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简评李鸿章历史功与过

简评李鸿章历史功与过

简评李鸿章历史功与过
简评李鸿章历史功与过

简评李鸿章历史功过

长安大学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县东乡磨店乡人,他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创导者之一,晚清的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李鸿章是晚清权倾一时的人物,他的一生几乎与晚清相始终,晚清中国的命运与李鸿章密切相关。李鸿章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太平军和捻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他的顶子;他出洋访问、创办中国近代企业,是洋务运动的先驱,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留下了难以抹除的影响;《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是由他谈判而最后缔结,他的言行一定程度上关涉到晚清政府的命运。诚如梁启超《李鸿章传》中所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

一、镇压农民起义

李鸿章的起家,是曾国藩邀他成为他的手下,他成为湘军的一员。后来他自己组建了一支地主武装——淮军,用来镇压太平天国,和湘军一起基本剿灭太平天国。接着李鸿章又镇压了捻军,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清王朝,随着湘军的日益强盛,李鸿章的政治权利越来越膨胀,淮军由地主军事武装组织逐渐演变为左右时局的政治集团。李鸿章和他的淮军支撑了晚清40年的局面,活跃在晚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满汉矛盾乃至君臣之间的矛盾都十分尖锐的历史时期,从军事而至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维系着清政府的命运。清政府正是依靠李鸿章的淮军来安内攘外,防患固本,李鸿章正是凭借自己掌握的兵权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被誉为“中兴名臣”。

二、洋务运动

同治年间,洋务派代表人李鸿章扩建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并首创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创办北洋舰队。后又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

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他还派遣了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虽说只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但他为中国的军事、经济、文化近代化做出巨大贡献。洋务运动客观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

朝鲜战争平息后,日本拒绝撤兵,并且跟准备撤兵的清朝军队在黄海激战,双方均伤亡惨重,但李鸿章命令军队退守威海卫,拒绝出战,最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李鸿章受命,作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尽管行前清廷已授予李鸿章割地赔款的全权,但他仍期望“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与日方代表反复辩论。在第三次谈判后,李鸿章于会住处的路上遭到日本浪人的刺杀,但是是受了伤,他就说:“为什么没把我杀死,如果我遇刺生亡,朝廷就好有借口来拒绝签字了!”后来他的受伤换来了大清少1000万两的赔偿。三月十六日,李鸿章伤稍愈,双方第四次谈判,日方和谈代表,李鸿章面前“但有允与不允两句话而已”。事后日方继以增兵再战进行恫吓。李鸿章等连发电报请示,光绪皇帝同意签约。二十三日,《马关条约》签订。其实,李鸿章曾多次向翁同和讨要北洋海军军饷600万两,却得到其百般搪塞,最后居然慷慨的拨给了一个将他们父子书法编撰成集的人,给圆明园购之所谓南洋木!由此看,李鸿章也是迫不得已,有心无力。

四、对变法与革命的态度

李鸿章不仅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戊戌变法中,李鸿章也是支持变法的,他甘愿冒着杀头的危险暗中保护维新人士,在慈禧太后问他时,他也承认:“臣是康党。”可见他的改良精神。甚至在孙中山游说他造反后也没有杀他。可见李鸿章内心深处还是支持革命的。只是由于深受中国古代封建礼教的影响,不敢明目张胆的和清政府对抗。

总结:李鸿章在晚清政坛上纵横驰骋半个多世纪。梁启超评价李鸿章“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李鸿章举办洋务运动在不同程度上起了与外国资本主义争利、抗衡的作用,维护了清王朝的苟延残喘,这是李鸿章的本意。但他没有想到引进的先进科学技术、近代教育会冲击封建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破坏封建制度的根基,增强了独立自主的竞争意识,加速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垮台和资本主义发展。这种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不是李鸿章

的预期目的,但这些进步因素的萌发,又无不与李鸿章“超卓之眼孔”、思想、行动紧密相联系。

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或许这些就是他曾作为一名外交官的印记。西方对李鸿章最为著名的评价:不仅是中国在当代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总和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十九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做出了有价值的服务;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的人口最繁盛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其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李鸿章,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开拓者,顺应历史发展的进步人物。是封建末世的机运成就了李鸿章的辉煌,也是封建末世的霉运颠覆了李鸿章,对此只能表示惋惜……

近代史论文——浅谈李鸿章

纵观历史,人物万千,可是人们对其的评价,几乎都逃不出一个极端化的范畴。在人们眼里伟大的人没有瑕疵,而卑鄙的人没有一点人性。李鸿章就是其中的典型。 可是李鸿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人们眼里,他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卖国贼,《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这两条罪状就足以让人们将他彻底钉死在卖国贼的柱子上,永世不得翻身。 他真的只是一个卖国贼吗? 我不以为然,在我看来李鸿章是功大于过。 诚然他为了家族和自己的利益,受过贿赂,打压他人产业。但是他对于中国,对于历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绝不是一个卖国贼就可以掩盖一切的! 作为政治立场和他对立的梁启超曾经说过: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悲李鸿章之遇。既然两者对立他的话应当有相当的可信度。 也许有人说,一家之言而已。那就来纵观其一生,再做评价。 李鸿章出身于翰林,清代文贵武贱,但他后来毅然从戎,虽然其中有吕贤基的原因,但大部分还是出于李自己的主观意愿。他为什么毅然从戎呢?因为时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神会动乱不堪。太平天国运动,使农民阶级的反抗运动,是农民阶级反抗精神的体现,可是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对于中国需要的是富强,是统一,是一个强大的政府!因此,作为有远见的他又怎么会置之事外,唯有挺身而出。 1862年,他因“功”被委任为江苏巡抚,三年后又署两江总督,镇压捻军。 1870年,他接替曾国藩,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开始逐步掌管清廷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大权。 1899年到1900年任两广总督,授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他在施政过程中的核心是办洋务,被称为洋务运动的代表者或奠基人。李鸿章当时中国极少数能够正确对待西方技术的人之一,他在顽固派的阻挠和谩骂之下,极力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出现了第一个大型兵工厂,第一座炼钢炉,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煤矿,第一个纺织厂,第一支近代海军,第一艘轮船,第一个到西方的留学生等等,洋务派创造了中国近代的许许多多的第一,无疑为中国的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失败的,无法拯救中国的命运。但这个结论是怎么出来的,是在总结洋务运动失败的基础上总结起来的,而李鸿章大力发展洋务运动的时候,洋务运动并没有失败,并且还在相当程度上造就了中国的中兴,至少让中国打开了国门,让新的技术进来了,在实践中慢慢的摸索出来,原来中国不仅是技不如人,而是制度不如人。可是试问一下,有谁能够在当时就能一眼发现中国贫弱的症结所在?没有人,纵然是康有为,纵然是孙中山,他们不也是在甲午战争以后,洋务运动彻底失败以后才发现中国贫弱的根本所在,才提出变法革命救国的吗。而在当时,可以说中国没有一个人能够发现,当时能够救中国的,只有洋务运动,而李鸿章正是洋务运动最大的实施者。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北洋水师更是全军覆没,更令人们谴责洋务运动的失败。可是事实证明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是必然的,海军军费的挪用,旧式军队的腐败,官

近代史结课短论文:李鸿章评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论文 水浅舟大,无力回天——谈李鸿章

摘要 李鸿章一生跌宕起伏,后世毁誉参半,身处清廷晚期时代的动荡之中,身不由己卷入了这个混乱的漩涡。这位晚清第一外交家,历史书上的“卖国贼”一生试图挽大厦之将倾,然而不过螳臂当车,徒劳无功。他绝不可耻,又并非圣人。本文试图从李鸿章的传记和外媒记载中分析李鸿章的功过,和他的无奈。 一、李鸿章其人 “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开篇第一句话,就给李鸿章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注解。 在“财神”诞辰降临人世的李文安,与他“吾教诸子发愤读书,皆嶷疑有立, 岂忧贫哉!”的堪称封建式贤妻良母的夫人李氏育有六个儿子,依次为瀚章、鸿 章、鹤章、蕴章、凤章、昭庆,其中排行第二的就是李鸿章。 鸿章在文安诸子中,排行第二,他踏上人生旅途之日,正是中国封建社会进 入末世、清王朝面临深刻的政治经济危机、西方殖民主义者把侵略触角伸进神州 大地之时,社会环境的薰陶,家庭出身的影响,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使少年时 期的鸿章把自己的前途寄托于科举功名,期望有朝一日通过科举的门径登上仕途, 挤进统治阶级的行列。 当上令人仰望的翰林院编修以后,李鸿章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他本想设法 接近皇帝,攀附权贵,沿着传统的升官之路走下去,怎奈“生于末世这偏消”! 从太平军起义,李鸿章前去平反开始,他的一生就注定跌宕起伏。 二、悲剧外交家 1870年,此时发生了一件决定曾李二人命运的大事,即天津教案。这是一 场平民攻击法国教会的事件,清廷本认命曾国藩处理此事,曾国藩审时度势,认 为应当按律处死相关责任人,然而清廷和民众均认为这是一种软弱的行为,朝野 上下甚至一度要求与法国一战。由于曾国藩和法国人的协议与朝廷和民众的期望 差距太大,曾国藩甚至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朝廷随即让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交 接当年,曾问李:“你与洋人交涉,准备怎么办?”李回答:“我想与洋人交涉, 不管什么只同他打痞子腔。”而当年的法国正忙于与普鲁士的普法战争,无暇顾

李鸿章的是非功过---历史论文

功过是非李鸿章 摘要 提起李鸿章,国人们必然会联想到“这是个卖国贼”。确实,李鸿章跟着西太后做了不少祸国殃民的坏事,也签了许多至今倍感屈辱的条约。但他也并非是一个只有是非而无功的人。李鸿章是晚清伟大的人物,他继承老师曾国藩的事业,开启中国看世界的新眼光,他是一个真正开眼看世界的中国文人与官吏。 关键词 李鸿章功过是非洋务运动不平等条约中国发展 李鸿章,不仅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而且也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他的是非功过,百年来评论不断,有人予以同情,有人以近乎残酷的论调将其一棍子打死。然而我认为,李鸿章的所作所为皆处于当时之大背景下,我们不应以现代人之眼光去评价那个时代的人。 1958年他的棺枢被挖出,然而随着当时人们的一致痛骂 尸体也遭遇了车裂之厄 当年权倾一时的晚清重臣就这样彻底的粉身碎骨了。时至今日 关于他的功过是非 仍有着太多的争议。他是外国人眼中的爱国者 万国运动会时是他在世界人民面前唱起了中国的民间小调《茉莉花》他兴办洋务、筹建海军、积极斡旋于不同的国家之间 然而一人之力又怎能承担起整个国运之悲凉?他是国民眼中的卖国贼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让他留下千古骂名。然而时值临终,问及国事,他欲语泪先流…… 早在与太平军作战的时候,李鸿章就已显露出他与大清国多数官员的不同之处:他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及先进的武器有着极大的兴趣。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在上海开办了中国最大的一家军事企业——江南制造总局,开始了他祈盼中国自强的洋务生涯。19世纪 70年代,他又以求富为名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在培养人才方面,1863年他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外语和自然科学的新人才。此外,他还苦心经营北洋海军。虽然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但是在当时国民尚处愚昧阶段,满朝文武仍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情况下,敢于学习、引进新生事物,将“师夷长技”投入实践,李鸿章的眼光不可谓不远,胆识不可谓不大。作为洋务运动的主将,李鸿章对中国的近代化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国人称李鸿章为大卖国贼皆因其参与签订了多部不平等条约,其中尤以《马关条约》及《辛丑条约》为最,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与不公都是他一手造成的。其实签定这些不平等条约不能说是李鸿章一个人的错误,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以当时清朝的国力,即便没有李鸿章,换别人去结果也决不会比这更好。更何况李鸿章的一举一动又都是得到清政府认同的,他只不过是一只替罪的羔羊。 有人曾说,如果没有甲午战争,或是李鸿章死于甲午战争之前,则李鸿章为19世纪世界历史之一伟人。但历史往往又是这么的无情。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一生的转折点,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挫折。甲午战败,李鸿章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淮军和北洋水师的严重腐败,李鸿章自身军事战略思想的严重失误,用人不当,错失战机等等铸就了甲午战争中国的大败。所以,若真要说李鸿章误国,则大致在于此几点,而《马关条约》,不过是这几点之结果罢了。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款条约——《辛丑条约》。面对种种丧权辱国的条款,李鸿章更多的只有无奈与叹息,他的身心遭受了巨大的耻辱。最终,在签订《辛丑条约》整整两个月之际,李鸿章在国人的一片辱骂声中撒手人寰了。 李鸿章的一生应该说是悲剧的一生,他生逢于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

历史论文 评价李鸿章

李鸿章 李鸿章出生于1823年,卒于1901年,安徽合肥人。李鸿章本名为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其身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世人多尊称李鸿章为李中堂,也称他为李合肥。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他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从李鸿章的基本背景来看,他是一个晚清很重要的人。李鸿章还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水鸥?遥指芦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这是李鸿章在道光二十三年遵父命,北上入京时所作的《入都》中的一首。可见李鸿章有报国的志向和出众的才能。 李鸿章发迹之事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咸丰十年,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后,清政府在整个长江下游地区已失去最后一支经制军主力。上海正面临着太平军的威胁,当曾国藩与李鸿章商议,李鸿章欣然应命,于是开始招募和组建淮军。此时形势极为严峻。上海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通商口岸,是江南财富集中之地。李鸿章的淮军抵达上

海时,正直太平军第二次大举进攻。李鸿章面临着能否守住上海并徐图发展的重大考验。李鸿章面对着上海官绅和外国雇佣军的嘲笑,牢记恩师的教诲“以练兵学战为性命根本,吏治洋务皆置后图”,并激励将士,说:“军贵能战,待吾破敌慑之。”不久,淮军果然于当年下半年独立进行了虹桥、北新泾和四江口三次恶战,李鸿章亲临前线指挥,成功守住了上海,顿时令中外人士刮目相看。后来,李鸿章配合曾国藩的湘军攻下了天京。江苏肃清后,李鸿章受封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 李鸿章镇压太平军,维护了封建统治,被看作是他人生留下的挥之不去的污点。但是,他身为一个清政府的官员,他能怎么办。太平军虽是为了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他人看来这是正义的农民起义。但太平天国真的能代表中国的先进领导吗?如果洪秀全真的通知了中国,中国将陷入怎样的境地呢?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时期的起落。 李鸿章军功显赫,历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终于在1870年继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筹办洋务,成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地方重臣。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兵权,统领一方,有人甚至称其“坐镇北洋,遥执朝政”。 李鸿章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之一。李鸿章曾说:“练兵

如何科学评价历史人物

如何科学评价历史人物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生往往低估、抹杀或夸大历史人物作用的现象,提出教师应从四个方面科学评价历史人物:即要注意搜集历史人物史料,要坚持历史观点,要看其一生主流,注意克服英雄史观,从而对历史人物作出科学评价。 [关键词]科学评价历史人物英雄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说,“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人尤其是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所谓历史人物不是指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人,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历史进程或重大历史事件有突出作用、影响较大、留下明显痕迹的人,他们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依据教材中提供的历史人物的活动或事迹,对重要历史人物做出分析、判断和评价。可是由于学生受影视作品影响和认知水平、判断能力限制,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往往低估、抹杀或夸大其作用,这样就不可能对其作出全面、公正、客观评价,也就很难实现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科学评价历史人物,方可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评价。 (一)要注意搜集历史人物史料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一般是采用史论法。史论法就是用历史人物具体言论、行为评述其是非功过。而历史人物的言行往往是分散在教材中,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把历史人物零散的事迹整理出来。整理历史人物事迹通常采用分类法和分期法。分类法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如总结李鸿章的活动可采用此法,分三大类:①参加洋务运动,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创办了洋务运动时期最大的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创办了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②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组织了淮军;③投降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法战争中奉行“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致使马尾海战福建水师全军覆灭;甲午中日战争中,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导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签订了《马关条约》。分期法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适用此法。如孙中山的主要活动:①辛亥革命前: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制定革命纲领“三民主义”;②辛亥革命中: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妥协退让,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③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中共和苏联帮助下,决定改组国民党与中共合作,1924年1月召开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5月建立黄埔军校。 (二)要坚持历史观点 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这就是说,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来进行,决不能脱离当时社会现实。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错误倾向: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古人,如认为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的观点是反动的等;对历史人物的局限性估计不足,从而拔高、颂扬古人,把古人现代化,与今人简单类比,牵强附会。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历史背景的重要性,以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为突破口,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如陈赓曾在广东国民政府第二次东征时救过蒋介石,但延安整风时,康生不满地对他说:“当年如果你不救蒋介石的命,不就可以少打这么多仗吗?”陈赓回答:“当年如果蒋介石死了,不就成了烈士

浅析李鸿章的功与过(修改完善后)

鲁西南某校思想政治教育期末作业 浅析李鸿章的功与过 内容摘要:晚清重臣李鸿章是对近代历史的思想政治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的人物。世人对李鸿章的功过是非认识的并不全面,他们只是停留在功或者过这两者之中的其中一个方面,并没有对李鸿章的一生做出中肯的正确评价。笔者将就其一生所经历的大事件简要分析一下李鸿章的功与过,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不平等条约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李鸿章的主要功劳 1李鸿章创立了淮军。 作为淮军的最高统帅,李鸿章对其严格治理,加大训练强度,整顿军中纪律。他要求自己的军队不能依靠洋人,一定要“自强”,而最初的自强之道,就是所谓“讲求洋器”。在任命统领时,看中能力,不论出身与文化。他鄙弃那些空有一肚子才学而不知世事之人(可见他“务实”的治世思想在这里已经有所体现)。在征集军饷的时候,采用关税和厘金分开使用的办法,主张厘金的用途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商人手中多收钱,而不是剥削农民。这支军队在保卫上海,转战苏南,牵制太平军东线兵力,为扑灭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在转战黄河、运河之间,取得了“剿捻”的胜利,完成了曾国藩难以完成的任务。 2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咸丰初年,他在原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并去江西、湖南投靠了曾国藩,又奉其命回乡招兵买马,编练成7000名淮军,由部将刘铭传、周盛波、张树声、吴长庆等分带,沿江而下,到上海镇压太平军。 虽然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助纣为虐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的内战并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无数的史实证明只有先保证国内局势的相对平稳才有机会实行改革使国家休养生息并逐渐走向富强。而李鸿章正是这么一个结束战争的人之一。是他使清朝那本已摇摇欲坠的政权又延续了近百年。 3倡导洋务运动 在经济现代化方面,李鸿章倡导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当大清王朝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大门的时候,面临着内忧外患。一些封建士大夫视而不见,或者认为外国器械是奇技淫巧,把洋枪洋炮当作妖法,对他们而言,只有莫名的恐惧;或认为外国利器神妙莫测,无法学习;认为学习西方就是以夷变夏。李鸿章当时中国极少数能够正确对待西方技术的人之一,他在顽固派的阻挠和谩骂之下,极力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出现了第一个大型兵工厂,第一座炼钢炉,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煤矿,第一个纺织厂,第一支近代海军,第一艘轮船,第一个到西方的留学生等等,洋务派创造了中国近代的许许多多的第一,无疑为中国的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李鸿章的事迹简介和读后感

10月5至10日,中共十七大召开前夕,央视播出专题片《复兴之路》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被认为是十七大政治报告的一种形象解读。《复兴之路》对一些以前不甚明晰的史实及争议作出重新论述,其中对清末重臣李鸿章的功过是非、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中起的积极作用都有新的评价。总编导任学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李鸿章所带领的洋务运动虽然最终没有解决中国的问题,但却是中国最早发出的自强声音,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始。从百年“民族罪人”到近代化“进步功臣”,李鸿章,功过究应几分? “1998年的时候,舆论可没有现在这么包容,正式开馆之前,我们就李鸿章的解说词与中科院及各方人士反复斟酌、推敲,中间曾11次易稿,担心稍有定位不准,就会在社会引起很大的负面影响。”李鸿章故居陈列馆馆长程红如今回想起那段往事,依然心有余悸。 死忠清帝“罪”的起点 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的李鸿章,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形成忠君国的思想。在晚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初,李鸿章曾投奔其师曾国藩的湘军大营,充当幕僚。1860年初,太平天国二破江南大营,清廷失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后的一支主力。李鸿章奉命回乡收编团练,组织淮军,救援上海。1862年,他率领淮军与太平军恶战数场,成功守住上海,并一鼓作气收复苏州、常州等重镇。到1864年,苏南地区的太平军已被淮军基本肃清。至攻打天京前夕,淮军总兵力已达7万余人,是镇压太平天国的重要力量。 战场上的胜利使李鸿章的仕途蒸蒸日上,他先后被任命为江苏巡抚、五口通商大臣,最后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成为挽救晚清这艘破船的“总舵手”。100多年来,镇压农民起义一直是李鸿章历史评价中的重大污点。 实业富国“功”的开始 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李鸿章体会到洋枪洋炮的威力,并认识到装备精良的西方列强是中国最危险的敌人。此后,李鸿章一直致力于发展现代军事,增强国防来抵御列强侵略,他常说:“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在他运筹帷幄之下,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北洋舰队等一大批现代军工企业、军队纷纷涌现。 在发展国防力量时,李鸿章深感资金匮乏,他认识到“中国积弱,由于患贫”。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他开始倡导“求富”,逐渐兴办起轮船招商局、电报总局、上海织布局、开平矿务局等一批民用实业,垄断当时全国的电报、航运等领域。程红介绍,李鸿章兴办的近代工业,在铁路、电报、纺织等众多中国近代化事业中创造47项第一,加快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 编练淮军枪杆子里出政权 李鸿章历经晚清四朝,纵横捭阖政治舞台40年,跟他手中拥有庞大的淮系力量是有很大关系的。而淮系是随淮军逐步发展壮大的。在当时八旗兵已没有战斗力的情况下,李鸿章的淮军成为清廷的国防军,不仅是镇压太平天国的重要力量,更曾长期担任直隶及战略重地防务。军事上的成功,使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批淮系人物迅速走上政治舞台,他们中有多人分别担任过直隶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以及广西、台湾等省巡抚,成为封疆大吏。

对李鸿章的评价

李鸿章评价 1.序言 (1) 2.李鸿章简介 (1) 3.生活的时代背景 (2) 4.为华工争取权利 (2) 5.李鸿章与太平军 (3) 6.伴随李鸿章的30多个条约 (4) 7.洋务时期贡献 (6) 8.简评 (7) 9.历史人物对其评价 (8) 10.个人对李鸿章的评价 (8) 1.序言 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 国之大器,百年不遇. 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 2.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1823.2.15-1901.11.7),字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世人多称?李中堂?。道光18年与曾国藩同年考取同榜进士。 1872年,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事务大臣。自此,李鸿章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秉政达25年,参与了清政府有关内政、外交、经济、军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清廷倚作畿疆门户、恃若长城的股肱重臣。随着李鸿章地位、权利的上升,责任愈巨,视野愈阔,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他一手创建出的淮军,陆续被清廷派防各地,

成为充当国防军角色的常备军;而以他为领袖的淮系集团,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一个洋务派集团,并在其带领下,开始了中国早期的洋务——自强——近代化运动。 3.生活的时代背景 三千年之大变局,海禁大开,强林环绕的时代。是中华文明受到西方文明挑战,中国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从封建专制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型的时代,中国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使馆、第一条铁路、第一份电报,这些第一个无不刻着李鸿章的名字。 自1840年英国人用舰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以后,中国人沿海岸修筑的所有整齐对称的炮台和花费巨银买来的位居世界第六的舰队,没有一次阻挡住?蛮夷?的入侵:?自道光中叶以来,外患渐深,至于今日,危迫极已。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都,毁圆明园,文宗出走,崩于热河……自此以后,法并安南,日攘朝鲜,属地渐失。各海口亦为列强所据,德占胶州,俄占旅顺大连,英占威海九龙,法占广湾……?而就在李鸿章死时,因为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军和几近天文数字的赔款而成为?将来无数困难问题发生之源?的《辛丑条约》刚刚签订,外国联军仍在整个朝廷逃亡在外的情况下占领着大清国的都城北京。 4.为华工争取权利 李鸿章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为在美华人移民争取权利的机会,在访美结束后,他有意避开了美国西部,而选择了加拿大作为他回国的路线,引起了美国记者的注意,就此事对他采访。李鸿章借机请求美国媒体帮助中国移民:?……我只期望美国的新闻界能助中国移民一臂之力。我知道报纸在这个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希望整个报界都能帮助中国移民,呼吁废除排华法案,或至少对《格力法》进行较大的修改。……中国移民在加州等地未能获得美国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请求我帮助使他们的美国移民身份得到完全承认,并享受作为美国移民所应享有的权利。而你们的《格力法》不但不给他们与其他国家移民同

李鸿章评述

李鸿章评述 看过一段视频—晚清军事变革解密,另一面的李鸿章。视频的简介让我很影响深刻。他是这样说的:李鸿章是晚清权倾一时的人物,他的一生几乎与晚清相始终,晚清中国的命运与李鸿章密切相关。李鸿章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太平军和捻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他的顶子;他出洋访问、创办中国近代企业,是洋务运动的先驱,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留下了难以抹除的影响;《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是由他谈判并最后缔结,他的言行一定程度上关涉到晚清政府的命运。如梁启超《李鸿章传》中所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李鸿章又是一个颇为复杂的人,他热衷于权势,长期掌控着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军事大权,聚集一批军政人才为其所用;很多人觉得他可杀,康有为也拒绝他加入强学会,孙中山向他上书变法。这些种种使得李鸿章的一生极富传奇性。 历史上对李鸿章的评价说法不一。 这里我说说我心目中的李鸿章吧! 李鸿章作为中国近代有名的外交家,军事家,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军事家李鸿章 李鸿章最早出名是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我们知道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起义斗争的最高潮,洪秀全差点将整个清王朝踏在脚下。在镇压起义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的二支军队一是曾国藩和左宗棠的湘军,二是李鸿章的淮军。

太平天国失败后,在湘淮军的去留问题上,曾国藩与李鸿章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李鸿章进一步看到“目前之患在内寇,长远之患在西人”,因此他主张保留湘淮军的用意,不止于“靖内寇”,更在于“御外侮”。显然比曾国藩高处一筹。 客观上讲,无论是日吞琉球,还是法占越南,李鸿章都深切意识到,列强的威胁来自海上。因此,从七十年代起,就开始提出“海防论”,积极倡议建立近代化的海军。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在海防大筹议中上奏,系统提出以定购铁甲舰、组建北、东、南三洋舰队的设想,并辅以沿海陆防,形成了中国近代海防战略。中法战后,鉴于福建船政水师覆败,清政府决定“大治水师”,于光绪十一年成立海军衙门,醇亲王总理海军事务,李鸿章为会办。利用这个机会,北洋水师建设成军。然后就是就是甲午中日战争了。 我们知道,朝鲜东学党起义牵涉到了中日二国的利益,自交战以来,清军将领叶志超一退再退,虽然左宝贵等人尽全力奋战,可也是无济于事。海战更不是不容乐观,致远,经运,来运,杨威等,五舰沉没,邓世昌,林永升等,一大批将领牺牲,接着在威海卫刘公岛上战斗中,海军丁汝昌自杀,定远管刘步幨自杀,这都是由于李鸿章“避战保舰”的命令,成全了日本海军十多年来图夺定远,镇远二舰的梦想。 正如这句诗写得好:“请君暂上凌烟,若个书生万户候”

浅谈李鸿章

浅谈李鸿章 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李鸿章(1823-1901)字子黼,号少荃,安徽合肥人。对于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李中堂,不同人对他有着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由于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他跟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称他为卖国贼。也有人由于在近代兴办洋务运动而说他是近代一名了不起的功臣。不过以上两种观点未免有断章取义之嫌,还是让我们回顾李中堂的一生,整理一下他的功与过。客观的评价一下这位饱受争议的人物。 李鸿章因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骂为卖国贼,但事实上如果没有李,中国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就会被瓜分。李鸿章在当时的中国,只能说是他的悲剧,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当时来说,他能撑下来实属不易。先说中日之战,洋务舰队根本没有实力一战,所以李主和,而皇帝和慈禧主战,一战而败顿时国势颓废。在日签订条约时遇刺,日减一亿两白银,李鸿章说如果一颗子弹一亿两,那不如多给我几枪好了。伊藤博文笑而不答。他说他与寡妇幼儿共事,其中无奈可见一般。八国攻陷北京,他展示极高外交手段,纵横捭阖,把慈禧的宣战说成协助镇压义和团,应该给军晌但割地免谈,迎合英美的门户开放政策,保住国家统一,其功不可抹杀。死的时候俄国大使还在床前逼其签密约,他死也没签。伊藤博文对他的评价,与其在欧洲旅游时受到的拥戴都证明,李鸿章其实是清末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他的决策受到国内外各种压力才最终导致现在的结果,但就在其位而言,他已经做到极致,不是一个卖国贼的标签所能掩盖的。近代,很多的不平等条约都是李鸿章去签订的,这样,他就难逃卖国罪!或许,在中国就是这样,人们记得的是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李鸿章,忘记了那个拒签不平等合约的顾维钧。 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之后,翁合同信誓旦旦要杀李鸿章,可笑的是,为什么翁合同自己不去签订合约。我们可以看见,骂李鸿章卖国的,多半是文人墨客、这些所谓的迁客骚人。所谓的万事逃不出一个“名”字,呵呵,可笑可叹、可憎可恨!有时候,我设身处地地把自己的位置和李鸿章调换一下,站在李鸿章的角度去想事情办事情,我发现自己无能为力。不在其位者,不知其难。两千多年前,老子那一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依然是振聋发聩。由此可见,骂李鸿章为卖国贼是一种群体暴政,理性被感性扭曲,全是一腔热血。爱国主义是一切恶棍的最终避难所,一直都是这个道理。中国历史上的背着汉奸、卖国贼罪名的人还少吗?很多人拿李鸿章和同时代的日本人伊藤博文比较,一个是大清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同样是“经世之才”,一个身背骂名,抑郁而终,一个大功告成,奇勋盖世。《走线共和》里面伊藤博文这样说道: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以成败而论,自是伊藤胜于李鸿章;然以个人而论,李鸿章优于伊藤博文也。高才高论,洞若观火。其高论,正在‘假如二人易地以处’这八个字,伊藤不才然何其幸哉,能驻足日本之地,此乃立宪之国,且举国人才辈出;李鸿章大才,然何其不幸,为政于中国之地,乃绝对专制之地,故而有才而化无才,举国之人才,一遇专制俱为奴才。李中堂若读德此论,当含笑冥府,而竟以有才败于无才,岂非又死不冥目?变栋梁为朽木,岂非国之不幸;变忠臣为汉奸,岂非人之不幸。但是,目前依然有很多人错误的认为李鸿章是十足的卖国贼,希望这些人能去多多了解这位大臣的事迹,做出客观公正正确的评价。

悲剧人物李鸿章

悲剧人物李鸿章 说起晚清权臣李鸿章的时候,人们总会给予他“卖国贼”、“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有很多人说李鸿章因为代表中国和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而给他扣了个“卖国贼”的大帽子,殊不知李中堂当年在谈判桌上曾极力争取为国家减少赔款数额,甚至老泪纵横,哭求当时外国首脑。“弱国无外交”正反映了当时中国尴尬的外交局势,并非李鸿章卖国求荣,实在是逼不得已、无可奈何之举。这并不是李鸿章一个人的错。 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得以喘息近百年,虽然有助纣为虐之嫌,但我不认为中国内战对于国家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他在中国内忧外患,处于水深火热的时候,用自己的方法使中国富强,他兴办洋务,建立北洋水师,虽然不知道他的最初目的是什么,但是他的确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增强的国力。他对于维新派的的态度比较开朗,我想在他心里还是支持这些改革,要不然他也不会兴洋务,甚至在孙中山游说他造反后也没有杀他。可见李鸿章内心深处还是支持革命的。只是由于深受中国古代封建礼教的影响,不敢明目张胆的和清政府对抗。 但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所做的错事,而没有看到他为这个国家所做的贡献,在太平军的战斗中曾经杀降将,此举有过河拆桥之嫌,显得李鸿章有些不仁不义。指挥失误致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使中国丧失了也抗衡西方水军的力量。造成中国人名被大量屠杀。但我们可能不知道,李鸿章根本就指挥不了这支军队。他也是无能为力。 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处在中国传统外交体制解体的历史悲剧中,李鸿章是晚清中国官僚集团中较为清醒和理性地对待“千古变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力图建立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的明确的原则和适应性的方式,但他的思想充满着矛盾:他认识到时代变局需要中国变革,而又无法从体制上乃至文化上采取根本的变革;他实现了从崇拜皇权到推崇国权的政治价值观的转变,证明他本质上仍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外交家,但他在外交操作上的现实主义与晚清外交面临的两难:既要维护帝国的传统外交体制,天朝礼治体系或朝贡体系的传统理想,又要适应完全对立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国际关系体系的现实,便构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两难之下,对李鸿章对外交涉的评价,必须对他的鲜明的时代意识予以充足的关注。客观的说,在晚清权臣中,李鸿章是最具洞察力的。李鸿章对时局有明确的看法,并为此提出著名的“千古变局”的命题。在1865年、1872年和1874年他在致友人的信及若干奏折中,多次强调,中外之局势是“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深切认识到中国必须开放,与西方竞争。这才有了后来洋务运动的兴起。李鸿章的变局观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没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就提不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命题,也就不会有对时局的冷静思考。 他为寻找自强之路,去欧美寻访救国之道。在出访美国的时候,他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为在美华人移民争取权利的机会,在访美结束后,他有意避开了美国西部,而选择了加拿大作为他回国的路线,引起了美国记者的注意,就此事对他采访。李鸿章借机请求美国媒体帮助中国移民:“我期望美国的新闻界能助中国移民一臂之力。你们因你们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们的排华法案对华人来说是自由的吗?……我相信美国报界能助华人移民一臂之力,以取消排华法案。”即使是在生前大部分时间极力否定“帝国主义”曾经在中国存在的美国哈佛汉学

浅谈对李鸿章的评价

浅谈对李鸿章的评价 [摘要]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从客观角度出发,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并主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否促进社会的发展。据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李鸿章是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是晚清中国政坛上开明的封建官僚。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他首先要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李鸿章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兴办洋务来实现国家富强,并身体力行,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他向西方学习存在着本质的局限性,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极力妥协,并代表清政府签定卖国条约,尽管是被迫的,但客观上确实是丧权辱国,他是清朝主要卖国贼之一。 [关键词]评价历史人物标准李鸿章 李鸿章是晚清中国政坛上显赫一时的人物,1901年在屈辱中辞世,在他死后一百多年的今天,人们对他的评价仍然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我想有一个焦点问题我们必须搞清楚,那就是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是什么。我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从客观角度出发,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并主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否促进社会的发展,这是评价的主要标准,当然我们也要了解他的主观动机和目的,但这不是也不应该是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依据。 鉴于上述观点,我这样看李鸿章:李鸿章是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是晚清中国政坛上少有的开明的封建官僚。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他首先要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镇压太平天国、兴办洋务都是这一阶级属性的具体体现。李鸿章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并身体力行,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他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其政治制度本身,向西方学习存在着本质的局限性,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指挥失当、极力妥协,战后代表清政府签定卖国的《马关条约》等条约,尽管是被迫的,但客观上确实是丧权辱国,他是清朝的主要卖国贼之一。 这样认识和评价李鸿章,来自于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李鸿章本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二是李鸿章一生究竟做了什么事情。 1李鸿章本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转型时期,而这样一个过程,又是在中国被动落后挨打的局面下,由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鸦片和洋枪、大炮、军舰逼迫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的。正是在这样一个大变局当中,社会上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中国人提出形形色色的说法和方案,试图寻找出一条强国富民的理想道路。这时候,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国内太平天国运动,一个新兴的统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从清王朝统治集团的高层产生出来。他们接过传统儒家经世致用的旗帜,提倡和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挽封建末世的狂澜于既倒。所以这样的一个改革派也可以称之为封建统治的“补天派”,因为他们虽然可以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但只是停留在

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以对毛泽东的评价为例 作者:郭婷 [摘要]历史人物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与研究相关历史。笔者探讨科学的历史人物评价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和理论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以对毛泽东的评价为例,简要介绍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历史人物科学的评判不仅是历史事件的鉴定,更有利于历史的发展和实践。 [关键词]:历史人物评价毛泽东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别优秀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 作用。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对一个历史时期的评价,需把其放在一定的阶级基础上评价。历史人 物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代表的阶级利益,历史人物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当时历史的发展,是否有利 于人民群众的福祉,是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主要方面。本文主要以对毛泽东的评价来简要介绍 唯物史观的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关于毛泽东,古今争议颇多。不少学者不断揪住毛泽东在探 索社会主义革命中所犯的错误不放,认为他的过大于功,这带有个人主观臆断的评价在很大程 度上有失客观性,以至于古往今来很多人对毛泽东有太多飞误解,而忽视了他应有的贡献。但 邓小平曾对毛泽东做了最公正的澄清“我们当然要承认个人的责任,但更重要的是分析历史的 复杂北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公正的、科学的、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对待历史,对待历史 人物”。 一、历史分析法评价历史人物 怎样看待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前提。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在这个问题上 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唯心史观强调英雄史观,认为个别英雄人物决定历史的发展方向。这种漠 视人民群众的力量,相信宿命论的观点,违背了唯物史观客观性的特点。唯物史观,特别是关 于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基本原则为科学评价历史人物奠定了理论基础。而用什么样的理论和方法去评价,唯物的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根本的首要的就是历史分析法。 1、用系统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 没有脱离整体而存在的人,评价历史人物亦是如此。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单单是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孤立的、片面的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是一叶障目。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 泽东是犯了错误,我们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一定会纠正毛泽东所犯的错误。但我们不能把 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个人品质上。我们应综合的看待问题,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些错误不 能归结为个人的错误,同时是受到林彪、江青、“四人帮”等因素的影响,况且人非圣贤。我 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对中国的历史贡献。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

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以李鸿章为例

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以李鸿章为例 摘要: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一直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李鸿章这个具体人物,来谈论历史人物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李鸿章与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与洋务运动及李鸿章的外交活动这些具体事件来对历史人物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具体阐述,从而来突出评价人物时应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具体事件来论说功与过;不以成败论功绩,而是看是否提供了新的东西;要避免“盖棺定论”问题。 关键词:评价人物;李鸿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新的东西;避免盖棺定论 一、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清史稿·李鸿章传》评其为人:“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放,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①关于对李鸿章的评价,褒贬不一。称赞的视其为伟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蒋廷黻认为李鸿章是中国十九世纪最大政治家;袁世凯评价李鸿章时提出“一生低首拜汾阳,万古大名配诸葛”。贬低的人则称其为“汉奸”、“卖国贼”、“误国能臣”和“刽子手”。 二、关于评价李鸿章的相关研究综述 (一)相关研究综述 胡厚平(1990)不否认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仍旧认为李鸿章是个恶贯满盈的卖国贼。对内是镇压人民的血腥的刽子手,对外却是一个奴性十足的软骨头。在对外交涉中,他一贯采取妥协投降的立场。李鸿章倡导的洋务运动虽然促①《清史稿》列传 198《李鸿章传》,清史馆,1927年版.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人物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李鸿章是一位备受争议的政治人物。他为人称赞为“中兴名臣”,同时又被指责为“民族罪人”,这两个极端的评价都源于那个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历史所决定的。不得不说人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身不由己。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我们不能再用非此即彼、非对即错的简单思维,去判定他,每一个人都是立体的,要知道世上没有纯粹的好与坏。站在道德至高点,去评价历史人物,是不是太过于苛求。 李鸿章(1823——1901),合肥人,在他近八十年的人生历程中,见证了晚清的衰败,他为这个摇摇欲坠的朝廷献出了一生,背负了一身骂名。李鸿章对自己作为尝作出以下的总结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笼,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

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只是一裱糊匠而已,这是李鸿章对自己的评价。他清楚的明白清廷的现状,从他的言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鸿章内心的无奈与苦楚,但生逢乱世,时代选择了他,他逃无可逃、避无可避。如果他选择退出,当时又有谁可以继任,左宗棠、张之洞、翁同龢或者是什么其他人,结局想必并不会比李鸿章好,历史可能会变得更为曲折。 早年的李鸿章跟随曾国藩,为其幕僚,后回乡办团练,一份《参翁同书片》让曾国藩对他越来越看重,也让他在朝廷名声渐起。在剿灭太平军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随后又成功镇压捻军,与其师曾国藩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晚清王朝,被誉为“中兴名臣”。 之后的李鸿章在朝廷中一直位高权重,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位上达25年之久。19世纪70年代的洋务运动,李鸿章又是其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某法而不必尽其用”

历史作业:对李鸿章的评价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 ——李鸿章 一、序言: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国愤史,民怒史,心伤史,充满着血泪与屈辱。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就一直被西方列强欺辱,战败、赔款、割地,是中国严重丧失领土的完整和人民主权。 说起清末的“卖国贼”、“千古罪人”,人们总会想到那个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只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晚清权臣李鸿章,这也是世人对他的评价。但是,当我们站在理性的角度去思考李鸿章时,我们发现,他所处的那个封建旧社会和君主制度的尴尬时代就注定了他不能实现其理想抱负、施展个人才华的个人悲剧,这也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众多。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李鸿章的评价是这样的:“吾敬李鸿章之材,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国之大器,生不逢时。李鸿章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功大于过的,他在中国经济和外交的现代化建设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二、人物简介: 李鸿章,字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世人多称“李中堂”。他是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也是清末的外交家、政治家。他受业于曾国藩门下,继曾国藩之后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并得到西太后的器重,参与掌管清政府的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最显赫的封疆大吏。在太平天国时期,他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镇压太平军。 他是一个真正看世界的中国文人与官吏,他开启了中国看世界的大门。林则徐也是看世界的文人与官吏,但他属于旧时代的文人与官吏,他所开启的战争世界是企图将外国人全部驱逐出中国,所以最后以失败告终。而李鸿章看的世界比林则徐来得伟大。他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深感中国积弱不振的原因在于“贫穷”,得出“现富后强”的认知。他一手创建出的淮军成为充当国防军角色的常备军,而以他为领袖的淮军也成为了当时实力最强的一个洋务派集团,并在其带领下,开始了中国早期的洋务——自强——近代化运动。 三、生平事迹与功过 1、创建淮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