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知识点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知识点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知识点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知识点

第二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教学目标

1.DNA自我复制的特点;转录和翻译的概念

2.RNA的结构和种类

3.遗传密码和密码子的概念;中心法则的概念及其发展

4.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

教学重点

1.DNA的半保留复制与遗传的稳定性(边解旋边复制,母链和子链)(阅读)

2.转录的场所、模板和产物(细胞核内、DNA的一条链、mRNA)

3.翻译的场所、模板和产物(核糖体上、mRNA、蛋白质),密码子的破译

4.中心法则体现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5.基因突变引起遗传信息的错误传递和性状改变(碱基改变、插入或缺失)(基因突变的有利和有害)

教学过程

遗传信息是如何表达和延续的呢?

DNA分子中蕴藏着遗传信息,它不能直接的反应出来,它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反应到蛋白质上来,才能使后代体现性状。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是如何传递给后代的。也就是它的复制。

一、复制(DNA replication)

复制是指以某一段DNA为模板,合成相同的DNA分子的过程。这是一个自我复制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必须复制出完全一样的子代DNA分子?

复制的过程:首先回忆一下碱基配对的原则:A—T;C-G 带有不同的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的成分。(启发如何配对复制)

举例:以一段DNA分子:C T A G A G A C G C T C A G T G C————a链

G A T C T C T G C G A G T C A C G————b链

解旋:组成DNA的两条多核苷酸链在酶的作用下逐步分开(形成两条单链)就是解旋的过程,这两条链a,b称之为母链。

复制:复制的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的。两条分开的单链在酶的作用下,分别与细胞内游离的核苷酸配对。此时符合碱基配对原则。

经过这样的复制,得到了什么?得到了两条子链。这两条子链都是双链的DNA。经过复制后,一个DNA分子变成了2个,而且结构完全一样。(为什么完全一样?用刚才的例子来说明)观察一下这两条子链,每条子链分子中都含有一半(即一条单链)来自母方。因此这种复制方式称之为半保留复制。

现在回答一下为什么复之后能保证子代的遗传特性和亲代的遗传特性相似这个问题?

(因为带有了亲代的遗传信息,半保留复制将信息传递给了后代。

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思考可以更好的理解DNA的复制。

二、转录(transcription)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通过复制将信息传递给了后代,但是这些信息最终又是如何表达的呢?生物体的性状与蛋白质的关系:人类的肤色,血型,头发的圈与直都是蛋白质体现的结果。蛋白质

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说明生物体的性状是通过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来体现的。儿女像父母,从本

质上,是由于父母把自己的DNA分子复制了一份传给子女的缘故。从现象上看是性状的相似,而

性状的相似说明了儿女与父母之间在蛋白质结构上的相似或相同。那么来思考这个问题:基因存

在于哪里?蛋白质又是在哪里合成的呢?

这个只有两种可能,一是D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二是有媒介帮助。研究表明DNA不能直

接指导蛋白质合成,因此从核内到核外必然要有一个载体,将遗传信息带出来。然后根据这个信息

才能合成蛋白质。这个载体是什么呢?它就是RNA(核糖核酸)。它的结构同DNA相似但它是由

核糖,磷酸和含氮的碱基组成的,它的碱基是AUCG用尿嘧啶U代替了胸腺嘧啶T。

在生物体内有mRNA,tRNA,rRNA三种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RNA。

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RNA是以DNA为模板合成的。这个过程称之为转录(transcription),

它发生在细胞核中,将DNA中的信息转录到RNA上,然后再运出细胞核。

转录过程:DNA双链在酶的作用下解螺旋,然后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这个选择是

以RNA合成酶为依据的,什么样的酶将决定合成什么样的RNA。)然后根据碱基配对原则A-U;

C-G,此时U代替了T的位置,合成的结过得到了一条单链的RNA。刚才解旋的DNA在完成复

制后又重新结合在一起,不发生任何改变。转录形成的这条RNA就是mRNA(信使RNA)其中蕴

藏着DNA的遗传信息,它像一个信使一样,通过核孔将信息带到了细胞质中,准备合成蛋白质。

三、蛋白质的合成

知道了DNA将信息转录到了mRNA上后我们就要接着研究一下蛋白质究竟是如何合成的。也

就是基因最终要表达成蛋白质。

这个表达的过程,是将基因中的语言翻译成蛋白质的语言,好像中文翻译成英文一样,即翻译

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这个过程称之为翻译(translation)

这一切又是如何实现的呢?我们知道mRNA上只含有4种碱基,而组成蛋白质的则有20中氨

基酸。4种碱基如何决定20终氨基酸?是一一对应吗?或者由2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还是其它?一一对应只能决定4个氨基酸,2个碱基也只能决定42=16个氨基酸,还是不够,但是三个碱

基43=64就足够了。就好像英文单词一样,都是由26个字母中的任意一些组成的,氨基酸种类就

是由四个碱基中的任意三个相互组合而决定的。再加上碱基的不同排列顺序就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

酸排列的多样性了。不同的mRNA所带有的信息不同,能合成的蛋白质也不同。

mRNA中的碱基序列因此被称为“遗传密码”。其中,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每三个相邻的碱基就

称为“密码子”经过科学家的努力,在1967年终于完全破译了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5-1)。密

码子是通用的,编码所有物种的氨基酸。表中可以看到61个密码子各自对应一种氨基酸,其中有

一个是起始密码,也就是氨基酸合成肽链的起始信号;另外有三个不表示意思的密码是氨基酸合成

肽链时的中止信号。

合成过程:mRNA在核内合成后穿过核孔来到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rRNA能够将mRNA

结合到核糖体上)这样,这个核糖体就具有了合成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核糖体的功能:合成蛋白质。

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原料就是氨基酸,它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那么它们是如何到达核糖体上的?显

然需要一个运输的工具,它也是一种RNA叫做tRNA(转运RNA)。这种tRNA是一个相对较小的

RNA 。它的平面结构是一个三叶草结构。不同的氨基酸由不同的tRNA 携带来到核糖体,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它的一段能与mRNA 的密码子相匹配,另一端则可以携带相应的氨基酸。所以有这样的一种关系存在,mRNA 上的一个密码子可以决定一种氨基酸。(P17图5-13)在合成的过程中,根据起始密码的位置按顺序依次逐个的运来氨基酸,然后相邻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成肽链。一个tRNA 离开,另一个再加上,如此下去,一直到中止密码子的出现,合成停止,这样一条肽链就形成了,肽链合成以后,从信使RNA 上脱离开来,再经过细胞质内的某些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的加工如盘曲折叠螺旋,最终合成一个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有一定功能的蛋白质分子。这个蛋白质是根据DNA 所带有的遗传信息翻译得到的,因此保留了亲代的性状。再合成完成后,mRNA ,tRNA 分解为新的RNA 形成提供原料。

小结: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基因的表达过程本质上是基因、mRNA 、核糖体、tRNA 协同作用的结果。DNA 分子上的基因,其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mRNA 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mRNA 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性状。从另一角度讲,基因的表达过程也反映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四、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中心法则实际上描述了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核酸储存遗传信息,指导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则体现生命现象,参与新陈代谢活动。

五、基因突变(遗传信息的错误传递)

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基因,信息传递的错误也就是基因发生了错误。基因中的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 包括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者改变。这些变化就能造成遗传信息的错误传递。 突变包括有自然突变――在自然状态下自然发生的基因突变;人工诱变――人类利用化学物理因素作用于生物体,让它的基因产生突变。

突变的意义:有好的突变,如产生新的物种,或产生有某种抗性的植株等等。

坏的突变可以引起生物体的死亡或者各种疾病。 蛋白质(性状) 转录 逆转录 翻译 RNA 复制

DNA 复制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及解题技巧整理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一)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性状能稳定遗传 (三)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 ↓ F1:高茎豌豆F1:Dd ↓自交↓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 dd 3 : 1 1 :2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黄圆×绿皱P:YYRR×yyrr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总结人教 版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1、电话①发明: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②基本结构:话筒:金属盒、碳粒、膜片听筒:磁铁、螺线管、薄铁片③工作原理:话筒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延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在另一端,电流使听筒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即:声音的振动电流的变化振动(声音)④电话的种类:录音电话;投币电话;移动电话;磁卡电话;可视电话;无绳电话。2、电话交换机①作用:提高线路的利用率。②占线:①对方电话机正在使用;②交换机之间的线路不够用。③发展:手工交换机;自动交换机;程控电话交换机。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①模拟信号:声音转 换为信号电流时,这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特点: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从而使信号丢失一些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严重时会使通信中断。②数字信号:用不同的符号的不同的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特点:通常的数字信号只包含两种不同的状态,形式简单,所以抗干扰能力特别强。二、电磁波的海洋1、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周围空间产生电磁波。2、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3、波速:在真空中最快,c=3×108m/s4、波速c与波长λ、频率f的关系: c=λf在同一种介质中,波速一定时,波长与频率成反比。5、

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的一部分,光波也是电磁波。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的接收①发射:由广 播电台完成。声信号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发射出去②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各种电磁波选出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取出音频信号并放大声音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 和声音信号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见课本p973、移动电话: 既是无线电发射台,也是无线电接收台①工作方式:它将用 户的声音转化为高频电信号,并发射出去,同时它又能在空中捕捉到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对方送来的信息。②基地台:手持移动电话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无线电台转接。这种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③无绳电话:主机与手机上各有一个天线,它们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工作区域大约在几十米到几百米的范围内。④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见课本 p98~99科学世界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1、微波通信:波长10m~1mm,频率30mhz―3×105mhz。它比无线电波(中波和短波)的频率更高,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折射。因此每隔50km左右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把上一站传来的信号处理后,再发射到下一站去,一站一站地传下去,将信息传向远方。2、卫星通信:借助地球同步 卫星来弥补微波在地面传播的不足,用通信卫星作微波通信的中继站,可以使它转发的微波天线电信号跨越大陆和海洋达到地球上的很大范围。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电视节目都是通过卫星传送的。在地球周围均匀地配置三颗同步通信卫星,就覆装盖了几乎全部地球表面,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二上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知识点

第二节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教学目标 1.DNA自我复制的特点;转录和翻译的概念 2.RNA的结构和种类 3.遗传密码和密码子的概念;中心法则的概念及其发展 4.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 教学重点 1.DNA的半保留复制与遗传的稳定性(边解旋边复制,母链和子链)(阅读) 2.转录的场所、模板和产物(细胞核内、DNA的一条链、mRNA) 3.翻译的场所、模板和产物(核糖体上、mRNA、蛋白质),密码子的破译 4.中心法则体现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5.基因突变引起遗传信息的错误传递和性状改变(碱基改变、插入或缺失)(基因突变的有利和有害) 教学过程 遗传信息是如何表达和延续的呢? DNA分子中蕴藏着遗传信息,它不能直接的反应出来,它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反应到蛋白质上来,才能使后代体现性状。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是如何传递给后代的。也就是它的复制。 一、复制(DNA replication) 复制是指以某一段DNA为模板,合成相同的DNA分子的过程。这是一个自我复制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必须复制出完全一样的子代DNA分子? 复制的过程:首先回忆一下碱基配对的原则:A—T;C-G 带有不同的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的成分。(启发如何配对复制) 举例:以一段DNA分子:C T A G A G A C G C T C A G T G C————a链 G A T C T C T G C G A G T C A C G————b链 解旋:组成DNA的两条多核苷酸链在酶的作用下逐步分开(形成两条单链)就是解旋的过程,这两条链a,b称之为母链。 复制:复制的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的。两条分开的单链在酶的作用下,分别与细胞内游离的核苷酸配对。此时符合碱基配对原则。 经过这样的复制,得到了什么?得到了两条子链。这两条子链都是双链的DNA。经过复制后,一个DNA分子变成了2个,而且结构完全一样。(为什么完全一样?用刚才的例子来说明)观察一下这两条子链,每条子链分子中都含有一半(即一条单链)来自母方。因此这种复制方式称之为半保留复制。 现在回答一下为什么复之后能保证子代的遗传特性和亲代的遗传特性相似这个问题?(因为带有了亲代的遗传信息,半保留复制将信息传递给了后代。 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思考可以更好的理解DNA的复制。

考点8 遗传的分子基础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8 遗传的分子基础 1.(2012·福建高考·T5)双脱氧核苷酸常用于DNA测序,其结构与脱氧核苷酸相似,能参与DNA的合成,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合成时,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若连接上的是双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继续。在人工合成体系中,有适量的序列为GTACATACATG的单链模板、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则以该单链为模板合成出的不同长度的子链最多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双脱氧核苷酸结构与脱氧核苷酸相似”,由此推出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与碱基A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2)注意特殊情况“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未与碱基A配对”。 【精讲精析】选D。由题干可知,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可以与DNA序列中的碱基A发生互补配对,在人工合成的适量DNA序列中有4个碱基A,可以在4处与胸腺嘧啶双脱氧核苷酸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产生4个不同的子链;若在这4处都没有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则产生第5种子链,因此以该单链为模板最多能合成5种不同长度的子链。

2.(2012·江苏高考·T2)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理解证实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及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精讲精析】选B。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是没能揭示遗传因子的化学本质,所以A错误。艾弗里等人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的时候还含有0.02%的蛋白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现了将DNA和蛋白质完全分离,因此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故B正确。沃森和克里克在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时依据:A和T的含量总是相等,G和C的含量也相等,所以C错误。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D错误。 3.(2012·江苏高考·T6)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该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B.该计划是人类从细胞水平研究自身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 C.该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DNA序列 D.该计划的实施不可能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docx

·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生物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显性性状由 第 1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决定,用表示(高 茎用 D 表示),隐性性状由 一、豌豆杂交试验的优点决定,用 1、豌豆的特点表示(矮茎用 d 表示)。 ( 1)传粉、授粉。自然状态下,豌豆不会杂 交,一般为。( 2 )体细胞中因子( 2)有的性状。在。纯种高茎的体细胞中遗传2、人工异花授粉的步骤:(开花之前)→(避因子为,纯种矮茎免外来花粉的干扰)→→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 为。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说明(3 )在形成时,成 P 表示,♂表对因子发生彼 示,♀表示此,分别进入不同的 ↓表示产生下一代配子中,配子中只有成对因子中的个。 F1 表示 F2 表示(4)受精时,配子的结合是的。 ×表示 ×表示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遗传图解假说 Word 资料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如花的颜色、茎的测交: 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高矮等。 相对性状:的的。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表现出来的 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没有表现出 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后代中,遗传性状出现和 的现象。 3、基因类 显性基因:控制的基因,用来表五、分离定律示。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存在,隐性基因:控制的基因,用来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示。 因子发生,分离后的因子分别进入不等位基因:控制的个基因。 同的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4、个体类 六、相关概念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出来的性状,如高茎和矮茎。 1、交配类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组成。 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纯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 自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遗传,后代性状分离): 测交:让 F1与。(可用来测定 F1 的基因型,纯合子(如 AA 的个体)纯合属于杂交)子(如 aa 的个体) 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乙♂为,则杂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甲♂×乙♀为。(能稳定遗传,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2、性状类表现型与基因型关系:+→ 表现型 第3页共10页第4页共10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信息的传递知识点 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十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一、电磁波 1、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波速、波长和频率 (1)波速:波传播的快慢叫做波速。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c=3.0×108m/s,空气中的波速近似等于真空中的波速。 (2)波长:一列波在传播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相邻的两个波峰(波谷)之间的距离,叫做波长,用字母λ表示,单位是米(m)。 (3)频率:用字母f表示,其单位是赫兹(Hz)。因为通常电磁波的频率很高,所以常用的单位是千赫(kHz)和兆赫(MHz),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Hz=103Hz,1MHz=106Hz。 (4)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一定,所以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成反比。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反之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知识拓展:①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真空中的光速相同,可见,光是电磁波。 ②电磁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f =。其中c=3.0×108m/s;λ的单位是 cλ m;f的单位是Hz。 注意:声音和电磁波传播的最大不同点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三、电磁波家族及应用 1、电磁波家族:电磁波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各种光和射线都是波长不同的电磁波。 3、应用:医用γ射线做脑外科手术,用X光片判断是否骨折;电视机、空调等设备的遥控器都是红外遥控;紫外线可以杀菌、验钞等;无线电波应用于广播、电视、移动通信、雷达、导航等。 二、卫星通信 1、通信卫星大多数是相对地球“静止”的同步卫星。在地球周围均匀的布置三颗同步卫星,就可覆盖几乎全部的地球表面,实现全球通信。 2、卫星通信的优点:远距离传递信息,通信容量大,干扰小,质量好,效率高,不受陆地灾害的影响,建设速度快。 三、光纤通信 2、光纤通信的原理:利用携带信息的激光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从另一端射出,这样就把它所携带的信息传到了远方。 3、光纤通信的特点:光纤通信可长距离传输信息,容量大,高抗干扰 2

高中生物复习知识核心知识(2-2遗传的分子基础)

遗传的分子基础 基础知识 1.S型细菌的DNA能使活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噬菌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在浸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内。 2.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共同的思路: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他们的作用。 3.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的大致过程:先用含相应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得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就能得到相应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 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1)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和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6.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7.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8.中心法则可表示为。其体现了DNA 的两大基本功能: (1)通过DNA复制完成了对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 (2)通过转录和翻译完成了对遗传信息的表达功能。

9.复制,转录和翻译都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条件,除此之外,翻译还需要运输工具tRNA。 10.一种氨基酸可应对多种密码子,可由多种tRNA来运输,但一种密码子只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tRNA也只能运输一种氨基酸。 11.基因控制性状的间接途经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内的性状。而白化病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络氨酸不能合成和控制络氨酸酶的基因发生突变(注意:老年人白发只是络氨酸酶活性降低)。 12.生物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易错易混判断题 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尸体中提取到的细菌全部是S型细菌(×)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艾弗里证明用DNA酶分解后的S型活细菌的DNA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4.噬菌体增殖过程中所需的氨基酸、核苷酸、酶、能量、核糖体全部自细菌(√) 5.每个DNA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都有2个(√) 6.DNA上碱基对的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U、G=C(×) 7.含有G、C碱基对比较多的DNA分子热稳定性较高(√)

遗传信息的传递

遗传信息的传递 小菜一碟开胃健脾 1、图甲、乙是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 程中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 分片段的放大图.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 A. 图甲所示过程需解旋酶、DNA聚合酶参与 B. 图乙所示过程受O2含量的影响 C. 图丙中b链可以构成核糖体 D. 图甲、乙所示过程可同时发生在胰岛B细胞中 2、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A: 58 B: 78 C: 82 D: 88 3、如图所示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发生的是()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③⑤ D.①③⑤ 4、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出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量是n/2 B.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需要tRNA从细胞质转运脱氧核苷酸 C. 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氢键连接 D. DNA分子的碱基对序列编码着有关的遗传信息 5、若N个双链DNA分子在第i轮复制结束后,某一复制产物分子一条链上的某个C突变为T,这样在随后的各轮复制结束时,突变位点为AT碱基对的双链DNA分子数与总DNA分子数的比例始终为() A: B: C: D: 6、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都不编码氨基酸 B.每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 C.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D.核糖体可在mRNA上移动,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3个tRNA的结合位点

遗传因子的发现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豌豆杂交试验的优点 1、豌豆的特点 (1)传粉、授粉。自然状态下,豌豆不会杂交,一般为。 (2)有的性状。 2、人工异花授粉的步骤:(开花之前)→(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说明 P表示,♂表 示,♀表示 ↓表示产生下一代 F1表示 F2表示 ×表示 ×表示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遗传图解 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显性性状由 决定,用表示(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由决定,用表示(矮茎用d表示)。 (2)体细胞中因子在。纯种高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纯种矮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 (3)在形成时,成对因子发生彼此,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有成对因子中的个。 (4)受精时,配子的结合是的。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

五、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因子发生,分离后的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相关概念 1、交配类 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测交:让F1与。(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乙♂为,则甲♂ ×乙♀为。 2、性状类 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如花的颜色、茎的高矮等。 相对性状:的的。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后代中,遗传性状出现和的现象。 3、基因类 显性基因:控制的基因,用来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的基因,用来表示。 等位基因:控制的个基因。 4、个体类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出来的性状,如高茎和矮茎。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组成。 纯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遗传,后代性状分离): 纯合子(如AA的个体)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遗传,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表现型与基因型关系:+→表现型 五、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正推类型:(亲代→子代)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1章《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梳理与汇总说课材料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1章《信息的传递》知识点梳理 与汇总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1、电话——1876年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了第一部电话 (1)基本结构:主要由话筒和听筒组成。 (2)工作原理:话筒把声信号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在另一端,电流使听筒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2、电话交换机 为了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 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模拟信号: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 数字信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学信号,使用数学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数字通信。 模拟信号容易失真;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加工处理,可以加密。 在电话与交换机之间一般传递模拟信号,在交换机之间传递数字信号。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周围空间激起电磁波。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为c,大小和光速一样, c=3×108m/s =3×105km/s 电磁波波速、波长λ和频率f的关系: (1)波长:电流每振荡一次电磁波向前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m。波长表示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或相邻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 (2)频率:一秒内电流振荡的次数交频率,用f表示,单位是赫兹(Hz),比赫兹(Hz)大的还有千赫(kHz)、兆赫(MHz)。1 MHz=103 kHz 1 kHz=103 Hz 1 MHz=106 Hz (3)波速:一秒内电磁波传播的距离,用c表示,单位是m/s。 (4)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c=λf λ=c f f = c λ 。 (5)电磁波的波长λ与频率f成反比。 电磁波中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 无线电波特点:无线电波的波长从几毫米道几千米,通常根据波长或频率把无线电波分成几个波段,包括: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等,各个波段的无线电波有各自的传播方式和用途,如下表所示。 波段波长频率传播方 式 主要用途 长波30000m~3000 m 10 kHz~100 kHz 地波超远程无线 电通信和导 航

高三生物考前必背知识点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如毛色)的不同表现类型(黄、白)。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 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 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 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信息的传递中考复习知识点

信息的传递 第一节电话 一.电话及电话交换机 1.电话的组成:话筒:声信号变成变化的电流(声信号变成电信号) 听筒:变化的电流变成声音(电信号变成声信号) 2.电话的工作原理: (1)声音(振动)→话筒→变化的电流→听筒→振动(声音) (2)通话时,一方的话筒和另一方的听筒是串联的 3.电话交换机 (1)为了提高电话线路的利用率而发明的 (2)用来实现两部电话之间的转换 (3)使用交换机,可以大幅度的减少电话线的数量 4.电话“占线”原因 (1)对方电话没有扣好(2)对方正在通话(3)电话交换机忙 二.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1.模拟信号: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 频率,振幅变化情况完全一样,模仿声音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 叫模拟信号。 2.模拟通信: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模拟通信,例如:传统的市话通话,长途通话 3.数字信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 4.数字通信:使用数字信号通信的方式叫数字通信,例如电子计算机是利用二进制码识别信 息和处理信息 5.模拟通信在加工,放大和传输过程中抗干扰能力差,噪声大,失真大;而数字信号形式简 单,抗干扰能力强,噪声小,失真小。 6.电话交换机间的信息是靠数字信号传递,而电话与电话机之间的信息传递靠模拟信号,但是不论哪种通信都需要电话线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一.电磁波的产生 定义:即导体中电流的迅速变化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1.电磁波性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物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传播不需要介质 2.电磁波传播的速度c=3×108m/s,电磁波的波长为λ,波速c=λf,其中f是电磁波的频率, 3.电磁波的波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短波,中波,长波 二.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1.发射:将要传输的电信号(音频信号,图像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再通过 天线发射到空中的过程 2.接收:天线将电磁波接收下来,再通过接收器(收音机,电视机等)将要传输的电信号取 出来并放大,最后还原成声音或图像过程 3.“天线”可以同时接收多种频率的电磁波,利用调谐器可以选出人们所需要的频率 三.电磁波的应用 1.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波长很短的微波)来加热食品 2.雷达: (1)定义: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 (2)工作原理:电磁波如果遇到尺寸明显大于波长的障碍物就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 电磁波的这个原理,波长越短,传播直线性越好,反射性能越强 3.无线电波: (1)电磁波中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频率为数值数百千赫兹至数百兆赫兹的那部分叫做无线电波(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 (2)根据波长的不同而有不同传播特征:分为地波,天波,空间波三种 (3)激光:激光束平行度特别好,在传播很远的距离后仍能保持一定的强度,制成激光测 距雷达;激光束的亮度高,在很小的空间和很短的时间内能集中很大的能量,

第6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第2节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教案

第6章第2节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课题: 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教材分析: 本节重点介绍遗传物质的功能,包括DNA分子的复制功能,以及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及其生物性状的功能。 初中教材中主体一“人体”中相关教学内容是“人体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其中有“染色体和基因”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是能说出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学生对染色体和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有初步了解,前一节教学内容在探究人类研究遗传物质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学习了DNA的构成和结构,本节就DNA的功能展开探索,并归纳为中心法则这一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 学生有机化学的基础极弱,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落在采用图像和动画等直观方法和多用比喻等方式降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难度。用列表法归纳和总结DNA的功能,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要求学生采用举例、说出相关概念等方式说出对中心法则的理解,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DNA与蛋白质的分工与联系,以这个方式帮助学生将相关内容整合成一定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简述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过程。 能说出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和密码子和DNA分子于RNA分子的关系及相互关系。 能用中心法则解释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了解DNA分子的结构和碱基配对原则的基础上,感受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了解密码子的功能,注意DNA核苷酸排列顺序与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中,体验核酸和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分工和联系,以及基因对蛋白质合成的控制功能。 重点与难点: 重点:DNA复制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蛋白质合成) 中心法则 难点:DNA复制 遗传信息的转录 遗传信息的翻译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DNA复制 第2课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第3课时: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最新整理)

专题四遗传的分子基础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 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 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分析:实验的思路:将S菌的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分别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3、从变异的角度看,R菌转化成S菌,属于基因重组(R菌的DNA中插入了可表达的 外源DNA)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过程(看书) 1)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2)如何标记噬菌体:用被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注意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3)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4)离心的目的:使上清液析出噬菌体,沉淀物中留下大肠杆菌 5)对照:两组实验之间是相互对照 6)误差分析:35S标记蛋白质,搅拌不充分,会使沉淀物中放射性升高 32P标记DNA,若保温时间太短或过长,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即:DNA是遗传物质) (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 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 核酸DNA和RNA DNA RNA 遗传物质DNA D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一、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 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T;G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④两条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 接 4、DNA的特性: 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 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生物必修二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和习题经典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章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第一节 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1)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2 )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3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2. )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1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代自交后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 显性性状:在DD×dd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即矮茎为隐性。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如教材中F1dd 隐性性状:在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ddDD或(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 离现象。性状分离。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现象。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Dd等。Dd×dd DD×如:DD×dd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等DD Dd×Dd 如:DD×(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测交:F1dd 如: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DD×Dd 或DD×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 中。..

初中物理信息的传递知识点

初中物理信息的传递知 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一节电话 一.电话及电话交换机 1.电话的组成:话筒:声信号变成变化的电流(声信号变成电信号) 听筒:变化的电流变成声音(电信号变成声信号) 2.电话的工作原理: (1)声音(振动)→话筒→变化的电流→听筒→振动(声音) (2)通话时,一方的话筒和另一方的听筒是串联的 3.电话交换机 (1)为了提高电话线路的利用率而发明的 (2)用来实现两部电话之间的转换 (3)使用交换机,可以大幅度的减少电话线的数量 4.电话“占线”原因 (1)对方电话没有扣好(2)对方正在通话(3)电话交换机忙 二.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1.模拟信号:在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 频率,振幅变化情况完全一样,模仿声音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 叫模拟信号。 2.模拟通信: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模拟通信,例如:传统的市话通话,长途通话 3.数字信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 4.数字通信:使用数字信号通信的方式叫数字通信,例如电子计算机是利用二进制码识别信 息和处理信息 5.模拟通信在加工,放大和传输过程中抗干扰能力差,噪声大,失真大;而数字信号形式简 单,抗干扰能力强,噪声小,失真小。 6.电话交换机间的信息是靠数字信号传递,而电话与电话机之间的信息传递靠模拟信号,但是不论哪种通信都需要电话线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一.电磁波的产生 1.定义:如果在空间某处产生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电场,这个电场就会产生磁场,如果这个磁 场也随时间变化,那么它又会在空间产生新的电场,这个变化的电场,磁场并不局 限于空间某个区域,而是由远及近的传播出去,这样的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即导 体中电流的迅速变化在空间激起电磁波 2.电磁波性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物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传播不需要介质 3.电磁波传播的速度c=3×108m/s,电磁波的波长为λ,波速c=λf,其中f是电磁波的频率 4.电磁波的波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短波,中波,长波 二.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1.发射:将要传输的电信号(音频信号,图像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再通过 天线发射到空中的过程 2.接收:天线将电磁波接收下来,再通过接收器(收音机,电视机等)将要传输的电信号取 出来并放大,最后还原成声音或图像过程 3.“天线”可以同时接收多种频率的电磁波,利用调谐器可以选出人们所需要的频率 三.电磁波的应用 1.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波长很短的微波)来加热食品 2.雷达: (1)定义: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 (2)工作原理:电磁波如果遇到尺寸明显大于波长的障碍物就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原理,波长越短,传播直线性越好,反射性能越强 3.无线电波:

分子诊断知识点

1、基因(gene)是含有生物信息的DNA 功能片段,根据这些生物信息可以编码具有生物功能的产物,包括RNA 和蛋白质(多数). 2、基因组genome, 指细胞或生物体一套完整的遗传物质,包括所有基因和基因间的区域(序列)。 3、基因组学genomics 以基因组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包括基因组作图、基因组测序、基因定位、基因功能分析 4、结构基因:编码RNA 或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5、基因表达:DNA 携带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递给RNA,mRNA 通过翻译将基因的遗传信息在细胞内合成具有生物功能的各种蛋白质的过程 6、C 值基因组DNA 全部碱基(对)数。C 值是物种的一个重要特性常数。C 值矛盾,C 值悖论:生物体的进化程度与基因组大小之间不完全成比例的现象 7、N 值矛盾,N 值悖论:基因组中的基因数目与生物进化程度或复杂程度的不对称性 8、必需基因(致死基因)关系到生物体存活的基因。可通过基因突变实验确定必需基因。: 9、原核生物基因组1、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蓝绿藻等 10、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 序列,或是指一段DNA 序列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 11、操纵子:由一组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连同其上游调控序列共同组成一个转录单位 12、质粒的分类致育质粒F 质粒)编码性菌毛,介导细菌之间的接合传递;耐药性质粒R 质粒)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或重金属盐类的耐药性;毒力质粒Vi 质粒)编码与该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因子;细菌素质粒编码细菌产生细菌素;代谢质粒编码产生相关的代谢酶。 13、严紧控制型拷贝数少,一般<10 个,分子量大;调节因子是蛋白质,复制受限,受染色体DNA 复制系统的控制;严谨控制机理(低拷贝原因),认为是该质粒可以产生阻遏蛋白,反馈抑制自身DNA 合成。松弛控制型拷贝数多,10-200 个,分子量小;调节因子是RNA,复制不受染色体DNA 复制系统限制基因工程使用松弛型(高拷贝数)质粒,以获得较多的基因产物。 14、质粒性质 1、质粒的转移:可以通过转化、转导或接合作用而由一个细菌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菌细胞中,使两个细胞都成为带有质粒的细胞;质粒转移时,它可以单独转移,也可以携带着染色体(片段)一起进行转移,所以它可成为基因工程的载体。 2、质粒具有选择性标记:质粒有抗药性基因、营养缺陷型基因、抗重金属盐基因等多种选择性标记 3、质粒的不相容性:质粒已成为分子克隆的有用工具,是目的DNA 的载体。载体质粒大多是在天然质粒基础上经人工构建而成, 15、质粒特点:1、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单一切口,可用以重组外源DNA;2、有筛选标记,如抗药基因等;3、插入外源DNA 后,仍能转化宿主细胞,并能复制。 16、质粒基因转移的方式1.接合作用当细胞与细胞、或细菌通过菌毛相互接触时,质粒DN 从一个细胞(细菌)转移至另一细胞(细菌)的DNA 转移称为接合作用 2.转化作用通过自动获取或人为地供给外源DNA,使细胞或培养的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称为转化作用3、转导作用当病毒从被感染的(供体)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受体)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 转移及基因重组即为转导作用4、转染作用通过感染方式将外来DNA 引入宿主细胞,并导致宿主细胞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染(transfection) 。转染是转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