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

目录

序言 (1)

1. 总则 (1)

1.1. 目的 (1)

1.2. 作用 (1)

1.3. 编制原则 (1)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 (2)

2. 工作阶段与要求 (2)

2.1. 工作阶段 (2)

2.2. 工作要求 (2)

3. 规划内容 (3)

3.1. 交通发展战略 (3)

3.2. 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3)

3.3. 对外交通系统 (4)

3.4. 城市道路系统 (4)

3.5. 公共交通系统 (5)

3.6. 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5)

3.7. 客运枢纽 (5)

3.8. 城市停车系统 (6)

3.9. 货运系统 (6)

3.10. 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6)

3.11. 近期规划 (6)

3.12.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

4. 技术要点 (7)

4.1. 现状调研 (7)

4.2. 交通调查 (8)

4.3. 现状分析 (10)

4.4. 需求分析 (11)

4.5. 方案制定 (13)

4.6. 方案评价 (13)

4.7. 强制性内容 (13)

5. 成果要求 (14)

5.1. 成果形式 (14)

5.2. 规划文本 (14)

5.3. 规划说明书 (15)

5.4. 规划图纸 (16)

5.5. 基础资料汇编 (17)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序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明确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定位及作用,规定了编制的基本要求、主要编制内容、规划成果组成,以及编制管理与审查制度。为了指导各城市做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本《导则》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目的、原则、主要内容、技术要点及编制程序,并明确了规划成果形式和要求。

1.总则

1.1.目的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旨在科学配置交通资源,发展绿色交通,合理安排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统筹城市内外、客货、近远期交通发展,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1.2.作用

1.2.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城市综合

交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

1.2.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依据,对外交通、

道路、公共交通、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交通枢纽、停车、交通管理、交通信息化建设等子系统规划及近期规划应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1.3.编制原则

1.3.1.应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

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

1.3.

2.应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

系,统筹各交通子系统协调发展。

1.3.3.应遵循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交通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科

学判断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合理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方案。

1.3.4.应统筹兼顾城市规模和发展阶段,结合主要交通问题和发展需求,处理好

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规划方案应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实施性,且满足城市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的交通要求。

1.4.规划范围与期限

1.4.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1.4.

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1.4.3.城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应考虑城市远景发展要求。

2.工作阶段与要求

2.1.工作阶段

2.1.1.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工作过程,一般可划分为现状调研、专题研

究、纲要成果、规划成果四个阶段。

2.1.2.纲要成果编制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成果编制相衔接。

2.1.

3.规划成果编制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成果编制相衔接。

2.2.工作要求

2.2.1.现状调研阶段。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规划资料,

听取相关部门规划设想和建议;分析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交通问题;根据规划需要开展相应的交通调查。

2.2.2.专题研究阶段。在现状调研基础上,对影响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重大

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究,一般应包括交通发展趋势、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等。

2.2.

3.纲要成果阶段。重点评价和分析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论证城市综合交通发展趋势和需求、交通发展战略和交通资源配置策略,提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框架;确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目标和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目标;提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布局原则。

2.2.4.规划成果阶段。确定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政策和保障措施;确定城市

交通设施布局方案、控制性规划指标和强制性内容;提出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指导性技术要求;提出近期规划的策略与方案。

3.规划内容

3.1.交通发展战略

3.1.1.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目标,优化选择交通发展模式,确定交

通发展与市域城镇布局、城市土地使用的关系,制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分区发展目标、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政策和策略。

3.1.2.主要内容:

(1)确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方向和目标。

(2)确定各交通子系统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3)确定城市交通方式结构。

(4)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原则和策略。

(5)提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政策和措施。

3.2.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3.2.1.依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目标和交通资源配置策略,统筹城市综合

交通体系功能组织,提出规划布局原则和要求。

3.2.2.主要内容:

(1)研究对外交通系统构成,以及城市内外交通的衔接关系,论证大型对外交通设施选址和布局原则。

(2)研究客运交通分布,确定客运交通走廊、客运交通枢纽的功能、等级和规模,提出客运系统总体布局框架。

(3)论证公共交通系统构成和功能等级,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和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4)研究城市道路干路网组成和功能等级,研究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运输通道,提出规划布局原则。

(5)研究货运交通分布,确定货运交通走廊。论证货运交通通道的交通组织模式和管理策略。

(6)研究步行、自行车交通组织模式,确定城市不同地域步行、自行车

交通的功能定位,提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总体布局原则。

(7)研究提出城市停车设施的供给策略和总体布局原则。

(8)研究提出交通信息化建设与交通管理的基本策略。

3.3.对外交通系统

3.3.1.依据城市具体情况研究对外交通系统网络和区域交通设施布局,处理好与

相关专业规划的关系。

3.3.2.主要内容:

(1)确定干线公路网规划布局,规划入城公路与城市道路系统的衔接方案。确定公路客货运场站的功能、等级、规划布局,提出公路客货

运场站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建议。

(2)论证铁路线路走廊规划布局,确定铁路客货运场站布局及功能定位,提出铁路场站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建议,提出铁路客运站交通集散组

织模式和设施配置要求,规划铁路货运站集疏运通道。

(3)确定不同类型港口、码头功能及规划布局,提出设施用地规模控制建议,规划港口货运集疏运方式和集疏运通道。

(4)确定航空港功能、等级规模和规划布局,规划航空港与市区的快速交通集散系统。

3.4.城市道路系统

3.4.1.按照与道路交通需求基本适应、与城市空间形态和土地使用布局相互协

调、有利公共交通发展、内外交通系统有机衔接的要求,合理规划道路功能、等级与布局。

3.4.2.主要内容:

(1)优化配置城市干路网结构,规划城市干路网布局方案,提出支路网规划控制密度和建设标准。

(2)提出城市各级道路红线宽度指标和典型道路断面形式。

(3)确定主要交叉口、广场的用地控制要求。

(4)确定城市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大型装备运输的道路网络方案。

3.5.1.依据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构成和客运系统总体布局框架,统筹规划公共交通

系统设施安排和网络布局。

3.5.2.主要内容:

(1)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和车辆基地的布局原则及控制要求。

(2)确定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BRT)网络,提出线位控制原则及控制要求,以及停车场、保养场规划布局和用地规模控制标准。

(3)确定公共汽(电)车停车场、保养场规划布局和用地控制规模标准,提出首末站规划布局原则。

(4)确定公共交通专用道设置原则和技术要求,规划公共交通专用道网络布局方案,提出港湾式公交站点的设置原则和规划建议。

(5)提出出租汽车发展策略和出租汽车驻车站规划布局原则。

3.6.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3.6.1.按照安全、方便、通畅的原则,结合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规划步行与自行

车系统。

3.6.2.主要内容:

(1)确定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网络布局框架及规划指标。

(2)提出行人、自行车过街设施布局基本要求。

(3)提出步行街区布局和范围。

(4)确定城市自行车停车设施规划布局原则。

(5)提出无障碍设施的规划原则和基本要求。

3.7.客运枢纽

3.7.1.按照人性化、一体化、节约用地的原则,优化布局客运枢纽,统筹各种交

通方式的衔接。

3.7.2.主要内容:

(1)确定客运枢纽的规划布局和用地规模控制标准。

(2)提出相应的配套设施规划建设要求。

3.8.1.遵循城市停车设施的供给策略,综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和地下空间,确定

各类机动车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基本要求。

3.8.2.主要内容:

(1)确定城市机动车停车分区和不同类别停车需求的供给目标。

(2)提出城市配建停车指标建议及管理对策。

(3)提出城市机动车公共停车场规划布局原则。

3.9.货运系统

3.9.1.依据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规划货运交通系统。

3.9.2.主要内容:

(1)确定城市货运枢纽、场站的规划布局、规模和用地控制指标。

(2)确定城市货运道路网络和管理对策。

3.10.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3.10.1.按照人性化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合理确定交通管理和交通信息化

发展对策及设施规划原则。

3.10.2.交通管理主要内容:

(1)确定交通系统管理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原则和建设要求。

(2)提出交通需求管理的对策。

3.10.3.交通信息化主要内容:

(1)提出交通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和系统框架。

(2)提出交通信息共享机制和共享信息类别。

3.11.近期规划

3.11.1.依据城市近期发展目标和城市财政能力,制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提出近

期交通基础设施安排和实施措施。

3.11.2.主要内容:

(1)提出近期交通发展政策与措施。

(2)提出近期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方案。

(3)确定近期建设的交通项目和建设时序。

(4)估算近期交通建设投资。

3.12.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12.1.遵循有利于促进规划实施和管理的原则,提出规划的实施策略和措施。

3.12.2.主要内容:

(1)提出规划实施的管理机制和对策。

(2)提出保障规划实施的技术经济政策和对策。

4.技术要点

4.1.现状调研

4.1.1.资料收集要求

(1)收集的基础资料应包括统计数据、政府文件、调查成果、相关规划文本与图纸等。

(2)反映现状的数据资料宜采用规划起始年的前一年资料,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前两年的资料。

(3)反映发展历程的数据资料不宜少于5年,且最近的年份不宜早于规划起始年的前两年。

(4)相关规划资料应收集最新批复的规划成果和在编的各项规划草案。

(5)5年之内的居民出行调查等起讫点交通调查资料可以应用于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5年以上的调查资料可作为参考,需要经过补充调查

修正后方可应用。

4.1.2.资料收集内容

(1)主要包括:城市社会经济、城市土地使用、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运行与管理、公共交通、对外交通、交通政策与法规、交通投

资、交通环境、交通研究成果及相关规划等。

(2)资料收集一览表

4.2.交通调查

4.2.1.交通调查一般包括:居民出行、车辆出行、道路交通运行、公交运行、出

入境交通、停车、吸引点、货运等调查项目。

4.2.2.应根据城市基础资料状况,结合规划编制要求确定具体交通调查内容。

4.2.3.通常情况下,主要交通调查项目及内容如下:

主要调查内容及调查信息

4.2.4.按照交通调查项目不同以及拟获取的调查信息内容和精度要求,可以采用

全样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式。

(1)居民出行调查通常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抽样率需根据城市人口规模计算确定。一般情况下,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最小抽样率不低于

1%,50~100万人口城市不低于2%,20~50万人口城市不低于3%,

20万人口以下城市不低于5%。补充调查的抽样率应满足修正交通模

型的精度要求。暂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抽样率可根据交通出行特征

确定。

(2)车辆出行调查通常采用抽样调查,抽样率按照车辆属性及规模分别确定。

(3)出入境调查宜采用抽样调查,抽样率一般在15%~20%。

(4)公交运行调查可采用抽样调查。当线路条数较少时,宜采用全样调查。

(5)停车调查应按照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规模。一般情况下,停车设施使用信息可采用抽样调查。

(6)吸引点调查一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典型调查。

(7)校核线调查一般不少于12小时,有条件的城市可利用交通监控系统自动采集数据。

4.2.

5.交通小区是研究分析居民、车辆出行及分布的空间最小单元。应结合城市

交通调查和交通分析将规划范围内的地域划分为若干交通小区,交通小区划分应保持延续性。

4.3.现状分析

4.3.1.以调查数据和相关资料为基础,切实反映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现状特征和

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思路。

4.3.2.现状分析应包括以下主要方面:

(1)城市概况。包括:城市区位、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城市功能定位、现状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等基本状况。

(2)城市经济与产业。包括:城市经济发展规模、水平与增长态势、城市产业结构、城市财政能力、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与结构比例、存在

问题等。

(3)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使用。包括;现状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城市功能布局及土地使用特点、城市发展与交通系统的关系等。

(4)城市交通需求。包括:居民出行特征、典型走廊和城市断面的交通分布特征,各类交通工具的规模、增长情况、使用特点以及影响因

素,城市重要集散点的交通吸引特征,城市主要货源点分布及货运

交通集散特征等。

(5)城市对外交通。包括:各种对外交通的客货运输规模和增长情况,货物运输的主要种类,对外交通系统布局、场站设置与城市规划建

设的关系,与城市交通衔接存在的突出矛盾等。

(6)城市道路交通。包括:现状城市道路网络规模、结构、布局特点,道路功能与土地使用的相互关系,现状道路服务水平,主要道路、

交叉口交通流状况等。

(7)公共交通。包括:各种公交方式发展水平、线网规模、布局及场站设施,各类公交方式运营组织模式及服务水平,优先发展公交的保

障措施,公交专用道、港湾公交站、公交优先信号设置状况,公交

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8)步行、自行车交通。包括:步行、自行车交通的分布及主要交通特征,步行街区布局及管理,步行、自行车交通设施和运行管理现状,

以及存在问题等。

(9)城市停车。包括:公共停车规模、布局,配建停车状况,路内停车状况,不同地区停车供求状况,停车设施使用状况及运营管理等。

(10)交通管理。包括:交通管理设施、交通组织等基本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11)交通信息化。包括:交通信息化建设、交通信息共享需求等基本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1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总体评价。归纳城市交通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其症结,分析交通发展内外部制约因素,评价城市交通与经济、资源、

环境、城市建设的协调关系,提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思路。

4.4.需求分析

4.4.1.应综合运用交通调查数据、统计数据、相关规划定量指标,建立交通分析

模型,形成科学地交通需求分析方法。

4.4.2.需求分析中常用的基础数据包括:

(1)人口。包括基于交通小区的人口规模、构成、分布等。

(2)就业、就学岗位。包括就业、就学岗位总量和交通小区分布,就业岗位应按照行业及交通特征划分。

(3)车辆保有量数据。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的规模、分类,通常要用到5年以上的历史数据。

(4)交通基础设施相关数据。包括道路、公共交通、枢纽、停车等。

(5)客货运输数据。包括各种交通方式的客货运量、客货周转量、交通节点的交通集散量。

(6)交通运行数据。包括主要道路的交通量、行程车速、交通延误等。

4.4.3.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及模型:

(1)出行生成。包括各交通小区的人员、车辆出行生成,一般可采用回归分析模型、生成率模型、聚类分析模型等进行测算。

(2)出行分布。包括人员出行分布和车辆出行分布,一般可采用增长率模型、重力模型、介入机会模型等进行测算。

(3)出行方式。包括各种交通方式的构成比例和分布,一般可采用转移曲线模型、Logit模型、重力转换型模型等进行测算。

(4)出行分配。包括各种交通方式反映在道路网络上的交通量和客运网络上的运输量,按照需求分析目的不同,一般可采用平衡分配模型、

最短路分配模型、多路径概率模型、容量限制模型等进行测算。

(5)利用通用的交通分析软件进行交通需求分析时,应对交通模型参数进行重新标定。

(6)交通需求分析时,可以根据技术条件和模型技术发展趋势,采用组合交通模型或其他形式模型。

4.4.4.规划方案测试的主要内容:

(1)城市机动车发展规模。

(2)交通方式构成与交通政策影响。

(3)城市道路网络总体容量和各级道路服务水平。

(4)城市道路关键走廊与断面容量和服务水平。

(5)交通换乘枢纽及重要交通集散点的服务水平。

(6)城市重要地点的交通可达性。

(7)停车需求规模及停车设施供需关系。

(8)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分析。

4.5.方案制定

4.5.1.规划方案应以交通发展需求预测为基础,结合城市地形、地貌和规划的城

市空间形态及功能布局进行编制。

4.5.2.规划方案应体现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总体目标和相关要求。

4.5.3.交通网络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应进行多方案比较。

4.5.4.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选址应避让环境敏感点、地质灾害地区、历史文化保护

区和风景名胜区,规划布局方案需满足专业技术规定的要求。

4.5.5.方案形成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意见。

4.6.方案评价

4.6.1.规划方案评价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内容需包括经济、社

会、环境、交通运行效果等方面。

4.6.2.方案评价应包括以下主要要素:

(1)交通运行预期效果及与规划目标的吻合程度。

(2)对城市规划布局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3)对城市用地资源的占用程度。

(4)对城市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5)对城市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和各类保护区的影响。

(6)地质灾害影响程度。

(7)规划的工程规模与投资。

4.7.强制性内容

4.7.1.应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市干路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

络、交通枢纽布局。

4.7.2.指导各交通子系统规划的控制性指标应列入强制性内容。

4.7.3.可以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增加强制性规划内容。一般情况下,对外交通

设施和交通场站规划宜列为强制性内容。

5.成果要求

5.1.成果形式

5.1.1.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基础资料汇编组成。

5.1.2.成果形式为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

(1)纸质文档采用A4幅面竖开本装订,其中规划图集宜采用A3幅面印制并折页装订。

(2)电子文档采用通用的文件存储格式。其中文本可采用WPS、DOC、PDF等文本格式或图形格式,图纸文件应采用CAD、GIS等矢量文件

格式存储。

(3)电子文档应包括交通调查原始数据、模型数据等数据文件,采用数据库格式存储。

5.2.规划文本

5.2.1.规划文本应当以条文方式表述规划结论,内容明确简练,具有指导性和可

操作性。

5.2.2.强制性规划内容采用与其他规划内容有明显区别的字体或格式进行表述。

5.2.3.规划成果文本编写大纲

一、总则。主要包括:编制依据,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范围,规划

期限等。

二、规划目标。主要包括:近远期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目标,城市交通

方式结构,各交通子系统的发展目标等。

三、交通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交通资源配置的原则和策略,各交通子系统的功能定位、相互关系和

发展策略,重大交通发展政策等。

四、综合交通体系组织。主要包括: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构成,城市内外交

通衔接关系,客货交通组织模式和总体布局框架,城市干路系统组成,

城市应急救援、防灾减灾道路规划布局原则,城市客运枢纽结构,自

行车、步行交通系统总体布局框架,城市停车供给策略,交通信息化

建设与交通管理的基本策略等。

五、对外交通系统规划。主要包括:各种对外交通方式的网络布局,场站

功能、等级和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等。

六、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主要包括:城市干道网络布局,各级道路规划指

标,城市应急救援、防灾减灾、大型装备运输道路组织等,规划道路、

交叉口、广场列表。

七、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主要包括:公共交通系统构成,各种公共交通方

式的场站设施功能、布局和用地控制指标,公共交通网络重要控制点

规划布局,公共交通专用道布局,公共交通线网和站点规划建设要求

等,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和公共交通场站列表。

八、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规划。主要包括: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网络规划

指标,行人、自行车过街设施布局基本要求,步行街区布局和范围,

自行车停车设施布局原则等。

九、客运枢纽规划。主要包括:客运枢纽规划布局、功能、等级和用地规

模控制标准,配套设施安排等。

十、城市停车系统规划。主要包括:停车分区和规划供给指标,城市配建

停车标准,机动车公共停车场设施规模和布局原则,设置路内停车位

的基本原则和控制标准等。

十一、货运系统规划。主要包括:城市货运枢纽、场站规划布局、规模和用地控制指标,货运道路安排等。

十二、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规划。主要包括:交通管理设施布局原则和要求,交通需求管理系统框架,城市交通信息化发展模式,交通信息

化系统框架,交通信息共享机制和共享信息类别等。

十三、近期规划。主要包括:近期建设目标和建设策略,交通设施建设安排与投资规模,重点地区交通改善对策与方案等。

十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主要包括:规划实施的管理机制,技术经济政策,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指导性技术要求等。

5.3.规划说明书

5.3.1.规划说明书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

5.3.2.规划说明书正文应当与规划文本的条文相对应,对规划文本条文做出详细

说明。

5.3.3.规划说明书附录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现状分析评价报告。

(2)交通调查分析报告。

(3)交通模型报告。

(4)其它专题研究报告。

(5)相关部门建议。

(6)公众意见。

5.4.规划图纸

5.4.1.规划图纸所表达的内容应当清晰、准确,与规划文本内容相符。

5.4.2.现状图、规划图和分析图应保持图例一致。

5.4.3.规划图集应按现状图、规划图、分析图的顺序排列。

5.4.4.规划图纸比例一般采用:大中城市为1/10000~1/25000,小城市为

1/5000~1/10000。

5.4.5.主要现状图、规划图如下:

(1)市域交通现状图

(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现状图

(3)市域交通规划图

(4)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图

(5)对外交通规划图

(6)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图

(7)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图

(8)自行车、步行系统规划图

(9)城市客运枢纽规划图

(10)停车系统规划图

(11)货运系统规划图

(12)近期规划图

5.4.

6.分析图视需要进行绘制。

5.5.基础资料汇编

5.5.1.基础资料汇编应当包括规划涉及的相关基础资料、参考资料及文件。

5.5.2.基础资料汇编按下列顺序进行编排。

(1)文件。

(2)基础资料

(3)参考资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 办法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建城[2010]13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天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规划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

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规划体系(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 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 (四)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所涉及的标准规范等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涉及的标准规范等 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住建部,2010.2; 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住建部,2010.5; 3、CJJ152-2010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住建部,2011.3; 4、GB50647-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住建部,2012.1; 5、GB50925-2013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规范,住建部,2014.6; 6、即将发布的国标城市停车规划规范,住建部,2014; 7、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住建部, 2013.12; 8、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交通运输部, 2014.7; 9、城市综合交通调查导则(征求意见稿),住建部,2014.4; 10、CJJ/T141-2010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住建部, 2010.9; 11、建标128-2010 城市公共停车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住建 部,2010.7; 12、CJJ/T15-2011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 住建部,2012.6; 13、CJJ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住建部,2012.5; 14、GB50688-2011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住建部, 2012.5; 15、即将发布的国标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住建

部,2014; 16、GB5768-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总则、道路交通标志、 道路交通标线、作业区、限制速度、铁路平交口、非机动 车和行人控制、学校区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2009.7; 17、CJJ193-2012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住建部,2013.3; 18、CJJ129-2009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住建部,2009.10; 19、GB50763-2012 无障碍设计规范,住建部,2012.9; 20、CJJ136-2010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住建部, 2010.9; 21、GB/T50546-2009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住建 部,2010.4; 22、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规范(送审稿),住建部,2014.4; 23、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785-2011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 指标体系,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8;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900-2010 城市道 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规范,公安部,2011.1;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486-2004 城市道 路单向交通组织原则,公安部,2011.1; 26、GB50220-19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建设部, 1995.9。

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文本

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文本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2 0 1 5 . 1 1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目标.................................................................................................................................................................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 (2) 第四章区域交通系统规划..................................................................................................................................................... 第五章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7) 第六章道路网规划.............................................................................................................................................................. 第七章公共交通规划 ............................................................................................................................................................第八章客运枢纽与公共交通场站布局规划......................................................................................................... 1 3 第九章旅游交通规划 ............................................................................................................................................................ 第十章停车设施规划 ............................................................................................................................................................ 第十一章慢行交通规划 ............................................................................................................................................................ 第十二章物流系统规划 ............................................................................................................................................................ 第十三章交通管理与信息化规划 ...................................................................................................................................... 1 7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1 9第十六章附则........................................................................................................................................................................ 附表........................................................................................................................................................................................ 附录........................................................................................................................................................................................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

控 制 性 详 细 规 划 编 制 导 则 规划所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对全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的指导,规范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146号令发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导则。 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及其管理工作。 3.基本原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 (2)统筹兼顾,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等关系; (3)合理、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统一规划; (4)处理好规划刚性与弹性的关系,体现规划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 (5)体现公众意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4.内容要求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划定规划编制单元,在用地策划的基础上,对编制单元进行地块划分。明确各地块的土地使用、配套设施、建筑建

造、道路交通、基础没施与地下空间利用等控制要求,提出空间环境景观控制引导原则,明确各地块的强制性和引导性内容。 5.其他规定 (1)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遵守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规划所依据的基础资料须符合同家有关规定。 (2)地块变更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变更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按照规定程序变更。 二、编制单元划分 1.编制单元划分目的 为了便于全面系统地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意图,形成系统有序的城市规划控制引导体系,应将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划分为若干编制单元,作为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单位。 2.编制单元划分原则 (1)地域完整 编制单元应覆盖规划期内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全部地域范围。相邻编制单元范围不重叠,实现无缝衔接,同时应综合考虑相邻编制单元之间各相关要素的协调。 (2)界线稳定 编制单元应综合考虑城市行政区划、自然地貌、城市特征、功能区划分、主要道路、重要基础设施、城市空间景观组织、社会组织等要素确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二、项目概况 (一)城市概况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鄂渝湘三省市交汇地,是湖北省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城市。它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东部与荆州市与荆门市毗连,西部与恩施州接壤,南邻湖南省石门县,北靠襄樊市和神农架林区。 宜昌,古称夷陵。“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形象地反映了宜昌河谷丘陵地形特征。清朝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是一个有着24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 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 宜昌市是举世闻名的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所在地,三峡大坝坝址距城区仅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与南北大动脉—焦柳铁路在境内交汇。沪渝、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纵贯全境。现辖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五个县,当阳、枝江、宜都三

个县级市,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夷陵五个城区。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20万;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 宜昌具有丰富的旅游、林特、水能、矿产资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宜昌,为宜昌发展勾画宏伟蓝图。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险要的战略地位,使宜昌成为海内外关注的地方。 近几年来,宜昌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综合功能日益增强,相继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今日宜昌市已成为以水电、旅游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二)项目背景 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之称。随着三峡翻坝运输高速公路、沪—汉—蓉高铁、石(门)—运(城)铁路、宜昌港、三峡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陆续布局和实施,宜昌在不远的将来将形成公路主骨架、铁路大动脉、水运大通道、空中大走廊等水陆公铁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新格局,宜昌将从过去的“终端型”交通变成中西部结合的区域性“枢纽型”交通中心,未来宜昌将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这一重大变化势必将对城市空间格局、功能组织、发展方向等产生较大影响,结合宜昌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宜昌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同步修编势在必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 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 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 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 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 (四)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 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规划布局、功能等级、用地规 模和配套设施;确定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规划建设指标、布局和用地规模;确定城市物流设施用地、布局和规模。

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二章规划目标 (2)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 (3) 第四章对外交通规划 (5) 第五章物流发展规划 (8) 第六章道路网络规划 (11) 第七章慢行交通规划 (15) 第八章公交规划文本 (17) 第九章静态交通规划 (21) 第十章客运枢纽规划 (25)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27) 第十二章附则 (31)

图01 城市区位图 图0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图03 市域公路网现状图 图04 市域公路网规划图 图05 市域铁路网现状图 图06 市域铁路网规划图 图07 市域航道网现状图 图08 市域航道网规划图 图09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整合图 图10 一体两翼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整合图图11 疏港交通规划图 图12 主城区现状用地图 图13 主城区规划用地图 图14 主城区空间发展结构图 图15 主城区干道网现状图 图16 主城区干道网规划图 图17 主城区快速路节点控制图 图18 主城区现状公交线路图 图19 主城区大容量公共系统规划图 图20 主城区公交枢纽规划图 图21 主城区公交停车保养场规划图 图22 主城区公交首末站规划图 图23 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 图24 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5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6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7 市域物流园区规划图 图28 主城区货运通道规划图 图29 主城区道路网络近期建设规划图 图30 主城区近期公交优先规划图 图31 主城区近期公共停车场规划图 图32 远景一体两翼规划用地概念图 图33 远景一体两翼快速路网规划概念图 图34 远景一体两翼轨道线网规划概念图 图35 主城区旅游交通网络规划概念图图件目录

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

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 (2012年修订) 1、目的 为了加强对全省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的指导,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我省实际,对2006年颁布的《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进行修订,制定本导则。 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城市(含县城,下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其中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需符合本导则四、六、七的规定,并根据镇的规模和具体情况,参照执行九、十、十二、十三等有关内容的要求。 3、基本原则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依据城市、镇总体规划,落实并协调相关专项规划要求; (2)统筹兼顾,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等关系; (3)合理、综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统筹规划; (4)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贯彻落实交通引导、低碳生态等要求; (5)处理好规划刚性与弹性的关系,并体现规划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 (6)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障公共利益,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功能。 4、其他规定 (1)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不得违反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规定,规划所依据的基础资料须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要求。 (2)各市可结合当地实际和工作需要,在本导则的指导下制定相关技术细则或规定,其内容应当与本导则相衔接。 1、划分目的 为了便于全面系统地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落实城市、镇总体规划的意图,形成系统有序的城市规划控制引导体系,应将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划分为若干编制单元,以此组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项目。 2、划分原则 (1)地域完整

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XXXX_2020年)

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威海市规划局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威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七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交通发展趋势 (3)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 (4) 第四章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5) 第一节机场发展规划 (5) 第二节港口发展规划 (5) 第三节铁路发展规划 (6) 第四节公路发展规划 (6) 第五章道路系统规划 (7) 第六章客运系统规划 (10) 第一节轨道交通概念规划 (10) 第二节常规公交系统规划 (11) 第三节出租车系统规划 (13) 第七章内外衔接系统规划 (14) 第一节对外公路客运站布局 (14) 第二节枢纽内外衔接规划 (14) 第八章货物物流系统规划 (16) 第九章停车系统规划 (17) 第十章旅游交通规划 (18) 第十一章交通管理系统规划 (19) 第一节交通需求管理(TDM) (19) 第二节交通系统管理(TSM) (20) 第三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ITS) (20) 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21) 第一节近期道路改善计划 (21) 第二节近期公交改善计划 (22) 第三节近期对外交通改善计划 (23) 第四节近期停车改善计划 (24) 第五节近期人行过街设施改善计划 (24) 第五节近期交通发展政策 (25) 第十三章附则 (26) 第十四章附表 (2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需要规划可持续发展、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引导和支撑的城市发展。根据《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威海市城市布局将形成“一线、多核、多组团”的带型城市结构。这些都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加以引导和支撑。 需要规划内外一体的交通系统融入区域一体化。威海处于胶东半岛青烟威一体化区域,需要对于现有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加以规划整合。 需要规划集约化、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应对私人机动化挑战:威海市机动化进程明显加快,私家车在家庭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家庭,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有交通系统面临严峻考验。 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建设计划来指导城市的交通近期建设。 第二条规划原则: 发展原则—交通规划要有发展的眼光、前瞻的思维、超前的意识。交通发展不但要与威海的社会、经济相适应,而且要引导和支撑威海城市空间发展、产业发展、生态发展等战略实现,拉动威海经济发展。 优先原则—即公众利益优先、资源利用效率最大优先和社会环境优先的原则,交通发展应坚持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理念,建立有足够吸引力的公共交通系统,引导威海的开发建设。 公平原则—交通规划应兼顾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在公共交通优先的前提下,建立多层次和多种选择的交通系统,满足不同方式的出行需求。 协调原则—对外交通与对内交通相衔接、道路功能与道路等级相协调、干道与支路相协调、路段与交叉口相协调,公交网络与道路网络,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相协调,使其与威海用地开发、交通需求相协调。 第三条规划目标: 支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引导城市空间扩展和土地优化使用;面向政府交通决策。

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的具体目标 ①运输能力—到2020年,群域公、铁、水、管综合交通体系运输能力不足现象基本消除,到2030年群域综合交通体系运输能力适应并且适度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②运输结构—群域综合交通运输结构明显改善,城市轨道、铁路、水运等两型交通方式比重日趋合理,其中铁路客运比重力争超过20%,长株潭核心区轨

道、公交等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力争不低于35%,城市群核心区—外围区城际走廊铁路客运比重力争不低于50%。 ③运输网路—群域县域和重要乡镇至少有2条二级以上公路连接,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10-50万人口城市通高速公路。重要城市通铁路:50-100万人口大城市通高速公路和铁路。重要城市通高速客运铁路:1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通高速公路、高速客运铁路。 长株潭城市综合交通的发展定位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枢纽。长株潭核心区拥有城市群面向国际、连接全国的各类交通系统。作为2条全国性综合运输通道的交汇点,长株潭核心区沿京广、沪昆2条主通道布设的国家铁路客运专线、普速铁路、国家高速公路、湘江等高等级内河航道、油气管道国家干线,拥有国家组合型公铁陆运主枢纽、长沙黄花机场区域国际航空枢纽。 湘潭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成果 (1)公路网布局规划 规划由“4纵2横2支”共8条线路组成高速公路网,总规模为361公里。 一般干线公路网分为二个层次:主线和支线。主线技术标准为二级公路以上,支线技术标准为三级公路以上。一般干线公路网总规模为1613公里。主线由“九纵十横”19条线路组成,总规模为907公里;支线由39条路线组成,总规模为706公里。其它未纳入一般干线公路范围的县乡公路,总规模2700km,规划改造成四级以上公路。通村公路近期全部硬化。通组公路近期硬化60%,中期硬化40%。 (2)港口规划 湘潭境内湘江段将按Ⅱ(3)级航道建设,设计水深2.6~3.0m,直线段航宽90m(双线),弯曲半径550m,净空要求10m。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4年9月

目录 前言............................................................... I I 1 总则 (1) 2 术语和定义 (7) 3 居民出行调查 (11) 4 城市道路交通调查 (21) 5 出入境交通调查 (28) 6 公交调查 (35) 7 商用车辆调查 (42) 8 交通生成源调查 (48) 9 停车调查 (52) 10 流动人口出行调查 (57)

前言 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是分析城市交通现状与问题的必要途径,为建立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并预测交通需求、分析交通的供需平衡以及交通供需关系的发展趋势等提供基础数据。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的基本前提和极其重要的环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建城[2010]80号)中明确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调查的主要调查内容及调查信息。 为科学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提升交通调查数据的质量与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交通调查数据在规划设计、政府决策、城市信息化进程中的应用深度与广度,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的编制工作。导则借鉴国内外城市交通调查经验,参照既有标准和规范,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提出了主要交通调查项目的调查方案设计原则、调查组织实施方法、调查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调查成果要求,对进行城市综合交通调查、专项交通调查及相应的数据分析与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导则》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定义、居民出行调查、城市道路交通调查、出入境交通调查、公交调查、商用车辆调查、交通生成源调查、停车调查、流动人口出行调查十个章节。城市综合交通调查除应符合导则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参加编写工作的主要单位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一、项目概述 当前,按照2015年中央及省市城市工作会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发展战略,遵循2049远景发展目标,武汉市正在全面建设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世界城市,努力打造国际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建设活力、高效、绿色、宜居、包容的世界城市。 在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下,我市正在谋划新一轮武汉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力求通过规划统领,进一步明确城市远景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结构,强化区域统筹和协作,实现武汉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作为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和内容,是明确交通发展方向,配置交通资源,支撑空间拓展,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遵循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立足实现总规、土规、交规“三规同步,交通先行”,强化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功能和作用,特组织开展本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工作。 二、规划内容 (一)交通发展战略目标 1、交通总体目标 2个总体目标:全力构建以世界性门户机场和国际内陆港为纽带、以绿色交通为主导,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多模式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建立依托骨架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发展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促进区域、城乡交通统筹协调发展,将武汉建成为国际枢纽城市和绿色出行楷模。 5个交通远景:一个以满足人的交通需求特性为根本原则、以绿色交通方式为主要载体、以智慧去管理、以高效为显著标志的高度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即实现武汉的智慧交通(Wisdom)、人本交通(User-oriented)、一体化交通(Holistic)、高效交通(Accessible)和绿色交通(Natural)。 2、交通目标内涵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

目录 序言 (1) 1. 总则 (1) 1.1. 目的 (1) 1.2. 作用 (1) 1.3. 编制原则 (1)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 (2) 2. 工作阶段与要求 (2) 2.1. 工作阶段 (2) 2.2. 工作要求 (2) 3. 规划内容 (3) 3.1. 交通发展战略 (3) 3.2. 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3) 3.3. 对外交通系统 (4) 3.4. 城市道路系统 (4) 3.5. 公共交通系统 (5) 3.6. 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5) 3.7. 客运枢纽 (5) 3.8. 城市停车系统 (6) 3.9. 货运系统 (6) 3.10. 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6) 3.11. 近期规划 (6) 3.12.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 4. 技术要点 (7) 4.1. 现状调研 (7) 4.2. 交通调查 (8) 4.3. 现状分析 (10) 4.4. 需求分析 (11) 4.5. 方案制定 (13) 4.6. 方案评价 (13) 4.7. 强制性内容 (13) 5. 成果要求 (14) 5.1. 成果形式 (14) 5.2. 规划文本 (14) 5.3. 规划说明书 (15) 5.4. 规划图纸 (16) 5.5. 基础资料汇编 (17)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序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明确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定位及作用,规定了编制的基本要求、主要编制内容、规划成果组成,以及编制管理与审查制度。为了指导各城市做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本《导则》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目的、原则、主要内容、技术要点及编制程序,并明确了规划成果形式和要求。 1.总则 1.1.目的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旨在科学配置交通资源,发展绿色交通,合理安排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统筹城市内外、客货、近远期交通发展,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1.2.作用 1.2.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城市综合 交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 1.2.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依据,对外交通、 道路、公共交通、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交通枢纽、停车、交通管理、交通信息化建设等子系统规划及近期规划应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1.3.编制原则 1.3.1.应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 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 1.3. 2.应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 系,统筹各交通子系统协调发展。

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目录 1 总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2 规划过程 (1) 1.3 规划内容 (1) 1.4 技术路线 (2) 1.5 规划范围及年限 (2) 1.5.1 规划范围 (2) 1.5.2 规划年限 (3) 1.6 规划依据 (3) 2 现状概况 (3) 2.1 湘潭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 2.2 道路交通现状 (3) 2.2.1 对外交通设施 (3) 2.2.2 城市路网 (3) 2.2.3 公共交通 (4) 2.2.4 停车设施 (4) 2.2.5 机动车保有量 (4) 2.2.6 交通管理现状 (4) 2.3 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4) 2.3.1 对外交通设施 (4) 2.3.2 道路网络设施 (4) 2.3.3 公共交通 (4) 2.3.4 停车设施 (5) 2.3.5 交通管理 (5) 2.3.6 交通发展政策 (5) 3 湘潭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5) 3.1 战略定位 (5) 3.2 发展战略 (5) 3.3 发展策略与措施 (6) 3.4 近期建设与发展的重点 (6) 4 湘潭市交通需求预测 (7) 4.1 社会经济、人口及机动车发展预测 (7) 4.2 对外交通客货运量预测 (7) 4.3 城市道路交通量预测 (8) 5 湘潭市综合交通体系框架研究 (8) 5.1 区域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整合 (8) 5.1.1 一体化的轨道客运系统 (8) 5.1.2 区域公路系统与城市对外通道 (9) 5.1.3 区域水运规划 (10) 5.1.4 机场远景规划 (10)

5.2 城市骨干道路骨架 (10) 5.2.1 城市路网骨架 (10) 5.2.2 城市路网功能 (11) 5.3 城市工业与物流空间布局及货运通道布局 (11) 5.3.1 湘潭市五大产业发展片区 (11) 5.3.2 湘潭市物流园区布局 (11) 5.3.3 湘潭市物流对外交通节点布局 (11) 5.3.4 湘潭市货运通道的架构 (11) 6 湘潭市对外交通设施规划 (12) 6.1 规划目标 (12) 6.2 公路枢纽 (12) 6.3 铁路枢纽 (12) 6.4 水运枢纽 (12) 6.5 航空枢纽 (13) 6.6 一体化交通枢纽体系 (13) 6.6.1 客运枢纽 (13) 6.6.2 货运枢纽 (14) 6.6.3 枢纽设施管理 (14) 7 湘潭市道路网络规划 (14) 7.1 规划目标 (14) 7.2 道路网络功能及等级规划 (14) 7.3 路网指标 (15) 7.4 通道规划 (15) 7.5 自行车系统规划 (15) 7.6 步行系统规划 (16) 7.7 道路设施规划 (16) 8 湘潭市公共交通规划 (17) 8.1 规划目标 (17) 8.2 市域公共交通规划 (17) 8.2.1 市域轨道通道+干线公交通道规划 (17) 8.2.2 市域公交干线 (17) 8.3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规划 (18) 8.3.1 都市区轨道 (18) 8.3.2 常规公交 (18) 8.3.3 公交站场设施 (18) 8.4 公交一体化枢纽规划 (19) 9 湘潭市停车设施规划 (19) 9.1 规划目标 (19) 9.2 停车需求预测 (19) 9.2.1停车需求预测 (19) 9.2.2 停车场供应结构比例 (19) 9.3 路外公共停车场规划 (19) 9.3.1 停车面积需求 (20) 9.3.2 公共停车场 (20)

青岛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第一部分交通发展历程 一、主要成就 1、交通建设投资逐年增长。近五年来,交通建设投资数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的11.28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3.2亿元,年均增长24.1%,超过了同期GDP年均20%的增长速度。 2、对外交通设施规模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航空并举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 公路: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等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公路网络体系。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326公里,全市1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实现了晴雨通车,通公路的行政村达到100%。 铁路:基本形成以胶济、蓝烟、胶黄、胶新铁路为骨架的铁路网络体系。其中,胶济铁路是青岛港通往腹地的主干道,复线工程和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完工;胶新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基本形成了以青岛港(包括前湾港港区、老港区、黄岛港区)为核心,胶南大湾港、鳌山港等一般性小型港口为补充、结构较为合理、配套较为齐全的港口体系。其中,青岛港是我国能源运输的枢纽和大宗散货的集散中心、全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枢纽港之一。2007年港口总吞吐量达到2.65亿吨,外贸吞吐量 1.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6.59万标准箱。 航空:青岛流亭机场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干线机场。自1982年开航以来,机场规模和能力不断提升,开通航线条数、年旅客吞吐能力、年货邮吞吐量等统计指标分别由1995年的35条、80万人次、1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94条、787万人次、11.6万吨。 3、城市道路设施供应规模不断扩大。近五年来,青岛市区人均道路面积由10.74平方米

城市交通设计导则解读

《城市交通设计导则》解读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

汇报内容 一、编制背景 二、核心挑战 三、应对举措

编制背景 ?牵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编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 ?参编单位: ?深圳交研中心、南京城交院、同济大学、天津市规划院、重庆交通院、天津市政院、杭州交研中心、广州交研院等 ?项目进展(Timeline ): ?2013.04——北京,导则开题会?2013.09——天津,导则大纲讨论会 ?2013.12——北京,确定导则名称与内容框架,明确内容分工?2014.03——深圳,明确导则编写重点与定位,各参编单位初稿拼合?2014.06——南京、再次形成拼合稿件,各单位代表集中讨论?2014.06-2014.09——分头工作,持续调整完善 ?2014.08、09、2015.01——北京,主编单位三次封闭工作 ?2015.02——北京、专家评审?2016.08——征求意见稿

背景一:国家层面的重视 国家层面重视逐步加强: ?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明确: “城市交通要树立行人优先的理念,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保障出行安全,倡导绿色出行”,应“切实转变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交通发展模式” ?2014,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要求城市交通系统改变既有粗放模式,强调“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要求,交通与中心城区功能结合,“推动商业、办公、居住、生态空间与交通站点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利用开发” ?公安部和住建部有将交通管理设施一体化设计的思路,交警逐渐向执法转变,建设交由城建部门负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