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960_2005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祁添垚_张强_王月

1960_2005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祁添垚_张强_王月

1960_2005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祁添垚_张强_王月
1960_2005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祁添垚_张强_王月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14-12-09;修订日期修订日期:2015-04-10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1331104)、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071020)、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425903)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祁添垚(1989-),男,广东东莞人,硕士,主要从事气象水文学研究。E-mail:qity@https://www.wendangku.net/doc/5714397142.html, 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张强,教授。E-mail:zhangq68@https://www.wendangku.net/doc/5714397142.html,

19601960~

~2005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祁添垚1,2,张

强1,2,王

月1,2,肖名忠1,2,刘剑宇1,2,孙

鹏1,2

(1.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广东广州510275;2.中山大学华南地区水循环与

水安全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摘要:针对蒸发悖论这一科学问题,对1960~2005年的蒸发皿蒸发资料进行系统研究,全面分析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探究中国各气候区蒸发皿蒸发变化的敏感因子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利用模糊聚类FCM 算法,将中国分成3个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差异区:东中南分区(中国南部、中部、西南部以及东部);西北分区(中国西北部)和中国东北至西南的狭长分布带;②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分布具有明显区域性:中国南部、东部、中部及西北部,蒸发皿蒸发量以显著下降趋势为主,其中显著上升站点零星分布于东南沿海、西南、洞庭湖及西北地区的西北部;中国东北部至西南狭长分布带中密集分布显著上升及无明显变化趋势的站点;③对蒸发皿蒸发量与4种气象要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发现东南分区、西北分区和狭长分布带的敏感因子均为相对湿度。由此可知,相对湿度是影响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蒸发皿蒸发量;蒸发悖论;时空分布;模糊聚类分析;Modified Mann-Kendall 趋势检验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P426.2+1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000-0690(2015)12-1599-08

蒸发是水文循环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节,其演变过程涉及能量平衡与水量平衡。不少研究表明,过去几十年中,地表温度在不同地区以不同速度上升[1~3]。一般情况下,气温上升会导致蒸发量增加[4~6]。然而,观测资料表明蒸发皿蒸发量呈现显著下降趋势[7~9],这一现象称为蒸发悖论。Pe-terson [7]等于1995年发现1950~1990年美国与前苏联地区的蒸发皿蒸发量呈下降趋势,并由此得出水循环中陆地蒸发减少的结论。Brutsaert 等[10]于1998年为解释蒸发佯谬,认为蒸发皿蒸发量的减少恰恰是由于陆地蒸发量增加引起的。Roderick 和Farquhar [4]于2002年表明太阳总辐射下降致蒸发皿蒸发量下降,而云量和气溶胶的增加又是前者的成因。国内学者对此已有大量研究,盛琼[11]利用全国468个气象站1957~2001年蒸发皿蒸发量及其他气象因子同步实测资料,研究得出,引起蒸发皿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因子为辐射、气温日较差、

风速,而湿度因子影响最小。王艳君等[12]利用长江流域115个气象站点1961~2000年的观测数据,发现长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参照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年平均变化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左洪超[13]认为蒸发皿蒸发量是多环境因子共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利用中国有长期太阳辐射观测的62个常规气象站1961~2000年的观测资料,通过蒸发皿蒸发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对其进行验证,表明只利用单个环境因子的变化来解释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会产生偏颇。曾燕等[14]通过对全国664个气象站点20cm 口径蒸发皿资料的分析,发现就平均而言,1960~2005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并认为日照百分率减少造成的太阳总辐射减少是主要原因。刘敏[8]等挑选了全国671个站点1955~2001年的资料证明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存在减少趋势,气温日较差和平均风速的减小与蒸发皿蒸发量的减少具有最显著

第35卷第12期2015年12月

V ol.35No.12Dec.,2015

地理科学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地理科学35卷

的相关性,是蒸发皿蒸发量减少的影响因子。刘

昌明等[15]根据中国1960~2007年的653个气象台

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优化太阳辐射计算

的Penman-Monteith潜在蒸散发计算方法,分析了

中国10大流域片区的潜在蒸散发对最高气温、最

低气温、风速、太阳辐射、水汽压的敏感性及其区

域分异。而马雪宁[16]等利用黄河流域72个气象站

点1960~2010年的气象资料,系统分析了过去51

a间气温、降水量以及潜在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得

到近51a来风速的明显减小是导致黄河流域潜在

蒸散量减少的主导因素的结论。

上述研究对于科学理解区域水循环变化具有

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研究区域不同,站点数不同等

诸多因素,研究结论多有差异。本文基于蒸发及水

循环研究的重要性,基于1960~2005年全国588个

气象站蒸发皿蒸发量数据及其他气象变量的观测

资料,全面分析蒸发皿蒸发变化及可能影响因子,

得出区域水汽循环特征与蒸发悖论在中国的具体

体现,该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区域水汽循环变化特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相似性与差异性及水资源管理,均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1数据与方法

1.1数据

本文采用中国588个气象站1960~2005年包括气压、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低云量、风速、降水量、日照时数、20cm蒸发皿蒸发量等14种气象观测量的气象要素观测值,研究蒸发量的年及季节变化。所分析资料由国家气象中心提供。对于缺测的蒸发皿蒸发量,通过建立其与本站干球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插补(相关系数在0.82~0.98之间),能很好的满足分析对数据的质量要求。

1.2方法

1.2.1模糊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根据数据相似性,将其归到不同集合中。而模糊聚类分析则是建立在模糊理论之上,超越“非此即彼”的传统聚类分析,更贴近实际数据内在结构。最常用模糊聚类为模糊c均值算法(Fuzzy C-Means算法,简称FCM)[17],分类效果评定见表1所示。在实际应用中,须综合运用上述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分类的情况,假定不同c值,根据表1中7种指标进行判定衡量。特别地,当不同c值表现出类似效果时,取c值较小者为宜。

1.2.2Modified Mann-Kendall趋势检验

MK法假定样本独立随机分布[18,19],而实际气象水文序列大多存在序列样本自相关性。对此,Hamed和Rao改进传统的MK趋势检验,即Modi-fied Mann-Kendall(MMK)趋势检验方法[20]。MMK根据序列自相关性情况,对统计量S的方差Var(S)进行修正,分析结果表明,MMK于时间序列独立随机时与MK相近,而在序列存在显著自相关性情况下,可得到更为精确的结果。

分析了588个气象站年蒸发皿蒸发量自相关系数(ρS(1)),其中ρS(1)>0.6的站点数量为90个,ρS(1)>0.5的站点数量为184个。其他气象变量亦做此分析,由于篇幅,结果不做显示。章诞武等[21]的研究也表明,年均气温和年蒸发皿蒸发量自相关性显著,需要剔除自相关性后进行趋势检验,否则序列正自相关性会放大序列趋势的显著性。

2结果与讨论

2.1基于FCM的气候分区

2.1.1分区数确定

假定分区数c=2,3,4…14,对比由不同c值得出的结果。由于单独应用某一指标是不合理的,故此列出7种不同指标,通过对比判定出最合理的分区数。通过系统分析可知,c=3或c=4较为合理。注:1松花江流域;2辽河流域;3海河流域;4黄河流域;5淮河流域;6长江流域;7东南诸河流域;8珠江流域;9西南诸河流域;10

西北诸河流域。

图1中国588个气象测站分布

Fig.1Locations of588meteorological stations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1600

祁添垚等:1960~2005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2期

当由指标显示出来的结果相近时,我们认为较小者(c=3)为较好的结果。

2.1.2分区结果

根据3个分区结果可得相应隶属矩阵。事实上,隶属度最大并不意味着该点属于相应矩阵,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判定。由于输入模糊聚类分析模型的数据常是多维的,本文使用Sammon Mapping 将结果投影至二维平面。由图2a知,中国西藏、甘肃、青海、河北、内蒙古、辽宁、福建等地有相当一部分站点尚未加以分类。结合站点所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对上述未分类站点重新分类(图2b),研究结果与刘敏[8]根据年降水量和蒸发皿蒸发量计算干旱指数,再对全国进行气候分区的分区结果,及张强等[19]根据参照蒸发量变化性质得出的中国分区模式相一致,充分说明本文的分区结果具有可靠性与合理性。2.2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分析

图3为中国蒸发皿蒸发量MMK趋势空间分布图。由图3a可知,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内流区、甘蒙内流区、青海内流区、西藏内流区及雅鲁藏布江流域,绝大部分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海河、淮河、珠江、东南沿海、澜沧江与怒江、长江中下游及黄河中下游等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均以显著下降趋势为主,其中显著上升的站点零星分布于澜沧江与怒江流域南部、东南沿海诸河流域及洞庭湖流域。而松花江、辽河、长江上游和黄河上游等流域,蒸发皿蒸发上升趋势显著或者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识别出3个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差异区:①东中南分区(中国西南、南部、中部、东部);②西北分区(中国西北部);③位于以上2个分区之间、从东北延伸值西南的狭长分布带。可见如此通过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识别得出的空间分布模式与基于FCM算法的分区成果相吻合。

夏季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与年尺度的相差甚微(图3b),所不同之处在于对比年尺度更多站点呈显著下降或无显著变化趋势,这些站点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洞庭湖流域及珠江流域上游等区域(图3a,图4b),表明较年尺度而言,夏季蒸发皿蒸发量下降趋势更为显著。冬季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与年尺度的亦相差不大(图3c)。西北地区,很多在年尺度上表现显著下降的站点于冬季展现出显著上升趋势或无变化。东北地区变化尤其明显,冬季蒸发皿蒸发量显著下降的站点只有6个,而西南地区大部分站点变化趋势性质也发生转变,由年尺度的显著下降变成冬季的无明显变化。无论是狭长分布带还是西北、东中南分区,蒸发皿蒸发量相对于年尺度上升趋势更为明显。2.3蒸发皿蒸发量对气象要素的敏感性分析

张强等[22]在研究参照蒸发量敏感性因子的过程中,利用参照蒸发量与4种气象要素MK趋势检验量的相关关系进行探究,其机理在于因变量与

表1评价模糊聚类分析分区的7种指标

Table1Definitions of7indices which describe the goodness of clustering by FCM algorithm

指标

Partition Coefficient(PC)Classification Entropy(CE)Partition Index(SC)Separation Index(S)

Xie and Beni's Index(XB)Dunn's Index(DI)Alternative Dunn Index(ADI)定义

PC()c=1N∑i=1c∑j=1N u ij

CE()c=1N∑

i=1

c∑

j=1

N

u ij log(u ij)

SC()c=∑

i=1

c∑k=1N(u ij)m||x j-v i||2

N i∑k=1c|v k-v i||2

S()c=

i=1

c∑k=1N(u ij)2||x j-v i||2

N min i,j||v k-v i||2

XB()c=

i=1

c∑k=1N(u ij)m||x j-v i||2

N min i,j||v k-v i||2

DI()c=min i∈c{min j∈c,i≠j{

min x∈C

i,

y∈C i

d(x,y)

max k∈c{max x,y∈C d(x,y)}}}

ADI()c=min i∈c{min j∈c,i≠j{

min x∈C

i,

y∈C i

|d()

y i,v i-d()

x i,v i|

max k∈c{max x,y∈C d(x,y)}}}

1601

地理科学35卷

自变量变化趋势越相似,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敏感性越强。特别地,这种考虑因变量变化趋势和自变量变化趋势之间的相关关系敏感性分析方

法又是与McCuen [23]1974年提出敏感性系数的概念(即蒸发的变化率与气象变量的变化率的比率)本质是相同的。但相比之下研究两者相关关系所

图2模糊聚类分析分区结果

Fig.2

Results of Fuzzy clustering by Fuzzy C-Means algorithm

图3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空间分布

Fig.3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changes of pan

evaporation

1602

祁添垚等:1960~2005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2期涉及的计算更为便捷,因而,本文将采用张强等[22]所用的敏感性分析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

表2列出了3大分区内蒸发皿蒸发量与4种气象要素MMK 趋势检验量的相关系数。因其他气象变量与蒸发皿蒸发的相关关系极小,因此本文只考虑4种主要气象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东南分区相关系数最大的为相对湿度(r=-0.30),其次为风速(r=0.21),日照时数以及气温(r=0.18)(图4a ,表2)。与年尺度变化均相一致:4种变量均通过了95%置信水平检验,且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最大,故相对湿度可为东南区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敏感性因子。在西北区,与蒸发皿蒸发年变化相关的气象因子,按相关性由大到小分别为相对湿度(r=-0.32),气温(r=0.31),风速(r=0.29)和日照时数(r=0.25)(图4b ,表2)。但在冬季,气温(r=0.09)、风速(r=0.04)及日照时数(r=0.17)没有通过95%置信水平检验,因而相对湿度为西北区蒸发皿蒸发量的敏感因子。在狭长分布带,敏感气象因子主要为相对湿度(r=-0.30)和风速(r=0.26)之间(图4c ,表2)。然而风速在夏季与蒸发皿蒸发量的相关性没有通过95%置信度水平检验,因而,风速不是该区域内影响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敏感性因子。刘闻等[24]对渭河流域关中段潜在蒸发量进行研究,也发现年均潜在蒸发量与日较差、平均气温、

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水汽压呈负相关,说明文中表2具有适用性。

表2

蒸发皿蒸发量与4种主要气象变量MMK

统计量的相关系数

Table 2

Sensitivity of pan evaporation to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evaluated b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MMK trends of pan

evaporation and the four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年变化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夏季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冬季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

东南分区

相关系数0.18-0.300.210.18

0.45-0.460.230.36

0.18-0.450.270.24

P 值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

西北分区

相关系数0.31-0.320.290.25

0.41-0.400.350.29

0.09-0.380.040.17

P 值

0.000.000.000.01

0.000.000.000.00

0.380.000.650.08

狭长分布带相关系数0.04-0.260.220.130.23-0.460.170.280.07-0.300.11-0.01

P 值0.580.000.000.080.000.000.020.000.360.000.160.88

总言,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敏感因子为

注:a ,东南分区;b ,西北分区;c ,狭长分布带。带圆圈的星号表示显著相关。

图4各分区中MMK 趋势值与4种气象变量(气温、相对湿度、风速以及日照时数)相关系数

Fig.4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MMK trends of pan evaporation and the four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in each

partition

1603

地理科学35卷

相对湿度。刘昌明等[15]的研究也表明,全国范围内,潜在蒸散发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为:水汽压>最高气温>太阳辐射>风速>最低气温。尽管水汽压与相对湿度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可以表明水分因子对蒸发皿蒸发变化的显著影响。2.4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因子分析

影响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因子众多,可将其分为动力因子、热力因子和水分因子。通过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分析可知,风速、日照时数及相对湿度分别是上述3种类型气象变量中最敏感的。因而,通过对比风速、日照时数及相对湿度3种不同类型的气象因子,探讨不同地区引起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影响因子。

由于相对湿度为中国蒸发皿蒸发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图5)。对于年尺度的分布,中国西北、28°N~32°N 地区,相对湿度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而无显著变化趋势站

点的分布与显著上升的站点呈交叉出现,且在长江中下游、珠江和东南诸河流域部分地区集中分布(图5a )。在35°N 以北、100°E 以东区域,相对湿度以下降趋势为主。上述区域与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在空间呈相反模态,显示上述区域相对湿度的变化对蒸发皿蒸发变化的显著影响。西北地区降水增多,潜在蒸发量大,因而相对湿度增加;而华北与东北地区,降水量减少,从而导致相对湿度减少[25]。而在中国东南部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蒸发皿蒸发与相对湿度变化的空间模态相近,由此可推断,在中国东南部地区,除相对湿度以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对蒸发皿变化有显著影响,下文将对此进行进一步讨论。夏季相对湿度变化(图5b )与相对湿度年尺度变化相近,不同的是,在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相对湿度变化趋势不显著或有显著上升。在30°N 以北区域,夏季相对湿度(图5b )显著上升(下降)

站点基本与蒸

图5相对湿度变化的空间分布

Fig.5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changes of relative humidity

1604

祁添垚等:1960~2005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2期

发皿蒸发量夏季显著下降(上升)站点的空间分布相吻合。而在冬季,相对湿度变化趋势与年尺度和夏季变化相比,上升趋势显著,尤其在中国东北及东南沿海一带,更多站点相对显度呈显著上升或无明显变化(图5c)。图5c与图4c对比分析可见,蒸发皿蒸发量在西北分区和狭长分布带的关键影响因子为相对湿度。

3结论

利用FCM算法对中国进行气候分区,并应用MMK趋势检验法对中国1960~2005年蒸发皿蒸发量进行趋势分析,并对蒸发皿蒸发量与4种气象要素MMK趋势检验结果进行相关分析,辨识各分区蒸发皿蒸发变化的敏感性因子,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将中国分成3大区域:东中南分区(中国南部、中部、西南部以及东部);西北分区(中国西北部)和中国东北至西南的狭长分布带。

2)蒸发皿蒸发量的年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区域性:中国南部、东部、中部以及西北部,蒸发皿蒸发量以显著下降趋势为主,其中显著上升的站点零星分布于东南沿海、西南地区、洞庭湖以及西北地区的西北部;中国东北部至西南的狭长分布带,蒸发皿蒸发呈显著上升及无明显变化趋势。

3)在中国,影响蒸发皿蒸发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是相对湿度,中国境内蒸发皿蒸发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相对湿度增加,这正是陆地/水面蒸发增加、水循环加剧的重要表现,也是蒸发皿蒸发悖论在中国的主要体现。由于影响蒸发皿蒸发变化的影响因子同时也受其他因素影响,如日照时数与气温,受区域雾霾天气、云量、阴雨天气等影响,因而,导致不同区域蒸发皿蒸发变化成因辨识的难度增加,这也是水循环研究的难点之所在。研究对于理解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区域水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与差异性,具有重要理论与科学意义;同时,也为区域水资源管理与农业规划,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丁一汇,戴晓苏.中国近一百年来的温度变化[J].气象,1994,2020

(12):19~26.

[2]王绍武,叶瑾琳.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分析[J].大气科学,

1995,1919(5):544~553.

[3]唐红玉,翟盘茂.1951-2002年中国东、西部地区地面气温变化

对比[J].地球物理学报,2005,4848(3):526~534.

[4]Roderick M L,Farquhar G D.The cause of decreased pan evapo-

ration over the past50years[J].Science,2002,298

298(5597): 1410-1411.

[5]Robock A,Konstantin V Y,Srinivasan G.The global soil mois-

ture data bank[J].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2000,8181(6):1281-1299.

[6]Ohmura A,Wild M.Is the hydrological cycle accelerating?[J].

Science,2002,298

298(5597):1345-1346.

[7]Peterson T C,Golubev V S,Groisman PY.Evaporation losing

its strength[J].Nature,1995,337

337:687-688.

[8]刘敏,沈彦俊,曾燕,等.近50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

及原因[J].地理学报,2009,6464(3):259~269

[9]曾燕,邱新法,刘昌明,等.1960~2000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的

气候变化特征[J].水科学进展,2007,1818(3):311~318.

[10]Brutsaert W,Parlange M B.Hydrological cycle explains the

evaporation paradox[J].Nature,1998,396

396:30-31.

[11]盛琼.近45a来我国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及原因分析[D].南

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

[12]王艳君,姜彤,许崇育.长江流域20cm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

化[J].水科学进展,2006,1717(6):830~833.

[13]左洪超,鲍艳,张存杰,等.蒸发皿蒸发量的物理意义、近40年

变化趋势的分析和数值试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6,4949

(3):680~688.

[14]曾燕,邱新法,刘昌明,等.1960~2000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的

气候变化特征[J].水科学进展,2007,1818(3):311~318.

[15]刘昌明,张丹.中国地表潜在蒸散发敏感性的时空变化特征

分析[J].地理学报,2011,6666(5):579~588.

[16]马雪宁,张明军,王圣杰,等.“蒸发悖论”在黄河流域的探讨[J].

地理学报,2012,6767(5):645~656.

[17]Bezdek J C.A convergence theorem for the fuzzy ISODATA

clustering algorithm[J].IEEE trans PAMI,1980,22(1):1-8. [18]Kendall M G,Rank Correlation Methods[M].Griffin,Lon-

don.1975.

[19]Mann H B.Nonparametric tests against trend[J].Econometrica,

1945,1313(3):245-259.

[20]Hamed K H,Rao R A.A modified Mann-Kendall trend test for

autocorrelated data[J].Journal of Hydrology,1998,204

204:182-196.

[21]章诞武,丛振涛,倪广恒.基于中国气象资料的趋势检验方法对

比分析[J].水科学进展,2013,2424(4):490~496.

[22]Zhang Qiang,Xu Chong-Yu,Chen Xiaohong.Reference evapo-

transpiration changes in China:natural processes or human in-fluences[J].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2011,103

103: 479-488.

[23]McCuen R H.A sensitivity and error analysis of procedures

used for estimating evaporation[J].Water Resource Bulletin, 1974,1010(3):486-498.

[24]刘闻,曹明明,邱海军,等.渭河流域关中段潜在蒸发量时空

变化特征[J].地理科学,2014,3434(9):1145~1152.

1605

地理科学35卷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Pan Evaporation in 19601960--2005

in China:Changing Properties and Possible Causes

QI Tian-yao 1,2,ZHANG Qiang 1,2,WANG Yue 1,2,XIAO Ming-zhong 1,2,LIU Jian-yu 1,2,SUN Peng 1,2

(1.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275,China ;

2.Key Laboratory of Water Cycle and Water Security in Southern China of Guangdong High Education Institute,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275,China )

Abstract

Abstract:Taking pan evaporation paradox as a key scientific assumption,this study collected and analyzed dai-ly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588rain stations over China using FCM regionalization method and Modified Mann-Kendall trend tes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1)China is divided into 3homogeneous climate regions with the help of FCM algorithm of fuzzy clustering:East-middle-south region (the south,middle,southwest and east China);West-north region(the northwest China);A long and narrow strip between the cluster a and b extending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China;2)significant decreasing pan evaporation can be found in south-ern,central,southwestern,eastern and northwestern China.Stations with significant increasing pan evapora-tion seem to be distributed sporadically across China.Besides,the strip zone extending in the NE-SW direction is dominated by significant/non-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s of pan evaporation;3)Sensitivit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relative humidity is the principal influencing factor for pan evaporation.Generally,in northwestern,northern and northeastern China,relative humidity has an adverse relation with pan evaporation,implying pan evaporation paradox in China and also intensifying hydrological cycle in these regions.In southeastern China,particularly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the Pearl River basin,relations between pan evapo-ration and relative humidity are relatively complex,showing that more factors than relative humidity can have impacts on pan evaporation changes,such as cloud coverage,temperature and aerosol concentration.Local fea-tures of aerodynamic and radiative drivers of the hydrological cycle and their regional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s,and also different features of underlying ground may play considerable roles in pan evaporation changes.

words Key words:pan evaporation;pan evaporation paradox;spatiotemporal patterns;Fuzzy clustering;Modified Mann-Kendall test

[25]Zhang Qiang,Xu Chong-Yu,Chen Xiao-hong,et al.Statistical be-haviors of precipitation regimes in China and their links with at-

mospheric circulation 1960-2005[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2011,3131(11):1665-1678.

1606

说出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

《气候》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阅读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知道我国季风的概念、特点、原因和影响范围,了解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配和东部锋面雨带推移的影响,能从利、弊两个方面初步评价季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二)教学难点 1.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影响。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我国降水特征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气温特征和气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下面的图片展示了哪个自然因素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展示不同区域的建筑形式) 学生回答预设:降水。 教师:(展示建筑所在位置,学生竞猜)刚才的图片反映的情况,我们结合我国年均降水量

的分布来看一下。请同学们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以下4个问题。 1.指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 2.年降水量超过1 600毫米的地区大多在。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___岭、__河附近至_____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1月份的___℃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4.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岭、张家口市、____ 市、_____ 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5.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大多在。 6.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问题链式的任务,让学生独立读图。】 教师:观察到现象后,我们需要思考原因,为什么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学生回答预设:西北内陆离海较远,东南靠近水汽源头。 教师:同学们的意思是含有丰富水蒸气的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运动,所以使得降水出现这种变化趋势,是什么推动了云的运动呢? 学生回答预设:风。 教师:由于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海陆性质差异明显,因此,每年夏季我国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来自大洋的风,温暖湿润,带来丰沛降水。在夏季风从东南进入西北内陆的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加和不断受到山脉的阻挡,影响越来越小,所以我国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展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年降水量柱状图) 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四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吗?降水集中在哪个季节? 2.四城市的雨季长短有何差异? 学生回答预设 1.不均匀,集中在夏季。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容器与反应器 1、可直接加热 (1)试管 主要用途:①常温或加热条件下,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②收集少量气体和气体的验纯。 ③盛放少量药品。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住距试管口处。 ②试管的规格有大有小。不加热时,试管内盛放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加热时不超过。 ③加热前外壁应无水滴;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止试管破裂。 ④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⑤不能用试管加热熔融NaOH等强碱性物质。 (2)蒸发皿 主要用途:①溶液的蒸发、浓缩、结晶。 ②干燥固体物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①盛液量不超过容积的。 ②可直接加热,受热后不能骤冷。

③应使用坩埚钳取放蒸发皿。 (3)坩埚 主要用途: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直接加热。 ②取放坩埚时应用坩埚钳。 ③加热后可放在干燥器中或石棉网上冷却。 ④应根据加热物质的性质不同,选用不同材料的坩埚。 2、垫石棉网可加热 (1)烧杯 主要用途:①用作固体物质溶解、液体稀释的容器。 ②用作较大量试剂发生反应的容器。 ③用于过滤、渗析、喷泉等实验,用于气密性检验、尾气吸收装置、水浴加热等。 ④冷的干燥的烧杯可用来检验气体燃烧有无水生成;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用来检验气体。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常用规格有50mL、100mL、250mL等,但不用烧杯量取液体。 ②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受热均匀;加热时,烧杯外壁应无水滴。 ③盛液体加热时,不要超过烧杯容积的,一般以烧杯容积的为宜。 ④溶解或稀释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2)烧瓶

高考地理总复习练习(七)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判读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七)等降水量线分 布图的判读 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是描述某地区降水量多少及分布的地图,它是等值线图中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一种形式。判读这些类型的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关键是抓住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经典高考题)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图形解码] 答案: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判读技巧

1.宏观看趋势 (1)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2)根据各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变化的趋势。一般来说,若年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则年等降水量线数值由沿海向内陆减小。 2.微观看特殊 (1)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小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多;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大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少。 (2)如果某一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则降水量多的区域为迎风坡。 (3)如果某一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读。 3.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 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模式:从××向××递减或××地区降水多,××地区降水少;降水空间差异大(小)。 (2017·江西上高模拟)如图示意西西里岛1月份等降水量线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岛上的甲地为() A.湖泊B.城市

蒸发操作中必须用到蒸发皿

.蒸发操作中必须用到蒸发皿,下列有关蒸发皿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B.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并加垫石棉网加热 C.将蒸发皿放置在三脚架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D.将灼热的蒸发皿放置一段时间变凉后,放在冷水中冲洗 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规格为10 ml的量筒量取6 ml的液体 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 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 D.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 4.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A.B.C.D. 5.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过滤操作中,漏斗径与烧杯内壁 C.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径与烧杯内壁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6.能够用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A.AgNO3溶液B.稀硫酸C.稀盐酸D.稀硝酸 7.有一份气体样品的质量是14.2 g,体积是4.48 L(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28.4 B.28.4 g/mol C.71 D.71 g/mol 8.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 mol/L的NaCl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

最完整的基于ArcGIS的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制作

《GIS应用技术》课程 课间实验报告 基于ArcGIS的中国 2011年降水量分布图制作 姓名: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测量与空间信息处理实验 基于ArcGIS的中国 2011年降水量分布图制作 一、实验目的及所用软件版本 1、实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ArcGIS的基本操作和工作原理 (2)了解和熟悉ArcGIS底图制作、空间降水插值、地图整饰直到最后成图的整个过程的基本操作 2、实验软件所用版本 实验软件 二、实验内容及问题背景 1、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介绍衬托专题图的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的结果还可以作为其它专题图的底图; (2)中国年降水量插值。这一部分介绍用ArcGIS的空间插值方法将气象站点的降水量数据插值得到全国范围内的降水分布; (3)地图整饰。这一部分介绍添加地图要素和美化及最后出图; 当前绝大多数的GIS软件都能够提供对数据处理的功能,本实验以为例完成以上工作。 2、实验内容所涉及的问题背景 在今年的Esri中国用户大会上,我听了几场关于ArcGIS用于制图方面的讲座,也在体验区与Esri中国的技术老师有一些交流。一直觉得ArcGIS在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方面很强大,而在制图方面却表现得不怎么样。我看到在国内很多人制图用的是CorelDraw、AI(可能不仅仅是国内,国外的专业制图也是),诚然这些软件作为专门的图形软件,在很多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对于地理信息制图来说,图形不能和地理信息相关联却是这些软件最大的软肋。而ArcGIS越来越注重在制图方面的发展与应用,每年举办的制图大赛就是推广之一。 三、实验原理与数学模型 本实验主要从实际要求出发,经过对以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制作为例详细地介绍了数据的获取、预处理、空间降水插值直到最后成图的整个过程。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介绍衬托专题图的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的结果还可以作为其它专题图的底图;

初中化学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初中化学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燃烧匙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1、酒精灯:酒精灯是以酒精为燃料的加热工具,用于加热物体,酒精灯的加热温度400—500℃。 (1)酒精灯是由灯帽、灯芯和盛有酒精的灯壶三大部分所组成。 (2)正常使用的酒精灯火焰应分为焰心、内焰和外焰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其原因是酒精蒸汽在外焰燃烧最充分,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质。 (1) 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酒精量不超其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2)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3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4) 酒精灯不用时盖好灯帽,以免酒精挥发灯芯留水难燃。 (5)盖灯帽时,要斜着盖,否则有危险 (6)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 2、试管 主要用途: ①常温或加热条件下,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②收集少量气体和气体的验纯。 ③盛放少量药品。 (4)加热少量固体或液体; (5)制取少量气体反应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住距试管口1/3处。使用试管夹夹取试管时,将试管夹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 ②试管的规格有大有小。不加热时,试管内盛放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2,加热时不超过1/3。 (3)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 (4)受热要均匀,以免暴沸或试管炸裂; (5)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破裂。 (6)加热时要预热,防止试管骤热而爆裂。 (7)加热时要保持试管外壁没有水珠,防止受热不均匀而爆裂。 (8)加热后不能在试管未冷却至室温时就洗涤试管。 (9)加热应用外焰 (10)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稍向下倾斜;加热液体时,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约45°),。 3、烧杯: 用途:(1)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2)使用方法(1)加热前应先擦干外壁水滴。(2)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使之受热均匀。(3)配制溶液时,所盛溶液为容积的1/2为最佳,通常不超过容积的1/3。 (4)一般烧杯的容量为50ML 100mL、250 mL 500ML 1000ML 4、锥形瓶:(1)用途:用于反应容器或滴定仪器; (2)使用方法: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5、蒸发皿:(1)用途:用作蒸发、浓缩溶液或干炒固体。 (2)使用方法:①一般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或放在三脚架上直接加热。②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

我国的降水分布及原因

影响我国降水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国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范围广,雨热同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时间分布: 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多冬季少,年纪变化大。各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在东部季风区,随着夏季风向北扩张,愈往北或愈深入内陆,雨量愈加集中。 北方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5--75%,而南方不到50%。呼和浩特夏季降水占全年的67.5%,赤峰占72.5%,而南宁和贵阳分别占48.8%和46.6%。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最大降水量在雅鲁藏布江西部河谷占80%以上。全国仅有少数地区,如伊犁河谷阿尔春地区四季降水均匀,各占全年的20--30%左右 空间分布: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区大于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云南、海南、西藏的一部分和湘西、鄂西地区,其中广西、云南、海南的一些山地以及西藏东南喜马拉雅山东南坡,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喜马拉雅山南翼迎风坡的巴昔卡年降水量约4500毫米,是我国大陆上最大的降水中心,在全国仅次于台湾岛火烧寮(年降水量6557.8毫米)。五指山迎风坡的琼中年降水量达2447毫米,位于印度洋西南季风迎风财坡面上的云南西盟达2812.9毫米,均为我国著名的多雨中心。达到800──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贵州、四川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达到400──8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地、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达到200─4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天山、阿尔泰山迎风坡低山地带。 新疆、内蒙古西部、宁夏、青海、西藏北部和甘肃河西走廊的民族地区等西北广大内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100毫米左右。准噶尔盆地为100--200毫米,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在50毫米以下。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年降水

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1.1.3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1.(2014?静安区二模)如图所示装置中不存在的仪器是( ) A . 坩埚 B . 泥三角 C . 三脚架 D . 石棉网 . 点燃洒精灯 B . 称量10.05g 固体 C . 液体加热 D . 倾倒液体 D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须一放一向二倾三靠. 解答: 解:A .添加酒精时一定要借助小漏斗,以免将酒精洒出.燃着的酒精灯,若需添加 酒精,必须熄灭火焰,否则,很易着火,造成事故. 图中操作错误,故A 错误; B .为了防止药品污染或腐蚀托盘,不能将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克,不能称量出10.05克固体药品,图中操作错误,故B 错误; C .给液体加热时,防止沸腾溅出,试管内液体不得超过其体积的,并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图中操作正确,故C 正确; D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一放:将瓶塞倒放桌上;一向:手心向作标签;二倾:试剂瓶和试管都倾斜;三靠 倒完后,管口与瓶口靠三下;图中操作手心未向标签,错误,故D 错误; 故选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酒精灯、托盘天平、试管的使用和注意事项,须平时化学实验时留心

.B.C.D.

. 点燃酒精灯 B . 收集氨气 C . 过滤 D . 稀释浓硫酸

.应握紧试管夹,大拇指按在短柄上 . 试管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可以使试管的受热部位在火焰上方先上下移动,后集中加热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分析:A.试管外壁有水珠,加热时容易导致试管炸裂; B.给试管加热时,大拇指应按在长柄上,不能按在短柄上; C.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避免液体溅出,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 D.不是在火焰上方上下移动,应该为左右移动. 解答:解:A.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试管外壁必须干燥,否则加热时容易发生炸

中国地里等降水量线图及气候类型图

中国地里等降水量线图及气候类型图 1、读中国地理区域图,回答(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基本与图中A线、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 (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基本与图中A秦岭-淮河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青藏高原边缘山脉(如:C昆仑山一祁连山一横断山脉)三条重要地理界线相重合. (2)A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同时它是一月份平均气温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旱地农业区和水田农业区的分界线,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3)观察中国政区图可以看出:甘肃省兼跨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4)诗句“大漠孤烟直”描述的是四大地理分区中的C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由于距海较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内陆,本区最大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因为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不宣种植业,且开垦后易造成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等灾害,历史上内蒙古地区大规模开垦草原使内蒙古草原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严重,极大破坏了生态环境. (5)被世人称为“地下万里长城”的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的生命之泉,这一地区的农业属于典型的绿洲农业,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棉花、小麦、瓜果等,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这里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光照强烈. (6)西气东输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它将把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源源不断的输往东部地区.近日,准噶尔盆地发现了探明储量丰富的天然气,将缓解北疆地区天然气供不应求的状况.故答案为:(1)400;昆仑山;(2)A;(3)C;(4)③干旱;不行;因为这一地区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不宣种植业,且开垦后易造成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等灾害.(5)绿洲;昼夜温差大,光照强烈;(6)塔里木;准噶尔.

ArcGIS数据生产与精细化制图之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制作

ArcGIS数据生产与精细化制图之中国年降水量分布 图的制作 本文以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制作为例详细地介绍了数据的获取、预处理、空间降水插值直到最后成图的整个过程。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介绍衬托专题图的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的结果还可以作为其它专题图的底图; 第二部分:中国年降水量插值。这一部分介绍用ArcGIS的空间插值方法将气象站点的降水量数据插值得到全国范围内的降水分布; 第三部分:地图整饰。这一部分介绍添加地图要素和美化及最后出图。 第一部分:底图的制作 Step 1-1:数据准备 总共包含五个文件: bou2_4l.shp:中国政区的线文件,在这个线文件里包含了南海的九段线 bou2_4p.shp:中国政区的面文件 rivers.shp:世界主要河流 cntry02.shp:世界国家面文件 省会城市.shp:中国省会城市点文件 注意:ITT提供的两个文件没有设置坐标系,需要先在Catalog中将这两个文件(rivers.shp 和cntry02.shp)的地理坐标系设为WGS84。 Step 1-2:设置投影 打开ArcMap将这些文件添加进去,接下来我们要给Dataframe设置一个投影坐标系。由于我们要做的是中国全国的降水量分布,我们使用等面积的Albers投影。右击Layers->Properties->Coordinate System选项卡->new Project System,选择Albers,设置中央经线105,标准纬线25度,47度,在地理坐标系中选择WGS84。设置如图:

Step 1-3:放大图我们可以看到,沿海一带有很多面积很小的岛屿,为了制图的美观,我们需要删掉一些面积小的岛屿,但是在这之前,我们必需把南海诸岛以及台湾周围的岛屿保留下来(原因大家都懂的)。 关闭其它图层(只留下政区图层bou2_4p),开始编辑进入编辑状态,选中南海的那些岛屿以及台湾周边岛屿,如图:

10T单效蒸发器使用说明书(1)

10T单效系统说明书 目录 一、用途、适用范围及技术参数 (2) 二、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2) 三、电气原理 (4) 四、安装与调试 (4) 五、设备的操作规程 (5) 六、常见故障及原因 (6) 七、附件 1

10T单效系统说明书 一、用途使用范围及技术参数 1、本套设备主要用于提高鲜奶干物质含量,并可使 牛奶脱膻,为了降低蒸发温度,控制蛋白变化, 鲜奶在真空状态下瞬间蒸发,不破坏牛奶任何成 分及添加物质。整套设备操作简单,运行平稳, 可实现就地清洗。 手控操作系统----由手测浓缩后比重,进而调整 进汽压力,控制浓度。 2、技术参数: —物料处理量≥10000 kg/h —水分蒸发量≥1000 kg/h —进料温度:≥60℃ —蒸发温度:55℃~60℃ —进料浓度:11.5% —出料浓度:12.7% —蒸汽耗量:≥800 kg/h —蒸汽压力:≥0.6Mpa —耗电:9 kw/h —冷凝器供冷却水温度:≤35℃ —冷凝器供冷却量:≥40T/H 二、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1、主要结构 本设备主要由降膜闪蒸室、分离室、冷凝室、西门子水环式真空泵、仿进口双机械密封卫生泵、连 接管道及电气控制柜等组成。所有设备采用 SUS304-2B制造 2

10T单效系统说明书 管,在顶盖下面,是物料分配系统,可将物料均匀分配到每根蒸发管,加热室底部装有视镜,蒸发器底部装有人孔,出料口有防涡流结构。 ●分离器1台分离器采用旋涡切向进口结构, 分离效率高,并配备CIP清洗装置。 ●出料泵1台仿进口泵,流量20T/H,扬程 28M功率为4KW。将物料从蒸发器中排出,选用双端机械密封卫生泵。 ●冷凝器1台冷凝器为列管式冷凝器,直立安 装,在生产中绝对不产生二次污染,能严格保证产品质量。 ●真空泵1台西门子产品。2.3 KW ●冷凝水泵1台流量10T/H,扬程20M功率为 2.2KW。 ●管路、阀门、管件用于连接上述部件、输送物 料、冷凝水以及不凝性气体均采用304不锈钢管件及阀门。包括上面带有的温度计、压力表。蒸汽及循环水用管路、阀门,都是碳钢制造。 ●操作平台及支架1套设备整体安装不锈钢 框架内,框架由80×80×4MM组成,上部平台由3毫米厚不锈钢花纹板制作,所有边沿处都有100毫米高的挡脚板,不锈钢围栏及楼梯扶手 ●仪表电控柜1台集中监控蒸发器中心仪盘 表。由2毫米不锈钢制造。安放在设备傍。仪表盘包括所有电机的起停按钮,包括两个备用按钮。内部接线和 3

中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

一、單選題: 1.中國年降水量空間分布,大致呈東南向西北遞減,這是受下列那一因素的影響?(A)緯度的高 低(B)地勢的高低(C)山脈的走向(D)距海遠近及夏季風向。 2.山脈迎風面和背風面雨量差異很大,由此推論有關雨量分布的敘述何者錯誤?(A)大興安嶺東 坡雨量較西坡多(B)太行山西坡雨量較東坡少(C)秦嶺北麓雨水較南麓多(D)喜馬拉雅山南麓雨水較北麓多。 3.有關中國氣候的敘述,下列說明何者正確?(A)七月0℃等溫線大致與秦嶺淮河一致(B)750 ㎜等雨量線是季風氣候和乾燥氣候的分界(C)南船北馬以500㎜等雨量線為界(D)溫帶草原氣候和沙漠氣候以250㎜等雨量線為分類依據。 4.海陸【比熱的差異】是中國形成季風因素之一,下列有關比熱的差異的敘述,何者正確?(A) 海洋比熱較陸地大(B)海洋吸熱散熱都較陸地快(C)陸地吸熱散熱都較海洋慢(D)陸地比熱較海洋大。 5.近年來台灣受到沙塵暴侵襲,空氣品質不佳,下列有關沙塵暴的敘述,何者錯誤?(A)發生在 中國西北地區(B)常見於夏季(C)人禍因素是過度使用(D)盛行於冬季季風吹送時 6.人口金字塔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一地區的人口結構。請問:從人口金字塔可觀察推算到什麼? (甲)出生、死亡率(乙)識字率(丙)扶養比(丁)男女性別比(A)甲乙丙(B)甲丙丁(C)甲乙丁 (D)乙丙丁。 7.下列有關臺灣和大陸人口的分布共同點,何者正確?(甲) 人口分布集中在開發較早的地區(乙) 人口集中在地形平坦的地區(丙)人口均集中在西半部(丁)人口分布均受氣候﹑政策影響?(A) 甲乙 (B)乙丙(C)乙丁(D)丙丁。 8.中國人口種總數約13億佔世界人口的1/5強,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請問;下列何者「不是」 中國人口眾多所造成的問題?(A)糧食資源不足(B)人口素質低落(C)男女性別失調(D)失業率高 9.中國有【黃梅無雨半年荒】之說,顯然黃梅季節適時的雨水有利農業生產。下列有關梅雨的敘述 何者正確?(甲)在每年5、6月發生(乙)陸上氣團逐漸消退,海上氣團逐漸增強,產生滯留鋒(丙)華中梅雨比華南早約一個月(丁)入梅、出梅時間各地不同,結束的早晚與水旱災有極大關係。(A)甲乙丙(B)甲乙丁(C)乙丙丁(D)甲丙丁。 10.右圖為中國歷年都市化程度趨勢圖。由圖可知1980年代以後都市化 程度顯著加速,這種現象與下列何者有關?(A)政治民主化 (B)教育普及(C)經濟改革開放(D)人口快速增加。 11.中國的沙漠氣候區有【朝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的俗諺, 導致這種現象的主因是下列哪一種氣候特徵造成? (A)年溫差大(B)降水量少(C)多強風(D)日溫差大 12.以工業發展條件而言,眾多的人口為中國提供哪些優勢?(甲)原料(乙)市場(丙)動力(丁)勞工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坩埚和蒸发皿的使用区别

坩埚和蒸发皿的使用区别 首先,二者用途不同。坩埚可以加热不含水的物质,比如熔化非腐蚀性盐类、灼烧沉淀、碳化或灰化某些复杂试样等;蒸发皿一般用于蒸发溶液。 第二,用途不同决定了材料不同。坩埚的材料必须耐高温,陶瓷的坩埚使用的温度上限约为800度,再高就不行了;而石英的坩埚可以在1000度以上的高温使用。蒸发皿通常为普通玻璃制,也有用陶瓷的,使用温度应该多在400度以下,太高了会破裂的。 第三,材料不同决定了加热方式不同。坩埚可以直接加热,或者放进高温加热炉中加热;陶瓷制蒸发皿也可用明火直接加热,玻璃制蒸发皿一般要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 第四,由于坩埚是热重分析中的常用仪器,对质量要求非常精确,取用坩埚一般要用坩埚钳;蒸发皿一般是用手拿取,转移试剂时可用玻璃棒或药匙。 氧气通入酸化的KI淀粉溶液中有什么现象, 溶液变蓝。是因为氧气将碘化钾氧化生成单质碘,碘与淀粉变蓝氧气有那么强的氧化性么?当然有。碘离子的还原性是很强的。很多氧化剂都能将其氧化。包括三价铁离子等 重铬酸钾酸性溶液与乙醇反应现象是什么?其中Cr是+3价吗? 溶液由橙色转变为绿色原来重铬酸钾中铬元素化合价为+6 反应后为+3 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后铬元素化合价当然降低咯 乙醇可被重铬酸钾氧化,反应过程中溶液由橙黄色变成浅绿色 (2013?朝阳区一模)工业上常以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和焦炭为主要原料,在高温下炼铁.焦炭产生CO的反应是: C+O2 =CO2;C+CO2=2CO (1)CO还原赤铁矿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CO 2Fe+3CO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为使赤铁矿石充分燃烧,需将其粉碎 b.足量的空气能提高炼铁反应速率 c.与生铁相比较,纯铁转化为“铁水”的温度低 (3)生铁的用途很多,某电镀厂用生铁将废水中的Cr2O72-转化为Cr3+,流程图1: ①气体A是H2 ②在上述酸性溶液中,生铁比纯铁产生Fe2+的速率快,原因是 生铁中含有C,在硫酸溶液中形成无数微小原电池,加快反应速 ③将Cr3+转化为Cr(OH)3的离子方程式是

蒸发器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蒸发器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蒸发操作中由于使用的蒸发设备及所处理的溶液不同,出现的事故也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列出一般的操作事故和处理方法,让大家对常见故障多多熟悉,再遇到故障时能轻松处理! 1高温腐蚀性液体或蒸汽外泄 泄漏处多发生在设备和管路焊缝、法兰、密封填料、膨胀节等薄弱环节。 产生泄漏的直接原因多是开、停车时由于热胀冷缩而造成开裂;或进是因管道腐蚀而变薄,当开、停车时因应力冲击而破裂,致使液体或蒸汽外泄。 要预防此类事故,在开车前应严格进行设备检验,试压、试漏,并定期检查设备腐蚀情况。 2管路阀门堵塞 对于蒸发易结晶的溶液,常会随物料增浓而出现结晶,造成管路、阀门、加热器等堵塞,使物料不能流通,影响蒸发操作的正常进行。因此要及时分离盐泥,并定期洗效,一旦发生堵塞现象,则要用加压水冲洗,或采用真空抽吸补救。 3蒸发器温度过高排除方法

(1)可能是膨胀阀开度过大,进入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过多,在蒸发器中不能完全蒸发,多余液体占去一部分热交换面积,传热面积减少,收进蒸发温度高,应根据冷量适当调整膨胀阀开度。 (2)另可能是冷凝温度过高引进蒸发温度升高,因为冷凝温度升高时,压缩机的压缩比增大,吸气系数减少,气体比容增大,致使蒸发温度升高。 4蒸发温度过低 (1)可能是膨胀阀开度太小或膨胀阀堵塞。那么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太少,部份转热面积没有制冷剂吸热蒸发,出来的气体不足压缩机吸气的要求,蒸发器内气体比容减少,压力下降,蒸发温度降低,应根据准是适当调整膨胀阀的开度。 (2)制冷剂代液量不足,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很少,造成部分表面积不能发挥热交换的作用。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很容易蒸发,但不能满足压缩机吸气要求,导致蒸发温度下降,应按设计说明书的数量加入制冷剂。 (3)蒸发器冷冻水温度太低,甚至冻结,主要是冷冻水循环量太少,应根据需要增加冷冻水的循环量太少,应根据需要增加冷冻水的循环量,并检查水泵。 5蒸发器出现漏孔应怎样维修

常用实验器皿的注意事项及使用方法

常用实验器皿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中控室常用实验器皿类型 中控室常用的实验器皿包括锥形瓶、移液管、烧杯、量筒、容量瓶、广口瓶、玻璃表面皿、蒸发皿等等。 二、中控室常用实验器皿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烧杯 烧杯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玻璃器皿,通常由玻璃、塑料、或者耐热玻璃制成。烧杯外壁一般标有刻度,可以粗略的估计烧杯中液体的体积,但不能直接用来配置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溶液。注意事项: ①玻璃烧杯可以加热,在加热时应该在烧杯底部垫上石棉网,不得直接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底部,以防止因受热不均而引起的炸裂。 ②塑料烧杯不能用明火加热。 ③在加热时烧杯最好不要烧干,如需搅拌溶液,可用玻璃棒或者磁力搅拌器来进行搅拌。常用的烧杯的规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1L、5L。 2.容量瓶 容量瓶主要用于准确地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瓶颈上刻有标线,当瓶内液体在所指定温度下达到标线处时,其体积即为瓶上所注明的容积数。一种规格的容量瓶只能量取一个量。 注意事项: ①在使用前首先应当检验其密闭性。操作如下:将水加入容量瓶,然后塞紧瓶塞,观察是否漏水,再将瓶塞旋转180度观察是否漏水。 ②不能在容量瓶里进行溶质的溶解,应将溶质在烧杯中溶解后转移到容量瓶里。 ③用于洗涤烧杯的溶剂总量不能超过容量瓶的标线,一旦超过,必须重新进行配置。 ④容量瓶不能进行加热。读数时应用左手平托平底,右手手指握住瓶端,视线与标线平行,再进行读数。 常用的容量瓶规格有50ml、100ml、200ml、250ml、500ml等多种规格。 3.移液管 移液管分为胖肚移液管和吸量管,是用来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的量器。移液管是一种量出式仪器,只用来测量它所放出溶液的体积。 注意事项: ①移液管(吸量管)不允许在烘箱中烘干。 ②移液管(吸量管)不能移取太热或太冷的溶液,同一实验中应尽可能使用同一支移液管。 ③在使用吸量管时,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每次都应从最上面刻度(0刻度)处为起始点,往下放出所需体积的溶液,而不是需要多少体积就吸取多少体积。 常用的移液管有1ml、2ml、5ml、10ml、20ml、50ml等多种规格。 4.锥形瓶 锥形瓶主要用于化学滴定中的受滴容器,也可加热液体。操作使用时应当注意注入的液体最好不超过其容积的二分之一,过多容易造成喷溅;加热时在其底部要垫上石棉网,烧杯外部要擦干后再使用。锥形瓶主要规格有250ml的 5.蒸发皿 蒸发皿的主要用途是用来蒸发液体、浓缩液体和干燥固体物质。蒸发皿能耐高温,但是不能骤冷,刚刚加热完毕的蒸发皿切不可立刻放到温差较大的地方冷却,以防止炸裂。加热时装入的物质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二。

全球多年逐月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全球多年逐月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1988-2004 ) January precipitation (cm, GPCP) 64)E 90E 120E 150E 1出)I SOW 120W 9(}W MW (} 30E 0 2 4 6 K 10 12 14 lb U 2(1 22 24 2b 2K M 32 點-甜4U February precipitation (cm, GPCP) 60N 3()N o 30S 60S ------------------------------ 1 ----------------- 1----------------------------- -------------------------- 1 -------------- -r—~r- Illi工r

March precipitation (cm, GPCP) ,- 1| ] 一I T . 广6?E 90E 120E 150E I HO I SOW HOW 90W 60W 3(JW 0 3OE April precipitation (cm, GPCP) 60N 30N 30S 6( ; S 3E 90E 120E 150E IM) 15()W 1H)W 9()W 60* 34IW () 如E (1 2 4 6 & 10 12 14 16 1H 20 22 24 26 215 30 12 34 M 5S 40

[I 〕丨丨丨丨[ 丨丨1 I I 丨丨门I 0 1 4 6 1(J 11 14 16 n 20 22 24 26 2K JO 32 M ib M 4U June precipitation (cm, GPCP) l ----------- r- ----------------- 1 ---------- T ---------- ■―-…r ............................ 亍? -~F- 64JE 90E 1 対E 150E 1出)15()W 1H)W 9(}W 60W 34IW (I 30E 60N 3( is 60S __? _______ . __________ 1 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严 64)E 90E 120E 150E 1卅)I SOW 120W 90W 60W 対W 0 JOE (iOS 0 2 4 6 ^ 1CJ 12 14 16 1K 2() 22 24 26 2K 30 32 34 36 彌 40

2019年全国各地降水量

2019年,我国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强对流、低温冷冻害和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均偏轻。与近10年平均值相比,农作物受灾面积、死亡失踪人口以及直接经济损失均明显偏少。 2019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9℃,为1951年以来第5暖年;四季气温均偏高,春秋明显偏暖。全国平均降水量645.5毫米,比常年偏多2.5%;冬春夏降水偏多,秋季偏少。六大区域中东北、西北、华南年降水量偏多,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偏少,西南略偏少;七大流域中松花江、黄河、辽河、珠江流域降水量偏多,淮河和海河流域偏少,长江流域接近常年。 2019年,华南前汛期开始早、结束晚,为1961年以来最长前汛期,雨量为1961年以来次多;西南雨季开始和结束均偏晚,雨量偏少;入梅晚、出梅早,梅雨量偏少;华北雨季开始晚,结束与常年一致,雨量偏少;东北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偏多;华西秋雨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偏多。 2019年,台风生成多,登陆强度总体偏弱,但“利奇马”灾损重;暴雨过程多,但暴雨洪涝灾害总体偏轻;高温日数多,区域性特征明显;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明显,但灾害损失偏轻;强对流天气过程偏少,损失偏轻;低温冷冻害和雪灾显著偏轻;春季北方沙尘天气少,影响偏轻。 2019年,全国有225站日降水达到极端事件标准,主要分布在山东、内蒙古、浙江、黑龙江等地,其中,山东临朐(386.7毫米)、青州(353.9毫米)等54站突破历史极值。全国有49站连续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主要出现在山东、黑龙江、湖南、吉林等地。

面对天气气候的变化多端,多提高一点防灾减灾意识,多储备一些应对极端天气的科学知识,才能从容不迫的迎接每一天。

1吨蒸发器说明书

二0一0年八月

目录 一、产品用途 (3) 二、规格和技术参数 (3) 三、工作原理 (4) 四、工艺描述 (4) 五、安装与调整 (4) 六、试车 (5) 七、日常操作和使用 (6) 八、维修和保养 (9) 九、问题解决方案 (9) 十、产品特点 (10) 十一、工艺流程图 (11) 十二、平面布置图 (12) 十三、设备总图 (13)

一、产品用途 根据蛋氨酸性质我们公司使用了强制循环蒸发工艺,强制循环蒸发装置是一种高效多程循环型蒸发设备,强制循环蒸发原理设定了它具有传热效率高、温差损失小、物料加热时间短、不易变质、易于多效操作、能耗低、设备体积小等特点,强制循环蒸发器是依靠外加力——循环泵使液体进行循环, 特别适合蒸发结晶或易结疤物料在常压或真空条件下连续或间断蒸发,适合蛋氨酸蒸发特点,本蒸发装置广泛适用于化工、轻工、食品、石化、冶金等行业的蒸发作业。 二、规格与技术参数 名称一效二效三效 蒸发真空度(MPa) 0.05~0.06 0.075~0.08 0.088~0.090 加热真空度(MPa) 0.050 0.067~0.078 0.084~0.080 加热温度 82~90℃ 68~72℃ 58~62℃ 蒸发温度(℃) 68~72℃ 58~62℃ 45~55℃ 蒸发能力计算参数 A=进料量 B=水蒸发 K=浓缩量 H=出料量 E=蒸发率 公式 A+H=B+K E=(A+H)/K 三、工作原理

强制循环蒸发器是依靠外加力——循环泵使液体进行循环。在流下过程中,被壳程加热介质加热汽化,产生的蒸汽与液相共同进入蒸发器的分离室,汽液经充分分离,蒸汽进入下一效蒸发器作为加热介质,从而实现多效操作,液相则由分离室排出。 四、工艺描述 为了正确的操作,操作人员应该熟悉所有的现场安装的工艺管线。一旦操作出现问题或紧急情况时,可以最快知道各个部件的位置和管路的连接情况。 (一)物料流程 要浓缩的物料经过进料泵经过流量计再进入一效分离器加热,产生的二次蒸汽和浓缩的物料离开管束,大部分的物料被收集在分离器下部的缓冲区并泵抽出去到二效,部分的物料通过循环泵循环蒸发。在分离器中蒸汽和液体被分离----二次蒸汽在分离器顶部离开到冷凝器冷凝。 物料从三效下部出料,通过三效循环泵传输到结晶器,一部分物料自身循环。物料在一效,二效里同样的蒸发。 (二)生蒸汽,二次蒸汽,冷凝水流程 设备的加热的主要能源是低压生蒸汽,蒸汽通过蒸汽控制阀进入蒸发器壳程列管跟物料换热后被冷凝后加热器壳程底部流入二效壳程。一效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从一效分离器顶部出来给二效壳程加热被冷凝从二效加热器底部跟一效冷凝水混合到三效加热器底部。同样二效蒸发出来的二次蒸汽给三效加热,冷凝后混合在一、二、三效,最终到冷凝器冷凝后整个系统的冷凝水被泵排走。不能冷凝的部分气体用真空泵吸出保持设备真空。 五、安装与调整 本设备出厂时系分装,在现场进行总装。 (一)安装要求: 1.钢平台预埋件、循环泵基础预埋件,按土建规定执行。 2.设备的支柱与一、二蒸发器应保证垂直,一、二效蒸发器管板的水平偏差不大于1mm。 3.离心泵按一般离心泵的安装要求进行,其脚可以调节4只支脚螺栓,使之支脚必须与地

中国区域之中国降水(含答案)

课题:中国的降水 一、学习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类型和分布 2.能够说出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规律 3.知道干湿地区划分、分布 4. 能结合区域,解释降水的成因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学习过程 【知识清单】1.降水的定义——一般把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形成条件 充足的水汽、空气上升冷却促使水汽凝结、足够的凝结核(尘埃杂质)。 (一)学习新知识 考点1 我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探究1:在中国年降水量图中用彩色笔描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观察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1)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探究2:读上图观察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①读上图东部季风区,四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4 至 9月,武汉为5至8月,北京为 7 、 8 月,哈尔滨为 7-8 月。 ②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夏季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明显的差异是北方季节变化大,南方季节变化小。 中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季节变化: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夏秋季。②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 考点2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原因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 、_阴__山、_贺兰_山、_巴颜喀拉_山、_冈底斯_山为界。 ②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以及高原和山脉的阻挡。 ③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冬季风带来的还是夏 季风带来的? 原因一:导致中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是夏季风影响的强弱。 探究4:

近百年中国年降水量序列的重建一-龚道溢

1880年以来中国东部四季降水量序列及其变率 王绍武1)龚道溢2)叶瑾琳1)陈振华1) 1)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100871 2)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所,100875

1880年以来中国东部四季降水量序列及其变率* 摘要:根据降水量观测记录及史料,建立了我国110?E以东35个站1880-1998年完整的四季及年降水量序列。1880年-1889年主要依靠史料及少数站降水量观测; 1900-1950年根据降水量等级图,并用史料插补;1951年以后完全是降水量观测资料。3段时间降水量观测记录分别占22.6%、69.0%及100%。史料部分利用了近30多年公布的15种经过整编的旱涝记载。本文介绍了建立序列的方法及可能包含的误差大小。年降水量的功率谱分析结果显示年降水量的突出周期有两个,分别是3.3a 和26.7a,前者可能与ENSO的影响有关,而后者则说明我国降水有显著的年代际尺度的变化。近百年来我国年降水量趋势,只有约+0.1%/100a。我国降水近几十年的低频变化,可能主要是年代际变化引起的,而并非全为气候变化趋势。 关键词中国降水量 1 前言 降水的变化是影响我国工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大范围的洪涝与持续性的干旱常可造成上百亿公斤粮食的减产以及大量生命财产的损损失。因此,旱涝变化是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五百年旱涝的分析充分利用了我国丰富的史料,并与观观测资料结合,建立了长期的连续序列,为旱涝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图集》[2]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气候变化的研究,各省均相继出版了有关史料或发表了研究报告。不过,五百年旱涝图只反映了夏季的旱涝。实际上,根据最近几十年的完整资料分析,其它各季的旱涝也是比较频繁的[3],如1982-1983年冬季华南降水量比常年增加一倍以上,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危害;1966年是最近40多年中的大旱年,其中春季与秋季的干旱严重程度也都超过了夏季[4]。因此,除了对影响较大的夏季旱涝进行研究以外,对其它季节旱涝也要加强研究。 近来何素兰、马天健[5,6],王伯民[7]研究了我国四季及年降水量变化。但资料时间仅限于1951-1990年,对研究气候变化,序列尚不够长。有的作者研究了近百年降水变化,但早期用站少,后期用站多,序列不均匀[8]。本文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均匀的降水量序列。一方面要对中国有较好的代表性,另一方面序列又有足够的长度,能够充分显示近百年中国降水气候变化的特点。 2 资料 为了建立一个能反映中国降水量变化主要特征的序列;要考虑两个基本因素:1.对中国是否有较好的代表性,2.如何保证序列的均匀性,并有足够的长度。我们先利用近40年完整的月降水量观测资料讨论第一个问题。原始资料包括大陆上160个站,以及台湾5个站的月降水量记录,均自1951年1月到1990年12月。先计算历年各站年降水量,再计算历年165个站的平均值,然后计算这个平均值与165个站的相关系数。图1给出相关系数分布图。很明显,大约在105?E以西的西部地区降水量变化与全国的降水量变化无明显关系。图中标出0.2,0.4以及0.6等值线,对于40年资料来讲达到90%、95%及99%的信度的相关系数为0.26、0.31及0.40。可见东部地区在45?N以南与全国的总趋势是比较一致的。关系最大是在江南地区,相关系数最高达0.70以上。 其次,再看观测资料,1951年以前中国的降水量观测记录稍多于气温观测,但也有许多缺测1)。因此,如果早期用少数站,近期用较多的站,则序列前后不均匀。所以,考虑到地理分布的代表性,并尽可能利用所有有较长序列的测站,从165个站中选出35个站建立1880年到1996年每个站的四季及年降水量序列,这些站在图1中用黑点标出。显然从图1 * 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首批项目(G1998040900)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35190)资助( 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Developing Program for Basic Sciences: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rediction Theory of Heavy Climatic Disasters in China, No.G1998040900, and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9635190). 1)中国降水资料,中央气象局等联合资料室,1954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