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医院管理精品-肾风(IgA肾病)诊疗方案

最新医院管理精品-肾风(IgA肾病)诊疗方案

2012版肾风(IgA肾病)诊疗方案

说明:本方案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基础上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修订而来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尿中泡沫增多,或尿血(包括镜下红细胞尿),或眼睑、足跗浮肿,或腰酸、腰痛,或眩晕耳鸣;舌淡红,或舌红,或舌体胖、边有齿痕,或舌暗,有瘀点瘀斑,或舌下脉络瘀滞;苔薄白或薄白腻;脉细,或弦细,或兼微数。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及其分类标准》)。

起病缓慢,病程迁延,患病时间超过3个月;部分患者急性起病,病程较短;血尿以畸形红细胞为主,常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肾活检病理诊断为IgA 肾病;排除继发性因素。

(二)证候诊断

1.基本证候

(1)气阴两虚证

主症:泡沫尿(尿检蛋白)或尿血(尿检镜下红细胞增多)。

次症:腰酸、乏力、口干、目涩、手足心热,眼睑或足跗浮肿,夜尿多。

舌脉:脉细或兼微数,苔薄、舌红,舌体胖,舌边有齿痕。

(2)脉络瘀阻证

主症:①血尿(包括镜下红细胞尿),腰部刺痛,或久病(反复迁延不愈病程1年以上);②肾病理表现为毛细血管襻闭塞、塌陷、僵硬、毛细血管有微血栓样物质形成,毛细血管扩张与瘀血、肾小血管血栓形成,肾小球缺血样

改变,肾小球球囊粘连、疤痕,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

次症:①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皮肤赤丝红缕,蟹爪纹络;②甲皱微循环郁滞,血黏度增高、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增高。

舌脉:脉涩,或舌有瘀点、瘀斑,或舌下脉络瘀滞。

(3)风湿内扰证

主症:泡沫尿(尿蛋白)或尿血(肉眼或镜下红细胞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1.0g。

次症:①新近出现或加重的困乏、眩晕、水肿;②辅助检查、实验室及肾病理:血压、血肌酐、尿蛋白等从原先稳定水平出现变动、升高;肾病理出现肾小球系膜细胞或内皮细胞增生、间质炎细胞浸润或节段性毛细血管襻纤维素样坏死、细胞性新月体形成及/或足突广泛融合。

舌脉:脉弦或弦细或沉,苔薄腻。

2.合并证候

(1)风热扰络证:发热,咽痛,咳嗽,尿血,腰酸,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湿浊犯脾证:腹痛,腹泻,或伴恶心,纳呆,苔白腻,脉滑。

(3)下焦湿热证:血尿,尿频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

1.主要证候

(1)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生黄芪、党参、太子参、女贞子、旱莲草、当归、杭白芍、干地黄、川芎、淮山药、金樱子、芡实。

本科验方:祛风愈肾汤加味。忍冬藤、泽泻、鬼剪羽、石见穿、漏芦、拔契、土茯苓、半枝莲、天龙、女贞子、旱莲草等

中成药:肾炎康复片、六味地黄丸、金水宝、百令胶囊、至灵胶囊。

(2)脉络瘀阻证

治法: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下瘀血汤加减。制军、丹参、积雪草、桃仁、莪术、淡海藻。

中成药:保肾康片、三七总苷片、肤康片。

(3)风湿内扰证

治法:祛风除湿。

推荐方药:防己黄芪汤加减,或在原辨证处方中加入汉防己、徐长卿、鬼箭羽。

中成药:雷公藤多苷片、火把花根片。

2.合并证候

(1)风热扰络证

治法:疏风散热,凉血止血。

推荐方药:银翘散加减。

祛风愈肾汤加味。忍冬藤、泽泻、鬼剪羽、石见穿、漏芦、拔契、土茯苓、半枝莲、天龙、女贞子、旱莲草、连翘薄荷赤小豆杏仁等

(2)湿浊犯脾证

治法:芳香化浊,醒脾利湿。

推荐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3)下焦湿热证

治法:化湿清热,止血宁络。

推荐方药:小蓟饮子加减。

(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辨证选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

(三)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选用针灸、推拿、穴位注射、中药离子导入、中药敷脐、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熏蒸药浴等疗法。可选择应用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熏蒸床、医用智能汽疗仪等设备。对于部分CKD3期者可选择应用结肠透析机。

(四)内科基础治疗

可参考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采用控制血压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并针对肾性贫血、肾性骨病等并发症或感染等,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

(五)护理

1.饮食护理:优质低蛋白、低盐、低脂、低磷饮食。

2.生活护理:慎起居,适劳逸,勿劳累,防感冒。

3.心理护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临床缓解: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包括肉眼血尿、泡沫尿、水肿、腰酸腰痛等)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5%。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疾病综合疗效评价标准

缓解:肉眼血尿、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尿蛋白转阴,尿红细胞消失,24小时尿蛋白定量<0.2g,肾功能恢复/保持正常,持续3月以上。

显效:肉眼血尿、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减少≥50 %,尿红细胞减少≥50 %,肾功能恢复/保持正常,持续3月以上。

有效: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减少≥25%,尿红细胞减少≥25%,肾功能改善/维持原水平,持续3月以上。

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二)评价方法

1.中医疗效评价方法

肾风中医疗效评价方法

2.西医疗效评价方法: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常规、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或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

四.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和改进

1治疗难点分析:

1.纯中医治疗可行性,相当部分IgA肾病患者以急性上感起病,部分患者

对纯中医治疗依从性差,临床辨证论治方药驳杂。考虑通过临床标准化评价方法引入,规范相应证型诊疗方药,通过提高临床疗效以增进患者纯中医治疗依从性,并体现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

2.同上,急症患者对于中药汤剂煎服感到繁琐,临床可通过改进剂型或中

药煎服法,如我院通过临方制剂的制作,减轻患者煎服中药的负担。

狼疮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狼疮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1]。SLE分类标准的11项中,符合4项或4项以上者,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可诊断SLE。同时具备第7条肾脏病变即可诊断为狼疮性肾炎。 表1 美国风湿病学院1997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 1.颊部红斑固定红斑,扁平或高起,在两颧突出部位,常不累及鼻唇沟附近皮 肤 2.盘状红斑片状高起于皮肤的红斑,黏附有角质脱屑和毛囊栓;陈旧病变可发 生萎缩性瘢痕 3.光过敏对日光有明显的反应,引起皮疹,从病史中得知或医生观察到 4.口腔溃疡经医生观察到的口腔或鼻咽部溃疡,一般为无痛性 5.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2个或更多的外周关节,有压痛,肿胀或积 液 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 7.肾脏病变尿蛋白>0.5g/24小时或+++,或管型(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或 混合管型) 8.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病,除外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 9.血液学疾病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4×10^9/L),或淋巴细胞减少(<1.5 ×10^9/L),或血小板减少(<100×10^9/L) 10.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阳性,或抗Sm抗体阳性,或抗磷脂抗体阳性(后者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阳性、或至少持续6个月的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三者之一) 11.抗核抗体在任何时候和未用药物诱发“药物性狼疮”的情况下,抗核抗体滴 度异常 (二)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狼疮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风水相搏证:泡沫尿,眼睑头面先肿,继而遍及全身,上半身肿甚,来势 迅速,皮肤薄而发亮,小便短少,或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舌淡,苔薄白,脉 浮紧。 2.阴虚内热证:泡沫尿,下肢浮肿,乏力,腰膝酸软,两颧红赤,形体消瘦,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 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1、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肾汤 组成:黄芪25克,生地15克,茯苓、山药、防己、黄精、狗脊、川断、蒲公英、川楝子、甘草各15克,白术、白茅根、枸杞子各25克,银花5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1个月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观察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2、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气温肾活血汤 组成:党参、黄芪各30~60克,当归、葫芦巴、锁阳、益母草、牛膝、鹿衔草、徐长卿各10~15克。 加减:肾阳虚加附片、仙灵脾、仙茅;肾阴虚加山萸肉、生地、知母;夹瘀加丹参、水蛭;夹湿加泽泻、车前子、茯苓。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疗效:本方治疗浮肿163例,水肿完全消退93例,减轻38例,无改变32例,总有效率为%;治疗蛋白尿237例,完全消失88例,减少1个(+)以上95例,无变化44例,加重10例,总有效率为%。 3、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心莲子饮 组成:黄芩、地骨皮各20克,麦冬、车前子、柴胡、莲子、茯苓各15克,黄芪、党参各50克,甘草5克。 加减:咽干咽痛,黄芪、党参减量,加银花、白花蛇舌草、连翘;浮肿去甘草,加益母、冬瓜皮;腰膝酸软加杜仲、女贞子、山萸肉、旱莲草;尿

中红细胞增多加蒲黄炭、坤草、仙鹤草、阿胶;白细胞增多加扁蓄、瞿麦、蒲公英、紫花地丁。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疗效;共观察86例,完全缓解30例,基本缓解22例,好转15例,无变化19例,总有效率为%。 4、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浊肾复汤 组成:黄芪、巴戟天各30克,白茅根、焦白术、淮山药各20克,鹿角胶、山萸肉、萆稼各15克,木通、肉桂各10克,砂仁9克。 加减:脾肾阳虚配服金匮肾气丸。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金匮肾气丸饭前服,每日3次,每次1丸。 疗效:共观察38例,完全缓解25例,基本缓解8例,好转5例,服药15剂左右,蛋白尿开始好转,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自觉症状改善。 5、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五虫汤 组成:蝉衣5克,制僵蚕9克,广地龙9克,乌梢蛇9克,地鳖虫3克,生黄芪15克,益母草15克,白茅根15克,鹿衔草30克,茯苓15克,芡实15克。 加减:气虚加重黄芪量并加党参;阳虚加菟丝子、附子;阴虚加山药、山萸肉、楮实子;血瘀加丹参。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34例,基本缓解5例,好转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

肾衰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肾衰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 部分》(G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 2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 年制订的 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症状:有慢性肾脏病史,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倦怠、乏力、嗜睡等; 体征:当病人某一系统损害时,就可有该系统的体征。如:浮肿、贫血貌、 心动过速、心包摩擦音等。不明原因的高血压、贫血等,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经过肾活检或检测损伤标记物证实的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持续< 60ml/min · 1.73m2≥3 个月。肾脏损伤的标志物 包括蛋白尿、尿试纸条或尿沉渣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 (二)病期诊断 1.CKD-3期: GFR30~59ml/min ·1.73m2,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2.CKD-4期: GFR 15~29ml/min ·1.73m2,临床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3.CKD-5期:GFR <15ml/min ·1.73m2,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三)证候诊断 1.脾肾气虚证: 症候:饮食减少,脘腹胀满,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大便溏薄,面色萎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 2.脾肾阳虚证: 症候:形寒怕冷,纳差,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五更泻,面 色萎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3.气阴两虚证: 症候: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 4.阴阳两虚证:

肾病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肾病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导语:肾脏是我们体内一个重要的器官,如果它出现了问题,我们身体里的其他器官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我们的健康。肾病综合症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 肾脏是我们体内一个重要的器官,如果它出现了问题,我们身体里的其他器官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我们的健康。肾病综合症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病发时会出现脸色苍白,精神萎靡等症状。所以我们应该要对于肾病综合症的诊断标准有一定的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的步骤吧。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步骤如下:① 是否肾病综合征;② 是否原发性肾病综合征;③需与全身系统及先天遗传疾病所致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相鉴别;④ 是哪种肾小球疾病引起,必须作肾活检才能确诊。 能引起肾病综合症的主要疾病常见有:1. 过敏性紫癜肾炎:好发于青少年,有典型的皮肤紫癜,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及黑便,多在皮疹出现后1~4周左右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典型皮疹有助于鉴别。 2. 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青少年和中年女性,以多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检查可见出多种抗体,一般不难鉴别。 3.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以蛋白尿或NS 为主要临床表现,国内依据以下三点进行诊断:①血清HBV抗原阳性;②患肾小球肾炎,并可除外红斑狼疮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③肾活检切片中找到HBV抗原。 4. 糖尿病肾病:好发于中老年,常见于病程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早期可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排除增加,以后逐渐发展成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病史及特征性眼底改变有助于鉴别诊断。 5. 肾淀粉样变性:好发于中老年,肾淀粉样变性是全身多器官受累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9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以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为主症。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1]、《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及《肾脏病学》[3]。 (1)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浮肿、高脂血症),可伴少量镜下血尿; (2)部分病人伴高血压; (3)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 (4)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 (5)排除继发因素。 (二)证候诊断 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 (试行方案) 》[4]、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本虚证: (1)气阴两虚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面色少华或面色晦暗,倦怠乏力,易感冒,腰酸膝软,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午后潮热。舌红或淡红、苔薄或少苔,脉细或细数。 (2)肺脾气虚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神疲懒言,纳少、腹胀,易感冒,自汗,大便溏。舌淡红,舌体胖、或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3)脾肾阳虚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少,尿中泡沫增多,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甚则出现胸腹水,神疲乏力,腹胀纳差,大便稀溏,性功能低下或月经失调。舌淡胖、有齿印,苔白滑, 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4)肝肾阴虚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目睛干

涩,眩晕耳鸣,咽干舌燥,腰酸膝软,潮热盗汗,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大便偏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数。 2.标实证: (1)瘀血内阻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腰部刺痛,或久病;或见面色晦暗或黧黑,唇色紫暗或有瘀斑,肢体麻木。舌暗,或舌有瘀点、瘀斑,或舌下脉络瘀滞,脉细涩或涩。 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往往存在高凝状态,故瘀血内阻的病机贯穿疾病全程,与其他证候同时存在。 (2)风湿内扰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短期内加重;有新近出现或加重的困乏和水肿,舌红或淡红,苔薄腻,脉弦或弦细或沉。 (3)水湿内停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肢体困重,胸闷腹胀,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或缓。 (4)湿热内蕴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胸脘烦闷,头重且沉,口苦口黏,纳呆泛恶,渴饮不多,大便粘滞,小便短赤,灼热涩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本虚证: (1)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①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黄芪、党参、地黄、山药、当归、白芍、川芎、女贞子、旱莲草、金樱子、芡实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饮食疗法:宜食益气养阴之物,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可选用莲子、红枣、山药、木耳等食物。 (2)肺脾气虚证 治法:补益肺脾 ①推荐方药: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菟丝子、白术、防风、山药、地黄、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饮食疗法:宜食补益肺脾之物,忌辛辣、油腻、生冷之品。可选用甘栗、红枣、山药、黄芪、胡萝卜、鸡肉等食物。 (3)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①推荐方药:实脾饮合济生肾气丸加减。干姜、附子、白术、茯苓、炙甘

32肾病科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8版)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慢性肾衰[参照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 诊断依据:慢性肾衰是指由肾病日久,致肾气衰竭,气化失司,湿浊尿毒不得下泄,以少尿甚或无尿,或以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口有尿味等为常见症状的肾衰病。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国际肾脏病组织2012年发布的《KDIGO-CKD指南》。 慢性肾脏病定义:1.肾损害≧3个月,肾损害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伴或不伴GFR降低,表现为以下之一:病理异常;或有肾损害指标,包括血或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2.GFR<60ml/min/1.73㎡≧3个月,有或无肾损害。 病期诊断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分为: 1.CKD1期 2.CKD2期 3.CKD3期 4.CKD4期 5.CKD5期 (二)证候诊断 1.正虚证: (1)脾肾气虚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2)脾肾阳虚证: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烂,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3)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 (4)肝肾阴虚证: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5)阴阳两虚证: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夜尿清长,

大便干结。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2.标实证: (1)水湿证:面肢浮肿,肢体困重,胸闷腹胀,恶心呕吐,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或缓。 (2)湿热证:头重而沉,胸脘烦闷,口苦口粘,纳呆泛恶,尿色黄赤混浊,或灼热涩痛,大便粘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血瘀证:肢体刺痛、麻木,痛有定处,夜间加重,肌肤甲错,口唇紫暗,舌质黯淡或有瘀斑、舌下脉络迂曲,脉涩或结代。 (4)溺毒证:呕恶纳呆、口有氨味,神识呆钝,或烦闷不宁,皮肤瘙痒,衄血或便血,舌苔污浊垢腻,脉滑数。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正虚证 (1)脾肾气虚 治法:益气健脾补肾 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加味。党参、黄芪、白术、淮山、茯苓、山萸肉、菟丝子、炙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 推荐方药:实脾饮合肾气丸加减。熟附子、白术、茯苓、党参、干姜、仙灵脾、山萸肉、熟地、菟丝子、巴戟天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黄芪、山萸肉、党参、熟地、淮山、茯苓、丹皮、首乌、菟丝子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4)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山萸肉、熟地、淮山、茯苓、丹皮、女贞子、旱莲草、白芍、泽泻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5)阴阳两虚 治法:阴阳双补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合二至丸加减。肉桂、仙灵脾、山萸肉、熟地、茯苓、泽泻、淮山、女贞子、旱莲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肾病 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 一、特色诊疗方法 1. 内治法: 1.1辨证论治:参照陈以平教授主编《肾病的辨证与辨病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P142糖尿病肾病进行辨证分型。(以下证型诊断需具备主症二项或主症一项, 次症二项即可) 1.1.1气阴两虚燥热证 主症:口干咽燥,烦渴多饮,腰酸膝软,消瘦乏力 次症:夜尿频多,面色无华或灰暗,舌瘦小,脉沉细弱。 治则:益气养阴清热 方药:糖肾A方 选用药物:南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山萸肉、淮山药、葛根、生地、玄参、银花 1.1.2脾肾阳虚血瘀证 主症: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症:脘腹胀满,大便稀薄,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治则:温补脾肾,活血化瘀 选方:糖肾B方 选用药物:黄芪、葛根、川芎、牛蒡子、当归、桃仁、红豆杉、片姜黄、仙灵脾、红花 1.1.3水湿泛滥瘀浊证 主症:肢体浮肿,倦怠乏力,尿少胸闷,动则气喘,面色晦暗。 次症: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夜尿频,舌淡胖嫩,脉沉细涩。 治则:温阳利水,化瘀泻浊 选方:糖肾C方 选用药物:炮附子、仙灵脾、巴戟、黄芪、制大黄、白术、茯苓、山萸肉、车前子、葫芦瓢 1.1.4随症加减恶心呕吐者, 加用紫苏、半夏降逆止呕; 皮肤瘙痒者,用地肤子; 水肿者, 加汉防己、葫芦瓢等利水消肿, 并配以温肾药仙灵脾、巴戟天达到温肾利水之功; 夜尿频多者,加桑螵蛸、黄精; 眠差者, 加灵芝、夜交藤助眠; 腰酸者, 加用狗脊; 耳鸣者, 加用葛根、灵

磁石; 腹胀者, 加用木香、荔枝核; 血脂高者, 加用绞股蓝总甙片或加用生山楂、何首乌、茶树根等; 尿酸高者, 加用生山楂、秦皮等; 血糖控制欠佳者, 加用蚕茧壳; 低蛋白血症者, 加用黑料豆。 1.2中成药 1.2.1 金芪降糖片主要成分为黄芪、金银花, 具益气清热之效, 且有降糖作用; 有研究证实, 金芪降糖片的主要药效特点是改善糖代谢、脂代谢, 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抵抗, 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有益于糖尿病某些微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1.2.2 蚓激酶主要成分是水蛭素。功能破血逐瘀, 通脉止痛, 用于治疗痰瘀凝聚诸症。糖尿病肾病虚与滞并存, 应慎用破血之品, 水蛭喜食人血而性迟缓, 借其善入之力攻积, 借其迟缓之性则气血不伤。 1.2.3黑料豆丸: 主要组方为黑料豆、黄芪等, 功能益气健脾, 长期服用可提升血浆白蛋白。临床观察证实, 黑料豆丸能降低患者尿蛋白、升高血白蛋白、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血脂, 对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 .外治法 2.1 针灸 (1)适应症:糖尿病肾病患者。所有针灸病人均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制定糖尿病食谱,血糖得到严格控制。 (2)治法:补肾活血针法。 (3)操作规程:取穴: 肝俞、胃脘下俞、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采用苏州申隆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全球牌针具,规格为0.35*50mm,0.35*75mm。患者采取侧卧位,所选穴位常规消毒,针刺深度以得气为度,得气后行补泻手法,其中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太溪行捻转补法,以补肾活血治其本,其它穴位行小幅度平补平泻捻转手法,以分利浊毒治其标。留针20分钟,每日针刺1次,连针5天休2天,连续30天为一疗程。 (4)疗效分析:糖尿病肾病病程长,机体处于脏腑阴阳气血失衡的状态,取背俞穴以扶正固本,调节功能。脾俞、关元、肾俞、足三里、太溪具有益气养阴、补肾健脾之功;肝俞、胃脘下俞、阴陵泉、三阴交能除湿降浊,利水湿,活血祛瘀。诸穴合用,标本兼治,共奏补肾健脾、活血祛瘀、分利泻浊之效。糖尿病肾病的病人常合并脂质代谢紊乱,血胆固醇浓度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肾功能的减退呈正相

中医诊疗方案肾病科

肾病科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目录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 肾风(IgA肾病)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诊疗方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诊疗方案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1)夜尿量增多是诊断肾劳的重要依据。 (2)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时轻时重,遇劳加重或诱发。常伴倦怠乏力、小便清长,腰痛或腰膝酸软。 (3)排除其他引起夜尿量增多的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陈楠主编《肾小管间质肾病诊疗新技术》、董德长主编《实用肾脏病学》确定诊断。 (1)有慢性肾盂肾炎、肾移植慢性排异病史及滥用镇痛药、马兜铃酸类中草药、环孢素或他克莫司、锂制剂等服药史; (2)起病隐袭,以夜尿增多为首发症状,禁水12小时尿渗透压<800mOsm/kg·H2O; (3)尿改变轻微,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可有尿糖阳性(空腹血糖正常); (4)血肌酐升高而无明显水肿; (5)贫血出现早而重,与血肌酐升高程度不成比例; (6)不伴高尿酸血症、干燥综合征等全身性疾病及大量蛋白尿、水肿等肾

小球疾病; (7)病理检查见肾小管灶状或多灶状萎缩,肾间质灶状或多灶状纤维化伴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球无明显异常或病变相对较轻。 (二)证候诊断 1.脾肾气虚证:小便清长,夜尿增多,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倦怠乏力,嗜睡,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形体瘦弱。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濡细。 2.气阴两虚证:腰膝酸软,夜尿增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或盗汗,口干或口渴,五心烦热。舌质淡红,苔少乏津,脉细数。 3.肾阳虚衰证:畏寒肢冷,夜尿增多,小便清长,倦怠乏力,腰痛。舌质淡,舌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寒湿困脾证:恶寒纳呆,肢体困重,夜尿增多,腹胀便溏,恶心或呕吐,倦怠乏力。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沉滑。 5.肾虚血瘀证:夜尿增多,腰膝酸软,舌下脉络瘀滞,腰痛固定,肌肤甲错,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白,脉细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脾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肾。 推荐方药:六君子汤合水陆二仙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砂仁、山药、山萸肉、菟丝子、炒杜仲、金樱子、芡实、覆盆子等。 中成药:口服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黄芪颗粒等。 2.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3肾病科 慢肾风中医诊疗方案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29—132). (1)诊断要点 ①起病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肾功能逐步减退,后期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等。 ②有不同程度得水肿、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贫血及高血压等表现。 ③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出现类似急性肾炎得表现. (2)病理特点 一般有如下几种类型:①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②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③膜性肾病;④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⑤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得《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第1版)(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1)要点: 慢性肾炎得诊断并不完全依赖病史得长短,多数慢性肾炎其病理类型决定其起病即为慢性病程。一般而言,凡有尿检异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病程迁延,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肾活检病理检查可确诊并有利于指导治疗。 慢性肾炎个体间差异较大,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特别应注意某一表现突出者,如高血压突出者而易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增生性肾炎(如IgA肾病等)感染后急性发作者易误诊为急性肾炎,应予以鉴别,同时应注意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及遗传性肾小球肾炎。 (2)肾炎主要与以下疾病鉴别:无症状性血尿或(与)蛋白尿;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炎(Alport 综合征). (3)分级诊断 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29—132)。 依据蛋白尿、肾功能、水肿与高血压得程度将慢性肾小球肾炎分为轻型与重

终末期肾病诊疗方案

终末期肾病诊疗方案 【病因和发病机制】 以各种原发性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占首位,其次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如肾发育不良,先天性多囊肾,膀胱输尿管反流等),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肾炎,肾髓质囊性病,Fanconi综合征等)全身性系统疾病中以肾小动脉硬化,高血压,结缔组织病等多见,近年来,终末期肾病的原发病有所变化,肾间质小管损害引起的终末期肾病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糖尿病肾病,自身免疫性与结缔组织疾病肾损害,引起的也有上升趋势。 【临床表现】 终末期肾病影响到各个系统和器官,可引起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但是,在80%的肾单位丧失以前,或当GFP下降到25ml/分钟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或只有很少的生化改变,在诸如多囊肾等慢性进行性疾病中,即使GFR低于10ml/分钟,也可以没有症状,这是由于残存肾单位巨大的适应作用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主要引起如下多种临床病变: 1.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肾脏的基本功能即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肾功能不全时,由于其排泄或代谢功能障碍,必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然而,同ARF不一样,CRF在其漫长的病程中由于机体各种代偿机制,这些代谢紊乱有时显得并不十分明显,事实上,在轻中度CRF时,丧失部分功能的肾脏仍然较完全地排出各种外源性摄入和体内产生的物质或废物,当正常的肾功能丧失约70%时,一般只会出现部分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只有当肾功能进一步下降,以及摄入或体内产生过多的水,电解质,酸性或碱性物质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 2.糖,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障碍。 3.各系统功能障碍 ①消化系统;②心血管系统;③呼吸系统;④神经系统;⑤血液系统;⑥运动系统;⑦皮肤变化;⑧免疫系统;⑨内分泌系统,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 检查 1.尿液检查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透析治疗标准化诊疗方案

终末期肾脏病常规透析治疗标准化诊疗方案 一、终末期肾脏病常规透析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病(ICD-10:N18.0)。 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39.95)或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确诊为终末期肾病,并排除可逆性因素。 2、实验室检查:非糖尿病肾病eGFR小于10ml/(min?1.73m2),糖尿病肾病eGFR小于15ml/(min?1.73m2)。 3、已有血液透析通路或腹膜透析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人造血管、半永久性深静脉置管,或者腹膜透析导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ICD-9-CM-3:39.95)或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终末期肾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碱性磷酸酶、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HIV、梅毒等)、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iPTH; (3)胸片、心电图、泌尿系统超声波检查、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动静脉内瘘或人造血管的血管彩超检查,或腹透液常规、腹透液细菌培养+药敏实验。 (七)开始血液透析日为入院第3–5天(视病情决定,若有急诊透析指征,应及时透析) 1、一般首次血液透析时间不超过2–3小时,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延长每次透析时间,直至达到设定的要求(每周2次透析者5.0–5.5小时/次,每周3次透析者4.0–4.5小时/次;每周总治疗时间不低于10小时)。 2、选择合适的透析器,一般首次透析选用膜面积较小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肾汤 组成:黄芪25克,生地15克,茯苓、山药、防己、黄精、狗脊、川断、蒲公英、川楝子、甘草各15克,白术、白茅根、枸杞子各25克,银花5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1个月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观察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2、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气温肾活血汤 组成:党参、黄芪各30~60克,当归、葫芦巴、锁阳、益母草、牛膝、鹿衔草、徐长卿各10~15克。 加减:肾阳虚加附片、仙灵脾、仙茅;肾阴虚加山萸肉、生地、知母;夹瘀加丹参、水蛭;夹湿加泽泻、车前子、茯苓。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疗效:本方治疗浮肿163例,水肿完全消退93例,减轻38例,无改变32例,总有效率为80.3%;治疗蛋白尿237例,完全消失88例,减少1个(+)以上95例,无变化44例,加重10例,总有效率为77.2%。 3、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心莲子饮 组成:黄芩、地骨皮各20克,麦冬、车前子、柴胡、莲子、茯苓各15克,黄芪、党参各50克,甘草5克。 加减:咽干咽痛,黄芪、党参减量,加银花、白花蛇舌草、连翘;浮肿去甘草,加益母、冬瓜皮;腰膝酸软加杜仲、女贞子、山萸肉、旱莲草;尿中红细胞增多加蒲黄炭、坤草、仙鹤草、阿胶;白细胞增多加扁蓄、瞿麦、蒲公英、紫花地丁。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疗效;共观察86例,完全缓解30例,基本缓解22例,好转15例,无变化19例,总有效率为77.9%。 4、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浊肾复汤 组成:黄芪、巴戟天各30克,白茅根、焦白术、淮山药各20克,鹿角胶、山萸肉、萆稼各15克,木通、肉桂各10克,砂仁9克。 加减:脾肾阳虚配服金匮肾气丸。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金匮肾气丸饭前服,每日3次,每次1丸。 疗效:共观察38例,完全缓解25例,基本缓解8例,好转5例,服药15剂左右,蛋白尿开始好转,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自觉症状改善。 5、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五虫汤 组成:蝉衣5克,制僵蚕9克,广地龙9克,乌梢蛇9克,地鳖虫3克,生黄芪15克,益母草15克,白茅根15克,鹿衔草30克,茯苓15克,芡实15克。 加减:气虚加重黄芪量并加党参;阳虚加菟丝子、附子;阴虚加山药、山萸肉、楮实子;血瘀加丹参。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34例,基本缓解5例,好转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2%

治疗肾病综合征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治疗肾病综合征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肾病综合征是由病理和临床疾病所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早期可予非药物治疗,保持良好的情绪、适当的体育锻炼等。在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同时,还应注意防治感染。糖皮质激素目前缓解的肾病综合征首选药物,但是长期使用会减弱患者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诱发或加重感染,不利于治疗。 1、糖皮质激素 目前仍为诱导肾病缓解的首选药物。可用于各种类型的肾病综合征。先以泼尼松2mg/(kg·d),最大量60mg/d,分次服用。若4周内尿蛋白转阴,则自转阴后至少巩固两周然后开始减量,以后改为隔日2mg/kg早餐后顿服,继续用4周,以后每2-4周减总量2.5-5mg,直至停药。疗程必须达6个月(中程疗法)。开始治疗后4周尿蛋白未转阴者可继服至尿蛋白阴转后二周,一般不超过8周。以后再改为隔日2mg/kg早餐后顿服,继用4周,以后每2-4周减量一次,直至停药,疗程9个月(长程疗法)。 2、一般治疗 除水肿显著或并发感染,或严重高血压外,一般不需卧床休息。病情缓解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显著水肿和严重高血压时应短期限制水钠摄入,病情缓解后不必继续限盐。活动期病例供盐1-2g/d。蛋白质摄入1.5-2g/(kg·d),以高生物价的动物蛋白(乳、鱼、蛋、禽、牛肉等)为宜。在应用糖皮质激素过程中每日应给予维生素D400u及适量钙剂。对糖皮质激素耐药或未使用糖皮质激素,而水肿较重伴尿少者可配合使用利尿剂,但需密切观察出入水量、体重变化及电解质紊乱。同时,还应注意防治感染。 3、中医药治疗 本病属中医“水肿”、“阴水”、“虚劳”的范畴。可根据辨证施治原则立方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预后转归与其病理变化关系密切。微小病变型预后最好,灶性肾小球硬化和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预后最差。微小病变型 90%-95%的病儿对首次应用糖皮质激素有效。其中85%可有复发,复发在第一年比以后更常见。3-4年未复发者,其后有95%的机会不复发。微小病变型发展成尿毒症者极少,但可死于感染或糖皮质激素严重副作用。 4、免疫抑制剂

肾病科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1)夜尿量增多是诊断肾劳的重要依据。 (2)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时轻时重,遇劳加重或诱发。常伴倦怠乏力、小便清长,腰痛或腰膝酸软。 (3)排除其他引起夜尿量增多的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陈楠主编《肾小管间质肾病诊疗新技术》、董德长主编《实用肾脏病学》确定诊断。 (1)有慢性肾盂肾炎、肾移植慢性排异病史及滥用镇痛药、马兜铃酸类中草药、环孢素或他克莫司、锂制剂等服药史; (2)起病隐袭,以夜尿增多为首发症状,禁水12小时尿渗透压<800mOsm/ kg·H2O; (3)尿改变轻微,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可有尿糖阳性(空腹血糖正常); (4)血肌酐升高而无明显水肿; (5)贫血出现早而重,与血肌酐升高程度不成比例; (6)不伴高尿酸血症、干燥综合征等全身性疾病及大量蛋白尿、水肿等肾小球疾病; (7)病理检查见肾小管灶状或多灶状萎缩,肾间质灶状或多灶状纤维化伴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球无明显异常或病变相对较轻。 (二)证候诊断 1.脾肾气虚证:小便清长,夜尿增多,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倦怠乏力,嗜睡,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形体瘦弱。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濡细。 2.气阴两虚证:腰膝酸软,夜尿增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或盗汗,口干或口渴,五心烦热。舌质淡红,苔少乏津,脉细数。 3.肾阳虚衰证:畏寒肢冷,夜尿增多,小便清长,倦怠乏力,腰痛。舌质淡,舌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寒湿困脾证:恶寒纳呆,肢体困重,夜尿增多,腹胀便溏,恶心或呕吐,倦怠乏力。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沉滑。 5.肾虚血瘀证:夜尿增多,腰膝酸软,舌下脉络瘀滞,腰痛固定,肌肤甲错,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白,脉细涩。

热淋病(急性肾盂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热淋病(急性肾盂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1]拟定。 以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011年)[2]拟定。 (1)急性起病,病程较短。 (2)常有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 (3)泌尿系统症状、体征:可有膀胱刺激征,常有腰痛和/或下腹痛、肋脊角及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痛。 (4)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离心尿白细胞≥5/Hp,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阳性。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2017年)[3]拟定。 1.膀胱湿热证:以膀胱、尿道刺激症状为主,小便短数、频急、灼热刺痛,排尿困难,尿少,少腹拘急胀痛,腰痛,甚则发热恶寒。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儒数或脉滑数。 2.肝胆郁热证:寒热往来,口苦口干,小腹胀痛不适,小便热涩混浊,大便或秘或溏。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 3.气阴两虚伴湿热证:小便频急,淋涩不已,反复发作,遇劳尤甚,伴头晕耳鸣,乏力多汗,腰酸软,手足心热。舌质红,舌苔少,脉细。 4.肝肾阴虚伴湿热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腰痛,咽干口燥,尿频而短,小便涩痛,或伴低热,乏力,女性月经量少。舌质红,苔薄黄或苔少,脉弦细或细数。 5.脾肾两虚伴湿热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每因劳累则有腰腿酸痛,小便淋漓不尽,或有轻度浮肿,或有尿频数、尿急、尿热,排尿涩痛不畅,因寒或劳累易诱发。舌体胖质黯,苔白黏腻,脉沉细尺弱。

高血压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

2018年高血压性肾病(尿浊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高血压肾病”我国医学其多归于“尿浊”、“眩晕”、“头痛”、“腰痛”、“水肿”等范畴。临床上以阵发性头晕头昏、头痛、肢体浮肿、尿血、蛋白尿等为表现。 2.西医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依据: (1)高血压病史5年以上。 (2)发病年龄一般大于25岁。 (3)伴有高血压的其他脏器损害如左心室肥厚、眼底血管病变等。 (4)临床表现:肾小管间质损害,如夜尿增多、尿渗透压低、尿浓缩功能减退,部分患者有蛋白尿及少量红细胞,少数表现为血肌酐升高。 (5)肾脏B超:肾脏大致正常、缩小或两肾大小不一,表面呈颗粒状凹凸不平。 (6)排除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病伴有高血压的病例。 (7)肾活检:肾小球动脉硬化为主的病理改变。 (二)证候诊断 (1)脾肾气血:面色萎白,语气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2)气阴两虚:头晕、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尤甚,口干舌燥,夜尿增多,无心烦热,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数。 (3)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物模糊,眼睛干涩,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4)痰湿内盛:眩晕耳鸣,头重如裹,形体肥胖,胸闷气短,肢体倦怠,嗜睡多寐,大便稀溏,舌淡红体胖,苔薄白腻,舌底络脉瘀暗,脉沉细。 (5)气虚血瘀:疲倦乏力,眩晕头痛,胸部憋闷疼痛,肢体麻木,面色晦暗,口唇、齿龈色暗,腰背疼痛,下肢肌肤甲错,舌暗红,苔薄白,舌底络脉瘀暗,脉细涩。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脾肾气虚 治法:补肾健脾。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太子参15g 黄芪30g 茯苓15g 白术15g 补骨脂20g 怀牛膝15g 益智仁20g等药物加减; (2)气阴两虚 治法:补气滋阴。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太子参15g 黄芪30g 茯苓15g 生地12g 山萸肉12g 牡丹皮20g 山药15g 泽泻10g 白术12g等药物加减;(3)肝肾阴虚

肾病综合征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

肾病综合征分级诊疗流程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是以大量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和(或)高脂血症为基本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两大类(此部分特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又分为普通型及难治型,难治型肾病综合征是频繁复发型、激素依赖型和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总称。频繁复发型肾病综合征是指经治疗缓解后半年内复发2次或2次以上,或一年内复发3次或3次以上者。 诊断 1.肾病综合征(NS)诊断标准是 (1)尿蛋白大于3.5g/d; (2)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 (3)水肿; (4)高脂血症。其中①②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2.NS诊断应包括三个方面 (1)确诊NS。 (2)确认病因:首先排除继发性和遗传性疾病,才能确诊为原发性NS;最好进行肾活检,做出病理诊断。 (3)判断有无并发症。 肾病综合征鉴别诊断 1.过敏性紫癜肾炎

好发于青少年,有典型皮肤紫癜,常于四肢远端对称分布,多于出皮疹后1~4周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 2.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好发于中年女性及青少年,免疫学检查可见多种自身抗体,以及多系统的损伤,可明确诊断。 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或NS,常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诊断依据:①血清HBV抗原阳性;②患肾小球肾炎,并且排除继发性肾小球肾炎;③肾活检切片找到HBV抗原。 4.糖尿病肾病 好发于中老年,常见于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早期可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排出增加,以后逐渐发展成大量蛋白尿、NS。糖尿病病史及特征性眼底改变有助于鉴别诊断。 5.肾淀粉样变性病 好发于中老年,肾淀粉样变性是全身多器官受累的一部分。原发性淀粉样变性主要累及心、肾、消化道(包括舌)、皮肤和神经;继发性淀粉样变性常继发于慢性化脓性感染、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主要累及肾脏、肝和脾等器官。肾受累时体积增大,常呈NS。肾淀粉样变性常需肾活检确诊。 6.骨髓瘤性肾病 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患者可有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如骨痛、血清单株球蛋白增高、蛋白电泳M带及尿本周蛋白阳性,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目录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错误!未定义书签。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8)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2)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8)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6)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1)夜尿量增多是诊断肾劳的重要依据。 (2)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时轻时重,遇劳加重或诱发。常伴倦怠乏力、小便清长,腰痛或腰膝酸软。 (3)排除其他引起夜尿量增多的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陈楠主编《肾小管间质肾病诊疗新技术》、董德长主编《实用肾脏病学》确定诊断。 (1)有慢性肾盂肾炎、肾移植慢性排异病史及滥用镇痛药、马兜铃酸类中草药、环孢素或他克莫司、锂制剂等服药史; (2)起病隐袭,以夜尿增多为首发症状,禁水12小时尿渗透压<800mOsm/ kg·H2O; (3)尿改变轻微,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可有尿糖阳性(空腹血糖正常); (4)血肌酐升高而无明显水肿; (5)贫血出现早而重,与血肌酐升高程度不成比例; (6)不伴高尿酸血症、干燥综合征等全身性疾病及大量蛋白尿、水肿等肾小球疾病; (7)病理检查见肾小管灶状或多灶状萎缩,肾间质灶状或多灶状纤维化伴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肾小球无明显异常或病变相对较轻。 (二)证候诊断 1.脾肾气虚证:小便清长,夜尿增多,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倦怠乏力,嗜睡,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形体瘦弱。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濡细。 2.气阴两虚证:腰膝酸软,夜尿增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或盗汗,口干或口渴,五心烦热。舌质淡红,苔少乏津,脉细数。 3.肾阳虚衰证:畏寒肢冷,夜尿增多,小便清长,倦怠乏力,腰痛。舌质淡,舌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寒湿困脾证:恶寒纳呆,肢体困重,夜尿增多,腹胀便溏,恶心或呕吐,倦怠

肾病综合征专家共识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的专家共识 全国共14家大型三甲医院的肾内科专家参与了共识的编写历经1年时间,5次大型讨论会和审稿会,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最新文献,汇集了广泛的专家意见,终于完成了《中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专家共识》。这是我国首部系统介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为我国的肾内科医生临床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意见。现将共识的精编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一、肾病综合征概述 肾病综合征是各种肾小球疾病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定义为:大量蛋白尿33.5 g/d;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 g/L;常伴程度不等的水肿和高脂血症,大量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为诊断必需 条件。 成人原发肾病综合征中主要的病理类型依次为膜性肾病(M 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和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M CD),具体病因尚不明。在仔细排除继发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后,才能诊断原发肾病综合征。 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专家共识 1、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MCD) MCD典型临床表现是肾病综合征,仅15%左右伴镜下血尿,一般无持续性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发展到终末期肾病(ESRD)不多见。因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早期达到完全缓解的比

例,为治疗首选。泼尼松1 mg/kg·d(最大不超过80 mg/d),约76%患者在治疗8周达到完全缓解,最长可观察到16周。治疗期间要注意肾上腺皮质激素剂量的调整,之后每2~4周减少原使用量的10%,15 mg/d以下时减量应更加缓慢,以减少复发。 对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或反复复发患者,可以以泼尼松1 mg/kg·d、环磷酰胺2 mg/kg·d联合治疗12~16周。若该治疗不能维持患者长期缓解,或对于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和糖皮质激素抵抗患者,使用环孢素治疗。起始剂量3.5~4 mg/kg·d,滴定谷浓度在100~200 ng/ml,4~6月后,如果出现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则开始缓慢减量,每1~2月减0.5 mg/kg·d,疗程至少1年,可以小剂量(1~1.5 mg/kg·d)长期维持。联合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0.5 mg/kg·d或以下)可以提高缓解率。如果无效,应停用环孢素,重复肾活检核查诊断后,依次考虑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和硫唑嘌呤。 为减少激素依赖患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依赖程度以及对环孢素抵抗的患者,可试用FK506,起始剂量0.05~0.1 mg/kg·d,滴定谷浓度5~10 ng/ml,4~6月后,如果出现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则开始缓慢减少剂量。其临床使用经验仍需积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