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成人高考政治复习题(函授)

2011成人高考政治复习题(函授)

2011成人高考政治复习题(函授)
2011成人高考政治复习题(函授)

辨析题: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正确。(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又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原因的,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力及其发展决定的。(2)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社会进步的基础归根结底在于社会物质生产过程,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其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既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否认这一点,既无法揭示社会进步的实质,也无法找到社会进步的客观标准。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既可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也可以走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答:错误。(1)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一个国家具体走什么样的革命道路,决定于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中国民主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农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土地革命是革命的基本内容。这些都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首先从农村开始,发动农民,建立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然后才能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胜利。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正确。(1)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互

相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

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

必要的前提;第二,矛盾双方

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

得到发展;第三,矛盾的同一

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

的基本趋势。(3)矛盾的斗争

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

现在:第一,在事物量变的过

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

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

为质变做准备;第二,在事物

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

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

实现事物的质变。(4)矛盾的

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

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

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

展的动力。有条件的、相对而

言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绝对的

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

的矛盾运动。因此,矛盾是事

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归根结底,

是由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

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决定

的。

4.人民民主专政就是

无产阶级专政。

答:错误。人民民主专政是以

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

对敌人实行专政的政权。我国

的人民民主专政是由无产阶级

经过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员

领导的,它执行着无产阶级的

政策,因此,人民民主专政实

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

式。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又具

有明显的中国特色。(1)它具

有很强的革命适应性和灵活

性,成功地把新民主主义革命

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衔接

起来。(2)它扩大了人民民主

的范围,把民族资产阶级纳入

“人民”的范畴,使人民民主

专政的结构中,不仅包含工农

联盟,而且还包括劳动人民与

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3)人

民民主专政的概念表述准确鲜

明。不仅更直接、更清楚地表

述了我国的阶级状况和民主性

质,而且容易为广大人民所接

受,并理解我国政权的性质、

内容和职能,有利于在实际工

作中防止误解和片面性。人民

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

产阶级专政。

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动力。

答:正确。(1)变化发展着的

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

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

索和研究。(2)实践不断提供

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

认识工具,使人们不断解决认

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3)实践还改造人的主观世

界,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6.社会主义民主根本

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

就在于它由人民直接

行使国家权力。

答:错误。(1)因为社会主义

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有多种多

样。在国家管理中,人民通过

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

使当家作主的权利。(2)资本

主义民主实质上是少数剥削者

的民主。因此,社会主义民主

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不

在于国家权力是否直接由人民

行使,而在于两种民主的阶级

实质不同。

7.假象是一种错觉。

答:错误。假象与错觉既有区

别又有联系,不能混淆。(1)

假象是现象的一种,是歪曲地

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同真象

一样也是本质的表现,是本质

的一个规定、一个环节、一个

方面。(2)假象与错觉有本质

的区别:假象是客观事物本身

的表现,是客观的;错觉是人

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是

主观的。(3)假象同错觉又有

联系,即假象容易引起人们的

错觉。

8.毛泽东思想就是毛

泽东的思想。

答:错误。(1)毛泽东思想是

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杰出贡献和

党的集体智慧的相得益彰、交

相辉映、共同构筑的理论大厦。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

工程的建设中,毛泽东的贡献

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

因此,以他的名字来命名中国

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天经地义

的。(2)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毛

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的科

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但毛

泽东思想又并不是毛泽东同志

的个人独创,党的许多卓越领

导人都对它的形成和发展做出

了重要的贡献。(3)党的许多

重要会议和重要文献都丰富了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因此,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

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毛泽东

同志个人的独创。

9.正确意识是对客观

存在的反映,错误意识

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

答:错误。(1)意识是主观形

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任何意

识形式,不论其内容如何特殊,

不论其是否远离现实生活,都

不是主观自生的,也不是从天

而降的,都是来自客观世界,

都能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

“原型”。(2)正确思想或意识

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错

误思想或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

歪曲反映,即使是荒唐的观念

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

10.我国经济的发展必

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

中心。

答:正确。(1)经济效益,是

指在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或

劳动占用与所取得的符合社会

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

即投入和产出的比率。(2)提

高经济效益就是要用一定量的

投入去取得尽可能多的符合社

会需要的产出。我国经济效益

低下,这已成为经济生活中多

种矛盾的症结所在。(3)我国

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提高经济效益可以缓解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提高经济效益能增加供给,缓解供需矛盾,更好的满足需要;提高经济效益能够加速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11.尊重客观规律不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答:错误。(1)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必要条件。(2)事实证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不矛盾的。人们越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承认并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相反,违背客观规律,盲目蛮干、任意妄为,不仅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还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1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答:错误。(1)生产资料所有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性质上是否是公有制,还要着这种所有制是否符合生产力的状况及其具体体制。(2)我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彻底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状况,从而大大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必须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就违背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律,反而有碍于生产力的发展。(4)就社会主义公有制来说,还有一

个具体制度的问题,要探索促

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的多种

实现形式。不能笼统地说公有

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

展。

13.多数人拥护的就是

真理。

答:错误。多数人拥护的不一

定是真理。(1)真理是标志主

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哲

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

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检验一种

认识是否是真理,要看它是否

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只有

社会实践及其结果才能充当这

一标准。而人们是否拥护,这

是一种主观判断,不能作为客

观标准。(2)真理是人们对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必然在指导实践中获得越来

越多的人的拥护,这是实践标

准的作用。但不能说获得多数

人的拥护的就一定是真理。迷

信和谎言在一定条件下被多数

人拥护,但却不是真理。但一

种真理的认识开始时只有少数

人拥护,也不能否认它是真理。

最终还是由实践来证明其真

谬。

14.“中国的发展离不

开世界”。

答:正确。这是邓小平的一个

重要科学论断。(1)现在的世

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

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

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

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

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

可能的。(2)这是我国历史经

验的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

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长期

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我国失去

了第一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

力大发展的机遇,导致了中国

的长期贫穷落后。建国以后,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长期处于

同世界隔绝的状态,又一次失

去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生

产力大发展的机遇。历史经验

一再告诉我们,关门搞建设是

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

外,只能使自己落后。(3)从

我国实际情况看,资源相对不

足,资金严重缺乏,科学技术

落后,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

也迫切需要扩大国际经济、技

术交流,引进资金,引进先进

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发展

对贸易,以加快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所以,“中国的发

展离不开世界。”

15.真理和谬误是对立

统一的。

答:正确。真理和谬误的对立

的。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谬误则是对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

真理与谬误又是统一的。一方

面真理和谬误是相互依存的,

没有真理就无所谓谬误,没有

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另一方

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相互转化,真理可以转化成

谬误,谬误也可以转化成真理。

16.党在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过程中,面临

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建

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答:错误。党在探索中国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面临的主

要是两大问题:一是社会主义

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下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规模和

速度问题。党在这两大问题上

一度发生严重失误,出现了阶

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建设急于

求成的错误。这两方面相互影

响,使探索过程出现严重曲折。

17.真理是有用的,因

而“有用即真理”。

答:错误。实用主义宣扬“有

用即真理”的错误在于:1它

取消了判断真理的客观标准。

“有用即真理”否认了实践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为真

理标准可以因人而异,这就必

然导致混淆是非。2它用真理

的有用性(价值性)取代了真

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根本属性

是它的观观性。真理的有用性

即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以它的

客观性为基础的。“有用即真

理”把“是否对主观有用”看

成是真理的判断,这就取消了

真理的根本属性,把真理主观

化了,是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3它抹杀了真理和谬误的原则

界限。真理的本性是主观认识

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它能正确

指导人们的实践。但有用的东

西不一定是真理,谎言和诡辩

可以被帝国主义、剥削阶级利

用来欺骗人们,但却不是真理。

18.计划经济等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

本主义。

答:错误。(1)计划经济和市

场经济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

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

志,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

义有市场。(2)市场经济既可

以同资本主义结合,也可以同

社会主义结合,与谁结合,就

为谁服务。社会主义可以与市

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解除了把社

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

的思想束缚。(3)可以极大地

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

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

19.偶然性对人们的实

践活动只起破坏作用。

答:错误。这是对偶然性的一

种片面性的认识。(1)偶然性

是和必然性相对应的哲学范

畴。它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

不确定的趋势,产生于事物的

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2)

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

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受

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对事物

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3)

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抓住事

物发展过程中的偶然现象所提

供的机遇,提示其背后的必然

规律性。在实践活动中,利用

偶然性所提供的有利“机遇”,

促进事物的发展,避免不利的

偶然性因素对事物发展的阻碍和破坏作用。

20.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答:正确。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在具体内容上,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提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对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经验进行了正确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理论;在表现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政策。毛泽东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特点.

答:错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而不是唯一特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它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特点.(2)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它以实践为基础,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观点.(3)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显著特点.其他哲学都掩盖自己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公然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哲学.(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的科学性是指它正确地提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它的革命性是指它把变革旧世界作为己任,它不崇拜任何东西,它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它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

必然结论和归宿.

22.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错误.这是一个折中主义

的命题,它否认了世界统一于

物质,实际上是唯心主义观

点.(1)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

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

物质,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统

一于精神.(2)世界统一于存

在的"存在",是一个不确定

的概念.它作为"思维"的对

立面,是物质的存在;单独的"

存在"概念,既可以是物质的

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可

见,把"存在"作为世界统一

的基础,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

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

观点.

23.矛盾的普遍性寓于

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答:正确.理由如下:(1)矛

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

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

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

的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

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

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每一

事物既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又

有自己的特殊性,是普遍性和

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

是从许多特殊矛盾中抽象出来

的共性,它只概括了每一特殊

矛盾的一部分、本质,而不是

矛盾特殊性的全部.所以矛盾

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

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

出来.

24.一个人所有的知识

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答:错误.这是把知识的来源

与获得知识的途径混为一谈,

把学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

立起来.(1)知识或认识从根

本上说来源于实践,但不能说

每个人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

践.这里有一个如何正确看待

书本知识和直接经验的关系的

问题.(2)一个人的知识不外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一

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没有直

接经验就不可能有间接经验,

但人们不可能事事依靠直接经

验,事实上一个人的多数知识

来自于间接经验.因此,在强

调实践出真知的同时,又必须

重视学习间接经验用于指导实

践.(3)必须把学习间接经验

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一方面,

学习书本知识或他人的直接经

验要在自己的直接经验中,才

能真正理解,变成自己的知识;

另一方面,书本知识、间接经

验是否可靠和完善,也要在自

己的直接经验中检验、补充和

发展.

25经济基础即社会中

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答:错误.(1)同一社会中往

往存在着多种生产关系,各种

生产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地

位、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占

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

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则不

属于该社会的经济基础.(2)

经济基础概念中所谓"总和"

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那一种生产

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

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

的地位和交换关系、分配和消

费关系三方面的总和,而不是

多种生产关系的总和.(3)社

会中各生产关系的总和一般称

为社会的经济结构或经济制

度.

26.社会基本矛盾即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

盾.

答:错误.除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的矛盾外,社会基本矛盾还

包括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

盾.

27.自由就是不受任何

限制.

答:错误.自由是对必然的认

识和对世界的能动改造.不受

任何限制的绝对的自由事实上

是不存在的.

28.毛泽东思想是中国

革命实践自发的产物.

答:错误.毛泽东思想产生于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不是偶

然的.它的产生是近现代中国

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

要和历史产物.具体地说,毛

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社会

历史条件有:(1)20世纪前中

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

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历史

背景;(2)近代中国社会和民

族民主革命的实践,为毛泽东

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和丰富的源泉;(3)新的社会

生产力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

供了物质基础(4)新文化运动

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

进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

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

件.可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和形成并不是中国革命自发的

产物,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

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

物.

29.中国农民阶级不能

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

得胜利.

答:正确.(1)由于农民不是

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代

表,具有狭隘、保守等弱点,

他们看不清斗争的前途,提不

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正确

地总结经验教训,也难以抵制

封建主义的影响,不能始终保

持革命队伍的团结和巩固,因

而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

胜利.(2)中国农民阶级有较

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历史证

明,中国农民阶级只有在无产

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

作用.

30.工农武装割据是中

国革命的重要内容和

主要形式.

答:正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工农武装割据"即在中国工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2)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占人中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只有建立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只有建设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才有可靠的依托.(3)工农武装割据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

3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就是农民革命战争.

答:错误.中国革命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本质上是农民革命,但它并不能说就是农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之所以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战争,主要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所决定的.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就决定也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广大农民所在的农村,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反革命的力量对农村的控制相对薄弱,中国地域的广大及帝国主义之间、军阀之间的矛盾斗争,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战争提供了可能.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和强大的敌人进行决定胜负的

战斗,那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

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根据地,

借以在长期的战斗中争取中国

革命的胜利.事实上,人民军队

的产生和发展依靠农村,依靠

农民,依靠根据地建设.中国的

武装斗争正是同无产阶级领导

下的土地革命相结合,发动农

民支持和参加革命战争,才形

成人民战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

泉.

32.民主革命时期,中国

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

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

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答:错误.决定党的性质的主要

是它的理论和纲领.民主革命

时期,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大

量非无产阶级思想侵入党内,

给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带来严峻的挑战.但是,党的理

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

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

向;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

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

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

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

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

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

队的性质.

3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采取的是和平赎买政

策.

答:正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关于用

和平共处赎买手段消灭私有制

的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

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从必要性看,对民族资本采取

与官僚资本不同的利用、限制、

改造政策,是由民族资产阶级

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的两面性

决定的,即它既有剥削工人、追

求利润的一面,也有拥护共产

党的领导,愿意接受社会主义

改造的一面.对其进行和平改

造有利于发挥其现有的优势为

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从可能性

看,建国后政治、经济等方面发

生的重大变化为和平改造提供

了有力的保证.从具体实现步

骤上看,把国家资本主义作为

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的

主要形式,最终逐步实现对所

有制和对人的双重改造.

34.毛泽东在《论十大关

系》中,提出了优先发展

重工业的中国工业化

道路的思想.

答:错误.1956年4月,毛泽东在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

《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正式提

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任务.他以苏联经验为鉴

戒,对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提出了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

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强调发展

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

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

次安排国民经济.此外,还应处

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沿

海工业与内地工业,中央与地

方,国家、集体与个人等一系列

关系,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

针.

35邓小平理论是比较

完备的科学体系.

答:正确.(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

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

条件下,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

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

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

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2)它是贯通哲学、政治

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

涵盖经济、政治、科学、教育、

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

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

完备的科学体系.

36.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是一脉相承又与俱

进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答: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虽然形成于不同的

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

任务,但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是一脉相承的科学

思想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

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

求,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新思

想,新观点和新判断进一步丰

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

理论成果.

3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的首要的基

本理论问题是“解放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答:错误.(1) “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务,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2)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

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

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

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

遇到的一些犹豫和困惑,归根

结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

全搞清楚.(3)搞清楚这个问题,

关键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

度的基础上认清社会主义的本

质.正是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

基本理论问题深入思考的基础

上,邓小平形成了社会主义本

质的科学概括,并把“解放生产

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

本质的一个重要内容.

3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矛盾

答:错误.它混淆了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但不是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它们都不是主要矛盾,都要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决定和制约.

39经济发展速度要快,经济效益就不能要求过高.

答:(1)发展经济既要要求速度,更要提高经济效益,没有效益的高速度没有意义;(2)经济效益低下,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是经济生活中多种矛盾的症结所在.提高经济效益是发展的迫切要求.当速度与效益发生矛盾时,速度必须服从经济效益,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这样才能保持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0.先富不会带来共富. 答:错误.应正确理解“先富”和“共富”的关系.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这是因为:1.共同富裕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许多本质区别,但其中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2.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巨大动力;3.共同富裕是促进全国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条件,但是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第二“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手段和途径。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

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至少

有这种的作用:1.示范作用。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会产

生极大的示范作用,影响左邻

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

位的人向他们学习;2.帮助作

用,先富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措

施帮助后富者,走向共同富裕;

3.带动作用。先富起来的人和

地区可以为落后地区和还没有

走上致富道路的人们提供经济

发展的窨、机会和手段。

41.社会主义是人类历

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

答:正确。作为国家制度的民

主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历经

几千年的发展,到了资本主义

社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民主

成了最普遍,最基本的国家制

度。议会制,普选制等成为民

主的基本形式。形成了“主权

在民”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的原则,因而资本主义民主是

人类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但

是,资本主义民主是为资产阶

级利益服务的,仍具有一定的

阶级局限性。与资本主义民主

以及以片其它类型的民主不

同,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

的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

型的民主。这集中体现在:第

一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

料公有制基础上,为绝大多数

社会成员所真正享有;第二,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广泛的民

主政治;第三,社会主义民主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42.道德建设包括社会

公道、职业道德、家庭

美德建设。

答:错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

出:道德建设不仅包括社会公

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

还包括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

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

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

家庭责任。

43.用和平方式解决台

湾问题,就是要承诺放

弃使用武力。

答:错误。在解决台湾问题上,

我们坚持力争和平统一,但不

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因:

1.坚持按照“一国两制”构想

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中国

共产党和中央政府为解决台

湾、香港、澳门问题的既定方

针。现在,香港和澳门已顺利

回归祖国。在台湾问题上,能

否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

和平统一,这并不完全取决于

我们一方。2.我们力求通过和

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也不

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

武力。即使使用武力方式解决,

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还保

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3.

我们在坚持用和平方式实现统

一的前提下,不承诺放弃使用

武力,这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

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

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图谋

的。4.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从根本上说,是有利于促进和

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的。

如果不以武力为后盾,和平统

一祖国就可能成为泡影。

44.反腐败是关系党和

国家生死存亡的严惩

政治斗争。

答:正确。反腐败是关系党和

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

争,这是因为:1腐败从本质

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

产物,是同党的性质、根本宗

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根本

不相容的。为了保持党的先进

性和纯洁性,党从诞生之日起,

就把消除剥削制度、消除腐败

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并为此

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2.腐

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

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

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党,

葬送人民的政权,葬送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堡垒是最容易

从内容攻破的。如果党的干部

特别是党的某些高层领导层发

生腐败,党和国家就会发生“改

变面貌”的问题。3.腐败现象

的滋生蔓延严惩影响党群关

系,干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的进行。如果腐败现象得不

到有效惩治,中国共产党就会

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腐败

根本不相容,但我国仍然长期

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

在着滋生蔓延腐败现象的土壤

和条件。因此当前反腐败斗争

的形势和任务是严峻的、艰巨

的,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的顺利进行,必须不失时机

地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力

求取得更明显的成效。

简答题:

1.简述矛盾同一性和

斗争性的关系。

答: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

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结,互

相贯通的性,矛盾的斗争性是

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

定的性质。它们都是矛盾的根

本属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

在矛盾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同

一性是相对而言的,斗争性是

绝对的。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

是指它的有条件性、暂时性和

可变性。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矛

盾双方才能相互联结共处于一

个统一体中,丧失了条件也就

失去了同一性,就不能共处于

一个统一体中。矛盾斗争性的

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无

条件性并非不要条件,而是在

任何条件下都存在斗争,斗争

性还能够打破具体条件的限

制,具有在任何条件下都贯彻

下去的趋势。(3)它们的相互

联结表现在:斗争性是同一性

的基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

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斗争中

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和对立

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离开同

一性,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

争,是同一之中的斗争。2.简述“三三制”政权的性质及施政特点。答:(1)“三三制”政权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采取的形式。在这个政权中,共产党员、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2)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政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阶段的具体形式,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3)其施政特点:一是要体现抗日与民主两大精神;二是要兼顾一切抗日阶级和阶层的利益;三是共产党必须依靠下、真理争取优势,掌握领导权,保证这一政权的新民主主义性质。

3.简述依法治国的内容和要求。

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前提是坚持党的领导,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依据是宪法和法律。依法治国的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什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1)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人可以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2)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第一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于实践;第二,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第三,必须具备一定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5.简述中国共产党的

过渡时期总路线。

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

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

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

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

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其中,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

“主体”;逐步实现对农业、手

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是两翼。过渡时期

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

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

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

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6.简述党的十七大提

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

要求”。

答: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

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

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

更高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

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

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

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

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

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

7简述实践及其对认识

的决定作用。

答:(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只有

在实践中人们才能认识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一切真知都来源

于实践。(2)实践是推动认识

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给人们

提供新的认识课题,提供大量

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

工具;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

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

能力,从而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客

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

性,它是联结主观认识和认识

对象的桥梁,因而能把认识与

对象相对照,判定认识是否正

确。(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指导

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

8.社会主义改造胜利

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什

么?

答: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具

有浣的历史意义:(1)社会主

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中的

一个重要里程碑,为进一步发

展生产力、为社会的全面进步、

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

可靠的基础。(2)党在实践中

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

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即

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

逐步过渡形式,用和平的方法

改造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主义工商业,同时把经济制度

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

和列宁关于对资本主义进行和

平赎买的设想,是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丰富

发展了马克思议。

9.简述邓小平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

要内容。

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的主要内容有:(1)计划和市

场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

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

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

市场。(2)计划和市场都经济

手段,不是对立的。资本主义

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3)社会主义应该搞市场经

济。2这些理论为打破传统观

念,解除思想束缚,提供了强

大的思想武器,为我国最终确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

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极大

地推动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

10.为什么说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

义的活的灵魂?

答:(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指导下

研究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

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

盾及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

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规定着事

物的特殊本质而同其他事物区

别开来。(2)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

灵魂,这是因为:1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认识事物矛盾的特

殊性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

础,是区别不同事物的前提。2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

事物的特殊本质和规律,才能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唯物主义思想路线。3只有具

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

到解决具体矛盾的正确方法。

11.如何正确处理统一

战线中两个联盟的关

系。

答:正确处理两个联盟的关系,

加强统一战线,就必须:(1)

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

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

依靠;(2)尽可能扩大第二个

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

量;(3)正确地发挥两个联盟

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互相

促进。两个联盟的关系处理得

是否得当,对统一战线的巩固

和革命事业的发展,都是十分

重要的。

12.简述社会主义的根

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答:(1)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

展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

的推动力,社会主义的产生、

发展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

都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根本的物

质基础。(2)发展生产力是社

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得到巩固。(3)只有迅速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创造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决定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3.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复杂多样性。

答:(1)量变和质变的复杂多样性,首先表现为量变形式的复杂多样性,但高度概括起来,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数量的增减与构成事物的成分空间排列次序和结构形式的变化。(2)量变和质变的复杂多样性,还表现为质变形式的多样性,但高度概括起来,也有两种基本形式:即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3)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还表现为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即在总的量变过程中,虽然事物整体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但发生了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而在质变过程中又包含着新质要素的扩张。

14.简述实事求是原则。

答: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和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之一。这一原则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这是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2)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实

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3)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

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实事求是原则体现了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

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

想,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和

精髓,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

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15.简述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存

在的必然性。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我

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1)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

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

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

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结构。(2)公有制实现形式

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

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

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

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

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3)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

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

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

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

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

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此外,

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

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

等。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

所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

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

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6.简述唯物辩证法和

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

本分歧。

答: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

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它们

的对立主要表现在:(1)普遍

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

普遍联系的整体,一切事物都

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形而上学

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

是互不联系的、孤立存在的。

(2)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

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

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

发展之中;形而上学则认为,

世界上的事物是静止不变,从

来如此的,至多只承认量变,

否认质变或发展。(3)全面观

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唯物辩

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研究事

物多方面的联系和变化发展,

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形而上学由于孤立、静止地看

问题,必然“以偏概全”,不能

正确认识事物。(4)承认矛盾

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发展的源

泉和动力;形而上学否认事物

的矛盾是性,因此必然陷入孤

立、静止、片面看问题的错误

泥坑。总之,是否承认事物的

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

力,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

本分歧和斗争焦点。

17.简述新民主主义政

治的特点。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

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

和国,其主要特点有:(1)新

民主主义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

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

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2)新民主主义的政体,即新

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

大会制。(3)新民主主义是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革命过程

中,一定时期采取的一种过渡

性质的国家形式,既有社会主

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

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18.简述“一国两制”

构想的主要内容。

答:(1)“一国两制”构想是邓

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

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

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

门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

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2)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

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

2实行“两种制度”;3保证台

湾、香港、澳门地区的高度自

治和繁荣稳定的局面;4实行

“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19.怎样理解人类社会

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

史过程。

答: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

然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也

像自然界一个,是一个客观的

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其

内容主要是:(1)人类社会同

自然界一样,都是客观的物质

体系。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

产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

部分。(2)人类社会同自然界

一样,也是一个客观的物质运

动过程,是一个特殊的物质实

体和物质运动形式,其他物质

承担者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过

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社会

发展的客观尺度(3)人类社会同

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

证发展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

历史是社会基本矛盾不断运动

和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形态

的依次更替,就是人类社会从

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表现。

20简述工农联盟在中

国革命统一战争中的

重要地位。

答:工农联盟在中国革命统一

战线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农民

在中国革命的重要作用决定

的。(1)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大

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

数。(2)农民阶级具有迫切的

革命要求,“是最大的革命民主

派“。(3)民主革命的主要内

容是土地革命,农民是主力军。

(4)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

装斗争,没有农民的支持和参

加,革命战争就无法进行。因

此团结农民,结成强大的工农

联盟,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

法宝之一。

2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答:(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

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

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

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2)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

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

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

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

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

鲜明的中国特色。(3)在当代

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22.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相互关系。答:(1)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政治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必然或早或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与发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有利于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反之,对经济基础起破坏作用。(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

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

一个基本规律,是二者辩证关

系的集中表现。

23.简述加强党的思想

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

建设的内容和相互关

系。

答:(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党的思想建设是组织建设和作

风建设的基础。重视党的思想

建设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对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

造性发展,是党保持工人阶级

先锋队性质、不断提高战斗力

的重要保证和基本经验。在新

的时期,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

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

思想政治优势。(2)加强党的

组织建设。党的组织建设是思

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保证。在

新时期,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已

成为党的建设的突出环节。加

强党组织建设,根本的就是把

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领导核

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作用。

其中包括:必须进一步坚持和

健全民主集中制,必须努力建

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

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的基层

组织。(3)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

和组织建设密不可分。加强党

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

分发挥党密切联系实际的优

势。我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

风,其核心是向人民负责、为

人民服务。在新形势下,要继

续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持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

切从实际出发,为人民办好事、

办实事,为人民的利益坚持真

理、修正错误。

2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内涵是什么?

答:(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

当是充满创造力的社会。(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

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

的社会。(3)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应当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

新和健全的社会。(4)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应当是稳定有序的

社会。(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建立要靠全党全社会共同努

力。总之我们构建的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

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

相片的社会。这六个特点包含

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与

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二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25.简述实践对认识的

决定作用。

答:(1)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

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物质活

动。(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

在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最根

本的源泉,只有通过实践,认

识才能发生。第二,实践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只有在实践中,

认识才能得到发展,这是因为:

1实践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

题,促使认识活动进入新的领

域;2实践还提供认识新的对

象的必要的物质手段;3在实

践中,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

能力不断提高,为解决新的认

识课题准备了主观条件。第三,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

终目的,认识活动的任务就是

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用以指

导人们的实践。

26.简述“工农武装割

据”的内容及其相互关

系。

答:(1)这是毛泽东在《中国

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

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

文章中提出的重要思想。基本

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革

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

切结合。(2)土地革命是武装

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基础,武

装斗争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

设的保障,根据地建设是武装

斗争和土地革命存在和发展的

战略依托。(3)三者构成一个

有机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成为毛泽东关于农

村包围城市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的重要组成部分。

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什

么?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基本框架主要有五个方面:(1)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转

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产

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2)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

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

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3)

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

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

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

健康运行。(4)建立以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

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

劳动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

道路。(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

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同我

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

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8.简述系统及其主要

特征以及整体和部分

的关系。

答:(1)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的

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

一整体。系统的主要特征是:1

整体性,指系统作为整体具有

它的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

性质和功能,这是系统和本质

特性。2结构性,即系统内部

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是有组织的,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则,而且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性。3层次性,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任何一个系统可以成为更大的系统的要素,作为系统的任何一个要素,相对于它的下一层来说,又是一个系统。4开放性,即系统总是同一定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系统的主要特征中,整体性是最重要的特征。(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是:1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离开部分就不存在整体;另一方面,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原来的意义。2整体是按一定联系结合在一起的,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优化的系统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3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一方面,整体对部分起支配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各部分也有其相对独立性。

29.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及其社会制约性。

答:(1)人民群众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2)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1从经济条件看,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生产力条件对人们创造历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从政治条件看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和国家性质对人们创造历史活动的制约最为明显;3从精神条件看,传统观众和科学文化水平,对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社会主义制度为人

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提供

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

30.简要分析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含义。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

层含义:(1)我国已经进入社

会主义社会。1956年底,生产

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选基

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

制度的确立。我们必须坚持社

会主义制度。(2)我国的社会

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牌初

级阶段。现阶段,在经济、政

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

域,我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

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的状态。初级阶段是建设社会

主义必经的历史阶段,我们必

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

这个阶段。

3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

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

华。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成

为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

因为: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确地反映了我们时代的潮

流,科学地提示了社会主义取

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科

学地论述了解决资本主义制度

所造成的各种社会弊端的正确

道路。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

全部优秀成果,并把哲学推进

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它把唯物

论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唯物

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

史观结合起来,实现了哲学的

革命性飞跃,使之成为科学形

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

系。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

实践为基础,并在世界各国的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中,不断吸取新的养分,使自

己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它具

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从根本

上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我

们研究和解决时代所面临的各

种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

32.简述物质和运动的

关系。

答:(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

性和存在方式,包括世界上一

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过

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

人的思维活动。(2)物质是运

动着的物质,物质和运动不可

分。任何事物,不论是微观世

界还是宏观世界,其内部及其

与别的事物之间,都是处在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正是

这种相互作用,引起了事物的

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整

个世界的一切都处在运动、变

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者否认或不懂得运动

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认为事物

本质上是不动的,即使有运动

变化,也是外力作用下的位置

移动或数量的增减,不会发生

质的变化。(3)物质是运动的

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

质的运动。运动尽管有多种形

式,有低级的,也有高级的;

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但它

们的承担者都是物质。世界上

不存在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

动。设想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

动;必然会陷入唯心主义。例

如客观唯心主义把运动看作是

独立存在的绝对观念的运动;

主观唯心主义只承认感觉或自

我意识的存在,运动也就被说

成是感觉、或意识的活动。

33.简述联系的客观性、

普遍性及其意义。

答:(1)联系的客观性是批,

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

的,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

把握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在实

现生活和工作中就要坚持从实

际出发,如实地反映事物之间

的各种联系,反对用主观臆想

的联系代替客观的真实的联

系。(2)联系的普遍性是指: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同周围的其

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

的各个要素都同其他要素联系

着;整个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

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把握联

系的普遍性原理,就要用联系

的观点看世界。在了解个别事

物时,注意它同其他事物的相

互影响;在分析事物的某一要

素时,注意它同其他要素的相

互制约。不要孤立地看问题,

不能只见部分,不见整体。

3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

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

的?

答:(1)认识的辩证运动包括

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由认识

到实践的飞跃。(2)感性认识

和理性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

觉器官而产生的。感性认识的

形式有感觉、认知和表象。形

象性、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特

点,它所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

现象。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

阶段,是对感性认识的抽象和

概括。理论认识的形式有概念、

判断和揄。抽象性、间接性是

理性认识的特点,它所反映的

内容是事物的本质。(3)理性

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

识论中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

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

识论中的辩证法。(4)感性认

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感性

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的因

素,理性认识中也渗透着感性

认识的成分。(5)感性认识和

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

起来,(6)反对唯理论和经验

论。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都是把感性认识割裂开来,对

立起来。我们党内的教条主义

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经验

主义犯了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35.简述历史主体、历史

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答:(1)历史主体指历史的主

人和创造者,在现实中,历史

主体就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

的现实的人;历史客体是指历

史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一切

事物。(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要是:第一,相互规定的关系。一方面,客体规定着主体,因为主体之所以是主体,就是因为它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能动地创造客体,不能创造客体或没有客体自然也就无所谓主体;另一方面,主体规定着客体,因为客体体现着主体的目的和意志,是主体目的和意志,是主体目的和意志的对象化,没有主体自然也就无所谓客体。第二,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客体是主体创造的,但主体的创造活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以客体所提供的条件为基础范围的,因而客体制约主体,主体被客体制约。第三,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历史就是主体改造客体,客体被主体改造的过程。

36.简述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答:(1)所谓阶级斗争是指在阶级社会中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2)在阶级社会中,被压迫阶级反抗反动统治阶级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表现在:第一,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即社会发展的量变过程中,阶级斗争推动社会的进化,为社会形态的质变准备条件;第二,在一种社会形态取代另一种社会形态时,即社会发展质变过程中,阶级斗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推动着社会形态的更替。(3)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社会基本矛盾对社会发展推动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直接表现为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先进阶级和代表落后生产关系及反动上层建筑的反动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所以社会基本矛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就直接地表现为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

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则

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7.简述人的本质是社

会关系的总和。

答:(1)马克思指出:“人的本

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

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2)马克思

这一论断表明:第一,人的本

质不是先天的、天赋的,而是

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形成的,是人的社会生活和社

会实践的反映。第二,不存在

什么永恒不变的人的本质,人

的本质总是随着社会关系的改

变而变化的。第三,不存在什

么一般的、共同的人的本质,

人们的社会关系不同,本质也

就不同。

38.简述毛泽东思想的

科学体系。

答: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

由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所构

成的科学理论体系。以毛泽东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

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作为

自己的思想理论基础,不但继

承了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科

学性,而且还把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

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

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

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

想,并成为一个完整而又严密

的科学理论体系。根据党的十

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

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的阐述以及党的十二大的

补充,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

的丰富内容,它在关于新民主

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

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

和军事战略和策略、思想政治

工作和文化工作、党的建设等

方面,以独特的理论丰富和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贯穿于毛泽

东思想之中的立场、观点和方

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它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这些

理论是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和

历史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使

毛泽东思想成为一个系统而又

完备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

的科学体系具有科学性独创性

和完整性的鲜明特点。

39.简述新民主主义革

命总路线。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

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948年

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

议上的讲话》中对新民主主义

革命总路线作了完整概括“无

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

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

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

总路线和总政策。”这条总路

线规定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是工人阶级,中国革命的动力

是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

产阶级,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

主义、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式

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中

国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

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无产

阶级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

路线的核心。

40、简述“工农武装割

据”思想内涵。

答:这是毛泽东在《中国的红

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

《井岗山的斗争》等文章中提

出的重要思想。基本内容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武

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

命为基本内容,以革命根据地

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其中,土地革命是武装斗争和

根据地建设的基础,武装斗争

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保

障,根据地建设是武装斗争和

土地革命存在和发展的战略依

托。这三者构成一个有机统一

的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成为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

部分。

41.为什么说中国的武

装斗争实质上无产阶

级领导下的农民战

争?

答:(1)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

问题,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有动员和

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土地革

命,才能完成这一基本任务。

(2)中国人口的80%是农民,

他们是革命的主力军。人民军

队的来源主要是农民。红军、

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

放军,实际上就是穿着军装的

农民。(3)中国革命进行的长

期武装斗争,主要是共产党领

导之下的农民战争,广大农村

是革命的战略基地,这是敌人

统治薄弱的地方,有利于在此

积蓄和发展革命火种。因此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农民,创

建根据地,是革命必由之路。

从以上各点看武装斗争实质上

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42.如何理解整风是进

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

好形式?

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始终把注意加强党性修

养当作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

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整党整风的

形式,作为党员进行思想教育

的途径。(1)整风是进行党的

思想建设的好形式。在党的历

史上,1942年的延安整风效果

是最好的。延安整风的主要内

容上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

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对整顿文风,而其

中以反对主观主义为中心任

务。(2)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

形式,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教条主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中某些

词句,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

包医百病的灵丹圣药,照搬别

国经验别国模式,不懂得运用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经验主义轻视理论的作用,把狭隘的局部的经验当做普遍真理,不从具体情况出发,到处搬用。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者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是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的认识根源。教条主义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反对主观主义必须着重反对教条主义。(3)整风运动的宗旨和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也就是经过整风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项目的。(4)整风运动是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它使全党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全国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43.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1952年12月,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这是总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它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44、中共八大的历史功

绩。

答:第一,科学分析了我国三

大改造完成后的阶级关系和国

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我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

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

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

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确

定了党在新历史时期的根本任

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第

二,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

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

经济建设方针。陈云提出了“三

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建议,

成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

制改革的又一新的思路。第三,

提出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

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要求

加强对国家政府机关和领导干

部的监督,反对官僚主义。第

四,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任

务,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

体领导原则,反对个人崇拜,

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废

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45.简述邓小平理论形

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

条件。

答: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

景和历史条件是:(1)邓小平

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

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历

史条件下产生的。(2)邓小平

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

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

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

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

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

46.简述“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的辩证统一关

系。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

要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这个

有机整体中,始终代表中国先

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始终代

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始终代

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和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

人民根本利益的智力支持和政

治保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始终代表中

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始

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的目的和归宿,三者统一于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

践进程中。

4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

务是什么?

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

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

一矛盾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从而决定党和国家的工

作中心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

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8.为什么说农业是根

本,必须大力发展农

业?

答: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

须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大力

发展农业,因为:(1)农业是

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基础作

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的

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产品

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农村又

是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业的

发展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

展提供劳动力等。(2)农业直

接关系到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物价稳定,社会安定。

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

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

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关

系到20世纪末能否到达小康

水平;农产品又是城乡人民的

生活必需品。(3)我国农业生

产相对落后,已成为国民经济

最薄弱的环节,它已很难支撑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快速发

展。

总之,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建

设、社会稳定的基础,并最终

决定着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

展规模和速度,是能否实现现

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

49、简答:如何理解现

阶段的分配不仅仅是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而

且是个人收入的分配

方式?

答: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收入

分配结构。从根本上说,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必须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并丰的分配制度。另外,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

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实

行多种分配方式的重要原因。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使有些分

配方式已超过了分配个人消费

品的范围,所分得的收入还包

含了用于资金积累,扩大再生

产等内容。因此,这些分配方

式实际上已经不仅仅是个人消

费品的分配方式,而且是个人

收入的分配方式。

50.简答:我国政治体制

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答:(1)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

国之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逾越

的政治界限。政治体制改革是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

善,它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根

本制度,而是要改革那些不适

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民要求

的具体制度和体制。进行政治

体制改革,是为了坚持和改善

党的领导,巩固和发展我国的

社会主义,进一步发扬人民民

主。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就会

偏离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

也不能成功。(2)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国情,走自己的路,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国制度的优越性。(3)必须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非常复杂的工程,每一项措施都涉及千千万万的人,所以,政治体制改革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

51.社会主义思想首先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1)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2)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3)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2.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有哪些基本形式?

答:(1)对外贸易;(2)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3)国际资金往来,积极利用国外资金;(4)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5)国际旅游业。

53.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

答:“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第二,实行“两种制度”;第三,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的局面;第四,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54.如何理解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重大的历史责任?

答: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中承担重大历史责

任。(1)知识分子是我国工人

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

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

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

教育科学文化的基本力量;是

科教兴国的主力军。(2)当今

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

际竞争和核心是科学技术的竞

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3)

知识分子特别是广大科技人员

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经济增

长点上的主要支撑因素,他们

的创造性劳动,对加快我国现

代化的实现有着特别重要的作

用。(4)知识分子作为先进思

想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

“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优秀

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在实施科

教兴国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

用。他们同广大工人、农民一

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建功立

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一

支重要依靠力量。

论述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为什么必须坚持

公有制为主体?公有

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

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这是由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

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具体

说来,是由于:(1)社会主义

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

应,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

(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

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

会的经济基础。它能依靠经济

力量和经济手段引导非公有制

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方向

发展。(3)公有制经济控制着

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

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着生产和

流通。它是国家进行建设的主

要支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的,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4)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根本保证。(5)社会主义

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不再是剥削

手段,而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的经济基础,也是实现劳动人

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地

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

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二。公

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

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

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

提高。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

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

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这是就

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

业可以有所差别。只要我们坚

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

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

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在这个

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

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

义性质。

2.论述邓小平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及其意义。

答:(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

么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

基本理论问题。建国以来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

和失误,归根结底就在于对这

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

开放过程中遇到一些疑虑和困

扰,归根结底也在于这个最基

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

楚。搞清这一问题,是为了在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

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

质。(2)在总结多年来离开生

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

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又进一

步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总结

性的理论概括,即“社会主义

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

根据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中国国

情的思考,邓小平比较系统地

初步回答了中国如何建设社会

主义的问题,形成了我们党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其主

要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4)邓小平对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

问题的科学回答,反映了人民

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

不符合时候进步和社会主义发

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

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

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它

对于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实

践意义。

3.论述改革、发展、

稳定的关系。

答:答案要点:(1)改革、发

展、稳定是一个有机整体。它

们的相互关系贯穿于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是一个

需要高度重视,认真处理的重

大问题。(2)发展是目的。这

是处理处理三者相互关系时首

先要树立的观念。邓小平说过:

“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

自身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

己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

同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起

作用的大小也要看我们自己的

发展情况。(3)改革是动力。

要发展就必须改革,在改革与

发展之间,发展是目的,改革

是动力。只有改革,才能克服

过去形成的影响社会生产力发

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各种

旧体制,才能解决生产力发展

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为

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

间。改革是发展不可缺少的推

动力量。反过来,只有发展,

改革才能持续下去,深入下去,

才不会半途而废。(4)稳定是

前提。改革和发展都需要一个

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保证。在改革和发展中,我们既要做到变,同时也要做到稳定,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改革促进发展。稳定的社会环境不开改革和发展,改革和发展是造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物质基础。要造成并保持稳定的社会局面,就必须改革和发展。只有通过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会的稳定。(5)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辩证关系,是社会主义改革事业成败的关键;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辩证关系,可以使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前进的方向,减少失误,少走弯路;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辩证关系,可以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辩证头脑,有助于树立全局观念,有助于确立战略眼光,增强人们在工作中分析事物、把握规律的能力。4.试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现阶段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和重要性。答:(1)社会文明一般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方面构成的。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政治文明则是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它体现的是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是反映特定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标志。(2)三个文明是相互独立、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1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推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

断进步。2政治文明决定精神

文明的性质和物质文明发展的

方向和进程。3精神文明为物

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

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是社

会进步和发展的要求。1社会

主义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

的的基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导,其

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

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共产主义思

想为主导,为我国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提供制度保障、精神

动力和智力支持。3社会主义

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

精神文明的内在统一。没有“三

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就不可

能有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主

义的优越性也不能充分体现出

来。

5.用真理的绝对性与

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

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

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答:(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

性是客观真理的两重基本属

性。1真理的绝对性即绝对真

理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

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

有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

容;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

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

观世界的,它是绝对的,无条

件的。2真理的相对性即相对

真理是指:从认识的广度上看,

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的一

定范围、一定方面的正确反映,

还有待于不断扩展,因而是有

条件的相对的;从深刻性上看,

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历史

条件下对客观对象一定层次的

正确认识,还有待于不断深化,

因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

统一的。1绝对真理寓于相对

真理之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总

和构成绝对真理;2绝对真理

和相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3

任何客观真理都既具有绝对

性,又具有相对性,是绝对性

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3)真

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

的原理指导我们正确对待马克

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作为科

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

的统一。正因为它具有绝对性,

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中,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它作

为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正因

为它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我

们又必须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

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2把坚持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辩证地统一起来,必须

反对把马克思主义看成凝固不

变的教条主义倾向;也要反对

宣传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

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6.论述我国将长期处

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原因。

答: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不是主观臆断,而

是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在总

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

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

论,具有客观必然性。(1)我

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历史前提决定的。中国的社会

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逾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

的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

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程度远

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

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

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阶

段,去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

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

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任

务。这样的历史阶段就是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没有这样一个

发展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就

不可能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社

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就不能显示出来。可以说,

正是因为我们逾越了资本充分

发展的历史阶段,才必然要经

历一个不可逾越的特定的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又一重要内容。(2)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现状决定的。新中国成立

后,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的

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增

强,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得到很

大的发展。但从总体上说,我

国还没有最终摆脱贫穷落后的

不发达状态,社会主义所要求

的物质技术基础还没有充分建

立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

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

本主义腐朽思想在社会上还有

广泛影响。这一切决定了我国

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要经历

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这一特

定的历史阶段,就是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3)我国将长期处

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

国际环境决定的。我国进入社

会主义阶段后,根本任务是发

展生产力。我国是在20世纪

50年代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

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起点

低、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相比

存在很大差距。战后,现代科

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资本

主义国家的经济技术获得迅速

发展,这是我国实现现代化所

处的新的时代特点。在这种历

史条件下,我国实现现代化必

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

期,与此相对应,社会主义发

展也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

级阶段。

7.运用社会意识的反

作用原理,说明我国当

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的重要意义。

答:(1)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原

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

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

独立性的突出表现。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2)这一原理对我国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既存在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的社会意识、思想道德,它作为主导方面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腐朽、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思想道德,它腐蚀毒害人们的心灵,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起阻碍作用。2这一原理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就是用先进的社会意识,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道德观,教育人民,对干部和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抵制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腐朽的思想道德观,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8.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答: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理论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提示社会主

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

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3)

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

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

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

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

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

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

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

的科学判断。(4)邓小平理论

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是在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

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

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

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

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

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

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

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

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

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

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

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

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

盖经济、政治、科学、教育、

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

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

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

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

体系。上述“新境界”“新水平”

“新判断”“新体系”这四个

“新”,充分说明邓小平理论确

实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

的新阶段。

9.试述科学发展观的

含义、基本内容和重要

意义。

答:(1)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以人为本,要求发展的目的

不是为了少数人,也不是为了

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不断满

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生活、健康安全和全面发展

的需要,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2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求发展

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发展。第一,全面发展是指,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

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协调

发展是指,包括社会主义物质

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

调发展,人与社会协调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

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考虑子孙

后代的需要,强调发展进程的

连续性和持久性。(3)坚持科

学发展观必须做到五个统筹。

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

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

发展和对外开放。(4)和平发

展是科学发展的国际战略理

念。中国的和平与发展是世界

和平与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是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有力保证。

(5)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意

义: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

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

面进步的理论;它是解决我国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

展的科学理论指南;它是保证

我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科学指导思想。

10.试述矛盾的普遍性

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

原理及其对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

意义。

答:(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

性的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

程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

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

矛盾和矛盾的每一个方面都各

有其特点,它是矛盾的区别性。

(2)矛盾的普遍和特殊性的统

一。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

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

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

性和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2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

特殊性的统一体,矛盾的普遍

性只是大致地概括了特殊性的

一部分共同的、本质的东西;

特殊性有许多独特的个性是普

遍性包括不了的,比普遍性、

共性的东西丰富得多,不能用

普遍性代替特殊性。3矛盾的

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

普遍性,在另一场合则为特殊

性,反之亦然。矛盾的普遍性

和特殊性这一共性和个性、绝

对和相对的关系的原理,是关

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

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的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我

国走建设中国特色中国社会主

义的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把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

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实现的第二

次飞跃。(4)矛盾的普遍性和

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要求

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方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普遍真理的指导,坚持社会主

义的道路和方向,坚持社会主

义的根本经济、政治制度和原

则;另一方面,又必须从中国

的具体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矛

盾的特殊性,中国又是一个社

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穷国,

人口多,生产力水平低,正处

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就是

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

11.论述马克思主义哲

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同旧哲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1.哲学研究对象上的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哲学凌驾于所有科学之上,把哲学视为“科学之科学”的错误观点。(2)哲学对象上的根本变革,科学地解决了旧哲学所不能解决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哲学以整个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科学则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又以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表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排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2.哲学内容上的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相分裂的状态。(2)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结束了旧哲学中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使人们对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成为科学。(3)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并同辩证唯物主义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完备而严整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哲学体系,使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到崭新的阶段。3.哲学的阶段属性和社会作用上的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它的产生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第一次有自己

的精神武器,结束了哲学只是

剥削阶级专利品的历史。(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

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体现了不同于旧哲学脱离实践

的根本特征。(3)马克思主义

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科

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

界的统一,完整地体现了哲学

应当承担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作

用,它不同于旧哲学只是用不

同方式停留在说明世界上。综

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诸

多方面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

变革,同旧哲学有着根本区别,

成为自有哲学以来科学的世界

观和方法体系,是当今时代精

神的精华。

12.试述世界的物质统

一性原理及意义。

答:(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

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包括三

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世

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的本原

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世界上

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是有机联系

的统一整体,而不是杂乱无章

的偶然堆积。这种一元论哲学

同主张物质和精神都是世界的

本原的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

二,世界统一于物质。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

一性,都是一元论哲学。但唯

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

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

一于物质,一切事物和现象都

源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

属性;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存

在的基本形式;规律是物质运

动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意识是物质世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

能和客观存在的反映。总之,

万物统一于物质,世界上除了

运动着的物质,再没有别的东

西。第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是

无限多样的统一。物质世界呈

异彩纷呈,形态万千,具体性

质和形态无限丰富多样,但本

质上是共同的,都统一于物质。

总之,世界的统一性是无限多

样的物质形态的统一。

(2)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具

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

义。第一,这一原理告诉人们,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

外,什么都不存在,一切现象,

自然的、社会的、精神的,归

根到底都是由物质引起的,都

可以从物质运动中获得最终的

解释和说明。坚持这种观点,

就可以有力地批判和抵制一切

唯心主义和宗教迷信的歪理邪

说,树立起真正科学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第二,这一原理是

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

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

础。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

的物质性,这就告诉人们,客

观事物是第一性的,我们实践

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这就

是在实践中坚持唯物论和辩证

法的统一。

13.试述内因和外因的

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

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

意义。

答:(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

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

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即外部矛盾。内因和外因的关

系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

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

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

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

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2)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

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

的社会主义强国。(3)中国的

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

项基本国策。现代的世界是开

放的世界,各国经济技术联系

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

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不可能实现现代化。(4)我国

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

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

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

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

果,为我所用,增强我国自力

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14.试述马克思主义认

识是中国共产党的思

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答:(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是关于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

规律性的理论。思想路线是哲

学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

化,即作为指导思想而体现于

实际工作各个方面的哲学路

线,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在本

质上是同一的。中国共产党的

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

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

最精练、最简要的概括。也就

是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

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2)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唯物主

义的反映论。唯物主义认识论

线,表现在实际工作和社会活

动中,具体化为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实践

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就是尊重实践,把客观存

在的实际事物和群众的实践活

动作为党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

的根本出发点。为了做到一切

从实际出发,必须理论联系实

际。坚持在实际工作中贯彻理

论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

去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

的路线。(4)马克思主义的认

识是能动的反映论。能动的反

映论,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贯

彻尊重客观规律性、发挥主观

能动性的理论依据。贯彻实事

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和目的,就是要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5)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是否真正做到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同时,通过实践检验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6)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根据。历史的经验证明,党的思想路线是否正确,是否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15.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主要有以下含义:第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是一个结构、内容非常复杂的系统。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或称“潜在的生产力”,属于生产力系统中的非实体性要素。第二,科学技术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通过加入生产过程,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这主要通过如下途径实现:首先,通过教育和学习,科学技术可以转化为劳动者的经验和技能,使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其次,通过发明和创造,科学技术可以转化为劳动资料,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再次,通过开发和创造,科学技术可以拓展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并创造出新的劳动对象,从而提高劳动对象的数量、质量和利用率;最后,管理科学技术是作为智能性因素,是通过渗透到生产力各个要素和环节中转化为现实的物质的力量而发挥作用的。现代生产力及其实体性要

素和科学技术之间的这种关系

可以表示为:生产力=科学技

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

动对象)。第三,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生产力

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水平上,其

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

同的。在现代社会,它已是生

产力中首要的必要的因素和最

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可以说,

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

要的是由科学技术进步所推动

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现

代社会生产力发展乃至整个社

会发展的杠杆。正是在这个意

义上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国。(2)“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

于生产力的理论的一个重要原

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

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

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社会

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而在现代社会,大力发展科学

技术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

主要手段。第二,发展科学技

术必须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

化工作。科学技术只是知识形

态的生产力,要使科学技术尽

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就必

须在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研究与

开发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科学

技术的普及、应用市场以及教

育事业的发展等等,缩短科学

向技术,技术向生产的转化周

期。

16.运用生产关系一要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

律,说明我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

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答:(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

动,这些辩证关系的综合就构

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

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贯穿

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

这一规律告诉我们,一个社会

的生产关系究竟是先进的,还

是落后的,并不取决于它是生

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

有制,也不在于这是实行单一

所有制的生产关系,还是多种

所有制生产关系并存,而在于

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符合

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

况。只要是适合生产力状况的

生产关系,就促进生产力发展,

就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只要是

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

系,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就

是落后的生产关系。(3)我国

是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生产关系门类复杂的国家,生

产力的实际状况是发展不平

衡、总体水平低。这将在一个

相当长的时期里是我国的基本

国情。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搞

公有制经济不行,只搞单一的

公有制经济也不行。正反两方

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唯一

正确的选择是,一方面,坚持

公有制经济必须占主体地位,

以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另一方面,实行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以适应生产力发

展不平衡的实际状况。具体说

就是,国有经济建立在机械化、

自动化大生产的基础上,代表

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掌握国家

经济命脉,在整个经济中占主

导地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挥公

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意义重

大;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国

民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应注意鼓励、引导,使之健康

发展;实行对外开放,发展“三

资”企业,有利于社会主义经

济的发展。实践证明,我国以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

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

生产力的发展,是正确的。

17.论述社会进步的前

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

及其现实意义。

答:(1)社会进步的总趋势、

总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每

一新的社会形态都会比被取代

的社会形态更高级、更进步。

因为:第一,社会进步是社会

基本矛盾推动的,根本上说是

与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一致的。

第二,社会进步都是通过既克

服又保留的“扬弃”实现的,

所以每一次社会进步都使社会

上升到更高更新的水平。每三,

社会进步由于符合广大人民群

众的利益,因而总是得到广大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

社会进步的具体道路又是曲折

的、复杂的,有时快一些,有

时慢一些,有时会有暂时的停

滞,有时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

的倒退。因为,第一,既然是

社会进步,就是在走前人未走

过的路,不走任何弯路是不可

能的。第二,社会进步过程中

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第

三,阶级社会中的社会进步,

还会遇到被社会进步所淘汰的

反动阶级的顽强抵抗和破坏。

(3)社会进步是前进性和曲折

性的统一。其中,前进性是矛

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曲折性,

因而前进、上升进步是社会发

展的根本趋势。(4)深刻认识

社会进步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

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

启示我们,既要对社会主义取

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胜利充满信

心,不可为一时一地的曲折与

困难而动摇信念,同时又要懂

得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

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要经得起

最严峻的挑战与考验。

18.为什么说毛泽东思

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

主义?

答: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

克思主义,是刘少奇在党的七

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

提出的科学论断,并得到全党的肯定。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科学理论,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行动的指南但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由于各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如何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用它,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使之能够解决本国的具体问题,就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考虑的事关革命和建设事业成败的大问题。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十分落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党党人创造性地完成了这一特殊困难的事业。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在具体内容上,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提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对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进行了正确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理论;在表现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政策。毛泽东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9.试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纲领。

答:

20.

21.论述: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是什么?

答:1、历史经验证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取得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在中国,建立广泛

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也

是可能的。(1)必要性:第一,

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不

仅有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还

有与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勾

结的大资产阶级,要打倒三大

敌人,单凭无产阶级孤军奋斗

不可能取胜,必须联合其他革

命阶级,共同对敌。加之中国

军阀内部充满了矛盾与斗争,

无产阶级可以利用敌人内部的

矛盾进行分化、瓦解,争取同

盟者,以打击主要敌人。第二,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

个“两小中间大”的社会,无

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大资产阶

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尖锐对

立,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

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则占全国人

口数的绝大多数。中国无产阶

级要打倒三大敌人,就必须联

合在革命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

的工农、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

产阶级,结成联盟。第三,中

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曲折性

与长期性,决定了中国无产阶

级及其政党必须运用统一战线

的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

力量,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

促使敌我力量对比朝着有得革

命的方向转化,从根本上改变

敌强我弱的态势。(2)可能性: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存在着错

综复杂的矛盾,在客观上提供

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矛盾

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

性。第二,近代中国的社会性

质与阶级关系决定了中国建立

广泛统一战线的可能。

22.论述为什么必须把

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

的各方面建设的首

位?

答: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

各个方面建设的首位,这是毛

泽东建党思想的一条重要原

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

一个突出特点。着重从思想上

建党,原因主要有:1、它是马

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基本

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

思想,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

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中,需要

“经常自己批判自己”,也就是

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

主观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更

好地完成改造客观世界的任

务。如果不重视主观世界的改

造,要完成改造客观世界的任

务则是不可能的。2、它是由中

国国情和党本身的实际情况所

决定的。旧中国是一个以农业

经济为主要成分、封建主义影

响较深的国家、农民、小资产

阶级人数众多。国民革命失败

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党长期处在农村环境之中,党

内农民、小资产阶级成分比重

较大,党内最本质的矛盾,就

是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

思想,特别是与农民、小资产

阶级思想的矛盾,因此,党的

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

是思想建设问题,要用无产阶

级思想去改造和克服党内的非

无产阶级思想。3、党的思想建

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基础。

党内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存在深

刻地反映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

面,在政治上容易“左”右摇

摆,走极端,在组织上表现为

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在作风

上常常是理论与实际相分离,

要克服这些错误。首先必须从

思想上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的

影响和侵袭。因此,党的政治

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都必须以党的思想建设为基

础,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

各项建设的首位,以保证党的

建设和党的事业顺利发展。

23.为什么说新中国的

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

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

第二次历史巨变?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立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大的

影响:第一,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

得胜利,结束了长达100多年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

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第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合中国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成为历史的必然。第三,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国

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极大

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

比,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2)经过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

会主义改造,中国建立了社会

主义制度。这对中国的发展和

人类历史的进步,同样产生了

极其深远的影响。第一,社会

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确立了

中国发展的大趋势:通过社会

主义而进入共产主义;为实现

民族振兴、国家繁荣富强和人

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最主要的

社会制度上的保证。第二,中

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

了根本的变化,中国人民从此

摆脱了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

成了国家的主人,并为世界民

族解放树立了典范。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

国从古未有的人民大革命的胜

利,也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

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因

此,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

史性巨变。

24.论述:毛泽东是如何

论述社会主义社会两

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的?

答: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一文中,运用对立统一规

律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

盾,创造性地提出并系统阐述

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

矛盾的学说。主要内容是:(1)

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

的矛盾。它们之间存在着既相

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这一矛

盾同以往社会矛盾具有根本不

同的性质,可以经过社会主义

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加

以解决。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

会前进。(2)提出社会主义社

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

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矛

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

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属于非对

抗性矛盾,解决敌我矛盾需要

用专政的办法,解决人民内部

矛盾必须用民主的办法。(3)

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

后,必须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

题,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

不同性质的矛盾,避免人民内

部矛盾的激化。第四提出正确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

针。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

“团结——批评——团结”的

方针;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

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

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

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的方针;在经济工作中,

实行统筹安排、全面兼顾的方

针;在教育工作中,实行德智

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为解决我

国社会存在的不同形式的人民

内部矛盾指明了方向。

26.论述:结合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答:(1)当代世界的新变化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

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有以

下四个特点:一是政治格局在

世界多极化中曲折发展;二是

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三

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四

是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对当

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

形成的。(2)社会主义兴衰成

败的历史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世

界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

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

展的进程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

了反而的教训。中国共产党80

年以来的基本经验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兴起,为社会主义

建设提供了正面的依据。“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总结中国

和世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

上形成的。(3)对当代中国发

展变化的科学认识和对党的现

状的科学分析是“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

27.试述社会主义的根

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答: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

产力。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

决定生产关系并进而决定一切

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

力。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社

会主义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

段的推进,以至于共产主义的

实现,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

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

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

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

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

要求社会主义生产力高度发

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

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

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

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

增长,人民生活天天好起来,

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

件。”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内在要求。不断发展生产力,

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

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

要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逐

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

标。虽然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

存在和发展都需要发展生产

力,但是不同的社会制度又决

定其发展生产力各有自己的特

殊规定性。解放生产力和发展

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范

畴,其实现方式和目的都不同

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是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来解

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其

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而资本主义发展生

产力遇到生产社会化与公有制

之间的矛盾;其目的是为了资

本家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为

了少数人富裕起来,它只能导

致两极分化。

(3)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

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

制度的需要。一种社会制度是

否优越,从根本上说,就是看

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迅

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

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

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

现。邓小平多次指出:“社会主

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

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

活水平。”“搞社会主义,一定

要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

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

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

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

穷。”只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

高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

度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巩固。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

矛盾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这一矛盾贯穿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

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决定党

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

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

发展生产力。

28.试述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奋斗目标。

答:(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奋斗目标:第一,在优化结构

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

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

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

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

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

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

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

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

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

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

更加富足的生活。第二,社会

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

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

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

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

乐业。第三,全民族的思想道

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

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

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

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

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

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

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

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

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四,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

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

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

和谐,推动整修社会走上生产

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

文明发展道路。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

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

目标。为了实现这个奋斗目标,

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

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

工作要有新举措施。

29.论述按劳分配的作

用。

答:第一,实行按劳分配有利

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

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因为,

按劳分配将劳动者对社会的劳动贡献和劳动者获得的劳动报酬联系起来,把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密切结合起来,这可以使劳动者从个人物质利益上关心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劳动者提高自己的科技和文化水平,提高劳动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第二,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按劳分配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贯彻按劳分配使劳动者摆脱了剥削,劳动者都有按劳动领取报酬的平等权利,并且按劳分配使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和个人收入密切联系起来,从而大大激活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劳动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生产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巩固。第三,实行按按分配,有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因为按劳分配要求对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科学的计算和统计,为此,企业必须建立和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时贯彻按劳分配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企业的经济效益好,那么劳动者根据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就多,反之,企业的经济效益差,劳动者根据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就少。因此,劳动者必然以主人翁的态度监督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有得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第四,实行按劳分配有得防止剥削者的产生。因为按分配要求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参加劳动,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应参加的劳动部分推给别人,也不允许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要想生活得好,就得劳动好。因此,按劳分配在本质上是反对剥削的,是与不劳而获根本对立的,是消灭剥削阶级的一个重要经济手段。

30.为什么必须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

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1)实行

依法治国,有利于加强并改善

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是代表和体现人民的意志与利

益的,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法

律,可以实现党的主张、国家

法律与人民意志的统一。可见,

依法治国同加强与改善党的领

导是统一的。它可以从制度和

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

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的

领导核心作用。实现依法治国,

表明党对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方

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说明党更

加成熟了。(2)实行依法治国,

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

证。人民的民主权利如果不上

升为制度和法律,并使这种制

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

和权威性,人民的民主权利就

没有保障。实行依法治国,保

障人民民主,既有利于充分发

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

和创造性,又有利于保证国家

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

有秩序地进行。(3)实行依法

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法

制经济,市场经济中的一切活

动都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制

约和保障。在对外经济交往中,

也需要按国与国之间约定的法

则和国际惯例办事。(4)实行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的重要

标志。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当然要求,同时又

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程度得

以提高的标志。(5)实行依法

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

保障。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要保证社会稳定、人民安宁,

要正确有效地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打击各种破坏社会主义建

设的犯罪活动,必须做到有法

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3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答:(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

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

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

有机统一的整体。(2)如何理

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

先,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

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

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其次,

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凝聚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

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再次,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候精

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

相传的精神支撑,是社会主义

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坚

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

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精髓。最后,要用

社会主义荣辱引领风尚。荣辱

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

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

基础。(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基本内容,深刻地揭示

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

容必须是十分明确的,是不能

动摇的。这对地把握和坚持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

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构建和谐

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32.试述“一国两制”构

想的重大理论意义和

实践意义。

答:(1)香港、澳门问题与台

湾问题属于不同性质的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问题,

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

题的基本方针。(2)为了早日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共产

党和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及

两岸关系的变化,提出了许多

政策策略,丰富了“一国两制”

的思想。1995年1月30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

泽民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

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的重要讲话,就现阶段发展两

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

程问题提出了八项主张:坚持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

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台湾

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

系,我们不持异议;进行海峡

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

一贯主张;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大力发展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

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

中华民族;两岸同胞要共同继

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

统;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

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

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欢

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

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

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江泽民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

八项主张,进一步阐述了关于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

的精髓,是“一国两制”构想

的具体化,是系统阐述中国共

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纲

领性文件。

33.如何建设资源节约

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的建议》指出:“深入贯彻节约

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

约能源,降低室内气体排放强

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

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

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

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

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

一是深入开展宣传。提高全民

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

识。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国情,增强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就是按照清洁生产要求,对能源及废物实行综合利用的过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是完善法规标准,加大监督监察力量。抓紧研究制定《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保护法》配套法规,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规,指定高耗能、高耗水及重污染行业市场准入标准,有关部门要组织修订主要耗能行业设计规范和重要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四是加快结构调整,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当前,政府要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企业盲目发展,限制和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产品),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鼓励发展低能耗的高技术产业,不断提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总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全民族的共同事业,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各级机关要带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社会做出表率。各类企业都要自觉遵守环境法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每个公民要从自我做起,自觉参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活动。34.论述改革、发展、

稳定的关系。

1.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有

机整体。它们的相互关系贯穿

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

程,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认

真处理的重大问题。

2.发展是目的。这是处理三者

相互关系时首先要树立的观

念。邓小平说过,“发展才是硬

道理”。中国解决自身的一切问

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特别是经济发展;同时,中国

在国际事务中所起作用的大小

也要看我们自己的发展情况。

3.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就必须

改革,在改革与发展之间,发

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只有

改革,才能克服过去形成的影

响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

水平提高的各种旧体制,才能

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各种新问题,为生产力的发展

开辟广阔的空间。改革是发展

不可缺少的力量。反过来,只

有发展,改革才能持续下去,

深入下去,才不会半途而废。

4.稳定是前提。改革和发展都

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保

证。在改革和发展中,我们既

要做到变,同时也要做到稳定,

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改革

促进发展。稳定的社会环境也

离不开改革和发展,改革和发

展是造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物

质基础。要造成并保持稳定的

社会局面,就必须改革和发展。

只有通过改革,大力发展生产

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

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形成

社会的凝聚力,才能从根本上

保证社会的稳定。

5.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

与稳定三者辩证关系具有重要

的意义。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

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的辩证

关系,是社会注意社会改革事

业成败的关键;正确认识和处

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辩

证关系,可以使我们在实践中

更好的坚持前进的方向,减少

失误,少走弯路;正确认识和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

辩证关系,可以有助于培养人

们的辩证头脑,有助于树立全

局观念,有助于确立战略眼光,

增强人们在工作中分析事物、

把握规律的能力。

35.社会主义为什么要

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

创造的一切文明成

果?

1.一切文明成果是世界各国人

名创造的共同财富。各国人名

在实践中都会有许多发明创造

并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借鉴

和综合别国的成果,不断提高

本国的饿科技水平和文明程

度,同时也丰富了整个人类的

科学文化知识宝库。历史表明,

一切国家的发展,特别是落后

国家跳跃式的发展、迅速赶上

和超过先进国家,都是吸收和

借鉴国外优秀科技文化成果分

不开的

2.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

要。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

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

的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

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

今社会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的一切反映社会生产规律的现

金经营方式和管理办法,这样,

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

和发展问题,才能不断巩固和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充分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缩小和发达国家差距的需

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

不长,在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

面都比较落后,而当今社会竞

争的焦点又是综合国力特别是

科技和经济实力的竞争,因此,

只有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

先进文明成果,并以此为起点,

才能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

距,才能促进改革开放,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

4.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

义制度,并不学习和引进腐朽

思想。

36.论述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的原理及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的意义

1.科学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的

基础上通过理论思维形成关于

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本质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本

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技术是对

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积累起

来的经验,方法和技巧,能力

上的总称,在本质上是人类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在

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不仅是生

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

是因为:第一,科学技术已经

全面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之

中,称为现代生产力最重要的

组成部分。第二,科学技术已

经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先

进的因素,成为推动生产力发

展的重要的发动机和杠杆。第

三年,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的

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

用,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

首要的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

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

导意义:第一,这一原理要求

我们,切实认识实现现代化的

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充分

认识“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

性,把科学技术提高到优先发

展的战略性高度,发展高科技

和知识经济。第二,这一原理要

求我们,重视科学技术对发展

力的巨大推动作用,就要真正

重视创造好和掌握科学技术的

知识分子、科技人员的作用,

真正把他们看做工人阶级的一

部分,看做生产力的主体,看

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第三,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不仅要高

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还要高

度重视应用科学技术,迅速高

效的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

产力。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B、科学的世界观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3、把水、火、土、气等具体物质形态看成世界本原的观点,是一种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B、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D、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4、下列选项中,说明了要坚持“两点论”,全面看问题的是 A、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监听则明,偏信则暗 5、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 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D、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会引起质变 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 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物辩证法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激辩论观点 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从知觉到表象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认识到实践 D、从实践到认识 9、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A、决定社会革命是否产生 B、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 10、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的准备性因素是 A、自然科学 B、劳动者 C、教育 D、经营管理 11、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源于对立阶级之间 A、经济利益的对立 B、政治立场的冲突 C、思想观念的差别 D、生活方式的不同 12、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开放的市场经济还是封闭的自然经济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3)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3)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A.内容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B.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C.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式 D.内容相对稳定,形式活跃易变 4.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5.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是() A.思想观念和信仰不同 B.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C.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不同 D.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所造成的经济地位不同 6.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科学文化的矛盾 C.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关于人性问题,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人性本善 B.人性本恶 C.人性有善有恶 D.人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8.人民军队的宗旨是() A.打仗 B.做群众工作 C.生产建设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主要错误表现在() A.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上 B.对待小资产阶级的问题上 C.对待富农的问题上 D.对待地主阶级的问题上 10.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 A.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 B.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D.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11.80多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发展先进生产力 C.发展先进文化 D.巩固执政地位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13.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是在()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14.科学发展观就是() A.两个文明一起抓 B.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C.人的全面发展 D.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以按资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C.以个体劳动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D.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16.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 A.正确经济方向 B.正确政治方向 C.正确文化方向 D.正确社会方向 17.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运动

2007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标准答案下(专升本)

(1) Instructions:Read the poem "A Day" by Emily Dickinson in Unit 6: Activity 1, Task 1,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that follow. A Day I'll tell you how the sun rose, --- A ribbon at a time. The steeples swam in amethyst, The news like squirrels ran. The hills united their bonnets, The bobolinks begun. Then I said softly to myself, "That must have been the sun!" … … … But how he set, I know not. There seemed a purple stile Which little yellow boys and girls Were climbing all the while Till when they reached the other side, A dominie in gray Put gently up the evening bars, --- And led the flock away. Questions: 1.Which metaphorical phrase describes clouds on the horizon? 2.What are the evening sunbeams described as?

2017年成人高考政治练习题一

2017年成人高考政治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国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自然界发展的基本规律 C.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D.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3.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A.唯一特性 B.根本属性 C.存在方式 D.辩证本性 4.意识是人脑的功能,说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能力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D.人脑是意识的产物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共性和个性 6.事物发展的道路是() A.直线性与循环性的统一 B.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真理与谬误的统一 7.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 A.精神生产活动 B.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C.科学研究活动 D.阶级斗争 8.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国家政权 B.政党 C.政治家 D.意识形态

9.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科学技术 B.社会基本矛盾 C.阶级斗争 D.生产方式 10.在社会结构中居基础地位的是() A.政治结构 B.经济结构 C.观念结构 D.阶级结构 11.毛泽东提出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阶级的概念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其主要精力是放在() A.发动党的组织 B.发动工人运动 C.解决农民问题 D.开展军事斗争 13.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 A.三湾改编时 B.古田会议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4.1947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制定并公布的土地革命纲领是()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B.《在不同地区实施土地法的不同政策》 C.《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5.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两头小"是指() A.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 D.无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16.1927年~l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政权性质是() A.工农共和国 B.人民共和国 C.民主共和国 D.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7.第一次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民主政权组织形式的会议是() A.第一届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一次会议 B.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代表会议筹备会常委第一次会议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 18.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A.固定不变的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 C.独立的社会形态 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 19."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是______的思考() A.陈云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毛泽东 20.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A.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 B.广大劳动者阶级 C.工人阶级 D.农民阶级 21.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 A.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鲜明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C.已经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2018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 )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C 2、唯物主义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C.精神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参考答案:B 3、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引进从重视硬件发展到重视软件 B.从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从吸收利用外资发展到国际劳务合作与跨国经营 D.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参考答案:D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参考答案:C 5、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 )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参考答案:C 6、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不变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

参考答案:D 7、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中共六大 C.七届二中全会 D.十二月会议 参考答案:C 8、党的十六大提出了( ) A.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B.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奋斗目标 C.社会主义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参考答案:D 9、在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 ) A.满足和被满足的关系 B.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C.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D.观赏和被观赏的关系 参考答案:B

成人高考政治简答题强化训练题及答案

xx政治简答题强化训练题及答案 xx政治简答题强化训练一 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回答:(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命题,指出了邓小平理论的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是指这一理论所依据和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还表现在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源于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自然是这一理论中应有之义。邓小平理论中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而展开的。 (3)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邓小平理论没有从本本出发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从中国国情出发,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和创新,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2.如何正确处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中 两个联盟的关系? 回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主要是 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也包括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二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同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含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与一部分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的联盟。中国的革命历史经验证明,共产党要正确地领导革命统一战线,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两个联盟的关系:第一,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第二,尽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

一.选择题。 1~4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给以为朋友的信中说:“我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来 源! ” 这段话说明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研究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的来源 2.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一种(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 朴素辩证法观点 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A 学习科学理论 B 参加社会实践 C 了解社会现状 D 研究实际情况 4. 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是:( A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C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D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 感性认识包含着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科学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6. 关于真题标准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B 统治者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 符合以往理论的就是真理 D 经实践反复证实的理论就是真理 7.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 A 在实践基础上的不断创新 B 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 C 继承前人创造的文化成果 D 科学家之间的相互协作

2010 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1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最显着特点是( B) A.阶级性 B.实践性 C.革命性 D.科学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D) A.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B.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C.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D.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 D.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4.肯定思维与存在具有统一性是( D)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可知论观点 5.辩证法所回答的问题是( C) A.世界的本原问题 B.世界是否 可知的问题 C.世界的状况问题 D.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 6.现代西方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其实质是(B )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 7.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A ) A.批判的,革命的 B.运动的,发展的 C.时间的,客观的 D.科学的,真理的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C) A.机械力学,地质学 B.生物学和有机化学 C.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D.理论物理学,胚胎学,古生物学 9.把金木水火土看成万物本原的观点是(D )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10.万物存在吾心中的观点是( B)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科学主义 1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 A.它的物质性 B.它的运动性 C.它 的存在性 D.它的多样性 1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 B) A.不存在静止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就是物质 D.除开运动物质不具有任何的属性 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 C) A.它的具体性 B.客观性 C.客观 实在性 D.变化,运动性 14.时间,空间是指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A ) A.机械唯物主 义的时空观 B.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D.客观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统一的 B、世界的本子是物质 C、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有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子是原子,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单位。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4、下列选项中,包含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反映论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一元论的观点 6、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认识---实践 B、实践---认识 C、知觉---表象 D、判断---推理 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风俗习惯 8、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A、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B、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C、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 9、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力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的是 A、自然科学 B、教育 C、劳动资料 D、经营管理 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的政权属于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社会生产力系统 C、社会经济基础 D、社会上层建筑 11、把社会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据是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 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8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 世界有无统一性的问题 C. 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 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2.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这是一种() A.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3.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 A. 实质 B. 总特征 C. 核心 D. 总规律 4.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 A. 绝对同一

B. 相互分离 C. 相互依存 D. 绝对排斥 5.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与唯心主义认识路线的对立表现为() A. 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B. 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 能动反映论与直观反映论的对立 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 A. 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点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 社会存在指的是 A. 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B. 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 C. 社会的物质财富 D.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8. 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容,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 产品分配关系 B.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C. 产品交换关系

D.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9. 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是() A. 意识形态和政治上层建筑 B. 意识形态和观念上层建筑 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10. 社会革命和改革都根源于() A. 新理念和传统观念的矛盾 B. 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11. 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 A. 决定论和非决定论 B. 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 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 12. 鸦片战争后,中国贫穷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是() A. 帝国主义的压迫 B. 封建主义的压迫 C. 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 13. 新主义革命与旧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革命的()

2007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

2007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给以为朋友的信中说:“我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来源!”这段话说明() A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研究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的来源 2.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一种()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 朴素辩证法观点 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A 学习科学理论 B 参加社会实践 C 了解社会现状 D 研究实际情况 4. 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是:() A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C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D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 感性认识包含着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科学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6. 关于真题标准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B 统治者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 符合以往理论的就是真理 D 经实践反复证实的理论就是真理 7.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 A 在实践基础上的不断创新 B 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 C 继承前人创造的文化成果 D 科学家之间的相互协作 8. 国家政权属于() A 社会经济基础 B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 社会上层建筑 D 社会生产方式 9.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 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 社会意识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 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0.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 A 社会革命 B 社会改革 C 科学发展 D 教育普及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表述人的本质的是()

成人高考《政治》模拟试题(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 集体主义 B. 改革创新 C. 共产主义 D. 与时俱进 2 下列各种收入中,就其性质来说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A. 集体企业中职工工资收入 B.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C. 外资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 D. 股份制企业工的分红收入 3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 A. 《告台湾同胞书》 B.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4 国有经济是指() A. 部分劳动群众结合在一起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 B. 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 C. 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使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 D.

部分劳动群众结合在一起共同使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 5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 A.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B. 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C. 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 D. 社会、经济全球化 6 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 社会主义 B. 爱国主义 C. 集体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7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A. 制度化、法律化 B. 合理化、制度化 C. 法律化、科学化 D. 制度化、有序化 8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坚持和平共处原则 C. 坚持高度自治原则 D.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成人高考政治必看重点题目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必看重点题目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两者虽然都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的,但具体科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某一特殊领域或某一特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表现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三、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答:(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2)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人力资源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一、苏澳玻璃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答:一个组织特别是企业要维持生存或发展,拥有合格、高效的人员结构,就必须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计划是指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员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工作者和组织的利益,最有效地利用短缺人才。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时,需要确定完成组织目标所需要的人员数量和类型,因而需要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并且预测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和未来的需求。在确定所需人员类型和数量以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就可以着手制定战略计划,采取各种措施以获得所需要的人力资源。 苏澳公司专门组织力量对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需求进行分析预测,以此结果作为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同时也作为直线管理人员制定行动方案的基础。这充分说明了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公司管理人员在十四个方面对人员管理情况作出科学、详尽的预测、分析,为公司的员工招聘、职位安排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二、华为的人力资源体系基础 答:工作分析又称职务分析是对某一企事业单位内部各自岗位工作地分析,即分析者采取科学的手段与技术对每个职务同类岗位工作地结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解、比较与综合,确定该职务岗位工作的要素特点、性质与要求的过程。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它是整个人事管理科学化的基础。(2)它是提高现实社会生产力的需要。(3)它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客观要求。(4)它有助于工作测评、人员测评以及定员定额。 华为公司在此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是根据企业转型的实际,重新确定设置什么样的工作岗位,用什么样的人,用人做什么样的事情这样的工作分析和人力资源分析和预测的工作,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员招聘、职位安排、考核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说明了工作分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业2北京某IT公司的人力资源招聘工作 一、简述案例的内容:该公司公司在招聘工作中注重每个工作环节,做到细致严谨,才能甄选出公司所需要的人才。 二、本人分析与讨论: 1、本人分析的观点: 我的观点是:首先说明了该公司对招聘工作的重视,甄选目标明确,采取新颖的方法与面视者交流以达到了解应聘者的目的,第一次出试,笔试等方法,针对岗位的具体划分,考评细节具体有明确目的,可以合理的安排好人员,再通过复试具体与应聘交流,来选出合适的人员。招聘过程详细而且必要和合理,为企业选聘人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小组讨论过程记录 XX同学发言:在一个企事业单位里如何获得人才和留住人才是HR最重要的问题 XX同学发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招人、用人、留人都是很重要的核心部分。人才的使用关系到企业的管理水平。每个企业对人才的定义很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水平在提高,企业的领导素质在提高,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在提高。现在的企业领导对人才要求也在提高。制定合理的人才计划,编制企业的需要的人才类型,才能得到可能适合于企业发展的人才。 XX同学发言:留住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企业的发展、技术创新、技术改革;管理水平的提升都需要人才。需要稳定的人才队伍作保障。要留住人才,首先要关心他们,关心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的思想、关心他们的家庭。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关心他们的家庭,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XX同学发言:在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对我国人才进行“蚕食”,国内人才竞争将愈演愈烈。当企业决定留人的时候,首先应该弄清楚的问题就是:应该留的人是谁?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总有那么一些人是公司一直都想留住的,例如,工程天才、能激发员工热情的业务主管、创意十足的产品设计师。他们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有能力影响团队中的其他伙伴。这些人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旦这些重要人才离职,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包括招募和培训新员工需要的成本;离职导致的士气低落绩效不佳造成的成本。而且这些业务精英手中通常有关系公司发展的重要技术与客户资料,轻易就被带到竞争者那里,损失更是不可限量。 但是显而易见,这些员工也是最难留住的。正是因为他们具有的宝贵的技术、经验、品格和业务关系等,他们是人力市场上的宠儿,也是猎头公司的重点发掘对象。 从这种现象也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一定是人力资本。 XX同学发言:把具有合适能力的人员,在合适的时间,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才智是行为,具备某方面才智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完成工作。才智不能教,因此必须去选择。有人就曾说过:“你可以教火鸡学爬树,但是雇用松鼠更方便。”将适当的

2020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20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个诗句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5.度是 A.关节点 B.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C.质与量的统一 D.事物的根本性质 6.肯定与否定的关系是 ( ) A.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关系 C.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D.支持与反对、准确与错误的关系 7.割裂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会导致 ( ) A.唯心论 B.机械唯物论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是 ( ) A.将唯物论引入理解论 B.将辩证法引入理解论

C.将实践引入理解论 D.将现代科学引入理解论 9.生产实践处理的是 (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社会的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 D.人与物质产品的关系 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 A.辩证法的观点 B.诡辩论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11.阶级起源于 ( ) A.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暴力镇压 B.劳动产品分配不均 C.社会分工不同 D.剩余产品和私有制 12.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志是 ( ) A.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同经济地位 B.人们的不同政治态度和阶级立场

2005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下(专升本)

08-09学年下学期高一信息技术半期考试卷 高一___班座号____姓名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下列有关信息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只有以文字的形式才能长期保存信息 B、数字信号比模拟信号易受干扰而导致失真 C、计算机以数字的方式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 D、信息的数字化技术已逐步被模拟化技术所取代 2、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上下迅速动员,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开展了紧急有序的救灾工作,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A、载体依附性 B、价值性 C、不完全性 D、真伪性 3、下列属于信息范畴的是() A、报纸和杂志 B、教科书 C、存有程序的软盘 D、光盘中存放的歌曲 4、关于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可以处理 B、信息可以独立存在 C、信息可以共享 D、信息可以传递 5、图书馆中的名著被广大读者借阅,这体现了信息具有() A、传递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价值性 6、下列说法中不表示信息具有价值性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C、书中自有黄金屋 D、一寸光阴一寸金 7、下列属于信息技术范畴的是() ①计算机技术②微电子技术③通信技术④传感技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通常认为人类社会共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按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②语言的产生与应用③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④文字的创造和使用⑤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A、④②①③⑤ B、④②①⑤③ C、②④①③⑤ D、②④①⑤③ 9、用计算机制作模拟汽车碰撞的全过程,这里应用了信息技术的() A、虚拟现实技术 B、语音技术 C、GPS全球定位 D、生物技术 10、下列信息来源中,可以通过事物本身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是() A、同学 B、图书 C、事件现场 D、网络 11、小李决定采用上网的方式查找“奥运会历史上的金牌榜”,这是获取信息过程中的()阶段 A、确定信息需求 B、确定信息来源 C、采集信息 D、保存评价信息 12、用数码相机拍照片,照片的存储格式一般是() A、gif B、bmp C、jpg D、pdf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适应于物质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随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3.抽象的可能性是指( ) A.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 B.实质上是一种不可能性 C.在现实中有充分根据的东西 D.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东西 4.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 A.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绝对的永恒的统一 D.相对的暂时的统一 5.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政治制度演变史 C.生产劳动发展史 D.宗教信仰变迁史

6.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7.人的本质是() A.永恒不变的 B.随主观意志的变化而变化的 C.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随个性的变化而变化 8.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不容许 B.封建主义不容许 C.无产阶级不容许 D.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 9.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强调了( ) A.工人运动的重要性 B.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 D.城市工作的重要性 10.革命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 ) A.领导权问题 B.争取多数、反对少数问题 C.政策和策略问题 D.政治纲领和战线问题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个诗句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5.度是 A.关节点 B.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C.质与量的统一 D.事物的根本性质 6.肯定与否定的关系是 ( ) A.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关系 C.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D.支持与反对、准确与错误的关系 7.割裂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会导致 ( ) A.唯心论 B.机械唯物论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是 ( ) A.将唯物论引入理解论 B.将辩证法引入理解论

C.将实践引入理解论 D.将现代科学引入理解论 9.生产实践处理的是 (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社会的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 D.人与物质产品的关系 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 A.辩证法的观点 B.诡辩论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11.阶级起源于 ( ) A.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暴力镇压 B.劳动产品分配不均 C.社会分工不同 D.剩余产品和私有制 12.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志是 ( ) A.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同经济地位 B.人们的不同政治态度和阶级立场

最新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最新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政治 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空间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答案】A 2.辩证法思想的现代形态是 A.自然辩证法 B.朴素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 D.唯心辩证法 【答案】C 3.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物是感觉的复合”。这是一种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B 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会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有无相生,长短相形 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答案】D 5.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法官审理案件 B.农民播种小麦 C.科学家做化学实验 D.医生为病人治病 【答案】B 6.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理论,一种是唯理论,另一种是 A.经验论 B.循环论 C.直线论 D.不可知论 【答案】A

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绝对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主观性 D.真理具有客观性 【答案】B 8.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联系的 B.变化的 C.实践的 D.精神的 【答案】C 9.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是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B.进步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C.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答案】D 10.在生产关系的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D.产品的分配关系 【答案】A 11.“社会历史是天才的英雄人物活动的结果。”这是一种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B 12.下列各项体现正确处理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关系的是 A.宁让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 B.把方便留给自己,把困难留给别人 C.苦了我一人,幸福千万家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答案】C 13.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们 A.选择的自主性 B.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的改造 C.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D.摆脱必然性而独立 【答案】B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