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通教育学 试题与答案

普通教育学 试题与答案

普通教育学 试题与答案
普通教育学 试题与答案

教育学题库

一、填空题

1.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

3.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三种代表性学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心理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国的________。

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国的________。

6.根据教育自身的特征,有史以来的人类教育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阶段。

7.在教育史上,围绕着教育目的的确定,曾经出现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争论。

8.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9.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________。

10.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________、________。

11.我国普通中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

1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________。

13.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________,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_。

14.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________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________等方面。

15.广义的课程是指________。

16.狭义的课程是指________。

17.教科书是根据________编写的,是教师________的基本依据。

18.学校工作必须以________为主,全面安排。

19.教学的目的是________。

20.在历史上,最早明确地阐述和论证“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________。

21.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________,教师是________。

22.教学原则主要有:________。

23.在教学中,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是贯彻________原则的要求。

24.教学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所制约和影响。

25.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________。这些方法只有结合起来运用,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6.教师备课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好三种教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钻研教材就是要钻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根据一堂课完成教学任务的不同,可以把课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29.综合课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一堂好课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构成思想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要素。

32.德育过程有四个环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矛盾。

34.教师要将外在的________转化为学生内在的________。

35.说服教育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榜样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锻炼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情感陶冶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自我修养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品德评价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德育一般包括________教育、________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二、判断题

1.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

2.教育学只研究教育现象。

3.教育现象就是指学校教育现象。

4.教育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一种现象。

5.教育的本质就是生产力。

6.教育的本质就是上层建筑。

7.教育从来就是具有而且将永远具有阶级性的特点。

8.教育从来就是同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的。

9.人类历史上,先是某些圣贤办起了学校,然后才有教育活动。

10.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11.有人认为,教育学对理论工作者有用,对实践工作者没用。

12.“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13.不论在何种生产力条件下,教育事业的规模总是越大越好,教育发展的速度越快越好。

14.在任何时代,教育对劳动能力的生成与发展所起的作用都是一样的。

15.通过教育所提高的人的劳动能力,所增加的劳动力的“值”,是立即就能显示出来的。

16.在现代教育条件下,人们受教育的机会是均等的。

17.政治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一切方面。

18.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

19.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20.教育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21.文化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

22.教育只能保存传递文化,而不能创造更新文化。

23.如果两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一致,则这个国家的教育就完全一样。

24.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

25.教育不仅可以兴国,而且还可以救国。

26.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居民对教育的态度就一定冷漠。

27.教育对文化的传播与传递是无条件的。

28.人的可塑性使人接受教育既有可能性又有必要性。

29.教育不只是人类所独有的活动,动物界也存在。

30.教育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1.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个方面。

32.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必然会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33.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4.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音体美等素质的特长教育。

35.“减负”的实质就是要求减少课程门类,降低课程难度,淡化考试。

36.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

37.学校德育不仅包括道德教育,还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38.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39.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育目的要完全依据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

40.明确教育目的,就是要明确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明确的一个根本问题。

41.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42.教育目的是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辩证统一关系的反映。

43.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完全放弃考试。

44.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45.不存在没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46.素质教育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走向。

47.教师道德是指教师个人的道德而不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

48.教师只要在课堂教学中按其职业道德的要求行事就可以了。

49.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就可以当教师。

5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养应有特殊而严格的规定。

52.师生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

53.师生关系如何无所谓,只要教师业务能力强就行。

5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55.教育机智是教师灵感的突现。

56.教学是学校里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57.教学中,就掌握知识而言,学生是以掌握间接知识为主的。

58.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不是同步的。

59.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脱离教育性的教学是不存在的。

60.为了直观,教师要堂堂课不空手。

61.巩固性原则就是要求学生背熟记牢所学过的知识。

62.因材施教就是根据教材特点施教。

63.采用问答式进行教学必然是一种启发式教学。

64.教学就是智育。

65.各条教学原则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它们之间没育联系。

66.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中,以读书指导法、讨论法为最好,讲授法最差,因为它是注入式。

67.教师备课,必须对教材进行深钻细研。

68.由于已备有教科书,所以教师没有必要再去编制单元教学计划。

69.教师尽管对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很熟悉,但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还应就某些方面作进一步的调查与了解。

70.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写教案。

71.课时计划既应包括教师要做的,也应包括学生要做的。

72.预先设计出授课计划,会妨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的发挥。

73.钻研教科书,有利于教师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间的差距。

74.教材的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时最感困难、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75.由于教学中难点和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突破难点必须有针对性,区别对待。

76.在一份教案中,教学进程部分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课前应充分准备。

77.文字表达式教案是详案,而表格式教案和卡片式教案一定是简案。

78.教学板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视觉上能强化对学生的刺激。

79.教学板书也可以由学生来完成。

80.教学既要讲究科学,又要讲究艺术。

81.教师讲究教学的艺术能有效地减少教学信息的损失。

82.教师提问要重视让学生展开思维过程,不可只看重结论。

83.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和前提,而上课则是课时计划的实施过程。

84.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就是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85.只有根据课的结构才能确定课的类型。

86.组织教学不仅要在上课一开始进行,而且要贯穿在一堂课的始终。

87.一般情况下,教学提问应由浅入深来进行。

88.正面教育就是用正面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

99.德育工作要把“塑造”教育与“改造”教育结合起来。

90.情感陶冶法就是通过学校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影响。

91.进行德育必须遵循从知到意的顺序进行。

92.没有要求也就没有德育。

93.知行统一即思想与行为的统一。

94.正面教育是指进行德育时,要以正面的事实来教育学生。

95.在集体中进行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集体,充分发挥集体对个人的教育作用。

96.说服教育法就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说服学生的一种方法。

97.榜样教育就是把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

98.情感陶冶就是让学生在优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99.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100.组织活动是实际锻炼法的最主要的形式。

101.品德评价法就是对学生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作出肯定,以促使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102.班级和班集体是同一个概念。

103.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密切相关,和其他教师没有关系。

104.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在一起,有了班主任,班集体就形成了。

105.班主任是学校开展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106.一般说来,学生个体在班集体中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107.班级不能缺少全体成员为之奋斗的目标。

108.不应让成绩不好的调皮学生当班干部。

109.班级干部最好实行轮换制。

110.班主任在学生面前要有权威,要让学生感到有些怕,这样有利于对班级的管理。

111.班主任不严肃不厉害,就管不住学生。

112.班主任要十分注意培养班级的正确舆论。

113.班级要多开展一些活动,这样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14.班主任应放手让学生组织自己的活动。

115.学生撇开班主任搞活动,就是不尊重班主任,这是不能容许的。

116.开展班级活动与抓学生学业成绩有矛盾,不能多搞。

117.课程就是指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每门学科。

118.“教学计划”是教师每个学期制定的开展教学工作的安排计划。

119.教材就是指教科书。

120.教学计划是规定各学科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结构的指导性文件。

121.课程的设置与安排是具体地体现在教学计划里的。

122.核心课程就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

三、选择题

1.教育是________。

A.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现象

C.现代社会特有的现象

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特有的现象

2.教育起源于________。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

B.人类的生产劳动

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

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自________阶段开始,自然科学就成为学校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

A.原始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古代教育

4.在________教育阶段,教育与社会生产完全分离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现代

5.在________教育阶段,教育与社会生产是合二为一的。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现代

6.在________教育阶段,教育与社会生产开始实现有机统一。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现代

7.学校产生于________教育阶段。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现代

8.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________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古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原始教育

9.“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指的是________。

A.广义的教育现象

B.狭义的教育现象

C.既是广义的教育现象又是狭义的教育现象

D.学校是近代教育以后才出现的。

10.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和促进,主要体现在________。

A.教育制度上

B.教育方法上

C.对人的培养和促进上

D.教育领导权上

11.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________。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12.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________。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

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

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

13.社会成员中哪些人能够享受学校教育,受什么程度的教育,受教育机会怎样分配,这是由一定社会的________所直接决定的。

A.政治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文化水平

D.教育方法

14.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________。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15.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的________。

A.重要因素

B.不太重要的因素

C.首要因素

D.可有可无的因素

16.我国现行教育方针规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

A、社会主义公民

B、共产主义者

C、生产者

D、建设者和接班人

17.我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学校类型除了官学和私学外还有一种是()。

A、国学

B、乡学

C、太学

D、书院

1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著名教育著作是()。

A.《普通教育学》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爱弥儿》

19.一般认为,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因素

B、学校教育

C、环境

D、实践活动

20.当前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A、5年

B、6年

C、9年

D、12年

21.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

22.一般地说,教师教学首先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

A、备课

B、上课

C、组织教学 D复习检查

23.我国古代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24.要求教师严格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的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可接受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5.我国古代最早系统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是()。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

26.“不愤不起,不悱不发”出自于()。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27.我国普通中小学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科研工作

C、班主任工作

D、团队工作

28.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问答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读书指导法

C、谈话法

D、练习法

29.我国1995年颁布的一项重要教育法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0.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

B、罗杰斯

C、沙塔洛夫

D、杜威

31.在西方教育史上,运用著名的“产婆术”教导学生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昆体良

D、亚里斯多德

32.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壬戌学制》的实施始于()。

A、1912年

B、1915年

C、1920年

D、1922年

33.在关于影响人发展因素问题上错误的观点有:

A、遗传决定论

B、教育万能论

C、环境决定论

D、教育无用论

E、实践决定论

34.历史上各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论主要有()。

A.形式教育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个人与社会发展论 E、实质教育论

35.现代学制的主要类型有()。

A、单轨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学制

D、多轨制

E、终身制

36.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点包括()。

A、个别施教

B、浓厚的宗教性

C、师生关系不平等

D、鲜明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E、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7.当前我国学制对内容体系包括()。

A、学前教育系统

B、初等教育系统

C、中等教育系统

D、高等教育系统

E、研究生教育系统

38.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________。

A.教育目的的双重性上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B和C

39.在关于教育、个体、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上,真正达到历史、辩证、唯物高度的是________。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马克思主义

D.实证主义

40.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人的异化理论

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1.建国以来,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目的________。

A.表述不同但精神实质是一样的

B.表述不同,精神实质也不同

C.前后没有必然联系

D.有联系也有区别

42.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________。

A.工作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个人关系

43.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_。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团结协作

D.以身作则

44.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________。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45.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________。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46.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________。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47.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________。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48.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学生则应以学习________为主。

A.直接经验

B.语文、数学知识

C.实际操作技能

D.书本知识

49.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称之为“教学相长”,这个教育思想最早是在我国的________这一著作中提出的。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论衡》

50.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乌申斯圣说:“复习是学习之母。”这都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贯彻________。

A.系统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

D.因材施教原则

51.如果在课堂上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思维活动,那就是贯彻了________。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2.教师运用各种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所学对象,使之获得具体鲜明的表象,为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掌握科学概念打下基础,这是贯彻了________。

A.演示法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直观法

5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行、意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________。

A.以“知”为开端,知、情、行、意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行、意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54.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________。

A.政治思想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55.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________。

A.指导自我修养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56.老师总要求学生讲究卫生,但班里经常有学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教师应侧重于________。

A.提高学生认识

B.丰富学生道德情感

C.锻炼学生意志

D.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

57.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教育工作D同家庭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

58.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

A.观察法

B.访问法

C.问卷法

D.调查法

四、解释题

1.教育学

2.广义教育

3.狭义教育

4.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5.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6.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7.教育目的

8.个人本位论

9.社会本位论 10.教师职业道德11.师生关系 12.教学 13.教学原则 14.启发性原则 15.因材施教原则 16.教学方法 17.讲授法 18.循序渐进原则

五、简答题

1.教育学的任务是什么?

2.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是什么?

3.列举三种教育形式。

4.简述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

5.简述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主要观点。

6.简述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主要观点。

7.原始教育有何特征。

8.古代教育有何特征?

9.近代教育有何特征?

10.现代教育有何特征?

11.简要回答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12.社会生产力决定教育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13.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表现在哪些方面?

14.教育生产性功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15.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6.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7.从当今世界各国的情况看,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决策作用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体现出来?

18.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19.教育对文化的能动作用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20.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局限性是什么?

21.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23.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2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5.教师合理的智能结构应是怎样的?

26.教学与智育有何区别?

27.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28.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怎样?

29.运用讲授法有什么要求?

35.教师备课为什么要钻研教材?

30.简述知、情、行、意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31.在德育过程中为什么要注意知与行的统一?

32.简述应怎样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33.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

34.运用榜样示范法有哪些要求?

35.运用实际锻炼法有哪些要求?

36.运用情感陶冶法有哪些要求?

37.运用指导自我修养法有哪些要求?

38.运用品德评价法有哪些要求?

39.班主任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40.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41.简述班主任应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42.班主任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研究包括哪些方面?

43.班主任对学生群体的了解和研究包括哪些方面?

44.班主任应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45.简述开展班级活动的意义。

46.班主任应怎样组织主题班会?

六、论述题

1.请你谈谈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2.试述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诸观点,并作简要评价。

3.根据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请你谈谈我国教育改革的走向。

4.试述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和促进作用。

5.试述教育生产性功能的具体表现。

6.试述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7.试述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8.试述教育对文化的能动作用。

9.小平同志说:“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你是如何理解这番话的?

10.某镇的一所初中根据学生所交学杂费的多少对学生区别对待,交学杂费250元的学生进入“普通班”穿蓝色制服,交学杂费3500元的学生进入“封闭班”穿红色校服,而且封闭班的教室里配有VCD、电视机、电风扇等设备,而普通班则没有请结合教育学理论和工作实际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11.如何理解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论?

12.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向?

13.你认为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什么意义?

14. 联系实际论述作为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智能结构。

15.如何对待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所谓“差生”问题。

16.试述当今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17.教师应该如何钻研教材?

18.马卡连柯的《教育诗》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彼得连柯到工厂去晚了,马卡连柯没有直接批评彼得连柯,却把他所属的分队长找去说:你们的队伍里有迟到的人,希望以后不要再有了。彼得第二次又迟到了,马卡连柯把全分队集合起来说:你们分队的彼得连柯又迟到了,并指责了全分队。以后,全分队的人都教育彼得连柯,他再也不迟到了。

马卡连柯的做法与哪一条德育要求相符合?对你有什么启发?

19.试述班主任应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0.试述班主任应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21.为什么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22.试述“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教会学生学习?

2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什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24.试述应怎样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

七、分析题

1.根据您对“教学”的理解,分析“文革”期间的一首“教育革命”诗。

咱们学校课堂大,山山水水都容下。

咱们学校老师多,贫下中农都上课。

要问课程学的啥?学习大寨绘新画。

要问成绩怎么记?伸出手来比茧花。

2.有两位教师同教“机器”这一概念。一个教师在甲班说:“电动机、拖拉机、织布机……都是机器。”另一个教师在乙班说:“机器有三个要素,一是人为的构件组合体,二是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三是能代替人作功转换力能。”课后提问检查:钟表是不是机器?甲班学生说:“不知道,老师没有讲。”乙班学生说:“钟表不是机器,它不能作功。”

请分析这两位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

3.上数学课时,教师把圆面积公式S=∏r2写在黑板上,叫学生反复念。一个学生举手提问:“S=∏r2是什么意思?”老师说:“不要寻根问底了,把它背下来熟记住就行了。”请分析这位教师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

4.用德育理论分析下面的教育事例。

一次上班会课时,万琳老师发现教室地上丢着三个纸团。当时还有三位同学尚未走进教室,万老师指着地上纸团对大家说:“这儿摆着三个纸团,你们都没有捡起来,现在看看后面三个同学怎么做。”全班同学都瞪大眼睛在看,第一个同学看也不看冲进教室。第二个同学看一眼,无动于衷地来到座位上。第三个同学出现在门口,看到纸团就弯下腰捡了起来。同学们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万老师表扬了这个捡纸团的同学。从此教室地上再也看不到纸屑了。

*******************************************************

(非考题)

八、设计题

1.按自己的想象,描绘一幅数字化时代的学校图景。

2.根据所学心理学原理(个性理论),设计一套能展现个性特点的教育方案。

3.“择校”问题在我国特别是城市地区愈演愈热,请你就此问题设计一套解决方案。

4.“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个“顽症”,请你分析原因并设计一套解决方案。

5.邓小平同志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假如你是一位行政首长,你如何去抓教育,请就问题设计自己的工作方案。

6.请你运用有关理论,设计一个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案。

7.请你根据当代中学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特点设计一套开放性的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调查。

8.在对开放性调查问卷分析处理的基础上,请你再设计一套封闭性调查问卷。

9.以自己所学的学科为例,编写一个教学进度表。

10.假定你是一位教育学的教师,试在这本教科书已学过的章节中选一节,写出这一节的教案。

11.结合所学专业,选择一篇中学课文,按备课要求写出一个学时综合课的教案。

12.某中学某班男女同学之间出现了谈情说爱的现象,请你设计一个教育方案进行正确引导。

13.马卡连柯指出:“人的生活的真正刺激是明天的欢乐”,“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我们要尽快让学生取得成功,尽早让学生得到“快乐”的体验。假如你是一位班主任,你将为学生的成功设计哪些近期目标和中期目标?

14.针对时代特点和中学生思想现状设计出10~15个主题班会题目。

15.设计一个主题班会。

九、讨论题

1.讨论:高考制度改革(例如“3+X”的考试内容等)将对我国教育和社会产生何种影响,请你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讨论:你如何看待人的可塑性与教育的关系。

3.素质教育与追求升学率是不相融的。

4.不能把“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看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教百目的的理论基础。

5.某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时说:“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读书增强了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资本,将来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挣下大把的钱,从而有一个美好的生活,比如:生活愉快、人生充实、前途美好、事业辉煌、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

6.请结合工作实际和教育学学习,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7.读了以下这段文字后,请你谈谈自己对教师的仪表的看法。

马卡连柯说:“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了。最好还是请他走到角落里,在那里去擤鼻涕,叫谁也不要看见他。”

8.“棍棒底下出孝子”,体罚学生有时也是必要的。请你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9.并请你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中国学生的创造性的。

10.请结合所学专业谈谈本门学科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特点。

11.你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体系有何优点?还存在哪些问题?

1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看法。

13.为什么说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4.如何将课堂教学艺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15.你认为什么样的课算是一节好课?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16.为什么说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17.有人说,现在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教育了一节课,往往被电视中的几个镜头,报刊的几行字和家长的几句话抵消了,学校德育是苍白无力的。请你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

18.有位教师发现班上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能力差,“骄”、“娇”二气重,谈理想时愿当工人的只有两个,愿当农民和服务员的一个也没有。面对这种情况,这位教师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育?请您帮助出出主意。

19.你认为班干部应当具备的条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20.你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选拔班级干部?

21.你认为班干部实行轮换制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十、教学实践

1.组织学生到一所中学去参观学校是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并写出参观后的感受。

2.请中学校长到学校介绍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

3.运用你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到中学去进行实地调查。

4.与学生进行座谈,请他们谈谈他们心目中的教师应是怎样的?

5.与教师进行座谈,请他们谈谈当代中学生的特殊心理要求。

6.请中学校长从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谈谈学校对中学教师(包括未来的教师)的特殊要求。

7到一所正在探索课程改革(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的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结合讨论题2进行讨论。

8见习一节课或看一节课的录像,然后进行评课。

9.阅读一些优秀教师教案选编。

10.参观中小学,请中小教师谈一谈如何备课,进行座谈,选择他们的教案进行借鉴。

11.参加一次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12.搞一次模拟教育实习,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13.到中学去观摩一次主题班会。

14.设计某一年级学生情况调查表。

15.为班级的某次活动设计一个方案。

一、填空题:

1. 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2. 教育目的;教育内容

3.生物起源说;心理摹仿说;劳动起源说

4.美;孟禄

5.法;利托尔诺

6.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

7. 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9.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10.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

11. 一方面要为各条战线培养合格的后备军,以满足和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以满足国家对高级人才的需求

12.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

13.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14. 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组织管理人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

15. 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各门学科及环境影响的总和

16. 指一门学科

17.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工作

18.教学

19.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并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学的世界观。

20. 赫尔巴特

21. 主体;主导

22.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23. 循序渐进

2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的方法;教学目的;学科性质;教学内容;学生认识规律

25. 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

26.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或课题)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27. 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

28. 单一课;综合课

29.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30.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适当;组织得好;教学基本功好

31. 知;情;行;意

32.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33.教师代表社会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学生已有品德水平

34. 德育要求;品德发展的需要

35. 讲解与报告;谈话;讨论;指导阅读;参观;调查访问

36. 伟人的典范;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样板

37. 执行制度;委托任务;组织活动

38.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39. 致知;内省;践履;慎独

40. 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操行评定

41. 思想;政治

二、判断题:

1.错误。教有教的规律,学有学的规律。掌握教育规律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

2.错误。教育学不仅研究教育现象,还研究教育规律。

3.错误。教育现象不仅指学校教育,也包括学校以外的其他教育现象。

4. 错误。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5.锗误。除了生产力属性外,教育还具有其他属性。

6.错误。除了上层建筑外,教育还具有别的属性。

7.错误。原始教育就没有阶级性。

8.错误。古代教育就同社会生产相分离。

9.错误。先有教育活动,然后才有学校。

10.错误。原始教育是一种低级教育,古代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进步。

11.错误。对二者都有用。

12.错误。教育决定论。

13.错误。教育事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必须同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

14.错误。自近代教育以后,教育才对劳动能力的生成产生影响。此后,这种影响越来越大。

15.错误。教育所实现的劳动力价值的增值具有长期性。

16.错误。由于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在现代教育条件下,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并不均等。

17.错误。政治一般只决定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

18.正确。

19.正确。

20.正确。

21.正确。

22.错误。教育也能创造、更新文化。

23.错误。没有考虑文化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24.正确。

25.错误。政治决定教育,而非教育决定政治。

26.错误。没有考虑文化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27.错误。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功能。

28.正确。

29.错误。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

30.正确。

31.正确。

32.错误。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3.正确。

34.错误。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全面发展的新提法。

35.错误。减负实质是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推行素质教育,倡导全面发展。

36.正确。

37.正确。

38.错误。研究性学习不是中小学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39.错误。教育目的既要反映个体发展的需要,也要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

40.正确。

41.错误。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

42.正确。

43.错误。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关键是看如何考,考什么。

44.正确。

45.正确。

46.正确。

47.错误。教师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因此,教师道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

48.错误。教师职业道德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精神支柱。因此教师应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其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49.错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还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

51.正确。

52.错误。师生关系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多层次的关系体系。教与学的关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53.错误。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54.正确。

55.错误。

56.正确。

57.正确。

58.正确。

59.正确。

60.错误。要根据学科和教材内容的实际。

61.错误。巩固性原则只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在需要时能及时再现和运用。

62.错误。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智力的实际,区别对待。

63.错误。那种无需学生动脑筋的提问就不是启发式教学。

64.错误。教学与智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教学除了要完成智育的任务外,还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实施方式或途径;智育除了以教学作为主要途径之外,还有其他途径,如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

65.错误。各条教学原则之间是有联系的。

66.错误。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讲授法不等于注入式。

67.正确。

68.错误。由于教材中编排的每一个单元都体现着自身完整性的特点,教师备课必然要通盘考虑一个单元的教学安排。

69.正确。

70.错误。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写好三种教学计划。

71.正确。

72.错误。教师设计授课计划是上好课的必要前提,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灵活掌握,变通运用。

73.正确。

74.错误。不同的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不同。

75.正确。

76.正确。

77.错误。文字表达法教案也可以是简案。

78.正确。

79.正确。

80.正确。

81.正确。

82.正确。

83.正确。

84.错误。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要根据一堂好课的标准。

85.错误。只有根据课的类型,才能确定课的结构。

86.正确。

87.正确。

88.错误。正面教育是指进行正面疏导,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内在教育的积极性。

89.正确。

90.错误。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方法。

91.错误。知、情、行、意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它决定了德育工作的多种开端性。要根据学生品德要素发展的情况来选择最需要、最迫切和最能奏效的方面作为某一次思想品德教育的开端。

92.正确。

93.错误。知行统一是指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道德行为的实际锻炼和训练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讲做结合,言行一致。

94.错误。正面教育是指进行正面疏导,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内在教育的积极性。

95.正确。

96.错误。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方法。说服的方式有:讲解与报告;谈话;讨论;指导阅读;参观、调查、访问。

97.错误。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

98.正确。

99.正确。

100.正确。

101.错误。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引导他们不断上进,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预防和克服不良品德滋长的方法。102.错误。把来自各处的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班级,还不能称之为班集体,只能算班级群体。班级从群体发展为班集体有一个组织、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只有当一个班级具备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强的班级核心、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集体舆论、健全的组织制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健全的班级集体。

103.错误。要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其他教师应配合班主任加强班集体建设。

104.错误。只有当一个班级具备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强的班级核心、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集体舆论、健全的组织制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健全的班级集体。

105.正确。

106.正确。

107.正确。

108.错误。对此不能一概而论。如管理能力较强仍可考虑作为班干部人选。

109.正确。

110.错误。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讲求教育民主,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不能一味耍权威。

111.错误。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讲求教育民主,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不能一味耍权威。

112.正确。

113.正确。

114.正确。

115.错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独立工作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信息能力及合作共事能力,班主任最好退居“二线”,而让班委会、团队组织成为班会的“一线”指挥。班主任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体现在“适时适度”地辅导上。

116.错误。二者之间不矛盾。要讲究文武之道,有张有弛。通过开展活动,学生开阔了眼界,培养了各方面能力,也会有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

117.错误。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18.正确。

119错误。教材不仅仅只教科书,还包括教学参考资料等等。

120.错误。

121.错误。

122.错误。核心课程是以人类基本活动为主题编订的课程。

三、选择题

1.A

2.B

3.B

4.A

5.B

6.C

7.A

8.D

9.A10.C11.A12.B13.A14.D15.C 16.D 17.B 18.C 19.B 20.C 21.C 22.A 23.B 24.C 25.C 26.A 27.A 28.C 29.D 30.B 31.B 32.D 33.ABC 34.BC 35.ABC 36.ACDE 37.ABCDE 38.A 39.C40.D 41.A42.A 43.B44.B45.D46.D47.D48. D49.C50.B51.B

52.C 53.D54.D55.D56.D 57.B 58.A

五、解释题

1. 教育学是关于研究专门组织的、有目的和系统的培养人的活动的科学,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的科学。

2. 泛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3.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4.这一理论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的。它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

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不仅为人类社会所特有,而且早就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前的动物界。人类教育是承受动物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的改善与发展。

5.这一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学家们提出的,它认为,教育就是基于生产的需求,基于人类生存而产生的。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的语言为条件的。语言和教育同时都是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6.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盂禄提出的。他在批判生物起源说的同时,从心理学观点出发,认为教育是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摹仿。

7.教育目的是社会对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质量和规格的人。

8.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的提出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本性,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教育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其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等。

9.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他们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教育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其代表人物有荀子、柏拉图等。

10.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11.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体现。

12.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13.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14.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

15.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照顾个别差异,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

16.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的方法。

17.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18.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地逻辑思维能力。

五、简答题

1. 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阐明教育理论。

2.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优化知识结构,更好地教书育人。

3.原始教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

4.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为教育产生提供了可能的条件(还有个必要条件是语言);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教育的内容;人类为了维持社会延续和生存的需要,要把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教育产生的必要性

5.这一理论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的。它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不仅为人类社会所特有,而且早就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前的动物界。人类教育是承受动物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的改善与发展。

6. 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盂禄提出的。他在批判生物起源说的同时,从心理学观点出发,认为教育是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摹仿。

7.全民性:受教育机会人人平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始性: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原始性。教育内容主要是生产经验和生活准则。没有专门的机构和场所没有专门的教师

8.学校的产生:标志着教育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分离,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导致了教师这一专门职业的产生;教育具有阶级性,在唐代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有了一些自然科学的内容。

9.(1)不仅培养统治人才,而且培养技术人才。(2)自然科学开始走进课堂。(3)教育与生产开始有机结合。

10.班级授课制的诞生;教育对象扩大了,资产阶级第一次提出了义务教育的口号,义务教育年限日益提高;自然科学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联系日益紧密。

11.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离不开经济和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和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2.(1)社会生产力规定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劳动能力的规格。(2)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3)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4)社会生产力促进教育手段的更新。

13.(1)教育的发展不能超越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必然要求教育要相应扩大办学规模,加快发展速度。

14.(1)教育具有使劳动力增值的功能。(2)教育具有使科学知识增值的功能。(3)教育具有全面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功能。

15.(1)长效性,通过教育所提高的人的劳动能力,所增加的劳动力的“值”,具有长期的效用。(2)高效性。教育使沉睡于人体内的潜能得以激活,可以成倍、成百倍地提高人的劳动能力。

16.(1)政治对教育目的和若干教育内容的影响。(2)政治对教育机会和教育权利的影响。(3)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4)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17.(1)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制度。(2)政治意识形态钳制教育思想。(3)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18.(1)教育培养政治领导人才,直接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2)教育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3)教育是培养改革意识,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

19.(1)传递保存文化。(2)传播交流文化。(3)净化提升丈化。(4)创造更新文化。(5)教育的文化分层功能。

20.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都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令人遗憾的是,二者都没有看到问题的全部,都犯了机械的、片面认识事物的错误。他们都只是看到了个体与社会、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差别和对立,而没有认识到个体与社会、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同一和统一,导致了对确定教育目的依据的片面认识,对教育实践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单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不考虑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而制定的教育目的,必然要导致教育的自然主义和自由主义;单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而不顾个体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及发展规律而制定的教育目的,则极易破坏教育的因材施教与生动活泼,导致对人身心、个性的压抑和摧残。

21.人的发展同社会生活条件相联系;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社会分工所造成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2.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

23.基本内容:特别强调文化素质的培养,因为文化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的素质;强调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做人;注重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共事、学会明辨各种是非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基本特点:素质教育的主体性;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素质教育的普通性。

24.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5. 教师的智力结构:敏锐的教育观察力;丰富的教育想象力;灵活而深刻教育思维力;牢固的教育记忆力以及良好的教育工作注意分配和转移的能力等。教师的能力结构:运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了解学生并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的能力;对学生个体和集体的组织管理能力;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保持豁达心胸及对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善于处理教育问题的教育机智等。

26.教学与智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除了要完成智育的任务外,还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实施方式或途径;智育除了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外,还有其他途径,如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

27.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心理品质,体力等);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28. 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客观依据和基础;科学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和反映。

29. 运用讲授法的要求是:(1)讲授内容要有高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运用概念要精确,论证原理、结论要严密,定理、定律的证明要充分,引用资料要确实、可靠;(2)讲授条理要清楚,讲授内容要少而精;(3)讲授要注意启发性;(4)讲授语言要准确、简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调和谐;(5)恰当地运用板书。

35.有利于全面实现教学目的任务;有助于教师认识教材的结构特点,协调各局部教材之间的关系;为教师设计教学方法、编写教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30. 道德认识为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表现奠定基础,道德情感为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表现提供动力性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人们形成和表现思想品德的关键,道德意志为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表现提供调节性精神力量。四者之间彼此制约,相互促进。

31. 人们的思想品德是稳固的思想认识与相应行为方式的统一体。知是行的先导。没有正确认识作指导的行为,往往是盲目的,甚至是错误的。行是知的目的,提高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的行动,没有道德行为的认识是没有实际体验的,是不深刻、不牢固的。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是一个人重要的道德品质。

32. 要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教师一方面要依靠集体中的积极分子和正确舆论的力量教育每一个成员,同时也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整个集体。教师要先向集体提出要求,然后让集体再去要求、教育和帮助它的成员。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他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起去影响这个学生,使教育集体和教育个人同时、并行地进行。

33.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要注意把握时机;要以诚待人。

34.注意榜样的权威性;注意榜样的相近性;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自觉性。

35.要坚持严格要求;注意检查和总结。

36.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师要加强品德修养,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37.启发学生自我修养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掌握自我修养的标准和努力方向。

38.公平、正确、合理合情;要得到集体舆论的支持;操行评定要掌握标准,明确具体。

39.班主任的根本任务是:在校长和教导主任的领导下,通过经常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和组织工作,促使本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

40.负责本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全班学业成绩,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性工作;指导和帮助本班的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

41.了解和研究学生;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培养坚强的班级核心;培养优良的班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42.家庭环境;个人经历;个人身体状况;对待学习的态度;人际关系;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及生活习惯。

43.①先进、中间和后进学生的情况及所占的比例;②班级的历史发展和变化情况;③班干部和积极分子的力量、团队组织的作用;④同班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交往和相互作用中其团结的程度;⑤整体活动的水平;⑥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⑦个人的自我评价与抱负;

⑧群体的稳定性。

44.摸清情况,分析原因;要有正确的教育态度;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注意“长善救失”;要持之以恒,正确对待反复。

45.班级活动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重要途径,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为只有在为实现集体的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系列活动中,全班学生才能充分交往,互相了解,建立友谊,为形成真正的集体奠定情感基础;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健全班级的组织机构及其功能,更好地分工协作,形成集体的核心;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只有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才能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评价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健全的个性。

46.(1)确定形式。形式的选择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与主题班会内容的适应性,二是活动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及为学生提供的参与面。(2)班会要成为学生在一段时间里课余生活中思考、谈论、忙碌的中心,从计划的确定到主题的选择,形式的创造,各项具体任务的承担,会场的布置,都有必要、也有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师是一个协调者、组织者、建议者

六、论述题

1.要点:(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变化的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4)有利于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

2. (1)简述关于教育起源问题诸学说的基本观点。(2)对每一学说的基本观点作出评价(肯定或否定,并提出理由)。

3.(1)回答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一些其他特征)。(2)根据现代教育的特征,我国教育改革中将主要解决哪些问题,采取哪些举措。

4..要点:(1)社会生产力规定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劳动能力的规格。(2)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3)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4)社会生产力促进教育手段的更新。

5.要点:(1)教育具有使劳动力增值的功能。(2)教育具有使科学知识增值的功能。(3)教育具有全面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功能。

6.要点:(1)政治对教育目的和若干教育内容的影响。(2)政治对教育机会和教育权利的影响。(3)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4)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7.要点:(1)教育培养政治领导人才,直接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2)教育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3)教育是培养改革意识,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第一编得标题就是“教育得一般目得”,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与教育得一般目得问题。第二编得标题就是“兴趣得多方面性”,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得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得教学计划与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得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第三编得标题就是“性格得道德力量”, 下面就《普通教育学》中得教育思想作一简要述评。 (一)五道念与以之为基础得教育目得论 五道念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目得论得理论基础。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与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第一种为“自由”得观念。亦译作“内心自由”得观念。“自由”得观念要求个人得意志与行为能摆脱一切外在影响得束缚而只受制于人得内在判断,归之于人得内在自律,归之于人得理性自觉,从而使人得意志、理性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第二种为“完善”得观念。赫尔巴特认识到,在实际得道德实践中,人得由意志、理性所作出得内心判断往往难于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人之理性判断外发之为道德行为,往往受客观条件与人得其她心理品质得影响。当内外发生矛盾且这一矛盾不能调与之时,即需依靠“完善”得观念去加以解决,即用多方面得意志力与坚强而紧张得毅力加以“内部得协调”。第三种为“仁慈”得观念。亦即“绝对得善”得观念。“完善”得观念得以发生作用得法宝就是人得意志等理智能力。如果借助人得内部得理智能力还无法协调意志与行为之间得矛盾时,就要用“仁慈”得观念来控制自己得行为,从而使人不与任何人发生那种危险得恶意得冲动。“仁慈”得观念发生于两种意志得相互关系之间,通过这一观念使自己得意志处处与别得意志相协调,具有无私地为她人谋福利得强烈愿望,这样,社会冲突就不可能发生,社会秩序就会得以安定。第四种为、“正义”得观念“正义”得观念就就是“守法”得观念。如果“仁慈”得观念还不足以遏制人得与她人发生冲突得恶意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事物能否被感知,首先取决于学生的过去经验,因此,要使学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观念,以便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新观念。下面是本人整理的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欢迎借鉴,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该书所阐述的学校管理制度、道德教育的理论以及教育目的等,从其政治方向来说,是为“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服务的,但是,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 《普通教育学》是从绪论开始的。在绪论里,赫尔巴特着重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他指出,“教育学是教师自身所需要的一种学问,但同时他亦必须谙于传授它的知识的方法。”这就是说,教师必须学习并掌握教育科学的知识,进而遵循教育原理的要求来施教。而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正如赫尔巴特所说的,“我曾要求教师有科学与精神的力量。”而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应该学习心理学。因为“人类活动的全部可能性的概要,均在心理学中从因到果地陈述了。”如果教师深入观察人的思

想、感情,有了心理学的一般知识,“那末,教育者所应注意的事项,一定像一张地图展开在他的面前,或者可能像一张城市建筑计划蓝图一样,在这张图上所有方向相同的线条,都准确地交织成相同的角度,使得看的人不需要准备就可以一目了然。可见,教师认真学习心理学是十分重要的。 在该书的绪论中,他还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 在绪论之后,《普通教育学》分三卷分别阐述了对青年一代进行教育的各种问题。在第一卷里,赫尔巴特说明了教育的一般目的,基中包括对儿童的管理及“正式的教育”。在第二卷里,他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并且以“兴趣说”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与学科设置,以及各门学科在智力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他在“多方面兴趣”这个论题下,阐述了“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结果”的一般原理。可以说,他在“兴趣的多方面性”这个总题目之下阐述了他的全部教学论思想。这一部份是《普通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较有价值的部份。在第三卷里,赫尔巴特说明了性格的道德力量。他认为,人的性格与人所受的教育、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健康是互相制约的。在上述三卷中,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一)儿童的管理;(二)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第一卷的第一章里详细地论

《普通教育学》阅读体会

以爱为契机加强学校管理 ——阅读《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 C71班0502号 今年有幸参加万名校长培训,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觉得它是一本很容易读懂的的书,看了才知道,我发现我错了,结果《普通教育学》并不普通,看得我一头雾水,几乎看不下去,在导师的引领下,我对《普通教育学》从最初的无从下手到有一定的理解和收获,至少了解了本书的一些信息。 作者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于1806年发表了著名的《普通教育学》,这也是被称为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以哲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 这些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把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分为三种, 即管理、教育性教学和训育,这与现代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其中,儿童管理这一块对我的感触很大,这也是很多人头疼的问题,究竟怎样去管理儿童呢?赫尔巴特认为儿童管理的主要方法有威胁,监督,以及权威与爱。他说:“一切管理制度首先采取的是惩罚的威胁”所谓“惩罚的威胁”,就是事先警告儿童,不守纪律必受惩罚,强迫他们就范。赫尔巴特认为,如果不对学生加以监督,不加教养,放任他们撒野,就不可能培养出伟大的性格。我们都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完善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学生行为准则,才能让学生从被迫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到自觉自愿履行学生行为准则、自觉维护学校的荣誉,约束自我的言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从”口服心不服“到”心服口服“的转变。 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只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我们都知道只有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才能让学生感受师生的平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以生为主,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参与学校的活动,展现自我、健全学生的人格。以爱为主的教育过程,能很大程度上减轻管理的负担,在教育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总之,无论是使用何种管理教育方法,教师都应在爱的基础上去管教学生,完善学校的管理。

最新整理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_读《普通教育学》的心得体会.docx

最新整理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_读《普通教育学》的心得体会读幼儿教育学心得体会 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1806年,他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此书的原标题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十四章,三编之前有一个“绪论”。 以下是我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书做的一些摘录以及自己的理解: 一、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赫尔巴特提出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的管理和目的 (一)儿童的管理 “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赫尔巴特认为,对儿童的管理是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责任,对儿童的管理是进行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另外对儿童的管理不能太过。 (二)儿童管理的目的 “……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造成具有反社会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赫尔巴特继承了中世纪的教育对儿童的看法,认为儿童起初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指出为了使这种烈性不会发展为反社会倾向,就必须经常

用强制来压制。 三、教学的步骤 教学过程包括“专心”和“审思”两个基本环节。“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审思”是指追忆与调和意识内容的思维活动,即深入理解与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联合成统一的东西。专心和审思都各有其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在此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他把教学划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连续的阶段。 (一)清楚 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对学生而言,这一阶段处于静止状态的“专心”活动,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作为教师,要采用提示等直观教学讲授新教材,以便使学生清楚而又明确地感知新教材。事物能否被感知,首先取决于学生的过去经验,因此,要使学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观念,以便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新观念。 (二)联想 对学生来说,这个阶段是运动状态的“专心”活动。经过了明了阶段之后,学生能够将以往的种种观念迅速地正确再现出来,并自然地引起某种联想。但是,也往往会碰到新观念与旧观念不相一致、与旧观念不相联系的情况,这时,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其他有效方式,寻找某些较接近的新观念或旧观念,去代替或调和它们。在此阶段,重视培养和利用良好的记忆力和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系统 经过“联合”阶段,学生的新观念与旧观念之间产生了一定联系,但并不系统,需要学生进一步进行一种静止状态的“审思”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

心得体会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_读《普通教育学》的心得体会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_读《普通教育学》 的心得体会 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18xx年,他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此书的原标题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十四章,三编之前有一个“绪论”。以下是我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书做的一些摘录以及自己的理解:一、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赫尔巴特提出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的一门学科。二、教育的管理和目的(一)儿童的管理“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赫尔巴特认为,对儿童的管理是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责任,对儿童的管理是进行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另外对儿童的管理不能太过。(二)儿童管理的目的“……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造成具有反社会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赫尔巴特继承了中世纪的教育对儿童的看法,认为儿童起初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指出为了使这种烈性不会发展为反社会倾向,就必须经常用强制来压制。三、教学的步骤教学过程包括“专心”和“审思”两个基本环节。“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审思”是指追忆与调和意识内

容的思维活动,即深入理解与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联合成统一的东西。专心和审思都各有其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在此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他把教学划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连续的阶段。(一)清楚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对学生而言,这一阶段处于静止状态的“专心”活动,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作为教师,要采用提示等直观教学讲授新教材,以便使学生清楚而又明确地感知新教材。事物能否被感知,首先取决于学生的过去经验,因此,要使学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观念,以便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新观念。(二)联想对学生来说,这个阶段是运动状态的“专心”活动。经过了明了阶段之后,学生能够将以往的种种观念迅速地正确再现出来,并自然地引起某种联想。但是,也往往会碰到新观念与旧观念不相一致、与旧观念不相联系的情况,这时,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其他有效方式,寻找某些较接近的新观念或旧观念,去代替或调和它们。在此阶段,重视培养和利用良好的记忆力和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三)系统经过“联合”阶段,学生的新观念与旧观念之间产生了一定联系,但并不系统,需要学生进一步进行一种静止状态的“审思”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初步联合起来的种种观念进一步与课程的整个内容和目的联合起来,使相关的新旧观念重新联合为集团,形成普遍性的概念。在这一阶段,想象和思维表现得特别活跃,并具有更严密的逻辑性。(四)方法这一阶段学生对观念进一步思考,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审思”活动。教学过程达到系统阶段,

读普通教育学心得3篇

读普通教育学心得3篇 普通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普通教育学既要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也要能够回到教育实践中去,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读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读普通教育学心得一: 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1806年,他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此书的原标题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十四章,三编之前有一个“绪论”。 以下是我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书做的一些摘录以及自己的理解: 一、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赫尔巴特提出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的管理和目的 儿童的管理 “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赫尔巴特认为,对儿童的管理是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责任,对儿

童的管理是进行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另外对儿童的管理不能太过。 儿童管理的目的 “……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造成具有反社会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赫尔巴特继承了中世纪的教育对儿童的看法,认为儿童起初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指出为了使这种烈性不会发展为反社会倾向,就必须经常用强制来压制。 三、教学的步骤 教学过程包括“专心”和“审思”两个基本环节。“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审思”是指追忆与调和意识内容的思维活动,即深入理解与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联合成统一的东西。专心和审思都各有其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在此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他把教学划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连续的阶段。 清楚 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对学生而言,这一阶段处于静止状态的“专心”活动,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作为教师,要采用提示等直观教学讲授新教材,以便使学生清楚而又明确地感知新教材。事物能否被感知,首先取决于学生的过去经验,网,因此,要使学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观念,以便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新观念。

普通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普通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绪论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想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的两大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相适应的规律。 3.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四个阶段: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多样化阶段、深化阶段。 4.《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5.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演说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6.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西方近代最早有系统的教育学专著。 7.康德(1724-1804)最早于德国柯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1776年) 8.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 9.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教育家梅伊曼(1862-1915)和拉伊(1862-1926)。 10.1901年,梅伊曼首先将实验教育思想称为“实验教育学”。 1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出版)。他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 12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出版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编写的教育学著作。 13.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在1951年提出了“范例教学”理论。 14.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被称为终身教育之父。 第一章教育 1.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二)学习者(受教育者)(三)教育影响。 3.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态。 4.当代形态的教育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整合化(5).教育的信息化 5.教育民主化的中心内容是教育平等。教育平等包括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过程平等和教育结果平等。其中,教育机会平等是基础。 【6.】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 人的发展在内容上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7.】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发展的不均衡性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抓住关键期,给予合理的教育和良好的影响。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认识共同性,考虑普遍适用的教育措施,促进全体发展,重视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8.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其中遗传因素是个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其主导作用。 9.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 【10.】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11. 终身教育的意义: 首先,它使教育获得全新的诠释。 其次,它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再次,它引发了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的革新。 最后,终身教育的多元化价值标准,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 12.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 (一)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教育史上的经典著作永远是教育工作者的最佳启蒙”。通过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阅读,我体会到了赫尔巴特所构建的科学教育学体系的历史价值及其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借鉴意义。 下面就几个方面,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拙见。 1、课程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培养新型人才为目的是方法的先导。首先应该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确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去设计、去实施。一定要强调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改革的实效和教育目的的达成度。 2、赫尔巴特论证的教学法往往被人认为是教师的“教法”,而不包括学生的“学法”,这就是忽视了他的“教法”是建立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之上的。根据学生兴趣活动的四个阶段:注意、期望、要求、行动来规定教师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活动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统觉团的形成和扩大,他没有否认学生的主动性,而是更多地论述了教师如何去做,以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而杜威也忧虑,“迎合学生的任性和兴趣”会有危险,需要有成人的指导来发展学生的民主,他没有否认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规范。 3、如何构建我们自己的教学法,首先,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孤立的发展知识或能力,二者之间

的对立也就没有那么绝对。其次,对于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法,不能一切“拿来”,更不能一概否定,要辩证分析,取长补短。第三,现在各种教学法如雨后春笋,更要汲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切不可今日学习“魏书生”,明日又学“洋思经验”,一定要学其思想的内核,而非形式。如同今日我们仍然要研究赫尔巴特一样,主要是研究和学习其教育思想。 4、赫尔巴特的眼里,教育目的之间存在着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三重目的。首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是实现最高教育目的的首要条件。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教育。兴趣必须是多方面、均衡的。教学中如果只有单一的兴趣,或者某个方面兴趣过度,会出现与完全缺乏兴趣相同的结果:破坏完善道德的培养。因此,兴趣必须向多方面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应该构成一个匀称的统一体。其次,多方面兴趣的培养就是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教育。赫尔巴特提出,教师应该使个性向多方面性发展,使个性、品格、多方面性融为一体。他所说的个性与多方面性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个人发展的要求与社会需要的反映。个性愈益同多方面性相融合,品格即愈益易于驾御个人。三者结合起来既为实现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的完善奠定基础,又为实现可能的目的创造了条件。他有时把教学放在第一位,有时又把训育放在第一位,原因也就在这里。他说:“假如道德在多方面性中没有根基的话,那么,我们自然可以有理由撇开教学来探讨训育了;那样的话,教育者就必须直接控制个人,激发他,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第三编的标题是“性格的道德力量”,下面就《普通教育学》中的教育思想作一简要述评。 (一)五道念与以之为基础的教育目的论 五道念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论的理论基础。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第一种为“自由”的观念。亦译作“内心自由”的观念。“自由”的观念要求个人的意志和行为能摆脱一切外在影响的束缚而只受制于人的内在判断,归之于人的内在自律,归之于人的理性自觉,从而使人的意志、理性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第二种为“完善”的观念。赫尔巴特认识到,在实际的道德实践中,人的由意志、理性所作出的内心判断往往难于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人之理性判断外发之为道德行为,往往受客观条件和人的其他心理品质的影响。当内外发生矛盾且这一矛盾不能调和之时,即需依靠“完善”的观念去加以解决,即用多方面的意志力和坚强而紧张的毅力加以“内部的协调”。第三种为“仁慈”的观念。亦即“绝对的善”的观念。“完善”的观念得以发生作用的法宝是人的意志等理智能力。如果借助人的内部的理智能力还无法协调意志和行为之间的矛盾时,就要用“仁慈”的观念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使人不与任何人发生那种危险的恶意的冲动。“仁慈”的观念发生于两种意志的相互关系之间,通过这一观念使自己的意志处处与别的意志

《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

在学科教学中应用“教育性教学”思想 ——阅读《普通教育学》之一点心得 C69班 0414号 通过一个多星期的自读,我终究是未能理解《普通教育学》这本著作。好在,在张晓燕教授的导读和全班同学一整天的研讨指引下,我终于是窥探到了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的一点皮毛。 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1806年,他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此书的原标题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一个前言、一个绪论,共分三编、十四章。 “教育性教学”是赫尔巴特实现教育最终目的三种手段之一,与管理、训育之间关系密切。“教育性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使知识转化为意志与态度,形成德育性的教育意义,而不是把知识单纯的作为知识,即冷冰冰的知识加以掌握,不可能强化意志与态度这一道核心。 “教育性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平衡的多方面兴趣,使他们形成思想范围。多方面兴趣分为经验的兴趣与同情的兴趣,对事物的联系与规律性的思辨的兴趣,对真、善、美的审美兴趣。同情的兴趣包括对人的同情兴趣、对社会的兴趣和对宗教的兴趣。 “教育性教学”的条件是注意与统觉。注意与统觉,即在教学中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同时必须让学生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掌握新的观念。 “教育性教学”的途径是分析教学与综合教学。分析教学是从学生及其经验出发进行的,即将学生的杂乱经验分析为各种组成部分或因素;而综合教学是从材料与提示出发展开的,即将学生的一些部分的认识概括成整体、系统。 通俗地说,“教育性教学”就是既教书,同时又育人。也就是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科学获知,还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

普通教育学 读后感

规则与管理 上周读了《大教学论》,我觉得夸美纽斯一直在强调把孩子交给自然,让他的成长、发展都顺其自然,而我读完《普通教育学》的感受却和《大教学论》不同,赫尔巴特更多地是在强调规则与管理。管理是可以避免现在和将来对别人与儿童自己造成危害的。我经常看法制节目,现在的犯罪现象有很多都是发生在青少年身上,当究其原因时大都有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儿童时代所受到的管理。而我这里说的规则是指人为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威胁。这是一切管理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管理儿童的第一手段,也是特殊手段。威胁带有强制性。 监督。赫尔巴特认为如果把监督作为常规工作的话,那么就不可能要求那些在监督压制下成长的人们都能机制敏捷,具有创造力,具有果敢精神和自信行为。而且如果对孩子不加监督,不加教养,放任孩子们撒野的话,他们是不会有伟大的品格来的。 权威与爱。爱所要求的感情和谐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产生:教育者深入到学生的感情中去,十分巧妙地悄悄融合在学生的感情中;或者设法使学生的感情以某种方式接近教师自己的感情。一旦获得了爱,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减轻管理的困难。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避免由于威胁、监督造成的叛逆,让师生关系更和谐。 说到“爱”,我想到了曾经看到的一个关于爱的教育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乌克兰巴甫雷什乡村中学的校长。他记下了这样一则真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后来一位江苏的语文老师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出了一道材料作文题,让学生续写。他们会写出怎样的故事呢?果然具有“中国特色”。大部分的中心内容都是写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儿不能损害公物,写教育家对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等等。 我想,为了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中不能少了爱的教育,教师应该让孩子有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要用自己的爱去浇灌他们,让孩子的心中有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通过清楚、联想、系统、方法四个步骤,我们的孩子将建立一个合理的秩序,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而自然不能做到这样。 1

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45586

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学习 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 因学习要求必读《大教学论》,本人经过认真研读《大教学论》,使我了解到《大教学论》是17世纪20年代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作完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著。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构建了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对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创新,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大教学论》共三十三章,可以分成六个组成部分。 文章的第一部分论述人生的目的以及人的可教育性;作者以《圣经》的,《创世纪》为根据,加上传统的神学目的论,认为人不仅要认识自己,而且还要认识上帝,因为上帝是永生智慧和幸福的根源,人是上帝的造物爱物和形象。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人类的一切优点都完全表现在博学,德行和虔信这三种品质中,却是今生与来生的基础,是我们生活的要点。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同时他认为人也是可以被教育的。谁也不能野到不能驯服的境地,只要他肯耐心的倾听,教导与知识。文中还例举了石头、狼孩子等足已说明以上观点。同时还主要探讨教育的目的以及教育的社会作用;夸美纽斯认为:“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应该从祈祷、教育、行动中去取得。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像为鱼儿掘鱼池,为果树修果园一样,也应

当为青年人修建学校。学校的产生,为少年儿童接受教育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再者论证改革旧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创办新学校:作者认为:人人应该受到一种周全的教育,应该借助学校做到,因为学校应成为造就人的工场。但是在当时没有一所完善的学校,设立了学校的地方,学校不是为整个社会设立的,而只是为富人设立的,学校教导青年的方法非常严酷,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宰场。因此,夸美纽斯特别强调要改革旧教育,创办新学校。 第二部分详细论证了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要引导儿童遵守饮食有节制,身体有运动,注意休息这三个原则。着重对教学的变异性,彻底性和迅速性原则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如:实行班级授课制。 第三部分专题论述教育方法:作者阐述了科学教学法,艺术教学法,语文教学法,道德教育的方法,灌输虔信的方法。另外,关于教材的问题,他认为《圣经》是知识的唯一真实来源,学生应以全部时间去寻求他们的真实意义。 第四部分讨论学校的管理:他认为,人从诞生到24岁是青春岁月,是培植才智的时期,这24年的时间可分为四个明显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每期六年,相应的建立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学校。最后他论述了实现他的教育理想应具备的条件,并且呼吁教师学者,神学家和帝王,官吏全力支持和实现他的教育理想

读普通教育学心得

普通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普通教育学在英美等国称为教育哲学。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读普通教育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普通教育学。 读普通教育学心得范文1: 大一的时候教《普通心理学》的老师就已经给我们推荐《普通教育学》这本书了,也是那时候我才知道赫尔巴特是近代著名教育科学的创始人,在教学的心理学方面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那时候老师介绍我们看时,我觉得那么有名的人写的书应该都是比较深奥的,所以就一直迟迟没有去看。 这个学期因为外国史这个课程,我终于有机会去看它里面的内容了,借来这本书一看,原来我之前的感觉是对的,这本书真的挺深奥的,概念性的东西很多,理解不了他要表达的,可能我们看的都是经过其他学者翻译过来的吧,或许看英文版本的话会更容易理解。不过虽然它比较的深奥,但我还是能够吸收一点他里面的精髓的东西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写管理的方法中提到了用权威和爱来进行管理,他认为教育者应该在儿童心目中树立权威的形象受到他们的爱戴,树立权威的关键在于卓越的智慧,而受到爱戴的关键在于教育者自己要爱儿童,与他们保持亲密的关系。我觉得这是非常的正确的,因为一个教师必须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够使儿童对你信服,让他们觉得你是有这样的资格来做他们的老师的,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被学生指出他的错误的话,那么学生或许就不再地信服他。当然,除了有卓越的知识,教师还应该爱儿童,跟他们保持亲密的关系,长时间的相处和温柔的爱抚都是很好的方式,这样儿童便会喜欢自己的老师,一旦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他们便会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不会做出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这样便能很大的程度上减少课堂的管理。 赫尔巴特他也提倡通过赞许和责备来对儿童进行训育,他认为应该通过应得的赞许给儿童以快乐,这是训育的出色的艺术。我觉得适当的奖励和责备对儿童来说也是必须的,用奖励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儿童的积极性,而责备则让儿童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不能一味地奖励,这样儿童不会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所以有时候责备也是很必须的。 这是我觉得书中比较值得我们借鉴的,当然这本书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吸收那些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读普通教育学心得范文2: 老实说,对我来说,读《普通教育学》这本书还是挺具挑战性的,因为这本书的语言比较抽象,难懂。但是细细品来,作者赫尔巴特的很多观点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以下是我比较深刻的几点看法。 首先在对儿童进行管理方面,赫尔巴特提出的措施之一是权威与爱,也就是说教育者应该在儿童心目中树立权威的形象,受到他们的爱戴。而树立权威的关键在于卓越的智慧;受到爱戴的关键又在于教育者自己要爱儿童,与他们保持亲密的关系。本人是非常赞赏这种观点的一旦获得了爱,它就能在多大的程度上减轻管理的困难,这是自不待言的。 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在我看来,这种观点应该引起当代社会的注意。因为在当下这个道德缺失的社会,很多人哪怕是知识也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事情来,如果是这样,那受再多的教育又如何?还不行害人又害己,酿成了教育的悲剧?所以说,道德教育不是来得更重要吗?而赫尔巴特正是强调了德行培养的重要性,指出并非“有知识”的人都是有“德行”的。这难道不正是我们当代人应该要反思的地方吗? 还有,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教育性教学原则。他强调说:“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反过来他也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普通教育学 试题与答案

教育学题库 一、填空题 1.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 3.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三种代表性学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心理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国的________。 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国的________。 6.根据教育自身的特征,有史以来的人类教育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阶段。 7.在教育史上,围绕着教育目的的确定,曾经出现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争论。 8.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9.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________。 10.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________、________。 11.我国普通中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 1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________。 13.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________,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_。 14.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________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________等方面。 15.广义的课程是指________。 16.狭义的课程是指________。 17.教科书是根据________编写的,是教师________的基本依据。 18.学校工作必须以________为主,全面安排。 19.教学的目的是________。 20.在历史上,最早明确地阐述和论证“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________。 21.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________,教师是________。 22.教学原则主要有:________。 23.在教学中,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是贯彻________原则的要求。 24.教学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所制约和影响。 25.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________。这些方法只有结合起来运用,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6.教师备课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好三种教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钻研教材就是要钻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根据一堂课完成教学任务的不同,可以把课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29.综合课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一堂好课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构成思想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要素。 32.德育过程有四个环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矛盾。 34.教师要将外在的________转化为学生内在的________。 35.说服教育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榜样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锻炼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

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 二街小学李金《大教学论》是17世纪20年代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作完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著。这部著述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构建了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残缺的教育体系,同时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教育思维,对教育的组织方式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创新,从而使教学变得更容易、彻底和迅速。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夸美纽斯“近代教育之父”之名堪称实至名归。《大教学论》的全名是“《大教学论》——把所有事物教给所有人的艺术”。夸美纽斯给《大教学论》加注这个副题目并不是毫无道理的。副题目突出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所有事物”,它表现了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教育主张,另一个便是“所有人”,夸美纽斯把“所有人”作为教育对象的思维,表现的恰恰是教育公平的思维。虽然原著没有明确的提出教育公平的概念,但咱们从原著的章章节节、字里行间都可以领会到夸美纽斯对于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公平的思维和主张。 1、夸美纽斯把“所有人”作为教育对象的理论基础 夸美纽斯之所以把“所有人”作为教育的对象,是基于他对兽性的假设和意识。夸美纽斯认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妙的”。他在《大教学论》第一章中详细地说明了并多处强调了本人对人的意识,人是“理性的动物”,是“所有造物的主宰”,“造物主

以本人的笼统创造了人”,人是“造物主的爱物”,人与生俱来三种质量“博学、德行和虔诚”的“种子”,人有着天生的求知愿望的天才和意识能力。因此,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崇高和美妙的有着自然的德行和虔诚的种子,人们生而平等”,“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世界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不能用教化去改造的地步。”概而言之,夸美纽斯认为人的生而平等性和天才的求知欲及能力是进行教育平等的基础和条件。 夸美纽斯关于“所有人”的教育对象的构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它是建立在当时基督教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文艺振兴的状况之下的。在这个时代背景之前的教育家、思维家或者政治对于“谁应该接受教育”这个成绩的答案相对是人群中的少部分人,而不是“所有人”。他们往往以人的生而不平等来论述教育也应该是不平等的。例如,《现实国》认为不同的人身上注入了不同的元素——金、银、铜和铁。只要注入了金子的人才能接受教育,成为“哲学王”。而其他的人就应该接受命运的不同安排,他们不能接受教育,这是命运的安排,命中注定的事。这种以兽性的不同、人生而不平等的观点来论述教育不平等的思维无论是在现代中国还是国外的著述中都是为数不 少的。这是由于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带有显著的统治阶级的政治主张,教育为政治而服务的目的非常显著。 2、夸美纽斯的教育公平思维的内容及评价 夸美纽斯主张“人人该当遭到一种教育,进学校的人应不限于有钱有势的少数的子女,而是所有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也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精选3篇)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精选3篇)普通教育学读后感(精选3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普通教育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1 近段时间考试多多,教育学心理学都是复习重点,故此把大学时喜欢的一些名篇论著拿出来又看了看。 或许受所学专业的影响,又或许在应试教育下讨了十几年生活,对中国现行教育情况总是摇头不满的。可是现在自己从事教育也几年了,心里隐隐的一直有个问题,我们教育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日以继夜的投身在教学的第一线,甚至拿不出多的时间照顾家人和自己,这样的事业,我们的劳动获得了什么? 不管是赫尔巴特抑或是国内的教育大家的论著中,都是立意高远,读之引人向往的。教育,是教育人走向社会人的重要手段,而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必要为即将要成人的下一代的生命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先贤们都肯定的描述过,独立、自主、自由的人,这是古今中外众多教育奋斗的目标。由原先附属的人成为有自己思想见地的独立人,不仅需要知识的给

养,更需要老师言传身教的树立这样的意识,买下这样的种子,在几年、十几年的时间里不断巩固、培养、煅炼而成。 再来赫尔巴特对于学生教育管理的一项也是我很感兴趣的,由于教学实践的限制,总是觉得在这一块总是学得不够。赫尔巴特认为在学生管理这一方面的方式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威胁,监督,权威与爱。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这其中的分寸是需要时间来慢慢磨练把握的。就以威胁一项来说,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中,不管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目不识丁的文盲,都不影响威胁这一手段的广泛运用。但是,由于那些本性倔强的儿童对威胁毫不在乎,什么都不怕,而那些本性脆弱的儿童也体会不到威胁的意义,还是继续照其愿望所指使的那样去做,所以,采用威胁的方法常常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它必须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在《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都有一一分析叙述,这为我等急需积累经验,得到指导的青年教师来说无异于是开了回金手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错误。 书总是常读常新的,原是读书时闲暇涉猎的作品,在而后几年中亦是让人过目不忘,还能因为新的人生经历,读出新的体会,实在是饶有趣味的一个过程。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2 刚借到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时,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