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语文下册 《一面》教案5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一面》教案5 苏教版

一面

教材分析:

《一面》这篇回忆录写得很别致,它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叙了作者阿累与伟大的作家鲁迅在内山书店不期面遇,短暂而又激动人心的一次会面的经过。在众多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一面》的成功之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于细微处见人物的伟大品格。作者把"一面"作为中心事件来记叙,但在此之前巧设伏笔,层层铺垫。

教学目标

1、认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格。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的外貌描写

3、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鲁迅的肖像描写和他对我的影响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2、以对比、衬托的手法来表现鲁迅先生崇高品质和对“我”的鼓舞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尽管朝夕相处,一当离开,难以给你留下一个清晰的影象;有的人,即使初见一面,却象刀刻斧斫似的,在你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鲁迅先生就属于后一种人。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在上海病逝,举国上下,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有一个叫阿累的人,他曾与鲁迅见过一面,先生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在鲁迅逝世当月,他把哀思诉诸笔端,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为《一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标题)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踱(duó)地窖(jiào)卡叽(jī)布同胞(bāo)窘(jiǒng)相哧(chī)啦捻(niǎn)隶(lì)体腕(wàn)子熏(xūn)黑鞠躬(jūgōng)虐(n üè)待

憎恶()摩挲()抖擞()颓唐()踌躇()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书脊:书籍被订住的一边。殷勤:热情而周到

平素:平时。。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

摩挲:用手轻轻地摸了又摸。颓唐:精神不振作。

抖擞:振作。疑惑:迷惑,不理解。

优遇:优待赫然:文中是很鲜明的意思。

憎恶:憎恨,厌恶打眼:引人注目。

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莽撞:鲁莽。指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陡然:突然。恭敬: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的。

恣情:放纵,没有约束。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三、学习新课。

1、教师采取边提问、边讲解、边板书的方法,初步明确以下问题。

①本文写的人物是谁?②本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③本文的作者是谁?④本文写作在什么年代?

明确:①本文写的主要人物是鲁迅。鲁迅,生于1881年,1936年10月19日去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

本文的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

2、记叙文的要素有哪些?请用课文中的语句交代一下本文的六要素。(说出“我”与鲁迅先生会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事情的的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事情的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3、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全文分两部分,以空行隔开。)

第一部分共38段,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层:

第一层(1)-(2)段: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

第二层(3)-(17)段:写内山老板热情地接待"我"和"我"卖书缺钱的困难。

第三层(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这也是全文的主体)。

第二部分以议论为主,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之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

四、讲析课文。

1提问:当时的天气如何呢?

(阴天,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深秋、风大、天冷)

2、提问:这些描写有何作用?

(通过写天气的寒冷、秋风的无情来衬托内山老板的热情,鲁迅先生的关怀给我带来的温暖。)3、当“我”发现鲁迅译的《毁灭》时,“我”的心情如何?

(“赫然”表现出“我”的惊喜。“得到了保证似的”表现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信任,说明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4、正当“我”欲买不能,欲罢不甘的情况下,“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老人。这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呢?默读相关内容。

提问:鲁迅先生给“我”的印象是怎样的?(瘦,但有精神,严肃而慈爱。)

5、看到鲁迅我的心情如何?

“我”与鲁迅素昧平生,但他却热情而诚恳地向“我”推荐好书,还送书给我,这温暖的关怀,怎么能不使我”激动呢?

6、提问:文中哪些地方描写“我”的激动心情?

指名朗读:那种正直而慈样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受交织者的抚摩似的;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我的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7、齐读第二部分并分析,

提问:“一面”虽然短暂,但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这表现在哪里?

(用波浪线画出,并齐读出来。)。

明确:“历尽……受尽……咬紧……昂着……”

四、作业:回忆性文章常常蕴含作者的深情。仔细阅读下列语句,结合上下文,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和感情色彩。(设题目的,使学生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赫然”就是很鲜明,很明显,作者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表明了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兴奋心情。因为是鲁迅译的,而鲁迅在当时是革命和光明的象征,所以说像“得到了保证似的”。)

2.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摩挲”就是反复抚摸,反复摸而又“舍不得”,写出了作者渴望得到而又难以得到的那种矛盾心情。)

3.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表示亲密无间;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仿效学习。不同的称谓,表示出作者不同的感情。“战士”则热烈歌颂了鲁迅为革命而献身的顽强斗志。)

4.……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既写出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也表达出作者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之情。)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课文在记叙"一面"的过程中,突出鲁迅先生的外貌,由远到近,由粗到细,抓住最能突出鲁迅精神品质的肖像特点--"瘦"进行着力刻画和反复渲染,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人类的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课文中的抒情、议论,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画龙点睛的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描写鲁迅外貌的段落,理解写外貌要抓住人物的特征,联系读过的文章,归纳一下如何写人物外貌。

教学目标

1、学习外貌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叙议结合的方法,在记叙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的议论。

3、培养观察能力,注意观察结果与距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重点分析对鲁迅的外貌描写,学习通过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文章主要写的是谁?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

(鲁迅外貌描写)(板书)

2、这里,我们要讲一讲外貌描写的基本知识,在这方面,前人给我们总结了很好的经验。就本文有关的情况来看,有这样三点值得重视:

①抓特征。人的外貌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如果只是一般化的描写,那就会是“千人一面”,写了等于没写。因此,写外貌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即区别于其他人的最大的不同点。

②有视角。即要选择一定的角度去观察、去描写。这就是说,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人物外貌,一定要放到具体的环境中去。这样,人物就活了,描写就有角度了,外貌的表现层次也就丰富多样了。

③表现性格。如果只是为了人物外貌而写人物外貌,就会失去外貌描写的目的和意义。写外貌必须能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

3、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

学生齐读三次肖像描写的句子,比较三处语句的不同之处。

第一处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

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须。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

第三处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头发、胡须、长衫、烟嘴,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

三处外貌描写,不避重复,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

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

4、、这三处外貌描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外貌的哪一特征?文中渗透着“我”对鲁迅怎样的感情?

(瘦,6处写“瘦”)(板书)(瘦,但精神很好。渗透着“我”对鲁迅先生无限热爱,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

5、作者为什么着力刻画鲁迅的这一外貌特征?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鲁迅翻译外国作品,窃得外国革命的火种,来照亮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瘦——突出鲁迅把整个生命贡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6、写外貌必须能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本文怎样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呢?(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精神矍铄、意志顽强

7、用适当的议论来深化人物性格

第一次:鲁迅看了“我”一眼之后,文中写道:“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第二次:似乎认出是鲁迅之后:“我结结巴巴,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作者为什么“结结巴巴”?为什么“向四周望一望”?没有蹦出鲁迅的名字?

(“结结巴巴”显示出作者突然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鲁迅站在身边,一种深切的感动的神态和幸福的心情,难于用语言表达。“向四周望了望”表现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与险恶,作者有意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表现“我”对鲁迅由衷的敬爱之情。

第三次:认出鲁迅后,“正是他,站在行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作者高度赞扬了鲁迅先生是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这些称呼有何深刻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同志:志同道合

朋友:亲密无间

崇敬热爱父亲:崇敬热爱

师傅:效仿学习

战士:奋战不息

第二部分的议论,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齐读第二部分:

1、难忘的一面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了牙”“昂着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