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2012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北京科技大学远程教育2012届专科毕业论文

专科毕业论文

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

摘要

钢筋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筋工程也是结构安全的主要分项工程,对整个工程来说钢筋分项工程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在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同时,对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越来越重视,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控制,减少了钢筋工程事故的发生。作为工程现场的管理人员,钢筋分项工程的质量则是工作的重点之一。根据现行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并结合现场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严把钢筋原材料关、重视钢筋制作质量和现场安装控制是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对防止钢筋质量通病的发生,消除质量隐患,保证工程安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专门阐述了钢筋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的一些要点及方法,以供与同行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关键词:钢筋工程原材料钢筋分项质量检查

目录

1 引言 (1)

2 原材料的控制 (1)

3 对钢筋加工的控制 (1)

3.1 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的规定 (1)

3.2 箍筋加工的控制 (1)

4 对钢筋连接的控制 (2)

4.1 钢筋焊接的形式 (2)

4.2 钢筋焊接过程控制 (2)

4.3 接头位置设置时应注意的事项 (2)

4.4 焊接及机械连接操作的控制 (2)

4.5 焊接接头的质量检验与验收 (5)

4.6 钢筋机械连接方式设计连接接头位置时应注意的事项 (6)

4.7 接头的施工现场检验与验收 (6)

5 钢筋安装的控制 (6)

5.1 钢筋直径、数量和长度错误 (6)

5.2 钢筋锚固 (7)

5.3 悬挑部分的钢筋不到位 (7)

5.4 梁柱节点箍筋施工不到位 (7)

5.5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 (8)

6 钢筋连接及绑扎的控制 (9)

6.1 钢筋连接的位置表 (9)

6.2 直螺纹连接 (10)

6.3 钢筋搭接绑扎 (11)

6.4 箍筋绑扎 (11)

7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1 引言

钢筋工程是钢筋混凝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钢筋施工是保证钢筋混凝土质量的重要途径。钢筋工程的施工包括配料、加工、绑扎、安装等实施过程,在建筑施工中,要确保钢筋工程质量,必须加强以下方面的质量控制:钢筋的规格、数量、间距、长度。为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单位对此均采用了不同的设置方式。而钢筋是需要有一个严格的控制标准,否则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安全陆。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需要查验钢材质保书和复验报告,杜绝使用劣质钢材。钢筋焊接接头,按规定取样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焊工需有上岗证。然后检查安装好的钢筋,按图核对钢筋的直径、根数、形状。钢筋绑扎需牢固,表面要洁净,模板内无碎砖、木屑、油污等杂物。还须对钢筋的接头、锚固、位置等仔细查验。这些要求容易忽视,成了钢筋工程质量通病。本文着重阐述了影响钢筋工程质量的因素,从钢筋原材料进厂、加工、绑扎和安装、质量检查、成品保护的过程控制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从而保证钢筋工程的工程质量。

2 原材料的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蓬勃发展起来,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重要的物资基础,其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影响人民的生命安全,严重的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控制,以防止因材料质量问题而导致工程项目质量事故的发生。所以对建筑工程的检测工作已被提上了重要位置,通过对建筑材料对环境、温度及湿度等各方面的试验,得出数据,使建筑材料在使用中有了数据上的支持。钢筋作为"双控"的材料,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热扎带肋钢筋》规定按取试件作为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因此钢筋原材料进场检查验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钢筋进场时,应该将钢筋出厂质保资料与钢筋炉批号铁牌相对照,看是否相符。

注意每一捆钢筋均要有铁牌,还要注意出厂质保资料上的数量是否大于进场数量,否则应不予进场,从而杜绝假冒钢筋进场用于工程上。

2)钢筋进场后,应按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炉号、每批重量不大于60t取一组对进场钢筋进行试验,使用合格的钢筋在工程上。

3)对于钢筋连接的方式采用的原材料,重点对连接所需的原材料进行检测复试,如直螺纹套筒,结构钢焊条,焊丝等,合格后方可使用,必须严格把关以便控制钢筋的焊接或连接的施工质量。

3 对钢筋加工的控制

工作人员往往不重视对钢筋加工过程的控制,而是等到钢筋现场安装完成后,对钢筋加工的质量进行验收,因此往往出现由于钢筋加工不符合要求,造成返工,这样不但造成浪费而且影响进度,对工期非常不利。因此,应经常深入钢筋加工现场了解钢筋

加工质量,并注意检查以下内容。

3.1 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I级钢筋末端应做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当设计要求末端作90°或135°弯钩时,II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III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弯起钢筋中间部分弯折处的弯起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和5倍。

3.2 箍筋加工的控制

1)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除了注意检查弯钩的弯弧内直径外,尚用注意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具体要求,一般结构不宜小于5d;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2)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

3)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应为135°。

4)当钢筋调直采用冷拉方法时,应严格控制冷拉率,对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

5)在钢筋加工过程中,如果发现钢筋脆断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还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

4 对钢筋连接的控制

钢筋连接方式主要有绑扎搭接、焊接、机械连接三种方式,焊接、机械连接首先当然是检查操作工是否有证上岗,这是保证质量的首要条件,下面论述绑扎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的控制。

4.1 钢筋焊接方面钢筋焊接形式有很多种,主要有:电阻点焊、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预埋件埋弧压力焊。

4.2 钢筋焊接过程控制

试焊工程正式焊接之前,参与该项施焊的焊工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试焊,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施工。试验结果应符合质量检验与验收时的要求。该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因此应督促施工,尽量避免返工而造成浪费和影响工期。

4.3 接头位置设置时应注意:

4.3.1 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4.3.2 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互相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拉区不宜大于50%。

2)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

不应大于50%。

4.3.3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同一连接区焊接接头的位置设置非常重要,否则安装完成后在验收时才发现问题,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并且影响工期。

4.4 焊接及机械连接操作的控制

督促操作人员严格按各种不同类型的操作规程操作。钢筋电弧焊、电渣压力焊、闪光对焊及机械连接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4.4.1 电弧焊包括帮条焊、搭接焊、坡口焊、窄间隙电弧焊和熔槽帮条焊等五种接头形式。帮条焊、搭接焊有双面焊、单面焊之分;坡口焊有平焊、立焊两种。此外还有钢筋与钢板搭接焊、预埋件电弧焊。焊接时,应注意:

1)根据钢筋牌号、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正确选择焊条、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特别是焊条的选用。

2)焊接时,引弧应在垫板、帮条或形成焊缝的部位进行,不得烧伤主筋。

3)焊接地线与钢筋应接触紧密。

4)焊接过程中应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光滑,焊缝余高应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

5)检查焊接高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4.4.2 电渣压力焊,应注意:

1)电渣压力焊在建筑施工中多用于柱、墙、烟囱、水坝等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竖向或斜向(倾斜度在4:1范围内)钢筋的连接。

2)电渣压力焊可采用交流或直流焊接电源,焊机容量应根据所焊钢筋直径选定,调整好电流量。

3)焊接夹具应具有刚度,在最大允许荷载下应移动灵活,操作便利。焊剂筒的直径应与所焊钢筋直径相适应。电压表、时间显示器应配备齐全。

4)焊接夹具的上下钳口应夹紧靠于上、下钢筋上,钢筋一经夹紧,不得晃动;

5)引弧宜采用铁丝圈或焊条头引弧法,也可采用直接引弧法。

6)引燃电弧后,应先进行电弧过程,然后,加快上钢筋下送速度,使钢筋端面与液态渣池接触,转变为电渣过程,最后在断电的同时,迅速下压上钢筋,挤出熔化金属和熔渣。

7)接头焊毕,应停歇后,方可回收焊剂和卸下夹具,并敲去渣壳,四周焊包应均匀,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应大于或等于4mm,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4°且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且不得大于2m,以及钢筋与电极接触处,应无烧伤缺陷。

8)焊接过程中,应根据有关电渣压力焊焊接参数控制电流、焊接电压和通电时间,这是焊接成败的关键。

4.4.3 闪光对焊,应注意:

闪光对焊有连续闪光焊、预热闪光焊和闪光---预热闪光焊三种焊接工艺方法,选用焊接工艺方法,主要是根据钢筋直径、钢筋牌号及钢筋端面平整情况选用。焊接时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闪光对焊时,应选择合适的调伸长度、烧化流量、预煅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等焊接参数,连续闪光焊时的留量应包括烧化留量、有电顶锻留量和无电顶锻留量;闪光-预热闪光焊时的留量应包括:一次烧化留量、预热留量、二次烧化留量、有电顶锻留量和无电顶锻留量。

2)调伸长度的选择,应随着钢筋级别的提高和钢筋直径的加大而增大,当焊接HRB400、RRB400级钢筋时,调伸长度宜在40~60㎜内选用。若长度过小,向电极散热增加,加热区变窄,不利于塑性变形,顶锻时所需压力较大;当长度过大时,加热区变宽,若钢筋较细,容易产生弯曲。

3)烧化留量的选择,应根据焊接工艺方法确定。当连续闪光焊时,烧化过程应较长,烧化留量应等于两根钢筋在断料时切断机刀口严重压伤部分(包括端面的不平整度),再加8㎜。

4)闪光-预热闪光焊时,应区分一次烧化量和二次烧化留量。一次烧化量等于两根钢筋在断料时切断机刀口严重压伤部分,二次烧化留量不应小于10㎜。预热闪光焊时的烧化留量不应小于10㎜。

5)当采用预热闪光焊时,以及电流密度较大时,会加快烧化速度。在烧化留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烧化速度会使加热区不适当地变窄,所需焊机容量增大,并引起爆破灭口深度的增加。反之,过小的烧化速度对接头的质量也是不利的。

6)在采用预热闪光焊或闪光-预热闪光焊中,预热宜采用电阻预热法,预热留量1~2㎜,预热次数1~4次,每次预热时间1.5~2.0S,间歇时间3~4S.。

7)预热温度太高或者预热留量太大,会引起接头附近金属组织晶粒长大,降低接头塑性.预热温度不足,会使闪光困难,过程不稳定,加热区太窄,不能保证顶锻时足够塑性变形。

8)顶锻留量应为4~10㎜,并应随钢筋直径的增大和钢筋级别的提高而增加(其中,有电顶锻留量约占1/3)顶锻速度越快越好,顶锻力的大小应足以保证液体金属和氧化物夹渣全部挤出。

9)变压器级数应根据钢筋级别、直径、焊机容量以及焊接工艺方法等具体情况选择。

10)在焊接前,钢筋端部要正直、除锈,安装钢筋要放正、夹牢。

11)在焊接中,闪光要强烈,特别是顶锻前一瞬间;钢筋较粗时,预热要充分;顶锻时一定要快而有力。

4.4.4 机械连接

钢筋机械是通过连接件的机械咬合作用或钢筋端面的承压作用,将一根钢筋中的力传递至另一根钢筋的连接方法常用的机械连接接头有挤压套筒接头、锥螺纹套筒接头、直螺纹套筒接头等。挤压套筒接头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挤压操作时采用的挤压力,压模亮度,压痕直径或挤压后套筒长度向波动范围以及挤压道数均应符合经型式检验确定的技术参数的要求。

2)应对钢筋与套筒进行试套,如钢筋有马蹄、弯折或纵肋尺寸过大者,应预先矫正或用砂轮打磨,对不同直径钢安慰筋的套筒不得相互串用。

3 )应按标记检查钢筋插入套筒内深度,钢筋端头离套筒长度中点不宜超过10㎜。

4)挤压时挤压机与钢筋轴线应保持垂直。

5)挤压宜从套筒中央开始,并依次向两端挤压。

6)钢筋连接端应划出明显定位标记,确保在挤压和挤压后按定位标记检查钢筋伸入套筒内的长度。

7)宜先挤压一端钢筋,在施工作业区插入待接钢筋后再挤压另一端套筒。

8)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挤压连接工艺检验,工艺检验应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4.5 焊接接头的质量检验与验收

钢筋焊接接头应按检验批进行质量检验与验收,质量检验时,应包括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检验。力学性能检验应在接头外观检查合格后,在现场随机抽取试件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同意安装。钢筋安装完成后,尚应认真检查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百分率是否符合要求,这是焊接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应重点检查。

4.6 钢筋机械连接方式设计连接接头位置时应注意:

1)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的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在同一连接区段内Ⅲ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2)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端梁、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I级接头或II级接头,且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3)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因此连接接头的位置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否则验收时发现不符合造成返工,不但浪费人力物力,并且影响工期。督促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坚强对操作人员连接操作控制,要求操作工人必须按有关规程操作,对于螺纹接头应致意必须达到所必需的最小拧紧力矩值。如果发现操作工人不按规程操作,应采取罚款和辞退等方式处理,并对该批连接件重新验收。

4.7 接头的施工现场检验与验收

钢筋连接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必须根据有关规范要求按验收批在现场随机截取3个接头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在监理人员见证下,随机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同意安装。

5 钢筋安装的控制

钢筋安装是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作为现场管理员也必须重点检查的方面,钢筋安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如下方面:

5.1 钢筋直径、数量和长度错误

如Ф18错改Ф16;梁支座负筋漏放;剪力墙暗柱漏放拉钩;梁支座负钢筋上排不足1/3L;二排不足1/4L.。

5.2 钢筋锚固

长度应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及有关验收规范要求施工,图纸不清或未注明的地方,及时提出或在施工中征求设计人员意见。锚固要求也应有基本概念:(1)简支梁或连续梁支端支座,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内锚固长度,月牙纹钢筋≥12d。光面钢筋≥15d,螺纹钢筋≥10d,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内最小锚固长度,当砼C20时,Ⅰ级钢筋35d ,Ⅱ级钢筋45d 。连续梁和框架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应贯穿其中间支作或中间节点范围内锚固长度,参见简支梁端支座。(2)框架梁的端节点。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应伸过节点中心线,当水平锚固长度不够,应沿柱节点外边向下弯折,但变折前水平锚固长度≮0.45la(la 为纵向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端节点锚固长度,参见简支梁端支座。框架顶层角节点,梁上部钢筋需伸入柱子与柱子钢筋搭接。施工时要特别注意上部钢筋弯曲半径,制作中钢筋弯曲半径为5d 时往往能保证,面对弯曲半径为15d 时,钢筋制作容易忽视,这对大偏心柱是很不利的。(3)弯起钢筋在弯点外应留有足够锚固长度。 框架梁锚入柱长度不够;应特别注意屋面框架梁和边柱的锚固构造,而有些工程设置转换层处的框支梁锚入柱内的构造也应在检查中重视。

5.3 悬挑部分的钢筋不到位

悬挑部分的钢筋安装则是钢筋检查的重点,在悬挑梁的检查经常发现悬挑梁上排和下排钢筋不到边;第二排钢筋不足0.75L ;悬挑梁面筋锚固长度不够;设计要求有抗扭

筋,也应注意检查;而悬挑板钢筋也应保证足够的高度。

5.4 梁柱节点箍筋施工不到位

在实际施工中,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构造复杂,特别是处于结构中间部位的柱子,梁柱钢筋纵横交错,梁的纵向受力钢筋要放在柱纵向钢筋内部,呈井子形交叉,这样柱子的箍筋绑扎就很不方便。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施工单位普遍采取先安装梁板模板,再绑扎安装梁钢筋,待梁钢筋安装结束,然后整体沉梁,那么节点区箍筋就无法绑扎,致使梁柱节点区出现不放、少放或者即使放也是杂乱的挤在一起,这样就会给节点区质量留下安全隐患。由于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有些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就采取用两个开口箍筋对向拼合的方法,然而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符合规范规定的。根据规范的规定,为保证箍筋对混凝土核心区起到约束作用,箍筋要封闭、末端要有弯钩。还有的做法就是在沉梁之前就把柱箍筋绑扎好,然后和梁一起下落,由于箍筋与柱纵筋摩擦且下落不平衡,使得箍筋不能下落出现施工人员强力往下打的现象,不但把箍筋打得变形,而且也不能使得箍筋到位。这样做的结果是箍筋没有得到封闭绑扎且杂乱变形,间距更不会满足规范要求。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解决节点核心区箍筋施工的问题。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钢筋下料加工的时候,就考虑增加若干根与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具体长度根据节点区箍筋高度确定,箍筋开口处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设计间距用短钢筋焊接,可以在箍筋每边或两边相对焊接即可,加工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整体骨架。

第二,在安装梁钢筋之前,把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用垫木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然后穿梁纵向钢筋并绑扎,待梁钢筋安装完沉梁时,节点区骨架就与梁整体下落,且不会出现变形、开口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保证节点区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很好,使得节点区箍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5.5 钢筋保护层厚度

5.5.1钢筋保护层的基本规定:

1基础梁、板

⑴、根据设计要求基础底板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50mm花岗岩边角料垫块,间距1.0m梅花形布置。底板侧面采用40mm塑料卡控制保护层厚度。

⑵、基础梁用塑料卡。

2梁、板、柱、墙:

⑴、所有墙体采用塑料卡间距1.0m梅花形布置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

⑵、柱采用直径为30mm专用塑料卡作保护层,框架柱方柱距柱边200mm,纵向间距1.0m,每面两排布置,框架柱圆柱间距1.0m梅花形布置。

⑶、梁底采用25mm厚花岗岩垫块,梁侧采用25厚的专用塑料卡作保护层。

⑷、大理石垫块,光面向上,毛面向下。

5.5.2、钢筋保护层的具体要求及处理

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是为满足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保护层厚度大小,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太大则构件表面易开裂。因此,《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1992)第 3.5.8条、《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BJ301-1988)第 5.1.10条、《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B50204-2002)第5.5.2条均规定: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梁柱允许偏差为5mm。施工时须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要求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但实际施工时很难做到。高层建筑中。由于柱箍筋直径较大,间距较密,肢数较多,加工难度较大。安装时内外箍筋很难做到完全重叠,只能部分外突部分内凹,外突箍筋使模板无法安装,为此施工单位总是有意识地将箍筋做小一点以便安装模板。但会造成柱纵筋保护层偏大,解决该问题有赖于提高现场加工精

度。在框架结构施工中,由于楼面标高是一致的。双向框架梁同时穿越柱节点时,必然造成一侧框架梁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往往会超过40mm)。井宇架梁节点也有同样问题,这些问题无法避免。但需注意:一是梁箍筋的下料问题.由于一向框架梁面筋需从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过。若该向框架梁端箍按原尺寸下料,面筋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对梁骨架受力不利,因此梁端箍筋下料时高度可减小2-3cm(仅一向框架梁端需要);二是施工时以哪一向为主,保护层厚度增大,截面有效高度变小,正截面受弯承能力减小(约5%),设计时是否考虑这种影响,另一方面构件表面容易开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2.4条规定: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对此须在设计时就明确以哪一向为大,并对保护层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铺一层钢丝网以防表面开裂。作为现场管理员,验收时应注意检查梁、底板钢筋必须垫放厚度符合要求且足够数量的钢筋垫块。施工现场经常发现工人将梁的垫块用作板筋的垫块,而将板筋的垫块用作梁的垫块,并且垫块强度不够,容易被钢筋压碎,甚至不放置垫块等现象。作为管理员应注意检查。

6、钢筋连接及绑扎的控制:

钢筋直径φ≥16mm以上的钢筋采用机械连接连接,φ<16mm的钢筋采用搭接,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方法,直螺纹连接应用在基础底板、基础主梁、剪力墙、框架柱、框架梁和部分楼板,搭接主要应用在剪力墙和楼板。

6.1钢筋连接位置表

6.2直螺纹连接:

⑴、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的钢筋接头,其设置在同一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相互错开。钢筋机械连接区段长度应按不小于35d(d为被连接钢筋中的较大直径)与500mm 之间大值计算。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不应大于50%。

⑵、梁、柱箍筋绑扎位置应避开直螺纹接头处。

⑶、连接钢筋时,钢筋规格和连接规格一致,钢筋螺纹的形式、螺距。螺纹直径与连接套匹配。并确保钢筋和连接套的丝扣干净,完好无损。

⑷、连接钢筋时对准轴线将钢筋拧入连接套。 ⑸、接头拼接完成后,使两个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互相顶紧,套筒每端不得有一扣以上的完整丝扣外露。

⑹、在直螺纹拧紧后点上红漆。

6.3、绑扎搭接:

⑴、搭接长度按规范要求,钢筋搭接均按50%错开,墙竖向钢筋搭接范围内,必须通过三道水平筋。

⑵、板钢筋绑扎采用八字扣,柱钢筋采用缠扣绑扎钢筋间距满足要求。

⑶、顶板钢筋下铁得按规范要求伸入梁中一半。

⑷、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时,主梁钢筋在上。

⑸、板的钢筋网绑扎应长跨在内短跨在外,双向板钢筋交叉点应满绑。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去。负筋弯钩要朝向砼内。

⑹、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有留有30mm ,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⑺、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2)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3)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4)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5)板筋绑扎前须先按设计图要求间距弹线,按线绑扎,控制质量。

6)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根据设计要求,板筋采用钢筋马凳纵横@600予以支撑。

⑻、墙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剪力墙上下两边三道水平处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⑼、外墙浇筑后严禁开洞,所有洞口预埋件及埋管均应预留,洞边加筋详见施工图。墙、柱内预留钢筋做防雷接地引线,应焊成通路。其位置、数量及做法详见安装施工图,焊接工作应选派合格的焊工进行,不得损伤结构钢筋,水电安装的预埋,土建必须配合,不能错埋和漏埋。

⑽、为了保证墙体钢筋的间距、垂直,所以在墙体钢筋中间放置梯子筋。竖向梯子筋代替墙体钢筋,大于墙体竖向钢筋一个规格,梯子筋中控制墙厚度的横档钢筋的长度比墙厚小2mm,端头用无齿锯锯平后刷防锈漆,梯子筋的间距一般控制1.5m ,绑竖向梯子筋时认真吊垂直,然后绑墙体竖向钢筋,并按梯子筋的水平格绑横筋。第一根水平筋距地面50mm 。横竖筋的间距就是梯子筋的分格距。梯子筋的详图:

梯子筋

墙水平筋墙竖筋墙竖筋墙水平筋

同水平筋间距

墙高墙高

同水平筋间距墙厚-2墙厚-2

⑾、为控制柱子竖向主筋的位置,在柱子的中部、上部以及预留筋的上口设置三个定位箍筋(定位箍筋用高于柱子箍筋一个规格的钢筋焊制,呈“井”型室位箍筋,顶在模板内,比柱断面小2mm )。

⑿、在绑扎有两排或三排钢筋的过梁及梁钢筋时,注意一、二、三排钢筋之间的间距。

⒀、注意门洞口处起步筋的位置,洞口处加筋按方案及规范要求施工。

6.4、箍筋绑扎

⑴、箍筋加密区按照规范要求施工。 ⑵、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挑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与柱相同。梁主筋外角处与箍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⑶、箍筋绑扎时应错开直螺纹接头处。

⑷、,过梁箍筋两端各进入暗柱一个,第一个过梁箍筋距暗柱边50mm 。顶层时过梁入支座全部锚固长度范围内均要加设箍筋,间距150mm 。

7 结束语

在对钢筋工程质量验收时,严格按设计检查,并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一定能搞好钢筋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

圆柱框

参考文献:

[1] 陈青来,刘其祥.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中国建设标准

设计研究院.2003.

[2] 游科,游浩.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丁光莹.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反应分析的随机模拟分析》:[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1.

[5]《国标03G101图集》

致谢

本论文是在刘琳琳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于2014年12月完成的.在理论课的学习、论文选题和成文过程中倾注了导师的大量心血。初稿完成刘琳琳老师又多次为我修改论文中的不足之处。在此,刘琳琳老师半年来对学生的辛勤培养和谆谆教诲致以衷心的感谢!

此外,本论文的完成离不开每一位关心我的老师和同学。本人在学习期间,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为本文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此论文草成之际,作者谨向提供过帮助的老师、同学及有关领导表示由衷的感谢!

致谢人:胡吉平

2014年12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