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院感控制具体措施

院感控制具体措施

院感控制具体措施
院感控制具体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预防隔离技术

隔离的技术和措施比较复杂,一般是针对病原体的播散而设置,称为屏障护理。在实施时应根据每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选择

1、隔离区域划分

为了保证消毒隔离能顺利进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在隔离区域应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的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未经消毒处理者,不得混用。人们在此区域内活动应遵循一定规则。

2、隔离室

设置隔离室的目的是将感染源和易感者从空间上分开,减少病原体经任何途径的传播机会,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执行隔离常规。有单人隔离室和同室隔离两种。

隔离室要有卫生设施,室外要有缓冲区,有必需的隔离用物。

3、探视者的管理

探视者进入隔离的病人房间之前要报告护士站,医务人员要指导其正确使用口罩、手套及隔离衣,并督促执行其他预防隔离措施。

4、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的使用

各种类型的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提供屏蔽保护。戴口罩可以防护口、鼻吸入气溶胶。口罩、面罩和护目镜可阻止感染性血液和体液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应盖住口鼻部,用过的口罩应及时处理,脱口罩后应立即洗手。不可将口罩存放在口袋内或挂在颈上、胸前反复使用。

5、卫生洗手

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感染的技术之一。为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洗手分为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

洗手目的去除手上污垢和暂居微生物

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是在接触有破损的排放、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4)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5)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6)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洗手程序(1)双手掌心相互搓擦;(2)手指掌面与手掌搓擦;(3)一手手掌覆盖于另一手的手背,双手手指、手指两侧及指蹼交叉摩擦,同时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手背,然后交换;(4)双手互握,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指背,然后交换;(5)一手的拇指放于握拳状的另一手掌中转动搓擦,然后交换;(6)一手的指尖放于另一手的手掌搓擦,然后交换;(7)一手手指掌面及手掌包绕另一手的腕部转动搓擦,然后交换。

6、手的消毒

目的去除暂居微生物及破坏或抑制部分常居微生物。

指征(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3)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者之后。(4)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之后。(5)接触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之后。(6)双手需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程序首先进行卫生洗手,然后用消毒剂泡手2分钟或速效型手消毒剂双手揉搓10-15秒,待自然干燥。

7、穿、脱隔离衣:

凡进入隔离单位,接触隔离病人时,或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污染工作服时,需穿特定规格式样的外衣,即隔离衣。隔离衣有大中小之分,长应过膝,遮住工作服,领高3~4cm,质稍硬以便吊挂,前身正中的腰带长约150cm。提倡使用一次性隔离衣或橡胶围裙。

8、避污纸的使用:避污纸即为备用的清洁纸片。病室门口备避污纸,病室内备污物桶。

(1)、目的:用避污纸垫着拿取物品或作简单操作,保持双手或物品不被污染,以省略消毒手续,如用清洁的手拿取污染物品(病人用过的体温计、药杯等)或用污染的手拿清洁物品(开、关水龙头,开电灯等),均可用避污纸。

(2)、取避污纸法:从页面抓取,不可接触下面纸片或掀页撕取(图12-14),以保持清洁。避污纸用后弃在污物桶内,定时焚烧。

9、戴手套

手套在感染控制中也起重要的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手皮肤表面上的暂居菌可以通过洗手而去除,所以只要洗手保洁,可不必戴手套。应用一次性清洁或无菌手套为好,用过后放入污物袋。戴手套并不能替代洗手。

10、血压计和听诊器

如果装置污染或可能污染有传染性物质,应用适当方法消毒,如消毒剂擦拭和清洗。否则不要求特殊预防处理。传染病病人使用过的,可置于甲醛熏蒸箱消毒。

11、体温计

体温计以专人专用为原则,用后须高水平消毒。被隔离的病人使用过的体温计,需低温高效灭菌后才能用于下一个病人。

12、敷料

尽量少接触污染的敷料,也不要搅动,以免污染空气和环境。应放入污物袋内,标记,送出病房。洗消之前不要清点分类。废弃的敷料,送焚烧炉焚烧。

13、被服

用后的被服可以有致病的微生物污染,在转运和传递过程应避免微生物在病人、医务人员、环境中传播。因此,用后的被服应装入污物袋内,做好标记,运出病房,并在消毒前不要清点。

14、污物袋

必须正确使用污物袋收集废弃物或需经消毒灭菌后重复使用的物品。建立严格的污染物入袋制度,不同类别的污染物分别用不同颜色或标记的污物袋分开收集。污物袋应结实、不透水。不再回收的废弃物应分类处理,以焚烧为主。

15、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转送

感染毒力强或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病原体的病人,只在必要时才离开住室,病人及运送人员要有一定的防护,以防其病原体播散。事先将病人到达时间及预防隔离要求通知接收者做好安排、以免传播给其他病人和污染环境。

16、随时与终末消毒

隔离室内的清洁工具应专用,每天需进行日常清洁整理工作,随时对污染物清洗消毒,及时送走废弃物。在病人出院后,应进行终末消毒,以防止病人留下的污染物品成为新的感染媒介。

二、合理使用消毒剂

1、选择消毒剂的原则

消毒剂在使用中应坚持必要、合理、少用的原则。

(1)杀菌力强。

(2)使用有效浓度低。

(3)对物品腐蚀性小,无色、无味、无臭、消毒后易除去残留毒性,对环境与人体安全无害的消毒剂。

(4)消毒剂配制、使用均方便,稳定性好,价格低廉。

(5)不易受有机物、pH值及其它物理、化学因素影响。

2、根据物品的危险性选择消毒的方法

消毒剂产品的种类很多,用途和用法不甚相同,杀菌能力也不同,对物品的损害也不同。应根据消毒物品选择消毒剂。医院的医疗用品按污染后的危害程度分为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低度危险性物品。

(1)高度危险性物品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组织的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皮肤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注射的药物和液体、导尿管等要达到灭菌。消毒手段:应用灭菌剂或灭菌方法。

(2)中度危险性物品仅和破损皮肤、粘膜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如呼吸器管道、软内镜、喉镜、胃肠道内镜、避孕环、压舌板、避孕套、体温表等要达到灭菌或高效消毒。消毒手段:应用灭菌剂或高效消毒剂。

(3)低度危险性物品接触完整皮肤。包括卫生用品以及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如毛巾、地面、餐具、桌面、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消毒手段:清洁或低水平消毒,特殊时消毒。

3、消毒剂的浓度、时间、方法应科学

(1)浓度要准确使用原液时应严格按要求配制,配制和使用时均以其有效成分含量计算,认真阅读说明书。主要表现为浓度过高或过低,配置时不用量具;随意性很大。

(2)使用时间常常消毒的时间低于规定的消毒时间达不到消毒效果。

(3)使用方法①浸泡消毒时,消毒液连续使用过程中有效成分不断消耗,因此要注意有效成分浓度变化,应及时添加或更换。同时注意消毒液有无被污染的问题,从而避免疫源性感染。②喷雾消毒时,使用普通喷雾器,喷出大液滴的消毒液,大液滴的消毒液很快沉降到地面,不能达到杀灭空气中病毒、细菌的效果,只能杀灭地面的病毒和细菌。不正确的方法不但起不到消毒空气的作用,反而会使人们认为已经消毒过而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

4、使用消毒剂的注意事项

(1)选择合格的消毒剂要选择合格的消毒剂把好进货质量,杜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进入医院。

(2)定期测定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达到杀菌、消毒效果的浓度。

(3)加强对使用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性能、作用和个人防护。防止药液溅到皮肤和眼睛上,万一溅入应及时用清水充分冲洗。

(4)注意妥善保管消毒液,特别是用饮料瓶装消毒液时,一定要贴上标志,放置在阴凉处,防止由于放置不当而被误服。

(5)不要随便把两种消毒剂混合使用。

(6)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临床,对消毒灭菌工作必须加强管制,对消毒剂的有效浓度,使用的情况进行定期监测指导。加强消毒技术知识的学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消毒剂标签上均标有其有效期,应在有效期内使用。有些消毒剂原液比较稳定,但稀释成使用液后便不稳定,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消毒液,应现用现配。

(8)消毒剂应在阴凉处避光保存,并在小孩不易拿到的地方,也不能存放于冰箱中,以免腐蚀冰箱。部分消毒剂易燃易爆,保存时应远离火源,如环氧乙烷、醇类消毒剂、含量15~20%的过氧乙酸和过氧化氢原液(含量35~40%)等。

(9)配制的容器要清洁消毒剂本身杀菌作用是有限的,如盛装消毒剂的容器不清洁,未经充分洗涤消毒,本身带菌,会严重削弱消毒效果。

(10)定时更换消毒液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要有规定的期限,如不及时更换,许多药物长时间被细菌污染而成为污染源,因此必须定时进行更换并对新液进行杀菌效果检测。

三、护理工作控制措施

(一)加强护理管理,减少医院感染

1、加强组织领导和健全监督检查

2、加强教育培训和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3、严格病人管理和做好健康教育

4、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5、消毒隔离措施的贯彻与落实

(二)、常见医院感染在护理方面的预防

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基础护理

1、坚持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动被单等。

2、护理病人前后均应洗手。

3、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扣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4、接触黏膜和呼吸道分泌物时必须戴手套。

5、每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在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个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

6、原则上吸痰管只能提拉一次。

7、直接接触下呼吸道黏膜的物品必须灭菌或用高效消毒法处理。

8、雾化器中使用无菌溶剂。在同一个病人每次雾化后,须对雾化器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或空气干燥。不同病人使用同一雾化器前,须对雾化器进行灭菌或高效消毒法处理。

9、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内盛无菌液体每天更换。备用的氧气湿化瓶干燥保存,每周消毒一次。

10、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应定期更换。管路上湿化及雾化用水必须使用无菌液体。正确调整冷凝水收集瓶的位置,防止冷凝水流入气道。

11、尽可能早地拔除气管内插管,在拔除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须将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12、进行胃肠内营养的患者,抬高床头30°-45°;确保胃肠营养管放置正确。

13、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14、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切开部位及其周围应保持清洁干燥;在气切部位的一切操作均应采用无菌技术;覆盖切开部位的双层无菌纱布应保持干燥。

15、树立“待气管如血管”的观念。

尿路感染的预防和基础护理

1、导尿操作前后要洗手。

2、插管导尿采用无菌技术。

3、留置导尿最好用气囊导尿管,采用密闭式集尿系统,保持通畅的动力引流,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

4、无泌尿系感染的病人,留置的导尿管每周更换一次,集尿袋更换频率目前无统一标准。

5、用含有抗菌药物的药液冲洗膀胱不应列入预防感染的常规,只限于各种原因造成堵塞的情况使用。

6、做中段培养时,不能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头取标本,而应在导尿管的末端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取尿液送检。

7、做好尿道口及会阴部的消毒及皮肤护理,保持床单干燥整洁。

四、医院中心供应室灭菌质量的保证措施

中心供应室是医院中为各临床科室提供各种无菌器械、敷料及用品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危。

(一)中心供应室的建筑要求

供应室接近临床科室,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便于组织内部工作流水线,避免外部干扰。通风采光要良好。墙壁及天花板应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光滑,有排水道。

(二)中心供应室内部区域的划分

从微生物观点出发,按清洁度的不同将中心供应室划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三)灭菌质量的保证

1、对于待灭菌物品的要求

(1)应尽量将同一类物品同一批灭菌,并避免将器械包直接接触棉织品包。

(2)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50cm。

(3)物品包捆扎不宜过紧,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剂∕卡。

2、对灭菌后物品的要求

(1)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2)灭菌后的无菌包应干燥。

(3)应于开包前和开包后分别检查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和包内化学指示剂是否已达到灭菌的状态。

(4)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进行登记,并将记录纸归档备查。

3、灭菌质量的监测

做好记录,资料保存。

五、医院空气净化及污物、污水的处理措施

(一)医院空气净化

1、自然通风换气

对流通风,每天两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可显著减少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是最简便有效的空气净化手段。

2、空气过滤

(1)层流净化

(2)空调净化

3、空气消毒

(1)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2)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3)熏蒸或喷雾消毒

(二)污物、污水的处理

1、污物的处理

医院污物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医疗垃圾必须经过消毒毁形后方可运出医院(直接送焚烧者除外,条件是储存及运送容器必须可防渗漏并耐刺)。

2、污水处理

医院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后方能排放。医院污水消毒常用氯化消毒法或臭氧消毒法。

六、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

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

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二、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各有手消毒设施。

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感染时即刻消毒。

五、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走廊、病房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八、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二、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凉干,定期消毒。

十三、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六、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七、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未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八、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武清扫。

产房、母婴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产房、母婴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1、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2、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现阶段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还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二、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5.5-6.5m2,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0、5-1m2。

1、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2、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3、婴儿用服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4、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5、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6、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二、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三、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

四、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

五、手术用器具、物品的清洁和消毒灭菌要求见第五章第三节,手术室内设消毒供应间的管理见本章第八节,加强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

六、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七、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八、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九、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十、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

十一、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十二、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十三、手术废弃物品须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严格执行卫生部(88)卫医字第6号《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见附录四)。

二、周围环境无污染源。

三、内部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行。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

四、有物品回收、消毒、洗涤、敷料制作、组装、灭菌、存储、发送全过程所需要的设备和条件。

五、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灭菌效果的监测要求见本文第四章第二节。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其使用与管理见第五章第四节。

七、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测措施:

对购进的原材料、消毒洗涤剂、试剂、设备、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消毒供应室。

对消毒剂的浓度、常水和精洗用水的质量进行监测;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程度和初洗、精洗、组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

检验科及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二、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四、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五、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

六、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七、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八、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九、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检验科的管理要求。

洗衣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洗衣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布局合理,活污分开,通风良好、分为洗涤区,折叠区,清洁衣物存放区。物流由污到洁,顺行通过,不得逆流。

二、指定地点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消点,专车、专线运输。运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

二、认真执行衣物清洗的规章制度,分类清洗。被血液、体液污染的人物应单独消毒、清洗。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消毒一般物品有效氯含最≥250mg/L,消毒污染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煮沸消毒为20~3分钟。洗涤剂的洗涤时间为1小时。传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闭运输,先消毒后清洗。

四、清洁被服专区存放。

五、工作环境保持卫生,每日清洁消毒,每周大扫除。

六、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每日洗澡更衣,接触污物后洗手。

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基本制度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基本制度门急诊医院感染 管理制度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基本制度门急诊医院感 染管理制度 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全员培训,掌握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防护措施,及时发现患者并转介到定点医院治疗,为定点医院提供精神科联络会诊工作,做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基本制度,供大家参考选择。 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基本制度 一、卫生管理要求 1.制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门诊、住院诊疗相关应急预案与工作流程,制定院内感染应对预案,储备防护用品和消毒物资。 2.与当地具有新冠肺炎诊疗能力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建立联络会诊机制; 精神专科医院设立观察隔离病区,综合医院精神科设置应急隔离病室,新入院的精神障碍患者在此病区/病室观察14天后再转入普通病区/病室。有条件的机构,设立发热病区,在院感专家的指导下,改造门诊和病房隔离区,科学设置医务人员和患者通道及医疗垃圾转运通道,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3.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全员培训,掌握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防护措施,及时发现患者并转介到定点医院治疗,为定点医院提供精神科联络会诊工作,

做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4.采取严格的门诊和住院限制措施,科学有序开展医疗工作,尽量减少门诊患者复诊次数,并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严格管理医院出入口,暂停家属探视,限制陪诊人员数量。 5.各部门密切协作,落实院内感染各项防范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所有区域均要注意环境卫生和通风换气,做好做实病区清洁和消毒管理,指定专人进行督导检查。 二、预防性卫生措施 1.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换气,可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 或安装排风设备,加强排风; 也可使用合法有效的循环风空气消毒机。 2.加强院区和人员管理,在医院入口处设置非接触式测温仪,在门诊大厅、电梯间、候诊室等人员较为密集的场所,放置速干手消毒剂。就诊者、陪诊人员及相关人员进入门诊诊疗区域前均须佩戴口罩,同时加强手卫生。 3.加强住院患者,特别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治疗和照护,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降低冲动行为发生的风险。 4.加强住院患者的饮食管理,病房采用送餐制。餐(饮)

院感控制管理制度

院感控制管理制度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病人感染率。 三、医务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督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控制院内感染各项卫生学标准 一、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供应室、无菌间、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 个/m3,乙型链球菌不得超过 20个/m3,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上不得超过5个/ m2。 二、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症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m3,物体表面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个/ m3,医务人员的手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个/ m2,门诊大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4000个/m3。 三、外科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的手,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 四、婴儿室、儿科病房、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和化脓菌。 五、凡灭菌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其他任何种类的微生物,消毒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 六、各种使用的紫外线灯强度,不得低于70微瓦·秒/m2。 院内感染监测制度 一、对高危区如手术室、供应室无菌间、治疗室、换药室的空气细菌,每月监测一次。

急诊科2018年度院感工作计划

急诊科2018年度院感工作计划 2018年急诊科将在医院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检验科的积极协作,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全科室人员参与,共同开展与完成我院院感科制定的各项工作,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特制定2018年院感工作计划如下: 一、主要目标: 1、科室医护人员院感知识培训率达100%,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 2、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85%,正确率≥90%。 3、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合格率≥98%;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 4、医院感染漏报率<5%。 5、传染病人疫情上报100%;及时率98%; 6、医疗废物回收率100%。 二、保证措施 (一)加强教育培训:将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纳入本年度工作重点,采取院内讲座形式多渠道进行全员培训,试卷考核,提高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每月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1、每月科室根据本科业务开展情况组织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一次,并做好记录。 2、积极参与院内组织的院感知识教育与培训,并将学习情况纳入科室考核。 3、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消毒隔离知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理,使其将院感意识贯穿到工作中。 4、加强护工的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如护工的工作要求、消毒灭菌的基本常识、清洁程序及个人防护措施等。 5、落实各级人员职责,做好隔离防护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二)加强院感监测与管理工作 1、充分发挥院感质控管理小组作用,通过每月的质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每季度对科室的空气、

院感试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单项选择题( 40 题) 1 、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C) A 环境消毒 B 合理使用抗菌素 C 洗手 D 隔离传染病人 2、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 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A)。 A ≤ 10cfu/cm2 B ≤ 5cfu/cm2 C ≤ 15cfu/cm2 D ≤ 8cfu/cm2 3、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 求: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 B )。 A ≤ 10cfu/cm2 B ≤ 5cfu/cm2 C ≤ 15cfu/cm2 D ≤ 8cfu/cm2 4、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多少时间内报告当地卫生 行政部门( B ) A、36小时 B、24小时 C、12小时 D、48小时 E、2小时 5、下述哪项不属于微生物( E ) A、病毒 B、支原体 C、细菌 D、衣原体 E、钩虫 6、通过空调冷却水传播最常见的细菌是( D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沙门氏菌 C、大肠杆菌 D、军团菌 E、棒状杆菌 7、下述不属于灭菌剂是( E ) A、2%戊二醛 B、过氧乙酸 C、环氧乙烷 D、甲醛 E、含氯消毒剂 8 、妊娠妇女不宜用的抗菌药物是( D ) A、青霉素 B、磷霉素 C、林可霉素 D、四环素 E、头孢菌素 9、下述各项中错误的是( A ) A、小儿呼吸道感染不需要隔离 B、医院污物应分类收集、分别处理,以防止污染扩散 C、大面积烧伤或多重耐药菌感染应进行接触隔离 D、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E、传染病区应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10、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 B ) A、长期卧床 B、留置导尿管 C、膀胱冲洗 D、膀胱内注射 E、膀胱镜检查 11、下列消毒剂中属于高水平消毒剂的有( A ) A、戊二醛 B、络合碘 C、新洁尔灭 D、乙醇 E、碘酊 12、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 C ) A、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B、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C、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感染 D、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 E、婴幼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13、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 D ) A、门诊、急诊病人 B、探视者 C、医务人员 D、住院病人 E、陪 护人员 14、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D ) A、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 B、 由损伤而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性反应C、婴 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CMV、弓形虫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以内者 D、住院中由于治疗措施而激活的感染 E、由于输注苏打外渗引起的 局部炎性反应 15、医院污物的处理原则错误的是( D ) A、防止污染扩散 B、分类收集 C、分别处理 D、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一同处理 E、尽可能采用焚烧处理 16、目前国内医院感染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D ) A、泌尿道 B、外科切口 C、血液 D、下呼吸道 E、胃肠道 17、灭菌速度快、灭菌效果好、对经济、环境污染小的是( E ) A、环氧乙烷灭菌法 B、戊二醛浸泡灭菌法 C、辐射灭菌法 D、过氧乙酸浸泡灭菌法 E、压力蒸汽灭菌法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标准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科(部、室)(以下简称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宣教和培训、监测与报告、预检分诊、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医疗废物处置等。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门急诊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WS/T 511—2016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1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WS/T 524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原卫生部2003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原卫生部2003年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原卫生部2009年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原卫生部2005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患者或就诊者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疗保健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染。 3.2呼吸道卫生respiratory hygiene 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WS/T 511-2016,定义3.4] 3.3安全注射safe injection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使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 3.4安全注射装置safety-engineered devices 用于抽取动静脉血液、其他体液或注射药物的无针或有针的装置,通过内在的设计使其在使用后能屏蔽锐器,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4 管理要求 4.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1.1 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门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与责任(全)1.doc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与责任(全)1 前言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简称院感)问题日益成为严重的公共 卫生问题,院感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生命危险,同时也给医院和社会带来 巨大的医疗负担。为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职业行为,落实各项院感管理 制度和措施。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制定医院院感管理制度。医院对现行的医院院感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 职责以及院感管理应急预案等内容进行了必要的修改、调整和补充,使 其日趋完善,更具有指导和激励作用。若有不足之处,请广大医务人员 指正。 Xxx医院 2017年1月 第一部分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和计划生 育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制定医院院感管理制度。 2.医院院感染管理工作在业务副院长领导下,由医院院感 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全院医院院感控制规划、管理制度,医院 院感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各科室(部门)医院院感管理 小组负责落实。 3.医院职工应自觉遵守医院院感染管理制度,不断的提高 对医院院感的认识,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院感的发生,杜绝 医院院感染暴发事件流行。 4.各科室(部门)应认真执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的各项管理措施,按要求进行监测,资料保存完整。 5.医务人员在进行诊断、治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 菌技术、隔离技术,不得违反操作规程,不得随意简化和变更

操作程序。 6.医院对各科室(部门)院感管理落实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监测、监督、检查,综合分析,全面评估,进行奖惩。 7.医院医疗范围的建筑设施应符合卫生学标准,新建或改建工程应经医院院感管理委员公审定后方可施工。 8.对违反医院院感管理制度(规定)而造成不良后果者, 视情节轻重予以教育或严肃处理,情节恶劣并构成犯罪者按相 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应责任。 二、医院院感管理办公室工作制度 1.加强政治和业务、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2.负责拟定医院院感管理计划,提供主管院长和医院院感管理委员会审批后组织实施。 3.健全医院院感管理组织,医院各科室感染管理制度,各级人员感染管理职责。 4.深入科室、监督、检查全院有关医院院感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5.做好全院医院院感发病率、医院院感危险因素及高危人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摘要: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证明,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有责任向社会进行人人讲究卫生、时间保护环境的宣传。 关键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证明,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有责任向社会进行人人讲究卫生、时间保护环境的宣传。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由于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医院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分为: (一)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 引起自身感染。 (二)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他人处带来的外袭菌群引起的感染。包括: 1.交叉感染在医院内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 2.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它物品)造成的感染。如由于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等。 三、常见的医院感染 (一)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病人防御机制的疾病,如癌、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或行气管切开术、安置气管导管等病人中。判断肺部感染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透视或照片,其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3.3%~42%。肺部感染对危重病人、免疫抑制状态病人及免疫力衰弱等病人的威

门、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门、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合理分区,人流、物流的途径分布合理,普通门诊、儿科、急诊室、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分开,设单独出入口,有预检分诊制度。 2.普通病人和特殊感染病人分室就诊,诊查传染病人后应更换诊查床单,物体表面用500~1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消毒,医护人员接触传染病人后个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诊室定时同时通风,特别是在接诊儿科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和接诊咳嗽厉害的病人后迅速通风。 3.抢救室、清创室、治疗室定时进行清洁消毒,并做好记录。 4.各诊室均应备有流水洗手装置和洗手液、每日更换床套、枕套,有污染随时更换。 5.医护人员在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无菌操作前衣帽整齐,戴口罩并吸收。 6.医护人员如有特殊感染不得进入治疗室或进行无菌操作。 7.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必须灭菌,注射器、输液器应一人一针一管,用后按要求统一回收处理。 8.对疑似有传染病的病人应隔离,医务人员针对性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穿隔离衣(如疑有狂犬病时),当病人转走时进行终末消毒。凡疑为特殊感染敷料、废弃物及一次性无菌手套、棉签等医疗废物应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封闭,统一焚烧处理。

9.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止血带一人一用,用后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晾干备用。 10.地面及床头桌湿式,并湿式扫床,一桌一床,一床一套,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拖布标记明确,清洗后悬挂晾干。 11.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和日期,有效期内使用,开启的无菌包有效期为24小时,已抽取的摇曳有效期为2小时。 12.医护人员应了解消毒的性能、作用,有效浓度、作用时间、配置方法,使用中的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定期监测及更换,并做好记录。 13.呼吸机关路应专人专用,使用中的管路定期更换,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14.雾化药杯及口服药杯做到一用一消毒,用毕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干燥保存。 15.氧气管专用,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日消毒并更换无菌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16.体温表做到一用一消毒,用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干燥保存。 17.血压计及听诊器用75%乙醇擦拭,袖带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清洗后晾干备用。如被血液及体液污染应随时清洗消毒。 18.收治2个病人之间应更换床单,铺清洁床单,铺清洁床单前应以消毒液抹洗床架、床头柜、 19.床单位终末消毒: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和职责(全)1.doc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和职责(全)1 前言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简称院感)问题日益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院感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生命危险,同时也给医院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医疗负担。为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职业行为,落实各项院感管理制度和措施。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制定医院院感管理制度。医院对现行的医院院感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以及院感管理应急预案等内容进行了必要的修改、调整和补充,使其日趋完善,更具有指导和激励作用。若有不足之处,请广大医务人员指正。 Xxx医院 2017年1月 第一部分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制定医院院感管理制度。 2.医院院感染管理工作在业务副院长领导下,由医院院感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全院医院院感控制规划、管理制度,医院院感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各科室(部门)医院院感管理小组负责落实。

3.医院职工应自觉遵守医院院感染管理制度,不断的提高对医院院感的认识,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院感的发生,杜绝医院院感染暴发事件流行。 4.各科室(部门)应认真执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的各项管理措施,按要求进行监测,资料保存完整。 5.医务人员在进行诊断、治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隔离技术,不得违反操作规程,不得随意简化和变更操作程序。 6.医院对各科室(部门)院感管理落实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监测、监督、检查,综合分析,全面评估,进行奖惩。 7.医院医疗范围的建筑设施应符合卫生学标准,新建或改建工程应经医院院感管理委员公审定后方可施工。 8.对违反医院院感管理制度(规定)而造成不良后果者,视情节轻重予以教育或严肃处理,情节恶劣并构成犯罪者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应责任。 二、医院院感管理办公室工作制度 1.加强政治和业务、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2.负责拟定医院院感管理计划,提供主管院长和医院院感管理委员会审批后组织实施。 3.健全医院院感管理组织,医院各科室感染管理制度,各

医院感染地预防与控制教案设计

第十一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医院感染概述 医院是各种患者集中的场所,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且耐药性强,大量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导致医院感染不断增多,这不仅使医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因此防治医院感染成为当务之急。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一)概念: 医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 感染并出现症状 (二)医院内感染的分类 1、外源性的感染(交叉感染):病原体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形成的感 染 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一)机体内在因素 1、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等。 2、病理因素由于疾病使患者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 3、心理因素个体的情绪、主观能动性、暗示性作用等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其免疫功能和抵抗力。 (二)机体外在因素 1、诊疗活动现代诊疗技术和先进的药物应用对医学的发展具有强大推动作用,在造福人类健康的同时,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1)侵入性诊疗机会增加:现代诊疗技术尤其是各种侵入性诊疗的增加。 (2)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治疗过程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

从而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 3、医院管理机制医院感染制度不健全,或者虽然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但只是形式主义;医院感染管理资源不足,投入缺乏;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都会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三者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就 导致感染 (一)感染源:医院内感染主要包括以下感染源 1、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2、患者自身 3、动物感染源 4、环境储源 (二)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外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径 方式:直接接触、间接接触 2、空气传播:以空气为媒介,有飞沫核传播、菌尘传播 3、注射、输血传播 4、饮水、食物传播 5、生物媒介传播 (三)易感宿主: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 因此,医院感染常见的人群主要有:①婴幼儿及老年人;②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③营养不良者;④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⑤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者; ⑥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者;⑦手术时间长者;⑧住院时间长者;⑨精神状态差、缺乏主观能动性者。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018年)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018年)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管理要求:依据WS/T591-xx版《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修订该管理制度。 1.1.门急诊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门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小组及其人员的职责并落实。 1.2.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依据门急诊医疗工作实际,制定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计划.措施和流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1.3.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宜对患者及陪同人员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 1.4.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接受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果,做好相应记录。 2.工作人员: 2.1 应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2 应掌握并遵循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及流程,特别是落实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手卫生应符合 WS/T313 的要求,隔离工作应符合 WS/T311 的要求,消毒灭菌工作应符合 WS/T367 的要求。

2.3 注射.穿刺.治疗.换药.手术.清创等无菌诊疗操作时,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设备设施门急诊应配备合格.充足体温计(枪).手卫生设施与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卫生洁具.清洁和消毒灭菌产品和设施等与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相关的设施和物品, 4.宣教和培训: 4.1 门急诊工作人员的培训 4.1.1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并依据工作人员岗位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培训。 4.1.2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 a)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特点; b)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 c)基本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如手卫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和使用等标准预防措施以及清洁消毒的方法和频率.医疗废物管理等;并依据国家及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及时更新; d)有疫情发生时,培训内容应包括相应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及技能; e)对兼职人员培训还应包括手卫生依从性观察.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监测.多重耐药菌管理等。 4.1.3培训应符合以下要求: a)新到门急诊工作的人员均应参加岗前培训; b)在岗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每年至少一次,并做好记录; c)根据传染病疫情发生情况,在岗人员应及时接受针对性培训。

各科室院感管理制度

各科室院感管理制度 注:各临床、医技科室院感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兼职监控医师和护士组成。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 __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 __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并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制定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与措施。 2、医院要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医院感染的诊断、预防、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程序。 3、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督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重要内容。 4、医院要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做好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5、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协同有关科室监督、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6、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的分类》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7、医院建立全员医院感染控制培训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在职职工和新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召开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正确给予指导,增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各部门反馈的信息,协调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院感知识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院感知识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一节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 1.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哪些? 答:医院内肺炎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主要预防措施有:(1).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已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2).如无禁忌证,应将患者床头抬高30°。(3).鼓励手术后(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利于痰液引流。(5)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达正常水平。(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来预防医院内肺炎。 2.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除执行医院内肺炎的预防措施外,还包括:(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气管插管。(3)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5~30cmH2O,无明显漏气。 (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5)呼吸机螺纹管及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逆流入患者气道;湿化水应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6)每日评估是否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

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第二节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1.患者手术前应采取哪些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答:手术前应采取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包括:(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2)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3)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4)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感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5)手术部位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6)如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在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min至2h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胃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7)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呼吸道感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参加手术。(8)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9)提高患者术前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2.手术中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有哪些? 答:手术中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包括:(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人员流动。(2)保证使用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预防隔离技术 隔离的技术和措施比较复杂,一般是针对病原体的播散而设置,称为屏障护理。在实施时应根据每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选择 1、隔离区域划分 为了保证消毒隔离能顺利进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在隔离区域应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的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未经消毒处理者,不得混用。人们在此区域内活动应遵循一定规则。 2、隔离室 设置隔离室的目的是将感染源和易感者从空间上分开,减少病原体经任何途径的传播机会,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执行隔离常规。有单人隔离室和同室隔离两种。 隔离室要有卫生设施,室外要有缓冲区,有必需的隔离用物。 3、探视者的管理 探视者进入隔离的病人房间之前要报告护士站,医务人员要指导其正确使用口罩、手套及隔离衣,并督促执行其他预防隔离措施。 4、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的使用 各种类型的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提供屏蔽保护。戴口罩可以防护口、鼻吸入气溶胶。口罩、面罩和护目镜可阻止感染性血液和体液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应盖住口鼻部,用过的口罩应及时处理,脱口罩后应立即洗手。不可将口罩存放在口袋内或挂在颈上、胸前反复使用。 5、卫生洗手 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感染的技术之一。为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洗手分为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 洗手目的去除手上污垢和暂居微生物 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是在接触有破损的排放、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4)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5)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6)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洗手程序(1)双手掌心相互搓擦;(2)手指掌面与手掌搓擦;(3)一手手掌覆盖于另一手的手背,双手手指、手指两侧及指蹼交叉摩擦,同时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手背,然后交换;(4)双手互握,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指背,然后交换;(5)一手的拇指放于握拳状的另一手掌中转动搓擦,然后交换;(6)一手的指尖放于另一手的手掌搓擦,然后交换;(7)一手手指掌面及手掌包绕另一手的腕部转动搓擦,然后交换。 6、手的消毒 目的去除暂居微生物及破坏或抑制部分常居微生物。 指征(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3)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者之后。(4)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之后。(5)接触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之后。(6)双手需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科室院感管理手册

青海省交通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手册 科室: XXX科 . 2012 年

填表说明: 1、本手册内容作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考核依据,必须按时如实认真记录和填写。 2、有关数据要将原始资料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3、本手册按年度编制,每年一册,已填写的手册由科室妥善保存备查。 4、如遇医院感染管理特殊情况需记录,可另加附页。 5、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自查存在的问题,要在下月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上做出小结,并提出整改措施。 6、科室组织的相关学习,要有讲义。 7、科室组织的考试要有试卷和成绩登记。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监控医生: 监控护士: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一、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三、监督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四、组织本科室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五、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六、做好对卫生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七、有针对性进行目标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医院感染发病率。 八、定期对本科的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器械消毒液等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做好登记,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九、按月参加医院组织召开的医院感染管理例会。 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医师职责 一、负责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贯彻落实。 二、负责监督本科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三、负责组织本科医护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四、对本科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五、科室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要及时督促主管医生填报登记卡,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督促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做好科室登记工作。 六、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立即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积极协助调查医院感染发病原囚,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并积极投人控制工作。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 加强医院管 医院环境内大量细菌和易感人群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医院场所的特殊性[1]。为了减少医院内的各种感染,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1 完善接诊、分诊制度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门诊,以预防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和就诊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1.2 完善病种管理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开设隔离病房、危急病房、温馨病房等,以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收治,减少交叉感染。 1.3 完善区域化管理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管理,护理人员不仅要严格律已,还要管好患者及其家属。 1.4 严格执行陪床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减少陪床人员,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1.5 妥善处理废用垃圾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妥善处理,由专职人员收集后并进行处理。 2 严格执行消毒 2.1 加强病房空气环境的管理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多种感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从多个环节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的含量。定时开窗,病房湿式清扫,每日完成床单更换,集中查房后用0.5%84消毒液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对高危重点科室、高危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探视,且采取探视者入室更衣、洗手,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消毒擦拭、喷雾消毒等措施。每月一次做细菌培养,如不合格的,重新消毒后再做培养,以保证病房的清洁。 2.2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目前灭菌方法很多,但仍认为高温、高压效果较好。有研究报道,污染的氧气湿化

瓶、氧气管、氧气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公用洗涤池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因素。所以,除了对必须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对易忽视的消毒器械物品应进行认真的消毒。 2.3 手的消毒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都要彻底洗手,因为被污染的手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认真洗手与手的消毒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2]。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巾一带,在治疗室安装感应水龙头,并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保证手指带菌数不超过15cfu/cm2。 2.4 终末消毒患者出院及病故后,对床单位进行严格的擦拭并消毒,以达到彻底终末消毒的目的。 3 减少侵袭性操作 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有报道,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3]。在必须导尿时,应选择毒性小、感染率低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每日2次尿道口消毒,每日更换引流袋,无菌尿管每周更换一次,留尿管前后和拔尿管前后都应对患者做尿的细菌培养,如发生菌尿症立即停止导尿,并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4 减少开放式治疗 开放性的操作是造成感染的又一诱因。在泌尿系统疾病中,持续膀胱冲洗是不可避免的。采用3 000ml大袋生理盐水冲洗,因重力缘故不需要排气管及连通管,换袋工作由护士进行,仔细检查每袋生理盐水,避免有混浊及杂质的液体冲入膀胱。连接5 000ml一次性引流袋,常用密闭式,管颈粗,不易堵塞且可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妥善固定后冲洗液不易逆流,更有效地避免院内感染。 5 合理使用抗生素

医院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诊室的一般消毒制度 1、工作人员要求 (1)工作人员上岗室衣帽整齐,给病人检查及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消毒毛巾擦手。 (2)普通病人和特殊感染病人分室就诊,医护人员接触传染病病人后应更换诊查床单,物体表面用500—1000mg/L有效氯的消毒剂溶液消毒,医护人员手可用快速手消毒剂,或用250—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流动水冲洗。 (3)无菌操作前应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规程,做到一人一针,一 巾一带。 2、清洁处理与空气消毒 (1)坚持每日的卫生清洁和月大扫除制度,诊前10分钟开窗通风,保持诊室、换药室、治疗室的清洁整齐。 (2)每周擦试诊查床、更换床单、枕套。 (3)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紫外线照射1小时(记录灯管启用时间和累计时间),酒精纱布擦试紫外线灯管,保持无尘,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并有记录。 3、非一次性管道的消毒 (1)非一次性胃管、吸痰管、导尿管、肛管用后分别放在消毒液内浸泡,再刷洗、晾干,表面涂少量滑石粉,置密闭消毒盒内,送供应室灭菌后备用。 (2)雾化吸人器专人使用后,必须经消毒(螺旋管、面罩、雾化罐各关节拆开,用消毒液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4、一次性物品的消 毒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输液器、输液瓶、弯盘、吸氧管、胃管、导尿管、气管 插管、引流管、窥器等,用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5、各种瓶类消毒 (1)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用消毒液泡后,再用无菌水冲洗,晾干、备用。正 在使用的湿化瓶每日更换蒸馏水。 (2)电动吸引器、胃肠减压器、洗胃机容器里的内容物随时清除,做到每日 刷洗。用毕先用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再清洗干净备用。 (3)密闭引流瓶用后浸泡在消毒液内消毒30分钟,再刷洗干净,用 双层包布包裹,送供应室灭菌。 6、器械、敷料的消毒 (1)不锈钢换药盘(碗)、镊子用后浸泡在消毒液内消毒30分钟,再刷洗干净,擦干(镊子用油纱布擦拭)、包好送供应室高压灭菌。 (2)经灭菌的各种敷料缸、罐(纱布、棉球)、无菌包,开启后的有效时间为24 小时,并注明开启时间。 (3)无菌持物钳,如干式保存,应每4小时更换1次,并注明起用日期和时间。用2%二醛灭菌剂保存,无菌持物钳、镊每周更换。 (二)专科特殊消毒制度 l、接诊室 (1)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椅、凳、治疗车和沙发。 (2)体温计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2、妇产科 (1)接诊病人后的检查床垫和漏斗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一次。检查病人应用一 次性纸垫、手套和窥器。 (2)检查阴道出血病人医生需戴无菌手套,外阴用碘伏棉球消毒后方可内诊。

消毒供应室院感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健全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并履行职责。 2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医务人员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不少于6 小时,并建立培训记录。 3 、消毒供应中心的各类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岗位培训,掌握各类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及职业卫生防护等相关知识,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人员必须取得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持证上岗。 4 、环境布局合理。工作区与生活辅助区分开;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划分明确,有实际的屏障,标识明显;三区间的人流、空气流由洁到污;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 5 、灭菌、清洁、污染物品严格区分,定点放臵。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分区存放,每日清洗消毒,保持车辆清洁、干燥。 6 、凡需要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特殊感染性疾病(朊毒体、气性坏疽、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应单独包装,明显标识,先经高水平消毒后再清洗、消毒或灭菌。 7 、经过清洗、消毒、干燥处理的器械、物品,必须进行清洗质量检查和器械功能检查,符合要求后再包装灭菌

8 、根据器械、物品的用途、性质等选择适宜的灭菌方式。灭菌物品的包 装、装载、卸载、存放与发放应严格遵守消毒供应技术操作程序,对各类无菌包应严格执行检查制度,确保供应物品的质量。 9 、建立质量管理与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保证供应的物品安全。 10 、消毒供应中心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包括:清洁剂、润滑剂、消毒剂、包装材料、监测材料、试剂、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并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供应中心。 11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柜。 12 、保持环境整洁、物品表面清洁无尘,清洗器械的用品使用后应进行清洗消毒,干燥保存。 13 、根据不同工作岗位需要配备相应的职业防护用品(护目镜、口罩、帽子、防护手套、防水衣及防护鞋等),按规定使用。 14 、严格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按规定要求对各种灭菌器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及生物监测,监测资料存档备查。对使用中消毒剂按规范要求进行浓度、生物监测;每季度对空气和医务人员手等进行生物监测。 15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运 送。交接登记内容完善、资料保存齐全。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