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及解释(终审稿)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及解释(终审稿)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及解释(终审稿)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及解释(终审稿)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及

解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及解释

成语:不亦乐乎、三十而立、从心所欲、温故知新、疏食饮水、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舍昼夜、逝者如夫、匹夫不可夺志解释: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人们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是一个有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都会反省我自己,替别人做事,我尽力了吗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忠诚老师传授我的知识,我都温习了吗”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说:“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日夜不停

留。”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篇一 1.刚毅木讷 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2.割鸡焉用牛刀 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3.各不相谋

解释: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4.恭而有礼 解释: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6.攻乎异端 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出处:《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7.过犹不及 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8.怪力乱神 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出处:《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9.后生可畏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0.患得患失

文言文成语及解释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及解释 第一册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第二册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第三册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寓言四则》) ?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寓言四则》) ?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寓言四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寓言四则》) 第四册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论语》中的115个常见成语整理(含解释及出处)

《论语》中的115个常见成语整理(含 解释及出处)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1、哀而不伤 【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解释】: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北辰星拱 【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 【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 【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 【解释】: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 【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8、不耻下问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

【解释】: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 【解释】: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不亦乐乎 【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3、察言观色 【解释】: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自】:《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4、成仁取义

论语中的所有成语总结,超有用!!

1不亦乐乎《学而》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到,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成语义:①不也是很快乐;②表示程度过甚,达到难以应付的地步;③表示情况令人满意; ④表示十分高兴。 2犯上作乱《学而》 原文: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翻译: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成语义: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3节用爱人《学而》 原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候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以要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季节役使人民。 成语义:节约财用,爱护百姓。 4食无求饱《学而》 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成语义:吃饭不要求饱足。 5居无求安《学而》 原文:同上 成语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6 安贫乐道《学而》 原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翻译:贫穷却不去巴结,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如贫穷仍快快乐乐,富裕仍爱好礼义的人。 成语义: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7巧言令色《学而》 原文: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花言巧语,面容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成语义:原指铺张修饰没有实际内容的语言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8告往知来《学而》 原文:告诸往而知来者 翻译:告诉你过去的事情,你就可以知道未来要发生的事。 成语义: 9慎终追远《学而》 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曾子说:“要谨慎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这样人民的道德就会归复中厚老实。 成语义: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远代的祖先。 10温良恭俭让《学而》 原文:以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翻译:用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来了解政事的。 成语义: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11言而有信《学而》 原文: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翻译:讲信用,要符合于义;只有符合义的诺言才可以去实现。 成语义:说出来的话算数,有信用。 12从心所欲《为政》

论语中的成语50个

论语中的成语50个 导读:导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关于书中的成语有哪些?小编搜集整理了50个成语及解释,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论语中的成语50个: 1、【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6、【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8、【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9、【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10、【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1、【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2、【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国学小知识:《论语》中的27个成语典故

国学小知识:《论语》中的27个成语典故 1.【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 '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 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能够入学受教。 2.【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 在当地住了几月,*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 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 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3.【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 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个教育学说。 4.【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清·刘鹗记的第七回也表明: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持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5.【温故知新】 [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为政》) <释义>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闻一知十】 [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释义>听到一件事,便能够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有一天,孔子故意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到底哪个强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孔子点头说:“你不如他,我也不如他啊。”这段话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记载。 7.【举一反三】 [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出自《论语》的经典成语及解释

出自《论语》的经典成语及解释篇一 1.无为而治 解释: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2.小德出入 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出处:《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3.血气方刚

解释: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出处:《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4.学而优则仕 解释: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5.朽木不可雕也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 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6.循循善诱 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7.言必信,行必果 解释: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8.言必有中 解释: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9.言不及义 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出处:《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10.言而有信

解释: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出处:《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篇二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释: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 出处:《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一言以蔽之 解释: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一以贯之 解释: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论语中的成语有哪些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里面许多言论如今依旧发人深省,不少成语也是从中演化而来。一起看看那些出自论语中的成语,了解论语中的成语有哪些。 论语中的成语有哪些出自论语中的成语 1、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下,就是低下和差的意思,但是这个低下和差不是对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请教的人提高,把自己放低。你向别人请教问题,那他就是你的老师。英文解释为:not feel ashamed to ask and learn from one's subordinates; be modest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 be open-minded in study; condescend to ask for advice。 2、不得其死 出自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春秋时期,孔子生病,他的学生们前去看望他。孔子仔细地看着他们,他认为闵子骞性格外和内刚,冉有和子贡和顺不足、刚直有余,他们均能自保,唯独子路刚直不阿,日后不能善终,就深情地叮嘱他以后遇事要冷静,千万不能鲁莽。 释义: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3、不亦乐乎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乐乎,意为不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吗?也指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并带有诙谐意味。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宪问》亦有此语。其旨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涉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有僭越之嫌,就被人认为是违礼之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要安分守己。这在春秋末年为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起到过重要作用,但对后世则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尤其对民众不关心政治,安分守礼的心态起到诱导作用。应当说,这是消极的。 释义: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 5、从心所欲

论语中的成语(全)

《论语》中的成语 《学而篇第一》 1-1、【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论语·学而》(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2、【不亦乐乎】——不是很高兴的吗?《论语·学而》(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3、【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论语·学而》(1·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4、【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论语·学而》(1·3):“巧言令色,鲜矣仁!” 1-5、【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6、【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1-8、【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论语·学而》(1·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论语·学而》(1·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10、【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论语·学而》(1·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11、【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论语·学而》(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中115个成语典故及完整解释

《论语》中115个成语典故及完整解释 A 1. 哀而不伤 【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B 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解释】: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 北辰星拱 【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 比而不周 【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 【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 【解释】: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 【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8.不耻下问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 【解释】: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 【解释】: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不亦乐乎 【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C 13. 察言观色 【解释】: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自】:《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4. 成仁取义 【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15. 成人之美 【解释】: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16. 从心所欲 【解释】: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出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D

论语中的成语和名句

出自《论语》的成语 1.字斟句酌: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2.众星环极: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 3.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4.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5.直道而行:比喻办事公正。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7.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8.过而能改: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 6.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7.造次颠沛: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8.允执其中: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9.悦近来远: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10.怨天尤人: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11.欲速则不达: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12.欲速反迟:速,快;迟,慢。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很快达到目的。 13.欲罢不能:欲,想;罢,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14.玉毁椟中: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 15.愚不可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1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17.有勇知方:有勇气且知道义。 18.有头有尾:有开头,有结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19.有始有终: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20.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21.有过之无不及: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22.用行舍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23.用舍行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24.勇者不惧: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 25.隐居求志: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26.饮水曲肱: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27.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28.以紫乱朱: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29.以直报怨: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30.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31.以身作则: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32.以德报怨: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33.衣马轻肥: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34.一隅三反: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100个《论语中的成语典故》

1. 哀而不伤 【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解释】: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北辰星拱 【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 【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 【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 【解释】: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 【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8.不耻下问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 【解释】: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

【解释】: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不亦乐乎 【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3. 察言观色 【解释】: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自】:《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4.成仁取义 【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15.成人之美 【解释】: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6.从心所欲 【解释】: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出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7. 大动干戈 【解释】: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自】:《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8. 待价而沽 【解释】: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 【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19. 箪食瓢饮 【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论语》中的成语俗语

论语》中的成语,俗语(一) 1,犯上作乱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学而第一》) 2,巧言令色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第一) 3,慎终追远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第一) 4,温良恭俭让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得之。 5,和为贵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 6,三十而立子曰:吾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第二) 7,温故知新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举直错诸枉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0,见义勇为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1,是可忍,孰不可忍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第三) 12,获罪于天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13,力不同科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4,既往不咎

自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5,尽善尽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第四) 17,见贤思齐 子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父母在,不远游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9,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20,听其言,观其行 子曰:始吾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1,无欲则刚 子曰: 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 ,焉得刚? 22, 不耻下问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3,三思而后行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4,中道而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 画 25,文质彬彬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6,敬而远之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27,述而不作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述而第七) 2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9,举一反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0,三月不知肉味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31,乐在其中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2,发愤忘食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公冶长第五 ) 雍也第六)

论语中的成语及其解释

论语中的成语 一:《学而》篇(16个) 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不亦乐乎: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知过必改:认识到自己错了就一定要改。 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过化存神:过:经过;存:保存,具有。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 温良谦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等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 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切磋琢磨: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二:《为政》篇(15个) 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周而不比: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比而不周: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出自《论语》的25个成语典故

出自《论语》的25个成语典故 | 1.【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2.【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3.【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4.【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清·刘鹗记的第七回也表明: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5.【温故知新】 [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关于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

关于出自《论语》的成语及解释篇一 1.哀而不伤 解释: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此外也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常用来比喻做事情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处:《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解释: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北辰星拱 解释:北辰:北极星;共:音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

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 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结党营私。 出处:《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 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 解释: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7.博文约礼 解释: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处:《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8.不耻下问 解释: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 解释: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处:《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 解释: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篇二 1.不亦乐乎 解释: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用来表示程度极深。 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解释:不担任某职务,就不去过问某职务范围内的事。 出处:《论语·泰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察言观色 解释: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出自《论语》的50个常用四字成语

1、【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5、【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6、【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7、【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出处】《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8、【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1、【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蹚水。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出处】《诗经·小雅·小旻(mín)》:“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12、【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3、【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出处】《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14、【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

出自《论语》的成语(115个)

出自《论语》的成语(115个) 《论语》,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被广为流传;而你可知道,出自《论语》的成语竟有115个之多! A 1、哀而不伤 【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B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解释】: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北辰星拱 【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 【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 【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 【解释】: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 【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8、不耻下问 1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9、不得其死 【解释】: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0、不舍昼夜 【解释】: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不亦乐乎 【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C 13、察言观色 【解释】: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自】:《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4、成仁取义 【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15、成人之美 【解释】: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6、从心所欲 【解释】: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出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D 17、大动干戈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