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烹饪概论教学教学教案

烹饪概论教学教学教案

烹饪概论教学教学教案
烹饪概论教学教学教案

欢迎阅读

烹饪概论电子教案目录

第二节中菜主要流派

第六章中国饮食民俗

第一节饮食民俗概述

第二节年节文化食俗

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

第一节饮食文化概述

第二节中国烹饪文化遗产

第八章中国当代餐饮市场

第一节中国当代餐饮市场的格局

第二节市场需要的新型厨师

教案(1)

授课内容:《烹饪学科中的基本概念》绪论:什么是烹饪?

第一节烹饪学科中的基本概念

授课对象:三年制中职烹饪专业学生

科目《烹饪学科中的基本概念》授课班级:2008级烹饪专业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周第* 课时

教学提示:绪论主要介绍烹饪学科中的七个基本概念和本书的学习方法,作为本书的总纲。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中式烹饪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绪论安排2课时,教师只讲三个基本概念,其余部份学生自学。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周第* 课时

教学提示:本章主要介绍中式烹饪的起源、发展和昌盛的历史,以及中国烹饪史给人们的启示,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中国烹饪史有一个粗线条的了解,知道它是中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安排四课时,前面2

课时串讲中国烹饪的起源、发展和昌盛,只需拟出几个纲目即可,后面2课时重点讲第四节,力求将道理说透。史实描写部分,学生自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4)

第三章中国菜品

授课内容:《中国菜品》

第二节中国菜品

授课对象:三年制中职烹饪专业学生

科目《中国菜品》授课班级:2008级烹饪专业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周第* 课时

教学提示:本章主要介绍中国菜品的属性与命名,中国菜品的构成,中国菜品的继承、创新与审定,以及当代菜

五.教学过程设计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周第* 课时

教学提示:本章主要介绍中国筵席的特征与类别、筵席的结构、筵席设计的原则与要求、筵席改革与试行分餐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中国筵席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加深对餐饮业配套经营方式的了解。

本章教师只讲第二节与第四节,各用2课时。其他内容学生课外自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7)

第六章中国饮食民俗

授课内容:《中国饮食民俗》

第一节中国烹饪的风味流派

授课对象:三年制中职烹饪专业学生

科目《中国烹饪的风味流派》授课班级:2008级烹饪专业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周第* 课时

教学提示:本章安排6课时,第一节中的定义、成因和第二节中的四大菜系,各讲2课时,另外2 课时可讲本地风味或安排一次课堂讨论,议题是如何振兴本地菜。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八章中国当代餐饮市场授课内容:《中国当代餐饮市场》

第一节中国当代餐饮市场

授课对象:三年制中职烹饪专业学生

科目《中国当代餐饮市场》授课班级:2008级烹饪专业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周第* 课时

教学提示:本章安排四个方向,当代餐饮格局、市场需要新型厨师,时代呼唤绿色餐饮,中国餐饮走向世界。第一节中的定义、成因和第二节中的四大菜系,各讲2课时,另外2 课时可讲本地风味或安排一次课堂讨论,议题是如何振兴本地菜。

中式烹调师初级教学大纲

中式烹调师初级教学大 纲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中式烹调师》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烹饪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菜肴制作的工艺流程及其相应的工艺方法和手段,对烹饪原料选择与加工工艺、调配工艺、制熟工艺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熟练的掌握各种基本烹调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烹饪美食的生产、研究及创新奠定基础。烹调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并且需要有烹饪化学、原料学、烹饪营养学、烹饪卫生学、烹饪美学、食品卫生物学、中国烹饪概论、中国饮食文化等课程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因此要求学生首先掌握上述课程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较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课程设置说明 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烹调工艺的基本概念,了解厨房的组织与设备工具,烹饪原料的选择,对原料的初加工、切配、调味、加热与美化,饮食发展现状及菜品改革与创新。 三、课程性质 该课程的学习需要有烹饪化学、原料学、烹饪营养学、烹饪卫生学、食品卫生物学、烹饪美学、中国烹饪概论、中国饮食文化等课程的基础理论作为指导,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与面点工艺学以及其他食品加工工艺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30学时) 绪论(2学时) (一)教学内容:烹调工艺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二)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我国饮食文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饮食文化的重大意义;怎样学习烹调工艺学。 第一章烹饪原料的选择与感官鉴别(2学时)(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烹饪原料的选择 1、烹饪原料选择的意义。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3191010 【英文译名】:Engineering Geology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学分数】:2 【总学时】:32 【实践学时】:0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其目的在使学生了解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及其运用于土木工程实践中,并能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进行一般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和采取相应的防治处理措施。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其目的在使学生了解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及其运用于土木工程实践中,并能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进行一般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和采取相应的防治处理措施。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概论》; 后继课程《土力学》、《基础工程》。 四、课程内容 (一)绪论(1学时) 1.了解工程地质学与地质学相互间的关系; 2.了解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 3. *掌握地基稳定的基本要求。 (二)地壳及其物质组成(3学时) 1.了解地球具有的圈层构造; 2.*掌握地质作用基本概念和分类; 3.理解元素、矿物、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单位, 4.*掌握常见矿物的物理性质; 5.*重点掌握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三)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2学时) 1.了解地质年代概念包括相对年代与绝对年代划分的方法。 2.*掌握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与切割律的基本方法。 3.*掌握第四纪沉积物分类和基本物理力学特性。 (四)地质构造(5学时) 1.了解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方法和工程地质评价; 2.*掌握地层界触关系和岩层产状; 3.*掌握褶皱、节理、断层等几种常见地质构造的概念、要素、类型及特性。 (五)地下水(3学时) 1.了解地下水基本概念、分布和分类; 2.*掌握岩石(层)的水理性质,重力水的类型及其特征、循环与运动; 3.*掌握地下水引发的工程和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六)地表地质作用(5学时) 1.了解几种常见的地表地质作用; 2.*掌握其作用特点、形成规律和对工程的不良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七)岩土工程地质分级和分类(2学时) 1

中式烹调师初级教学大纲之欧阳家百创编

《中式烹调师》课程教学大纲 欧阳家百(2021.03.07)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烹饪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菜肴制作的工艺流程及其相应的工艺方法和手段,对烹饪原料选择与加工工艺、调配工艺、制熟工艺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熟练的掌握各种基本烹调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烹饪美食的生产、研究及创新奠定基础。烹调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并且需要有烹饪化学、原料学、烹饪营养学、烹饪卫生学、烹饪美学、食品卫生物学、中国烹饪概论、中国饮食文化等课程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因此要求学生首先掌握上述课程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较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课程设置说明 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烹调工艺的基本概念,了解厨房的组织与设备工具,烹饪原料的选择,对原料的初加工、切配、调味、加热与美化,饮食发展现状及菜品改革与创新。 三、课程性质 该课程的学习需要有烹饪化学、原料学、烹饪营养学、烹饪卫生学、食品卫生物学、烹饪美学、中国烹饪概论、中国饮食文化等课程的基础理论作为指导,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与面点工艺学以及其他食品加工工艺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30学时) 绪论(2学时) (一)教学内容:烹调工艺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二)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我国饮食文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饮食文化的重大意义;怎样学习烹调工艺学。

第一章烹饪原料的选择与感官鉴别(2学时)(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烹饪原料的选择 1、烹饪原料选择的意义。 2、烹饪原料选择的基本原则。 3、烹饪原料选择的方法。 第二节烹饪原料的感官鉴别 1、烹饪原料感官鉴别的概念和意义。 2、烹饪原料感官鉴别的方法和要求。 (二)基本要求:了解烹饪原料选择的意义,要求和质量标准。 重点:掌握烹饪原料选择的原则和方法,懂得品质鉴别的意义、标准、方法、能根据烹调工艺的要求对常用的烹饪原料进行感官鉴别。 难点:能够根据烹调工艺的要求对常用的烹饪原料进行感官鉴别。 第二章初加工工艺(8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鲜活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1、果蔬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2、禽畜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3、鱼类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4、其他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第二节干制原料的涨发工艺 1、干制原料涨发的概念及一般流程 2、水发工艺 3、碱发工艺 4、油发工艺

(完整版)烹饪概论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绪论什么是烹饪? 第一章中国烹饪简史 第一节中国烹饪的起源 第四节中国烹饪史的启示 第二章中国烹饪原理与技术规范第二节中国烹饪的民族文化特质第四节中国烹饪工艺的现代化第三章中国菜品 第一节中国菜的属性与命名 第二节中国菜品的构成 第四节当代菜品流行潮与迷宗菜第四章中国筵席 第二节筵席的结构 第三节筵席设计的原则与要求第五章中国的烹饪风味流派 第一节什么是烹饪风味流派 第二节中菜主要流派 第六章中国饮食民俗 第一节饮食民俗概述 第二节年节文化食俗 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 第一节饮食文化概述 第二节中国烹饪文化遗产 第八章中国当代餐饮市场 第一节中国当代餐饮市场的格局第二节市场需要的新型厨师

教案(1) 授课内容:《烹饪学科中的基本概念》绪论:什么是烹饪? 第一节烹饪学科中的基本概念 授课对象:三年制中职烹饪专业学生 科目《烹饪学科中的基本概念》授课班级:2008 级烹饪专业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周第* 课时 教学提示:绪论主要介绍烹饪学科中的七个基本概念和本书的学习方法,作为本书的总纲。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中式烹饪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绪论安排2 课时,教师只讲三个基本概念,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案2) 第一章中国烹饪简史 授课内容:《中国烹饪简史》 第一节烹饪学科中的基本概念 授课对象:三年制中职烹饪专业学生 科目《中国烹饪简史》授课班级:2008 级烹饪专业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周第* 课时 教学提示:本章主要介绍中式烹饪的起源、发展和昌盛的历史,以及中国烹饪史给人们的启示,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中国烹饪史有一个粗线条的了解,知道它是中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普通地质学是对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概括介绍,是面向地质学及地质类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于地质学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开设的一门先导性课程,每学年授课64学时(含48学时讲课与18学时实验课程)。课程包括以下基本教学内容:宇宙中的地球、矿物、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质年代、地震与地球内部构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风化作用、河流及其地质作用、冰川及其地质作用、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块体运动、地球环境与资源、地球系统科学概述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地质思维与地球系统科学观,为进一步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面向低年级地质类专业开设,学生通过普通地质学的学习,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课程内容包括以下教学模块:地球基本知识、地表外动力地质作用、岩石圈内动力地质作用、地质环境与人类与实验教学等五大部分。 地球基本知识主要介绍最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矿物、地质年代等内容。 地表动力地质作用介绍各种地表动力作用和产物,和主要包括外动力地质作用与 - 4 -

沉积岩、河流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湖泊地质作用、风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和地下水地质作用等。 岩石圈动力地质作用主要介绍各种内动力地质作用和产物,包括岩浆作用和岩浆岩、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地震活动、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等。 地质环境与人类主要介绍与地质相关的环境和对人类的影响,主要包括地球资源、地质环境、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实验教学主要介绍和培养学生的地质基本实践技能,主要包括晶体模型、矿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罗盘使用和地形图、地质图填绘以及图切剖面等实验教学内容。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普通地质学课程是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地质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全院每年平均有60余名学生学习该课程。作为地质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是结晶矿物学、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地质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对祖国河山与大自然的热爱,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地质园地,培养学生地质学思维方法、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地质学的时空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初步学习与掌握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学会地质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分析和研究地质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地质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完成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课后作业和地质实践技能训练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和实验报告。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 - 4 -

最新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第七章第1节力教案

板书 第八章力 新课讲授观看图片,引导学生 要想分析什么是力,首先让我们看看以下这些情 况中,有没有“力”的存在? 人推车过程中,有力存在吗? 谁用力了? 谁受了力? 学生思考,并回答 有。 工人。 车。 举出示例, 归纳分析。 练习施力 物体和受 力物体的 识别。 除了人可以施加力,其他物体也可以对别的物体 施力…… 展示图片,引导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生活中说的推、拉、提、举、 吸引等概括为作用。前面的物体施加力称为施力 物体,后面的物体受到力称为受力物体。所以力 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板书 第一节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用符号 F 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简单介绍牛顿 学生思考,并回答 聆听 聆听 通过大量 事例,概括 力的概念。 明确有关 力的各种 概念

引导、讲授 如何简单方便的描述力呢?物理学中常用力的示意图的方式。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板书 四、力的示意图 提问 我现在手中有一块磁铁和一块铁块,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的小车上,将两个小车离开一定距离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演示实验 观察到什么现象? 这说明什么呢? 我们再做一个实验,请一个同学来帮忙。 演示实验学生思考、讨论、 不相同。(举例说 明) 改变大小;改变方 向; 参与实验 学生思考,回答 不相同 与力作用点位置 有关 聆听 学习物理 要求 形成良好 规范

中国烹饪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烹饪概论》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的 《中国烹饪概论》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系统学习、了解中国烹饪文化、科学、艺术的总体特点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从事餐饮行业工作所需基本素质的入门课程。本课程是以研究中国烹饪历史发展、中国烹饪文化、风味流派、中国烹饪艺术为主要内容,揭示中国饮食文明发展规律的中国烹饪学的整体概括性论述。任务是使学生使系统地了解中国烹饪文化、科学、艺术的总体特点和发展趋势,并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理论运用与实践之中。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一)绪论 教学内容: 1、与吃有关的语言; 2、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3、烹饪、烹调与饮食的含义; 4、烹饪的意义; 5、中国烹饪特色; 6、风味流派与养生;

7、中外饮食差异。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分析烹饪、烹调与饮食的关系; 2、掌握烹饪的意义; 3、掌握中国烹饪特色; 4、掌握风味流派与养生; 5、掌握中外饮食差异。 教学重点:1、中国烹饪特色;2、风味流派与养生。难点:烹饪、烹调与饮食的含义与关系。 (二)中国烹饪历史发展 教学内容: 1、中国烹饪的萌芽阶段; 2、中国烹饪的形成阶段; 3、中国烹饪的发展阶段; 4、中国烹饪的成熟阶段; 5、现代中国烹饪文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中国烹饪的萌芽阶段; 2、知道中国烹饪的形成阶段; 3、掌握中国烹饪的发展阶段; 4、掌握中国烹饪的成熟阶段; 5、清楚现代中国烹饪文化。 教学重点:中国烹饪的各个阶段 难点:中国烹饪各个发展阶段的关系 (三)中国烹饪原料 (四)教学内容: 1、中国烹饪原料的基本概念及开发利用的历程; 2、中国烹饪原料的特点与分类; 3、中国烹饪原料的鉴别与选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中国烹饪原料的基本概念及开发利用的历程;

环境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379 课程名称:《环境水文地质学》 英文名称:Hydr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27学时 学分:1.5学分 适用对象:环境工程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工程力学》、《高等数学》 二、课程简介 《环境水文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的学科,是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形成、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地理分布的科学。通常所说的水文学是指陆地水文学,而陆地水文学又包括水文学及水文调查、河流动力学、水文学原理、水文地理学、水文预报、水文分析与计算、工程水文学、城市水文学,而课程主要是工程水文学的容。本课程的总学时为30学时,课堂教学都是按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而设定的,而与环境工程专业关系不为紧密的则建议自学。 《环境水文地质学》是研究水文现象的变化规律及其在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主要讲授与城市供水系统的取水和雨、污水收集排放相关的水文学知识。结合专业需要,使学生了解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掌握水文学的基本原理,学会水文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熟悉水文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应用,以完成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的有关基本业务训练,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以后从事专业工作解决水文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 《环境水文地质学》课程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与《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构成一个课程系列。其重点是介绍水文学的基本知识、水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水文资料的应用、水文分析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的任务 1.为学习排水管网、水工程施工、水源工程、环境保护等后续知识打好基础,为本专业学生拓宽知识面、扩大就业围做好知识储备。 2.使学生应掌握水循环、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及数理统计的基本方法,具备资料收集、整理及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第一节力课堂练习

2017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第一节力课堂练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物理八下7.1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A.地球B.水桶C.绳子D.手 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只有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小红和小明站在冰面上静止.小明在后面推了小红一下,使小红向前滑去,同时,小明后退,这个现象不能说明()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如图是同一弹簧两次受力的情景.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A.大小有关 B.作用点有关 C.方向有关 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5.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不同类,它是()A.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C.橡皮泥上留下漂亮指印

D.小铁球受旁边磁铁吸引会转弯 6.如图所示,用扳手拧紧螺母时,以同样大小的力分别作用在a、b、c点,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在a点时,力的作用效果最明显 B.作用在b点时,力的作用效果最明显 C.作用在c点时,力的作用效果最明显 D.作用在a、b、c三点时,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7.王明同学用力提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提力,同时水桶对王明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A.完全相同 B.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 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 D.作用点相同,大小、方向都不同 8.在足球场上,优秀运动员的脚踢在球的恰当的位置,球会划过一道弧线飞转过守门员而使球进入球门,这就是所谓的“香蕉球”.这里的:“恰当的位置”,从力的三要素分析是指力的() A.大小B.方向C.作用点D.以上都是 9.黔东南州2015年“5?1”期间,各县市都在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健民活动,如图所示为凯里体育馆旁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其中乙队取胜,甲乙两队的拉力()

中式烹调师教学大纲09

《中式烹调师》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烹饪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菜肴制作的工艺流程及其相应的工艺方法和手段,对烹饪原料选择与加工工艺、调配工艺、制熟工艺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熟练的掌握各种基本烹调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烹饪美食的生产、研究及创新奠定基础。烹调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并且需要有烹饪化学、原料学、烹饪营养学、烹饪卫生学、烹饪美学、食品卫生物学、中国烹饪概论、中国饮食文化等课程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因此要求学生首先掌握上述课程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较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课程设置说明 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烹调工艺的基本概念,了解厨房的组织与设备工具,烹饪原料的选择,对原料的初加工、切配、调味、加热与美化,饮食发展现状及菜品改革与创新。 三、课程性质 该课程的学习需要有烹饪化学、原料学、烹饪营养学、烹饪卫生学、食品卫生物学、烹饪美学、中国烹饪概论、中国饮食文化等课程的基础理论作为指导,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与面点工艺学以及其他食品加工工艺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内容:烹调工艺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二)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我国饮食文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饮食文化的重大意义;怎样学习烹调工艺学。 第二章烹饪原料的选择与感官鉴别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入厨基础知识 1、厨师的职业道德 了解厨师行业中的职业道德有关职责 2、厨房的工作岗位及其职责 了解地方菜厨房中的各种岗位的工作职责 3、地方菜的组成及风味特点 ①了解粤菜的风味特点 ②掌握各地方菜的特点 第二节烹饪原料的选择 1、烹饪原料选择的意义。 2、烹饪原料选择的基本原则。 3、烹饪原料选择的方法。 第三节烹饪原料的感官鉴别

工程地质学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Engineering?Geology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数】: 【总学时】:40 【实践学时】:8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课程系统地讲授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及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系统概括了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适量安排一定时间的参观及试验。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国内外工程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动态,能从系统的、动态的角度认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今后研究与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等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初步应用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工程地质问题,能运用力学原理进行工程地质问题的定量评价等。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从事工程地质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中的地质思维逻辑,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动力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层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工程力学》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 绪论 一、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四、本课程的内容与学习方法 重点了解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工程地质学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重点: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的概念;工程地质学的意义 第一章土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 第一节土的粒度成分 粒径、粒组概念;粒组划分;粒度成分测定与表示;土按粒度成分分类; 第二节土的矿物成分 土中矿物成分类型;矿物成分与粒度成分的关系;粘土矿物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第一节土中的水与气体

冷菜与食品造型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定位 本课程是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适用于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属于B类课程。本课程定位于培养烹饪专业学生所必需的冷菜、冷拼、食品雕刻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艺,为学生继续学习和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奠定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本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餐饮行业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需的冷菜、冷拼与食品雕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宴会冷菜、冷拼制作技艺及食品雕刻技法。使学生具备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技术,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三、先修及后续课程 建议先修《烹饪原料知识》与《烹饪概论》课程; 四、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章概述 教学内容:第一节冷菜制作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冷菜制作的过程及基本功训练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冷菜制作的起源和发展情况,懂得学好冷菜制作的重要性,掌握冷菜制作的特点及分类情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苦练基本功的学习精神。 第2章冷菜的烹调方法(一) 教学内容:第一节拌、炝、腌 第二节醉、糟、泡 第三节盐水煮、白煮 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冷菜中常用烹调方法的拌、炝、腌、醉、糟、泡、盐水煮、白煮的概念及操作要求,并能制作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冷菜。 第3章冷菜的烹调方法(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卤、酱、冻 第二节油炸卤浸、油焖 第三节腊、风、熏

第四节烤、脱水制品 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冷菜中常用烹调方法中的卤、酱、冻、油炸卤浸、油焖、腊、风、熏、烤、脱水制品的概念及操作要点,并能制作以这些烹调方法相应的冷菜(菜肴的质量符合要求)。 第4章装盘 教学内容:第一节装盘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装盘的类型和式样 第三节装盘的步骤,手法及点缀 第四节冷菜的切配装盘实例 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懂得装盘的基本要求、类型和式样,熟练地掌握装盘的步骤、手法和技巧。装盘后的冷菜形状美观,符合卫生要求。 第5章艺术拼盘 教学内容:第一节艺术拼盘的意义及特点 第二节构思与构图 第三节艺术拼盘成型技巧与要求 第四节雕品的应用与艺术拼盘的实例 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艺术拼盘的特点及作用,熟练地掌握艺术拼盘的构思与构图,拼摆成型技巧及要求,并能拼制若干品质的艺术拼盘。 第6章筵席冷菜的设计 教学内容:第一节筵席冷菜设计的原则及要求 第二节各种筵席对冷菜制作的要求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筵席冷菜设计的原则要求,并对一般筵席的设计和制作有独立的操作能力。 第7章食品雕刻 教学内容:第一节食品雕刻的特点及要求 第二节食品雕刻的工具及原料 第三节食品雕刻的种类及刀法 第四节食品雕刻的制作步骤及实例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eology 课程编号:03110110 课程类别:专业课,选修 总学时数:32 学分:2 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由于任何建筑工程都离不开地质环境,故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工程地质知识,而《工程地质》正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因此本课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营用过程中的影响,并能正确处理和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和方法,能够正确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问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导言 1.教学内容 工程地质的概念、研究工程地质的目的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内容及发展以及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2.重点、难点 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工程的关系。 3.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任务; (2) 理解工程地质和土木工程工程的关系; (3) 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二章矿物与岩石 1.教学内容 (1) 主要造岩矿物及其性质;

(2) 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主要介绍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及其鉴别方法; (3) 特殊类土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2、重点、难点 (1)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2) 常见岩石的类型及工程性质。 (3) 矿物识别的方法及常见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 3.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矿物的概念及其主要形态特征和物理性质指标; (2) 掌握主要造岩矿物及其鉴定特征; (3) 掌握岩石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分类; (4) 掌握岩浆及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岩浆岩的产状、结构、构造及其主要矿物成分和分类原则; (5) 掌握沉积物和沉积岩的基本概念,掌握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掌握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及其分类原则; (6) 掌握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概念,了解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掌握变质岩的主要结构、构造特征及主要特征矿物和分类原则; 第三章地质构造 1.教学内容 (1) 地质年代及其划分方法; (2) 岩层的产状要素及其测定方法; (3) 褶皱构造(含水平、单斜构造)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4) 断裂构造(节理、断层)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5) 地层的接触关系; (6) 岩石与岩体的基本概念及其质量评价。 2.重点、难点 重点:地层间的接触关系,褶皱与断层类型及识别标志。 难点:地层产状与测量方法,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 3.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地壳运动的基本知识及其表现形式和构造运动的方向分类,掌握地质作用的概念; (2) 掌握岩层的基本概念,岩层产状与产状要素的测量方法,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组合关系;掌握地质构造对岩石(层)工程性质的影响的分析方法; (3) 掌握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构造地质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 1. 明确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 了解构造地质学分析涉及到的两个重要概念:构造尺度和构造层次 3. 明确学习构造地质学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 1.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质学 2. 构造尺度与构造层次的概念 3. 构造解析的思想和方法 4. 学习构造地质学的意义 三、主要内容 构造地质学的内涵和研究对象;地质构造;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地质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构造尺度;构造层次;构造解析的思想和方法;学习构造地质学的意义四、本章要点 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尺度和构造层次的概念 五、本章思考题 1. 何为地质构造? 2. 对地质构造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3. 什么是构造尺度和构造层次?各有哪些种类? 第二章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 一、教学目标 1. 明确面状和线状构造的产状表示法 2. 了解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原生构造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 1. 利用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与底面 2. 倾斜岩层与直线的产状要素 3. 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在地形地质图上的特征 4. 地层的接触关系 5. 沉积岩中的软沉积变形构造 6. 岩浆岩中的原生构造 三、主要内容 面状构造与线状构造的产状表示法;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沉积岩层顶、底面的识别标志;软沉积变形的种类;地层接触关系的基本类型及其构造意义;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即“V”字形法则) 四、本章要点 沉积岩层顶、底面的识别及其应用;不整合接触关系的识别标志;软沉积物变形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

五、本章思考题 1. 走向、倾向和倾角的含义是什么? 2. 岩层的露头宽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3. 如何在地形地质图上判定地层是否是水平地层? 4. 沉积岩层有哪些基本的接触关系?如何识别它们?各反映了什么构造意义? 5. 如何判断沉积岩层的顶、底面? 6. “V”字形法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 软沉积变形主要有哪些几种? 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一、教学目标 1. 明确应力、应力状态的概念和特点 2. 明确应力莫尔圆的含义与特点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 1. 应力、正应力、剪应力的概念 2. 主应力、主方向和主平面的概念与应力状态 3. 应力莫尔圆的概念与特点 4. 应力场、应力轨迹与应力集中 三、主要内容 应力、正应力、剪应力的概念;主应力、主方向的概念;单轴、双轴和三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莫尔圆;应力场的概念及其表示法 四、本章重点 双轴和三轴应力状态二维应力分析的莫尔圆;应力场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五、本章思考题 1. 应力、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2. 单轴、双轴和三轴应力状态二维应力莫尔圆上任意一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 影响应力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四章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 一、教学目标 1. 明确应力、应变的概念和特点 2. 明确岩石变形的三个阶段 3. 明确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外界因素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 1. 变形、位移和应变的概念 2. 旋转应变与非旋转应变 3. 递进变形、全量应变与增量应变 4. 岩石的变形阶段 5.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外部因素 三、主要内容

中式烹调课程大纲及计划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烹饪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菜肴制作的工艺流程及其相应的工艺方法和手段,对烹饪原料选择与加工工艺、调配工艺、制熟工艺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熟练的掌握各种基本烹调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烹饪美食的生产、研究及创新奠定基础。烹调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并且需要有烹饪化学、原料学、烹饪营养学、烹饪卫生学、烹饪美学、食品卫生物学、中国烹饪概论、中国饮食文化等课程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因此要求学生首先掌握上述课程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较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课程设置说明 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烹调工艺的基本概念,了解厨房的组织与设备工具,烹饪原料的选择,对原料的初加工、切配、调味、加热与美化,饮食发展现状及菜品改革与创新 。 三、课程性质 该课程的学习需要有烹饪化学、原料学、烹饪营养学、烹饪卫生学、食品卫生物学、烹饪美学、中国烹饪概论、中国饮食文化等课程的基础理论作为指导,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与面点工艺学以及其他食品加工工艺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30学时) 绪论(2学时) (一)教学内容:烹调工艺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二)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我国饮食文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饮食文化的重大意义;怎样学习烹调工艺学。 第一章烹饪原料的选择与感官鉴别(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烹饪原料的选择 1、烹饪原料选择的意义。 2、烹饪原料选择的基本原则。 3、烹饪原料选择的方法。 第二节烹饪原料的感官鉴别 1、烹饪原料感官鉴别的概念和意义。 2、烹饪原料感官鉴别的方法和要求。 (二)基本要求:了解烹饪原料选择的意义,要求和质量标准。 重点:掌握烹饪原料选择的原则和方法,懂得品质鉴别的意义、标准、方法、能根据烹调工艺的要求对常用的烹饪原料进行感官鉴别。 难点:能够根据烹调工艺的要求对常用的烹饪原料进行感官鉴别。 第二章初加工工艺(8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鲜活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1、果蔬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2、禽畜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3、鱼类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4、其他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第二节干制原料的涨发工艺 1、干制原料涨发的概念及一般流程

《环境地学》教学大纲

《环境地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学时:48 学分:3 先修课程:环境学、生态学等基础课程。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地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论等基础知识,地学基础的研究方法和发展动向,能够应用所学本课程的知识简单分析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掌握地图的基础知识,能绘制地形图、专业地图等。 二、基本要求: 1.掌握与地学相关的各个专业名词。 2.熟悉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内外力对岩石圈运动的影响。 3.掌握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运动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4.掌握天气系统的各个专业名词。 5.掌握地上水和地下水的运动和补给。 6.了解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7.掌握土壤的基本特征、形成规律和土壤类型分布。 8.熟悉地球表层系统的自然区划及地域分异。 9.掌握地图绘制的过程。 三、教学内容: 1 绪论 要求学生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人类与环境系统的当代学科以及环境地学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充分认识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 宇宙中的地球 要求学生了解宇宙和天体、太阳和太阳系、地球的年龄和演化、地球的运动,以更宏观的角度从宇宙、太阳系来介绍地球;基本掌握地球的结构。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充分认识到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3 岩石圈 要求学生了解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力作用下的地壳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下的岩石圈物质运动,掌握一些现象的成因,会识别主要的矿物。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区分主要的矿物,分析各种灾害的成因。 4 大气圈 要求学生了解大气的组成与结构、物理性状、太阳辐射、气温的变化、大气水分的状态及产物、大气的水平和垂直运动、天气系统和气候的形成与变化;掌握大气的结构、地面和大气辐射、大气增温和冷却的原因、地方气候与小气候、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充分认识地方小气候的形成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5水圈 要求学生了解水的分布、水分循环、水量平衡,海洋的构造和形态结构、海水的周期性涨落运动——潮汐、海流与洋流,河系的形成及基本特征、河流的水情要素、河流水量补给、河流径流,湖泊的分类、湖水的运动、水库、沼泽,地下水的储存状态、地下水按储藏条件的分类、地下水的运动,天然水化学以及地球上和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6土壤圈 要求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形态、环境特性,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掌握土壤污染机理以及防治。 7自然区划 在介绍各圈层特征的基础上,从地球表层整体和各圈层相互联系的角度,阐明地球表层环境的地域分异和规律、并介绍自然区划、地球表层系统。要求学生了解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地球表层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掌握自然区划。 8 地图与遥感 本章主要介绍地图定义、特性和组成要素及应用遥感技术绘制地图和进行地质勘测。要求学生了解地图的分类和组成要素,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特点和阅读步骤;掌握地图的特征,地形图的绘制。 四、学时分配:

初中物理第七章第1节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日常生活中多种力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橡皮筋、气球、钢尺、海绵、塑料瓶、磁铁、小车、铁架台、激光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现在来进行一个小比赛,请前后桌同学扳手腕,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 请问这位赢了的同学,你是因为什么原因才能取得胜利?(力气大)那么,在物理学中力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学习活动一:力 1、出示学生班级大扫除的图片,请同学指出哪些过程用到了力。抽学生回答后提问:是不是只有人能产生力? 2、出示图片(推土机推土,磁铁吸引铁钉,马拉车,压路机压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指出力的符号和单位。 3、请同学指出下列图片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4、通过刚才的活动,老师还有几个问题,大家交流讨论后告诉老师。 (1)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

(2)物体不相互接触能不能产生力呢? (3)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吗? 5、教师演示实验:磁体同名磁极间相互排斥力推动小车运动。 得出结论: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 请同学想一想还有哪些不相互接触产生力的例子。 (二)学习活动二:力的作用效果 1、现在我们认识了力,请同学们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设计一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而产生力的实验。要求:各组同学先设计出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2、各组同学完成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3、抽学生上台表演,并说出观察到的现象:橡皮筋伸长,海绵变形,气球压扁,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方向改变。 请同学将它们分类,归纳总结出:(橡皮筋伸长,海绵变形,气球压扁)这些是改变了物体的形状。(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方向改变)这些是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4、小试身手:指出下列现象中,哪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把它的序号填入括号中()1、停在站内的汽车 2、从站内开出的火车,速度在逐渐增大 3、行驶的汽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停住 4、被起重机吊起的重物匀速上升 5、正在转弯的汽车 总结得出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时运动状态不变。 5、出示图片,提问:有力存在吗?从哪里判断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判断力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 6、教师用力压桌面,提问:有没有施加压力?有没有作用效果?教师演示实验,说明桌子发生了形变,只是形变非常微小,用眼睛观察不到。 (三)学习活动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到杆的形变程度不一样,那么,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与关系呢? 2、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小实验,认真观察现象。(控制变量法) (1)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朝一个方向弯小钢尺; (2)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朝上和朝下弯折钢尺; (3)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部位朝下弯折钢尺。 3、抽同学说出各个小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得出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用图像描述一个力的三要素时,更简单、直观。请同学们观看微课,总结出方法。

烹饪概论教案

绪论什么是烹饪 第一章中国烹饪简史 第一节中国烹饪的起源 第四节中国烹饪史的启示 第二章中国烹饪原理与技术规范第二节中国烹饪的民族文化特质第四节中国烹饪工艺的现代化 第三章中国菜品 第一节中国菜的属性与命名 第二节中国菜品的构成 第四节当代菜品流行潮与迷宗菜第四章中国筵席 第二节筵席的结构 第三节筵席设计的原则与要求第五章中国的烹饪风味流派 第一节什么是烹饪风味流派 第二节中菜主要流派 第六章中国饮食民俗 第一节饮食民俗概述 第二节年节文化食俗 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

第一节饮食文化概述 第二节中国烹饪文化遗产 第八章中国当代餐饮市场 第一节中国当代餐饮市场的格局 第二节市场需要的新型厨师 教案(1) 授课内容:《烹饪学科中的基本概念》绪论:什么是烹饪 第一节烹饪学科中的基本概念 授课对象:三年制中职烹饪专业学生 科目《烹饪学科中的基本概念》授课班级:2008级烹饪专业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 *周第 * 课时 教学提示:绪论主要介绍烹饪学科中的七个基本概念和本书的学习方法,作为本书的总纲。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中式烹饪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绪论安排2课时,教师只讲三个基本概念,

(教案2) 第一章中国烹饪简史 授课内容:《中国烹饪简史》 第一节烹饪学科中的基本概念 授课对象:三年制中职烹饪专业学生 科目《中国烹饪简史》授课班级:2008级烹饪专业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 *周第 * 课时 教学提示:本章主要介绍中式烹饪的起源、发展和昌盛的历史,以及中国烹饪史给人们的启示,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中国烹饪史有一个粗线条的了解,知道它是中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安排四课时,前面2课时串讲中国烹饪的起源、发展和昌盛,只需拟出几个纲目即可,后面2课时重点讲第四节,力求将道理说透。史实描写部分,学生自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