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的河流湖泊

中国的河流湖泊

中国的河流湖泊
中国的河流湖泊

一、河流湖泊概况

2、内流区和外流区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

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 等降水量线接近。

3、水系形态

(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

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

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

(2)与自然灾害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

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

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

4、水文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4)内流河水文特征

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

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②主要特征

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

③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其原因是上

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

至干涸。

二、湖泊

分类(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内流湖→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外流区→淡水湖。

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区,占我国湖泊面积的一半,青海湖是我

国最大的湖泊。

东部平原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是我国淡

水湖最集中的

地区,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在图中用色笔勾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并填出下列河流的名称: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松花江、嫩江、辽河、乌苏里江、海河、淮河、澜沧江、怒江、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京杭运河

练习:指出湖泊名称及其所在省份、地形区

难点突破:

1、咸水湖与淡水湖区别

上图A和B 分别是什么性质的湖泊,理由是什么

小知识:分类(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内流湖→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外流区→淡水湖

小知识:如何判断、描述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1)什么是河流水系?

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不难看出,水系特征和地形关系较为密切.

2

)什么是河流水文?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大小,汛期及水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流速, 结冰期.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因素

二、中国主要的河流

1.长江(见复习资料表格)

2.黄河

3、珠江

南方最大河流,由西江、北江、东江汇合而成,西江是主干。各大河流中汛期最长,水量仅次于长江,水能丰富,主要集中在南、北盘江和红水河,开发后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水运发达,内河年货运量仅次于长江,西江梧州以下航运条件较好,珠江三角洲航运最为发达。

长度:1800千米

概况流经省市:京津冀鲁苏浙

4、京杭运河沟通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历史上:沟通南北

现在:苏浙境内仍是重要的运输线

基础练习

1.读下图,叙述正确的为()

A.图①湖水的输出形式为蒸发,这类湖多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平原区

B.图①为咸水湖

C.图②类型的湖多分布在内流区域

D.青海湖是图②类型湖的典型代表

2.读下图及表格,完成下列各题。

作用

1.试分析该河流的水系特征?

2.该河流上游与中下游的分界点应是哪一点?依据是什么?

3.流水的外力作用在该河上、中下游的表现有何不同?

4.该河流流域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哪一段?原因是什么?

减少中下游洪涝灾害发生的措施可能有哪些?

5.若G处有一较大的湖泊,其对河流径流起到怎样的作用?

调查发现,该湖泊面积在不断缩小,试分析其可能原因。该

湖泊面积减小后,河湖水之间的相互补给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西北内陆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

6.上面四幅图中表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②、③图中河流1~2月断流的原因是()

A.降水少

B.气温低

C.蒸发快

D.用水多

8.上述四个地区的河水补给中都有的是()

①大气降水补给②地下水补给

③冰雪融水补给④湖泊水补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0.长江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河段是()

A.川江B.源头—宜宾C.源头—宜昌D.中游

11.我国汛期最长和水量最大的河流分别是()

A.珠江、雅鲁藏布江B.长江、淮河C.珠江、长江D.黄河、松花江12.黑龙江和松花江水量丰富而含沙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降水多B.地势平坦、水流平稳

C.气候湿润、森林茂密D.大陆性气候强

13.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其主要原因是()A.受气温的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B.受季风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C.全国大多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

D.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西部受夏季高温的影响

14.目前,京杭运河在哪个省境内的河段,仍然是重要的水上运输线

A.北京B.山东C.河北D.江苏

读下图,回答9~10题。

15、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于()

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

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

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

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

16、降雨最多月份的降雨类型可能是

A.对流雨B.锋面雨C.地

形雨D.台风雨

17、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A.东北三江平原B.浙江南部 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D.青藏高原

高考真题:

(2009年重庆文综卷,10~11题)下图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l~2题。

1.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

大 D.径流年际变化小

(2009年山东文综卷,5~6)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

B.③④C.①② D.②④

4.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B.绿洲萎缩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气候变干

(2009广东文综卷,9~10)“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6.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

B. 含沙量

C. 汛期

D. 流量

(2010全国文综卷Ⅱ,4~5)下图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

逐年变化。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逐一对应

8.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出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

(2009年海南地理卷,2~4)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信息表明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10.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降水量少

B.入库水量少

C.蒸发量大

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11.该水库可能位于

A.太行山地

B.秦岭山地

C.江苏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

二、综合题(共2大题,合计56分)

12.(36分)(2009年安徽文综卷,33)根据材料和题

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

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

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

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

的主要过程。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13.(20分)(2008年四川文综卷II,)阅读分析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黄河源出巴颜喀拉山,于山东垦利县境入海。其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黄河养育着中华民族,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决口、改道最多的河流。春秋以前,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入海,河道无所约束,漫流改徙无定,时常多股河道并存。战国时期,黄河下游两岸筑堤,河道逐渐稳定。由于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浊重,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汉文帝时黄河下游出现大规模决口。东汉初年,王景治河,随地势高低,裁弯取直,修筑堤防,开辟了一条新的河道。其后,北方游牧民族入居黄河中游,大片土地由耕转牧,水土流失相对减缓。至唐末,800年间黄河下游河道相对稳定。

北宋初年,随着黄河下游河道逐渐淤高,出现悬河,“高民屋殆逾文”。1128年,宋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于李固渡扒开河堤。黄河决口,东京豫东北、鲁西南地区,汇泗入淮。此后七百多年间,黄河不再进入河北平原,夺淮入海,多次决口、改道,改变了黄淮平原的原有水系。水患遍及黄淮平原,洪水吞没大片土地,夺去千百万人的生命和财产。洪水过后形成的许多沙丘和沙垅,吞噬大量农田、房屋,淤没城市,淤塞运河,阻塞交通。明清时期,黄淮平原“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1)据《河防一览》记载,黄河平时“沙居其六”,伏汛时“水居其二”,试说明原因。

(2)自开封以下的黄河河段向东北流入渤海,与南下夺淮入海相比会新增一种水患。指出该水患的名称并说明其发生的季节与原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