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一、物态变化

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状态的变化

一般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吸热和放热。固体熔化、液体汽化、固体

升华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气体液化、气体凝华都需要放热。

1、熔化和凝固

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三态的相互转化

熔化一凝固图象的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实验经过的时间。下图甲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其中AB段表示固体吸热升温阶段;BC段表示晶体熔化阶段,此阶段要吸热,但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这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为熔点;CD段表示液态升温阶段。下图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图中没有相对水平的一段(即温度不变的部分),随着加热的进行其温度不断上升,直至全部变为液态。用图形记录物理变化的过程是科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作出图象,找出图象的变化规律,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观察能

力的深化。凝固是熔化过程的逆过程,在熔化图象的基础上推理,画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熔化一凝固的图象

2、汽化和液化

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体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两者有以下四点区别:(1)蒸发是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与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能当温度达到沸点才进行;(3)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沸腾与液面气压高低相关;(4)蒸发时会从液体内部吸热,具有致冷效果;沸腾时需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

在水沸腾实验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研究水沸腾时的温度。每组一个小烧杯,内装大约100克的温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把温度计从塑料盖子中央的孔内穿进,盖上烧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没人水中。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水沸腾后,继续记录温度,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情况。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水沸腾时,一方面注意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另一方面观察水中气泡的生成情况。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刚加热时烧杯底与侧壁会产生大量细小的附壁气泡;随着温度升高,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将变小。当温度达到沸点时,上升的气泡越变越大,并在水面破裂放出大量蒸汽,水内及表面受大量气泡的冲撞而剧烈振荡起来。

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气体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厉害得多。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眼是看不见的,烧开水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空气后液化成的小水珠。雾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大面积“白气”形成的。

3、升华和凝华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升华需要吸热,凝华会放热。冬天衣服冻于是升华的结果;严寒的冬季,北方地区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水蒸气凝华的结果。樟脑丸放人衣箱后会升华成杀虫的气体,初冬季节水蒸气会凝华在草和地面上形成霜。

如何用物态变化的观点解释自然界中雨、云、雪、露、雾、霜的形成了首先应明确它们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演变成的;其次应知道它们是由小水珠还是小冰晶构成的,再寻找其相关的物态变化过程。例如:露是小水珠,它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试试看:

1、判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和吸热放热情况。

1)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2)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3)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4)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5)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6)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结冰花;

7)樟脑球过几个月消失了;

8)出炉的钢水变钢锭;

9)冬季带眼睛的人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

2、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棒冰,小林发现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会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出“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

二、物质的构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既不是“最小微粒”也不是“唯一的微粒”。虽然大部分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但也有许多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体积很小;(2)分子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之中;(3)分子之间有空隙;(4)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不同。分子具有的这四个基本性质解释日常现象的理论依据。分子的运动使两种不同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人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如液体扩散,气体扩散,固体扩散,固、液、气之间也能扩散。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就越明显。蒸发是一种缓慢进行的汽化方式,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看,蒸发实质上是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所以,我们说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同样可以利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其他物态变化的现象。

如何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分子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如水由冰—>液态水—>水蒸气,就是水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了变化,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我们说三态变化都是物理变化。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如水电解,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产生了新的分子,故发生了化学变化。

三、物质的溶解性和酸碱性

1、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的溶解性是某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是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在水溶液申,某种分子(或离子)高度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透明的混合物。均一性,是指溶液各处浓度一样,性质相同。如一杯蔗糖溶液,取上部的溶液和下部的溶液,它们的浓度都一样。稳定性,是指条件不发生变化时(如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溶液不分层,也不析出固体沉淀。

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食盐)的溶解能力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另一种物质里溶解能力不同。气体在液体中溶解时液体温度越高,气体溶解能力越弱;压强越大,气体溶解能力越强。在物质的溶解过程中,有的温度会升高,要放出热量;有的温度会降低,要吸收热量。

探究实验——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体现了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注意此实验的前提条件是,食盐的质量一定,水的体积一定即水的质量一定,然后再来讨论影响因素。

2、物质的酸碱性

如何知道物质的酸碱性呢?通过使用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试液可以知道。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一14之间。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

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使用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根据pH便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注意:用过的玻璃棒要再次使用的话,先要用蒸馏水冲洗。)

最新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1 一、填空题。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构成的,是在不断地发 生变化的。 2.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会感到有些甜味,这是 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 或馒头上滴几滴,如果,就说明米饭或馒头中含有这种物质。 3.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和产 生沉淀物。 5.硫酸铜溶液是色透明的液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会附着色的物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变化属于 变化。 二、判断题。 1.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 ) 2.因为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空气,所以空气不是物质。 ( ) 3.有些物质的变化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变化很快。 ( ) 4.小苏打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它能在水中溶解。 ( ) 5.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铁生锈需要很长的时间。 ( ) 6.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 三、选择题。 1.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2.打开可乐瓶,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些气泡中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水蒸气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变质 B.水蒸发 C.酒精燃烧 4.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B.玻璃破碎 C.火柴梗被折断 5.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接触硫酸铜溶液的铁钉表面变色 B.产生大量气泡 C.溶液的颜色变浅 6.把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另一半露在空气中,( )最容易生锈。 A.水中的一半 B.空气中的一半 C.空气和水的交界处 7.用白醋在白纸上写字,干后纸上无明显痕迹,再把红萝卜皮浸出的液体喷在白纸上,可见字迹。这个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无法确定 8.硫酸铜溶液不能用( )盛装。 A.玻璃容器 B.铁制容器 C.铜制容器 9.下列方法中,(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钉生锈。 A.将铁钉放人盐水中 B.在铁钉上抹油 C.在铁钉上刷油漆10.做泥塑或面塑时,物质发生的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无法确定 四、连线题。 将下列物质的变化与其主要伴随的现象用线连起来。 在面包上滴碘酒 物理变化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光、发热 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 铁钉生锈产生气体 化学变化蜡烛燃烧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颜色改变 水变成水蒸气 五、读图题。 如下图所示,在烧杯的底部放入一勺小苏打,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烧杯内,用滴 管向烧杯中滴加白醋(白醋不会迸溅到蜡烛上),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六、简答题。 1.小明看到电视里的钻石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所以小明认为坚硬的钻石是世界上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你认为小明的观点科学吗?请说明理由。 2.某科技活动小组搞军事通讯游戏。“司令员”用米汤在信纸上写上“偷袭阵地” 几个字。米汤干了以后,字就看不见了。“前沿阵地指挥员”收到信后,用棉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测试题浙教版

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 烟雾缭绕 B. 花香怡人 C. 雪花飘飘 D. 尘土飞扬 2. 下列几组物态变化中全部要放热的是() A. 凝固、升华、凝华 B. 凝华、液化、凝固 C. 熔化、汽化、升华 D. 熔化、汽化、液化 3.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山消融 B. 汽油挥发 C. 酿米成酒 D. 灯泡发光 4. 在铁水浇铸成零件的物态变化中,时间(横坐标)与温度(纵坐标)的曲线图应是() 5.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冰继续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 冰不再熔化,因为冰不能从周围吸热 C. 因为冰熔化时,温度高于0℃,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 D. 因为冰熔化时,温度低于0℃,所以冰将继续熔化 6. 以下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A. 开冰箱门看到“白气” B. 气温持续在0℃以下,北方城市里的冰雕作品一天天变小 C. 地上的水迹变干了 D. 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侧结了冰花 7.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A.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 往右盘增加砝码 D. 往右盘减少砝码 8. 要使一个萝卜变咸,用“炒”的方法比用“腌”的方法快得多,这是因为() A. 在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得较慢 B. 在温度低时,分子运动得较快 C. 在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得较快 D. 在不同温度时,分子运动得一样快 9. 夏天,站在开动的电风扇前的人比不用电风扇的人感觉更凉快是因为() A. 风把空气的温度吹走了 B. 风把人的温度吹走了 C. 风吹走了空气中的热 D. 空气流动加快,加速汗液的蒸发,吸收了人体的热量 10. 在表演文艺节目的舞台上,经常可以看到白色的雾气,它是利用干冰在常温下() A. 迅速液化而形成的白色雾气 B. 迅速升华后再蒸发而变成白色雾气 C. 迅速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即白色雾气 D. 迅速升华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低时液化为小水 滴形成白色雾气 11. 通情况下,气体的体积可以很容易压缩,这种现象说明了() A. 气体分子不断的运动 B. 气体分子是有体积的

测试系统的特性

第4章测试系统的特性 一般测试系统由传感器、中间变换装置和显示记录装置三部分组成。测试过程中传感器将反映被测对象特性的物理量(如压力、加速度、温度等)检出并转换为电信号,然后传输给中间变换装置;中间变换装置对电信号用硬件电路进行处理或经A/D变成数字量,再将结果以电信号或数字信号的方式传输给显示记录装置;最后由显示记录装置将测量结果显示出来,提供给观察者或其它自动控制装置。测试系统见图4-1所示。 根据测试任务复杂程度的不同,测试系统中每个环节又可由多个模块组成。例如,图4-2所示的机床轴承故障监测系统中的中间变换装置就由带通滤波器、A/D变换器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简称FFT)分析软件三部分组成。测试系统中传感器为振动加速度计,它将机床轴承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带通滤波器用于滤除传感器测量信号中的高、低频干扰信号和对信号进行放大,A/D变换器用于对放大后的测量信号进行采样,将其转换为数字量;FFT分析软件则对转换后的数字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出信号的频谱;最后由计算机显示器对频谱进行显示。 要实现测试,一个测试系统必须可靠、不失真。因此,本章将讨论测试系统及其输入、输出的关系,以及测试系统不失真的条件。 图4-1 测试系统简图 图4-2 轴承振动信号的测试系统

4.1 线性系统及其基本性质 机械测试的实质是研究被测机械的信号)(t x (激励)、测试系统的特性)(t h 和测试结果)(t y (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图4-3表示。 )(t x )(t y )(t h 图4-3 测试系统与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如果输入)(t x 和输出)(t y 可测,则可以推断测试系统的特性)(t h ; (2)如果测试系统特性)(t h 已知,输出)(t y 可测,则可以推导出相应的输入)(t x ; (3)如果输入)(t x 和系统特性)(t h 已知,则可以推断或估计系统的输出)(t y 。 这里所说的测试系统,广义上是指从设备的某一激励输入(输入环节)到检测输出量的那个环节(输出环节)之间的整个系统,一般包括被测设备和测量装置两部分。所以只有首先确知测量装置的特性,才能从测量结果中正确评价被测设备的特性或运行状态。 理想的测试装置应具有单值的、确定的输入/输出关系,并且最好为线性关系。由于在静态测量中校正和补偿技术易于实现,这种线性关系不是必须的(但是希望的);而在动态测量中,测试装置则应力求是线性系统,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目前对线性系统的数学处理和分析方法比较完善;二是动态测量中的非线性校正比较困难。但对许多实际的机械信号测试装置而言,不可能在很大的工作范围内全部保持线性,只能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和误差允许范围内当作线性系统来处理。 线性系统输入)(t x 和输出)(t y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式(4-1)来描述 )()(...)()()()(...)()(0111101111t x b dt t dx b dt t x d b dt t x d b t y a dt t dy a dt t y d a dt t y d a m m m m m m n n n n n n ++++=++++------ (4-1) 当n a ,1-n a ,…,0a 和m b ,1-m b ,…,0b 均为常数时,式(4-1)描述的就是线性系统,也称为时不变线性系统,它有以下主要基本性质: (1)叠加性 若 )()(11t y t x →,)()(22t y t x →,则有

必修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班别座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1-9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0-13题每题有1-2个答案,每小题4分,共43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广州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1∶2 B.1∶4 C.3∶4 D.3∶2 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2O22H2O+O2↑D.CaCO3CaO+CO2↑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1.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与该反应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测试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 ...物质的特性的是(C) A. 熔点 B. 沸点 C. 质量 D. 比热 2.为了避免人体肩部受到伤害,专家建议人肩负的书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 根据建议,你估计中学生肩负的书包总质量通常不超过 ...(B) A. 9吨 B. 9千克 C. 9克 D. 9毫克 3.冬天,小明发现河水结冰了,但室外菜缸中的盐水却没有结冰,这是因为盐水比水的(B) A. 凝固点高 B. 凝固点低 C. 比热容大 D. 比热容小 4.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 ..的是(A) ,(第4题)) A. 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B. BC段时物质仍吸收热量 C. 熔化过程共持续了6分钟 D. 该物质是一种晶体,熔点为48℃ 5.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C) A. 升华 B. 凝华 C. 熔化 D. 凝固 6.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 固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B. 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物体运动得越快,物体内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 用手很难拉断钢丝,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7.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遇热读数上升”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C) A. 分子质量增大 B. 分子体积增大

C. 分子间隔变大 D. 分子个数增多 8.在生产生活中,下列情况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B) A. 用塑料做炒锅的手柄 B. 用塑料泡沫做表演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C. 用水给发动机冷却 D. 用铜丝做导线 【解析】A是利用塑料导热性能差,B利用塑料泡沫的密度小,C利用水的比热较大,D 利用铜丝导电性能较好。 9.下列关于天平的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C) A. 称量过程中可以调节平衡螺母 B. 潮湿的物体可以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 C.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 D. 称量粉末状药品时只在左盘垫一张纸即可 【解析】称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潮湿的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否则天平会锈蚀;称量粉末状药品时应在左、右盘各垫一张相同的纸,以减小误差。 10.下列不随 ..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是(D) A. 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度 B. 糖在水里的溶解速度 C. 酒精的蒸发速度 D. 酒精的沸点 【解析】沸点是物质的特性,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1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的大小,多次实验发现: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下列关于该实验的 操作及分析错误 ..的是(C)

2019-2020学年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测试有答案C卷

2019-2020学年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测试有答案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是温州传统民俗活动,其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捣年糕B.扎纸人 C.捏米塑D.酿米酒 2 . 下列几个验证性小实验,错误的是() A.把玻璃片放在沸水的上方,发现玻璃片上出现一层小水珠,说明气体可以液化 B.用笔尖顶在质地均匀的方形薄板两条对角线交点处,发现薄板水平平衡,说明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将小电动机接入电路中,发现电动机转动,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D.通电螺丝管插入铁芯后吸引大头针数量增多,说明通电螺丝管插入铁芯后磁性增强 3 . 如图所示为ab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将a、b放入水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a一定漂浮在水面上 B.物质b一定沉入水底 C.如果a与b体积相等,a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b D.如果a与b质量相等,a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b 4 . 下列科学量不属于物质的特性的是() A.熔点B.比热C.密度D.质量 5 . 某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对某种固体的密度和体积的关系作出如图实线所示的图像。有关该图像说法如下:①该固体的密度为2.0×103千克/米3:②图中所围S的面积表示相应体积该固体的质量:③该固体的密度不随体积的增大而变化:④当该固体的体积为3厘米3时,它的质量为2克。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 . 实验室里几种仪器和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浓盐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减少了 B.燃烧匙: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折弯了 C.无水硫酸铜:我好郁闷,不小心碰了水变成了蓝色 D.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大家带来光明 7 . 在一个足够深的容器内有一定量的水,将一个长10厘米、横截面积50厘米2的圆柱形实心塑料块挂于弹簧秤上,当塑料块底面刚好接触水面时,弹簧秤示数为4牛,如图甲所示。已知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受到1牛的拉力时伸长1厘米,g取10牛/千克。若往容器内缓慢加水,当所加水的体积至1400厘米3时,弹簧秤示数恰为零。此过程中水面升高的高度△H与所加水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以上信息,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容器的横截面积为225厘米2 B.塑料块的密度为0.4×103千克/米3 C.弹簧秤的示数为1牛时,水面升高9厘米 D.加水400厘米3时,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为2牛 8 . 某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为1.60厘米,这本书共有32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A.0.005毫米B.0.005厘米C.0.05毫米D.0.1毫米 9 .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10 . 转换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方法。它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将不易直接观察或测量的科学量,转化为容易认识或容易测量的科学量间接测量的研究方法。下列研究方法采用转换法的是()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世界是由________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________。 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又如空气中_____________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可以用________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 6、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________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________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7、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________,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8、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_____________。 9、铁生锈与水和________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________的多少关系很大。 10、与硫酸铜溶液接触的铁钉表面会出现________物质,溶液颜色变浅,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________色。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20分) 1、(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2、( )水变成水蒸气是化学变化。 3、( )生产水泥的过程,包含着一系列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 )在实验中,观察到“明显变化”比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更重要。 5、( )胡萝卜、白萝卜、南瓜、菠菜、番茄,都是不含淀粉的食物。 6、( )把易拉罐压扁、水结冰等都是物理变化。 7、( )一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8、(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具有的特征是比空气重、无色透明。

第4章 物质的特性(第1-4节测试卷)(池志荣)

七年级(上)科学第4章1—4节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 1.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下列科学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A.质量 B.温度 C.体积 D.密度 2.自从公布了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后,某同学就迷上了篆刻艺术。印 模经过专用工具的钻、磨、刻等工艺后,可以让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印模 在加工过程中,以下科学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体积 B.密度 C.质量 D.形状 3.小明妈妈从农贸市场买回质量为3.0×106毫克的物体可能是() A.一头牛 B .一只鸭 C.一只鸡蛋 D.一粒米 4. 10月校园里,可以闻到阵阵桂花的清香,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分子之间有空隙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之间有力的作用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5.冬天,我们常用热水袋取暖,这主要是因为水具有() A.较多的热量 B.较大的密度 C.较高的温度 D.较大的比热容 6.下表是几种物质的密度。从表中可知4种物质中密度最大的是() A 7.一把汤匙的质量是18.4g,体积是8cm3,则根据如下密度表,可以知道做成这把汤匙的材 料可能是( ) A.铝 B.铜 C.铁 D.陶瓷 8.以下四张图是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B

9.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 秒后的现象如图 所示,该现象说明( ) A .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B .热水有热量,冷水没有热量 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 .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冷水 热水 10.在生产生活中,下列情况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 ) A .用塑料做炒锅的手柄 B .用塑料泡沫表演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C .用水给发动机冷却 D .用铜丝做导线 11.下列有关扩散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人们能闻到香气,说明有扩散现象存在 B.红墨水滴在热水中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C.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不能发生在固体之间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1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把天平放在水平的 桌子上出现的情况,接下去的操作是 ( ) A .把平衡螺母向左调 B .把游码向左移 C .把平衡螺母向右调 D .在左盘中放入物体 13.根据密度公式ρ=V m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 .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 .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同时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D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14. 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现将质 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盐水分别装在这三个容器中,已知ρ硫酸>ρ盐 水>ρ酒精,则这三个容器中依次分别装的是( ) A .硫酸、酒精、盐水 B .盐水、酒精、硫酸 C .酒精、硫酸、盐水 D .硫酸、盐水、酒精 15.一正方体金属块,其质量为21.6g ,其大小如图所示(同实物等大)。该金属块是由下表中的某一金属物质组成,请你判断,组成该金属块的物质是( ) A .金 B .银 C .铝 D .铁 16.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 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 A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 .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 D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简支梁振动系统动态特性综合测试方法分析

目录 一、设计题目 (1) 二、设计任务 (1) 三、所需器材 (1) 四、动态特性测量 (1) 1.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量 (1) 2.测量并验证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3.系统强迫振动固有频率和阻尼的测量 (6) 4.系统自由衰减振动及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测量 (6) 5.主动隔振的测量 (9) 6.被动隔振的测量 (13) 7.复式动力吸振器吸振实验 (18) 五、心得体会 (21) 六、参考文献 (21)

一、设计题目 简支梁振动系统动态特性综合测试方法。 二、设计任务 1.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量。 2.测量并验证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系统强迫振动固有频率和阻尼的测量。 4.系统自由衰减振动及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测量。 5.主动隔振的测量。 6.被动隔振的测量。 7.复式动力吸振器吸振实验。 三、所需器材 振动实验台、激振器、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扫描信号源、动态分析仪、力锤、质量块、可调速电机、空气阻尼器、复式吸振器。 四、动态特性测量 1.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测量 (1)实验装置框图:见(图1-1) (2)实验原理: 对于振动系统测定其固有频率,常用简谐力激振,引起系统共振,从而找到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在激振功率输出不变的情况下,由低到高调节激振器的激振频率,通过振动曲线,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某一频率下,任一振动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幅值迅速增加,这就是机械振动系统的某阶固有

频率。 (图1-1实验装置图) (3)实验方法: ①安装仪器 把接触式激振器安装在支架上,调节激振器高度,让接触头对简支梁产生一定的预压力,使激振杆上的红线与激振器端面平齐为宜,把激振器的信号输入端用连接线接到DH1301扫频信号源的输出接口上。把加速度传感器粘贴在简支梁上,输出信号接到数采分析仪的振动测试通道。 ②开机 打开仪器电源,进入DAS2003数采分析软件,设置采样率,连续采集,输入传感器灵敏度、设置量程范围,在打开的窗口内选择接入信号的测量通道。清零后开始采集数据。 ③测量 打开DH1301扫频信号源的电源开关,调节输出电压,注意不要过载,手动调节输出信号的频率,从0开始调节,当简支梁产生振动,且振动量最大时(共振),保持该频率一段时间,记录下此时信号源显示的频率,即为简支梁振动固有频率。继续增大频率可得到高阶振动频率。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第4章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4.1 知识要点 4.1.1测试系统概述及其主要性质 1.什么叫线性时不变系统? 设系统的输入为x (t )、输出为y (t ),则高阶线性测量系统可用高阶、齐次、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 )(d )(d d )(d d )(d 01111t y a t t y a t t y a t t y a n n n n n n ++++--- )(d )(d d )(d d )(d 01111t x b t t x b t t x b t t x b m m m m m m ++++=--- (4-1) 式(4-1)中,a n 、a n -1、…、a 0和b m 、b m -1、…、b 0是常数,与测量系统的结构特性、输入状况和测试点的分布等因素有关。这种系统其内部参数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称之为时不变(或称定常)系统。既是线性的又是时不变的系统叫做线性时不变系统。 2.线性时不变系统具有哪些主要性质? (1)叠加性与比例性:系统对各输入之和的输出等于各单个输入的输出之和。 (2)微分性质:系统对输入微分的响应,等同于对原输入响应的微分。 (3)积分性质:当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对输入积分的响应等同于对原输入响应的积分。 (4)频率不变性:若系统的输入为某一频率的谐波信号,则系统的稳态输出将为同一频率的谐波信号。 4.1.2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 1.什么叫标定和静态标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静态标定?标定有何作用?标定的步骤有哪些? 标定:用已知的标准校正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过程。 静态标定:就是将原始基准器,或比被标定系统准确度高的各级标准器或已知输入源作用于测量系统,得出测量系统的激励-响应关系的实验操作。 静态标定方法:在全量程范围内均匀地取定5个或5个以上的标定点(包括零点),从零点开始,由低至高,逐次输入预定的标定值(称标定的正行程),然后再倒序由高至低依次输入预定的标定值,直至返回零点(称标定的反行程),并按要求将以上操作重复若干次,记录下相应的响应-激励关系。 标定的主要作用是:确定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赋予仪器或测量系统分度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特性 复习教案4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一、物态变化 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状态的变化 一般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吸热和放热。固体熔化、液体汽化、固体 升华都需要吸热,液体凝固、气体液化、气体凝华都需要放热。 1、熔化和凝固 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三态的相互转化 熔化一凝固图象的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实验经过的时间。下图甲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其中AB段表示固体吸热升温阶段;BC段表示晶体熔化阶段,此阶段要吸热,但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这个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为熔点;CD段表示液态升温阶段。下图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图中没有相对水平的一段(即温度不变的部分),随着加热的进行其温度不断上升,直至全部变为液态。用图形记录物理变化的过程是科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作出图象,找出图象的变化规律,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观察能 力的深化。凝固是熔化过程的逆过程,在熔化图象的基础上推理,画出晶体的凝固图象,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熔化一凝固的图象 2、汽化和液化 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体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两者有以下四点区别:(1)蒸发是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与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能当温度达到沸点才进行;(3)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沸腾与液面气压高低相关;(4)蒸发时会从液体内部吸热,具有致冷效果;沸腾时需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

在水沸腾实验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研究水沸腾时的温度。每组一个小烧杯,内装大约100克的温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把温度计从塑料盖子中央的孔内穿进,盖上烧杯,使温度计的玻璃泡没人水中。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水沸腾后,继续记录温度,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情况。最后根据实验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水沸腾时,一方面注意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另一方面观察水中气泡的生成情况。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刚加热时烧杯底与侧壁会产生大量细小的附壁气泡;随着温度升高,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将变小。当温度达到沸点时,上升的气泡越变越大,并在水面破裂放出大量蒸汽,水内及表面受大量气泡的冲撞而剧烈振荡起来。 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气体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厉害得多。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眼是看不见的,烧开水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空气后液化成的小水珠。雾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大面积“白气”形成的。 3、升华和凝华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升华需要吸热,凝华会放热。冬天衣服冻于是升华的结果;严寒的冬季,北方地区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水蒸气凝华的结果。樟脑丸放人衣箱后会升华成杀虫的气体,初冬季节水蒸气会凝华在草和地面上形成霜。 如何用物态变化的观点解释自然界中雨、云、雪、露、雾、霜的形成了首先应明确它们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演变成的;其次应知道它们是由小水珠还是小冰晶构成的,再寻找其相关的物态变化过程。例如:露是小水珠,它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试试看: 1、判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和吸热放热情况。 1)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2)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3)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4)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5)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6)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结冰花; 7)樟脑球过几个月消失了; 8)出炉的钢水变钢锭;

简述系统动态特性及其测定方法

简述系统动态特性及其测定方法 系统的特性可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其中动态特性是指检测系统在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条件下输入输出关系。一般地,在所考虑的测量范围内,测试系统都可以认为是线性系统,因此就可以用一定常线性系统微分方程来描述测试系统以及和输入x (t)、输出y (t)之间的关系。 1) 微分方程:根据相应的物理定律(如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基尔霍夫电 路定律等),用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表示系统的输入x 与输出y 关系的数字方程式。 a i 、 b i (i=0,1,…):系统结构特性参数,常数,系统的阶次由输出量最高微分阶次决定。 2) 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建立其相应的“传递函数”,该传递函数就能描述测试装 置的固有动态特性,通过傅里叶变换建立其相应的“频率响应函数”,以此来描述测试系统的特性。 定义系统传递函数H(S)为输出量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即 式中S 为复变量,即ωαj s += 传递函数是一种对系统特性的解析描述。它包含了瞬态、稳态时间响应和频率响应的全部信息。传递函数有一下几个特点: (1)H(s)描述系统本身的动态特性,而与输入量x (t)及系统的初始状态无关。 (2)H(S)是对物理系统特性的一种数学描述,而与系统的具体物理结构无关。H(S)是通过对实际的物理系统抽象成数学模型后,经过拉普拉斯变换后所得出的,所以同一传递函数可以表征具有相同传输特性的不同物理系统。 (3)H(S)中的分母取决于系统的结构,而分子则表示系统同外界之间的联系,如输入点的位置、输入方式、被测量以及测点布置情况等。分母中s 的幂次n 代表系统微分方程的阶数,如当n =1或n =2 时,分别称为一阶系统或二阶系统。 一般测试系统都是稳定系统,其分母中s 的幂次总是高于分子中s 的幂次(n>m)。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测试卷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世界是由构成的,物质总是在地变化。 2、我们加热白糖,白糖溶化属于()变化,白糖碳化属于()变化。 3、在米饭和淀粉上滴碘酒,都会呈现()(填颜色);说明它们遇到碘酒都会发生()反应, 4、咀嚼米饭是一种()(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因为唾液里的淀粉酶使淀粉水解,生成了麦芽糖,所以我们感觉到了()。 5、()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6、我认为铁生锈是()变化,证据是()。 7、铁钉在()的情况下最容易生锈,在()的情况下不容易生锈。 8、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证据是()。 9、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是(),化学变化的特点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和()等。 10、火柴燃烧是()变化,小苏打与醋混合是()变化,切开的苹果放置一会儿是()变化。 二、选择题(将你选择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36分) 1、下列变化中,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蜡烛熔化 B、铁块变铁水 C、馒头发霉 D、木材做家具 2、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火柴燃烧 B、木材做家具 C、白糖加热至焦黑煤燃烧 3、火柴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A、形态变化 B、产生新物质 C、颜色变化 D、没有产生新物质 4、蜡烛燃烧与受热溶化() A、都是物理变化 B、有本质区别 C、才有新物质产生 5、面粉做成馒头() A、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B、成为新的物质 C、形态发生变化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7、微生物是非常小的生命体,借助()我们可以看得见它们。 A、放大镜 B、肉眼 C、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8、把小苏打和白醋放在玻璃杯中进行混合,盖上一块玻璃片,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会有()的感觉。 A、比原来凉一些 B、比原来热一些 C、光滑 9、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 A、产生大量的气体 B、溶液颜色变浅 C、铁钉上有物质附着 10、利用金属匙加热白糖的实验,我们看到白糖的形态和颜色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还闻到刺鼻的气味。据此分析,这个现象是()。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D、两种变化都不是 11、通过把铁钉浸入水中的实验,我们认为对铁钉生锈速度快慢的影响较大的是()。 A、空气的多少 B、水的多少 C、温度变化 D、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12、我们把()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有新的物质产生。 A、竹筷和饭店 B、黄豆和沙 C、水和玻璃 D、小苏打和白醋 13、下列物质的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木材燃烧 B、煤燃烧 C、甲杯的水倒入乙杯中 D、纸片燃烧 14、大气中的()浓度增加,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 15、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显著特征是()A、没有新物质生成 B、有新物质的生成 16、吃饭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米饭在咀嚼一会儿后开始有甜味,这主要是因为米饭中含有()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测试题 学号姓名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2分×25=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不属于物质的特性的是() A、熔点 B、沸点 C、质量 D、溶解性 2 )A、水银温度计B、煤油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都可以 3、炎热的夏天,铺有沥青的路面会变软,这是因为() A、沥青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所以变软 B、沥青是非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所以变软 C、沥青是晶体,受热后它的硬度要降低,所以变软 D、沥青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 4、下列自然现象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早春河面上冰的消融; 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寒冬屋瓦上霜的形成。 5、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烟雾缭绕 B、花香怡人 C、雪花飘飘 D、尘土飞扬 6、在足球比赛中常见:当球员脚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一种液体, 这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下降,起到暂时止痛作用。这种液体沸点最可能的是() A、12℃ B、32℃ C、40℃ D、100℃ 7、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水的沸点低于或者高于100℃B、-10℃的冰块放在0℃的水中,冰块会熔化 C.物体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敞开锅中烧水至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也不会升高。 8、关于蒸发和沸腾有以下说法:(1)都属汽化现象(2)都要吸收热量(3)都发生在液体表面(4) 都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5)都是温度越高进行得越快。其中正确的是() A、(1)(2) B、(1)(2)(3) C、(1)(2)(4) D、(1)(2)(5) 9、下列操作中不会使汽水中已经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逃逸出来的是() A、打开汽水瓶盖,使瓶内压强减小 B、搅拌汽水 C、加热汽水 D、冷冻汽水 10、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高压锅爆炸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牛奶变酸 D、钢铁生锈 11、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 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12、喝开水时,人们经常向水面吹气,这样喝起来就不太烫,这是因为() A.吹气加快了蒸发,而蒸发要吸热,使水温降低得快一些;B、将冷气吹入水中,使水的温度降低; C、吹气使水杯中热的水下沉,冷的留在上部; D、吹水的气把水的热量带走了。 13、下列关于课本用纸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难溶于水 C、可燃 D、易撕碎 14、取少量下列家庭常见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完全溶解的是() A、食醋 B、蔗糖 C、金龙鱼食用调和油 D、酱油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没空1分,计19分。) 1、温度计上的字母℃表示它采用的是____温标,它是这样规定的:把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2、如图1是甲、乙所示两支温度计的一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乙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 甲图1 乙 3、某物质从40℃就开始熔化,直到50℃还未熔化完,则此物质一定是____(选题“晶体”或“非晶体”)。 4、上物理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将”;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和____,反映的一个共性是____________。 5、蒸发是在____下都可以发生的,并且是只在液体____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____下发生的,并且是在____________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6、用嘴对着镜子“哈气”,镜面会变的模糊,但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了,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后____。 7、夏天,小明同学从游泳池出来后冷得直哆嗦,这是因为________,可他却惊奇地发现,旁边的一只小狗热的吐出舌头,快速地喘着粗气,这是因为增大________可以加快水的蒸发,从而带走小狗体内的热量。 8、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______的缘故。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39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该选项前所对应的字母填写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9、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时,图2所示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 10、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A、0℃ B、高于0℃ C、低于0℃ D、无法确定 11、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温度计连续测量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体温一定是℃。 B、三人的体温都是℃。 C、乙、丙的体温都低于℃。 D、三人的体温都不是℃。 1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 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 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 13、将手从水中拿出后,觉得手凉些,原因是【】 A、原来的水温比手温低。 B、原来的水温比手温高。 C、水温和手温相同,拿出后凉的感觉是由于心理作用造成的。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测试及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测试及答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热管”采用液体散热,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高端科技产品上作为散热器。如图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管内装有液体,它的A端受热,热管里的液体变成气态,然后从热管中较热的一端向较冷的一端转移B端,热管中较冷的一端通过散热风扇把热量从热管中散发,气态变成液态并回流到热管中较热的A端,热管内的液体起到了搬运热的作用。那么热管内流体在这两端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 A.A端流体液化吸热,B端流体汽化放热B.A端流体液化放热,B端流体汽化吸热 C.A端流体汽化吸热,B端流体液化放热D.A端流体汽化放热,B端流体液化吸热 2 . 2018年冬天,我国多个地区发生持续大雾天气,“PM2.5”数据监测纳入公众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持续大雾天气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很大的影响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汽车的尾气排放对大雾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D.空气中悬浮的细小颗粒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3 . 在足球比赛中常常可见:当一球员脚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一名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下降,起到暂时止痛作用。这种液体沸点最有可能的是() A.12 ℃B.32 ℃ C.40 ℃D.100 ℃ 4 . 如图所示的甲图中,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是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若不计水的摩擦力,则可算出该石料的密度为() A.2.8×103kg/m3B.2.3×103kg/m3C.0.6×103kg/m3D.3.2×103kg/m3 5 . 用质量相等的水或冰冷却食品时:() A.用水效果好,因为水容易流动 B. 用冰效果好,因为冰温度低B.用水和冰的效果一样 D. 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熔化时吸热 6 . 三个试管中分别装甲、乙、丙固体,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甲、乙、丙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丙之间的质量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