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总模板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总模板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总模板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总模板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220KV降压变电所的设计设计任务书

一电气主接线设计

1.1 电气主接线设计

1.2 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原则

1.3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

1.4 主接线的设计步骤

1.5 方案选择

1.6 主变压器的选择

二所用电设计

2.1 所用电设计原则

2.2 所用电设计的方法及步骤

2.3 所用变压器的选择

三短路电流计算

3.1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规定及步骤

3.2 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四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4.1 选择设计的一般规定

4.2 电气设备的选择

五配电装置设计

5.1 配电装置的特点及要求

5.2 配电装置的净距

5.3 本次变电所的220KV屋外配电装置

六主变保护设计

6.1 变压器保护的配置原则

6.2 变压器瓦斯保护装置及整定

6.3 变压器电流速度保护

6.4 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

6.5 变压器相间后备保护配置原则及接线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力供应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供电稳定性、

可靠性和持续性,然而电网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持续性往往取决于变电所的合理设计和配置。一个典型的变电站要求变电设备运行可靠、操作灵活、经济合理、扩建方便。出于这几方面的考虑,本文针对220KV变电所的特点,设计了一个220KV中间变电站,此变电站有三个电压等级,分别为220KV、110KV、35KV。同时对变电所内的主设备进行合理的选型。本设计选择三台主变压器,其他设备如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无功补偿装置和继电保护装置等也按照具体要求进行选型、设计和配置,力求做到运行可靠、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合理,具有扩建的可能性和改变运行方式时的灵活性,使其更加贴合实际,更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降压变电所;供配电;设计方法。

前言

电能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种无形的、不能大量存储的二次能源。电能的发、变、送、配和用电,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完成的,需随时保持功率平衡。要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电力工业必须超前发展,这是世界电力工业发展规律,因此,做好电力规划,加强电网建设,就尤为重要。

变电所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对其进行设计势在必行,合理的变电所不仅能充分地满足当地的供电要求,还能有效地减少投资和资源浪费。

一电气主接线设计

变电所电气主接线是电力系统接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表明了发电机、变压器的线路和断路器等电气设备的数量和连接方式及可能的运行方式,从而完成发电、变电、输配电的任务。它的设计直接关系着全厂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确定,关系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灵活和经济运行。由于电能生产的特点是:发电、变电、输电和用电是在几乎同一时间完成的,所以主接线设计的好坏,也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因此,主接线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必须在满足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前提下,力争使其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1.1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1.1.1 合理的确定发电机的运行方式

确定发电机运行方式综的原则是安全、经济的发、供电。承担基荷的发电机,要求设备利用率高,年利用小时在5000h以上;承担要荷的发电机、设备利用小时数为3000~5000h;承担峰荷的发电机,设备利用小时数在3000h以下。对具体发电厂来说,则视其工作特性而有所不同。由于核电运行费用低,200MW及以上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热效率高,供热式发电机按热负荷曲线工作,径流式水电厂设有库容,所以都应先担任基本负荷。

1.1.2 电气主接线的重要性

1 电气主接线图是电气运行人员进行各种操作和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因此电气运行人员必须熟悉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图,了解电路中各种电气设备的用途、性能及维护、检查项目和运行操作的步骤等。

2电气主接线表明了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和线路等电气设备的数量。规格、接线方式及可能的运行方式。电气主接线直接关系着全厂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确定。

3 由于电能生产的特点是:发电、变电、输电和用电几乎是在同一时刻完成的,所以

主接线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灵活及经济运行,也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1.1.3 接线方式

1 对于6~220KV电压配电装置的接线,一般分为两大类;其一为母线类,包括单母线、单母线分段、双母线、双母线分段和增设旁路母线的接线;其二为无母线类,包括单元接线、桥形接线和多角形接线等。应视电压等级和出现回数酌情选用。

2 旁路母线的设置原则

(1)采用分段单母线或双母线的110~220KV配电装置,当断路器不允许停电检修时,一般需设置旁路母线,因为110~220KV线路输送距离较长、功率大,一旦停电影响范围大,且断路器检修时间长(平均每年月5~7天),故设置旁路母线为宜。对于屋内型配电装置或采用SF6断路器、SF6全封闭断路器配电装置,可不设旁路母线。主变压器的110~220KV侧断路器,宜接入旁路母线,当有旁路母线时,应首先采用分段断路器或母联断路器兼做旁路断路器的接线。当220KV出线为5回线以上、110KV出线为7回及以上时,一般装设专用的旁路断路器。

(2)35~60KV配电装置中,一般不设旁路母线,因重要用户多为双回路供电,且断路器检修时间较短,平均每年2~3天。如线路断路器不允许停电检修时,可设置其他旁路设施。

(3)6~10KV配电装置,可不设旁路母线。对于出线回路数多或多线路向用户单独供电,以及不允许停电的单双母线、分段单母线的配电装置,可设置旁路母线。采用双母线的6~10KV配电装置不设旁路母线。对于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当能满足运行要求时,其高压侧尽量采用断路器较少或不用断路器的接线,如线路—变压器组或桥形接线等。若能满足继电保护要求时,也可采用线路分支接线。在110~220KV配电装置中,当出线为2回时,一般采用桥形接线。在枢纽变电所中,当110~220KV出线在4回及以上时,一般采用双母线接线。

在大容量变电所中,为了限制6~10KV出线上的短路电流,一般可采用下列措施:

1 变压器分列运行。

2 在变压器回路中装置分裂电抗器或电抗器。

3 采用低压侧为分裂绕组的变压器。

4出线上装设电抗器

1.2 设计主接线的基本要求

在设计电气主接线时,应使其满足供电可靠、运行灵活和经济性等基本要求。

衡量主接线运行可靠性的标志:

(1)断路器检修时,能否不影响供电

(2)线路、断路器或母线故障时,以及母线检修时,停运出回路数的多少和停电时间的长短,以及能否保证对重要用户的供电。

(3)发电厂、变电所全部停运的可能性。

(4)对大机组超高压情况下的电气接线,应满足可靠性准则的要求。

1.3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方法

1.3.1 经济计算方法:

经济计算式从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出发,计算电气主接线各个比较方案的费用和效益,为选择经济上的最优方案提供依据。

在经济比较中,一般有投资和年运行费用两大项。计算时,可只计算各方案不同部分的投资和年运行费用。

1.3.2 静态比较法

抵偿年限法:我国长期沿用至今的抵偿年限法,就是静态法的一种,这种计算方法比较简便,不考虑投资时间对经济效果的影响,它以设备、材料和人工等的经济价值固定不便作为前提,认为经济价值与时间无关,是静态的。

1.3.3 动态比较法

这种方法主要考虑在经济分析中,一货币的经济价值随时间而经常改变为基础。各种费用都在随市场供求关系,随时间不同而异,对建设期中的电力设施投资、运行期的年运行费用和效益都要考虑时间因素,各种费用的支付时间不同,发挥的效益不同。所以对不同方案进行经济比较时,必须在同等可比的条件下方能进行。按照我国电力工业的《电力工程经济分析暂行条例》规定,采用“最小年费用法”进行动态经济比较。以年费用最小来确定最优方案。

1.4 主接线的设计步骤

1.4.1 设计步骤

(1)拟定可行的主接线方案: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分析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拟定出若干可行方案,内容包括主变压器的型式、台数和容量,以及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接线方案接线方式等,并依据对主接线的基本要求,从技术上论证各方案的优缺点,淘汰一些比较差的方案,保留2—3个技术上相当的较好的方案。

(2)对2—3个技术上比较好的方案进行经济计算,选择出经济上的最佳方案

(3)技术、经济比较和结论:对2—3个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优主接线方案。

(4)电气主接线可靠计算;绘制主接线单线图。电气主接线一般按正常运行方式绘制,采用全国通用的图形符号和文字代表,并将所用设备的型号、发电机主要参数、母线及电缆截面等标注在单线图上。单线图上还应标示出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等设备的配置及以此接线方式,以及主变压器接线组别和中性点的接线方式等。

1.5 方案设计

1.5.1 方案二220KV侧线4回进线,采用双母线接线,110KV侧出线11回,采用双母线带旁路母线接线,35KV侧出线12回,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1 优点:

(1)母线经断路器分段后,对重要用户可以从不同段引出两个回路,有两个电源供电。

(2)一段母线故障时,仅停故障段工作,非故障段仍可继续工作。

(3)经济性好,线路的切除和投入比较方便,当线路发生故障时,紧故障线路断路器跳开,仅停该线路,其他3个回路仍可继续工作。

(4)可以轮流检修母线,而不中断对用户供电。

(5)当一组母线故障时,仍然造成接于该母线上的支路停电,但可以迅速切换至另一组母线上的回复工作,从而减少了停电时间。

(6)对隔离开关可进行不停电检修,对断路器也可作不停电检修。

2 缺点:

(1)当一段母线或母线隔离开关故障检修时,接在该母线上的电源和出线在检修期间

必须全部停电。

(2)任一回路的断路器检修时,该回路必须停止工作。

(3)变压器的投入和切除操作性比较复杂。

(4)倒闸操作比较复杂,经济性比较差,容易导致误操作。

(5)工作母线故障时或外部故障而出现断路器拒动作时,接在该母线上的所有回路要短时停电,母联断路器故障时,要导致两组母线停电,检修出线断路器是,该回路要短时停电。

1.6 主变压器的选择

主变压器在电气设备投资中所占比例较大,同时与之相适应的配电装置,特别是大容量、高电压的配电装置的投资也大。因此主变压器的选择对发电厂、变电所的技术经济性影响很大。例如,大型发电厂高、中压联络变压器台数不足或容量不足将导致电站、电网的运行可靠性下降,联络变压器经常过载或被迫限制两极电网的功率交换。反之,台数过多、容量过大将增加投资并使配电装置复杂化。

1.6.1 主变压器台数的确定

变压器本身的可靠性高,偶然性的故障也多发生于箱体外部,易于排除,因此一般不考虑主变压器的明备用,仅在使用单相变压器组较多时考虑设备用相。变压器单台容量可以做的很大,由于单位容量的造价(元/KVA)随单台容量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减少变压器台数,提高单台容量可以降低变压器本体投资,由于变压器台数的减少,与之配套的电气设备相应减少,并使配电装置结构简化,布置清晰(减少交叉),占地面积、施工工作量也随之减少从而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应。

1.6.2 主变压器容量的确定

变压器有极高的运行可靠性,因此可以降低备用的要求。并联运行的变压器在1台变压器事故切除时相互备用(暗备用),只要求短时保持原有总输送容量,同时应记及比那雅琪的短时过载能力。当联络变压器为两台时,考虑一台突然切除后另一台应短时承担全部负荷,因此选择每台容量为总容量的50%~70%。采用50%时,一台变压器突然切除,另一台过载倍数为2,允许运行2小时,应保证在上述时间内电网调度能妥善的调整潮流、降低联络点的穿越功率。变压器的检修时间间隔长:第一次大修在正式运行5年左右进行,以后根据运行情况和检查实验结果决定,一般不少于10年。合理的安排检修时间合理调度电网,并利用变压器的过载能力满足供电要求,不必因此而增加变压器的安装容量。

综上所述,在选择主变压器的容量时,采用的基本原则是: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与检修状态下,以具有一定持续时间的日负荷选择主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日负荷持续时间很短的部分,可由变压器的过载满足。并联运行的主变压器以暗备用形式相互作为事故备用,只要求短时保持原有总传输容量并应记及变压器的短时过负荷能力。主变压器检修时间间隔长、检修时间较短,合理做好检修于运行调度。

1.6.3 变压器与三绕组自偶变压器的使用条件

当发电机油两级生高电压(高电压与中压)时,往往使用三绕组变压器作为联络变压器,其主要作用是实践高、中压的联络。其低压绕组接成三角形抵消三次谐波分量,同时可以提供备用厂用电源或接入发电机。当中压为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时,只能使用普通三绕组变压器。由于自偶变压器的形式容量小于额定容量,因此其消耗的铜线。钢片及绝缘材料较相同容量普通变压器少,运行损耗也小。由于尺寸与重量下降使之单台容量可以做的很大,减轻运输困难。自偶变压器只能用于高、中压中性点均有效接地的电网,即只能用于220KV 及以上的发电厂,由于其阻抗小,它可能使短路电流增加,使低电压等级电网断路器断流容量不足并对通信造成干扰,应经计算决定。

1.6.4 选用的主变压器

已知:110KV侧负荷:122-160MW COSΦ=0.85

35KV侧负荷:31~47MW COSΦ=0.85

最大负荷运行方式下:

160+47=207MW

两台变压器故障时,另一台承担60%-70%

207X65%=134.55MW

二变电所用电设计

2.1 变电所用电设计原则

2.1.1 所用负荷分类

按其负荷的重要性一般可分以下四类:

(1)保安负荷

在事故停机过程中及停机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应保证供电,否则可能引起主要设备的损坏、重要的自动控制失灵或危及人身安全的负荷,称为事故保安负荷。根据对电源要求的不同,又可分下列三种:

1)流保安负荷。由蓄电池组供电,如发电机组的支流润滑油泵等。

2)交流不停电保安负荷。一般由接于蓄电池组的逆变装置供电,如实时控制用电子计算机。

3)短时停电的交流保安负荷。平时由交流厂用电供电,失去厂用工作电源和备用电源时,交流保安电源应自动投入,如200MW及以上机组的盘车电动机。

(2)Ⅰ类负荷

短时(手动切换恢复供电所需的时间)的停电可能影响人身或设备的安全,是生产停顿或发电量下降的负荷。如给水泵、凝结水泵等。对Ⅰ类负荷必须保证自启动,并应由2个独立电源的母线供电,当一个电源失去后,另一个电源应立即自动投入。

(3)Ⅱ类负荷

允许短时停电,但停电时间过长,有可能损坏设备或影响正常生产的负荷。如工业水泵、输水泵等。对Ⅱ类负荷,应有两个独立的电源的母线供电,一般采用手动切换。

(4)Ⅲ类负荷

长时间停电不会直接影响生产的负荷。如中央修配厂、实验室等的用电设备。对Ⅲ类负荷,一般由一个电源供电。

2.1.2 设计的一般原则

(1)对变电所用电设计的要求

所用电设计应按照运行、检修和施工的需要,考虑全厂发展规划,积极谨慎地采用经过试验鉴定的新设备和新技术。使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2)所用电电压

高压所用电一般采用6KV,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也可采用3KV电压。低压所用电采用380/220V的三相四线制系统。

(3)所用母线接线方式

高压所用电力系统应采用单母线。低压所用电系统应采用但母线接线。当公用负荷较

多、容量较大、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合理时,可设立公用母线,但应保证重要公用负荷的供电可靠性。

2.1.3 设计的一般要求

所用电接线初应满足正常运行的安全、可靠、灵活、经济和检修、维护方便等一般要求外,尚应满足下列特殊要求:

(1)尽量缩小所用电系统的故障影响范围,并应尽量避免引起全所停电事故。

(2)充分考虑变电所正常、事故、检修、启动等运行方式下的供电要求。切换操作简便。

(3)分期扩建或连续施工。对公用负荷的供电,要结合远景规模统筹安排。

2.2 所用电设计的方法及步骤

2.2.1 设计步骤

(1)确定所用高压和低压电压等级。

(2)选择全所用电接线,并确定所用工作电源、备用电源或启动电源、交流保安的引接方式。

(3)统计和计算各段所用母线的负荷。

(4)选择所用变压器(电抗器)。

(5)所用电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6)选择所用电气设备。

(7)绘制所用电接线图。

2.3 所用变压器的选择

所用电占负荷的0.5%

所用变容量:207X0.5%=1.035mw

三短路电流计算

所谓短路是指相与相之间通过电弧或其它较小阻抗的一种非正常连接,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或三相四线系统中,还指单相和多相接地。产生短路的主要原因是电气设备载流部分的绝缘损坏。

3.1 短路计算的目的、规定和步骤

3.1.1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

(1)在选择电气主接线时,为了比较各种接线方案,或确定某一接线是否需要采取限制

短路电流的措施等,均需要进行必要的短路电流计算。

(2)在选择电气设备时,为了保证设备在正常运行和故障情况下都能安全、可靠的工作,同时又力求节约资金,这就需要进行全面的短路电流计算。例如:计算某一时刻的短路电流有效值;计算短路后较长时间短路电流有效值,用于校验设备的热稳定;计算短路电流冲击值,用于校验设备的动稳定。

(3)在需按短路条件设计屋外高压配电装置时,校验软导线的相间和相对地的安全距离。

(4)在选择继电保护方式和进行整定计算时,需以各种短路时的短路电流为依据。

(5)按地装置的设计,也需用短路电流。

3.1.2 短路电流计算的一般规定

(1)计算的基本情况:

1)所有电源均在额定负荷下运行;

2)所有同步发电机都具有自动调整励磁装置(包括强行励磁);

3)短路发生在短路电流为最大值的瞬间;

4)所有电源的电动势相位角相同;

5)应考虑对短路电流值有影响的所有元件,但不考虑短路点的电弧电阻。对异步电动机的作用,仅在确定短路电流冲击值和最大全电流有效值时才予以考虑。

(2)接线方式:短路电流时所用的接线方式(即最大运行方式),而不能用仅在切换过程中可能并列运行的接线方式。

(3)计算容量:应按本工程设计计划容量计算,并考虑电力系统的远景发展规划(一般考虑本工程建成后5~10年)。

(4)短路种类:一般按三相短路计算。若发电机出口的两相短路,或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及自偶变压器等回路中的单相(或两相)接地短路较三相短路情况严重时,则应按严重情况的进行校验。

(5)计算点:在正常接线方式时,通过电气设备的短路电流为最大的地点,称为短路计算点。对于带电抗器6~10KV出线与厂用分支回路,在选择母线至母线隔离开关之间的引线、套管时,短路计算点应该取在电抗器前。选择其余的导体和电气时,短路计算点一般取在电抗器后。

3.1.3 短路电流计算步骤

在工程建设中,短路电流的计算通常采用使用曲线法。

(1)选择计算短路点。

1)首先去掉系统中的所有符合分支、电路电容、各元件的电阻,发电机电抗用暂态电抗Xd

2)选取基准容量Sb和基准电压Ub(一般取各级的平均电压)。

3)将各元件电抗换算为同一基准值的标幺值的标幺电抗。

(2)绘出等值网络图,并将各元件电抗同一编号。

(3)化简等值网络,为计算不同短路点的短路电流值,需要等值网络分别化简为以短路点为中心的辐射形等值网络,并求出各电源与短路点之间的电抗,即转移电抗

Xnd。

(4)求计算电抗Xjs。

(5)由运算曲线查出各电源供给的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标幺值(运算曲线只做到Xjs=3.5)。

(6)计算无限大容量(或Xjsv≥3)的电源供给的短路电流周期分量。

(7)计算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名值和短路容量。

(8)计算短路电流冲击值。

(9)计算异步电动机供给的短路电流。

(10)绘制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表。

3.2 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3.2.1 幺值换算

在实际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电抗标示方法不统一,基值也不一样。如发电机电抗,厂家给出的是以发电机额定容量Sn和额定电压Un为基值的标幺电抗值X“d;变压器的电抗,厂家给出的是短路电压百分值Ud(%);而输电线路的电抗,通常是用有名值表示的。为此,短路计算的第一步是将各元件电抗换算为同一基值的标幺电抗。

3.2.2 值变换与简化

在工程计算中,常采用以下方法简化网络

(1)网络等值交换

等值交换的原则,是在网络表换前后应使未被变化的部分的状态(电压和电流分布)保持不变。

(2)利用网络的对称性化简网络

在网络化简中,常遇到短路点对称的网络,利用对称关系,并依照下列原则可使网络简化。

(3)对电位相等的节点,可直接相连。

(4)等电位节点之间的电抗可短接后除去。

(5)并联电源支路的合并。

(6)分裂电源和分裂短路点。

在网络化简中,可将一个连在电源点上各支路拆开,拆开后的各支路电抗,分裂接于与原来电势相等的电源点上,其支路电抗值不变。同样,也可以接于短路点的各支路拆开。拆开后各支路仍带有原来的短路点。

(7)等值电源的归并

在工程计算中,为进一步简化网络,减少计算工作量,常将短路电流变化规律相同或相似的电源,归并为一个等值电源,归并的原则是:距短路点电气大致相等的同类型发电机可以合并;至短路点的电气距离较远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发电机也可以合并;直接接于短路点的发电机一般予以单独计算;无限大功率的电源应单独计算。

3.2.3 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计算

(1)求计算电抗Xjs

Xjs是将各电源与短路点之间的转移电抗Xnd归算到以各供电电源(等值发电机)容量为基值的电抗标幺值。可用下式归算:

Xjs=Xmd Sn.m/Sb

式中Sn.m——为第m个电源等值发电机的额定容量(MVA);

Xmd——为第m个电源与短路点之间的转移电抗(标幺值);

Xjs——为第m个电源至短路点的计算电抗。

由无限大容量电源供给的短路电流,或计算电抗Xjs》3时的短路电流,可以认为其周期分量不衰减。

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表:

现我们计算毛纺厂35KV侧及化纤厂110KV侧及220KV侧母线短路电流:35kv侧毛纺厂前短路6km

设基本变量:S J=244MVA

基本电压:U J=35KV

基本电流:I J=S J/3U J=4.025KV

基本阻抗:E J=U J/3I J=35/3*4.025=5.02Ω

相对基本容量:S J=S/S J=1

变量器电抗:X1=X*N*U JS2/S N=0.025*352/180=0.17Ω

线路电抗:X毛=6*3%=0.18Ω

系统电抗百兆为1:X系=X S*=100/244=0.4098Ω

35kv以上电抗器忽略:X∑=X1+X毛+X系=0.17+0.18+0.4098=0.7598Ω因电压等级相同,容量相同:S G=S J

相对总电抗:X*∑=X∑*S G/U J2=0.7598*244/352=0.1513Ω

短路容量:S d=100/0.1513=660.939MVA

35kv。1.6除电抗。110kv。0.5除电抗

短路点短路电流:I d=1.6/0.1513=10.575KA

冲击电流有效值:I c=1.5Id=15.8625KA

冲击电流峰值:i c=2.5I d=26.4375KA

35KV 毛纺厂

设:S J=244MVA U J=35KV

系统内电抗:最大运行方式:X*GM=S J/S kmax=244/244=1

最小运行方式:X*Gm=SJ/S kmim=244/183.55=1.3293 系统外电抗:线路:X毛=6*3%=0.18Ω

变压器:X1=X*N*S J/S N=0.25*244/180=0.03389Ω电阻器:系统外总电抗:X*∑=X毛+X1=0.21389Ω

最大运行方式短路电抗:X*M=X*GM+X*∑=1.21389Ω

最小运行方式短路电抗:X*m=X*Gm+X*∑=1.54619Ω

在短路点I*J{KA}

I*J=S J/3U J=244/{3*35}=4.0251KA

最大运行方式电流{KA}:I ZKM=I*J/X*M=3.3158KA

i sh=2.55I ZK=8.4554KA

I sh=1.52I ZK=5.0401KA

最小运行方式电流:I ZKm=I J/X*m=4.0251/1.54319=2.6083KA 110KV侧化纤场30KM

设:基本变量:S J=244MVA

基本电压:U J=110KV

基本电流:I J=S J/3U J=1.2807KA

基本阻抗:E J=U J/3I J=110Ω

相对基本变量:S J=S/S J=1

变电器电抗:X1=X*N*U JS2/S N=0.025*1102/180=1.6806Ω

线路电抗:X化=30*0.3%=0.09Ω

系统电抗:X系=X S*=100/244=0.4098Ω

X∑2.1804Ω

相对总电抗:X*∑=X∑*S G/U J2=2.1804*244/1102=0.04397Ω

短路总容量:S d=100/0.04397=2274.278MVA

短路点短路电流:I d=0.5/0.04397=11.37KA

冲击电流有效值:I c=1.5Id=17.057KA

冲击电流峰值:i c=2.5I d=28.428KA

主变进线侧

设:基本变量:S J=244MVA

基本电压:U J=220KV

基本电流:I J=S J/3U J=0.6404KA

基本阻抗:E J=U J/3I J=198.346Ω

相对基本变量:S J=S/S J=1

系统电抗:X系=X S*=100/244=0.4098Ω

X∑=0.04098Ω

相对总电抗:X*∑=X∑*S G/U J2=0.4098*244/2202=0.002066Ω短路总容量:S d=100/0.002066=48402.71MVA

短路点短路电流:I d=I J/X*∑=0.6404/0.002066=309.97KA

冲击电流有效值:I c=1.5Id=467.956KA

冲击电流峰值:i c=2.5I d=774.927KA

四.电气设备的选择

4.1 选择设计的一般规定

1.长期工作条件

电压:Umax大于或等于Ug

电流:In大于或等于Ig

2.短路稳定条件

(1)校验的短路电流取三相短路时的电流,若两相短路或短路严重

应按严重情况校验

(2)用熔断器可不用校验热稳定。当熔断器有限流作用可不算动稳定

用熔断器保护的电压互感器可不算动,热稳定

短路的热稳定条件:

---t秒内设备允许通过的热稳定电流有效值kA

---设备允许通过的热稳定电流时间s

校验短路热稳定所用的计算时间按下式计算

---继电保护装备后背保护动作时间

---断路器全分闸时间s

(3)短路的动稳态计算:

Imax大于等于Ich

Ich---短路冲击电流峰值kA

Imax---电器允许的极限通过电流峰值kA

4.2 电气设备选择

高压断路器的选择

断路器样式的选择:除满足各项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外,还考虑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以及经济成本。按我国请况,6-220kv少油断路器,110-330kv可用六氟化硫断路器或空气断路器

具体条件:

1.电压:Ug小于等于Un

2.电流:Imax小于等于In

3.开断电流:Ip.1小于等于Imax

4.动稳态:Ich小于等于Imax

5.热稳定

隔离开关的选择

隔离开关形式的选择,应根据配电装置特点和使用要求等原因进行综合的技术经济比较然后确定

具体条件

1.电压:Ug小于等于Un

2.电流:Imax小于等于In

3.开断电流:Ip.1小于等于Imax

4.动稳态:Ich小于等于Imax

5.热稳定

互感器的选择

互感器包括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是一次和二次系统间的联络原件,用以想仪表,继电器电压电流线圈供电,正确反映电气设备的运行和故障情况。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根据环境和产品情况选择,对于6-20kv屋内配电装置,可用瓷绝缘或树脂浇注绝缘结构的电流互感器,对于35kv以上则采用油溱箱式绝缘结构的独立式电流互感器,有条件时应采用套管式电流互感器

(1)一次额定电流的选择:测量时,I大于1/3Ig,至于电力变压器中性点电流互感器的一次额定电流大于变压器的不平衡电流可按1/3Ig选择

(2)准确级的选择:0.5—0.2 1.0---0.5 2.0无功—0.5 2.0有功---1.0

(3)一次额定电压:Un大于等于Ug

(4)热稳定校验:电流互感器热稳定能力1s允许通过一次额定电流Im来检验(5)动稳态检验: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根据使用条件不同:6-20kv油祲箱或树脂绝缘式,35-110kv油浸绝缘式,220kv 以上采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1)一次电压:1.1Un大于U1大于0.9Un

(2)二次电压:根据使用情况准确等级,二次负荷来决定二次负荷是在仪表要求的最高准确级下,电压互感器的额定容量

高压熔断器的选则

选择时按熔断特性选择满足保护的可靠性选择性灵敏度的要求

避雷器的选择

避雷器有两种1.阀型可分为普通和磁吹型2.管型,用于线路。主要保护设备免于大气过电压和其他的危害

母线的选择

1.选型:导体用铝质,工业常用矩形槽型管型,矩形散热好,但肌肤效应系数大只用35kv以下电流在4000A以下,槽型载流量大,肌肤效应系数小,用于4000-8000A配电装置中,管型系数小可通水风用于8000A以上的大

电流母线另外可用于110kv及配电母线110kv以上软导线用硬导体则用铝锰合金管型导体

2.截面选择:

3.热稳定校验:软母线不需校验

五配电装置的设计

配电装置按电气设备地点不同,可分为屋内、屋外配电装置。按组成方式有可分

为:由电气设备在现场组装配电装置称为装配式。若在制造厂预先将开关电器,互感

器等安装成套,然后运至安装地点,则称为成套配电装置。

5.1 配电装置的特点及要求

5.1.1 屋内配电装置的特点:

(1) 由于允许安全净距小和可以分层布置,故占地面积较小。

(2) 维修、巡视和操作在室内进行,不受气候影响。

(3) 外界污秽空气对电气设备影响较小,可减少维护工作量。

(4) 房屋建筑投资较大。

5.1.2 屋外配电装置的特点:

(1) 土建工程量和费用较小,建筑周期较短。

(2) 扩建比较方便。

(3)相邻设备之间距离较大,便于带电作业。

(4) 占地面积大。

(5) 受外界空气影响,设备运行条件较差,须加强绝缘

(6) 外界气象变化对设备维修和操作有影响。

大、中、小型发电厂和变电所中,35KV及以下的配电装置多采用屋内配电装置。110KV及以上多为屋外配电装置。但110——220KV装置,当有特殊要求成处于严重污秽地区时,经过经济技术比较,也可以采用屋内布置。

5.1.3 成套配电装置的特点:

(1) 电气设备不止在封闭或半封闭的金属外壳中,相间和对地距离可以缩小,

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2)所有电器电器元件已在工厂组装成一个整体,大大减少现场安装工作量,

有利于缩短建设周期,也便于扩建和搬迁。

(3)运行可靠性高,维护方便。

(4)耗用钢材较多,造价较高。

5.1.4 配电装置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保证运行可靠,按照系统和自然条件,合理选择设备,在布置上力求整齐,

清晰,保证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2)便于检修,巡视和操作。

(3)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布置紧凑,力求节约材料和降低造价。

(4)安装和扩建方便。

5.2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

5.2.1 屋内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

配电装置的整个结构尺寸,是综合考虑设备的外形尺寸,检修和运输的安全距离等因素而决定的,对与敞露在空气中的配电装置,在各种间隔距离中最基本的是带电部分对接地部分之间和不同相的带电部分之间的最小安全净距。

5.2.2 屋外配电装置安全净距

根据电气设备和母线布置的高度,屋外配电装置可分为中型,半高型和高型。

(1)屋外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

设计配电装置确定带电导体之间和导体对接地构造的距离时还要考虑减少相间短路

的可能性及减小电动力。如软导线在短路电动力,风摆,温度等因素作用下使相间及对地距离了的减小,隔离开关。开断允许电流不致发生相间和接地故障,以及减小大电流导体附近的铁磁物质的发热。110KV及以上还要考虑减小电晕损失,带电检修等因素。

(2)屋外高压配电装置的若干问题

①母线及构造

屋外配电装置的母线有软母线和硬母线两种。软母线为钢芯铝绞线,软母线和分裂导线,三相水平布置。用悬式绝缘子悬挂在母线构造架上。软母线可选用较大的档距,但档距越大,导线弧垂也越大。因而导线相间及对地距离就要增加。母线及跨越线构架的宽度和高度均需要加大。

②电气设备的布置

按照断路器在配电装置中所占据的位置,可分为:单列、双列和三列布置。断路器的各种排列方式,必须根据主线和地地形条件,总体布置和出线方向等多种因素合理选择。

隔离开关电流、电压互感器等均采用高式布置,其支架高度的要求与断路器相同。5.3本次变电站的220KV屋外配电装置

本次变电站的220KV屋外配电装置采用普通中型配电装置,其安全净距如下:

六主保护设计

6.1变压器保护的配置原则

6.1.1 反应变压器油箱内部故障和油面降低的瓦斯保护。

容量为800KVA及以上的油浸式变压器,均应装设瓦斯保护。当油箱内部故障产生轻微瓦斯或油面下降时,保护装置应瞬时动作于信号;当产生大量瓦斯时,瓦斯保护宜动作于断开变压器各电源侧断路器。对于高压侧未装设断路器的线路-变压器组,未采取使瓦斯保护能切除变压器内部故障的技术措施时,瓦斯保护可仅动作于信号。

对于容量为400KVA及以上的车间内油浸式变压器。也应装设瓦斯保护。

6.1.2、相间短路保护

反应变压器绕组和引出线的相间短路的给联差动保护或电流速断保护。对其中性点直接接地侧绕组和引出线的接地短路以及绕组匝间短路也能起保护作用。

容量为6300KVA以下并列运行变压器以及10000 KVA以下单独运行变压器。当后备保护时限大于0.5s时,应装设电流速断保护。

容量为6300 KVA及上、厂用工作变压器和并列运行变压器,10000 KVA及以上厂用备用变压器和单独运行的变压器,以及2000 KVA及以上用电流速断保护灵敏性不符合要求的变压器,应装设纵联差动保护。

对高压侧电压为330 KV及以上的变压器,可装设双重差动保护。

对于发电机变压器组,当发电机与变压器之间有断路器时,变压器应装设单独的纵联差动保护,当发电机与变压器间没有断路器时,100MW及以下的发电机,可只装设发电机变压器组共用的纵联差动保护。100MW以上的发电机,除发电机变压器组共用纵联差动保护外,发电机不应装设单独的纵联差动保护。对于200MW及以上的汽轮发电机,为提高快速性,在机端还宜增设复合电流速断保护,或在变压器上增设单独的给联差动保护,即采用双重快速保护方式。

如果变压器的纵联差动保护对单组接地短路灵敏性不符合要求,可增设零序差动保护。

6.1.3、后备保护

对于由外部相间短路引起的变压器过电流,可采用下列保护作为后备保护。

(1)过电流保护,宜用于降压变压器,保护装置的整定值应考虑事故时可能出现的过负荷。

(2)复合电压(包括负序电压及线电压)起动的过电流保护,宜用于升压变压器和系统联络变压器及过电流保护不符合灵敏性要求的降压变压器。

(3)负序电流保护和单组式低电压起动的过电流保护,可用于63000 KVA及以上的升压变压器。

(4)对于升压变压器和系统联络变压器,不采用上述(2)、(3)保护不能满足灵敏性和选择性要求时,可采用阴抗保护。

6.1.4、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的主压器外部接地短路时的零序电流保护。

110 KV及以上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如果变压器中性点可能拉地运行,对于两侧或三侧电源的升压变压器或降压变压器上应装零序电流保护,作为变压器主保护的后备保护,并作为相邻元件的后备保护。

6.1.5、过负荷保护

对于400 KVA及以上的变压器,当数台并列运行或单独运行并作为其他负荷的备用电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课题: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姓名: 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1.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 2.方案论证与选择 (1) 3.单元电路的设计和元器件的选择 (5) 3.1 六进制电路的设计 (6) 3.2 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6) 3.3 六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6) 3.4双六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7) 3.5时间计数电路的设计 (8) 3.6 校正电路的设计 (8) 3.7 时钟电路的设计 (8) 3.8 整点报时电路的设计 (9) 3.9 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10) 4.系统电路总图及原理 (10) 5.经验体会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A:系统电路原理图 (12) 附录B:元器件清单 (13)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1. 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数字钟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其中包括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 因此,我们此次设计数字钟就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从而学会制作数字钟。而且通过数字钟的制作进一步的了解各种在制作中用到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作用及实用方法。且由于数字钟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叙电路。通过它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掌握各种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电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1.1设计指标 1. 时间以12小时为一个周期; 2. 显示时、分、秒; 3. 具有校时功能,可以分别对时及分进行单独校时,使其校正到标准时间; 4. 计时过程具有报时功能,当时间到达整点前10秒进行蜂鸣报时; 5. 为了保证计时的稳定及准确须由晶体振荡器提供表针时间基准信号。1.2 设计要求 1. 画出电路原理图(或仿真电路图); 2. 元器件及参数选择; 3. 编写设计报告写出设计的全过程,附上有关资料和图纸,有心得体会。 2. 方案论证与选择 2.1 数字钟的系统方案 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 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由于计数的起始时间不可能与标准时间(如北京时间)一致,故需要在电路上加一个校时电路,同时标准的1H Z时间信号必须做到准确稳定。通常使用石英晶体振荡器电路构成数字钟。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作者: ————————————————————————————————日期: ?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软件学院软件+电商专业09级(2)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1年6月 20 日起至2011年 6月 24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5#301)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整机 概念。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最终目标是想通过课程设计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前必须根据课程设计题目认真查阅资料; (2)实验前准备好实验程序及调试时所需的输入数据; (3)实验独立认真完成; (4)对实验结果认真记录,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按照书稿的规格撰写打印课设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 (3)正文中要有问题描述、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步骤、调试过程与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和讨论等 (4)课设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3)课设考核 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查:

(1)出勤情况和课设态度; (2)设计思路; (3)代码实现; (4)动手调试能力; (5)论文的层次性、条理性、格式的规范性。 4)参考文献 [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王爱英.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习题详解与实验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1图书馆 实验与调试 3 实验室 撰写论文 1 图书馆 6)任务及具体要求 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机,该模型机包含若干条简单的计算机指令,其中至少包括输入、输出指令,存储器读写指令,寄存器访问指令,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学生须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出这些机器指令对应的微指令代码,并将其存放于控制存储器,并利用机器指令设计一段简单机器指令程序。将实验设备通过串口连接计算机,通过联机软件将机器指令程序和编写的微指令程序存入主存中,并运行此段程序,通过联机软件显示和观察该段程序的运行,验证编写的指令和微指令的执行情况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并对程序运行结果的正、误分析其原因。 学生签名: 亲笔签名 2011年6月20 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设计思路:优( )、良()、中( )、一般()、差( ); (2)代码实现:优()、良()、中()、一般()、差();

精密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1章绪论 (3) 1.1概述 (3) 1.2课程设计任务 (3) 第2章总体方案设计 (3) 2.1微动装置的结构选择 (3) 2.2微动装置的工作原理 (4) 第3章微动装置的结构设计 (4) 3.1测微螺杆的设计 (4) 3.1.1测微螺杆的尺寸设计 (4) 3.1.2测微螺杆的表面粗糙度 (5) 3.1.3测微螺杆的材料选择 (5) 3.2衬套的设计 (5) 3.2.1衬套的尺寸设计 (5) 3.2.2衬套的表面粗糙度 (5) 3.2.3衬套的材料选择 (5) 3.3固定套筒的设计 (5) 3.3.1固定套筒的尺寸设计 (5) 3.3.2固定套筒的表面粗糙度 (6) 3.3.3固定套筒的材料选择 (6) 3.4微分筒的设计 (6) 3.4.1微分筒的尺寸设计 (6) 3.4.2微分筒的表面粗糙度 (6) 3.4.3微分套筒的材料选择 (6) 3.5套筒圆螺母的设计 (7) 3.5.1套筒圆螺母的尺寸设计 (7) 3.5.2套筒圆螺母的表面粗糙度 (7) 3.5.3套筒圆螺母的材料选择 (7) 3.6后盖的设计 (7) 3.6.1后盖的尺寸设计 (7) 3.6.2后盖的表面粗糙度 (7) 3.6.3后盖的材料选择 (7) 3.7尺架的设计 (8) 3.7.1尺架的尺寸设计 (8) 3.7.2尺架的表面粗糙度 (8) 3.7.3尺架的材料选择 (8) 3.8螺钉的选用 (8) 3.9键的选用 (8) 第4章主要零件的配合 (8) 4.1尺架与衬套的配合 (8) 4.2测微螺杆与衬套的配合 (9) 4.3固定套筒与微分筒的配合 (9)

第5章主要零件工艺性分析 (10) 5.1测微螺杆的工艺性分析 (10) 5.2测微螺杆工艺路线 (11) 第6章零件加工机床精度的选择 (12) 6.1测微螺杆工机床的选择 (12) 6.2其他零件的加工机床选择 (12) 第7章总结与体会 (12) 参考文献 (12)

《电子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册格式(本页不打印) 一、设计任务(四号、黑体,不加粗) 例如: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正文全部为宋体、小四,下同) 二、设计要求 教师下达的设计基本要求……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思想(宋体、小四、加粗) 对题目的理解,计划采用的实现方法 2.设计说明 对设计方案的简单综述,建议增加方案对比内容; 3.系统方案或者电路结构框图 包含对各个单元电路的详细分析; 保留详细的参数计算、卡诺图、状态转换图等设计内容; 4.设计方案 一个模块电路结构对应一个仿真波形和一段文字说明; 仿真及分析时,请捕捉关键点的波形数据,以确保设计结果具有良好的说服力; 5.电路原理总图 A4纸整张打印,打印出图纸边框 绘制原理图时,应注意加入电源、信号输入与输出端口; 芯片内部具有多个相同功能单元时,注意充分利用; 元器件在电路原理图中的布局应规范、紧凑; 6.PCB分层打印图 按照相同比例分别打印出顶层、底层、丝印层,并尽可能打印在同一张A4纸中; 在保证布通率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大的线宽、安全间距; 四、设计总结 个人真实的总结体会,不低于100字。 五、参考资料 包括网站、网页的资料;从网站上下载资料过多将被视为抄袭,一定要强调自己的设计思路,创新理念。 注: ——课程设计论文用A4纸打印,文中的计量单位、制图、制表、公式、缩略词和符号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 ——实验报告采用A4纸双面打印,实验报告的内容全部手写,所有的打印图请牢固粘贴在实验报告上,不要使用QQ截图等低像素的截图工具。 ——封面与任务书双面打印在同一张A4纸;

1、设计题目 数字钟 2、设计内容和要求: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设计要求采用中小规模集成器件完成具有以下技术指标的数字钟: (1)显示时、分、秒; (2)24小时制计数; (3)具有校时功能,可以对小时和分单独校时,对分校时的时候,停止分向小时进位。校时时钟源可以手动输入或借用电路中的时钟; (4)具有正点报时功能; (5)要求计时准确、稳定。 3、设计目的 (1)进一步熟悉各种进制计数器的功能及使用; (2)掌握译码器显示电路的应用; (3)熟悉集成芯片的内部结构及应用; (4)掌握数字电子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5)提升对实际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4、设计原理 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一般由秒信号发生器、“时、分、秒”计数器、译码器及显示器、校时电路、整点报时电路等单元组成。秒信号产生器是整个系统的时基信号,它直接决定计时系统的精度,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时候,可选用555定时器构成的振荡器加分频器来实现,但精度要求高的电路中多采用晶体振荡器电路加分频器实现,在本设计中要求精度高,所以选用的是后者。将标准秒脉冲信号送入“秒计数器”,该计数器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秒发出一个“分脉冲”信号,该信号将作为“分计数器”的时钟脉冲。“分计数器”也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分,发出一个“时脉冲”信号,该信号将被送到“时计数器”。“时计数器”可采用12进制也可采用24进制计数器,本实验采用24进制。最终完成一天的计数过程。译码显示电路将“时、分、秒”计数器的输出状态经七段显示译码器译码,通过六位LED 显示器显示出来。整点报时电路是根据计时系统的输出状态产生一个脉冲信号,去触发音频发生器实现报时。校时电路是对“时、分”显示数字进行校正和调整。其数字电子钟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电路课程设计报告分析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MF-47指针式万用电表组装实验 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班级建智141班 学号 201402050104 学生姓名张子涵 指导教师郭芳 设计时间2014-2015学年下学期 教师评分 2015年 6月 28日

目录 1.概述 (2) 1.1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 万用表组装实验设计的内容 (2) 3.总结 (2) 3.1课程设计进行过程及步骤 (2) 3.2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7)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7)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7) 4. 教师评语 (7) 5.成绩 (7)

1.概述 1.1目的 (1)通过万用表组装实验,进一步熟悉万用表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了解电路理论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学会分析电路,提高自身的能力。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学习认识万能表 2.组装与检测万能表 3.讨论总结 2.万用表组装实验设计的内容 1.万用表套件材料 2.二极管极性的判断 3.色环的认识 4.元件引脚的弯制成型 5.焊接元器件的插放 6.元器件参数的检测和元器件的焊接 7. 线路板安装程序 3.总结 3.1课程设计进行过程及步骤 1.万用表套件材料

2.二极管极性的判断 判断二极管极性时可用实习室提供的万用表,将红表棒插在“+”,黑表棒插在“-”,将二极管搭接在表棒两端,观察万用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如果指针偏向右边,显示阻值很小,表示二极管与黑表棒连接的为正极,与红表棒连接的为负极,与实物相对照,黑色的一头为正极,白色的一头为负极,也就是说阻值很小时,与黑表棒搭接的时二极管的黑头,反之,如果显示阻值很大,那么与红表棒搭接的时二极管的正极。 3.色环的认识 黄电阻有4条色环,其中有一条色环与别的色环间相距较大,且色环较粗,读数时应将其放在右边。每条色环表示的意义,色环表格左边第一条色环表示第一位数字,第2个色环表示第2个数字,第3个色环表示乘数,第4个色环也就是离开较远并且较粗的色环,表示误差。由此可知,图3-3-1中的色环为红、紫、绿、棕,阻值为27×105Ω=2.7MΩ,其误差为±0.5%。将所取电阻对照表格进行读数,比如说,第一个色环为绿色,表示5,第2个色环为蓝色表示6,第3个色环为黑色表示乘100,第4个色环为红色,那么表示它的阻值是56×100=56Ω误差为±2%,对照材料配套清单电阻栏目R19=56Ω。蓝色或绿色的电阻,与黄电阻相似,首先找出表示误差的,比较粗的,而且间距较远的色环将它放在右边。从左向右,前三条色环分别表示三个数字,第4条色环表示乘数,第5条表示误差。比如:蓝紫绿黄棕表示675×104=6.75MΩ,误差为±1%。从上可知,金色和银色只能是乘数和允许误差,一定放在右边;表示允许误差的色环比别的色环稍宽,离别的色环稍远;本次实习使用的电阻大多数允许误差是±1%的,用棕色色环表示,因此棕色一般都在最右边。 4.元件引脚的弯制成形 左手用镊子紧靠电阻的本体,夹紧元件的引脚,使引脚的弯折处,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河南理工大学精密机械课程设计-百分表的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精密机械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百分表的设计 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 专业班级:测控08-4班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李长有 河南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系 2011-07-01

目录 一、绪论 (3) 1、课程设计的目的 (3) 2、百分表的简介 (4) 3、百分表的读数方法 (4) 4、百分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5) 1) 百分表的使用方法 (5) 2) 百分表使用的注意事项 (9) 5、百分表的设计意义 (10) 二、设计方案的确定 (11) 1、百分表的结构原理 (11) 2、百分表的工作原理 (12) 3、百分表的设计条件 (12) 4、百分表的设计要求 (13) 1) 设计要求 (13) 2) 提交的材料 (13) 三、百分表的总体设计和及主要部件的设计 (14) 1、百分表的总体功能设计 (14) 1) 模数及齿数的设计 (14) 2) 传动与显示原理 (15) 2、百分表主要部件的设计 (16) 1) 传动导杆和齿轮2的设计 (16) 2) 游丝的设计 (17) 3) 弹簧的设计 (19) 四、结果的分析和注意事项 (21) 1) 影响百分表测量准确度的因素 (21) 2) 表零位不得用千分尺代替标准样圈调整内径百分 (21) 3) 内径百分表的表头不能随意更换 (22) 五、设计总结 (23) 六、参考文献 (24)

百分表设计 一、绪论 1、课程设计的目的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作为实践环节对于整个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在这个环节中不仅是完成一项指定任务,更重要的是实际走过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定位为设计者。设计者要进行方案筛选论证,要考虑装配关系,考虑结构工艺性,考虑选材。整个设计采用AutoCAD和Solid works完成,从3D 建模到2D 图纸。我们要求每人拿出至少一张可用于加工的图纸,这样的图纸,仅仅图形表达正确是远远不够的。图纸的尺寸标注要合理,要有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要正确选择材料,要有技术要求。总之,通过课程设计要使学生知道,设计过程包括那些步骤,能够投放生产的加工图纸是什么样子。其目的是: (1)具体应用、巩固加深和扩大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生产知识,了解精密机械设计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为以后进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掌握正确的设计思想。 通过课程设计使同学掌握仪表的设计思路。机械产品设计,一般其主要过程为:(接受)设计任务-(拟定)设计方案-设计计算-绘制装配图-绘制零件图。 设计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内容: 1)满足使用要求(功能、可靠性及精度要求) 2)注意工艺性(结构合理、简单,经济性,外观要求) 3)熟悉有关规范、标准、手册 设计中涉及到的零件材料、结构等,均需按照有关标准选择;零件的尺寸、公差等亦应符合相关标准;制图也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求同学学习、掌握查阅标准及使用手册的能力。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模板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专业、学号授课班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课程设计任务书 Ⅰ、课程设计题目: Ⅱ、课程设计工作内容 一、课程设计目标1、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独立开展实践创新的能力; 2、…… 二、研究方法及手段应用 1、将任务分成若干模块,查阅相关论文资料,分模块调试和完成任务; 2、…… 三、课程设计预期效果 1、完成实验环境搭建; 2、…… 学生姓名:专业年级: 目录空一行。空一个中文字符行。“目录”,分页,居中,加黑宋体二号。前言………………………………………………………………………………………………1 第一章系统设计………………………………………………………………

…………………2 第一节课题目标及总体方案…………………………………………………………………..2 ……………… 目录正文,宋体小四号,倍行距。第二节…………………………….. ………………… 第二章实验结果及讨论 (5) ……………… 第三章结论 (10) ……………… 心得体会 (42)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1、移动台 MS 二级标题“1、”,左对齐,加黑宋体小三号。移动台是公用GSM移动通信网中用户使用的设备,……………… NMCDPPSPCSSEMC OSSOMCMBTSSBTSBSCHLR/ MSC/VLRAUC BSSEIR NSSPSTNISDNPDN 图 GSM系统

组成 2、基站子系统 BSS 图编号及图名“图”,位于图下,居中。基站子系统BSS是GSM系统实现无线通信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通过无线接口直接与移动台通信,进行无线发送、无线接收及无线资源管理。另一方面,它通过与网络子系统NSS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⑴、基站收发信台 BTS 三级标题“⑴、”,左对齐,加黑宋体四号。基站收发信台BTS属于基站子系统BSS的无线部分,………………。①收发信台组成四级标题“①”,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 BTS包含有若干个收发信息单元TRX,而一个TRX有八个时隙,………………。●收发信息单元 五级标题“●”,左对齐,加黑宋体小四号。收发信息单元是………………。●其它辅助单元 辅助单元包括………………。②收发信台作用 收发信台的主要作用有………………。 ⑵、基站控制器 BSC 基站控制器BSC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控制部分,………………。 3、网络交换子系统 NSS - 4 - 河海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报告

综合电子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衡阳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系 《综合电子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 一号黑体,居中 简易电子称的设计 小二号粗黑体,居中 班级2011级电信1班 组长 成员三号宋体,加粗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2014年6月10 日 《综合电子系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题目:简易电子秤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 1.1 设计题目及要求 (1) 1.2 备选方案设计与比较 (2) 1.2.1 方案一 (3) 第二部分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 2.1 总体设计方案说明 (7) 2.2单片机最小系统 (9) 2.2.1S T C89C52单片机 (10) 2.2.2时钟电路 (11) 2.2.3复位电路 (12) 2.3功能模块二(参照2.2) (13) 2.3.1模块电路及参数计算 (14)

2.3.2工作原理和功能说明 (15) 2.3.3器件说明(含结构图、管脚图、功能表等) (16) 2.4功能模块三(实际名 (17) 2.4.1模块电路及参数计算 (18) 2.4.2工作原理和功能说明 (19) 2.4.3器件说明(含结构图、管脚图、功能表等) (20) 第三部分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3.1主程序流程图 (21) 3.2子程序一(实际名) (22) 3.3子程序二(实际名) (23) 3.4子程序三(实际名) (24) 3.4电路仿真(实际名) (24) 3.4.1仿真软件简介 (25) 3.4.2仿真电路图 (26) 3.4.3仿真结果(附图) (27) 第四部分安装调试与性能测量 4.1电路安装 (28) (推荐附整机数码照片) 4.2系统软、硬件调试 (29) 6.2.1调试步骤及测量数据 (30) 6.2.2故障分析及处理 (31) 4.3整机性能指标测量(附数据、波形等) (32) 课程设计总结 (33) 参考文献 报告正文的排版: 1. 纸张大小及版心:统一用A4纸(21×29.7)打印,边距设为:上 2.54cm,下2.54cm,左2.2cm,右2.2cm。行距为固定值20磅。 2. 第一级标题用三号粗黑体,(段落设置)段前1行,段后1行, 3. 第二级标题用小三黑体,靠左上下空一行 4. 第三级标题用四号黑体,靠左本身不空行 5. 正文小四号字体,行距为固定值20磅 6. 图题及图中文字用5号宋体 7. 参考文献标题用三号粗黑体,居中上下空一行,参考文献正文为五号宋体

课程设计报告模版

课程设计报告模版

《城市排水处理》 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城市建设系 专业班级:给水排水060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段泽琪 (课程设计时间: 6月15日—— 6月19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1)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1)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 3.1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 (3) 3.2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选型 (6) 3.3污水处理构筑物的主要设计参数 (7) 3.4污水处理辅助构筑物设计 (8) 3.5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设计 (8) 3.6 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设计 (9) 3.7 设计计算………………………………………………………………………

10 4.总结……………………………………………………………………………页码 参考文献…………………………………………………………………………页码 (要求:目录题头用三号黑体字居中书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目录中各级题序及标题用小四号黑体)

1. 课程设计目的 (1) 经过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对《水污染控制》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使学生学习使用规范、手册与文献资料,进一步掌握设计原则、方法等步骤,达到巩固、消化课程的主要内容; (2) 锻炼独立工作能力,对污水处理厂的主体构筑物、辅助设施、计量设备及污水厂总体规划、管道系统做到一般的技术设计深度,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 (3) 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1 设计题目描述 (1) 设计题目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初步设计。 (2) 设计内容 根据任务书所给定的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设计一个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①确定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 ②选择各种处理构筑物形式,并进行工艺设计计算(计算书中要附计算草图); ③估算各辅助构筑物的平面尺寸; ④进行污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精密机械课程设计学习指导》

《精密机械课程设计指导》 设计要求与内容 1、设计要求 工作台水平行程20mm ,重复精度0.05mm ,承重1.5kg ,运行速度5mm/s 2、设计内容 确定丝杆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选择电动机;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参数;丝杆传动的设计计算;轴承、联轴器、润滑、联接件的选择及校核计算;绘制装配工作图及零件工作图;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3、设计任务 ① 丝杆传动装配图1张(A4图纸); ② 零件工作图2张; ③ 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4、螺旋传动的基本介绍 螺旋传动(screw drive),利用螺杆和螺母的啮合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机械传动。主要用于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将转矩转换成推力。 螺杆与螺母的运动关系式为: ?π 2h P l = 其中: l ————螺杆(或螺母)的位移(mm); h P ————导程(mm); ? ————螺杆和螺母间的相对转角(rad )。 二、总体方案的构想 按工作特点,螺旋传动用的螺旋分为传力螺旋、传导螺旋和调整螺旋。。①传力螺旋:以传递动力为主,它用较小的转矩产生较大的轴向推力,一般为间歇工作,工作速度不高,而且通常要求自锁,例如螺旋压力机和螺旋千斤顶上的螺旋

([螺旋千斤顶])。②传导螺旋:以传递运动为主,常要求具有高的运动精度,一般在较长时间内连续工作,工作速度也较高,如机床的进给螺旋(丝杠)。③调整螺旋:用于调整并固定零件或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一般不经常转动,要求自锁,有时也要求很高精度,如机器和精密仪表微调机构的螺旋。 按螺纹间摩擦性质,螺旋传动可分为滑动螺旋传动和滚动螺旋传动。滑动螺旋传动又可分为普通滑动螺旋传动和静压螺旋传动。通常所说的滑动螺旋传动就是普通滑动螺旋传动。滑动螺旋通常采用梯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其中梯形螺纹应用最广,锯齿形螺纹用于单面受力。矩形螺纹由于工艺性较差强度较低等原因应用很少;对于受力不大和精密机构的调整螺旋,有时也采用三角螺纹。一般螺纹升程和摩擦系数都不大,因此虽然轴向力F相当大,而转矩T则相当小。传力螺旋就是利用这种工作原理获得机械增益的。升程越小则机械增益的效果越显著。滑动螺旋传动的效率低,一般为30~40%,能够自锁。而且磨损大、寿命短,还可能出现爬行等现象。 由于此处工作台的行程仅为20毫米,速度为5毫米/秒,处于低速运行状态,无寿命要求且精度适中、运行平稳,综合以上几点分析,选用螺旋传动。 螺旋传动一般有两种形式: 1、螺杆固定并转动,螺母移动。如图示: 该装置的特点为机构的轴向尺寸取决于螺母厚度及其行程大小。机构刚性较大,结构紧凑,适用于工作行程较长的精密加工设备和监测器。 2、螺母移动,螺杆转动并移动。如图示: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计算机学院班级: 组长: 其他成员: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完成起止日期:1-16

目录 一、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现行系统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新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可行性综合评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方案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项目进度计划(Software Project Schedule)..............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需求规格说明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用例模型(用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用例文档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用例实现(时序图+类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规格说明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测试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测试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测试覆盖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测试用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工作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本人在项目实现中的分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个人遇到的困难与获得的主要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课程设计完成结果分析与个人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软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个人完成的程序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文档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c语言程序设计 姓名 学号 专业统计学 所在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江俊君 日期 2016/6/11

目录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1.课程论文题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2.程序设计思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3.功能模块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4.数据结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5.算法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6.程序代码............................................... 错误!未定义书签。7.程序运行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8.编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9.总结心得及良好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10.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电子版模板

武汉东湖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谭玲丽 2016 年 5 月 12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由指导教师填写)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专业:计算机科学班级: 完成时间:2016.5.12-2016.6.14 指导教师:谭玲丽专业负责人:

课程设计成绩评价表 指导教师:年月日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目录 1 需求分析............................................................................................................... n 1.1 需求概述 ................................................................................................... n 1.2 功能简介 ................................................................................................... n 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n 2.1 确定联系集.......................................................................................................... n 2.2 局部E-R图 .......................................................................................................... n 2.3总E-R图 ............................................................................................................... n 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 n 3.1关系模式的转换................................................................................................... n 3.2模式求精(规范化过程)................................................................................... n 4 数据库物理设计........................................................................................................... n 4.1数据库物理结构................................................................................................... n 4.2数据表存放位置、系统配置............................................................................... n 5 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 .................................................................................................. n 5.1 定义...................................................................................................................... n 5.1.1 数据库的定义 ........................................................................................... n 5.1.2 表的定义 ................................................................................................... n 5.2 数据操作.............................................................................................................. n 5.2.1 单表查询 ................................................................................................... n 5.2.2 连接查询 ................................................................................................... n 5.2.3 操作结果集查询 ....................................................................................... n 5.2.4 嵌套查询 ................................................................................................... n 5.3 数据库更新操作.................................................................................................. n 5.3.1 插入数据 ................................................................................................... n 5.3.2 修改数据 ................................................................................................... n 5.3.3 删除数据 ................................................................................................... n 5.4 为数据库建立索引.............................................................................................. n 5.4.1 索引的建立 ............................................................................................... n 5.4.2 索引的删除 ............................................................................................... n 5.5 数据库的安全性(自主存取控制)........................................................................ n 5.5.1 登录帐户管理 ........................................................................................... n 5.5.2 用户权限管理 ........................................................................................... n 5.6 数据库的完整性.................................................................................................. n 5.6.1 实体完整性定义 ....................................................................................... n 5.6.2 参照完整性定义 ....................................................................................... n 5.6.2 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定义 ........................................................................... n 5.6.3 触发器定义 .............................................................................................. n 5.7自定义函数.......................................................................................................... n 5.8存储过程的定义.................................................................................................. n 5.9事务的定义.......................................................................................................... n 6 总结................................................................................................................................. n 参考文献 ............................................................................................................................ 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