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中国寻找人类祖先

在中国寻找人类祖先

在中国寻找人类祖先
在中国寻找人类祖先

古人类学中支持夏娃假说的叫“替代说”或“出自非洲”说,因为其学说的核心是由非洲走出来的现代人祖先替代了亚欧大陆的原住民。与其针锋相对的还有另一种假说叫“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假说”,这是1984年由中国的吴新智、美国的沃尔波夫和澳大利亚的桑恩联名提出来的。这个假说中涉及到中国的部分,主张东亚的现代人是由当地的化石人类起源的。

除了五六十年代中国发现的许多人类化石填补了北京直立人与现代人之间的历史空缺外,从70年代以来,又在中国许多地方发现了不少新的、有的还保存颇好的人类化石,如贵州桐梓、山西许家窑、陕西大荔、辽宁金牛山、安徽巢县的早期智人化石,安徽和县、湖北陨县、南京汤山的直立人化石以及更多的晚期智人化石,都为加强中国的直立人与现代人之间的祖裔关系增添了新的实物证据,增强了中国现代人来源于中国直立人假说的说服力。

通过对近20余年发现的新标本的考察,科学家们发现不少的中国直立人的特征在中国智人化石中也能找到。举例来说,直立人所有的粗厚的眉脊,在大荔、金牛山和马坝的早期智人头骨也能见到;大荔和许家窑早期智人头骨骨壁不比北京直立人薄;此外,中国直立人的另一些特征继续存在于中国早期智人,只是相对弱些,到了晚期智人那里则变得更弱,这正好反映中国直立人到晚期智人之间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中国直立人与智人之间的逐渐过渡还表现于他们的形态特征组合的镶嵌现象,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年代在距今20~30万年左右的和县头骨,正好处于直立人向智人过渡的时期,它的形态特征也是以直立人为主附带着不少所谓智人的特征。两类特征镶嵌的共存于一个头骨,明显地体现了直立人与智人之间的过渡状态。由于直立人与智人之间在形态上没有一条分明的分界线,1993年美国的沃尔波夫等人甚至提出了将直立人归并入智人中的看法。

北京直立人和由此以后的古人类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共同特征。不同特征的进化速率不同加之其它因素,又导致中国直立人与智人之间产生了特征镶嵌的现象。这两点成了中国直立人向智人发展的有力证明。

在60年代,中国还发现了大约110万年前的陕西蓝田公王岭的直立人头骨和大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的直立人牙齿,虽然化石材料不多,但中国古人类的一些特征仍然在这些标本上有所体现。古人类学家由此认为,就现有证据而言,将中国人的来源由北京直立人再向前追溯一百余万年到元谋直立人很可能是合理的。但由此再向前追溯,至今在中国还没有可信的化石证据。比元谋直立人早的人类化石,除了爪哇的个别地点的化石材料可能达到180万年外,迄今全部发现于非洲。

最早的人类由古猿演变而来。过去长期以来,古人类学界以能否制造工具作为区分人和猿的标志。但是自从60年代发现黑猩猩也能制造工具后,改变了人们关于人猿分类标志的认识,现在科学家将经常性直立行走作为人类从猿类中分离出来的标志。

根据已有的证据而言,最早能直立行走的人类化石,是1994年宣布的在埃塞俄比亚阿拉米斯发现的地猿,有440万年的历史。此外1995年,在肯尼亚还发现了距今420万~390万年的南方古猿。现已发现的距今400万~200万年之间的人类化石全都发现于非洲,而且数量不少。亚洲和欧洲已发现的人类化石还没有早于180万年前的,美洲和澳洲就更要晚得多。由于这些资料的存在,绝大多数学者很自然地倾向于认为最早人类的起源地在非洲,在大约200万年前人类才从非洲进入欧亚大陆。

然而,从60年代起,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揭示,在生物进化中人猿分道扬镳的时间大约在距今900万~500万年之间。如果这种间接的推论以及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假说是正确的话,那么在非洲900万~400万年前的地层中应该可以发掘出更多的人类化石。但是迄今为止,从非洲这一时段的地层中只发现很少几件颌骨和牙齿化石可能属于人科。因此,要使非洲作为人类摇篮的假说更有说服力,还需要更丰富的早期人科化石证据。

中国科学院的吴新智研究员认为,中国在发现900万~200万年前人科化石的潜在可能性是不小的。这一时段的地层在中国颇有分布,从中已经发现了许多哺乳动物包括古猿的化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云南的禄丰和元谋。禄丰发现过大量800万年前的古猿化石,80年代后期以来,在云南元谋4个地点也发现了古猿化石,年代大约距今四五百万年。适于古猿生存的环境对人类一般也适宜,既然在这些地层中发现了古猿,也可能会发现人类化石。

人类化石是十分稀少的。古人类学关于人类起源的推论主要只能建筑在当时已有的化石的基础上。在50年代以前,那时最古老的人类化石是北京和爪哇的直立人,都在亚洲,由此当时人类摇篮在亚洲的看法也占了上风。60年代开始,随着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大量100万年前至300余万年前的人类化石络绎不绝地在非洲多处地方出土,人们逐渐越来越相信人类起源于非洲。但是时代在400万~900万年的人类化石目前在非洲还很稀少,而在这一时间段,中国也具有发现人类化石的相当高的可能性。因此,目前肯定人类最初出现的地区还为时过早。或许,随着中国人对人类化石重视程度的提高,更多重要的考古线索随之出现,关于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的研究将有一个新的局面。在日前举行的庆祝中国科协成立40周年的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上,中国的古人类学家对此作了专题报告

寻找人类的共同祖先——人类起源之谜(1)

自从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后,多数人相信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但人类这一支系是何时、何地从共同祖先这一总干上分离开来的?什么是它分离开的标志?原始人类又是何时、何地转化为真人的……对于这一系列的疑问,古人类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正确的回答。多数古人类学家认为:真人是以制造工具为标志,真人出现以前的人类祖先,科学家们称之为“前人”。直立是前人从人猿共祖主干上分离的形态学标志,他从主干分离的地区可谓人类最早的摇篮。真人不断演化发展,最后成为现代人,同时形成现代不同的人种,这个进化过程完成的地区便是人类演化最后的摇篮。在探索人类起源时首先要确立一个前提,即人类是一个生物物种,他只能有一个祖先,不可能是多个祖先。不能说黑人有一个祖先,而白人又有另一个祖先。因为不同的物种之间虽能婚配,却不能生育后代,只有同种能育。如果我们主张人类多祖论,就会在生物学上犯常识性的错误,现在已证实了人类多祖或多元论是违背科学常理的。

人类从人猿主干上分离,究竟发生在哪一地区?是在非洲,然后走进亚洲,还是开始就在亚洲?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起源于非洲还是亚洲,一直是古人类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自1924年在非洲找到首个幼年南猿头骨以来的70余年,在非洲发现了一系列的人类化石,这一系列的化石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体系。相比之下,亚洲出土的化石很难与之相提并论,因此,现在大部分古人类学家都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可能性较大。

达尔文理论在达尔文推测人类起源于非洲时,当时少见化石证据。这种情况在20世纪20年代发生了改变。在南非盛产金钢石的小城金伯利附近,有一个名叫塔恩的地方,那里有许多采石场,在采石时经常发

现哺乳动物化石。1924年曾发现一具幼年猿类头骨,后经解剖学教授达特的研究,认为它人形态介于人和猿之间,遂将其命名为“非洲南猿”。1936年,在德兰士瓦地区斯特克方丹采石场发现一个成年个体的南猿化石,次年又在一名叫克罗姆特莱伊采石场找到完整的南猿下颌骨和头骨碎片,南猿逐渐引起学术界的认同和重视。但就它是“最接近猿的人”还是“最接近人的猿”,学术界仍有争议。解决争议的关键是南猿能否制造工具。虽然人们曾在发现南猿化石的洞穴和裂隙中找到了石器,但同时还有进步类型的人化石伴生,因此南猿是否是工具的制造者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此外,由于南猿化石出土层位不清,故南猿确切的生存年代还一时无法搞清。

一、非洲非洲是人类的摇篮首先是由达尔文提出来的。他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作了大胆的推测。另一位进化论者海格尔则在1863年发表的《自然创造史》一书中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还绘图表示现今各人种由南亚中心向外迁移的途径。此外,还有中亚说、北亚说以及欧洲说。由于人类的摇篮随人类化石的不断出土,而摇摆于各洲。

二、欧洲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源地。从1823年到1925年就有116个个体,其中包括猿人阶段的海德堡人。而新石器时代的人骨发现得更多,有236起。因此,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欧洲布满了古人类的遗址。而当时除了爪哇猿人外,在亚洲其他地区和非洲还没有找到过古人类遗址。还有,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也出土于欧洲,即1856年在法国发现的林猿化石。加上20世纪20年代“辟尔当人”的骗局喧嚣一时(辟尔当人被有些学者看作是最早的人,甚至称他为“曙人”。最后被揭露,所谓“曙人”,原来是来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人头骨和一个现代猿类的下颌骨凑合起来的假品),所以当时许多人认为人类起源的中心是在西欧。但随着亚非两地更多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摇篮欧洲说才逐渐退出了舞台。

三、南亚1887年,荷兰解剖学家杜布哇,抱着寻找早期人类化石遗骸的热望,来到印尼的爪哇岛,居然找到了原始人的化石。1890年,在一个名叫垂尼尔的地方,先是找到下颌残片,次年又发现一具头盖骨,这就是著名的“爪哇人”第一号头盖骨。1892年,又在不远处找到一根大腿骨。杜布哇研究了这些材料后,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体,而且正是人们要寻找的人与猿之间的“缺环”。爪哇直立猿人的发现使南亚说为之一振。然而杜布哇的发现却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最强烈的反对来自教会。教会坚持说,人类的祖先应是亚当,怎么可能是猿人呢?

四、中亚1911年,古生物学家马修在《气候和演化》一书中,列举种种理由鼓吹中亚高原是人类的摇篮。其理由,一是中亚因喜马拉雅山的崛起,致使自然环境变得不适宜生存,但对动物演化来说,受刺激产生的反应最有益处,所以这些外界刺激可以促进人类的形成;二是哺乳动物的迁徙规律常常是最不进步的类型被排斥到散布中心之外,而最强盛的类型则留在发源地附近继续发展,因此在离老家比较远的地区反而能发现最原始的人类。当时发现的早期人类化石如海德堡人和爪哇直立猿人,与这一假说正好吻合。

五、中国 1927年,中国发现“北京人”化石,之后相继发现了“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用火遗迹。

黎族人祖先

黎族人祖先 黎族同胞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黎族没有文字记载,黎族的族源问题,专家们意见分岐,只能凭些民间传说,语言习俗进行分析形成不同几种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人类遇到一次灭顶之灾的洪荒时各自逃生,兄妹俩天妃和观音躲进胡芦瓢内,被水冲入海中随处漂流。一天漂流到海南岛昌化江畔的燕窝岭,被一颗榕树卡住而得以幸存。洪水退却后,二人走出胡芒瓢登陆上岸。她们走遍天涯海角,都是不见人迹。随着时间的流逝,兄妹长大成人。二人商量后,决定分头去寻找洪水冲散的亲人。约定每逢农历的三月三日回到燕窝岭来会面。于是哥哥向东行,妹妹向西寻找。艰难的旅程,兄妹俩寻遍天涯海角的山山水水,始终未找到一个亲人。年复一年,妹妹察觉自己的青春即将逝去,家族灭绝,万般无奈。为了繁衍后代,她横下一条心,从山上扯下一根红藤。截去有尖刺的小段,走到水边,借水为明镜,用藤刺刺在脸上、四肢、胸腹部。刺下道道根迹,涂上用碳灰等合成的黑汁涂抹,留下永久的纹迹。当她来年三月三日回到燕窝岭时,其哥哥已认不出她。春天山花烂漫,木棉花开之际兄妹俩结成夫妻。生儿育女,黎族

才得以新生,繁衍后代。男的打猎开荒种粮,女的织布做饭相依为命生存,仍然居住在山洞中。以后有了儿女,搬出洞外找来木料茅草、藤条搭成茅房避风挡雨生存。二人恋旧结婚故地,只是每年的春节天妃和观音带着她们的儿孙们来这里欢集,纪念她们结婚的时候。不知过多少个春天,天妃和观音沉睡在山洞内没有出现,待她们的子孙进去探视时,只见她们已化成了一对石头,永远地沉睡在山洞里。子孙们为了纪念祖先这永远沉睡的洞穴,此洞取名为“娘母洞”。往后,每年的春暖花开之际黎人带着山兰稻酒,棕子,水果等礼品,从四面八方聚集到燕窝岭“娘母洞”进行祭拜。大家集在一起欢乐无比。然后,大家开始唱歌跳舞,热闹至次日开始陆续的离去。久而久之有了时间的概念,时节习俗,为了大家统一日期,把它定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相集,这就有了每年三月三民族节日。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科学《人类祖先的足迹》单元总结大象版

《人类祖先的足迹》单元总结 一、知识展示台(每空1分,共20分) 1.现在还存活的类人猿有非洲的和、东南亚的和我国南方的。 2.我猜想人是从演变而来的。 3.通过观察分析人类祖先的骨骼以及遗留,可以推测猿人的生活方式。 4.龙骨山被誉为“考察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5. 主要居住在非洲;主要居住在欧洲;主要居住在亚洲东部。 6.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的过程。 7.进化论学说认为,现代生物有共同的。 8.雌鸵鸟集中,雄鸵鸟孵蛋,这种繁育方式是与的气候相适应的。 9.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 10.人类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二、对错审判厅(每题2分,共20分) 1.古希腊的普罗米修斯教会了人类使用火。() 2.在距今大约5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用天然火过渡到人工取火。 () 3.现在的黑猩猩将来不能演变成人。() 4.证明进化论正确的主要依据是生物化石。() 5.达尔文从化石上发现剑齿兽的身体像大象,牙齿却像老鼠,而眼睛、耳朵和鼻孔又像海牛。() 6.热带鸵鸟是由雌鸵鸟孵化鸵鸟蛋的。() 7.云南澄江的生物化石群证明了寒武纪时生物物种出现了爆炸性增长。 () 8.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有些观点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改变。() 9.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没有什么亲缘关系。()

10.打猎是人类祖先与生俱来就会的一项劳动技能。() 三、选择大乐园(每题2分,共20分) 1.类人猿和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如()。 A.都能说话 B.都有毛发 C.都能使用工具劳动 2.黑猩猩生活在()。 A.我国南方 B.东南亚 C.非洲 D.南美洲 3.“北京人”的发现地是在北京市西南郊的龙骨山()。 A.周口店 B.西城区 C.半坡 4.黄种人主要生活在()。 A.美洲 B.非洲 C.亚洲东部 5.生物进化论学说认为,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内,都是从()生物长期发展来的。 A.低级 B.单细胞 C.非 6.()的进化论思想记载在他的巨著《物种起源》中。 A.李时珍 B.达尔文 C.张衡 7.首先提出进化论思想的是()。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亚里士多德 8.证明进化论正确的主要依据是()。 A.生物化石 B.古籍记载 C.科学猜测 D.实验证明 9.人类按皮肤颜色可以分为()。 A.黄种人,白种人,红种人 B.红种人,黄种人,蓝种人 C.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 10.人类与()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A.动物 B.古猿 C.现代类人猿 D.外星人 四、快乐连连看(6分) 1.把著作和作者连起来。(3分) 法布尔旧石器时代之艺术 达尔文昆虫记 裴文中物种起源

我们的祖先

《我们的祖先》教学设计(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第二课《我们的祖先》的内容。爱国情感是人的基本社会情感,爱国情感的基础是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即使找寻民族的“根”。学习本民族的历史,在历史中寻找民族的根,能培养人的爱国主义基础情感。这也是儿童个体发展中的情感需要。《千年不衰的汉字》一课旨在通过学生了解古老汉字顽强的生命力,汉字成为艺术的独特魅力,深刻领会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根,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古老的汉字经历几千年后仍具有很强生命力的原因,感知汉字不仅是一部历史、一个故事、一幅作品、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更是维系中华民族的一条情感纽带。 2、感受祖先创造出这种表情达意文字的高度智慧,从而发自内心地产生为祖先而骄傲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的工具,还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根,感受祖先创造出这种表意文字的高度智慧.,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预设: 一、了解各种文字,追寻汉字起源 1、认识人民币中各少数民族的文字到东巴文字再引出汉字,去追寻汉字起源。我们的祖先一些记事方法:树上刻符号、收集木棒、结绳记事…… 2、了解树上刻符号、收集木棒、结绳记事的方法,知道这些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于是出现了汉字。 二、了解汉字的演变,感受汉字特点

1、汉字是怎样演变过来的,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学生学习手中的资料并交流,然后请学生排列汉字的演变过程。 2、汉字的书写形体演变交流:重点学习甲骨文,了解他的特点。知道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汉字,他的结构和造字方法与我们今天的汉字一脉相承。 3、甲骨文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通过猜一猜、找一找的形式来体会他的意思。 4、了解其中一个字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演变特点。(课件演示) 5、学写汉字,小小考古家亲身感受,模仿汉字的演变过程。在写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几分钟的时间模拟了一个字的演变过程,但实际上文字的发展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艰难的过程,有着悠久的历史。 三、感受汉字文化魅力 1、学习瑞典的汉学家林西莉女士的故事,对我们的汉字就情有独钟,她觉得汉字就是一种最美丽的文字。 2、走进书法的殿堂。(欣赏) 3、班中书法爱好者介绍。 4、神奇的汉字还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 四、感悟汉字精神 1、教材中的补充资料学习,并把课题补充完整。 2、学习理解:汉字不仅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络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3、汉字之所以能够历千年而不衰,正是由于无数智慧的中国人民传承了这条情感纽带,延续这个根,并不断发展汉字,使之与时代相适应。同学们,让

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资料

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森林)里,靠(打猎)获得食物。 2、古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3、古人类为了有效地防御敌害,选择了(群居)生活。 4、我国古代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西方国家则有(上帝造人)的传说。 5、科学研究的方法一般有(查阅资料)、(参观)、(采访)和(调查)等。 6、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7、在我国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发现了早期猿人用火的遗迹。 8、(龙骨山)被誉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9、早期猿人发现,闪电有时会把灌木丛点燃,于是他们开始摸索并逐渐学会用(火)烤熟食物。大约30万-5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用天然火过渡到(人工取火)。 10、距今大约1500万年前,(非洲)的原始树林里生活着许多古猿。后来,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森林减少些古猿被迫从树上下來,开始(直立行走),并用手使用石块、树枝等(天然工具)获取食物和防御敌人。 11.我国古生物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中华曙猿化石),由此推测人类祖先更可能起源(中国) 12、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接连发现三具“(北京人)”的头盖骨,被称为“(连中三元)”的奇迹。 13、从世界人种分布地图上我们发现,黑种人主要居住在(非洲),那里靠近赤道,干燥而炎热;白种人主要居住在(欧洲),那里光照较少;黄种人主要居住在(亚洲),那里光照适中。 14、人类皮肤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 15、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6、从人体形体上分析可知,美洲土著人在形态上与西伯利亚和其他东亚地区的黄种人(非常一致)。 17、科学家的研究结论(不一定)总是正确,但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18、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的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19、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认为,现代生物有共同的祖先,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由(单细胞)生物长期发展来的,他还写出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3、达尔文发现,热带地区(雌)鸵鸟集中蛋,(雄)鸵鸟孵蛋,是与炎热的气候相适应的。 20、人类发展可炽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 21、人是从动物分化来的,是(动物)的后代,从猿到人是生物进化史上最大的(飞跃)。 22、“(北京人)”的发现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极有力的证据。

欧洲唯一信仰佛教的国家, 祖先来自中国的一个民族

欧洲唯一信仰佛教的国家,祖先来自中国的一个民 族 本文导读: 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之一的卡尔梅克共和国,面积大概是7.6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1万人,大部分是卡尔梅克人。而跟俄罗斯信奉东正教,欧洲信奉基督教不同的是,卡尔梅克人信奉的是佛教,国家的主要领袖也是佛教徒,而且讲的是蒙古语。可以说是整个欧洲唯一信奉佛教的共和国,为什么会如此呢? 这要说到卡尔梅克人的来源,卡尔梅克人其实本来的名字就是蒙古族的卫拉特部,跟在清朝回归的土尔扈特部落属于同一个民族。在1616年,因为蒙古准噶尔的打击,他们跟随土尔扈特部落西迁到了伏尔加河流域,当时在伏尔加河流域建立了土尔扈特3万户的小汗国。 而在土尔扈特部落回归的时候,在伏尔加河西岸的1万户土尔扈特部落居民,没有来得及跟上大部队。因此,最后留了下来,此后一直继续生活在伏尔加河流域,从事放牧。这些人也就是现在的卡尔梅克人,因此,卡尔梅克人是我国蒙古族的后裔,因此,信奉的是佛教,或者叫做喇嘛教。 而在历史中,因为卡尔梅克人属于外族,因此不断受到

俄罗斯的打击和压迫,人口增长非常缓慢,整个是地广人稀。而且到现在卡尔梅克还是十分的落后,主要以农业为经济支柱,卡尔梅克人主要从事游牧或半游牧业,饲养绵羊、马、骆驼等,部分人从事渔业。整个经济发展缓慢,人民也比较穷困,卡尔梅克人一直希望摆脱俄罗斯的控制,自己单干。 为此,在苏联解体的时候,卡尔梅克人还宣布成立卡尔梅克共和国,是当时俄罗斯境内宣布独立的几十个加盟共和国之一,与车臣印古什,鞑靼斯坦一样。但是因为国家实力太小,在面对俄罗斯还是做出了妥协,获得了一些自治权力,依旧留在了俄罗斯内。而现在卡尔梅克的俄罗斯人在不断的增长,大有超过卡尔梅克人的趋势,因此,卡尔梅克人想要独立高就更加的困难了。

科学家证实:中国人最早的祖先来自非洲

科学家证实:中国人最早的祖先来自非洲 开篇 中国人来自哪里?谁是我们最早的祖先? 这个问题,必须从远古人类出非洲开始讲起。早在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中就写道,“人类的早期祖先曾经生活在非洲大陆,而不是别的地方。”但是,正如“人类是‘猴子’变的”这一命题曾经引起几乎全人类的抵制一样,人类——包括中国人——来自非洲,最初也同样不会为人们所顺利接受。 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陆续发现的远古猿人化石,尤其是东非的猿人化石,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这个事实。 于是,科学家据此推测出了这样一幅图景:较早前的发现是,自“人类”从200万年前走出非洲,进而散布在各地之后,我们的先祖就各安其所,各得其命,他们在旷古洪荒的原野上采摘,在泥沼溪流中渔猎,在幽暗的岩洞中繁衍,生生不息,延绵至今。 然而,正当这一图景渐渐为学界所接受之时,科学家们又有了新的发现:15万年前,人类曾经拥有一个共同的“非洲祖母”,今天的所有人都是她的后代。我们的先祖从东非出发走走停停,直到6万年前才到达东亚南部,而后渐次进入到我们如今生息的这片广阔大陆。炎黄子孙的拜祖大典仪式

中国人从非洲来,与我们是“炎黄子孙”的说法其实也不矛盾。在20世纪20年代的考古发现后,我们一度曾有新的答案:我们来自“北京人”。但是后来水帘洞人的发现,证实我们跟北京人没有血缘关系。 反而是“炎黄子孙”这个说法,隐藏着远古人类自西部进入中国大陆的事实:昆仑神话中的汉藏民族远古图景、汉藏语系中的语言传承密码……所谓炎帝、黄帝,大约就是远古青海一代古羌部族的首领。 我们的迁徙路线图正越来越清晰,但科学家们却并永远不会驻笔,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或许正在于他从不会停止从各种角度探索一个命题:我们从哪里来,又向何处去。 入中国记 黄色人种的近祖之一,是3万~4万年前出现在中亚或南西伯利亚的Y染色体M242,它是M45的后代,他们被天山阻挡后,转向中亚和印度,然后一部分人移民进入了美洲。这批移民至少分为三批,在不同时间到达美洲:第一批是3万年前,由中亚来的部分人走过白令陆桥,到达美洲后南下,成为南美和北美南部大部分的印第安人;第二批在2万年前,从南向北经中国东北到白令陆桥,占据了北美北部;而大约3千年前,爱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从白令海峡到美洲,是第三批。人类Y染色体迁移分布图 另一支近祖M175,则继续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向东、向北

中国人从哪里来:所有中国人都来自南方.

我们都有一个家 数万年前,现代亚洲人的一支,身上带着O3型的染色体,开始向北迁徙;数千年前,O3-122这一支种小米起家的人,开始向东向南扩展,最终遍布中国大地。 文/国家历史主笔黄艾禾 一个布希曼族男孩,从他的面庞上,似乎可以看到我们祖先的影子

“国际Y染色体命名委员会”把全世界的Y染色体分为从A到R的若干大的类型,而中国人所带的,主要是O型、D型,其中D型比较古老,是棕色人种留下的基因,而O型分为O1,O2和O3三种,O1型从越南、广西方向进入中国,沿着海岸线往东北走,形成了百越民族。在距今两万年的时候,O3型中分化出了O3a3b型的一支,即是苗瑶语族的祖先。而O3型其他的人,继续向北走,成为汉、羌、藏等人的共同祖先。耶鲁大学李辉供图 9月初,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复旦大学校园里,到处是报到的新生,复旦大学生命学院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谭婧泽老师则忙着带几个助手给新生做体检。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健康检查,她是要配合课题,对学生们进行体质人类学的测量,取得一批数据。“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正好是不错的数据来源”,而建立庞大的全国范围的人群数据库,是复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近年来一直孜孜以求的工作。 复旦的新生们以来自江浙一带的为多,但也有许多学生从云南、江西、河南、山东等省考来。而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主任金力是上海人,李士林是吉林人,其他同事分别来自新疆、甘肃、江苏、湖北……谭婧泽自己是宁夏人。 谭婧泽是18岁就离开宁夏的。到上海之前,她先到北京,在那里上大学和读研究生。毕业后,她又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再到复旦。从宁夏到上海,相隔“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故乡,已成为户口本或登记表上的“籍贯”,而对于她的下一代,宁夏只是母亲的老家,是自己的上一代向上海迁徙的一个源头。 那么再上一代呢?谭婧泽的父母都是宁夏人。父母的父母呢?他们怎么到宁夏的?再一代代追上去,他们的祖先又是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总有孩子向自己的父母问起,一代一代问了好多年。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人类起源与发展 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人是一种动物,人属于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类人猿与人在进化上有亲缘关系,因此可以说它是人的祖先。大约在20万~300万年以前,人类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人类是从古猿变来的。但是类人猿和人,在进化 史上都很年轻,如果以地球现在的年龄为12小时,那么人的寿命还不到半分钟。 科学的人类起源理论是从18世纪的拉马克开始的,并经过达尔文开始形成。在古代和18世纪以前,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只能做一些猜测。古代生物学家虽然指出了人类与动物在结构上的相似现象,但还不能提出什么系统的理论来阐述人类起源的奥秘。 18世纪著名瑞典生物学家林耐,在他创立的生物分类学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研究 动物分类时,把人和猿做了比较。他不仅发现了人和猿都有二心耳、二心室,都是胎生,而且发现人、猿、猴都有两对门齿,胸前都有一对乳房。由于这种惊人的相似, 所以他在进行动物分类时,就把人、猿、猴归入一类,名曰灵长类,即都是灵敏的高 等哺乳动物。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由猿变人的理论,这是拉马克在研究了现代猿的身体 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来的。他假设,由于生活条件改变,下到地面生 活的类人猿必须用后肢行走,促使手足分工,使前肢发展得更加灵巧有力。这种在发 展变化中的猿人渐渐进化成新的物种,最后变成了原始人。由猿变人论,比起林耐的 人与猿同类论,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揭示了猿和人之间前后相继的发展联系。 法国生物学家居维叶首先从比较解剖学方面证明,所有脊椎动物。从最低等的鱼 类到最高等的人类,其主要特征都基本相同。从而说明人起源于猿。他通过解剖学证明,从两栖动物到人的四肢骨骼原来都是由一定数目的骨片在同一格式上构成的,并 指出“两条腿的鸟和人本来都是四肢动物”。由此,居维叶进而证明猿是人的直接祖先,并初步阐述了人类起源的机制。 赫胥黎从达尔文的启示中得到启发,他用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说明从猿到人的武器。他研究了前人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找到了古猿到人类的桥梁。他曾指出了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和人类早期胚胎的相似性是它们共同祖先的证明。这 就从胚胎学上揭示了人类与猿类的亲缘关系。他的结论是:人类“是和猿类由同一祖先 分支而来”。人与猿同祖理论首次被赫胥黎提出来了,这比拉马克的猿变人论又前进了

中国姓氏人口排名

中国姓氏人口排名 中国姓氏起源要追溯到原始部落时代,当时的姓氏是作为氏族的一个标志符号,多以女字旁为主,如上古八大姓氏“姜、姬、妫、姒、赢、姞、姚、妘”其中7个姓氏有女字,也用来辨别不同氏族的后代。姓氏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里程碑。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 说到姓氏排名,大多数人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百家姓》以“赵”姓打头,并非因为“赵”为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为它是完书于北宋初年,宋代钱塘儒生所作,自古都是皇家第一大姓,否则就是欺君之罪了。 而根据同居数据显示,中国单姓已经达到了惊人的6931个。那么谁是这些姓氏中人口最多的是哪个姓?据了解,2017最新版本的百家姓人口排名已经出炉,第一人口姓氏已经更为李姓。 2017年中国百家姓人口排名前十为: 2017最新排名姓氏人口比例人口数量 1 李汉族人口比例7.94% 95,300,000人 2 王汉族人口比例7.41% 88,900,000人 3 张汉族人口比例7.07% 84,800,000人 4 刘汉族人口比例5.38% 64,600,000人 5 陈汉族人口比例4.53% 54,400,000人

6 杨汉族人口比例3.08% 37,000,000人 7 赵汉族人口比例2.29% 27,500,000人 8 黄汉族人口比例2.23% 26,800,000人 9 周汉族人口比例2.12% 25,400,000人 10 吴汉族人口比例2.05% 24,600,000人 通过姓氏人口数据显示,原先的“赵钱孙李”已经被改写为“李王张刘”,各位观众老爷的姓氏在百家姓人口排名第几呢?

《探寻人类祖先的奥秘》基于标准教学设计

《探寻人类祖先的奥秘》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大象出版社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王彩霞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对研究的问题能够查阅相关资料,解决问题。 (2)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总的交流与解释。 教材分析 科学研究科学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研究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新的问题。人类的认识过程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探索中,离真理越来越近,对科学的理解愈来愈深。本课就是基于这样的理解设计的。 学情分析 本课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与上一活动相似,但是由于学生已经亲历了一次专题研究活动,体验和了解了一些基本方法,因此,本课研究活动的呈现简化了环节,淡化了方法的指导,凸显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无论是问题的选择,还是查阅资料的引导,学生都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学习目标 1.继续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研究与人类祖先有关的问题,再次体验专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2.进一步了解与进化有关的知识,能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3.通过查阅资料,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不迷信权威。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评价任务 1.学生能够提出新的问题。

2.学生能够对新的问题进行研究,搜集整理事实与证据。 3.能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人类祖先生活的相关资料制成资料卡,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前面《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的学习中,自己的一些观点可能会与其他同学不一致,甚至与科学家的观点不同,有时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当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探寻人类祖先的奥秘。(目标任务一) 二、活动探究 1.学生把自己在前面提出的关于人类祖先的问题加以整理,将没有解决的问题整理后提出来,教师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加以引导。 (1)现在的黑猩猩也能进化成人吗? (2)既然人都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为什么人的皮肤有白色的、黄色的、黑色的呢? (3)达尔文的进化论存在哪些缺陷呢?(目标任务二) 2.学生小组对上述问题加以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 3.学生代表将各组的讨论情况加以汇报。 三、总结。 教师结合资料卡对学生的探究进行适当的讲解补充。 四、课外活动。 学生搜集关于地球上不同人种的资料。(评价任务一)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教师展示不同人种头像的图片课件,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什么人种,生活在什么地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事实与证据 1.学生观察世界人种分布地图,看看不同人种分别居住在什么地方。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测试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试题 年级班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选择好研究主题后,要大胆地有根据地进行(猜想)。 2、人类祖先可能是(类人猿)。 3、猜想与事实是否相符,这就需要用大量的(事实与证据)来证实。 4、在搜集事实与证据之前,必须先进行(计划与组织),充分做好专题研究的准备。 5、制订研究计划时的研究方法是(查阅资料)、(参观)、(采访)、(调查)。 6、探究问题研究的步骤是(搜集资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填写(资料卡)。 7、探究活动要求,外出活动时,要(注意安全),不可(单独)活动。、 8、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9、科学家进行的大量人类化石的研究证实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10、早期猿人发现,闪电有时会把灌木丛(点燃)。于是它们开始摸索逐渐(用火),在北 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就发现了用火的遗迹。 11、在距今大约30—5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用天然火过渡到(人工用火)。 12、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就是需要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13、通过对证据资料的(比较与分析)形成对研究主题的解释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与事实 相符。 14、距今大约1500万年前,非洲的原始森林里,生活着很多(古猿),后来候发生了巨大 变化,森林随之减少,其中一些古猿被迫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并用手使用石块、树枝等天然工具,获取食物和防御敌人。 15、在北京西南郊的周口店镇,有一座(龙骨山)。因为早在四五十万年前,著名的 (“北京人”)就生活在这个地方,所以,龙骨山被誉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16、“北京人”的发现,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极有力的证据。贾兰 坡的“连中三元”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极有力的证据。 17、科学家在欧洲、非洲和亚洲都进行了大量的对人类和前人类(化石)的研究。 18、从世界人种分布发现,黑种人主要居住在(非洲),那里靠近(赤道)、干燥而炎热; 白种人主要居住在(欧洲),那里那里光照较少;黄种人主要居住在(亚洲)那里光照...... 19、地球上生活的人种有(白种人)、(黄钟人)、(黑种人)、(棕色种人)等。 20、人类肤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造成的。 21、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我猜想人类的不同肤色可能与(生存环境)的差异有着密 切的关系。 22、我们研究人类祖先主要是对发现的人类的(古化石)进行研究。 23、许多科学家认为,世界各地的人类最初来自(非洲)。 24、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5、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他的生物进化论学说认为现代生物的共同祖先是(古猿人)。 26、我国古生物学家1984年7月,所发现的云南澄江生物化石,证明了寒武纪 生物(物种)出现了爆炸性增长。 27、1882年4月19日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逝世了人们把他安葬在英国伦敦的顿的墓 旁,就是给英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

我的祖先是炎黄

我的祖先是炎黄!我不过西方的节日!(转) 我不过西方的节日。 我不是基督徒,何来圣诞节? 我不是上帝的子民,何来情人节? 我更不是西方的公民,缘何要过西方的节日? 家人团聚,赞天地之化育,我感恩,过春节! 家人团聚,报四时之恩赐,我温暖,过中秋节! 家人团聚,感先贤之圣德,我学习,过端午节! 家人团聚,念祖先之恩德,我思远,过清明节! 家人团聚,孝亲人之大恩,我感动,过重阳节! 冠礼上,我有三加冠冕,宾客云集,何来举手宣誓? 婚礼上,我有大红的盖头,凤冠霞帔,何来白纱祭祀? 寿礼上,我有寿桃长面,福禄寿三星高照,何来英文的歌曲,蛋糕和蜡烛? 忘了吗?我们的祖先叫炎黄? 我们有霓裳羽衣,穿起民族服装,何来异样的目光? 我们有礼义廉耻,做个孝子慈孙,何来怪异的叹息? 我们有戏曲歌舞,唱首昆腔越剧,何来与时代不配? 敌人本想殖民我们,没有办到,今天我们自我殖民。 敌人本想侵略我们,没有办到,今天我们自我侵略。 敌人本想同化我们,没有办到,今天我们自己同化。 忘了吗?我们的祖先叫炎黄?

忘了祖宗,崇洋媚外,是自我奴化。 忘了文化,蛮语洋文,是自我同化。 忘了冠服,西装领带,是自我洋化。 烈山丁艳2015-12-24 23:46:46 2015-12-24 23:47:26 任2015-12-24 23:47:26 一个关于中学学科的比方:语文是朕的皇后,虽然朕几乎从来不翻她的牌子,可她的地位依然是那么的稳固;英语是朕的华妃,朕其实并不真正爱她,只是因为外戚的缘故总要给她家几分面子;数学是朕的嬛嬛,那年杏花微雨,也许一开始就是错的;音体美是朕的纯元皇后,那才是心中的挚爱;至于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这些卑微的官女子,朕理都懒得理她,到底是谁让她们入宫的![呲牙][呲牙][呲牙] 祝平安快乐! 任2015-12-24 23:49:14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带答案)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一、填空: 1、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森林)里,靠(打猎)获得食物。 2、古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3、古人类为了有效地防御敌害,选择了(群居)生活。 4、我国古代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西方国家则有(上帝造人)的传说。 5、科学研究的方法一般有(查阅资料)、(参观)、(采访)和(调查)等。 二、判断 1、类人猿是通过上帝演变成人的。(错) 2、人类的祖先独居生活,相互之间并不联系。(错) 3、人类的祖先为了遮丑学会了用树叶遮体。(错) 4、古人类为了方便学会了直立行走。(错) 5、人类的祖先在劳动中学会了语言。(对) 6、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错) 三、选择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C) A、长相 B、生活习性 C、祖先 2、人类的祖先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学会了(B) A、打铁 B、打猎 C、治病 3、(B)的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方法。 A、没有根据 B、合理 C、任意

4、类人猿和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如(B) A、都能说话 B、都有耳廓和四肢 C、都能使用工具劳动 四、简答 1、对于人类的祖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的猜想是什么?请简单说一说。 答:(1)人类的祖先是怎样演变成人的?(2)人类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的猜想是: (1)人类是由古猿演变而来的;(2)人类祖先最初使用天然火,用石块、木棒作为劳动工具,吃野果、生肉,穿树叶、兽皮,住洞穴。直立行走。 2、你知道怎样来衡量我们的猜想与事实相符吗? 答:这需要用大量的事实与证据来证实。在搜集事实与证据之前,必须先进行计划与组织,充分做好专题研究的准备工作。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是:要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 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 一、填空 1、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2、在我国(店)猿人遗址发现了早期猿人用火的遗迹。 3、(龙骨山)被誉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4、早期猿人发现,闪电有时会把灌木丛点燃,于是他们开始摸索并逐渐学会用(火)烤熟食物。大约30万-5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用天然火过渡到(人工取火)。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历史遗1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学习它、认识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本身。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人类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拓展,“地球村”越来越“小”。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以怎样的姿态参与“地球村”的合作与竞争,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真切把握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较之把握诸如皮肤、头发、眼睛的颜色之类体质特征要困难得多。然而,任何民族,其文化形态尽管纷繁多彩,但都可以寻觅到该民族文化的主色调、主旋律。唯其如此,才有英国人绅士风度说,德国人精确高效率说;美国人自由开放说,日本人善采异邦说,等等。我们之所以能够从芸芸众生中大致辨识各民族的特征,是因为每一个民族内部,固然存在着繁复多样的阶级、阶层、集团、党派及个人教养和性格的差别,但同时也深藏着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便是所谓民族精神。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正是我们认识自己,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可靠途径。 第二,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跨世纪一代中国人面临的历史使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完成这一千秋伟业的认识前提是切实认清中国的国情。国情不是空洞物,其实质就是文化的历史及其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程度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数千年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同时也带来因袭的重负。外来资本主义文化的积极因素,我们吸取得还很不充分,但其负面影响已引起我们的警惕和忧虑。深入剖析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今日中国的影响,总结我们走过的道路,是认清国情的必要工作。 第三,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马克思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是影响中国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传统。传统是社会的一种生存机制和创造机制。借助于它,历史才得以延续和发展,社会的精神成就和物质成就才得以保存和实现。正因为如此,文化传统并非仅滞留于博物馆的陈列品和图书馆的线装书之间,它还活跃在今人和未来人的实践当中,并在这种实践中不断改变自己。每一个有志于为民族的未来贡献心智和汗水的中国人,都应该努力熟悉传统,分析传统,变革传统,而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培育这种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的最好课堂之一。 附: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摘自: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日本人的祖先

日本人的祖先 2011级日语一班韩宇彤(2011010288)这学期我们新开设了一门课程------日本历史。学习一个国家的历史必然会关心这个国家的起源,这个国家人的祖先是谁?学习日本历史自然也会关注这个问题,日本人的祖先究竟是谁? 为此我上网查找了一些资料,发现大家都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真是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持有自己的观点,至今仍没有定论。其中最可笑的是有人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是《水浒》中的武大郎!他们给出的原因是日本男人矮小,日本女人美丽漂亮,日本的国旗像一个烧饼。当然这只是大家调侃日本人的一个笑话,只能一笑而过,且不说武大郎这个小说人物是否存在,就是时间上也是不符啊! 那么日本人的祖先究竟是谁呢?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西伯利亚北部的先住民(绳文人) 现发现最古老的日本人人骨,大约属于2万年前至3万年前的冰河期时期。一般认为绳文人最早于冰河期时代到达日本列岛。 由绳文人人骨中采集遗传因子与世界各地的对象比较,与西伯利亚北部的先住民最为相近(但也有南方基因)。冰河期之前的西伯利亚北部气候温暖,有大型动物、草木生长,进冰河期时代以后则再找不到人类生活的痕迹。西伯利亚特有的石器如楔形石核的遗迹被发现于西伯利亚北部、库页岛、北海道、与日本列岛等地如弧形分布,故一般认为是于冰河期由西伯利亚北部经库页岛、北海道、再进入日本列岛居住。

冰河期时代的北海被冰所覆盖,于库页岛、北海道、日本列岛间进行移动明显是可行的。 二、中国北京猿人 根据中日学者的研究,早期生活在日本列岛的先民中,有些人可能是中国北京猿人的后裔。当年日本列岛与亚洲大陆连为一体,日本的西部与中国、朝鲜直接相连,逐兽而徙的原始先民们经由朝鲜来到这里,成为日本列岛上最早的居民。随后,也有生存在亚洲大陆其他地区的古猿人,因追逐猎物,踏上日本列岛与亚洲大陆在冰川时期形成的陆桥,陆续抵达日本列岛。 日本考古学家樋口隆康认为:进入日本列岛的移民途径主要有5条: 1.北路:来自库页岛,经北海道进入本州北部; 2.南洋路:来自南太平洋竹岛进入本州东部; 3.朝鲜路:来自北西伯利亚和中国华北,经朝鲜半岛进入本州中部; 4.东中国海路:来自中国长江流域,直接东渡至九州北部; 5.冲绳路:来自中国华南及东南亚,经台湾、冲绳至九州南部。 由此可见,日本的祖先比较复杂,按照日本学者木通口清之的说法:“日本人是在日本产生的,但其要素是以和中国华南的洪积期化

】中国历史人物之13——张姓始祖张挥(远古)

】中国历史人物之13——张姓始祖张挥(远古) 【转载】中国历史人物之13——张姓始祖张挥(远古)2015-01-22 15:45:07|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转载自劲松《中国历史人物之13——张姓始祖张挥(远古)》中国历史人物之13——张姓始祖张挥(远古) 张姓始祖张挥 张挥,张姓始祖,号天禄,上古时代汉族传说历史人物,濮阳之子,为黄帝之孙,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当时社会贡献很大,所以帝颛顼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也称弓长(掌管弓箭的官职)。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挥公姓张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因此说中华张姓始祖为挥公,张姓祖根在濮阳。张姓,现为全国第三大姓。最早出自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姬姓。 在距今5000年左右,黄帝先后战胜蚩尤、炎帝,统一了中国的中西部,生活在东部地区以少吴为首的东夷族看到黄帝的势力强大,就臣服于黄帝。少昊建都穷桑,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曲阜。那时濮阳一带是黄帝的华族东部边缘,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黄帝为了巩固这一边缘地区的统治,就将他同正

妃螺祖生的两个儿子都派过来作为诸侯。大儿子玄嚣封于青阳,即古清河之阳,因此得号青阳氏。古清河是流经帝丘(今河南省濮阳)一带的一条河流,不同河段称湛或白汤。另一儿子昌意封于今河南、河北交界处,后人称昌意城,今南乐县境仍有昌意城遗址。玄嚣、昌意的封地一处清河上游,一处清河下游,兄弟两人待人都很宽厚,关系极其融洽,交往非常密切。 张挥与五帝关系图 玄嚣生子挥,昌意生子颛顼,二人年龄相仿,情趣相投。那时的诸侯王一般都是善观天象的巫师,观天象也是家中子弟从小到大的必修课。挥和颛顼也都爱上了观天象,但二人的其他爱好又有区别,挥喜欢制作打斗器械,捕猎抓鱼;颛项则喜欢琢磨怎样将天下各族融为一体。 黄帝一天天年老体衰,同时看到天下并不太平,就注意在足,守小国可以,却不堪大任。他很快发现了挥和颛项。二者比较,他感到颛项有治国王气,挥有为将之风。为了培养考察他们,黄帝就让颛顼去辅佐少昊,让挥负责制造器械,训练士卒。 少吴是伏羲太吴的嫡系后裔,年事已高,深明大义,对颛顼一见如故,立即委以国政。颛项那时虽还是个15岁的少年,但相貌堂正,有胆有识,又勤奋谦让,用了三年就让东夷人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推荐】《向人类祖先“提问”》教案 (2)

《探寻人类祖先的奥秘》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搜集资料探究人类祖先的奥秘。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事先搜集关于人类祖先生活的相关资料,制成资料卡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前面《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的学习中,自己的一些观点可能会与其他同学不一致,甚至与科学家的观点不同,有时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当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探寻人类祖先的奥秘。 教师展示不同人种头像的图片课件,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什么人种,生活在什么地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活动探究。 1、学生把自己在前面提出的关于人类祖先的问题加以整理,将没有解决的 问题整理后提出来,教师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加以引导。 (1)、现在的黑猩猩也能进化成人吗? (2)、既然人都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为什么人的皮肤有白色的、黄色的、黑色的呢? (3)、达尔文的进化论存在哪些缺陷呢? 2、学生小组对上述问题加以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 3、学生代表将各组的讨论情况加以汇报。 教师结合资料卡对学生的探究进行适当的讲解补充。 三、事实与证据。 1、学生观察世界人种分布地图,看看不同人种分别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小组交流,学生代表汇报。 2、学生阅读“资料卡”。

四、交流与表达。 1、学生将自己搜集的关于地球上不同人种的资料在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评议,看一看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说一说,教师小结:人的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造成的。教学总结: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继续查找资料,继续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这样非常有益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千万不要直接肯定或否定,强制学生认同某个解释。

中国人的人种是从哪里进化而来

未解之谜:中国人的人种是从哪里进化而来 人类根据不同肤色被划分为三大人种,中国人属于什么人种呢? 按照人类学家研究,全世界的各种人种都属于同一物种,有着共同的起源,大约在距今5万年前,人类体质发展到晚期智人阶段。与此同时,世界上的三大人种也基本形成按照人类学家分类,当代中国人属于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和南亚类型。蒙古人种的主要特征是:体形肤色中等,头发直而硬,体毛和须发较少,脸扁平,鼻宽度中等,鼻梁较低,唇厚中等,眼睑大多有内毗褶且眼角有角度(俗称蒙古眼),高眼眶,顺骨突出,多铲形门齿,面骨平扁,少体味。中国文明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在中国境内发现的人骨化石全都属于原始蒙古人种,属于晚期智人,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晚期智人是我们的直系祖先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紧靠发现北京直立人的第一地点,曾发现了山顶洞人化石,其中有三个比较完整的头骨。 经著名人类学家魏敦瑞观察,其中一个男性头骨在测量上很像某些西欧智人化石,从外形观察却应确定为原始蒙古人护;另一个女性头骨很像美拉尼西亚类型;还有一个女性头骨则像爱斯基摩人类型。因此,他得出了一个奇怪的推测:这些山顶洞人是由外地迁来的居民,因受到原住当地的蒙古人种的攻击而绝了种,所以后来的中国人的体质特征同他们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后来的学者重新研究了山顶洞人的三个头骨.认为魏敦瑞过分地强调了三者的差异而对 其共同性估计不足,实际上三者都应代表原始蒙古人种,与中国人、爱斯基摩人、美洲印第安人特别相近,是上述几种人的共同祖先,并不是几种人聚集到了一个山顶里。 山顶洞人就属于中国的晚期智人,他们的脑量为1300--一1500毫升,在现代人脑量的变异范围内,脑内动脉支也同现代人接近,说明其智力发达程度已与现代人接近了到了公元前5000年一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中期,中国的北方出现了仰韶文化,它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河南大部、山西南部、河北北部和甘肃、青海河套地区,至今已有一千多处遗址被发现,覆盖了中国文明早期的核心地带,影响中原大部分后来文化,是中国文明的主千。仰韶文化的居民以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为主体,包含一些中亚、南亚因素,是东亚蒙古人种的主体文化。这个时期的古人已开始大规模的村落定居生活。 在仰韶文化的各遗址中,村落遗址尤以姜寨最为完整。姜寨遗址建立于公元前4600年----公元前3690年,位于陕西省临撞县城北的姜寨,面积为5500平方米,呈圆形,村周围有宽深都为2米的护村壕,村中央居住区是一个广场。村落以氏族为组,有5组建筑群共100多座房屋,每个氏族有一个大型公房,为中小型房屋所环绕。房屋有地穴、半地穴、平地起建三种,多间房也逐渐流行。房屋多用三合泥铺地,木骨泥墙。全家以老母亲为中心,全家居于中房中,育龄妇女在小房中接待男友,而成年男子平时则住在大公房中,是典型的母系氏族。这时的农业已高度发展。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虽然这里的气候干旱.年降水量较少,但雨水多集中在夏季,有利于抗旱作物的生长。加之这里的黄土由于风成起因,土壤结构均匀,松散,具有良好的保水和供水性能,而且土壤中蕴含着较高的自然肥力。这些条件,就使得这里种植谷物极易获得铃高的收成。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改造自然所取得的一个巨大成功。文明的产生是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所以说,仰韶文化莫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生活在仰韶文化时期的古人,无疑是中国人的祖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