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5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特等奖论文翻译

05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特等奖论文翻译

05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特等奖论文翻译
05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特等奖论文翻译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论文开题报告 3

石河子大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如何处理英汉翻译中的省略 How to Deal with Ellipsi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学生姓名: 学号:2009051431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年级:英语专业20095 指导教师:_ 职称:副教授 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时间: 2013年6月9日

How to Deal with Ellipsi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I.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world’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frequent. Therefore, the role of translation cannot be ignored.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that are reflected in the two languages pose considerable difficulty. It is acknowledged that when doing translation one can not translate word for word, or sentence by sentence. Therefore, we must use som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amplification, ellipsis, conversion and so on. Ellipsis as one of the basic translation methods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English-Chinese rendition. Translators apply it in order to make their versions more coherent and understandable. According to the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ellipsis means leaving out a word or words from a sentence deliberately, when the meaning can be understood without them. Ellipsis in translation does not mean cutting some content from the original articles. What could be omitted are words that are useless in translated works or else they will make the versions redundant or disobey the manner of expression in another language. Some words and phrases are useless in Chinese but necessary in English. Articles in English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phenomenon from this aspect. They are very important in English, but we can hardly see any reflection of this part in Chinese. Ellipsis is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faithfulness to the original text, making it more fluent, smooth, concise, thus conforming to idiomatic Chinese. The paper will explore ellipsi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from five aspects, which are ellipses of pronouns, conjunctions, articles, prepositions, modifications, so as to achieve smoother and clearer communications among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II. Literature Review Long before, some people began to learn other countries’languages to

美国数学建模大赛比赛规则

数学中国MCM/ICM参赛指南翻译(2014版) MCM:Th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MCM:数学建模竞赛 ICM:The InterdisciplinaryContest in Modeling ICM:交叉学科建模竞赛ContestRules, Registration and Instructions 比赛规则,比赛注册方式和参赛指南 (All rules and instructions apply to both ICM and MCMcontests, except where otherwisenoted.)(所有MCM的说明和规则除特别说明以外都适用于 ICM) 每个MCM的参赛队需有一名所在单位的指导教师负责。 指导老师:请认真阅读这些说明,确保完成了所有相关的步骤。每位指导教师的责任包括确保每个参赛队正确注册并正确完成参加MCM/ ICM所要求的相关步骤。请在比赛前做一份《参赛指南》的拷贝,以便在竞赛时和结束后作为参考。 组委会很高兴宣布一个新的补充赛事(针对MCM/ICM 比赛的视频录制比赛)。点击这里阅读详情! 1.竞赛前

A.注册 B.选好参赛队成员 2.竞赛开始之后 A.通过竞赛的网址查看题目 B.选题 C.参赛队准备解决方案 D.打印摘要和控制页面 3.竞赛结束之前 A.发送电子版论文。 4.竞赛结束的时候, A. 准备论文邮包 B.邮寄论文 5.竞赛结束之后 A. 确认论文收到 B.核实竞赛结果 C.发证书 D.颁奖 I. BEFORE THE CONTEST BEGINS:(竞赛前)A.注册 所有的参赛队必须在美国东部时间2014年2月6号(星期四)下午2点前完成注册。届时,注册系统将会自动关闭,不再接受新的注册。任何未在规定时间

英语翻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英语翻译专业毕业论文 选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论文学翻译过程”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 “英语句子成分的省略及汉译” “文学翻译中隐喻的传译” 一、选题范围 1、翻译与文化: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虑。宏观方面,一般从翻译在目的语社会文化中的生产、接受、翻译在目的语社会文化中所起的功能等角度讨论,可以从社会、文化、历史、交际的视角切入。阐述为什么有那样的译文如严复的翻译,林纾的翻译,傅东华翻译《漂》时为什么使用归化的手段,鲁迅翻译的策略,翻译材料的选择等等。微观方面,可以讨论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和内涵如何在翻译中表达,如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等。 2、翻译与语言学理论:可以从篇章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如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等),对比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交际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方面考虑选题。如功能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中讨论的衔接与连贯及其翻译,也可以讨论他们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差别入手,进一步讨论他们在翻译中的处理,主位、述位的推进极其在翻译中的体现。英语汉语对比及其翻译策略等等。 3、翻译与语文学。主要从艺术的角度讨论文学翻译中的问题。 4、应用翻译:主要从特殊用途英语如商务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等方面讨论在这些特殊领域中涉及的翻译问题如何处理。如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等。 5、译文对比:可以是同一篇文章、同一本书,不同的译者在同以时期或不同时期进行的翻译做的对比,也可以是同一个译者对同一篇文章或书在不同时期的翻译的对比;可以是翻译技巧等微观层面的对比,也可以是宏观曾面的对比,以探索为什么在不同时期译者回采取不同的策略,有哪些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原因 6、翻译及评论:首先选择一篇长文,一般是文学作品且没有人翻译过,进行翻译,翻译完后,从上述五个方面选择一个理论视角对自己的翻译进行评论。 7、译者风格。 8、翻译与美学。

翻译类论文题目

翻译类: 1.On Formal Correspondence of C/E Translation in Terms of Hypotaxis &. Parataxis从形合和意合看汉英翻译中的形式对应 2.How to Decode and Translate the Ambiguous Structures歧义结构的解码与翻译 3.Pragmatics and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E/C Cultural Differences英汉文化差异与广告的语用翻译 4.Context and Business Discours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5.On the Peculiar ways of Expression in Dicken’s Novels试论狄更斯小说独特的 艺术手法 6.Female Images in the Sun Also Rises 论《太阳又升起了》小说中女性形象 7.Standarization of English: The Necessity and Feasility in an Age of Globaliztion 全球化时代英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8.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Chinese 再谈汉英公示语翻译----以 2010年亚运会主办城市广州为例 9.Brief Appreciation on “Venice Merchant” 10.The Mannered Language of English 11.On the Properties of Idiomatic Expressions in English 12.The Differences and Samilarities Between Structural Ambiguity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3.Time Conception in Different Cultures 14.On American Religion 15.On Titl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and Disc 16.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hetorical Roles of English Reduplicatives Neiterative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416714539.html,parisons of Multiplicity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Its Translation 18.A Study of Hmorous Utterances Form the Perspective 19.The Current State and Prospects for English Teaching 20.The usage of “And” 21.A Survey on Culture and Social Life in USA 22.Inhere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Language and Culture 23.Implicitness and Explicitness in Translation 24.谈英语谚语的翻译 25.谈英语幽默的翻译 26.地方名胜古迹汉译英 27.翻译中常见错误分析 28.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9.会话含义的推导与翻译 30.词汇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31.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 32.商标词翻译 33.广告语言的翻译 34.论英汉互译中的语义等值问题 35.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36.英汉谚语的理解和翻译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翻译类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翻译 类论文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毕业论文(设计)Title:The Application of the Iconicity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题目:象似性在中国诗歌翻译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孔令霞 学号 BC09150201 指导教师祁晓菲助教 年级 2009级英语本科(翻译方向)二班 专业英语 系别外国语言文学系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摘要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近些年不断受到质疑,来自语言象似性的研究是最大的挑战。语言象似性理论是针对语言任意性理论提出来的,并在不断发展。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本文以中国诗歌英译为例,探讨象似性在中国诗歌翻译中的应用,从以下几个部分阐述:(1)象似性的发展;(2)象似性的定义及分类;(3)中国诗歌翻译的标准;(4)象似性在中国诗歌翻译中的应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声音象似、顺序象似、数量象似、对称象似方面。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探究,探讨了中国诗歌翻译中象似性原则的重大作用,在诗歌翻译过程中有助于得到“形神皆似”和“意美、音美、形美”的理想翻译效果。 关键词:象似性;诗歌;翻译

Abstract The arbitrariness theory of language signs proposed by Saussure is severely challenged by the study of language iconicity in recent years. The theory of iconicity is put forward in contrast to that of arbitrariness and has been developing gradually. Iconicity, which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research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refers to a natural resemblance or analogy between the form of a sign and the object or concept. This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conicity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The paper is better described from the following parts: (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conicity; (2)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iconicity; (3) The standards of the translation to Chinese poetry; (4)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conicity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mainly discuss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sound iconicity, order iconicity, quantity iconicity, and symmetrical iconicity. Through in-depth discussion of the above aspects, this paper could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iconicity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translation of poetry. It is conductive to reach the ideal effect of “the similarity of form and spirit” and “the three beauties”. Key words: the iconicity; poetry; translation

常见的公共场合警示语英文翻译

常见的公共场合警示语 .No admission禁止入内 Children under five years no admittance五岁以下儿童,禁止入内Admission by invitation only非请莫入 No admittance except on business非公莫入 Inspection declined谢绝参观 Hands off请勿触摸 Que here for tickets在此排队购票 Tickets cannot be changed or money refunded票经售出,概不退换Admission free免费入场 Ticket holders only凭票入场 Seat by number对号入座 Way in由此入内 Way out由此外出 Visitors not admitted游客止步 Cameras are forbidden禁止拍照 No passing禁止通行 Full house客满 The way to……..此路通往….. No thoroughfare此路不通 Keep to the path请走人行道

No pass , no passage无通行证者,不得通过Toll free免费通行 Road ahead closed前方施工,禁止通行Road up detour前方施工,请绕行Caution : road up注意: 翻修马路 One way traffic单行道 No turn严禁转弯 Consecutive curves连续转弯 Keep right靠右行驶 Reduced speed now减速行驶 Keep space保持车距 No overtaking严禁超车 No honking禁止鸣喇叭 Dogs not allowed禁止携犬入内 Keep off the grass勿踏草地 No nuisance禁止倒垃圾 No scribbling禁止涂写 Post no bills禁止招贴 Bathing and fishing prohibited禁止游泳钓鱼

翻译类论文模板

摘要(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化教学研究在西方世界已获得大力发展。受此影响,国内的外语文化研究也取得一些进展, 研究人员日益关注如何把对文化的理解和掌握贯穿于第二语言和外语的教与学中。语言学家伊利欣克尔教授(Eli Hinkel)主编的《第二语言教与学的文化因素》一书讲述了关于第二语言文化的研究。该书重点讲述文化因素在语言研究方面的应用及其研究成果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并阐明了第二语言的学习以及人们的世界观是如何在第二语言和第二文化的背景中影响其学习、理解及交流的。 在该书引言部分,原作者简要介绍了文化研究与文化教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基础,并对每个章节加以评述,从而揭示了文化因素是如何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如何理解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并通过对香港大学学生课堂行为的研究, 追溯到东西方课堂文化差异的渊源。另外,对苏格拉底与孔子有关教育和生活、教育目标、教育的作用、课堂活动的框架等内容进行了讨论。本论文作者在对以上部分进行翻译与思考之后,得出这样一个观点和结论:学生的课堂行为与教师的期望存在差距,是源自不同的教学思想和哲学根源。这就给外语教学提出了一个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即要把对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始终贯穿在外语教学中。 (中文摘要内容不少于500汉字,为小四号宋体) 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加粗):(冒号)翻译;第二语言;教与学;文化因素;讨论(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此处另起一页,方法:点出“插入”---分隔符---分页符---确定即可) Abstract(三号,Times New Roman,居中)In recent yea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has become hot in research, and culture in teaching research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Researcher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aware of how to promote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language professor Eli Hinkel has published a book named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which gives advice about the research of foreign language culture. This book focuses on culture as it is applied to language research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its findings in language pedagogy. In addition, it focuses o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ways in which people’s worldviews affect their learning,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n, the author continues to introduce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wo chapters translated. The introduction part mainly talks about some important conceptions and fundamental theories about culture and language in teaching research, and the original author’s comment. It points out how culture factors have influenced many different aspect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ing. Then Chapter One touches briefly on just a few of the studies that have contributed to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language, Through researches on students’ classroom behavior in Hong Kong University, the origin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has been explored. Besides, Chapter One also details the viewpoints of Confucius and Socrates in education and life, the role of education, teacher’s role, and arrangement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The conclusion can be made by the author of the thesis that t he reason why students’ classroom behaviors and teachers’ expectations disparate is that they have different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roots. This has caused a serious problem with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culture has to run throug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ctice all along. (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Key words(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冒号)translating;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ulture; discourse (与中文关键词对应,小四号Times New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毕业论文任务书1

石河子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20095 年级 课题名称如何处理英翻汉中的省略 How to Deal with Ellipsi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毕业论文(设计)起止时间2012年7月1日—2013年6月9日 指导教师冯春波职称副教授 学生姓名程子龙学号2009051431 任务下达日期2012年11月20 日 课题内容 1. 对中国和英语国家表达同一内容时的侧重进行简要分析。 2. 对英汉翻译中常见省略进行总结说明。 3. 对英翻汉中的省略进行逐条陈述说明。 课题任务的具体要求 1.语言要流利、地道、准确。 2.格式正确,符合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3.结构完整,符合要求。 4.论据充分准确,论证有力,论点清晰。 5.参考资料充分得当。 拟定的工作进度(以周为单位) 1.2012年7月1日-2012年8月26日(8周)完成初步的选题工作 2.2012年8月27日—2012年11月30日(14周)完成定题工作、任务书、选题指南3.2012年12月1日—2012年12月28日(4周)完成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4.2012年12月29日—2013年3月3日(9周)完成第一稿 5.2013年3月4日—2013年3月10日(1周)一稿修改 6.2013年3月11日—2013年4月7日(4周)完成第二稿 7.2013年4月8日—2013年4月14日(1周)二稿修改 8.2013年4月15日—2013年4月21日(1周)完成第三稿 9.2013年4月22日—2013年5月5日(2周)三稿修改 10. 11.2013年5月6日交定稿 12.2013年5月7日—2013年5月27日(3周)系内盲审 13. 14.2013年5月28日—2013年6月8日(2周)盲审后修改、打印答辩版 15.2013年6月9日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关于,美国,大学生,其他论文文档]关于美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经验启示

关于美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经验启示 ” 论文关键词:美国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美国是信息素质和信息素质教育的发祥地,具有丰富的信息素质教育经验。借鉴美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经验,加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对于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提高大学 生的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 信息素质是由美国波尔于1974年提出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信息素质的内涵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从狭义上看,信息素质是指人们在工作中运用信息、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 能力。从广义上看,信息素质是一种自由的艺术,它包括了社会、文化和哲学等内容。 信息素质可以分为:(一)工具素质,能使用印刷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有关工具,如计算机、软 件等;(二)资源素质,掌握信息资源的种类、形式和查找、检索方法;(三)社会结构素质,了解信息的社会地位、作用和影响;(四)研究素质,利用信息进行有关科学的研究;(五)传媒 信息素质,运用文本或多媒体报告研究结果。 信息素质既是一种能力素质,更是一种基础素质,其主要内涵可以归纳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素质。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必须能够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地评价信息,精确地创造使用信息。 二、美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经验 美国是信息素质和信息素质教育的发祥地,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第一,制定信息素质教育标准。重视信息素质教育标准的制定是美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 显著特点:①应具备明确信息需要的内容及范围的能力。主要包括:形成信息需要,识别多 种类型与格式的潜在信息源,获取信息产生的效益,对所需信息内容及范围进行评价的能力; ②具备高效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信息检索系统,获取所需信息,构 建与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利用联机检索终端或亲自使用一组方法检索所需信息,改进检索策略,获取、记录、管理信息与信息源;③能客观、审慎地评价信息及信息源,并将其纳入 信息库与评价系统。主要包括:提炼信息主题的能力,评估信息及信息源形成的标准,复合 主题概念以形成新的概念,确定信息的附加值和新知识对个人价值体系的影响,通过交流, 对信息的理解与解释的有效性加以判断,修订初始的查询;④有效地利用信息以完成特定的任务。主要包括:利用各种可获得的信息完成计划,以及产生特定的信息产品或成果,修订 产生信息产品或成果的过程,将信息产品、成果与他人交流;⑤掌握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以及社会因素,获取与使用信息要符合道德与法律规范。主要包括: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使

美国数学建模比赛题目及翻译

PROBLEM A: The Ultimate Brownie Pan When baking in a rectangular pan heat is concentrated in the 4 corners and the product gets overcooked at the corner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at the edges). In a round pan the heat is distributed evenly over the entire outer edge and the product is not overcooked at the edges. However, since most ovens are rectangular in shape using round pans is not efficient with respect to using the space in an oven. Develop a model to show the distribution of heat across the outer edge of a pan for pans of different shapes - rectangular to circular and other shapes in between. Assume 1. A width to length ratio of W/L for the oven which is rectangular in shape. 2. Each pan must have an area of A. 3. Initially two racks in the oven, evenly spaced. Develop a model that can be used to select the best type of pan (shape) 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1. Maximize number of pans that can fit in the oven (N)

很全-很详细的商务英语论文题目

商务英语论文题目 1、论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2、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3、商务函电翻译的用词技巧 4、商标名称的翻译与策略 5、汉语中新词汇的翻译技巧 6、商务谈判中的语言艺术 7、商务谈判的文化障碍 8、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9、商务英语函电翻译技巧 10、商务谈判中英语的重要性 11、浅谈商务英语写作时避免修饰语错位的方法 12、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13、浅谈涉外合同英语特色 14、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15、商务谈判的艺术性 16、跨文化的商务谈判 17、商务英语交往中的礼貌原则 18、如何翻译好日常商务文书 19、商务英语信函的语体分析 20、浅谈商务信函的文体特征 21、英语商务信函和合同中被动语态的语用意义及其翻译 22、商务英语汉英翻译中从句的运用技巧 23、论跨文化因素对商业广告英语翻译的影响 24、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 25、浅谈英语告示语的语言特色与翻译 26、商务英语阅读研究 27、商务英语写作问题研究 28、商务英语考试技巧研究 29、商务英语听力策略研究 30、英语口语或语法在商务领域中的应用 31、商务函电交流研究 32、商务英语学习方法 33、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 34、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35、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 36、国际商务谈判中应注意的文化因素 37、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壁垒” 38、广告英语的分类及分析 39、虚拟语气与商务英语表达 40、跨文化交际在商务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41、商务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2、商务英语在国际营销中的作用

43、术语在国际商务中的重要性 44、商务谈判语言技巧 45、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商务礼仪 46、例析论网络环境下商务英语的拓展学习模式 47、浅析商务英语汇商务英语中俚语的风格及翻译 48、商务英语教学中英语知识与商务知识的关系 49、商务英语中以谓语动词为中心的基本句型的翻译 50、商务英语的语言特色探讨 51、反译法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52、奈达“等值”理论于商务英语翻译中的理解和应用 53、商务英语中的平行结构及其翻译方法 54、语用原则在商务英语应用中的度范畴 55、商务英语语篇文体特征分析 56、商务英语常用单词的多义现象例析 57、商务英语中的委婉表达及其翻译 58、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 59、商务英语中书面语言的文体特征及语用分析 60、社会文化迁移对中国式英语的影响 61、英语写作中常见中式英语分析 62、汉译英中遇到新词语的译法问题 63、美国英语习语与文化 64、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65、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语言体现 商务英语论文题目|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一、英语论文基本格式 1、毕业论文结构包括:主标题、论文摘要、正文(一般不少于5000字)、注释、参考书目,注释统一用尾注。 2、板式:毕业论文一律用计算机打印。(使用A4规格打印,每页30行) 二、阅读类参考题目以下参考题目对应的范文请到VIP留学生论文网下载,如需原创论文需与在线辅导老师沟通。 1、持续性交际法对商务英语学习者口语和写作能力提高的研究分析 2、商务英语文体学分析 3、语篇功能对等视角的商务英语翻译 4、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开发 5、关联理论在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6、成人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7、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 8、中职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9、论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转向 10、职前学生商务英语词汇教学法探索 11、商务英语中模糊语言的应用及其语用分析 12、从目的论角度看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质量评估 13、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 14、词典类型对翻译与习得商务英语新词作用的实证研究

翻译论文集锦

影视标题翻译浅谈 影视翻译作为新时代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环,作用越来越重要。其本身具有与其他形式翻译迥然不同的特殊性,例如语境的缺失,商业的诉求等等。本文将分别结合译例,从译法研究以及个案分析等多角度,结合影视标题翻译的特殊性,浅谈影视标题的翻译的现状以及作者的看法。 关键字:影视标题翻译,直译,意译,文化,商业属性

1.概说 电影自诞生以来,变革不断,历经百余年发展,逐步向世人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称其为建筑、绘画、诗歌、音乐、雕刻及舞蹈之外的“第七艺术”。时至今日,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各国之间的电影交流日益频繁与深入。在此过程中,翻译作为连接两种语言及文化的桥梁,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 中国引进国外影片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1948年,近年间红遍全球的新版《美国队长》系列(Captain America)就曾以《无敌大探长》的译名登陆过中国的大银幕。而在1994年,大陆则引进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进口电影《亡命天涯》,英文原名为The Fugitive。在众多的翻译之中,不乏许多大众耳熟能详,并被广泛称赞的典范,比如《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人鬼情未了》(Ghost),《这个杀手不太冷》(Leon)等等。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化进度的加快以及中国进一步履行WTO各项义务,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尤其是美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将更有机会接触到各种风格,水平也是良莠不齐的电影标题翻译。为笔者做这方面的研究提供的充足的资源及例证。 2.译法研究 2.1 “意译”的表现形式:影视翻译中的“重译”现象 谈及翻译,关于译法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其中有关“直译”和“意译”的利弊也势必提及。而在影视标题翻译这个文化负载比较大的领域,“直译”和“意译”的选择更是显得尤其频繁且重要。一般而论,所谓“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而“意译”(free translation)则更注重原文含义的表达,不苛求于形式的一致。 直译和意译之争由来已久,可以说从东汉起就断断续续地在进行,一直延至今日。各个时期,各个翻译家都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各抒己见,言之成理。但始终未能达到一致的、合理的解决。所以,近来有些翻译家认为直译和意译根本没有明确的界线可分,这个问题谈不出什么结果来,不谈也罢。但是,直译、意译的问题可以不谈,而翻译界两种不同的倾向却始终是存在着的。一种是重视形式,要求译文与原文在词语、句法结构及表达方式各方面尽可能趋于一致。一种是重视内容(意义),要求摆脱一切形式的束缚。(《中国翻译》, 1989(3):3-6,劳陇《从奈达翻译理论的发展谈直译和意译问题》) 而实际上,在影视翻译过程中,由于受众没有任何语境提示,传统意义上的“意译”已经不能适应翻译的需求。比如2015年国内上映的动画电影Inside Out,描述了一群人脑之中控制人类情绪的小人,显然这个标题的意思大概是“大脑内外”之意,意欲表达的是控制大脑小人以及其宿主的关系。在翻译这个标题的时候,显然无论如何翻译,在受众没有任何语境的前提之下,都不能传达电影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的的含义。这时,译者就会经常将意译更进一步,采取影视翻译中经常采取的方法,那就是“无中生有”,完全撇开原标题,而基于电影内容,重新赋予电影一个适应国内市场以及大众接受程度的译名。所以,这部电影最后的官方译名定为《头脑特工队》,网络译名还有《脑中小小人》等。 其实本质上讲,这种翻译方法依然属于“意译”的范畴,只不过由于标题翻译(包括书籍标题翻译)的特殊性,而将标题的翻译建立在整个电影的基础之上,而不拘泥于标题本身,这一点在标题翻译时会被经常性地使用到,我们不妨将之称之为“重译”现象。 类似的翻译还有《末日崩塌》(San Andreas),《逃离德黑兰》(Argo),《爆裂鼓手》(Whiplash)等等。

英语专业翻译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关书目 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Jeremy Munday.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李德凤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 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 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 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 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