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编教育管理学

新编教育管理学

新编教育管理学
新编教育管理学

第一篇教育管理学总论

第一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的意义和特性

管理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现象

管理:在组织中,有关人员对各种资源进行适当领导、组织和安排,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管理的要素:一组织。二目标。三资源。四效率。

管理和行政

很多情况,两者是交替使用的。

管理活动的意义

1、管理是一个组织能够正常运转,并最终完成组织任务的根本条件,缺乏管理的组织不过是一盘散沙。

2、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工作绩效的最主要的手段。

3、通过有效管理能够提高众人的士气,这对维护组织生存至关重要。

4、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能使组织成员职责分明,减少扯皮和推诿。

管理活动的特性

1、管理活动更多地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

2、管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多方位的。

3、管理活动是一种过程。

4、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教育管理活动概述

教育管理活动的意义

1、现代教育已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事业

2、为了协调教育的发展

3、为了合理规划和利用教育资源

4、为了服务于教育

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比较

共同点:教育管理活动也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教育管理的对象,同样是人、财、物、事、时间、空间等成分;教育管理也表现为一个过程,并有其专门的管理职能;其管理方式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等。

不同点(教育管理活动的特殊一面即特性):一教育领域中很多东西人们难以定论或把握,如教育目的、教学技能、学习态度、学术氛围等。二教育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要受多种因素制约,这就导致教育管理的很多方面难以量化,并直接影响到评判的标准。三教育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所以教育管理活动常常会碰到伦理、道德、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四在教育系统中,教学有日趋专业化的迹象。五对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比对其他管理工作的评价要复杂得多。六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教育管理的元价值(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元价值就是超越其他一切价值的价值,是最基本的价值。

个人元价值是生存,学术元价值是理性,管理的元价值是效率和效用。

教育管理:蓬勃发展的事业

第三节教育管理学学科分析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以学校组织的管理为核心,并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

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作为一门学科,教育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

教育管理学与相关学科领域

政治学、社会学、哲学、行为科学、心理学、行政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1、教育管理学总论

2、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

3、教育政策和法律

4、教育人员及教育对象的管理

5、教育实务管理(上)(下)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教育管理学的未来发展

国际研究与本土研究并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信息革命将对教育管理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学科的分化趋势。

思考题

1、管理活动的意义和特性是什么?

2、如何理解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试分析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4、请说明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我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

稷下学宫:古代教育管理实践的典范

(1)办学体制:官方出资,私家主持。

(2)教育管理形式:其教学过程将讲学、著述、育才等因素融合于一体。

(3)教师管理制度:在教师管理上做到学术不干涉、生活提供优厚待遇。

《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

(1)学制与学年的设想;

(2)教学管理的主张;

(3)教师管理。

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

(1)儒家孔子:以“仁”为核心,通过关心、爱护和重视人来实施有效的管理(要尊重管理对象)。孟子:管理是发掘、顺应其内在的自觉地过程。

(2)荀子:看重制度、法令等对管理的重要影响,

欣赏管理尊严和管理的权威性。

(3)道家:管理要尊重个性,不要对管理对象过

于压抑束缚。

(4)法家:以法为教。

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管理

教学制度相当完善,从入学到毕业几乎都有制度化的规

定。

宋代教育家朱熹的教育管理思想:

把受教育的过程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德育管理方

面主张将道德思想灌输与道德行为训练结合起来。

书院的教育管理实践:

在教学上,以研习儒家经典为主,采用个别钻研、相互

问答、集中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在管理上,带有自治色

彩,管理自主、经费自筹等。

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想

新式学堂的创办

近代教育督导制度的创设

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

主张根据各地的实际实施教育管理,其教育管理的核心

思想是民主和法治。

陶行知的教育管理实践

为促进现代中国平民教育、乡村教育以及普及教育的发

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二节西方国家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

古希腊:西方教育的起点

古代贤哲的教育管理思想

教育应由国家来管理,有必要设计一套教育制度,重视

教材的选择等。

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观

国家应担负起管理教育的责任;建立全国统一的学校制

度;学年制和学日制;班级授课制;考试制度;学校人

事管理;学校纪律。

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

他在使教育心理学华、科学化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杜威及其实验学校的管理实践

其教育理念: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组和改造,从做中学,

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

欧美新教育运动中的学校管理

在学校设置方面,选址在乡村,贴近自然,增加活动空

间;在教学管理方面,不硬性规定课程,不强制灌输知

识,不单纯强调智力成绩。在学生管理方面,认为学校

应该是学生自由、快乐的活动场所。

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和教育管理发展

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

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泰罗、法约尔、韦

伯;

行为科学,代表人物梅奥;

当代管理理论,代表人物西蒙、巴纳德。

古典管理理论:提倡制度化的教育管理(被看作“管理

实践的最好的思想基础”)

基本主张:

一把高效率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

认为“效率原则是衡量任何组织的基础”。

二认为分工和专业化是管理活动的最基本手段。

三统一指挥。

四工作标准化。

五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

六看重经济上的奖励和惩罚制度。

七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

八坚信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

人际关系学说:改善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代表人物梅奥)

强调员工的动机、工作满意度、非正式组织的意义等对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价值。在人和组织之间,人际关系学

说更看重人。人际关系学说理论家坚信,只有充分调动

人的工作积极性,改善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才能达到有

效管理的目的。

其影响:1大量的著作和论文推动了人际关系理论在教

育界的传播;2学校行政人员对满足教师心理需要、提

高教师士气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3有识之士呼吁学

校在制定计划时倾听教师的意见,作到民主参与决策;

4部分教师开始有意识向学生灌输合作意识,以提高学

生人际交往能力。

结构主义:学校组织性质的再认识(韦伯的科层制又叫

官僚制)

韦伯的科层制:注重组织内部的结构设计;组织具有一

些特征:分工和专业化,权力等级体系,规章制度等。

韦伯的理论应用于学校有局限性,因为学校不属典型的

科层制,学校还有教学的专业化。这导致了人们对学校

性质的讨论。

人们对学校性质的讨论中,科恩提出“松散结合系统”理

论,认为科层理论解释教育组织不合适,因为教育组织

具有特殊性质:1教育组织的目标不是具体明确的;2

教育组织所运用的技术也不清楚;3教育组织有“流动式

参与”特点,人员流动性大,决策过程复杂。所以教育组

织是一个观念上松散的结合体,学校系统和学校是以结

构松散为特征,学校有很大的自主权和自由,教师也是

很一般地受到校长的控制和指导。(主张)----评价为“现

代教育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教育管理学从经验走向科学

行为科学: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人

类学等多学科知识,探讨人的行为问题。

(1)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第一位将行政和行

为科学加以关联的人,最早运用行为科学方法研究组织

问题的人,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强调组织是一

个内外协作、平衡的社会系统。

(2)西蒙的决策理论。当代行政学的代表人物,

决策理论的创立者。阐述了决策的意义、类型和过程,

并对组织决策的合理性问题作了深刻分析。主张以行政

行为的研究替代行政学的传统研究方式。在组织决策研

究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3)领导行为的研究。领导行为描述文卷、“以员

工为导向”和“以生产为导向”领导两维层面理论;“管理

方格理论”,“权变理论”,“情景领导理论”等。

(4)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雷

格的“X理论,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

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思考题

1、我国古、近代教育家在教育管理领域有哪些论述

和活动?

答:(1)稷下学宫:古代教育管理实践的典范。稷下学

宫的办学体制属官方出资,私家主持性质。教学管理形

式将讲学、著述、育才等因素融合于一体。教师管理制

度上做到学术不干涉、生活提供优厚待遇。

(2)《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学制

与学年的设想;教学管理的主张;教师管理。

(3)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荀子:欣赏管理尊严和管

理的权威性。道家:要尊重个性,不要对管理对象过于

压抑束缚。法家:以法为教。

(4)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管理。从入学到

毕业几乎都有制度化的规定。

(5)宋代教育家朱熹的教育管理思想。把受教育的过

程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将道德思想灌输与道德行

为训练结合起来。

(6)蔡元培:主张根据各地的实际实施教育管理;提

倡用民主的精神管理学校;主张学生自治。

(7)陶行知:其教育管理活动为促进现代中国平民教

育、乡村教育以及普及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西方国家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是如何演变的?

答:(1)古希腊:西方教育的起点。

(2)古代贤哲的教育管理思想。如柏拉图、亚里士多

德。教育应由国家管理,要重视教材的选择;重视被教

育者的身体训练和理智发展。

(3)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4)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观:国家应担负起管理教育

的责任;建立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学年制和学日制;

班级授课制;考试制度;学校人事管理;学校纪律。

(5)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

(6)杜威及其实验学校的管理实践。其教育理念:教

育是经验的不断改组和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

教育即生活。

3、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主张有哪些?它对教育管理

的实践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基本主张:一把高效率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

作的最高目标,认为“效率原则是衡量任何组织的基础”。

二认为分工和专业化是管理活动的最基本手段。三统一

指挥。四工作标准化。五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六看重

经济上的奖励和惩罚制度。七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八

坚信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

影响:古典管理理论中的许多管理方法在今天学校管理

中运用;被看作是“管理实践的最好的思想基础”。它给

教育管理人员这样一种观念上的启示:教育管理活动是

可以控制的,通过设计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一套

完善的规章制度,遵循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原则,再辅之

以严格的奖惩手段,学校组织也能像其他一切组织一

样,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最佳的管理目标。

4、行为科学的研究涉及到哪些领域?它是如何影响

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

答:领域:(1)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社会系统学派

的代表人物);(2)西蒙的决策理论。(3)领导行为的

研究。(4)激励理论。(5)人际沟通、组织发展和变革、

角色冲突、组织文化、参与决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

讨。

影响:(1)理论角度。它改变了以往抽象的哲学思辨和

单纯的经验总结,在教育管理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化

工作。(2)研究方法方面。行为科学基本的研究手段是

实证研究,包括编制问卷、访谈调查、实地观察、个案

分析等,使得教育管理的研究更为严谨和科学。(3)学

科建设方面。科学的成分大大增强,学科的体系也日趋

严密和完善。

第二篇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

第一章教育管理体制

第一节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教育管理体制的含义

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

方面的制度。

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因素

(1)国家的政治体制的制约;(2)社会的经济状

况的制约;(3)受本国教育和文化传统的影响;(4)受

国际改革潮流的影响;(5)与管理主体有关。

教育管理体制的功能

1

(1)领导和指挥的功能。(2)权力分配的功能。(3)分工协作的功能。(4)提高效率的功能。

正确认识教育管理体制的意义

(1)理论层面:有助于澄清对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些模糊认识,加深对教育管理体制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的认识,使我们更深刻理解由教育管理体制所构成的各种教育管理现象。

(2)实践层面:有助于理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促使我们认真反思近年来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经验及所应吸取的教训,使今后的体制改革工作目标更明确,措施更可行。

第二节从宏观层面看教育管理体制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演进

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之一: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三种类型中最重要)

依据:中央和地方关于教育管理事权的分配关系。

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之二:从属制和独立制

依据:教育行政管理机关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从属制优点:有利于政府统筹规划,有利于加强教育行政管理的权威性。

从属制不足:易出现重经济、轻教育的情况;政府首长任期的限制导致追求短期效果。

独立制(用于地方教育管理)优点:避免外行领导内行,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

独立制不足:不利于发挥政府办教育的积极性,不利于教育事业与社会其他事业的协调发展。

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之三:专家统治制和非专家统治制

依据:教育管理决策权是否由教育专家掌握

优点:有利于教育行政首长专业化,对教育事业进行科学管理。

不足:容易将注意力局限于教育内部的各种关系,导致教育行政决策的片面性。

对我国现行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

改革重心:完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

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形式: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制度,即以中央集权为基本,中央管理与地方管理适当结合的制度。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与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之间是上下级关系。

今后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1)要体现中央统一领导的精神;(2)体现地方分级负责的精神;(3)应体现调动有关各方积极性的精神。第三节从学校层面看教育管理体制

校长负责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

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

岗位责任制和人员聘用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

确定教职工的岗位数、岗位职责和任务,根据有关原则实行聘任制,建立合理的聘任程序

校内结构工资制的改革:学校内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校内结构工资组成:基本工资(基础职务工资),补贴工资(车贴、书报费等),岗位工资(按工作量,含基本岗位工资、超工作量工资、兼职津贴等),奖励工资。(在教工的收入分配上拉开了差距,调动了积极性)

思考题:

1、试分析教育管理体制的含义及功能?

答:含义: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功能:(1)领导和指挥的功能。(2)权力分配的功能。(3)分工协作的功能。(4)提高效率的功能。

2、比较教育管理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的异同。答:相同点:(1)都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2)从优缺点两方面来看,两种体制各有利弊,绝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3)教育管理体制难以解决一切教育问题,它更多影响的是国家政策及管理层面的东西,而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则小得多。

不同点: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表现为中央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领导和管理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地方政府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要以实施

3、请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答: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要体现中央统一领导的精神;要体现地方分级负责的精神;应体现调动有关各方积极性的精神。

4、评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答:(1)校长负责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2)岗位责任制和人员聘用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确定教职工的岗位数、岗位职责和任务,根据有关原则实行聘任制,建立合理的聘任程序)。

(3)校内结构工资制的改革:学校内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完善:有很多新问题值得研究,如:如何对现有的小学教师进行适当分流,如何看待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等,需要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进一步去分析和探索。

第四章教育组织机构

第一节组织及组织理论概述

组织的含义

组织是一个复杂、永远处于活动状态、又不断在自我调整和自我发展的综合系统。组织的功能

一实现组织机构的目标;二满足其成员物质和精神的需

要;三确定每个成员的位置;四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的

结构。

组织的分类

(1)按照社会功能所作的划分:生产经营性组织、政

府机构组织、法院和政党等利益团体、文化组织。

(2)按照谁是受益者来区分:公益组织、企业组织、

服务组织、互利组织

(3)按照对组织的顺从程度来划分:强制性组织、功

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

(4)按照能否自由参加所作的区分:自主的组织、半

自主的组织、非自主组织(监狱等)

所以,用过于强制性的教育手段,或用功利主义的态度

对待学校工作,都与学校组织的基本特性不符。

组织的管理幅度(讨论如:一个人最多能管理几个人----7

个较为合适,一个组织分几个层次为宜)

指组织结构的层次及管辖范围,研究它可以使组织更合

理地设计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

组织就是通过适当的分层来实现其有效的管理的。

在一般的学校,一个校长下面设2-3位副手较合适,学

校规模大的,可安排3—5位副手。

中小学的年纪组,教师不宜过多。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根据组织编制、章程或其他正式制度、规范

而建立起来的系统,它是人们长时间置身其中,作用明

显而且直接的社会群体,也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载

体。

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内部,由于部分成员的性格、

气质、爱好、兴趣等较为接近,因而在相互交往的过程

中结下比一般成员更密切的朋友关系,并形成特有的小

团体,且这样的小团体有自己特有的权威和领袖,甚至

有自身不成文的规范或章程。

两者关系:相互影响和关联,一个正式的组织不可能完

全排斥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如果处理和协调地好,有助

于正式组织的目标实现。

组织的基本形式

(1)直线式组织。

(2)功能式组织。

(3)直线及功能式组织。

(4)委员会式组织。

(5)扁平的组织形式。

以上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改革,学校组织机构的设计起到

参考作用。

第二节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建设

教育行政组织的性质

(1)从教育行政组织与国家行政组织的关系方面分析。

教育行政组织具有国家性,代表国家行使对教育的行政

管理权。

(2)从教育行政组织的功能方面分析。它是国家领导

和管理教育事业的专门职能机构。

(3)从教育行政组织的内部系统方面分析。它是由职

权分明的、纵向和横向诸多教育主管机构组成的网络体

系。

(4)从教育行政组织的活动方面分析。它既是教育行

政管理活动的主体,又是客体。

教育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

依法组建和按需设立的原则;完整统一和合理分权的原

则;精简机构和事权对应原则;适应变革和自我完善原

则(变革是为了完善,完善又离不开变革)。

教育行政机构的管理及其意义

含义:教育行政组织内部的事务管理。广义:指遵循一

定的管理原则,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地规划、协

调和运用组织内部的人员、经费和物材,来实现对教育

事业进行有效管理的目的。狭义:指各级教育行政组织

中行政办公室职能范围的各项业务工作管理,包括文书

管理、档案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

意义:1提高教育行政领导的决策水平;2提高教育行

政活动的效率;3提高为基层学校教育服务的质量。

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策略

(1)必须根据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来转变教育行政

机构的职能,精简有关的机构。

(2)教育行政机构要根据学校工作的整体性来设置。

(3)教育行政机构应运用市场调节的手段,对教育资

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进行适当调节。

第三节学校组织机构及其建设

学校机构设置的原则

(1)精简机构,讲求效率;(2)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实

现岗位责任制);(3)分工协作(既有分工也有合作);

(4)信息联系渠道畅通(注:我校利用校园网和走廊

的公告栏,现代化与传统方式相结合);(5)因校制宜。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建设

两类:行政组织机构和非行政组织机构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包括: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

总务处、教研组、年级组(很多学校并存)。

学校非行政组织机构建设

党支部;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研

究性团体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的架构模式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架构模式:校长办公室下设教导处、

政教处、总务处,教导处下设图书馆、机房、卫生室、

文档室;总务处下设事务组、财务组和膳食组。教导处、

政教处下设各年级组和教研组。

思考题:

1、请分析组织的含义和功能。

含义:组织是一个复杂、永远处于活动状态、又不断在

自我调整和自我发展的综合系统。

功能:一实现组织机构的目标;二满足其成员物质和精

神的需要;三确定每个成员的位置;四及时调整和完善

自身的结构。

2、评述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原则。

答:依法组建和按需设立的原则;完整统一和合理分权

的原则;精简机构和事权对应原则;适应变革和自我完

善原则(变革是为了完善,完善又离不开变革)。

3、评析学校行政组织机构的模式及机构建设。

答:学校行政组织机构架构模式:校长办公室下设教导

处、政教处、总务处,教导处下设图书馆、机房、卫生

室、文档室;总务处下设事务组、财务组和膳食组。教

导处、政教处下设各年级组和教研组。

机构建设:学校行政组织机构包括校长办公室、教导处、

政教处、总务处、教研组。学校机构的设立形式不可能

千篇一律,一并非所有中学都设有政教处,二绝大部分

的小学不设政教处,三有些民办学校有特殊架构形式,

如校董会,四一些学校不设“两处”或“三处”,设有关的

委员会,五很多学校设教育科研室,六部分学校成立校

办工厂。

补充:学校机构的设置得从学校实际去考虑机构,学校

组织有其特有的超稳定性特性。

新情况:小班化教学导致包班制老师,直接受教导处或

校方领导;学校间的合并,分部制的机构管理形式就会

增多。

第三篇教育政策和法律

第一章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

第一节教育政策概述

什么是教育政策

指政党、政府等各种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

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而协调内外关系所制定的行动准

则。

教育政策的特点

指向明确;相对稳定;影响广泛;体现统治阶段意志;

不具强制性。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

关系: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律的依据;教育法律一旦

确定下来,又会对教育政策产生影响和制约,以后任何

新的教育政策出台都不能与教育法律相抵触。

区别:1制定主体不同。法律由特定国家权力机关制定;

政策可以是政党或政府机构制定。2表现形式不同。政

策通过决议、决定、通知、意见等,法律以规范性的法

律条款形式出现。3实施方式不同。政策的实施靠宣传

教育,法律的实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教育政策的社会制约基础

一政治因素;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种政治行为,如政治

因素影响教育政策目标的确定、影响政策方案的选择,

以及教育政策的修订等。

二经济因素;经济实力影响教育政策的实施,影响方案

的选择。如发达国家选择10-12年的义务教育方案。

三教育因素。教育传统和现状对政策的影响。

第二节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式

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

认定教育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拟订政策方案;选

择政策方案等。

政策制定模式的涵义

指政策制定的机构和人员本着自己的价值取向,通过一

定的途径和方法去应对或解决面对的政策问题。

理性模式

定义:政策制定者根据一套近似完美的、合乎理性的政

策制定程序来制定政策。

不足:政策目标难以操作化和量化,资料难以收集齐全,

任何国家不存在绝对中立的价值。

渐进模式

定义:制定新政策时只对过去的政策做局部的调整和修

改,使新政策成为过去政策的延伸和发展。优点:政策

制定比较稳妥可靠,不必做整体上的调整,执行起来阻

力较小。局限性:比较保守。

团体模式(=政治协商模式)

定义: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广泛听取各政党、团体及

不同职业的人的意见,在充分讨论、对话和协商的基础

上,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最终达成具有妥协谅解色彩

的决定。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它是一种经常运用的

方法。

第三节建国以来的教育管理政策

建国初期的教育管理政策

改造旧教育的基本方针;接收原国民党统治区学校的决

定;进行学制改革的决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管理政策

确定党的教育方针;划分教育管理的权限;规范学校的

日常管理工作。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管理政策

全面恢复与改革开放时期的教育政策

第四节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的政策导向

教育政策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导向作用:在社会转型

期,教育政策常常成为教育管理的指路灯;教育政策为

2

协调教育的内外关系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教育政策直接或间接作为教育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教育政策对课程管理的调控作用。

教育管理实践检验和完善教育政策

8项成就:1正确处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2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起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民办教育得到迅速发展。3扭转了过去在教育管理体制上高度集中、统得过死的局面,初步形成了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新体制,把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办学积极性。4职业和成人教育在政府统筹管理下取得成绩。5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6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方面。7开展农村和城市教育综合改革。8高等教育的办学自主权。

教育政策与校长工作

教育政策对校长工作的影响:1教育政策是校长取得主管学校资格的重要依据;2教育政策规范校长的办学行为;3教育政策引导和启发校长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的错位

有了政策却不去执行,即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有了实践却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撑,即教育政策的滞后。

思考题:

1、请分析影响教育政策的因素。

一政治因素;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种政治行为,如政治因素影响教育政策目标的确定、影响政策方案的选择,以及教育政策的修订等。

二经济因素;经济实力影响教育政策的实施,影响方案的选择。如发达国家选择10-12年的义务教育方案。

三教育因素。教育传统和现状对政策的影响。

2、评述政策制定的模式。

基本模式共有八类,理性模式、渐进模式、综合模式、组织模式、团体模式、精英模式、竞争模式、系统模式。(1)理性模式。定义:政策制定者根据一套近似完美的、合乎理性的政策制定程序来制定政策。不足:政策目标难以操作化和量化,资料难以收集齐全,任何国家不存在绝对中立的价值。

(2)渐进模式。定义:制定新政策时只对过去的政策做局部的调整和修改,使新政策成为过去政策的延伸和发展。优点:政策制定比较稳妥可靠,不必做整体上的调整,执行起来阻力较小。局限性:比较保守。

(3)团体模式(=政治协商模式)。定义: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广泛听取各政党、团体及不同职业的人的意见,在充分讨论、对话和协商的基础上,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最终达成具有妥协谅解色彩的决定。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它是一种经常运用的方法。

3、论述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的关系。

(1)教育管理离不开政策的导向,教育政策又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2)教育政策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导向作用:在社会转型期,教育政策常常成为教育管理的指路灯;教育政策为协调教育的内外关系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教育政策直接或间接作为教育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教育政策对课程管理的调控作用。

(3)教育管理实践检验和完善教育政策(似理论与实践关系)。

(4)两者之间有时会发生错位。有了政策却不去执行,即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有了实践却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撑,即教育政策的滞后。

06年简答题:教育决策对校长工作具有怎样的影响?(C5)

1教育决策是校长取得主管学校资格的重要依据。2教育决策规范校长的办学行为。3教育决策引导和启发校长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

第六章教育法律与教育管理

第一节教育与法律

教育的法律化

必然性(表现):由国家机关制定的教育法律法规数量不断增加;法院越来越多地参与审理教育方面的案子。教育法的体系

包括: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单行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教育法律(06年名词解释题,第6章):从狭义上说,在我国,教育法律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它又可以分为教育的基本法律和教育的单行法律两类。教育的基本法律是对一个国家教育的基本方针、任务、制度的总体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教育的单行法律是针对教育的某一领域或某一部分而做出的法律规定,由人大常委会制定并通过。

教育立法的意义

1通过教育立法确立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保障教育的优先发展;2通过教育立法协调教育系统的内外部关系,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3通过教育立法明确教育关系主体的法律权利与义务,规范教育行为。

教育管理:走向法制

第二节教育法与教育行政

国家教育权与教育行政

教育行政机关

含义: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专门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的国家机

关。

教育行政行为

含义:教育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对教育事务进行

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特点:它由教育行政机关做出;它是教育行政机关行使

行政职权、履行其行政职责的行为;它必须是具有法律

意义的行为。

教育行政行为的形式

1教育行政立法:指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

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有关教育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

行为。

2教育行政监督检查:具有教育事业管理权限的行政机

关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者、受教育者或公民是

否遵守教育法规、执行教育行政机关的决定等的情况进

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3教育行政许可:(04年名词解释题,第6章):教育行

政机关应教育行政管理相对方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

等形式,依法赋予教育行政管理相对方从事某种教育活

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行政行为。

4教育行政处罚:教育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

对违反教育法律规范的尚未构成犯罪的教育行政管理

相对方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5教育行政强制执行

教育行政法律责任

含义: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了有关教育的行

政法律规范或不履行相应的行政法律义务而应依法承

担的行政法律后果。

第三节教育法与学校管理

学校的设置

学校的权利和义务(内容很重要)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

可证制度。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

员的最基本要求,它是公民成为教师的前提条件。

教师资格的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2必须遵守宪法和

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3必须具

有教育教学能力4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

考试合格。

教师职务制度: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的需要

而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的教育专业技术

工作岗位。

教师职务制度内容:1教师职务系列2教师职务的任职

条件3教师职务的评审

教师聘任制度(04年,第6章):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

的基础上,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机关根据教育教学需要

而设置的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

教师职务的一项制度。

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教育的非营利性与学校收费管理

学校事故及其预防

事故的类型:1从诱发学校事故的主体或其成因方面:

与学校的设施设备有关的学校事故;与教职员有关的学

校事故;与学生本身有关的学校事故。2从学校事故发

生的时间或场合来分析:运动伤害;课余伤害;课内事

故;校外活动事故;上学或放学期间发生的伤亡事故。

事故的特征

后果的严重性;原因的复杂性;处理得特殊性。

学校事故的预防

1提供安全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2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严,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3体育场地和器材应

当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4学校组织的文化娱乐、社会

实践等集体活动应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并提供必要

的安全保障措施。5学校应建立卫生制度;6对于残疾、

体弱学生给予特殊照顾,注意女学生的心理特点。7应

配备必要的处理伤害事故的医疗用品。

思考题:

1、谈谈法律与教育管理的关系。

答:1通过教育立法确立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保障教育

的优先发展;通过教育立法协调教育系统的内外部关

系,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通过教育立法明确教育关系

主体的法律权利和义务,规范教育行为。教育管理走向

法制。随着教育法律的日益健全,教育管理活动必将越

来越多地接受法律规范的调整和制约。

(补:1教育法对学校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它规

范着学校管理的行为,督促学校在法令许可的范围内行

事,推动着依法治校精神的落实,并对提高学校教育人

员的法律意识起到极大的作用。2学校、教师和学生要

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权益,并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

2、试分析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及义务。

答:学校权利: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

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

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

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

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8拒绝任何

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

规定的其他权利。

学校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

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以适当方式为

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

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

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

教师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

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

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

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

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

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机关的工

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

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

培训。

教师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

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

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

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

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

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

体质等方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

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

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

平。

学生的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

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

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

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

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向有关部门

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

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

的其他权利。

学生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

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

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

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评述教育行政机关应该如何依法行政。

答:1无论哪一级教育行政机关,都必须在其法定职权

范围内行事,充分、及时地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管理

其权限范围内的教育事业。2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

法》《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

教育行政部门负有实施、监督和管理本辖区内义务教育

实施情况的法定职责。3教育行政机关通过教育行政立

法、教育行政监督检查、教育行政许可、教育行政处罚

和教育行政强制执行等教育行政行为实施依法行政。3

教育行政机关要有依法行政的意识,要依法管理教育事

业。

4、评述学校应该如何依法治校。

答:1依法治校的“法”有《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

人保护法》等。2为了加强教师管理的科学和规范,国

家逐步建立一整套基本法律制度,如教师资格制度、教

师职务制度、教师任用制度、教师奖惩制度等。3学校

依法对学生进行管理。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是学生管

理的重要法律依据。对中小学生的管理要符合《未成年

人保护法》的规定。4学校教育活动是非营利性的,学

校通过依法举办校办产业、开展社会服务、收费等方式

得到的收入只能用于学校机构自身的建设和发展。5对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收费管理也是依法治校的一个

重要内容。6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也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第四篇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管理

第七章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

第一节领导者与教育领导者

领导的界说:中西学者的见解

1领导是一种过程;2领导是领导者向被领导者施加影

响的过程;3领导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以实现

组织目标的过程。

领导者的角色

组织发展的导引者、组织运行的指挥者、组织沟通的促

进者、组织示范者。

科层化与专业化:不同的教育领导环境

教育行政机关是专门代表政府管理教育事业的管理机

构,是一种行政性组织,其科层化倾向比较强烈/

学校是行使育人职能的专业化组织。

第二节领导理论与教育领导者

领导特质理论

其基本假设:成功的领导者与不成功的领导者具有不同

的人格特质,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测定并归纳成功领导

者应具有的人格特质,以便作为选拔领导者的重要依

据。

领导行为理论

对领导者动态研究

领导权变理论

领导的有效性既不完全取决于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也不

完全取决于某种领导行为,而是取决于领导方式或领导

行为是否能与特定的领导情景相匹配,一成不变的、普

通适用的领导方式是不存在的。

组织发展理论

第三节教育领导者的决策和沟通行为

教育决策的含义和分类

含义:广义,教育领导者对教育组织中各种问题的处理

或对各种方案的选择。狭义,指教育领导者为了达到一

定的教育目的而对本组织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原则

3

和方法所做的决定。

分类:1依据决策的来源:居中的决策、请求的决策、创造的决策。2依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程序性决策、非程序性决策。3依据所选择的决策态度:积极的决策和消极的决策。

古典决策理论和西蒙的决策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基本假设:决策的目标是给定的;决策者必须审视所有的可能方案;决策者必须审查所有的方案结果;决策者可获得完整的信息;决策者是理想化的。西蒙决策理论的四个方面:

有限的最佳决策(每一次决策要寻求有限制条件的最佳决策是可能的),

满意方案,

压力和决策的关系(压力过高与压力太低都不利于有效决策的产生),

程序的合理性(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领导者对参与决策程度与方式的把握

教育领导者在教职工参与决策程度上,把握三个原则:相关原则(看决策是否与参与者的利益相关);能力原则(考虑参与者的专业能力);权限原则(参与决策者对所决定的事项是否有管辖权)。

参与决策的方式:照会式,寻求意见式,民主集中式,议会式,参与者共同决断式。

教育领导者与组织沟通

教育领导者应掌握如何有效地利用非正式沟通了解教育组织的气氛、群体的士气、师生员工当前关注的焦点,并且应当善于运用非正式沟通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第四节教育领导者的管理

彼得原理:甄选教育领导者的误区

彼得原理:领导者在其职位上取得了成就,便被提升到高一级的职位,当其在高一级职位上又做出成就时,就有可能被提升到再高一级的职位。这样,领导者就有可能被提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从而使领导者陷入尴尬的境地。

意义:它不仅告诫人们,甄选领导者不能过于看重候选人以往的成就,而且也提示人们,任何依据单一条件来挑选领导者的方法都是不太可靠的。

评价教育领导者:四项基本选择

注:教育领导者包括校长和教育行政官员如教育局的领导干部。

评价取向选择(两种取向“督”和“导”,应做到两者有机结合),评价目的选择(改进其领导工作,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益是教育领导者评价的基本目的),评价者选择(对教育领导者进行评价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和条件,我国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评价方法选择(问卷调查评价和座谈调查评价法)。

教育领导者培训的失衡

注:主要是对教育行政人员(除校长外)的培训失衡(少)原因:观念上的失衡;观念失衡带来的制度上的失衡;学术研究上的失衡;课程建设的失衡。

失衡造成的后果:当校长面对观念陈旧或思想片面的上级时,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听从上级领导指挥有时会成为一对矛盾。

校长职级制:校长管理制度改革的新视点

校长职级制目的: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以激励校长积极进取,在教育改革中有所作为。

实施办法:校长职位与行政级别脱钩,重新规定一套校长职级系列;制定校长职级工资系列,工资与级等对应;制定各级等校长的任职条件;制定评审各级等校长的指标体系;规定考评聘任各级校长的工作程序。

成效或意义:1充分调动了校长的积极性,增强了校长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增强了校政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意识;3建立了比较公正的评价校长的标准和机制,4促进了校长队伍的合理流动和校级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

思考题:

1、现代教育领导者必须担当哪几种基本角色?

答:基本角色:组织发展的导引者、组织运行的指挥者、组织沟通的促进者、组织示范者。

2、在教职工参与决策的程度上应把握哪三条原则。答:三个原则:相关原则(看决策是否与参与者的利益相关);能力原则(考虑参与者的专业能力);权限原则(参与决策者对所决定的事项是否有管辖权)。

3、简述彼得原理及其实践意义。

答:彼得原理:领导者在其职位上取得了成就,便被提升到高一级的职位,当其在高一级职位上又做出成就时,就有可能被提升到再高一级的职位。这样,领导者就有可能被提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从而使领导者陷入尴尬的境地。

意义:它不仅告诫人们,甄选领导者不能过于看重候选人以往的成就,而且也提示人们,任何依据单一条件来挑选领导者的方法都是不太可靠的。

补充:

1、05年简答题:请分析实行校长职级制的意义(C7)。答:1充分调动了校长的积极性,增强了校长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增强了校政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意识;3建立了比较公正的评价校长的标准和机制,4促进了校长队伍的合理流动和校级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

2、(05年名词解释题):领导权变理论(C7):领导的

有效性既不完全取决于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也不完全取

决于某种领导行为,而是取决于领导方式或领导行为是

否能与特定的领导情景相匹配,一成不变的、普通适用

的领导方式是不存在的。

3、05年名词解释题:教育决策(C7):广义,教育领

导者对教育组织中各种问题的处理或对各种方案的选

择。狭义,指教育领导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对

本组织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所做的决定。

4、06年名词解释题:领导特质理论(C7)(对领导者

静态描述;“领导行为理论”是对领导者动态研究):成功

的领导者与不成功的领导者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质,通过

科学的方法可以测定并归纳成功领导者应具有的人格

特质,以便作为选拔领导者的重要依据。

5、04年简答题:简述西蒙决策理论的基本假设。

是西蒙提出的决策理论。四个方面:有限的最佳决策,

满意方案,压力和决策的关系,程序的合理性。

第八章教师管理

第一节教师管理概述

教师管理的基本功能

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

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师管理的基本内容

教师的任用、教师的评价、教师的培训、教师的激励等。

教师管理理念的基础

(1)教师的职业性质:教师必须经过长期的专门教育;

教师必须享有相当的独立自主权;教师应有反映其专业

特点的职业道德;教师必须不断地在职进修。

(2)专业化要求:专业化精神、教育理念、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专业智慧。

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

对教师的日常管理要体现灵活性特点;在教师管理的过

程中要体现参与性特点;在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上要体现

重精神轻物质的特点。

第二节教师的任用与评价

师资来源:从单一到多样

部分综合性大学建立师范学院;根据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招聘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地区内教师资源的重新配置

(流动)。

教师的任用:着眼点的变化

包括:新教师的招聘和在职教师的岗位聘任。

招聘新教师着眼点的变化:从看档案到看候选人的动态

表现(试教);从学科对口到候选人的多科要求;从单

一教学能力到教学、科研、组织和人际等多重能力。

在职教师的岗位聘任:聘任合同制(从重资历到重能力

转变,从重资格转向重实绩)

教师评价与教师考核

教师评价目标:指向教师工作的改进与提高;教师考核

目标:指向教师的去留升降。

趋势:教师评价取代教师考核。

教师评价的多维性与发展性

多维性:教育维度,学习维度,创造维度。

萨乔万尼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多维性和发展性兼顾的

教师评价体系作了有益的参考):考察教师know how(知

识), can do(能力), will do (未来意愿), will grow(未

来发展)。

教师评价中的三对关系

显性(教师的出勤、任课节数等)与隐性(学生的品德

教育等)的关系;定量(工作质量通过一定工作数量表

现出来)与定性的关系;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第三节教师的培训

教师培训(指职后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培训的两种取向

知识本位培训(课堂教学和专题报告等课程化途径),

能力本位培训。

如何选择: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目的确定。

研修培训:两种取向的结合

定义:是一种知识、能力两种取向并重,课程化培训与

非课程化培训相结合的综合培训模式。

特点:1以一个研究专题为纽带,围绕专题组织培训内

容;2强调培训过程中四个要素(信息、思路、观念和

能力);3定位于行动研究。

校本培训:教师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核心)

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

未来展望:教师培训的精致化

不仅要“有”,而且要“卓越”;不仅要增加投入,而且要

提高效益;不仅要开拓,而且要完善;不仅要培训学员,

而且要培训教师;不仅要建设培训机构,而且要建设社

会化的培训辅助系统。

第四节教师的激励

激励理论与教师管理

激励理论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尔德弗的

ERG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麦格雷格的X理论和

Y理论、麦克米兰的成就动机理论、阿德勒的权利动机

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

论。

激励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教师激励的策略

物质激励、目标激励、民主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

环境激励、信息激励。

教师激励的着重点:群体激励

教师群体激励:骨干与全员的兼顾

建立骨干教师制度应注意:是选拔还是鉴定(选鉴定);

是终身制还是流动制;是培养个人还是发展整体。

思考题:

1、教师管理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特点。

基本功能: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革成功的

重要保障,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

基本特点:对教师的日常管理要体现灵活性特点;在教

师管理的过程中要体现参与性特点;在教师管理制度建

设上要体现重精神轻物质的特点。

2、教师评价中应注意处理好哪些基本关系。

显性(教师的出勤、任课节数等)与隐性(学生的品德

教育等)的关系;定量(工作质量通过一定工作数量表

现出来)与定性的关系;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3、为什么说群体激励是教师激励的着重点。

教师激励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调动教师积极性,改善教育

教学工作质量,加速实现学校预定的办学目标,而学校

的教育教学工作是由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承担的,学

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改善以及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也是以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为基础的。所以教师激励

的着重点是群体激励。

4、06年简答题:精致化的教师培训应当具备哪些特征?

不仅要“有”,而且要“卓越”;不仅要增加投入,而且要

提高效益;不仅要开拓,而且要完善;不仅要培训学员,

而且要培训教师;不仅要建设培训机构,而且要建设社

会化的培训辅助系统。

05论述题: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管理者应当如何激发教

师的工作积极性?(c 8)

有效的教师激励策略:1物质激励。通过普遍提高全体

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来调动教师积极性,和通过

建立一定的物质奖励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

必要的物质奖励。

2目标激励。将教师个人的发展与学校发展目标相结合。

3民主激励。发挥教代会的作用让教师有机会参与学校

重大决策和工作计划的制定。4情感激励。学校领导与

教师谈心、家访、探病等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情感联系,

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5榜样激励。通过领导者的

以身作则和宣传校内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来激发教师。

6信息激励。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先进学校、请外校教师

来学校传授经验或向教师推荐课改信息资料等,促进教

师抓住机遇、力争上游的积极心态。

第九章学生管理

第一节学生管理概述

学生管理:一个需要认真审视的概念

1、学校不是学生管理的唯一主体

2、学生管理的时空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3、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系需要重新厘定

学生管理的价值揭示

学生管理有个体价值(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

范,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性)、社会价值(学生是社会的

一员,学生管理的成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发展)、工

具性价值(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

进行的支撑,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石)和本体性价值(学

生管理是教育管理的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

我管理能力;它能够为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学生管理的使命

学生管理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

活习惯与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自理能力、自治能力和

独立生活能力,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各具特色的学生管理

让学生管理走向科学化

1、构建科学的学生管理的观念体系(学生观、管理观、

师生关系观等)

2、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

第二节学生常规管理

学习常规管理:学习活动的基础性工作

1、开端管理

2、过程管理

3、终端管理

生活常规管理:为人处世的奠基性工程

1、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注重实际训练;加强经常性

检查;开展评比,树立典型)

2、生活技能的习得

学校心理辅导:学生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认识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

2、把握学校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异同(心理问题只

能依靠心理辅导来解决;心理辅导和德育工作是相辅相

成的关系)

3、确立心理辅导在学生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学生组织管理

纷繁复杂的管理对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

非正式群体)

班级管理的本质(班级管理是要求教师完成多样业务的

组织功能;包含一定的价值要素的操作;在多样的场面;

一定价值的提高;通过解决多种矛盾)

班集体的建设

如何抓好班集体的建设:一是选派合适的人担任班主

4

任;二是确定班集体共同奋斗的组织目标;三是建立强有力的班级集体的核心;四是健全规章制度,培育良好班风。

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

1、学生自治的好处:一是可以为修身伦理的实验;二是能适应学生之需要;三是能辅助风纪之进步;四是能促进学生经验之发展。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一是在教育组织活动中,加强正确的导向;二是通过值周班制度、“一周班长”制度、班干部轮换制度等措施,将班级建设成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基本阵地;三是运用教育评估手段,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思考题:

1、请给学生管理下一个定义。

答: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它是学校教务管理者组织、指导学生,按照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过程。

2、谈谈别国的学生管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答:英国:采用学舍制(为了便于在课外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学级制两种学生工作管理体制;日本:学生管理通过生活指导来完成(为了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寻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美国: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家长的参与实现;法国:取消班主任,建立教师监护制度(一老师负责12-15名学生)。

3、请分析心理辅导在学生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在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能得到积极的解决,则能促进其成长,否则就会妨碍发展的进程,导致心理的缺陷。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心理危机、防止心理问题恶化的重要途径。心理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正常的学生做好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并且增进其心理健康、挖掘其内在潜力。

4、在学生管理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答:一是在教育组织活动中,加强正确的导向;二是通过值周班制度、“一周班长”制度、班干部轮换制度等措施,将班级建设成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基本阵地;三是运用教育评估手段,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第十章教学管理

第一节教学管理概述

教学管理的涵义

教学管理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微观层次指学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学校管理者根据教育方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工作的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原则,通过计划、组织、检查、总结等管理环节,对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组合,推动教学工作正常地、高效率地运转。)宏观层次指教育行政机关对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指导。

教学管理的意义

它是学校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它有助于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它能够促进教师不断发展提高;它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质量和育人目标的实现。

教学管理的任务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中心任务)

2、确保教学的正确方向。

3、建立和维护教学为主的工作秩序,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4、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体系。

5、加强教学科研工作,促进教学科学化。

6、充分跳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节教学管理系统

教学管理组织系统的构建

教学管理组织系统由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管理组织系统(教学行政管理机构,教学业务管理机构,教学督导机构)、学校教学管理组织系统(教学管理行政机构----年级组和教研室,教学咨询、审议、监督机构)、反馈系统三个一级子系统构成,各一级子系统又有若干二级子系统构成。

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

1、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学生学籍管理条例;学生学业成绩考核与管理制度;教师教学常规;教材管理制度;校、处、教研室的职责权限等的规定。

2、它应遵循哪些要求:规章制度的制定要从人才培养、实现教育目标出发,使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成为教育的过程;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符合教师劳动特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制定时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科学态度,讲求科学性;制度制定后,既要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保持相对不变,不能随心所欲、朝令夕改,但稳定不等于僵化,还应该对其不断改进和逐步完善;制订规章既要严肃,也要讲究民主;规章制度的制订必须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规律、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法规精神,不得与之抵触。

校长与教学管理

1、校长应学习和掌握教学理论

2、校长应深入教学第一线,亲自参加教学实践

3、校长应善于指导教学第三节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

对于学生,教师要指导他们制订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

计划。

教学组织管理

1、内容:抓好教研组的建设,科学地安排课务,完善

教务处的工作。

2、如何做好教研组的建设:一是要按照不同学科建立

和健全教研组;二是要有相应的制度;三是要选好教研

组长。

教学质量管理

如何加强教学质量:一是要对教学质量要有一个全面、

完整的认识。教学质量不仅仅指学生的考试成绩。二是

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认识教学质量问题。三是教学质

量管理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针对少数拔尖学生。四

是教学质量管理要体现一种全过程的管理。五是确立全

员教学质量管理的观念。

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教学组织形式:它是关于教学活动应怎样组织、教学时

间和空间应怎样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利用的问题。

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变和发展

个别教学制;班级教学制;导生制(优秀学生教其他学

生);“新教育运动”中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革新

“大、小、个”(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学)课堂

教学形式

“小班化教学”的出现

1、“小班”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的。

2、优势/作用:教学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得到重组;教

师和学生的活动密度大大增加,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和

睦;教学手段的创新有了可能;因材施教的实施有了条

件。

小班化教学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实施小班化的困难:资金的投入;教师难以适应。

思考题:

1、简述教学管理的任务与要求。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中

心任务)

(2)确保教学的正确方向。

(3)建立和维护教学为主的工作秩序,保证教学活动

的有序进行。

(4)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体系。

(5)加强教学科研工作,促进教学科学化。

(6)充分跳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

质量。

2、试述教学过程管理的内容。

答:抓好教研组的建设,科学地安排课务,完善教务处

的工作。

3、假如你是一名校长,该如何来抓好教学管理。

(1)校长应学习和掌握教学理论

(2)校长应深入教学第一线,亲自参加教学实践

(3)校长应善于指导教学

第十一章德育管理

(1)德育管理概述

德育与德育管理

1、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泛指教育者

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原则、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转化为

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一种培养学生

社会理想人格,造就优秀品德品质,调节社会行为,形

成良好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教育活动。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应分别从宏观和微观

层面加强对学校德育的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学

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总体

要求,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

设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且通过对德育

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

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成。

德育管理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两者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德育渗

透于各育之中,贯穿于各育始终,为其他诸育提供方向

和动力。学校中一切活动都应当有德育的意义,德育可

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

当代中外德育管理审视

在某种意义上德育对政权和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保障

和推进作用。

(2)德育管理的组织

确立目标:德育管理的灵魂

组建机构:德育管理的网络

1、校内德育管理机构(以校长为核心的德育管理机构):

校长(或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

(或政教主任)、政治教研组长、团委书记、工会主席、

少先队辅导员等。

2、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德育管理网络:校外德育管理

机构(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

组建队伍:德育管理的基础

1、学校德育队伍:校内能对学生思想品德产生影响,

并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职责的所有人员。

2、如何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选

拔、规章制度等);培训提高;考核评定。

制订制度:德育管理的支柱

学校德育管理制度的内容:从纵向看有两个层面,国家

颁布的法令、法规;学校自订的规章制度。从横向看可

分三个类别:职责类制度;常规类制度;考核奖惩类制

度。

(3)德育管理的实施

学科渗透德育管理

学校领导如何开展学科渗透德育管理?一是强化教书

育人的职业道德(使得老师自觉地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

学科教育);二是提高各科教学的教育效果;三是建立

评估和激励机制。

德育活动的管理

学校德育活动管理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一是做好德育

活动的规划工作;二是给以人力、物力的保证;三是对

德育活动加以指导。

学校与家庭的合作

(4)德育管理的评估

德育评估的指标体系

德育评估包括对学校整体德育工作的评估和学生个体

思想品德的评估(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学校德育

大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等测评指标体系)。

德育评估的定性与定量

德育的定量化评估和定性化评估各有利弊:

定量化:就是把学生操行通过评分产生的具体的“数”记

载下来,一定数所积累的“量”,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学

生道德水平和行为发展的情况,因而它能比较有效地克

服定性评估中经常出现的“表现一般”、“较好”、“有较大

进步”等随意性比较大的评语。同时又能为以后的奖罚、

升学提供比较精确的参考依据;“量化”中所出现的“量”

还能激发学生道德动机的产生,从而促使学生能比较自

觉地矫正不良行为,使得学风、班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

发生较大的变化。

定量化的弊端:很难发挥它作为评价应有的选择、导向、

激励和教育作用。

只有定量和定性的有机结合,才能对德育活动作出客观

公正的评价。

理想德育还是现实德育

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教育过程是一个从

底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要从最基本的抓起,逐步提高(如“不妨碍别人-----应该

助人----乐于助人----助人为乐);二、教育内容要考虑学

生的接受能力和行为能力;三、要掌握不同教育过程发

展的“度”,底乐,不足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了,做

不到,也伤害学生的积极性。

德育研究的开发与深化

1、解放思想,创造宽松氛围

2、积极倡导新的德育观

3、加强对受教育者的研究

4、建立起科学研究队伍,加强对德育科学研究,开

展广泛的实验活动,并建立专家咨询机构,辅助学校开

展相应的德育规划,而政府对德育的重大决策,都需经

过专家的反复论证方可实施。

思考题:

1、简述德育管理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

答:两者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德

育渗透于各育之中,贯穿于各育始终,为其他诸育提供

方向和动力。学校中一切活动都应当有德育的意义,德

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

2、学校德育队伍的建设一般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答:思想建设:通过组织理论学习、讨论交流、工作实

践等途径,统一德育工作者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德育思

想,懂得德育工作的一般规律。

组织建设(选拔、规章制度等);

培训提高;

考核评定: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免、评优晋级的依据。

3、举例说明德育评估中如何将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

有机地结合起来。

答:(1)如学校实行学生品行量化评分管理办法,对学

生的品德进行检查计分,它有利也有弊。

利:从效能来说,实行量化管理,并与惩罚和升学挂钩,

对于刺激学生遵规守纪和使校风好转等方面的作用很

大,且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但学校是育人场所,量化

只重视结果,而不注意学生的行为过程,有悖于学校整

体培养目标。

(2)定量化:就是把学生操行通过评分产生的具体的

“数”记载下来,一定数所积累的“量”,能比较客观地反

映出学生道德水平和行为发展的情况,因而它能比较有

效地克服定性评估中经常出现的“表现一般”、“较好”、

“有较大进步”等随意性比较大的评语。同时又能为以后

的奖罚、升学提供比较精确的参考依据;“量化”中所出

现的“量”还能激发学生道德动机的产生,从而促使学生

能比较自觉地矫正不良行为,使得学风、班风能在较短

的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

定量化的弊端:很难发挥它作为评价应有的选择、导向、

激励和教育作用。

06简答题:如何抓好学校的德育活动管理。(C11)

1做好德育活动的规划工作;2给以人力、物力的保证;

3对德育活动加以指导。

(3)只有定量和定性的有机结合,才能对德育活动作

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十二章体育卫生管理

第一节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5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意义

有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有利于提高民族的素质,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健康人才;

有利于发展人民体育事业,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

有助于从小培养卫生习惯,养成健康意识。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任务

体育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身体,卫生的最根本任务就是预防疾病。

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学校卫生工作的基本任务:监测学生的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关于健康的认识

健康是人对生存于其中的环境或构成环境的各种因素的良好适应,它实际上反映了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关系。健康是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的综合反映,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

第二节学校体育卫生设施

体育卫生管理的物质基础------设施

学校运动场地

校内卫生保健服务设施

教师卫生

学校课桌的卫生标准

第三节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的实施

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的原则

1、体育与卫生相结合

2、体、卫工作与品德、智力发展并重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普及为主

5、因地制宜安排活动内容

课程与卫生健康服务

内容:体育课,早操和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会和体育竞赛,运动队及其训练,健康教育课,区域性的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机构,卫生防疫站,健康检查,学校卫生监督员。

学校体育卫生常规管理制度

体育锻炼标准制度,卫生监督制度,疾病预防制度,生活作息制度,体育场地、器材维修检查制度。

学校行政领导与教师的职责

学校行政领导(重视程度)、体育教师、卫生教师、班主任、课任老师

思考题:

1、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意义和任务是什么?

2、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体育卫生管理的原则?

3、学校行政与教师在体育卫生管理方面负有那些职责?

第六篇教育实务管理(下)

第十三章教育科研管理

第一节时代呼唤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的含义及意义

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

教育科研的意义是:一它可以促使教育决策的科学化;二是它充当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为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提供了条件;三它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手段;四它为未来有远见有抱负的教育改革家提供了教育实验的舞台。

教育科研的基本分类之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1、基础研究(基本理论研究),其特点:一研究的问题、结果和发现大都具有普遍的意义;二研究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理论,扩充知识体系,完善学科建设;三研究过程中往往先有某种设想和假说,然后通过研究对此予以确立和验证;

2、应用研究(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

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教育科研的基本分类之二: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特征:一主要解决总体特征问题、各特征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问题;二油基本的研究范式,由假设、调查、统计、结论、建议等环节组成;三较倾向于以理论为基础,通过演绎的方法,将普遍性的原理推广到其他同质情形之中;四以抽样调查为基本手段,通过问卷的形式,有代表地抽取一定数目的事物进行研究;五主要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展现来说明研究结果。六强调研究者态度中立,注重对事实的描述。定性研究的特征:一是强调背景,二是主张研究应在自然情景中进行,三是理论在研究过程中渐渐形成,四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五研究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归纳的过程,六强调个人感受,认为事实和价值不能分离。

教育科研: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教育科研管理的实施

教育科研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化

2、有利于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

3、有利于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积极性教育科研计划管理

制定教育科研计划,确定教育科研课题指南,组织科研

项目申报和对申报项目进行论证,核准和发放教育经

费,协调和检查教育科研实施情况。

教育科研经费管理

教育科研的情报与档案管理

教育科研成果管理

1、教育科研成果的鉴定(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看其

社会价值,二是看其学术价值)

2、教育科研成果的奖励

3、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第三节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与研究队伍建设

国外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与学术团体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

教育研究和革新中心

我国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和学术团体

全国和地方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

所,地方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科学群众性学术团体

基层学校教育科研及其管理机构

教育科研人员的职业素养

(1)职业道德:在科研工作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

规范;

(2)知识结构: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教育科学和心

理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

(3)能力结构:对研究项目的感染力,理论思维能力,

创造能力,研究能力,评价能力。

教育科研人员的培训

脱产进修,业余轮训,自学,直接在基层学校学习。

思考题:

1、试述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要意义。

2、请论述教育科研管理的具体内容。

答:教育科研计划管理,教育科研经费管理,教育科研

的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科研成果管理。

3、试分析教育科研人员的职业素养及培训途径。

第十四章教育经费管理

第一节教育经费概述

教育经费

含义:包括国家或政府用于教育事业的费用,也包括私

人用于教育事业的费用,而以政府花费为主。

教育经费管理:指遵循管理原理和有关法规制度,对教

育经费进行筹措、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教育经费管理的主体和地位

在国家的教育管理活动即教育行政中,管理主体为教

育、财政、计划、审计等政府职能机构;

在学校管理中,主体为学校法人和财务部门。

教育经费管理的功能(教育经费是用来做什么的)

筹资功能、导向功能、监管功能

教育经费的衡量指标

(1)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2)教育

财政预算占国家总预算的比例。(3)生均教育经费指数。

第二节教育经费的来源

教育经费的来源

(1)财。财政拨款。(2)税。教育专税。(3)费。义

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收入。

(4)产。校办产业和学校的勤工俭学、社会服务收入。

(5)社。社会力量捐资、集资。(6)基。建立教育专

项基金。

教育经费的来源与教育管理体制

集权型体制下中央政府负担教育经费的比例较大,地方

分权型体制下地方政府分担教育经费的比例较大。

学校收入来源

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学生杂费)、

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

第三节教育经费的分配和使用

教育经费的分配原则

均等性原则(不等于平均性);效益性原则。

教育经费的分配方式

(1)协议拨款模式(考试真题)。预算系根据上年基数、

财政能力和发展要求提供增长系数,主要反映历史趋势

和政治需要,对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

制。

(2)投入拨款模式。依据学生人数和单位成本拨款,

在拨款公式中增加加权系数,以反映学校环境、学生层

次及教学质量的差别。

(3)产出拨款模式。拨款与毕业生数量挂钩,以减少

重读和辍学率。

(4)质量拨款模式。实施间接拨款计划,对高中毕业

生进行大学入学能力测验,招收优秀高中毕业生的大学

可获得特别资助。

教育经费的分配与教育结构

教育结构是指教育事业中各级各类学校的构成。

教育经费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分配反映了国家的教育

政策和教育效益观。

教育经费的使用方向

基本建设费和经常费。

学校经费的支出和使用

事业支出(工资等)、建设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

单位补助支出。

第四节校园经济

研究校园经济的意义

校园经济:以学校为主体参与、从事或举办的经济活动

或经济行为。

校园经济与教育教学活动

校园经济不能妨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想方设法为

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校园经济的类型

校内独立经营型、对外租赁承包型、校外独立经营型、

校外合作经营型。

校园经济的基本经验

(1)义务教育阶段开发校园经济应慎重与适度。(2)

不得从事风险性经营。(3)明晰产权关系。(4)尽可能

完善独立法人地位。(5)体现校园经济特色。

思考题:

1、简述教育经费的主要衡量指标。

(1)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2)教育

财政预算占国家总预算的比例。(3)生均教育经费指数。

2、试述当前我国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

(1)财。财政拨款。(2)税。教育专税。(3)费。义

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收入。

(4)产。校办产业和学校的勤工俭学、社会服务收入。

(5)社。社会力量捐资、集资。(6)基。建立教育专

项基金。

3、简述国际上教育经费的主要拨款方式。

(1)协议拨款模式。预算系根据上年基数、财政能力

和发展要求提供增长系数,主要反映历史趋势和政治需

要,对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2)投入拨款模式。依据学生人数和单位成本拨款,

在拨款公式中增加加权系数,以反映学校环境、学生层

次及教学质量的差别。

(3)产出拨款模式。拨款与毕业生数量挂钩,以减少

重读和辍学率。

(4)质量拨款模式。实施间接拨款计划,对高中毕业

生进行大学入学能力测验,招收优秀高中毕业生的大学

可获得特别资助。

4、试述当前我国校园经济的基本经验。

(1)义务教育阶段开发校园经济应慎重与适度。(2)

不得从事风险性经营。(3)明晰产权关系。(4)尽可能

完善独立法人地位。(5)体现校园经济特色。

第十五章教育设施管理

第一节教育设施管理概述

教育设施管理的涵义

是教育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育事业所必需的

物资条件的管理。

学校设施管理的任务

整建环境;完善设备;管好设施。

第二节校园环境建设与校舍管理

校园的选址

基本条件:占地面积达标、就学距离适度、自然环境优

美、公用设施齐全。

校园环境及其特性

校园环境包括学校的教学设施,其他辅助环境,如校园

的花圃、树木、道路灯。

理想的校园环境应具有教育性、艺术性、整体性、情境

性。

校园的规划设计

应考虑:学校各部分的用地规格、校园规划的功能分区、

校园建筑的朝向与间距等。

校园环境的日常管理

(禁止。。。不允许学校门前摆摊设点等)

校舍的配备标准

用房建筑标准和用地面积定额标准。

校舍的管理和维护

第三节校内设备的配置与管理

学校教学设备的配置

学校教学设备有:教室设备、实验室设备、史地教室设

备、书法教室设备、美术教室设备、音乐教室设备等。

学校教学设备的管理

必须贯彻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管用结合,物尽其用的

原则,还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设备的教育

与经济效益。

学校教学设备的管理分为固定资产管理和材料、易耗品

的管理。

学生宿舍的设备配置与管理

学校食堂的设备配置与管理

学校食堂管理的主要措施:加强成本核算,努力减少成

本支出;加强营养管理,增加饭菜品种,保证师生的营

养均衡,尽量满足师生的消耗需要;加强卫生管理,保

持食堂整洁。

学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表现在学校的教学设备通过招标方式直接向市场购买、

学校的食堂交给校外部门经营、学生宿舍让校外物业公

司参与管理等。

思考题:

1、教育设施管理的含义及主要任务是什么?

含义:教育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育事业所必

需的物资条件的管理。

任务:整建环境;完善设备;管好设施。

2、校园环境建设包含哪些内容?

校园环境包括学校的教学设施,其他辅助环境,如校园

的花圃、树木、道路灯。理想的校园环境应具有教育性、

艺术性、整体性、情境性。校园环境建设要通过校园的

6

规划设计体现出来。

3、学校设备的标准有哪些?如何进行管理?

学校设备包括学校教学设备配置,学生宿舍的设备配

置,学校食堂的设备配置等。

学校教学设备管理,必须贯彻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管

用结合,物尽其用的原则,还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设备的教育与经济效益。

学校食堂管理的措施:加强成本核算,努力减少成本支

出;要加强营养管理,增加饭菜品种,保证师生的营养

均衡,尽量满足师生的消耗需要;加强卫生管理,保持

食堂整洁。

第十六章社会工作管理

第一节社会工作管理概述

社会工作管理的概念

为改进教育系统的管理工作、提高其服务效能,政府和

学校采取一定的措施,吸收学生家长、社会公众和社团

组织介入教育系统的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以形成

教育系统与社会各界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社会工作管理的意义

(1)减少决策的随意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

化。(2)改变封闭化的办学格局,促使学校教育适应社

会的实际需要。(3)打破单一的教育资源获取途径,扩

大教育经费的来源。(4)改革应试教育模式,为素质教

育的实施创设适宜的外部环境。

社会工作管理的理论基础

系统论基础、教育学基础、社会学基础、法学基础。

现代教育管理中的社会工作管理

社会工作管理是现代教育管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

部分。

第二节社会工作管理的任务及其实施

社会工作管理的任务:

(1)争取办学资源(政府制订政策;学校选择争取对

象-----学生家长、基金会、实业界;校长实施求助行动)。

(2)改进教育质量。(3)参与课程开发(活动课、选

修课)。

(4)改善教师队伍。利用社会各方的人才优势,补充

学校的师资缺口;利用高科技企业的知识优势,培训学

校的专业教师;利用实业界的财力优势,改善教师的经

济待遇。

(5)监控教学活动(家长接待日、开放周)。(6)优化

社区环境、加强家校合作。

(7)参与教育决策(家长委员会)。班级层面、学校层

面和国家层面的参与决策。

第三节社会工作管理的观念和政策保障

观念先导:为社会工作管理铺平道路

制订法规政策:为社会工作管理提供保障

强化双向服务:为社会工作管理夯实基础

思考题:

1、请分析社会工作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良好的社会工作管理,有助于革除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中

存在的种种弊病,有助于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

管理新体系。(1)减少决策的随意性,提高决策的科学

性与民主化。(2)改变封闭化的办学格局,促使学校教

育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3)打破单一的教育资源获取

途径,扩大教育经费的来源。(4)改革应试教育模式,

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设适宜的外部环境。

2、评述社会工作管理的任务及其实施。

任务:(1)争取办学资源(政府制订政策;学校选择争

取对象-----学生家长、基金会、实业界;校长实施求助

行动)。(2)改进教育质量。(3)参与课程开发(活动

课、选修课)。

(4)改善教师队伍。利用社会各方的人才优势,补充

学校的师资缺口;利用高科技企业的知识优势,培训学

校的专业教师;利用实业界的财力优势,改善教师的经

济待遇。

(5)监控教学活动(家长接待日、开放周)。(6)优化

社区环境、加强家校合作。

(7)参与教育决策(家长委员会)。班级层面、学校层

面和国家层面的参与决策。

3、请分析实现社会工作管理的保障机制。

观念先导:为社会工作管理铺平道路;

制订法规政策:为社会工作管理提供保障;

强化双向服务:为社会工作管理夯实基础。

7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7章 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第9章

第四篇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管理 第7章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 7.1 复习笔记 一、领导者与教育领导者 (一)领导的界说 1.斯多格迪尔的观点 (1)领导是团体过程的核心; (2)领导是个性及其影响的重合; (3)领导是一门引导服从的艺术; (4)领导即施加影响; (5)领导是一种行动或行为; (6)领导是一种说服的形式; (7)领导是达成目标的手段; (8)领导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9)领导是特别的角色; (10)领导是结构的创新。 2.汉森的观点 汉森认为,虽然有关领导的界说因作者的观点而异,但是有关领导的种种表述往往都涉及人、过程和系统三个基本要素。当然各种表述对每个基本要素的强调程度和角度是不尽相

同的。 (1)古典理论对领导的界说往往强凋心理品质(人)、强制服从(过程)和正式结构(系统); (2)社会政治理论强调行为特征(人)、引导服从(过程)、不同的问题情景和正式及非正式结构(系统); (3)开放系统理论则更注重人、过程和系统的动态性,强调对不同的情景应作出不同的反应。 3.我国学者的观点 我国有关学者认为领导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含义: (1)领导是一种过程; (2)领导是领导者向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3)领导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领导者的角色 领导者是组织中领导活动的主体。虽然,在不同的社会组织中或在同一组织的不同发展时期,领导活动的侧重或重心会有所变化,但组织发展的导引者、组织运行的指挥者和组织沟通的促进者三种角色,乃是现代领导者必须要担当的基本角色。 1.组织发展的导引者 领导者是组织改革和发展的总设计师和导引者。对于领导者的具体要求包括: (1)应当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正确的管理思想; (2)必须能够客观地分析组织面临的内外环境和各种条件; (3)应善于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提出组织的发展方向; (4)应通过种种领导方法和管理手段,来影响组织成员,引导他们去认识组织发展规

教育管理学教程 褚宏启(课后问题及补充)《完整版》

教育管理学教程褚~(课后问题及补充)《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管理与教育管理学 1.什么教育管理?教育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各教育管理主体从自身职能出发,围绕各项教育事务进行计划、决策、领导、组织、激励、沟通和评价等活动,以提高教育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教育管理的目的有两个: 第一,教育管理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教育管理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是为了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具体地,教育管理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包含四个方面:1.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在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智力水平、知识技能以及生活理解与适应能力等诸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相应地,教育管理工作也要从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财物资源配置、教育人员配备与考核、考试内容和形式、升学条件与方式等方面入手,思考如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引导和支持。2.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3.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远见”、教育管理也要有“广度”:处理好学校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4.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公平发展。教育管理要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入学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可上;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接受适合自己、且水平大致相当的教育。 第二,教育管理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 教育管理之所以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有着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原因。第一,教育管理实现了各项教育工作在整个层面的自觉性、意识性。管理通过规划、设计、组织等工作,使教育事业整体工作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第二,教育管理实现了教育工作的分工与协作。分工与协作是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与主要特征。分工促进了相关工作的专门化与专业化;协作可以将相对独立的分散工作联合为一个整体,产生超过各部分工作之和的合力效果,从而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用。 2.教育管理过程具有哪些特点? 教育管理过程是指教育管理主体为更有效合理地实现管理与教育目的,而基于一定的原则与方法实施相关管理职能,更好地组织与协调教育人员与教育事务的经过与程序。 教育管理过程的特点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与一般管理过程相似的特点;二是与一般管理过程不同的独特性。 教育管理过程的一般特点有:1.有序性。是按照一定的步骤开展的,总是先有计划,后有执行,再有检查,继而总结。2.周期性。从教育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1章 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第1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是()。 A.《大学》 B.《学记》 C.《中庸》 D.《论语》 【答案】B 【解析】《学记》是我国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成书于战国后期,它是中外文明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学记》篇幅不长,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即使在今天依然能给人们深刻的启迪。 2.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核心是()。 A.学校管理 B.教育行政管理 C.教学管理 D.人才培养管理 【答案】A 【解析】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以学校管理为核心,并探

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 3.关于教育管理学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B.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 C.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D.教育管理学是程序化的科学 【答案】D 【解析】教育管理学的特点包括: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教育管理学并非是程序化的科学。这要求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既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又要灵活地选择管理方式和方法。 4.教育管理活动的中心任务是()。 A.提高教育质量 B.教书育人 C.调动教师积极性 D.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 【答案】A 【解析】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教育质量问题。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中心任务。

5.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的()。 A.方向性原则 B.权变性原则 C.有效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答案】B 【解析】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权变就是权衡应变的意思。它要求我们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既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又要灵活地选择管理方式和方法。 6.下列关于管理活动的特性说法错误的是()。 A.管理活动不仅有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还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的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的文化历史传统等社会条件的制约。 B.管理活动的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位的。其所指向的对象有人、财、物、信息、事、时间、空间等。 C.管理活动就整体而言是一种过程,并不是短暂的、及时性的动作,这一过程大致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决算、报告等。 D.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在任何时代都是相同。 【答案】D 【解析】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这表现为:19世纪以前,由于生产力的限制,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管理总体上属于一种家族式的专制管理,其

《教育管理学》试题

湖南女子学院2014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教育管理学》课程考试(查)试卷(A) 出卷教师:邵汉清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主任(签字): 考试方式:开卷考试规定时间:120分钟适用班级:12级学前教育(专) 试卷份数:4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1、教学管理 2、教育决策 3、教育价值观 '■ I 4、教育管理现代化 5、教育计划 6、校本培训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古典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领域的不足之处。 2、教育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什么异同? 3、简析教育管理体制中专家统治制的优缺点。 |i Z(! r A 4、简述学校聘任制管理的基本原则。 5、简述课程管理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7 i 1、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如何理解“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内涵? 12分,共12分) I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 以下是我国小学生守则的两个版本,请运用教育管理学知识予以判断分析,你认同那个版本?为什 么? 版本一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版本二 1、尊敬国旗,会唱国歌,升国旗肃立,敬礼规范。 2、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不欺弱小,礼貌用语。 3、遵守校规校纪,按时到校,有事先请假,不无故缺课。 4、勤奋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做好预复习。 5、热爱科学,开动脑筋,敢于提问,乐于探究。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7、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坚持锻炼,讲究卫生,服装整洁。 8、关心集体利益,参加社会实践,热心公益,遵守公共秩序。 9、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爱惜粮食,勤俭朴实。 10、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被否定的作文批改法 我是某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教研员,常下小学对学校进行常规检查。当翻开某班的习作练习本时,我发现前面的几篇作文,学生在老师批改后(主要是提出修改建议)又练习了一次,效果非常好。后面的几篇作文,不知什么原因,学生没有坚持下去。我正在惋惜,该班的语文老师解释道:“学校领导认为这样做有凑作文篇数的嫌疑,便规定不准这样来安排习作。”稍后我与该校分管教学的领导谈及此事,这位领导说:“个别老师对重写的作文只写了几个字的评语,但也要算一篇大作文。为了防止老师‘偷工减料’,便杜绝了此类做法。这样做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为了好管理。据我事后了解,这所学校在教师工作量的考评中有明确规定,每学期要批改一定数量的学生习作。 请你结合教育管理学的有关理论来分析校方这一做法。 湖南女子学院2014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教育管理学》课程考试(查)试卷(B) 出卷教师:邵汉清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主任(签字):考试方式:开卷考试规定时间:120分钟适用班级:12级学前教育(专)试卷份数:4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1章 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第3章 教育管理体

第1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是()。 A.《大学》 B.《学记》 C.《中庸》 D.《论语》 【答案】B 【解析】《学记》是我国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成书于战国后期,它是中外文明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学记》篇幅不长,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即使在今天依然能给人们深刻的启迪。 2.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核心是()。 A.学校管理 B.教育行政管理 C.教学管理 D.人才培养管理 【答案】A 【解析】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以学校管理为核心,并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

3.关于教育管理学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B.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 C.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D.教育管理学是程序化的科学 【答案】D 【解析】教育管理学的特点包括: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教育管理学并非是程序化的科学。这要求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既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又要灵活地选择管理方式和方法。 4.教育管理活动的中心任务是()。 A.提高教育质量 B.教书育人 C.调动教师积极性 D.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 【答案】A 【解析】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教育质量问题。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中心任务。 5.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的()。

教育管理学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教育管理学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 内容: 管理目标对管理活动所起的主要作用有三种:指向作用、激励作用和()作用 A、选择 B、指导 C、标准 D、教育 学员答案:C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 内容: 管理现代化是一个()的概念 A、固定 B、发展 C、不变D闭合 学员答案:B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 内容: 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的科学 A、原则 B、过程与规律 C、活动 D、方法 学员答案:B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 内容: 提高教育质量是()的中心任务 A、教育管理 B、学校 C、教师 D、领导 学员答案:A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 内容: ()指班级成员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

A、班风 B、约束力 C、规范 D、群体气氛 学员答案:A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 内容: 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 A、理性化 B、现代化 C、1有效性 D、工具性 学员答案:A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 内容: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管理工作 B、教学工作 C、后勤工作 D、德育工作 学员答案:B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 内容: 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科学 A、社会 B、管理 C、自然 D、行政 学员答案:A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 内容: 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有两个维度,其中一个是管理职能维,另一个是() A、教学业务维 B、工作维 C、生活维 D、科研维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参考书目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参考书目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鉴于出现很多想报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的同学们,苦于找不到参考的书籍这一情况,凯程教育第一时间整理了如下 书籍,希望对考研的同学们提供点帮助。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主要参考书目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教育学院)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投入与产出》王善迈,河北教育出版社 《教育经济学新编》范先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学校管理学新编》萧宗六、余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编教育管理学》修订版,吴志宏、魏志春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注: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由国家统一制订 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学院) 《历史教育学》王铎全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与教学论复试科目参考书目(数据与统计学院) 《数学教育学》,吴宪芳、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或《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十三院校协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硕士(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力学》漆安慎等高等教育出版社(《力学》潘武明科学出版社)《电磁学》赵凯华高等教育出版社(《电磁学》陈义成科学出版社)《光学教程》姚启均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主编:阎金铎,郭玉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8年2月 《现代基础物理教育学》主编:李来政何熊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大学物理实验》主编:熊永红等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农药学(化学学院) 《物理化学》万洪文詹正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教材)《物理化学解题指南》陈平初、詹正坤、万洪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南京大学傅献彩等编著(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上下册)尹冬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五所师大合编,曾昭琼主编第三版上下册,高教出版社,北京《有机化学实验》五所师大合编,曾昭琼主编第三版,高教出版社,北京生物化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化学教程》王镜岩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教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管理学 总学时:54学时学分:3学分 开课学期:第2学期考核方式:考试 说明: 《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教育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本课程具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当代学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并掌握学校管理发展与创新的理念、内容与机制;.能综合运用学校管理的理论分析学校管理现象,辨别和处理学校管理活动中的问题,进而提高教育硕士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专题一:《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4学时) 本专题重点对本学科的基本内容进行概略介绍,包括本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以便为以下各专题的学习与研究奠定基础。 专题二:教育管理思想与理念(8学时) 本专题从管理哲学的层面研讨教育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包括教育与管理的本质、教育价值、教育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思想发展历史简要介绍和教育管理理念的历史演变等。 专题三: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6学时) 本专题重点介绍教育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除一般性管理原则以外,重点研讨:人本与知本;教本与学本;质量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竞争与合作;全面发展与整体和谐;扬长补短与培育特色;等等。 专题四: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8学时) 本专题主要介绍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具体有:教育思想理念管理,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等;教育行政管理,包括教育政策、制度、法规;教育事务管理,包括教育质量管理、教学事务管理、学术事务管理、师资人员管理、财务

后勤管理等。 专题五:教育管理方法与技术(8学时) 本专题主要根据上个专题介绍的管理内容分类介绍不同的管理方法,包括领导方法、组织方法重点介绍现代管理方法与技术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专题六;教育管理理论流派(8学时) 本专题重点介绍国内外教育管理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对科学管理理论、科层管理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系统管理理论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等几种有代表性的教育管理理论进行介绍、分析和评价。 专题七:我国教育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6学时) 本专题重点介绍我国教育管理的现状,包括现行的教育体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实践中的管理问题、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等,以及我国教育管理实践未来发展趋势。 专题八:国内外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6学时) 本专题重点介绍:教育组织行为理论与教育管理问题;教育管理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包括学校引进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问题;知识管理理论的运用,包括研究和探索创建学校为学习型组织问题;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的人性化管理问题;素质教育理论与义务教育管理问题等。 教材或主要教学参考书 教材: 《教育管理学》第三版,陈孝彬高洪源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主要参考书: 1、《中国教育管理史》,孙培青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2、《教育管理学》,吴志宏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教育管理学》,[美]F. C. 伦恩伯格,A. C. 奥斯坦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 4、《教育组织行为学》,[美]R G 欧文斯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课程行政【圣才出品】

第10章教育课程行政 1.什么是教育课程?其构成内容有哪些? 答:教育课程一般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目的、范围和进程的总和。简言之,教育课程的基本涵义是指学校的课业内容及其进程。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行政关心和作用的重要领域。教育课程的构成内容包括:(1)教学计划 ①教学计划的涵义 教学计划是学校教育课程的总体规划。它不仅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从教育行政上讲,教学计划形式上是国家的关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指令性或指导性计划;内容上是国家制定的学校教育教学标准,编制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依据,督导和评估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性质上是教育行政法规性文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法律约束作用。 ②教学计划的内容 教学计划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构成是:学校培养目标;列出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的教学时数和教学顺序;各学年的教学时数及学期划分、假期时间;学校的各种活动诸如生产劳动、体育活动、自学活动的安排。 通过包含以上内容的课程规划,不仅可以直接把学生和学校生活连接起来,而且间接地把学校与国家培养各种规格的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意志,社会发展中的教育需求结合起来。

(2)教学大纲与教科书 教学大纲与教科书都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对学校里所教学科内容的规定。 ①教学大纲的内容:主要由说明和本文两部分构成。前者扼要说明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指导思想及有关教法的原则性建议等。后者具体列出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内容要点、上课时数、作业的内容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等。此外有的教学大纲还列出教师参考用书、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 ②教科书的内容一般由目录、本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本文是其主要部分,这部分内容通常分篇、章、节、目或者一课一课地编排,系统、简明、通俗地叙述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科内容即最基本的事实、概念、原理、公式等。 2.说明教育课程行政的含义。 答:课程行政是指教育行政对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审定与管理。课程行政的主要内容是有关课程的决策者和决策方式,它对学校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教育行政的重要内容。课程行政体制是教育行政体制的一部分,受国家政治体制的制约。根据国家对课程干预的程度,课程行政体制可分为中央集权型和分权型两种。课程行政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三个方面: (1)教学计划又称课程计划,是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关重要的教育文件和不同层次与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或指令性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所设学科、各学科教学时间安排和课程说明等。

华中师范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整理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鉴于出现很多想报考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地同学们,苦于找不到参考地书籍这一情况,凯程教育第一时间整理了如下 书籍,希望对考研地同学们提供点帮助. 随着越来越多地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地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以上,但有地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究竟什么才是真实地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地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地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地首选.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地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主要参考书目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教育学院)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版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投入与产出》王善迈,河北教育出版社 《教育经济学新编》范先佐,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版 《学校管理学新编》萧宗六、余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编教育管理学》修订版,吴志宏、魏志春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由国家统一制订 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学院) 《历史教育学》王铎全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与教学论复试科目参考书目(数据与统计学院) 《数学教育学》,吴宪芳、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或《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十三院校协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硕士(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力学》漆安慎等高等教育出版社(《力学》潘武明科学出版社)《电磁学》赵凯华高等教育出版社(《电磁学》陈义成科学出版社)《光学教程》姚启均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主编:阎金铎,郭玉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年月 《现代基础物理教育学》主编:李来政何熊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年月 《大学物理实验》主编:熊永红等科学出版社年月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农药学(化学学院) 《物理化学》万洪文詹正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世纪教材) 《物理化学解题指南》陈平初、詹正坤、万洪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南京大学傅献彩等编著(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上下册)尹冬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五所师大合编,曾昭琼主编第三版上下册,高教出版社,北京《有机化学实验》五所师大合编,曾昭琼主编第三版,高教出版社,北京生物化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化学教程》王镜岩等,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生物化学原理》张洪渊,科学出版社,年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年 生态学: 《基础生态学》牛翠娟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生态学》李博,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教育技术学:(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

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一版笔记(吴志宏版本)

第一篇教育管理学总论 第一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的意义和特性 管理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现象 管理:在组织中,有关人员对各种资源进行适当领导、组织和安排,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管理的要素:一组织。二目标。三资源。四效率。 管理和行政 很多情况,两者是交替使用的。 管理活动的意义 1、管理是一个组织能够正常运转,并最终完成组织任务的根本条件,缺乏管理的组织不过是一盘散沙。 2、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工作绩效的最主要的手段。 3、通过有效管理能够提高众人的士气,这对维护组织生存至关重要。 4、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能使组织成员职责分明,减少扯皮和推诿。 管理活动的特性 1、管理活动更多地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 2、管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多方位的。 3、管理活动是一种过程。 4、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教育管理活动概述 教育管理活动的意义 1、现代教育已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事业 2、为了协调教育的发展 3、为了合理规划和利用教育资源

4、为了服务于教育 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比较 共同点:教育管理活动也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教育管理的对象,同样是人、财、物、事、时间、空间等成分;教育管理也表现为一个过程,并有其专门的管理职能;其管理方式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等。 不同点(教育管理活动的特殊一面即特性):一教育领域中很多东西人们难以定论或把握,如教育目的、教学技能、学习态度、学术氛围等。二教育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要受多种因素制约,这就导致教育管理的很多方面难以量化,并直接影响到评判的标准。三教育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所以教育管理活动常常会碰到伦理、道德、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四在教育系统中,教学有日趋专业化的迹象。五对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比对其他管理工作的评价要复杂得多。六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教育管理的元价值(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元价值就是超越其他一切价值的价值,是最基本的价值。 个人元价值是生存,学术元价值是理性,管理的元价值是效率和效用。 教育管理:蓬勃发展的事业 第三节教育管理学学科分析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以学校组织的管理为核心,并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 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作为一门学科,教育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 教育管理学与相关学科领域 政治学、社会学、哲学、行为科学、心理学、行政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1、教育管理学总论 2、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 3、教育政策和法律 4、教育人员及教育对象的管理 5、教育实务管理(上)(下)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远程教育《管理学教程》复习内容:模版

使用说明 为了更好地方便您的理解和使用,发挥本文档的价值,请在使用本模版之前仔细阅读以下说明:本模版为根据一般情况制定或编写的常规模版; 使用过程中请根据结合您的客观实际情况作出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本文档为word格式,您可以放心修改使用。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使用 管理学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管理的本质问题就是如何在变动的环境中( )的潜能,将组织的()进行有效配置,以达成组织既定的目标与责任。 2、组织既定目标具有双重性:( )和( )。 3、( )实验及梅奥的见解开拓了管理中另一个值得重视的新领域,即( )的整和 4、科学管理理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 )形成,其代表人物为( )。科学管理是管理从经验走向( )的标志,也是管理走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标志。科学管理对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作业人员与管理者的分工协调等方面。 5、行为科学理论既是管理理论的发展又是管理时间的总结,它的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假设的提出及对( )、作业组合、领导理论的分析等四个方面。 6、管理主体良好的心智模式包括:( )、健全的心理、( )。 7、领导的权力涉及( )和( )。 8、决策的有效性是指( )的有效。决策的关键在于承担责任的( )。 9、共同愿景由景象、( )、使命、目标4部分组成。 10、一个组织的正式沟通通常设计4个方向的沟通:( )、( )、( )和( )。 11、前馈控制是对( )的控制;同期控制是对( )的控制;反馈控制是对()的控制。 12、激励的基本组成因素是需要、驱动、()的行为。 13、管理创新作为一个过程和作为一个结果实际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创意阶段、()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教育设施管理)【圣才】

第15章教育设施管理 15.1 复习笔记 一、教育设施管理概述 (一)教育设施管理的含义 1.教育设施 教育设施是指开展教育工作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它主要包括:教育工作所需要的空间、环境,以及有关的教育教学设备,即教育基建、学校设备和社会教育设施。 2.教育基建 教育基建是指学校的基本物质环境建设,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以校舍为主的建筑物建设,即教学、行政、生活用房的建筑; (2)学校用地的建设,即房舍建设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等。 3.学校设备 学校设备是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必需的基本物质条件,主要由教育设备、实验室设备、电化教育设备、图书阅览设备、体育运动设备以及办公、卫生保健、食堂、宿舍等设备组成。 4.社会教育设施 社会教育设施属于社会公共事业设施。它包括少年儿童校外教育设施和成人文化教育设施。其类型主要包括:青少年之家、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场)、游艺场、革命历史展览馆等。

(二)学校设施管理的任务 1.整建环境 学校环境建设是教育设施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优良的学校自然环境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因素,是优良校风形成的标志之一,也是办好学校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物质环境条件。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校园环境的研究与管理。 2.完善设备 不断完善学校教学设备,是教育设施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善教学设备,就必须使其标准化。为此,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教室、实验室、体操房、课桌椅等学校设备的国家标准,学校图书馆藏书的最低限额也作了规定。 3.管好设施 (1)要做到校舍布局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等区域划分明确,互不干扰,使教育与服务有机协调; (2)要加强管理,保障学生及教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二、校园环境建设与校舍管理 (一)校园的选址 校园选址要根据当地城市规划、学校布点调整等众多因素综合考虑,其基本条件是:占地面积达标,就学距离适度,自然环境优美,公用设施齐全。具体表现包括:1.学校占地面积应达标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各个时期对不同类型的学校用地面积均有规定。当前,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学校面临调整、拆并。新建设的学校必须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进行选址和规划设计,以确保教育现代化的实施。

教育管理学真题试卷

2001教育管理学试卷 一、解释名词(每题5分,共30分) 非正式组织校本教师培训行为科学教育行政地方分权制双因素理论法约尔 二、简答题 1.简述依法治教的种种表现。(10分) 2.试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0分) 三、论述题 1.试分析教师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20分) 2.评述巴纳德组织沟通理论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30分) 2000教育管理学试卷 一.概念题(每题5分 ,共20分) 教师合格证制度古典管理理论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投资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要分析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试分析科层制组织理论。 3、请列举教育管理的方法。 4、简要分析教育行政地方分权制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5、简述巴纳德关于组织要素的理论。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评述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及有效利用。 2、评述行为科学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的价值。 03《教育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5×6=30) 教育管理原则科层组织巴纳德教育行政法规判例法 二简述题(4×15=60) 1 简要说明人际关系理论 2 简述教育行政功能 3 简述学校德育管理的特点 4 简述政策制定模式 三综述题(2×30=60) 1 谈谈学校管理中的最佳决策和满意决策 2 试述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2002年教育管理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教育人事管理非程序化决策义务教育松散结合理论校本管理教育行政中央集权制西蒙组织文化 二、论述题 1.评述激励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运用(15分)

2.结合《教育法》中有关规定,论证举办学校的必要条件。(15分) 3.你认为学校组织中人际沟通行为主要有哪些障碍?如何才能在学校管理中达到有效的沟通?(30分) 2004年教育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行政管理教育规划组织发展跳板原则松散结合理论 二、简述题: 1、法约尔管理思想之主要内容? 2、教育政策的意义何在? 3、教学管理的内容? 4、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要程序? 三、综述题: 1、简述依法治教的种种表现。 2、试分析学习型组织理论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04年试题管理学 一、概念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管理2、控制3、决策4、成功管理模型5、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 1、梅奥()的《工业文明中的人》一书奠定了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简析梅奥在该书中提出的新见解。 2、汤普森(James Thompson)关于组织的三种协调方式。 3、简析反馈控制。 4、计划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5、分析领导的影响力基础。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论述什么是目标管理?如何实施目标管理? 2、论述管理创新的内涵,并请举例说明。 05年教育管理学试卷 考生注意:无论以下试题中是否有答题位置,均应将答案做在考场另发的答题纸上(写名题号)。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90分) 1 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 2 西蒙的决策理论。 3 科层组织特点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表现。

《教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9050020 课程中文名称:教育管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 考核方式:闭卷 开课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开课学期:5 总学时:48 (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 总学分:3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教育管理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通过教育管理学课程的学习,培养 学生对教育计划,教育财政,教育方针,教育法规的理解,具备从事教育人事管理,学校管理的 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1、对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内和方法有正确的认识。 2、了解教育管理学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并掌握其方法论。 3、明确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内容。 4、了解教育行政机构与教育行政体制。 5、掌握教育人事行政管理、教育计划与教育财政。 6、明确教育督导与教育评价的过程与原则。 7、了解学校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2学时) 第一节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现代教育管理学与教育管理 第三节教育管理的发展新趋势 第二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2学时) 第一节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第二节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第三节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三章教育规定与教育政策(2学时) 第一节教育法概述 第二节教育法与教育行政 第三节教育法与学校管理 第四节教育政策 第四章教育经费管理(6学时) 第一节教育经费与教育财政 第二节教育经费管理 第三节教育经费的来源、分配及使用 案例(2学时) 实验:各国公共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的各级教育分配比较分析 (12学时) 第五章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4学时) 第一节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二节校长的管理 第三节教师的管理 第六章学校的教学管理(4学时) 第一节教学管理概述 第二节教学计划管理 第三节教育质量管理 第七章学生管理(4学时) 第一节学生管理概述 第二节学生常规管理 第三节学生组织管理 第八章高等学校的科研管理(4学时) 第一节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 第二节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的管理 第三节高等学校科研成果的管理 第九章学校财务管理(2学时) 第一节学校财务管理概述 第二节学校经费管理 第三节学校财务监督 案例(2学时) 机动(2学时)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 理论讲授、案例讨论、实验相结合。 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 实验题目:各国公共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的各级教育分配比较分析 内容:用定量的分析方法,根据各国的教育支出在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不同比例的实际情况,列举n个国家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支出分配,应用SPSS软件中的聚类分析得到各国教育发展水平情况的分类,并得出结论 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10章 课程与教学管理——第12章 体育与卫生管理)【

第10章课程与教学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课程的总体规划称为()。 A.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设置 D.教学大纲 【答案】A 【解析】教学计划是学校教育课程的总体规划。它不仅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从教育行政上讲,教学计划形式上是国家的关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指令性或指导性计划;内容上是国家制定的学校教育教学标准,编制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依据,督导和评估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性质上是教育行政法规性文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法律约束作用。 2.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课时分配 B.开设哪些学科 C.学科顺序 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答案】B 【解析】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核心部分,它回答了为达到的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

怎样设置这些课程等问题。在这一部分中规定了小学和初中的“课程包括学科和活动两部分,主要由国家统一安排,也有一部分由地方安排。” 3.教学计划制定和执行的权力应当在()。 A.教师 B.校长 C.教学管理部门 D.各方协商、共同掌握 【答案】D 【解析】教学计划是学校教育课程的总体规划。它不仅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是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应由教师、校长、学校各管理部门以及校外学生家长等相关人士一起协商、共同完成。 4.现阶段我国中小学课程管理体制实行的是()。 A.国家、地方二级管理体制 B.国家、省、市三级管理体制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 D.地方、学校二级管理体制 【答案】C 【解析】目前,我国中小学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国家课程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教育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全国各省市各学校都要开设;地方课程的管理权限属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开设地方课程能更好地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

教育管理自考科目

二,自考专业-教育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 教育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 1、专业代码040107(A38) 2、主考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3、学历层次与规格 本专业为高等教育专科基础上的本科层次。教育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培养规格在总体上与全日制普通高校同类专业的本科水平相一致,考试课程不少于13门,总学分不少于72学分。 教育管理专业课程考试采用学分计算,每门课程考试采用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凡单科成绩及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并取得该课程学分。凡本专业所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并达到规定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政治思想及职业道德鉴定合格者,发给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同时,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按《中化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由有学位授予权的主考学校授予教育学士学位。 4、专业考试课程及学分 本专业考试课程不得少于13门,总学分不得少于72学分。类别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备注 必考课 1 毛泽东思想概论(0004)2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0005)3 3 英语(二)(0015)14 4 教育管理原理(0449)6 5 教育经济学(0451)6 6 教育法学(0453)4 7 教育管理心理学(0455)6 8 中外教育管理史(0445)6 9 教育评估和督导(0450)6 10 教育统计与测量(0452)6 11 教育预测与规划(0454)5 1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0456)4 选考课 13 学前教育管理(0457)4 三门课程中选考一门 中小学教育管理(0458)4 高等教育管理(0459)4 毕业考核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非一类考生加考课程 1 教育学(二)(0442)8 2 心理学(0031)4 3 现代管理学(0107)6 说明: (1)本专业考试课程分必考课和选考课两类。各门课程均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课程的名称和学分数不得任意改动。 (2)选考课设学前教育管理、中小学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管理三门课。 (3)报考条件 <1>教育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报考本专业可直接报考; <2>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报考本专业时应加考现代管理学(6学分); <3>师范教育类其他专业专科毕业生报考本专业时应加考教育学(二)(8学分)、现代管理学(6学分); <4>其他专业专科毕业生报考本专业时应加考教育学(二)(8学分)、心理学(4学分)、现代管理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