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6个桃、3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地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3)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

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

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

(5)教师出示“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平均分”.

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

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

均分成4份就是指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

“同样多”.(2)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板

书:2).2.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1)教师继

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出示题目:6个桃

平均分在3盘里,每盘几个?(板书)(2)教师提问:“平

均分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6个桃放

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3)师生合作分桃子.①

教师让学生回想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

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②学生用学具自己

试着分一分.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

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

先把桃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就

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2个.④师生小结:6个桃,

分在3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平均分成了3

份,每份是2个.(板书:2)(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教师

讲述:像上面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

均分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有关O的除法。 2.经历除法产生的过程,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4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情境是美丽的大森林里动物们正在聚会的情境。由熊猫提出的“怎样分竹笋呢”这个问题引入对平均分的认识,再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分”其他物体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做游戏的情境。通过解决小动物提出的“我们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和“可以每几只一组?能分成几组”的问题,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按份数平均分和按每份个数平均分)。第三个信息窗采用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小动物被水围困,狮子率队去营救的情境。通过狮子队长提出“救小鹿需要几条船”的问题,初步认识除法。 第四个信息窗是以学生非常熟悉的童话故事“猴子捞月”为素材设计的一幅情境图,一只小猴在喊:“快来捞月亮,分月亮啊!”以此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几个月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习有关O的除法。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

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和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教材编排分为两段:一是认识平均分和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二是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习除法计算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理解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选取充满童趣的素材。 童话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本单元以发生在森林里的小动物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森林聚会”、“动物联欢”、“水中救援”、“猴子捞月”等一系列故事,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2.合理编排知识结构。 本单元改变了过去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编排知识结构的做法,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安排知识结构的重要根据。生活中分东西的现象可以概括为: 3.借助生活经验,强化操作与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经积累了有关“分”的经验。本单元的学习正是要有效地利用这些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具进行直观操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逐渐理解除法的意义。 (二)单元学与教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本单元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森林里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素材。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也可以引导学生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本单元的知识。 2.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除法。 由于在认识除法初期,平均分是除法的物化形式,因此突出平均分的本质特征并让学生认识就显得十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 学习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小棒 学具:每人18个图形卡片和12根小棒。 复习:

师: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平均分吗?(指名回答)那平均分的方法是什么呢?(指名回答)大家的表现真不错!现在老师有两道题想让大家动手来分一分,考考大家对前面的知识真的掌握了没有?请看题目:1.2组做第一题,3.4组做第二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吧! 学生汇报结果。 4.咱们二(5)班的同学真优秀!现在老师还想考一考大家,你们都喜欢动物吗?那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大熊猫),大家真聪明! 5.汇报结果:每盘放3个。师:像这样,把12根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属于平均分,在数学王国里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示,那就是除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板题)二.新授 1.除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一样,也是一种运算方法,它也有自己的符号,它的符号叫做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短横,再在上下各点一个点,短横要平直,两点要圆,并且要对齐。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3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1)首先,我们看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2)把12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3)

最新《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1. 看图填空列式。 (1) 把()个苹果,平均放在()个盘子里,每盘放()个。 ()一()=() (2) △△ △ △ △ △ △ △ △△ ()个小,每()个一份,可以分成()份,()里面有 ()个()。 ()一()=() (3) 15个',每()个1份,分成()份,()里面有()个()( )一()=()

2. 看图列出算式,再计算。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除法算式。 (1)10除以2等于5。 (2)被除数是15,除数是5,商是3。 (3)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 (4)把1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5)24里面有几个6? 4、猫妈妈有10条鱼,每个宝宝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宝宝? 这道题属于除法中的(),表示有()个,每()个一份,可以分成()份。()里面有几个()。 算式:()宁()=() 5、合唱队有32人,每行站8人,可以站几行? 这道题属于除法中的(),表示有()个,每()个一份,可以分成()份。()里面有几个()。 算式:()宁()=() 6、(1)一年二班有18人参加跳绳比赛,平均分成2组,每组几人? 这道题属于除法中的(),表示把()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算式:()宁()=() (2)一年二班有18人参加跳绳比赛,每组9人,可以分成几组? 这道题属于除法中的(),表示有()个,每()个一份,可以分成()份。()里面有()个(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整理复习学习任务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整理复习》学习任务单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例1-例5的整理与复习。 二.学习方法建议 1.观看视频前先认真阅读学习任务单,准备好18根小棒或18张卡片帮助操作。 2.按视频要求同步完成课上相关闯关练习题。 3.不理解的知识可以重复观看,也可通过QQ或者老师提供的方式和老师同学交流。 三.学习任务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平均分,并用除法算式表示。今天,我们带着这些知识一起去闯关,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复习。 第一关——小鬼当家 1.小明今天要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他看鞋架上的鞋子不整 齐,想重新摆一摆,让每一层鞋的数量同样多,怎么摆比较 快呢?动手画一画,试一试。 2.妈妈买回一袋鸡蛋,一共有15个。小明帮妈妈把鸡蛋摆好,准 备放入冰箱。哇,里面有平均分,你发现了吗?请你自己看图数一数, 圈一圈,说一说。

如果你成功闯过此关,请奖励自己一颗五星,快涂上喜欢的颜色吧! 第二关——共同防疫! 为了防止疫情的传播,最近大 家出门的时候都必须戴口罩。小明 家有6个口罩,妈妈说这些口罩还 能用3天。请问,小明家平均每天用几个口罩?请你用手中的小棒或是卡片,来分一分,再说一个除法算式吧。 如果你成功闯过此关,请再奖励自己一颗五星,涂上喜欢的颜色吧! 第三关——共渡难关! 今天幸福小区收到了12桶爱心消毒液,志愿者 们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每天需要用3桶,这些消 毒液可以用几天?请你在学习单上圈一圈,数一数, 再说一个算式吧。 如果你成功闯过此关,请再奖励自己一颗五星,涂上喜欢的颜色吧! 第四关——图“说”算式。 1.你知道12÷2=6表示什么意思吗?请你先想一想再画一幅图表示出这个算式的意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888817263544

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案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6个桃、3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地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3)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5)教师出示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均分成4份就是指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2)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板书:2). 2.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出示题目:6个桃平均分在3盘里,每盘几个?(板书) (2)教师提问:平均分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3)xx合作分桃子. ①教师让学生回想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桃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就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2个. ④师生小结:6个桃,分在3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个.(板书:2) (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除法的初步认识B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除法的初步认识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第1课时平均分 (共4题;共17分) 1. (5分) (2019三下·长春月考) 一包糖共128块,分给4个人,平均每人分多少块? 2. (2分) (2018二下·北京月考) 9个3是________,8里面有________个2。 3. (5分) (2019二下·香洲期末) 根据除法算式圈一圈。 24÷4=6 4. (5分) (2020三下·河池期末) “六一”儿童节,饮料厂向希望小学捐赠960瓶饮料,平均分给6个年级的同学,每个年级8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到多少瓶饮料? 二、第2课时求每份是多少 (共4题;共54分) 5. (14分) 6 8 9 10 12 14 16 18 (1)上面的数中,能平均分成2份的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平均分成3份的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能平均分成2份,又能平均分成3份的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题中数的顺序填写) 6. (10分)列式计算。

(1)把3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被除数是35,除数是7,商是几? 7. (15分)解答下列装苹果问题。 (1)如果每个袋子里装4个苹果,5个袋子能装多少个苹果? (2)如果每个袋子里装5个苹果,30个苹果能装满几个袋子? (3)有12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袋子里,每个袋子里装几个? 8. (15分)看图补充适当的条件,再解答。 (1)用4个盘子装梨,△,一共有多少个梨? (2)有36个梨,△,平均每盘装几个? (3)有36个梨,△,可以装几盘? 三、第3课时能分几份 (共3题;共27分) 9. (12分) (2020二上·聊城期末) 看图填一填,算一算。 (1)每盘有 ________个,有________盘,一共有________个。 ________

(完整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题姓名: 1、20÷5=4,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还表示20里面有()个()。 2、42÷6=7,读作(),其中被除数是(),除数是(), 商是()。表示把42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还表示把42拿来每()个一份,能分()份,也就是42里面有()个()。 3、每份分得( )叫平均分。8个4的和是()。8和4 的和是()。 4、被除数是12,除数是4,商是()。 5、把24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算式:() 6、25里面有()个5,18里面有()个9,12里面有4个()。 7、在○里填上“+、-、×、÷、﹥、﹤、=”。(8分) 18○3=15 25○5=30 2○2=4 3○4=12 30÷5○6 16-3○3×4 24÷6○15÷5 17-15○1×5 8、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3 36÷()=6 4×()=24 ()-15=27 ()÷1=8 4÷()=1 5×( )=35 ( )×7=63 ( )÷7=2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4分)。 1、在算式24÷6 = 4中,6是除数,24是被除数,4是商。() 2、算式12÷6 = 2,表示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 3、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列式是18÷6 = 3 。() 4、把18个苹果分成2份,每份是9个,叫平均分。()] 三、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24,除数是6,商是多少?(2)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3)20里面有几个5?(4)除数是2,被除数是10,商是几?

()×3 = 18 18÷3 = 12÷() 2×4 = 16÷() 12÷() = 2 30÷6 = 20÷() 4×() = 6×2 ()÷9 = 3 3÷() = 4÷4 9÷() = 18÷6 6 = ()÷()=()×()=()-()=()+() 解决问题; 1、超市饮料降价,买3瓶鲜橙汁6元钱,买6瓶多少钱? 2、一本书有36页,小明每天看6页,几天可以看完?如果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3、12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3人发给4个乒乓球,一共需要多少个乒乓球? 4、有20个皮球。(1)平均分给5个班,每个班分几个?(2)每个班分4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5、有3捆书,每捆8本。把这些书平均分给4个班,每班分几本?(4分) 6、12元钱可以买2架小飞机,小明想买3架小飞机需要多少钱? 5、一条绳子15米,把它剪成3米一段的小绳子,最多能剪多少段?需要剪多少次?如果剪一次要2分钟,一共要用几分钟才能剪完?

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 把学生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哪一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学生活动。)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

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师:放的方法,我们可以多种多样,但是结果都应是怎样的呢? 从生活经验出发,指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而非教师的生活经验,更不是教师的“教学经验”。要尊重学生的经验,让他们尽可能地把经验充分地表达出来,而不是一开始教师就规定好了“前进的路线”,让学生的经验与学习相隔离。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测试题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除法初步认识”测试题 一、填一填(36分) 1、12÷3=4读作(),其中12叫做(),3叫做(),4叫做()。 2、15个小朋友做游戏。 (1)平均每组3人,可以分成()组,列式为() (2)平均每组5人,可以分成()组,列式为() (3)平均分成3组,每组()人,列式为() (4)平均分成5组,每组()人,列式为() 3、比较大小 3×2()12÷3 15÷3 ()5 0 ×9()0 ÷6 4 ÷2()4×2 8 ÷2()8×2 9×1()9÷1 二、列式计算(9分) 1、被除数是28,除数是7,商是多少? 2、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几?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 三、根据条件写算式(9分) 1、有18个沙包,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3个。 ()÷()=() 2、25个笔记本平均分给5个学生,每人分得5个。 ()÷()=() 3、有24个人,每组4人,可以分成6组。 ()÷()=() 四、根据除法算式写乘法算式,根据乘法算式写除法算式(16分) 1、12÷3=4 ()×()=() ()×()=() 2、24÷3=84 ()×()=() ()×()=() 3、5×6=30 ()÷()=() ()÷()=() 4、4×9=36 ()÷()=() ()÷()=() 五、应用题。(30分) 1、一个笔记本2元钱,小丽带了12元钱,能买几个笔记本? 2、一斤桃子3元钱,妈妈带了15元钱,能买几斤桃子? 3、四年级2班有40人参加广播操比赛,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人? 4、小华买了18条金鱼,每个鱼缸可以放6条金鱼,小华需要准备几个鱼缸? 5、中性笔3元一支,钢笔5元一支。王可带了29元钱,买了一支钢笔,剩余的钱可以买几只中性笔?

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_7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能够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个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除法的初步认识A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除法的初步认识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第1课时平均分 (共4题;共18分) 1. (5分)兔妈妈买回两个饼要平均分给免哥哥和免妹妹,可是这两个饼一大一小,这可难坏了兔妈妈,请你帮兔妈妈把饼平均分一分,并说明理由。 2. (3分) 一共有________个气球,平均分成________份,每份是________个。 3. (5分) (2019二下·香洲期末) 根据除法算式圈一圈。 24÷4=6 4. (5分)把63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二、第2课时求每份是多少 (共4题;共31分) 5. (1分)一个转笔刀6元,是一个铅笔盒的两倍,铅笔盒每个________元钱。 6. (20分)看图列式计算。

(1)买4个冰激凌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2) 20元能买多少包薯条。 (3) 18元可以买多少个汉堡。 (4)你还能提其他问题,并解答吗? 7. (6分)用12个○摆一摆。 (1)每堆6个,分成了________堆。 列算式:________ (2)每堆3个,分成了________堆。 列算式:________ (3)每堆2个,分成了________堆。 列算式:________ 8. (4分) (2020二下·陇县期中) (1) 27个桃子,每________个一盘,分成了________ 盘。 (2) 27个桃子,平均分成________ 盘,每盘________个。 三、第3课时能分几份 (共3题;共25分) 9. (12分) (2019二上·大丰期中)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 学习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小棒 学具:每人18个图形卡片和12根小棒。

复习: 师: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平均分吗?(指名回答)那平均分的方法是什么呢?(指名回答)大家的表现真不错!现在老师有两道题想让大家动手来分一分,考考大家对前面的知识真的掌握了没有?请看题目:1.2组做第一题,3.4组做第二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吧! 学生汇报结果。 4.咱们二(5)班的同学真优秀!现在老师还想考一考大家,你们都喜欢动物吗?那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大熊猫),大家真聪明! 5.汇报结果:每盘放3个。师:像这样,把12根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属于平均分,在数学王国里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示,那就是除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板题) 二.新授 1.除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一样,也是一种运算方法,它也有自己的符号,它的符号叫做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短横,再在上下各点一个点,短横要平直,两点要圆,并且要对齐。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3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6 个桃、3 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 个小正方体,12 根小棒和15 个小三角形.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 3 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 6 支铅笔分给 3 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地分,每人又分给1 支.手中的笔分完了. 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 6 支铅笔分给 3 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 2 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 8 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 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 8 个小正方体分成 4 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3)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 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 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5)教师出示“8 个平均分成 4份,每份几个?” 教师让

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 4 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均分成 4 份就是指把 8 个正方体平均分成 4 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2)把 8 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 份,每份2 个.(板书:2).2.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出示题目:6 个桃平均分在3 盘里,每盘几个?(板书)(2)教师提问:“平均分在 3 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 6 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3)师生合作分桃子.① 教师让学生回想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桃每盘放 1 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就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2 个.④师生小结: 6 个桃,分在 3 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 6 个桃平均分成了 3 份,每份是 2个.(板书: 2)(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教师讲述:像上面把8 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 份;把 6 个桃平均分在 3 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 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除法)3.结合例2,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板书:写除号时,光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2)教师问学生“把6 个桃平均分成3 份,每份几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①要分的桃是几个?(6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教师 板书:6+).②把6平均分成几份?( 3份)把“3”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3)③每份是几?(是 2),教师把“ 2” 写在等号后面(板书:2)教师让学生对照算式 6+ 3= 2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3)教师指着“ 6+ 3= 2”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乌市第五十中学陈思思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三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除法的知识,但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已经听说过“平均分”,甚至对平均分还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掌握“平

均分”。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五、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1、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 2、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究和难知识规律,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中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3、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

除法的初步认识测试题.

第五单元“除法初步认识”测试题 一、填一填(36分) 1、15÷3=5读作(),其中15叫做(),3叫做(),5叫做()。 2、18个小朋友做游戏。 (1)平均每组3人,可以分成(() (2)平均每组6人,可以分成(() (3)平均分成3组,每组( () (4)平均分成6组,每组( () 3.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 4、比较大小 3×○212÷315÷○35 4÷○24×28÷○28×2 二、列式计算(9分) 1、被除数是28,除数是7,商是多少?6份,每份是几? )组,列式为 )组,列式为 )人,列式为 )人,列式为 0×○90÷6 9×○19÷1 2、把18平均分成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 4.除数是3,被除

数是12,商是多少? 三、根据条件写算式(9分) 1、有18个沙包,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3个。 ()÷()=() 2、25个笔记本平均分给5个学生,每人分得5个。 ()÷()=() 3、有24个人,每组4人,可以分成6组。 ()÷()=() 四、根据除法算式写乘法算式,根据乘法算式写除法算式(16分) 1、12÷3=4()×()=() ()×()=()2、24÷3=8()×()=() ()×()=()3、5×6=30()÷()=() ()÷()=()4、4×9=36()÷()=() ()÷()=()五、在()里最大填几? ()×6<5070>9×()3×()<257×()<50

()×3<2840>5×() 五、应用题。(30分) 1、一个笔记本2元钱,小丽带了12元钱,能买几个笔记本? 2、一斤桃子3元钱,妈妈带了15元钱,能买几斤桃子? 3、四年级2班有40人参加广播操比赛,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人? 4、小华买了18条金鱼,每个鱼缸可以放6条金鱼,小华需要准备几个鱼缸? 5、中性笔3元一支,钢笔5元一支。王可带了29元钱,买了一支钢笔,剩余的钱可以买几只中性笔?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集体备课记录

二十里铺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学生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 教学准备:铅笔橡皮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探索新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那咱们一起去大森林参加它们的丰收聚会吧。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出示课件 生:有熊猫、小兔、小猴、小松鼠。 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1:桌子上还有许多好吃的东西。 生2:我发现了桌子上有12个桃子、6个竹笋、16个萝卜、15个松果。 师:你们真是些善于观察的孩子。你知道每一样食物是分给哪种小动物的吗 师:快看这两只熊猫,它们正直瞪瞪的看着这些竹笋,你知道小动物们在想什么吗? 生1:我们多想吃这些竹笋呀! 生2:该怎么分这些竹笋呢? 师:咱们来帮帮熊猫吧!(同学们表示一致赞同。) 师:如果用小棒来代替竹笋,你准备拿多少个学具?得分成几份?为什么?那就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来分一分吧!(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分一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汇报: (学生分别将分法在展台上展示出来,教师随机板书出学生总结的几种分法。)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分法,有一种分法最特殊,你能找出来吗? 师:你为什么把6个分成3个和3个分成一类? 生1:这样分一般多。 生2:一样多。 升3:同样多,

············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学生说明自己的理由。 师总结:也就是说这样分每只熊猫分得同样多。我们把每只熊猫看作一份,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师:那到底什么是平均分呢?(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正确的评价。)像这样,把6个竹笋分给2只熊猫,每只熊猫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同桌之间像老师这样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二、初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师:刚才同学们不仅帮熊猫分了竹笋,还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完成课后练习一 三、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师:咱们再来帮小猴分桃子吧!它们都快等不及了。 课件出示信息:把12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 学生提出问题,把信息补充完整。“把12个桃子,分给3只小猴,平均每只小猴分到几个?”请同学们取出学具在小猴卡纸上分一分吧!(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分,总结各种分法,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边展示边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生1:1个1个地分。 生2:2个2个地分。 生3:4个4个地分。 得到的结论都是每只小猴都分到4个桃子。 师:大家看,这几种分法中,哪种分的方法最好?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到分法的优化) 师小结:不管是1个1个地分,2个2个地分,还是4个4个地分,每只小猴都分到4个桃子,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教师边小结,课件动画展示每只小猴都分到4个桃子,然后再让学生圈一圈,让学生切身体会这种分法是平均分。 〈点评〉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并且继续利用学具分一分,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 四、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师:唉!同学们仔细听,小兔子在说什么?(课件出示录音:“有16个萝卜,每只兔子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师:谁听清了,再帮小兔子说一遍?(学生复述)该怎么分呢?

教案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书第74页的例l,完成“试一试”的习题和练习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8个圆和12根小棒;学生每桌准备8个圆片、12根小棒和12个三角形. 一、复习引入 1.激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吧?老师讲故事了哦,有一天呀,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灰兔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它们呀采到了8只大蘑菇,后来小白兔和小灰兔要回家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它们决定把这8只大蘑菇分成两份,每人带一份回家。可是它们不会分,怎么办呢?小朋友们,我们给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帮忙,帮助它们分一分好吗?(好)请小朋友们用圆代替大蘑菇,帮它们分一分。(学生操作)

你是怎么帮它们分的?学生汇报,师板书。 提问:这几种分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动手实践,分圆. ①提出要求:把12个圆分成4份,每份要分的同样多。会分吗?分分看。 ②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情况. ③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只 要是每分分得同样多,允许有多种分法。).分成了4份,每份同样多吗? 像这样把每份分的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 巩固平均分。看黑板判断哪些是平均分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出示8个梨和4只盘子,示题:把8个梨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每盘是()个。 (2)提问:一共要分多少个梨?(8个)平均分在几只盘子里?(4只)要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就是每盘要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呢? (3)让学生用圆片代替梨,动手分分看。分后4人小组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4)请学生口述分的过程,师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要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老师先拿4个梨,每盘放1个,

完整版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测试题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达标测试题 (细心审题,精确计 算) 4X 2= 4X 3= 5X 2= 8 — 2 = 8—4= 12—4= 10— 2 = 3 — 3= 12— 6= 12— 2= 12—4= 9 — 9= 12— 3= 9 — 3= 6 — 6= 24 — 6= 3X 4= 5X 5= 6X 6= 12—4= 、 找朋友。 一、直接写得数,你可以吗? 12-3= 4-2 = 6-3= 30— 5= 25-5= 三、填空 1、算式12 — 2==6读作( ),被除数是( ),

除数是( ),商是( 列出算式:()宁()= 盘,如果每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可以放( )盘。 4 、把2X 9=18改编成两道除法算式是: )和( 5、 ( ),3 叫做( ), 4叫做 ( )。 7、15个小朋友做游戏。 平均每组 3人,可以分成( )组,列式( ) 平均每组 5人,可以分成( )组,列式( ) 平均分成 3组,每组( )人,列式( ) 平均分成 5组,每组 ( )人,列式( ) &比较大小 3X 2 ( )12-3 15 —3 ( ) 5 4 - 2 ( )4X 2 8 -2 ( ) 8X 2 9X 1 ( )9 -1 6、12 - 3=4 读作( ),其中12 叫做 四、哪幅图是平均分,在后面画“ 2 、把10个O 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 平均每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可以放( ) 把()条小鱼平均放在3个鱼缸里,每个鱼缸放( )条。 3、有12个

1、 ooo oo oooo 2、 oo oo oo oo ( ) 3、 oooo oooo oooo () 4、 oo ooo oo oo ( ) 五、在o 里填上 “〉” 、 V 或 =。 30 - 6。6 18 - 3o 8 25o 5-5 12-4o 3 5o 20-4 24 - 6o 7 7o 6- 1 40 o 6X 5 4X 2o 16-4 六、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多少? 2、 18除以6等于多少? 3、 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4、 被除数是28,除数是乙商是多少? (生活中到处是数学,你能解决它吗?试试看! 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