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vwyrnu论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素质

Cvwyrnu论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素质

Cvwyrnu论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素质
Cvwyrnu论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素质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论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素质

2008-09-04 09:38

摘要:教育创新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而教育创新的关键是要成功培养创新人才。这就需要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本文准备回答什么是创新型教师和创新型教师的一般特征,阐述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素质培养的两大方面:一、创新个性培养;二、创新行为培养,通过这些旨在说明只有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才能实现教育创新的目标。

关键词: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素质个性培养行为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江泽民同志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创新的重要性。《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中指出:“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1]由此可见,我们培养的目标是面向21世纪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相应的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教师,指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2]我个人认为,创新型教师是相对于传统教师而言的。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勇于打破陈规,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做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然而,传统教育模式对中国现行中学教育的影响依然很严重。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开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惟书至上。体现在中学教育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填鸭式”“满堂灌”现象十分普遍,致使学生读死书或死读书,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能力。

第二,注重应试教育,抹杀了学生的个性。这种只重视考试的旧教育模式,促使学生一味追求分数,惟分数是图,也就培养了许多高分低能的“人才”。教师也围着考试转,凡不考试的科目,草草敷衍了事,把应付考试,求得高分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许多学校为了应付考试,盲目扩大考试科目在教学中的比重,促使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几门考试科目上,致使学生苦于应试,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这种把分数作为检测教学水平的唯一方式和最高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的、自由地、有鲜明个性的发展,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销蚀了学生追求创新的热情,进而也泯灭了学生的个性。

第三,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然而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不可能需要人人都按一个模式去思维,去做同样的事,要的是具有开创精神和创造力的新时代人才。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的百年大记。这就要求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具有高素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性学习,以便造就一大批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同时,也顺应了党的教育方针,符合培养学生成为新世纪创新型人才的总方向。

一、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的一般特征

根据新世纪知识经济创新的特征和内在规律,我将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的创新型中学语文教

师素质的一般特征作一总结概括和初步分析。

(一)具有创新型教育思想

既然创新型的人才需要通过创新教育来实现。那么,要实行创新教育,我们就应摈除旧观念,树立创新型教育观念。何谓教育观念?简而言之,“教师的教育观念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对相关教育对象、对学生主体以及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信念。”[3]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确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思想。

1.注重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

创造能力来自于创新型思维,培养创新型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激活学生的各种思维,以便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型思维。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著名创造雪茄的茄吉伏特说:“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型思维的最明显的标志。”[4]发散思维也叫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它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过程,具有大胆创新、不受已有知识和传统世俗思想局限和束缚的特点,很可能取得创新成果,发散思维是多向思维,它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诸如横向、纵向、分向、逆向等,如在学习巴金《灯》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分析本文的构思:由眼前到过去;有山那边到古希腊;由自己到他人……细想倘若作者的思绪不是多方向的运动,是不会把具有特殊意义的“灯”来寄托作者的思绪。于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仿本文的构思写题为《伞》的抒情散文:由现在想到过去,由自己想到母亲,由晴空万里想到阴雨绵绵,想到父母的亲情,想到朋友的友情,想到人与人之间关爱。于是学生会让思绪不受传统世俗思想的束缚,在无限的空间当中自由地遨游。

2.注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关爱为本,友情至上”的基础上,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新型的合作关系。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要做指导者、合作者以及楷模。要与学生做好学习的合作者,共同探讨、共同挖掘,成为学生共同的学习者,在适当的时候,还应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教学经验,做学生创新学习的楷模,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3.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传统的教育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对教师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教师只是计划实施者和知识传播者,而创新教育倡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不满足书本上现成的答案,鼓励学生在学习上标新立异。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视点的分析,让学生对各种问题和疑问进行深入思考、广泛讨论。如《听潮》一课,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以下一系列问题:“文中怎样交代听潮的时间和地点?这样交代对描写潮音及作者感受有什么作用?作者是怎样描绘海潮来时的情景?是从哪些角度调动了哪些艺术手法进行渲染?创造了怎样的艺术效果?歌颂了大海怎样的性格?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多方挖掘,反复辨析,让学生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自主考虑问题,在浅移默化中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效果。

(二)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的核心,因此,教育创新的核心是课堂教学创新,即实施创新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由传统的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1 能够精心设置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受到小小的教室的局限,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比如教学杜甫诗《春夜喜雨》,

可以在春雨绵绵的时候来教,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诗中的情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再现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的。在这方面,华北的李凤平老师作了成功的尝试,如他在教《明湖居听书》这篇文章时,他描绘了众星捧月图,突出了白妞的高超的演唱技巧;他在教《屈原列传》时,他描绘了翠竹图,象征屈原的高洁品质……

2.能够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其思维如放飞的风筝,而牵动的引线则是问题,要想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教师提出的问题就要做到能牵动学生的思维。风筝飞得高,须借助风力,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所须的风力即“问题情境”。例如:教学《海燕》一课,先出示海燕搏击长空的图画,然后启发谈话:“在苍茫的大海上,在电闪雷鸣中,一个黑色的精灵在高傲的飞翔,它在呼唤着什么?渴望着什么?让我们到课文中去一睹它的雄姿吧!”接着,在激昂雄壮的乐曲伴奏下,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生动逼真的画面,娓娓动听的朗读,将学生带入情趣昂然的境界,在这种情境的感染下,学生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当中。

3.教学中将“读”与“创”完美统一

语文的创造力绝非是一种知识特征,绝不是对语文知识进行简单的摄取、改组和运用,而是与积累、涵咏、顿悟,相伴而生的的一种强烈地发现问题、探求问题、解决问题不懈追求的心理取向、超越意识和精神品格。其根本突破口是“读与创”的完美统一,语文教师只有在教会学生“读”与“写”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的认识、教育、陶冶、娱乐等功能,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创造,使学生实现语言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统一,才会有所创造。如有一位教师在教授方纪的《挥手之间》一课时,就切切实实地受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感染,使师生共同走进相互启发、顿悟创造的境界:单就对课题的理解来看,学生的思维就极有新意。学生说:“标题既显示了一个特定的历史场景,又展示了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更是昭示了一种胆略和信心。”教师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本文记述于1945年8月28日延安军民送别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的场面,表现的是我国历史转折关头,人民领袖与人民群众唇齿相依、血脉相融、心灵相通的关系。”教师再问:“这种场景、这种关系、这种信心是通过什么来集中揭示的?”学生回答:“通过人民与领袖的关系来集中揭示,人民是:静静地立着→像疾风卷过水面→拼命地挥手;领袖是:一步一步走近→一步一步踏上→停住,回转身→注视(安慰、鼓励)→举起手来(很慢、很慢、一点一点)→用力一挥→停在空中,一动不动。”对此,教师被学生的回答所折服的同时,趁热打铁、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求学生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顺势启发学生:文章是一个语言、思想系统,因此,阅读的过程,就是理解、运用语言,体验、获得思想的过程。由此,引发学生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进行赏读、理解和感悟课文。师生之间的交流时时迸射出智慧的火花,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充满创新的活力。

(三)在教育中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己

1.加强交流,不断充实和完善知识结构,加速知识创新。

创新型语文教师不应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知识,而应不断地自我“充电”,在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补充相关的交叉科学、边缘科学的知识等,力求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还应善于吸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教学经验,竭尽全力地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边教边学,来充实自己的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促进知识创新。

2.有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才能和灵活机智的应变才能

这就要求教师有强烈的开拓精神和进取意识,要善于收集和整理别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在继承的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和吸收现代教学理论中的新思想,新方法。努力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并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性格趋向以及具体的教学情境灵活机智的

进行创新教学。

3.有现代意识,关注时代变化

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型的新经济形态。在一个错综复杂,极具挑战性的世界里,创造力是未来国际竞争里的要求,未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国民创造能力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更多地关注时代变化,具备敏锐的现代意识,通过教育手段来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更多地关注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和突飞猛进的科技,使自己走在时代的前列,并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当今社会的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的培养

根据创新型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内在要求,结合我过现阶段的教育国情,中学语文教育现状以及体现出的一些弊端。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的培养应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切实有效地提高。

(一)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个性的培养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主要表现在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精神,并要有真挚的教育情感,把教育当作自己的生命。还应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我调空能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并能够真诚的发自内心的爱护、接纳、尊重和理解学生,同时要培育创新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到创新人才培养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教师要有稳定的情绪、乐观的态度、坚韧的毅力、顽强的斗志和宽容、友善、信任、激励的品质。创新不仅要求创新者有对各种外部因素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还应能控制自身的内在情绪,使自身具有健康向上的、良好的、创新的心理品质。创新还应有坚强的意志,具有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和百折不挠的品质。只有敢于面对失败,永不放弃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创新者。同时,创新型语文教师用应有开放的意识和合作的精神。作为教师,应表现为坚定、有主见,善于与其他教师探讨合作,学会与他人相处共事,而不能闭门造车,学术上孤芳自赏。

3、培养创新情感

“创造离不开风气,创造是在一定风气中进行的。而情感又是构成风气的心理基础。列宁说‘没有感情,从来也没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里‘对真理的’包含了‘对创造的追求’试想有哪一种创造能离开情感而存在。”[5]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培养创新情感,始终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创造活动。尽管我们教师面对的是烂熟于心的课本教材,但与之相关教学对象,教学硬件设施等等外界因素却是在变化的,因此,想要适应这种变化,创新型语文教师就要用最优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成功到地进行教学,去享受创新教学成功的喜悦。所以说,具有创新情感的教师会除旧布新,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善于营造独立思索,求新务实的创新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出新意,充满无限乐趣。当然,具有创新情感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这种创新情绪感染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欲望,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情感的目的。

4、要有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精神,使自身具有远见卓识

“从现今的发展趋势看,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而已经是越来越少地‘传道’,转为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成为学生的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参加者,一位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神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6]换言之,

教师应在继承传统教学规范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自信而有进取心,创新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并通过教育,切实的使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以备课为例,现今存在“四多四少”的问题:“即模仿的多,创造的少;抄写的多,思考的少;考虑教法多,学法少;采用单一手段多,多种媒体少,这样就形成众多教案是同一教案的复印件,教备脱钩,‘备’只是为了应付‘查’等等。”[7]这就要求教师把精力放在教学研究和钻研教材上,放在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上。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应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在常规的基础上灵活变通,运用创造性思维到“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创造欲望,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型教师。

5、培养科学规范的创新教学理念

科学规范的创造性教学模式是创造性教育的模式的具体表现。它由教学原则、教学过程和目标、教学要求、教学特点几个方面构成。教师对此应有所了解和认识。首先,应了解创造性教学的基本原则主要表现为:民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等;其次,应认识到创造性教学是由教师创设问题、启发探索、指导帮助、评价总结和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自我总结的各四个基本环节不断循环发展构成;再次,教师要善于运用创造性教学方法,包括启发、质疑、指导、评价、总结的策略,以便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乐学、善学、优学;最后,作为教学的具体要求,教师应很好地领会。主要表现在:(1)运用变式教学,教材的教法有创新,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和兴趣。(2)提供一个民主、安全、开放、温暖、宽松的创新学习的氛围。(3)善于运用提问技巧,多多鼓励学生质疑。(4)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作必要的指导。(5)不要过早下结论,应鼓励学生多发创新。(6)鼓励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等。当然,教师也应清楚创新型教学活动的表现。这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被积极调动起来,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发展自己的创造性目的。

“就我们现行的中学教育而言,要全面培养人的创造性,首先要摆脱‘应试教育’模式,把知识教学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要打破‘标准答案’的绝对权威,建立多元化、民主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应当大力改革中学各科教学,广泛采用各种符合科学的,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各方面入手,抓住时机,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创造性心理品质,努力提高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树立‘交往的教育主体观’。”[8]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老师设计的“圈套”中解放出来。确立以学生主动质疑,给学生真正的“主人”地位。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样教师才能科学规范我们的教学过程和行为,真正实现教学动机和效果的有机统一。

6、培养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思维

作为教师应明确,所谓的创造力就是创造能力,它是人类已经被验证的科学结论中有关性格、品质、对创造力的影响的科学论断,并了解卓越的创造人物对创新影响的较大的一些品质素质。如远大理想,坚定的信念,对事业的热爱、高度的责任感、自信心、好奇心、勤奋刻苦、勇敢顽强等品质。因此,要想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教师,我们必须有意识的感受、体验和发掘自身的有关品质因素,才能拥有不断超越自我的创造力。

由上观之,我们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在倾注一腔热血于教育事业的同时,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思想素质,还要进一步不断提高个人素养,不断发掘自身的潜能,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探究、发现问题的创新能力。

(二)中学语文教师创新行为的培养

1.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我们教师必须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民主而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创造性培养的前提。

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教育观念与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密切联系,又有所不同。它存在于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大众的行为习惯之中,在教育实践中形成,又影响和指导教育实践,教育观念具有继承性,对人的教育行为和社会教育时间产生长远的影响。而教育观念的转变关键在于从培养依附人格转变完整的独立人格,从培养现实的继承者转变为培养历史的创造者,即把人培养成为独立人格的完整的人和历史的创造者。”[9]因此可以说教育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必须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将认识和创造力相结合,确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那种以教师“授受”为中心的教学观,确立以学生主动质疑为中心教学观;转变偏重培养认知能力的观念向重视学生内心与理性协调发展的观念;转变以培养专才的教育模式向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树立终身教育观。

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育观,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提高自身对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要掌握正确的、先进的教育理念,特别应注意的是:教师应具备根据形势灵活更新教育观念,具有教育思想更新的能力。第二:由于我们教师要积极吸收和掌握最新的教育观点。即树立以终身教育为信念的教育价值观。树立以学会认知、做事、合作和生存四大之柱为核心的教育目标观;树立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内容观。第三: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运用创新教育的方法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即教师的教学内容应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相适应;应设置一些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应鼓励学生敢于除旧布新,有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和获得创新成果的勇气,并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的心理能时常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第四: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具备完整的素质结构,更需要有创造的活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从而更好地适应不断更新变化的世界和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培育学生鲜明的个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握学生的深层感情,才能在教育中准确地抓住学生的心灵,运用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去感染和教育他们,让他们的各种良好品质得以完善协调,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进而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2.注重新知识的更新和掌握

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动态,要经常翻阅书刊杂志,学术性论文等,注重新知识的更新和掌握。同时,还要注意的是:一次性的学习和培训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新世纪的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针对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当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特需的其它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具备多种学科知识融合、触类旁通的能力,并且能有效的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作为创新型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知识,还应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和创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创新教学。

3.善于构建创新型课堂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

我认为构建创新型课堂模式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过去的传统模式转变为重视学生自动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过去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导入”——“讲授”——“小结”——“布置作业”四大块,然后句段分析,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主题和艺术手法几大部分。现今则变成了“读”——“疑”——“议”——“创”这样的教学方法。我们要抛弃旧的教学方法,吸取现今的五大步骤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2)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审美教育,这样一堂课才能让学生余味无穷,印象深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斯霞说过:“几十年的教育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工作确实是一门艺术,说它是艺术,是因为它既遵循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又是一种具有高度

创造力的劳动。”[10]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师应具有艺术家的气质,具备思维品质的敏悟能力,才能在课堂上善于以艺术家的心灵去启发和波动学生的心弦,奏出一曲曲优美动听的乐章。在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巧妙地安排听、说、读等教学环节,言语的表达做到抑扬顿挫,让学生仿佛在听音乐,从而在美妙的环境中完成教学,其效果必定会让人满意的。譬如,老师在讲授朱自清《春》这篇散文时,通过丰富的想象,在学生面前可以这样展现春的意境:“一提到春,我们面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春风荡漾、草长莺飞、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讲课一开始老师就把学生带进了美妙宜人的春色之中……

(3)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巧妙地融于奇特的想象中去,通过自己的连珠妙语,使文章中的诗情话意如在眼前,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比如有位老师是这样描绘《七根火柴》一文中的两幅画面:“红红的火柴,朱红的印章,在一只抖抖索索的手中,犹如一簇跳动的火焰,这火焰升起在无边的草地上,它划过阴沉的天空,横扫草地荒凉肃杀的气氛,那火焰照亮了前进的方向,给人以温暖和力量。”“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这位无名战士留给人间的最后一个动作是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指着正北方。犹如在舞台上,背景逐步逐步暗下来,灯光最后集中在这一只高高擎起的手上,成为一个大特写。而这个大特写犹如一座丰碑,这座丰碑不仅高高地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上,而且将永远耸立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显然,这种声情并茂的优美话语,给学生的是一种强烈的震撼效果,加强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从而也活跃了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此外,我们教师也可以借鉴一下我国特级教师的成功教学方法,诸如钱梦龙老师的“三主四式”导读法,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宁鸿彬老师的“卡片辅助”教学法,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李传成老师的“讨论式”教学法等等,在借鉴成功典范的基础上,积极探求创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始终刻意求新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技巧和修炼。

4.具有民主的组织和管理艺术

创新需要民主的环境,要形成自由讨论的风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为在民主的环境中,有着许多激发人创新的信息:有着民主自由的学风、有着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有着温和宽松的创新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思维更容易活跃激荡,学生的创造潜能更容易激发,也就更容易进入探索创新领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良好的民主的组织和管理的艺术,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友善、信任、尊重的氛围,努力创造一个灵活、充满生机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方面,要树立启发诱导、不断积极进取的教风,以科学的态度和民主的精神对待学生。

那么,具有民主的组织和管理艺术的教师应如何创造民主的创新氛围呢?“就是要努力创造‘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这种气氛的内涵应该是民主、自由、平等、和谐,要求管理民主,师生平等,学术自由,教学相长。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自由精神’。所谓‘自由精神’就是一种敢于冲破旧习惯观念和旧势力的力量,它是人的能动反映机能的实现,一个人只有具有‘自主精神’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所说:‘自主性之所以重要,首先不是因为它在生活中有用,而是因为它符合创造性的自我发展,离开自主性,就不能获得发展’。”[11]此外,在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氛围时,要做到:“公开地向学生表示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性行为以及任何探索迹象,都是好事情;当学生在对一项活动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如果学生愿意的话,要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气氛要轻松活泼;不反对猜测,特别是猜测具有一定道理的时候。”[12]

创新型教师除了要营造、保护和培养学生个性素质,使之在一种愉快活泼的民主氛围中学习、生活外,还应在自身的认识和行为上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加强自身民主意识的修养,真诚的接纳每一位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而不轻视学生,是实现民主的组织和管理艺术的前提。第二、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严厉的管教改为适度的管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上有一条简单而明智的真理,这就是你向自己的学生提出一条禁律,就应当同时提出十条鼓励——鼓励他们从事积极的活动,要想使人理解‘不许’意味着什么,就应当使他们确信什么是‘应该’和‘必须’的……对于任何一条规定,都应当让学生看不出是对他们的禁止,而应当让他们理解为行动的号召,是在鼓励和帮助他们在善良的土地上站稳脚跟,不需要处处用禁律约束孩子,而要解除他们的这种禁律,给他们充分的自由,鼓励他们去活动。例如:用不着教训孩子说:‘不许摘校园的花,’而应当对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应当在校园里栽一株花,精心去照料它’”。[13]第三、教师还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根据学生的个性去选择沟通方式,做好与学生沟通,去了解学生的心中所想。比如:有个学生迟到了,自己也很难过,这时老师不能贸然批评,而应给予适当的安慰:“老师知道你的情况,你家里确实有不少困难,你能赶来上课,已经很好了。”学生深受感动,以后就会力争不再迟到了。第四、教师还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稳重乐观,只要和学生在一起,无论什么样的烦恼都能抛于九霄云外。第五、教师在处理学生日常行为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1)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2)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3)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4)不时让学生做些事,但仅仅为了练习,而不进行评论;(5)从因果关系上开展评价。”[14]除了以上所述,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评价不耿耿于怀,而应主动接受学生的意见,从而改善自己的行为活动,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6.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教育

如果说教育模式,教学观念是现代教学中的软件建设,那么教学手段则为教学中的硬件建设。众所周知,我们已不能满足于粉笔、黑板、教案、参考书的旧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手段的更新势在必行。而先进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互联网的形成与运用,也都为更新传统教学手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了。其次,还应训练和提高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教学的能力。教师应能掌握运用幻灯片、投影仪、录象、语音室、多媒体以及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进行教学的技能。同时,还要注意学习如何更好的运用新型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如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做到图像清晰、声音清楚、音量适中等,而且在进行教学时要适时、适量运用,避免舍本求末,以利于增加课堂容量和知识密度,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然而,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师中,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让计算机教师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究其根源,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

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教师在教学过程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能力较强的教师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这样的教学才可以说是得多媒体教学之精髓了

毫无疑问,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这些教学方法,而且还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进一步完善、丰富和发展这些教学手段。

综上所述,“教师已经不是像几十年前那样,有知识就能当教师,当一名教师匠,而是要有

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高超的教育艺术,做一位研究型、反思型、创造型的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要创新,首先教师要有创新精神。毋庸讳言,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语文,研究创新教育责无旁贷,并且语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课本中大多收入的各种类型的经典文章,并且这些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很易于运用自身的先天优势,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开阔的思维空间,每一个学生由于个体差异对文章的解读不同,这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由此可见,语文学科比其他学科的创新空间更大。我们也深知,创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受着多中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我们要力争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语文教师,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就应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彻底摈除陈旧观念,大胆探索创新,知难而进,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肩负起新世纪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做一名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

论创新型中学语文教师素质

2008-09-04 09:45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报》,1999年6月

[2]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8页

[3]朱小蔓《关于教师创造力的再认识》,载《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2001秒年第9期,第115页

[4]张大文《发展心理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11~112页

[5]陈曼辉《创造性教学与继承性教学比较》,《泉山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1月,第59页

[6]《学会生存》,见《教育失误论》,江苏省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118~119页

[7]刘永康《语文创新教育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394页

[8]项贤明《走出传统的教育学理论新体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报)》,1996年第2期,第17~29页

[9]谈松华《教育创新的时代内涵》,《中国教育学刊》,社科版,2000年第6期,第2页

[10]赵卿敏《创新能力培养》,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第192页

[11]陈英、毛霞《论创新教育——从中国没有诺贝尔奖谈起》,载《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6气,第54页

[12] [美]梅斯基等,幼儿创造性活动,林崇德等译,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

[13]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73页

[14]Torrance EP , etal . creative learning and teaching 1970.261

Discuss the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er innovative quality

Abstract : Education innov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est which becomes era , and the key thing i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 which needs to bring up a large quantities of teachers with initiative spirit and innovation ability . This article answers what is a innovative teacher and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ve teacher . It mainly explains two major aspects of quality cultivation . First, the cultivation of personality ; second , the . These two aspects aim to train a large number of innovative teacher for the realization of education innovation .

Key words : innovative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er quality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behavior cultivation innovative thinking

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

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 发表时间:2019-01-09T11:28:56.00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3期作者:雷艳[导读] 课堂是最能体现出时代意义的地点之一,而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就要把创新融进课堂里。主要从初中语文课堂对创新的要求和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中的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雷艳(重庆市武隆区火炉中学重庆武隆 408500) 摘要:课堂是最能体现出时代意义的地点之一,而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就要把创新融进课堂里。主要从初中语文课堂对创新的要求和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中的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关键词:创新教学;初中语文;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2-055-01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工具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标志。学好语文能促进对语言的运用,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创造思维直接影响一个民族的前途,要进行创新思维,必须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经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而发展成一个新课题。本人从教二十余年来,觉得语文创新教学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内外结合,精 讲多练”这一原则。 一、初中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的实践 心理学理论认为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撑。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语文教学必须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促进多向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技巧主要表现为教师语言的艺术技巧,既包括运用话语策略的技巧,也包括语用的技巧。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诱导学生用逆向思维,独辟蹊径。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参与程度越高,课堂教学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语文教学是动态活动的互动过程,是一种互动交流的过程。教学中的互动是一种复合交叉的互动,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体,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输教学信息。对问题的设置,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将课文设计的问题放在课上完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语文创新教学研究的途径 1、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2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3、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 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人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结语 初中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需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人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中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不仅要运用传统的、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也可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开展语文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结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实际情境中、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养育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倪刚.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2):105. [2]刘金华.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J].神州旬刊,2013(3):10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言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2、《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要求,并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就必须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3、我们发现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学习语文习惯比较差,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整体语文水平偏低,特别是学生的习作水平比较低,语文综合能力不高等。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使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凝固了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 4、从语文自身的特点来看,语文首先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和生活之间本不应该有厚厚的障碍,语文教学应和学生心灵相通,语文课堂应和社会生活相融,使语文从应试语文、课堂语文走向生活语文。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语文还是文化,包含着无限的人文底蕴,是充满了智慧、魅力、灵性、人性之美的,一旦撞击人的心灵,就会产生巨大的人文价值,影响到人的情感、素养、思想乃至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决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堂,必须和生活紧密相连,追求“语文教学生活化”和“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 二、概念的界定

班主任常规工作做到极致就是创新

班主任常规工作做到极致就是创新 “班主任”这个字眼在老师们的眼中再熟悉不过了,不要小瞧这个“权利最小”的“主任”,有时候在学生成长路上班主任的威力是无法估量的。班主任常规工作很多也很细微,每天的班级管理、班干部的培养、学生心理辅导、家访等工作哪一样班主任老师能丢给其他人处理?又有哪一样不是班主任老师亲力亲为的?一个责任心强的班主任老师就是要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第一个及时发现或觉察班级学生的思想动向;一个责任心强的班主任就是要把别人的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来看待的,甚至比亲自己的孩子更亲;一个责任心强的班主任不是把工作仅仅挂到嘴边,做出个样子给领导看看而已,而要把学生的教育工作永久的放在心里时刻都为学生着想。其实,有的时候班主任常规工作只要做到细致、精致,老师您会发现在你面前的是一片湛蓝湛蓝的天空,令你满心喜悦。 一、精致选择选择中队会内容,陶冶学生的情操; 中队会是班主任老师和全班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中队会的内容班主任老师要针对国情、校情、班情,找到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队会内容,形式要新颖,目的要明确,在充分利用每一周的中队会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在中队会上教师也要及时的发现本班最近一段时间学生的思维动向,是积极向上的?是萎靡不振的?班主任老师要通过中队会上学生们的表现,及时发现一些正处于“萌芽”状态的“瑕疵”,教师不要被学生的“糖衣炮弹”所“迷惑”,教师要能够和学生一起融入到班集体中去真正的用心感受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不要等事情已经出来了,班主任老师还一头雾水。 二、学生的养成习惯要做到细微处; 好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除了完成“双基”之外,重要的就是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学生的养成习惯有上课听讲习惯、做作业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自习的习惯、文明礼仪、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等。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养成习惯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养成习惯的教育,不要小看孩子早上对老师轻声的问候,轻轻的一句“老师您好”包含着孩子对老师的敬仰之情,也让学生从小就树立尊敬师长的思想,对老师、长辈心存感激,感恩,长大后孩子就会对社会存有大爱之心。试想一个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老师、长辈都不会说一声“问候”的话,长大后怎会对整个社会存有爱心、感恩之心呢? 每节课前的准备工作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事,但是孩子如果没有养成习惯,讲课时教师让学生练习写作业,孩子就会趴到桌兜里找呀找的,既浪费时间又降低学习效率。教师要是能够把课前习惯的培养作为工作的细节来抓,孩子的养成习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老师、家长都省心、省力。 三、教师的家访要做到形式和内容统一,家校合力给学生创造和谐学习环境;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导,悉心辅导,更离不开家长的榜样作用,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榜样作用有时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浅谈“中学语文创新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方法。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将给语文教育界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我的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以人为本” 长期应试教育樊笼中,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让学生写,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不是习惯的习惯”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莱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教法灵活,引导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假设”,敢于“冒险”,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地会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异义相析,启发创新。“学贵乎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问题就会越积越多,不仅限制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更是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职责在“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心存疑虑之时,教师应“相机诱导”(叶圣陶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让学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可贵的创新意识之中。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张扬个性” 个性是指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影响着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活动,因此,个性被称为人类心理行为的动力来源。在学习上。它能促使学生朝着某个目标积极进取,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快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包括过于否定、大胆怀疑批判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精神。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张扬学生人格力量。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创新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创新 发表时间:2017-11-27T17:00:29.31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1月总第247期作者:李光明[导读]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将课内外有机结合,有助于为学生构建立体化的学习氛围。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大场镇中心中学266414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课堂交流的单向性。很多老师都会将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点按照固有的模式形成自己的教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按照自己教案的内容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这种方式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才是课堂中接受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学生的接受程度。单向式的灌输严重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他们在学习中接受程度的不同,势必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的收听状态,没有质疑,也就缺乏必要的思考,所接受的知识点无法形成必要的能力,这种方式最终会造成教学质量不高。 2.写作训练的模板化。写作是中国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项技能,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中国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能力目标之一。据目前我国权威机构调查显示,我国相当一部分接受过中学语文教育的人写作能力很差,这从一个侧面也体现了我国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的不足。在调查结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写作当中思维固化,缺乏一种自由、充满想象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我想这跟现实语文教学中那种模板化的教学方式有关。 在很多语文课堂的写作训练中,老师总是给学生提供一些题目的范文,规定题目,定好思想,结果就是学生写作题目没有创意,写作格式套用范文,写作主旨上跟风,造成好的作文都是一样的好,都是接近范文的文章,那些标新立异、那些有着不同思想或者表达方式的文章统统成了无法被认可的“不合规范”的文章。这就造成了中国学生写文章时不能够自由构思、自由表达、自由探究一个问题的现象,写出来的文章完全没有新意。 3.阅读思考的局限性。中国古代将学习统统称作读书,可见阅读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而我国语文的学习,历来都十分注重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是学习之始。然而,在我国一些中学的语文教学当中,却出现了关于阅读的不良导向。按理说,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加上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可以对文章的大意和作者的思想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领悟和启发。然而不少老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先入为主地给学生定下一个文章的主旨思想和领悟范围,甚至将自己分析的或者其他途径取得的思想生硬地灌输给学生,然后学生在阅读中只能按照老师的思路来理解和领悟。这种方式就限制了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判断,缺乏自己真正的感悟和理解,无法真正地对文章有所探究。这种阅读方式着实无法打开学生思维、进行深入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本无法拥有自己的话语权,顶多也只能算是鹦鹉学舌,不可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更无法让学生学会真正的读书。 二、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之路 1.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目的创新。要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首先就要从教学目的上进行创新,要对语文教学目的有新的科学的认识。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目的,有助于语文教学中师生对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改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填鸭式的灌输方式,也有助于学生改变缺乏思考一味机械地接受的方式,可以为语文教学构建一个包含师生在内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并适时地将语文教学的内容应用于实践。这种开放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并在学习中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有了科学的教学目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会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和阅读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发挥,这种语文教学会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一个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并且具有完整自我意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加关注自己以及自己周围社会的态度,更加让自己学到的知识贯通于自己所生活的社会当中,而不再是知识束之高阁无用于当前社会。并且科学明确的语文学习目的能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初步的问题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并逐步发展他们与他人交往和经验共享的能力。要加强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社会实践性,从而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能充分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成的教育真谛。 2.语文教学中老师角色创新。中学生多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有教师对他们的学习和思考进行科学的引导,才能真正发挥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重的优势,将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正发挥在学习中。因此,语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然,不同于以往教学中老师是语文教学中控制者的角色,在新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更多地起到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语文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决定教学活动中的一切,而是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和想法,在学习任务的提出、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结果的构想等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参与决策权,让学生感觉老师也是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一员,大家是需要共同努力来完成一项学习计划和任务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只是分工不同、任务不同,大家只有多交流、多合作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3.语文教学手段的创新。在语文课上,老师要注意到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在更为广阔的空间进行释放与发挥,应当注重对教学空间进行拓展,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发挥好各种教学活动载体的作用,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有效帮助。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利用好兴趣小组的载体进行活动,与教学进度安排相一致,以文学兴趣小组、朗读兴趣小组等载体,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和兴趣爱好,巩固课堂教学成效;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提高写作素材的生动性,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将课内外有机结合,有助于为学生构建立体化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与个性特长的发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班主任工作创新做法

说情育人、真情感化 青州市邵庄初级中学关金国 我干了多年地班主任工作,一般从唤醒、感化、转化等方面开展工作: 用真诚地师爱唤醒学生 世界上地爱各种各样,而班主任对学生地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地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班主任老师地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地一种高尚地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班主任对学生地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地天然之爱,对学生地爱应是超出母爱,更伟大地爱,因为它要无条件地爱每一个学生,好地、差地、丑地都要爱得起来;但它又是有原则地,不是迁就放任地爱,而要从学生地全面发展地高度将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有地学生家庭特殊,她不爱说话,不善于表现自我.于是我就想方设法亲近她,了解她,当她完成上课提问后,我就及时地、夸大地表扬她,在她地作业本上写完评语后告诉她:“其实老师最喜欢你微笑地样子,很可爱很漂亮!”时时处处都使他感受到老师对他地关爱和重用.但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走近一个人地心解冻非一日之功啊.惟有老师对他们地理解、尊重和真心、真诚地温暖,才可能消解冰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对他地关心、关怀和关爱才成了打开该生心灵之门地金钥匙.通过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以人格塑造人格,逐渐地她爱笑了,上课也能参与别人地讨论,也常常悄悄地为班集体做事,帮助其他同学,受到全体师生地喜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我教育学生先说情再育人,师刀令牌该耍地时候就耍出来.即学生一进入我们学校,我就先想办法和他们搞好关系,让他们真正感到我地真诚,真正感到我是为他们好,我教育他们那是很在乎他们,是关心他们,不听话当然磕不平,我是他们成长地引路人,听我地话只有好处,学生在老师面前踩左踩右那是有害无益地,我们作事要讲求良心,尊重他人是人地美德,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地接受我地观点.对于有缺点和错误地学生,我不是一味地训斥和挖苦,伤害他们地自尊心,而是在情与理方面多作疏导工作.即便我偶尔火气很大,也能够压住自己,不与危险学生发生摩擦,以免自己地绝招难以施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第二、正确处理与学生地关系 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都很差,班主任老师除了要教给他们知识以外,更多地是教给他们一些做人地道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在这里,老师地言传身教起着潜移默化地作用,让学生健康地成长为一个懂得关心和帮助别人地人,一个有爱心地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重视与学生地思想交流,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谈心地时候了解到学生地思想,了解到学生地困难,也了解到班级课堂上了解不到地东西,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多给孩子一点宽容.学生地心是稚弱地,如果老师说话不考虑后果,不讲求方法,就极易伤害他们地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至于影响他地一生.所以小学生更需要理解、需要宽容.新时代地少年儿童,他们富有幻想,敢于实践,常常有一些近乎离奇地想法和做法,另外,一年级地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是非观念不十分清楚,容易干傻事,犯错误.对此,班主任老师要能理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一群单纯地孩子呢?当他们犯错误时,班主任老师不能只是简单地批评,甚至训斥体罚,应该对他们犯错误地具体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相信他们才能达到最佳地教育效果,学生一旦认识和改正错误,就要宽容,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励,这样做,容易加深学生与班主任地感情交融,取得事半功培地教育效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做学生地大朋友,建立民主、平等地师生关系.孩子地成长需要一个好地环境,.在班级里,孩子们明白了同学间要团结友爱,平等互助.作为班主任地我,更是孩子们地大朋友,不摆架子,除了关心学生地思想、学习外,还能虚心听取学生地意见.当学生遇到困难地时候,班主任更要献出加倍地爱去关怀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振作起来,重新鼓起前进地风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综合素质提升(2019)

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
1 . 根据本课程,在广东、湖北做过的调查,17 所高校的 1000 名管理干部中教学系统的干部“双肩挑”比 例达到了()。
?
A.
30%
?
?
B.
32%
?
?
C.
60%
?
?
D.
62%
?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
2 . 根据本课程,()被认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
?
A.
创业团队和个人能力
?
?
B.
政府资助
?
?
C.
家长支持
?
?
D.
性格兴趣
?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 3 . 以下哪项不属于教育信息化的三个阶段()。

?
A.
教育创新化
?
?
B.
教育技术化
?
?
C.
教育智能化
?
?
D.
教育智慧化
?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
4 . ()是在金融期权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
A.
市场理论
?
?
B.
成本理论
?
?
C.
实物期权理论
?
?
D.
收益现值理论
?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暂无
5 . 以下不属于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任务的是()。
?
A.
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
?
B.
加强专业能力学习
?

中学语文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

中学语文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11-03-23T15:11:04.607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第1期供稿作者:李同海[导读] 21世纪的语文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李同海(邯郸县第十二中学河北邯郸 056100) 21世纪的语文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母语,一方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我国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它关系着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增强,关系着民族兴衰的命运。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能,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加要导之以“创”。它是要在全面优良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迸出智慧的火花。从这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 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在价值观取向坚持以未来理想与成功为价值的“明天”教育价值观,它不以“重复过去”为已任,旨在人文本质上创造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创新教育是一种健全的人格教育,它努力塑造智商与情商和谐共融、完善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强调人格发展的独立品质。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属于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中学语文教育应该顺应21世纪的时代潮流,高扬创新教育的主旋律,肓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创新能力,即创造力,它是人类最高级的一种能力,是各种能力综合的结果,如记忆力、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以及好奇心等。其中想象力起着重要作用。 中学语文教育的创造能力培养,主要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并且要强化实践性,切切实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①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年6月25日)要实施语文创新教育,就必须真正尊重学生人格,民主平等,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查阅工具书,去思考,去探求,去讨论,去争辩,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语文学习过程中,YING导运用已有知识和已有能力,使已有的智力在实践中运用中得到重组、得到发展,开发每一个学生创新潜能。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索过程的心理历程,丰富、砺练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准。这种实践的、活动的语文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丰富和改造主体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也就是创新能力的养成、内化的过程。 在语文教育活动中,要通过一篇篇教材(特别是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领悟力。每一篇活生生的作品,都包含着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每一篇作品都呈现出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每一篇作品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从“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观念,从“以教师为本位”的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模式教学”的观念转变为“开放教学”的观念。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欲,启发、YING导学生各SHU已见,鼓励肯定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素养、生活经验和情感气质,对作品作出各自不同的解读。这种体语、解读的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这是语文课的独特MEI力所在,这本身也是潜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鼓励与肯定也就保护了探索、创新的积极性,而决不能用教师的“权威”、统一的“模式”、所谓的“标准答案”去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语文(尤其是文学作品),是历史的一面明亮的镜子,是生活的多彩画卷,体现着作者关于人世、宇宙如幻想世界的形象思考,体现着人的思想、感情、情操、人格和个性。一代代的人逝去了,但他们的精神笑貌却活生生地存留在语文(文学)里。语文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语文(文学)审美感悟,可以从历史的深度认识生活,了望人生,从中汲取营养,接受人文素养的陶冶,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语文教学可以从语文(文学)作品中“复活”历史,甚至可以“创造”历史,从文学作品中体悟远逝了的作者的活生生的精神笑貌,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与学的活动是最富生命活力、最具个性色彩的活动,也是最有创造空间的活动。教师本身应当具有正确的语文教育思想,摒弃应试教学,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自身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教师心中要发始终怀有“育人”、“立人”的崇高目标,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既重视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又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教学观更新了,教师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辨力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有望了。如果教师的思想僵化保守唯上唯书,缺乏创新意识,那是决不可能培养出创新人才的。 让我们师生合作,共同迎接新世纪中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春天!收稿日期:2011-01-20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究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究 摘要】课堂是最能体现出时代意义的地点之一,而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就要 把创新融进课堂里。主要从初中语文课堂对创新的要求和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中 的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关键词】创新教学;初中语文;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1-214-01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工具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一个 人语文水平高低的标志。学好语文能促进对语言的运用,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创造思维直 接影响一个民族的前途,要进行创新思维,必须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经应试教育、素 质教育而发展成一个新课题。本人从教二十余年来,觉得语文创新教学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内外结合,精讲多练”这一原则。 一、初中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的实践 心理学理论认为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 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撑。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 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语文教学必须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促进多向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 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 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技巧主要 表现为教师语言的艺术技巧,既包括运用话语策略的技巧,也包括语用的技巧。课堂上根据 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诱导学生用逆向思维,独辟蹊径。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重 要标志,学生参与程度越高,课堂教学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语文教学是动态活动的互动过程,是一种互动交流的过程。教学中的互动是一种复合交叉的互动,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体,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输教学信息。对问题的设置,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将课 文设计的问题放在课上完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 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语文创新教学研究的途径 1、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 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 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 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 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 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 可操作的平台。 2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 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 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 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 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 法。 3、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 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思考(论文)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也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 宁夏吴忠市郭家桥中心学校王霞 内容摘要:遵循写作规律,改变传统写作教学现状,让教学从立足文本到立足生活,让生活引领课堂教学。从关注共性到关注个性,使生活贴近学生。从强化文体教学到强化心理感知,真正体验有情的生活。从走进现实更走向真实,追求理想的生活。使作文教学更有效。 [正文]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句话指出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重要作用,也符合写作的规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作来自生活是毋庸置疑的。可传统的作文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脱离生活从文本到文本,由模仿开始到模仿结束。造成了千人一面的现状。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以人为本,使写作更自然,更科学,是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在新课程背景下使作文课堂生活化,未尝不是一种选择。课堂生活化,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课堂就如生活,以课堂作为生活情景的集散地,提供写作素材,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趣,从而激活写作教学的一种课堂模式。 一、立足文本到立足生活,让生活引领课堂 从立足文本形式,脱离学生实际的范文模写,到以人为本,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内容上入手,给学生一定创作空间。古人学文,先养气,苏辙云:文不可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如果养成了浩然之气,则“文不难而自至”了。养气就是生活实践。课堂尽可能给学生生活的多种形式,让生活引领课堂,不无裨益。 1、关注生活有助于创作开展 生活是丰富无比的宝藏,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但生活也是松散无章的。课堂关注的是生活中的焦点。关注学生切近的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屠格涅夫说道:“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不仅要努力从生活的一切现象里抓住生活,而且要努力去了解它,----不管怎样,要完全忠实于真实性,不要满足于表面的研究,避免一切印象与虚伪。”可以设置一个敏感的话题,如理解。结合口语交际的形式,在活跃的气氛中丰富了表达能力也使写作有了着眼点。而创作由此生发开来,写出学生对于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感悟。而对于文体的学习可

《做一个创新型班主任》读书笔记

《做一个创新型班主任》读书笔记 《做一个创新型班主任》读书笔记 作者:佚名 2014-2-17 来源: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近日读了《做一个创新型班主任》一书,联系自己的班级管理经历,感受颇为深刻: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新时期的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氛围,使师生间建立起能真诚相待、关系融洽、共同进步、和谐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因此,班主任要努力,真诚地帮助每一遇到困难的学生。三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增加学生的交往频率。可以说,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一心一意地为了学生好,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形成“阻抗”,甚至“背道而驰”。由此可见,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尊重、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治病”是为了救人,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意接受你的教育,这时教育才可以开始,才会有效果。 2、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做好班主任工作,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由于班主任是和学生们接触最多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直接影响。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实际上是教师人格影响学生人格的教育过程,因此,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努力锤炼自己,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师表形象去陶冶学生的心灵。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充分发挥“身教”的感召力,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去感化、去带动学生。这样,班主任的行为就会像无声的命令,班主任的要求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 3、关爱后进生 每位班主任都希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做到:第一,多接触、多了解学生才会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不至于将一部分学生作为“另类”来看待。第二,要理解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第三,不仅要只爱“优等生”,更要爱“学困生”。 4、培养高素质的班级骨干 由于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繁杂琐碎,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包揽一切,是应付不过来的。因此选拔、培养、任用一批工作能力强、热情高的学生干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剖析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及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育智慧。 一、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包括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方面的人文社会知识、科技类知识、工具类知识、艺体类知识、劳技类知识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求真务实、理性批判的科学精神与善待自己、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人文素养,也就是我们所期望的创新型教师的特征。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师要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 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即本体性知识。主要包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学科教育知识、教学策略知识等,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 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三、教师要具有系统的条件性知识。 即教育形态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知识和教育评价知识等,它是教师从事职业行为的重要保障。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才能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也才能发展教师的个人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懂心理学,这就如同一个心脏专业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科学的教学需要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教和为什么选择这样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四、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也就是教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综合素质提升(2019)考试答案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根据本课程,以下选项中政府不能够做的事情是() ?A. 政策推动 ?B. 市场资源配置 ?C. 信息化建设 ?D. 基础性建设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2 .全球创新指数首次进入前20名的时间是()。 ?A. 2015年 ?B. 2016年 ?C. 2017年 ?D. 2018年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3 .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分为()级。 ?A. 8 ?B. 9 ?C. 10 ?D. 11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根据本课程,()标志着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整个管理的格局进行了一些大的变化。

《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厅字〔2016〕35号) ?B. 《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8〕6号) ?C. 《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D. 《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科技成果的类别不包括()。 ?A. 科学理论成果 ?B. 应用技术成果 ?C. 自然成果 ?D. 软科学成果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 .()是办好中国教育的根本保证。 ?A. 稳定的国际环境 ?B. 夯实的经济基础 ?C. 党的领导 ?D. 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开始实施。 ?A. 1992年

让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

让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 发表时间:2012-07-09T14:38:18.013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刘江平[导读] 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那么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就要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刘江平(甘肃省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陇南742300)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封报告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江泽民也曾在《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提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道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学校的教育不能和生活脱节,更不能让学生脱离现实生活而从事学习。 因此语文教学的关键就在于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实际出发,这才是“根”。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识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课程性质任务中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这就更明确了要让中职学生学好语文,就更加要让语文的教学生活化,而不是脱离生活、远离生活。 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那么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就要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在新的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并没有规定学生要掌握多少汉字和熟练驾驭文字的能力,而是转向了培养学生终身阅读能力的训练。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更侧重于培养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良好的心理健康、优秀健全的人格和个性的影响。这些变化全部都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从而更加体现了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做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如在《项链》一文的教学中,从这篇文章中可以读出女主人公的爱慕虚荣,还可以读出她毅然为了虚荣心理埋单的勇气。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去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现实生活给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从中知道做一位诚信的人要从生活的最基本开始。再如课文《一碗清汤荞麦面》,文章虽然简单却情感真挚,从文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读出母子三人面对艰难生活不屈服而最终成功,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小饭馆老板夫妇的善良及十年期待的情感,结合中职学生毕业后将要投身社会进行创业奋斗,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在创业过程中不丢掉更为宝贵的东西。在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更明确要求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首先要求教师先说普通话,并要求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更要主动说普通话。为了锻炼学生说普通话,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可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招聘会、自我推荐、产品推广、复述别人说话内容等一些与中职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不仅让语文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方法不但锻炼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更积累了在今后学习工作中的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贴近生活,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设计活动项目,让学生自己通过搜集资料、小组间相互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一系列活动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碰到的问题,提高语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其次要让学生生活“语文化”。生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源头。”“语文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要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就必须强调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生活,扩大生活信息的接受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由自主地去学习语文或者运用语文,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每一次学习机会去学习语文,比如从日常最小事打电话到接待客人,写请假条、留言条到应聘书等,都是对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每一个家庭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去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体验亲情,感受亲情,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语文是母语,所以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以及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面向社会的生活实践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我们教师就应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关注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学生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 中职学生文化底子差,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不高,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只要能抓住学生学习的特点,把难懂的、不易接受的知识放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用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去接受知识,就不是一件难事。让语文从生活来到生活去,让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为中职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奠定了坚实的文字基础和功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