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言文实词全解

文言文实词全解

文言文实词全解
文言文实词全解

文言文实词12个详解

——杜河

①能够:“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②攻破,战胜:“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秦晋殽之战》

③完成,成功:“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

④克制,约束:“克已复礼为仁”《论语》

⑤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子克家”(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克家:担当家务)《易》

⑥限定、约定。(与克期俱至)《后汉书·钟离意传》

⑦通“刻”,刀刻、雕刻。(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史记·李斯列传》:

①怜爱,爱:“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种树郭橐驼传》

②悯,同情:

“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

《祭妹文》

【可怜】⑴值得怜悯:“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登楼》

⑵可惜:“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

⑶可爱:“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①益,更加:“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宋人有得玉者》

②满:“拥众数万,马畜弥山”《苏武传》

③长,久:“旷日弥久”

①没有谁,没有什么:“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种树郭橐驼传》

②不,不要:“童子莫对,垂头而睡”《秋声赋》

③通“暮”,日落的时候:“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④莫如:不如。(莫如以吾所长攻敌短)《冯婉贞》

⑤通"漠”,广大。(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庄子逍遥游》

⑥表测度、或许。(其事体莫须有)《宋史·岳飞传》

①你,你的:“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②却,竟然:“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③是,就是:“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无乃】莫非,岂不是:“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秦晋殽之战》

④如此。(子无乃称。《庄子》)

⑤仅。(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之死》

⑥于是,就。(良乃入,具告沛公)《鸿门宴》

⑦才。(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战国策》

①皇宫:“近日上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训俭示康》

②同“纳”,接纳,使进入:“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

③里面,跟外”相对。(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

④内部,常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⑤内心。(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出师表》

⑥通“纳”,放进。(内狼于囊)《战国策·燕策》

⑦交纳。(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秦始皇本纪》

①规定的时日,期限:“以五年为期”《病梅馆记》/“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②约会:“期我乎桑中(桑中:地名)”《诗经?桑中》

③希望,要求,企及:“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

④(jī)期服,为亲属服丧一年:“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⑤限度。(征敛无期)《吕氏春秋·怀宠》

⑥必,至。(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

①(jī)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②相当于“嘉”“宜”的意思:“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孔雀东南飞》

[不祥,不佳]”【数奇】命运不好:“以为李广老,数奇”《史记·李将军列传》

③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

④以……为奇,惊异。(大将军邓骘(zhì)奇其才)《张衡传》

⑤珍贵的。(此奇货可居)《史记·吕不韦列传》

⑥使人不测的。(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三国演义》

①调动官职,特指晋升:“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苏武传》

②贬谪,放逐:“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并序)》

③变化:“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兰亭集序》

【左迁】降低官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

①要求,请求,请你做某事:“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示,请允许我做某事:“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请教,请示。(诸将请所之)《资治通鉴》

④宴请。(乃置酒请之)《资治通鉴》

⑤请命:①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疾苦②请示③请求任命官职

⑥愿意。(请献十金)《公输》

⑦谒见、谒问。(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⑧邀请、约请。(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魏公子列传》

①尽,完结,用尽:“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②困窘,处境困难:“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指南录后序》

③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④穷尽。(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龚自珍《病梅馆记》

⑤寻求到尽头。(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⑥僻、荒。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虽隐居穷巷陋室,无置锥之地,而庄公不能与争名矣。”

⑦穷冬,严冬。(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①离开,离去:“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②距,距离:“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鸿门宴》

③通“弆”(ju),收藏:“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苏武传》

④过去的。(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白居易《琵琶行》

⑤除去,除掉。(为汉家除残去秽)《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⑥表示动作的趋势。(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⑦丢弃、厌弃、失掉。(人所畔者,天所去也)《后汉书》

⑧前往、到……去。(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⑨去去:越去越远,往前走了又走。(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雨霖铃》

文言文实词1

最常考文言实词100例 (一) 1. 爱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吝啬)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通“薆”,隐蔽)2.按 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审理)遂西定河南地,按榆溪旧塞(巡视)按之当今之务(考察)3.拜 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授予官职) 4报 报任安书(回复)使者还报(报告)5.鄙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境)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6.壁 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军营)相如与(卓文君)驰归成都,家徒四壁(墙) 7病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8除. 洒扫庭除(台阶)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修治,整理)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承蒙国恩,除臣冼马(授予官职) 9.次 师进,次.于陉(临时驻扎)贤能不待次而举。(按顺序排列,等次)10.卒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终于)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通“猝”,突然) 11.趣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舍:进退或退止。趣是通假字,通“趋”) 趣赵兵亟入关(通“促”催促)12.存: 存.诸故人,请谢宾客(问候)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思念)13.贷 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宽恕)宋饥,竭其粟而贷之(施予)14.逮 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趁着)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及,达到)15.德 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感激) 16.登 五谷不登(庄稼成熟)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当即)17.典 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主管) 18.点 沙场秋点兵(检查核对)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删改)19.多 多见其不知量也(只仅仅) 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称赞) 20.夺 舅夺母志(强行改变)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耽搁)

干货:一篇文章搞定高考文言文全部实词、语法5

第五段 质明始霁,罢甚,然念及亡是公存亡莫卜,欲蚤至山中,不敢息。逾午,始入山。山口有茅店,询之,知长者居山之阴,而连山纵横,略无阙处。遂以驴寄逆旅主人而徒焉。山行十里许,忽闻丛林中一声呼哨,斯须而强人列陈阻于前。为首者庞然修伟,黑面多须。从者无虑数十骑,而步卒百余继其后,皆被甲执兵。其一吼曰:“大王在,胡不跪?”先生趋避不及,遂就禽。为首者下马坐巨石上,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声如乳虎,曰:“汝来前!孤,山主也。据山称雄,尔来十余载矣,官军不敢犯孤境。尔何物狂夫,擅入吾寨,其欲血孤刀乎?”先生蛇行匍匐以进,跽而泣曰:“请诉之,愿大王垂听。小人中山布衣也,友人病危,吾不忍坐视其死,入山诣子虚长者,以延友人之命,仓皇不能择路,是以误入大寨,罪当死。身死固不足惜,特以不得延医活友为恨耳,惟大王哀之。”言已,涕如雨下。为首者曰:“然则,君义士也。”顾谓徒属曰:“杀义士,不祥莫大焉。释之,以成其志,且劝好义者!”又谓先生曰:“吾等虽啸聚山林,非草寇之比,君勿惧。子虚长者,仁人也,居山之阴,君须跻山之颠而北下,始得至其家。速诣之,以救乃友;然长者每采药于千山万壑间,吾辈亦鲜遇之,虞君不得见耳。”先生再拜致谢而后去。 勾连教材实例 100.质明:天刚亮。质:刚刚,正。 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 质明启钥。《狱中杂记》 101.霁:雨[雪]后天气放晴。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滕王阁序》 102.念:想,考虑。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103.蚤:通“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104.始: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浙江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板块专题一文言文阅读题型文言实词教案

五方法落实文言实词 浙江《考试说明》中对于实词的考查表述为: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和偏义复词等方面。“在文中含义”实际上就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进行推断。具体的推断办法主要有五种: [方法阐释] 1.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性、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对应训练] 在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梁祖陈.师河朔陈:部署 B.契丹之寇.幽州也寇:盗贼 C.向.晚皆有归志向:将近 D.王其勉.之勉:努力 【解析】B项“寇幽州”应为动宾短语,所以把“寇”解为名词“盗贼”错误,名词+名词,应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这里的“寇”应为动词“侵犯”。句中“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全句可译为“契丹侵犯幽州”。由此例不难看出,有时掌握了这一要点,一招足以定正误。 【答案】B 2.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这个相对稳定的语境来判定实词的含义,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2018·高考浙江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必自称曰儒发言:发表意见 A.发言 .. B.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拘:束缚,拘束 C.牧亦坐是废.废:(被)罢免

D.实宽良有治行 治行:政绩 .. 【解析】根据语境,“发言必自称曰儒”的意思是“现在的士大夫,开口一定自称儒生”。这里的“发言”不是“发表意见”的意思,而是“开口”的意思。 【答案】A 3.联想印证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日常用语中大多能找到落脚点,因此,考生要善于联想已知,举一反三,相互比照,准确理解词义。 (2017·高考浙江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期:期待 也可惜:令人惋惜 B.真可惜 .. C.使圣人微.旨不传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参:检验 【解析】B.“真可惜也”应该是“确实令人仰慕”的意思。本题C、D两项可运用联想印证法。C.“微旨”中“旨”意即“思想”,是名词,那么“微”应为形容词。运用联想法,从“微言大义”即可知“微”为“精深微妙”之意。D.同样运用联想法,《劝学》中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句子,其中“参”为“检验”之意,将其意代入“参之于上古”,可判断D项正确。 【答案】B4.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例如:“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此为对偶句,由上句“封”为动词“封赏”可知,下句“礼”也当为动词“礼遇”,而不能译为名词“礼节”。 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将:将军 B.通五经,贯.六艺贯:通晓,精通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可以亡身逸豫:安逸,享劳 .. D.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任用

最新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实词讲解学习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实词 一、问题描述: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涉及到哪几类文言实词?主要从什么角度来对文言实词进行考查?如何在文本中正确解释实词的动态意义? 二、复习范围 1.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今词义变化 2.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例:“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3.通假字 通假字,即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 4.

(2)动词的活用

(3)形容词的活用

三、方法指引

四、例题阐释 例1.(2017年真题)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曾祖敏,拜尚书左丞。卒,赠并州刺史。祖嶷,字元达。以从征平原功,进爵为侯,位冯翊太守,赠幽州刺史。父季真,位中书侍郎,卒于安远将军、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 为冀州镇东府长史,以货贿事发,除名。后侍中崔光举为国子博士,仍领尚书左户部。李崇为都督北讨,引莹为长吏。坐截没军资,除名。未几,为散骑侍郎。孝昌中,于广平王第掘得古玉印,敕召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令辨何世之物。莹云:“此是于阗国王晋太康中所献”乃以墨涂字观之,果如莹言,时人称为博物。 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以命归之,必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选自《魏书》,有删减)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1)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 1、爱 (1)名词。恩惠。(2)动词 ①加惠于人。 ②喜爱,爱护。 ③吝惜,舍不得。 ④怜惜。 ⑤通"",隐蔽,躲藏。(3)形容词。吝啬。2、安 (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②安稳。 ③安全。 ④安定。 (2)动词。 ①养生。 ②安置,安放。 ③使……安定。 (3)代词。哪里,怎麽。 3、被 (1)名词。被子。(2)动词。 ①覆盖。 ②遭受,遇到。 ③施加,施及。 (3)介词。表示被动。(4)通"披",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②披散,披着。 4、倍 (1)动词。 ①加倍。 ②增加。 ③通"背",背向。 ④通"背",违背。⑤背叛。 (2)量词。照原数加一 次。 (3)副词。越发,更加, 倍加。 5、本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②草木的干茎。 ③根本。 ④本业,指农桑。 ⑤稿本。 ⑥版本。 ⑦奏本。 (2)量词。 ①草木花卉一株称一 本。 ②书籍一册称一本。 (3)动词。推究本原, 考查。 (4)形容词。原来的。 (5)副词。本来,原来。 (6)复合词。本心:指 心的自然状态,本性(即 所谓人所固有的羞恶廉 耻之心)。 (7)介词。本着,根据。 6、鄙 (1)名词。边界地方。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 邑)。 ②动词。轻视,看不起。 (3)形容词。鄙陋,见 识浅,庸俗。 (4)复合词。 ①鄙人。 ⅰ、自称的谦词。 ⅱ、鄙俗,不开化的人。 ⅲ、乡下人。 ②鄙贱:粗野而又地位 低微。 7、兵 (1)名词。 ①兵器。 ②士兵,军队。 ③战略战术。 ④战争。 (2)动词。 ①侵略。 ②以兵器杀人。 (3)复合词。兵符:古 代调兵用的凭证。用铜、 玉或木石等制成,状如 虎,又称虎符,剖成两 半,国君和统帅各掌握 一半,以便对证。 8、病 (1)名词。 ①重病。 ②弊病,缺点。 (2)动词。 ①生病。 ②使成病态。 ③担心,忧虑。 ④受困。 ⑤损害。 ⑥责备,羞辱。 (3)形容词。 ①困苦。 ②疲劳。 9、伯 (1)名词。 ①排行第一的,老大。 ②伯父。

高考文言文全部实词、语法7

第七段 二叟同行,涂经乡所入兰若,先生因述遇鬼事,指示曰:“此寺,吾之所遇鬼也。予当死之矣。”长者笑曰:“嘻!先生不亦惑乎!鬼神者,心之幻景耳。安能受人祸!足下知者,曷为信此哉?”适寺旁有田父五六人,辍耕坐陇上。长者偕先生就而问焉,并述向之所见。田父掩口胡卢而笑,曰:“君误矣!彼缢妇者,吾村王氏妾也,不为恶姑所容而自经焉。子所见女鬼者,吾村李氏妇也。家素贫,今岁饥,赋敛又重,衣食不给,夫新丧,其子昨又夭矣。妇抢呼欲绝,悲极而入邪魔,夜半病作,发其子之坟取尸以归。自言其首为寺鬼所伤。君无问,何由知其乃先生为也?”言已,皆大笑。 勾连教材实例 172.涂:通“途”。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173.乡:通“向”,先前,从前。 乡师而哭。《崤之战》(通“向”,面向) 174.指示:“指着[出]……给……看” 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175.不亦……乎?:固定结构,“不也太……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176.景:通“影” 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景翳翳以将入 《归去来兮辞》 177.安能:怎么能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 183.向:先前,从前。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兰亭集序》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石钟山记》

184.掩口胡卢而笑:强忍着以免笑出声 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促织》 185.为……所:被动结构。 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 皆为陛下所成就《苏武传》 186.新:新近,刚刚。 二男新战死《石壕吏》 赵太后新用事《触龙说赵太后》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谐。《赤壁之战》 178.曷为:“为曷”的倒装,“为什么”。 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 179.适:恰好,刚刚。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雁荡山》 适大病,不能行。《谭嗣同》 180.父(fǔ):古时对老年男子的称呼。 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渔父见而问之。《屈原列传》 181.偕:陪同,一起。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诗经·氓》 182.就:靠近 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187.发:打开,挖开。

高中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教师版)

文言文重点实词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有二心)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扎、驻军)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边邑)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希望)图:(考虑)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假如没有)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因:(依靠)敝:(损害) 以乱易整,不武。易:( 替代 ) 《荆轲刺秦王》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 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轻微转折)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比:(并、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遭受) 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原谅)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 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飨:(犒劳) 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交往)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官吏、人民)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估计) 沛公不胜杯(bēi)杓(sháo)胜:(能承受、能承担)沛公起如厕如:(往、到) 【第二册】 《离骚》 謇朝淬而夕替替,废弃、贬斥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宁溘死而流亡兮溘,突然,忽然 进步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岂余心之可惩惩,受创而改变 《诗经》 将子无怒将,请,愿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差错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无,没有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悼,伤心 《孔雀东南飞》 何意致不厚致,招致,招来 渐见愁煎迫见,被 便言多令才令,美好 多谢后世人谢,告诫告诉 谢家来贵门谢,辞别 阿母谢媒人谢,辞谢 否泰如天地否,坏运气泰好运气 赍钱三百万赍,赠送 叶叶相交通交通,交错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适,出嫁 处分适兄意那得敢自专适,按照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适,刚才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相约渠他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译为“我”《兰亭集序》 列坐其次次(旁边)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信(确实,实在) 所以游目骋怀所以(用来……的办法)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以 (……的原因 ) 致(情趣) 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至,及) 《赤壁赋》 举酒属客属(劝酒) 举匏樽以相属属(劝酒) 纵一苇之所如如(往) 方其破荆州方(当)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盖(如果) 《游褒禅山记》 盖音谬也盖(大概) 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夫夷以近夷(平坦)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亦相之至(到了)相(帮助) 何可胜道也哉胜(尽,完)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学者(治学的人)

学习文言文入门的语法常识

学习文言文入门的语法常识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在文言文中,实词的数量比虚词多得多,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淀,才有可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文言文。学习文言实词,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区别古今词义的异同。 汉语从右代发展到今天,词义持续演变,其中一些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中极少一部分的意义,古今意义没有什么变化,这类词对于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会造成什么困难。但另外有一些词语,文言文中虽然常用,但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今词义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词义的扩大。 词义扩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使原义成为新义外延的一部分。例如“秋”,指由一个季节扩大到指全年;“睡”指由坐着打瞌睡扩大到指睡眠。 (2),词义的缩小。 词义缩小是指词义所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宽泛到狭窄,使新义成为原义外延的一部分。例如:“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汉,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现在,“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臭(xiù)”,由泛指所有气味到专指秽气。“汤”由泛指热水、开水到专指菜汤、肉汤等。 (3),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如“学者”,古代指“求学的人”,如“此所以学者不能够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汪》),现在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小姐”,古代指对末出嫁的女子或有权势人家的末出嫁的女子,现在,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其意义基本上变成了指有不正当行为的女子。如果你称呼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为小姐,那么,这位小姐会很生气的向你瞪白眼,以示她不是小姐。 (4),词义的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例如,“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个中性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别人的坏话,是个贬义词。

考点跟踪突破17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与虚词)

考点跟踪突破17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与虚词) 一、(2016·青岛改编)文言文阅读 子犹①曰:贫者,士之常也;俭者,人之性也。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故曰“性也”。然则俭不可乎?曰:吝不可耳。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 郑余庆素吝。一日,忽召亲朋数人会食。众皆怪之。侵晨赴之。日高,余庆方出,呼左右曰:“吩咐厨家蒸烂去毛,莫拗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又久之,盘出,酱醋亦极香新。但见每人前粟饭一碗,蒸葫芦一枚,皆匿笑强进。 王罴性俭率。镇河东日,尝有台使②至,罴为设食,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③爨④造成,用力不少。尔之择选,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子犹:即本文作者冯梦龙。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派出的使者。③舂(chōnɡ):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④爨(cuàn):生火做饭。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忽召亲朋数人会.食会:适逢 B.众皆怪.之怪:觉得……奇怪 C.皆匿.笑强进匿:偷偷地 D.乃裂去薄饼缘.缘:边缘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C.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D.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对》) 【点拨】示例句意:贫穷了不得不节俭,但是节俭的人不一定贫穷。而:表转折,但是,却。A:句意:我畅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而:表顺承。B:句意: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而:表并列。C:句意:大呼小叫的喊别人过来再给他。而:表顺承。D:句意: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富足却不知道爱惜。而:表转折,但是,却。与例句相同。故选:D。

文言文实词特殊用法整理

文言文语法现象整理 一、古今异义 1.其他祖父 ..积(祖父和父亲) 2.吾祖死于是 ..(在这件事上) 3.汪然出涕.曰(眼泪) 4.而乡邻之生日 ..蹙(生活一天天地) 5.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6.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更不必说) 7.牺牲 ..玉帛,不敢加也(猪、牛、羊等祭祀品) 8.叶徒相似,其实 ..味不同(它们的果实) 9.有托其妻子 ..于其友而之楚游者(妻子和儿女) 10.今齐地方 ..千里(土地方圆) 1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 12.又安敢毒.耶;若毒.之乎(怨恨) 13.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 ..也(值得可惜) 14.至若春和景.明(阳光) 15.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朝廷) 16.余悲.之(同情) 17.永之人争奔走 ..焉(争着做) 18.君将哀.而生之乎(可怜) 19.以尽吾齿.(岁月) 20.复前行,欲穷.其林(走到尽头(尽)) 21.率妻子 ..(与世隔绝的地方) ..邑人来此绝境 2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请) 23.未果,寻.病终(不久) 24.后遂无问津.者(渡口) 25.衣食所安.(养生的) 26.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扩大)(规模)27.薄.暮冥冥(迫近) 28.沙鸥翔集.,锦鳞 ..游泳(栖止)(水中美丽的游鱼)29.或异二者之为.(行为) 30.是进.亦忧,退.亦忧(做官)(隐居)3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归依) 32.舜发.于畎亩之中(被推荐) 33.陶后鲜.有闻(少) 34.坐.盗(犯....的罪) 35.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映) 36.以其境过清.(冷清清) 37.小大之狱.(诉讼案件) 38.亭亭净植.(竖立)

初中文言文阅读实词篇之一

初中文言文阅读实词篇之一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合:聚集 B.先主斜趣.汉津趣:奔赴 C.适.与羽船相值适:前往 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拒:抵御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清静亡.为通“无”,没有B.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奇:对……到惊奇C.而雄三世不徙.官徙:迁移 D.而论.不诡于圣人论:观点 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避之数岁.(年) B.因复更.射之(重新) C.广之将.兵(将军) D.上山阵.(布阵)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山阴王氏佣.也(被雇用的人) B.嘉靖间,倭寇.绍兴(盗贼) C.乡人义.姚长子(以……为义) D.纵.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 5.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 ..(两小无猜)无猜: (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没齿难忘)没齿: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鉴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惶诚恐 B.时已薄.暮莫辞酒味薄.厚积薄.发 C.汝等何足.污我手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挂齿 D.公及夫人皆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见异.思迁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A.得异.石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且为.铭曰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C.明年 ..,政通人和 ..至黄州越明年 D.求.砚不复得求.石兽于水中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绠不可竭.(_____)(2)三日而后汲.视(_____)(3)悦.人襟灵(_____)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卒.逢暴雨(______) (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______) (3)皆宜.远观(______) (4)悉.是晚景(______) 1题原文: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

高考文言文阅读实词解析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实词解析技巧 文言文阅读是我们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方式,是高考语文必考的内容。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覆盖面广,分值大,但失误率也较其它知识点要高。笔者就近几年高考题对实词的考查做了一些探究,总结了一些判断解题的方法,望专家批评指正。 技法一:根据语境度意法。这也是实词判断的总原则。判定多义的词语在具体句子中的特定含义,就要根据该词语上下文的意思来考虑,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对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应结合上下文进行整个语句的理解,而不是一知半解,断章取义。例如2011年高考北京卷第6题,下列词语中 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不记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从语境看,是谈君王对大臣的 评价不能看大的功劳,要看重小的好处,所以,答案给出“略”为“简略”是不合语境意的,应为“大体,主要”之义。 技法二:代入检验法。这也是判断实词意义的最常用的方法。2011年高考全国卷第8题,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 解题方法可以用代入法,本题的“长”读 “zhǎng”,通“掌”,无论知识还是文句理解,都非 常熟悉,便立即排除之;“结”在“结兵自守”中显然是“聚集、聚合”等意,也可立即排除;“赞”在“留幕府赞军事”句意中显然是“辅佐、协助”等意,亦可立即排除。C项中“数延见”一句大意是“邓愈要见熊鼎”,据此来理解,“延”应该是“邀请、延请”之意。 技法三:由音推意法。文言词语中通假字与本字有着语音关系,即字音相同或声韵的部分相同。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用本字义来推断所通之字的意思。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中的“倍”,“屈原既嫉之,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屈原列传》)中的“反”, 分别与“背”、“返”的读音相同,它们是通假关系,由本字“背”、“返”可推断“倍”、“反”分别为背叛、返回的意思。2012年课标全国卷第4题,下列句子

文言文阅读--实词

文言文阅读--实词 高三 2014-04-18 22:24 文言文阅读--实词 一、基础知识回顾 1.一词多义。 例如,关于笔画最少的“一” ①一人,一桌而已(《口技》):------------------------ ②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③用心一也(《劝学》);----------------- ④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 例如,关于“幸”字的含义 ①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说》)-------- ②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 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⑥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2.古今词义变化或古今异义 例如 1、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指--------------,现在专指-------------。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中的“牺牲”本指---------------,现在已表示为---------。 3、凭轩涕泗流的“涕”本指------------现指-----------。 4、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鄙”--------;现指-----------。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文中指-----------;现在指 -----------。绝境,文中指--------;现在指------------------------。 4.古今通假。 5.词类活用。 (1).动词活用现象。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中的“至”,表示---------- (2).名词活用现象。 ①如“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盟”表示-------------。 ②“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记》)中的“墓”表示----------------。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中的“王之”-----------------------。 ④“吾从而师之”(《师说》)的“师之”,就是--------------------------------。 ⑤“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廷”表示-------------------------- ⑥范增数目项王。目-----------------------------。 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 。 ⑧沛公军霸上。军---------------------------------- 。 (3).形容词活用。 ①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中的“长”表示---------------。“短”表示------------------。

150个文言实词解释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 目录 1、爱 2、安 3、伯 4、被 5、倍 6、本 7、鄙 8、兵 9、病 10、察 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21、从 22、达 23、殆 24、迨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51、及 52、即 53、既 54、假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 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 120、兴 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 130、贻 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 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 150、坐 1、爱 (1)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 (2)动词 ①加惠于人。(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左传》)

初中文言文阅读实词篇之一

初中文言文阅读实词篇之一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合:聚集 B.先主斜趣.汉津趣:奔赴 C.适.与羽船相值适:前往 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拒:抵御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清静亡.为通“无”,没有B.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奇:对……到惊奇C.而雄三世不徙.官徙:迁移 D.而论.不诡于圣人论:观点 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之数岁.(年) B.因复更.射之(重新) C.广之将.兵(将军) D.上山阵.(布阵)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山阴王氏佣.也(被雇用的人) B.嘉靖间,倭寇.绍兴(盗贼) C.乡人义.姚长子(以……为义) D.纵.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 5.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无猜:(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没齿: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鉴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惶诚恐B.时已薄.暮莫辞酒味薄.厚积薄.发C.汝等何足.污我手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挂齿D.公及夫人皆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见异.思迁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A.得异.石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且为.铭曰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C.明年 ..,政通人和 ..至黄州越明年 D.求.砚不复得求.石兽于水中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绠不可竭.(_____)(2)三日而后汲.视(_____)(3)悦.人襟灵(_____)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卒.逢暴雨(______) (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______) (3)皆宜.远观(______) (4)悉.是晚景(______) 1题原文: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2题原文: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 徒官。 3题原文: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4题原文: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 6题原文: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公鉴其诚,纳之。 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 群盗罗拜马前乞命。书儿曰:“汝等何足污我手。”喝令去。 从容回骑,禀白于公曰:“托大人福庇,幸不辱命。”公及夫人皆异之。 7题原文: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 8题原文:清白堂①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 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 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一)-作文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一)-作文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一) 为便于广大文言阅读者,学习者能够有系统的进行学习,特将常用个实词的一词多义进行系统的整理,每个词的义项基本上以《辞海》的解释为依据,尽量以本义、引申义的顺序排列。 目录、爱、安、伯、被、倍、本、鄙、兵、病、察、长、朝、池、曾、乘、城、诚、除、传、辞、从、达、殆、迨、当、道、得、度、短、多、发、方、非、复、负、盖、鼓、故、顾、固、归、国、过、何、恨、后、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进、尽、就、举、绝、堪、克、类、怜、临、弥、名、末、莫、乃、内、判、期、奇、迁、请、穷、求、去、劝、却、如、若、善、稍、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遂、率、说、私、素、汤、涕、通、徒、图、退、亡、王、望、恶、微、闻、相、谢、悉、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引、右、逾、狱、再、造、知、置、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爱()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动词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左传》)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⑤通"",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静女》)()形容词。 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安()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述而》)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琵琶行》)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全。 谢庄遂安。 (《冯婉贞》)④安定。

文言文中实词答题技巧

文言文中实词答题技巧 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相关知识) 一词多义的`产生:①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②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③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④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⑤词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根据义项之间的以上5种内在关系识记 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 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 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 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重点掌握黑体词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30个实词释义(五)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30个实词释义 (五) 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30个实词释义(五) T 通: 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 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 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 4、整个(通计一舟) 5、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6、贯通(中通外直) 图: 1、想(不图观瀑一至于斯) 2、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3、画(命工吏图而书之) 徒: 1、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推:

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 2、推广(其亦欲推其事) 屯: 1、堆积(大雪屯门) 2、停驻(屯大泽乡) W 望: 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 2、看见(望桓侯而还走) 为: 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 2、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3、是(此不为远者小) 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5、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6、刻有(为人五) 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 8、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谓: 1、说(谓为信然) 2、对(谓先主曰) 3、是(太守谓谁)

4、认为(予谓莲) 5、商量(舍人相谓曰) 6、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 7、命名(太守自谓也) 文: 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 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 3、彩饰(舍其文轩) 闻: 1、听说(余闻之也久) 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X 下: 1、攻下、攻克(蕲下) 2、向下(曰光下澈) 3、往下走(下见小潭) 鲜: 1、鲜艳(芳草鲜美) 2、xiǎn,少(陶后鲜有闻) 贤: 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2、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相:

干货:一篇文章搞定高考文言文全部实词、语法4

第三段 先生与老妻计曰:“故人过我而死焉,无乃不可乎!雅闻百里外山中有子虚长者,世操医术,人咸以今之扁鹊称之。诚能速之来,则庶几白骨可肉矣。惟路险,家无可遣者,奈之何?”老妻曰:“虽然,终当有以活之。妾谓坐视故人死,是倍义尔,窃为君不取也。夫败义以负友,君子之所耻,孰若冒死以救之?”先生然之,曰:“卿言甚副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纵有祸,固当不辞也。”遂属老妻护公,而躬自策驴夜驰之山中。 勾连教材实例 39.计:(商议)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40.过:(拜访) 《过故人庄》 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赤壁之战》 41.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置杯焉则胶。《逍遥游》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42.无乃……乎?(固定结构,“恐怕[莫非]…吧”) 无乃后乎? 《勾践灭吴》 43.雅闻:(向来[平日]听说;常常听说)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张衡传》 44.操:(从事)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也。《促织》 45.咸:(都)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询。《桃花源记》 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46.诚:(如果) 诚能的樊将军之首,与燕亢之地图献秦王。《荆轲刺秦王》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陈涉世家》 诚如是,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也。《孟子见梁襄王》 47.速:(请) 成语——不速之客 48.庶几:(表推测,差不多,大概)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中兴机会,庶几在此。《指南录后序》 49.奈何:(固定结构,“拿……怎么办”) 为之奈何?《鸿门宴》 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50.有以:(有用来……的办法) 臣有以得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51.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52.倍:(通“背”,违背) 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徳也。《鸿门宴》 53.窃为君不取也: 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54.负:(辜负,对不起)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55.孰若:(哪里[怎么]比得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