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理解尊重父母 克服逆反心理(人八思上第一单元)

理解尊重父母 克服逆反心理(人八思上第一单元)

理解尊重父母  克服逆反心理(人八思上第一单元)
理解尊重父母  克服逆反心理(人八思上第一单元)

尊重理解父母克服逆反心理(人八思第一单元)

重庆市潼南柏梓中学校:夏绪才

一.尊重理解父母

1.家庭: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而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港湾和第一所学校。

2.家庭关系的确立: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多种情形:(1)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家庭,如小两口结婚成了家。(2)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如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3)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组成家庭,如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4)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如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

3.现在的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不断演化的。现在的家庭结构一般为:(1)核心家庭:由父母和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2)主干家庭: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组成。(3)单亲家庭:父母中的一方与子女一起生活。(4)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或者已婚同辈联合组成的家庭。

4.家庭的良好传统:认识自己的家,了解自己的父母,就是要了解、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

5.要热爱自己的家: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在家中,我们享受亲情和温暖,要热爱自己的家。

6.父母子女关系是不可选择的: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父母子女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这种关系是无可选择、无法改变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7.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是无条件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免除,即使父母离了婚,这种义务也依然存在。父母如果对子女不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8.要热爱、孝敬自己的父母: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母爱最无私,父爱深沉严格。

9.为什么要孝敬父母?:(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地养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理应得到爱的回报,受到我们的孝敬。(2)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孝子孙常常被人谴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3)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法律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要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惩罚。

10.怎样孝敬父母?:(1)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2)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这些要求去做。(3)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代价,付出时间、感情和体力,甚至委屈自己,但收获的是甜蜜。(4)孝敬父母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亲,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5)对于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表现在:①爱父母,心理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②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③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④对父母的孝敬不是愚孝、不是盲目顺从,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如果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如果父母触犯法律,我们不能因亲情而宽恕、包庇其违法行为,要按法律办事。

二.克服逆反心理

1.严也是一种爱: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求的“严”,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2.与父母之间矛盾的产生: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主意,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而在父母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生

活经验和丰富的越力,责怪我们越来越不服从管教、不懂事,怀念我们小时候的乖样子。父母对我们的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我们便觉得父母越来越唠叨、啰嗦。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了矛盾。

3.跨越代沟克服逆反心理:

(1)代沟:由于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相同,对社会规范的成熟程度也不相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难免产生较大差异或矛盾,即代沟。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

(2)逆反心理:

①产生:代沟往往导致两代人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分歧。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

②表现:父母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寻个不可。也就是说,你要我向东,我偏要向西;你要我捉鸭,我偏要捉鸡。

③危害:与父母发生冲突,如果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或者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或者由对某事的分歧迁移到对父母本人的恶感,甚至采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其结果不是惩罚自己就是伤害父母,造成极大的危害。极端的逆反心理对我们的成长不利,处理不好,对自己和父母都会造成伤害,甚至因自己对父母的反感而在社会上干出违法犯罪的事,成为问题青年。

④对待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态度:对待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我们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地说是错的还是对的。父母见识广泛,经验丰富,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强,父母的管教往往是对的,我们不能盲目地反抗。但是,我们的父母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滞后,在家教方面也难免有误区,这时我们要敢干对父母说“不”,与父母平等交流、沟通,帮助你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误区,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3)怎么办:为了不伤害自己和最亲近的人,我们要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在家中,父母与我们产生矛盾和代沟时,不能否认、漠视,也不能跨大,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应该主动走近、亲近父母,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同父母商量。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辨明是非,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寻求最佳结果,争取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父母的主意,使我们如愿以偿。

4.与父母有效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有效沟通要掌握基本要领,其中,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是求同存异。父母是爱我们的,只要我们以爱的方式对待父母,与父母沟通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

5.与父母交往的技巧:(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对黑格尔“成为一个人,并尊重他人为人”的理解

对“成为一个人,并尊敬他人为人”的理解 黑格尔说:法的命令是:成为一个人,并尊敬他人为人。这句话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何为一个“人”?另一方面是:为什么要“尊敬”他人? “成为一个人”此句中的“人”,应该是具有人格的。关于人格的定义与描述,黑格尔有许多表达。例如,“自为存在的或抽象的意识就是人格”,“人格是在纯粹的自为存在中自由的单一性”“人格一般包含着法权能力,并且构成抽象的,因而也是形式的法的概念和其本身权利的抽象基础”。那么,就需要理解其中的自为、自由、法权能力。 “自为”与“自在”对立,前者是意识到自身,后者是斩断与外在的联系,归到自身。此处说“自为存在的意识”便是对自己的认识,我认为这是人处于社会之中时,与外界有交往,自己在区分外界和自身的同时也看到了这其中的联系。产生这种意识即为人格。 “自由”是精神的自由,意志的自由。人们可以“意欲某物”,即便这只是精神,它也体现了人对自己的关注、认识到自己的需求、并在思想上加以追求。这是相对来说不受约束的(从绝对来说,一个人的思想必然有其阶级、历史局限性),这是人所必须具有的。 “法权能力”是指一个人可以对事物具有支配权,在社会中,这种支配权是体现着人的平等关系的。人可以拥有某物,“人格有权把他的意志置于任何事物中,凭此该物是我的,达到其实体的目的。”关于其原因,黑格尔说:“人格为了作为理念存在,必须给予他的自由的一个外部领域。”人们需要生活,这包含许多东西,对事物的支配则表现出不是仅仅处于思想层面的“意欲”,而且有权利、能力这般行为。同时,一旦取得了对物的所有权,就能够将其转让。但是,对自己的人格、自我意识和生命权是不可转让的,比如奴隶就是转让了自己的人格,这是不符合理性和自然规则的。 那么,一个人就是具有人格的,即是有思想力认识到自己的、具有自由的思想为自己谋福利、有自己对物的占有能力的,我认为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没有“自为”,则不能认识现实生活,不能建立自己与环境沟通的桥梁。没有自由的思想,则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在思想中为自己谋福利,正是为现实的生活打下基础、建立经验。没有法权能力,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没有所有物,不能生存。 而“尊敬他人为人”则是体现了一种平等性和契约精神:自己的“法权能力”是需要得到普遍的认可和尊重的。但是,实际上这种“尊敬”也是双方的,人们需要相互尊敬。同时一个人不仅在物的占有上需要得到尊重,而且精神上需要被尊重,人是具有尊严的。因为,在我看来,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与否,不仅影响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例如自己可能会产生精神疾病),而且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气氛,因为在人们互不尊重的情况下,合作是难以发生的,而维护自身的权益也是困难的,那么社会契约将难以为继。而在一个彼此尊重的社会中,大家的权利才会得到保障,社会保持和平而不是战争,人格才得以真正实现。实际上尊重他人就是维护自由,这里的自由是从整体上而言的。 如果我们聚焦于自由,自由只能是相对的。几百年前的人们为“自由”“民主”而战,这两者相辅相成,但又彼此制约:民主的社会依法治国,社会上的法律制约我们行为上的自由(实际上就是尊重他人为人的法律层面的要求),自己的思想则受到一些无形的桎梏(个人经历、所受的教育有限);同时,这种法律对我们的约束是受大家认可的,人们行使自由的权利通过法律。这时的法律也是对我们的权利是一种保护,可以说是以限制自由的方式保障自由。保障的自由是基础的、必须的;限制的自由是危险的、可能对人格造成伤害的。 那么,尊重所有人的人格必须要在法治社会之中了。法治社会意味着法律的至高无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有可能实现。如果是人治社会,首先,法律效力就会大打折扣,其次,人的地位的不同将使得“尊敬他人为人”只能是单向的,不情愿的,不普遍的。这样的话就

人际关系教育课件:尊重与理解:学会善待他人

尊重与理解:学会善待他人 尊重与理解 主题班会 ----学会善待他人 情景思考 背景:老师正在上课,坐在后排的一位同学睡的正香,老师发现了,下课后在办公室里…… 如果你是那位同学,你会怎么做 说一说: 如果你是那位老师,你会怎么做 尊重与理解 ----如何善待他人 主题: 你能举出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以及你身边的关于尊重与理解话题的例子吗? 想一想: 听完了上述同学们举的例子,你有何感触?想说点什么? 畅所欲言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尊重他人就是尊重我们自己,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心灵寄语 通过观看上面的flash动画,你有何体会和感想? 谈一谈: 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你要想他人尊重你,你就必须先尊重他人。一个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是绝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的 心灵寄语: 你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有没有不理解与尊重别人的地方?能否与大家一块交流一下,看看应如何改正? 忆一忆: 在学校里 在家里 在社会上 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当中,我们要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待他人,以宽容与理解的心态对待他人,学会更好的理解与尊重他人,学会更好的善待他人。 心灵寄语: 案例: 看完这篇文章后,你可否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

说说你的看法: 这个故事进一步说明只有真正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最终才不会使自己受到损失。“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一个班集体往往靠一种相互支撑的尊重维系着每个同学之间的和谐与默契。尊重是一把火炬,在心灵与心灵之间传递着信任与爱;尊重是一把金钥匙,能打开所有上锁的灵魂,并驱使着自己为集体争光添彩 我们在与人交往沟通的过程中,千万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否则,受损失的一定是你自己。 心灵寄语: 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对自身的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DDD这是一块磨练细腻的感情的砺石。 DD苏霍姆林斯基 名人名言: 要真正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你打算怎样做? 请你思考: 学会善待他人 首先,在交往中要热情、真诚。 第二,要给人留面子。

七年级政治克服逆反心理

七年级政治第八课第二课时《克服逆反心理》教案(陕教版)【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克服逆反心理。 ★能力: 掌握调适逆反心理的方法和技巧。 ★知识: 懂得逆反心理的明显特征和危害。 【教学重难点】 调适逆反心理。 【教学过程】 ★导入: 请看三幕生活场景。 ★内容: 1.母亲教育孩子:“要做家务劳动……”孩子说:“好嘛!那我就不上学了,从早到晚都在家里做家务!” 2.一位家长反复提醒孩子注意营养,每天要坚持吃鸡蛋。孩子说:“好嘛!那我每天吃10个鸡蛋!” 3.一位家长用命令式的语气让孩子复习功课,结果孩子偏偏要跑出去玩耍,家长无可奈何。 教师:以上是同学们生活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场景。那么,这些同学在家长面前的表现,都有哪些共同点呢? 学生回答:略。(学生一般可分析出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对家长表现出了不顺从、抵触甚至于抗拒的态度。) 教师引导:对待家长或者老师有抵触、不顺从甚至于抗拒的行为,从心理学上讲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它的显著特征就是抵触、不顺从乃至于抗拒。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谈谈有关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

教师: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父母与孩子间难免会产生摩擦或者冲突,在这种时候,父母需要我们的理解和体谅,我们也需要同父母进行平等、有效地沟通。我们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如果从某个角度入手,往往会豁然开朗。下面,请同学们就阿秀的事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就事说理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二目第一◎有关内容。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略。 ★教师引导: 针对问题l,教师引导学生达成共识:阿秀的做法属于逆反心理的表现,而且她是不对的,不理智的。 针对问题2,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教师要启发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充分认识逆反心理的危害。除了教材上列出的危害,还有诸如曲解父母的爱,同父母敌对,并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等。 对此问题的小结:逆反心理对我们的危害相当大,我们应该及时调整并且努力克服它。 问题3学生自己回答。 针对问题4,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或者教训的角度来帮一帮阿秀,谈谈如何调整和克服“逆反心理”。学生大多能从“善于控制情绪、换角度思考父母的行为表现、同父母畅谈自身的想法、转化自己的观念”等角度来回答。 教师:同学们对逆反心理的问题都谈了各自的看法。那么,从哪些方面及时调整调适自己的逆反心理呢?教材给我们指点了迷津。 ★指点迷津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指点迷津”。 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逐条谈感受。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谈谈调适逆反心理的办法。如,需要在情感上理解父母,爱父母,在生活中同父母平等、及时、有效地沟通,培养理性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教师引导:作为子女,在与父母相处时,简单地采用“逆反”的态度是不对的。但也有这样的观点,不能简单认识和对待中学生的逆反行为,有下述两种观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作者:林枫 【摘要】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教师在平时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本文结合教育实际在处理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时提出四点建议。 【关键词】逆反心理;教育工作者;对策 根据《心理科学》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学生中经常存在逆反心理的达32.6%,偶尔存在逆反心理的达89.4%。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就会对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产生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努力预防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且值得深思的一个课题。 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也许因为教师的一句话成就了一个学生,也有可能毁灭学生一生。 一、把握教育契机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捕捉教育时机,以优良的教育艺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防止和克服青少年消极逆反心理的重要途径。 首先,教育者要经常从学生的行动情绪反应,来了解其心态与变化,发掘闪光点和积极因素,把握教育契机,如能在此时此刻对这学生加以引导,就能渐渐消除逆反心理,使之向积极方面转化。 其次,是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等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时间、条件和情境,因人因时因地地运用说服。榜样、道德评价等方法进行正面引导,重在提高学生的认识,使之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再次,是要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长处,只有集体和教师关注这些优点和长处时,学生才会产生上进心。班里的陈同学,成绩中等偏上,性格内向,在老师眼中是个很乖巧的女生,在学校里静静的听课静静的写作业,不会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有一天,蒋同学告诉我,说陈同学在自己的QQ签名上写了“我讨厌这个班级,没人理我。”听后,我恍然大悟,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我却因为她的乖巧懂事把她给遗忘了。我在静等时机,语文单元考试,发现她的成绩

儿子最近逆反心理比较严重怎么办

儿子最近逆反心理比较严重,让我很头疼。 昨晚他要跟我一起洗碗,我让他穿上鞋,因为厨房地板上有水,不象客厅地板,不穿鞋问题不大。可是,他非不穿鞋,就要进厨房。我不让他进,就开始大哭,让他穿鞋,他就说,“我不怕有水”“打湿了脚,会感冒的”“我不怕感冒”……总之,坚决不穿鞋。真不明白穿鞋有这么困难吗?我坚持自己的意见,“妈妈给你三个选择,第一,穿上鞋进厨房跟妈妈一起洗碗;第二,不穿鞋就在客厅玩耍;第三,不穿鞋不洗碗不玩耍,大声哭闹”。结果,他选择了第三条,趴在地上大声哭闹,一听到我洗碗的声音,他就伤心地叫道,“我要自己洗碗,我要自己洗碗”。我不理他,把前面的三条又重复了一遍,他让步了,“妈妈给我穿鞋,妈妈给我穿鞋”我生气了,“自己能穿鞋,为什么要妈妈穿鞋?”坚持让他自己穿鞋(其实,现在想来,我应该给他穿鞋,因为他在给自己找台阶下,我却没有给他这个台阶)。又僵持了一会儿,他又说,“妈妈拉着我的手去穿鞋”。于是,我拉着他的手来到沙发边,看他自己穿上鞋,然后进入厨房,很快就喜笑颜开了。 说说自己的感受,感觉处理不当。如果事先告诉他,厨房有水,应不应该穿鞋?给他一个自主选择的机会,大概就不会发展到后来我命令他穿鞋,他却坚持不穿。而且,后来他让我给他穿鞋,就是让步了,只不过给自己找个台阶,但我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自己是不是太死板了?

“宝贝,真高兴你愿意来帮助妈妈,现在妈妈有一个问题请教你,厨房里又水呢,如果你弄湿了小脚丫,着凉了,生病了,妈妈还要辛苦的照顾你,你也会难过,那么你说该怎么办呀,你帮妈妈象个办法吧?” 儿童逆反期 儿童分别在3岁、6岁、12岁左右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是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一般说来,3岁和进入少年期的逆反心理更明显。 翻一翻书,看一看各类谈逆反期的文章,绝大部分认为逆反心理是不好的,必欲除之而后快。实际上,逆反心理是儿童发育正常的表现,儿童生理、心理发展到这个程度,一定要产生一点逆反心理才算成长了。这段时期,孩子的很多能力都呈跳跃性发展,明显地上了一个台阶。孩子本事大了,看世界的角度不同,观点也要跟着变化,心理活动也频繁起来,而幼儿原来的活动大多数是由成年人安排,自由幅度小,现在产生点逆反心理是再正常不过的。 特别注意:孩子在3岁左右进入第一反抗期。这一时期的孩子,语言智能和动作智能基本发展成形,开始具有永久记忆能力,精细运动进入构思建构能力发展关键期,大肌肉运动进入控制物体平衡能力发展关键期。从一个不懂事的小人进入一个小大人阶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教案(1)

第一课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邯郸学院2010级教育学张楠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理解尊重他人与自我尊重的关系,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同老师进行互动学习,理解尊重他人是自尊的前提及尊重他人的必要性和方法。通过对教材事例的分析,了解学习获得真正的自尊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在师生交流中获得知识;在交流中,体验来自他 人的意见,在获得感受的基础上获得尊重他人的方法,进而澄清自身的模糊认识,形成正确的自尊观。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被尊重。 [教学重点]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 一天,俄罗斯大作家屠格涅夫在街上遇到一个乞丐。大作家翻遍全身所有的口袋,却一个铜子儿也找不到。这期间,乞丐的手一直伸着,在寒风中微微打颤。屠格涅夫又急又羞,不知所措地伸出双手,和乞丐那只冻得发紫的手握在一起。“兄弟,别怪我,”作家尴尬地说,“我身上没带钱。” 老乞丐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透出的是感激:“你管我叫兄弟,”老人脸上是满足的笑容,“这是最高贵的礼物。” 同学们,你们说作家给乞丐最高贵的礼物是什么?-——尊重 二、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板书)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知道当我们受到别人尊重时,我们会感到无比的快乐。那么同样,当我们尊重别人时,我们同样会感受到快乐。 1.同样的自尊同样的快乐(板书)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很多人、很多事感动着我们,提醒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因为一件谁做的什么样的事情,让你的感动不已。这些“他”人是谁呢? (学生交流……)

尊重与理解主题班会教(学)案

“尊重与理解”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主题 尊重与理解 二、班会对象 初一8班全体 三、班会目的 1、通过此次活动,使同学们养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良好品质, 养成事事多为他人着想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互相尊重。 2、让同学们意识到每个人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当他人做错事时, 要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要换位思考,理解谅解他人。 3、懂得尊重是很重要的,即给他人以自尊和自信,也为自己赢得 了尊重的道理。 四、班会形式 五、讨论交流、游戏互动 六、活动流程 1、了解同学对“尊重和理解”主题的认识。(作文分享,5分 钟) 请5位同学发言,根据同学们对“尊重和理解”的看法,做总 结,由此引入此次班会的主题。 2、通过小故事,响应班会主题,并深入讨论。(10分钟) 在美国,一个颇有名望的富同在路边散步时,遇到一个衣衫褴褛、形

同瘦骨的摆地摊卖旧书的年轻人在寒风中啃着发霉的面包。有着同样苦难经历的富商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便不假思索地将8美元塞到年轻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没走多远,富商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书,希望年轻人要介意。最后,富商郑重其事地告诉年轻人说:“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两年之后,富商应邀参加一个商贾云集的慈善募捐会议时,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书商迎了上来,紧握着他的手不无感激地说:“先生,您可能早忘记我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我一直认为我这一生只有摆摊乞讨的命运,直到你亲口对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这才使我树立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创造了今天的业绩……”富商万万也没有想到,两年前一句普通的话竟能使一个自卑的人树立了自尊心,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找回了自信心,一个自以为一无是处的人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价值,终于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获得了成功。不难想象,这位富商当初即使给年轻人很多钱,没有那一句尊重鼓励的话,年轻人也断不会出现人生的剧变。这就是尊重的力量啊。 (1)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为什么富商要回去拿书呢? ②如果富商不回去拿书,没有说那番话,年轻人的结局是否会不一样呢?为什么? (2)各小组派个代表回答问题。 (3)教师总结:尊重他人,能给予他人温暖,能鼓励激励他人奋进,

如何正确认识逆反心理

《正确认识逆反心理》 实验中学张吉杰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逆反心理的表现。 2、懂得逆反心理的明显特征和危害,掌握调适逆反心理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难点 如何帮助孩子渡过逆反心理 教学方法 案例讨论、活动探究、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青春是多姿多彩的,青春期的我们正在享受人生最美妙的时光。然而进入青春期的我们,也正悄悄地发生一些变化。从前听话的乖孩子,开始觉得父母、老师的话变得唠叨。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电视剧《家有儿女》创设情境,自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逆反心理的定义及具体表现 1、《家有儿女》视频片段观看完后回答问题: (1)、“乖乖女”小雪为什么会有反常行为? (2)、每个人都有逆反心理,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我们。请你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的逆反心理的具体的表现。(教师先讲述自身学生时代的叛逆的事例。)你平时对家长(同学、社会等)有逆反心理吗?具体有哪些表现? 对家长 对同学 对社会 …… 教师归纳总结什么是逆反心理以及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设计意图:教师展示自身事例是积极参与课堂的一种表现,既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自然引发学生对自身逆反心理及其表现的思考。) 2、完成心理测验,了解青春期的我们有反常心理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设计意图:心理测验可以提高学生的重视度,让学生更加重视自身的叛逆心理) 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很正常,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但是我们是否能听之任之?如果放任不管,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前面提到的小雪,她因

为逆反心理,做出了反常的行为。如果小雪再这样我行我素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二)逆反心理的危害 1、小导演 小雪这样做会有什么遭遇呢? 请你做导演为故事编排后续。 看来,同学们给小雪安排的结局都不那么乐观。由此可见,逆反心理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危害。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谈谈逆反心理的危害。 2、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逆反心理的危害(教师承接自身学生时代的叛逆事例,阐述逆反心理带来的不良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交流。 逆反心理的危害: 对自己 对家庭 对社会 …… (设计意图:学生发挥想象,编排故事后续,从日常生活中了解叛逆心理的危害。教师自身的例子也更有说服力。) 逆反心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危害。我们不应该听之任之,而要想办法克服它。 (三)克服逆反心理的对策 1、小军师 小雪通过这次事件认识到了错误。她想要克服逆反心理,请你帮她出谋划策。 学生自己思考,总结适合自己的克服逆反心理的对策。 (1)、把握自己 (2)、完善自我 (3)、理解父母 (4)、与父母沟通 (5)、换个角度看问题 (设计意图:还是以小雪为例,先请学生给出克服逆反心理的具体方法,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这样设计便于学生掌握克服叛逆心理的对策,并能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 其实,在我们作出努力的同时,我们的父母也在努力。父母不应该是我们的敌人,应该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如果和父母长辈发生矛盾,也要理解父母,爱父母,和他们平等地沟通。 2、欣赏歌曲《报答》: 他从来不善表达她精心呵护我长大

青少年叛逆怎么办

面对孩子的叛逆,有的父母能泰然处之、轻松应对;而有的父母却无计可施、痛苦不堪。原因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关键就要看父母了不了解孩子叛逆的真相! 孩子叛逆的真相就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身心的发展,孩子的大脑开始发育,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并增强,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逐渐具备了探索世界、自己做事的能力,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或“成人了”,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可、尊重和信任,反对父母的控制和约束,想要拥有独立的决定权,而父母却没有及时意识到这一点,仍然把他们当作年幼无知的小孩来看待,不尊重他们的人格,不信任他们的能力,喜欢控制、约束他们,让他们感到内心压抑、没有自由,为了“维权”,他们就会起来反抗,出现叛逆。 一旦父母知道了孩子叛逆的真相是什么,就不会再为孩子叛逆的问题而纠结了。 在尊重孩子方面,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父母要尊重孩子独立的个体,主动放低身段,跟孩子做朋友,平等与孩子相处,遇事多跟孩子商量,多倾听和采纳孩子的意见,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尊重他、爱他的,这样孩子就不容易叛逆了。

在理解孩子方面,父母要多包容孩子的叛逆行为。青春期的孩子处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发展的高峰期,他们的身体急剧发育,第二性征开始出现、体内激素大量分泌,激素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会严重影响人的情绪。由于受到激素的刺激作用,孩子常常身不由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本身也是“受害者”,父母要多理解、关心和包容他们。 在信任孩子方面,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天性和潜能。“人之初,性本善”,父母要知道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想学坏的,每个孩子的身上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喜欢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是孩子的天性,父母不能轻易怀疑、担心孩子会学坏,而试图去控制孩子,要给孩子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父母对孩子越信任,孩子就容易往好的方向发展。 江西龙虎山文武学校是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景区管委会作为江西特色教育品牌,集团办学近三十余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学校由全国武术宗师、道家功夫传承人释延新武术导师创办。特别是针对提升学生成绩、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品德形成了一

尊重人理解人心得体会

读《尊重人理解人》有感 最近,通过拜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朱小丹同志《尊重人理解人》一文,使我大受启发,并对“尊重人理解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下面就本人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只有具备换位思考的品质才能从思想上尊重人、理解人 理解他人就是要有换位思考品质,并发自内心地为他人着想。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遇事时都要多想想,如果我处在他人的位臵,是不是也是这样说、这样做,或不该这样说、这样做,体会对方的感受。一是学会倾听。例如,西方民主政治中有一句格言:我坚决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表达的权利。这就是朱常委在文中说到的让人有说话的机会,并且把话说完。怎样才叫懂得倾听?我想,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1、诚心,抱着谦虚的态度听;2、专心,仔细听不要三心二意;3、用心,捕捉对方话语中的含义或言外之意;4、耐心,不要轻易插嘴;5、应心,给予适当的回应,鼓励对方说下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群众拥有充分的言论自由,有多种渠道参与国家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在党内,民主生活会则充分保障了党员之间的言论自由,同志之间既可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又可

以坦诚相见,互补长短。有这样好的制度和体制,接下来就要看是不是能很好地执行,看是不是真正从思想上做到互相尊重。二是有容人之量。古人云:“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就是朱常委在文中说到的欢迎别人胜过自己和允许别人犯错误,并且能和他人交心通气,坦诚相待。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隔膜,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友爱。宽容意味着尊重、理解和信任。三是换位思考。这就是朱常委在文中所提到的辩证观察,设身处地。很多人在处理问题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经常埋怨对方不理解自己,其实这是由于自己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看问题。要理解别人,就要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否则就会走向自私、偏执、狭隘。我们在制定政策和对待群众时,更应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从客观实际出发,否则,稍不谨慎提出一些群众无法接受的政策或要求,你是尽心费力了,但却可能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二、只有充分尊重人、理解人才能取得成功 汉高祖刘邦自己就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之所以取天下也”。由此可见,领导人能否做到知人善任、任人以贤,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领导人的水平高低,也决定了事情的成败与否。社会

多一份尊重与理解

多一份尊重与理解 ——正确对待学生上课犯困现象 每年到夏季的时候,就会发现学生上课听讲很不认真,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一点也学不进去。这不,天气刚刚变热,很多学生就坐不住了:有的不断搞小动作;有的看上去听得很认真,却是一问三不知。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固然很生气,但也不能过分苛责孩子。要在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从自身多找原因,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趣”字上做文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尽可能降低天气带给我们教学的负面影响。 一、游戏导学 上课铃响了,我急匆匆地走进教室。就在跨进教室门槛的那一刹那,我惊呆了:学生们一个个无精打采的耷拉着脑袋,精神不振地坐在教室里。“这才是第一节课啊!”我不禁暗暗叫道。“上课!”伴随我一声铿锵有力的上课声,学生们马上站了起来,但全然失去了往日的生龙活虎,就连那一声“老师好”也是那般有气无力。 唉!本来想通过我的那一句“上课”,来警醒孩子们的,看来效果不大。怎么办?这样上课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成效啊!得想办法把孩子们的精神头唤醒!突然想起了史彩娥老师教给我们的游戏,何不先给孩子们做个游戏呢?虽然做游戏可能会占用孩子的上课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能把学生状态调整过来,那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干就干,当我把要先做一个游戏的消息告诉学生时,教室里是一片雀跃。游戏开始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参与进来。顿时,教室里一片“大西瓜”“小西瓜”声,伴随着这些声音我又看了昔日洋溢在孩子脸上的那种快乐幸福的表情,教室里也是笑声不断。 游戏持续了一段时间,我看到火候已经差不多时,适时结束了这场游戏。虽然游戏结束了,但孩子这种快乐积极的心态持续了一节课,课堂气氛也不如先前那么沉闷了,学生们都能认真倾听,积极回答问题。 这节课中,游戏就像一剂清醒剂,驱散了学生的萎靡不振,使学生能够精神焕发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学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精心备课

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赵健康 八年级的学生,由于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急剧膨胀,而事实上并没有成熟,他们往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自己摆在老师,家长的对立面,表现出种种不良倾向。 面对心理逆反期的学生,采取简单急躁的教育方法,只能事与愿违,应以爱心和尊重为前提,注重沟通和交流,以春雨润物的耐心、细心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不要敌视学生。爱心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教育的底线。人是感情动物,作为对感情非常敏感的十五六岁的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老师对他的态度,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一定能消除逆反心理,但对学生的轻视,疏远必将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爱心和尊重是前提。 其次要多沟通,少训斥责怪。通过观察谈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把自己当做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应放下架子,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消除距离感,隔阂感,敢于向老师坦露心迹;老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其产生成长中的成就感。 第三要注意工作方式。减少简单盲动,学生在成长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作为班主任,尤其应注意工作方式,要冷静的从学生角度分析,切忌简单冲动,这样就会使学生关闭心灵的窗口,逆反心理增长,以前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第四:要冷静分析,智慧应对。逆反心理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学生故意表现出的一种消极对抗情绪,作为教育者这时千万不能冲动,要冷静分析,巧用心理战术,合理采用激将法,大胆利用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远离苦涩早恋创造美好人生 一、早恋的成因 中学生谈恋爱绝大多数是对异性萌发爱慕之心的结果,可也有一些是为了寻求刺激,弥补心理孤独、精神空虚而谈恋爱的。 在中学生中,什么样的学生容易产生早恋呢? 一般是聪明漂亮,或是成绩相对拔尖的,或是有某一专长的,这类学生比较出众,易引起人注目,成为了被追逐的目标。 另有一类是无心向学,成绩比较差的,这类学生成绩跟不上,往往自暴自弃,精神上无聊空虚,于是企图通过恋爱去填补空虚。 再有一类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讲究吃穿讲究享乐的,他们有能力支付“拍拖”的种种费用,那么,谈恋爱则变成显示自己派头的一种途径和方式。 有的男生为博得女生好感,热衷于扮演“保护人”角色,显示自己的“英雄气概”。 二、早恋的危害 1、磨蚀理想 每个青年都有自己的理想,宏伟的抱负,都渴望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材,甚至是栋梁之材。青少年时期的少男少女,充满了青春活力,精力旺盛,思想活跃,记忆力强,对于新生事物极为敏感,是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最好时期。如果这个时期被恋爱问题纠缠,必定分散学习精力,浪费大好时光,这无异于置一生远大前途而不顾。这种所谓的爱情,极可能

孩子逆反心理太强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逆反心理太强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有阶段性的,一是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由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说话、运动、认识事物能力的发展,他会感到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了,所以跟父母亲的观点会产生冲突;第二个逆反时期是在青春期前后。 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宝宝的这种逆反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随着宝宝活动能力的增强,知识的不断丰富,他的心理需求也跟着发生急剧的变化,如果父母还是用老眼光去看待宝宝,要求宝宝,宝宝就会用他的行动来反抗。反抗是宝宝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这个时期宝宝的发展受到压抑,他的个性就无法得到发展,就可能影响到宝宝今后的成长。因此,经历“反抗期”是宝宝正常发育的必然阶段。 首先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他当作朋友平等对待,如果不是唠叨就是打骂,孩子必然把你的话当耳旁风,心理上也会产生反感。 其次要冷静分析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如果是成人方面的原因,就应注意改进,成人应言而有信;如果是孩子无理取闹,则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对其逆反行为不予理睬,事后再进行教育、诱导,说明利害关系,千万不要“犟过孩子头”而火上浇油,把事情搞得更糟。还可利用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使孩子服从正确的教育。例如孩子在外面玩,明明走得动却不肯自己走路,一定要你抱,你可以这么对他讲:“你看那边的小弟弟都自己走路,你不会比他差吧?”孩子为了表示自己能干,就会自己走路了。这种方法用得得当,不亚于正面说教。 最后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例如孩子好奇、好问、爱动脑筋,家长要因势利导,讲一些孩子听得懂的道理,不要一有逆反言行就全盘否定。当然,发现孩子的行为具有危险性时,应及时制止,并讲明道理。总之,我们要认真研究幼儿逆反心理这一现象,并耐心地教育、诱导,从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对待存在逆反心理的孩子,家长一定要耐心的与他进行交流,如果方法不当,孩子很容易在抗衡中积累着经验,看看事后所对人产生的影响,从而进行更好的应对,所有提升孩子的心智水平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理解与尊重作文2000字

理解与尊重作文2000字 人要有尊重、理解与关爱这三种美德。 尊重,首先自己要学会尊重他人,他人才会尊重你。今天,不知为何,一位同学与老师争吵起来,老师是我们的师长,也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作为学生首先应该尊重老师,即使是老师的不对,我们也应先心平气和与老师交谈,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就凭此我们就应该尊重老师。 解,与尊重同样重要,学会理解就学会原谅别人;学会理解就会增强同学间的友谊;学会理解就会用一颗宽宏大量的心胸温暖每一个人,理解可以让人与人之间停止矛盾,停止争吵,停止战争…… 关爱,可以使人恢复信心,重新面对生活。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就是让世界充满了爱,让每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光明,温暖的世界里。 人一旦具有了这三种美德,那今天的师生争吵又怎能发生,具有了这三种美德,世界将被爱包围,具有了这三种美德…… 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论贫富贵贱,身份高低,名气大小,都需要来自他人的尊重。 其实,尊重别人很简单,比如,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灿烂的微笑,一张祝福的卡片等。但是,他的力量却是难以

估量的。我就曾亲身体验过尊重给我带来的力量。以前,在小学是,我成绩不好,不知是学习方法不对,还是确实没好好下功夫。着暂且不管它,但我很清楚,有的成绩好的同学,一直都是用鄙夷的目光看着我。我心里又恼又气,总是暗暗问自己:为什么我连一点应有的尊重都得不到?心里总是不平衡。就因为这,我的成绩一落再落,差得可怜。 这时,我多么需要尊重和鼓励。可是,我所苛求的尊重和鼓励在哪儿呢?老天,你可知道,它对于一个失落者是多么的重要?我挨到了初中,一切都是全新的,“尊重”——她来了,终于来了!一年前,我在一个特别好的班里学习。所以“特别好”,是因为班里有着一个“她”——尊重在那里! 那里,老师用善意的微笑看着每位同学。老师的体贴关怀,让我重又得到了尊重,同学的互相帮助,又把尊重给了我。当此时,我心里、全身集聚了一股劲,一种无可名状的力量,迫不及待地要发挥出来。于是,很快取得了好成绩,在心里定下了新的奋斗目标。这些日子,我努力了,也得到了,这是因为尊重才是我重新找回了自我,找回了信心。尊重,是世间极可贵的美德。 虽然她不如金钱实在,不如名声远扬,不如花开艳丽;她是一种力量,一种不可名状的神奇的力量! 尊重和理解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标杆。懂不懂尊重,

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策略

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策略 它是心理上的一种内在反抗现象,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增强以及情绪波动较大等原因造成的。青少年有了逆反心理,在接受教育时,就会通过逆向思维而产生种种“障碍意志”,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对青少年的这种逆反心理必须加以调适。 一、案例描述 接手这个班后,前任班主任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哈,我终于摆脱了李小军,从苦难中逃生出来了。”仔细一询问,我才知道:李小军,今年12 岁,性格外向且倔强,思维敏捷,喜欢玩电脑游戏,学习成绩一般。父亲忙于生计,每天早出晚归,几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母亲初中文化,没有工作,一门心思希望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为自己争口气,一听说孩子不听话很恼火,连骂带打。因此他认为自己是家中“多余的人” 。孩子在学校纪律散漫,经常迟到、早退、旷课,无视他人的好言相劝,我行我素,常以抵触情绪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甚至故意顶撞、激怒老师,老师越生气,他就越高兴。在一节公开课上,老师微笑着叫起小军,让他回答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问题,可是,小军站起来的回答却让所有人十分震惊,他说:“你让我站起来干什么?我又不会回答问题! ”说完,他一屁股坐下去,旁若无人地看起故事书来。同学们问他原因,他振振有辞地说:“我没举手,凭什么让我回答问题?老师这是故意整我。” 二、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产生逆反心理的典型案例,形成这种心理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主观方面在于他看问题片面和偏激。青少年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往往不能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认知偏差度较大,因此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固执己见、行为极端,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父母没有时间照管他,他说自己是“多余的人” :把班主任看成是“仇视”他的人,把好言相劝、谆谆教导当作是给自己“卖乖” ,把严格管理看成是“泄私愤” ,因而怀着强烈的抵触心理和敌对情绪,把自己放在班主任的对立面,继而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 客观原因在于家庭和教师。在家庭方面父母忙于养家糊口,操持家务,因精力有限而无暇与他进行沟通,在得不到父母关怀与疼爱,心理障碍无法消释的前提之下,常常泡在游戏室弥补心理上的缺陷。在教师方面班主任缺乏耐心,说教多于疏导,惩罚多于宽容,对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异常心理缺乏了解,看其缺点居多而不注意挖掘闪光点,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事实上,对学生过多的指责、埋怨、强迫、命令,只能增加师生之间不理解和不信任的程度,从而降低教育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该生逆反心理是对教师某些不切实际的教育方法的一种示威。 当我们发现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逆反心理时千万不要急躁,需正确地认识学生的逆反心理,并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因势利导,这样就会取得 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辅导过程 (一)正确认识,理解学生 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怀有戒心敌

孩子叛逆怎么办

孩子叛逆怎么办?6个“代替”要牢记 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进入青春期的90后孩子普遍有逆反心理,这和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消除孩子逆反心理,关键是真正尊重孩子的人格,其次才是方法和技巧要有效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孩子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以身教代替说教 父母习惯于对孩子的说教,而且带有教训的口吻,令孩子十分反感。比说教更有效的是身教,比如家长天天玩电脑游戏没节制,却训斥孩子不能玩电脑游戏,孩子当然不服气。所以,多说不如少说多做,尤为重要的是以身作则。 以肯定代替否定 一些家长总是无意中用否定句来否定孩子,这样的否定标签会使孩子感到十分反感。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但孩子同样有好的一面,我们何不放过孩子不好的一面,抓住好的一面给予肯定呢?让孩子看到希望,孩子也会在家长的不断肯定、表扬、欣赏中朝着好的一面发展。否定会使孩子丧失信心,肯定会使孩子坚定信心,以至于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以关爱代替唠叨 青春期的孩子反感家长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因为这种爱被没完没了的唠叨、指责、说教给隔断了。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试着把自己的心态放回孩子两三岁的时候,那么,相信家长这种无条件的爱足可软化孩子与自己的对立。 以商量代替命令 许多家长习惯于用命令的口气对孩子说话,如睡觉的时间到了,孩子还在看电视,就下命令说:“你应该睡觉了,听到没有?”青春期的孩子对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命令会公开反抗。如果换成商量的口气和孩子说话,效果就不一样了。比如对孩子说:“你是不是该睡觉了,你看这么晚,明天能按时起床吗?”如果担心孩子不听,则可以用选择句,比如“你是八点睡呢还是八点一刻睡?”这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以配角代替主角 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家长习惯于在前台当“指挥”,但孩子大了,家长就应该移身幕后,让孩子上台主演。这个让位很重要,是让给了尊重、民主、平等、信任,是给孩子让出了成长的空间,赋予了孩子责任,同时也有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以放手代替管制

八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父母平等沟通克服逆反心理》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及评析

与父母平等沟通克服逆反心理 教学目标: 1.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理解逆反心理的含义,辨证地看待逆反心理, 深刻认识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后果和危害。 2.通过探究活动,从多个角度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引导学生采取 相应的对策克服逆反心理,密切亲子关系,走出与父母“对着干”的误区。 3.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与父母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是自己造成的, 体谅父母在教育和培养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激发学生对父母的孝心和感激之情,感悟父母“无价”的爱。 教学过程:(用PPT的形式展示) ●点击播放动画视频歌曲《小小少年》,请学生回答小小少年为什么会有烦恼?(结合教材上的第一段内容回答,即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含义,并过渡到出现第二框题的标题) ●出现一组聊天记录,并请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同时结合教材上的第二段的有关内容讲解。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高山:每天上学前,妈妈总是唠叨几句:“上学过马路千万要小心,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唉,真是烦死人了。 流水:我妈妈更烦,总是拿我与别人比,说我这也不行,那也不如人。 有时我真想和她大吵一架。 蓝天:我和妈妈也没有共同语言,我喜欢周杰伦的歌,她竟说我的欣赏水平太差。怎么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啊。 白云:我有办法对付妈妈“唠叨”。她说她的,我做我的,有时妈妈让我学弹琴,我偏做作业。让我做作业,我偏偏去弹琴……我常对她说:“你烦不烦呀!” 1.这些同学的对话表现出他们对家长的怎样一种态度? 2.这些对话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存在的什么心理现象?

3.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请举例说明。 ●出现心灵感悟:我们仅仅对父母有逆反心理吗?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现答案: 事实上,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绝大多数是在家里与父母经常“对着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发展到对父母以外的人或事,对学习、对生活、对社会等都会以“敌对”的态度去看待,形成逆反心理。 这是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表现出感情用事、渴望独立的情况。 这段时期的一个明显心理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逆反倾向,加上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所以……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逆反心理所带来的危害(同时出现PPT的内容,并请学生填在课本上)。 你觉得逆反心理会带来哪些危害? 对自己:_______________ 对家庭:_______________ 对社会:_______________ 对其他方面:___________ ●通过对教材上提供的一名学生和一位家长的心里话的描述,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活动,使得学生在找原因的过程中,能够感悟到父母对子女的爱和一片苦心。 ●过渡到心灵导航:克服逆反心理的对策(结合教材上的P56第一段的内容和P57的有关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相应的对策)。 导航: 克服逆反心理的对策 理解父母,体谅父母的真实用心;把握自我,稳定情绪,克制情绪; 积极沟通,有效解决;培养发散思维,从多方面考虑问题; 提高文化素养和心理适应能力;换位思考,走出与父母“对着干”的误区…… ●PPT一一出现对策的内容。 ●运用以上的对策进行心灵对话,解决一些实际问题(PPT出现问题)。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应对策略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高明”、“非凡”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进入初中孩子,随着接触范围扩大,知识面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反对,得不到父母理解。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就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即产生了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产生原因有三种。一是好奇心,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越是受批评,越是想看,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一睹为快。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缘故。二是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三是心理上需要,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事情,越想知道。这是人们心理发展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 青少年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无好坏之分,既有消极一面,也有积极一面。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

种客观存在心理问题,对于社会发展以及青少年自身成长却有着不可忽视影响。 青少年逆反心理消极影响:1、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或脱离主体需要时,就会使主体产生厌烦抵触情绪。有些青少年对学校、老师、家长进行思想教育采取盲目抵触情绪,认为这些只是些大而空话,远离现实生活,与我们需要毫不相干形式而已;2、对社会、学校、家长倡导一切事物都持否定态度,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方向思考,以偏概全看待社会上出现个别阴暗面,片面夸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某些不完善地方和资本主义制度某些可取之处,拜金主义倾向明显; 3、在他们眼中,抗洪抢险、见义勇为英雄人物是爱逞能、爱冒险“傻帽”,为了百姓谋利益而鞠躬尽瘁人民公仆却被看作是在收买人心,学术上硕果累累学者是不会享受生活“学习机器”,对于身边乐于助人、积极向上同学,他们则讽刺为故意和老师、同学“拉关系”“伪君子”等,他们无端怀疑先进人物动机,对别人先进事迹和成绩都持否定态度; 4、有些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虽然不敢做出一些“过分”行为,但对那些与老师公开对抗,在同学中拉帮结派等不良现象却颇为认同,对那些乐于助人、爱护集体同学则讽刺、挖苦,造成集体氛围里好人无人赞,正不压邪局面,在同学中造成极其不良影响,也破坏集体组织团结。 青少年逆反心理积极影响:1、自我意识得到发展,独立意识增强。此时青少年已经不再是处处需要家长和老师照顾孩子,他们不仅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内心感受,而且绝大多数能主动地根据社会要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