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三、名词解释

反思文学:伴随着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而形成的一种文学类型,将写作的视角进一步扩大,伸向了反右和大跃进等专横之运动,以文学的样式对政治运动进行是非评判和深入思考。代表作家:王蒙。

朦胧诗:80年代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出现的原因(1)文革的是非颠倒谎言横行的社会状况,造成青年人迷惘和痛苦,同时也形成了他们勇于反抗的时代精神。(2)青年诗人对假大空文学的反感就使得他们追求真善美表现的时候不是过于直露直白。(3)外国文学思潮的影响。特征:(1)本质特征:崇高的文化价值再造,对于人的价值的重新肯定,对于历史本质的探索。(2)艺术特征:以一种新的审美意识关照生活,首先体现在突出主题意识,即个人的心理和直觉。其次,反对单一的抒情言志,表现丰富的审美空间: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通露出含蓄的情感倾向和凝重的思念力量,首先,大量运用象征暗示作品主题,其次,结构的跨越性,形成距离美。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等。

政治抒情诗:广义的说50—70年代大多数是个都可以称为“政治诗,”即题材,视角的政治化,抒情政治诗受两个方面影响,一是中国新诗中有浪漫风格的诗风;一是接受西方19世纪浪漫派诗人,当代苏联特别是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遗产。代表作家:贺敬之,郭小川。

伤痕文学:是形成于文革结束初期的一种文学模式,因卢新华小说《伤痕》而得名,以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为开端。特征是,揭露控诉文革期间的极左政治,给人们带来的肉体和精神的创伤,具有强烈的政治化色彩和情绪化倾向,具有现实主义传统,代表作家有刘心武,冯骥才等,代表作有《班主任》《铺花的歧路》等。

文化寻根小说:1984年12月杭州会议上,韩少功的《文学的‘根’》成为寻根文学的命名依据,是寻根文学的宣言。受到文化热和外国思潮的影响,寻根文学兴起。内容上有文化守成,对儒家道家的文化反思等。代表作家汪曾祺《受戒》韩少功《爸爸爸》。

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中心集合了一批作家,马烽,西戎,他们的创作取材于山西农村生活强调文学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从生活的本来面貌放映现实,主张为农民写作,注重民风的描写,注重故事性和语言的通俗性。

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在北平召开。郭沫若为主任委员,茅盾、周扬为副主任委员。会上郭沫若,茅盾,周扬等分别作了报告。第一次文代会被当做是“当代文学”的起点。

郭小川体:节奏强烈明快,诗歌运用民歌复踏回环的手法,诗节对称充满了一唱三叹的诗情表现。

先锋小说:广义,受到西方一切的思潮美学价值关所影响下所进行的创作。狭义,在小说领域以形式主义为形式,以叙事革命为核心来进行的创作。代表作家:莫言,苏童,余华等。

文化散文:一些从事人文学科学或科学社会研究的学者,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了融汇学者的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的文章,而出现了被称为“学者散文”或“文化散文”的散文形态,这些散文是从文化的视角关照表现对象,并伴以历史文化反思的散文作品。代表作家:余秋雨。

革命样板戏:1.题材: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以解放战争时期为主,2.艺术样式:融合了西方的样式(芭蕾舞,交响乐,京剧)3.表现方式:以三

突出的创作原则来创造“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三结合”的方式创作作品。4.代表作品:《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5.评价:好,艺术性,趣味性,大于政治性。不足:极左,极权为党的意志为转移。

“归来”诗人群:艾青把他回复创作之后的第一本诗集名为《归来的歌》,与此同时,流沙河、梁南也写了题为《归来》、《归来的时刻》的作品。这时,“归来”是一种诗人现象。群体构成:50年代的“右派”诗人,艾青,公刘,;1955年“胡风集团”,牛汉

绿原、曾卓,与政治有关的艺术观念;在五六十年代陆续从诗界“消失”的人。《三家巷》:作者,欧阳山,其故事发生在“五四”运动后和“大革命”时期的广州,与《红旗谱》一样都是有关“革命”起源、过程的描述,同时它选择了对重大的历史事变的侧面描述的角度。三家巷中的几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和父辈、儿女之间复杂关系、构成故事的基本线索。

《随想录》:是一部最敢于讲真话的大书;是巴金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和探索;是对文革的理性反思。它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病中集》。

四、简答题

1、简述闻捷爱情诗的特色。

1)内容上:爱以情为主,表现青年男女之年的爱情生活,这宗爱情是和理想和劳动结合在一起的。

2)艺术上:a他选取的是浓郁生活气息的恋爱场景,表现的是恋人之间复杂的心理活动,例如:苹果树下

B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简析《百合花》的结构特点。

1选材上,作家不是从正面描写时代的重大题材和复杂斗争,而是选取了生活的一个小片段,以小见大。2叙事方法上,采用第一人称,其中叙述者“我”,就是自己,但这里不是作家本人,这里“自己”代表了具有女性色彩的人物。3人物形象上,不是写高大完美的英雄人物,而是关注了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同时,通过日常的生活情景来展示人物的内心。4文章具有散文美,诗情美。

3、“先锋文学”的总体特征(或艺术风格)是什么。

1文学观念的先锋性a先锋文学远离政治话语,使文学从原来的意识形态中脱离出来b它执着于个人的艺术感觉,作家的想象力必须的到充分的发挥2价值观念上a它认为整个世界时无序变化不定的,作品呈现的是一个混乱的秩序b它认为历史都是不真实的被遮掩的历史3叙事上的先锋性a叙事结构上从封闭走向开放,打断事情的因果链条b叙事视角与叙事者,叙事视角采用限知的叙事视角。不明身份的叙述者对文本的真实进行解构。C叙事时间上运用预叙与重复这样的实验,使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错位虚构。

4、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内涵。

1、大多以游记方式进行文化思考,在对某一名胜古迹的观感的同行时,也叙述相关的文化历史掌故,并引发出对历史文化的思索,在历史时间的回溯中,让山水和文化踪迹,负载诸多沉重的现代问题,如知识分子的使命与命运等。

2、关于文化良知的探讨,文明与野蛮等。3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4语言追求文雅,行文直抒胸臆,讲求思绪情感对史实、文化知识的引领与贯穿。

5、简析《茶馆》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一)思想:《茶馆》埋葬了三个时代。第1幕发生在晚清光绪朝的戊戌年;第2幕戏,发生在第1幕十几年后的北洋军阀割据时期;第3幕戏,发生在距第2幕三十多年、抗战结束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3幕戏的历史侧重面各有不同。但都表现了中国在3个时代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现象。整部《茶馆》就这样,忠实地描绘出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半个世纪间每况愈下的社会现状。(二)艺术成就1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特征a充满北京的旧俗文化b民俗文化已经浸入人物的骨髓中2结构上a不重视话剧结局,以各种各样的艺术方式来结构全篇b结构方式为人像展览式c通过一定数量的戏剧动作来变现戏剧冲突,如把各种矛盾作为社会背景,来围困茶馆中的各色人,或以人物的内心细微动作来表现。3含泪的笑4语言上有“语响人立”的特点

6、简析《创业史》中梁三老汉这一人物形象。

梁三老汉是《创业史》塑造得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在旧社会他经历了发家成梦的辛酸史,解放后他凭直觉感激新社会给他带来新的希望,但这希望仅仅是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他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当梁生宝不愿听从他的安排而组织起互助组时,他便自发地反对集体事业,同妻子大吵,发泄对儿子的不满,暴露了自私、落后、狭隘、保守的小生产者意识。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土地的获得,痛苦的回忆,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梁生宝及其所从事的事业。如他时刻关注互助组的命运,为进山割竹子的梁生宝担心,几次偷看新法育秧,对梁大老汉和王瞎子退出互助组没有好感,等等,反映了梁三老汉一方面不满意梁生宝,一方面又希望梁生宝成功,内心深处充满矛盾,其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两条道路中间的人物。从这个形象的塑造中,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性格的本质内容。经三老汉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艺术写照,具有典型意义。

7、简述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或艺术成就)

1对过去“宏大历史”叙述所舍弃、遗漏的平庸、琐屑的俗世化“现实”表现了浓厚的兴趣。2艺术上表现一种所谓的“还原”生活的“零度叙述”方式,叙述者持较少介入故事的态度,较难看到叙述人的议论或直接的情感、价值评价。3自然哀婉的审美风格。

8、高晓声小说的国民性特征。

1艺术追求:为大多数人写作,深切关注农民命运,揭示农村痛苦与悲哀2创作动机是为人生改良社会3风格上质朴明朗4艺术手法上善于为普通人创造典型环境,琐碎的风格。

9、简述十七年时期山西作家群体创作的共同性。

以赵树理为中心,集合了一批作家如马烽,西戎等。他们的创作取材于山西农村生活,强调文学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从生活的本来面貌来反映现实,主张为农民写作,注重民风的描写,注重故事性和语言的通俗性。

10、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的散文化特点。

1他描写了秦汉文化中人们特有的生存方式和精神状态,展示了陕南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2展示了商周特有的自然之美,并在此基础上,展示了秦川人民的质朴善良的人情美。3散文体是拟笔记体。

11、简析莫言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色。

答:(1)叙事上:由一个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和与这个叙述者有联系人的视角,共同叙述整个故事,使文本显示出多声部的特点。通过人物的心理来叙述故事。(2)意象上:以“红高粱”意象为代表,表现中华民族充满野性和生命意识。(3)在写实中融入大量的现象和怪诞的色彩。

12、简述80年代王蒙小说的艺术特点。

集束手榴弹|1他的作品具有意识流特色a内心独白,指表现人的心理世界的手段,是指对心灵的直接引述b内心分析,指在小说的表现中一对话形式出现,是有关心灵中语言这一部分c感官印象,把各种各样的听觉视觉等融合在一起以意识流的形态表现出来2幽默的风格中西合璧3语言上a具有随意性b主观色彩很鲜明c语言的节奏感很强。

13、简析王安忆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答:女性意识:表现在对两性微妙的支配关系,男女在欲望本能和社会权力之间的挣扎,以及人的自然属性,欲望对人的命运有何种制约力量的探寻和揭示。都市意识:女性的经历联系着这个都市(上海)的特殊风情和它的变化兴衰,上海再次融入跨国市场资本主义的全球潮流,上海的旧时代的故事被重新发现和讲述,还有上海的颓废,衰败,繁华之后的凄凉。

14、秦牧散文的“小百科”特点。

1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2形散神不散,以情感即爱国之情贯穿

3散文充满幽默感和趣味感。

15、简述建国后郭小川诗歌创作的特色。

1他的诗歌充满时代精神和战斗气息2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探索在民歌中汲取营养,口语化。b吸取古典文化精华如散曲,赋比兴等c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如楼梯体

五、论述

(一)论述题

1、谈谈你对“杨朔现象”的看法。

杨朔的主要散文集有:《亚洲日出》《东风第一枝》《生命泉》。

内容上:主要歌颂普通劳动者他们的朴实真诚以及执着的精神。赞颂了亚非拉人们之间的友好往来,反对霸权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

特点上:他的散文充满诗一样的情怀。讲究散文的艺术结构,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见大《樱花雨》“文眼”。诗意比兴的手法,借景言志,借景抒情《蚁山》善于营造意境。手法上,善于用障眼法。

杨朔的散文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过于追求诗意,做作如《海事》。写作模式化由物到人到理

2、“先锋小说”的文化背景、文学贡献和艺术局限性。

(一)文化背景:受到西方一切的思潮美学价值关影响下所进行的创作,在小说领域以形式主义为形式以叙事革命为核心来进行创作。

(二)文学贡献:1.文学观念:远离政治话语,使文学从原来的意识形态中脱离出来。执着于个人化的艺术感觉,作家的想象力必须得到充分的发挥。2.价值观念:认为整个世界是无序的变化不定的,作品呈现的是一个混乱的秩序。认为历史都是不真实的被遮蔽的历史。3.叙事上的先锋性:叙事结构上从封闭走向开放,打断事情的因果链条。叙事视角与叙述者上:叙事视角采用限制的叙

事视角,不明身份的叙述者对文本的真实进行结构。叙事时间上:运用预叙与重复这样的实验使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错位虚构

(三)艺术局限性:1.模仿的痕迹太重不重视创新。2.只重视形式上探索而不注重实质上的3.与读者的差距过大。

3、谈谈你对莫言小说的理解。

(一)叙事上:1.由一个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和与这个叙述者有联系人的视角,共同叙述整个故事,使文本显示出多声部的特点。2.通过人物的心理来叙述故事。

(二)意象上:以“红高粱”意象为代表,表现中华民族充满野性和生命意识。(三)在写实中融入大量的现象和怪诞的色彩。

4、你怎样看待余华的小说创作风格的转变(结合具体作品)。

在80年代余华小说的创作风格特点是:1.对于“暴力”和“死亡”的精神而冷静的叙述和在“冷静”后面的愤怒。2.小说以一种“局外人”的观点和冷漠,不动声色的叙述态度构造,背离了现状世界提供给我的秩序和逻辑的虚伪形式。如:《古典爱情》《现实一种》《世事如烟》

到了90年代:叙事还是冷静朴素有控制力的,但也有心境放松之后的余裕,更重要的是,可以觉察到那种含而不落得幽默和温情,透过现在是的混乱险恶丑陋,从卑微的普通人的类乎灾难的经历和,他们的内心中,发现那种值得继续生活的简单而完整的生活理由。例如:《活着》

5、结合80、90年代女性文学创作实践,谈谈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及其所折射出的对生命的思考。

女性意识;表现在对两性微妙的支配关系,男女在欲望本能和社会权力之间的挣扎,以及人的自然属性,欲望对人的命运有何种制约力量的探寻和揭示。

作家的文学创作,往往是基于对自我生命的认识,从而进一步通过文本叙事来艺术地还原现实世界。从“人”的发现到“女性”的发现,则是现代人本观念在生命—生存视阈内最为深切的表现。这使女性文学在它发生之初就具有一种自我认识的内在性,具体指向了女性生命存在的精神深度。

社会自从男性掌控主权,就开始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不断强化着对女性的绝对控制。在一系列不平等的男女关系中,女性持续不断地受制于男性权威。而女性意识的觉醒在这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来男女平等问题等,都带来了积极进步的意义。

6、试述王安忆创作历程及其艺术追求(结合具体作品)。

(一)创作历程:80年代前期,以文工团与知青生活为主要特征。“雯雯系列”小说,自我书写阶段。80年代中后期,主要描写两性关系。90年代初期,叙事的变革,两种声音,其中一个声音对另一个声音的解构。90年代中后期,世俗中的都市女性。如:《长恨歌》

(二)艺术追求:1.女性意识:表现在对两性微妙的友配关系,男女在欲望本能和社会权利之间的挣扎,以及人得自然属性,欲望对人的命运有何种制约力量的探索和揭示。2.都市意识:女性的经历联系着这个都市(上海)的特殊风情和它的变化兴衰,上海再次融入跨国市场资本主义的全球潮流,上海的旧时代的故事被重新发现和讲述,还有上海的颓废衰败繁华之后的凄凉。

(二)诗歌鉴赏

1、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呵,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怀,此时此身何处来?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梦境呵,是仙境?此时身在独秀峰!心是醉呵,还是醒?水迎山接入画屏!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 招手相问老人山,云罩江山几万年?——伏波山下还珠洞,室珠久等叩门声…… 鸡笼山一唱屏风开,绿水白帆红旗来!大地的愁容春雨洗,请看穿山明镜里——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桂林山水入襟,此景此情战士的心——江山多娇人多情,使我白发永不生!对此江山人自豪,使我青春永不老!七星岩去赴神仙会,招呼刘三姐呵打从天上回……人间天上大路开,要唱新歌随我来!三姐的山歌十万八千箩,战士呵,指点江山唱祖国…… 红旗万梭织锦绣,海北天南一望收!塞外的风沙呵黄河的浪,春光万里到故乡。红旗下:少年英雄遍地生——望不尽:千姿万态“独秀峰”! ——意满怀呵,情满胸,恰似漓江春水浓!呵!汗雨挥洒彩笔画:桂林山水——满天下!…… 】

这是一篇精致优美的抒情小诗,是贺敬之诗歌中的一篇佳作,该诗表现出一种清丽隽永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写于1959到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在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令人陶醉的桂林山水的景物美,以及能传"画中态"和画外意"的艺术美,而且

还有一种热爱祖国.奋发向上的精神美。

整首诗分为两部分,从开头到第14小节为第一部分,第15到结束为第而部分.开篇的四句从整体上精确的概括了桂林山水的特色,简炼而又传神地描绘出山

水那种妩媚的美,蒙胧的美,引人遐想的美.如"神姿仙态''"如情似梦"等.第二

部分中抒发了战士之情,在人与物.景与情中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在美丽的江山

中有战士的生命和感情.在战士的心中有无穷的桂林山水.诗末尾两节表现了战士对祖国未来的憧憬之情.

该诗采用信天游形式,两行一节,自由换韵,复沓句式和咏叹调.读来韵味浓郁.铿锵悦耳.全诗流畅.活泼.轻松,明快.有一种使人陶醉其中的艺术魅力..该诗

的形式美和内容美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2、艾青《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象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礁石》是艾青的一首短诗,只有两节八句,但是,这首八句组成的简短的抒情诗,却用了比拟、象征等好几种写作手法,创造了歌一样的旋律、画一样的景色、无穷的想象空间和深厚的意蕴。

从诗歌的声音语言层面分析,这首诗歌采用的是“自由诗体”,就声音特点看,并不讲究对句、平仄、押韵等等旧体诗歌的规矩,但是,其声音方面也并非完全没有节奏,比如第一节第一句的两个“浪”字,可以算“同韵”,与接下来的第二节第二句句末的“样”,是同一个韵,与第四句句末的“洋”虽然平仄不同,但是仍然是同一个韵,这样,就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一种音韵的循环,增加了语音和谐,构成了歌一样的旋律。从诗歌的句式看,长短比较自由,但是最长的一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只有九个字,最短的一句“一个浪,一个浪”是六个字,其余几句觉得字数介于中间,显得相对整齐,体现了闻一多先

生所说的“诗歌的建筑美”。这种分行、相对整齐的句式,使我们从外观上一眼就能看出它与散文、小说句式的区别,这既是诗歌的惯例,也是区分诗歌和其它文体的最表面的形式。

从这首诗歌的意境看,简短的八句诗,给我们描绘了两个主要的画面:第一个,是无数浪花被礁石打成碎沫;第二个,是礁石屹立,面对浩瀚的海洋。这两个画面,其实是同一个画面,所不同的是,第一个画面,着重描绘了被打碎的浪花,第二个画面,着重描绘了挺立的礁石,视觉的中心点有了变化,使读者关注到不同的层面。这就是说,“主导意图”有所不同,第一个画面的主导意图,在于揭示“浪花”的反复攻击,第二个画面的主导意图,在于突出礁石的傲然屹立。而且,诗歌语言构筑的画面,和真实的绘画有所不同。在诗歌中,画面是动态的,就像在电影和电视中,视角是移动的,景物也是变动不居的,而绘画中,作者却只能采取一个固定的视角,其画面虽然也力图用特殊的笔墨语言写出“动态”,但是,相比而言,总是静态为主。诗歌这种画面的营造,比绘画更灵活。但是,诗歌中的画面与绘画的另一个不同,就是诗歌的画面是“间接的”,是借助语言文字,间接描写图像的,而绘画,则是直接描写图像的。这首诗歌在写作手法上,采取了比拟的手法,如第一、二句:“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用“扑过来”描写浪花,无疑,是把浪花比喻成“人”的写法,本来没有生命的浪花,好像也有主观意志,能主动对礁石发起攻击。而接下来的是:写礁石“打碎”浪花,同样把礁石拟人化了,客观事物的相磨相荡,仿佛是人与人的斗争。这里,就有了比喻、拟人,同时,在更深的层次上,有“移情”的作用。客观事物本来没有什么意志、目的,但是在作者看来,它们却似乎有了意志、目的,实际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到了外物身上,给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了生命。就像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句子一样,花何尝溅泪?鸟何尝惊心?不过作者“感时”、“恨别”,心意悲伤,带着情感的有色眼镜去看待外物,觉得外物好像也在悲伤一样。这首诗歌的第二节,进一步写礁石的“脸”、“身”和“笑”,更是清楚明白的拟人,而“移情”的审美心理活动,仍然渗透在其间。这样的写法,使客观世界变得“人情化”,赋天地以生命,使生命的活力鼓荡在宇宙间,确实是打动人心的好诗。

这首简短的诗歌,通过比喻、拟人的手法,注入作者的感情。但是,并没有把事情说尽,而是只简单地勾勒了两个画面,抓住事物的特点,而对其内涵,则采取“省略”的方式,没有做出什么说明,这就增加了读者猜测和想象的空间。在艺术中,“形象大于思想”,思想往往阐述得清楚明白,也就没有多少想象的余地,而没有想象的余地,没有给读者留出“填空”和“对话”的空间,也就不能引发读者的“兴味”,更不要说什么“领悟”和“畅神”了。相反,这首诗歌,语言凝练,采取“暗示”的手法,只作形象的勾勒,不作意义的阐发,把其中的意韵留给读者去体会,增加了诗歌的美。

这首诗的意蕴,具有无限阐发的空间。这可以一般地看作两种力量的斗争,又可以看作具体而有所指的敌我较量。还可以把礁石看作坚韧、不折不挠的精神的代表,等等。

3、北岛《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北岛的《回答》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诗中展现了悲愤之极的冷峻,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诗篇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实,对矛盾重重、险恶丛生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质疑,并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诗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语意曲折的象征、隐喻、比喻等,使诗作既明快、晓畅,又含蕴丰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作品开篇以悖论式警句斥责了是非颠倒的荒谬时代,“镀金”揭示虚假,“弯曲的倒影”暗指冤魂,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第二节中“冰凌”暗指人们心灵的阴影,情绪上顺承第一节。第三节渲染了普罗米修斯式的拯救者形象,诗人以此自居,表现了新时代诗人个体的觉悟和对自身肩负的责任毫不犹豫的担当。第四节“我——不——相——信!”的破折号加重了语气,表现了无畏的挑战者形象,末两句中作者从历史的维度来表明自己不屈的决心。第五节的排比句表现了否定和怀疑精神。第六节前两句对苦难的态度,抒发承担未来重托的英雄情怀,末两句,传达出对未来的企望。“五千年的象形文字”从历史与未来中捕捉到希望和转机,显示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强大的再生力。《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诗歌总体特征上可以概括为象征诗。北岛在20世纪80年代初接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他通过所倾心的意象的接组和叠加,撞击和转换,通过所谓的超越时空的蒙太奇剪接,成功地将一个理想的艺术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民族文化传统、时代的哲学氛围、沉重的理想生活的渴求成为他诗歌的主题。他的诗歌基本上是由两组对立因素构成的象征意境,他用这些象征性诗歌形象再真实不过地传达出了一个充满压抑感的生活氛围,也表现了重压之下,生存意愿和发展要求仍然存在着的人对苦难现实的心理反叛。艺术手段上,象征、隐喻的运用迫于环境险恶的不得已,基本上呈现出比照性的描写。在他的笔下,政治的黑暗犹如漆黑的无所不在的夜,生活的束缚好比四处张开的网,希望的境界成了被堤岸阻隔的黎明,而觉醒者恰如被河水包围的孤独的岛屿。通过象征、暗示,诗人的主观境界过渡到了诗的世界。象征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北岛的诗里被普遍运用,表明了诗人丰富的再造性想象力。由于心里感受的真实的外象化,北岛的诗歌染上了一层阴冷的色彩,给人以冷峻凄怆的感觉。北岛诗歌阴悒的冷峻虽不是象征主义的直接感染,但他却从生命感受这共同层次上验证了现代艺术的本质。

4、舒婷《双桅船》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呵,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另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象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

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

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后四句:“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

5、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顾城的审美理想——追求一个纯净、和谐,没有矛盾,使人心情愉快的另一世界,孩童时的遭遇,使顾城理想的梦破灭了,但他仍然执着地追求幻想,希望在他的另一世界中重新实现。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希望用彩色蜡笔在幻想的世界里勾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人生蓝图,画下“笨拙的自由”、“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没有痛苦的爱情”。然而,这幻想的美好蓝图在现实世界中能否实现吗?诗人离开幻想回到现实。“没有领到蜡笔”,指“我”的理想蓝图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因而,“我”在绝望中“只有撕掉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白纸”指“自我”、生命或没有写出的诗。但诗人是否从此就停止对幻想的追求了呢?不。诗的最后一节再次点明,“我”是“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将仍然执着地追求幻想。

顾城在孩童时代曾有过种种与大自然身心交融的机会,他在大自然中发现了一具自由境界,在这自由境界,他可以暂且忘却现实中的种种忧伤和烦恼。这自由境界就成了他执着地追求的幻想世界。由于诗人同大自然有这种特殊关系,因而大自然也就被同化在诗人的心理结构中,他的诗因此而具有了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

6、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以明朗清新的语言,唱出了诗人的真诚善良——愿每个人都能“在尘世获得幸福”,抒情自然而又真挚。这首诗共三节,第一节虚构了诗人理想中的“幸福的人”的生活图景:既有诗人向往的平凡生活的内容(关心粮食和蔬菜),

又保持了自由、闲散的生活风格(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更关键地在于它的清静与独立——独立于社会人群的边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种幸福是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属于未来,属于幻想。第二、三节由描绘景象转为抒发情感,诗人由已及人,表达了对亲情友情的珍惜,情感涉及面次第展开,胸襟逐渐开阔,尤其诗歌第三节对“陌生人”的三“愿”中,最后的“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在全诗中起着总括的作用,博爱之情溢于言外。然而诗歌至此,情感突然发生逆转,“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犹言尘世的幸福与诗人无关,显示出诗人矛盾心理状态:刚对世人表露赤诚心怀,很快转过身,面朝大海,背对众人;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和其光,同其尘”,不甘堕入尘世成为俗人。诗人心怀始而热情开放,终而收合封闭。一个“只”字表现了诗人坚定的决心,他终于还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春暖花开”的祝愿只是诗人临行的赠品。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诗人单纯而明净的特有风格。邹建军《试论海子的诗歌创作》总结海子诗的特点:一是意象空旷;二是以实显虚,以近显远;三是语言纯粹、本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两个短语可谓海子的天才创造,不仅意象开阔深远,而且韵味无穷。诗歌平白如话,情感表达真实、自然、朴实无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