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联的分类及特点介绍

对联的分类及特点介绍

对联的分类及特点介绍
对联的分类及特点介绍

对联的分类及特点介绍

一、按用途分

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

3、挽联:哀悼死者用。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4、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6、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7、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二、按字数分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

三、按技巧分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四、按位置分

1、楹联:挂于楹柱之上,住宅、机关、庙宇、古迹等处所用。

2、门联:贴于大门之上。

3、中堂联: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对联。

五、按联语来源分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六、按艺术特点分

1、叠字联:同一个字连续出现。

2、复字联:同一个字非连续重复出现。

3、顶针联: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

4、嵌字联:包括嵌入序数、方位、节气、年号、姓氏、人名、地名、物名(如药名)等。

5、拆字联: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有人细分为“拆字、合字、析字”等。

6、音韵联:包括同音异字、同字异音和叠韵。

7、谐趣联:取诙谐幽默之意。

8、无情对:上下联意思毫不相干,但每一个字词却对仗工整。多数无情对都非常有趣,完全可以同时归入谐趣联。

9、回文联:顺读,倒读,意思完全一样。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我从接触对联、了解对联,到爱好对联乃至创作对联,已经有若干年月了,最近出于求精的考虑,借了甚至买了对联方面的书籍,先把梳理总结的有关对联最核心的部分,即“对联的特点和要求”归结如下,以作为对联爱好者借鉴之用。 我把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联的特点,第二部分是对联的要求。 一、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艺术特点,首先是对偶,此外它还具有以下几点: (一)民族艺术 对联是只有中华民族,确切的讲,只有汉语语言才有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世界上其他民族和语言所没有的。 这种独特性又源于两点,一是形式上的民俗,即挂桃符过春节:二是本质上的汉语,即汉字是不同世界上其他各国各族的文字,是方块字,具有象形会意等特征,每个字能单独成立,且多数字只有一个音节,代表一种意思;这种特性,为对联能够形成方正、整齐、清楚、成双成对的对偶字数、章节、句式、声调、内容提供了条件,举本人拙作为例:碧天新月穿云出, 沧海征帆破浪来。 父望如天,期望儿孙揽日月; 母恩似海,施恩血脉泽乾坤。 喜相逢,把酒擎杯,应谢明月清风解人意; 兴感慨,登高望远,还劳浮云飞雁寄我情。 再举前贤名作为例 三间东到西歪屋, 一个南腔北调人。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弟忠信礼义廉。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开千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 极一生无可奈何之运,缺憾还诸天地,是破格完人。 由于对联最早起源于民间风俗习惯,最终又回到群众中,因此对联既是文坛看重的高雅文学,又是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学,他还会长久流传发展下去。

关于对联的特点及分类

关于对联的特点及分类 导语: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下面是关于对联的特点及分类介绍。欢迎阅读! 对联又叫对对子,是一种文人游戏,一般是仄起平收,其中蕴含了中国儒家文人特有的修养底蕴,也体现着中国家庭教育中独特的家风传承仪式感。 对联一般张贴于门楹双侧,立规迎客处。凡居室必有门,而进门前须要注意探路,其一门头堂号,以防误入;其二门槛高低,以防绊倒;其三门联门侧,也就是这里要说的对联。 对联的平仄一般是仄出平收。上联仄尾联贴于左门侧,按照中式古典建筑之坐北朝南,取其东主之意,为主之持重待客之道;下联平尾联贴于右门侧,取其西宾之意,为客尊之扶轻之礼。 而对对子游戏中,上联习题主出联,一般习题主出习题已有下联联意暗许,而在选韵时会选择相对韵窄的仄韵收尾,给对联之人留有余韵空间,希望联客把更多的才情表现在联意生花上;而联客一般也会领君之情,联君之意,以平韵相对,平仄相衬,从而惺惺相惜。君子以德相交,是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一种底蕴修养。 【对联特点】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构造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到达

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 三,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 四,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对联的要求】 【分类】 对联的品种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格式】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到达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互相衔接,但又

对联特点有哪些

对联特点有哪些 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对联特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整齐划一。除非是为了达到一种特殊含义有意设计出来的效果。比如有这么一幅名联: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这个联上下字数不等,对仗也不工整,但却是一个名联。原来在民国年间袁世凯死了后,全国人民互相传告。四川的一个文人声称要去北京送挽联,大家打开他写的楹联一看都乐了,有人对他说“上联袁世凯这三个字,怎么对得住下联中国人民这四个字呢?”,这位文人说:“你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特殊的设计特殊的利用,自然是一个谐趣和特效。但如果大家都这么特殊地上下句不一致地写对联,那就没这效果可言了。 所以,对联的第一条规矩就是上下句在字数及断句上要一致。这一点虽然大家都知道,但是仍然要说,因为这是对联体现对称特点的最基本的条件。至于联的字数,则没有限制。常用的楹联,一般是在四个汉字到二十几个汉字左右,很少超过三十个字。上下句的断句必须一致,其节奏不能错乱。比如七言联,上句是节奏点是二二二一,那么下句的节

奏点也必须是二二二一。 也就是说上句和下句的名词对应名词、动词对应动词、形容词对应形容词、数量词对应数量词、副词对应副词。这样相对应的词在上下句中的位置要一样。比如这个对联:隔帘闻细韵---上联句 动名动形名---上句词性 铺纸赋新词---下联句 动名动形名---下句词性 这个主要是指上下联的字韵平仄要相对,上联是仄声字,下联对应的就该用平声字,反之亦然。上联的句脚必须是仄声字,下联的句脚必须是平声字。这一条也是楹联最基本的要求。关于句中字平仄对应分布的规律,后期会进一步详细说明的。 通过上述几条,我们可以看出,楹联最大的特征有两个,一个特点是要高度体现“对称”性,上下句的字数、声韵、节奏、词性等各个方面都要达到一种对称,就是体现对联之“对”的特点。另一特征是关联,上下句的内容必须要有关联,体现对联之“联”的特点。 完美的体现这两点,才可称其为---对联。

对联的形式特点

就本质而言,对联是有历史性、政治性、时代性和审美属性的一种文体形式。认识这一点对写作对联创出新意很有帮助。对联又有其特殊的外在形式,掌握其形式特点很重要,具体来讲,对联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上下两联数字相等,长短一致对联由上下联组成,上下联又分别可以称作出句,对句。有的对联还有横批,也叫横额。横批就好象是对联的题目一样,同对联内容相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无论长短,对上下两联而言字数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能一个字数多,一个字数少。再长的对联也是这样。需指出的是对联不管多短多长,何为上联,何为下联,要搭配好,一般次序不宜颠倒。另外,对联写作的长短一般视所挂的地方的需要而定。(二)上下两联要求对称具体来讲就是上下两联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也需一致,要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另外要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当然有的对联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只要词性,结构基本相对就行了,这种对联叫宽式对。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里“蝉”对“鸟”、“林”对“山”是名词对名词;“愈”对“更”是副词对副词;“静”对“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噪”对“鸣”是动词对动词;“蝉噪”对“鸟鸣”是主谓相对;“林愈静”对“山更幽”也是主谓相对。同时两句话的意思又分别是由一种因果关系构成的,这是两联对仗工整的句子。又如: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这是一句宽式对,上下联的词性都不相对,物名之间也不构成对应关系。(三)上下两联要求平仄相对平仄即从声调、节奏、韵律方面讲。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偶句不同,不必押脚韵,但必须分节奏,调平仄。对联要有节奏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节奏感在对联中是重要的,不论是五字联、七字联,都需节拍谐调,长短强弱不能乱。长对联是由许多短句组成的,其节拍可依据短句的要求而要求。对联要注意平仄相对,遵守“上仄下平”的规则。即上句最末一字要用仄声字,下句最末一字要用平声字。这里平仄是词诗格律中的术语。在古汉语中,四声为“平、上、去、入”。今天的阳平阳平相当于“平”,上声去声相当于“仄”。而古汉语的入声字是分别派入到现代汉语的四声之中了,入声字归入仄”。过去人们流传这样一个口决叫“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就是说,上下联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对,每句的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受限制,而第二四六三个字则必须按照平仄格式,要平仄分明。平仄的基本句式有以下几种:三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五言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掌握好对联的平仄和它的分布规律非常重要。仄声字具有短促有力的特点,平声字具有舒缓悠长的特点,故平仄的交替安排,往往可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产生轻重、抑扬、回旋的音乐美。

对联的四大特点

对联的四大特点 (一)形式对称 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对称。“对仗”一词来源于古代宫中卫队行列(仪仗队),这种行列是两两相对排列,故称对仗。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汉语文字艺术中,即比喻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地排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偶句屡见不鲜。不管是《诗经》还是《尚书》、《易经》、《老子》、《淮南子》都有对仗鲜明的佳句,两汉以后的赋体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体文学,唐代以后的格律诗,对偶这一辞格逐渐被人们所掌握,成为古典文学中不可替代的修辞方式。 对仗,是汉语文学的一大特征。中国的方块字,一字一言,本身便为对仗艺术的产生提供了适宜其生长的先决条件。这一特点使得骈文、诗歌、对联这种凝缩艺术千年不衰,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

对联中的对仗是在对联的出句和对句中把同类的概念 或相对的概念放在相对应的位臵上,使之并列起来,形成联句的对称美。在对联中,对仗方式尤为重要,它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民间有一则关于春联的谜语,这样写着: 两姊妹,一般长 同打扮,各梳妆 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 只言片语,很精到地写出了对联的对称美、建筑美和祝颂吉祥的特点。 对仗形式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本来具有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这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启示了文学艺术的对称美,同时也迎合了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一阴一阳为之道也”的理论。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丽辞》篇中指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体为用,事不孤立。”强调了客观事物的对偶状态。刘勰还讲到:“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因为,反对更能反映充满复杂矛盾的客观存在博物馆能表现作者的辩证思维,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学会写对联,必须掌握对仗方式的基本要求。古人曰:

关于谐音特点的对联

关于谐音特点的对联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谐音特点的对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 东不管,西不管,酒管; 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清代江南一酒馆生意萧条,有书生为题此联,生意渐好。“管”谐“馆”,“罢”谐“吧” 二 闵子牵白牛,过王子店; 白公骑乌马,赶公冶常 某学童集孔门弟子戏对。“闵子牵”谐“闵子骞”,“白牛”谐“伯牛”,“白公骑”谐“百公琦”,“公冶潮谐“公冶长” 三 上海秀才下第,只为落书; 华亭百姓受灾,皆因孽报。 明上海知县郑洛书、华亭知县聂豹戏对。“落书”谐“洛书”,“孽报”谐“聂豹”

四 顺风帆逆风帆,帆迟帆快; 涨潮橹退潮橹,橹直橹扳。 祝允明对某友。“帆迟”谐“樊迟”,孔子弟子;“帆快”谐“樊哙”,汉初大将;“橹直”谐“鲁直”,宋黄庭坚字;“橹扳”谐“鲁班”,古代巧匠 五 船尾拔钉,孔子生于舟末; 云间闪电,霍光出自汉中。 解缙对某友。“舟”谐“周”,“霍光”谐“火光” 六 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气; 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来。 “暑”谐“鼠”,“风”谐“蜂” 七 披衣靸鞋而走,急事急事; 弃甲曳兵而走,常输常输。 兵部尚书夏元吉、给事中周大有戏对。“急事”谐“给事”,“常输”谐“尚书” 八 解衣脱冕而行,舍人给事; 弃甲曳兵而走,宣抚尚书。

赵九龄对张焘。“给事”谐“急事”,“尚书”谐“常输” 八 木屐为鞋,足下果然无履; 椰瓢作盏,尊前委的不钟。 明胡唯庸、袁柳庄戏对。“无履”谐“无礼”,“不钟”谐“不忠” 九 立湖石于江心,岂非假岛; 蒙虎皮于马背,谓是斑彪。 文征明对徐祯卿。“假岛”谐“贾岛”,“斑彪”谐“班彪” 十 雨打儒冠,好似盛油木杓; 雪飘僧顶,犹如舂粉擂槌。 尤秀才对雷和尚。“油”谐“尤”,“擂”谐“雷” 十一 叶落枝枯,看光棍如何结果; 刀砍斧劈,是总督也要拔根。 光棍对知县。“督”谐“蔸” 十二 莲败荷残,落叶归根成老媪; 谷成禾熟,吹糠去壳做新娘。

对联的形式特点

对联的形式特点 就本质而言, 是有历史性、政治性、时代性和审美属性的一种文体形式。认识这 一点对写作对联创出新意很有帮助。对联又有其特殊的外在形式, 掌握其形式特点很重要,具体来讲,对联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上下两联数字相等,长短一致对联由上下联组成,上下联 又分别可以称作出句,对句。有的对联还有横批,也叫横额。横批 就好象是对联的题目一样,同对联内容相关,起画龙点睛的作 用。对联无论长短,对上下两联而言字数都是一样的,也 就是说不能一个字数多,一个字数少。再长的对联也是这样。需指 出的是对联不管多短多长,何为上联,何为下联,要搭配好,一般 次序不宜颠倒。另外,对联写作的长短一般视所挂的地方的需要而定。(二)上下两联要求对称具体来讲就是上下两联要名词 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也需一致,要 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另外要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当 然有的对联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只要词性,结构基本相对就行了, 这种对联叫宽式对。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 幽。这里“蝉”对“鸟”、“林”对“山”是名词对名词;“愈”对“更”是副词对副词;“静”对“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噪”对“鸣”是动词对动词;“蝉噪”对“鸟鸣”是主谓相对;“林愈静”对“山更幽”也是主谓相对。同时两句话的意思又分别是由一种因果关系构成的,这是两联对仗工整的句子。又如: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 朝。这是一句宽式对,上下联的词性都不相对,物名之间也不构成对应关系。(三)上下两联要求平仄相对平仄即从声调、节奏、韵律方面讲。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偶句不同,不必押脚韵,但必须分节奏,调平仄。对联要有节奏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节奏感在对联中是重要的,不论是五字联、七字联,都需节拍谐调,长短强弱不能乱。长对联是由许多短句组成的,其节拍可依据短句的要求而要求。对联要注意平仄相对,遵守“上仄下平”的规则。即上句最末一字要用仄声字,下句最末一字要用平声字。这里平仄是词诗格律中的术语。在古汉语中,四声为“平、上、去、入”。今天的阳平阳平相当于“平”,上声去声相当于“仄”。而古汉语的入声字是分别派入到现代汉语的四声之中了,入声字归入仄” 。过去人们流传这样一个口决叫“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就是说,上下联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对,每句的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受限制,而第二四六三个字则必须按照平仄格式,要平仄分明。平仄的基本句式有以下几种:三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

对联的分类及特点介绍

对联的分类及特点介绍 一、按用途分 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 3、挽联:哀悼死者用。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4、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5、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6、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7、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二、按字数分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 三、按技巧分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四、按位置分 1、楹联:挂于楹柱之上,住宅、机关、庙宇、古迹等处所用。 2、门联:贴于大门之上。 3、中堂联: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对联。 五、按联语来源分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六、按艺术特点分 1、叠字联:同一个字连续出现。 2、复字联:同一个字非连续重复出现。 3、顶针联: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 4、嵌字联:包括嵌入序数、方位、节气、年号、姓氏、人名、地名、物名(如药名)等。 5、拆字联: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有人细分为“拆字、合字、析字”等。 6、音韵联:包括同音异字、同字异音和叠韵。 7、谐趣联:取诙谐幽默之意。 8、无情对:上下联意思毫不相干,但每一个字词却对仗工整。多数无情对都非常有趣,完全可以同时归入谐趣联。 9、回文联:顺读,倒读,意思完全一样。

对联的形式特点

对联的形式特点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对联的形式特点,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就本质而言,对联是有历史性、政治性、时代性和审美属性的一种文体形式。认识这一点对写作对联创出新意很有帮助。对联又有其特殊的外在形式,掌握其形式特点很重要,具体来讲,对联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上下两联数字相等,长短一致对联由上下联组成,上下联又分别可以称作出句,对句。有的对联还有横批,也叫横额。横批就好象是对联的题目一样,同对联内容相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无论长短,对上下两联而言字数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能一个字数多,一个字数少。再长的对联也是这样。需指出的是对联不管多短多长,何为上联,何为下联,要搭配好,一般次序不宜颠倒。另外,对联写作的长短一般视所挂的地方的需要而定。(二)上下两联要求对称具体来讲就是上下两联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也需一致,要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另外要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当然有的对联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只要词性,结构基本相对就行了,这种对联叫宽式对。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里“蝉”对“鸟”、“林”对“山”是名词对名词;“愈”对“更”

是副词对副词;“静”对“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噪”对“鸣”是动词对动词;“蝉噪”对“鸟鸣”是主谓相对;“林愈静”对“山更幽”也是主谓相对。同时两句话的意思又分别是由一种因果关系构成的,这是两联对仗工整的句子。又如: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这是一句宽式对,上下联的词性都不相对,物名之间也不构成对应关系。(三)上下两联要求平仄相对平仄即从声调、节奏、韵律方面讲。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偶句不同,不必押脚韵,但必须分节奏,调平仄。对联要有节奏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节奏感在对联中是重要的,不论是五字联、七字联,都需节拍谐调,长短强弱不能乱。长对联是由许多短句组成的,其节拍可依据短句的要求而要求。对联要注意平仄相对,遵守“上仄下平”的规则。即上句最末一字要用仄声字,下句最末一字要用平声字。这里平仄是词诗格律中的术语。在古汉语中,四声为“平、上、去、入”。今天的阳平阳平相当于“平”,上声去声相当于“仄”。而古汉语的入声字是分别派入到现代汉语的四声之中了,入声字归入仄”。过去人们流传这样一个口决叫“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就是说,上下联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对,每句的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受限制,而第二四六三个字则必须按照平仄格式,要平仄分明。平仄的基本句式有以下几种:三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五言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句;仄仄

对联的特点是哪些

对联的特点是哪些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对联的特点,欢迎查看! 钱钟15在《谈艺录》中曾谈到:“律体之有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 上下联对应的词,要做到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其次,上下联的结构要相应,要做到上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偏止结构对偏正结构等。做到了句式上的相问,对联形式上就有一种匀称和整齐的美。 平仄是汉字声调的两大类型。占代汉语的四声是平、上、去、人。平声列为"平",上、去、人归纳为"仄"。现代汉语普通活中没有人声,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其中阴平、阳甲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平仄和谐要求上下联相应处的词平仄相对。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除平仄要求外,每句最末一个字即句脚的平仄也要协调,通常采用“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这种方式反复进行。 任何一种对偶形式的对联,意脉必须是相通的,这样的两句才不是生拉硬扯杂凑在一起的,而是一个和诮统一的整体。

对联既要用诗一般精练的语言表达完整统一的语义,又要以工整巧妙的形式和优美和谐的韵律来体现。形式工整和韵律优美是对联最突出的特点。具体来讲,一副好的对联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一、字数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联形式工整的前提。 二、断句一致,词性相对。即上联的一个字对应下联的一个字,上联的一个词对应下联的一个词,上联的一个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短语。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 三、语义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 四、仄起平落,平仄相合。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用平声。除此以外,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 春联:通常在春节时粘贴在门外,用以庆祝新年的对联,被人们称为春联。比如: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寿联:通常指用以祝寿的对联。比如:

对联的格式特征

对联的格式特征 对联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学艺术品类。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对联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对联与格律诗相比,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其实,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首诗,可以说,对联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诗。 概括对联的特点,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三是文字精练,四是节奏鲜明。也有人将其称为对联四美,即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和节律美。 (2)跳步答题: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假定某些结论是正确的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或从结论出发,看使结论成立需要什么条件。如果方向正确,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如果时间不允许,那么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一直做到底,这就是跳步解答。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这时不要乱七八糟插上去,可补在后面。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把第一问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今年仍是网上阅卷,望广大考生规范答题,减少隐形失分。 下面分别介绍对联的四大特点: (一)形式对称

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对称。“对仗”一词来源于古代宫中卫队行列(仪仗队),这种行列是两两相对排列,故称对仗。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汉语文字艺术中,即比喻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地排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偶句屡见不鲜。不管是《诗经》还是《尚书》、《易经》、《老子》、《淮南子》都有对仗鲜明的佳句,两汉以后的赋体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体文学,唐代以后的格律诗,对偶这一辞格逐渐被人们所掌握,成为古典文学中不可替代的修辞方式。 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时令(年节朝夕等)、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 对仗,是汉语文学的一大特征。中国的方块字,一字一言,本身便为对仗艺术的产生提供了适宜其生长的先决条件。这一特点使得骈文、诗歌、对联这种凝缩艺术千年不衰,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 对联中的对仗是在对联的出句和对句中把同类的概念或相对的概念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并列起来,形成联

对联特点

对联特点 1.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3. 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4. 仄起平收,音调和谐 6)如何贴对联?对联有上联和下联之分,贴对联时就要分清上下。先说说门的上下,古文都是竖排版,自右而左。这样一来,我们面向门站立时,右手边自然就是上,左手边的是下。再就是给对联分上下,对联是讲究平仄押韵的,遵循着仄起平入规则。结尾仄声(三声、四声)的是上联,结尾平声(一声、二声)的是下联,横批的书写是自右而左。 1)猜对联活动 猜地名: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成都杜甫草堂)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 雄,挽不住大江东去;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武汉黄鹤 楼)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滁州醉翁亭)四面荷花三 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 愁看秋雨湿黄花。(广州黄花岗)猜人物 ;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屈原)刚正不阿留得 正气冲云霄 , 幽思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 军山(诸葛亮)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 青莲居士谪仙人(曹植、李白)铁板铜琶, 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大明湖畔,趵突 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 猜行业架上丹丸长生妙药壶中日月不老仙龄(药店)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茶 店)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理发店)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书店)寒 衣慰出春风暖彩线添来瑞日长(裁缝店)前程远大脚根须站稳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 (鞋店)四时恒满金银器一室常凝珠宝光(珠宝店)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补充对联爆竹声声脆,(满园春色好) 扫千年旧习,迎万古新风) 学问藏今古,文章贯中西) 春晖盈大地,正气满乾坤)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上心头)绵绵春雨润万物,(皑皑白雪兆丰年)六、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下搜集对联,并用毛笔写作一副对联,优秀者向同学们展示。 练习 1. 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对联的特点 对联有什么特点

对联的特点对联有什么特点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作为文学的样式之一,对联与诗文词赋等固然有共性,但其个性也是很明显的。对联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二:一是字句灵活,二是对仗严格。 先说字句灵活。律诗每首8句,五言的40字,七言的56字;绝句每首4句,五言的20字,七言的28字。词按词牌填写,各有规定字句数,如《浣溪沙》上下阕各3句,共42字,《满江红》上下阕各11句,共93字。对联则不然,字数句数完全根据内容要求,可多可少,最短的联,《挽九·一八死难者》: 死 “生”(注:此“生”字倒写) 只有2字。《庐山含鄱口石坊》联 湖光 入读以教授高中课程、颁发毕业文

凭为主的寄宿学校,由于采取寄宿制,封闭式管理,一般来说,这样的学校相对于公立学校而言,对国际学生的照顾更专业也更全面一些,而且也有一套针对国际学生普遍情况、为了获得加拿大高中毕业文凭而设的教育方案。虽然这些学校国际学生稍微多一些,但对于年龄小、独立生活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山色 共4字。人名巧对: 孙行者 胡适之 共6字。各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至于上下联各4字者,比比皆是,无须列举。长联更无字数句数限制,梁章认为40字为长联,而孙髯的《大观楼》联共l80字,钟云舫《四川江津城楼》联长达l612字。正由于不受字数限制,作者可以绘景抒情,叙事写意,纵笔议论,挥洒自如。联语句式可以长短错杂,有似宋词。有时为对仗需要还可用错位方

式,如无情对: 五风十雨梅黄节 侗族大歌常常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这是侗族大歌演唱的特色,也是产生侗族大歌的自然根源。在侗族的“声音歌”中模拟虫鸣鸟叫的歌腔音型是常见的,如“嘟咕、嘟咕”等这些蝉鸣、布谷鸟的叫声,让你感受到侗族人民对自然界的亲和。 二水三山李白诗 “梅黄”应作“黄梅”,为使“梅”与“李.对,“黄”与“白”对,错位为“梅黄”。程砚秋由上海到北京演出,有人赠以联:艳色天下重 秋声海上来(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联首嵌砚秋原名,下联为使“上海”与“天下”对,故错位为“海上”,有时为强调某一成分而倒装,如格言联: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刘备的身世。关于刘备的身世,最能让人感兴趣的应该就是皇叔这个身份了。现在好多人对此

对联的特点

对联有什么特点?对联有什么特点?一、对联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贴在右侧的称为上联,贴在左侧的称为下联,贴在上方的称为横批,也称横额,内容是横着书写的。横批对于春联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通常为四个字,也有五、六个字的。横批的意思要与上下联相配合,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些对联对于横批,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对联的上联和下联没有一定的字数限制,少的只有二言、三言,多的有几十、几百言的长联,由几个分句组成,不管怎样,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如常见的一副春联:“又是一年春草绿,依旧十里杏花红。”1925 年,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要革命的靠拢来;不革命的走开去。”反映农村改革成就的春联:“除旧岁家中储粮十担;迎新春银行存款千元。”横批“有吃有穿”。每联上下联字数都相等。二、讲究对仗工整;对联的对仗除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外,还要求句法相似。句法相似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句式相当,词类相同,结构相应。句式相当,指上联如果是四、三句式,下联也必须是四、三句式;如果上联是二、四句式;则下联也必须是二、四句式。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四三句式,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是二四句式,即三、讲究平仄对联的平仄,与旧体诗律诗的颔联颈联的要求基本上一致。强调平仄,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有音律和谐美。对联的平仄要求平对仄,仄对平。也可以“一三五不论”(即句中第一、第三、第五等处于单数位置的字可以放宽要求),但是要“二四六分明”(即处于句中第二、第四、第六等双数位置的字必须严格按平仄要求)。所谓平仄,古代的“平”指的是平声,“仄”指的是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的平仄是指按普通话的读音来分的,一、二声(即阴平和阳平)为平声,三、四声(即上声和去声)为仄声。如鲁迅先生写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此联的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对联讲究平仄,读起来音韵铿锵,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要讲究平仄,就必然要求上下联词性相同的地方不能同字。因为如果同字了,就必然会破坏平仄相对的规则。例如有一副旧社会戏楼对联:四、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从内容上看,每一副对联都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特殊情况例外,如明清时期开始出现的无情对。对联上下联的意义相同、相近、并互相补充、深化的,叫 正对;上下联意义相反、相对,内容上互相映衬、互相对照的,叫反对。其他回答共3 条对联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学艺术品类。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对联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对联与格律诗相比,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其实,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首诗,可以说,对联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诗。概括对联的特点,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三是文字精练,四是节奏鲜明。也有人将其称为对联四美,即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和节律美。(二)内容相关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即成败笔。比如:“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再如晚清年间,云南某地农民对地主豪绅愤慨时而作的一副春联:

对联的特点与写作

对联的特点与写作 对联,就是通常所说的对子,又叫联语,联句。有题刻在壁柱上的,也有仅传于书本和口头的。对联是我国的特产。它历史悠久,流传广泛,雅俗共赏,是体制短小、文字精练的一种文学形式。可谓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但由于许多原因,同今人大多对于格律诗不求甚解一样,对于对联也一知半解。笔者大约职业病之故,于是忍不住说点儿闲话,以求教于方家。 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特点,刘勰的在讲对偶的《文心雕龙·丽辞》里提出“句句相衔”,“字字相丽”;刘知几的《史通·叙事篇》说要:“编字不织,捶句皆双,修短取均,奇偶相配。”对联是单独使用的对仗句,其特点就表现在上下两句之间。 一、出句和对句字数相等 对联常见的上下各一句,字数可四、三、二字,也可五、六、七字。三句以上,而每句字数较多,可称长联。对联不论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是相等的,这是对联的起码要求。如果不是故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无一例外。笔者近年来在不少单位大门上看到把一句话分写在大门两边,字数相差两三个,说是对联,真是笑煞人。而且,对联的每一联内容、上下联之间、尤其是其中对应的地方,不用重复的字。 二、出句与对句内容相关 对联的出句与对句不是孤立的,在内容上相联、相关,语意连贯。只有语意连贯,才能浑成一体。有的对联,有明显的拼凑痕迹,甚至同一联的字也彼此孤立,互不相干,读起来费解,就是在这上头出了毛病。上下联内容相关又有正对、反对、串对之分。 正对,指出句与对句在意思上并列,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题,互相补充。例如《安徽合肥包公祠联》(佚名): 照耀千秋,念当时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 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 评包公,评得热情,评得冷静,颂而不媚,文字平稳,无耸人听闻之笔,却传达出广大民众的共同心声。 反对,指上下联在内容上一正一反,相互映衬。如《岳坟前铁槛对联》(清·松江女史):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通过“青山有幸”与“白铁无辜”,“忠骨”与“佞臣”的对照、比拟,表达出忠贞的爱国英雄永远受到人民的敬仰,而奸佞小人永远受到人民的唾骂的真理。 串对,指出句与对句之间有一种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如下面这副相传为清书法家何绍基写的对联: 东安寺死个和尚; 西竺国添一如来。 “西竺国”是佛教发祥地,“如来”是佛祖的名称,“和尚”变成为佛祖,正是达到了出家人最高的理想境界。 假若对联上下联不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各说各的就叫“对开”,此乃作对联一忌。例如:江山壮丽; 桃李芬芳。

走进对联、认识对联教学设计

《走进对联、认识对联》 实验小学王小女教学目的 1、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 2、掌握对联的拟写方法。 3、简单尝试对对子。 4、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对联的特点并掌握对联的拟写。 教学难点:尝试写对联。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一些接触过的对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春节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其实,春联只是对联中的一类。你们可知道,对联可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在国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春联外,你们还知道在生活当中对联都用在哪些方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认识对联。(课件出示) 二、认识对联 (一)了解“对子”

师:对于对联,古人早有研究,并且形成了专著。(课件出示)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生读)读了两遍后,同学们有什么发现?(词语是相对的) (二)认识对联 我们在小学阶段,也曾经接触过一些对联,看同学们能否打开记忆的闸门 1、学生回忆《对韵歌》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也藏着一些对联。(课件出示)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讨论对联有哪些特点?生讨论后,教师出示对联特点:字数相等、词语相对、意思相关、音韵相谐,一般来说上联末字读上去(三、四声)、下联尾音念阴阳(一、二声)。(课件出示) 师:贴对联时上联一般贴右边,下联一般贴左边,因为古时候“右”为大。我们一起读读对联的特点。(生齐读) 三、挑战对联 (一)挑战第一关:火眼金睛——分上下联。 师:本关同学们可以运用对联“音韵相谐”这个特点来判断。(课件出示) 1、大江南北春风意() 海峡东西明月心()

对联的特点及赏析

对联的特点及赏析 ·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特点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对联的特点具体如下: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平仄相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例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例如: 海阔鱼跃 (名词)(形容词)(名词)(动词) 天高鸟飞 (名词)(形容词)(名词)(动词)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5. 节奏相合。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上下联的节奏都是二字一顿、二字一顿、三字一顿,节奏完全吻合。 6. 结构相应。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对联的种类 对联的种类大至可以分为三类: 1.正对 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比如: 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血肉作干城,烈概在火中长啸;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郭沫若为黄继光牺牲十周年题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春联的特点和功能

对联的形式特点 就本质而言,对联是有历史性、政治性、时代性和审美属性的一种文体形式。认识这一点对写作对联创出新意很有帮助。对联又有其特殊的外在形式,掌握其形式特点很重要,具体来讲,对联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上下两联数字相等,长短一致对联由上下联组成,上下联又分别可以称作出句,对句。有的对联还有横批,也叫横额。横批就好象是对联的题目一样,同对联内容相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无论长短,对上下两联而言字数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能一个字数多,一个字数少。再长的对联也是这样。需指出的是对联不管多短多长,何为上联,何为下联,要搭配好,一般次序不宜颠倒。另外,对联写作的长短一般视所挂的地方的需要而定。(二)上下两联要求对称具体来讲就是上下两联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也需一致,要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另外要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当然有的对联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只要词性,结构基本相对就行了,这种对联叫宽式对。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里“蝉”对“鸟”、“林”对“山”是名词对名词;“愈”对“更”是副词对副词;“静”对“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噪”对“鸣”是动词对动词;“蝉噪”对“鸟鸣”是主谓相对;“林愈静”对“山更幽”也是主谓相对。同时两句话的意思又分别是由一种因果关系构成的,这是两联对仗工整的句子。又如: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 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这是一句宽式对,上下联的词性都不相对,物名之间也不构成对应关系。(三)上下两联要求平仄相对平仄即从声 调、节奏、韵律方面讲。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偶句不同,不必押脚韵,但必须分节奏,调平仄。对联要有节奏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节奏感在对联中是重要的,不论是五字联、七字联,都需节拍谐调,长短强弱不能乱。长对联是由许多短句组成的,其节拍可依据短句的要求而要求。对联要注意平仄相对,遵守“上仄下平”的规则。即上句最末一字要用仄声字,下句最末一字要用平声字。这里平仄是词诗格律中的术语。在古汉语中,四声为“平、上、去、入”。今天的阳平阳平相当于“平”,上声去声相当于“仄”。而古汉语的入声字是分别派入到现代汉语的四声之中了,入声字归入 仄”。过去人们流传这样一个口决叫“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就是说,上下联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对,每句的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受限制,而第二四六三个字则必须按照平仄格式,要平仄分明。平仄的基本句式有以下几种:三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五言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掌握好对联的平仄和它的分布规律非常重要。仄声字具有短促有力的特点,平声字具有舒缓悠长的特点,故平仄的交替安排,往往可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产生轻重、抑扬、回旋的音乐美。如:海阔凭鱼跃(仄仄平平仄) 天高任鸟飞(平平仄仄平)又如:柳绿千山秀(平平仄仄平平仄) 风和万水欢(仄仄平平仄仄平)篇二: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我从接触对联、了解对联,到爱好对联乃至创作对联,已经有若干年月了,最近出于求精的考虑,借了甚至买了对联方面的书籍,先把梳理总结的有关对联最核心的部分,即“对联的特点和要求”归结如下,以作为对联爱好者借鉴之用。 我把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联的特点,第二部分是对联的要求。 一、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艺术特点,首先是对偶,此外它还具有以下几点: (一)民族艺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