯一般残忍的杀戮,也未有像英法一样侵略与掠夺的经历,有的只是舍身求法的玄奘、传播中国文化的鉴真、互利互信的郑和。和平,是中国自古秉承的理念,正是如此的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中国提出在社会制度相同或者不同的国家之间,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一切争端和分歧,维护世界和平这一主张,影响到中国外交政策最基础方阵的确立,为中国的外交划定了一个基调。 此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大德曰生”的自强不息精神;“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独立自主精神;“中庸”的和谐理念;“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中国能源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能源问题现状及趋势分析 Reflections on Energy Issues in China 关键词:能源;能源发展;能源安全;能源战略;能源政策;能源的利用效率 引言:英国《金融时报》2008年4月3日电:“已卸任将近5年的中国前最 高领导人江泽民在其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透露了一个宏大目标,以“满足十几亿人民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 此篇题为《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Reflection on Energy Issues in China)的论文长约15页,低调地在最新出版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月号上发表。文内诸多提法,显示这位退休高级官员的思考和判断。文章较严谨地遵照学术论文格式,引用不少权威统计数据和图标、表格。离职已久的江泽民的此篇论文,瞄准的是中国现实问题和未来隐患,思考根源和对策在何方?” 中国退休元首,撰文讨论能源问题,似乎传达了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个增长最迅速、人口最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对能源的饥饿性需求,业已成为全球焦点。曾影响西方经济的石油危机的阴影,如今则对高速增长的中国亮起了预警信号…… 我们小组此次的论文课题是《中国能源问题的现状及趋势分析》,意在通过查阅资料,搜索网站,咨询老师等途径结合自身的专业及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当前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以及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得出结论和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使大家能从中得到些许思考和收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虽然我们的结论的确不能得到什么根本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我相信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大学生的最起码的忧患意识和节能意识定能得到优化和提高! 针对问题我们并没有采取什么问卷调查的方法,因为我们的课题比较偏重于科技性质的调查实在没有什么必要。我们小组的同学主要求助于图书馆.网络老师等方式且我校以石化专业为特色在能源问题的研究方面亦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及研究资料。 本文主要从能源现状及安全方面的基本常识,以及我国社会当今发展所面临的迫切的环境与能源问题,并指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析了世界能源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了未来能源的发展前景,阐述了节约优先的长期战略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中国外交的新布局

中国外交的新布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新形势下,新的历史起点呼唤新的外交布局。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必将催生中国外交的新面貌,推展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现在的中国,已进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新时期。中国的综合实力在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中国的国家利益在不断延伸,中国在逐步走上世界的中心舞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频繁的互动中日益紧密。今天,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互动中,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的互相影响、国际局势与国内局势的互相关联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这种关联面会更广,这种关联度会更深。随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熟悉国是,更加熟悉外交工作,中国外交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中国外交的新布局越来越明朗,中国外交的新思路越来越明确了。 第一,全方位、多边的外交政策。 (一)、积极出席国际会议,努力扩大我国的影响力和发言权。 国家领导人成功出席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全面阐述我国有关立场主张,深入参与和引导世界经济治理机制变革。国际峰会的高规格、权威性,既是各国直接表达自己声音的最佳场所,也是有效处理问题和发挥影响力的极好机会。使世界了解中国的主张和诉求,既有利于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同时也使中国的重要利益得到维护。 (二)、努力稳定和发展同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 大国关系是我国外交关键所在。与大国的关系出现问题,往往产

生损害到发展和安全的严重后果。面对中美关系事端频发的不稳定状态,我国在正视现实,承认中美结构性分岐长期存在的基础上,为化解纷争展开了高层战略对话和协商,敦促美方切实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排除两国关系的干扰,维持了中美关系大局的稳定。中俄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到不断深化,在能源、安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同时还保持了中欧关系平稳发展势头,加强双方在国际金融改革、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合作。巩固和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增进政治互信,改善民意基础。加强同新兴大国的协调与合作。 (三)、不断深化加强同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 通过推进多边区域合作增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政治上的互信。在区域安全合作上,去年我国在哈萨克斯坦参加了上合组织举行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促进了中国与相关国家的政治关系及在反恐和维持地区安全稳定上的密切合作。但与一些海上邻国的领土和权益争端问题迄今尚未得到解决,其中包括中国与一些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的领土争端,尤其是南沙群岛领土争端,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东海大陆架的划界和东海油气开发等问题上的争端。一些领土争端有日趋国际化的倾向,某些外部大国和地区多边组织介入其中,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 (四)、积极负责参与解决热点和全球性问题。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金融危机后,我国不仅积极推动国际经济重建和国际体系的调整,我们还本着建设性的态度参与伊核、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变化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变化 摘要: 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外交理念经历了许多变化。特别是近几年国际形势风云激荡, 各种矛盾交错发展, 挑战纷呈, 世界局势错综复杂, 变化剧烈。这种状况将继续延续并影响到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科技高新化的背景下,我国外交战略也发展了变化。谈及中国外交的“战略转型”,中国过去三十年外交的成功经验就是在不同身份间保持了平衡。中国跟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多边国际对话机制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并把这多种关系细腻地缝合在一起。中国外交从经济角度追求双赢,从全球治理的角度维护稳定,这两方面都很重要。全球化进程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实现的,它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加强了美国及西方的国际地位,同时给中国的外部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中国要想顺利融入全球化,分享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利益,在21世纪初期必须在顶住“西化”和“遏制”压力的同时,与西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机遇蕴含在挑战中,只有成功应对挑战,才能抓住机遇。 关键词:国际形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科技、中国外交 外交是国内政治的延续,但有别于内政。研究外交并制定对外政策,需要知己知彼、学贯东西;必须立足于对世界大势和各国国情的深刻认识,而绝不可以一厢情愿、以己度人、或单纯地“以德报怨”。无论是两国间的双边关系、抑或更为广阔的国际关系的格局,实质上是各国在实力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追求国家利益而相互博弈的结果。实力是决定格局的基础,格局反过来又加强或削弱一国的实力。在国际斗争中,一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还在于该国运用何种外交战略。高明的外交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 因此,我们必须十分清晰地了解我们的对手国际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思维方式、民族心理以及相应的外交战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和最大限度地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新中国外交仍不同程度地受到“重脸面而轻实利”、“和为贵”等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一.当前国际形势 全球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等多个层面,正如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所说的,“伴随全球资本主义的是一种文化与政治的全球化过程”。不过,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核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