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祭十二郎文(高二必修)

祭十二郎文(高二必修)

祭十二郎文(高二必修)
祭十二郎文(高二必修)

祭十二郎文

——比较阅读法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

韩愈

时间:12月26日星期五上午第二节

地点:多媒体606

对象:高二年十五班

授课教师:郑巧芬

教学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第三个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比较阅读法”以及具体的操作方式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阅读法,辨析《祭十二郎文》与《祭妹文》的异同,加强对文本的理解,

达到精读的目的

运用比较阅读法,辨析几首古诗词,巩固加强对该方法的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比较阅读法,开启思维,培养发现能力和知识拓展迁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比较阅读法,发现本文与《祭妹文》的异同,提高阅读能力、发现能力及研究性学习的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起“比较阅读”的思维,掌握“比较阅读”的基本操作方法,将之运用在实际的学习中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

课前分发阅读材料,内容为《祭妹文》原文及相关的一些问答题。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指定几个学生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书信体的文章,并缩写为600字左右,一同学上台展示(评价:我们可以将这个同学的这篇文章和课文进行比较,这篇文章虽然与之形式不同,内容也做了稍微的缩改,但同样是感人至深,可谓是具有“异曲同工”之效。)

二、导入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慈)。”因而成为为祭文中不可多得的千古绝唱和古代抒情散文中的不朽名篇。

能够具有如此殊荣的另一篇祭文就是清代袁枚的《祭妹文》。虽然两篇文章出自不同时代的不同作家之手,但把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学习,你还是会有很多新的发现和更为深刻的体会的。我们现在要运用的方法就叫做“比较阅读法”

三、简单了解“比较阅读法”

1、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指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阅读方法,

是一种常用的精读方法。

2、具体分类:

从方向来说,有类比分析和对比分析(类比分析是比较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对比分析是比较两篇文章的相异之处。)

从作用来说,有比较质疑和比较辨析(比较质疑是通过对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较辨析是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探求规律性的东西。)

从内容来说,有单项比较和综合比较。(单项比较是就某一方面进行比较,可以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等较大方面比较,也可从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乃至开头或结尾等具体方面比较。综合比较是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全面的比较,看看哪些方面相同,哪些方面不同,然后就不同的方面,追问究竟,提出问题,进行辨析。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总结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羞: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 3、世: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5、邪:其传之非其真邪(通“耶”) 二、一词多义 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①不自所怙(知道,动词)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7、终:①言有尽而情不可终(尽,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11、世:①皆不幸早世。(通“逝”)②两世一身。(父子相继为一世,名词)③吾其无意于人世矣。(世间,天下,名词) 12、其:(本文中“其”的用法比较典型,故另行总结) 三、词类活用 1、西: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 2、东:东亦客也(方位名词作动词:在东边居住。名词“客”用作动词,客居)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袁枚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袁枚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散文,尺牍等30余种。 袁枚之妹袁机亦甚具学识,《如皋县志》、《杭州府志》、《清史稿·列女传》皆有传。袁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卒,袁枚八年后写成的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袁枚收录了许多鬼怪故事,以简洁明了的笔法,写成笔记小说《子不语》,与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齐名。袁枚也是一位美食家,写有著名的《随园食单》,是清朝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该书出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江苏古籍出版社已出版《袁枚全集》共八卷。 袁枚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写景诗飘逸玲珑。 1 / 1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衔:乃能衔哀致诚(怀着) 2、怙:不省所怙(依*,指依*父亲) 3、止:当来省吾,止一岁(留居,住) 4、孥:请归取其孥(nú)(妻子儿女) 5、果:当不果来(成为事实,结果) 6、蒙:而不克蒙其泽矣(承受) 7、兆:终葬当于先人之兆(也可作“垗”,墓地) 8、窆:窆(biǎn)不临其穴(下葬,下棺入穴) 9、尤:其又何尤(怨恨) 二、通假字 1、羞: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 3、世: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三、一词多义 1、诚: 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 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

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 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 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 ①不自所怙(知道,动词) 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 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 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6、长: 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 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 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7、终: ①言有尽而情不可终(尽,动词) 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 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 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9、就: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0、知: 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 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11、其: 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她的,代嫂嫂,代词) ②诚知其如此(它,代事情,代词)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难道,副词) ④其信然邪?其梦邪?(是……还是……,动词) ⑤又可冀其成立邪(他们,代词) ⑥其又何尤?(这,代词) ⑦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大概,恐怕,副词) ⑧敛不凭其棺(你的,代词) 四、词类活用 1、西: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 2、夭: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夭折) 3、业: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业) 4、视: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 5、致: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

高二下学期语文祭十二郎文导学案苏教版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祭十二郎文》导学案苏教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等重点文言现象。 2.体会文章真挚的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 3.理解作者的骨肉之情以及自身宦海沉浮之苦,人生无常之感。 【课前预习】 一、作者介绍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 二、背景介绍 韩愈有三位兄长:大哥韩会,二哥韩介,三哥未及命名便已夭折。韩愈三岁时,父亲韩云卿病故,他便随大哥韩会、大嫂郑氏夫妇生活。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岁月里,韩愈一直依恃长兄长嫂,与侄子老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自幼朝夕相伴,名为叔侄,情同兄弟,相互间感情甚为深厚。 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而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血泪和墨,写下了这篇祭文。 三、关于文体 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是祭祀与汉语文学结合的产物,好的祭文往往是流传千古的文学名篇。 祭文可分为庙祭文和墓祭文两类。庙祭文一般用于官方、重大祭祀场合,格式多为四言体的韵文。例如,历代天子宗庙祭祀、祭黄帝陵的祭文,都属于庙祭文。由于庙祭文格式多是固定的,因此很难出彩,历代的名篇不多。墓祭文形式则较为灵活,士庶阶层的私祭也可采用。多是文言散文、韵文或骈体文写成,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清袁枚《祭妹文》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三大祭文。 四、课内基础梳理 (一)解释加点词语 1.乃.能衔.哀致.诚 2.远具时羞.之奠. 3.不省.所怙. 4.吾往河阳省.坟墓 5.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6.将成家 ..而致.汝 7.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8.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9.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10.汝之纯明 ..而不克蒙其泽.乎 11.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12.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 ..邪? 13.比.得软脚病,往往 ..而剧.。 14.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 又可冀其成立邪 2.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3.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4. 将成家而致汝 (三)通假字 1.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2. 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点总结

祭十二郎文 通假字: 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终葬先人之兆通“垗”,墓地 以待馀年通“余”,剩下的 悠悠苍天,曷其有极通“何”,什么 一词多义: 诚 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 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幸 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 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以 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省 不省所怙(知道,动词) 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孤 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 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 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长 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 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终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致 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 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就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知 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

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其 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她的,代嫂嫂,代词) 诚知其如此(它,代事情,代词)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难道,副词) 其信然邪?其梦邪?(是...还是...动词) 又可冀其成立邪(他们,代词) 其又何尤?(这,代词)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大概,恐怕,副词) 敛不凭其棺(你的,代词) 其的用法 其一、代词 1. 人称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或物,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其,代嫂嫂)——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其,代韩会)——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代死讯)——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2)有时活用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其,代十二郎)) ——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请求回去接你的妻子儿女。2、指示代词。(1) 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那以后四年,才回去看你。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那剩余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 其二、语气副词(用在句首或谓语前) 1、表示转折、推测,可译为“大概”。呜呼!其信然矣! ——唉!大概是真的了!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从今以后,我将没有什么意趣生活在这世间了。 2、表示反诘,用法同“岂”,可译为“难道”。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唉,难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吗? 其三、连词 1、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语文:祭十二郎文课件(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792中进士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其文众体兼长多所创新气势雄健语言新颖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其传世的著作有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成家而致汝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吾书与汝日恐旦暮死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未知其言之悲其后四年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其又何尤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其无知悲不几时惟兄嫂是依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吾又罢去何为而在吾侧也汝从吾于东其然乎其不然乎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45〕终葬汝于先人之兆〔46〕然后惟其所愿〔47〕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48〕敛不凭其棺〔49〕窆不临其穴〔50〕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梦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51〕彼苍者天曷其有极〔52〕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53〕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54〕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55〕如此而已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56〕 42〕盖大概以在时间副词如而表示转折乃才妄胡乱以表示顺承使派吊此指慰问孤指十二郎的儿子〔43〕终丧守满三年丧期《孟子·滕文公上》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44〕取以来指把十二郎的儿子和乳母接来〔45〕力能改葬假设之意即先暂时就地埋葬合下句连续可知力名词作状语尽力〔46〕兆葬域墓地〔47〕惟其所愿才算了却心事〔48〕抚汝以尽哀指抚尸恸哭〔49〕敛同殓为死者更衣称小殓尸体入棺材称大殓〔50〕窆biǎn下棺入土〔51〕行所作所为何尤怨恨谁〔52〕彼苍者天曷其有极意谓你青苍的上天啊我的痛苦哪有尽头啊语本《诗经·唐风·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极曷为什么〔53〕其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未来顷田地一百亩称为一顷伊颍yǐng伊水和颍水均在今河南省境此指故乡〔54〕幸其成韩昶后中穆宗长庆四年进士韩湘后中长庆三年进士〔55〕长zhǎng用如动词养育之意待其嫁韩愈三婿李汉蒋系樊宗懿十二郎之婿据高澍然说是李干见《韩集》〔56〕尚飨 xǐang 古代祭文结语用辞意为希望死者享用祭品译文现在我派建中来祭你慰问你的儿子和你的奶妈他们家中有粮可以守你的灵到丧期结束那么就等到丧期完了再接他们来如果不能等到丧期结束就立即接他们来其余奴婢下人都让他们守你的丧如果我有能力给你迁葬最终一定把你葬到祖先的墓地里然后才算了却我的心愿唉你患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子你活着时我不能和你生活在一起互相照顾你去世了我不能抚摸你的遗体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虚词知识整理

高考文言文虚词知识整理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1而、2何、3乎、4乃、5其、6且、7若、8所、9为、10焉、11也、12以、13因、14于、15与、16、则、17者、18之 下面对18个文言虚词作例解: 1.而 (1)连词 1> 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 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 表修饰今译为:着、地。 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3> 表顺承今译为:就、才。 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4> 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5> 表转折今译为:却、但。 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 例释: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

7> 表方位今译为:以 例释:①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问说》②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孟子》 (2)音节助词不译 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3)语气词用在句尾今译为:啊、吧 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 (4)比况词今译为:如、像、似 例释: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序》 (5)代词1>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的

例释:①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②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2>近指今译为:此、这样 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6)通“能” 今译为:能够、才能例释:①行柔而刚,用弱而强《淮南子·原道训》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2.何 (1)疑问代词今译为: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 特殊句式 ⒈宾语前置 ①惟兄嫂是依 ②其又何尤 ③何为而在吾侧也 ⒉状语后置 (1)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2)吾佐戎徐州 ⒊被动句吾又罢去 ⒋省略句 (1)汝从(吾)于东 (2)既(吾)又与汝就食江南(3)吾佐戎徐州 ⒌感叹句 呜呼!其信然邪 ⒍反问句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一古今异义: ①吾去汴州去:(古义)离开 (今义)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去 ②明年,丞相薨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③又可冀其成立邪成立:(古义)成家立业(今义)(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④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动摇:(古义)松动(今义)在两种对立的意见之间或在两条对立的行动路线之间摇摆不定 ⑤未可以为信也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⑥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几何:(古义)多少(日子),意指过不了多久(今义)多少(用于反问) ⑦其无知,悲不几时无知:(古义)(我)死后无知(今义)不懂情理;缺乏知识⑧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无意:(古义)没有心思(今义)不是有意的 ⑨然后惟其所愿然后:(古义)这样之后(今义)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

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应 ⑩将成家而致汝成家:(古义)安家(今义)男子结婚 (11)虽然,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虽然:(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与之呼应 二通假字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美味食物 ②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③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世:通“逝”,死 ④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兆:通“垗 [zhào] ”,墓地 ⑤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⑥彼苍者天,曷其有极曷:通“何”,什么 ⑦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已:通

祭十二郎文文言文知识点

祭十二郎文文言文知识点 一,通假字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②零丁孤苦 ③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⑤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二,古今异义 ①吾去汴州 去:(古义) (今义)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去 ②明年,丞相薨 明年:(古义)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③又可冀其成立邪 成立:(古义) (今义)(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④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动摇:(古义) (今义)在对立的意见或行动路线之间摇摆不定 ⑥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几何:(古义)

(今义)数学类 ⑨然后惟其所愿 然后:(古义) (今义)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 ⑩将成家而致汝 成家:(古义) (今义)男子结婚 ⑾虽然,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虽然:(古义) (今义)连词 ⑿志气日益微 志气:(古义) (今义)为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⒁汝来省吾,止一岁。 止:(古义) (今义)停止;阻拦 三,词类活用 业其家 东亦客也 毛血日益衰 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 成家以致汝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未始以为忧也 四,一词多义 ⒈致 ①乃能衔哀致诚 ②将成家而致汝 ⒉就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4.其 ①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②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③其信然矣 ④其无知,悲不几时 ⑤又可冀其成立 ⑥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 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 5.然 ①其信然矣!

②虽然,我自今年来 ③然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6.以 ①未始以为忧也 ②其竟以此而殒其身乎 ③汝殁以六月二日 ④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7.始 ①始来京城 ②始速祸焉 ③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 ④未始以为忧也 8.诚 ①诚知其如此 ②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9.而 ①死而有知 ②少者强者而夭殁 ③往往而剧 10.之 ①如吾之衰者;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汝之纯明而宜业其家者

祭十二郎文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

韩愈《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二、一词多义 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①不省所怙(知道,动词)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 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7、终: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 “其”的用法 (一)、代词 1. 人称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或物,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其,代嫂嫂) ——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其,代韩会) ——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 ——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代死讯) ——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 (2)有时活用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其,代十二郎)) ——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请求回去接你的妻子儿女。 2、指示代词。 (1) 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那以后四年,才回去看你。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那剩余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 (二)、语气副词(用在句首或谓语前) 1、表示转折、推测,可译为“大概”。 呜呼!其信然矣!——唉!大概是真的了!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从今以后,我将没有什么意趣生活在这世间了。 2、表示反诘,用法同“岂”,可译为“难道”。 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

《祭十二郎文》字词解释版

祭十二郎文(选修P91)1年、月、日,季父 ..【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愈闻汝 丧之七日,乃.【副词,才】能衔 ..【含,怀着。补充:引申义为怀恨、憎恨】哀致.【表达】诚.【诚意】,使建中远.【形作状,在远方】具.【备办、准备】时.【应时的】羞.【通“馐”,美味食物】之奠.【名词,祭品】,告.【告慰】汝十二郎之灵.【灵位】。 2呜呼!吾少孤.【幼而丧父。补充同类词:“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及.【等到】长.【动词,长大】,不省.【知道】所怙.【依靠。失怙:丧父。补充成语:怙恶不悛quān,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中年兄殁.【死亡】南方,吾与.【连词,和】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不久,后来。补充同义词:“既而”】又与汝就食 ..【通“伶仃”,孤苦 ..【谋生】江南。零丁 无靠】孤苦,未尝 ..【不曾】一日相离也。吾上.【名作状】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去世】。承.【继承、接续】先人后.【后嗣,后代】者.【助词,句中停顿】,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代】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连词,表修饰】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这,这两个人。】而已!”汝尤.【副词,还、尚】小,当.【副词,应当、应该】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懂得、明白】其.【代嫂子】言之悲也。 3吾年十九,始.【初次】来京城。其.【代词,那,这】后四年,而归视.【探视、探望】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探望】坟墓,遇汝从.【跟随,指护送】嫂丧【灵柩】来葬。又二年,吾佐.【辅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探视、探望】吾;止.【留居如:“望门投止”: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贬义】一岁,请归取.【接取,“还必相迎取”】其孥.【妻子儿女的统称,】。明.年.【古今异义词,第二年】,丞相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唐代二品以上官员死亡】。吾去.【离开】汴州,汝不果.【成为事实,实现】来。是年,吾佐戎 ..【辅佐军务】徐州,使.【派遣】取汝者.【代词,…的人】始.【副词,才、这才】行,吾又罢.【被停职,被罢官】去.【离开】,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介词,在】东,东亦客.【作客、客居,寄居他乡】 也,不可以久;图.【打算、考虑】久远者.【助词,句中停顿】,莫如 ..【不如,不及、比不上。“莫”为否定副词】西.【名作状】归,将成家 ..【古今异义词,安家】

2017-18学年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14祭文祭十二郎文苏教版

学业分层测评(十四) 祭文 祭十二郎文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 .汝来省吾,止一岁 C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D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解析】 A 项,“羞”同“馐”,美食。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 也 戚:悲伤 B .强者夭而病者全. 乎 全:保全 C .汝去年书云:“比. 得软脚病。” 比:比较 D .死而有知,其几何.. 离 几何:多久 【解析】 C 项,比,近来。 【答案】 C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念诸父与. 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B.?????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兄之盛德而夭其. 嗣乎 C.????? 未始以.为忧也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D.?????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解析】 之:助词,的。A 项,与:动词,给/连词,和;B 项,其:语气词,难道/代词,他的;C 项,以:介词,把/介词,因为。 【答案】 D 4.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 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 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 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解析】C项,分别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 【答案】 C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 ..日益微 ..丞相甍B.志气 C.死而有知,其几何 ..离D.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解析】A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B项,“志气”,古义:精神;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C项,“几何”,古义:多久;今义:几何学。 【答案】 D 6.找出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 A.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B.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C.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D.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 【解析】A项,长,使动用法;B项,西,名词作状语;D项,业,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 C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

祭十二郎文(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祭十二郎文(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祭十二郎文 教学目标: 1.弄通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辨析文言虚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课文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 3.培养对古代散文名篇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并把握本文在记叙中抒情的特点。 4.体会至情至性的人情美,和作者创造这种美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如泣如诉的语言形式,体会作者悲哀痛切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本文叙事较为纷繁,行文中多有文意的转折,是学习的难点。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鉴赏古代散文,首先应读懂文字,本课时在初步疏理课文层次的基础上重在解析文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为准确、清晰的了解,并作一些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由唐宋八大家,或由韩愈的《马说》《师说》;或“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名言引入新课教学。 2.介绍相关的文学常识及背景 (1)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2)韩愈在散文创作中,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写了大量的政论、赠序、杂说、祭文、墓志铭,他的议论文很少引经据典地说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手

祭十二郎文字词翻译

1 / 4 译文:唉!谁能料到你突然离开我去世了呢?我和你都年轻,以为即使暂时分离,终究会长久团聚。所以丢下你到京城谋生,来求得微薄的俸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诚(假设连词,如果真的、如果确实)知其(代词,那、那样做)如此,虽(即使)万乘(本义借代大国,此指及其富贵、封邑广大)之公相(公卿宰相),吾不以(介词,因、因为)一日辍(停止,指丢下、离开)汝而(表承接)就(动词,往、去,指就职上任。)也。 译文:如果早知道会出现这么个结局,即使有万乘之国的公卿宰相职位等着我,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就任啊! //xx元 去年,孟东野往。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形容视力模糊),而发苍苍(形容头发花白),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身体健壮)而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无穷无尽的)之戚也!”去年,孟东野到你那边去。我写信给你说:我论年纪虽然还不到四十岁,可是两眼已经昏花,两鬓已经斑白,牙齿也摇摇晃晃。想到我的几位叔伯和几位兄长,都身体健康却都过早地逝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能长命吗?我不能离开这儿,你又不肯来,我生怕自己早晚死去,使你忍受无边无际的悲哀啊!”孰谓少者

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这里指死的早)而病者全(保全)乎!谁料年轻的你先死而年长的我还活着,强壮的你夭折而病弱的我却保全了呢?呜呼!其信然(真实,确实)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唉!难道这是真的吗?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如果是真的,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会使他的儿子短命吗?汝之纯明(纯正,明智)而不克蒙(蒙受)其泽(恩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2 / 4 你这样纯洁聪明却不应该承受先人的恩泽吗?年轻的强壮的反而天亡,年长的衰弱的反而健康生存吗? 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身旁)也? 我实在不能把这消息当成真的啊!如果这是在做梦,或者是传错了消息,可是,东野报丧的信件,耿兰述哀的讣文,为什么又分明放在我身边呢? 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继承先人的家业),不克(能够)蒙其泽矣! 唉!看来这是真的啊!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会使他的儿子短命了,你这样纯正聪明应该继承先人的家业,却不能够承受先人的恩泽啊!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十第29课祭十二郎文学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20190423190.doc

祭十二郎文 祭文是古人为祭奠去世的亲朋好友而写的文章,用来表达对亲友逝世的哀痛惋惜之情,并祈请逝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祭文是由祭奠者自己来撰写的,因此含有更多的真情实意。自唐宋八大家开始,祭文成为一种极富抒情色彩的文体,在对逝者悼念追忆的同时,作者往往不由自主地抒发对生死的感慨,坦陈对命运的思考。祭文大都纡徐委婉,情韵悠长。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王安石的《祭欧阳文忠公文》堪称祭文中的精品。 第29课祭十二郎文 走近作者 韩愈(见《原毁》) 相关背景 这是韩愈在贞元十九年(803)为悼念他的侄子老成而写的一篇“衔哀致诚”的祭文。韩愈三岁丧父,一直依靠兄嫂抚养。不久,兄又死于南方,寡嫂携年幼的韩愈叔侄回到故乡河阳,艰难度日。这时,兄弟辈只剩韩愈一人,子侄辈只有老成一人,“两世一身,形单影只”!韩愈视长嫂如母,和比自己小几岁的侄子情同手足。后来,又一同移居宣州,孤苦伶仃,一家人相依为命。韩愈19岁来到京师谋生,25岁中进士后便在朝廷和地方任职,而老成则一直羁留在南方,他们叔侄每隔数年才得相见一面。韩愈本以为彼此都还年轻,指望着将来生活稳定后,便接侄子来同住。没想到老成竟突然病死,他悲痛欲绝,为悼念老成写了这篇情真意深的《祭十二郎文》。 文意感知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对亡侄的无限哀痛

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人立业,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 思维导图 一、通假字 1.远具时羞之奠同“馐”,译为“美味食物” 2.皆不幸早世同“逝”,译为“逝世” 3.敛不凭其棺同“殓”,译为“给死人穿衣入棺” 二、古今异义 1.明年丞相薨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古义:过不了多久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3.吾与汝俱少年 古义:青年男子今义:年少的孩子 4.而齿牙动摇 古义:牙齿松动今义:不稳固,不坚定 5.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义:成长立业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三、一词多义 1.省 2.致 3.诚 4.知 5.就 6.其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东亦客也在东边 ②莫如西归向西 ③恐旦暮死早晚 (2)名词作动词 ①吾书与汝曰写信 ②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继承……的事业 2.动词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而视茫茫视力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将成家而致汝使……来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使……夭亡 3.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状语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在远方 (2)形容词作动词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祭十二郎文》教案及文言知识点总结

《祭十二郎文》教案及文言知识点总结 教学重点 1.了解祭文的文体特征。 2.本文重点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体会它的感情真挚、催人泪下的特征。 教学难点 1.了解祭文的文体特征。 2.本文重点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体会它的感情真挚、催人泪下的特征。 教学方法 1.布置问题,引导学生自学。 2.教师适当点拨。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 2.熟悉客下注释。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了《出师表》《陈情表》,都是极优秀的的古典散文。苏轼在读后不禁说:读《出师》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辍泪者,其人必不友。 《古文观止》在评论《祭十二郎文》时也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那么,这《祭十二郎文》是什么文章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板书课题) 二、解题 十二郎,名老成,韩愈之侄,本为韩愈次兄韩介之子,出嗣给长兄韩会为子。他在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十二郎。 祭,祭文,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汉魏以来,祭文多仿《诗经》中雅、颂的四字韵语,也有骈文的。韩愈的这篇祭文,虽沿用四言,但文意曲折,气势飞动,打破了一般祭文为死者歌功颂德的陈腐旧套。此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新的特色。 三、写作背景 韩愈,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有“韩昌黎”“韩侍郎”之称。中唐文坛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 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其作品集有《韩昌黎文集》

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叔侄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十二郎病死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了这篇祭文。 四、诵读、正音 五、学生自读 问题: 1.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将文章划分为三部分。 2.体会文章流露出的各种情感。 3.体会文章写法上的特点。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内容结构 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第二段写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哀婉动人。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抒情色彩。因而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明代茅坤语)。 二、文章结构 正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呜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写人之间的浓厚情谊。 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年时的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身。 第二部分(从“去年,孟东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写十二郎之死。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死期。 第三部分(从“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未)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求谏 知识点整理资料

求谏知识点整理 注:各空答案在文档最后,可对应查看 1、举措古 义:今义:2、颜色古 义:今义:3、相遇古 义:今义: 三、对下列加点的词语加以解释,注意它们的特殊含义 1、知政教得失 2、臣下钳口 3、陛下开圣虑,纳刍荛 4、实愿罄其狂瞽 5、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 6、宰相入内平章国计 7、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8、必当畏犯逆鳞 9、纂组伤女工 10、一日万机,一人听断 四、解释下列重点实词(关注课后重点实词寻、理、信、遇) 1、比: ①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求谏》)

②比及三年(《侍坐》) ③比得软脚病(《祭十二郎文》) ④比翼齐飞 ⑤朋比为奸 ⑥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⑦比去,以手阖门。(《向脊轩记》) ⑧与天地兮比寿其可也(《屈原列传》) 2、假: ①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求谏》)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劝学》)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黄生借书说》) ④乃悟前狼假寐(《狼》) ⑤大臣犯法,无所宽假(《魏世祖记》) ⑥乃以吴叔(吴广)为假王(《陈涉世家》) ⑦假我以文章(《春夜宴从弟》) 3、属 ①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求谏》)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③举酒嘱客(《赤壁赋》) ④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⑥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⑦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 4、藉: ①主欲知过,必藉忠臣(《求谏》)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赤壁赋》) ③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陈涉世家》) ④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赤壁赋》) 5、致: ①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求谏》) ②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求谏》) ③言语致失次第(《求谏》) ④乃能衔哀致诚(《祭十二郎文》) ⑤致中和,天地位焉(《中庸》) ⑥言语致失次第 五、虚词: 1、则: ①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求谏》) ②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求谏》) ③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求谏》) ④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求谏》) ⑤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辜(《求谏》)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学业分层测评14祭文祭十二郎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蚜

学业分层测评(十四) 祭文 祭十二郎文 1.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 .汝来省吾,止一岁 C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D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解析】 A 项,“羞”同“馐”,美食。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 也 戚:悲伤 B .强者夭而病者全. 乎 全:保全 C .汝去年书云:“比. 得软脚病。” 比:比较 D .死而有知,其几何.. 离 几何:多久 【解析】 C 项,比,近来。 【答案】 C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念诸父与. 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B.?????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兄之盛德而夭其. 嗣乎 C.????? 未始以.为忧也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D.?????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解析】 之:助词,的。A 项,与:动词,给/连词,和;B 项,其:语气词,难道/代词,他的;C 项,以:介词,把/介词,因为。 【答案】 D 4.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 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 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 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解析】C项,分别为指示代词“那、那些”;人称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代词“他、他们”。 【答案】 C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 ..日益微 ..丞相甍B.志气 C.死而有知,其几何 ..离D.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解析】A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B项,“志气”,古义:精神;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C项,“几何”,古义:多久;今义:几何学。 【答案】 D 6.找出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 A.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B.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C.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D.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 【解析】A项,长,使动用法;B项,西,名词作状语;D项,业,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 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