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果蝇简介

果蝇简介

果蝇简介
果蝇简介

果蝇

一、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

1.生活史

果蝇(fruit fly)双翅目、短角亚目、果蝇科、果蝇属昆虫。约1,000种。果蝇的1个完整的生活周期分为4个明显的时期,即卵→幼虫→蛹→成虫。卵长约0.5 mm、白色,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能附着在食物或瓶壁上,不致深陷于食物中,卵经22-24 h孵化为幼虫,幼虫经两次蜕皮为三龄幼虫约4-5 mm,肉眼可见其一端稍尖为头部,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幼虫生活约4 d左右化蛹,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此时即将羽化,成虫果蝇自羽化后8 h可交配,2 d后即可产卵,成虫果蝇在25℃下一般存活37 d。[1]

果蝇的生活周期和各发育阶段的经过时间

2.生物学特性

2.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 mm,浅黄色或灰黄色,复眼红色或暗红色,触角具芒状,第三节粗大,椭圆形至长圆形。中胸背面横排11列刚毛,前面5列后面6列,无小盾前鬃,小盾后鬃2行2列。胸部和腹部均生有较密的黑褐色短毛。前翅具有2个黑色斑

块,前缘脉有缘褶2个,具臀室。雌成虫比雄成虫体型大,腹末较尖削,腹背有5条黑色条纹。前足第一跗节无性梳,雄成虫腹末圆钝,腹部背面有3条黑纹,前2条较细,后1条粗并且延伸至腹面,第四五腹节背面黑色。

卵:梭形,初产水滴状润白,后白色,长0.4-0.5 mm,前端背面有2根触丝。

幼虫:白色,无足型,无头。体躯尾端粗,前端稍细略呈楔形,每一体节有一圈钩刺,体前端具黑色口钩,在口钩基部左右各有一唾腺。整个体驱稍呈半透明状,透过体壁可见消化道内有断线状黑褐色食物消化残留物。

蛹:略呈梭形,前端有2个呼吸孔,后端有尾芽,初时淡黄,后颜色加深,近羽化时深褐色。[2]

2.2 生活习性

(1)成虫习性:黑腹果蝇成虫为舐吸式口器,主要以舐吸水果汁液为食,对发酵果汁和糖醋液等有较强的趋向性。饲养观察结果显示成虫可存活25-40 d,温度在8-33℃范围内均可生存,以25℃左右为最适宜[3],高于33℃时果蝇成虫陆续死亡,当气温低于8℃时果蝇成虫不在田间活动,多聚集于果壳(如葡萄)、幼虫取食后的烂果孔穴里。果蝇成虫飞翔能力弱,多在背阴和弱光处活动,多数时间栖息于杂草丛生的潮湿地里。

(2)成虫羽化:成虫羽化时间多数在早6:00-8:00。成虫羽化时,先借助于顶囊的顶力将蛹背部前端顶开一小裂口,或直接顶开蛹盖,靠足的推力及身体的扭动将身体带出。刚羽化的成虫体色淡,翅未完全展开而紧贴虫体,不能飞翔,30 min-2 h内爬行或静伏并舒展身体,身体逐渐硬化,体色开始加深,6 h后身体充分硬化,体色变为正常。雌虫比雄虫虫体微大,雌雄性数量比接近1∶1,雌性略高。

(3)求偶与交尾:经羽化后身体充分硬化、体色变为正常的雌雄成虫,开始飞动取食,雄虫12 h、雌虫8 h后达到性成熟。雄虫性成熟后表现兴奋、好动、飞行敏捷迅速,开始追逐异性,主要行为有展翅、振动、尾追、打圈等。而雌虫对此不表现太多反应,只是偶尔飞行。雌雄成虫交尾时雄虫在上,用足抱握雌虫,腹部向下弯曲连接雌虫生殖器。交尾时间6-25 min,多数为17-18 min,雌虫交尾一次便可终生产卵。

(4)产卵:雌成虫交尾后24 h可产卵。在果实上产卵时,雌虫先找到合适的产卵果(成熟后表皮软的果实在果面上爬行几分钟后先用腹末端的刺状物刺破果实

表皮,然后通过导卵器产卵于表皮下1 mm处。1头雌虫一般每果产1粒或数粒卵,卵如炮弹状镶在果肉内。如遇腐烂的果实,果面湿润,雌虫可直接将卵产在腐烂的水果表面。我们在田间调查时,肉眼可见腐烂果面上有果蝇所产的卵。经观察,黑腹果蝇、铃木氏果蝇和海德氏果蝇的产卵量和卵的孵化情况较接近。温度在25℃左右、湿度70%左右条件下,雌虫交尾后24 h直至死亡前一天都可产卵,每只雌虫一生最多可产506粒卵,最少可产390粒,平均产卵量为476粒,日产卵量为13.0-44.0粒,平均为15.6粒。

(5)卵的孵化和幼虫:卵在25℃条件下发育,20 h后可陆续孵化,40 h内孵化完毕。孵化率为98.1%。孵化时幼虫凭借自身的蠕动和口钩的力量破卵而出,开始在果肉汁液里蠕动,并挥动口钩取食。幼虫分3龄,25℃左右时1龄、2龄幼虫发育期各约1 d,3龄约3 d[4],5 d左右可发育为老熟幼虫。幼虫每经一龄需蜕皮并遗弃原口钩,长出新口钩。

(6)化蛹和蛹:幼虫发育至老熟时停止取食,开始爬动寻找化蛹场所。果实内的幼虫出果后,在果面上先是爬行几分钟,后跌落地面,在地面爬行寻找土壤松软处入土,入土时头部先钻入,呈倒立状,蠕动而入,在土壤内1-3 cm潮湿处化蛹。地面上腐烂食物上的足龄幼虫,入土化蛹或在腐烂食物上直接化蛹。正常气温下,温度在15℃以上时,这些蛹均能正常羽化,羽化率为98.5%。幼虫入土化蛹的深度与土壤湿度有关,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下和35%(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时,幼虫在土表化蛹,土壤含水量在15%-20%时,幼虫在土表下1 cm左右处化蛹,最深的在3 cm处。[5]

二、繁育技术

1. 繁殖方法

果蝇在20℃时,卵发育成幼虫约需8d,幼虫发育到成虫约需6d,在25 ℃时,从卵到成虫约10 d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密切,在25 ℃时成虫约活13 d,30℃以上能导致不育或死亡,低温则使它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

[6]

2. 保种注意事项

第一.保种温度保持在15-18℃。当室温高于15℃时,可直接室温保种,既可省电又可避免因培养箱自控失灵造成的意外。

第二.经常观察及时补湿。现出厂的培养箱风机都是24小时常转,培养基很容易被吹干,故应及时补加无菌水。方法是用消毒注射器顺瓶壁缓缓注入,以填满干裂缝隙为宜。

第三.适当补加酵母粉。可将适量酵母粉融入无菌水随补水时加入(不必每次都加酵母粉)。

第四.选用20目左右的玉米粉(目前市售玉米粉多在40-60目)配制培养基,因为过细的玉米粉同样用量配成的培养基要粘稠的多,粗粒玉米粉配成的培养基则显得相对松软,从而利于果蝇幼虫的活动。[7]

第五.保种防杂。原种保种时,一定要注意防止种系间的混杂。培养瓶的棉塞要塞紧,避免果蝇逃出,转移果蝇时,防止果蝇飞散,如果发现有从中逃逸者,必须捕杀。最好每天只转接一个种系或分室转接不同种系。[8]

第六.培养基的灭菌。为减少长时间培养中的培养基污染问题,在保种时,可将分装好的培养基放入高压灭菌锅中121℃灭菌30 min,虽杀死了培养基中的酵母菌,但大大减少了培养基污染的机会,实际上移入果蝇后依靠果蝇体表携带的酵母菌自然接种[9]使得培养基中的酵母菌复得,以供果蝇生长发育需要。

三、饲养管理

1 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是采集和饲养果蝇的基础。常用的有玉米粉培养基和小麦粉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配方如下:玉米粉10 g,蔗糖13.5 g,琼脂1.5g,水75 mL和质量分数10 %苯酚溶液0.5 mL(1 g苯酚粉末溶解于10mL体积分数95%酒精)。配制时先用水将玉米粉调成糊状,多余水放入烧杯,加入剪碎的琼脂加热煮沸,待琼脂全部溶解后,把玉米粉糊缓缓倒入烧杯,糖浆可同时加入,边加边搅拌、加完毕后继续煮沸5 min、为了防止培养基中霉菌生长,可滴入5 mL质量分数10%的苯酚溶液。在培养基未完全冷却前,小心将其倒入培养瓶,勿沾污瓶壁,使培养基在瓶厚度约3 cm。冷却后,每瓶再加入鲜酵母液3滴,瓶壁如有水珠可用吸水纸吸干,以防打湿果蝇翅膀而引起死亡、用消毒过的滤纸对褶成宽约2 cm的长条插入瓶中作为化蛹的干燥场所、25℃恒温箱中12 h,如无霉菌生长即可将果蝇引入。

2 培养

培养果蝇用的饲料瓶,常用无色透明的广口瓶作培养瓶,用纱布包裹的棉花球作瓶寨,可用蒸气消毒,饲养瓶先要洗净晾干消毒,然后倒入饲料,冷却后用乙醇棉花擦瓶壁,然后滴入酵母菌数滴再插入消毒过的吸水纸。

原种培养: 事先检查果蝇有无混杂,以防原种丢失。亲本数目一般每瓶5-6对,移入新培养瓶时,须将瓶横卧,然后将果蝇挑入,待果蝇清醒过来后再把培养瓶竖起,以防止果蝇粘在培养基上、引入瓶内的果蝇会自行交配,并很快产卵、最适温度在20-25℃,一般10-14 d可繁殖一代、原种培养可控制到10-15℃ ,培养过程避免日光直射。30℃会致果蝇不育和死亡,低温会延长生活周期,同时生活力减低。果蝇在培养过程中,一般每3-4周需要换1次培养基。原种培养每2-4周换一次培养基(据温度来确定),每一原种培养至少保留两套。标签上写明名称,日期等。当子蝇即将孵化出来以前,倒出采本,以免和子代混淆。

果蝇幼虫的土法培养:可在实验前15d,将烂梨和香蕉装入食品袋内,不要封口,置温暖潮湿处,以此为培养基,进行自然接种,自行繁殖幼虫。一般在春夏和初秋季节在袋中装入培养基进行幼虫培养。[10]

3 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1]

3.1 培养基的防霉

因为酵母菌与霉菌生活环境相似,均为pH4.5-6.0。所以在培养基的配制、酵母液的制备乃至转管时瓶塞的取放等每一个细节都要按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去完成,防止霉菌的污染。对于已经被霉菌大量污染的培养基应及时倒掉,不宜再用。

3.2培养的温度

温度对果蝇的生长发育繁殖至关重要。果蝇生活的最适温度为20-25℃。当温度降至10℃以下时,生活周期延至57d以上,生活力明显降低,而高于30℃时引起不育和死亡。因此,选培养箱培养最为妥当。

3.3保证果蝇种系的纯正

要想保证遗传学实验的杂交测试不受干扰,一定要保证亲本果蝇的纯正。如发现有从瓶中逃逸者,必须捕杀。并且,经常对亲本果蝇进行性状检查,排除杂交者或突变者。

3.4酵母菌的选择

以往常常使用干酵母片,但其菌体活力较差,难以大量繁殖。现在改用发酵面包专用活性酵母粉来制备酵母菌液,效果较好。

3.5果蝇的复壮

由于长期在低温下生活,果蝇的生活力大大降低。因此,必须挑取个体较大,繁殖力较强的雌雄果蝇,装入新培养瓶,继续培养。

四、使用管理

1. 采集[12]

1.1时机的选择

果蝇生活和繁殖所需的温度范围比较狭窄,当天气预报的日最高气温在15℃以下和35℃以上时,基本上收集不到,收集果蝇应在日最高气温稳定在18-28℃时进行,日内最高气温达30℃左右时,在阴凉处可收集得到。收集的日期可根据实验的需要和果蝇各期发育所需的时间(见表1)来定,例如做唾腺染色体装片需要三龄期幼虫,如果在20℃下培养,从卵到幼虫的发育需8天,则可在实验前第11或第10天开始,连续4-5天每天放一瓶饵料诱捕,如此,到实验课那天便很有把握有三龄期幼虫。

表1 果蝇发育所需时间与温度关系

10℃15℃20℃25℃28℃

幼虫成虫57d 18d 8d

6.3d

5d

4.2d

约3d

约2.5d

1.2 收集器皿的选择

许多玻璃器皿如烧杯、牛奶瓶、指管、罐头瓶、锥形瓶都可用。根据多年的观察试验,发现果蝇更喜欢透明光亮的器皿,如同时在牛奶瓶、罐头瓶和烧杯、锥形瓶中放入相同的饵料,果蝇进去最多的是透明度最大的烧杯和锥形瓶,而最不愿去透明度最差的牛奶瓶。因此适于收集和培养果蝇的器皿是锥形瓶,其底部空间大,瓶高,便于果蝇活动和产卵;瓶壁面积大便于幼虫爬壁化蛹;且口小易盖,成蝇不易飞出来,透明度大便于观察。

1.3 诱饵的选择

果蝇常常会在烂水果堆附近飞行,并不能说明可用烂水果作为饵料,因为果蝇不会在有霉烂的水果上繁殖,所以烂水果是不可取的。可选择具有芳香、熟透变软开始发酵和没有霉变的水果,如李子、香蕉、桃等,经验证明水果中熟透的香蕉最好,其次是成熟的酵面。

1.4 收集方法

将收集用的器皿洗净,用沸水冲烫灭菌,选择熟透质软外皮完整无霉变的香蕉,剥去皮,切成2段(不要切片!)分置于两个瓶中,放在实验室内或厨房或其他有果蝇飞行的地方进行诱捕。一般在1-2天内即可有果蝇入瓶取食。此时收集瓶可不加盖,任凭果蝇自由出入,以便引诱更多的果蝇。但要注意,如有绿头苍蝇混入,应及时挥走或剔除。当出入瓶中的果蝇雌雄个体都有时,即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每只雌蝇可产卵200-500只。

2.麻醉[13]

2.1使用单一乙醚作果蝇麻醉,从昏迷时间和安全性两方面考虑,有必要在“几滴乙醚、半分钟”的基础上减少乙醚用量延长麻醉处理时间。乙醚用量60ul(约2滴)麻醉处理时间3-7min,昏迷时间可达18.6-22.7min,2h的复苏率99%以上。

2.2 乙醚-乙醇混合使用,在麻醉速度、昏迷时间、耐受程度、复苏率多方面取长补短,能起到加强麻醉效果的作用。是较好的复合麻醉剂。

2.3 乙醚和乙醇的配比不同,麻醉昏迷时间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其中乙醚:乙醇=1:1的配比适用的剂量/时间组合范围宽,它不仅适于对生活力强的野生型果蝇的麻醉,对生活力很弱的突变型也同样安全有效。

2.4 在麻醉空间不变的情况下,麻醉剂的用量,和麻醉处理的时间是可以调控的。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取所需要的麻醉剂量及麻醉处理时间的参数。

2.5 用乙醚、乙醇混合液麻醉后苏醒的果蝇,基本上能正常交配和产卵、并繁殖后代。但其对果蝇及后代的生活力、体质方面的毒理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果蝇的保存

3.1 培养基外保存[14]

果蝇培养基外保存时,温度在20℃或25℃、相对湿度为40%,保存时间4小

)。时或8小时,果蝇的繁殖不受影响。后代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t

0. 05

而温度在20℃或25℃、相对湿度为40%,保存时间为12小时、16小时和温度在20℃或25℃、相对湿度分别60%或80%,保存时间为4小时、8小时、12小时、

16小时,果蝇的繁殖都受影响。后代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呈现极显著差异(t>t

0.

)[15]。

01

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果蝇的繁殖力逐渐减弱。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相对湿度的增加,对机体体内代谢、循环产生影响,使机体内环境的水和电解质代谢发生紊乱,机体排泄系统发生障碍,毒物和废物不能及时排除体外而加重了代谢的恶性循环;果蝇培养基外保存时间过长,雌蝇得不到及时补充营养,也造成果蝇后代数量的减少[15]。培养基外保存超过8个小时则影响其繁殖力。实验前收集的处女蝇培养基外保存时应选温度20℃或25℃、相对湿度40%、保存时间8小时内为宜。

五、健康检查

1. 果蝇的防治

1.1 及时清理落地果

果成熟前期果蝇发生量不大,随着果实成熟期的推进,落地果增多,雌蝇大量在落地果上产卵、繁殖。因此,及时彻底地清理落地果是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

1.2 药液诱杀

用敌百虫、香蕉、蜂蜜、食醋按10:10:6:3的比例配制成混合诱杀浆液,每亩投放10份诱杀成虫,好果率可达95%以上,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1.3药剂喷施落地果

用药剂直接喷施果树或果实,农药残毒不易清洗。所以在果实成熟期内不宜用化学农药,但可在成熟期前用低毒残留的 1.8%爱福丁或阿维菌素喷洒落地果。并及时清理,可有效防治果蝇的发生。

1.4诱杀成虫

根据成虫趋性,于6月上中旬果实开始着色时,将香瓜、菜瓜从中剖开或柚果

皮等,在糖醋药液中浸泡数小时后,悬挂在树冠中,每株2-4处。糖醋液配方:水10-12份、红糖1.5份、醋1份、敌百虫0.1份。也可将腐烂瓜果堆在树下,淋透糖醋液进行诱杀;还可将牛皮纸剪成20 cm宽,长适量的纸块浸入糖醋液中,1小时后捞出晒至半干,涂上凡士林,以图钉钉于树干上,诱黏成虫。

1.5套袋

6月上旬末,果实着色后,用聚丙烯袋套在果实上,可完全避免果蝇的为害,效果很好,缺点是费时费工。

1.6 烟驱成虫

6月中下旬,成虫产卵期间,将苦蒿、艾叶晾至半干,在轻微风的天气傍晚,于果园上风处堆积生火熏烟后,再以鲜山苍子或桉树枝叶覆盖,使其产生浓烟,驱赶成虫效果很好;但大风或无风日效果较差。[17]

1.聂传朋.果蝇的生活史及其人工饲养.生物学通报.200

2.37(2):21

2. 王穿才,马辉.黑腹果蝇对东魁杨梅的为害及其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中国南方果树.2008.37(4):54-55

3. 钱远槐,张箐,曾庆韬,薛小桥,易梅生.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01,90-93.

4. [美] R·O·弗拉格(著),庚镇城(译).果蝇实验手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7-8.

5. 郭建明.樱桃新害虫黑腹果蝇的生物学特性.昆虫知识.2007.44(5):743-744

6. 崔北超.果蝇的采集和饲养管理.生物学通报.2004.39(7):32

7. WANG Zhuanbin.The Research of Fruit Fly Rejuvenescence and the Population Maintaining. Journal of JiningUniversity.2009.30(6):52-53

8. 王彩丽.实验用果蝇饲养及保种注意事项.生物学通报.2009.44(11):49-50

9. 贾永红.实验果蝇的一些饲养技巧和注意事项.生物学通报,2007.42(7):55—56.

10. 崔北超.果蝇的采集和饲养管理.生物学通报.2004.39(7):32

11. 陈晓芸.果蝇的饲养. 生物学通报. 2006.41(2):51

12. 刘金香.野生果蝇的收集和培养.生物学通报.2000. 35(11):34-36

13. 郝大翠,姚明镜,刘焰.乙醚、乙醇用于果蝇麻醉的研究.生物学通报.2007.42(8):52-54

14. 马沛勤,武丽娟.果蝇处女蝇培养基外保存的研究. 运城学院学报.2009. 27(2):48-49

15. 王宏年.生物统计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1988

16. 杨红彦,刘海燕,杨波等.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果蝇寿命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 2002.23(1):20-22

17. 王穿才,马辉.黑腹果蝇对东魁杨梅的为害及其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中国南方果树.2008.37(4):54-55

基于果蝇优化算法的多元质量控制故障模式诊断_杨明顺

文章编号:1006-4710(2015)02-0138- 06基于果蝇优化算法的多元质量控制故障模式诊断 杨明顺,梁艳杰,雷丰丹,刘永,杜少博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针对目前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主流智能故障模式诊断方法存在训练时间长、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陷, 本文将果蝇优化算法用于多变量生成过程故障模式诊断,重点分析了果蝇优化算法(FOA)的原理及其搜索优势,设计了一种基于FOA的多变量生产过程故障模式诊断算法。将所设计的果蝇优化算法应用于汽车曲轴生产过程控制,并与神经网络模型处理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果蝇优化算法训练时间短,收敛速度快且诊断结果更加准确。关键词:多变量生产过程;果蝇优化算法;过程控制;故障诊断;BP神经网络;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TH122,TP391 文献标志码:A A fault diag nosis for multivariate production processbased on Fruit 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YANG Mingshun,LIANG Yanjie,LEI Fengdan,LIU Yong ,DU Shaobo(Faculty of Mechanical and Precision Instrument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 710048,China)Abstract:Neural network served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mainstream intelligent fault mode diag -nosis method,has had such defects as long learning time,difficulty  of convergence and easilyplunging into a local optimal solution.Thus,a Fruit 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multivari-able process fault diagnosis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the princip le and search advantageof Fruit 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FOA)is emphatically  analyzed and a multivariable processfault diagnosis model based on FOA algorithm is designed.The Fruit 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is used for analyzing  control sample data in the automobile crankshaft production,and a contrastis made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neural network model.And contrast results show  thatFruit 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 has a short training  time,fast convergence rate and more accu-rate diag nosis result.Key  words:multivariate production process;Fruit 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FOA);processcontrol;fault diagnosis;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quality control收稿日期:2014-09- 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903124);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14JK1521 );西安理工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102- 211408)。作者简介:杨明顺,男,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制造系统优化与控制、集成产品开发决策、集成质量管理。 E-mail:yangming shun@xaut.edu.cn。 在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当中, 为了避免单个质量特性控制可能引起的“过控”或者“欠控”现象,必须同时考虑多个相互关联的多质量特性的相互影响以及其共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因此多元质量控制故 障模式诊断成为保证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1- 2]。多元质量控制诊断的研究对象是多变量正态过程,且变量间往往不是独立而是相关的,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均值(或/和方差)或/和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偏离总体,过程都会失控,监控该过程的控制图都会发出警告信号。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研 究。针对多元质量控制图不能准确确定导致失控信号产生的变量或变量集这一缺陷,Mojtabsa Sale-hi[3] 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学习的模型, 从而实现在多变量制造过程中失控信号在线分析;Zhang Jiu-j iu[4]针对使用单一控制图对多变量过程中数据平均值和变化同时进行监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包含指数加权移动平均过程和广义似然比测试的控制图,实现多变量过程中平均值与变化过程的同时 监控;文昌俊[5]在分析多元T2控制图和多元过程能力指数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实现了多元 831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5)Vol.31No.2

各恒牙牙根及根管解剖

各恒牙牙根及根管解剖 (一)上颌中切牙 为单根管的单根牙,根管呈锥形,唇腭径宽,有明显的根尖缩窄。约24%有侧支根管,通常位于根尖1/3区。 牙根多为直根(75% ),若有弯曲,一般偏向远中或唇侧。根管的方向与牙根相一致。(二)上颌侧切牙 结构似上颌中切牙,根管直径较上颌中切牙略小。26%有侧支根管。 牙根大多弯向远中(53% )或为直根(30% ),根管方向与牙根一致。 (三)上颌尖牙 是人类中最长的牙,有一粗大的单根管,到根尖缩窄区逐渐变细。30%有侧支根管。牙根一般为直根(39%)或偏向远中(32% ),有时也可能偏向唇侧,腭侧或呈“ S” 型弯曲。 有些病例的根尖纤细,在X线片上难以看清,若在根尖进行根管机器预备时未注意 这个问题,可能使根尖部受到破坏。 (四)上颌第一前磨牙 54.6%为双根牙。43%为单根牙,另有2.4%为三根牙。 无论在单根或双根牙中,有69%是2-2型根管。腭根管是俩个根管中较大的一个。 但也有26%为一个根尖孔,其中多数为2-1型根管(18%),少数1-1型根管(8%)。 颊、腭俩个根管之间常有交道支。49.5%有测支根管,其中11%在颊腭俩面管间。 在三根牙中,有三个根管和三个根尖孔。二个在颊侧,一个在腭侧。

单根管一般为直根(38.4% )或向远中弯曲(36.8% ),有时也可能向颊侧或呈“ S ” 型弯曲。双根牙的颊根可向腭侧弯曲(36.2% )或为直根(27.8% ),也可能向远中, 颊侧或呈“ S ”型弯曲。腭根有44.4%是直根,或向颊侧弯曲(27% ),其他也可向 远中,腭侧弯曲。 (五)上颌第二前磨牙 90.3% )。仅有2%有完整的双根,另有7.7% 37.4% )或向远中弯曲(33.9% ),有时也可向 颊侧或呈“ S ”型弯曲。 型根管。根管一般都有弯曲,可弯向远中,颊侧,腭侧,等,只有少数根管是直的。 测支根管发生率为:59.5.% 。 (六)上颌第一磨牙 上颌第一磨牙通常有三个牙根和三个根管。即近中颊根,远中颊根和腭根。近中颊 根颊腭径宽,牙根多向远中弯曲(78% ),也有部分直根(21% )。近中颊根1 — 1 型根管为64%,是三个根管中最窄的根管。有 22%近中颊根会分成第二根管,即2 —1型根管。该根管在临床上往往难以发现,即使找到,就是用小号的器诫也难以进 根管为37%,而2 — 2型根管发生率大于40% 于向颊侧弯曲在X 线上不能显示,术者在根管清理成形时必须意识到这种可能性以 避免根管的侧穿。40%的腭根有测支根管。 侧支根管不仅在牙根(45% ),也可能出现在跟分叉(18% )。 上颌第一磨牙无可争议是口腔中最重要的牙,但由于其根管结构系统,尤其是近中 颊根的根管结构的复杂性,也成为髓病治疗失败率最高的牙,因此在根管治疗时, 若近中颊根的根管的呈现“长线型”或近中颊根的根管口较偏颊侧时应注意寻找是 否存在近中舌根管。 (七)上颌第二磨牙 通常为三根,根间距小,因此颊根可能会融合,偶尔三根融合一个锥形根管。腭根 绝大部分上颌第二前磨牙是单根牙( 的双根牙有部分融合。一般为直根( 75%是单根管。若为双根管。可以是 2—2型根管或2—1型根管,也可能是1 — 2 入。另有14%有俩个完全独立而清晰的根管,即 2 — 2型根管。但也有报道2 — 1型 远中颊根是细小而略呈圆形的牙根,直根多见( 54% ),也可向远中,近中或呈“ S ” 型弯曲。远中颊根为单根管,测支根管发生率为 36%。 腭根是上颌磨牙中最粗长的牙根,为单根管。仅 40%是直根,55%向颊侧弯曲。由

发育生物学简介

1简介 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biology)是一门研究生物体从精子和卵子发生、受精、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规律的科学。 发育生物学是生物科学重要的基础分支学科之一,研究内容和许多学科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特别是和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关系最为紧密。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分子水平、亚显微水平和细胞水平来研究分析生物体的过程及其机理。 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个体发育机制的学科。是由实验胚胎学发展起来的。实验胚胎学是研究发育中的胚胎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性质,如何相互影响,发育生物学则是追究这种相互关系的实质是什么,是什么物质(或哪些物质)在起作用,起作用的物质怎样使胚胎细胞向一定方向分化,分化中的细胞如何构成组织或器官,以保证组织和器官的发育,正常发育的胚胎怎样生长、成熟、成为成长的个体,后者在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为什么逐步走向衰老,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顺序下完成个体的全部发育。 2研究范围 从学科范围讲,发育生物学比实验胚胎学大,后者基本上是研究卵子的受精和受精后的发育,虽然也包括 正在发育的生命 再生及变态等问题,但主要是胚胎期的发育。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则是有机体的全部生命过程。从雌雄性生殖细胞的发生、形成、直到个体的衰老。

它是生物学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学科之一。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迄今,生物学领域的重大进展都与发育生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就是发育生物学的进展。发育生物学成为了近年来世界上生命科学最活跃和最激动人心的研究领域。 发育生物学又是一门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的学科,有关生殖细胞发生、受精等过程的研究是动、植物人工繁殖、遗传育种、动物胚胎与生殖工程等生产应用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有关细胞分化机理、基因表达调控与形态模式形成及生物功能的关系研究,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医学难题(如癌症的防治)以及器官与组织培养等新兴的医学产业工程发展的基础,也是基因工程发展为成熟的实用技术的基础。 3研究对象 从研究对象看,实验胚胎学一般专指动物实验胚胎学。由于历史的原因,尤其是材料的不同,像动物实验胚胎学那样的植物实验胚胎学未曾发展起来。但动植物的发育原理,尤其是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考虑,有许多共同之处,所以发育生物学既研究动物的也研究植物的个体发育。 4研究内容 从胚胎学的角度,个体发育从受精开始,因为卵子受精之后才能发育,但发育生物学则应把个体发育追溯 宝宝感官的发育

髓腔和根管口的解剖规律

髓腔和根管口的解剖规律 实际操作中,真正作为寻找和定位根管口依据的是髓腔和髓室底的解剖形态和标志。当牙齿的髓腔被打开.髓顶完全被揭干净时,髓室底完全被暴露出来,此刻就像一张地图展现在寻宝人的眼前。尤其是在显微根管治疗时,被放大的髓室底上各种解剖标志清晰地呈现出来,包括髓底形状.牙本质颜色、沟裂走向、新鲜的或坏死的或治疗过的牙髓,寻找根管的过程就像根据地图寻宝的游戏,通晓游戏规则是必备的条件,更是制胜的前提。要熟悉髓腔和髓室底的解剖形态,明了解剖标志的意义,掌握根管口的排列规律,才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根管口,避免根管遗漏。根据国外的研究文献和临床实践,我们总结出一些经验,有助于临床上快速地判断牙齿根管数目,并进一步准确地找到根管口。 以下的规律,摘自文章“Anatomy 0f the Pulp—Chamber Floor”,作者Paul Krasner等,发表于Joumal Of Endodontics,2004年第一期。 (1)髓室底的水平相当于釉牙骨质界的水平,继发牙本质的形成小会改变这个规律.所以,釉牙骨质界可以作为寻找和确认髓室底的固定解剖标志。

(2)在釉牙骨质界水平的牙齿横断面上,髓腔形状与牙齿断面形状相同.并且位于断面的中央。就是说,髓室底的各个边界距牙齿外表面是等距离的。 (3)继发性牙本质形成有固定的位置和模式:在髓腔的近远中颊舌四个侧壁、髓室顶和髓室底表面成球面状形成。 (4)颜色规律1:髓室底的颜色比髓腔壁的颜色深,即髓室底的颜色发黑,髓腔壁的颜色发白,黑就是髓室底的边界。 (5)颜色规律2:继发性牙本质比原发性牙本质颜色浅,即继发性牙本质是白色的,原发性牙本质颜色是黑色的。 (6)沟裂标志:根管口之间有深色地沟裂相连,沟裂内有时会有牙髓组织。当根管口被重重地钙化物覆盖时,沿着沟裂的走向去除钙化物,在沟裂的尽头就能找到根管.这是相当快速而安全的技巧。 (7)根管口一定位于髓腔侧壁与髓室底交界处。 (8)根管口一定位于髓室底的拐角处。 (9)根管口分布对称性规律l:除了上颌磨牙之外的多根牙,在髓底画一条近远中方向的中央线,根管口即分布在颊舌两侧.并且对称性排列。就是说,颊舌根管口距离中央线的距离相等。如果只有一个根管,则该根管口一定位于中央线上。根据这个规律,可以快速地判断下颌磨牙是否存在远中舌根管。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2年9月28日 -2012年10月20日 小组编号:周五5组 小组成员:白坦蹊陈朱媛呼波王启明 【摘要】 实验利用果蝇,这一常用的遗传学模式生物,进行杂交实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基因连锁交换等遗传学规律。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卡方检验,对三隐性状中的基因遗传距离进行了计算,证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假设的。 【实验原理】 一、遗传定律 1.基因分离定律 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按原样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理论上配子分离比是1∶1,F2代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F2代表型分离比是3∶1 。 控制体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正常体色对黑体完全显性,用正常体色果蝇与黑体果蝇交配,得到F1代都是正常体色,F1代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两种表现型。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间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它们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F2代是自由组合的,在杂种第二代表型分离比就呈9∶3∶3∶1。 控制体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正常体色对黑体完全显性,控制眼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用黑体红眼果蝇(♀)与正常体色白眼果蝇(♂)交配,得到F1代都是正常体色,F1代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四种表现型。 3.伴性遗传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传递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它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因此称为伴性遗传。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两种,雌蝇为XX,雄蝇为XY。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W)对白眼(w)为完全显性。 当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时,F1代雌性果蝇、雄性果蝇都为红眼,F2代雌性果蝇都是红眼,雄性果蝇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当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时,F1代雌性果蝇为红眼,而雄性果蝇为白眼,此现象又称为绞花式遗传,F2代雌性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比例为1∶1,雄性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比例也是1∶1 。 4.连锁与交换定律 连锁是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的,而同源染色体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一定频度的交换,因此在子代中将发现一定频度的重组型,但一般比亲组型少得多。 5.基因定位 基因定位就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确定基因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而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用交换值来表示的。只要准确地估算出交换值,并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就可以把它们标志在染色体上,绘制成图。

果蝇的染色体异常现象

果蝇的染色体异常现象

果蝇的染色体异常现象 一、果蝇的染色体结构异常现象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变异的一种,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有各种射线、化学药剂、温度的剧变等,内因有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的失调、衰老等。主要类型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例题 1.(16分)1917年,布里奇斯发现了一种翅膀

后端边缘缺刻(缺刻翅)的红眼雌果蝇,并用这种果蝇做了如图23所示的实验: (1)其它实验证实,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假设缺刻 翅是由X染色体上控制翅型的基因发 生突变引起的,与正常翅是一对等位基 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如果缺刻翅由隐性 基因控制,则后代中不应该有 果蝇出现;如果缺刻翅是由显性基因控 制,则后代中应该有果蝇出 现。实验结果与上述假设是否相 符:。 (2)从果蝇的眼色性状分析,后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说明雌性亲本产生了 种类型的配子。理论上讲图23所示的 实验,子代应该有种类型。

(3)图23所示的实验,子代的雌雄比例不是1:1,而是2:1,其原因最可能 是。 (4)布里奇斯认为“X染色体片段缺失”是导致图23所示实验现象的原因。为证 实这一猜测,科研工作者对表现型为 的果蝇做了唾腺染色体的检查,显微镜 下观察到如图24所示 的片段,从而证实了布里奇斯的猜测。 (5)从图23中雌性亲本所产生的配子分析,解释子代中雌性出现缺刻白眼性状的原因: 。 【答案】(16分)(1)缺刻翅雌和正常翅♂缺刻翅♂不相符(2)两(1分)四(1分) (3)雄性的成活率是雌性的1/2(雄性个体存

在致死现象)(4)缺刻翅♀ X染色体配对 (5)含X染色体缺失的雌性配子所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缺刻翅白眼♀(X染色体缺失导致缺刻翅性状,同时缺失的部分包括控制眼色的基因)2.(16分) (1)图1表示对果蝇眼形的遗传研究结果,果蝇眼形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状眼是因 为,该变化称 为。雄性棒眼果 蝇的基因型为。 基 X b X b X B X X B X B 图1 (2)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 l B X b,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38160

果蝇杂交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和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方法,在实验中熟练运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 1. 果蝇( fruit fly )是双翅目 ( Diptera )昆虫,属果蝇属 ( genus Drosophila ),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 多种。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以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利用突变株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已近一百年,至今,各种研究遗传学的工具已达完善的地步,果蝇对今日的遗传学的发展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80年初,Drs. C. Nesslein-Volhard 和E. Weichaus 以果蝇作为发 育生物学的模式动物,利用其完备的遗传研究工具来探讨基因是如何调控动物体胚胎的发育,也带动了其它模式生物 (线虫、斑马鱼、小鼠和拟南芥等) 的研究,且有非常具体的成果。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 ⑴饲养容易。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⑵生长迅速。十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 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⑶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 ⑷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⑸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30C以上温度能使果蝇

果蝇杂交实验 山东大学

科目遗传学实验题目果蝇杂交实验 果蝇杂交实验 摘要果蝇(Drosophila)是遗传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动物之一。因为果蝇染色体数目少、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在基因分离、连锁、交换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本次实验通过设计杂交实验,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性状和数据,运用统计学相关知识分析实验数据,并验证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交换定律和伴性遗传。 1.引言 普通果蝇的生活史历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是一个完全变态过程。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突变型多,染色体数目少(2n=8),繁殖率高,饲养简便等特点,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普通果蝇突变型中,有常染色体的残翅及伴性遗传的白眼等容易观察到的性状,便于实验分析。 实验中选用的果蝇突变性状一般都可用肉眼鉴定,例如红眼与白眼,正常翅与残翅等。而另一些性状可在解剖镜下鉴定,如焦刚毛与直刚毛等。列表如下: 表一:本次杂交实验中使用的果蝇突变品系 影响部分突变名称基因符号染色体上的座位 翅残翅vg IIR 67.0 眼色白眼w X 1.5 体色黑檀体 b IIR 48.5 刚毛卷刚毛sn X 21.0 翅型小翅m X 36.1 (卷刚毛的基因符号为sn3,报告中简写为sn。)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孟德尔分离定律。理论上配子分离比是1∶1,F2代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F2代表型分离比是3∶1 。 野生型果蝇为红眼、灰身、长翅、直刚毛,与这些性状对应的突变性状很多,其中灰身(+)与黑身(b)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灰身对黑身为完全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用具有这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实质上就是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间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它们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F2代是自由组合的,在杂种第二代表型分离比就呈9∶3∶3∶1。 黑体果蝇的体色为黑色(b),与之相对应的野生型果蝇的体色为灰色(+),灰色对黑色为完全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果蝇另一突变性状为焦刚毛(sn),与之对应的野生型性状为直刚毛(+),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一号染色体上,直刚毛对焦刚毛为完全显性。用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其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根管口的解剖规律

根管口的解剖规律 首次分享者:Fu.℃k已被分享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删除 在实际操作中,真正作为寻找和定位根管口依据的是髓腔和髓室底的解剖形态和标志。当牙齿的髓腔被打开.髓顶完全被揭干净时,髓室底完全被暴露出来,此刻就像一张地图展现在寻宝人的眼前。尤其是在显微根管治疗时,被放大的髓室底上各种解剖标志清晰地呈现出来,包括髓底形状.牙本质颜色、沟裂走向、新鲜的或坏死的或治疗过的牙髓,寻找根管的过程就像根据地图寻宝的游戏,通晓游戏规则是必备的条件,更是制胜的前提。要熟悉髓腔和髓室底的解剖形态,明了解剖标志的意义,掌握根管口的排列规律,才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根管口,避免根管遗漏。根据国外的研究文献和临床实践,我们总结出一些经验,有助于临床上快速地判断牙齿根管数目,并进一步准确地找到根管口。 以下的规律,摘自文章“Anatomy 0f the Pulp—Chamber Floor”,作者Paul Krasner等,发表于Joumal Of Endodontics,2004年第一期。 (1)髓室底的水平相当于釉牙骨质界的水平,继发牙本质的形成小会改变这个规律.所以,釉牙骨质界可以作为寻找和确认髓室底的固定解剖标志。 (2)在釉牙骨质界水平的牙齿横断面上,髓腔形状与牙齿断面形状相同.并且位于断面的中央。就是说,髓室底的各个边界距牙齿外表面是等距离的。 (3)继发性牙本质形成有固定的位置和模式:在髓腔的近远中颊舌四个侧壁、髓室顶和髓室底表面成球面状形成。 (4)颜色规律1:髓室底的颜色比髓腔壁的颜色深,即髓室底的颜色发黑,髓腔壁的颜色发白,黑就是髓室底的边界。 (5)颜色规律2:继发性牙本质比原发性牙本质颜色浅,即继发性牙本质是白色的,原发性牙本质颜色是黑色的。 (6)沟裂标志:根管口之间有深色地沟裂相连,沟裂内有时会有牙髓组织。当根管口被重重地钙化物覆盖时,沿着沟裂的走向去除钙化物,在沟裂的尽头就能找到根管.这是相当快速而安全的技巧。 (7)根管口一定位于髓腔侧壁与髓室底交界处。 (8)根管口一定位于髓室底的拐角处。 (9)根管口分布对称性规律l:除了上颌磨牙之外的多根牙,在髓底画一条近远中方向的中央线,根管口即分布在颊舌两侧.并且对称性排列。就是说,颊舌根管口距离中央线的距离相等。如果只有一个根管,则该根管口一定位于中央线上。根据这个规律,可以快速地判断下颌磨牙是否存在远中舌根管。 对于根管口寻找主要难度就在于上下磨牙 上颌磨牙根管口定位: 1、近中颊根管口(MB)位于近中颊尖之下,远中颊根管口(DB)位于MB根管口的远中,比MB根管口的位置略偏舌侧。腭根管口(P)最粗大,一般位于近中舌尖下方。 2、定位近中颊根的第二根管口(MB2)是该组牙入路预备的一个难点,有时三角形冠部入口常不足以暴露MB2根管口。MB2根管口通常位于MB根管口舌侧1.82mm之处。 定位MB2的方法:在MB根管口和P根管口的连线上,由DB根管口向MB-P连线引一条垂线,两线的交点即为MB2根管口的位置区域。

各恒牙牙根及根管解剖

各恒牙牙根及根管解剖 壹 (一)上颌中切牙 为单根管的单根牙,根管呈锥形,唇腭径宽,有明显的根尖缩窄。约24%有侧支根管,通常位于根尖1/3区。 牙根多为直根(75%),若有弯曲,一般偏向远中或唇侧。根管的方向与牙根相一致。 (二)上颌侧切牙 结构似上颌中切牙,根管直径较上颌中切牙略小。26%有侧支根管。 牙根大多弯向远中(53%)或为直根(30%),根管方向与牙根一致。 (三)上颌尖牙 是人类中最长的牙,有一粗大的单根管,到根尖缩窄区逐渐变细。30%有侧支根管。 牙根一般为直根(39%)或偏向远中(32%),有时也可能偏向唇侧,腭侧或呈“S”型弯曲。有些病例的根尖纤细,在X线片上难以看清,若在根尖进行根管机器预备时未注意这个问题,可能使根尖部受到破坏。 (四)上颌第一前磨牙 54.6%为双根牙。43%为单根牙,另有2.4%为三根牙。

无论在单根或双根牙中,有69%是2-2型根管。腭根管是倆个根管中较大的一个。但也有26%为一个根尖孔,其中多数为2-1型根管(18%),少数1-1型根管(8%)。颊、腭倆个根管之间常有交道支。49.5%有测支根管,其中11%在颊腭俩面管间。 在三根牙中,有三个根管和三个根尖孔。二个在颊侧,一个在腭侧。 单根管一般为直根(38.4%)或向远中弯曲(36.8%),有时也可能向颊侧或呈“S”型弯曲。双根牙的颊根可向腭侧弯曲(36.2%)或为直根(27.8%),也可能向远中,颊侧或呈“S”型弯曲。腭根有44.4%是直根,或向颊侧弯曲(27%),其他也可向远中,腭侧弯曲。 (五)上颌第二前磨牙 绝大部分上颌第二前磨牙是单根牙(90.3%)。仅有2%有完整的双根,另有7.7%的双根牙有部分融合。一般为直根(37.4%)或向远中弯曲(33.9%),有时也可向颊侧或呈“S”型弯曲。 75%是单根管。若为双根管。可以是2—2型根管或2—1型根管,也可能是1—2型根管。根管一般都有弯曲,可弯向远中,颊侧,腭侧,等,只有少数根管是直的。 测支根管发生率为:59.5.%。 (六)上颌第一磨牙 上颌第一磨牙通常有三个牙根和三个根管。即近中颊根,远中颊根和腭根。近中颊根颊腭径宽,牙根多向远中弯曲(78%),也有部分直根(21%)。近中颊根1—1型根管为64%,是三个根管中最窄的根管。有22%近中颊根会分成第二根管,即2—1型根管。该根管在临床上往往难以发现,即使找到,就是用小号的器诫也难以进入。另有14%有倆个完全独

摩尔根和他的果蝇杂交实验

摩尔根和他的果蝇杂交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家摩尔根及其果蝇的故事。 2.了解科学家摩尔根的科学实验过程和方法。 3.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重点和难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措施:多媒体课件辅助,教材阅读,开展思维探究、交流和学习成果展示。 教学过程: 导课: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简介摩尔根和果蝇有关故事。 摩尔根是一位敢于怀疑、勤奋实践的人。无论对自己的假说还是对别人的学说,他都一概采取依靠事实和运用实验来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科学态度。 摩尔根与果蝇的不解之缘:摩尔根与他的学生培养了很多代蝇,他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果蝇,他把这只果蝇视若珍宝。当他的第三个孩子出生后,他赶到医院时,他的妻子醒来问他的第一句话不是“孩子怎么样了”,而是“那只白眼果蝇怎么样了”。虽然身体很虚弱,但这只白眼果蝇没有辜负摩尔根的期望,在临死之前抖擞精神与一只红眼果蝇完成了交配,把难得的白眼基因遗传了来,使摩尔根的杂交实验获得了成功! 教师提问:材料的选择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摩尔根选择的是什么

材料呢? 学生答问: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 学生看书后回答果蝇的特点:1.相对性状多而明显;2.易饲养;3.繁殖快,后代数量多; 4.染色体数目少。 小结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势: 1.相对性状多而明显——结果易观察和分析; 2.易饲养——短时间内可以获得较多的后代,便于分析; 3.繁殖快,后代数量多——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 4.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课件展示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图并讲述染色体类型及与性别决定的关系。教师提问:雌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有何异同? 学生答问:性染色体不同,常染色体相同。 教师提问:性染色体有何不同? 学生答问:雌性个体性染色体为X、X,雄性个体性染色体为X、Y。 师生共同总结染色体的类型并说明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染色体的类型: 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如X、Y染色体 拓展:展示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图并思考相关问题:

各恒牙牙根及根管解剖(课件)

各恒牙牙根及根管解剖 壹 (一)上颌中切牙 为单根管的单根牙,根管呈锥形,唇腭径宽,有明显的根尖缩窄.约24%有侧支根管,通常位于根尖1/3区。 牙根多为直根(75%),若有弯曲,一般偏向远中或唇侧.根管的方向与牙根相一致。 (二)上颌侧切牙 结构似上颌中切牙,根管直径较上颌中切牙略小。26%有侧支根管。 牙根大多弯向远中(53%)或为直根(30%),根管方向与牙根一致。 (三)上颌尖牙 是人类中最长的牙,有一粗大的单根管,到根尖缩 窄区逐渐变细。30%有侧支根管。 牙根一般为直根(39%)或偏向远中(32%),有时也可能偏向唇侧,腭侧或呈“S”型弯曲。 有些病例的根尖纤细,在X线片上难以看清,若在根尖进行根管机器预备时未注意这个问题,可能使根尖部受到破坏。

(四)上颌第一前磨牙 54.6%为双根牙.43%为单根牙,另有2.4%为三根牙. 无论在单根或双根牙中,有69%是2—2型根管。腭根管是倆个根管中较大的一个.但也有26%为一个根尖孔,其中多数为2—1型根管(18%),少数1-1型根管(8%)。颊、腭倆个根管之间常有交道支。49。5%有测支根管,其中11%在颊腭俩面管间。 在三根牙中,有三个根管和三个根尖孔.二个在颊侧,一个在腭侧。 单根管一般为直根(38。4%)或向远中弯曲(36。8%),有时也可能向颊侧或呈“S"型弯曲.双根牙的颊根可向腭侧弯曲(36.2%)或为直根(27。8%),也可能向远中,颊侧或呈“S”型弯曲。腭根有44.4%是直根,或向颊侧弯曲(27%),其他也可向远中,腭侧弯曲。......感谢聆听 (五)上颌第二前磨牙 绝大部分上颌第二前磨牙是单根牙(90。3%)。仅有2%有完整的双根,另有7.7%的双根牙有部分融合。一般为直根(37.4%)或向远中弯曲(33。9%),有时也可向颊侧或呈“S”型弯曲。

果蝇简介

果蝇 一、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 1.生活史 果蝇(fruit fly)双翅目、短角亚目、果蝇科、果蝇属昆虫。约1,000种。果蝇的1个完整的生活周期分为4个明显的时期,即卵→幼虫→蛹→成虫。卵长约0.5 mm、白色,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能附着在食物或瓶壁上,不致深陷于食物中,卵经22-24 h孵化为幼虫,幼虫经两次蜕皮为三龄幼虫约4-5 mm,肉眼可见其一端稍尖为头部,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幼虫生活约4 d左右化蛹,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此时即将羽化,成虫果蝇自羽化后8 h可交配,2 d后即可产卵,成虫果蝇在25℃下一般存活37 d。[1] 果蝇的生活周期和各发育阶段的经过时间 2.生物学特性 2.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 mm,浅黄色或灰黄色,复眼红色或暗红色,触角具芒状,第三节粗大,椭圆形至长圆形。中胸背面横排11列刚毛,前面5列后面6列,无小盾前鬃,小盾后鬃2行2列。胸部和腹部均生有较密的黑褐色短毛。前翅具有2个黑色斑

块,前缘脉有缘褶2个,具臀室。雌成虫比雄成虫体型大,腹末较尖削,腹背有5条黑色条纹。前足第一跗节无性梳,雄成虫腹末圆钝,腹部背面有3条黑纹,前2条较细,后1条粗并且延伸至腹面,第四五腹节背面黑色。 卵:梭形,初产水滴状润白,后白色,长0.4-0.5 mm,前端背面有2根触丝。 幼虫:白色,无足型,无头。体躯尾端粗,前端稍细略呈楔形,每一体节有一圈钩刺,体前端具黑色口钩,在口钩基部左右各有一唾腺。整个体驱稍呈半透明状,透过体壁可见消化道内有断线状黑褐色食物消化残留物。 蛹:略呈梭形,前端有2个呼吸孔,后端有尾芽,初时淡黄,后颜色加深,近羽化时深褐色。[2] 2.2 生活习性 (1)成虫习性:黑腹果蝇成虫为舐吸式口器,主要以舐吸水果汁液为食,对发酵果汁和糖醋液等有较强的趋向性。饲养观察结果显示成虫可存活25-40 d,温度在8-33℃范围内均可生存,以25℃左右为最适宜[3],高于33℃时果蝇成虫陆续死亡,当气温低于8℃时果蝇成虫不在田间活动,多聚集于果壳(如葡萄)、幼虫取食后的烂果孔穴里。果蝇成虫飞翔能力弱,多在背阴和弱光处活动,多数时间栖息于杂草丛生的潮湿地里。 (2)成虫羽化:成虫羽化时间多数在早6:00-8:00。成虫羽化时,先借助于顶囊的顶力将蛹背部前端顶开一小裂口,或直接顶开蛹盖,靠足的推力及身体的扭动将身体带出。刚羽化的成虫体色淡,翅未完全展开而紧贴虫体,不能飞翔,30 min-2 h内爬行或静伏并舒展身体,身体逐渐硬化,体色开始加深,6 h后身体充分硬化,体色变为正常。雌虫比雄虫虫体微大,雌雄性数量比接近1∶1,雌性略高。 (3)求偶与交尾:经羽化后身体充分硬化、体色变为正常的雌雄成虫,开始飞动取食,雄虫12 h、雌虫8 h后达到性成熟。雄虫性成熟后表现兴奋、好动、飞行敏捷迅速,开始追逐异性,主要行为有展翅、振动、尾追、打圈等。而雌虫对此不表现太多反应,只是偶尔飞行。雌雄成虫交尾时雄虫在上,用足抱握雌虫,腹部向下弯曲连接雌虫生殖器。交尾时间6-25 min,多数为17-18 min,雌虫交尾一次便可终生产卵。 (4)产卵:雌成虫交尾后24 h可产卵。在果实上产卵时,雌虫先找到合适的产卵果(成熟后表皮软的果实在果面上爬行几分钟后先用腹末端的刺状物刺破果实

基本果蝇优化算法的Python实现

基本果蝇优化算法的Python实现测试函数为:f(x)=3?x2 #coding=utf-8 import random print "这是一个用果蝇优化算法进行测试函数优化的程序" print "该测试函数的精确最优解为 3" #随机初始果蝇群体位置 x_init=10.0*random.random() y_init=10.0*random.random() #print(x_init,y_init) maxgen=500 #迭代次数 sizepop=20 #种群规模 x=range(sizepop+1);y=range(sizepop+1) D=range(sizepop+1);S=range(sizepop+1) Smell=range(sizepop+1) yy=range(maxgen+1) X_best=range(maxgen+1);Y_best=range(maxgen+1) #果蝇寻优开始,利用嗅觉寻找食物 for i in range(sizepop+1): x[i]=x_init+2*random.random()-1 y[i]=y_init+2*random.random()-1 #由于无法得知食物位置,因此先估计与原点之距离(Dist) # ,再计算味道浓度判定值(S),此值为距离之倒数 D[i]=(x[i]**2+y[i]**2)**(0.5) S[i]=1/D[i];Smell[i]=3-S[i]**2 #找出此果蝇群体的中味道浓度最高的果蝇(求极大值) bestSmell=max(Smell) bestindex=Smell.index(bestSmell) #保留最佳味道浓度值与x、y坐标,此时果蝇群体利用视觉往该位置飞去。 x_init=x[bestindex];y_init=y[bestindex]; Smellbest=bestSmell #果蝇迭代寻优开始 for g in range(maxgen+1): #附与果蝇个体利用嗅觉搜寻食物之随机方向与距离

果蝇算法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是一种分布式传感网络,由大量可移动的微型传感器节点以自组织的方式组成,信息通过节点进行多跳传输。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问题上,传统的节点部署策略会出现部署速度慢,覆盖范围小,服务质量差等问题。目前已有多种智能算法运用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优化问题上,例如粒子群算法、鱼群算法、遗传算法等。本文将提出一种改进的果蝇算法,实现网络覆盖的优化。果蝇算法具有很多优点,例如计算量较小,运行时间短,算法复杂度低,且寻优精度较高等。本文将果蝇算法与WSN覆盖模型相结合,可以快速实现节点布局优化,得到更高的网络覆盖率。通过仿真对比实验,可以看出本文的改进果蝇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在寻优性能方面能够大幅度优于其它几种算法。 【关键词】:WSN;果蝇算法;传感器节点;覆盖优化; 1 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1]是一种分布式传感,面对多节点、多任务的无线自组织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传感器节点对监测区域的信息进行实时收集。WSN作为一门新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农业生产、生态监测与灾害预警、基础设施状态检测、工业领域、智能家居等。传感器网络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节点的部署优化,对于如何提高网络的覆盖率、降低网络的能耗、简化网络模型,最终提高服务质量,这是目前研究的一大热门问题,也是未来无线传感技术发展的基础。 目前已有多种智能算法运用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优化问题上,例如粒子群算法、鱼群算法、遗传算法等。这些算法虽然在覆盖的优化问题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重大的进步,但依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例如某些算法的结构过于复杂,导致整体的计算速度太慢,达不到实时的要求,某些算法的性能太差,导致最后的覆盖效果太差,远远达不到用户的服务要求,某些算法的参数太多,导致网络模型过于复杂,实际的部署方式往往不容易做到,等等。因此本文将运用一种改进的果蝇算法,解决以上算法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优化问题上的弊端,实现对网络覆盖的进一步优化。 2 果蝇算法 果蝇优化算法[2](Fruit 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FOA)是台湾学者潘文超经过研究发现,并于2011年提出的一种新型智能优化算法,它具有很好的全局优化性能,能够解决很多的优化求解问题。果蝇有着优于其它生物的感官知觉,特别是视觉与嗅觉,依靠灵敏的嗅觉,果蝇可以很好的感知到空气中的各种气味分子,甚至可以嗅到几十公里以外的食物。同时利用敏锐的视觉与其它果蝇聚集,并向该方向移动。果蝇算法就是模仿果蝇的觅食过程而提出一种新型的群智能优化算法。 2.1 基本果蝇算法: 果蝇拥有优于其它物种的感官,它可以收集空气中的气味分子搜寻远处的食

根管口

根管口”寻找——基础篇 [ 2010-9-6 22:27:00 | By: 王玉楼 ] 原征文通知:/u/1491/archives/2010/49225.html 根管口寻找 寻找根管口必须了解各个牙的根管数目及其占有率,关于口内治疗,各个版本及教材统计数据也各不相同, 个人认为北医版教材相对还是比较全面的。

想准确寻找根管口,必须了解髓腔解剖和开髓部位

髓腔和根管口的解剖规律: 在实际操作中,真正作为寻找和定位根管口依据的是髓腔和髓室底的解剖形态和标志。当牙齿的髓腔被打开.髓顶完全被揭干净时,髓室底完全被暴露出来,此刻就像一张地图展现在寻宝人的眼前。尤其是在显微根管治疗时,被放大的髓室底上各种解剖标志清晰地呈现出来,包括髓底形状.牙本质颜色、沟裂走向、新鲜的或坏死的或治疗过的牙髓,寻找根管的过程就像根据地图寻宝的游戏,通晓游戏规则是必备的条件,更是制胜的前提。要熟悉髓腔和髓室底的解剖形态,明了解剖标志的意义,掌握根管口的排列规律,才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根管口,避免根管遗漏。根据国外的研究文献和临床实践,我们总结出一些经验,有助于临床上快速地判断牙齿根管数目,并进一步准确地找到根管口。 以下的规律,摘自文章“Anatomy0f the Pulp—Chamber Floor”,作者Paul Krasner等,发表于Joumal Of Endodontics,2004年第一期。 (1)髓室底的水平相当于釉牙骨质界的水平,继发牙本质的形成小会改变这个规律.所以,釉牙骨质界可以作为寻找和确认髓室底的固定解剖标志。 (2)在釉牙骨质界水平的牙齿横断面上,髓腔形状与牙齿断面形状相同.并且位于断面的中央。就是说,髓室底的各个边界距牙齿外表面是等距离的。 (3)继发性牙本质形成有固定的位置和模式:在髓腔的近远中颊舌四个侧壁、髓室顶和髓室底表面成球面状形成。 (4)颜色规律1:髓室底的颜色比髓腔壁的颜色深,即髓室底的颜色发黑,髓腔壁的颜色发白,黑就是髓室底的边界。 (5)颜色规律2:继发性牙本质比原发性牙本质颜色浅,即继发性牙本质是白色的,原发性牙本质颜色是黑色的。 (6)沟裂标志:根管口之间有深色地沟裂相连,沟裂内有时会有牙髓组织。当根管口被重重地钙化物覆盖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