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一中2021-2022高一生物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一中2021-2022高一生物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一中2021-2022高一生物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一中2021-2022高一生物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空港一中2021-2022度第一学期月考(9月)

高一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病毒无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中的最基本层次

B. 细菌的细胞层次就是个体层次

C. 松树由器官组成系统进一步形成个体

D. 生物圈是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由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

【答案】B

【解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细菌的细胞层次就是个体层次,B正确;松树没有系统层次,C错误;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由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组成,D 错误。

2.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于鉴定还原性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可以不用显微镜观察

C. 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需要先后依次等量加入

D. 淀粉遇碘变蓝,苏丹III使脂肪呈红色,苏丹IV与脂肪呈橘黄色

【答案】B

【解析】

用于鉴定还原性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比较,浓度不完全相同,A错误;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可以将花生种子打成匀浆,直接加入染液而不用显微镜观察,B正确;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应先将斐林试剂甲液和斐林试剂乙液混和,再加入待测组织样液中,并水浴加热,C错误;淀粉遇碘变蓝,苏丹III使脂肪呈橘黄色,苏丹IV使脂肪呈红色,D错误。

【点睛】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模板:取材(应该选取无色且富含被鉴定物质的材料)→处理材料(制备组织样液或制片)→加鉴定剂(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准确添加所需的鉴定试剂)→观察,得出结论(对应实验目的进行准确描述,并做出肯定结论)。

3.下面各区域中的生物,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 一片森林中全部的蛇

B. 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

C. 一片农田中全部的东亚飞蝗

D. 一片草原中全部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详解】A、一片森林中全部的蛇包括多种类型,包括多个种群,A错误;

B、鱼有多种类型,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包括多个种群,B错误;

C、一片农田中全部的东亚飞蝗属于一个种群,C正确;

D、一片草原中全部生物属于一个群落,D错误。

故选C。

4. 地球上瑰丽的生命画卷在常人看来是芸芸众生、千姿百态。但是在生物学家的眼中,它们却是富有层次的生命系统。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

①肝脏②血液③神经元④蓝藻⑤细胞内各种化合物⑥病毒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某池塘中的所有鱼⑨一片森林⑩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

A. 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 ③②①④⑦⑩⑨

C. 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D. ⑤②①④⑦⑩⑨

【答案】B

【解析】

【详解】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物圈,蓝藻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神经元是细胞层次,血液是组织,肝脏是器官,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是种群,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一片森林属于生态系统,所以B选项正确。

5.下列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标本染色较浅,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调大通光孔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③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时,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破坏标本

④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的

A. ①④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答案】C

【解析】

【分析】

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操作顺序是: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目标、移到视野中央→换做高倍镜→调节细转焦螺旋进行调焦。

【详解】①标本染色较浅,观察时应选用平面反光镜和调小通光孔,让视野变暗,①错误;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或宽放大倍数,②错误;

③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时,不需要升高镜筒,③错误;

④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的,④正确。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某学生用徒手切片法制作花生子叶切片,用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在高倍镜下转动细准焦螺旋,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比较清晰,而另一部分细胞比较模糊,其原因最可能是( )

A. 细准焦螺旋没有调节好

B. 反光镜未调节好

C. 子叶切片染色不均匀

D. 子叶切片切得厚薄不均

【答案】D

【解析】

【分析】

显微镜观察时,观察材料材料要薄而透明,厚薄均匀。根据题意分析,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说明显微镜完好并且已经调好,而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与显微镜无关,可能是切片厚薄不均透光不一致,较厚的透光少成像不清晰。

【详解】细准焦螺旋没有调节好会导致物像全部不清晰,A错误;反光镜未调节好看不到明亮的视野,B错误;子叶切片染色不均匀的结果是部分有颜色,部分无颜色,C错误;如果切片厚薄不均透光不一致,较厚的透光少成像不清晰,故会看到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比较清晰,而另一部分细胞比较模糊,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成像的原理,理解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说明显微镜完好并且已经调好,进而分别对各选项进行合理的分析。

7. 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B. 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C. 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

D. 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答案】D

【解析】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用高倍镜,A正确;高倍镜放大了细胞像的倍数,缩小了观察细胞的数目,B正确;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为了观察清晰的物像,应该将视野调亮,C正确;高倍显微镜观察,不能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观察实验

【名师点睛】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低倍物镜下找到清晰的物像→移动装片,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8.关于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 cm,若改用4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在1.5 cm左右

B. 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现p字母

C. 若将玻片标本向右移动,一污点不动,则污点可能在物镜上

D. 视野下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追踪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标本在光学显微镜下成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详解】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 cm,若改用4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在小于0.5 cm左右,A错误;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现p字母,B正确;若将玻片标本向右移动,一污点不动,则污点可能在物镜上,C正确;视野下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追踪,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离标本的距离就越近,再根据题意作答。

9. 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物镜或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列四个图形:物镜镜头与标本最远时观察到的图像和视野中最暗的图像分别是

A. ④③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一般高倍镜和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但是由于进光量减少,因此视野变暗;同时物镜镜头与标本的距离变短。

【详解】显微镜使用过程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镜头与标本的距离越近,因此物镜镜头与

标本最远时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多,对应的图像为④;

一般高倍镜和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但是由于进光量减少,因此视野变暗;由图可以看出,③的细胞数目最少,即放大倍数最大。

故选:A。

10.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如图1所示方向游走,请问应该把载玻片向图2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C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上下左右颠倒。

【详解】由于显微镜下为倒像,视野中该微生物往左下角移动,即对应图2的丙方向,该微生物实际是向右上方游动,为了把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下方即丙方向移动。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时,应该偏哪移哪。

11.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切片间距离,哪种组合情况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

A. 1、4、5

B. 2、3、5

C. 2、3、6

D. 2、4、5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1与2相比,2的放大倍数较大;3与4相比,3的放大倍数较大;5与6相比,5的放大倍数较大。

【详解】由上分析可知,2、3、5的组合放大倍数最大,1、4、6的组合放大倍数最小。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2.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 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观察

C. 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 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低倍镜下:物镜与装片的距离较远,所看到细胞数目多形态小,视野相对较明;高倍镜下:物镜与装片的距离较近,所看到的细胞数目少形态大,视野相对较暗。

【详解】A、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做高倍物镜观察,A错误;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需要先移到视野中央,再换上高倍物镜观察,B错误;

C、换上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到粗准焦螺旋调焦,C错误;

D、为了使高倍镜下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D正确。

故选D。

13.某同学在10×目镜、10×物镜的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排列成一行的64个细胞,他将物镜倍

数调至40倍后继续观察。下列关于视野中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视野变暗

B. 物镜和装片的距离变小

C. 约看到16个细胞

D. 物体的体积被放大4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来低倍镜下的放大倍数为10×10=100倍,换做高倍镜后,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详解】A、换做高倍镜后,视野变暗,A正确;

B、高倍镜镜头较长,物镜和装片的距离变小,B正确;

C、当放大倍数扩大4倍后,一行的细胞的数目为64÷4=16个,C正确;

D、物体的长度被放大4倍,D错误。

故选D。

14.下列图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

C. 若丙是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 若丙图观察到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甲图中:放大倍数的关系:①<②,③>④,⑤>⑥;

乙图是低倍镜观察的图像,丙图是高倍镜观察的图像。

【详解】A、丙是在高倍镜下观察的图像,应该选择②③⑤组合,A错误;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为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B错误;

C、若丙是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长度增大为原来的10倍,C错误;

D、显微镜成像为倒像,哪偏哪移哪,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D正确。

故选D。

15.细胞学说掲示了

A. 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B.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C. 细胞及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D. 认识细胞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答案】C

【解析】

【详解】细胞学说表明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但没有揭示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A 错误;细胞学说没有揭示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B错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说明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正确;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说明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但是不是细胞学说揭示的内容,D错误。

16.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

B.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C. 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D. “细胞只能来自细胞”是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性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A错误;

B、细胞学说未提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B错误;

C、英国的虎克发现并命名了细胞,C错误;

D、“细胞只能来自细胞”是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D正确。

故选D。

17. 下列关于细胞的组成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组成小麦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均可找到

B.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为C、H、O、N、Ca、P

C. 青蛙和玉米细胞内的元素在种类和含量上基本相同

D. 组成细胞的元素有20多种,其中O是最基本的元素

【答案】A

【解析】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所特有的,A正确;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为C、H、O、N、P、S,B错误;青蛙和玉米细胞内的元素在种类上基本相同,但在含量上却有差异,C错误;组成细胞的元素有20多种,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D错误。

18. 如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

B. 蛋白质、糖类、脂质、水;O、C、N、H

C. 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

D. 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鲜重中各种化合物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水、蛋白质、脂质、糖类;元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