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差及审计责任的思考

关于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差及审计责任的思考

关于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差及审计责任的思考
关于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差及审计责任的思考

特别说明

此资料来自豆丁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5216857661.html,/)

您现在所看到的文档是使用下载器所生成的文档

此文档的原件位于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216857661.html,/p-300027.html

感谢您的支持

抱米花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216857661.html,/lotusbaob

浅析审计期望差距

浅析审计期望差距 容摘要:注册会计师的“诚信问题”使得行业面临空前的信誉危机和法律困境,其中不乏因审计期望差距带来的不合理诉讼。本文着重分析了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原因以及减少审计期望差距的措施,以期减少审计期望差距带来的危害,为注册会计师避免不合理的诉讼提供参考。 关键词:审计期望差距审计准则措施 一.审计期望差距的涵义及表现 (一)审计期望差距的涵义 审计期望差距是指为社会公众的审计需求与目前审计职业界对审计目标认识之间的差距,它既包括了由于审计能力不足而形成的差距,也包括公众对审计执业的错误认识而形成的差距。 (二)审计期望差距的表现 既然期望差距是一种认识上的差异,其涉及的相关主体从表面上看主要关于审计期望差距的若干问题分析有两方,即社会公众和审计师。因此,不妨先从这两者的关系入手来进行分析。具体地说,审计期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审计师实际业绩存在期望差距 审计师在现实执业过程中,由于个人素质、审计任务、职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离准则要求的情况,从而产生执业缺陷。而审计准则却明确规定,审计师在执业中应烙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原则,独立、客观、公正是审计职业道德的精髓。但由于审计师自身及客观环境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审计职业道德的这一精髓有时不能得到很好体现,甚至出现严重违反审计职业道德的情况。当前出现在世界围的涉及审计师的“诚信危机”问题,便是审计师严重违反审计职业道德的结果,进一步的后果就是审计实际业绩的缺陷。因此,在审计实际业绩存在缺陷而公众按照审计准则对审计师的工作进行评价时,必定就要产生期望差距。这种期望差距从总体上将随着审计师职业道德和执业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缩小;但在某一特定阶段,由于新的审计手段和技术的出现以及审计准则的修订将造成审计师的不适应,这种期望差距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加大

经济责任审计办法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经济责任审计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对本公司关键岗位人员任期履职的监督管理,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主要领导干部任期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及经营绩效,加强企业管理和廉政建设,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根据《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党政负责人、财务总监及其它高管人员的离任、任中审计,按照证监会、省国资委经济责任审计办法规定执行,公司审计部给予协助和配合。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应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员,是指公司所辖各级分公司、子公司、独立项目部(以下简称本企业分、子公司)的主要行政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本办法所称经济责任,是指关键岗位人员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单位(项目)决策产生的影响及生产经营过程中规范经济行为应负有的责任。 第四条经济责任审计包括离任、任中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以本届任期为审计时限,任期超过三年的以最近三年任期为审计时限。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一般以三年一任期为审计时限。重大问题可以追溯其他年度和延伸其他相关单位。 第五条行政、财务负责人员任职期满和离任之前,原则上均应接受经济责任审计。对因特殊情况未经审计而离职的关键岗位人员,不解除其经济责任,必要时可以进行补审。 第六条审计范围: 一、行政、财务负责人任职期届满或离任前应当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二、本企业分、子公司发生分立、合并、撤销、出售、拍卖等重大经

济行为,以及发生严重经营亏损、巨额资产损失等财务异常情况的,应当先行安排经济责任审计或及时进行专项审计; 三、企业(单位)行政负责人在届中考察、年度考核、群众举报等情况下,以及在本企业连续任职满三年以上,,可以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安排任中审计的,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安排通过,由审计部具体组织实施审计。 第七条审计组织与程序:审计部在审计五日前,向被审计企业及负责人发出审计通知书。被审计企业收到通知书七日内,如实向审计小组提供资产盘点、债权债务等有关资料;企业负责人应按要求,写出本人任职期内本单位生产经营、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书面述职报告。其余审计组织与程序按《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制度》执行。 第八条行政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 一、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国资监管有关制度规定情况,本企业各项制度及“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是负责人任职期间对有关经营活动和重大经营决策负有的经济责任; 二、任期内资产、负债、权益和经济效益的真实性,以及内控制度建立及其执行情况; 三、任期内经营目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的真实性,各年度经营责任书或年度岗位职责履行情况; 四、任期内财务收支核算的合规性,收入、成本核算是否真实、有无虚盈实亏、截留利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五、遵纪守法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 六、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第九条财务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浅析审计期望差距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

浅析审计期望差距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 徐珊 摘要:本文从审计期望差距的影响要素入手,论证了差距形成的成因,探讨了差距的弥合途径,以促进审计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审计;期望差距;审计质量 2013 年度新大地、天能科技、万福生科、绿大地四起IPO 及上市审计失败案对企业、社会和公众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让人们更加意识到审计质量与审计期望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使人们对审计期望差距的关注有增无减。审计期望差距是指社会公众对审计结果的预期与其实际使用结果之间的偏差,是公众期望与业界期望的差距,由社会公众和审计人员双方的问题共同导致。1978 年科恩报告在经过大量的研究之后首次提出审计期望差距,指出期望差距的存在并非是审计人员推卸其责任引起的,而是审计职业界未能对环境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所导致的。在“诉讼爆炸”局面形成之后,审计期望差距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英国、加拿大等国的会计组织都对期望差距进行了深入研究:AICPA 下属的审计准则委员会提出了著名的“ 期望差”准则;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成

立了麦克唐纳委员会,主要用于调查公众对于审计的期望,以缩小期望差距。1995年国际会计师组织联合会通过调查发现,审计期望差距是造成诉讼泛滥的重要因素。在大量公司破产倒闭的同时,许多会计师事务所也不可避免的被卷入法律诉讼中,使用者的损失确实有一些由审计人员的过失行为导致,但多数案件的起诉是因为利益受损的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未能正确认识审计功能,希望从审计人员处获取额外的赔偿以减少其损失,而不管审计人员在审计中是否遵循了公认审计准则。因此减小审计期望差距是审计人员避免审计诉讼的有力措施。 一、审计期望差距的构成要素 Liggio在文献中首先提出审计期望差距,指出期望差距是审计人员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审计质量的期望水平不同造成的差异。汉弗莱指出,期望差距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审计供需双方由于认识不同产生分歧而造成的差距。科恩委员会认为,期望差距是公众的期望与审计人员实际业绩之间存在的差距。 关于审计期望差距的构成,麦克唐纳委员会认为期望差距由4部分组成:(1 )不合理的期望,公众对审计的需求与审计人员理论上可能实现的期望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2)合理的期望,审计人员理论上可能实现的期望水平与现有的职业准则要求实现的期望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3)实际执业的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投资审计的切入和结合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投资审计的切入和结合 方丽强(浙江省建德市审计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市政交通、环境保护、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解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对上述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也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各部门、单位的重要工作之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也就不仅体现于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管理责任,更体现于对负责实施的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建设和管理责任,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也不可避免的涉及了更多的投资审计内容。因此,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必须切入并结合投资审计,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问题,有效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一、领导干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和存在的问题 作为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的业主单位,各级政府、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在项目投资建设的各个环节,往往承担着决策、审批和管理的职权。与之职权相应地,领导干部也应作为主要责任人为其作出的决策、审批和管理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其中作为法定代表人的领导干部还应作为第一责任人。然而,由于部分领导干部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意识上存在着盲点,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往往有着急功近利的思想,以及任意决策、随意审批、疏于管理等行为,导致了政府投资的极大浪费。从近几年审计情况来看,由于领导干部的责任导致政府投资浪费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 一是项目立项缺乏必要论证,任意决策,导致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为官一任,造福四方”,这本是一件好事,但部分领导干部却急功近利,急于通过项目建设来为自己树丰碑、立政绩,于是绕过了必要的项目论证,仅凭个人决策就开建工程。有些项目即使举行了论证会,但由于事先领导定了基调,论证也仅仅形式而已。于是,一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纷纷出笼,最终非但未得到群众的认可,还造成了政府资金的极大浪费。 二是项目建设违反规定程序,先建后批,导致项目搁浅、投资浪费。随着国家对项目投资中环保、土地、规划等事项审批的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都必须严格按程序先批后建,否则就很容易因为审批事项搁浅而导致工程搁浅。例如,某固体废物垃圾处理中心项目在未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即行开建,在投入资金1700余万元后终因上级有关部门的叫停而搁浅停工,最终项目撤销导致前期投入的政府资金全部浪费。 三是项目管理不规范,投资控制不严,导致项目投资非正常增加。虽然近几年各级政府不断出台各类项目管理规范性制度,进一步强化了项目监督管理,但审计中仍发现有些工程无立项、无概算,导致投资控制无据可依;少数项目未进行招投标或是虚假招标、转包、违规分包;有些施工合同签订不严谨,存在漏洞,导致政府资金的损失;少数项目业主在项目建设中未严格审核工程变更,甚至随意迁就施工单位的变更申请;有的工程由于建设过程中管理不善,存在质量缺陷,导致工程无法交付使用,或远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破损重修。 四是财务核算管理不规范,导致项目资金被随意挤占、挪用、滥用。部分项目未建立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项目支出审批不严,甚至有骗取、套取项目资金行为;一些项目未按国家规定的基建会计制度进行项目投资财务核算、竣工财务决算等,使项目投资成本数据不准确,资产交付不清晰;少数项目业主单位将项目资金当做“唐僧肉”,随意挤占、挪用、滥用,甚至使用项目资金大发奖金、补贴等。 上述项目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和履职情况的手段,经济责任审计是无可回避的。但由于项目投资过程异于一般财政财务收支,需要专业的人员和专业的知识才能完成审计任务,而这正是投资审计的优势。 二、投资审计切入经济责任审计的可行性和切入点 (一)经济责任审计与投资审计有着共同的审计目标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投资审计的目的是规范和监督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两者看似毫不相关,但实际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即都是为了保护“人”的安全和“资

谈审计期望差

谈审计期望差 毕业论文1、公众的期望是审计生存的基础 审计活动是1种提供特殊公共服务的活动,其提供的最终“产品”是1种审计信息。投资者、债权人、管理人员等审计信息使用者,会从各自对审计信息的价值取向对审计工作质量做出不同的评价,如果审计人员不承担满足社会公众的期望的职责,审计就不能够存在。审计的产生和,无1不是以与被审计单位有各种利益关系的第3方的期望和期望的变动为轴心的,面对社会公众新的期望和需求,审计界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固执己见。审计界应以满足社会公众的期望作为唯1的和最高的目标,充分认识社会公众的利益需求是审计界生存的基础,以积极的职业姿态最大限度地、及时地满足这些期望。审计界只有迎合这些期望,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提供符合社会公众所需的高质量的服务,才能提供审计界生存的基础,才能有效履行自身的职责,才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从而实现"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若不迎合这种期望,审计界要么继续生存但面临大量的指控,要么失去服务对象,被淘汰出社会结构。 2、社会公众的期望是审计目标演变的根本原因

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将要达到的预定结果或理想境地,是审计界对审计活动预定的方向,它反映了社会需求和审计自身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的有机统1。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原有的审计目标已不能完全满足新的环境需求,审计目标与社会公众的需求会变得不统1,即产生了审计期望差。这种差异的存在无论是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还是审计界都是无益的。实际上,自审计产生至今,审计始终处于1种被动状态,始终在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努力,但也始终无法达到完全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这是因为,当旧的需求满足了,新的需求又产生了。审计界只有将社会公众的期望作为审计质量衡量标准,及时缩小审计期望差,才能使审计目标与社会公众的期望相统1,这可以从审计目标的演变中得到证实。根据社会公众对审计责任的理解以及审计责任与审计目标的关系分类,审计目标的演变分为3个阶段: 1.以揭弊查错为审计目标。这1阶段起始于民间审计产生之时,1直到20世纪30年代财务报表审计形成结束。这1阶段之所以以揭弊查错为审计目标,社会对审计的需求是主要原因。由于公司股东需要通过审计来了解掌握公司管理人员履行其经济管理职责的情况,审计的目的就是揭露管理人员在业务经济管理过程中有无舞弊行为。与此审计目标相对应,审计人员的职责就是揭弊查错。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已有十多年的历程。以来,审计年代末实施离任经济责任80我国自上世纪摘要: 但在离任审计中,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摸索阶段,离任审计从探寻、在此期间, 针对当前领导干部离任审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并对加强和规范这一项新的审计工作提出了计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些建议及对策。 离任审计;廉政建设;经济责任关键词: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概述1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作用1.1 干部离任审计是指在各级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在其任期内提升、调任、 合法性和业务管理的真实性、退休时对其在任期内经费收支管理、辞职、免职、 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承担的责任进行的权威认定。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定期审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种形式, 任期审计为基其中以定期审计、重点审计和离任审计四种形式,任期审计、计、 离任审计为进未经审计不得解除离任干部的经济责任。以离任审计为重点,础, 符合当前的官员选拔和任免制公正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步客观、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考核的渠道。同时也拓宽了干部监督、度, 以下几个方面; 有利于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用干部(1)

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还可以卖官的问题,要官和买官、可以有效地防止跑官、 可以最大可能地消除经济指标中的的管理思想。”庸者下平者让、能者上、“体现 不良现象的恶性循环,”官出数字数字出官、“防止泡沫成分,有利于加强干部监 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 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廉政建设。离任审计立足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2) 而且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既对事又对人,落脚点在于查明个人经济责任, 有利于揭露财务收支审计不易发现的问题,往往能够发现年度财政、一般较长, 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离任审计着眼于防范,另外,和惩治腐败分子。有利于发 漏洞,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了廉政建设。财务管理现 核实了家底,客观公正地鉴定前后任的经营业绩。离任审计立足领导干(3) 部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一方面能够摸清 尽缩短适应期,明确工作思路,有利于继任者了解接任单位的真实情况,家底, 事实上也就划清了前后任另一方面由于明确了离任者的经济责任,快进入角色; 的责任,有利于工作的交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促进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规法纪,依法管理经济,避免和减少因决策失(4) 误带来的经济损失。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内容1.2

谈审计期望差

谈审计期望差 一、社会公众的期望是审计生存的基础 审计活动是一种提供特殊公共服务的活动,其提供的最终“产品”是一种审计信息。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人员等审计信息使用者,会从各自对审计信息的价值取向对审计工作质量做出不同的评价,如果审计人员不承担满足社会公众的期望的职责,审计就不能够存在。现代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无一不是以与被审计单位有各种利益关系的第三方的期望和期望的变动为轴心的,面对社会公众新的期望和需求,审计界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固执己见。审计界应以满足社会公众的期望作为唯一的和最高的目标,充分认识社会公众的利益需求是审计界生存的基础,以积极的职业姿态最大限度地、及时地满足这些期望。审计界只有迎合这些期望,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提供符合社会公众所需的高质量的服务,才能提供审计界生存的基础,才能有效履行自身的职责,才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从而实现"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若不迎合这种期望,审计界要么继续生存但面临大量的指控,要么失去服务对象,被淘汰出社会经济结构。 二、社会公众的期望是审计目标演变的根本原因

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将要达到的预定结果或理想境地,是审计界对审计活动预定的方向,它反映了社会需求和审计自身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的有机统一。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原有的审计目标已不能完全满足新的环境需求,审计目标与社会公众的需求会变得不统一,即产生了审计期望差。这种差异的存在无论是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还是审计界都是无益的。实际上,自审计产生至今,审计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始终在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努力,但也始终无法达到完全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这是因为,当旧的需求满足了,新的需求又产生了。审计界只有将社会公众的期望作为审计质量衡量标准,及时缩小审计期望差,才能使审计目标与社会公众的期望相统一,这可以从审计目标的历史演变中得到证实。根据社会公众对审计责任的理解以及审计责任与审计目标的关系分类,审计目标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 1.以揭弊查错为审计目标。这一阶段起始于民间审计产生之时,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财务报表审计形成结束。这一阶段之所以以揭弊查错为审计目标,社会对审计的需求是主要原因。由于公司股东需要通过审计来了解掌握公司管理人员履行其经济管理职责的情况,审计的目的就是揭露管理人员在业务经济管理过程中有无舞弊行为。与此审计目标相对应,审计人员的职责就是揭弊查错。

2016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范本

2016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范本 导语:简要说明审计概况,包括审计立项依据/背景,审计工作时间及方式,审计内容及涵盖的空间/时间范围和重点,所采取的主要审计手段/程序及所受到的重大范围/手段限制等;并明确被审计单位责任和审计责任 主送单位:单位主管领导或审计机构 [审计背景段]根据XXX会议决定/文件规定/年度计划(进行审计的原因/依据),公司审计部组成以YYY为负责人的Z人审计组,于200X年XX月XX日至YY月YY日对XXX(被审计人)200X年XX月XX日至YY月YY日(审计涵盖的时间段)担任YYY(被审计单位)ZZZ(职务)期间的任期经济责任/财务收支情况/物资采购内控专项等(审计内容)进行了现场审计/送达审计(审计方式)。 [工作情况段] 本次审计的范围包括XXX总部及其下属YYY、ZZZ等W个机构,审计的重点是XXX(被审计人)担任YYY(被审计单位)ZZZ(职务)期间的财务指标和经营绩效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重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益性,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效果,存在的潜在风险或遗留问题,以及廉政情况等(简述审计目标,此处所列为一般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本次审计组重点实施了包括检查会计记录、监盘实物、函证往来款项,以及核对业务和管理记录、外部信息等审计组认为必要的程序;但由于XXX等原因,本次审计组未能进行YYY等审计程序/未能获取ZZZ等审计证据(详见本报告最后重要事项说明部分)。 此处涉及的问题是如何详略得当地阐述审计工作情况,如具体的审计内容及范围、实际实施的审计手段/程序及过程,审计遇到的重大范围/手段受限等。 解决建议:根据本次审计的内容、范围或实施的手段/程序是否特殊(相对于报告使用人对其的了解程度),以及这些审计情况(特别是遇到的重大范围/手段受限情况)是否可能对报告结论产生重大影响而定: (1)如属一般性的审计,且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重大审计范围/程序受限情况不足于对报告主体内容产生重大影响(仅可能在局部或极端情况下产生影响),则此处宜简略,且仅需在报告最后重要事项说明部分补充说明审计遇到的重大审计范围/程序受限情况。 (2)如属针对某一方面内容进行的专项审计,或根据预定目的在审计过程中采取了非常规式的或大工作量的审计手段/程序(如专项稽核、外部调查等),或审计遇到的重大范围/程序受限可能对报告结论产生重大影响时,则此处宜较为详细,并说明重大范围/程序受限的情况及原因,以便报告使用人预先清楚地了解本次审计的针对性和局限性。

审计的期望差距

关于审计期望差距的讨论 班级:2011级会计一班 老师:唐小英 组号:第6组

组员分工:王莹影201108020416(组长) 张晓岚201106080129(PPT制作) 赵思瑶201108030131 吴晓曦201108010313 左佳冰209031100112

摘要 审计起源于对对经管行为的检验,由于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的出现,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用者和经营者产生了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问题,则需要独立的第三方来通过对经管行为进行检验解除经营者的经管责任。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审计人员的诉讼案件不断发生,形成“诉讼爆炸”局面。随着大量公司破产,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被纷纷告上法庭,公众将大部分责任呢归咎于注册会计师能力不足,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当赔偿损失。但是在这些案件中也存在一些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现存准则进行审计但仍受到牵连的案例。这正是由于“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 审计期望差距是指公众对审计的需求与公众对审计执业的认识之间存在的差距。①研究审计期望差距,主要有三个构成要素:审计师、社会公众、审计准则。弄清楚三要素的关系,以及形成期望差距的原因,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认识审计期望差距带来的影响,分析审计期望的构成因素,从而探讨减少审计期望差距的措施。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审计期望差距以来审计期望差距被认为是当前审计执业界和监管机构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②通过对审计期望差距的研究,可以更加明确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免受不合理的指控,加强对他们的保护;同时能促使审计人员加强其执业能力,缩小期望差距。 关键词:审计人员,审计准则,合理期望差距 ①麦克唐纳委员会研究报告定义 ② Humphrey et al.1992

如何进一步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如何进一步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作者:朱钢桥 现代审计 2019年08期 一、深刻认识开展领导干部任中审计的意义。任中审计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离 任审计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我认为,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开展 任中审计,前移监督关口,有利于使审计监督领导干部常态化。由于多数领导干部长期在 此一岗位任职,缺少任期内经常性的审计监督,容易使一些小问题酿成大错误。针对离任 审计时效滞后的问题,在坚持“逢离必审”的同时,逐步增加任中审计的比重,前移干部 监督关口,可以构筑起预防腐败的“防火墙”。二是开展任中审计,提高审计质量,使审 计监督成为领导干部经济行为的“矫正器”。过去的离任审计,往往是大面积调整干部前,尤其是在班子换届年份,时间紧任务重,审计质量难保证,一些经济问题难以发现。有的 新任领导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思想,审计难以落实。开展任中审计,不仅可以提高审 计质量,而且还可促进审计决定的落实,整改不到位不放过,从而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 廉洁自律意识,促使他们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自觉接受监督。三是开展任中审计,发挥 监督效能,使审计结果得以充分运用。审计是手段,运用是目的。只有将审计结果运用好了,才能让任中审计成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金钥匙”。过去开展离任审计时,对领 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重视不够,由于审、用脱节的问题比较突出,审计结果未能充分 发挥监督效能。开展任中审计,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让审计结果真正成为 监督、管理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把握审计重点,选好审计对象。任中审计时可以重点把握以下四种对象:一 是有信访反映且经初步查证确有经济违纪违规行为的领导干部,必要时将之列入审计计划,及时进行审计;二是对那些发展潜力大的年轻领导干部,特别是对拟提拔的领导干部,通 过任中审计,既能发现人才,又能加强监督;三是对财政财务收支数额较大、有财政资金 分配权、行政审批权的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干部及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给予重点关注,而 对经费、人员较少的部门只需实行离任必审;四是对在同一工作岗位满三年以上的领导干 部的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 三、丰富审计内容,创新审计方法。审计内容要突破传统财政财务审计的内容, 如对党政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应主要包括六项内容,即:财政决算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内控制度及执行情况,债务情况,个人廉政情况,领导干部应 负的责任情况;部门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应主要包括七项内容,即: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 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内控制度及执行情况,债务情况,下属单位情况,个人廉政情况,领导干部应负的责任情况。审计方法要不断创新,采取深入被审计单位,以座谈会、 个别谈话、问卷调查、内控制度的测试、抽样和延伸调查、突击盘点货币资金等审计方法,切实做好六看,即:看被审计单位的会议记录和纪要、看制订下发的各种文件、看重点资金、看各项工程和重大项目、看同下属单位及相关部门经济往来、看各项规章制度,努力 做到“死账活查”。并做到“五个结合”即:任中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任中

电大审计学后自测答案解析

第一章1 自测审计机构和人员与被审审计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即有独立的机构和人员,单位在组织上、经济上、工作过程中保持独立。()选择一项: 对 错2 自测)。 1.与所有权监督比较,经管权监督的特征在于( 选择一项或多项: 经管权监督是一种从上至下的监督A. B. 经管权监督是整个管理控制的有机环节 C. 经管权监督形成于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 D. 经管权监督属于内部监督 E. 经管权监督是直接服务于管理者自身的 自测3 在世界范围内,( )是普遍采用的国家审计组织模式。 选择一项:

A. 立法式 司法式B. 独立式C. 行政式D. 自测4对被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民间审计是指由独立的注册会计师,通过接受委托,)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查证、鉴证和评价的一种审计形式。( 选择一项: 对错5自测)而界定的。审计总目标是围绕(. 选择一项: A. 效益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B. 财务审计C. D. 国家审计自测6)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1. 选择一项: A. 经济鉴证 B. 经济监察 C. 经济评价 经济监督D. 第二章 自测1 1.下列有关审计准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审计准则是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B. C. 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 审计准则是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的依据D. E. 审计准则是评价审计质量的依据自测2 关于国家审计规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国家审计准则是审计署制定的专业规范.没有法律效力 B. 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必须遵照国家审计基本准则进行 全国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遵照执.审计指南是办理审计事项的操作规程和方法C. 行 D. 国家审计准则是审计署依照《审计法》制定的,具有行政规章的法律效力 E. 审计指南具有同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一样的法律效力3 自测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适用于:()选择一项: A. 国家审计组织的审计部门内部审计组织的审计B. 民间审计组织的审计C. D. 单位内部审计组织的审计4 自测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可以分为:()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审计准则

公司总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XX总公司原总经理XX 离任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中国XX(集团)公司: 我们接受委托,对XX总公司原总经理XX同志任职期间(1998年3月31日至2001年8月31日)相关年度的会计报表以及与其经济责任相关的资料进行了审计。这些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由XX总公司负责,我们的责任是对这些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进行审计,并出具XX同志离任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我们的审计是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及国家有关的经济责任审计法规进行的。在审计过程中我们结合XX总公司的实际情况,实施了包括抽查会计记录、调查内部控制制度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计程序。现将审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司的基本情况 XX总公司是中国XX(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其前身为XX 管理公司,成立于1991年5月,是由国家旅游局批准的全国首批十六家管理公司之一,主要从事饭店资产管理、物业管理、

饭店业务咨询、饭店从业人员培训、饭店设备用品供应等业务。1999年经过重组,拥有XX大厦有限责任公司、XX饭店、XXXXX 饭店、XX秀饭店、XXXX大酒店有限责任公司等全资、控股星级饭店子公司。2000年元月“XX管理公司”更名为“XX总公司”,成为集饭店资产与饭店管理为一体的大型饭店企业。2000年末XX集团将大连XX建XX厦有限公司等八家饭店的股权授权给XX总公司管理,将XX饭店等三家饭店的股权和权益委托XX总公司监管。1998年3月31日至2001年8月31日审计期间XX总公司法定代表人XX;现法定代表人为XX, 注册资金22,239万元。 根据委托协议,本次审计范围仅包括XX总公司及其子公司,列 入审计范围的子公司概况如下:

审计-考前测评【阶段测评3】

2018年注册会计师《审计》阶段测评3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下列有关审计和审阅业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审计和审阅均属于鉴证业务 B.审阅业务使用的审计程序少于审计业务 C.两种业务提出结论的方式不同 D.对集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实施审阅 2.下列关于审计的前提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管理层履行其责任,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 B.财务报告编制基础适当且能被预期使用者获取,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 C.管理层的责任至少包括准确编制财务报表并配合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D.如果管理层阻挠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初步业务活动规定内容的是()。 A.评价执业胜任能力和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情况 B.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C.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业务约定书达成一致意见 D.确认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4.下列有关公众期望差距与信息差距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公众期望注册会计师能够发现所有重大错报 B.造成公众期望差距的原因是注册会计师难以发现所有故意的重大错报 C.造成信息差距的原因是传统审计报告信息含量低,难以满足公众需求 D.为了缩小信息差距,审计报告由详式个性化向简式标准化演变 5.判断注册会计师是否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了审计工作时,无需考虑()。 A.是否发现了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 B.是否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了恰当的审计程序 C.是否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D.是否根据证据结果出具了恰当的审计报告 6.下列选项中属于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的是()。 A.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方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 B.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C.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是否真实存在获取合理保证 D.对被审计单位的收入是否真实发生获取合理保证

对审计期望差作用因素思索

对审计期望差作用因素思索 缺乏职业胜任能力,是产生审计期望差距的首要因素 审计人员的职责主要包括在审计报告中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提出质疑,并在审计报告当中指出公司财务报表中的错误。但实际情况是,大量的日常审计工作是由相对来说缺乏实践专业能力和资格不够的人员完成的。汉弗莱等人指出:“有关审计成本的问题会导致审计时间变少,从而成为产生审计期望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比起审计人员忽视自己的职责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今的经济活动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汉弗莱等人指出“:商业活动复杂程度的增加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审计技术发展的速度。”一些公司由于它的经济活动实质相当复杂,以至于它的财务活动复杂至极,这种复杂性表现为公司高层的欺诈行为,主管人员同时身兼数职以及组织内部的复杂关系……其中组织内部关系的复杂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些组织内部关系人都有不同的利益和目标。所以,这就是审计人员很难决定管理当局的声明书是否有效,或者很难断定有关管理当局在财务报表当中的认定是否真实的原因。 为了达到减少或者消除期望差距的目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还要求其能经济有效地完成被审计单位委托的业务。因此,实践中可以通过各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及之后的继续教育制度,来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较理想地满足对执业的知识、技能的需求。对审计人员的经验、审计效率的要求,则需要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通过经验的积累而得以实现,这需要一个过程。经验的积累会促进效率的提升,但在经验缺乏条件下对效率的追求有可能增加执业差距。审计人员作为一个人,不可能对审计准则的执行永远正确。审计人员可能对审计准则的理解存在偏差或对经济活动的实质把握不准确,同时大量职业判断的应用也都使偏差出现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导致执业差距的存在。 缺乏职业独立性,是产生审计期望差距的重要因素 美国着名的审计学家莫茨和夏拉夫在《审计哲学》一书中指出“:对于从业人员个体来说,他从职业的角度必须避免出现缺乏独立性的情况。但不幸的是,现代审计正在遭受被称为‘内在的反独立性特点’的侵扰。审计已不具有确保其诚实和独立的内在特点。”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市场发展迅速,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审计人员为了生存、发展,竞相在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审计效率方面寻求价值的扩大,但审计行业有一个特殊性,那就是审计产品的无差别性。

浅谈任中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按照审计时间的不同,可以将分为事前经济责任审计、事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事后经济责任审计。 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即事中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任中审计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形式,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 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相比,任中审计更能发挥审计职能,任中审计实行审计监督关口前移,能防患于未然,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警和防范作用 有效解决审用脱节和先离后审的问题 使审计成果得到及时、有效地利用。 (一)任中审计时效性更强,可避免干部带病提拔。审计要突出时效性,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任中审计可更早发现违规违纪问题,及时找出被审单位在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对单位存在苗头性问题的,可即时提醒,起到警示作用,避免小错酿大患;对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管理不善的问题,可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促进规范管理;对被审计领导违反法纪,问题突出的,可即时进行处理,尽可能挽回或减少损失。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干部带病提拔。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

离任审计,先提后审是普遍现象,迟到的审计报告已无法对领导干部任用产生直接影响,使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也就成了例行公事。而任中审计可为组织、纪检部门及时客观的反映被审计个人履责情况,为干部的选拔作用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使经济责任审计效力最大限度发挥。 (二)任中审计是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一环。离任审计一般意味着盖棺定论,而任中审计还有在任中就对其预警和教育的作用。任中审计对违规违法行为能起到一定的挽救作用。更重要的是,实行审计监督关口前移,能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促进干部廉洁勤政,求真务实,科学决策,合理使用资金,并自觉置身于群众监督之下。还有利于提高干部整体素质,有效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同时,如果各地都将任中审计作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全面开展,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步走向公开化、民主化、法制化,实现各地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期内都能进行一次任中审计,就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三)任中审计效率高。相比离任审计而言,任中审计效率高主要体现在:一是审计时间跨度相对较短,发现问题调查取证难度较小。任中审计,涉及时间跨度小,被审计单位人员变化相对少,对发现的问题当事人一般说得清楚,取证也简单容易。如果是离任审计,有的干部任职期限长,被审单位人员变化也较大,追查问题时,往往物是人非,调查取证难度大,效率低。二是被审计单位和个人支持和配合度高。针对现任领导的审计,因涉及到对个人履责的全面评价,被审计个人比较关注审计进度及审计

审计期望差形成原因分析_0

审计期望差形成原因分析 提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与规模的扩大,审计的责任与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正确认识审计的期望差对我国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审计期望差的内涵以及构成要素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的审计公众期望研究委员会认为,审计期望差距包括准则差距和业绩差距两部分。汉弗莱等人认为,尽管审计期望差的概念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审计期望差的出现是由于审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和态度同有关工作规则、密切关注审计活动的利益相关者的愿望相左而引起的。因此,审计期望差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审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和对审计的态度、审计准则要求和社会公众愿望。 波特建议把审计期望差划分为两个部分:合理性差距和执行差距。合理性差距是指社会期望审计能够达到的程度与审计本身所能达到的程度之间的差距,即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超出了审计实际所能做到的内容。执行差距存在于审计人员被合理期望的行为和他们认为应当执行的行为之间。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下设的麦克唐纳委员会提出了有关审计期望差构成要素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审计期望差是公众对审计的需求与公众对目前审计执业的认识之间存在的差距。审计期望差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可能的准则与现在的准则之间的差距、现在的准则与现在的执业之间的差距、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与可能的准则之间的差距以及现在的执业与公众对执业认识之间的差距。前两部分注册会计师通过执业水平的提高是可以改进的,而后两部分则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内部所不能解决的,需要注册会计师与社会公众良好的沟通。 Grav和Manson使用了汉弗莱对审计期望差距的认识,进一步引用波特的结构分析法分析了审计期望差,指出审计期望差是描述那些依赖审计人员报告的人对审计的期望与审计人员认为所应当执行的行为标准之间的差。它由合理差距和执行差距构成,执行差距又分为标准不足差距和执行不足差距两部分。就此分析,审计期望差构成因素包括审计人员认为所应当执行的行为(具体包含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认识、工作方式)和依赖审计报告的人对审计的期望(社会公众或利益相关者对审计的期望)两部分。进一步可以分解为审计合理期望与执行期望。按照这种理解,审计期望差中不存在不合理差距。 郭晓梅认为,审计期望差是公众对审计的需求与公众对目前审计执业认识之间的差距,它由准则的期望和执行的期望两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包含合理、可以改进部分与非执业问题完善要素两部分。概括分析,审计期望也由三部分组成:

论审计期望差异的不可消除性

论审计期望差异的不可消除性 尽管“期望差异”是在1974年才被LIGGO首次应用于审计问题探讨并于其后被审计专业和财经界广泛接受作用审计专业术语之一,但事实上,和审计期望差异相关问题的历史自审计最早出现并在19世纪中期被立法要求实施就开始存在了。过去的100多年以来,尽管审计学术界竭尽全力做了无数研究,试图消除或者至少缩窄这一差异,但结果却远不如人意。此篇文章将分三部分探讨这一问题。第一部分是关于审计期望差异的介绍,第二部分是审计业界对此差异的回应;第三部分通过对目前审计专业性质的深入分析,得出该差异不可消除的结论。 审计期望差异的介绍 在Brenda Porter 的文章《一次关于审计期望差异的经验主义研究》中,她采用的审计期望差异定义是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在该文章中,审计期望差异被定义为社会对审计师和审计业务的期望及审计实际业务间的差距。它又包含两部分:一个是合理性期望差异,即指社会期望审计师去达到某个标准而实际上他们只可能达到某个标准而产生的差异;另一个是业务差异,即指社会合理期望审计师去达到的标准而他们还未达到而产生的差异。第二个差异也包括两部分:审计规范条例不足差异和审计业务操作不良差异。 该篇文章所依据的研究是在1989年于新西兰进行的。它将1700份调查问卷寄给随机抽样的和审计工作相关的人。在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复杂的处理之后,结果显示:在10项现存审计责任中,过半被认为审计师履行不良;另有10项责任因不符合成本效益标准而被认为是社会不合理期望;还有8项被视为合理期望但目前为止还未被列入审计业务要求中。这8项合理期望责任包括:(1)向管理机构报告:对被审计单位的可持续经营的疑问;公司高层滥用公司资产;如怀疑被审计公司有造假和非法行为;(2)检查并在审计报告中说明被审计公司的内部控制和其财务预测的合理性;(3)提供半年度公司审计报告。文章的研究者指出,对于那10项不合理期望,审计界应加强对社会公众对审计知识的教育;同时审计行业也应对缩窄审计期望差异采取积极的态度。比如拓宽审计职责的范围,将那8项合理期望纳入审计师应履行的职责当中。 1988年加拿大公认会计师协会下属麦克唐纳委员会也进行了类似研究并得出了相似结论。在他们多达50条推荐意见的报告中,研究者指出,审计行业的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地做出改变和提高方是缩窄审计期望差异的唯一途径。 在关于审计期望差异这个定义的框架内,近年来的研究提出了更多关于该期望差异形成原因的理论。一些研究者认为信息的不对称是公众形成不合理期望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是由于审计结果的不可观察性,审计师的风险倾向和现代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难点在于,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应承担责任的 界定上,很多审计人员存在着对责任界定标准理解不透、把握不准等问题,往往在确认被审 计领导干部所承担哪种责任时,或稀里糊涂,模模糊糊,或凭经验和感觉应付了事,对存在 的问题应当承担责任定性不严、界定不准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加大了 审计风险。为此,笔者就如何准确界定经济责任审计中,领导干部对存在的问题应承担的相 关经济责任,谈一下自己不成熟的一点看法。 一、两办《规定》对存在问题所承担责任的种类和承担责任标准的界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 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承 担责任的种类和标准作出了具体的界定。审计机关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 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划分为: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三种。其三种责任的界定 的标准为: (一)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1、直接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2、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 为;3、未经民主决策、相关会议讨论而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 (资 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4、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但是在多数 人 不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 重大 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 为;5、其他应当承担直接责任的行为。 (二)主管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1、除直接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直接分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2、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并且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 济事 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 重后 果的行为。 (三)领导责任 :是指除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 任的其他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以上两办《规定》,对应承担直接责任的规定 了 5 项行为;对应承担主管责任的规定了2 项 行为;除承担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之外的行为,规定为应当承担领导责任。 二、对《规定》承担责任界定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一)对直接责任界定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