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76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分析_陈月宽

176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分析_陈月宽

176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分析_陈月宽
176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分析_陈月宽

[3]Liang WB ,Guo MH ,Fan EY ,et al.Erythrocyte concentrates re-covered from under-collected whole blood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results.PLoS One ,2015,10(2):e0117928.

[4]吴敏慧,范恩勇,张静静,等.不足量血MAP 悬浮红细胞的研

制.中国综合临床,

2013,29(10):1009-1012.[5]郭志丽.有效利用不足量血液制备血液成分的可行性.山西医

药杂志,

2008,37(11):987-988.[6]冀慧.红细胞保存液梯度添加法在不足量血制备去白悬浮红

细胞中的应用.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4,16(3):253-255.[7]龚裕春,邱颖婕,金魏名,等.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与悬浮红细

胞储存期内溶血率的比较.中国输血杂志,2013,26(3):151-152.

[8]罗圆圆,桂萍,潘继春,等.滤除白细胞对悬浮红细胞不同贮存

期溶血率的影响.中国输血杂志,

2013,26(8):728-729.(2015-06-23收稿,

12-10修回)本文编辑:李宜蔓

doi :10.13303/j.cjbt.issn.1004-549x.2015.12.025

·论著·

176例输血不良反应的分析

陈月宽颜利江

费良芬

刘福慧

徐艳

黄美容(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贵州遵义563003)

摘要:目的分析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方法

回顾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57171例患者输注血液制品的临床资料和《输血反应回报单》,统计成

分输血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特征。结果

176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

过敏反应为主,未报告其它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0.31%,其中各种血液成分输注以过敏反应最高,占0.2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0.09%,其它反应占0.01%;血液成分输注发生不良反应以手工血小板最高,占1.05%,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与过敏反应分别占0.26%,0.69%,其次是机采血小板,占0.56%,最后是新鲜、普通冰冻血浆和悬浮红细胞,分别占0.29%、0.20%,冷沉淀不良反应最低,占0.11%,未见输注洗涤红细胞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本院成分输血率占99.98%,全血使用率比较少,也未见全血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导致成分输血不

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临床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及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输注,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及输血工作者对输血不良反应知识的掌握,制订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措施,规范和认真执行输血操作规程,降低输血反应,从而保障和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57.1+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49X (2015)12-1504-03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adverse transfusion reactions from 2012to 2014

CHEN Yuekuan ,YAN Lijiang ,FEI Liang-

fen ,LIU Fuhui ,XU Yan ,HUANG Meirong.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 ,Zunyi 563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from blood transfusion by component

transfusion and the measures to reduce adverse blood transfusion reaction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transfusion.Methods Clinical data and blood transfusion reports were analyzed in 57171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2to December 2014i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Adverse reactions from blood transfusion were counted to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blood transfusion.Results

176patients presented adverse reactions from blood transfusion

which were mainly non-hemolytic febrile transfusion reactions and anaphylaxis without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and side effects of blood transfusion.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0.31%,among which anaphylaxis ,non-hemolytic febrile trans-fusion reactions and other reactions accounted for 0.21%,0.09%and 0.01%,respectively.From component transfusion ,platelets collected manually caused the highest rate of adverse effects ,at 1.05%,of which non-hemolytic febrile transfusion reactions and anaphylaxis accounted for 0.26%and 0.69%,followed by aphaeresis platelets ,which accounted for 0.56%.Fresh frozen plasma and suspended red blood cells made up 0.29%and 0.20%of adverse effects ,and cryo accounted for the lowest ,at 0.11%.No adverse reactions were found due to transfusion of washed red blood cells.The rate of blood com-ponent transfusion was 99.98%in our hospital ,and whole blood transfusion occurred relatively less frequently ,in which ad-verse reactions from blood transfusion were not recorded.Conclusion

The main cause of adverse reactions from blood trans-fusion is anaphylaxis.Clinical medical workers should strictly follow transfusion indications and choose appropriate blood components and blood products.Knowledg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blood transfusion should be obtained by relevant medical

personnels.Measures to deal with adverse reactions of blood

transfusion should be made and blood transfusion operation

procedures should be performed with caution to guarantee and improv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ransfusion.Key words:adverse reactions of blood transfusion;febrile reaction;anaphylaxis;precaution

输血作为1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挽救失血性休克、急诊外伤、外科手术患者的生命是药物无法替代的。随着采血、血液检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由输血引起的细菌污染反应和输血传染病、配血错误和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溶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反应已较为少见,但患者输入同种异体血液时接受了多种外来抗原和血浆蛋白,外来抗原和血浆蛋白在患者的血液循环中与患者血液可能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引起高热、出汗、荨麻疹、寒颤等输血不良反应。为了解本院住院患者输注血液制品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现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57171例输注血液制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降低本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输血安全性和有效率,提出预防措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节约血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于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输血治疗患者共57171例,176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其中男91例,占51.7%(91/176),女85例,占48.3%(85/176),年龄最大83岁,最小5d,输血史95例,占54%(95/176),无输血史81例,占46%(81/176),输注血液制品有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病毒灭活血浆、悬浮红细胞、去白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手工血小板、机采新鲜血小板、机采冰冻血小板、冷沉淀(血液制品均来自遵义市中心血站)。输血不良反应病种、例数分布见表1。

表1输血不良反应病种、例数分布

病种例数病种例数病种例数病种例数再生障碍性贫血15血友病4急性白血病32凝血功能障碍15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7淋巴瘤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消化道出血7腰椎结核4骨折13多发伤17剖宫产9异位妊娠3先心病1宫颈癌4先天性结肠1蛇蛟伤1失血性休克4肠梗阻2重度贫血11百草枯中毒3脑梗塞脑出血3泌尿系感染2病毒性肝炎4新生儿溶血病1

1.2方法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患者在输注血

液制品的过程中或输血后,临床医护人员严密观察患者是否

发生了与原来疾病不相符的症状,对发生输血反应的患者临

床医生及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送输血科保存。填写

输血不良反应单包括科别、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疾

病、ABO血型及Rh(D)血型、有无输血史和输血反应史、输

注血液制品的血型、血液制品品种、发生反应的时间、输入患

者体内的血量、反应症状、生命体征、处理措施、处理结果等。

1.3输血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1]患者在输血前无任何不

适,在输血中或输血后1-2h内体温升高1?以上,并以发

热、寒战等为主的临床表现,且能排除溶血、细菌污染反应、

严重过敏反应等的一类反应,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性

输血反应分为无并发症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

应。无并发症过敏反应表现为局部或广泛荨麻疹,类过敏反

应表现皮肤瘙痒、红斑、血管性神经水肿,重者支气管痉挛、

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发绀、过敏性休克。

2结果(表2-4)

表2输血人数、输血反应及发生率情况

n

反应类型及发应数

过敏反应

(%)

非溶血性

发热反应(%)

其它反应

(%)

发生率

(%)

2012年1872140(0.21)15(0.08)2(0.01)0.30 2013年1893853(0.28)20(0.11)3(0.02)0.40 2014年1951227(0.14)16(0.08)00.22合计57171120(0.21)51(0.09)5(0.01)0.31

表3血液成分输注人数、不良反应类型

及人数、发生率情况(%)

n

反应类型及反应数

过敏反应

(%)

非溶血性

发热反应(%)

其它反应

(%)

发生率

(%)全血90000悬浮红细胞2710528(0.10)26(0.10)1(0.004)0.20

新鲜、普通冰冻血浆2141954(0.25)9(0.04)00.29洗涤红细胞11920000

手工血小板420429(0.69)11(0.26)4(0.10) 1.05%机采血小板23028(0.35)5(0.22)00.56

冷沉淀9371(0.11)000.11

白细胞30000

合计57171120(0.21)51(0.09)5(0.01)0.31

3讨论

输血治疗是急救生命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同时也可能引起多种输血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2]。如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输血副作用是指因输血使原来的病情加重或恶化,影响原发疾病的疗效和预后,或者因输血传播了新的疾病或产生了新的疾病。如术后感染、肿瘤生长、复发和转移,输血传播疾病等[2]。经统计本院2012-2014年共57171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临床报告共176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为主,未报告其它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0.31%,其中过敏反应占0.2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0.09%,其它反应占0.01%;血液成分输注发生不良反应以手工血小板最

高,占1.05%,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与过敏反应分别占0.26%,0.69%,其次是机采血小板,占0.56%,最后是新鲜、普通冰冻血浆和悬浮红细胞,分别占0.29%、0.20%,冷沉淀不良反应最低,占0.11%,未见输注洗涤红细胞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本院成分输血率占99.98%,全血使用率比较少,也未见全血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各种血液成分输注以发生过敏反应最高,占0.2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0.09%,发生过敏反应最高的原因可能是与血浆中含有丰富的血浆蛋白抗原,多次输血后受血者体内产生相应抗体,导致过敏反应有关[3]。内科系统疾病输血发生输血反应率占68%(119/176),外科系统疾病输血发生输血反应率占32%(57/176)。内科系统疾病发生输血反应率最高,其中白血病和肿瘤患者总反应率达22%(39/176)。白血病患者容易出现红细胞ABH抗原减弱或消失;血液系统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强力的免疫抑制剂,容易发生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这种原因导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量更容易并发输血反应[3]。临床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者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道并输注生理盐水,根据患者症状给予地塞米松、非那根、葡萄糖酸钙、肾上腺素、吸氧等对症处理,患者症状消失。

表4输血不良反应的年龄、疾病背景、输血次数情况及发生率(%)

外科系统内科系统

输血次数(%)反应例数(%)输血次数(%)反应例数(%)

总输血

次数(%)

总反应

例数(%)

<1岁3(1.21)1(1.75)1(0.17)1(0.84)4(0.48)2(1.14)1岁-13(5.26)4(7.02)25(4.30)5(4.20)38(4.59)9(5.11)11岁-21(8.50)7(12.28)109(18.76)21(17.65)130(15.70)28(15.91)21岁-62(25.10)16(28.07)134(23.06)22(18.49)196(23.67)38(21.60)31岁-67(27.14)14(24.56)112(19.28)23(19.33)179(21.62)37(21.02)41岁-54(21.86)8(14.04)51(8.78)17(14.29)105(12.68)25(14.20)51岁-19(7.69)4(7.02)52(8.95)11(9.24)71(8.58)15(8.52)61岁-6(2.43)2(3.51)74(12.74)13(10.92)80(9.66)15(8.52)71岁-2(0.81)1(1.75)22(3.79)5(4.20)24(2.90)6(3.41)81-90岁0(0)0(0)1(0.17)1(0.84)1(0.12)1(0.57)总计247(100)57(100)581(100)119(100)828(100)176(100)

注:外科系统疾病包括:先天性结肠、骨折、多发伤、剖宫产、椎体结核、异位妊娠、肠梗阻、先心病;内科系统疾病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血友病、重度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消化道出血、肿瘤、新生儿溶血病

由于血液成分中抗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外来抗原进入患者血液循环中可能会引起免疫反应。以及血液在体外保存条件下,老化RBC得不到及时清除,吞噬和裂解产物,如Hb、铁、囊泡等,在血浆中大量存在,而这些因为被认为可能是输注红细胞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4]。如输血相关肺损伤等。输血安全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开展科学、合理用血是降低输血传播疾病和输血不良反应以及节约血源的重要措施。早在本世纪初,世界卫生组织血液安全与临床输血策略就指出:提高临床输血水平,避免不必要的血液输注是保证输血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5]。本院2012-2013年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逐渐升高,2014年我们根据输血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改进,制定了从患者输血申请、输血审批、输注过程、输血结束、输血效果评价等一系列过程中相关人员的职责以及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评价机制,让临床医生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杜绝了可输可不输的情况,对有轻度过敏输血不良反应史的患者需再次输血时,在输血前给予肌注非那根或扑尔敏等,以预防轻度过敏反应的发生,对输注悬浮红细胞引起发热反应的患者需要再次输注RBC时,给予输注去白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降低了因白细胞抗原抗体引起的非溶性发热反应,因而在2014年虽用血人数增多,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率却降低,占0.22%。

因此,临床医师决定为患者申请输注血液制品时,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及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输注,充分考虑输血治疗可能给患者带来的有效性和风险性,只有当输血治疗的价值大于风险时才实施输血。另外,临床医护人员及输血工作者应加强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知识的掌握,制订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措施,规范和认真执行输血操作规程,从而保障和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总之,降低输血风险和节约血源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胡丽华.临床输血学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04-209.

[2]王金立,罗卫东,穆士杰.临床输血与免疫.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7:43-44.

[3]董晓锋,周健,王艳.肿瘤患者输血反应调查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11,24(7):611-612.

[4]Roback JD,NeumanRB,Quyyumi A,et al.Insufficient nitric ox-ide bioavailability:a hypothesis to explain adverse effects of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Transfusion,2011,51(4):859-866.[5]WHO.Blood safty and clinical technology strategy2000-2003.Ge-neva:WHO,2001:2-3.

(2015-04-07收稿,12-12修回)

本文编辑:李宜蔓

输血不良反应识别标准及处理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识别标准及处理预案 一、输血不良反应识别标准: 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一)、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1-2 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二、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 (一)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输血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管,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或护士长。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通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方案。患方提出异议时,经治医护人员应该与患方共同封存剩余血液、血袋及输血器材等,双方签字后由输血科保管备查。 (二)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到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后,应仔细询问患者所属病区、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血型、既往输血史、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指南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指南 1.0目的 为了规范血液质量投诉和与血站相关的输血反应的受理、处理、报告等活动,确保及时发现严重不良输血反应,为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创造基础,维护用血者和用血医院对血站的满意度和信誉度,根据《质量手册》第7.6.3条款的要求,建立本指南。2.0范围 适用于与血液相关的所有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调查及处理过程。 3.0职责 3.1 质量主管组织对重大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和处理。 3.2 质管科 3.2.1 对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处理、分析、报告。 3.2.2 对因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所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验证。 3.2.3 与用血医院进行沟通、反馈。 3.3 供血科 3.3.1 向用血医院提供关于输血不良反应的咨询。 3.3.2 对用血医院反馈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报告。 3.4 研究所 3.4.1 向用血医院提供关于血型相关输血不良反应的咨询。 3.4.2 协助质管科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 3.5 相关科室 3.5.1 科主任负责组织本科室相关的人员对数学不良反应涉及的不 合格进行原因分析及制定、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3.5.2 协助质管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和处理。 4.0 要求 4.1 定义输血不良反应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指在输血 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 症状和体征;后者还包括输血相关性疾病。 4.2 分类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按时间分为急发反应(输血期间 或输血后24h内)和迟发反应(输血24h后,甚至数十天); 按免疫学分为免疫反应和非免疫反应,具体见表1。致命性输 血反应多发生在输血早期,在输血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反 应,特别是输血刚开始的时候。 表1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 急性反应迟发反应 免疫反应发热反应迟发性溶血性反应 过敏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

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无法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输血不良反应广义上包括输血过程中和输血后因输血操作、血液成分本身、血液质量、外来物质和微生物传播引起的副作用和疾病;输血不良反应下以上不包括血源性传染疾病传播。此外,输血不良反应的判定应通过实验室检查或其他方法证实不良反应与输血有关。 一般情况下,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开始出现症状、体征和临床表现的时间,将输血不良反应分为即发型反应(acute transfusion reaction)和迟发型反应(delayed transfusion reaction)。即发型反应指输血当时和输血后24小时发生的反应;迟发型反应指输血后几天、十几天或几十天发生的反应。 按输血反应的机制分为免疫介导(immune mediated)和非免疫介导(nonimmune mediated)两大类。这两者皆有急性和慢性的分类,且皆有非感染性的和感染性的并发症。引起免疫性输血反应(immune transfusion reaction)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为免疫介导的非感染性输血反应,大部分与血型抗原相关。人类血型众多复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等血液成分都具有相应的血型相关抗原。仅红细胞而言,2002年国际输血协会(ISBT)血型命名委员会已确认的红细胞血型有29个系统,200多个抗原。世界上除同卵双生子外,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因此,不同个体输血时所导致的免疫输血反应是困扰输血安全的一大难题。非免疫介

导的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与血液质量反映安全、成分血液输注不当有关。 输血反应也可以按照临床表现及造成的并发症进行分类,如果过敏反应、输血后紫癜、肺水肿、枸橼酸盐中毒、空气栓塞和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败血症等。其中红细胞输血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最严重,死亡率最高;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与过敏性反应最为多见。 输血反应还可以按照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成分进行划分。 以上4种分类方法为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分类方法,他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交叉。例如,溶血反应根据病发缓急可分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反应,根据免疫介导因素可分为免疫性溶血反应和非免疫性溶血反应。输血反应可能出现一种或多种输血反应,当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输血反应时,其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结果要进行综合判断。 输血不良反应的划分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很大差别。原因在于:1.普通药物成分稳定,而血液制品随着储存时间的不同,其功能剂量有很大差别。2.一般药物质量安全的可控程度强,可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病原微生物灭活,而血液制品要考虑到血液成分的活性与功能,其病原微生物灭活问题一直亟待解决的难题。3.药物不良反应仅涉及药物本身性质,输血不良反应涉及输血全过程,既包括客观因素,也包括输血操作等主观因素。 因此,根据输血不良反应的诱因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输血成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输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图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一、输血不良反应识别标准: 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1-2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

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二、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一)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输血患者出现输血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后(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管,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或护士长。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通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方案。患方提出异议时,经治医护人员应该与患方共同封存剩余血液、血袋及输血器材等,双方签字后由输血科保管备查。

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就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无法解释的、新的症状与体征。输血不良反应广义上包括输血过程中与输血后因输血操作、血液成分本身、血液质量、外来物质与微生物传播引起的副作用与疾病;输血不良反应下以上不包括血源性传染疾病传播。此外,输血不良反应的判定应通过实验室检查或其她方法证实不良反应与输血有关。 一般情况下,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开始出现症状、体征与临床表现的时间,将输血不良反应分为即发型反应(acute transfusion reaction)与迟发型反应(delayed transfusion reaction)。即发型反应指输血当时与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的反应;迟发型反应指输血后几天、十几天或几十天发生的反应。 按输血反应的机制分为免疫介导(immune mediated)与非免疫介 导(nonimmune mediated)两大类。这两者皆有急性与慢性的分类,且皆有非感染性的与感染性的并发症。引起免疫性输血反应(immune transfusion reaction)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 为免疫介导的非感染性输血反应,大部分与血型抗原相关。人类血型众多复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等血液成分都具有相应的血型相关抗原。仅红细胞而言,2002年国际输血协会(ISBT)血型命名委员会已确认的红细胞血型有29个系统,200多个抗原。世界上除同卵双生子外,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因此,不同个体输血时所导致的免疫输血反应就是困扰输血安全的一大难题。非免疫介导的输

血不良反应主要与血液质量反映安全、成分血液输注不当有关。 输血反应也可以按照临床表现及造成的并发症进行分类,如果过敏反应、输血后紫癜、肺水肿、枸橼酸盐中毒、空气栓塞与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败血症等。其中红细胞输血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最严重,死亡率最高;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与过敏性反应最为多见。 输血反应还可以按照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成分进行划分。 以上4种分类方法为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分类方法,她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交叉。例如,溶血反应根据病发缓急可分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与迟发性溶血反应,根据免疫介导因素可分为免疫性溶血反应与非免疫性溶血反应。输血反应可能出现一种或多种输血反应,当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输血反应时,其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结果要进行综合判断。 输血不良反应的划分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很大差别。原因在于:1、普通药物成分稳定,而血液制品随着储存时间的不同,其功能剂量有很大差别。2、一般药物质量安全的可控程度强,可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病原微生物灭活,而血液制品要考虑到血液成分的活性与功能,其病原微生物灭活问题一直亟待解决的难题。3、药物不良反应仅涉及药物本身性质,输血不良反应涉及输血全过程,既包括客观因素,也包括输血操作等主观因素。 因此,根据输血不良反应的诱因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输血成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输血后紫癜等;第二类:血液质量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如AIDS、肝炎、梅

(总)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与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制度 输血开始后最初15分钟严密监测患者,以便发现副作用的早期症状。 (一)急性输血反应的处理 发生急性输血反应时,首先对血袋标签和患者的身份进行核对,如发现有不符的地方,立即停止输血并向输血科了解情况。 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及输血科,对症治疗,在进行积极的治疗抢救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核对、检查,保留输血器及血袋封存送检做以下核对检查: ①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输血记录单; ②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 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实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实验) 1.第I类轻度输血反应 采取措施: ⑴减慢输血速度; ⑵肌注抗组胺药; ⑶经过对症治疗,30分钟内临床表现无好转迹象,或临床表现恶化,则按第II类输血反 应处理。 2.第II类中重度输血反应 采取措施: ⑴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以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畅通; ⑵立即通知病人的主治医师和输血科; ⑶将输血器连同剩余的血液、收集的新鲜的尿样和另一只手臂采集的标本(1份抗凝、1 份不抗凝)以及有关的申请单,送输血科和检验部门分析;

⑷肌肉注射抗组胺类药,口服或注射退热药,对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⑸如表现出过敏反应症状(如支气管痉挛、啸鸣),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药; ⑹收集24小时的尿样送检,以确定是否溶血; ⑺如出现临床症状改善,换一袋血液重新开始输注,但速度要慢,并密切观察; ⑻如经过处理后15分钟内患者临床表现未改善或有恶化的趋势,按第III类处理。 3.第III类有生命危险的输血反应 采集措施: 发生急性输血反应,如:疑为溶血性、细菌污染输血反应、急性肺损伤等,应立即停止输血。 ⑴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以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畅通; ⑵静注生理盐水(开始20~30ml/kg),以维持收缩压;与血压低,5分钟之内输注,并抬 高患者的下肢。 ⑶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面罩给养; ⑷缓慢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浓度1:1000),0.01mg/kg; ⑸如表现出过敏反应症状(如支气管痉挛、啸鸣),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药和支气管扩张 药; ⑹给予利尿药,如静脉注射速尿20~80mg/次,或与之相当的其他药物; ⑺立即通知病人的主治医师和输血科; ⑻将输血器连同剩余的血液、收集的新鲜的尿样和另一只手臂采集的标本(1份抗凝、1 份不抗凝)以及有关的申请单,送输血科和检验部门分析; ⑼肉眼观察病人排出的新鲜尿样,确定其是否有血红蛋白尿(血尿或酱油色尿)症状;⑽收集24小时尿并记录患者输入和排除液体总量,维持患者液体平衡; ⑾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或伤口出血情况,如果有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表明发生DIC,输注血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上报流程指引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上报流程指引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上报流程指引(护理) 流程要点说明 1、发热反应: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出现畏寒、寒战、发热。 2、过敏反应:皮肤搔痒、荨麻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 3、溶血反应:输血10-20ml后(约5min)发生:头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痛、黄疸、血红蛋白尿、伴寒战、高热、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体克症状、出血倾向、急性肾功能衰竭。 4、急性肺水肿、枸缘酸钠中毒反应等 发生疑似或输血反应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管道。 2、以0.9%氯化钠溶液维持静脉通道,测量生命体征。 3、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处理,配合抢救。 4、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抢救记录 5、核对领血单、配发血报告单、病人资料、血袋标签、受血者与献血者ABO 血型、RhD血型等资料。 5、 6、 7、 停止输血,报告医生,遵医嘱处理。核对资料 病情稳定后立即实施以下措施: 1、医护及时与家属沟通。

2、发生输血反应时医患双方当场用无菌巾包裹使用过的剩余血袋、输血管、冲管的生理盐水等实物;用医务科专用封条封口,医、患双方签名确认。 3、怀疑细菌污染,采集剩余血袋血及患者血(厌氧及需氧菌培养基)由医生开医嘱, ;患者血标本贴病人资料的条码,;血袋血需注明血袋编号,送细菌室行细菌培养。(取同一批号的生理盐水、输血管、针头科室保存,以备通知要检测时送检) 4、怀疑溶血反应时,立即抽取患者血样检测血清胆红素、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浆结合珠蛋白,直接抗人球试验送检验科检验。 正确保留样本送检 家属无争议 1、密封好的剩余血送输血科重新检测ABO血型、RhD血型、交叉配血、受血者抗体筛查等项目,并放输血科暂代保存。 引发医疗争议或纠纷 2、医患协商将封存样本送至委托司法部门认可其结果的有关单位做相关检验, 。 3、医患双方共同送检,在检测部门拆封。 1、立即口头上报护理组长、科室护长、护理部、输血科等相关部门。有纠纷时同时报科主任。 2、当班护士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表一式两份,一份呈送输血科,一份送护理部。 4、科室护长跟踪检测结果,组织讨论,7天内向护理部上报讨论意见。 上报处理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 一、目的:积极处理输血反应,将输血反应造成的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二、使用范围: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及大剂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三、处置原则:立即停止输血,维护输液通道,积极救治,保留血袋。 四、处置程序: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查。 2、报告医师及护士长。 3、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予氧气吸入。 4、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5、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患者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执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 6、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标本一同送输血科。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五、常见输血反应与护理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过敏反应: 1、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2、治疗: (1)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 (2)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3)抗过敏:地塞米松10MG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静点,严重者使用0.1%肾上腺素0.1-0.3ML静注。. (4)异丙嗪25MG肌注。 (5)10%葡萄糖酸钙10ML肌注。 (6)对多次输血有过敏反应者,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 (二)发热反应: 1、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轻者畏寒,体温增高,个别可因高热、抽搐以至昏迷。症状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 2、据症状轻重处理。 (1)轻症:口服阿司匹林或物理降温。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试行) 1.临床科室用血后,应认真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于24h内返回输血科,返回率要求达到100%。 2.输血科(血库)及时将输血不良反应统计上报给医务处,并同时反馈给血站,让血站及时了解血液在临床的使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血液质量隐患。 3.输血过程中,受血者如果发生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查找原因,并立即通知输血科。 4.输血科接到通知后作如下处理: (1)立即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血型、交叉配血试验记录是否出错; (2)立即鉴定受血者与供血者保留血样的ABO、Rh血型,与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结果比较是否一致; (3)重新作交叉配血试验(必要时采用盐水相和非盐水相两种方法比对),验证配血结果是否准确; (4)抽取受血者抗凝血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有无凝集现象,判断有无急性溶血反应发生; (5)有条件的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排除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6)用无菌瓶抽取受血者抗凝血2份,1份作细菌培养;1份先轻离心分离血浆,然后,再取血浆重离心,取血浆离心后的沉渣涂片,革兰氏染色查细菌,排除急性细菌污染反应; (7)有条件的可作白细胞抗体试验或过敏原试验,判断是否是过敏反应或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引起。

6.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应祥细记录,并随病历长期保存。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一般包括: 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5.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 6.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 7.输血传播的疾病 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 度及流程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 一、目的:积极处理输血反应,将输血反应造成的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二、使用范围: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及大剂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三、处置原则:立即停止输血,维护输液通道,积极救治,保留血袋。 四、处置程序: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查。 2、报告医师及护士长。 3、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予氧气吸入。 4、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5、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患者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执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 6、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标本一同送输血科。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五、常见输血反应与护理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过敏反应: 1、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2、治疗: (1)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 (2)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3)抗过敏:地塞米松10MG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静点,严重者使用0.1%肾上腺素0.1-0.3ML静注。. (4)?异丙嗪25MG肌注。 (5)10%葡萄糖酸钙10ML肌注。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登记报告制度 1、临床输血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患者输血后若达不到预期效果或病情比输血 前加重,又不能用原发病解释时,应及时向输血科反馈或请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定专家会诊,共同分析原因,重新制定输血治疗方案。 2、处理输血不良反应应首先查明原因,明确诊断。但在一时原因尚未查清时, 不能等待诊断,耽误病情,临床医生应视病情变化,暂停输血,保留静脉通路,由临床医生为主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并应完整地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全部输血器材待查。 3、临床科室在进行输血治疗时,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必须填写患者《输血 不良反应回报单》,详细记录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会诊,并应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时送回输血科。在紧急情况下先处理患者并电话通知输血科,后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回报单是输血反应的凭据,未送此单者输血科视为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4、怀疑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应执行以下程序: 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单; 2)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新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表现及处理预防完整版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表现 及处理预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表现医、护处理及预防措施 一、常见输血不良反应表现及护理处理 1、发热反应:是输血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轻者表现为畏寒,发热,一般体温在38℃左右,症状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重者个别可出现高热,烦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 根据症状轻重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无禁食的病人可口服布洛芬或物理降温,寒战时注意保暖;重症者应立即停止输血,予吸氧、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或静脉注射赖氨匹林、抗过敏等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卫生。并保留余血、输血器等送检。 2、过敏反应:症状轻者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畅。如出现呼吸困难者,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喉头水肿严重时可配合气管插管或者切开手术。若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根据医嘱给予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l,或者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3、溶血反应:是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痛、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重者表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严重的不合血输入后,因大量红细胞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一旦发生溶血反应,立即终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与医生联系,并保留余血,核对血型,重做交叉配血实验;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双侧腰部封闭,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防止肾小管痉挛,保护肾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衰处理,出现休克症状时,立即配合抢救休克。

常见输血反应的处理措施

常见输血反应的处理措施 输血反应就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以后出现与治疗无关的异 常的反应,需要及时的处理。总体来说输血反应常见的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以及溶血反应,对于发热反应的患者,首先要减慢输血的速度,同时给予病人物理降温,必要时可应用消炎止疼药或者激素类药物退热。对于过敏反应的患者也要减慢输血速度,必要时可以立即停止输血,让病人平卧,给予吸氧,监测血压。如果病人血压降低,应用肾上腺素抗休克治疗,同时积极的补液,也可以用地塞米松治疗。对于发生的溶血反应,首先要立即停止输血,给予病人补充液体,维持尿量正常,保护肾功能,给予大量输液,应用利尿剂,同时给予碳酸氢钠碱化尿液等。具体情况如下: 一、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 输血反应通常是由血型不合而造成的,有以下四种表现: (1)典型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通常在输血后30分钟内发生寒战、发热、心慌、胸痛、恶心、气急、休克等...。 (2)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多因曾经输过异型血或妊娠等原因被免疫,再次输血时因“回忆反应”,体内抗体滴度迅速升高。多由ABO以外血型不合引起的,Rh血型尤其最为常见,严重者2周左右才出现发热、贫血,黄疸。 (3)单纯表现为输血无效型。临床表现为输血过程中并未感到不良反应,但输血后血红蛋白不升高,甚至次日开始下降,这种病例属于迟发性溶血性反应,见于ABO以外,以kidd、Duffy等血型不合

所致。 (4)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这是由于供、受者HLA 不合,输血后供者血成分中的淋巴细胞在受者体内植活,视受者为“异已”,产生抗体“排斥异已”,实质上与骨髓移植后发生的GVHD机理相同。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血细胞减少、腹泻、反复感染、以至全身衰竭、死亡。由于发病缓慢,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被原发病来解释,极容易漏诊。 二、输血反应的诊断 发生输血反应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 1、立即停止输血; 2、采病人血及血袋剩余血送血库检测分析; 3、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由血管内溶血引起,尿中含血红蛋白); 4、抢救病人; 血库收到输血反应的样本后,应立即进行分析: 1、复核用血申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 2、复核患者ABO血型; 3、复核输血前留下的供者血样本及血袋中剩余血的ABO血型; 4、进行交叉配血; 5、进行Rh血型检定;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目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方法本文选取60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患者,对其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加以识别和分析,进一步对其诱发不良反应症状的影响因素加以识别,做好预防干预工作。结果在2010年1月~2015年12月6年间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小分析时,我们统计一共实施了34000次输血操作,其中出现了60次不良反应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8%,其中在2012年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到了0.25%,在2013年和2014年两年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最低为0.13%。其中在出现了60次不良反应症状中,出现了48次过敏反应症状,10次发热反应症状,还有2次是其他反应症状。结论临床输血过程中,一定要对输血指征严格把握和认识,严格遵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能够注意多次输血史、妊娠史患者以及其他输血患者,做好预防管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标签: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临床输血容易引起很多种不良反应症状,主要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为最常见的临床不良反应症状[1],本文进一步针对临床输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症状加以分析探讨,进一步对其引发不良反应症状的原因提前识别,做好预防控制管理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试验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的60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男40例,女20例,年龄 2.60岁到75.10岁,平均年龄(36.59±18.20)岁。 1.2方法60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患者,对其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加以识别和分析,进一步对其诱发不良反应症状的影响因素加以识别,做好预防干预工作。患者在输血前需要进行血型与不规则抗体检测,完成交叉配血实验后[2]。 当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后,临床医师一定要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同时将其送往输血科室输血科室接到送报后,需要对输血不良反应症状详细加以记录,共同来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3]。对于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操作的情况,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加以判断,输血之前,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发热情况,在输血过程中或者是输血过后的2h内,患者的体温>38℃或者是升高1℃以上,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判断患者为发热现象。在输血过程中或者是输血过后,当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皮肤潮红、瘙痒等症状后,就可以判断患者为过敏反应症状[4]。 2 结果 2.1在2010年1月~2015年12月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分析一共實施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

2.18.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 1.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患者发生了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为规范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处理,确保输血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2.输血相关人员必须掌握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标准和应急措施,当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 3.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临床科室和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一旦发生输血反应,临床科室和医护人员应执行下列程序: 3.1.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应减慢或停止输血,必要时应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患者在输血完毕后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应判断反应的严重程度,必要时应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 3.2.及时进行输血相关内容的核查,必要时应立即向输血科和患者的主管医师报告,对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还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和医院职能部门。 3.3.根据《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标准》等作出明确的诊断。 3.4.根据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别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抢救措施。 3.5.查找原因,做好登记和记录,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报送输血科。 3.6.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处理和评价。 3.7.根据职能部门的调查处理和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并积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防范输血风险。 3.8.妥善保管相关记录。 4.一旦接到临床发生输血反应的通知,输血科应执行下列程序: 4.1.值班人员积极协助临床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抢救措施,并立即报告科主任。4.2.积极协助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进行核查,包括《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输血记录单》、患者病历等,内容包括患者的身份信息、供血者的血液信息和血液外观质量、患者和供血者的血型、交叉配血结果等。 4.3.通知临床科室重新采集患者血标本,并对已保存的患者和供血者的原始血标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定义与分类。 输血不良反应就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可发生在输血时、输血后24小时内甚至输后几天至几十天发生。 按发生时间可分为:即发型输血反应与迟发型输血反应;按免疫学可分为:免疫性输血反应与非免疫性输血反应;其中免疫性输血反应就是输血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反应。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有: (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4)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5)输血后紫癜; (6)血小板输注无效; (7)循环负荷过重; (8)肺微血管栓塞; (9)溶血性输血反应; (10)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二、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输血过程,及时发现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在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师、护士应随时观察病人的情况,尤其在输血开始的5-15分钟,护士应注意严格观察患者情况,就是否有体温升高、过敏反应、荨麻疹。输血后紫癜、休克、全身出血、血红蛋白尿、少尿或无尿等,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 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与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与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发生怀疑溶血性输血反应或细菌污染输血反应后,立即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积极治疗抢救;同时抽取病人血样5ml(1ml用EDTA抗凝,4ml不抗凝)连同血袋一起送回输血科检测分析;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由血管内溶血引起,尿中含血红蛋白)。 三、医务人员应掌握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与应急处理措施。 1、输血中或输血后病人出现皮肤痘痒伴潮红或荨麻疹就是过敏反应,多为对血浆蛋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评估制度由于人类血液成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几乎不存在完全同型的血液成份,这使受血者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或潜在的风险。为及时正确处置输血不良反应,尽可能避免或减轻输血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制订本制度。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概念: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受血者输入血液或血液制品过程中或输注结束后出现某些症状和体征,并且用原有疾病不能解释的情况。 二、分类:过敏性反应或类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的输血反应;循环负荷过重;枸橼酸盐中毒;氨血症与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肺微栓塞;输血后紫癜;含铁血黄素症;出血倾向;空气栓塞;低温反应;输血后静脉炎。 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为即发反应、迟发反应、输血相关反应。即发反应(即发型输血不良反应):是指输血当时和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的反应。迟发反应(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在输血后几天、十几天或几十天后发生的反应。输血相关反应:是指与输血有直接关系,含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的反应。 三、输血相关性疾病:输血后肝炎;艾滋病;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疟疾;成人T细胞白血病;弓形体病;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他经血液传播性疾病【庚性肝炎病毒(HGV)朊病毒---新克雅氏病非典型肺炎病毒(SARS)】

四、输血不良反应预防:患者输血时应先慢后快,输血过程前15分钟输注速度应缓慢,滴速不应超过5ml/min,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五、输血不良反应处置 (一)凡发生与患者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必须被视为疑似输血不良反应。 (二)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减慢或暂停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并立即通知医师; (三)医师应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1、医师判定为患者疾病引起的反应,可继续输血,但须密切观察。 2、轻微输血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可继续输血,但必须密切观察。 3、输血不良反应较重,应停止输血,积极对症治疗。 4、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积极治疗抢救。 5、通知采供血机构,封存血袋;立即调查输血不良反应原因,为治疗抢救提供有利情况。 6、临床科室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通知输血科,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还应通知医务科,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不良反应,应通知输血科、医务科、感染管理科,并逐项填写输血不

输血反应的处理措施

输血反应及防治 输血可以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但是,只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遵守输血操作规程,大多数输血反应是可以预防的。 (一)免疫相关性输血反应 1.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on-hemolytic febrile transfusion reactions, NHFTR) 是指与输血有关,但不能用任何其他原因解释的1度或1度以上的体温升高,为最常见的输血反应。NHFTR 多发生于反复输血或多次妊娠的受血者,体内产生抗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为其主要原因,一些细胞因子包括IL-1、IL-6、IL-8、TNF-α等起增强或协同作用。临床一般表现为寒战、高热、皮肤潮红、头痛等,有时伴有恶心和呕吐,症状多在输血后1 小时发生,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全身麻醉时很少出现发热反应。 预防有赖于严格执行无致热原技术与消毒技术,对已有多次输血史者输血前可肌注哌替啶(杜冷丁)50mg或异丙嗪25mg,或选用洗涤红细胞,也可采用一次性去白细胞输血器移除大多数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如已发现发热反应,要立即减慢输血速度,严重者应停止输血,并可给予物理降温和口服阿司匹林等治疗。 2. 过敏反应 其原因可能是抗原抗体反应或是一种蛋白质过敏现象。临床表现轻者皮肤红斑、瘙痒和荨麻疹,严重者可发生喉头水肿、哮嘴、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甚至过敏性休克等。防治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献血员,有过敏性疾病者最好排除;献血员献血前4小时不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受血者有过敏史可在输血前半小时肌注异丙嗪50 mg,并尽量选用洗涤红细胞。对已发生过敏反应者应停止输血,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可肌注异丙嗪 50 mg 或皮下注射 0.1%肾上腺素 0.1~1ml,氢化可的松100~200 mg加于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以防窒息。 3. 溶血反应 这是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常见原因为误输 ABO 血型不匹配的红细胞所致,少数可能由于血液在输入前保存处理不当,如血液保存时间过长、温度过高或过低、血液受剧烈震动或误加入低渗液体致大量红细胞被破坏所致。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输入异型血10~20 ml后病人即感头痛、胸痛、心前区压迫感、全身不适、腰背酸痛、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脸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脉搏细速,甚至休克;随后出现血红蛋白尿、溶血性黄疸及异常出血。若未能及时有效纠正休克,则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麻醉中的手术病人由于无主诉症状,其最早征象是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手术野渗血和血红蛋白尿。 症状轻者早期有时不易与发热反应相区别,典型者根据输血后迅速发生的上述表现多可即刻确诊。当怀疑有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核对受血者与供血者姓名和血型,抽取静脉血观察血浆色泽。溶血者血浆呈粉红色。同时作离心涂片检查,溶血时血清内含血红蛋白。观察病人每小时尿量及尿色,溶血时尿呈褐色或深褐色,作尿血红蛋白测定可发现尿内血红蛋白收集供血者血袋内血和受血者输血前后血样本,重新作血型鉴定、交又配血试验及细菌涂片和培养以查明溶血的原因。 预防主要在于加强责任心,严格查对制度,加强采血、保存等管理,若发现血液有溶血及颜色改变应废弃不用。此外,随着移植医学的发展,临床有可能遇到ABO血型不配的移植病人如何输血的问题,为预防该类病人的溶血反应,应掌握输入红细胞应与供受双方血浆相容,输人血浆应与供受双方红细胞相容两大原则。如受者为A型,供者为O型时,输入红细胞应选择O型,输入血浆应选择A或AB型;如受者为A型,供者为B型时,输入红细胞应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表现及处理预防.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表现医、护处理及预防措施 一、常见输血不良反应表现及护理处理 1、发热反应:是输血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轻者表现为畏寒,发热,一般体温在38℃左右,症状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重者个别可出现高热,烦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 根据症状轻重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无禁食的病人可口服布洛芬或物理降温,寒战时注意保暖;重症者应立即停止输血,予吸氧、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或静脉注射赖氨匹林、抗过敏等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卫生。并保留余血、输血器等送检。 2、过敏反应:症状轻者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处理: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畅。如出现呼吸困难者,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喉头水肿严重时可配合气管插管或者切开手术。若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根据医嘱给予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或者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3、溶血反应:是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痛、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重者表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严重的不合血输入后,因大量红细胞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一旦发生溶血反应,立即终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与医生联系,并保留余血,核对血型,重做交叉配血实验;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双侧腰部封闭,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防止肾小管痉挛,保护肾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衰处理,出现休克症状时,立即配合抢救休克。 4、细菌污染:这类输血反应虽少见,但后果严重,轻者被误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