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容反馈LC振荡器实验内容及步骤(精)

电容反馈LC振荡器实验内容及步骤(精)

电容反馈LC振荡器实验内容及步骤(精)
电容反馈LC振荡器实验内容及步骤(精)

讲义不要带出本实验室,以便后来者使用电容反馈LC振荡器实验内容及步骤

1、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实验步骤:

1、接好地线与12V电源线,此时电路没有振荡。

2、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发射极对地电压V E。由于R2为1.5k,所以只要V E=3V,

则I EQ=2mA。

2、了解振荡频率与谐振回路参数的关系

由公式

f L或C t变化时,振荡频率将随之变化。

1、接好地线与12V电源线,此时电路没有振荡。设置I EQ=2mA,

2、将C点接C3,A点接C6,D点接R5,B点分别接C8,C9,C10,测量三种情

况下振荡频率f和输出正弦波的峰-峰值V p-p,并将测量数据填入下表。

3、计算频率的理论值并与测量值比较。

表4-3 振荡频率与谐振回路参数的关系

3、了解幅度(峰-峰值Vp-p )与I EQ 的关系

实验步骤:

1、D 接R 5,C 接C 2,A 接C 6,

2、设置静态电流I EQ =0.8mA 。

3、B 接C 10,并测量振荡频率f 和峰-峰值V p-p 。

4、以I EQ 为横坐标,V p-p 为纵坐标,画出峰峰值与静态工作点电流之间的关系,注意分析振荡幅度和频率与I EQ 的关系。并与理论进行比较。 对于其他的I EQ 值,重复上述1~3步骤,并填写下面的表4-4格。 表4-4 幅度(峰-峰值Vp-p )与I EQ 的关系

4、测量反馈系数与幅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

1、静态电流I EQ 设置为2mA 。

2、D 接R 5,C 接C 2,B 接C 9,A 接C 5。

3、测量峰峰值。

4、计算反馈系数C C F

,比较反馈系数与峰峰值(幅度)的关系。 对于A 分别接C 6,C 7的情况,重复上述2、3两个步骤,将所得数据填写下表。 表4-5测量反馈系数与幅度的关系

5、测量Q 值对振荡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谐振回路的Q 值与回路的电阻有关,改变与电感并联的电阻阻值就可以改变谐振回路的Q 值。

实验步骤:

1、设置I EQ =2mA 。

2、A 接C 5,C 接C 2,B 接C 10,D 分别接R 5,R 6,R 7,观察振荡器是否振荡,

如果振荡,测量其频率。填写下面的表格。

表4-6测量Q值对振荡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6、测量反馈系数对起振点(电流)的影响

对于振荡器来说,当静态工作点太低,即I EQ太小时,会导致放大倍数太小,振荡器的起振条件不满足,振荡器就不能振荡。因此,要使振荡器振荡,I EQ必须大于等于某个最小值。这个最小的I EQ值,就是起振点电流,简称起振点。通过这个实验观察反馈系数对起振点的影响。一般来说,反馈系数越大,起振点电流越小。

实验步骤:

1、B接C9,C接C2,D接R5。A接C5,

2、用示波器监测振荡器的输出信号,调节Rt,使振荡器输出信号不断减小,当

调节R t时,观测到振荡器输出信号降为0时,反方向调节R t,使示波器上刚

刚出现振荡器输出信号,立即停止调节R t,这时的I EQ就是起振点。

3、断开A与C6的连接,用万用表测量V E,就可以计算出此时的I EQ。对于A

分别接C6,C7两种情况,重复上述步骤3、4。测出对应的两个起振点。填

写下面的表格。

5、计算反馈系数。分析研究反馈系数与起振点的关系。

表4-7 反馈系数与起振点的关系

五、实验报告

1、分别总结静态电流I EQ、反馈系数对振荡器输出信号幅度(或峰峰值)和频率的影响

规律。并分别以静态电流I EQ为横坐标,峰峰值为纵坐标,画出V p-p和I EQ的关系曲线;以反馈系数为横坐标,峰峰值为纵坐标,画出V p-p和反馈系数的关系曲线。

2、比较振荡频率的测量值和理论值,说明产生误差的原因,如何修正振荡频率的计算

公式,给出你推导的计算公式,并且用你自己推导的公式重新计算振荡频率的理论值,并将其与测量值比较。有什么感想?

3、讨论不同负载,即不同有载品质因数对振荡器起振,振荡幅度和振荡频率的影响。

4、比较LC振荡器与晶体振荡器的优缺点。

六、思考题

1、在本实验中,在有些情况下,反馈系数变化时,振荡器信号频率明显改变,为什么?

2、万用表能否测量高频信号?为什么?一般万用表能够测量的信号频率是多少?

3、分析为什么静态电流I EQ过大反而会使振荡器输出幅度下降?

压控振荡器实验报告

微波与天线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压控振荡器 实验指导:黎鹏老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变容二极管的基本原理与压控振荡器的设计方法。 2.利用实验模组的实际测量使学生了解压控振荡器的特性。 3.学会使用微波软件对压控振荡器进行设计和仿真,并分析结果。 二、预习内容: 1.熟悉VCO的原理的理论知识。 2.熟悉VCO的设计的有关的理论知识。

三、实验设备: 项次设备名称数量备注 1 MOTECH RF2000 测量仪1套亦可用网络分析仪 2 压控振荡器模组1组RF2KM9-1A 3 50Ω BNC及1MΩ BNC 连接线4条CA-1、CA-2 、CA-3、CA-4 4 直流电源连接线1条DC-1 5 MICROWAVE软件1套微波软件 四、实验步骤 1、硬件测量: 1.对MOD-9,压控振荡器的频率测量以了解压控振荡电路的特性。 2.准备电脑、测量软件、RF-2000,相关模组,若干小器件等。 3.测量步骤: MOD-9之P1端子的频率测量: ⑴设定 RF-2000测量模式:COUNTER MODE. ⑵用DC-1连接线将RF-2000后面12VDC 输出端子与待测模组之12VDC 输入端子连接起来。 ⑶针对模组P1端子做频率测量。 ⑷调整模组之旋钮,并记录所量测频率值: 最大_623_______ MHZ。 最小___876_____ MHZ。 4.实验记录:填写各项数据即可。 5.硬件测量的结果建议如下为合格: RF2KM9-1A MOD-9 fo 600-900MHZ Pout≥5dBm 6.待测模组方框图: 2、软件仿真: 1、进入微波软件。 2、在原理图上设计好相应的电路,设置好端口,完成频率设置、尺寸规范、 器件的加载、仿真图型等等的设置。

正弦波振荡器设计multisim(DOC)

摘要 自激式振荡器是在无需外加激励信号的情况下,能将直流电能转换成具有一定波形、一定频率和一定幅值的交变能量电路。正弦波振荡器的作用是产生频率稳定、幅度不变的正弦波输出。基于频率稳定、反馈系数、输出波形、起振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本次课程设计采用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运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根据静态工作点计算出回路的电容电感取值,得出输出频率与输出幅度有效值以达到任务书的要求。 关键词:电容三点式;振荡器;multisim;

目录 1、绪论 (1) 2、方案的确定 (2) 3、工作原理、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参数的计算 (3) 3.1 反馈振荡器的原理和分析 (3) 3.2. 电容三点式振荡单元 (4) 3.3 电路连接及其参数计算 (5) 4、总体电路设计和仿真分析 (6) 4.1组建仿真电路 (6) 4.2仿真的振荡频率和幅度 (7) 4.3误差分析 (8) 5、心得体会 (9) 参考文献 (10) 附录 (10) 附录Ⅰ元器件清单 (10) 附录Ⅱ电路总图 (11)

1、绪论 振荡器是不需外信号激励、自身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装置。凡是可以完成这一目的的装置都可以作为振荡器。一个振荡器必须包括三部分:放大器、正反馈电路和选频网络。放大器能对振荡器输入端所加的输入信号予以放大使输出信号保持恒定的数值。正反馈电路保证向振荡器输入端提供的反馈信号是相位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振荡维持 下去。选频网络则只允许某个特定频率0f能通过,使振荡器产生单一频率的输出。 振荡器能不能振荡起来并维持稳定的输出是由以下两个条件决定的;一个是反馈电压 U和输入电压i U要相等,这是振幅平衡条件。二是f U和i U必须相位相同,这是相位f 平衡条件,也就是说必须保证是正反馈。一般情况下,振幅平衡条件往往容易做到,所以在判断一个振荡电路能否振荡,主要是看它的相位平衡条件是否成立。 本次课程设计我设计的是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也叫考毕兹振荡器,是自激振荡器的一种,这种电路的优点是输出波形好。电容三点式振荡器是由串联电容与电感回路及正反馈放大器组成。因振荡回路两串联电容的三个端点与振荡管三个管脚分别相接而得名。 本课题旨在根据已有的知识及搜集资料设计一个正弦波振荡器,要求根据给定参数设计电路,并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验证,达到任务书的指标要求,最后撰写课设报告。报告内容按照课设报告文档模版的要求进行,主要包括有关理论知识介绍,电路设计过程,仿真及结果分析等。 主要技术指标:输出频率9 MHz,输出幅度(有效值)≥5V。

BZ振荡反应-实验报告

B-Z 振荡反应 实验日期:2016/11/24 完成报告日期:2016/11/25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 了解Belousov-Zhabotinski 反应(简称B-Z 反应)的机理。 2. 通过测定电位——时间曲线求得振荡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1.2 实验原理 对于以B-Z 反应为代表的化学振荡现象,目前被普遍认同的是Field ,kooros 和Noyes 在1972年提出的FKN 机理,,他们提出了该反应由萨那个主过程组成: 过程A ① ② 式中 为中间体,过程特点是大量消耗。反应中产生的能进一步反应,使 有机物MA 如丙二酸按下式被溴化为BrMA, (A1) (A2) 过程B ③ ④ 这是一个自催化过程,在消耗到一定程度后, 才转化到按以上③、④两式 进行反应,并使反应不断加速,与此同时,催化剂氧化为。在过程B 的③和④中,③的正反应是速率控制步骤。此外, 的累积还受到下面歧化反应的制约。 ⑤ 过程C MA 和使离子还原为,并产生(由)和其他产物。 这一过程目前了解得还不够,反应可大致表达为: ⑥2++f +2+其他产物 式中f 为系数,它是每两个离子反应所产生的数,随着与MA 参加反应 的不同比例而异。过程C 对化学振荡非常重要。如果只有A 和B ,那就是一般的自催化反应或时钟反应,进行一次就完成。正是由于过程C ,以有机物MA 的消耗为代价,重新得到和,反应得以重新启动,形成周期性的振荡。 322BrO Br H HBrO HOBr --+++→+22HBrO Br H HOBr -+++→2 HBrO Br - HOBr 22HOBr Br H Br H O -+++→+2Br MA BrMA Br H -+ +→++32222BrO HBrO H BrO H O -++++342222222BrO Ce H HBrO Ce ++ ++→+Br - 2 HBrO 3Ce + 4Ce + 2 HBrO 232HBrO BrO HOBr H -+ →++BrMA 4Ce + 3Ce + Br - BrMA 4Ce + MA BrMA →Br - 3Ce + 4Ce + Br - BrMA Br - 3Ce +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电路设计与实现

郑州轻工业学院本科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设计题目: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电路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赵玉春 系别: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08级1班 学号:58号 指导教师:曹瑞、黄敏 2010年12月25日

郑州轻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电路设计与实现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08-1学号 58姓名赵玉春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1、主要内容 1) 焊接振荡器电路板。 2) 通过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输出的波形,对比分析LC振荡器与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2、基本要求 元器件排放错落有致,节点焊接正确,设计结构设合理,实验数据可靠,结果输出稳定。 3、主要参考资料 [1]张启民编著.通信电子线路.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董尚斌等编.通信电子线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顾宝良编著.通信电子线路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完成期限:2010年12月25日 指导教师签名: 课程负责人签名: 2010年12月25日

目录 1、设计题目 (4) 2、设计内容 (4) 3、设计思路 (4) 4、设计原理 (4) 5、运行结果 (9) 6、实验体会 (10) 7、参考文献 (11)

一:设计题目: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电路设计与实现 二:设计内容: 1) 振荡器电路板的设计与焊接。 2) 调节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并了解反馈系数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3) 测试、分析比较LC振荡器与晶体振荡的稳定状况。 三:设计思路: 焊接一个符合电容三点式的电路板,电路板上包含有LC振荡电路和集体震荡器震荡电路。 焊接好电路板之后,调节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点。 观察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的波形图,同时对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所产生的波形图进行对比分析。 四:设计原理: 本次实验首先需要焊接电路板,在焊接电路板时需要注意一些节点的焊接,同时避免焊接时出现短路现象。 本次实验验中振荡器包含电容反馈LC三端振荡器和一个晶体振荡器。振荡电路主要由振荡回路模块、偏置电路模块、输出缓冲电路模块组成。它选择主要是根据所给定的工作频率(或工作频段)频率稳定度的要求。因为设计的电路要求是高频信号,故选择LC振荡电路或晶体振荡电路,现在分别应用这两种电路,分别比较它们的频稳性。 1) 三点式震荡电路的基本模型

LC振荡器的实验报告

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高频电子电路课程实践报告西勒高频振荡器的制作 指导老师: 朱昌平、张秀平、殷明授课班号: 202601 姓名: 陈强 学号: 1062310211

我先通过上网寻找资料,找相关的原理图,再通过书本上的原理,进行一定的改进,电路除了采用两个将达的电容C3、C9以外,还把基本型的电容反馈线路集电极——基极支路改用LC并联回路再与C4串联,从而叫做西勒电路。 运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刚开始只出来8M左右的波形,后来我通过调节相应电容C5和电感L1的大小,提高了频率大小。最高可以达到22M左右,但同时导致的后果是电压幅值变小。再提高,就会出现波形失真。对于这个问题, 请教了老师与学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解决。

对于电路图的绘制,由于我大一时就学习了Protel ,所以上手很快,仿照仿真图,把原理图规则清楚的画出来(见上图),对于西勒振荡器里面的一些元器件,都是很常见的,所以免去了自己画封装的步骤。然后转换成PCB ,通过排版,调整,设计,主要问题是对于贴片的处理,之前没有做过贴片的板子,所以问了学长如何处理,知道了这方面的知识。画板子的总体速度比较快。以上是最后得到的PCB 。

三.电路硬件制作与调试 元器件列表:LED、单排针、双排针、单插排、9V直流电源 贴片电阻:10K、47Ω、1K、4.7K、100K 电位器:503、102 贴片电容:103P、102P、104P、1PF、220PF、510PF 电解电容:47μF 三极管:9018NPN 电感:1μH定值电感、绕制电感 首先用油纸打印PCB,接着轧板子,打孔;然后对照着原理图和PCB焊接电路板。个人觉得最容易出错的一步是焊接贴片,电容贴片没有标注大小,特别容易错,所以一定要特别小心。由于我之前有过焊板子的经历,这一步骤相对比较顺利。 焊好板子后,就进行电路板的初步调试,用万用表依次测试板子的通断,排除虚短续断的出现,确保之后调试的成功。通过调试发现必须要把电位器102调成0Ω,即顺时针旋转调节集电极偏置电阻R20,听到有滑丝声(即电阻值为0Ω)时停止。然后就可以接通电源,进行下一步的调试——电压。插入1μH 电感,测集电极电压应该与电源电压大小相近,接着测试基极偏置电压,通过不断的调节发现,在电压值为5-6V左右时达到三极管9018的放大区工作点。所以需要旋转基极偏置电阻R2,调节基极偏置电压,用万用表测量,使其电压达到5-6V,这样,就可以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端P21是否有高频振荡信号。

高频课程设计_LC振荡器_克拉泼.(DOC)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高频正弦信号发生器 2015年 1月 6 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 二、设计方案 (1) 2.1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2) 2.2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2) 2.3克拉波电路振荡器 (6) 三、设计内容 (8) 3.1LC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8) 3.2克拉泼电路原理图 (9) 3.2.1振荡原理 (9) 3.3克拉泼振荡器仿真 (10) 3.4.1软件简介 (10) 3.4.2进行仿真 (10) 3.4.3电容参数改变对波形的影响 (11) 四、总结 (17) 五、主要参考文献 (18) 六、附录.................................................................................... .. (18)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为了熟悉《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本课程设计中,我和队友(石鹏涛、甘文鹏)对LC正弦波振荡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几种常见的振荡器(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改进型电容反馈式振荡器)进行分析论证,我们最终选择了克拉泼振荡器。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设计要求产生10~20Mhz的振荡频率。振荡器的种类很多,适用的范围也不相同,但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都由放大器和选频网络组成,都要满足起振,平衡和稳定条件。然后通过所学的高频知识进行初步设计,由于受实践条件的限制,在设计好后,我利用了模拟软件进行了仿真与分析。为了学习Multisim软件的使用,以及锻炼电子仿真的能力,我们选用的仿真软件是Multisim11.0版本,该软件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电子仿真设计界面和方便的电路图和文件管理功能。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NI Multisim软件结合了直观的捕捉和功能强大的仿真,能够快速、轻松、高效地对电路进行设计和验证。 最后我们利用了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了一写的仿真分析,如改变电容的参数,分析对电路产生的影响等,再考虑输出频率和振幅的稳定性,得到了与理论值比较相近的结果,这表明电路的原理设计是比较成功的,本次课程设计也是比较成功的。 二:设计方案 通过学习高频电子线路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LC正弦波振荡器主要有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以及改进型电容反馈式振荡器(克拉波电路)等。通过老师所讲和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克拉泼振荡电路具有该电路频率稳定性非常高,振幅稳定,适合做波段振荡器等优点。所以在本设计中拟采用改进型电容反馈式--克拉泼电路振荡器。 下面对几种振荡器进行分析论证: 2.1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四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

实验四 LC 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LC 三点式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LC 电容反馈式三点振荡电路 的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2. 掌握振荡回路Q 值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3. 弄清振荡器反馈系数不同时,静态工作电流EQ I 对振荡器起振及振幅的 影响。 二、预习要求 1. 弄清LC 振荡器的工件原理; 2. 分析图4-1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计算晶体管静态工作电流 EQ I 的最大值(设晶体管的β值为50); 3. 电路中,1L =3.3h μ, 若C =120pf , C '=680pf ,计算当T C =50pf 和T C =150pf 时振荡频率各为多少? 三、仪器设备 1. 双踪示波器 1台 2. 高频电路实验学习机 1台 3. 万用表 1块 4. 实验板1G 1块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电路见图4-1。实验前根据4-1所示原理图在实验板上找到相应器件及插孔并弄清其作用。 1. 检查静态工作点 (1)在实验板+12V 插孔上接入+12V 直流电源,注意电源极性不能接反。

+12V 图4-1 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原理图 (2)C、R、 T C不接,C'接(C'=680pf),用示波器观察振荡器停振时 的情况(此时用示波器观察应为一条直线)。 注意:连接C'的导线要尽量短。 (3)改变电位器 P R(0~47KΩ),用万用表测得晶体管V的发射极工作 电压 EQ U, EQ U可连续变化,记下 EQ U的最大值 max EQ U,计算 max EQ I的值,填入表4.1中。 表4.1 其中:max max 4 EQ EQ U I R =(已知 4 R=1KΩ)。 2.振荡频率与振荡幅度的测试

电容三点式震荡电路的设计

北方民族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院(部、中心)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姓名郭佳学号21000065 专业通信工程班级1 同组人员 课程名称通信电路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名称500KHz 电容三点式 LC 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起止时间2013.3.4 —— 2013.4.28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摘要 本次课设介绍了电容三点式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方法,反馈振荡器的原理和分析 以及电容三点式电路参数的计算,并利用其它相关电路为辅助工具来调试放大电路,解决了放大电路中经常出现的自激振荡问题和难以准确的调谐问题。同时也给出了具体的理论依据和调试方案,从而实现了快速、有效的分析和制作,振荡器电路。并以 500KHz的振荡器为例,利用 multisim 制作仿真的模型。 关键字:电容三点式振荡仿真

目录 目录 (3) 1、概述 (4) 2、三点式电容振荡器 (5) 2.1 反馈振荡器的原理和分析 (5) 2.2 电容三点式参数 (6) 2.3 设计要求 (8) 3、电路设计 (8) 4 、调试与总结 (10) 1 仿真 (10) 2、总结: (11) 5、心得体会 (11)

1、概述 振荡器是不需外信号激励、自身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装置。凡是可以完成这一目的的装置都可以作为振荡器。 一个振荡器必须包括三部分:放大器、正反馈电路和选频网络。放大器能对振荡器输入端所加的输入信号予以放大使输出信号保持恒定的数值。正反馈电路保证向振荡器输入端提供的反馈信号是相位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振荡维持下去。选频网络则只允许某个特定频率 f 0能通过,使振荡器产生单一频率的输出。 振荡器能不能振荡起来并维持稳定的输出是由以下两个条件决定的;一个 是反馈电压 U f和输入电压U i要相等,这是振幅平衡条件。二是U f和U i必须相位相同,这是相位平衡条件,也就是说必须保证是正反馈。一般情况下,振 幅平衡条件往往容易做到,所以在判断一个振荡电路能否振荡,主要是看它的相位平衡条件是否成立。 振荡器的用途十分广泛,它是无线电发送设备的心脏部分,也是超外差式接收机的主要部分各种电子测试仪器如信号发生器、数字式频率计等,其核心部分都离不开正弦波振荡器。功率振荡器在工业方面 ( 例如感应加热、介质加热等 ) 的用途也日益广阔。 正弦波是电子技术、通信和电子测量等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波形之一。能够产生正弦波的电路称为正弦波振荡器。通常,按工作原理的不同,正弦振荡器分为反馈型和负载型两种,前者应用更为广泛。在没有外加输入信号的条件下,电路自动将直流电源提供的能量转换为具有一定频率、一定波形和一定振幅的交变振荡信号输出。

振荡器实验

第一章实验环节及要求 为了达到实验预期目的和效果,需要作好实验前的预习、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等几个主要环节。 一、实验预习(30分) 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并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前的预习和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因此每次实验前,需要阅读实验讲义,明确实验目的与任务,掌握必要的实验理论和方法,了解实验内容和所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简要写出预习报告,内容包括: 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3、实验原理(要求简明扼要) 4、实验电路图(原理图,交流等效图) 5、实验设备 6、完成预习思考题,预期实验结果 7、实验内容(只要求列出实验项目及记录数据的空白表格) 二、实验过程(40分) 正确的操作程序和良好的工作方法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证。因此,实验时要求做到: 1、按编号入座,认真检查实验使用电子仪器设备的状况,若发现故障应报告指导教师 及时排除,以免耽误上课时间。 2、认真听取指导教师对实验的介绍。 3、根据实验电路的结构特点,按实验内容要求接线。接线完毕,要养成自查的习惯。 4、实验电路接好后,接入电源。要求实验前“先接实验电路,后接通电源”, 实验完毕后,“先断开电源,后拆实验电路”。 5、电路接通后,不要急于测定数据,先按实验预习时所预期的实验结果,概略地观察 全部现象及各仪表的读数变化范围。然后,逐项实验,测量时要有选择地读取几 组数据。读取数据时,要尽可能在仪器仪表的同一量程内读数,减少由于仪器仪 表量程不同而引起的误差。 6、若实验中要求绘制曲线,至少要读取10组数据,而且,在曲线弯曲部分应多读几 组数据,这样画出的曲线就比较平滑准确。 7、测量数据经自审无误后,送指导教师复核,经检查正确后才可拆掉电路,以免因数 据错误需要重新接线测量而花费不必要的时间。 8、实验结束后,应做好仪器设备和导线的整理以及实验台面的清洁工作,做到善始善 终。(10分) 三、实验报告(30分) 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全面总结。对于工科学生来说,撰写实验报告是一种基本技能训练。通过写实验报告,能深化对技术基础理论的认识,提高理论的应用能力,提高处理实

lc压控振荡器实验报告doc

lc压控振荡器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2 振荡器实验 实验二振荡器 (A)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2. 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响。 3. 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 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 进行LC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 研究LC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 测试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基本原理 图6-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 【电路连接】将开关S2的1拨上2拨下, S1全部断开,由晶体管Q3和C13、C20、C10、CCI、L2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可用来改变振 荡频率。振荡频率可调范围为:

?3.9799?M??f0??? ? ?4.7079?M? CCI?25p CCI? 5p 调节电容CCI,使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 F= C1356 ??0.12 C20470 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3(10P)加到由Q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3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射随器输出信号Q1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J1输出。 四、实验步骤 根据图6-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1. 调整静态工作点,观察振荡情况。 1)将开关S2全拨下,S1全拨下,使振荡电路停振 调节上偏置电位器RA1,用数字万用表测量R10两端的静态直流电压UEQ(即测量振荡管的发射极对地电压UEQ),使其为5.0V(或稍小,以振荡信号不失真为准),这时表明振荡管的静态工作点电流IEQ=5.0mA(即调节W1使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作者:————————————————————————————————日期: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的分析与仿真 摘要:自激式振荡器是在无需外加激励信号的情况下,能将直流电能转换成具有一定波形、一定频率和一定幅值的交变能量电路。正弦波振荡器的作用是产生频率稳定、幅度不变的正弦波输出。基于频率稳定度、反馈系数、输出波形、起振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本设计采用的是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关键词:电容三点式、multisim、振荡器 引言:不需外加输入信号,便能自行产生输出信号的电路称为振荡器。按照产生的波形,振荡器可以分为正弦波振荡器和非正弦波振荡器。按照产生振荡的工作原理,振荡器分为反馈式振荡器和负阻式振荡器。所谓反馈式振荡器,就是利用正反馈原理构成的振荡器,是目前用的最广泛的一类振荡器。所谓负阻式振荡器,就是利用正反馈有负阻特性的器件构成的振荡器,在这种电路中,负阻所起的作用,是将振荡器回路的正阻抵消以维持等幅振荡。反馈式振荡电路,有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和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等。本次设计我们采用的是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设计原理: 1、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1)线路特点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基本电路如图(1)所示。与发射极连接的两个电抗元件为同性质的容抗元件C2和C3;与基极和集电极连接的为异性质的电抗元件L。它的反馈电压是由电容C3上获得,晶体管的三个电极分别与回路电容的三个端点相连接,故称之为电容反馈三端式振荡器。电路中集电极和基极均采取并联馈电方式。C7为隔直电容。 图(1) (2)起振条件和振荡频率 由图可以看出,反馈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满足相位起振条件,这时可以调整反馈系数F,使之满足A0F>1就可以起振。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正弦波振荡器

.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信息13-1 学号2013101269 姓名 指导教师孙颖

实验名称 正弦波振荡器(L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 专业班级 信息13-1 学号 2013100 姓名 0 成绩 实验2 正弦波振荡器(L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 2-1 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振荡器是指在没有外加信号作用下的一种自动将直流电源的能量变换为一定的波形的交变振荡能量的装置。 正弦波振荡器在电子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信息传输系统的各种发射机中,就是把主振器(振荡器)所产生的载波,经过放大、调制而把信息发射出去。在超外差式的各种接收机中,是由振荡器产生的一个本地振荡信号,送入混频器,才能将高频信号变成中频信号。 振荡器的种类很多。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振荡器的特性来看,可以把振荡器分为反馈式振荡器和负阻式振荡器两大类。我们只讨论反馈式振荡器。根据振荡器所产生的波形,又可以把振荡器氛围正弦波振荡器和非正弦波振荡器。我们只介绍正弦波振荡器。 常用正弦波振荡器主要是由决定振荡频率的选项网络和维持振荡的正反馈放大器组成,这就是反馈振荡器。按照选频网络所采用的元件不同,正弦波振荡器可以分为LC 振荡器、R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等类型。 一、反馈型正弦波自激振荡器基本工作原理 以互感反馈振荡器为例,分析反馈型正弦自激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其原理电路如图2-1所示; 当开关K 接“1”时,信号源Vb 加到晶体管输入端,这就是一个调谐放大器电路,集电极回路得到 ……………………………………装………………………………………订…………………………………………线………………………………………

RC振荡电路实验报告(特选资料)

广州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 物理与信息工程系 班别 姓名 专业名称 学号 实验课程名称 模拟电路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 RC 串并联网络(文氏桥)振荡器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指导老师签名 【实验目的】 1.进一步学习RC 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及其振荡条件。 2.学会测量、调试振荡器。 【实验原理】 从结构上看,正弦波振荡器是没有输入信号的,带选频网络的正反馈放大器。若用R 、C 元件组成选频网络,就称为RC 振荡器, 一般用来产生1Hz ~1MHz 的低频信号。 RC 串并联网络(文氏桥)振荡器 电路型式如图6-1所示。 振荡频率 RC 21 f O π= 起振条件 |A &|>3 电路特点:可方便地连续改变振荡频率,便于加负反馈稳幅,容易得到良好的振荡波形。 图6-1 RC 串并联网络振荡器原理图 注:本实验采用两级共射极分立元件放大器组成RC 正弦波振荡器。 【实验仪器与材料】 模拟电路实验箱 双踪示波器 函数信号发生器 交流毫伏表 万用电表 连接线若干

【实验内容及步骤】 1.RC 串并联选频网络振荡器 (1)按图6-2组接线路 图6-2 RC 串并联选频网络振荡器 (2)接通RC 串并联网络,调节R f 并使电路起振,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电压u O 波形,再细调节R f ,使获得满意的正弦信号,记录波形及其参数,即,测量振荡频率,周期并与计算值进行比较。 (3) 断开RC 串并联网络,保持R f 不变,测量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 (4)断开RC 串并联网络,测量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及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小信号:f=1KHz,峰峰值为100mV 正弦波)用毫伏表测量u i 、u 0 就可以计算出电路的放大倍数。 (5)改变R 或C 值,观察振荡频率变化情况。 将RC 串并联网络与放大器断开,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正弦信号注入RC 串并联网络,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度不变(约3V ),频率由低到高变化,RC 串并联网络输出幅值将随之变化,当信号源达某一频率时,RC 串并联网络的输出将达最大值(约1V 左右)。且输入、输出同相位,此时信号源频率为 2πRC 1 f f ο== 【实验数据整理与归纳】 (1)静态工作点测量 U B (V ) U E (V ) U C (V) 第一级 2.48 2.96 4.66 第二级 0.84 11.51 1.01 (2)电压放大倍数测量: u i (mV) u o (V) Av 788 2.80 3.60

高频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电子 指导教师:吴皓莹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高频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初始条件: 具较扎实的电子电路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对电路器件的选型及电路形式的选择有一定的了解;具备高频电子电路的基本设计能力及基本调试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电路的调试与检测。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采用晶体三极管或集成电路,场效应管构成一个正弦波振荡器; 2.额定电源电压5.0V ,电流1~3mA; 输出中心频率 6 MHz (具一定的变化范围); 3.通过跳线可构成发射极接地、基极接地及集电极接地振荡器; 4.有缓冲级,在100欧姆负载下,振荡器输出电压≥ 1 V (D-P); 5.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应包含电路图,清单、调试及设计总结)。 时间安排: 1.2011年6月3日分班集中,布置课程设计任务、选题;讲解课设具体实施计划与课程设计报告格式的要求;课设答疑事项。 2.2011年6月4日至2011年6月9日完成资料查阅、设计、制作与调试;完成课程设计报告撰写。 3. 2011年6月10日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进行课程设计验收和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反馈振荡器的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原理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平衡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起振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4 稳定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设计思路及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总体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设计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单元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 电容三点式振荡单元.............................................................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 输出缓冲级单元.....................................................................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电路仿真与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基于...................................................................................................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硬件调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心得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Ⅰ总电路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Ⅱ元件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 算。 2、 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 响。 3、 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 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 进行LC 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 研究LC 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 测试LC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实验仪器 1、模块 3 1块 2、频率计模块 1块 3、双踪示波器 1台 4、万用表 1块 四、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图见下页图1。 将开关S 1的1拨下2拨上, S2全部断开,由晶体管N1和C 3、C 10、C 11、C4、CC1、L1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 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 14(121 0CC C L f += π 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计算振荡频率可调范围)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 F= 32.0470 220220 3311≈+=+C C C 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 5(10P )加到由N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 5容量

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射随器输出信号经N3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P1输出。 图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 ) 五、实验步骤 1、根据图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2、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将开关S1拨为“01”,S2拨为“00”,构成LC 振荡器。 (2)改变上偏置电位器W1,记下N1发射极电流I eo (=11 R V e ,R11=1K)(将万用表 红表笔接TP2,黑表笔接地测量V e ),并用示波测量对应点TP4的振荡幅度V P-P ,填于表1中,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测量值记于表2中。 3、测量振荡器输出频率范围 将频率计接于P1处,改变CC1,用示波器从TP8观察波形及输出频率的变化情况,记录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填于表3中。 六、实验结果 1、步骤2振荡幅度V P-P 见表1.

VCO压控振荡器实验报告

VCO压控振荡器实验报告 目录章节 设计要求及方案选择 (2) 框内电路设计(EWB仿真) (5) 总电路叙述 (10) 器件表 (12) 总电路图 (13) 问题及修改方案 (13) 体会 (14) 参考书目及文献资料 (17) 附录:总电路图 (17)

设计要求及方案选择 1.设计内容 V/F转换(VCO压控振荡器) 2. 设计要求 输入0—10V电压,输出0—20KHz脉冲波(或者0—10KHz 对称方波)。绝对误差在正负30Hz以内。 3. 设计方案 (1)RC压控振荡器

(2)双D触发器式的VCO电路 图片来源CIC中国IC网 如图所示为双D触发器式的VCO。电路输出一个占空比50%的方波信号,而消耗的电流却很小。当输入电压为5~12V 时,输出频率范围从20~70kHz。首先假设IC-A的初始状态是Q=低电平。此时VDl被关断,Vi通过Rl向Cl充电。当Cl 上的电压达到一定电平时,IC-A被强制翻转,其Q输出端变成高电平,Cl通过VDl放电。同时,IC-A的CL输入端也将变成低电平,强制IC-A再翻回到Q=低电平。由于R2和C2的延时作用,保证了在IC-A返回到Q为低电平以前,把Cl的电放掉。IC-A输出的窄脉冲电流触发IC-B,产生一个占空比为50%的输出脉冲信号。

(3)具有三角波和方波输出的压控振荡器 图片来源CIC中国IC网 如图所示为具有三角波和方波输出的压控振荡电路。该电路是一个受控制电压控制的振荡器。它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极好的线性,并且有较宽的频率范围。电路有两个输出端,一个是方波输出端,另一个为三角波输出端。图中,A1为倒相器,A2为积分器,A3为比较器。场效应管Q1用来变换积分方向。比较器的基准电压是由稳压二极管D1、D2提供,积分器的输出和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产生方波输出。电阻R5、R6用来降低Q1的漏极电压,以保证大输入信号时Q1能完全截止。电阻R7、R8和二极管D3、D4是为了防止A3发生阻塞。

实验3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

实验3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 一、实验准备 1.做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 ●三点式LC振荡器 ●西勒和克拉泼电路 ●电源电压、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对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2.做本实验时所用到的仪器: ●LC振荡器模块 ●双踪示波器 ●万用表 二、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熟悉其各元件功能; 3.熟悉静态工作点、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 4.熟悉负载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的影响。 三、实验电路基本原理 1.概述 LC振荡器实质上是满足振荡条件的正反馈放大器。LC振荡器是指振荡回路是由LC元件组成的。从交流等效电路可知:由LC振荡回路引出三个端子,分别接振荡管的三个电极,而构成反馈式自激振荡器,因而又称为三点式振荡器。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感,则称为电感反馈LC振荡器或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容,则称为电容反馈LC振荡器或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在几种基本高频振荡回路中,电容反馈LC振荡器具有较好的振荡波形和稳定度,电路形式简单,适于在较高的频段工作,尤其是以晶体管极间分布电容构成反馈支路时其振

荡频率可高达几百MHZ~GHZ。 2.LC振荡器的起振条件 一个振荡器能否起振,主要取决于振荡电路自激振荡的两个基本条件,即:振幅起振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 3.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频率稳定度表示:在一定时间或一定温度、电压等变化范围内振荡频率的相对变化程度,常用表达式:Δf0/f0来表示(f0为所选择的测试频率;Δf0为振荡频率的频率误差,Δf0=f02-f01;f02和f01为不同时刻的f0),频率相对变化量越小,表明振荡频率的稳定度越高。由于振荡回路的元件是决定频率的主要因素,所以要提高频率稳定度,就要设法提高振荡回路的标准性,除了采用高稳定和高Q值的回路电容和电感外,其振荡管可以采用部分接入,以减小晶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对振荡回路的影响,还可采用负温度系数元件实现温度补偿。 4.LC振荡器的调整和参数选择 以实验采用改进型电容三点振荡电路(西勒电路)为例,交流等效电路如图3-1所示。 图3-1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交流等效电路 (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 合理选择振荡管的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器工作的稳定性及波形的好坏,有一定的影响,偏置电路一般采用分压式电路。

实验2 振荡器实验

实验二振荡器 (A)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2.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响。 3.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进行LC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研究LC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测试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基本原理 图6-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 【电路连接】将开关S2的1拨上2拨下,S1全部断开,由晶体管Q3和C13、C20、C10、CCI、L2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可用来改变振

荡频率。振荡频率可调范围为: () () 3.979925 4.70795 M CCI p f M CCI p = ? ? ==? ?= ? 调节电容CCI,使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 F=12 .0 470 56 20 13≈ = C C 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3(10P)加到由Q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3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射随器输出信号Q1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J1输出。 四、实验步骤 根据图6-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1. 调整静态工作点,观察振荡情况。 1)将开关S2全拨下,S1全拨下,使振荡电路停振 调节上偏置电位器R A1,用数字万用表测量R10两端的静态直流电压U EQ(即测量振荡管的发射极对地电压U EQ),使其为5.0V(或稍小,以振荡信号不失真为准),这时表明振荡管的静态工作点电流I EQ=5.0mA(即调节W1使I EQ=I CQ=U EQ/R10=5.0mA )。 2)将开关S2的1拨上,S1全拨下,构成LC振荡器。 振荡器应能正常工作。若振荡器工作正常,则在输出端用示波器可观察到正弦振荡电压波形,同时发射极的直流电流也将偏离停振时测得的I EQ。可用示波器在输出端观察振荡波形,调节电容CCI使振荡频率约为4.5MHz;在R10两端用数字万用表测量起振后的直流电压U Q,记录并比较U Q和U EQ。 2. 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按照“内容1”,先使振荡电路停振,调整上偏置电位器R A1,使I EQ=1mA; 2)按照“内容1”,使振荡电路正常工作,用示波器测量对应点的振荡幅度V P-P(峰—峰值),记下对应峰峰值V L。(如果出现不起振或临近失真,适当增大I EQ) 3)重复步骤1)和2),使I CQ在I min和I max范围之间取平均的几个值( 一般取I CQ=1~5mA 为宜),分别记下对应的峰峰值V L,填入表2-2。 4)作出I EQ~V L曲线,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