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师道尊严源于师德公正

师道尊严源于师德公正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117503806.html,

师道尊严源于师德公正

作者:钟栎娜

来源:《学园》2013年第07期

师道尊严出自《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师道尊严”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师道尊严”的含义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但是其初衷却提醒我们要尊道,尊有道之师。

何为师?《论语·宪问》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这是孔子对为师之道的一种解释:我为什么要为他去劳作呢?因为我爱他!我为什么要对他进行教育呢?因为我爱他!教育是具有爱心的人所从事的事业。在孔子看来,为师之道在于仁也!“师者,人之模范也”,德高望重是为师的重要条件,正如《荀子·修身》所言,“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只有具备了善的品质才可教育他人。所以,师德是教师及其教育受人敬重的基本前提。

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从实践的角度看,应该是公益、公平和具有人道情怀的,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影响学生一生。据笔者了解,学生或学生家长对教师的品质缺陷最不能原谅、结怨最多的是教师的偏私与不公正。古人言:不患寡而患不均。因此,笔者认为要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世人的敬重,师德公正是源头。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素来注重教育的公正性原则,子曰:“有教无类”,即不应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可见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萌芽阶段,教育家们就开始注重教育的公平性原则。然而,现代教师并不都“认识”教育公正。学校里有需要特殊教育和对待的学生,例如领导的孩子,还有天生聪颖、深得老师喜爱的学生,很难有老师能说,从没有过偏心,教育公正不是一种天赋观念,教师公正行为的选择全凭教师个人的心地善良、作风正派和“自然愿望”,是很难维持的。何况有的教师并不了解和认识教育公正,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教育也要讲公正;其次,学校并不都重视教育公正。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第三者要对教师的偏私与不公正作出准确评判往往有一定难度,教育公正或许也因此而成为人人皆知的“模糊问题”。有的学校从不重视对教师进行公正观念的教育;有的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实际存在的不公行为不加约束,甚至不闻不问,以致在一些地方,教师侮辱、体罚学生,随意罚没学生财物,或考试送分、试卷泄密、集体作弊等从教不公、从教不廉的严重事件时有发生。而遭遇此类不公的学生,多数不愿张扬,但却积怨于心;再次,社会不良风气干扰教育公正。人们公正观念的淡薄,特别是干扰社会公正的社风、行风,是影响教师公正从教的外因。

教师职业道德公正,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物时能做到坚持原则,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合乎道理、抛弃私心杂念。要做到师德公正,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