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础会计习题集及参考答案(完整资料).doc

基础会计习题集及参考答案(完整资料).doc

基础会计习题集及参考答案(完整资料).doc
基础会计习题集及参考答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一章

总论

一、单项选择

1.复式记账法逐步发展成为科学的会计记账方法是在()

A. 13~15世纪

B. 15~20世纪

C.20世纪80年代

D.18~19世纪

2.会计的主要计量尺度是()

A. 实物量度

B. 劳动量度

C. 货币量度

D. 实物、劳动和货币三种量度

3.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 预测和决策

B. 分析和考核

C. 核算和监督

D. 控制和检查

4.近代会计发展成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是()的出现。

A. 管理会计

B. 财务会计

C. 成本会计

D. 审计学

5.会计作为独立的管理职能从生产职能分离出来,大概是在()

A. 原始社会末期

B. 古代会计时期

C. 近代会计时期

D. 现代会计时期

6. ()既是管理的目标,也是会计的目标。

A.提高经济效益

B.记账

C.算账

D.报账

7.明确( )是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首要前提,因为它界定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和会计人员的责权范围。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8.()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按既定的经营方针和预定的经营目标会无限期地经营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停产倒闭。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9.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来反映。

A. 任意外币

B. 折算为某一特定外币

C. 折算为人民币E. 随意

10.()是对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要求。

A.可靠性

B.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1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 现收现付制和应收应付制

D. 任意

12.复式记账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关联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专门方法。

A.一个

B.两个

C. 两个或两个以上

D. 多个

13.()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第一步。.

A. 设置账户和复式记账

B.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C. 登记账簿

D. 财产清查和成本计算

E. 编制会计报表

14.()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A.可靠性

B.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15.()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A. 预测和决策

B. 分析和检查

C. 核算

D. 监督

二、多项选择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

A. 会计主体

B. 持续经营

C. 核算与监督

D. 货币计量

E. 会计分期

2.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

A. 投资者和债权人

B. 供应商

C. 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

D. 税务、工商和证券监管部门

E. 社会公众

3.会计的方法是从会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主要包括()

A. 会计核算方法

B. 会计分析方法

C. 会计检查方法

D. 会计记账方法

E. 会计监督方法

4.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主要有()

A. 设置账户和复式记账

B.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C. 登记账簿

D. 财产清查和成本计算

E. 编制会计报表

5.会计核算基础,亦称会计记账基础,是指确定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会计核算基础有()两种。

A. 权责发生制

B.编制会计凭证

C. 收付实现制

D. 登记账簿

E.编制会计报表

6.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A.古代会计阶段

B.近代会计阶段

C.科学会计阶段

D.

现代会计阶段

7.会计的职能除了会计核算与监督两大基本职能外,还包括()发展职能。

A.会计预测

B.会计决策

C.会计控制

D.会计分析

8.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核算和监督。

A.连续的

B.系统的

C.综合的

D.全面的

9.我国以日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会计年度确定后,一般按日历确定()。

A.会计半年度

B.会计季度

C.会计月度

D. 会计年度

10.我国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内容

A.可靠性

B.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11.会计核算七种方法相互配合、互为依存,构成了互相联系、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但又各据特色的方法体系。其中主要是(),这三项活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构成了会计循环。

A. 设置账户和复式记账

B.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C. 登记账簿

D. 财产清查和成本计算

E. 编制会计报表

12.可比性包括()两个方面。

A.纵向可比

B.内外可比

C. 横向可比

D.历史可比

13.会计主体应是一个()的经济单位。

A.独立经营

B.自负盈亏

C.责权利结合

D.法律主体

14.货币计量假设可以与前三项假设结合为()

A.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B.为特定的会计主体

C.在不会面临破产清算的情况下

D.分期进行会计核算。

15.会计对大量的经济业务通过()等工作,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A. 确认

B.计量

C. 记录

D.报告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B C C A C A A B C A B C B C D

二、多项选择ABDE ABCDE ABC ABCDE AC ABD ABCD ABCD ABC ABCD BCE AC ABC ABCD ABCD

第二章

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单项选择

1.会计科目是()

A.会计要素名称

B.报表名称

C.账簿名称

D.账户名称

2.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A.不会破坏

B.会破坏

C.有时破坏

D.根据情况

3.反映资产在本期发生增减变动结果的是()

A.期初余额

B.本期增加发生额

C.本期减少发生额

D.期末余额

4.描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数量变化及其规律的表达式是()

A.账户的结构

B.会计等式

C.会计科目

D.会计要素

5.经济业务发生只涉及资产内部有关要素时,其变化规律是()

A.同时增加

B.同时减少

C.此增彼减

D.不增不减

6.下列项目中属于会计科目的是()

A.房屋建筑

B.库存现金

C.外商投资

D.没收罚款

7.预付账款属于会计要素中()类会计科目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费用

8.反映企业所有者投入资金的科目是()

A.固定资产

B.银行存款

C.实收资本

D.长期投资

9.下列科目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A.应付账款

B.短期借款

C.应收账款

D.固定资产

10.企业收到购货单位归还前欠货款存入银行,该笔业务属于()变化类型

A.资产内部此增彼减

B.权益内部此增彼减

C.资产和权益同时增加

D.资产和权益同时减少

二、多项选择

1.会计要素有( )

A.资产、负债

B.收入、费用

C.银行借款

D.所有者权益

E.利润

2.下列项目中,属于会计科目的有( )

A.机器设备

B.固定资产

C.流动资产

D.短期借款

E.实收资本

3.企业的流动负债包括()

A.库存现金

B.短期借款

C.应付职工薪酬

D.应付账款

E.预

收账款

4.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

A.实收资本

B.长期投资

C.资本公积

D.盈余公积

E.未分配利润

5.下列属于流动资产的科目有()

A.银行存款

B.预收账款

C.交易性金融资产

D.应收账款

E.应付账款

6.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同时,引起的另一方面变化可能是()

A.一项资产增加

B.一项负债减少

C.一项负债增加

D.一项资产减少

E.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7.下列经济业务中,属于资产内部此增彼减的有()

A.从银行提取现金

B.国家向企业投资设备

C.以银行存款归还借款

D.以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

E.以现金发放工资

8.下列科目属于非流动资产的有()

A.固定资产

B.存货

C.无形资产

D.长期股权投资

E.长期借款

9.企业费用的发生可能表现为()

A.资产的增加

B.资产的减少

C.负债的增加

D.负债的减少

E.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10.期间费用包括()

A.管理费用

B.制造费用

C.财务费用

D.销售费用

E.生产费用

11.制造业的资金由货币资金开始,依次转化为()

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的过程叫做资金循环。

A.储备资金

B.生产资金

C.成品资金

D.销售资金

12.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分为()

A.营业利润

B.利润总额

C.净利润

D.主营业务利润

13.工业企业的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可以划分为( ) 共同类、损益类等六大类

A.资产类

B.负债类

C.所有者权益类

D.成本类

E.收入类

14.会计科目按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可以分为( )

A.总分类科目

B.细分类科目

C.明细分类科目

D. 分类科目

15.账户中记录四种核算指标,即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其关系式包括()

A.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B.上期期末余额=本期期初余额

C.本期期初余额=本期期末余额

D.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D A D A C B A C C A

二、多项选择ABDE BDE BCDE ACDE ACD ABE AD

ACD BC ACD ABC ABC ABCD AC AB

第三章

复式记账原理

一、单项选择

1.在借贷记账法中,账户的哪一方记增加,哪一方记减少是由()决定的。

A.记账规则

B.账户性质

C.业务性质

D.账户结构

2.对于资产类账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减少数

B.如有余额,是贷方性质

C.借方本期发生额一定大于贷方发生额

D.如有余额,是借方性质

3.借贷记账法下,账户发生额平衡法的理论依据是()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B.经济业务事项的双重性

C.会计记录的双重性

D.记账规则

4.借贷记账法下,账户余额平衡法的理论依据是()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B.经济业务事项的双重性

C.会计记录的双重性

D.记账规则

5.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公式中,不正确的有()

A.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B.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C.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D.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借方余额

6.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再分类的项目称()

A.会计项目

B.会计科目

C.会计账户

D.报表项目

7.编制会计分录时最好不要编制()

A.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B.一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C.一贷多借的会计分录

D.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8.采购员预借差旅费时,在账务处理上除了贷记“库存现金”账户外,对应的借方账户应该是()

A.预付账款

B.其他应收款

C.应收账款

D.管理费用

9.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

A.联系账户

B.平衡账户

C.对应账户

D.恒等账户

10.通过复式记账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

A.来龙去脉

B.合法性

C.合理性

D.经济业务类型

二、多项选择

1.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

A.了解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

B.掌握资金增减变动的情况

C.用以计算损益

D.检查对经济业务事项的处理是否合理、合法

E.进行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

2.借贷记账法下,账户借方登记的内容有()

A.资产的增加

B.负债的减少

C.收入的减少

D.费用成本的增加

E.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下列错误中哪些不能通过试算平衡发现()

A.某项经济业务未入账

B.应借应贷的账户中借贷方向颠倒

C.借贷双方同时多记同样金额

D.借贷双方一方多记,另一方少记

E.借贷方向正确,但有一方记错了账户

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资料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详解) 本大纲仅供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公共科目——《教育公共基础笔试》的考生复习和考试时参考。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1.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正面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P3 *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P3 2.2三者关系: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教学实践系统,缺一不可。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在作用与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3.教育的形态: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与近代社会的教育。 P4 4.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P5 5.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最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一条是关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P6 (二)6.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4)劳动起源说](1)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水平低下、传递生产经验、言传身教、耳口相传),(2)古代社会(鲜明的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3)现代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P7 7.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手段和技术现代化P8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8.教育学: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P9 9.教育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本质,解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2)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3)教育目的问题,(4)教育制度问题,(5)教育过程的规律性问题,(6)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性问题,(7)学校管理问题。P10 *10.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萌芽时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2)独立形态时期: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独立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什么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什么 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内容一般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时事、科技人文、行政管理、公文等。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考试综合知识就是公共基础知识,要根据具体的考试而看,例如福建与四川的综合知识考试内容既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又包括职业能力测试。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重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2、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中国的国体与政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 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价值取向、道德修养、行为规范。 6、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等(报考全省法院、检察院系统法律专业职位的加试内容,包括上述范围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知识)。 7、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党政机关公文基本知识、常用公文写作、常用事务文书写作、公文处理。 8、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金融经济、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科学前沿、科技常识。 9、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10、其他知识:最新的时政知识。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题型 一般包括单选、多选、判断等客观题型为主,但是目前很多省份公基的考试形式已不再是单纯的客观题型,多数倾向于公基+材料写作的形式,像湖北、江苏、河北等地的考试中,公基里政治、法律等内容也出现了主观题的形式,比如案例分析、简答、简析等题型。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怎么复习 在备考公共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考试科目很多,建议考生提前拟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计划内容应该包含公共基础知识中的各个学科门类。在各个具体学科复习过程中,首先是分析历年真题,其次是从头到尾梳理理论框架,再次是在历年真题和框架的基础上找出重点和难点,进行重点复习,最后是习题训练。习题训练建议先按照每个模块进行专项练习,临考前一周再做模拟卷,体验真实的考试状态。

四川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点

2016 年最新四川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点重点、 记忆难点汇总(一)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是发展起来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以实用主义作为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 2、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重点是研究教育问题,目的是揭示教育规 律。 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其显着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较好地适应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是教学规模小、教学成本高、教学效益低。 5、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 6、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 7、教育的历史时代性是指在不同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教育学萌芽阶段及人物思想: 8、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具体有: a “有教无类”;b、“非礼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c、“博学于文,约之以礼”;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的来源);A e、“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f、因材施教(“孔子施教,各因其材”一一朱熹);g、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一求学要实事求是;h、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一一巩固性原则。

9、《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被 a、“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指出 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臧息 相辅”指出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c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教学;d、“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循序渐进;e、教学相长新课程师生关系;f、 长善救失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0、荀子言:“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予焉。严师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11 、苏格拉底是历史上最早的专家治国论者,提出了“苏格拉底教学法”,又称“问答法” 和“产婆术”,是一种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教学法”可分为四步: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 12、柏拉图,《理想国》。 13、亚里士多德不仅最早明确地提出了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划分,而且也是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他把每一个人的教育阶段按每七年为一个阶段来划分,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政治学》。 14、古罗马昆良体,《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论着。教育学创立或初步建立阶段及人物思想: 15、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 16、1632 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书中,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 (1)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3)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3) 第一节教育概述 (3)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 (4)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5) 第二章教育的功能 (7) 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 (7) 第二节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 (7) 第三章教育的目的 (8)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功能 (8)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确立 (8)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8)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9) 第一节教师 (9) 第二节学生 (10) 第三节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 (10) 第四节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10) 第五章课程 (11) 第一节课程概述 (11) 第二节课程改革 (13) 第三节新课程带来的变革 (14) 第六章、课堂教学 (15) 第一节教学 (15) 第二节课堂教学设计 (17) 第三节教学策略 (18) 第七章、学校德育 (19) 第一节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 (19) 第三节德育过程 (19) 第三节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 (20) 第四节德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20) 第八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21) 第一节班级概述 (21) 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21) 第三节班主任工作 (22)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 (22) 第一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22)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22) 第二节心理发展理论 (22) 第三节心理发展与教育 (24)

第四节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24)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25) 第一节学习概述 (25) 第二节学习理论 (25) 第三章学习迁移、记忆和遗忘 (30) 第一节学习迁移 (30) 第二节记忆 (31) 第三节遗忘 (32) 第四章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 (33) 第一节学习策略 (33) 第二节知识 (34) 第三节技能 (36) 第四节问题解决 (36) 第五节品德 (37) 第五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38) 第一节学习动机 (38) 第二节归因 (39) 第三节注意 (40) 第六章个别差异与教育 (40) 第一节人格差异 (40) 第二节认知差异 (41) 第三节学困生 (41) 第七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2)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42) 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方法 (42) 第三部分教育法学 (44) 第一章法与教育法 (44) 第一节法的概述 (44) 第二节教育法与教育法规 (44) 第二章教育法律关系 (45) 第一节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及其特征、类型 (45) 第二节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46) 第三节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46) 第四节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 (46) 第三章教育法律规范 (47) 第一节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及其类型 (47) 第二节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 (47) 第三节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 (48) 第四章教育法制过程 (48) 第一节教育立法 (48) 第二节教育法规实施 (48) 第三节教育行政执法 (49) 第四节法律制裁 (49) 第五章教育法律责任 (50)

2016年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2016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宪法 1、概述: 宪法特征: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内容具有根本性、宏观性、全面性的特点);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合宪性、个人和组织行为准则); 制定修改和解释监督程序更复杂; 具有突出的政治特性。 宪法的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人大代表提议,三分之二人大代表通过 2、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临时宪法:1949年9月29日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发展:1954第一部,1975第二部,1978第三部,1982现行宪法 3、分类 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大部分成文 刚性和柔性:是否具有严格的制定修改机关和程序 钦定、协定和民定:制定机关;大部分为民定 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英国(不成文宪法);最早颁布成文宪法的国家:美国1787宪法;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法国1791宪法;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1918苏俄宪法 4、宪法的保障和监督 保障内容: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的合宪性; 人们行为的合宪性 监督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5、国体和政体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6、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和复合制(我国是单一制) (1)普通的地方制度:各级地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本机人大产生;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原则:在中央领带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 (2)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乡不属于自治地方) (3)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不享有外交和防务权,人大对其基本法有修改权) 7、基本经济制度和政党制度 经济制度:共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基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共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基本方针。不属于国家机构) 8、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权利的特征:法定性、目的性、相对性和可放弃性 义务的特征:法定性,强制性、利他性、不可放弃性 9、国家机构(阅读) 中央国家机关:(1)人大及(修宪、监宪、组织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决定国家大事、罢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其常委会(正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和适当少数民族代表;解释监督宪 法、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是行使立法权的机关); (2)主席(和副主席由人大选举、年满45岁); (3)国务院(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行政机关;批准区域划分) (4)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

教学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资料汇总

教育学公共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卫生公共基础知识精品资料

卫生公共基础知识

《卫生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卫生法律法规 第一节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法律责任,即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卫生法上的法律责任即由于行为人违反卫生法的相关规定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二、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的内容 (一)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 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间因违反卫生法中有关民事方面的法律规范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 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违反卫生法中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

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刑事法律规定,后果严重构成犯罪者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二节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 一、法定传染病的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进行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 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 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百日咳、白喉、猩红热、淋病、梅毒、血吸虫病、疟疾等26种。 (三)丙类传染病 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风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等11种。 二、传染病防治方针与管理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三、传染病预防与疫情报告 (一)传染病的预防 卫生行政部门的预防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预防工作;医疗机构的预防工作;其他相关的预防工作。 (二)传染病的报告 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义务疫情报告人和责任疫情报告人。 疫情报告必须遵循属地管理原则。 报告时限、方式(日常疫情报告;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疫情报告;有关部门的疫情报告和通报)。 四、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及医疗救治 (一)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 传染病的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医疗机构的隔离治疗措施;疾控机构的疫情控制措施;政府的隔离措施;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疫区宣布及封锁。 (二)医疗救治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资料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资料

1.A【解析】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2.D【解析】蔡元培被毛泽东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3.A【解析】中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4.D【解析】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5.D【解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6.C【解析】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7.C 【解析】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8.B【解析】“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遗传决定论。 9.B【解析】参见教育的功能。 10.A【解析】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观念现代化。 11.B【解析】体现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2.A【解析】1981年开始中国的五四制试验。 13.B【解析】中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目的是“明人伦”。 14.c【解析】赞科夫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15.C【解析】武术是中国具有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 16.B【解析】现代教学的技术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17.A【解析】说服教育法是经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 18.C【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B【解析】说明学生具有向师性。 20.C【解析】文学艺术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她们对美的鉴赏、创造能力为主要目的。 二、多项选择题 21.ABD【解析】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22.ABCD【解析】身心两方面逐步成熟是青年期的年龄特征,其余选项为少年期阶段特征。23.AD【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 24.ACD【解析】政治的表现形式,了解即可。 25.ABCD【解析】个体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发展的特征性。 26.BDE【解析】教育目的的确定要符合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要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还要依据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27.ACD【解析】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有布鲁纳、瓦根舍因、赞科夫等。 28.ADE【解析】参考书和练习册都属于教科书的范畴。 29.ABCE【解析】提早自立原则不包括在内。 30.ABCD【解析】课外活动具有组织上的自愿性、内容上的广泛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的特点。 三、名词解释 31.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32.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基本知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基本知识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中(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曾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哲学部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 2、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 4、维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5、辩证法主张事物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全面的且承认矛盾。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且否认矛盾:根本区别是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哲学给具体科学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7、为马克思注意哲学的产生奠定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细胞学说。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的本质特征是他的实践性,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

系和相互转化的原理。命题的提出人时毛泽东。 11、马克思主的两次飞跃: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3、相对静止是衡量物质运动的尺度。 14、时间具有一维性,空间具有三维性。 15、规律具有稳定性、普遍性、可重复性。 16、发扎你信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否定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 17、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即数量,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18、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普遍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不同的事物发展具有不同的曲折性;事物的房展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1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20、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因第一位,外因第二位。内因是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1、事物的性质主要地位是有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 22、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020年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汇总

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汇总 注:此资料是根据最新版教材,大纲,整理而成(含参考答案),掌 握本资料重点,考试必过。 一、考试认识 竞争激烈的考试,离不开考试的指定围和考试大纲,其中主要的 容虽然各地区考试的形式不同,但是重点一般是相似或相近的!本次 汇总的试题库附有参考答案,请各位需要好好的参考! 二、复习方法: 针对这样的情况,经过我们已经考过人员的总结,相对有效而可行的复习方式为:对容简单了解后,对试题的攻克,进行多方面的试题训练,也就是说先多做试题,然后在试题中,碰到未知、不明确的通过资料进行补充、强化。原因在于:单一的看书,效率很低,也记不住。往往是看一遍忘一次。通过试题的强化训练,在试题中你会发现,主要的容,重要的,都会在试题中反复出现。这样对于提高效率是比较重要的! 题库套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 划分为( B )。 A.非制度化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 B.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C.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

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2.( C )主“道法自然”。 A.孟子 B .苟子 C.老子 D .非子 3.利用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 B )。 A.实物直观 B .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 .抽象直观 4.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 .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 .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5.针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思想冢的是(B)。A.中国的行知 B .美国的杜威 C.英国的培根 D .俄国的加里宁 6.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 B )。 A.痕迹衰退说 B .干扰说 C.同化说 D .动机说 7.( B )的出版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主义与教育》

四川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点

2016年最新四川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点 重点、记忆难点汇总(一)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是发展起来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以实用主义作为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 2、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重点是研究教育问题,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 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其显着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较好地适应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是教学规模小、教学成本高、教学效益低。 5、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 6、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 7、教育的历史时代性是指在不同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教育学萌芽阶段及人物思想: 8、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具体有:a、“有教无类”;b、“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c、“博学于文,约之以礼”;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的来源);A e、“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f、因材施教(“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朱熹); g、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求学要实事求是; h、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 9、《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被

称为“教育学的雏形”。a、“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指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息相辅”指出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c、“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教学; d、“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循序渐进; e、教学相长新课程师生关系; f、长善救失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0、荀子言:“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予焉。严师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11、苏格拉底是历史上最早的专家治国论者,提出了“苏格拉底教学法”,又称“问答法” 和“产婆术”,是一种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教学法”可分为四步: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 12、柏拉图,《理想国》。 13、亚里士多德不仅最早明确地提出了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划分,而且也是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他把每一个人的教育阶段按每七年为一个阶段来划分,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政治学》。 14、古罗马昆良体,《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论着。教育学创立或初步建立阶段及人物思想: 15、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 16、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书中,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一般认为该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着作,标志着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的学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汇总

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狭义:国家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最根本的指导原则) 二、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一)个人本位论:洛克 (二)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诺杜尔普 (三)文化本位论:斯普朗格、利特、狄尔泰 (四)生活本位论:斯宾塞、杜威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 (一)国家的教育目的 (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三)教师的教学目标 四、现代教育目的的新特征:融合性;适度超越性;类主体性; 五、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激励;评价。 六、我国教育目的的提出 (一)中国当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七、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P42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活动的运行机制 动力系统;工作系统(教育活动运行的主体部分);监控系统。 二、学校文化 (一)涵义:精神文化(内在核心部分)和制度文化(外在表层部分) (二)特点:1、以有形物质为载体的无形文化; 2、是一种软约束性的文化; 3、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文化; 4、是一种有个性的文化; (三)功能:导向;约束;凝聚;激励。 三、现代学制的发展

双轨制(英国)、单轨制(美国)、分支制。 (一)我国1958年9月,《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提出建立并发展三类学校(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业余学校)。 (二)1985年6月,《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基础教育权属于地方,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四、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改革实验 (一)五四制实验 1、始于1981年,小学五年制,初中实行四年制。 2、基本做法:调整课程方案,改革课程设置;加强教材建设(选用实验教材,加强乡土教材建设);加强劳技教育,切实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试行初四分流。 (二)六三制实验 1、最早可追溯到1922年的学制改革。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职业 (一)世界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1681年法国天主教神甫拉萨尔创立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1986年,国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将教师列入“专业技术人员”这一大类。 (三)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1、传道者角色“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6、研究者角色 (四)教师职业专业化 1、最初提出的教师职业专业化有两个目标:一是争取专业的地位与权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二是提高教师的质量。 2、教师的专业结构构成: (1)教师专业精神。包括教育信念、专业态度和动机、自主发展需要和意识。(2)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个人实践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大全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考查法律(法理、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公共行政管理、公 文写作、国情市情、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政治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经济类:包含政治经济学基本常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学、等内容。 第三部分行政管理:公共行政概述、公共行政运行机制、公共行政过程、行政机构 改革。 第四部分公文写作写作基础知识;写作的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与文 体等;第五部分法律基础知识:一、法学基本理论法的基本理论,法的体系,法的制定和实施;法律监督体系等。二、宪法基本概念;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基本制度、国家机构;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三、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行政法概述;行政主体、行为、救济等; 行政诉讼法概述;四、民法民法基本原则、物权、债权等。五、刑法刑法概述、犯罪、 刑法等。 第六部分附录 【附录一】2010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 【附录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附件三】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附录四】时事政治(2010.1 —2010.12)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七) 发布时间:2010-11-27 (来源: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创$创? | ◎ 1、公务员考试面试的材料准备之简历无忌 2、必考题:请简单介绍一下你的简历和家庭情况 21、行政违法及其分类 行政违法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犯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 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和为,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根据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行政主体的违法与行政相对方的违法。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最全资料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最全资料:法律部分(附练习题)我们通常的事业编考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法律:法理学、宪法、民法、行政法、商经法 2、政治:马列、毛邓、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时事政治 3、经济:市场经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 4、管理:行政管理 5、公文:2012党政新公文 6、科技:重大科技成就和生活中的科技 7、文史:多个点重复记忆。每年考的内容很多重复的。 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法律和政治两部分。大家要格外注意。 第一章法律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也就是民与民之间的关系。 行政法-调整不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也就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通俗的来讲,就是官与民之间的关系。 刑法-主要讲述关于犯罪与刑罚的问题。反应的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的一种法律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严重的对立,具体的就表现为公检法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也可以称为“母法”,它主要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法理-可是说是一门法学入门学科,它主要讲述的都是一些关于 法的基本理论。比如法的概念、特征、渊源等,还有各类法的位阶 的问题。 对于这几部重要的比较大的法律门类而言,基本是我们公共基 础知识考试必考的内容,大家必须高度重视。说到事业单位中公共 基础的考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因为毕竟不是针对专门的法 律人才的考试,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也都是一些常识性的内容。 第一节法理学 1、法的概念和本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 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 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 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2、法的时间效力、法的分类、法的渊源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2016招教考试基础知识复习必背 一、填空: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公共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公共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公共基础知识学习资料(1) 1、中国苗族以服饰丰富而著称,特别是妇女身上的装饰更多达130多种。吹芦笙、对歌、斗牛是这个民族最有特色的活动。 2、傣族的住处被称为孔雀之乡。 3、中国的“七大古都”中,安阳、洛阳和开封都在河南省。 4、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安。 5、中国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重庆是目前西南最大的工业中心城市。 6、中国猿人“北京人”是在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 7、新疆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 8、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 9、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10、中国西部柴达木盆地矿藏非常丰富,被称为“聚宝盆”。 公共基础知识学习资料(2) 1、云南具有独特热带雨林风光和绚丽少数民族风情的乐土的地方是西双版纳。 2、玉如意和长鼓分别是满族、朝鲜族的吉祥物。 3、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4、中国的水力资源很丰富,在世界上是第一位。

5、中国有两条重要的河流,长江和黄河,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墓,是在黄河流经的地区。 6、“金陵”指的是南京。 7、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中国政府中负责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简称:国家民委)。 9、中国的少数民族一般都信仰宗教:藏族(佛教)、回族(伊斯兰教)、哈萨克族(伊斯兰教)。 10、彝族人民医药知识丰富,根据他们的祖传秘方制成的云南白药专治跌打损伤,远近驰名 公共基础知识学习资料(3) 1、中国七大古都,安阳、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北京。 2、黄河从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自治区、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级行政区流过。 3、中国的人口总数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22%。 4、中国国内最早的古人类叫元谋人。 5、中国的历史传说中“五帝”的第一个人是黄帝(其他是颛顼、帝喾、尧、舜)。 6、皇帝发布的文书叫诏书,也叫圣旨。 7、春秋时期的“春秋”这个名字是鲁国史书《春秋》记载了这个时期的历史,由此得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