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最新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最新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最新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1.最新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2.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指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理解)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试法、个案法等.(理解)

4.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实质观:(简答)

(一)心里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器官在脑不在心;脑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二)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反应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心理的主观性;心理的能动性;

5.注意:意识的选择性活动,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志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理解)

6.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无意注意,不伴随意志努力、没有目的、短暂不累;有意注意,伴随意志努力、自觉具有预定目的;有意后注意,高度自觉、目的性强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理解)

7.注意的品质:(理解+材料分析)

(一)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晰觉察到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保持注意稳定的条件,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组织安排、人自身的特点.

(三)注意的分配: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将心理活动指向不同对象的特性.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活动间的关系、活动的性质.

(四)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原来活动的吸引力、新活动的特点、人的神经系统活动的灵活性.

8.注意的起伏:指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同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名词解释)

9.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材料分析)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减少无关刺激对教学活动的干扰、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的作用、将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结合起来、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加以突出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

(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强化学生对学习目的和任务的理解激发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间接兴趣提高注意力、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以防止学生分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三)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深入浅出在生动有趣的事例和活动中阐明原理、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10.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是来自机体外部的还是来自内部的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觉等.根据刺激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电磁的、机械的、化学的和热的四类.根据刺激源与人的距离远近可分为距离性感觉和非距离性感觉.(理解)

11.知觉的分类:可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两大类.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

动知觉;社会知觉是以社会生活中的人以及人际现象作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的知觉和对自己的知觉.(理解)

12.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觉阈限是测量人的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名词解释)

13.韦伯定律:K=?I / I ,?I 表示刺激变化量,I表示基础量,K是常数.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名词解释)

14.感觉的一般规律:(理解)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见12

(二)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使感觉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除痛觉外几乎所有的感觉都存在适应.一般来讲,在弱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容易提高,持续的强刺激容易引起感觉性降低.

(三)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四)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现象.

(五)阈下刺激的感觉效应

15.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理解)

16.感知规律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简答)

(一)感觉强度规律的应用:任何的刺激只有它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被我们感知,所以教学当中,教师讲课的声音要足够洪亮,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挺清楚.

(二)知觉选择性规律的应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变换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是感知的对象具有新颖性,以此来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知觉理解性规律的应用:想法设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感知协同规律的应用:让学生多参加实验活动,亲自看到积累最直接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所学的现象和规律认识深刻,记忆牢固.

(五)错觉规律的应用: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避免产生错觉,不要被错觉所蒙蔽.

(六)社会知觉规律的应用:在教学活动中知觉学生特点时要注意避免刻板印象的影响,根据学生的真实表现去了解其特点,避免将学生简单归类.

17.信息加工关于记忆定义的解释: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名词解释)

18.记忆的分类:(理解)

(一)根据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二)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陈述性记忆(事实记忆)、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三)根据再认同或回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四)根据记忆对信息的编码方式及信息保持时间: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19.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指在无意识情况下,个体过去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作业产生影响的记忆,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的收集某些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的记忆.(名词解释)

20.识记的分类:(理解)

(一)根据识记时有无明确的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无意识记,又叫不随意识记,是指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不需要任何识记方法、无须付出意志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又叫随意识记,是指个体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

.

(一)识记的目的:目的不同,识记者在识记时对材料的组织会有所不同,会影响识记效

果.

(二)学习态度:识记者能够积极参与识记活动,就能主动去建立事物之间的意义联系,理解内在逻辑关系,从而提高识记效率.

(三)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按性质不同,识记的材料可分为直观材料和描述事物及现象的文字识记材料.对直观材料和文字材料的识记效果因人而异.

(四)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理解了的材料,其识记比较迅速和牢固.

(五)识记方法:识记方法一般有三种,整体识记法、部分识记法和综合识记法.

2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最早用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研究人类的高级认知过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先快后慢的特点.(简答)

23.影响遗忘的因素:(简答)

(一)材料的意义和作用:人对无重要意义、不感兴趣、不符合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中不占主要地位的识记材料最先遗忘,保持最差.

(二)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的慢.

(三)学习程度

(四)材料的序列位置:系列性材料开始部分最容易记住,其次是末尾部分,中间偏后一点的部分很容易遗忘.

24.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先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两者一般是在学习两种不同的然而又彼此类似的材料时产生的.但是,在学习一种材料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两种抑制现象.(理解+名词解释)

25.三大记忆系统的特点:见附注表格(简答)

26.中学生记忆的特点:有意识记占据主导地位、意义识记能力逐渐提高、抽象记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情绪记忆水平提高、记忆广度扩大.(简答)

27.中学生记忆的培养:加强目的性教育、注重对识记材料的理解、掌握记忆的规律-及时复习、活动有助于记忆、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简答)

28.思维的定义和特点: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个根本属性.间接性,以过去获得的知识、经验为中介进行推理、判断,来理解和把握那些没有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感知的事物的本质;概括性,指在分析、研究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有的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提炼,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认识.(理解)

29.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作为支柱的思维,也称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其特点是任务是直观的,以具体形式给予的,解决方式是具体直接的动作;形象思维,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应过程.(理解)

30.辐合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辐合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名词解释)

31.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新颖性、批判性、连贯性、灵活性、跨越性、综合性.(理解)

32.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创新思维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关键,提出问题后必须着手为解决问题做充分的准备;

(二)酝酿阶段:要对前一阶段所获得的各种资料和事实进行消化吸收,从而明确问题关

键的所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方案;

(三)顿悟阶段:经过酝酿阶段对问题的长期思考,创新观念可能突然出现,思考者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验证阶段:思路豁然贯通后,所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构想和方案还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反复验证和试验,验证其可行性.(简答)

3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重视个性的培养;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的环境;重点抓好发散-辐合思维;有意培养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简答)

34.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名词解释)

35.想象的过程:黏合、夸张与强调、拟人化、典型化、联想.(理解)

36.想象的分类:根据想象有无目的和意识,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一)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是梦,由意识的病理紊乱引起的幻觉也是无意想象还有一种由药物引起的无意想象.

(二)有意想象:指有预定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可再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理解)

37.创造想象:是指不根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名词解释)

38.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积极的创造动机;丰富的表象储备;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原型启发;积极的思维活动;灵感的作用.(简答)

39.中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中学生的想象具有较强的有意性;中学生想象的现实性有所增强;中学生创造性想象的水平明显提高.(简答)

40.想象力的培养:积极参加实践,扩大知识经验,丰富表象储备;提高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能力;进行多种想象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发展想象力与培养良好的个性相结合.(简答)

41.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世界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名词解释)

42.情绪、情感的区别:(简答)

(一)情绪的生理性和情感的社会性;

(二)就人类个体而言,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在后;

(三)情绪具有较大的外显性、情绪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减弱或消失;

(四)情感具有较大的内在性、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43.情绪状态分类:(简答)

(一)心境:微弱、持久、深入;

(二)激情:强烈、短暂、爆发;

(三)应激:突发情况.

44.情感分类:(简答)

(一)道德感:三种形式,直觉、形象性、伦理性;

(二)理智感;求知欲、好奇心;

(三)美感

45.阿诺德情绪理论、沙赫特情绪理论:(理解)

(一)阿诺德情绪理论:S---评估(环境)---情绪R

强调情绪的来源是对情境的评估,而这种评估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情绪的产生过程为:情绪刺激作用于感官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上传至丘脑,在丘脑更换神经元后再传到大脑皮层.

(二)沙赫特情绪理论:S--对环境和生理状态的认知---情绪R

情绪受环境影响、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这三种因素制约,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46.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特点:情绪和情感丰富而热烈;情绪和情感易起伏波动,情绪的两极性明显;两性爱情的萌芽;情绪和情感的掩饰现象;情绪情感体验的深刻性和稳定性不断发展.(简答)

47.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认识角度转变法;情境转变法;自我暗示法;自我激励法.(简答)

48.意志的概念: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名词解释)

49.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意志行动具有自觉确定目的性的特征;意志行动具有克服困难的特征.(简答)

50.动机冲突类型:(材料分析)

(一)接近-接近型冲突,又称双趋冲突.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而必须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通常出现接近-接近型冲突;

(二)回避-回避型冲突,又称双避冲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事物,而又只能回避其中之一目标时,就产生回避-回避型冲突;

(三)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趋避冲突.同一物体或目标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情况下会产生此类型的内心冲突.

(四)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这种冲突是指个体面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的,每种目的都具有吸引力和排斥作用,个体不能简单地选择一种目标,回避另一种目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而引起的内心冲突.

51.意志品质:自觉性,指个体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充分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是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要求的品质;果断性,表现为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实现所作决定;坚韧性,指对行动目的的坚持性,并且能在行动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的意志品质;自制力,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够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和言语的品质.(理解)

52.意志品质的培养:(材料分析)

(一)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二)加强锻炼获得意志品质的直接经验;

(三)通过榜样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53.需要的分类:(理解)

(一)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生理性需要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等;社会性需要指人对劳动、娱乐、交往、求知、成就和社会赞许的欲求;

(二)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5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简答)

(一)基本需要:和人的本能相联系,与个人的健康状况有关;

生理需要:人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要,如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等的需要,在人类各种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最迫切要求满足;

安全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归属和爱的需要:表现为一个人渴望与他人建立感情上的联系,如向往爱情等;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

(二)成长需要:不受本能支配,不受人的直接欲望相左右,使人产生最大限度的快乐;认知需要:包括求知、理解、探索和好奇;

审美需要:表现为人们追求对称、秩序、和谐、完美的食物;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和潜能,并使之完善化的需要.自我实现时一种创造性的需要.

55.动机产生的条件:(理解)

(一)需要,为内在条件,动机产生的基础;当人们有了需要时,这种需要就会推动人么需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使得需要转化为动机;

(二)诱因,为外在条件,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55.动机的种类:(理解)

(一)根据动机的起源,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指以自然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如饥、渴、睡眠、性欲等;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为基础的动机,如成就、交往、威信等;

(二)根据动机来源与个体自身还是外部环境,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三)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分为原始的动机和习得的动机:原始的动机是与生具有、不学而能的动机;习得的动机指后天获得、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动机;

(四)根据动机意识水平,分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五)根据动机所作用的大小和稳定性,分为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主导动机指的是那些表现强烈而稳定的动机,对人的行为起主要作用;从属动机指对人的行为起辅助从属作用动机;

56.韦纳动机的归因理论:(材料分析)

(一)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因素:

①内部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身心状态;

②外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好坏、外界环境;

③稳定因素:能力高低、任务难度;

④不稳定因素:努力程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二)将成败归结为某个原因将引起个体相应的心理变化,并进而影响下一步的成就行为:

①归因将导致人们对今后的成就行为的结果期待发生变化;

②归因会产生情绪反应;

③归因将影响今后成就行为时的努力程度.

57.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不同而不同.在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着动机的提高而提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反而会有下降趋势.(名词解释)

58.兴趣的分类:(理解)

(一)根据兴趣所指向的目标,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指对活动过程本身产生的兴趣;间接兴趣指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二)根据兴趣持续的时间,分为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

(三)根据兴趣发展的水平和深刻性,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有趣是指被一时的新异现象所吸引从而产生兴趣,是兴趣的低级阶段,具有直观性、盲目性和广泛性;乐趣是指对某一事物或活动产生了比较稳定的兴趣,由有趣发展而来,具有专一性、自发性和坚持性;志趣是指与远大的志向相联系的兴趣,是兴趣的高水平阶段,具有社会性、自觉性和方向性.

59.能力和知识的关系:(理解)

(一)能力和知识的区别:能力和知识属于不同的范畴;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二)能力和知识的联系:知识的掌握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能力是人们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人的能力也会同时得到发展.能力是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离开了学习和实践,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得到发展.

60.能力的个别差异:(理解+简答)

(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个体之间在能力发展水平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主要是指智力表现高低的差异;

(二)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等方面;

(三)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有人才早熟、大器晚成两种类型.

61.比纳西蒙、斯坦福比纳、维克斯勒智力测验:见附注(理解)

62.能力形成的条件:(简答)

(一)遗传与早期营养条件;

(二)早期环境与教育中获得的经验;

(三)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

(四)社会实践活动;

(五)天才与勤奋等主客观心理条件.

63.能力的培养:(简答+材料分析)

最新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三)加强实践活动;(四)坚持因材施教;

(五)重视非智力因素

最新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6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理解)

(一)高级神经活动类型: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独特的、稳定的组合,构成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具有强度、平衡性、灵活性三个基本特征;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气质类型对照表

66.气质与教育工作:(简答)

(一)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气质类型的特点;

(二)发扬气质类型的积极方面,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针对学生气质类型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态度和方法;

(四)指导学生善于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

67.气质的意义:(理解)

(一)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二)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三)气质是职业选择的一个依据.

68.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而具有核

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名词解释)

69.性格的结构:(理解)

(一)对现实态度上的性格特征:

①对待他人、集体和社会的态度:集体主义、富于同情心等;

②对生活、学习、劳动和工作的态度:乐观或悲观、朝气与堕落等;

③对自己的态度:谦逊或自满、开朗或羞怯等;

(二)性格的意志特征:

①对行为目的明确程度的特征:目的性和盲目性、独立性和被暗示性等;

②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主动性或被动型、自制力或缺乏自制力等;

③在紧急或特殊情况下表现的意志特征:镇定、果断、勇敢等;

④对已作出决定贯彻执行方面的特征: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等.

(三)性格的情绪特征:

①情绪强度方面的性格特征:情绪高涨、鲜明等;

②情绪的稳定性、持久性方面的性格特征:忽冷忽热、热情持续时间短等;

③主导心境方面的性格特征:经常处于精神饱满、愉快的情绪中,属于乐天派;经常处于郁闷的环境中则可能抑郁消沉等.

(四)性格的理智特征:

①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在被动感知和主动观察方面;

②表现在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逻辑性、敏捷性等;

③表现在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主动想象和被动想象.

70.气质与性格的关系:见附注.(简答)

71.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材料分析)

(一)性格形成的生物学条件;

(二)家庭因素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性格行程中的作用;

(四)文化、社会因素在性格行程中的作用;

(五)影响性格形成的心理原因;

(六)自我完善.

《普通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2014修订)

《普通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 418003、418004 学分: 3学分、3学分 总学时:96学时理论学时:85;实验学时:11;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考试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考试目标和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关于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和人的心理活动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等主要理论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在基本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运用,指学生能较为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发展历史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现象;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三、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二、科学的态度与方法;三、具体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二、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派别;三、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和发展方向 要求考生能: 1.简述心理学的渊源与发展; 2.阐述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3.描述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 4.辨析心理学的不同研究方法。 思考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3.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的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5.心理学的研究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每种研究有什么特点? 6.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7.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简要说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一节脑的进化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二、动物的神经系统进化 第二节神经元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冲动的传递;三、神经回路 第三节神经系统 一、周围神经系统;二、中枢神经系统;三、大脑的结构与机能;四、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四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一、定位说;二、整体说;三、机能系统学说;四、模块说 第五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一、什么是内分泌腺;二、内分泌腺的分类与机能;三、神经-体液调节 要求考生能:1.了解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了解神经信号的传导过程; 3.了解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4.了解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对心理现象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知识要点;(2)了解普通心理学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1)掌握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具备进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02课时,平均每周2-4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共92课时,实验10课时。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教师讲授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览表(详表)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动机需要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情绪和情感 心境应激激情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晶体能力流体能力人格气质性格 认知风格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1、什么是需要?需要有哪些基本特性? 2、依据不同的标准,需要一般如何分类? 3、试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价值 4、列表分析不同动机理论的基本思想 5、什么是动机?动机是如何产生的? 6、简述动机与需要、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 7、动机一般如何分类?社会性动机包括哪些种类? 8、什么是情绪情感?具有哪些功能? 9、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极性?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有什么意义? 10、情绪依据什么分类?可分为哪些种类? 11、情绪有什么生理变化与外部表现? 12、阐述情绪两因素的情绪理论及其经典实验 13、如何调节情绪,使之保持健康状态? 14、什么是能力?说明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15、能力如何分类?说明各种能力的特点与关系 16、简述智力多元理论的主要思想 17、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 18、简述最初智商的计算方法,正常智商是如何界定的? 19、遗传和环境对能力发展各起什么作用? 20、什么是人格?人格具有哪些本质特征? 21、气质有哪些典型类型?各有何行为特点? 22、什么是性格?性格与气质有何区别与联系? 23、简述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24、简述“大五人格”理论的主要思想 25、剖析自己的气质、性格,并分析人格形成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产生了影响? 26、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受哪些因素影响?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双趋式冲突: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引起的具有同样吸引强度的动机,但又无法兼得而产生的难以取舍的动机斗争。 双避式冲突:同时并存的两个具有同样威胁程度目标引起的力求躲避的动机,但又不能同时躲避而产生的难以选择的动机斗争。 趋避式冲突:对同一目的同时具有趋近与躲避两种动机,形成欲趋之又避之的动机斗争。双重趋避式冲突: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一个目标又分别具有趋避两方面的作用。对几个目标兼具好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 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当个体意识到自己无力应对当前环境的过高要求,就会体验到一种快速的紧张状态。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能力: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一般能力(智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他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流体能力: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决定于个人禀赋 晶体能力: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决定于后天学习 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所说的脾气、秉性。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认知风格:个人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是人格差异的体现。 场独立性(FI)的人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很少能体察入微。 场依存性(FD)的人在加工信息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1、什么是需要?需要有哪些基本特性? 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不同层级需要的关系: ①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②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才会出现高级需要 ③高级需要满足后,低级需要依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降低了 ④低级需要关系到个体生存(缺失需要) 需要的发展进程: ①在人的高级需要产生之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地得到满足就可以了 ②从动物到人的进化和个体发展中,高级需要出现较晚 ③人的需要结构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并非都是正三角形的结构,还有多种结构 2、依据不同的标准,需要一般如何分类? ①按照起源分类

普通心理学之记忆干货

《普通心理学》之记忆干货 很喜欢普心里面对记忆的非正式定义:记忆就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这块特殊物质上留下的痕迹。这篇文章不泛泛其谈,尽是干货,主要教会大家在记忆这一章节该如何复习、复习什么和详细的复习内容。对于心理学考研的同学,如果想考上,必须耐下性子地学,本章的重点在第三、第四、第五节。博仁考研为大家做了精细的总结。 记忆思维导图 详细复习内容如下(以《普通心理学》书中的顺序做笔记的框架),五角星越多表示越重要: 一.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注意这三个加红的词,这对于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个概念特点的记忆,起着主线的作用。) (二)记忆的作用 这一块看一遍书就行,这个不重要。 (三)记忆的分类(除了第1点和第3点外,其它只考选择题) 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这块是记忆一章的重点,我在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会全面介绍。 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选择题常考点,长时记忆的分类) 情景记忆:是指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去过的地方。 语义记忆:是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如记住化学公式、乘法规则、一年有四季等。 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这块在第五节会详细介绍。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例如,在学习游泳之前,我们可能读过一些有关的书籍,记住了某些动作要领,这种记忆就是陈述性记忆;以后我们经过不断练习,把知识变成了游泳技能,真正学会了游泳,这时的记忆就是程序性记忆了。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四)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这一块,只考选择题,记住一些常考点,博仁老师总结如下: 1.白鼠跳台实验证明,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2.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改变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生理机制。 3.海马可能是长时记忆暂时性储存场所。 二.感觉记忆(常考简答题“感觉记忆的含义及主要特点”,以下四点就是答案。)★★★ (一)短时记忆的含义: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阶段。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完全按输入的原样,首先被登记在感觉记忆中。 (二)短时记忆的编码:有两种,第一种是视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叫图像记忆,第二种是听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叫声像记忆。(这里面涉及到整体报告法和局部报告法,其实就常考一个选择题:局部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 (三)短时记忆的存储:各种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量都大于可被利用的信息量,几乎进入感官的所有信息都能被登记。 (四)短时记忆的转换:感觉记忆中的信息都是未经心理加工的信息,是尚未受到意义分析的信息,被登记的信息只有受到特别注意或模式识别,才能转入短时记忆,并在那里赋予它以意义,否则就会很快衰退而消失。

01《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61801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教育学 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 执笔者:编写日期:2004年8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普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常识、常理去理解课程内容,切忌空洞的说教和照本宣科。课程讲授的内容以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介绍为主。在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培养学生以辨证、唯物的观点,科学地描述、解释、预测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该课程内容多,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不太重要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整理思路,要求学生做笔记,以方便课下的学习和复习。

课程考试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考试题目既要有一定广度和覆盖面,也要有一定的深度。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学时) (一)教学要求 A、了解:心理学的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任务和领域。 B、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基本发展史。 C、掌握: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等以及心 理学发展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个体心理 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1、认知:这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 语言等。 2、情绪和动机 3、能力和人格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领域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地描述、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2、实践意义:运用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 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二、研究领域 通过介绍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了解其研究领域。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 2.心理过程包括什么: 知觉,情绪,意志力 3.个性心理包括什么: 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4.心理学流派以及代表人物和观点: 一、构造主义:冯特【1879,德国,莱比锡,现代心理学】,铁钦纳 (1)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成三个部分:感觉,表象,情感。 (2)内省法 二、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1)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流】(2)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三、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2)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实验方法 (3)环境决定论 四、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奥地利】,荣格 (1)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 (2)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5.研究方法有哪几种,哪些可以探索因果关系,哪些不能探索【除实验法外,其他方法均不能探索因果关系。】 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 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二、心理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 方法。 (1)基本要求: ○1信度: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2效度:一个测验有效的测量了所需的心理品质 三、相关法:事物间的一种关系。 四、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 (1)实验室实验:借助专门的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也进行的。

(2)自然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 【自变量或独立变量:能够引起心理或行为变化的主观条件。 因变量或依从变量:这些条件引起的心理或行为的变化。】五、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 心理现象的原因。 6.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前两个势力是? 第三势力: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 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 第二章: 1.神经元的构成: 胞体,树突和轴突 2.大脑皮层的构成: 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3.大脑的偏侧化: P75【结构和功能】 结构:(1)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 功能:(1)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 (2)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则定位于右半球。 (3)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化并不是绝对的。 4.联结大脑半球的组织是? 胼胝体 5.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 (1)电传导: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1服从全或无法则,即神经反应的强弱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2)化学传导:神经元之间传导 ○1在突触间传递,借助神经递质。 【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最简单的一种神经回路就是反射弧】6.神经元之间的结构: 突触(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 7.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皮下中枢: 下丘脑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机能上具有拮抗性质,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 第三章

学校心理学大纲

[06058] 学校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二年一月 指定用书:《学校心理学》,林崇德、辛涛、邹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参考书:1.邓明昱、郭念峰:《咨询心理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 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刘翔平:《学校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Ⅰ.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学校心理学》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的考试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检验考生对学校心理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及应用能力。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青少年学生的具体表现。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学校心理学是顺应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设置的。本课程强调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注重对考生在基本理论、方法和能力上的培养。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掌握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常见问题,了解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以及行为矫正和训练的方法。 Ⅱ.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应理解学校心理学的实质,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了解学校心理学的缘起以及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理解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难点是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性质 (二)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问题 (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 (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 (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二)学校心理学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 第四节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一)普通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1?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2.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指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 征。(理解)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试法、个案法等。(理解) 4.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实质观:(简答) (一)心里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器官在脑不在心;脑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二)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反应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心理的主观性;心理的能动性; 5. 注意:意识的选择性活动;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志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理解) 6.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 注意)。无意注意;不伴随意志努力、没有目的、短暂不累;有意注意;伴随意志努力、自觉具有预定目的;有意后注意;高度自觉、目的性强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理解) 7. 注意的品质:(理解+ 材料分析) (一)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晰觉察到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保持注意稳定的条件;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组织安排、人自身的特点。 (三)注意的分配: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将心理活动指向不同对象的特性。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活动间的关系、活动的性质。 (四)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原来活动的吸引力、新活动的特点、人的神经系统活动的灵活性。 8. 注意的起伏:指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同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名词解释) 9.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材料分析)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减少无关刺激对教学活动的干扰、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的作用、将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结合起来、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加以突出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强化学生对学习目的和任务的理解激发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间接兴趣提高注意力、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以防止学生分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三)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深入浅出在生动有趣的事例和活动中阐明原理、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10. 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是来自机体外部的还是来自内部的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 脏觉等。根据刺激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电磁的、机械的、化学的和热的四类。根据刺激源_______________ 与人的距离远近可分为距离性感觉和非距离性感觉。(理解) 11. 知觉的分类:可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两大类。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 运动知觉;社会知觉是以社会生活中的人以及人际现象作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的知觉和对自己的知觉。(理解) 12.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

同等学力心理学考试大纲目录-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的基本结构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二)如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 2.客观事物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4.人的心理具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特点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描述研究 1.自然观察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二)相关研究 (三)实验研究 (四)其他研究方法 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一)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二)行为主义的研究 (三)精神分析的研究 (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功能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元 2.神经胶质细胞 (二)神经冲动的传递 1.什么叫神经冲动 2.神经冲动的电传导 3.神经冲动的化学回路 (三)神经网络 二、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一)大脑的结构 (二)大脑的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1.初级感觉区 2.初级运动区 3.言语区

4.联合区 (三)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优势 (四)鲁利亚关于脑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 第三章感觉 一、感觉的心理物理学研究 (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三)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1.对数定律 2.幂定律 二、视觉 (一)视觉的传导机制与中枢机制 1.视觉的传导机制 2.视觉的中枢机制 (二)色觉及其理论 1.什么是颜色 2.色觉理论 (三)几种重要的视觉现象——视觉的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 1.视觉对比 2.边界突出与马赫带 3.视觉适应 4.后像 三、听觉 (一)听觉基本现象 1.音高 2.音响 3.声音的掩蔽 (二)音高听觉理论 1.频率理论 2.位置理论 第四章知觉 一、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二)知觉的整体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1.形状恒常性 2.大小恒常性 3.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二、空间知觉 (一)形状知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40112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 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是继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的又一个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共60学时,3学分。 课程目的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

1、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1、普通心理学期末考 试题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c250116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三、重点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单个神经元负责传导刺激的部位是: A 树突 B胞体C轴突 D突触 2.流体智力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后天的学习B先天的因素 C社会文化 D A和B 3.除嗅觉外,感觉信息进入大脑的最后一个信息中转站是: A海马 B下丘脑 C丘脑D桥脑 4.有关情绪与情感,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A情感是情绪在基础上形成的 B情绪具有情境性,情感则具有稳定性C情绪具有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持久性D情绪具有深刻性,情感具有激动性 5.同样是遇到交通堵塞,张力焦躁愤怒,而李飞却很平静。下面哪种情绪理论能解释这种情绪反应的差异? A评定-兴奋理论 B两因素理论 C面部反馈理论D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 6.某病人把杂志读了一遍又一遍,但记不住内容,该病人损伤的脑区是: A小脑B海马 C 杏仁核 D下丘脑 7.颜色的三个基本属性是: A色调、波长和饱和度 B色调、明度和照度 C波长、明度和饱和度D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8.小明要出门旅行,妈妈叮嘱他带上大约15种左右的必备物品,根据Miller 的观点,若小明没有用笔记下妈妈话,他大约记住物品的数量是: A少于5个 B 10-12个C 5-9个 D 15个 9.学习后休息,比学习后继续学习其他材料记忆的效果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的作用 B记忆恢复的作用 C倒摄抑制的作用小 D前摄抑制的作用小 10.乔姆斯基认为,我们生来就有一种(),儿童期只要接触语言就会学会语言。 A词汇理解装置B语言获得装置 C语言和语法转换装置 D超神经机制装置 11.“窥一斑而见全豹”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D理解性 12.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此时判断山峰间距离远近的最佳线索是: A眼睛的调节B视轴的辐合C空气透视D运动透视 13.问题解决的启发性策略优于算法策略的原因是: A它保证问题的解决 B不需要尝试 C受定势影响小D节省时间 14.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15.下列属于负强化的选项是: A表扬一个孩子让另一个孩子看着B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C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喜欢的玩具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贵州师范大学考研717 普通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初试) (科目:717普通心理学)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基础心理学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普通心理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心理学研究任务与对象、人的信息加工、行为调节与控制、心理特性、活动与发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四)试卷样题 1、单选题 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A. 詹姆斯 B. 斯金纳 C. 华生 D. 冯特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故本题选D。 2.性格结构包括的特征有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 性格的理智特征 C. 性格的情绪特征 D. 性格的意志特征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性格特征的理解和掌握。性格特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故本题选ABCD。 3. 简答题: 什么事注意?举例说明注意的品质。 【答案要点】 (1)定义: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品质: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注意分配。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普通心理学中注意含义及品质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时,将注意的含义准确表述出来,然后把注意的四个品质表述出来。此

普通心理学复习大纲

《普通心理学》复习指南 课程描述及学习目的 普通心理学是一门讲述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咨询学习中最基础的课程。通过普通心理学的学习,我们能够更科学的描述求助者自身的人格特点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扰,能够从整体上对求助者的情况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第 1 节:绪论 ※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 知识点:心理学概述 要点: 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识记) 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领会) 3.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识记) 知识点: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要点: 1.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识记) 2.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领会)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教程第2-3页) 知识点:人的心理的本质 要点 1.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领会)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领会) 3.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领会) 4.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领会)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教程第4-5页) 知识点: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要点: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识记) 知识点:学派的纷争(识记) 要点: 1.构造心理学派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艾宾浩斯B.弗洛伊德C.马斯洛D.詹姆斯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 4.年,德国心理学家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心理实验室,正式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5.心理是的机能,人的心理是对的主观能动地反映。 6.名词解释: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手碰到火就缩回()。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兴奋过程 D、抑制过 程 2.司机看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 速,这涉及()。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兴奋过程D.抑制过程 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望梅止渴 B 、乐极生悲C、见风流 泪D、谈虎色变 4.神经细胞又称为(),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 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胶质细胞 B、神经元 C 、中 枢 D 、突触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和;高级神经活动的两 大基本规律为神经过程的和。 名词解释:神经元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 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要点: (1)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大脑皮层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基本过程; (2)基本规律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听手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心理现象是 ()。 A.注意起伏 B.注意分散 C.注 意转移D.注意分配 2.以下关于睡眠或梦的说法错误的是?()A.睡 眠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B.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C.梦多出现在深度睡眠阶段 D. 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的品质来 看“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 的 4.注意的品质包括、、和。 (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5.注意的功能是、和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用。(选 择功能、保持功能) 6.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 意分为、和。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7.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指向性,集中性) 8.名词解释:注意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简述注意的基本特征。 (1)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 握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 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 同的对象。 (4)注意的转移: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 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10论 述题: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要点: (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 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善于运用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总之,一堂课就是这样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 后注意有节奏的相互交替,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有张 有弛始终保持稳定集中。 第四章感觉 1.蓝色、青色、绿色会使人感觉寒冷,这种现象 属于()。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想象 2.当你晚上在强烈的车前灯面前要一段时间的

普通心理学口诀

普通心理学22个记忆口诀 1.如何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选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强查货主)(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记忆技巧:突袭参选 2.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力?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3)加强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培养。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等。 记忆技巧:母鸡指路很骄傲 3.记忆的品质有哪些? (1)记忆的敏捷性 (2)记忆的持久性 (3)记忆的准确性 (4)记忆的准备性 记忆技巧:准备吃米 4.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 (3)学习程度; (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 记忆技巧:程序要义 5.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一)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四)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五)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六)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记忆技巧:副经理主管多组 6.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2)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记忆技巧:室内约会方法多样 7.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二)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 (三)想象力训练 (四)引导学生积极幻想 记忆技巧:换表之恋 8.简述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 (2)思维的深刻性; (3)思维的敏捷性; (4)思维的灵活性; (5)思维的独立性; (6)思维的批判性。 记忆技巧:光身肚皮灵敏 9.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①强烈的刺激; ②新异的刺激; ③变化的刺激; ④对比的刺激; ⑤起指示作用的刺激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418003、 418004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本课程第一学期开设 总学时 102学时;其中理论92学时;实验 10 学时学分数 3 一、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知识要点;(2)了解普通心理学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1)掌握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具备进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02课时,平均每周2-4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共92课时,实验10课时。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教师讲授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讲授 学时实验 学时 备注 第一学期共30 实验课时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1.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他 认为其中( ) 具有最强大的力量。A.本我B.自我C.超我D. 三者都是答案:A 2.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是指人格具有( )。A. 独特性B.稳定性C.整体性D.功能性答案:B 3.精神分析学派主张研究A.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 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B.影响及决定人的行为的潜意识C. 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答案:B 4.()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人格中最本质,最 核心的部分,是区别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明显的和主要的差别 所在A.气质B.能力C.性格D.理智特征答案:C 5.()是指人在短暂时间里,能迅速地表达出较多的观念A. 敏捷性B.变通性C.独特性D.流畅性答案:A 6.“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 ()A.应激B.心境C.焦虑D.激情答案:D 7.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 一现象称为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 蔽答案:A 8.提出智力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 度可以组成为一个三维智力结构模型,人的智力在理论上可 以区分为150种的美国心理学家是A.斯皮尔曼B.卡尔特C. 瑟斯顿D.吉尔福特答案:D 9.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A.智商B.韦伯分数C.情商D.感觉阈限 答案:D 10.工作记忆的三个组成成分是()A.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 画板和语音回路B.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C.感觉 登记、复述系统和中央执行系统 D.感觉登记、视空间画板 和中央执行系统答案:A 11.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A.学习行为和操作性为 B.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C.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 D.操作 性为和反应行为答案:B 12.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 这种特征是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答 案:C 13.一种感觉兼有别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称为A.联觉B.联想C.感 觉融合D.感觉起伏答案:A 14.()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A.不 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以上都不是答案:A 15.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如库珀和谢帕德所 做的A.表象操作实验B.心理操验C.表象运动实验D.心理旋 转实验答案:D 16.情绪的()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A. 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D.过激反应答案:A 17.闪光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A.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B.空 间分辨能力的指标C.运动分辨能力的指标D.对比度分辨能 力的指标答案:A 18.经典的“视觉悬崖”测查的是()A.时间知觉B.形状知觉 C.大小知觉 D.距离知觉答案:D 19.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A. 扩大B.缩小C.膨胀D.消失答案:B 20.根据坎农-巴德情绪学说,情绪的中心位于()A.内脏B. 外周神经系统C.杏仁核D.丘脑答案:D 21.情绪与情感所反映的是()A.客观事物的本性B.客观事物 的外部现象C.客观事物间的关系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 间的关系答案:D 22.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A.感觉对 比B.感觉后象C.感觉适应D.联觉答案:D 23.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A.需求B.动机C.兴趣D.理 想答案:C 24.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A.条件反 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C.强化物是 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D.强化物与反应同时出现答案:C 25.容量为7+2个组块的记忆是()记忆A.瞬时B.短时C.形象 D.动作答案:B 26.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 理特征的总和是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答案:B 27.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 龄?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答案:B 28.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 )。A.气质B.性格C.需要D.动 机答案:C 29.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 C.绝对感受性 D.绝对感觉或限答案:A 30.情绪情感的()是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它是一 种生理的激活水平。不同情绪、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一 样的,如满意、愉快时心跳节律正常;恐惧或暴怒时,心跳 加速、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甚至出现间歇或停顿;痛苦 时血管容积缩小等。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生理唤醒D. 过激反应答案:C 31.“忧者见之则忧之,喜者见之则喜之”,这是受一个人的 ()影响所致。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答案: B 32.粘合、强调、夸张、典型化是()所具有的特点。A.再造想 象B.记忆表象C.创造想象D.幻想答案:D 33.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A.认知能 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答案:C 34.会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是()A.系列位置效应B.正 迁移C.负迁移D.技能学习答案:B 3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那些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 称之为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解决D.启发答案:A 36.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A. 指向与集中B.思考与斟酌C.观察与打量D.分析与综合答案:A 37..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 是A.弗洛伊德B.罗杰斯C.威特海默D.斯金纳答案:B 38.情人眼里出西施”、“厌恶和尚恨及袈裟”都属于()社会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