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五章

第五章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显成本和隐成本?怎样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理解这两个概念?

答题要点:

(1)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2)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讲,这笔支出的总价格必须等于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相同的生产要素使用在其他用途时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否则,这个企业就不能购买或租用到这些生产要素,并保持对它们的使用权。

(3)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4)隐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以获得更高的报酬。

2、简要说明当厂商经济利润为零时,其是否得到了全部的正常利润。

答题要点:

(1)企业的所有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构成总成本,而企业的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

(2)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因此正常利润是隐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3)当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了全部的正常利润。

说明:对于正常利润的概念,有些书上定义为等同于隐成本,但课本将其定义为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3、简要说明在短期中,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答题要点:

(1)MC(Q)=w/MPL 公式表明:边际成本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2)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MPL是先上升,达到一个最高点后再下降,故边际成本MC是先下降,达到一个最低点后再上升。(3)MPL曲线的上升段对应MC曲线的下降段,MPL曲线的下降段对应MC曲线的上升段,MPL曲线的最高点对应MC曲线的最低点。

4、为什么长期和短期的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形?

答题要点:

(1)由于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MC曲线呈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根据平均量和边际量的关系,AC曲线也必定呈先降后升的U型。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造成的。

(3)因为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增大,因而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这表现为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长期平均成本经历一段递减阶段以后,最好的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已全被利用,这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不变阶段,而由于企业的管理这个生产要素不能像其他要素那样增加,因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越来越增加,再增加产量长期平均成本将最终转入递增。

5、若产品的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这是否意味着平均可变成本递增或递减?为什么?

答题要点:

(1)这意味着平均可变成本递增。

(2)边际成本(M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由于固定成本不随企业产出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边际成本就是每增加额外的一单位产出所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增加量;平均可变成本(AVC)是指

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3)根据平均量与边际量的关系,只要边际成本小于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就把平均可变成本拉下;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就把平均可变成本拉上。当边际成本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必达本身的极值点。

(4)如果产品的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那么,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可变成本将高于之前所有产品的平均可变成本,从而提高了平均可变成本,即:产品的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意味着平均可变成本递增。

6、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题要点:

(1)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

(2)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专业分工的细化,且随

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更加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副产品,可以在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拥有更多的优势。

(3)产生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管理的低效率。由于厂商规模过大,信息传递费用的增加,信息失真。同时规模过大也会滋生内部官僚主义,从而使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出现规模不经济。

7、若产品的边际成本递增,这是否意味着平均可变成本递增或递减?为什么?答题要点:

(1)若产品的边际成本递增,平均可变成本可能递增,也可能递减。

(2)边际成本(M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由于固定成本不随企业产出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边际成本就是每增加额外的一单位产出所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增加量;平均可变成本(AV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3)对于任何一对边际量和平均量而言,只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下;只要边际量大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上。当边际量等于平均量时,平均量必达本身的极值点。因此,MC曲线必定会与AVC曲线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AVC曲线的下降段,MC曲线低于AVC曲线;AVC 曲线的上升段,MC曲线高于AVC曲线。

(4)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可变成本,那么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带来的成本小于之前产品的平均可变成本,从而使平均可变成本下降;反之,如果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随着边际成本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递增。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是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所以,需要知道边际成本是大于还是小于平均可变成本,才能判断平均可变成本是递增还是递减。

8、若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为什么其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比平均总成本曲线在较低的产出水平上达到其最低点?

答题要点:

(1)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特征表示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和边际成本都是先递减,各自达到本身的最低点后再递增。(2)平均总成本是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表现在图形上,U型的平均总成本曲线高于U型的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且二者之差是平均固定成本。

(3) 又因为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满足MC=AC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满足MC=AVC ,由于MC 曲线是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增的,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低于平均总成本曲线,故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比平均总成本曲线在较低的产出水平上达到其最低点。

三、画图题

1.画图说明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

TC 曲线是一条由水平的TFC 曲线与纵轴的交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在每一个产量上, TC 曲线和TVC 曲线两者的斜率都是相同的,两者之间的垂直距

离都等于固定的不变成本TFC 。TC 曲线和TVC 曲线在同一个产量水平各自存在一个拐点B 和C 。在拐点以前,TC 曲线和TVC 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在拐点以后,TC 曲线和TVC 曲线的斜率是递增的。

AVC 曲线、AC 曲线和MC 曲线均呈U 形特征。MC 先于AC 和AVC 转为递增,MC 曲线与AVC 曲线相交于AVC 曲线的最低点F ,MC 曲线与AC 曲线相交于AC 曲线的最低点D 。AC 曲线高于AVC 曲线,它们之间的距离相当于AFC ,且随产量增加而逐渐接近,但永远不能相交。

B 、

C 、A 三点对应于同一产量水平;G 、F 两点对应于同一产量水平;E 、

D 两点对应于同一产量水平

2、试用图从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总成本曲线 (9分)

从三条短期总成本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看,STC1曲线最小,STC2曲线居中,STC3曲线最大。

假定厂商生产的产量为Q2,短期内,厂商可能面临STC1曲线所代表的过小的生产规模或STC3曲线所代表的过大的生产规模,厂商只能按较高的总成本来生产产量Q2,即在STC1曲线上的d 点或STC3曲线上的e 点进行生产。但在长期;厂商可以变动全部的要素投入量,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于是,厂商必然会选择STC2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从而将总成本降低到所能达到的最低水平,即厂商是在STC2曲线上的b 点进行生产。

O

1 2 3

C

TFC TFC TFC

第5章上机实验报告

第5章上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程序运行中变量的作用域74。 (2)学习类的静态成员的使用。 (3)学习多文件结构的C++程序中的使用。 二、实验任务 (1)运行下面的程序,观察变量x,y的值。 【代码lab5-1】 #include"iostream" usingnamespace std; void fun(); int x=1,y=2; int main() { cout<<"Begin..."<

完整版数字通信原理第五章纠错编码习题解答

第五章纠错编码习题解答 1、已知一纠错码的三个码组为(001010)、(101101)、(010001)。若用于检错,能检出几位错码?若用于纠错,能纠正几位错码?若纠检错结合,则能纠正几位错码同时检出几位错码? [解]该码的最小码距为d o=4,所以有: 若用于检错,由d o> e+1,可得e=3,即能检出3位错码;若用于纠错,由d o> 2t+1,可得t=1,即能检出1位错码;若纠检错结合,由d o> e+t+1 (e>t),可得t=1, e=2,即能 纠正1 位错码同时能检出2 位错码。 2、设某(n,k)线性分组码的生成矩阵为: 001011 G 1 0 0 1 0 1 010110 ①试确定该(n,k)码中的n和k; ②试求该码的典型监督矩阵H; ③试写出该码的监督方程; ④试列出该码的所有码字; ⑤试列出该码的错误图样表; ⑥试确定该码的最小码距。 [解]①由于生成矩阵G 是k 行n 列,所以k=3,n=6。 ②通过初等行变换,将生成矩阵G变换成典型生成矩阵 10 0 10 1

G 0 10 1 10 I k Q 0 0 10 11 1 0 1 1 1 0 由于Q 1 1 0 , P= Q T= 0 1 1,可知典型监督矩阵为 0 1 1 1 0 1 110 10 0 H = PI r 0 110 10 10 10 0 1 85 玄4 a? 0 ③监督方程为a。a3 q 0 a5 a3 a0 0 ④所有码字见下表 ⑤错误图样表即错误图样与校正子关系表,见下表

⑥线性码的最小码距为码字的最小重量(全零码除外) ,所 以该码的最小码距为 3。 3、已知一种(7,3)循环码的全部码组为: 0000000 0101110 1001011 1100101 0010111 0111001 1011100 1110010 试求该码的生成多项式 g(x)、典型生成矩阵G 和典型监督矩阵H ; [解]由循环码的原理知,生成多项式g(x)对应的码字为前k-1 位码元 均为“ 0”的码字,即“ 0010111”,所以有 g(x)=x 4+x 2+x+1 x 2 g(x) 6 4 x x 3 x 2 x 1 0 1 1 1 0 0 则生成矩阵为G xg(x) 5 3 x x 2 x x 0 1 0 1 1 1 0 g(x) 4 2 x x x 1 0 0 1 0 1 1 1 1 0 0 1 0 1 1

第五章美国教育

第五章美国教育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通过了解美国 教育的历史过程与重要事件,深刻领会与掌握美国教育改革的措施及 其趋势。 理解美国现行教育制度及其特点,考核内容第一节美国教育的演变 (一)独立前宗主国教育模式的移植阶段1.移植阶段教育的特点 2.《祛魔法案》及其意义 (二)独立后至南北战争前的教育改造和初创阶段1.改造和初创 阶段教育的特点2.这个时期美国在教育上的建立 (1) 公立学校运动 (2) 设立师范学校 (3) 发展文实中学 (4) 州立大学及其特点 (三)南北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教育制度的创新与确立阶段 1.这个阶段美国教育的特点 2.主要成就 (1) 形成地方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 (2) 形成并确立了完整的教育制度①义务教育的普及②公立 中学的发展③赠地学院 ④研究型大学 ⑤主导学制的确立 ⑥综合中学韵建立 ⑦社区学院的创办 (四)二战后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时期1.教育改革的宗旨2.改 革的主要措施 (1) 《退伍军人重新适应法》 (2) 《国防教育法》 (3) 20 世纪60 年代的课程改革 (4) 生计教育计划 (5) 恢复基础运动 (6) 《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第二节美国现行教育制度 (一)教育行政体制1.美国教育行政的特点2.联邦教育 行政的机构及其职责3.州教育行政的机构及其职责4.学区 及其职责5.高等教育行政的特点

(二)学制结构 1.学制结构图 2.美国学制的特点 3.义务教育制度 4.学位制度 (三)各级各类教育 1.学前教育 (1) 机构 (2) 宗旨 (3) 教育实施 2.初等教育 (1) 机构与学制 (2) 宗旨 (3) 课程 (4) 教育实施 (5) 小学内容管理 3.中等教育 (1) 机构与学制 (2) 宗旨 (3) 课程 (4) 教学特色 4.职业技术教育 (1) 机构 (2) 宗旨 (3) 教学实施 5.高等教育 (1) 高等学校的类型 ①社区学院 ②一般综合性大学 ③文理学院 ④研究型大学 (2) 宗旨 (3) 招生方式 (4) 本科教育及其特点 (5) 研究生教育及其特点 (6) 科研与服务 6.师范教育 (1) 机构 (2) 宗旨 (3) 教学实施 第三节美国教育改革动向 (一)20 世纪80 年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原因 (二)20 世纪80 年代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1.改进中小学的教育质量 (1)调整课程结构 (2)增加学习日,延长学习时间 (3) 加强道德教育,整顿校纪校风

第五章 准实验设计

第五章准实验设计 第一节单组准实验设计 一、准实验设计 (一)定义:介于真实验和非实验之间的一种设计类型,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控制实验处理,但不能随机的选择和分配被试。 准实验设计的应用:人格研究、临床心理的研究、社会心理以及教育心理研究常常采用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的特点 不需要随机化程序(与实验或真实验最大的区别);研究者只能选择那些已具有了某种不同程度特征的被试。而不能像真实验那样从总体中随机选取被试或随机分组。 能有效解决生态效度和外部效度问题,但不能从准实验研究结果中作出因 果关系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是在研究的变量上缺乏严格控制,因而其内部效度较低。 现场研究中采用最多的是准实验设计,不过准实验并不一定都在现场进行。 例:霍桑实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谈话实验); 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霍桑效应”也就是所谓“宣泄效应”。霍桑工厂是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一家分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个厂请来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各种专家,在约两年的时间内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耐心听取工人对管理的意见和抱怨,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出来。结果,霍桑厂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种奇妙的现象就被称作“霍桑效应”。 准实验设计与实验设计的关键区别 它和真实验的主要区别在于,准实验中没有运用随机化程序进行被试选择和实验处理;也不能完全主动地操纵自变量。 在实验设计中,样本的随机分配形成了具有完全可比性的两个组别:实验组和控制组。

准实验设计用对照组取代了实验设计中的控制组。研究者努力创造一个与实验组在所有重要方面都尽可能相似的对照组,但与随机分配产生的控制组而言,它的可比性已经大为逊色了。 时间序列设计 【时间系列设计】 要对实验组做周期性的一系列测量,并在测 量的这一时间系列中间呈现实验变量(X),然后比 较实验变量前后的一系列测量记录是否有显著差异。 (一)模式 O1O2O3O4XO5O6O7O8 (二)应用 坎贝尔关于康涅狄格州的交通死亡人数与实施严 惩制度的关系的研究。 可能出现的结果类型 从两方面考虑结果: 延续性:主要指引入实验处理后的成绩水平或斜率的变化是持续性的还是暂时性的(D、F、G) 。 潜伏性:指引入实验处理后的变化是即时产生的还是潜伏一段时间后才发生。 时间序列设计的统计分析 要点:要结合各次前测和各次后测成绩的变化趋势,联系起来进行统计分析。

第5章 复习材料

第五章 风险与收益入门及历史回顾 名义利率:资金量增长率。 实际利率:购买力增长率。 费雪效应:名义利率与预期通胀率一一对应。 税收与实际利率: 税后实际利率R(1-t)-i=r (1-t)-it 有效年利率(EAR ): 一年付息数次: n n r EAR )/1(1+=+ 数年付息一次: n r EAR /1)1(1+=+ 年化百分比利率(APR ): 年度化的简单利率。 连续复利利率: cc r e EAR =+1 最精确,数学性质也最好。 风险与风险溢价 持有期收益率: P D P P HPR 01 01+-= 情景分析: 期望收益: ()()() s E r p s r s =∑ 方差(V AR ): 22)] ()()[(r E s r s p -∑=σ 标准差(STD ): 2σ= STD 历史收益率 期望收益率: 算术平均:

)(1)(s r n r E ∑= 几何平均: 1))](1([)(1-+=n s r r E π 方差(V AR ): ()21_2^11∑=?? ????--=n s r s r n σ 标准差(STD ): ()21_^11∑=??????--= n j r s r n σ 夏普比率: 正态分布与收益率 正态分布: 如果随机变量x 的 PDF 如下,则称 x 服从正态分布,记为 是一个以均值为中心左右对称的钟形分布。

正态分布常用于拟合收益率的分布,原因如下:、 1、正态分布为对称分布,此时,标准差是一个很好的衡量风险的标准。 2、正态分布的线性组合依然为正态分布。因此如果各个资产的收益具有正态分布,那么其组成的投资组合的收益也服从正态分布。 3、正态分布的参数仅两个,可以仅使用均值和标准差来估计未来的情境。 4、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那么资产价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与现实吻合。 但有时收益率分布偏离正态分布 此时标准差不再是一个衡量风险的完美度量工具,需要考虑偏度和峰度 偏度: ?????????? ????? ? ?-=3^3_σR R E skewness 峰度: ????? ???????????? ? ?-=4^4_σR R E kurtosis 正态分布偏度为0,峰度为3。左偏还是右偏看尾巴! 在险价值 (VaR): 度量一定概率下发生极端负收益所造成的损失。即最糟糕的情况下,收益率为多少。 数学意义为q%的分位数。5%的在险价值,意味着当收益率从高到低排列时,有95%的收益率都将大于该值。 例,连续情况: 若收益率服从均值为μ,方差为2σ的正态分布,求5%的在险价值。 σμ65.1-=VaR

(完整版)数字通信原理第五章纠错编码习题解答

第五章 纠错编码习题解答 1、已知一纠错码的三个码组为(001010)、(101101)、(010001)。若用于检错,能检出几位错码?若用于纠错,能纠正几位错码?若纠检错结合,则能纠正几位错码同时检出几位错码? [解]该码的最小码距为d 0=4,所以有: 若用于检错,由d 0≥e +1,可得e =3,即能检出3位错码; 若用于纠错,由d 0≥2t +1,可得t =1,即能检出1位错码; 若纠检错结合,由d 0≥e +t +1 (e >t ),可得t =1,e =2,即能纠正1位错码同时能检出2位错码。 2、设某(n ,k )线性分组码的生成矩阵为: 001011100101010110G ?? ??=?????? ①试确定该(n ,k )码中的n 和k ; ②试求该码的典型监督矩阵H ; ③试写出该码的监督方程; ④试列出该码的所有码字; ⑤试列出该码的错误图样表; ⑥试确定该码的最小码距。 [解] ①由于生成矩阵G 是k 行n 列,所以k =3,n =6。 ②通过初等行变换,将生成矩阵G 变换成典型生成矩阵

[] 100101010110001011k G I Q ?? ??==?????? 由于101110110011011101T Q P Q ???? ????=???? ????????, ==,可知典型监督矩阵为 []110100011010101001r H PI ?? ??=?? ????= ③监督方程为5424315 300 00 a a a a a a a a a ⊕⊕=??⊕⊕=??⊕⊕=? ④所有码字见下表 ⑤错误图样表即错误图样与校正子关系表,见下表

中外美术史考研题库 章节题库 外国美术史(第5章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圣才出品】

第5章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 一、选择题 1.下列画家中不属于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代表人物的是()。 A.大卫 B.布歇 C.普吕东 D.安格尔 【答案】B 【解析】新古典主义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的美术流派。其特征是,往往选择较为重大的题材,强调理性而非感性,强调构图完整,重视轮廓,不大重视色彩。代表人物有大卫、普吕东、安格尔、格罗等。ACD三项,均为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的代表。B项,是法国18世纪的画家,擅长洛可可风格。 2.下列哪幅作品是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的“第一声怒吼”。() A.《但丁之舟》 B.《自由引导人民》 C.《希阿岛的屠杀》 D.《萨达纳巴尔之死》 【答案】A 【解析】德拉克洛瓦,法国著名画家,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ABCD四项,均为其作品。创作时间分别是,1822年、1831年、1824年、1827年。A项,《但丁之舟》创作时间最

早,故可称之为“第一声怒吼”。 3.库尔贝是19世纪法国()艺术的代表。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批判现实主义 D.古典主义 【答案】C 【解析】库尔贝,19世纪法国画家,批判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代表作有《奥尔南的丧礼》、《石工》、《画室》等。 4.在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法国现实主义艺术家米勒的作品的是()。 A.《拾穗者》 B.《晚钟》 C.《牧羊女》 D.《打石工》 【答案】D 【解析】米勒,法国画家,从不虚构画面情景,善于从农民的真实生活中取材作画。ABC三项,均为其代表作。D项,是法国画家库尔贝的作品。 5.下列艺术家中,()创造了“现实主义”一词。 A.卡拉瓦乔1571~1610

材料习题解答第五章

5-1构件受力如图5-26所示。试:(1)确定危险点的位置;(2)用单元体表示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即用纵横截面截取危险点的单元体,并画出应力)。 题5-1图 解:a) 1) 危险点的位置:每点受力情况相同,均为危险点; 2)用单元体表示的危险点的应力状态见下图。 b) 1) 危险点的位置:外力扭矩3T 与2T 作用面之间的轴段上表面各点; 2)应力状态见下图。 c) 1) 危险点: A 点,即杆件最左端截面上最上面或最下面的点; 2)应力状态见下图。 d) 1)危险点:杆件表面上各点; 2)应力状态见下图。 5-2试写出图5-27所示单元体主应力σ1、σ2和σ3的值,并指出属于哪一种应力状态(应力单位为MPa )。 A A T (a ) (c ) (d ) 3 64d Fl πτ=a) b) c) d)

10 题5-2图 解: a) 1 σ=50 MPa, 2 σ= 3 σ=0,属于单向应力状态 b) 1 σ=40 MPa, 2 σ=0, 3 σ=-30 MPa,属于二向应力状态 c) 1 σ=20 MPa, 2 σ=10 MPa, 3 σ=-30 MPa,属于三向应力状态 5-3已知一点的应力状态如图5-28所示(应力单位为MPa)。试用解析法求指定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 题5-3图 解: a)取水平轴为x轴,则根据正负号规定可知: x σ=50MPa , y σ=30MPa , x τ=0, α=-30ο 带入式(5-3),(5-4)得 =45MPa = -8.66MPa b)取水平轴为x轴,根据正负号规定: x σ= -40MPa , y σ=0 , x τ=20 MPa , α=120ο 带入公式,得: ο ο240 sin 20 240 cos 2 40 2 40 - - - + + - = α σ=7.32MPa a) b) c) a) b) c)

工程材料第五章

第五章其他金属材料 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 1. 欲要提高18-8型铬镍不锈钢的强度,主要是通过(C)。 A.时效强化方法 B.固溶强化方法 C.冷加工硬化方法 D.马氏体强化方法 2. 淬火加时效处理是(A)合金强化的主要途经。 A.形变铝合金 B.铸造铝合金 C.黄铜 D.青铜 3. 以下黄铜又称商业黄铜的是(B) A.H90 B.H62 C.H68 D.H80 4. 常用的灰口铸铁的组织就是(C)分布在钢的基体上。 A.球状的石墨 B.团絮状的石墨 C.片状的石墨 D.蠕虫状石墨 5. 高速钢淬火后通常要在560℃的温度下回火三次,回火后的组织为(C)。 A.回火索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碳化物; B.回火屈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碳化物; C.回火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碳化物。 D.淬火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碳化物 6. Cr12MoV钢根据对红硬性要求的不同有两套淬火回火工艺方案,两套淬火回火的温度分别是( A ) A.960~1050℃淬火+250~270℃回火、1100~1150℃淬火+510~520℃回火 B.960~1050℃淬火+250~270℃回火、1100~1150℃淬火+250~270℃回火 C.960~1050℃淬火+510~520℃回火、1100~1150℃淬火+250~270℃回火 D.960~1050℃淬火+510~520℃回火、1100~1150℃淬火+510~520℃回火 7. 石墨呈团絮状分布在钢的基体上是( B )的组织特征 A.球墨铸铁 B.可锻铸铁 C.蠕墨铸铁 D.灰口铸铁 8. 下列材料中,红硬性最高的是( A ) A.YG8 B.W18Cr4V C.T10 D.45 9. 1Cr13、2Cr13、3Cr13、4Cr13 是马氏体型不锈钢,其性能有( C )的变化规律。 A.硬度和耐蚀性依次增高 B.硬度依次降低,耐蚀性依次增高 C.硬度依次增高,耐蚀性依次降低 D.硬度和耐蚀性依次降低 10. 高速钢W18Cr4V制作刀具的最终热处理是( C ) A.1280±10℃淬火+180℃回火 B.Ac1以上30~50℃淬火+180℃回火 C.1280±10℃淬火+560℃回火 D.Ac1以上30~50℃淬火+560℃回火 11. ZL102是铸造铝合金,其铸造组织中有粗大针状的Si晶体,强度低,浇注前应向液态合金中加入( B) A.球化剂进行球化处理 B.复合钠盐进行变质处理 C.硅铁合金进行孕育处理 D.稀土镁进行调质处理 12. 以下黄铜又称弹壳黄铜的是(C ) A.H62 B.H80 C.H68 D.H90 13. 淬火后的铝合金其强度、硬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叫(C ) A.加工硬化 B.固溶强化 C.时效硬化 D.弥散强化 14. 常用的蠕墨铸铁的组织就是( D)分布在钢的基体上 A.球状的石墨 B.团絮状的石墨 C.片状的石墨 D.蠕虫状的石墨 15. 常用的球墨铸铁的组织就是(A )分布在钢的基体上 A.球状的石墨 B.团絮状的石墨 C.片状的石墨 D.蠕虫状的石墨 16. 可锻铸铁中石墨的形态为( B) A.片状 B.团絮状 C.蠕虫状 D.球状 17. 石墨呈片状分布在钢的基体上是(A )的组织特征。 A.灰口铸铁 B.蠕墨铸铁 C.可锻铸铁 D.球墨铸铁 18. 常用于制造热锻模的钢为( A) A.5CrMnMo B.C12MoV C.9SiCr D.T12 19. 常用于制造冷作模具的钢为(B ) A.5CrMnMo B.C12MoV C.5CrNiMo D.YG8 20. T10 钢的碳的质量分数为( B) A.0.1 % B.1.0 % C. 10 % D.0.01 %

建筑结构试验第五章建筑结构试验设计.

《建筑结构试验》第五章建筑结构试验设计 2004-12-28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要解决的问题:试件设计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要注意哪些问题?结构试验对试件设计有哪些要求?常用的模型材料有哪些?结构模型相似的三个定理应如何进行理解?如何确定原型与模型的相似条件?量纲分析法确定相似条件的步骤?为什么有时采用不同于设计计算所规定的荷载图式?试验的加载制度包括哪些内容?试验加载程序包括哪几部分内容?观测仪器如何选择,测读时应遵循什么原则?结构试验时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试验报告要如何书写? 带着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主要思路如下: 结构试验设计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反复研究,确定试验的目的,试验的性质与规模,进行试件设计,选定试验场所,拟定加载与量测方案,设计专用的试验装置和仪表夹具附件以及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同时,按试验规模组织试验人员,提出试验经费预算和消耗性器材数量和设备清单。最后在设计规划的基础上提出试验大纲和进度计划。试验工作者对新型的加载设备和测量仪器方面知识准备充分。 一、试件设计 对于试件设计,包括试件的形状,尺寸和数量的选择都要遵循合理可行的规则。 试件设计之所以要注意它的形状,主要是要在试验时形成和实际工作相一致的应力状态。在从整体结构中取出部分构件单独进行试验时,必须要注意其边界条件的模拟,使其能如实反映该部分结构构件的实际工作,同时要注意有利于试验合理加载。 任一试件的设计,其边界条件的实现与试件安装、加载装置与约束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在整体设计时必须进行周密考虑,才能付诸实施。 结构试验所用试件的尺寸和大小,总体上分为真型(实物或足尺结构)和模型两类。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试件尺寸,采用缩尺或真型试件。必要时要考虑尺寸效应的影响,在满足构造要求的情况下,太大的试件也没有必

第五章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笔记

第五章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 1:新古典主义美术: >>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 新古典主义美术以古希腊罗马为艺术的范本,主张以古罗马神话和英雄故事为题材,强调市民英雄主义。 艺术表现方面强调理性、秩序,忽视感情、个性的表达;;重视素描而忽视色彩的表现,讲究艺术形式的严谨完美,体现一种庄严典雅的风格。 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有大为、安格尔等。 >>大卫与热拉尔的绘画: 大卫是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主张艺术为政治服务。《荷拉斯兄弟的誓言》使他一举成名,著名作品还有《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大典》等。 热拉尔是大卫的学生,19世纪初成为与老师大卫齐名的新古典主义画家。代表作品有《雷卡米埃夫人》等 >>安格尔与普吕东的绘画: 安格尔是新古典主义最后一位大师,大卫的弟子,安格尔强调素描关系和形体结构,线条工整,色彩柔和,构图严谨,他认为最美的线是曲线,最完美的形是圆形。他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肖像画和女性人体画方面,代表作《贝尔坦像》《泉》《大宫女》《土耳其浴女》等。 普吕东:大卫同时期新古典画家,受文艺复兴大师影响,追随柯罗乔风格,善逆光、侧光作画。创造一种朦胧的意境,画风优雅、柔和、抒情。著名代表作《约瑟芬皇后》 2:浪漫主义美术: >>法国浪漫主义风格: 法国浪漫主义美术是在反对官方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斗争中成长壮大的。其特征是: a、重感情的传达和个性的描写;

b、注重色彩的对比; c、主张创作自由、个性解放;强调热情奔放的性情抒发; d、善用象征、寓意、夸张、对比等手法; e、常取材于特殊事件、生活悲剧、奇特的任务和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等。 代表作品有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 >>席里柯的绘画: 浪漫主义画派奠基人,代表性杰作:《梅杜萨之筏》突破了古典传统的束缚,为浪漫主义美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被视为浪漫主义的伟大宣言。席里柯的一生画了许多表现马的作品。 >>德拉克洛瓦的绘画: 浪漫主义画派的杰出代表,他及其重视色彩的表现作用,相信绘画中的色彩和激情比素描和理性更重要,他发现了色彩中间色调和补色原理。《自由引导人民》是他著名的浪漫主义杰作,他用象征性的手法把现实主义与浪漫想象结合起来。标志着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艺术的最高峰,它的艺术对后来画家影响巨大,特别是色彩方面的造诣给印象主义画家较深的启迪。 3:现实主义美术: >>法国现实主义风格: 强调艺术的真实与客观性。反对主观臆造和粉饰太平。他们提出"为生活为民众而艺术"的口号,确立描写真实生活为创作的最高原则,提出直接描画生活和自然风光的主张,强调浓郁的生活气息,反对古典主义的因袭保守和浪漫主义的虚构臆造。由于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采取了揭露和批判的态度,所以又称为:“批判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思潮始于“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画派: 是1830年到1840年,在法国兴起的乡村风景画派。致力于描绘法国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他们大量捕捉大自然丰富的色调,研究光线和空气对绘画的影响,描绘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风光。主要画家有:卢梭、柯罗、米勒、杜比尼等。 >>库尔贝:

第五章 实验方法

第五章实验方法 本节及下面几节主要介绍广角X射线的应用,小角X射线散射将在第十二章介绍. 依据使用样品不同,可分为单晶法及多晶法;依据对X射线记录探测方法不同也可分为照相法和衍射仪(计数器)法. 对聚合物结构分析大多数情况是使用多晶材料. 采用粉末状晶体或多晶体为试样的X射线衍射(无论照相或计数器法)均称粉末法. §5.1 照相法 照相法是用底片摄取样品衍射图像的方法,在高聚物研究中常使用平面底片法,圆筒底片法,德拜—谢乐(Debye-Scherrer)(粉末法). 各种照相法都有自己的特点. §5.1.1 平面底片法 最常使用的照相机是平面底片照相机,或称平板照相机(常被误称为Laue相机). 使用一定波长X射线;如CuKα辐射,若使用的是无规取向高聚物多晶样品,所得到的结果如图5.1所示为许多同心圆环,又称为德拜—谢乐环,显然只有入射X射线入射到面间距为d的原子面网,并满足Bragg条件特定的θ角,才会引起n次反射,此时每个圆环代表一个hkl面网,衍射圆轨迹为以入射X射线为轴2θ为半顶角圆锥(图5.1). 图5.1 平面底片(平板)照相法

图5.2 无规则取向POM(六方)平板图 图5.2系无规取向聚甲醛平板图. 由图5.1得 )2/2(tan 12 1L x -= θ x 是衍射环半径,为测量准确,常测环的直径2X.故有2X/2L 的关系,L 系样品至底片 间距离. 由Bragg 公式 )] 2/2(tan sin[2121 L x d -= λ (5.1) d 是衍射平面距离,λ系入射X 射线波长. 因POM 属六方晶系,若每个环的指数已知,将 测得的每个环x 2值,代入上式求得d 后,再代入表(4.2)相应晶系的面间距计算公式中 22 2222)(134 c l a l hk h d hkl +++= (5.2) 可粗略算出晶胞参数,结果列于表5.1中. 表5.1 POM 晶胞参数 如使用单轴取向样品,沿POM 纤维轴拉伸,此时微晶C 轴(纤维轴)沿拉伸方向择优取 向,其它轴是无规取向,使用平面底片照相得到入射X 射线垂直纤维轴的照片(常简称纤维图),由于样品取向,图5.2连续对称的衍射圆环在平面底片上退化为弧,随取向程度增加

第5章练习与实验答案

第5章练习与实验答案 练习5 1.选择题 (1)D (2)C (3)B (4)C (5)B (6)A 2.填空题 (1) href=“mailto:someone@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18540412.html,” (2) name、“#target1” (3)绝对路径、相对路径、根路径。相对、根路径,绝对。 3.问答题 见教材。 实验5 1.代码 apple网站

apple网站



2.代码

第五章材料力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与练习题

第五章材料力学 主讲:钱民刚 第一节概论 材料力学是研究各种类型构件(主要是杆)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学科,它提供了有关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和试验技术,使我们能合理地确定构件的材料、尺寸和形状,以达到安全与经济的设计要求。 ◆一、材料力学的基本思路 (一)理论公式的建立 理论公式的建立思路如下: (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路如下: ◆二、杆的四种基本变形 杆的四种基本变形如表5?1 所列。 表5?1 杆的四种基本变形 ◆三、材料的力学性质 在表5?1 所列的强度条件中,为确保构件不致因强度不足而破坏,应使其最大工作应力σmax不超过材料的某个限值。显然,该限值应小于材料的极限应力σu,可规定为极限应 力σu的若干分之一,并称之为材料的许用应力,以[σ]或[τ]表示,即 式中n 是一个大于1 的系数,称为安全 系数,其数值通常由设计规范规定;而极限 应力σu则要通过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才能确 定。这里主要介绍典型的塑料性材料低碳钢 和典型的脆性材料铸铁在常温、静载下的力 学性能。 (一)低碳钢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质低碳钢(通常将含碳量在0.3%以下的钢称为低碳钢,也叫软钢)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σ—ε曲线如图5?1 所示。 从图5?1 中拉伸时的σ—ε曲线可看出,整个拉伸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 弹性阶段(Ob 段) 在该段中的直线段(Oa)称线弹性段,其斜率即为弹性模量E,对应的最高应力值σP为比例极限。在该段应力范围内,即σ≤σP,虎克定律σ=Eε成立。而ab 段,即为非线性弹性段,在该段内所产生的应变仍是弹性的,但它与应力已不成正比。b 点相对应的应力σe称为弹性极限。 2. 屈服阶段(bc 段)

第五章实验分析

《能与能源》实验活动分析 建平实验中学康月霞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能与能源》,包含四个教学专题,第二、三专题《能的转化》和《能的转移》是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第一专题《能及能的形式》是核心内容的基础,第四专题《能源》是核心内容的延伸。 本单元的实验活动主要集中第二和第三专题的教学内容中,共有9个实验活动,组织学生做好这些实验是落实本单元教学目标非常重要的载体和教学手段。 二、核心概念 1、能 初中物理对能的定义是物体做功的本领叫做能。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这个物体就具有能。但是六年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足以帮助其理解能的定义,因此在教学中不需要给出能的定义,可以启发学生例举生活中需要消耗能量的活动和具有能量的物体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到任何活动必需有能才能够进行和能有多种存在形式者两点即可。 2、能的转化 能量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3、能的转移 同种形式的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另一部分的过程。 4、能源 能源是指能够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没有经过加工的一次能源和电力、蒸汽、热水、成品油、沼气、氢能等经过加工的二次能源。

三、活动设置 四、实验列表

五、实验教学建议 (一)、重视科学思想方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本单元的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中有一条是“设计简单的实验分辩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研究者设计实验必然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一定的科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活动,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思维品质。 与上述教学目标相对应的实验活动5.9、5.10和5.13都采用了同一种科学方法------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既是一种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思维方法,也是科学活动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找出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这三个活动都是研究不同材料导热性的差异,在设计实验时,建议教师将抽象概括的科学思想方法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讨论材料、装置和操作过程等应该如何控制实验条件。下面是几个实验需要控制的条件,供教学设计时参考。 1、活动5.9 金属与非金属的导热性需要控制的相同条件:形状大小相同的金属的非金属物体、金属和非金属放在同一杯热水中、在热水中放置相同的时间。2、活动5.10不同金属的导热性,建议使用物理实验室现成的器材,该套器材本身可以控制相同的条件是:形状大小相同的不同金属棒、相同的加热条件、等距离黏着火柴棒。 3、活动5.13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需要使用相同的烧瓶、等量等温的热水、厚薄相同的保温材料、保温相等的时间。 (二)、替换改进实验,有效落实实验活动。 按照教材中设计,有些实验活动的材料缺乏,有些实验过程可操作性差,这些因素会造成实验活动的一些困难,下面是具体实验中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1、活动5.6观察热水的流动方向 溶有高锰酸钾的琼脂可以将高锰酸钾颗粒塞进无色果冻中放置一昼夜而制备,也可以将高锰酸钾颗粒包在锡纸中,在锡纸外扎几个小孔 2、活动5.8 热在金属棒中的传递 可以用氯化钴试纸变色的顺序显示热传导的特点,也可以改用物理实验室中金属棒上由近到远粘着火柴棒,通过火柴棒落下的顺序显示热传导的特点。

第五章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

第五章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3) (2009-03-21 15:30:06) 转载▼ 分类:外国美术史 标签: 杂谈 第九节18、19世纪俄罗斯美术 一、18世纪俄罗斯美术 18世纪是俄国历史的转折时期,在绘画中开始产生肖像体裁。尼基丁(约1690—1741)是俄罗斯民族肖像体裁的奠基人。彼得大帝派他去意大利学画,返国后他倡导了俄罗斯现实主义学派。《哥萨克首领-盖特曼》(1720)是他的优秀作品之一。尼基丁的创作建立了肖像画的初步原则——表达人们不可重复的、有个性的外在面貌。安特罗波夫(1716—1795)是18世纪中叶杰出的肖像画家。他的作品比起他的前辈,已经具有对被刻画者更深的揭示力量。他的作品《彼得三世肖像》(1762)对人物及其环境特征的刻画是非常成功的。18世纪下半叶的肖像体裁已诞生出所谓内心肖像画的种类。这与过去所谓的盛典肖像画有所不同。罗柯托夫(1736—1808)的作品标志着俄罗斯肖像画进入新的时期。他的《着玫瑰色服装的无名女郎像》(1770)等等许多作品都能引起人们精神交往的要求。列维茨基(1735—1822)的创作是内心肖像画进一步发展的体现。他为斯摩尔尼高级女子学院的学员所作的肖像组画是内心肖像风格成熟的标志,例如他所画的《聂丽多娃肖像》(1773)等等。他把安特罗波夫严格的准确性和罗柯托夫的抒情性结合为一体。从而成为18世纪俄罗斯肖像绘画最杰出的代表。鲍罗维柯夫斯基(1757—1825)也属于18世纪肖像画家的杰出一辈。他的《玛·022· ·伊·洛普希娜》(1797)就是对人物刻画入微的杰作。俄罗斯雕刻的发展:肖像体裁给俄罗斯专业雕刻带来最早的成就。到18世纪下半叶在俄罗斯本民族的雕刻家中已出现舒宾(1740—1805)这样杰出的人物。舒宾刻画了一系列同代知名人物形象,也可以说是叶卡杰琳娜时代的展示。他站在启蒙主义的立场上更加充分和多方面地揭示人物的特征。他的作品有《罗蒙诺索夫肖像》(1793)、《戈里岑》(1773—1775)等等。俄罗斯美术作品中的古典主义:在俄国古典主义的形成比起欧洲整整迟了一个世纪。古典主义大师们大大丰富了俄罗斯造型艺术。他们巩固了素描基础,加深了对构图学的规律和理论的分析,发展了历史体裁。而这种体裁在18世纪上半叶还很微弱。罗先柯(1737—1773)被认为是第一位著名的古典主义代表。他的名作《吉克特尔与安得罗马哈告别》(1773)选用古希腊史诗题材,通过作品内容宣扬古典主义所倡导的公民天职的社会思想。古典主义促进了主题性绘画的形成,在雕刻上则解决了创造英雄纪念碑的形象问题。这个时期从法国来到俄国的著名雕刻家法尔孔内(1716—1791)所作的彼得大帝纪念碑(即《青铜骑士》)是俄国艺术史上重要的作品。在纪念碑中彼得大帝被塑造成启蒙主义的代表——改革者、创造者。他头顶桂冠,身披罗马式战袍,高高骑在战马上,伸出坚定的右臂,屹立在俄罗斯的土地上。 二、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美术 19世纪上半叶古典主义开始让位于浪漫主义,而浪漫主·122· 义又遇到现实主义学派日益强劲的冲击。在雕刻中,古典主义的追随者马尔托斯(1752—1835)所作的《米宁和波热尔斯基》纪念碑(1804—1814)是俄罗斯民族雕刻的代表作。雕刻内容是历史性的,表现1612年米宁和波热尔斯基领导的军队开进莫斯科,赶走了波兰统治者,从而建立了罗曼诺夫王朝。但在1812年抗法战争中,在莫斯科战火灰烬中建立起这座纪念碑,不仅重现了久远的历史,同时也面向了1812年的时代和今后一切时代。俄罗斯的浪漫主义:基普连斯基(1782—1836)是俄罗斯绘画中浪漫主义杰出的代表。他的优秀作品《骠骑兵达维多夫》(1809)使他获得院士称号。达维多夫是他的同代人,是1812年卫国战争参加者的典型形象。1827年基普连斯基为普希金所作的肖像曾受到普希金本人的肯定。浪漫主义的进步因素在谢德林(1790—1830)的风景画中也得到反映。他虽然画了许多意大利景色,如《卡普里岛》、《索连托》等等,并且最后病逝在那不勒斯海岸的桑塔·露其亚。但是他的作品都运回了俄国,受到人们的赏识。19世纪上半叶在造型艺术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特罗比宁(1776—1

第五章 实验

5 综合型实验项目T-SQL编程 匹配课程代码及名称:070596,数据库管理系统 适用专业及本项目实验学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信息),6学时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变量的分类及其使用; (2)掌握各种运算符的使用; (3)掌握各种控制语句的使用; (4)掌握系统函数及其用户自定义函数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在已建好的YGGL数据库中,进行变量、运算符、流程控制语句、函数的设计与使用。提交程序源代码(电子版,1周内)和实验报告(纸制、1周内)。 三、实验条件及设备要求 已安装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验机。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 数据库数据类型、程序设计语言。 五、实验实施步骤 (一)变量的使用 1、对于YGGL中的数据表结构,创建一个名为female的用户变量,并在select 语句中使用该局部变量查找表中所有女员工的编号、姓名。 Declare @female bit Set @female=0 Select EmployeeID,Name from Employees where Sex=@female 2、定义一个变量,用于获取号码为102201的员工的电话号码。

Declare@PhoneNumber char(12) set@PhoneNumber=(select PhoneNumber from Employees where EmployeeID='102201') select@PhoneNumber 3、定义一个变量,用于描述YGGL数据库的Salary表中000001号员工的实际收入,然后查询该变量。 Declare@RealIncome float set@RealIncome=(select Income-Outcome from Salary where EmployeeID='000001') select@RealIncome (二)运算符的使用 1、使用算数运算符“-”查询员工的实际收入。 select InCome-OutCome from Salary 2、使用比较运算符“>”查询Emloyees表中工作时间大于5年的员工信息。 select*from Employees where WorkYear>5

工程材料第5章习题

1.合金钢与碳钢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解:合金钢是为了改善和提高钢的性能或使之获得某些特殊性能,在碳钢的 基础上特意加入某些合金元素而得到的钢种 根据合金元素种类不同有不同的特点提高淬适性,强化基体,提高耐磨性,耐火回火性屈强以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等特点 2.拖拉机的变速齿轮,材料为20CrMnTi,要求齿面硬度58~64HRe,分别说明采 用什么热处理工艺达到这一要求? 解:渗碳后的热处理 零件渗碳后淬火加低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直接淬火,零件渗碳后从渗碳温度将至820℃~850℃直接淬火 3.指出下列材料牌号的含义: 解:Q235A:屈服点为235MPa,质量为A级的钢 60Si2Mn:平均含碳量为0.6%,平均含硅量为2%,平均含锰量不大于1.5%的合金结构钢. 9SiCr:平均含碳量为0.9%,平均含铬量不大于1.5%的工具钢. GCr15:平均含铬量为1.5%滚边轴承钢. 3Cr2W8V:平均含碳量为0.3%.平均含铬量为2%,平均含钨量为8%,含V量不大于1.5%的工具钢. W18Cr4V:平均含钨量为18%,含铬量为4%,含V量不大于1.5%的工具刚. 1Cr18Ni9:平均含碳量为0.1%,含铬量为18%,含镍量为9%. HT200:用淬火钢球作为压头测出的硬度值为200MPa的灰铸铁. QT600-3:抗拉强度为600MPa,材料伸长率为0.3%的球型铸铁. KTH300-06:抗拉强度为300MPa,材料伸长率为8%的可锻铸铁. 4.不同铝合金可通过哪些途径达到强化的目的?

解: ①形变铝合金. 防铬铝合金采用冷变形方法提高其强度.二.硬铝合金采用采用包 铅的方法抗蚀性.三.超硬铅可提高时效温度或包铅的方法提高抗 蚀性.四.锻造铝合金常采用固溶处理和人工时效工艺强化. ②铸造铝合金常采用变质处理和固溶热处理来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