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行为学调研报告

环境行为学调研报告

环境行为学调研报告
环境行为学调研报告

基于使用者行为的

武汉植物园景观意象设计分析

姓名:黄唯学号: U201114714

姓名:檀文佳学号: U201114700

班级:城市规划1101班

基于使用者行为的武汉植物园景观意象设计分析檀文佳U201114700 黄唯U201114714

城市规划1101班

摘要:本文以武汉市植物园为例,基于多种调研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大量一手资

料,从使用者行为的角度,对景观意象进行调研分析。运用了城市意象理论,对植物园内的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这五种构成要素进行归纳分析,重点探讨了其景观意象的可辨识度与路径问题,发现了武汉市植物园于游览者种种不便之处,并提出相关解决建议,探索植物园景观构成的理想模式。

关键词:植物园,景观意象,可辨识度,路径

目录:

基于使用者行为的武汉植物园景观意象设计分析

第一章绪论

1.调研背景及意义

1.1概念界定

1.2调研目的

2.调研方法与思路

2.1调研前针对对象的分析

2.2调研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调研与分析

1. 植物园意象的构成要素

1.1 植物园路径

1.2 植物园边界与区域

1.3 植物园景观节点

1.4 植物园主要地标

2. 植物园的意象的可辨识度

2.1 使用者心理生理行为习性分析

2.2 植物园视觉质量

2.3 景观的辨识性

2.4 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可意象性

3. 儿童,老人眼中的植物园意象

3.1 儿童,老人的认知地图能力

3.2 儿童画中各环境要素出现频率分析

3.3 植物园景观针对儿童,老人的设计

4. 植物园内寻路

4.1 寻路的过程

4.2 空间的影响

4.3 植物园路径的趣味性与通达性

4.4 植物园中的厕所的通达度

4.5 植物园中的迷路情况

第三章总结与建议

1. 路径及节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2. 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3. 地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附录:调查问卷及访谈录汇总

第一章绪论

1.调研背景及目的

1.1概念界定

意象,就是心理学上的形象,这和表象在概念上没多大区别,但是现在意象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用于,那些探讨城市实质环境在人们心中所产生之印象的研究都成为意象研究。所以意象就是人们的生活感受被记忆下来的部分,它复杂而零碎。

本文中所涉及的景观意象,是从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中演变而来,以其由个人的个别特征和城市的实质特征二者共同形成的认知地图的五种构成要素,即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进行分析归纳。

1.2调研背景及目的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不断膨胀,都市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亲近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然而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日益关注精神追求,亲近自然的要求更加强烈。如何缓解这一矛盾,如何让都市中人诗意的栖居,都市植物园作为让居民放松身心,走进绿色的方式之一,受到了我们的关注。

就武汉市而言,武汉市植物园植物园的景观如何布置,能否发挥应有的价值,是我们重点探讨的问题。

通过对武汉市植物园景观意象五种构成要素的分析和归纳与景观要素的发现植物园景观设计及管理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

2.调研方法和思路

2.1调研对象分析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始建于1956年。位于武昌东湖之滨,磨山南麓。园林面积约70公顷。全园共建有珍稀植物区、观赏植物区、水生植物区、药用植物区、猕猴桃园、松柏园、树木园、竹园等十多个专类园区和园林景区,共引进各类植物近4000种,成为中国华中地区最大的植物种质资源收藏中心和中国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保护基地。

2.2调研技术路线分析

第二章调研与分析

1.植物园意象构成要素

1.1植物园路径

它是观察者经常地偶然的或可能地沿着它走动的通道。以上是植物园的地图,路径用白色线条标识出来,主要干道用大致为接近直线的线条以方便通行,而次要的园内道路则是弯弯曲曲的以增强趣味性。

1.2植物园的区域与边界

边界是两个区域的接近线,以及示意的象征性的可穿透的边界。区域则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较大范围的空间范围。

1.3植物园的节点

节点的重要特征就是集中,特别是用途的集中。植物园内的景观节点很可能是区域的中心和象征,通常是两条路径的交汇处,人流量大且人流速度慢。

1.4植物园的主要地标

它是一些特征明显且在地景中很突出的元素。一般而言,人们最容易关注到的都是路径和地标,只有在一些详细的地图才会出现边界,区域和节点。意象或者说认知地图的五要素并非均衡发展的,尤其是大多数游客是第一次来植物园,人们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总是从重要地标开始沿着几条路径开始探索,首先形成环境的路线型意象。

2.植物园意象的可辨识度

2.1 使用者生理心理行为习性分析

在此,我们研究的对象仅限于植物园的主要受众即植物园的参观者。对于参观者而言,希望能在植物园中散心休闲,亲近大自然,暂时城市喧嚣,因而希望植物园能带给游客心理生理上的愉悦放松和高质量的视觉体验,同样的游客也希望在游玩中有所收获,学到一些植物的名称和科目。

2.2 植物园的视觉质量

显然,游客都渴望植物园能带给他们良好的视觉感官,能传递给游客积极的信息,例如环境优美,气氛和谐,色调明快,特色突出,清洁卫生的景观环境给人良好的印象。

2.3植物园景观可辨识性

景观的辨识性是指一些能被识别的城市部分以及它们所形成的结合紧密的图形,对象的色彩,形状,排列促成了特征鲜明,结构紧凑和相当实用的环境心理图象。

上图为游客对植物园主要景观的印象度分析,问题为说起植物园景观,你最先想起印象最深的景观,由此可以看出,温室景观占选择的绝大多数,而其他的则辨识度不高,很多游客甚至表示根本没去过,或者说去过不知道名字亦或是马上忘记了,分析其原因,很可能是

温室景观占据重要的地

理位置,它位于进入植物

园主要出入口的旁边,而

且其外形特别(为玻璃材

质),环境由于其温度而

特殊,景观多为热带景

观,对于生活在亚热带和

温带的大多数游客来说,

会很有吸引力,感觉到眼

前一亮,因此是植物园景

观中相当成功的典范。然

而其他的几个具有代表

性的特色景观则因为特

色不突出或者是地理位置偏僻相对分散等原因而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4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可意象性

建筑物的可意象性可以归纳为三方面的要素,即形式,可见度,使用和意义。之前分析过温室景观成为植物园标志性景观的原因,除了植物景观本身以外,其建筑物外形,独特的材质也占有重要因素。下图为温室玻璃花房的外景:

最容易回忆和再认的建筑和景观是那些使用频复合有重要象征功能的。此外,地理位置重要,轮廓鲜明,色彩明亮与周围环境形成显著的尺度对比的景观和建筑物也有助于人们的记忆。另外,具有文化和历史象征意义的建筑一般也不容易使人忘记。

3. 儿童,老人眼中的植物园意象

3.1 儿童,老人的认知地图能力

通常的植物园景观设计都是针对于大多数的受众也就是广大的青年中年游客,而容易忽略儿童和老人的感受。对于这些相对的弱势群体而言,真正的人文关怀不在于几句广告标语所能触及的深度,而在于点滴细节,在于设计概念中所传递渗透的对儿童,老人心理及认知能力的关注与针对性设计工作。

儿童的认知地图能力经历四个连续发展阶段:

(1)首先注意和记住看见的标志物

(2)识别和熟悉标志物之间的路径

(3)将彼此临近的标志物和路径结合成子群

(4)将各种环境要素综合组织为统一的整体意象

对于处于身心成长阶段的儿童来说,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环境尤为重要。因此,植物园的设计中不妨融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卡通符号,多采用一些老少都易接受的图案符号传达信息,避免混淆。此外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户外活动环节,在设计中药考虑到孩子们游戏交往的环节,更为重要的是要注意游戏或者攀爬,戏水等活动环境的安全性。

对于老人而言,认知能力的减退与诸多

因素有关。老人的喜好和生理心理活动特

点也要求我们针对老人的环境设计需要有

便于通达的路径,老年人通行的坡道,方

便易找到的休憩场所,清洁卫生的环境,

安静的私密性空间等等。

除了硬件设施,还应该在软件服务上针

对弱势群体有所偏益。例如,应该安排工作人员给小朋友发放一些宣传性的百科知识类的小卡片或者小玩具。对于老人则应该给给予更多帮助性服务,例如,耐心易懂的免费讲解,行李寄存等等。

上图为武汉植物园一天的游客年龄统计图(四月的一个周六)

右边是游客职业构成图

3.2 儿童画中各环境要素出现频率分析

从林玉莲的调研成果报告《幼儿园环境特征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初探》中可以看出,儿童对户外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的兴趣远大于室内环境,因而启发孩子们在兴趣中学习,在植物园的玩乐中有所收获,增添科普知识,开阔眼界,这是植物园景观设计需要重视却经常被忽略的一个要点。现代运动器械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吸引力,自然环境中太阳天空和云朵,包括花草树木,飞鸟蝴蝶等出现的频率都很高。而相对的,建筑物尤其是室内环境则出现的较少,或者是一个大概的如出一辙的房屋轮廓。

总而言之,自然要素出现频率远高于其他要素,孩子更喜欢外部鸟语花香的世界,针对孩子的设计突出一个“园”字,突出野趣,绿化,和游乐场地的设计。

3.3 植物园景观针对儿童,老人的设计

我注意到,武汉植物园中针对儿童的设计有以下:

1.儿童游乐蹦蹦床设施

2.入口处儿童玩乐的小车

3.植物片区的介绍考虑孩子的感受,语言生动活泼

对儿童的针对性设计很少,针对老人的设计则是少的几乎难找到,而且还有反面案例,比如说,阶梯的踏步高度太大,旁边也没有坡道。而且,休憩的座椅少,且为数不多的也有一些在温度偏高,环境不宜的温室里,没有充分的考虑老人的需要。老人由于身体原因,是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在草坪上和地面上弯腰屈腿休息的。

4. 植物园内寻路

4.1 寻路的过程

寻路定义,(Passini认为)寻路是指一个人在认知和行为上达到空间目的地之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三种性质截然不同的工作基础上的,即寻路决定,执行寻路决定和信息处理,所以寻路就是解决空间问题。

每个寻路决定都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行为(上,进,出,转弯)二是行为的场所和地点。

通过记录寻路决定,人们不仅能够阻止和记忆从起点到目的地的行为序列,也能够组织和记忆在空间情境中的环境信息。

在不熟悉的地方,不能获得清晰的环境信息,寻路决定中的行为执行了,但是没找到合适的场所地点,因而寻路过程出现“匹配—反馈”过程反复,并再次生成新的寻路决定。

4.2 空间的影响

认识环境需要两种基本的环境信息:

(1)场所和物体的位置人们的方向感是复杂的,通常在某些场合我们借助一些地标和节点来指明方向,空间定向是一个有目的动态过程。

(2)环境的属性和特点。

4.3 植物园路径的趣味性与通达性

游客对于路径的满意度分析图

由统计图可以看出大多数游客表示线路混乱,易迷失,而且更多的游客认为路径设计趣味性不足,没什么新意,不能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植物园路径设计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4.4 植物园中的厕所的通达度

上面的图标显示的是游客找到厕所的方式统计,由图结果分析可知,大多数游客通过指示牌找到,很少有游客直接找到,通过实地调研和统计结果分析,得出了以下几个厕所分布和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1.厕所数量较少,一共只有四个厕所,而且还有一个是在咖啡屋中,不面向所有公众开放。

2.男女厕所分配不均,男女厕所数量和面积都是一样,这事实上是一种不公平现象,女厕

所门外经常有人排长队等候,而男厕所则畅通无堵。

3.厕所的标示性不强,设计上存在问题,游客不能直接通过建筑空间的导向性找到,而要

贴如下的指示语,很多游客可能会在匆匆的行路过程中忽略。

4.在东北和东南广大的地域里都找不到一个厕所,游客需要为了找厕所走较远的路程。

5.其中有一个厕所的形式是两个大树桩,的确有利于与环境的融合,但是表示性不强,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

4.5 植物园中的迷路情况

影响迷路的因素有很多,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对目的地的态度,在路径中所发生时间的密度,以及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等,但实质环境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迷路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同时我们也在简要分析之后给出了简要的建议:

1.人们被迫在环境中做过多选择容易导致迷路——减少需要做选择的地点。

2.过多的指路标志很可能成为新的视觉噪音——精心设计合理布置指路信息。

3.平面图形复杂及空间不简洁是迷路的重要原因——获得可靠的指路信息以及建筑间空间组织简洁不易迷路。

4.道路的组织系统比较规则,主次分明则寻路方便。

5.地标的作用举足轻重,有特征的地标尤其是那些被安排在人们寻路决定点上的地标会影响人们的寻路决策。

第三章总结与建议

上图为游客认为植物园存在的最大问题统计,主要的几个问题均在图标上一目了然。

1. 路径及节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1)标志性建筑物太少,节点不明确,应该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造上注重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给人们留下印象,而不要千园一面。

(2)地标既可以帮助孩子们也可以帮助不熟悉环境的人们定向和寻路,孩子们最容易回忆和再认的建筑和景观是那些使用频复合有重要象征功能的。此外,地理位置重要,轮廓鲜明,色彩明亮与周围环境形成显著的尺度对比的景观和建筑物也有助于人们的记忆。

2. 地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地标不够显眼,字体太小,颜色区分度不够,容易被忽略。

(2)地标指示牌中没有指示厕所和出入口这些关键点,对于经济情况下的安全疏散特别不利,应该设计好消防车道和行人的紧急疏散通道并有所标识。

(3)地标指示方向不明确,让人混淆。

(4) 地标指示牌布局地点不合理,有的太过密集,有的又过于分散,造成视觉噪音。

3. 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1)主要景观介绍不充分,吸引力不够,重点特色景观辨识度不高。

武汉植物园的八大特色景点特色不明确,如果不是看网络上的这些介绍,很多游客来过一次甚至是两三次更多次也不会有太深刻的印象。很多游客表示根本就不了解这些景区,去过一些地方也没注意到介绍或者指示牌,因而不知道名字,就算到过也可能不知道,或者是来过之后也会很快忘记了。

1)华中地区物种收集最多、规模最大的景观温室

2)湖北省首个现代化植物科普馆

3)花径广场

4)华中地区最大的水云涧景区

5)岩石植物区

6)三峡消涨带植物群落景观

7)日式庭园——怡思源

8)东亚最大的人工“水下森林”

应该添加一些介绍词,突出其文化特色,增加游客的科普知识,让游客不仅能玩的号,同时

也了解到了一些平时学不到的知识,尤其是针对正处于智力发育关键时期的少年儿童,有利于他们的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在玩乐中游学。

(2)景区的片区划分不明确,界限混乱,应该增强片区的区分度,增强特色。

(3)重点景观太过于分散,游客需要走很久才能从一个景区到另外一个景区。

(4)景观设计中缺少座椅和休憩场所,尤其是针对老人的无障碍通达的座椅。

(5)休憩场所缺少私密性,大多沿路布置,有些休憩场所应该适当的隐藏在树丛中,有所遮掩,方便人们的私密性行为活动。

附录:

A.0---20

B.20---30

C.30---40

D.40---50

E.50

A. B. C.

D. E. F.

G.医务工作者H.I.

J.K.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

A. B.

C.水云涧景区(人造室外雾区)

D.

E. F.

G.H.

A.很难 B. C.较难 D.一般 E.

A.让人眼前一亮,与众不同

B.

C.景观品质不如其他植物园

D.

A.通过指示牌找到

B.

C. D.

访谈录一(参观游客篇)

问:请问您是第几次来植物园?

答:第二次来。

问:您觉得植物园有意思吗,植物园给您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哪里?

答:没太大意思,每年都是如此。就是看看花,带家人散散心。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应该是温室吧,就那里好玩一些。

问:您觉得植物园的地图还有指示牌,路标怎么样?对您的游园有帮助吗?

答:没看到地图。指示牌和路标太少,示意的也不清楚。所以不怎么看这些,走到哪算哪。走到后来,都不知道怎么出去了,也不知道自己在园子的哪个地方。

问:那您是不是觉得园子没有分区,没有界限的感觉?

答:是的,感觉哪里都差不多,都是花和草,不知道转到了哪里。

问:您觉得小区的道路布置的怎么样呢?是曲径通幽呢,还是单纯的混乱?

答:感觉挺乱的,没有指引的感觉。

问:如果您和家人走散了,会约在哪个标志性的地点见呢?

答:就大门吧,剩下的也说不清楚,没什么别的标志。

问:您觉得厕所好找吗?

答:不好找,而且特别少,得排很长的队。

问:您带着老人和小孩来的,觉得在游园的过程中对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吗?

答:不方便的地方还是有。休息座椅很少,老人累了都没法休息。而且在温室里面,路很窄,台阶多,老人有的地方都进不去,只能在外面等我们。有的地方都是大草坪,没有阴凉,老人很容易疲惫。可以给小孩玩的地方特别少,小孩子也看不懂花花草草的,觉得很没意思。唯一一个能玩的就是蹦蹦床,还收费,且正对着马路,会有观光车过来,害怕出危险。湖旁边遮挡也少。

问:您觉得植物园的管理怎么样?

答:就没什么管理吧,园子里面有点脏,垃圾很多。我刚从杭州回来,他们的园子就会有分隔,比如草坪,告诉人们哪里能踩哪里不能踩,而且有专门的人负责,看到不自觉的行为,一吹哨制止。你看入口的草坪,都被踩没了。

问:那您对植物园的布置还有什么意见吗?

答:垃圾桶太少,多布置垃圾桶和厕所。多设置些休息的房间,杭州就是在园子里设玻璃房子,里面有小吃什么的,坐在里面喝茶聊天,还可以看到外面风景,特别好。而且植物很多都没有介绍,我们看过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植物。

访谈录二(工作人员篇)

问:您好,平时来植物园的人多吗?

答:不多,就春天秋天到花期的时候人很多,还有周末和节假日,今天的人已经算多了问:那来植物园的人年龄构成您有个大概的印象吗?

答:年轻的比较多,你们这么大的,二三十岁的多一些。

问:您觉得您所在的园子(草本园)有什么特色嘛?

答:罂粟园吧,很多游客问我。

问:那您觉得植物园好玩吗,每个区域区分的明显吗?

答:一般吧,都差不多,每个区域就是不同种的花,区分度还可以。

问:您觉得在植物园管理方面,还有什么需要改善的?

答:多增加厕所吧,好多人找不到厕所,厕所前面排的队也很长。

建筑环境心理学城市认知调研报告

城市环境认知调研报告 调研地点:郑州市金水区 调研人员:000000000

序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发展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仅仅看到城市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而赞叹不已、振臂高呼是远远不够的,城市发展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像很多进步一样,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本次调研以金水区为例,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对金水区进行简单分析。

目录 调研目的 (4) 调研方法 (4) 调研时间 (4) 调研地点 (4) 调研人员 (4) 具体内容 (5) 一.部分要素简要分析及介绍 (5) 边界 (5) 主要的街道----花园路 (7) 标志建筑-----河南博物院 (8) 主要节点------紫荆山科技市场 (10) 二.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1) 花园路 (11) 紫荆山 (11) 科技市场 (12) 三.提出建议 (12) 花园路: (12) 紫荆山: (12) 科技市场: (12) 四.调研结果统计表分析 (13) 整体评价 (13) 推荐地点 (13) 金水中心 (14) 金水象征 (15) 交通节点分析 (15) 五.结语 (16)

金水区城市意象调研分析报告 调研目的 结合实际更深层次了解城市意象的构成要素,掌握绘制城市认知地图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地调研的动手能力,培养团队意识. 调研方法 分小组实地调研,主要方式为问卷调查 调研时间 2013 10.1-2013 10.7 调研地点 郑州市金水区 调研人员 000 000 000 000 000

环境行为学笔记

1996年创立了中国环境行为学学会 绪论 一、研究内容 1、环境行为学与环境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2、环境行为学更多的作用于人的外显行为 人类的行为:经验行为 二、研究学派 1、格式塔心理学 核心:人的大脑中天生存在一些法则,对整个图形的原则有一定的心理规律片面性:忽略人的后天经验 贡献:偏重于知觉理论 2、构造论 观点:人对图形的认知并不取决于人类的先天心理,而是取决于人的后天经验而加到感觉中去 3、皮亚杰学派 观点:人的心理发展是幼儿一直到成年都是于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般发展原则:组织、平衡、适应 1、组织 ①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关系本质上是物与物的关系,人的认识就是发现不同物质之间的关系。 ②不同的关系根据相似的原则总结概括为不同的“模式”。 ③不同的模式反应到人的头脑中会形成不同的图式。 ④图式是人头脑中的一种“意象”,而意象与事物本身有本质的区别。 ----图式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基本要素 2、平衡 被趋使的行为(习惯),力争增加自己新的观点和行为。体现出人的整个动机(动力学说),动机有些是生理学的,有些是非生理(创新性)的。 3、适应 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持续交往的过程。 ①同化:任何有机体只吸收外部世界中与其有机结合的东西,是一个保守的过程,企图保持心理状态。 ②调节:是同化的一个补充,其产生标志着新图式的形成。 三、心理学原理在专业设计中的应用 ㈠建筑家和规划家的研究 设计方法方面 ①从管理科学系统论的角度去研究设计方法的正确模型,使设计过程科学化,信息化,进一步应用计算机把社会化信息、科学数据综合进去。 ②把各种设计设想转化为各种模型,设计设想体现为多种模型的组合。 ㈡心理学家的应用 1、感知理论 ①从环境中获取信息,行为是最主要的。(实践学习) ②收集信息都是由一定目的性的。(动机作用)

《组织行为学》案例1

案例一:群体规范案例 某大学青年教师宿舍的一层,门对门十间房,住了6个系的18名青年教师。这是一个由年龄、地位和收入大致相同者组成的松散生活群体。用电规则上赫然规定:严禁使用电炉,违者重罚。 然而除一间例外都有电炉,而且公开推广了一种偷电方法:在各自门外的电度表进出线间跨接了一马蹄形导线。月末校动力科派人抄录电表时暂时拆去。半年中曾有两间房因忘了拆去被抓住,各罚款30元,大家表示同情。此外相安无事。每到吃饭时小炒大煮,充满欢笑。他们这种行为显然是与正式规范、特别是师德相背离的,但他们的规范是: (1)与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大发横财相比,白用一点电微不足道,工资这么低还完成教学任务就够高尚的了。 (2)这年头人际关系第一,谁也犯不着反对别人,更不能去告状。 (3)不与大家一致,要受孤立。 人们对唯一不用电炉者说:“夫子,你真是洁身自好啊!”被问者立感压力,连忙辩解:“不不,我是懒,不爱做饭。”证明他的确没有揭发,算是对群体没有危险的人。 思考题:1。群体规范与规章制度有何不同? 群体规范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而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2。群体规范对人的约束力量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因缺乏安全感迫于群体压力而出现的言行上盲从多数人。这种屈从不但可以缓解压力分散责任,也可以提供人融入团体获取信息的机会,还能满足人被爱被接受的需要。 案例二:与暗示有关的实验 二战时,纳粹在一个战俘身上做了个残酷的实验:将战俘四肢捆绑,蒙上双眼,搬动器械,告诉战俘:现在对你抽血!被蒙上双眼的战俘只听到血滴进器皿的嗒嗒声。战俘哀号一阵之后气绝而终。其实,纳粹并没有抽该战俘的血,滴血之声乃是模拟的自来水声。导致战俘死亡的,是“抽血”的暗示:耳听血滴之声,想着血液行将流尽——死亡的恐惧,瞬时导致肾上腺素急剧分泌,心血管发生障碍,心功能衰竭。

校园空间环境设计与行为的调研报告

校园空间环境设计与行为的调研报告 校园空间环境与行为调研报告(图书馆) 小组成员:车梦醒 李光青 学号:2012074148 2012074155 学院:商学院12会计班 分工:车梦醒:问卷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问卷调查.李光青:电子版讲解,报告撰写,访谈. 提要: 境心理学所学知识,对相关问题逐条分析. 一、背景概述 玉溪师范学院图书馆成立于2000年3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3月的原玉溪师专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为16130.54,共6 层,现有文学书库、社科书库、文理科参阅室(基藏书库)、理科书库、外文书库、艺术书库、特藏书库、综合书库、现(过) 刊阅览室、综合研究室、泰语言文化资料中心等16个库室,1 个报告厅、3个自修区及还书总台等.有读者阅览座位1300多个. 还为玉溪师院学子提供了舒适的自习环境.近来,由于临近期末 考试,为了能在图书馆占得一个可以看书写字的位子,众多学子 不惜7点起床,匆匆赶往图书馆排队等候进馆,.笔者选择了校 图书馆作为此次环境心理学调研的场所正是基于其对学子们的

极大吸引力.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基于人类对 自身和周围环境关系的探索而发展起来的.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本次调研的基础.为了反映同学们对室内环境 的心理和行为,特地制作了这次问卷调查,希望得到某些准确的信息. 二、对调查结果分析 (一)吸引力 调查问卷: 1.您关顾校图书馆的频率是() a.经常25.7% b.偶尔34.3% c.较少40% d.从不0% 2.您通常关顾校图书馆的目的在于() 2.a.借书45.7%b.自习40%d.无聊3%d.觅友11.3% 结果分析: 环境对人是否具有吸引力,主要取决于环境是否能够满足人在某些方面的需求.当环境能够满足人在某方面的需求时,我们便可以认为该环境具备吸引力;反之,该环境不具备吸引力.校图书馆既能够为众多的玉溪师院学子提供囊括各个领域图书资料的借阅,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又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看书写字的舒适环境.就我平日所了解的,很多同学与其贪睡点到课室自习,倒不如起早点到图书馆门口排队,原因在于图书馆光线充足,查找资料方便,环境较课室舒适.但是,由于图书馆座位有限,先到先得,后到的同学只能回到他们本不愿回去的课室或宿舍自习,环境差点,但时间一长也就适应了.这涉及

《组织行为学》案例

组织行为学案例收集 案例一:美国联合快递服务公司(UPS)的科学管理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雇用了15万名员工,平均每天将900万个包裹 发送到美国各地和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宗旨是:在邮运业中办理 最快捷的运送。UPS的管理者系统地培训他们的员工,使他们尽可能高的效率 从事工作。 让我们看一下他们的工作情况。UPS的工业工程师们对每一位司机的行驶 路线进行了时间研究,对每种送货、取货和暂停活动设立了工作标准。这些工 程师们记录了红灯、通行、按门铃、穿过院子、上楼梯、中间休息喝咖啡的时间,甚至上厕所的时间,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从而从出每一位司机每天 工作中的详细时间标准。 为了完成每天取送130件包裹的目标,司机们必须严格遵守工程师们设定 的程序,当他们接近发送站时,他们松开安全带、按喇叭、关发动机、拉起紧 急制动,把变速器推到一档上,为送货完毕后的启动离开做好准备,这一系列 动作极为严格。 然后司机从驾驶室出溜到地面上,右臂夹着文件夹,左手拿着包裹,右手 拿着车钥匙。他们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它记在脑子里,然后以每秒3英尺 的速度快步走到顾客门前,先敲一下门以免浪费时间找门铃。送货完毕,他们 在回到卡车上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 UPS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联邦捷运公司每人每天取运80件包裹,而UPS公司却是130件。高的效率为UPS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思考题:1、你如何认识UPS公司的工作程序? 2、科学管理距今百余年,你认为在今天的企业中仍然有效吗? 3、UPS公司这种刻板的工作时间表为什么能带来效率呢? 4、你有遇到过相关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应用的情况么? 案例二:归因小案例 好不容易考上了一所名校的博士,求学在一位院士的门下,这让小张兴奋 不已。但随着学业的深入,小张逐渐感到吃不消了,英文水平欠佳的他对导师 指定阅读的大量外文文献感到头疼,加上实验的数据不理想、导师的催促,家

环境心理学论文__郑州人民公园调研报告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开发与建设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深度向外拓展。然而在一个个国际化、现代化的都市美梦中人们对精神与心灵上的需求就显得更为之重要。 为此,我们对城市的外部公共空间以及人们在公共空间的行为习性进行了研究。我们小组以郑州市人民公园为例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结果主要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公园简介及周围环境分析 心地带,东起二七路,西至铭功路, 南至西太康路,北至金水河。1951 年辟为公园,1952年8月1日正式 开放。公园面积30.14公顷,其中 水面积公顷,绿化面积25.41 公顷,是解放后兴建的第一个综合性公园,也是郑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园内有“彭公祠”、“胡公祠”,他们的存在使公园多了一份内涵。它是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公共场所,娱乐设施有摩天轮、过山车、海盗船、旋转木马、流星锤、碰碰车、蹦极、水上乐园等。整个公园有参天的大树,有茵茵的绿地,有荡漾的湖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郑州人民公园位于市中心,是繁华城市的一个安静之地。周围的主要干道有金水路、二七路等等。因为公园位于二七塔附近,是郑州最繁华的地段,也是通往市中心的必经之路,所以交通流量也很大,

为了避免交通拥堵,公园设三个出入口,且都向内退让很大空间,也使公园与周围建筑、道路有所分割,因此周边交通还算便利。 公园周围建筑大多是商业建筑,一般都比较的高大、宏伟,因此建筑的高度也会对游客的心理造成影响。据调查和统计得知,大多数游客对周围建筑的高度对自己休息时的心情都会造成影响。周围建筑如若太高,会使得周围空间显得逼仄,对在此游玩和休息的人们造成一种压抑感,使人们不能得到想要的舒适度。另外一方面,由于来自高层建筑的高楼风有时会对行人造成不适和伤害,那么被高层建筑包围的公园也会在一些时候受到高层建筑的影响。而且建筑密度比较大,与公园相挨紧密,分割不太明显,从视觉与感官上不能达到人们理想的舒适效果。 二、公园景观环境和道路分析 人民公园作为郑州市一个标志性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其园内的景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为周围人们的生活带去了绿色,带去了清新的空气,为园内的行人带去了视觉上的享受和感觉上的放松,而且,在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公园,景观也起着分隔空间,引导和暗示游客的作用。比如,参天大树的种植,就告诉游客,这里是供大家遮阳、休闲的公共空间,大面积的绿地和铺地也传递着同样的信息;然而,小乔木,整形树,假山,石壁,土山等景观则可作为障景处理,不仅可以造成先抑后扬的效果,而且有助于保持区域的私密和安静;同样,在较小尺度的外部空间,较小的灌木,绿篱,树丛等自然元素以及矮墙,小品等人工元素也会造成视觉遮挡,进一步满足空间的私

居住区中儿童交往空间的环境行为学研究

居住区中儿童交往空间的环境行为学研究-工程论文 居住区中儿童交往空间的环境行为学研究 康远娥① KANG Yuan-e;唐文① TANG Wen;郭磊② GUO Lei (①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昆明650500;②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深圳518000) (①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Plann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500,China;②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Planning,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 518000,China) 摘要:本文通过对昆明市官渡区世纪城居住区的调查,针对目前儿童邻里交往现状,从环境行为学入手,对影响交往行为发生的要素进行研究,分析了交往空间的形态,对适合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的交往空间进行了初步的探讨。Abstract: Through investigation of the Shijicheng residential area in Guandu District of Kunming, aiming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ldrenacute;s neighborhood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mmunication behavior based on environmental behavior. It analyzes the form of the communication space, and then discusses the communication space suitable for childrenacute;s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居住区;邻里交往;儿童环境行为 Key words: community;neighborhood communication;childrenacute;s environmental behavior

基于环境行为学

基于環境行為學的醫院庭院環境規劃設計謝偉華 環境行為學的環境行為理論及其拓展李斌 小城鎮周邊農村地區居住環境變化研究——以上海市川沙鎮為例李斌范佳純李華 江南自然村落公共空間和居住空間的環境行為研究任燕;秦丹尼;李斌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大学校园户外空间研究,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2.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2 3.高觉敷,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4.马铁丁,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5.俞国良王青兰杨志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38 6.王文友,空间·文化·个性·情趣——关于高等学校校园环境的思考,规划师,2000.02 7.李增道.环境行为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90 8.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第3页9.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园林与景观设计》重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10.戴志中、褚冬竹、肖晓丽著,高校校前空间,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08 11.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12.高觉敷,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13.克雷奇、克拉奇菲尔德、利维森等著/周先庚、林传鼎、张述祖等译,心理学纲要14.岳庆平、吕斌,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的校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3 15.株式会社建筑画报社编,日本绿色校园建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16.包小枫,理想空间——中国高校校园规划,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02 17.江浩波,理想空间——个性化校园规划,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04 18.景观设计——景观与建筑的和谐交融,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01 19.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城市中国——中国式造城,动感杂志社,2005.09 20.景观设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09 21.王文友,空间·文化·个性·情趣——关于高等学校校园环境的思考,规划 师,2000.02 22.满红、孙王琦,大学新校园景观的特色设计,房材与应用,2004.03 23.李晓艳,浅谈校园标识导向 系统设计,标识24.杨欢、王竹,大学校园人性化场所的创造,华中建筑,2006.6 25.靳路明,现代校园空间意象研 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3 26.郭金菊,高晓霞,浅谈校园环境景观形态设计,河北工业科 技,2002.5 27.徐苏宁,大学的理念与大学校园的设计,新建筑,2004.02 28.郑章毅,地面铺装更具人性化若干要 素,福建建筑,2004.5 29.艾志刚,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多样化,建筑学报,2004.12 30.韩凌云、宋力,环境行为研 究与当代中国景观学教育,景观教育的发展与创新—2005 31.国际景观教育大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6.09 32.宋刚,清华大学紫荆学生公寓环境行为调查与使用评价,2005.08 33.杨滔、姜娓娓,清华大学理学 院北院院落环境行为调查,环境设计·室内布置及装修,2001 34.李媛琴,深圳大学中心广场环境和使用行为 调查,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03 35.赵玫、高巍,呼唤积极参与的人性户外空间——清华大学校园广场空 间环境行为调查与评价,华中建筑,2005.05 36.王丽方、谭朝霞,清华大学北院景观设计随笔,中国园林,2001.02 37.徐苏宁,大学的理念与大学校园的设计,新建筑,2004.02 38.艾志刚,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多样化,建筑学 报,2005.06 39.韩俊泰,浅谈和谐校园的构建,太原大学学报,2006.09 40.杨欢、王竹,大学校园人性化场所的创 造——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户外空间评析,华中建筑, 41.王一,从几何空间到校园场所——浙江大学紫金港 校区中心岛解读,时代建筑,2005.03 42.[美]阿摩斯·拉普卜特著/常青、张昕、张鹏译,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05 43.[美]C.威廉姆·布鲁贝克著/邢雪莹、孙玉丹、张玉玲译,学校规划 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06 44.[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08 45.[丹麦]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著/汤羽扬、王兵、戚军译,公共空 间·公共生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04 46.[日]高桥鹰志+EBS组/陶新中译,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08 47.[美]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著/王求是、高峰译,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北京:中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 摘要:在环境科学中,建筑环境心理学是其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建筑环境心理学就是运用心理学的相关方法及知识点,对建筑环境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建筑与环境还有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一个能够满足人们身心发展需要的建筑环境,实现人与建筑环境更加和谐的相处。在对建筑环境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同时还能进一步为人们带来更好的服务。在建筑环境心理学的应用中,其中涉及到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学术领域,比如环境工程学、建筑学,还有城市规划学等,所以对建筑环境心理学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将其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建筑环境心理学;建筑设计;应用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得到应用,是在近几年才兴起的。但是,在这段时间内,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且在建筑行业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建筑环境心理学进行研究,因为研究建筑设计以及环境设计时,都需要通过建筑环境心理学为基础对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由此可见,建筑环境心理学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通过对相应的规律以及知识进行更加灵活的应用,才能设计出一个符合人们需要的建筑环境,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本文主要对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述,希望对今后的建筑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依。 1、在建筑空间设计方面的应用

通过对空间环境心理进行充分的研究以及认识,有助于帮助人们对生活空间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况,从而找到心理距离以及实际距离之间的差异,将个人空间以及他人空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于空间的开敞感以及封闭感进行有效地控制。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或者是对环境进行设计时,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对空间进行组织,对建筑物以及建筑群落加以科学的布置,将人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并且在必要时,可以对建筑的面积以及高度的问题加以调整,这些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建立在环境心理的基础之上,只有设计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了,才能够满足人们在心理方面的最本质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空间环境。 2、在建筑形式设计方面 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形式的设计过程中也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因为在对环境心理学进行研究的环节中,其在建筑环境心理学中占据着很大一部分。人们更加容易对一些形状新奇或者是特殊的建筑物产生极大的好奇心,进而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反映。由此就形成了视觉心理这一概念。在建筑形式中,包含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图形、背景或者是建筑物的线条以及工艺质量等,这些因素都会让人们的视觉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同时还具有不一样的作用,这些都可以成为主要的客观环境影响因素,进而对视觉环境带来不同的效果。对视觉环境心理进行充分的了解以后,就可以对建筑物形式进行更加完善的设计,使之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将建筑形式变得更加美观。同时,建筑物的功能性要求也能得到满足,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协调一致的效果,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1 卢作孚和他的事业 1.讨论卢作孚的价值观及其与“民生精神”的联系。 答:1).价值观概念:价值观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角度来说,某种具体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于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为可取。 2).影响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伴团体,社会舆论,大众传媒及 其它社会文化因素(历史,民族,宗教等) 3).卢作孚的价值观:A:口号“服务高于一切”——对社会、对他人负 责的价值观。 B:提倡“个人为实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经济的”(事业中心论)——将国家、将社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价值观。C:培养群体的团结意识。——由小到大的个人到群体到社会的责任价值观。 4).卢作孚的“民生精神”。目标:“民生主义”;宗旨:“服务社会、便 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集中强化爱国、集团服务和艰苦创业等意识。 5).价值观与“民生精神”的联系。民生精神促进了他价值观的发展, 价值观也同时让他亲近了民。生精神,两者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2.民生公司的管理有什么特点?这对今天中国企业的管理有哪 些启示? 管理特点:1).提出了“安全、迅速、舒适、清洁”的理念,同时提 出了“服务高于一切”的口号。 2).完善业务流程、够用渠道、建立员工参与监督的制度。 3).提倡“职工股东化、股东职工化” 4).将员工教育作为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头等大事。 5).民生精神教育,居于员工训练的核心地位。 启示:1).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 2).要致力于组织的文化建设 3).注重创新,创新将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 4).重视员工,尊重员工,满足需求。 5).重视的价值观的作用 6).制定合理的用人制度要根据每个的能力安排不同的工作。 7).公司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大作业 一、联想国际化 2013年7月11日,权威市场调研机构IDC、Gartner分别发布了全球PC行业第二季度统计报告,两家的报告均显示,联想第二季度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6.7%,超越惠普成为全球第一大PC厂商。然而,联想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从2004年并购IBM的PC事业部以来,联想一度陷入经营困境。 请你从组织行为的角度,结合联想国际化过程中的实际案例,运用某一项组织行为理论进行分析,阐述联想国际化经营管理中的成败得失。 自2005年5月完成对IBM个人电脑业务收购后,联想集团将总部已到了美国罗利,在全球66个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业务版图涵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营业额达164亿美元,成功进入全球500强企业行列。 随着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成功,联想一下从一家中国本土公司成为了跨国企业。在此之前,联想只是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整个管理团队都是中国人。杨庆元也只有在中国的管理经验,联想急需一个国际化管理团队。 为了尽快熟悉、了解西方文化,贴近全球客户,当然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管理联想的国际业务,杨庆元加强了英语语言学习,举家搬迁到了美国,很快就能用英语自如的交流甚至演讲,开拓了全球视野,首先使自己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化指挥官。与此同时,为了延揽经验丰富的国际化高端人才,杨庆元除了出任董事长一职,不再担任CEO,而是聘请原IBM负责个人电脑业务的史蒂夫-沃德担任CEO。7个月后根据业务的需要,又聘请原戴尔公司负责亚洲业务的威廉-阿梅里奥替换沃德成为新一任CEO。并购之处,很多来自IBM,戴尔的外国员工担心会受到排斥,整个管理团队中弥漫着一种不信任的情绪。这种情绪,经杨庆元,沃德和阿梅里奥等高管的身体力行,及时得到了消除。 并购后在联想的近200名高管中,国际高管占到30%;三年后,在联想300人高管团队中,国际高管达到60%。以上联想的18位顶级高管中有12位是非中国国籍的全球领导人。杨庆元已经为联想组建了一个真正的,稳定的国际化团队。 除了聘请大量的非中国籍人员加入团队,联想还实施海归计划,在全球寻找那些有开拓精神,有全球化管理经验的华裔高级经理人。 1、请自行搜索有关联想公司国际化的资料,用于案例分析。资料内容可以侧重于任何方面, 例如联想并购之后国际化团队管理,领导力,新公司的员工激励,组织公平,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等。在大作业中简要呈现你搜集的素材作为论述的基础。 2、结合组织行为理论开展分析。明确你所运用的是哪一种组织行为理论并简单介绍该理论 内容。 3、1500字以上,手写和打印均可。请注意写明班级、学号、姓名。 4、最后一次课交纸质大作业,手写打印均可。过期不接受,电子文档无效。 5、 十一年前的一个金秋,年轻的杨元庆率领一帮联想高管前去美国硅谷考察学习,在参观访问了IBM、微软、惠普、英特尔等IT业巨头后,杨元庆等人不但没有因联想与这些企业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调研内容:西单商业区算是人们最爱去也是最常去的商业去了,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的东西适合各个年龄层和消费层,位于西单大街西侧的大悦城,君太百货和位于西单大街东侧的中友百货就很适合各个年龄段,消费层属于中上等,而位于西单大街东侧的明珠商场,新一代商场则就适合年轻人去,价格也是较为便宜的,像初中高中生就比较喜欢来这里了,西单商场1—3层属于中等消费层,4—7层则属于比较低等的消费层,但也要比明珠,新一代这样的商场价位稍高些。 在五一期间我选了一天,从早上9:00到晚上20:30在西单商业区进行了近12个小时的定点观察。5月2日早上9:00坐地铁来到西单,因为商场10:00才开门所以这个点人还不多,到了9:30就陆陆续续开始有不少人来,这个时段来的人一部分是在西单工作的人,还有一部分就是像我们这

么大的学生,基本都是5,6个一起,直到商场开门人也不是很多,大概又过了半个小时,人就开始多了起来。 在五一节假日期间来西单的人要比平时多很多,不过还是年轻人比较多。年龄大概在30岁以下,女生较多,基本都是以公共交通为主,他们来这的目的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主要为了购物,有很明确想买的东西,顺带看一下别的,这些人经常去的就是明珠,()新一代和西单商场,如果是消费水平较高的就更愿意去大悦城,君太,中友。第二种是主要为了和朋友小聚,顺带逛一下,这些人喜欢去的地方与第一种相同。因为是假期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比平时也多了很多,而且大多以家庭为单位一起来,以开私家车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他们来这的目的大概都是为了有目的性的购物,这些人更青睐于大悦城,君太和中友,这些商场不仅有地下停车位,而且凭当日当日消费小票还可以免停车费。在西单,到了吃饭点可以说每家餐馆都是爆满,但个人认为大家最喜欢去的还是像麦当劳,肯德基,吉野家这样的快餐,方便快捷又实惠。

环境行为学论文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广场研究 ——以沈阳市泉园广场为例 摘要 当前我国城市广场及其景观普遍存在着环境品质不高,公众满意度低的状况为实现广场的整体优化,引入环境行为学理论,关注环境与人的外在行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从沈阳泉园广场出发,建立由理论构建——广场行为分析——广场整治三个步骤组成的研究框架,由于泉园广场的历史悠久,对于现代市民的行为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更跟不上市民的行为节奏,通过实地问卷调研的方式了解市民的需求从而做出改良整治的方案。沈阳市泉园广场的实证研究表明,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广场设计研究框架是可行的,它从公共空间建设的本质入手,抓住提高广场环境品质的实质,既突出了整合设计实现的针对性,又考虑了整合研究本身的可推广性。 关键词 泉园广场;市民行为;环境行为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3) 1.1研究目的 (3) 1.2环境行为相关理论 (3) 1.2.1 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4) 1.2.2相互作用论(Interactionalism) (4) 1.2.3 相互渗透论(Transactionalism) (5) 1.3研究意义 (5) 第二章研究区域概况 (6) 2.1泉园广场区位分析 (6) 2. 2泉园广场周边功能 (6) 2.3泉园广场及周边流线分析 (7) 第三章泉园广场空间分析 (9) 3.1泉园广场空间形态分析 (9) 3.2 建筑与广场空间分析 (11) 第四章市民在泉园广场的行为分析 (12) 4.1 调查问卷总结与分析 (12) 4.1.1调查对象分析 (12) 4.1.2广场分析 (12) 4.2 市民的行为模式 (15) ——分析公共空间交通行为 (15) 第五章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19) 5.1 泉园广场及周边建筑现存问题 (19) 5.2 改进建议与措施 (19) 5.3小结 (20) 附录1 (22) 泉园广场市民意见调查问卷 (22)

建筑环境心理学 南京城市意象

南京城市意象——足下的记忆 足下的南京 南京二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一个上千万市民和无数房屋的集合;或是法国梧桐下斑驳的树影;又或是夫子庙五花八门的小吃........ 城市是由人和物的各种关系共同构成的统一体,一个真实的可以被称之为城市的集合需要上述的这种可识别性(identity),这种可识别性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特点和标识,更是生活在城市当中的人提供归属感的源泉。各式各样的事物构成了纷繁复杂的城市集合,正如各种不同的要素促生了南京的城市意象。 我们小组沿着中山东路,这条可以称得上是南京城主要干道的道路,来寻找大家意识形态中的南京。 城市意象的形成 自然因素:无形因素气候条件 有形因素地理区位,地形地貌,山体河湖,植被树种 人文因素:物化因素:城市结构,凯文林奇城市五要素(道路,边界,节点,标志,区域) 非物化因素:心理结构,制度,历史,语言,宗教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决定了南京城的可识别性。 a.气候因素 b.地理区位 c.历史及心理结构

d.道路系统 道路。这是一种渠道。观察者习惯地、偶然地或潜在地沿着它移动。它可以是大街、步行道、公路、铁路、运河。这是大多数人印象中占控制地位的因素。沿着这些渠道,他们观察了城市。其他环境构成要素沿着它布置并与它 相联系。---------------------------------------------by 凯文林奇 同样是由古城发展而成的城市,中山东路作为南京道路的代表并不像是北京的道路那样夸张的尺度,也不想苏州老城区那样狭小,因为城市空间结构成组团式跳跃分布,因而城市具有宜人的尺度和出行距离,自行车作为南京的日常交通工具,自行车道随处可见。最令人影响深刻的是南京道路旁的法国梧桐。不仅仅是因为那南京的气候地理条件适于法国梧桐的生长,更是因为民国时期南京道路两旁的行道树都是法国梧桐。这些法国梧桐使人与历史,人与城市,城市与人发生关系,提醒人们南京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让市民对南京这座城市产生归属感。例如南京老城最早的主干道中山路,它联系着明故宫,总统府,中山门,新街口等重要的城市标志或区域,各种要素沿着它布置或与它相联系。 e.边界 边沿。这是不作道路或不视为道路的线性要素。 是两个面的界线,连续中的线状突变。如:河岸、 路堑、开发区的边界、围墙等。这是横向的而不是 纵向的坐标。也许是一种屏障,当然多少会有些贯 通,但使一个区域与另一个区域分隔了。它或者是 一条缝,或者是一条线,两个区域以此为联系。虽 然边沿不如道路的控制性强,但对多数人来说仍不 失为一种重要的构成特征。尤其是在把一般化的区 域联系起来时,它具有水道和城墙构成城市轮廓线 所起的同样作用。 ---------------------------------------------by凯文林奇 说到边界,即会想到内外,轮廓,隔离。而说到南京的边界,即会想到南京的古城墙。南京的古城墙修筑于明朝,当时作为古代军事的防御设施,历代的都城都在城墙之内,由于年代久远和早期的规划方略,南京古城墙保存的并不完整,如今,宫城、皇城、外郭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依然屹立。所以,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当然,如今的城墙早已不是为了作抵御外敌只用,而是作为一种历史遗迹和文化符号而存在,甚至是城市象征。 f.区域 主要指的是城市中中等或较大的部分,是两度 范围的。它在观察者心理中产生进入“内部”的感 受。它拥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一般是从内 部观察的,如能在外部可看到,也可作为外部的参

关于“身边的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关于“身边的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 凌海市温滴楼小学孟轶男 指导教师:孟轶男 研究时间:2015年12月-2016年3月 年级班级:六年三班 组长:安航 小组成员:董婉意、方越兴、陈诗云、董婉茹、王靖博

关于“身边的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 近年来,我国在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有些地方仍有污染问题且却越来越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本文重点分析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倡议 【关键词】:污染现状、污染形式、污染原因 【正文】: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为此,我深深感受到作为六年级的小学生更应关注人类共有的生存环境—─地球,并确定了本次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二、研究方法 交流法:小组成员进行问题、意见交流 查询法:进行网络查询 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 个别谈话法:社区街头、校园随即找人问谈 图表统计法:进行整理归纳 参加的学生名单及简要分工:安航(制定研究设计方案)、董婉意(实际调查)、方越兴(查阅资料)、陈诗云(调查问卷)、董婉茹(统计表)、王靖博(学习报告)

三、研究过程 我们本次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就是“身边的环境污染”调查报告,研究调查有关环境方面的内容,并且我们还确定了美丽家园、病态家园、拯救家园、未来家园四个调查内容。 第一步:确定主题,制定研究计划、方案 第二步:进入社区周边环境,实际调查,争取家长、学校、社区的配合 第三步: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完成主题 第四步:调查问卷 第五步:完成统计表 第六步:完成学习报告 四、研究成果 我们身边造成污染的污染物是: 1、公共厕所排出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恶心。 2、工厂排出的废水又黑又臭,还浮着一些秽物。 3、工厂排出的废气很刺鼻,会散发到小镇的各个角落。 4、化肥厂排出的气体中含有粉尘、铅、煤灰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5、公园的草坪上常有游人丢弃的垃圾,既不卫生,又影响市容。 上面介绍的污染物对动物,植物也有极大的危害。 例如:臭气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造成的近期的危害:使空气变得臭气熏天,而且使排洪水进一步的污染。 远期的危害:使人身体的免疫力不断下降,对人肺部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死亡。

环境行为学调研报告

环境行为学调研报 告

基于使用者行为的 武汉植物园景观意象设计分析 姓名:黄唯学号: U 14714 姓名:檀文佳学号: U 14700 班级:城市规划1101班

基于使用者行为的武汉植物园景观意象设计分析 檀文佳U 14700 黄唯U 14714 城市规划1101班 摘要:本文以武汉市植物园为例,基于多种调研方法的综合运用和大量一手资料,从使用者行为的角度,对景观意象进行调研分析。运用了城市意象理论,对 植物园内的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这五种构成要素进行归纳分析,重点探讨了其景观意象的可辨识度与路径问题,发现了武汉市植物园于游览者种种不便之处,并提出相关解决建议,探索植物园景观构成的理想模式。 关键词:植物园,景观意象,可辨识度,路径 目录: 基于使用者行为的武汉植物园景观意象设计分析 第一章绪论 1.调研背景及意义 1.1概念界定 1.2调研目的 2.调研方法与思路 2.1调研前针对对象的分析 2.2调研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调研与分析 1. 植物园意象的构成要素

1.1 植物园路径 1.2 植物园边界与区域 1.3 植物园景观节点 1.4 植物园主要地标 2. 植物园的意象的可辨识度 2.1 使用者心理生理行为习性分析 2.2 植物园视觉质量 2.3 景观的辨识性 2.4 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可意象性 3. 儿童,老人眼中的植物园意象 3.1 儿童,老人的认知地图能力 3.2 儿童画中各环境要素出现频率分析 3.3 植物园景观针对儿童,老人的设计 4. 植物园内寻路 4.1 寻路的过程 4.2 空间的影响 4.3 植物园路径的趣味性与通达性 4.4 植物园中的厕所的通达度 4.5 植物园中的迷路情况 第三章总结与建议 1. 路径及节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2. 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

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 摘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建筑,我们活在建筑之中,建筑活在我们的手中。建筑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关乎建筑的生与死,当一个建筑空间不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需求时,这样的空间将不被人们所认可和使用,将难逃被毁灭或改造的命运。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体,让建筑尽可能满足人的心理和空间需求。本文将通过对已建成使用的两处建筑体进行分析,通过建筑空间行为调查来阐明建筑空间中蕴藏环境心理学知识,最终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帮助人们设计出实用建筑。建筑环境心理学作为现代建筑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起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还体现着建筑的永恒价值,环境心理学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如何将环境心理学合理的运用于建筑设计中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人环境 1.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探索和思考过程中,人类不断解释人与环境的关系,同时也不断利用和改造环境,借以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在这一过程中,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 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实质环境与人类行为及经验之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的学术领域很广,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建筑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核心,是探讨人与环境的最适化,最适化是一种理想的形式,它强调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目标取向与循环本质,具有很大的启发价值。它主要是研究环境和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互相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心里发生发展的规律。环境心理学是对行为与构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 环境心理学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对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与其周围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它作为一种新观念下的建筑理论,自世纪年代确立以来,迄今已逐渐发展完善。它是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的,在继承和吸收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它研究的主要过程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分析,寻求最佳刺激,再根据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 环境心理学使广场设计不断地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通过对环境的调查分析,寻找最合理的设想,一切结合人的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广场周围的环境。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广场设计更加的合理,使人感到舒适,达到人性化。因此,在城市广场空间环境设计中引人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将有助于创造真正舒适、健康、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