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2012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2012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2012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6学时)

1、实验目的要求

1)、通过编写程序,掌握基本的同步互斥算法,理解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型。

2)、了解多线程并发执行机制,线程间的同步和互斥。

3)、学习使用同步对象,掌握相应的API。

2、实验主要内容

编写基础的生产者消费者程序,程序反映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工作过程,其中缓冲区只存放一类产品,生产者消费者只对一类产品进行操作。

1)创建生产者和消费者线程

2)生产和消费规则

a)系统中有多个生产者,生产者每次只生产一种产品;

b)系统中有多个消费者,消费者每次可以消费一个产品。

c)生产者与消费者共享一个具有n个缓冲区的缓冲池。

d)生产者与消费者互斥使用缓冲池,即某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使用缓冲池。

e)不允许消费者进程到一个空缓冲池去取产品;也不允许生产者进程向一个已装满产品

且尚未被取走的缓冲池中投放产品。

f)缓冲池不要求是循环环形缓冲区,也不要求一定是顺序访问,生产者可以将产品投放

入任意的空缓冲区。

3、实验仪器设备

PC兼容机。

实验二、死锁避免(银行家算法6学时)

1、实验目的要求

1). 了解死锁产生的必要条件。

2). 了解安全序列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如何在动态分配资源的过程中采用死锁避免算法防

止系统进入不安全序列状态。

3). 掌握Dijkstra银行家算法的具体实现。

2、实验主要内容

模拟建立进程链表,包含各进程最大请求资源数。进程实时提出指定资源请求数,在为进程实际分配资源向量之前,进入安全算法,测试按该进程当前资源要求分配是否会导致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即所有进程中是否存在一进程序列为安全系列,使所有进程能够完成。否则拒绝分配,要求进程重新提出资源申请。

主要数据结构:

(1)假设三种可用资源avail[3]

(2)一个进程链表

各进程数据类型用一个结构体定义,包括7个域:进程名name;资源a最大需求needa;

资源b最大需求needb;资源c最大需求needc;资源a分配量alloa;资源b分配量allob;

资源c分配量alloc;进程结束向量completed;下一个进程结构指针*next;

(3)一个进程资源请求表

包括3个域:进程名name;资源a请求量rea;资源b请求量reb;资源c请求量rec;

4.主函数中包括5个函数调用:initpcb初始化进程链表,建立链表头节点;createpcb建立进程链表;inputactpcb输入进程资源请求表;inputerr判断进程资源请求表是否有效;banker 银行家算法,试探分配,检测是否安全,安全则进行资源分配,否则撤销分配。

3、实验仪器设备

PC兼容机。

实验一、二实验报告提交内容:

1、程序流程图

2、源代码

3、实验结果

4、实验心得

实验三、存储管理(6学时)

1、实验目的要求

1). 通过对Windows XP的“任务管理器”、“计算机管理”、“我的电脑”属性、“系统信息”、“系统监视器”等程序的应用,

2). 掌握提高Windows内存性能的方法。

3). 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功能。

理解操作系统存储管理、虚拟存储管理的知识。

2、实验主要内容

1)、启动Windows XP操作系统,查看Windows XP/2000使用内存数量的1.5倍作为分页文件的最小容量,这个最小容量的两倍作为最大容量。

(1)启动一个要监视的应用程序,如Word。

(2)右击任务栏,启动“任务管理器”,打开“Windows任务管理器”窗口。

(3)在该窗口中选定“进程”选项卡。

在“进程”选项卡上,可以使用下列计数器监视正在运行的进程,这些计数器可以显示为列标题。要将某个进程显示为列标题,请在“查看”菜单上单击“选择列”。选中与要显示为列标题的进程对应的复选框。

映像名称:进程的程序名称。

PID:进程标识符

CPU使用:上次更新以来使用CPU时间的百分比。

CPU时间:进程从启动起使用的总处理器时间(秒),

内存使用情况:以KB为单位,显示进程当前的工作集,即当前驻留在内存中的页面数, 内存使用增量:以KB为单位,显示自上次更新以来,进程使用内存的改变量。

内存使用高峰值:自进程启动以来驻留于物理内存的峰值。

页面错误:显示自进程启动以来产生缺页中断的次数。

USER对象:进程当前使用的“Windows管理器”对象的个数(包括窗口、菜单等)

I/O读取:由进程产生的读I/O操作的数量。

I/O读取字节:由进程产生的I/O操作读取的字节数。

会话ID:拥有该进程的终端服务ID。

用户名:拥有该进程的用户名称。

页面错误增量:自上次更新开始产生的缺页中断的次数。

虚拟内存大小:分配给该进程的虚拟内存数。

页面缓冲池:已指派给进程的,以及系统分配的可分页的虚拟内存的数量。

非页面缓冲池:永远不会按页交换到磁盘的内存数量。

基本优先级:CPU处理进程、线程顺序的优先级。

句柄计数:进程对象表中的进程句柄数。

线程计数:在进程中运行的线程数。

GDI对象:进程当前使用的图形设备接口的数目。

I/O写入:由进程产生的写I/O操作的数量。

I/O写入字节:由进程产生的写I/O操作的字节数。

I/O其他:由进程产生的非读、非写I/O操作的数量。

I/O其他字节:由进程产生的非读、非写I/O操作的数量。

(4)在进程列表中查找要监视的应用程序word,记录该应用程序的映像名称、进程标识符PID、CPU使用情况、CPU使用时间和内存使用情况。

(5)启动要监视的应用程序word的另一个实例,观察其内存需求。

(6)比较word的两个实例占用内存的情况。

2)、估算未分页合并内存

使用“任务管理器”可以估算未分页合并内存大小。未分页合并内存的估计值显示在“任务管理器”的“性能”选项卡的“核心内存”部分。

还可以使用“任务管理器”查看一个独立进程正在使用的未分页合并内存数量和分页合并内存数量。操作步骤如下:

(1)单击“Windows任务管理器”的“进程”选项卡,然后从“查看”菜单中选择“选择列”命令,显示“进程”选项卡的可查看选项。

(2)在“选择列”对话框中,选定“页面缓冲池”选项和“非页面缓冲池”选项旁边的复选框,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返回Windows“任务管理器”的“进程”选项卡时,将看到其中增加显示了各个进程占用的分页合并内存数量和本分页合并内存数量。

仍以刚才打开观察的应用程序(例如Word)为例,请在表中记录:映像名称、PID、内存使用、页面缓冲池和非页面缓冲池。

从性能的角度来看,未分页合并内存越多,可以加载到这个空间的数据就越多。拥有的物理内存越多,未分页合并内存就越多。但未分页合并内存被限制为256MB,因此添加超出这个限制的内存对未分页合并内存没有影响。

3)、提高分页性能。

在Windows XP/2000的安装过程中,将使用连续的磁盘空间自动创建分页文件(Page

file.sys)。用户可以事先监视变化的内存需求并正确配置分页文件,使得当系统使用分页时的性能达至最高。

虽然分页文件一般都放在系统分区的根目录下面,但这并不总是该文件的最佳位置。要想从分页获得最佳性能,应该首先检查系统的磁盘子系统的配置,以了解它是否有多个物理硬盘驱动器。

(1)在“开始”菜单中单击“设置”“控制面板”命令,双击“管理工具”图标,再双击“计算机管理”图标。

(2)在“计算机管理”窗口的左格选择“磁盘管理”管理单元来查看系统的磁盘配置。请在表中记录卷、布局、类型、文件系统、容量和状态。

如果系统只有一个硬盘,那么建议应该尽可能为系统配置额外的驱动器。这是因为:Windows XP/2000最多可以支持在多个驱动器上分布的16个单独的分页文件。为系统配置多个分页文件可以实现对不同磁盘I/O请求的并行处理,这将大大提高I/O请求的分页文件性能。4)、计算分页文件的大小。

要想更改分页文件的位置或大小配置参数,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右键单击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图标并选定“属性”。

(2)在“高级”选项卡上单击“性能选项”按钮。

(3)单击对话框中的“虚拟内存”区域中的“更改”按钮。

记录驱动器(C:)和驱动器(D:)的页面文件大小:

驱动器、可用空间(MB)、初始大小(MB)、最大值(MB)

记录所有驱动器页面文件大小的总数:

允许的最小值(MB)、推荐:(MB)、当前己分配:(MB)

(4)要想将另一个分页文件添加到现有配置,在“虚拟内存”对话框中选定一个还没有分页文件的驱动器,然后指定分页文件的初始值和最大值(以兆字节表示),单击“设置”,然后单击“确定”。

(5)要想更改现有分页文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选定分页文件所在的驱动器。然后指定分页文件的初始值和最大值,单击“设置”按钮,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6)在“性能选项”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

(7)单击“确定”按钮以关闭“系统特性”对话框。

5)、使用任务管理器。

使用“任务管理器”可以简单地检查分页文件是否配置了正确容量。这样可以实时提供系统正在使用分页文件的方式以及其他重要系统信息的准确描述。

通过右键单击任务栏运行“任务管理器”,选定“性能”选项卡查看实时的系统统计数据。与分页文件大小最有关的信息位于“认可用量”区域。这一区域显示了认可“峰值”是否达到或超过了认可“限制”,以及它是否超过了系统上的物理内存数量。认可“峰值”是指系统迄今为止向进程分配的最大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数量。

请按KB为单位记录物理内存的总数、可用数和系统缓存;并记录认可用量的总数、限制和峰值。

当系统遇到分页活动增加的情况时,提交的内存数量(“认可总数”)就会增加。一旦它达到了“认可限制”值,系统就需要扩展分页文件。“认可限制”值指出在不必扩展分页文件的情况总数下可以向内存提交的虚拟内存数量。因为目标是避免扩展分页文件,所以必须保持“认可”“认可限制”值相差较大。如果这两个值接近了,那么系统必须动态增加分页文件的大小。

“任务管理器”的“认可用量”区域显示/的信息还说明了系统的主内存是否足以满足系统执行的任务。如果认可“总数”值经常超过系统中的内存数量,那么系统的物理内存可能不足。

3、实验仪器设备

PC兼容机。

实验三实验报告提交内容:

1、说明以下概念和问题:

(1)什么是分页过程?

(2)什么是内存共享?

(3)什么是未分页合并内存和分页合并内存?

(4)Windows XP/2000将未分页合并内存限制为多少?

(5)Windows XP/2000默认设置分页文件的最小容量和最大容量是多少?

2、使用“任务管理器”观察应用程序word的一个实例的内存需求

(1)在进程列表中查找要监视的应用程序word,记录该应用程序的映像名称、进程标识符PID、CPU使用情况、CPU使用时间和内存使用情况。

映像名称PID 用户名CPU CPU时间内存使用WINWORD.EXE 3608 USER 00 0:00:32 26144K QQ.EXE 5416 USER 00 0:00:28 30272K (2)启动要监视的应用程序word的另一个实例,观察其内存需求。

比较word的两个实例占用内存的情况。

3、估算未分页合并内存

(1)使用“任务管理器”估算并记录未分页合并内存大小:

总数(KB):1971MB

分页数:113MB

未分页(KB):64MB

(2)使用“任务管理器”查看一个独立进程正在使用的未分页合并内存数量和分页合并内存数量。说明步骤,并将结果记入下表:

映像名称PID 用户名内存使用页面缓冲区非页面缓冲区QzoneMusic 2828 USER 1228K 125K 6K

4、提高分页性能

为了从分页获得最佳性能,首先检查系统的磁盘子系统的配置,以了解它是否有多个物理硬盘驱动器。将检查结果记入下表:

卷名布局类型文件系统容量状态

5、计算分页文件的大小

利用系统工具计算各驱动器的页面文件大小(驱动器、可用空间(MB)、初始大小(MB)、最大值(MB))和所有驱动器页面文件大小的总数(允许的最小值(MB)、推荐:(MB)、当前己分配(MB))。说明操作步骤并记录结果。

驱动器可用空间(MB)初始大小

(MB)

最大值(MB)

所有驱动器页面文件大小的总数:

允许的最小值(MB):

推荐(MB):

当前己分配(MB):

6、使用“任务管理器”检查分页文件的容量配置。

说明操作步骤,并记录检查结果。

请按KB为单位记录物理内存的总数、可用数和系统缓存;并记录认可用量的总数、限制和峰值。

7、总结实验体会。

《操作系统原理》信管专业实验指导书资料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指导书 班级: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研室

目录 引言 (1) 实验题目一 (2) 实验题目二 (4) 实验题目三 (6) 实验题目四 (8) 实验题目五 (10) 实验题目六 (12)

引言 操作系统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实现原理,对认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十分重要。 操作系统实验是操作系统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试验环节的锻炼使同学们不仅能够对以前的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同时能够通过上机实验,对操作系统的抽象理论知识加以理解,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因此,实验环节是同学们理解、掌握操作系统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实验指导书,根据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设定了相应的实验题目,由于实验课程的学时有限,我们规定了必做题目和选做题目,其中必做题目必须在规定的上机学时中完成,必须有相应的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选做题目是针对有能力或感兴趣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或上机学时的剩余时间完成。

实验题目一:模拟进程创建、终止、阻塞、唤醒原语 一、题目类型:必做题目。 二、实验目的:通过设计并调试创建、终止、阻塞、唤醒原语功能,有助于对操作系统中进 程控制功能的理解,掌握操作系统模块的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 三、实验环境: 1、硬件:PC 机及其兼容机。 2、软件:Windows OS ,Turbo C 或C++、VC++、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410729.html, 、Java 等。 四、实验内容: 1、设计创建、终止、阻塞、唤醒原语功能函数。 2、设计主函数,采用菜单结构(参见后面给出的流程图)。 3、设计“显示队列”函数,目的能将就绪、阻塞队列中的进程信息显示在屏幕上,以供 随时查看各队列中进程的变化情况。 五、实验要求: 1、进程PCB 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2、系统总体结构: 其中: 进程名用P1,P2标识。 优先级及运行时间:为实验题目二做准备。 状态为:就绪、运行、阻塞,三种基本状态。 指针:指向下一个PCB 。

流体传动与控制2012实验指导书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刘玲腾刘继忠编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实验注意事项 一、液压实验是学习液压传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液压传动中的基本概念,巩固加深课堂教学内容;掌握一般液压元件和回路的实验方法及操作技能;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对每次实验必须认真对待。 二、在每次实验前,要认真复习课程有关的内容并预习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前,应在实验台旁熟悉实验设备和仪器、操纵、测量等方法。在教师指导下,按实验指导书中的内容、步骤进行。 四、在实验室内必须遵守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 五、实验完毕,应整理好场地和仪器、工具,切断电源,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按期交指导教师批阅。 六、实验成绩作为本课考核成绩的一部份。

目录 一、液压泵拆装 (1) 二、液压阀拆装 (7) 三、节流调速回路性能实验 (10) 四、液压传动系统回路组装实验 (13)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 一、实验目的 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可加深对泵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并能对液压泵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用工具及材料 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各类液压泵、液压阀及其它液压元件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1.轴向柱塞泵 型号:cy14—1型轴向柱塞泵(手动变量) 结构见图1—1 图1-1 (1)实验原理 当油泵的输入轴9通过电机带动旋转时,缸体5随之旋转,由于装在缸体中的柱塞10

工程热力学实验 二氧化碳PVT实验指导书(2012.06.07)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过程的状态变化和临界状态时气液突变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 加深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的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 掌握二氧化碳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 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简单可压缩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状态参数压力、温度和比容之间有确切的关系,可表示为: (,,)=0 (7-1-1) F p v T 或 =(,) (7-1-2) v f p T 在维持恒温条件下、压缩恒定质量气体的条件下,测量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是实验测定气体p-v-T关系的基本方法之一。1863年,安德鲁通过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等温压缩过程,阐明了气体液化的基本现象。 当维持温度不变时,测定气体的比容与压力的对应数值,就可以得到等温线的数据。 在低于临界温度时,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有气、液相变的直线段,而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是正双曲线,任何时候也不会出现直线段。只有在临界温度以上,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才逐渐接近于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所以,理想气体的理论不能说明实际气体的气、液两相转变现象和临界状态。 二氧化碳的临界压力为73.87bar(7.387MPa),临界温度为31.1℃,低于临界温度时的等温线出现气、液相变的直线段,如图1所示。30.9℃

是恰好能压缩得到液体二氧化碳的最高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的等温线具有斜率转折点,直到48.1℃才成为均匀的曲线(图中未标出)。图右上角为空气按理想气体计算的等温线,供比较。 1873年范德瓦尔首先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提出修正。他考虑了气体分子体积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提出如下修正方程: ()()p a v v b RT + -=2 (7-1-3) 或写成 pv bp RT v av ab 320-++-=() (7-1-4) 范德瓦尔方程式虽然还不够完善,但是它反映了物质气液两相的性质和两相转变的连续性。 式(7-1-4)表示等温线是一个v 的三次方程,已知压力时方程有三个根。在温度较低时有三个不等的实根;在温度较高时有一个实根和两个虚根。得到三个相等实根的等温线上的点为临界点。于是,临界温度的等温线在临界点有转折点,满足如下条件: ( )??p v T =0 (7-1-5)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前准备工作:Linux的安装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Red Hat 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步骤。 2.掌握启动、关闭操作系统的方法。 二.实验准备 Red Hat Linux操作系统既可以单独安装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也可以与其它操作系统如windows操作系统一起安装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但注意在安装时要先装windows操作系统,再装Linux;或者利用主机的资源(如CPU、内存、硬盘),模拟出的一台新计算机。然后在虚拟机中安装windows、Linux等系统,使用虚拟机对主机的要求比较高,建议内存512MB以上。 1.硬盘分区 理解硬盘、分区的名称: ?IDE硬盘名称: /dev/hda, /dev/hdb …… ?SCSI硬盘名称:/dev/sda, /dev/sdb …… 分区名称:/dev/hda1, /dev/hda2 …… 一个硬盘最多分4个主分区和扩展分区,扩展分区最多只能建1个,扩展分区不能直接放数据,还必须建立逻辑分区才能使用。 安装Red Hat Linux至少需要两个硬盘分区:一个或多个―Linux native‖类型的分区,一个―Linux swap‖类型的分区。即使将Linux安装在一个专门的硬盘上,或者一台不安装其他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仍然需要为其创建分区。在安装过程中,会提示用户为Red Hat Linux 创建分区,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硬盘空间来创建分区。推荐以下分区配置: (1)一个根分区 (2)一个交换分区 (3)一个/usr分区 (4)一个/home分区。 2. 安装类型 Red Hat Linux提供了三种类型的安装: (1)客户机类型安装(workstation) (2)服务器类型安装(server system) (3)自定义类型的安装(custom system) 三.实验内容 请在虚拟机中安装Linux。 1. 安装虚拟机软件 常用的虚拟机软件有Vmware和VPC,如果主机性能较好,还能同时虚拟出多台虚拟机;一台虚拟机对应主机上的一个目录,删除该目录就删除了虚拟机;该目录拷到其它电脑

201209级《发动机原理》实验指导书.

《发动机原理》课程实验指导书彭辅明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12年4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内燃机性能实验的认识和了解。 2、掌物内燃机性能试验和某些专项试验的试验方法。 3、了解内燃机试验台架的基本组成和常用测试仪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并掌物其使用方法。 4、掌物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 3.先修课程 《发动机构造》、《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见表一)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通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动手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物和理解。

实验一发动机速度特性 1、掌物发动机速度特性的试验方法。 2、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绘制发动机速度特性曲线图。 二、实验条件 1、东南4A91电控汽油发动机机(Pemax=77Kw/6000r/min)一台 2、CW150型电涡流测功机一台 3、FST2S发动机数控试验台一台 3、FCM-D转速油耗测量仪一台 4、温度计一只 5、大气压力计一只 6、93#车汽油 20升 三、实验原理 发动机速度特性:在发动机油门开度一定(部分开度或全开)的情况下,研究其功率Pe、扭矩Ttq、耗油量B及燃油消耗率be与转速n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内容和要求 1、调整测功机负荷及指挥全组协调动作,一人;测功机负荷的调整应均匀、准确,尽量避免大幅度增加或减小测功机负荷,造成发动机的转速剧烈波动。 2、调节、监视发动机油门,一人;当发动机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减小或关闭发动机油门。 3、测量发动机转速和油耗,一人;测量转速时,应注意转速的上下波动情况,当转速的波动值超过±20r/min,该组实验数据应视为无效并重做。 4、调节,监视发动机冷却水出水温度,一人;保持发动机冷却水出水温度稳定在80±5℃范围内,出现气阻现象(无冷却水排除或冷却水出水温度超过100℃),应立即报告,以便及时停机。 5、监视发动机机油压力、温度,一人;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6、记录发动机扭矩(测功机读数)Ttq、发动机转速n、耗油质量△m和耗油时间△t, 一人;实验数据记录应准确无误。 7、绘制实验监督曲线,一人;当发现实验过程中因某些特殊原因而引起误差过大的点,应及时指出,以便补测校正。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按照附录一《发动机台架试验安全操作规范》,作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确认发

2012电子实验指导书初稿7

第6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6.1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任务: 通过设计题目的完成提高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程序。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掌握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思想方法,设计的基本过程是: 1、根据设计任务和指标初选电路模型,即方案设计。 2、参数设计计算。 3、确定详细的电路方案。 4、选测元器件。 5、组装、调试、改进电路。 6、确定最后电路并写出总结报告。 基本思想方法:首先将所设计电路分解为不同功能电路的组合,然后设计实现各功能电路。实现各功能电路的思想方法是选用功能电路。第三步是进行功能电路的参数设计计算和功能电路之间联接的实现。 二、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查阅工具书、参考文献找到答案。 三、学会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学会元器件的识别、测试、使用技能,学会用面包板组装电路的技能,掌握电路试验、测量技能、电子仪器使用技能。 四、熟悉典型集成块的使用。集成块的种类很多,应用非常广泛,在课程设计中不可能一一应用。我们仅以应用最广泛的运算放大器、BE555定时器集成计数器、集成触发器、集成门电路为例,通过这些集成块的应用,掌握集成电路的使用方法、特点、注意事项。 五、进一步熟悉掌握典型功能电路的设计方法。如时序电路的设计,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等。

6.2 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过程与思想方法 电子系统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做出生产样机或定型产品,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方案设计 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定的要求和指标,进行电路的型式设计。完成该部分任务的思想方法:首先将总体电路分解为不同功能电路的组合。尽可能大量查阅参考资料和文献,广泛调查研究,寻找在实际中已获得应用,证明是可靠、先进的各种功能电路。然后进行组合,最终寻找出最佳电路型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虽然你所设计的是一个全新的产品,但构成该产品的各功能电路通常是已有的。如果你需要某种新的、目前尚不存在的功能电路,这时,你必须进行这种功能电路的原理设计,这要求较高的技巧和水平,是一种发明创造。所以在电路型式设计时,首先将所设计电路分解为功能电路,然后选用功能电路,设计功能电路的有机组合方法。在选用达不到要求时,再考虑进行全部或部分功能电路的设计。 2、电路参数的设计计算 电路型式确定以后,只是实现了所要求的功能,并没有实现具体的性能指标。必须进一步进行电路结构的详细设计,以及元器件的选用和参数的设计计算。在进行该步工作中,有可能发现电路型式设计的不合理,这时须对电路型式进行修改。 3、元器件的购置与测试 要将你设计的电子电路变成一个电子装置,必须购置到全部元器件。有时,由于某些原因,可能某些元器件无法得到或性能参数达不到要求,这时你必须修改设计。 4、样机制作及调试 这一步要完成构件的加工,元器件的组装,进行整机调试、指标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方案调整和参数调整。最后做出符合要求的样机。课程设计中此步是用面包板搭接电路,不做外壳和印刷电路板等。 5、工艺设计 根据产品的批量和其他因素,设计出该电子装置的制造工艺。课程设计不进行这一步工作。 6、总结鉴定,形成所需要的全部文件资料 这一步工作是提交该产品鉴定、生产、维修、使用等所必须的各种文件。如:原理图、接线图、元器件明细表、工艺要求、试验、检验方法、使用、维护须知等。课程设计中,要求每一位同学必须提供元器件明细表、原理图、接线图、电路分析及参数设计计算报告,实验结果与数据等。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说明电子电路设计的过程与思想方法。 温度、湿度显示、报警、控制电路的设计: 1.首先可以将该电路分解为以下几部分功能电路: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指导书

3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学时:16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技术 操作系统上机实验 一、实验目的 主要目的是配合操作系统课程的学习,模拟实现操作系统的功能,有助于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同时加强学生对系统设计、程序编写、代码调试、软件开发过程基本技能的掌握。 上机作业应作到:覆盖讲授的所有原理内容,使得学生通过上机实践对原理有更深的理解;每一道上机作业,都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个完整的、可运行的小型软件,籍此提升基本的软件开发技能。 二、实验要求 (1)上机实验之前,学生应当为每次上机的内容作好充分准备。对每次上机需要完成的题目进行认真的分析,选择合适的算法,列出实验具体步骤,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程序清单,准备出调试程序使用的数据,以便提高上机实验的效率。 (2)按照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以及思考题的要求进行上机操作。录入程序,编译调试,反复修改,直到使用要求的算法,使程序正常运行,得出正确的输出结果为止。 (3)上机作业要求提交原始代码、设计文档和可运行程序。以完整的作业包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应当包括:实验题目,程序清单,运行结果,所选取的算法及其优缺点以及通过上机取得了哪些经验。程序清单要求格式规范,注意加注释(包含关键

字、方法、变量等),在每个模块前加注释,注释不得少于20% 三、实验内容 上机实验包括:操作系统使用、SHELL编程、进程管理、进程调度、死锁处理、存储管理、文件系统几个部分。 实验1: SHELL编程 实验目的 熟悉linux常用命令,为以后的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熟悉vi编辑器的使用; 了解Shell程序的语法规则,能编写简单的Shell程序。 实验内容 1、使用常用的Linux命令,主要包括如下命令: date, mail, write, man, ls, cat, mv, grep, tail, head, cp, wc, pwd, who等; 2、使用vi编辑器编辑文件,熟悉vi编辑器的各种操作模式和常用命令。 3、使用vi编辑器编写一段Shell程序,取名为mycal,实现与Linux中cal命令类 似的功能,当输入: $mycal [月份名] 年时,屏幕输出指定的年月的月历。例如: $mycal October 2009 屏幕输出2009年10月的月历。 注:参数可以是英文或者是数字。 实验2:观察Linux的行为 实验目的 了解Linux proc文件系统; 加深对Linux系统的理解; 增强Linux系统管理知识。 实验内容 在Linux中,proc文件系统提供了一套在用户态检查内核状态和系统特征的机制。proc文件系统将进程的地址空间、系统的硬件信息、系统相关机制(中断、I/O)等内容全部设置为虚拟的Linux文件,为访问系统内核数据的操作提供接口。 1、以root登录系统,并进入/proc目录,键入ls命令,查看/proc下的内容,同时 查看每个文件的读写权限。 2、根据/proc下的信息,回答:CPU的类型和型号、当前Linux版本、从启动到当 前时刻所经过的时间、当前内存状态。

电子_基础实验指导书 2012

电子科技专业基础实验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编 2012.1

电子科技专业基础实验 1 微波基本测量 (1) 2 二维电场的模拟实验 (7) 3 电磁波的布拉格衍射实验 (12) 4 射频图像传输 (16) 5 偏振光实验 (23) 6 光源光谱特性的测量 (29) 7 光磁共振实验 (32) 8 半导体光电导实验 (41) 9 光栅实验 (47) 10 单色仪的标定实验 (51) 11 迈克尔逊干涉仪 (54) 12 半导体光伏效应实验 (60) 13 半导体霍尔效应实验 (66) 14 PN结正向压降温度特性实验 (72) 15 半导体少数载流子寿命测量 (77) 16 四探针测电阻率实验 (80)

实验1 微波基本测量技术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微波的基本知识; 2. 了解波导测量系统,熟悉基本微波元件的作用; 3.了解微波在波导中传播的特点,掌握微波基本测量技术; 4.掌握大、中、小电压驻波系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5.学习用驻波测量线校准晶体检波器特性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微波基本知识 在微波波段,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导线的趋肤效应和辐射效应增大,使得普通的双导线不能完全传输微波能量,而必须改用微波传输线。常用的微波传输线有平行双线、同轴线、带状线、微带线、金属波导管及介质波导等多种形式的传输线,本实验用的是矩形波导管,波导是指能够引导电磁波沿一定方向传输能量的传输线。 传输线的特性参量与工作状态在波导中常用相移常数。波导波长,驻波系数等特性参量来描述波导中的传输特征,对于一个横截面为b a ×的矩形波导中的TE 10波: 自由空间波长 /c f λ=, 截止(临界)波长 2c a λ=, 波导波长 /g λλ= (1) 相移常量 2/g βπλ=,, 反射系数 Γ=E 反/E 入 驻波比 max min /E E ρ=, 由此可见,微波在波导中传输时,存在着一个截止波长c λ,波导中只能 传输λ<c λ的电磁波。波导波长g λ>自由空间波长λ。 在实际应用中,传输线并非是无限长,此时传输线中的电磁波由人射波 和反射波迭加而成,传输线中的工作状态主要决定于负载的情况。 (1)波导终端接匹配负载时,微波功率全部被负载吸收,无反射波, 波导中呈行驻波状态.此时|Γ|=0,ρ=l 。

单片机原理实验指导书(2012.10)

《单片机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2年8月

目录 第一部分单片机仿真实验 (1) 实验一:流水灯实验 (1) 实验二:中断实验 (4) 实验三:定时器中断实验 (6) 实验四:串行口实验 (9) 实验五:矩阵式键盘输入识别 (13) 实验六:LCD循环显示设计 (19) 第二部分单片机硬件实验............................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试验箱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系统地址分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系统接口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通用电路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实验指导...............................................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七P1口亮灯和P1口加法器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八简单I/O口扩展(选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九8255控制交通灯................................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十128*64LCD液晶显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单片机仿真实验 实验一:流水灯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P3口地址的操作控制8位LED流水点亮,从而认识单片机的存储器。 二、实验原理图 实验参考电路图如下: 三、参考实验程序 //流水灯实验 #include //包含单片机寄存器的头文件 sfr x=0xb0; //P3口在存储器中的地址是b0H,通过sfr可定义8051内核单片机 //的所有内部8位特殊功能寄存器,对地址x的操作也就是对P1口的

2012-AutoCAD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熟悉AutoCAD基本环境及设置 一实验目的 1、熟悉AutoCAD的软硬件环境、启动、退出、文件管理等方法; 2、熟悉AutoCAD的工作界面、系统配置的修改等; 3、熟悉键盘和鼠标输入命令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认识AutoCAD的硬件及设备配置,学习启动、退出AutoCAD; 2、练习文件管理,包括新建文件、打开旧文件、保存、另存文件等操作; 3、练习用“选项”对话框进行常用的缺省配置修改; 4、练习用键盘和鼠标输入命令,学习工作界面中各部分功能区的使用。 三实验过程及说明 1.启动AutoCAD 进入WindowsXP开始界面后,用鼠标双击桌面上AutoCAD图标,或执行“开始”菜单中AutoCAD命令启动AutoCAD。 2.进入AutoCAD后基本练习 1)新建一文件,分别用“从草图开始”、“使用样板”、“使用向导”三种创建方法; 2)对应三种不同的创建新图的方法,练习绘图界限(LIMITS)、绘图单位(UNITS)等基本设置的操作; 3)熟悉工作界面,主要包括:标题行、下拉菜单、功能区、绘图区、工具栏(标准、绘图屏幕菜单)、命令提示区、状态栏、滚动条、十字光标等,如图1-1所示; 图1-1 AutoCAD 界面的构成

4)了解系统配置选项的修改,通过“选项”对话框练习常用的三项修改:绘图背景色、按实际情况显示线宽、自定义右键功能;(选择“显示”选项卡,修改绘图区背景颜色为白色;选择“用户系统配置”选项卡,设置线宽随图层、按实际大小显示;选择“用户系统配置”选项卡,自定义右键功能。) 说明:其它选项的缺省配置是否修改,根据具体情况自定。 3.退出AutoCAD 退出时,切不可直接关机(会丢失文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进行: 1)从下拉菜单中选取:“文件”→“退出” 2)从键盘键入:EXIT或QUIT 3)单击工作界面标题行右边的“关闭”按钮 如果当前图形没有全部存盘,输入退出命令后,AutoCAD会弹出“退出警告”对话框,操作该对话框后,方可安全退出AutoCAD。 4.用键盘和鼠标练习输入命令LINE、ERASE、UNDO、REDO、ESC等。 1)用LINE命令画几组直线。通过练习要熟悉“C”选项和“U”选项的应用; 2)用ERASE命令擦除。通过它要逐步熟悉3种选择实体的方式;(窗交,框选,单选) 3)用UNDO(U)命令撤销前3个命令,用REDO返回一个命令; 4)用ESC终止命令,回到“Command:”提示符下。 注意: 所有命令在“Command:”提示符下输入,可用键盘直接输入命令名,也可再下拉菜单、功能区或屏幕菜单中直接点取;操作命令中需要选项时,请单击右键,使用右键菜单选项。 四实验题目 1)用NEW命令新建一张图(图幅为A3),进行基本设置后,运用键盘、鼠标等输入命令画图。以实验报告形式说明你新建该图形的步骤及设置情况。 2)用QSAVE命令指定路径,已“一面视图”为名保存。 3)用SAVE AS(另存为)命令将图形另存到软盘上或硬盘上的另一处。 4)关闭当前图形,用OPEN命令打开图形文件“一面视图”。 5)练习结束,关闭当前图形,正确退出AutoCAD。 6)以实验报告形式回答以下问题: (1)AutoCAD的操作界面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2)如何设置作图窗口的颜色和十字光标的大小? (3)图形文件的“Save”(保存)与“Save as”(另存)有何区别?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Linux系统管理与维护》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初识Linux操作系统 一实验名称 初识Linux操作系统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Linux的启动、登录与注销。 三实验内容 1.以root用户和普通用户两种不同身份登录Linux,说出其登录后得差异。 2.图形模式下的注销、重启与关机。 3.学会在虚拟机上登录和注销Linux。 四操作步骤与结果分析 五问题与建议

实验二Linux的桌面应用 一实验名称 Linux的桌面应用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熟悉Linux操作系统桌面环境 熟悉Linux文件系统及常用的操作 掌握Linux下使用外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 掌握Linux下安装应用程序 三实验内容 1.查看GNOME提供的“应用程序”、“位置”或者“系统”菜单,运行其中的应用程 序和工具。 2.查看Linux文件目录结构,学会常用的文件目录操作,如复制、粘贴、移动、删 除、更名、创建文档、创建文件夹等。 3.练习在Linux下使用光盘和U盘。 4.学会网络配置,使计算机能够进行网络浏览等操作。 5.学会在Linux下安装新的应用软件。 四操作步骤与结果分析 五问题与建议

实验三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 一实验名称 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安装Linux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 1.通过学习《项目五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及远程服务》的内容,学会如何安装Linux。 环境:windows 系统、vmware虚拟机、Redhat Linux镜像光盘。 通过安装向导将安装分为两步:1、基本安装,2、配置及具体安装。 在第一阶段重点如何分区,在第二阶段重点掌握如何设置密码及安装桌面环境。四操作步骤与结果分析 五问题与建议

光学设计实验指导书2012

实验一光学设计软件ZEMAX的安装和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学习ZEMAX软件的安装过程,熟悉ZEMAX软件界面的组成及基本使用方法。二.实验要求 a)掌握ZEMAX软件的安装、启动与退出的方法。 b)掌握ZEMAX软件的用户界面。 c)掌握ZEMAX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d)学会使用ZEMAX的帮助系统。 e)学会使用ZEMAX初步仿真光路图。 三.实验内容 (一)界面及基本操作 1.通过桌面快捷图标或“开始—程序”菜单运行ZEMAX,熟悉ZEMAX的初始用户界面,如下图所示: 图1.1ZEMAX用户界面 2.浏览各个菜单项的内容,熟悉各常用功能、操作所在菜单,了解各常用菜单的作用。 3. 熟悉使用各个常用的快捷按钮。

4.学会从主菜单的编辑菜单下调出各种常见编辑窗口(镜头数据编辑、优化函数、多重数据结构)。 5.调用ZEMAX 自带的例子(例如根目录下samples\tutorial\tutorial zoom2.zmx 文件),学会打开常用的分析功能项:草图(2D 草图、3D 草图、渲染模型等)、特性曲线(像差曲线、光程差曲线)、点列图、调制传递函数等,学会由这些图进行简单的成像质量分析。 6.从主菜单中调用优化工具,简单掌握优化工具界面中的参量。 7.掌握镜头数据编辑(LDE )窗口的作用以及窗口中各个行列代表的意思。 8.从主菜单-报告下形成各种形式的报告。 9.通过主菜单-帮助下的操作手册调用帮助文件,学会查找相关帮助信息。 (二) 仿真光路图 根据已拟好的设计草图,在ZEMAX 中实现光路仿真,包括光路系统整体设置、创建光学元件、透镜(组),元件间大致间距等。 1.光路系统的整体设置,包括此光学系统所适用的波长、入瞳直径、视场等,在主菜单-系统里有相应的各个设置。 2.创建光学元件、透镜(组),就是将设计草图中的各种光学元件用ZEMAX 的方式去仿真实现。ZEMAX 仿真的基本元素是面和面间距,仿真创建各种元件基本都以具体设置每个面和面间距的参数来实现。 (1)面:面的基本参数包括面型(Surf:type )、曲率半径(Radius)、厚度(Thickness)、材料(玻璃)(Glass),半口径(Semi-Diameter)等,每一个面对应于LDE 窗口里的一个行,每一个参数对应LDE 窗口里的一列,如下图: ZEMAX 的默认面型是透明标准(Standard )球面,曲率半径和半口径为无穷(Infinity )。面的厚度和材料的定义都是以指定面起向后算到下一个面之间的这一段的厚度和材料。 (2)面间距:指的是该面在光轴上的交点到下一个面在光轴上的交点之间的距离,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常用于标识透镜厚度、元件与元件的间距等。 例如:一个透镜的厚度,可以用透镜的前表面的面厚度值Thickness 来完成仿真;前一个元件与后一个元件的间距,可以用前一个元件的后表面到后一个元件的前表面之间的面间距来完成仿真。 3.根据设计要求和设计草图,估算各个元件之间的大致间距,通过面间距的设置,实现整个光学系统的初步仿真。 4.仿真一个轴上点光源(m μλ587.0=)在物距为u=30mm 时,由焦距为20mm ,材料为BK7,口径为10mm 的单正透镜成像的光路。 四.报告要求: 1. 打开安装目录下的samples\tutorial\tutorial zoom 2.zmx 文件,生成其2D 图、渲染(转角)、像差特征曲线、OPD 曲线、曲面数据报告(第7面)和图解报告4。截屏后打印出来。 2. 试在打印出来的2D 图上标出各个面的位置以及相应面厚度值的具体指向(方向、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操作系统》 实验指导书 (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二O一四年十月

前言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实验目的是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加深对操作系统基本方法的理解,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Linux环境下调用一些常用的函数编写功能较简单的程序来实现操作系统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应用方面打下一定基础。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行完成各个操作环节,并能实现且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完成一个实验解决一类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答类似问题;对此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够熟练使用Linux用户界面;掌握操作系统中进程的概念和控制方法;了解进程的并发,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了解虚拟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同时培养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完成实验分析、实验方法、实验操作与测试、实验过程的观察、理解和归纳能力。 为了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编写了这本实验指导书。在指导书中,每一个实验均按照该课程实验大纲的要求编写,力求紧扣理论知识点、突出设计方法、明确设计思路,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实验任务,最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完成实验任务,得出实验结果。任课教师在实验前对实验任务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讲解,要求学生按照每一个实验的具体要求提前完成准备工作,如:查找资料、设计程序、完成程序、写出预习报告等,做到有准备地上机。进行实验时,指导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调试过程给予积极指导。实验完毕后,学生应根据实验数据及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后交指导教师审阅评定。 实验成绩考核: 实验成绩占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总评成绩的20%。指导教师每次实验对学生进行出勤考核,对实验效果作记录,并及时批改实验报告,综合评定每一次的实验成绩,在学期终了以平均成绩作为该生的实验成绩。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实验成绩为不及格: 1.迟到、早退、无故缺勤总共3次及以上者; 2.未按时完成实验达3次及以上者; 3.缺交实验报告2次及以上者。

参考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2012)

实验一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晶体管毫伏表等常用电子仪器面板,控制旋钮的名称,功能及使 用方法。 2.学习使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 3.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和测量波形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1—1所示。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共公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图1—1 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 1. 低频信号发生器 低频信号发生器按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输出电压最大可达20V (峰-峰值)。通过输出衰减开关和输出幅度调节旋钮,可使输出电压在毫伏级到伏级范围内连续调节。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档开关进行调节。 低频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它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交流毫伏表 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之内,用来测量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了防止过载而损坏,测量前一般先把量程开关置于量程较大位置上,然后在测量中逐档减小量程。 3.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把电信号转换成可在荧光屏幕上直接观察的图象。示波器的种类很多,通常可分通用、多踪多线、记忆存贮、逻辑专用等类。 双踪示波器可同时观测两个电信号,需要对两个信号的波形同时进行观察或比较时,选用双踪示波器比较合适。 本实验要测量正弦波和方波脉冲电压的波形参数,正弦信号的波形参数是幅值U m 、周期T (或频率f )和初相;脉冲信号的波形参数是幅值U m 、周期T 和脉宽T P 。幅值U m 、峰峰值U P-P 和有效值都可表示正弦量的大小,但用示波器测U P-P 较方便(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测得的是正弦量的有效值U= 2 m U )。由于频率f= T 1 , 所以测出周期T ,即可算得频率。矩形脉冲电压,可用周期T ,脉宽T P 和幅值U m 三个参数来描述。T P 与T 之比称为占空比。 三、 实验内容和步骤

2012版《数据结构A》课程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A》课程实验指导书 Data Structure Course Design 课程编号:学时:15 学分:1 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 一、实验目的 《数据结构A》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全面、概括性地讲述数据结构学科中一些基础性知识、重要概念及各种算法,通过该实验教学和学生的上机实践,将这些基础性知识、重要概念及各种算法,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实验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2.了解算法的时间及空间分析方法; 3.能够为实际应用所涉及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相应的算法; 4.通过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课程中介绍的各种算法,在程序设计能力方面得到提 升。 二、上机实验总体要求 1.每位同学准备一个实验本,上机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预习本次实验的内容, 事先熟悉与实验有关的软硬件环境,编写好程序代码,供上机时使用。 2.实验时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爱护实验设备,原则上每人固定实验设备,对 于实验设备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 3.编程序过程中要注意多存盘,避免由于死机等原因造成的不必要的重复录入。 4.内部文档要求: 每个源文件和头文件都必须在文件首部的注释中注明设计者姓名,项目名(即我们的上机题目名),创建日期和最近一次修改日期。包含main()函数 的源文件必须在首部注释后另加一段注释,简要描述一下程序的目的和用到 的主要数据结构。文件注释格式如下: 文件名称: 项目名称: 创建者: 创建时间: 最后修改时间: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4磁盘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 实验题目:磁盘管理 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磁盘管理常用命令;掌握利用虚拟机增加新硬盘,使用fdisk对磁盘分区操作;熟悉和了解磁盘显示信息内容;掌握使用卷组进行磁盘管理操作。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要求:必修 仪器设备:计算机 实验内容、方法、步骤: 1,使用GUI方式建立用户user01,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为/bin/bash, 主目录/user01, 用户id: 520, 用户组grp01 2,使用修改配置文件方式建立用户user02,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为/bin/bash, 主目录/user02, 用户id: 530, 用户组grp02 3,使用命令方式建立用户user03,具体属性如下: 登录shell为/bin/bash, 主目录/user03, 用户id: 530, 用户组grp03,附属组grp02 4,对user01,user02,user03,设置密码并登录。 一、磁盘和分区信息查看 1 fdisk查看当前系统硬盘及分区情况,在实验报告中说明当前的磁盘容量,分区数量、名称和大小,分区挂载点,分区使用方式(卷组名称、逻辑卷名称和大小)。 步骤:fdisk –l 2 显示当前文件系统使用情况,在实验报告中说明当前主要文件系统信息及使用情况(包括主要文件系统名称、挂载点、容量、使用量及百分比等)

步骤:df –h 二、添加新硬盘 内容:关闭虚拟机操作系统,添加2块硬盘,大小分别为5G和10G。开机后查看新硬盘是否成功添加。 步骤: 1 关机:init 0 2 添加新硬盘:右键单击虚拟机,选择setting(设置)。在Add中按照要求添加2块新硬盘(HardDisk) 3 开机后,打开终端。输入命令fdisk –l 或ls /dev/sd*查看新硬盘是否添加成功。 三、对新添加硬盘进行分区 内容: 1. 将第二块硬盘sdb分区(5G),要求分区1(sdb1)为主分区,类型为swap (82),大小为500M;分区2(sdb2)为主分区,类型为linux(83),大小为2G;分区3为扩展分区(sdb3),大小为sdb所有剩余容量;分区5为逻辑分区,类型为lvm(8e),大小为2G。分区后,查看sdb新添加所有分区,将截图添加到实验报告中。 2. 将第三块硬盘sdc分区(10G),要求分区1(sdc1)为扩展分区,大小为10G;

C8051F410实验指导书(2012)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12年9月

目录 实验一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二I/O和中断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三定时器计数器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四可编程计数器阵列实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IIC总线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六模数转换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七温度传感器实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八键盘显示电路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1 Keil 工程文件的建立、设置与目标文件的获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操作系统_课程实验指导书

《—操作系统—》 实验指导书 洪朝群编写 适用专业:计算机(嵌入式) 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5年9 月

实验指导书前言内容要求 前言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介绍,通过学习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刻地把握这些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和培养哪些方面的技能,设置的具体实验项目,其中哪几项实验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各项实验主要了解、掌握的具体知识,训练及培养的技能。 本指导书的特点。 对不同专业选修情况说明。

实验一: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与界面 实验学时:4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并且了解Linux 界面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用vmware workstation安装Ubuntu12.10系统。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无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 五、实验条件 无 六、实验步骤 1、下载Ubuntu12.10桌面版安装镜像,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410729.html,/download/desktop 2、打开vmware,建立虚拟机镜像 3、安装过程参考(“VMWare8.0安装Ubuntu12.04教程.pdf”文件),注意使用虚拟机的时候把镜像文件放在最后一个盘。 4、(可选步骤)如果本机上的wmware版本在安装系统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下载新版进行安装。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410729.html,/d/FWACAQQFRTZQ?p=09122 七、思考题 Linux与Windows有何不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