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9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

19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

19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
19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

教学案

课题§流动的组织-血液课时一课时

班别七年一

七年

二班

七年

三班

七年

四班

七年

五班

课型新课

时间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能力目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正确的血液观,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难点

预习内容及学法指导预习内容:

1.阅读教材P59—60的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这是为什么?通过你的观察血液分成几层?

(2)你认为血液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

(3)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织”?

2.看教材图IV-29,写出血浆的组成成分以及功能。

学法指导:观察、归纳讨论、交流、识图

学习过程

教学流程及时间教师行为(活动)学生行为(活动)教学笔记

创设情境(2分)揭示课题

出示目标(2分)交流预习

引导探究(8分)小组展示(3分)提出教材“想一想,议一议”

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课件演示学习目标:

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

部分的主要功能。

引导学生记录小组的学习收获

和没有解决的问题。

课件演示分层血液图片

出示展示题:

血液的成分是什么

思考并回答

阅读并感知学习目标

学生带着预习问题,

自主看书,完成问题

并相互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问题及

学习的收获

独学后,不能解决的

问题合作探究,并小

组展示

利用展台展示,其他

小组进行评价

教学流程及时间教师行为(活动)学生行为(活动)教学笔记

精讲点拨

(10分)

质疑释疑(5分)课件演示:

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

织”

积极动脑思考并回答

所提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相互批阅、评价、

改正。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小结提升

达标检测1.下列哪一组中含有血浆中不应该有的物质 ( )

A.水、酶、无机盐、血小板

B.维生素、葡萄糖、激素

C.氨基酸、二氧化碳、血浆蛋白

D.氧、尿素、磷脂

2.下列细胞中能在组织液中游走的是 ( )

A.红细胞

B.脂肪细胞

C.白细胞

D.精细胞

3.在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水 B.蛋白质 C.葡萄糖 D.无机盐

4.从体内抽出少量血液,放在试管里,加人少量的柠檬酸钠的作用是()A.加速血液凝固 B.破坏血液中的血细胞,加速其凝固C.使血细胞与血浆分开 D.防止血液凝固

5.张华领导课外兴趣小组成员做了一个实验:甲试管血液中加人少量柠檬酸钠,静置一天得到上清液,乙试管血液中不加柠檬酸钠,静置一天也得到上清液,那么这两种上清液()

A.都是血浆 B.都不是血浆 C.甲是血浆 D.乙是血浆

6.如右图所示,(1)A是将抽出的家兔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

檬酸钠(目

的是 )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的结果

是:试管中

的血液出现了现象。图中的[1]是,呈

色;图中

的[2]为,呈色;图中的[3]的英文缩写

为,

呈色,其主要功能是。

(2)B试管出现的是现象。图中的[5]是,图中的

[4]是,其颜色为。

(3)血液中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主要是图[ ]所示的部分。其成分包括、、

、、等;

7.人的血液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属于。

8.在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水 B.蛋白质 C.葡萄糖 D.无机盐

生物学练习册《》基础训练和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4.1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学校检查记实

听课意见

1.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二、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三、自主探究:(要用心呀!★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 探究问题一:血液有哪些成分?(认真观察呀) [解决方法]: 1.带着问题去观察。 2.思考:(1)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通过你的观察血液分成几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层的特点。(开启你的知识储备库,猜测一下各层分别是什么?) (2)推测:血液可能有几部分组成?哪几部分?分别位于什么层位? (3)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织”? [请你来解答]:不要犹豫了! 血液由_______和______组成,血细胞包括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 探究问题二:血浆的成分和功能(自主探究,相信自己!) [解决方法]:阅读课本P52血浆部分 1.认真看图4-31明确血浆的成分。 2.由成分思考总结血浆的功能。 [请你来解答]:不要犹豫了!

人体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通常用何方法补充丢失的成分? 探究问题三:三种血细胞的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解决方法]: 1.阅读教材P52-54有关血细胞的内容,尝试完成下表 2.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思考讨论问题: (1)认真阅读课本第52页,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 (2)发挥集体的力量,小组成员合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并能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并尝试说出你判断它们的主要依据是什么(3)低倍显微镜下能否看见血小板,为什么? 探究问题四:血常规化验单对诊断疾病有意义吗?(请你当医生,要认真呀!) [解决方法]: (1)阅读教材P51血常规化验单,重点看“项目”和“测定值”这两栏。 (2)从张XX检查的结果中,与学案上材料补充中的数据对比有什么不同? 推测:张XX可能患了什么病?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 一、单选题 1.关于心动周期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A、心房收缩期比心室收缩期短 B.心房与心室有共同舒张得时间 C.收缩期比舒张期长 D、心动周期长短与心率快慢成反比 E.通常心动周期就是指心室得活动周期 2.每一个心动周期按0、8秒计,房缩期约占: A、 0、1秒 B、 0、3秒 C、 0、4秒 D、 0、2秒 E、 0、5秒 3.有关心动周期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A、一般说得心缩期指心室收缩期 B、心房与心室可以同时舒张,但只能依次收缩 C、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缩短尤为显著 D、全心舒张期指心房与心室均处于舒张状态 E、心房或心室每收缩与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 4.有关房缩期得叙述,错误得就是: A、心室容积最大 B、室内压大于动脉压 C、房内压大于室内压 D、房室瓣仍然开放 E、心房内血液流入心室 5.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最低得时期就是: A、射血期 B、等容舒张期 C、房缩期 D、充盈期 E、等容收缩期 6.等容收缩期得长短主要取决于: A、心率得快慢 B、房室瓣得关闭快慢 C、动脉血压与心肌收缩力 D、半月瓣得关闭快慢 E、房室瓣与半月瓣得功能状态 7.在射血期时,心脏内压力变化就是: A、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E.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8.心动周期中,从房室瓣开始关闭到半月瓣开放之前得时间相当于: A、等容收缩期 B.房缩期 C、等容舒张期 D、射血期 E、充盈期 9.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就是由于: A.心房收缩得挤压作用 B.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C.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 D.心室舒张得抽吸作用 E.骨骼肌得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 10.房室瓣开放始于: A.心房收缩期初 B.等容收缩期初 C.等容舒张期初 D.等容舒张期末 E.等容收缩期末 11.房室瓣关闭始于:

第四章第一节血液讲课讲稿

模块三、专业知识与方法作业表单2 “精彩绽放“——精细观察

第四章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学习目标】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 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学习重点】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学习难点】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部分: 一、基础知识梳理 1血液成分: 形态:淡黄色,半透明。 功能:运载______,运输_______和________。 跟踪练习: 1. (1) A 是将抽出的家兔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目的 ) 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的结果,试管出现的是 现象。图中的 [1]是 ,呈 色。图中[2]的为 ,呈 色。图中的[3] 的英文缩写为 ,呈 色,其主要功能是 。 (2)B 试管出现的是 现象。图中的[5]是 ,图中的[4] 是 , 其颜色为 。 (3)血液中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主要是图[ ]所示的部分。氧气进入血液后, 主要由[ ]以 的形式来运输;能吞噬病毒的存在于[ ]中,能对止血和凝血起作用的存在于[ ]中。 2.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右图),同一视野中看到的血细胞中, 数量最多的为[ ] ,在视野中观察到有细胞核的为[ ] 。不易 找到后者,因为 。视野中还不易观察到[ ] ,原 因是 。 课堂学习部分: 二、重难点、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探究 探究1 血液中的含氧量(动脉血和静脉血) 人体的呼吸系统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血液 血 细 胞 血浆: 成分:水占 ,其余为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结构:两面凹的 。成熟的 . 血红蛋白:红色,含 的蛋白质,特性:氧浓度高时与氧结合,低时又 易与氧分离。 贫血: 少或 的含量少。应吃含 和 丰富的食物。 功能:运输 和部分二氧化碳。 结构:有 ,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吞噬细菌。有炎症时增多 结构:较小,无 ,形状 . RBC WBC PLT

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血液 教学任务 1.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知血液的基本组成、主要理化特性。 2.掌握对血细胞的正常值、特性,血液的基本功能。 3.明确血量的一般概念及运动时的变化,明确血液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和适应。 教学重点 血细胞的正常值、特性,血液的基本功能。 教学难点 血液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和适应。 教学方法与手段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授课过程: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 新课引入:第三章血液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 血液是在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的液体组织,它对内环境某些理化因素的波动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且可及时地反映内环境的微小变化,为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系统提供反馈信息。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一种粘滞的液体,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也称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是血细胞以外的液体部分。血浆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抗体和激素等。血细胞内的物质不断地透过细胞膜而与血浆中的物质进行交换。 水:占90%以上 血浆(50-60%)无机物:电解质(Na、K、Ca等) 有机物: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血清:不含有纤维蛋白原的血浆 红细胞(男:40%-50% 女:37%-48%) 血细胞(40%-50%)白细胞 血小板(1%)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一)血浆 1、水和电解质 血浆中含有大量水分,它是维持体液平衡的重要因素,水是血浆中各种物质的溶剂,参与维持渗透压等理化特性,实现血液与其它体液间的物质交换;水的比热大,可以吸热、散热,有助于正常体温的维持;水还与运输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有关。

血浆中所含的无机物,大部分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电解质。其中正离子主要是Na+,负离子主要是Cl-。这些离子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度和组织细胞的兴奋性。 2、血浆蛋白 血浆中含有多种分子大小和结构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其中白蛋白最多,球蛋白次之,纤维蛋白原最少。正常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简写A/G)约为1.5—2.5。由于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及部分球蛋白均由肝脏合成,故肝病患者A/G比值会下降甚至倒置。 血浆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作为多种代谢物质和激素的载体; (2)缓冲内环境的PH值; (3)免疫球蛋白等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4)参与生理止血; (5)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等。 3、非蛋白氮及其他 非蛋白氮(NPN)是指血浆中蛋白质以外的含氮物质,包括尿素、尿酸、肌酐、氨基酸、多肽等。 血液中还含有葡萄糖、乳酸及脂类等有机物。血脂通常与血浆蛋白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 (二)血细胞 1、红细胞 (1)红细胞的形态、常值和功能 正常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大多呈双凹圆盘形,周边稍厚。其直经约为6-9um, 红细胞在全身血管中循环运行时,常要挤过口经比它小的毛细血管,这时红细胞将发生变形,在 通过之后又恢复原状。红细胞的这种双凹圆盘形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它和周围血浆充分进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本章教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前承《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后启《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本节内容是该章的开篇节,能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学生几乎都有过流血、抽血、验血的经历这是本节课学习的有利因素。但是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这就为学习带来了困难,由此在教学时尽量利用有利因素去克服困难。 三、三维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三维目标为: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启发,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 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血胞。 (二)过程与方法 1、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和伤口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感知血液是人体物质运输的工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的完成与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一)精心做好课前准备 1、教师的准备:

(1)准备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收集几分血常规化验单、引导学科小组长完成血液分层实验并把实验结果保留下来待上课使用; (2)收集与本课相关的媒体资料。 2、学生的准备: (1)预习教材; (2)让学生利用各种媒体查阅有关血液方面的资料,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 (二)重难点突破策略 血液对于学生来讲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都有过流血、抽血和验血的经历,说陌生是因为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由此我的策略如下: 1、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由发言、提问、交流各自对血液的认识,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将课前准备好的血液分层实验结果,分小组展示并让学生讨论资料分析的 (1、2)题; 3、将课前准备好血液化验单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化验单的主要内容,并将 学生讨论的内容记录在黑板上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并完成资料分析(3)题。 4、对于血浆只做简要的介绍主要指出水占了血浆的绝大部分,这可以为后面 学习无偿献血做铺垫,注意血浆功能。 5、对于血细胞先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从感性上认识红细 胞、白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多少,再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开动脑筋和主动求知的学习热情,我只对三种血细胞的主要功能作介绍,同时注意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问题相联系。如贫血、化脓等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并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精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教学方法: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指导学生完成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血液化验单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究讨论、自己获取知识。这样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质疑,并设法探索解决自己的问题,体现新课标的探究性学习特点, 2、学习方法: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作者:————————————————————————————————日期:

血液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血浆)胶体渗透压(colloidosmotic pressure) 2.(血浆)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3.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value) 4.(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5.生理性止血(physiology hemostasis) 6.血浆(plasma) 7.血清(serum) 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9.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二、填空题 10.体液约占体重的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细胞外液占体重的%,血浆约占体重的%。 11.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它取决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的比值,正常值为。 12.造血过程可分为阶段、阶段和阶段等三个阶段。 13.白细胞可分为、、、、等五类。 14.正常人血小板数量是,当血小板数减少到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15.血液和组织中参与凝血的物质称为。按其发现的先后顺序,以统一命名。 16.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都需 要、、、、、、、的参与。 按始动因子的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包括性凝血和性凝血两条途径。 17.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抗凝系统和抗凝系统两类。 18.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和。 19.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 人类的血型分成和两种血型。 20.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和三大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 ,它是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是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则参与血液凝固。 21.内环境稳态是指的各种和相对稳定,即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22.抗凝血酶中最重要的是,它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从而使凝血酶丧失活性。 三、选择题 A型题 23.下述哪种因子不存在于血浆中? A.Ⅴ因子 B.Ⅲ因子C.Ⅹ因子 D.Ⅻ因子E.Ⅶ因子 24.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红细胞表面特凝集原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25.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ABO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进行交叉配血 B.O型血的人为“万能供血者” C.AB型血的人为“万能受血者” D.将O型血液输给其它血型的人时,应少量而且缓慢 E.Rh阳性的人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

部编版初中语文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 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能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 原因,培养自己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 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 2.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 3.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状况或诊断疾病? 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观察“血液分层图”、搜集的血常规化验单、血浆成分示意图及显微镜下血细胞图,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几层? 2.结合图观察,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血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 分,分别在什么层位? 3.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4.血浆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什么功能? 5.你有过作血常规化验的经历吗?检验科的医生从我们身体上抽取一滴血,放在载玻片 上制成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知道检验科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执教者:王振东学校:慧海学校 教材简析: 本课时属新课标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紧接前面所学的章节,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本章就顺理成章的学习人体的“运输”机制。而本节课是本章的基础,血液是物质与气体运输的载体,学习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同时为后面学习的血管、血液循环、输血与血型做了铺垫。所以本节课从内容上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血液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七年级的学生已对血液的颜色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对血液含有哪些成分,以及各成分有什么作用还知之甚少。因此要抓住学生对血液的新鲜感,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生命教育。由于血细胞比较抽象,因此可能对三种血细胞的区别不易区分,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主要功能; 2、识别人血永久涂片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3、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2、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血细胞并进行区分 教学准备:PPT课件、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血常规化验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老师用PPT展示两幅图片丘索维金娜和他的孩子,在观察的同时,讲述他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即使自己现在40多岁了,还在参加高危体操跳马项目,目的是为身患白血病的孩子治病挣钱。他曾对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未痊愈,我不敢老”,这句话让全世界的人们无不为之感动和敬佩。接下来引出白血病的病因,从中得出它是一种血液病,不健康的血液,那么建厂人的血液又是有哪些部分组成的呢?就让我们来学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②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2、过程与方法 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以及伤口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同学们形成正常的血液观,激发学生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3、难点突破: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研究病人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分析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 1血常规化验单. 2、人血永久涂片. 3、课件PPT流动的组织一一血液.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一一观察演示实验和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血液成分一一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功能——列表归纳血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区别方法——归纳总结血液的作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我们都知道,长江、黄河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同样,在我们体内也有一条生命之河,那就是血液,它像课件上的小河一样不停流动。它能及时将养料运输给细胞,又能及时运走体内的废物,这条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各处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着血液。那么,血液有哪些成分组成?各成分又有何功能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流动的组织一一血液。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 )探索血液的组成 师:出示经抗凝处理并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提供收集的血液常规化验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问题 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分成了几层? 2.综合上述材料,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 总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设疑:我们今天的课题是流动的组织一一血液,让同学回忆我们上学期学的人体的四种组 织,引导学生回答血液是结缔组织,具有运输功能,因为血液可以流动,所以血液称为“流 动的组织”。 (2)血液各成分的功能 [师];设疑:血液分层后,上半层谈黄色透明的液体是血浆,它里面溶有许多物质,请同学们看下血浆的成分示意图,看看血浆中主要含有那些物质? (1)血浆: 1.看血浆成分示意图,(幻灯片:血浆的成分示意图)让学生知道血浆的成分。 2.血浆的作用 [师]:如果我们把血管比喻成河流,那么血浆相当于水,鱼相当于血细胞,血细胞在血浆里面流动着,血浆里面有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此外还含有体内产生的一些废物尿素。引导学生总结血浆的作用:运输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3.各种血细胞的特征以及功能 设疑:咱们班有没有同学做过血常规化验的?是不是抽完血之后,就看不到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些什么?那你们今天想不想看一下?【幻灯片一一人血的永久涂片】 【红细胞】 1.学生看红细胞的图片,总结红细胞的特征 2.讲述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特点,让学生总结红细胞的作用 3看一位病人的血常规化验单,思考得什么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师:现在我们正处于生长发育较为迅速的时期,有时营养不足或不均衡,容易出现发育期的营养不良,比如缺铁性贫血,所以一定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身体健康。 【白细胞】 1.看白细胞的图片,总结白细胞的特征

第4章血液

第4章血液 [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抽取血液抗凝后离心沉淀,血液分为三层,从上至下为 A.血清,白细胞,红细胞 B.血清,红细胞,白细胞 C.血浆,白细胞,红细胞 D.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 E.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 2.观察血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A.石蜡切片、HE染色 B.冰冻切片、HE染色 C.涂片、H-E染色 D.涂片、Wright或Giemsa染色 E.石蜡切片、Wright或Giemsa染色 3.关于红细胞描述错误 ..的是 A. 外周血红细胞均无细胞器 B. 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 C. 细胞呈双凹圆盘状 D. 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 E. 向全身的组织和细胞供给氧气,带走二氧化碳 4.我国正常成年女性周围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为 ~150g/L血液 ~150g/L血浆 ~110g/L血液 ~140g/L血液 ~100g/L血液 5.血液涂片以煌焦油蓝作活体染色,可显示网织红细胞中的 A.残留的核糖体 B.残留的高尔基复合体 C.残留的线粒体 D.残留的溶酶体 E.残留的核染色质 6.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 天 天 天 天 年 7.血液中数量最多和最少的白细胞分别是 A.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B.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D.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E.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8.区别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主要依据是 A.细胞大小 B.细胞核形态 C.有无嗜天青颗粒 D.有无特殊颗粒 E.有无吞噬功能 9.区别三种有粒白细胞主要依据是 A.细胞大小 B.细胞核形态 C.有无嗜天青颗粒 D.颗粒的数量 E.颗粒的染色特点 10.关于中性粒细胞描述错误 ..的是 A.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 B.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 C.胞质中含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 D.在急性细菌性疾病时明显增多 E.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肝素和白三烯11.关于嗜碱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 B.细胞质具有强嗜碱性 C.胞核呈圆形 D.胞质中含嗜碱性特殊颗粒 E.在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时明显增多 12.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胞质的特殊颗粒含有组胺 B.在发生急性细菌性炎症时显著增多 C.来自多核巨细胞 D.细胞核常分4~5叶 E.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增多 13.有关单核细胞的特点以下哪一项是错误 ..的 A.血细胞中体积最大 B.胞质内无颗粒 C.胞质染色呈灰蓝色 D.核多呈肾形 E.核染色质颗粒松散 14.关于血小板描述错误 ..的是 A.是巨核细胞脱落的细胞质小片 B.在血涂片上呈不规则形 C.胞质中有紫红色的血小板颗粒 D.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和肝素 E.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血液 一、名词解释 1.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2.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3. 血小板激活(platelet activation) 4.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 5. 造血微环境(hemopoietic microenvironment) 6. 生理性止血(physiological hemostasia) 7. 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8. 凝集(agglutination) 9. 凝集原(agglutinogen) 10. 凝集素(agglutinin) 11. 血型(blood group) 12. 成分输血(transfusion of blood components) 13. 红细胞渗透脆性(erythrocyte osmotic brittleness 14. 血浆(plasma) 15. 血清(serum) 二、填空题 1. 血液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 、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2. 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可以维持,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可以维持__________ 。 3. 血细胞均起源于____________ 。 4. 生理止血过程包括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三个时期。 5.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与血浆相比血清中不含有__________ 而且增加了 ________ 。 6. 在红细胞生成的过程中,如果缺少维生素B12或叶酸将会导致_________ ,如果缺少铁将会导致_______ 。 7. 在血小板黏附的过程中参与的主要成分包括血小板膜蛋白中的_______ ,皮下组织中的____________ ,血浆中____________的。 8. ADP与凝血酶引起血小板聚集时都成剂量依赖关系,只有_________ 才可以使洗净的血小板聚集。 9.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激素有___________ 和________ 等。 10 一次急性失血超过总量的_________ ,人体各种生命活动将会受到明显影响。 11. 凝血酶原激活物是________ 和_________ 被__________ 连接在________ 上形成的。 12. 血液凝固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_ 。 三、选择题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案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教材分析: 以生活实际为背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可以较好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血液既熟悉又陌生。虽有流血、验血的经历,但对血液含有哪些成分,以及各成分有什么作用,还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掌握。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看化验单,并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四教学重点难点 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并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五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自主学习----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六、教学过程:

我们平时伤口出现,会流血不止吗?引出新课 请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预习10分钟,并完成练习册的预习部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觉能力,明白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 分析资料 相互交流 解答不会,一般血液会凝固。 出示资料 质疑: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演示实验:加入抗凝剂后的鸡血出现分层现象 问题:分几层? 有什么成分? 其功能如何? 学生识别结构和功能PPT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说出血液的组成。 教师总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那么它们各自有什么功能?(建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 总结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血浆(blood plasma)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成分:90%的水,血浆蛋白7%。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人教版)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教学重点 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并识别血细胞。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化验单、课件、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细胞需要物质和能量,那人体吸收的营养和吸入的氧气是如何运输到全身的细胞中去的呢? 二、新课教学 (一)血液的组成 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对失血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这都与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有关。 1.资料分析 (1)提出问题:血液里有哪些成分? (2)提出假设:血液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 (3)验证假设:如果我们是科学家,通过什么方法可知血液的成分?(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参考教材可知血液分层、观察血涂片的实验方法。) (4)分析现象:①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段时间后,为何会分层?②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部分?各呈什么颜色?各部分的容积比例大致是多少? (5)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试管中的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血浆,占血液容积的55%左右。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不透明,呈暗红色的是红细胞,在红细胞和血浆的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见,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我们义务献血献得最多的是血浆。 2.血浆的主要物质 根据血浆这个名称我们来猜想一下组成血浆的主要物质有哪些?(出示血浆成分示 1

意图) (1)性质:血浆是一种溶有多种物质的液体,略呈淡黄色。 (2)成分:①含水分约90%;②细胞所需的养分,主要是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无机盐等,约占3%;③蛋白质,简称血浆蛋白,约占7%。还含有细胞代谢废物,如尿素和尿酸等含氮废物。 (3)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思考:人体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通常用何方法来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 人体在大量出汗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水和一部分无机盐。通常采用喝水或适量补充无机盐的方法来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人体在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水分、一小部无机盐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通常采用喝水或适量补充无机盐以及静脉滴注或口服葡萄糖溶液来补充。 (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 讲述:刚才观察了血液分层,你们想到还有哪些要继续探究的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想到:各种血细胞都有何特点?分别起什么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血细胞的特点和作用?(课件展示讨论题) 观察: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讨论:1.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课件展示) (1)红细胞每立方毫米的数量:成年男子平均500万个,成年女子平均450万个; (2)白细胞每立方毫米的数量:5000~10000个; (3)血小板每立方毫米的数量:10万~30万个。 2.你是怎样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课件展示) (1)红细胞的形态:两面向内凹的圆饼状,体积小,无细胞核。 (2)白细胞的形态: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3.为何看不到血小板?(课件展示) 血小板的形态:在血细胞中最小,形状无规则,没有细胞核。 (三)探究血液的功能 1.红细胞 (1)血液为何是红色的?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使红细胞呈现红色。 (2)血红蛋白有何特性?讨论红细胞的功能。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正是因为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讨论:血液中红细胞的数目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会引起贫血,你认为贫血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 讲述:如果血液中红细胞的数目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都叫做贫血。贫血的结果是使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身体因缺氧而影响各种正常的生理活动, 2

第四章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血 液

第四章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血液 教学目标 1.知识(概念):贫血,发炎,血清,动脉血,静脉血,血浆的成分和功能;红细胞无核,含血红素,运输氧气;白细胞有核,可吞噬病菌,产生免疫反应;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 2.能力: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以及练习显微镜的使用。 3.态度和价值观:进行义务献血的教育。进行骨髓捐献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血液的成分和作用,了解血液的正常值,能够基本看懂常规化验单,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和实际结合。 2.义务献血的教育和骨髓捐献的教育,应该从科学的角度讲清献血和骨髓捐献对捐献者的影响和对被捐献者的意义,并且让学生了解社会公众对此问题的看法,课堂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也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加入讨论,阐述观点。 难点: 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学生往往认为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所以要阐述清楚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建议授课时数为2课时。 二、课前准备: (一)血液的成分 课前一天,发“血液的成分”讲义,开放实验室,学生按讲义完成实验,讲义内容如下: 医生诊断某些疾病往往要验血,人体失血过多,必须及时输血,可见血液对人体非常重要,那么,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什么功能?

1.实验材料(四人一组):猪的鲜血10 mL、注射器、20 mL量筒、5%柠檬酸钠、试管。 2.实验步骤: (1)用10 mL注射器吸取1mL柠檬酸钠溶液放入试管内,用量筒取新鲜猪血10 mL倒入盛有抗凝剂的试管内轻轻振荡,使之充分混和。 (2)静置12小时。 (二)观察凝固的血 课前半小时,按实验讲义,完成演示实验准备工作。 1.实验材料:猪血或鸡血,试管。 2.实验步骤:取5毫升猪血或鸡血,置洁净的试管中,静止一段时间(如半小时)。 (三)要求学生查阅育关血液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引言:阅读下面文字,并讨论。 “能够输血是本世纪伟大的医疗成就之一,尽管输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血液疾病的危险,如艾滋病,乙肝等。但是,人类在医学领域的进展使我们相信,献血是安全的,输血也是安全的。不过,医学最终比不上这样一个“奇迹”: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心甘情愿地把鲜血捐献出来,以拯救他们从未谋面,不曾相识的人的生命”。——美国红十字会主席:伊丽莎白·汉福德·多尔 讨论要点:输血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面临的挑战。 讨论题目: 1.谈谈输血的意义。 2.在今日社会中,输血面临巨大的挑战,你认为挑战来自何方? 3.谈谈你对文中“奇迹”一词的看法。 讨论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同组同学围坐一起,小组长担任讨论小组的主席,负责记录同学的发言,控制讨论进程,主席要注意安排每一个同学发言,自由发表对讨论问题的看法,讨论时间为15分钟,教师在各组之间巡视,并参加讨论。 总结:正如同学们提出的输血对人类有很大的意义,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它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世纪之症——艾滋病对输血的威胁,因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会使正常人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是无药可救的,死亡率是百分之百,输血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之一。另外,在我国,肝炎病毒的感染者在人群中占较可观的比例,特别乙肝是血液传染的,所以,不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章第一节和第二节测试试题

第四章《第一、二节血液、血管》整合卷 1.血液中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 A.运载血细胞 B.运输营养物质 C.运输废物 D.以上都包括 2.血液的组成包括() A.血清和血细胞 B.血浆、红细胞和白细胞 C.血浆和血细胞 D.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 (怀化)血液具有运输作用。其中主要运输氧气的成分是(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D,血小板 4.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A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 B.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 C.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D.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 5.警察在刑事案件现场提取到了血迹(残留的血液),可用于鉴定的DNA最可能源 于血液成分中的(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6.(2019●湘潭)小李做完血常规检查后,医生说他有炎症,你认为医生是根据血液 的哪种成分异常来判断的( ) A.血液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7. (雅安)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被称为人体与疾病斗争“卫士”的是() A.红细胞 B.血小板 C.白细胞 D.血浆 8.(咸宁)打针后用手指按压伤口即可止血,这主要归功于() A.白细胞 B.血红蛋白 C.血小板 D.红细胞 9.如图为人血细胞示意图.描述错误的是( )

A.体积最大的是②白细胞 B.不易看到的是③血小板 C数量最多的是①红细胞 D.运输氧气的是③血小板 10. (2019.北京房山区期末)下列叙述中属于人体毛细血管特点的是() A.管壁厚,破损时血液喷射而出 B.内径小,血流速度快,便于物质交换 C.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D.内径小,血流速度慢,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11. (2019.湘潭)紧握拳头,你可以在手背上找到俗称“青筋”的血管,这些血管不具 备的特点是() A.管壁的内面有瓣膜 B.管壁较薄,弹性小 C.管内血液由远心端流向近心端 D.管内流动的血液含氧较多.颜色鲜红 12.中医在看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中切脉时感受搏动的血管是( ) A.毛细血管 B.肺静脉 C.冠状动脉 D.桡动脉 13.下列各图中,箭头表示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方向,能确定为动脉的是() 14.下表是某男同学的体检结果,结合下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同学身体有炎症 B.该同学血红蛋白可能会偏低 C.该同学的凝血功能低 D.上表各项检查结果都正常 15.如图所示,下列哪项不属于贫血() A.红细胞的数量过少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节流动的组织——血液(配套学案P13) (对应学生用书第14页) 一、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二、分层实验 加入抗凝剂的作用:防止血液凝固。 三、血浆 1.成分:90%的水、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2.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四、血细胞 血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异常 红细胞两面凹的圆盘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过少→贫血 白细胞球形有细胞 核 防御和 保护 过多→炎症 血小板不规则无细胞核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过少→血流不止 五、血红蛋白 红细胞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红细胞中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与氧结合的能力大小取决于氧的浓度。 血液有浆有细胞,浆运细胞和养料;红细胞,带氧跑;白细胞,把菌包;血小板,凝血牢。 (对应学生用书第14~15页) 探究一:血液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材料一:小刚同学在探究血液的成分时,将新鲜的鸡血分别放入A、B、C、D四个试管内,在A、D两试管内加入了抗凝剂,B、C不做任何处理,静置较长一段时间后,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 A )

思路导引:本题考查血液的分层和凝固。如果加入了抗凝剂,血液将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血浆,下层为血细胞。如果没有加入抗凝剂,则血液会凝固成血块,表面析出的为血清。 材料二:小华从广州到西藏后,出现头晕、乏力、眼睛经常会发黑等一系列高原反应。主要原因是( D ) A.温度太低,保暖不足 B.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 C.营养补充不及时,能量不足 D.血红蛋白跟氧的结合减少 思路导引:海拔高的地方大气压低,影响到氧气溶解到血液中的量,气压越低,溶解量越低,西藏是高原地区,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小华初到西藏,体内的红细胞及其血红蛋白的含量都是与平原地区的氧含量相适应的,在西藏血红蛋白跟氧的结合减少,因此会出现头晕、乏力、眼睛经常会发黑等缺氧症状。 【中考在线】 (2012黄石)下列关于血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血细胞不包括血浆 B.成熟的红细胞有细胞核 C.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 D.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 解析:未成熟的红细胞是由红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和分化而成的,所以未成熟的红细胞有细胞核,以后,在由未成熟的红细胞转化成成熟的红细胞的过程中,红细胞的核退化而消失,故选B。 探究二:了解血常规化验单 材料:下表列出了两位成年男性患者血常规化验结果,请将化验结果与正常者进行对比,分析 姓名:张君性别:男姓名:刘江性别:男 化验项目测定值测定值正常参考值 RBC (红细胞)4.8×1012个/升 3.1×1012个/升 (4.0~5.5)× 1012个/升 WBC (白细胞)18×109个/升8×109个/升 (4.0~10)×109 个/升 Hb (血红蛋白) 142克/升110克/升120~160克/升 PLT (血小板)201×109个/升235×109个/升 (100~300)× 109个/升 (1)张君出现了发烧、咳嗽等症状,医生诊断患上了流行性腮腺炎,诊断依据之一是化验单上表明他的白细胞数量过多。 (2)根据化验结果分析,刘江可能患有贫血症。主要理由是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过少。 (3)请你根据上面的化验结果判断,张君和刘江两人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正常。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提升题 (新版)新人教版

《流动的组织—血液》提升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明明划破手指并少量出血,过一会儿伤口处自动止血了,起主要作用的是()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表皮细胞 2.如图是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在三种血细胞中数量最多 B.②是白细胞,它没有细胞核 C.若③这种血细胞缺乏,身体一旦受伤便会血流不止 D.④是血浆,它具有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功能 3.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 A.白细胞B.血小板C.红细胞D.不能确定 4.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图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含有细胞核,能吞噬入侵的病菌 B.②表示的是血浆,能运输养料和废物 C.视野中③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D.输血时血型不合,④会凝集成团而阻塞血管 5.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造血”是指红骨髓能制造() A.血浆 B.血液 C.血细胞D.血红蛋白 6.红细胞的数量或者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有贫血。患者可多食()A.含钙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B.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C.含锌丰富的食物D.含铁和钙丰富的食物 7.红细胞能运输氧气,与其所含的血红蛋白的特性有关,血红蛋白的特点是()

A.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 B.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C.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被破坏 D.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发生分离 8.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人血涂片,比较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区别,红细胞的特点是()A.数量多,没有细胞核B.数量少,没有细胞核 C.数量多,有细胞核 D.数量少,有细胞核 9.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甲乙两人的血涂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①与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相同 B.若乙体内②数量高于正常值,可能有炎症发生 C.细胞①在肺部获取氧,并运送至全身 D.细胞②参与到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中 10.下列关于人体血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输血时血型不合血小板会凝集成团 B.人患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 C.红细胞的体积比白细胞大 D.红细胞能吞噬病菌 11.冬季烤火取暖,尤其要注意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一氧化碳会和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影响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使人体出现缺氧、昏迷、甚至死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被吸入肺部的过程中,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一氧化碳经肺进入血液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C.若血红蛋白过少,人体会出现贫血症状 D.进入血液后的一氧化碳会沿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12.下列关于人体血液的叙述,不正确是() A.血液是人体内流动的组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