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Command命令模式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Command命令模式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Command命令模式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Command命令模式

命令模式是对命令的封装。通过封装把发出命令的责任和执行命令的责任分割开,委派给不同的对象。命令(Command)模式属于对象的行为模式【GOF95】,它又称为行动(Action)模式或交易(Transaction)模式。

每一个命令都是一个操作:请求的一方发出请求要求执行一个操作;接收的一方收到请求,并执行操作。命令模式允许请求的一方和接收的一方独立开来,使得请求的一方不必知道接收请求的一方的接口,更不必知道请求是怎么被接收,以及操作是否被执行、何时被执行,以及是怎么被执行的。

命令模式涉及到五个角色,它们分别是:

1、客户(Client)角色:创建了一个具体命令(ConcreteCommand)对象并确定其接收者。

2、命令(Command)角色:声明了一个给所有具体命令类的抽象接口。这是一个抽象角色。

3、具体命令(ConcreteCommand)角色:定义一个接受者和行为之间的弱耦合;实现Exec ute()方法,负责调用接收考的相应操作。Execute()方法通常叫做执方法。

4、请求者(Invoker)角色:负责调用命令对象执行请求,相关的方法叫做行动方法。

5、接收者(Receiver)角色:负责具体实施和执行一个请求。任何一个类都可以成为接收者,实施和执行请求的方法叫做行动方法。

代码实现:

根据命令(Command)角色所要负责的工作,我们可分为两种方式来实现:

1、一种是Seperate方式,此方式下命令(Command)角色仅确定一个接收者和执行该请求的动作,因此,它需要在子类中完成具体的命令操作,并通过请求者(Invoker)角色这一中间层来与接收者互动。

2、另一种是Combine方式,此时命令(Command)角色要自己实现所有命令功能,根本不需要请求者(Invoker)角色,它自己充当了中间层来与接收者互动。

下面我们来用代码说明如何理解Command命令模式,程序如下图:

一、传统的做法:不采用Command模式的情况

1、定义一个类Car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namespace CommandCar

{

//一个类是一组操作和相应的一些变量的集合,现在有这样一个类Car,它有如下的一些操作

public class Car

{

public string curStateStr;

public Car()

{

curStateStr = "";

}

public void Start()

{

Console.WriteLine("车子起动");

}

public void MoveForwards()

{

Console.WriteLine("车子前进");

}

public void MoveBackwards()

{

Console.WriteLine("车子倒退");

}

public void Stop()

{

Console.WriteLine("车子停止");

}

}

}

2、使用这个类及其相关操作,写在Programme.cs中

#region通常的操作(紧耦合方式)

//通常的操作使得行为的请求者和行为的实现者之间呈现一种紧耦合,如果我

们要对相关操作进行Redo,Undo等操作则这种紧耦合方式就显得很复杂

//可以看到,客户程序是依赖于具体Car的命令(方法)的,引入Command 模式,需要对Car中的4个命令进行抽象

//在抽象前,在我们看来Start(),MoveForwards(),MoveBackwards(), Stop()这几个方法都应该是Car所具有的,

//如果单独抽象出来成一个命令对象,那就是把函数层面的功能提到了类的层面

Car mycar = new Car();

Console.WriteLine("--------常规方式执行效果如下----------"); mycar.Start();

mycar.MoveForwards();

mycar.MoveBackwards();

mycar.Stop();

// Console.ReadLine();

#endregion

这种情况下,把命令的接收者Car与行为(Start,Stop等操作)紧密耦合

二、Seperate方式

仍使用上面定义的类Car(它就是接收者Receiver角色),不同的是我们要加入以下角色

1、命令Command角色CarSeperateCommand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namespace CommandCar

{

//定义抽象类CarSeperateCommand,对于Function方式而言,它仅确定一个接收者Car和执行该请求的动作Excute。

//所以,在抽象类CarSeperateCommand中,只声明一个Excute的方法。这个方法在其子类(StartCommand类,MoveForwardsCommand类,MoveBackwardsCommand类,Sto pCommand类)中进行实现。

//(当然这个CarSeperateCommand还可以定义成接口)

//Car所具有的其他的具体命令类(StartCommand类,MoveForwardsCommand类,Mo veBackwardsCommand类,StopCommand类)都继承于该抽象类

//StartCommand类,MoveForwardsCommand类,MoveBackwardsCommand类,Sto pCommand类将用于封装对应的操作命令

public abstract class CarSeperateCommand

{

Car _car;

public CarSeperateCommand(Car mycar)

{

this._car = mycar;

}

public abstract void Excute();

}

}

2、具体命令(ConcreteCommand)角色:CarSeperateCommandClasses中内含的(StartCommand类,MoveForwardsCommand类,MoveBackwardsCommand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Collections;

namespace CommandCar

{

//定义StartCommand类,MoveForwardsCommand类,MoveBackwardsCommand 类,StopCommand类

//这四个类都继承自抽象类CarFunctionCommand,它们实现了对Car对象自身所具备的Start(),MoveForwards(),MoveBackwards(),Stop()四个命令分别进行了封装

//它们都把Car对象实例做为传入的参数

StartCommand命令类

MoveForwardsCommand命令类

MoveBackwardsCommand命令类

StopCommand命令类

Undo命令

}

3、请求者(Invoker)角色:CarSeperateInvoker,它充当客户与操作的中间层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namespace CommandCar

{

//这是一个中间角色CarSeperateInvoker,

//通过这个中间角色,把对象Car对CarSeperateCommand的依赖转换为Car对Car SeperateInvoker的依赖。

class CarSeperateInvoker

{

CarSeperateCommand _start;

CarSeperateCommand _moveforwards;

CarSeperateCommand _movebackwards;

CarSeperateCommand _stop;

CarSeperateCommand _undo;

public CarSeperateInvoker( CarSeperateCommand start,

CarSeperateCommand moveforwards, CarSeperateCommand movebackwards, CarSeperateCommand stop,

CarSeperateCommand undo)

{

this._start = start;

this._moveforwards = moveforwards;

this._movebackwards = movebackwards;

this._stop = stop;

this._undo = undo;

}

public void Start()

{

_start.Excute();

}

public void MoveForwards()

{

_moveforwards.Excute();

}

public void MoveBackwards()

{

_movebackwards.Excute();

}

public void Stop()

{

_stop.Excute();

}

public void Undo()

{

_undo.Excute();

}

}

}

4、客户(Client)角色:写在Programme.cs中

#region Seperate方式

//在客户程序中,不再依赖于Car的Start(),MoveForwards(),MoveBa ckwards(),Stop()命令,

//通过StartCommand类,MoveForwardCommand类,MoveBackwardCom mand类,StopCommand类对这些命令进行了封装,使用它们的一个关键就是抽象的CarFunc tionCommand类,它定义了一个操作的接口。

//而StartCommand类,MoveForwardCommand类,MoveBackwardComma nd类,StopCommand类四个对应于相关命令的类继承自CarFunctionCommand这个接口并实现接口中定义的Excute功能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本来这四个命令仅仅是四个方法而已,但是通过Com mand模式却把它们提到了类的层面,

//它通过违背面向对象的原则为代价,解决了分离命令的请求者和命令的执行者的问题。

Car mycar1 = new Car();

Console.WriteLine("--------Seperate方式执行效果如下----------");

Console.WriteLine("请输入下一步操作(str,f,b,stp,u,exit):");

string CarOperation = Console.ReadLine();

ArrayList CarState = new ArrayList();//Record state

CarSeperateCommand carStart = new StartCommand(mycar1, Ca rState);

CarSeperateCommand carMoveForwards = new MoveForwardsComm and(mycar1, CarState);

CarSeperateCommand carMoveBackwards = new MoveBackwardsCo mmand(mycar1, CarState);

CarSeperateCommand carStop = new StopCommand(mycar1, CarS tate);

CarSeperateCommand carUndo = new UnDoCommand(mycar1, CarS tate);

CarSeperateInvoker carInvoker = new CarSeperateInvoker(ca rStart, carMoveForwards, carMoveBackwards, carStop, carUndo);

while (CarOperation != "Exit")

{

switch (CarOperation.ToLower())

{

case"str": //启动

carInvoker.Start();

Console.WriteLine("Start Operation:" + mycar1. curStateStr);

break;

case"f": //前进

carInvoker.MoveForwards();

Console.WriteLine("MoveForwards Operation:

" + mycar1.curStateStr);

break;

case"b": //后退

carInvoker.MoveBackwards();

Console.WriteLine("MoveBackwards Operation: " + mycar1.curStateStr);

break;

case"stp"://停止

carInvoker.Stop();

Console.WriteLine("Stop Operation:" + mycar1. curStateStr);

break;

case"u": //回退操作

carInvoker.Undo();

Console.WriteLine("Undo Operation:" + mycar1. curStateStr);

break;

default:

Console.WriteLine("命令输入错误:");

break;

}

Console.WriteLine("请输入下一步操作(str,f,b,stp,u,exit): ");

CarOperation = Console.ReadLine();

}

#endregion

运行效果如下:

三、Combine方式

仍使用上面定义的类Car(它就是接收者Receiver角色),不同的是我们要加入以下角色

1、命令Command角色CarCombineCommand:此处与Seperate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要定义所有相关命令的接口,而不再是只定义一个Excute命令实现。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namespace CommandCar

{

//与Seperate方式不同,在Combine方式中我们在CarCombineCommand抽象类中定义了需要实现的所有命令操作Start(),MoveForwards(),MoveBackwards(),Stop() //而在Seperate方式中则只定义了一个Excute操作,Car所具有的Start(),Move Forwards(),MoveBackwards(),Stop()操作需要创建四个子类来分别封装

//在Combine方式,我们只需要定义一个CarCombineCommandAll子类来封装所有命令即可,当然它要继承自此处定义的CarCombineCommand抽象类

abstract class CarCombineCommand

{

public CarCombineCommand()

{ }

public abstract void Start();

public abstract void MoveForwards();

public abstract void MoveBackwards();

public abstract void Stop();

}

}

2、具体命令(ConcreteCommand)角色:此处与Seperate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在一个类中打包实现所以命令,它充当客户与操作的中间层。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namespace CommandCar

{

class CarCombineCommandAll:CarCombineCommand

{

private Car _car;

#region构造函数

public CarCombineCommandAll(Car mycar)

{

this._car = mycar;

}

#endregion

#region Start操作

public override void Start()

{

_car.Start();

}

#endregion

#region MoveForwards操作

public override void MoveForwards()

{

_car.MoveForwards();

}

#endregion

#region MoveBackwards操作

public override void MoveBackwards()

{

_car.MoveBackwards();

}

#endregion

#region Stop操作

public override void Stop()

{

_car.Stop();

}

#endregion

}

}

3、客户(Client)角色:写在Program.cs中

#region Combine方式

//在此可以看到与Seperate方式不同,我们不再针对Car所具有的Car的Start(),MoveForwards(),MoveBackwards(),Stop()命令分别提供一个对应的封装类 //而是提供一个打包类CarCombineCommandAll,由它来实现统一的封装,当然,它要继承自抽象类CarCombineCommand,这个抽象类定义了所有操作命令接口,而不再是一个Excute命令

Car mycar2 = new Car();

CarCombineCommandAll ca = new CarCombineCommandAll(mycar 2);

Console.WriteLine("--------Combine方式执行效果如下----------");

ca.Start();

ca.MoveForwards();

ca.MoveBackwards();

ca.Stop();

Console.ReadLine();

#endregion

运行效果如下:

总结:

在什么情况下应当使用命令模式

1、使用命令模式作为"CallBack"在面向对象系统中的替代。"CallBack"讲的便是先将一个函数登记上,然后在以后调用此函数。

2、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指定请求、将请求排队。一个命令对象和原先的请求发出者可以有不同的生命期。换言之,原先的请求发出者可能已经不在了,而命令对象本身仍然是活动的。这时命令的接收者可以是在本地,也可以在网络的另外一个地址。命令对象可以在串形化之后传送到另外一台机器上去。

3、系统需要支持命令的撤消(undo)。命令对象可以把状态存储起来,等到客户端需要撤销命令所产生的效果时,可以调用undo()方法,把命令所产生的效果撤销掉。命令对象还可以提供redo()方法,以供客户端在需要时,再重新实施命令效果。

4、如果一个系统要将系统中所有的数据更新到日志里,以便在系统崩溃时,可以根据日志里读回所有的数据更新命令,重新调用Execute()方法一条一条执行这些命令,从而恢复系统在崩溃前所做的数据更新。

5、一个系统需要支持交易(Transaction)。一个交易结构封装了一组数据更新命令。使用命令模式来实现交易结构可以使系统增加新的交易类型。

使用命令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命令允许请求的一方和接收请求的一方能够独立演化,从而且有以下的优点:

命令模式使新的命令很容易地被加入到系统里。

允许接收请求的一方决定是否要否决(Veto)请求。

能较容易地设计-个命令队列。

可以容易地实现对请求的Undo和Redo。

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较容易地将命令记入日志。

命令模式把请求一个操作的对象与知道怎么执行一个操作的对象分割开。

命令类与其他任何别的类一样,可以修改和推广。

你可以把命令对象聚合在一起,合成为合成命令。比如宏命令便是合成命令的例子。合成命令是合成模式的应用。

由于加进新的具体命令类不影响其他的类,因此增加新的具体命令类很容易。

命令模式的缺点如下:

使用命令模式会导致某些系统有过多的具体命令类。某些系统可能需要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几千个具体命令类,这会使命令模式在这样的系统里变得不实际

Command模式的几个要点:

1、Command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将“行为请求者”与“行为实现者”解耦,在面向对象语言中,常见的实现手段是“将行为抽象为对象”。

2、实现Command接口的具体命令对象ConcreteCommand 有时候根据需要可能会保存一些额外的状态信息。

3、通过使用Composite模式,可以将多个“命名”封装为一个“复合命令”MacroCommand。

4、Command模式与C#中的Delegate有些类似。但两者定义行为接口的规范有所区别:Command以面向对象中的“接口-实现”类定义行为接口规范,更严格,更符合抽象原则:Delegate以函数签名来定义行为接口规范,更灵活,但抽象能力比较弱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网络版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理论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研究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是教学系统设计学科研究的主要容,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模式。 填空: 1.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 (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3)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 2.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等阶段。 (1)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期的程序教学、行为目标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孕育了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思想 (2)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及其在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得以建立; (3)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成果被吸引到教学系统设计中,使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 (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 4.教学系统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增长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5.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仅关心如何教,更关心学生如何学,因此在系统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人类对教与学及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和我理论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案,因此,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不是教学系统的性质,而是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寻求解决方法的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附:1、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2、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网络环境下)

《锋与天气》整体化教学设计方案(网络环境下)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1知识目标 ①了解天气变化与不同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和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理解锋面系统和不同气压系统的活动规律和天气特征。 ③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 1.2技能目标 ①能充分利用网络(Internet)自主查寻、筛选、分析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小组分工与合作能力,自己探究学习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③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语言交流和分组讨论方式)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培养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 ②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2.1学习内容 ①什么是锋面?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②“沙尘暴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正反两方辩论。 2.2任务说明

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确定是根据教学大纲,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3完成任务的过程 ①各小组同学明确学习目标,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组内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②组长巡视,组织本组同学完成学习目标,汇总本组的观点。 ③老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处理信息。 ④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总结、评价、提升。 2.4学习重点 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对策:①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和相关资源,让学生自己上网学习,自己获取信息,分析归纳形成结论。 ②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协作,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5学习难点 ①在网络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异,完成自主、协作学习。 ②教师怎样扮演好课堂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流讨论。 对策:①巡视了解,观察学生的反馈状况,及时辅导、调整。 ②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辩论及提问。 ③明确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特点

学习笔记-教学系统设计

目录 概述 (1)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 1.1要点介绍 (1) 1.2课后习题 (2) 第二章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上) (4) 2.1要点介绍 (4) 2.1课后习题 (5) 第三章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下) (7) 3.1要点介绍 (7) 教学策略 (7) 先行组织者 (8) 第四章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8) 4.1要点介绍 (8) 4.2课后习题 (11) 第五章“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 (11) 5.1要点介绍 (11) 5.2课后习题 (12) 第六章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上) (13) 6.1要点介绍 (13) 6.2课后习题 (14) 第七章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下) (14) 7.1要点介绍 (14) 7.2课后习题 (14)

概述 本学习笔记记录在学习《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的知识点,所使用的课本为《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河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次:2002年10月第1版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1要点介绍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方法采用的步骤: ①系统的分析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背景、约束条件和假设,其目标是系统要求实现的功能 ②调研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事实、资料和数据,分析各种可能性,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③对这些方案做出分析,权衡利弊,选出其中的最优方案并提出优化方案的准则 ④具体设计出能体现最优方案的系统 ⑤进行系统的研制、试验和评价,分析是否达到预期结果,发现不足之处及时纠正 ⑥应用和推广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一个目标:按照认知学习理论实现对教学内容最合理有效的组织; 两个过程:概要设计,一系列细化等级设计 四个环节:选择、定序、综合、总结 七条测略:

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过程

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引入理论(1987——1994) 中国的教学系统设计研究可以从1987年在《外语电化教育》杂志发表的第一篇有关教学系统设计的文章算起。从此之后,国内的研究人员一方面翻译一些国外教学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开设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课程,出版了一些研究专著,发表了许多优秀论文,为实际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还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开发工作,推动了教学系统设计实践的深入发展。如:获得1993年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的华南师范大学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项目;由中央电教馆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项目等。 我们从调研中发现,我国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大部分教学系统设计著作中没有"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这个命题。 2、对国内教学实践中大量教学系统设计经验和成果的总结未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3、大量的研究集中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方面。 第二阶段:发展遭遇低谷(1994——1997) 目前我国关于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研究出现了低谷,这可能与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学科性质很有关系,研究者更多地转向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和实践研究。但是,我认为理论探索和实际应用对于学科的发展都是必须的,不能放弃任何一方。 第三阶段:学科发展(1997——) 如今国内最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通过掌握到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来设计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的方法。随着科学发展,教学系统设计必然改变。我们预测未来的教学系统设计将有一下几种特征: 1、更重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 2、更注重于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协作过程以及理论 3、更注重学习过程的交互作用

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复习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 8、ITT: 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 11、史密斯—雷根模式: 二、思考题: 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 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学科性质: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本质与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较高理论层次的学科);教学设计是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与计划的应用性学科(在学科层次上较低一级)。 理论基础:教学论通过对教学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即以教学理论作为理论基本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条件与方法;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两者对教学理论的强调也不同,教学论只是依据理论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而教学设计不仅强调教学理论还强调学习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更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 总之,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一般规律的理论性学科,是描述性的还不是规定性的理论;而教学设计本身并不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只是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是规定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理论。 2、回顾我国教学设计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

教学系统设计考试要点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也称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 2、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达,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3、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4、广义的教学方法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切手段、途径和办法的总称。 5、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 6、教学媒体是指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7、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广义: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狭义: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8、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的组合。其中既有丰富的学习资

源,又有人际互动的因素。 9、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10、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11、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传统的的教学设计基础上,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 二、填空题 1、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深入发展四个阶段。 2、教学系统设计一般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教学产品层次、教学过程层次、教学系统层次。 3、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传播理论。 4、依据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可以归为三类: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 5、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 6、建构主义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 7、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教学中,它具有以下几个功能: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中介功能和测度功能。 8、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知识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小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 1、小学生的注意特点(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到 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基本占据主导地位。(2)注意的范围较小。(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 2、小学生知觉的突出特点:随年龄增长,知觉的有意性、精确性逐渐增强。比如,低 年级的小学生的知觉具有无意性强、精确性较低等特点,因而容易在学习中分心,容易混淆形近字;到了高年级时,知觉的有意性、精确性均会大幅提高。 3、小学生的记忆特点主要表现为:由无意识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有机械识记向意义 识记发展。低年级小学生识记的无意性强,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同时,随着他们知识的增长,理解力的提高,意义识记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机械识记的比例比则越来越小,逐渐从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发展。 4、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小学生的思维同时具有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 概括的成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高年级开始,学生逐渐学会区分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但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依然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思维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2)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质变”期,亦称“关键年龄”(四年级,约为10到11岁)。(3)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不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5、小学生想象的主要特点是:有意想象增强;想象更富有现实性;想象的创造成分增 多。 二、小学生情绪情感过程的特点 1、表情丰富但不善于控制自己。 2、情感的内容不断扩大与加深。 3、冲动性减少而 稳定性增加。 三、小学生意志过程的特点 1、意志薄弱且受暗示性强。 2、动机和目的的被动性和依赖性。 3、不善于反复思考 和计划。 中学生心理特点: 1认知发展初中生不仅能够把握事物眼前的状况,还能把握他们能够设想的可能情况。 2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日趋坚强,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 3自主性高中生在观念上和行动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对许多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 4进取性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他们对未来满怀希望,乐于开拓。 5闭锁性高中生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他们非希望有单独的空间,好像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别人知道。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对“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他们能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秘密。 6社会性` 高中生对现实生活的很多规范都很感兴趣,对新事物既敏捷又易接受。热心参与社会活动,乐于对社会事物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校生活中,自治、自理、自立的要求强烈。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DOS批处理命令大全

写批处理 扩展名是bat(在nt/2000/xp/2003下也可以是cmd)的文件就是批处理文件。 ==== willsort 编注======================================= .bat是dos下的批处理文件 .cmd是nt内核命令行环境的另一种批处理文件 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unix的shell脚本以及其它操作系统甚至应用程序中由外壳进行解释执行的文本,都具有与批处理文件十分相似的作用,而且同样是由专用解释器以行为单位解释执行,这种文本形式更通用的称谓是脚本语言。所以从某个程度分析,batch, unix shell, awk, basic, perl 等脚本语言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应用的范围和解释的平台各有不同而已。甚至有些应用程序仍然沿用批处理这一称呼,而其内容和扩展名与dos的批处理却又完全不同。 =================================== 首先批处理文件是一个文本文件,这个文件的每一行都是一条DOS命令(大部分时候就好象我们在DOS 提示符下执行的命令行一样),你可以使用DOS下的Edit或者Windows的记事本(notepad)等任何文本文件编辑工具创建和修改批处理文件。 ==== willsort 题注=================== 批处理文件中完全可以使用非dos命令,甚至可以使用不具有可执行特性的普通数据性文件,这缘于wind ows系统这个新型解释平台的涉入,使得批处理的应用越来越"边缘化"。所以我们讨论的批处理应该限定在dos环境或者命令行环境中,否则很多观念和设定都需要做比较大的变动。 ======================== 其次,批处理文件是一种简单的程序,可以通过条件语句(if)和流程控制语句(goto)来控制命令运行的流程,在批处理中也可以使用循环语句(for)来循环执行一条命令。当然,批处理文件的编程能力与C语言等编程语句比起来是十分有限的,也是十分不规范的。批处理的程序语句就是一条条的DOS命令(包括内部命令和外部命令),而批处理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你所使用的命令。 ==== willsort 编注================== 批处理文件(batch file)也可以称之为批处理程序(batch program),这一点与编译型语言有所不同,就c语言来说,扩展名为c或者cpp的文件可以称之为c语言文件或者c语言源代码,但只有编译连接后的exe 文件才可以称之为c语言程序。因为批处理文件本身既具有文本的可读性,又具有程序的可执行性,这些称谓的界限是比较模糊的。 =========================== 第三,每个编写好的批处理文件都相当于一个DOS的外部命令,你可以把它所在的目录放到你的DOS搜索路径(path)中来使得它可以在任意位置运行。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在硬盘上建立一个bat或者batch目录(例如C:\BATCH),然后将所有你编写的批处理文件放到该目录中,这样只要在path中设置上c:\batch,你就可以在任意位置运行所有你编写的批处理程序。 ==== willsort 编注===== 纯以dos系统而言,可执行程序大约可以细分为五类,依照执行优先级由高到低排列分别是:DOSKEY宏命令(预先驻留内存),https://www.wendangku.net/doc/5d13230085.html,中的内部命令(根据内存的环境随时进驻内存),以com为扩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主编)读书笔记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主编)读书笔记 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学科,各教育家对教学设计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指出“教学系统设计是对教学系统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乌美娜主编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到“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 而何克抗教授则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不管采用哪一种定义,均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划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都是通过采用某种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来指导具体的教学设计工作。何克抗教授将国内外众多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归纳为三大类:(1)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2)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3)“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在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中何克抗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进行了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而在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中从以下内容中做了分析:建构主义与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原则、方法与步骤、自主学习策略与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性学习、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评价。而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更适合教师和学生,何克抗教授就这种教学模式在理论基础及方法上给予我们很多指导,可以帮助我们在教学中更好的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概论 1.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特征、学科性质、应用层次(知道) 含义: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特征:(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3)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 学科性质:a、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b、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c、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d、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科学。应用层次:a、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b、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c、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知道) 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系统方法与教学设计,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 3.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理论要点(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ET、CDT)(知道)P15 加涅: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他认为教学必需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的条件。学习的发生同时以来外部条件和部条件。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ET:瑞格鲁斯的细化理论。他认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就是“教学科学”;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规定性的教学理论。他把教学理论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策略(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递策略)和教学结果 CDT: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容类型构成了两维分类。它的行为维度是记忆、运用和发现;容维度是事实、概念、过程和原理。 4.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肯普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知道) 肯普模式: 四个要素: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三个主要问题:①学生必须学习到什么(确定教学目标);②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如何进行教学(即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教学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③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评价)。 十个教学环节:是指①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为此应先了解教学条件(包括优先条件与限制条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总复习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教学系统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 学活动、___信息资源__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一系统化过程―。 2?传统ID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两代,是以学习理论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认知 主义学习理论 作为理论基础。 3?著名教学设计专家加涅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 4.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 的不同,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以系统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产 品为中心。 5?巴纳西强调教育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提出了宏观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加涅教学设计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的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他认为教学 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条件。 7? 梅瑞尔等人在《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对教学设计做了如下的阐释: “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 scie nce-based-tech no logy )。”教学 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_。 8?教学设计是运用一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 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10? 1900年杜威提岀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12? 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理论起了较大的作用。这一时期, 学习者与教学媒体、教学情境的结合是教学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13?软件、声像教材、印刷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教师用书等属于以产品为中心的教学

教学系统化设计章要点

第一章教学系统化设计概论 1、确定教学目的有两种方法: 领域专家法(subject matter expertapproach):侧重于教学过程中从教师到学生的交流; 绩效技术法(performance technology approach):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或面对的机遇来设计教学目的。 绩效分析:就是研究确定组织的运行问题,即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绩效分析的目的:为了获取模型中各个成分的信息,以确定问恩提,寻求可能解决法办法。 绩效分析的结果:是根据没有大大的预期组织结果和雇员行为与预期存在的差异,对问题的精确描述,并给出所收集的引起问题原因的证据,及所提出的性价比合适的解决办法。 2、需求:所期望的表现和现在的情况之间的差距,即预想状态减现在状态的差。 克夫曼对需求分析过程提出许多重要见解,包括: (1)根据组织要做什么来区分目的和手段 (2)组织在那些方面有问题。 (3)需求评估是整个设计过程最为关键的部分,要特别重视采用前段分析、绩效分析和其他的方法更精确的确定需求。 (4)教学目的是对学习者接受教学后可以做到的行为的清晰描述,由需求评估过程产生,针对那些可以通过教学达到最有效解决的问题而确立。他们为后续教学设计活动奠定基础。 3、一个完整的目标描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学习者 学习者在应用环境下能够做什么 所学技能要运用的环境 在应用环境中学习者可用的工具 4、建立教学目的的原则(需要考虑政治、经济因素及技术和教育因素): 教学开发是否可以解决导致教学需求的那些问题 教学目的是不是能够被那些批准教学开发的人士所接受 是不是有充足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该目的的教学开发 教学内容是否稳定 是否能够找到学习者来试用教学 设计师自己在所开发的教学领域的专业性 5、明确教学目的的过程可采用以下步骤: (1)写下教学目的 (2)列出所有学习者要做的、可以证实学习者达到目的的行为 (3)分析所得到的行为表,选择那些能够反映目标完成情况的行为 (4)将所选择的行为写成一句话,或者写成多句话,说明学习者要能做什么 (1)评价需求确定目标: 确定当学生完成你的教学内容后你希望你的学习者能够做什么。这个教学目的有多个来源,可能是目标清单、需求评估、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实践检验、对参加实际工作的人员的分析、新教学的其他要求。 (2)教学分析 确定教学目的后你需要确定学习者为完成目标需要一步一步做什么。教学分析的最后一步是决定学习者在开始教学前要掌握那些技巧、知识和态度,这些被称为入门技能。把这些确定的技

实用批处理(bat)教程

目录 第一章批处理基础 第一节常用批处理内部命令简介 1、REM 和:: 2、ECHO 和@ 3、PAUSE 4、ERRORLEVEL 5、TITLE 6、COLOR 7、mode 配置系统设备 8、GOTO 和: 9、FIND 10、START 11、assoc 和ftype 12、pushd 和popd 13、CALL 14、shift 15、IF 16、setlocal 与变量延迟(ENABLEDELAYEDEXPANSION / DISABLEDELAYEDEXPANSION 启动或停用延缓环境变量扩展名。) 17、ATTRIB显示或更改文件属性 第二节常用特殊符号 1、@命令行回显屏蔽符 2、%批处理变量引导符 3、> 重定向符 4、>>重定向符 5、<、>、<& 重定向符 6、|命令管道符 7、^转义字符 8、组合命令 9、& 组合命令 10、||组合命令 11、\"\"字符串界定符 12、, 逗号 13、; 分号 14、() 括号 15、! 感叹号 第二章FOR命令详解 一、基本格式 二、参数/d仅为目录 三、参数/R递归(文件名) 四、参数/L迭代数值范围 五、参数/F迭代及文件解析 第三章FOR命令中的变量

一、~I- 删除任何引号(\"),扩展%I 二、%~fI- 将%I 扩展到一个完全合格的路径名 三、%~dI- 仅将%I 扩展到一个驱动器号 四、%~pI- 仅将%I 扩展到一个路径 五、%~nI- 仅将%I 扩展到一个文件名 六、%~xI- 仅将%I 扩展到一个文件扩展名 七、%~sI- 扩展的路径只含有短名 八、%~aI- 将%I 扩展到文件的文件属性 九、%~tI- 将%I 扩展到文件的日期/时间 十、%~zI- 将%I 扩展到文件的大小 十一、%~$PATH:I 第四章批处理中的变量 一、系统变量 二、自定义变量 第五章set命令详解 一、用set命令设置自定义变量 二、用set命令进行简单计算 三、用set命令进行字符串处理 1、字符串替换 2、字符串截取 第六章if命令讲解 第一种用法:IF [NOT] ERRORLEVEL number command 第二种用法:IF [NOT] string1==string2 command 第三种用法:IF [NOT] EXIST filename command 第四种用法:IF增强的用法 第七章DOS编程高级技巧 一、界面设计 二、if…else…条件语句 三、循环语句 四、子程序 五、用ftp命令实现自动下载 六、用7-ZIP实现命令行压缩和解压功能 七、调用VBScript程序 八、将批处理转化为可执行文件 九、时间延迟 1、利用ping命令延时 2、利用for命令延时 3、利用vbs延迟函数,精确度毫秒,误差1000毫秒内 4、仅用批处理命令实现任意时间延迟,精确度10毫秒,误差50毫秒内 十、模拟进度条 十一、特殊字符的输入及应用 十二、随机数(%random%)的应用技巧 十三、变量嵌套与命令嵌套 1、更正了所有的错别字,适当排版,增加条理性。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

教学设计复习资料 一、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概述 A、教学系统设计(乌美娜):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B、教学系统设计的5个基本特征: 1、教学系统设计以多种理论为基础。 教学设计是一个应用的和解决定向的领域,它需要应用许多基础理论作为制定决策的依据。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不是少数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二是建立在已被实验研究所证实的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这些科学理论主要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 2、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促进其发展,而教学设计作为联系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其目的也指向学习者个体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创设教与学的系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社会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二是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其关键在于认知策略的掌握。 3、教学系统设计是操作和规划教学活动的程序和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连接科学”,是一种按照学习科学与教学科学的原理,为了学习目标的实现而对教学进行规划的技术过程。教学系统设计强调必须遵循设计的规则和程序。 4、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应用性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目的是通过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规划教学活动,为学习者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教学系统设计既是教学设计理论所研究的对象,也是教学设计活动的产物。 5、教学系统设计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团队协作活动。 绝大多数的教学设计项目需要具有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参与,有时甚至还需要用户对象的参与。 C、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模式 1、学习需要分析。 它的目的是要揭示学习需要从而发现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并辨明教学设计是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合适途径;同时还分析现有的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实质是分析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2、教学内容分析。 它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起点,并以学习起点为终点,是一个逆向分析的过程。 3、学习者分析。 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用等教学外因条件学习者的内因条件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学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4、学习目标的阐明。 就是要确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将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并使他们具体化。也就是要编写一系列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然后把他们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体系。 5、学习评价。 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在学习成就上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是通过搜集、分析和描述各种有关资料,并将实际表现与理想目标对比,以便对培养方案做出决策。 6、教学策略的制定。 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是教学设计的重点。应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组合型,即针对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或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灵活的适用于各类学生的教与学的可行性,通过教与学活动的程序、方法、组合形式等的有机组合,实现优化和整体功能的系统性。

《教学系统设计》课后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教学系统设计ISD:是 1、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 2、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 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是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是以“教”为主和“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二、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以及这些理论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P12-P14)答: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传播理论。 学习理论:指导教学者从学习理论的视角提出教学设计的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了解答问题的方式,以学习理论的措辞方式建构教学设计的措辞方式,从而促进教学设计研究方式的转变; 教学理论:揭示了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从各种教的理论中吸取精华,综合应用而保证教学设计过程的成功;系统方法:为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及系统方法论的取向的反思; 传播理论: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最大贡献在信息传播模式中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举例说明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P10-P11) 答: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分别为 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如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 网络教学系统等当做产品来设计; 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如信息化教学教案的设计,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 生,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教学系统设计; 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如企业培训方案的开发,这一层次的设计通常包括系统目标的确定,实现 目标方案的建立、试行、评价和修改等; 四、有人提出根据学习理论将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划分为以教为中心、以学为中心和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也有人认为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只是各个要素的不同组合形式,没有必要如此划分,浅谈自己对此有什么看法?(P19) 答:我认为它们都存在着各自的弊端, 1、“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它是基于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虽然也说明了首先要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但是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确实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这对教学效果不利,诸如教学系统设计不能最终落到对教学活动进程的设计上。 2、“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由于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但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仍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只强调了学生的学,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我认为“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习活动的社会文化属性。 3、“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无论是“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理论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由于两类理论基础是不同的,必然使得教学设计的核心和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最全批处理命令学习资料【完美版】

一:批处理文件 批处理文件是扩展名为·bat或·cmd的文本文件,包含一条或多条命令,由DOS或Windows系统内嵌的命令解释器来解释运行。 批处理的本质,是一堆DOS命令按一定顺序排列而形成的集合。 二:常用命令: 1.echo 和@: @ #关闭单行回显 echo off #从下一行开始关闭回显 @echo off #从本行开始关闭回显,一般批处理第一行都是这个 echo on #从下一行开始打开回显 echo #显示当前是echo off 状态还是echo on 状态 echo. #输出一个”回车换行”,空白行 #(同echo, echo; echo+ echo[ echo] echo/ echo") 2.errorlevel echo %errorlevel% 每个命令运行结束,可以用这个命令行格式查看返回码 默认值为0,一般命令执行出错会设errorlevel 为1 目录操作类命令: 3.dir 显示磁盘目录命令 dir #显示当前目录中的文件和子目录 dir /a #显示当前目录中的文件和子目录,包括隐藏文件和系统文件

dir c: /a:d #显示C 盘当前目录中的目录 dir c: /a:-d #显示C 盘根目录中的文件 dir c:" /b/p #/b只显示文件名,/p分页显示 dir c:" /b/p #/w不显示详细信息 dir *.exe /s #显示当前目录和子目录里所有的.exe文件 4.以树形显示当前路径文件夹结构 tree /f #显示每个文件夹中文件的名字。 5.md 建立子目录 md d:"a"b"c #如果d:"a 不存在,将会自动创建中级目录 #如果命令扩展名被停用,则需要键入mkdir "a"b"c 6.cd 改变当前目录(进入) cd \ #进入根目录 cd #显示当前目录 cd /d d:\sdk #可以同时更改盘符和目录 cd .. #返回上一级目录 7.rd 删除子目录命令 rd abc #删除当前目录里的abc 子目录,要求为空目录rd /s/q d:\temp #删除d:"temp 文件夹及其子文件夹和文件/q安静模式 磁盘操作类命令: 8.format 磁盘格式化命令 9.chkdsk 检查磁盘当前状态命令

现代教育技术学笔记整理word文档良心出品

现代教育技术学笔记整 理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1、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 信息时代的教育 创新型、能力本位型; 凡是能提供学习环境、资源的地方; 辅助地位,知识的指导组织者 灵活便捷的个性 化教学, 混合教学 传统教育 知识型、学科本位型 以学校、教室为中心 主体地位,知识的传输者 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教学, 说 ①教育目标: ②教学环境: ③教师地位: ④教学方式: 教性讲授 ⑤教学手段: 段 ⑥教学内容: ⑦教学资源: ⑧教学评价: ⑨教育制度: 2、 AECT 的定义: 概念:教育技术是为了 促进学习 (一个目标) ,对有关的 计、开发、运用、管理 和评价(五个领域)的 理论 与实践 启示: 1、理论与实践并重 2、 教育技术的核心方法是系统方法 3、与学习相关的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对象 4、学习资源是改善、优化学习过程的重要条件 3、 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 现代教育理论 的指导下,充分而有效地 利用先进的技术与方法 ,通 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创新性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来实现教与学优化的理 论与实践 。 “现代”的体现:★更多的注重、探讨与现代科技有关的课题;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成果作为传 播教育信息的媒体 ★吸收科学的和现代的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科学化、系统化 4、 信息化教育定义: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 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 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信息素养 包括 信息意识 、 信息知识 、 信息能力 、 信息道德 等。 5、 现代教育技术: 20世纪 90 年代开始在我国使用; 研究对象是运用了先进技术的教学过程(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卫 星广播、虚拟 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 。 关注的主要是与先进技术相关的学习资源。 6、 视觉教育发展阶段(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30 年代) 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概念:美国 1906 年 《视觉教育》 1910 年,美国出版了第一本教学影片记录 7、 从视听教育到视听传播阶段( 20世纪 30年代至 20世纪 50年代) 1946 年,拉森制定研究生教学计划,首次开设视听教育课程,培养视听教育方面的的专 门人才。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 依靠粉笔, 黑板等传统教学手 根据教育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以书本、电子课件、网络学习资源为主 多元化 评价方式 泛在学习、社会化学习、终身学习 1994” 很少改变 以书本为主 评价方式单一 学 校教学,仅针对在校学生 过程和资源 (两大对象)进行 设 两种性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