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违现象剖析及产生原因

三违现象剖析及产生原因

三违现象剖析及产生原因
三违现象剖析及产生原因

三位现象剖析及产生原因

一、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1)违章指挥:管理人员违反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规程指挥生产的行为。具体包括: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或擅自更改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指挥未经培训人员上岗,使用未经安全培训的人员或无专门资质认证的人员;指挥作业人员在安全防护设施或设备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作业;发现违章不制止等。

2)违章操作:主要指现场操作人员违反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票证办理规定等。具体包括:不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进入生产区不正确佩戴安全帽、不正确穿戴劳保用品,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不办理作业票、擅自动用他人设备等等

3)违反劳动纪律:主要指作业人员违反劳动纪律和秩序,不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和用工协议规定,不遵守考勤与休假纪律、上下班不按规定行走穿越生产区,上班时间干私活、串岗。

二、违章行为的类型

1)冒险性违章:个人认为对自身、设施、设备起安全防护作用的用具多此一举,从而弃之不用。如登高作业不系安全带、进罐作业不办票外面无监护人;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画蛇添足,滥用防护用品,如车工戴手套操作车床,冒险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一般情况下不会引发事故,从而使安全意识较差的员工更容易产生冒险冲动。

2)习惯性违章:就是对违章行为习以为常,把错误的组织、操作方法当成正确的加以实施。产生习惯性违章的原因:一是不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二是为图方便、省事,从而下意识的操作而形成的不良习惯。习惯性违章特点:以前就是这样干的!

3)侥幸心理:作业人员施工前已意识到危险存在,但是危险的程度不大,不足以引起重视,而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在无意或有意进行了第一次违章或者是知道他人有过同类违章行为的发生且未酿成事故的情况下,产生了侥幸心理。如倒盲板阀不戴空气呼气第一次没事,到第二次时他还会采取这种方法。侥幸心理的特点:一次、两次没事,第三次就说不准了,切记:常从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4)异常性和记忆性违章:大脑短暂“真空”,人体指挥系统失灵,引发操作失控。表现形式很多,如特殊情况下大脑缺氧,短时间心虚紊乱,长时间连续作业引发疲劳过度,大脑、手、脚失控,身体机能有缺陷,

5)环境性违章:指人员受到外界的刺激促成心理异常而发生的违章,如环境引发兴奋过度、忧愁担心、发怒等心理反应影响了对危险的预见,或根本不考虑危险,致使操作违章。三、违章行为的原因

1)技术不熟,能力不强,盲目蛮干。操作者没有熟练掌握操作规程,没有工作经验,又不像他人请教,没有察觉到危险的存在,这是产生冒险性违章的主要原因。

2)自以为是,习以为常。操作者自认为从事该项工作多年,很有经验,对不安全行为习以为常,满不在乎,甚至在工作条件下和环境发生变化后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始终凭经验办事,这是产生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原因。

3)心存侥幸,麻痹思想。在遇到难干、麻烦的工作时,为图快、省事尽快完成任务,虽然操作有一定的风险,但自认为问题不大,对潜在的风险没有足够的警觉,这是产生侥幸心理的主要原因。

4)力不从心,疲劳作业。操作人员过于疲劳,感觉机能减弱,注意力下降,动作准确性和灵敏性降低,人的思维和判断错误率高,无法正常操作,从而产生异常性违章和记忆、判断失误性违章。

5)受情绪的影响,意识不集中。收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刺激,操作人员心情不好或情绪激动,大脑皮层兴奋,注意力难集中到作业中去,导致环境性违章。

反三违个人心得体会 三违行为分析与对策 精品

反三违个人心得体会“三违”行为分析与对策大家知道,煤矿安全管理是伴随着煤炭生产过程中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由于煤矿自然灾害多,生产工艺复杂,危险源随时出现.因此,在安全生产各环节稍有疏漏,就有可能造成事故.做为年产xxx万吨人员密集型现代化煤矿来说,近年来始终把安全生产当作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在加大技术装备投入、改善作业环境、堵塞管理漏洞的同时,特别注重对人员行为规范的制约,完善了各工种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作业标准和培训机制,相继出台了查究三违及隐患处罚办法、安全切块工资考核办法安全风险抵押考核办法、质量标准化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奖罚办法,促进了安全生产稳步发展.总体安全生产运行平稳,稳中求进,采、掘、机、运、通各系统管理有序,秩序井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应该看到,安全工作是煤矿生产管理中的永恒主题,关系到每一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松懈.事故隐患没有完全消除,三违现象没有杜绝,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管理任重道远.在治理隐患的同时,必须加大对三违行为的整治力度. 从事故统计分析来看,近5年来发生事故29起.其中:人身事故27起,占93%;非伤亡事故2起,占7%.27起人身事故受伤害31人,其中死亡2人;重伤4人;轻伤25人.人身事故按事故类别分:物体打击8起,占29.6%;车辆伤害5起,占18.5%;机械伤害5起,占18.5%;冒顶片帮4起,占15%;坍塌1起,占3.7%;其它4起,占15%.29起事故,物的不安全状态有23起,占79.3%.其中:生产环境不良14起占48%;设备、工具有缺陷6起,占20.7%;防护装置缺乏或有缺陷3起,占10.3%.29起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有28起,占96.6%.其中:违反操作规程15起,占52%;忽视安全18起,占34.5%;设备、工具有缺陷2起,占6.9%;安全设施有缺陷1起,占3.4%;对现场缺乏检查1起,占3.4%. 从三违人员的统计分析来看,近5年来,安监站为三违人员办学习班共计396人次,其中20xx年98人次,20xx年89人次,20xx年55人次.20xx年94人次,20xx 年60人次.对违章行为进行了分类,其行为主要在:一是劳动纪律方面141人次,表现为提前离岗、不在现场交接班、早升井、岗位睡觉.二是平斜巷运输、小绞车使用与管理、上下罐、乘人车方面计139人次.表现为斜巷行车行人,大巷爬人车,车未停稳跳车,电机车头带人;上罐拥挤,不按规定乘罐;小绞车提升超挂车,

廉政风险点的表现形式

廉政风险点的表现形式 下面按廉政风险的类别例举了相应廉政风险点的表现形式,仅供大家参考,在排查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要反映不同人员、岗位、部门的特点。 思想道德风险点 1.工作上存在畏难情绪,对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关键性没有充分的认识。 2.工作缺乏主动性,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3.放松政治学习,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素质低。 4.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脱离实际,形式主义。 5.事业观、政绩观不正确,追名逐利,降低标准。 6.缺乏民主意识,产生特权思想,搞“一言堂”,以我为中心。 7.不能、不愿接受监督,放松自我约束。 8.不能抵制各种诱惑,出现行为失范、道德失准等现象。 9.放松世界观改造,个人私欲澎胀,享乐、铺张浪费,弄虚作假。 10.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应有的自律、自省、自警、自励意识。 11.宗旨观念淡薄,以权谋私,我行我素。 12.理想信念动摇,贪图享受,以权谋私,脱离实际等。

13.工作责任意识不强 14.廉洁自律要求放松。 15.违反职业道德,导致行为结果不公正不公平,构成“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 16.思想认识模糊,工作积极性不高。 17.宗旨观念不牢固,服务意识不强,廉洁自律要求不高,造成不良影响。 18.上进心不强,作风漂浮、脱离实际,因循守旧、形式主义,以权谋私等。 19.违反职业道德,变相索要、收受请托人现金、礼物等。 20.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有注重业务知识学习、轻视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的倾向,可能产生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素质下降。 21.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怕承担责任,怕得罪人,可能产生工作般化,不能开拓工作局面。 22.思想保守,理论水平低,不读书、不学习,不钻研业务,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 23.没有树立“一盘棋”思想和大局意识;不服从领导,消极怠工,不 能及时安排、有效落实自己份内工作,可能导致工作出现偏差或失误。 24.为违法当事人说情,干扰执法和办案,可能导致收授请托人的

“三违行为”的常见表现

“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同时也不被别人伤害。 违章操作的行为: 违章操作的典型行为:任意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设备;违背操作规程;故意不使用规定的安全器械到作业现场等;不具备资格而使用某种设备;其他违章行为。图省事以求省时省力,违犯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例如,不携带必要的工具和安全设备按指定方式完成任务,认为安全规程的程序过于复杂而在工作中按个人意志予以简化等。不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用具。1.留有超过颈根以下长发、披发或发辫,不戴工作帽或戴帽不将头发置于帽内而进入有旋转设备和生产区域。 2.高处作业或在有高处作业、有机械化运输设备下面工作而不戴安全帽的。3.操作旋转设备或进行检修试泵时,敞开衣襟操作的。 4.在易燃、易爆、明火等作业场所穿化纤服装操作的。 5.生产场所赤膊、穿背心的。 6.从事电气作业不穿绝缘鞋的。 7.电焊、气焊(割)、金属切削等加工中有可能有铁屑异物溅入眼内而不戴防护眼镜的。 8.高处作业位置非固定支撑面上、或在牢固支撑面边沿处、在支撑面外和在坡度大于45o的斜支撑面上工作未使用安全带的。违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操作前不检查设备、工具和工作场地就进行作业。 2.设备有故障或安全防护装置缺乏、凑合使用。 3.发现隐患不排除不报告,冒险操作。4.新到岗员工、变换工种复工人员未经安全教育就上岗。 5.特

种作业人员无证操作。 6.危险作业未经审批或虽经审批但未认真落实安全措施。 7.在禁火区吸烟或明火作业。 8.受限或封闭空间内安排单人工作或本人自行操作的。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1.跨越运转设备,设备运转时传送物件或触及运转部位。2.开动被封存或报废设备。 3.攀登吊运中的物件,以及在吊物、吊臂下通过或停留。 4.任意拆除设备上的安全照明、信号、防火、防爆装置和警示标志,以及显示仪表和其它安全防护装置。 5.容器内作业时不使用通风设备。 6.高处作业往地面扔物件。 7.违反起重“十不吊”,机动车辆驾驶“七大禁令”。 8.戴手套操作旋转设备。 9.冲压作业手伸进冲压模危险区域。 10.开动情况不明的电源或动力源开关、闸、阀。11.冲压作业不使用规定的专用工具。 12.冲压机床配备有安全保护装置而不使用。 13.冲压作业时“脚不离踏”的。14.站在砂轮正前方进行磨削的。 15.调整、检查、清理设备或装卸模具测量工作等不停机断电的。 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不服管理”与“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如擅自移动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标志、开关、信号,在禁火区生产时使用明火作业等;又如值班时外出脱岗、睡觉打吨、精神不集中等等。1.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内聊天、打闹。 2.在工作时间脱岗、睡岗、串岗。 3.在工作时间内看书、看报或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 4.酒后进入工作岗位。 5.未经批准,开动本工种以

数学总复习“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数学总复习“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在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高原期”。小学生在数学总复习期间常会出现“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上课无精打彩,思想常开小差;作业马虎,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屡做屡错,不思改正。究其原因,从客观上看,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后,易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我国清代学者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曾把这个时期称为“脱换期”。这种现象的产生从主观上说,是因为教师对教材还钻得不“深”,对学生还研得不“透”,总复习时过度强调练习量,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厌倦的心理。据此,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走出理解误区,强化目标意识 学生,一味强调多练,盲目增大作业量,学生疲于应付,使得一部分中、差生提早进入“高原期”或使“高原期”延长。因此,要克服“高原现象”,教师在总复习时要有目标意识,在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结合点上花力气、下功夫。复习时既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又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别辅导,从而真正使所有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使知识得到巩固,数学水平得到提升。 二、增强情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办法很多,这里只想强调一点,即增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益友。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数学总复习中,我们要善于使用情感,把全班学生吸引到教师的周围,并即时给予他们直接的、有效的协助,使他们顺利地走出困境,克服“高原现象”。具体地说,总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 学生学不好数学,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教师首先要自己找原因。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从不懂到教懂,从不会到教会。学生没有学会,教师首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

煤矿三违分析及防范措施

煤矿三违分析及防范措施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煤矿三违分析及防范措施 一、煤矿“三违”现象的现状及主要表现 1、违章作业 有很多工人觉得工作多年,过分自信,存在侥幸心理,撞运气,不顾规章制度的约束,图省事,走捷径,凭自己的习惯和经验,对工作满不在乎,干起活来马马虎虎,冒险蛮干;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部分工人责任心不强,图省事、怕麻烦,在工作中容易导致思想麻痹,为了多出一些煤九不注意安全,甚至有意违章作业;有些人重效益、图节约,重生产、轻安全,只注重赶进尺、赶产量,忽视了安全工作;有些工人为了省事、省力气,有意识减少必要的程序而违章,久而久之,把有意识违章变成习惯性违章;还有很多工人无证上岗,未经培新或培训部合格就上岗,缺乏生产技能和紧急应变能力。 2、违章指挥 指挥者文化水平低,不熟悉案情技术规程,对生产现场不了解,盲目指挥,错误决策;明知道可能有危险,存在侥幸心理,强令他人去干;明知道违反安全规程,为了抓生产,完任务,指挥违章作业。还有。在煤矿生产中,小到班长、技术员、大到副矿长、矿总工程师,他们在指挥中,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处于被动时,又找不到妥善处理办法,往往容易违心的让安全给生产让路。3、违反劳动纪律 违反劳动纪律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事,习以为常,但这往往会造成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有些工人工作时间擅离职守,不在规定地点休息,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在井下吸烟,到废弃巷道活动,视劳动纪律为儿戏。

二、煤矿“三违”现象的原因分析 1、职工素质低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从事采掘工作的人员是农民工,其中许多人文化素质低,有的甚至是文盲、半文盲,加上他们往往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所以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差,缺乏不要的安全知识和工作技能,再加上对煤矿安全规程不够了解,容易违章出事。 2、生产至上心理 1)急功近利,一味追求产量和利润,放松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2)对待安全隐患不像解决生产问题那样迅速、果断。3)思想麻痹、走马观花。4)干部,工人都认为多出煤,就多效益,多一分收入,从而忽略安全,将安全摆在了次于生产的位置上。 3、侥幸心理 4、麻痹大意心理 5、焦虑急躁心理 6、投机取巧与懒惰心理 7、冒险蛮干心理 8、从众心理 9、逆反心理 10、盲目服从心理。 三、控制“三违”现象的对策和措施 1、加强安全设施的投入建设,减少事故发生产的概率。 2、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3、加强培训和提高职工操作技能 4、促进现场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 5、培养职工增加安全素质意识 6、强化管理人员安全模范作用和“三违”活动

剖析当前腐败现象六大新特点

剖析当前腐败现象六大新特点 网友:萃岚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1年04月06日14:03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1日在中央党校作反腐倡廉专题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强调,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主要表现在,腐败行为在一些领域仍然易发多发,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现象依然严重,腐败案件类型、性质和作案手段等出现新变化,党员干部作风和廉洁自律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仍然比较严重。 贺国强谈反腐“两个依然”言之谔谔,发人深省。现在实际情况的确如此,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以笔者观察,在新形势下腐败现象主要有以下六大新特点: 一是腐败“集团化”,个人腐败向团伙、集团腐败发展,串案、窝案、案中案明显增多。如茂名腐败窝案,2011年2月10日广东茂名前市委书记罗荫国被检察机关以“涉嫌职务犯罪”刑拘之后,茂名市及市属区县陆续有涉案官员和企业老板被专案组带走。据悉,短短一个月时间之内,已经全面崩溃的罗荫国交待出来了100多名处级以上官员。再如,绥化马德卖官案涉案干部260多人,郴州腐败窝案一个地方领导班子几乎烂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二是腐败“高端化”,由一般干部发生腐败发展到中高级干部发生腐败。有人做过统计,自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有110余名省部级以上腐败高官落马。其中政治局委员有陈希同、陈良宇;人大副委员长有成克杰;省委书记有刘方仁、程维高;省长有张国光、李嘉廷、倪献策、梁湘;省政协主席有韩桂芝、宋平顺;正部级有田凤山等。 三是腐败“部门化”。现在腐败的部门化趋势比较明显,主要特点是“公权私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水楼台先得月”,“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如组织人事部门的腐败“卖官鬻爵”、司法系统的腐败“打黑者涉黑”、交通部门的腐败“偷工减料”、教育部门的腐败“钱学交易”等等。 四是腐败“年轻化”。南方某市纪委书记曾向社会透露这样一组数字:在该市2008年违纪违法的222位各级别领导干部中,31岁至45岁的领导干部竟然占了48.2%,凸显了腐败“年轻化”趋势。此论绝非是空穴来风,据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职务犯罪高学历、低龄化现象已日趋明显,由以前的“59岁现象”逐渐变为现在的“3 9岁现象”、“35岁现象”。 五是腐败“落势化”。与腐败“高端化”相对应的是腐败“落势化”,从较高职位向下移落、向基层渗透。如“三最”女贪官辽宁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局长罗亚平,涉案金额过亿,被中纪委领导批示为“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山西蒲县原煤炭局局长郝鹏俊在北京等地购房36套,仅价款就多达1.7亿元。

学习“高原现象”四个阶段和克服高原现象的四种方法

学习“高原现象”四个阶段和克服高原现象的四种方法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进程中常会遇到这么一个阶段,即学习进步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会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高原现象”。由于学习者不了解它的规律,极易产生急躁、焦虑,结果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现实工作中,很多初学者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必须经过的四个阶段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在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一是开始阶段:学习者要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学习比较费力,因此一开始速度的提高较慢。二是迅速提高阶段:学习者初步掌握了该知识、技能的重要规律或找到了“窍门”后,学习效果会明显提高,并因此受到鼓舞,提高兴趣,树立信心,因而进步很快。三是学习高原期:这时由于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剩下的多是难点,加之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学习进步速度突然放慢,尽管每天的练习也很用心,但提高不大,有时甚至下降,总体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四是克服高原阶段:当学习者坚持学习不断改进探索方法,克服了学习途径上的困难,掌握新的规律或技巧后,学习成绩又开始逐步上升。由此可见,学习知识技能,必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提高前进。当进入高原期,你要认真诊断,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就能冲上去到达到另一个台阶,即克服高原现象,取得新的成绩,否则会止步不前。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很多,可以从改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动机等几个方面来寻找克服高原现象的方法。(1)变换学习方法。学习阶段开始所用的方法,到高原期不一定再合理,所以当到了高原期,学习者要尽早探索适应该阶段的学习方法。另外,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在使用过和中会逐渐暴露出缺点,学习者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克服原有缺点。(2)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学习者学到一定程度时,会感受觉到非常疲劳,学习动机会下降许多,这时就需要学习者坚持下,保持良好的动力系统,遇到困境时,具有攻关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有顽强的意志力,才能克服“高原现象”。(3)进一步丰富知识。知识基础差的初学者很容易遇到“高原现象”。由于知识基础不足,所以学习者在学习上的欠债太多,学习就愈加困难。因而克服“高原现象”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丰富自己的各种知识,打下丰富的知识基础。通过多种知识的互相补充、互相迁移,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获得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克服“三违”现象 确保安全生产(2020年)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克服“三违”现象确保安全生 产(2020年)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克服“三违”现象确保安全生产(2020年) 考察我们以往发生的事故,其主要原因来自于违章,俗称“三违”现象,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做为电力工作者,我们深深懂得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必须要认真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寻找防范策略,致力克服“三违”现象,杜绝各类大小事故发生,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三违”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 1、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够。部分职工的思想意识中对“三违”造成的危害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甚至抱着麻痹松懈的思想和骄傲自满的情绪,对违章造成的后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安全意识薄弱,这反映出企业对职工的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2、安全管理制度不硬。有些企业管理制度虽然制定了,但其仅在表面上而已,有制度不执行,现行制度不落实现象存在。有些领导在“三违”事故上,不照章办事,人情网较广,舍弃企业制度,

久而久之,造成职工无视各种制度、法律,最终导致违章违纪。 3、安监工作不力,安全管理环节薄弱。企业领导对安监机构没有足够重视,在人员,经费上没有落实,致使安全监督者没有权力管理生产部门,生产一线的人员不理会这些有名无实的工作人员,久而久之,生产人员的违章行为不断流露,违章行为无人管、不敢管。 4、素质差下。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特别是班组管理者,由于多种因素,造成本人整体素质较差,安全意识淡薄,在生产过程中,重生产轻安全,重完成工作任务轻安全监督管理,尤其是管理人员对安全知识不精,对《安规》、《安全生产法》一知半解,对工作中出现的违章行为不加以更正纠错,任其行事。还有些班组长,专横独断,安全意识不强,权力味道较浓,常常喝三吆四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二、杜绝“三违”形象的主要策略: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安全教育。一方面利用企业内部刊物进行安全话题为主的思想交流,利用橱窗、广播等宣传媒体大力宣

对“三违”现象的深刻反思

对“三违”现象的深刻反思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是人人共知的。大量事实证明,在煤矿生产中,绝大多数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行为不规范,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认真分析“三违”的成因和危害,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是煤矿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实现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 一、“三违”现象的类型及特点 通过对所查处“三违”发生的成因和性质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将“三违”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盲目性“三违”。一部分职工认为煤矿井下作业只是很简单的体力劳动,因此对学习安全知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凭习惯和经验作业,造成盲目性“三违”。 2.无知性“三违”。相当一部分职工由于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较低,自控能力和自主保安意识差,对需要掌握的应知应会技术和施工措施一知半解,很多人违章了还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 3.习惯性“三违”。现在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包括基层干部,不能够很好地摆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只讲产量、进尺,为了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量,随意省略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在没有导致事故,尝到“甜头”的情况下,一再实施,养成习惯性“三违”。 4.管理性“三违”。有些科区和队级管理干部,重生产安排轻隐

患整改,重制度制定轻现场落实。甚至有极少数管理人员,在明知不具备安全条件的情况下,仍指挥职工强行作业,造成了管理性“三违”。 5.放任性“三违”。个别管理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现场管理粗放,对一些轻微“三违”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助长了职工安全错误思想,久而久之,造成放任性“三违”。 6.工序性“三违”。有的职工在作业中没有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施工,工程质量差,安全设施不齐全,给后续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留下了安全隐患,造成了工序性“三违”。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三违”的发生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三违”人员的主要群体是35岁以下青工,占“三违”总数的65%以上; 二是严重“三违”逐年减少,一般“三违”相对增加,“犯点小错误没关系”的思想在不少职工中仍普遍存在;三是作业工序、环节多的单位“三违”现象相对严重,掘进、开拓、运输等单位是“三违”的多发单位; 四是职工文化程度的高低与“三违”的发生成反比,文化素质越高,“三违”行为越少。 二、“三违”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 1.“三违”现象发生的主观因素 “三违”的主体是人,人的错误认识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主要根源。由于职工个体的文化层次、社会阅历、家庭状况、个人素质等各

关于腐败现象的论文

浅谈腐败现象的成因与防治 [摘要]腐败现象由来已久,自从私有制出现了以后,便产生了腐败现象。在我国当今的社会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社会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谈论。正确分析腐败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探讨腐败现象的根源、实质,对于深人进行反腐败斗争,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论述谈对对腐败现象的认识,简要提出一些对我国现阶段治理腐败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腐败现象权力监督 一、腐败现象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最近几年,经济发展尤为迅速。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会使得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如果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腐败现象的发生也会变得越来越频繁。 腐败现象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腐败定义为:“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世界银行的定义与此类似,即腐败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滥用权力”。国际透明组织将腐败定义为“公共部门中官员的行为,无论是从事政治事务的官员,还是从事行政管理事务的公务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力,使他们自己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非法地富裕起来”。而权力是指特定主体强加给其他主体,比如个人、集体、民族等,使之产生压力继而产生顺从的能力。权力与财富的交换是腐败行为的主要特点,在商人和各种职业群体中也广泛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腐败。因此,凡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滥用权力(政治权力、行政权力、职业权力、学术权力)和公共资源等谋取私利的行为,都可以称为腐败。 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很多,根据公权力的不同性质,腐败现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党政领导机关官员的腐败,比如行政监督部门和执法

三违行为管理制度

“三违”行为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有效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杜绝各类事故的发 生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从业人员。 3. 职责 3.1 安全领导小组重点组织查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行为。 3.2 公司办公室重点组织劳动纪律检查处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4. 管理内容与方法 4.1 “三违” 行为种类的辨识 (一)违章操作作业行为 (1) 未经安全教育上岗作业。 (2) 特种设备未经法定单位定期检验。 (3) 非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4) 新安装设备施未经安全验收就进行生产作业。 (5) 未按规定放置、堆垛材料、制品及工具。

(6) 工作前未检查设备施或设备施带故障安全装置不齐全便进行操作。 (7) 在消防器材动力配电箱、板、柜周围堆放物品且违反堆放间距规定。 (8) 危险作业未经审批或虽经审批但安全措施未落实。 (9) 在禁火区域内吸烟或违章明火作业。 (10) 在有毒、粉尘等作业场所进餐、饮水未按规定使用通风除尘设备。 (11) 危险作业时监护措施未落实及未设置警戒区域或未挂 警示牌。 (12) 职业禁忌症者未及时调换工种。 (13) 发现隐患未排除、报告、冒险作业。 (14) 不按操作规定进行操作。 (15) 随意挪用现场安全设施或损坏现场安全标志。 (16) 吊物、传运物件操作方法违反规程规定。 (17) 起重作业操作方法、指挥信号违反规程或现场施工安全操作措施规定。 (18) 使用的安全工具、安全用具不合格。 (19) 任意拆除设备施的安全装置、仪器、仪表、警示装置的。

浅析运动训练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上课讲义

浅析运动训练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 及对策

浅析运动训练中“高原现象” 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针对运动员在多年的训练中,特别是优秀运动员在专项提高阶段达到较高水平后常出现的“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在训练中顺利度过“高原期”的对策。从而有效促进运动员健康成长和提高专项运 动水平。 关键词:高原现象,体育训练,技术动作,高原期 1引言 我们所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中的技术、技能的掌握和提高都是运动员通过刻苦、科学的训练逐渐掌握的。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来自于长期刻苦的训练。科学合理的训练可以使运动员更快地更为全面地掌握技术、技能从而提高运动成绩。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运动训练成绩的提高也必然要经过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技能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也不是直线性的,而往往是先快后慢,继而会出现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高原现象”。运动员所处的这个阶段被称为“高原期”。 2 从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及特点认识“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是体育训练和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常见的自然现象。我国著名学者对我国体能主导类项目优秀选手的研究揭示“高原现象”的发生率达69%。且通常在从训后的6-8年时出现,出现“高原现象”的运动员的年龄为20岁。“高原现象”的持续时间为一年半到两年间.为了更好的理解“高原现象”,我们首先认识运动技能的形成的几个阶段: 2.1 初始阶段:对于竞技体育而言,初学者对某种技术的学习经历一个从不了解到逐步了解的过程;身体有从一般素质基础向为技术服务的专项素质过渡的过程;技术动作也有从基本动作经过基本难度动作向高难动作过渡的训练过程。在这个阶段,对于运动员来说无论心理还是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都只是一个准备、认识和过渡的阶段,对于该项技术还没有更深刻的理解,因而该阶段成绩提高的速度较慢。 2.2 迅速提高阶段:因为运动员对技术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有了初步的提高和掌握,在训练中勤于动脑,积极训练,成绩会明显提高。在这个阶段运动员情绪非常高涨,信心非常强,有强烈的练习欲望,自觉性非常高,有利于运动技能的积极掌握。 2.3 高原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很慢,甚至停滞不前或下降。很多运动员由于在高原阶段长期看不

煤矿三违现象分析

“三违”可控,事在人为在煤矿生产中,绝大多数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行为不规范,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认真分析“三违”的成因和危害,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是煤矿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实现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通过对所查处“三违”发生的成因和性质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将“三违”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盲目性。一部分人认为煤矿井下作业只是很简单的体力劳动,因此对学习安全知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凭习惯和经验作业,造成盲目性“三违”。2.无知性。相当一部分人由于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较低,自控能力和个人安全意识差,对需要掌握的应知应会技术和施工措施一知半解,很多人违章了还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3.习惯性。不能够很好地摆**全与效益的关系,只讲产量、进尺,为了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量,随意省略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在没有导致事故,尝到“甜头”的情况下,一再实施,养成习惯性“三违”。4.管理性。在明知不具备安全条件的情况下,仍指挥职工强行作业,造成了管理性“三违”。5.放任性。工作责任心不强,现场管理粗放,对一些轻微“三违”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助长了安全错误思想,久而久之,造成放任性“三违”。6.工序性。在作业中没有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施工,工程质量差,安全设施不齐全,给后续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留下了安全隐患,造成了工序性“三违”。 7.社会影响性。一方面,过多地接受外部信息,容易分散精力,在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走样;另一方面,家庭和亲属中发生的一些矛盾及生老病死等重大事件,也会使工人思想情绪波动,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导致行为失调。“三违”的主体是人,人的错误认识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主要根源。由于个人的文化层次、社会阅历、家庭状况、素质等各不相同,因此,造成“三违”的主观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不正确的心理:1.侥幸心理。自认为自己控制力强,对作业环境和条件变化能够掌握,偶尔违章违纪不会出事,便碰运气,一旦成功,就盲目自信,经常抱着侥幸心理违章违纪。2.麻痹心理。在单位一段时间没有发生事故,安全形势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有些人安全思想就会不自觉地松懈下来,把规程措施抛至脑后,工作不细心。3.习惯心理。由于工作内容和形式单一,很多人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靠惯性作业,凭经验施工,根本不去想是否违反规程,是否符合措施要求。4.马虎心理。安全思想松懈,在工作中一贯马马虎虎,粗枝大叶,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应付了事。 5.蛮干心理。摆不**全与生产、与效益的关系,只想着要产量、要进尺,不顾作业场所有没有安全隐患,即使发现了隐患也不处理,放任隐患,违规操作,最终导致事故。 6.取巧心理。为了达到目的,投机取巧,我行我素,不充分估计行为的恶果,冒险违章违纪,扒矿车、坐皮带、带电作业等等。 7.盲目心理。新工人和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工人,由于缺乏安全知识或文化技术素质低,作业中糊里糊涂地违章,糊里糊涂地出事。 8.厌倦心理。因长年累月地高强度劳动或身体健康原因,不堪重负,生产热情不高,工作完全处于应付状态,使安全缺乏可靠性。 9.唯心心理。有文化程度较低的职工,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抱着“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错误想法,不注意安全,随意工作,往往造成事故。要结合企业改革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扎实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理性地看待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安全素质是工人安全意识、业务水平、行为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要借助安全培训这一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的重要途径,以“一通三防”知识学习为重点和突破口,全面提升职工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使职工明白什么是安全,怎样才能保证安全。重视开展“三违”危害性的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教育不放松,紧密围绕工人心理规律、社会和家庭生活对人的影响规律、安全与生产发展规律,以有效、管用为原则,通过开展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三违”人员现身说法等安全教育形式,使大家充分认清“三违”的严重后果和危害,自觉规范行为,远离违章。减少和杜绝“三违”必须立足严管重教,循序渐进,多管齐下,形成“人人要安全,个个争安全”的良好局面,最终杜绝“三违”。

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其防范策略

利益冲突的表现、原因及其防范策略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根据这一精神,2010年中央出台的《廉政准则》提出了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中防止利益冲突的要求。这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进一步提高廉政建设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一、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 所谓利益冲突,是指政府官员公职上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其自身具有的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这里的利益,不仅是经济利益,还包括专业利益、个人声誉等等。利益冲突走向极端,就会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导致腐败发生。 公职人员发生利益冲突时,其行为并不一定等同于腐败,但如果不加以及时合理解决,任其发展,就会产生腐败现象。实践证明,腐败案件中,有不少是由利益冲突引起的。就是说,先有了利益冲突,然后就容易导致腐败现象的发生。在危害程度上,腐败比利益冲突显得更为严重,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性也更大。换言之,有利益冲突不一定有腐败行为,而腐败过程则或多或少夹杂着利益冲突,它是利益冲突的严重后果。 利益冲突最容易发生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交界处,可以梳理为交易型、影响型、复合型、集体型四种类型利益冲突。

交易型利益冲突。就是官员利用职务之便,直接从利益关联者那里收取私人利益。比如一些官员对房地产行业有管理审批权,以超低价从房产商那里买房或直接受贿;对矿产资源开发有管理审批权的官员入股煤矿、投干股等等。 影响型利益冲突。即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的影响力,直接或间接地实现自己或亲友的私人利益。如利用职权打招呼、递条子,给亲属安排工作,介绍工程给老乡、战友等。 复合型利益冲突。即公职人员具有公私双重角色,利用公共权力的影响力,在公务过程中以公共角色的身份参与私人事务,从而为自己、亲属或利益相关者谋取私人利益。典型的有自己开公司、兼职,还有极少数领导干部在位时利用手中权力为私营企业老板谋取利益提供方便,离职或退休后,接受照顾过的私营企业或中介机构的高薪聘任,曲线敛财。 集体型利益冲突。如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前期,党政机关、政法机关、军队武警部队经商办企业之风,以及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行业垄断、单位私设“小金库”等。 二、产生利益冲突的原因 1、体制机制因素:权力相对集中和透明度不高。权力部门拥有决策权、行政审批权、行政许可权、行政处罚权等各种权力。由于权力相对集中,一些权力行使不规范、自由裁量权过大的环节上,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少数领导干部因个人私欲膨胀、暗箱操作,为自己、亲属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提供方便。从近年来我们查处的每一起案件中,都可以

数学高原现象

数学总复习“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在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高原期”。小学生在数学总复习期间常会出现“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上课无精打彩,思想常开小差;作业马虎,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屡做屡错,不思改正。究其原因,从客观上看,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后,易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我国清代学者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曾把这一时期称为“脱换期”。这种现象的产生从主观上说,是因为教师对教材还钻得不“深”,对学生还研得不“透”,总复习时过分强调练习量,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厌倦的心理。据此,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走出认识误区,强化目标意识 目前,有些教师对班级学生实际水平估计不足,总复习期间,常常用优生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一味强调多练,盲目加大作业量,学生疲于应付,使得一部分中、差生提早进入“高原期”或使“高原期”延长。因此,要克服“高原现象”,教师在总复习时要有目标意识,在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结合点上花力气、下功夫。复习时既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又有“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别辅导,从而真正使所有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使知识得到巩固,数学能力得到提高。 二、加强情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办法很多,这里只想强调一点,即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益友。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数学总复习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情感,把全班学生吸引到教师的周围,并及时给予他们直接的、有效的帮助,使他们顺利地走出困境,克服“高原现象”。具体地说,总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 学生学不好数学,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教师首先要自己找原因。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从不懂到教懂,从不会到教会。学生没有学会,教师首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漏洞。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有普遍性的错误,先要作自我检讨,这样做会使学生倍受感动,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地纠正错误。倘若学生作业上出现错误,教师只是一味地批评、责怪,很容易造成师生对立。

煤矿三违分析及防范措施

煤矿三违分析及防范措施 一、煤矿“三违”现象的现状及主要表现 1、违章作业 有很多工人觉得工作多年,过分自信,存在侥幸心理,撞运气,不顾规章制度的约束,图省事,走捷径,凭自己的习惯和经验,对工作满不在乎,干起活来马马虎虎,冒险蛮干;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部分工人责任心不强,图省事、怕麻烦,在工作中容易导致思想麻痹,为了多出一些煤九不注意安全,甚至有意违章作业;有些人重效益、图节约,重生产、轻安全,只注重赶进尺、赶产量,忽视了安全工作;有些工人为了省事、省力气,有意识减少必要的程序而违章,久而久之,把有意识违章变成习惯性违章;还有很多工人无证上岗,未经培新或培训部合格就上岗,缺乏生产技能和紧急应变能力。 2、违章指挥 指挥者文化水平低,不熟悉案情技术规程,对生产现场不了解,盲目指挥,错误决策;明知道可能有危险,存在侥幸心理,强令他人去干;明知道违反安全规程,为了抓生产,完任务,指挥违章作业。还有。在煤矿生产中,小到班长、技术员、大到副矿长、矿总工程师,他们在指挥中,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处于被动时,又找不到妥善处理办法,往往容易违心的让安全给生产让路。

3、违反劳动纪律 违反劳动纪律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事,习以为常,但这往往会造成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有些工人工作时间擅离职守,不在规定地点休息,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在井下吸烟,到废弃巷道活动,视劳动纪律为儿戏。 二、煤矿“三违”现象的原因分析 1、职工素质低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从事采掘工作的人员是农民工,其中许多人文化素质低,有的甚至是文盲、半文盲,加上他们往往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所以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差,缺乏不要的安全知识和工作技能,再加上对煤矿安全规程不够了解,容易违章出事。 2、生产至上心理 1)急功近利,一味追求产量和利润,放松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2)对待安全隐患不像解决生产问题那样迅速、果断。3)思想麻痹、走马观花。4)干部,工人都认为多出煤,就多效益,多一分收入,从而忽略安全,将安全摆在了次于生产的位置上。 3、侥幸心理 4、麻痹大意心理 5、焦虑急躁心理 6、投机取巧与懒惰心理 7、冒险蛮干心理 8、从众心理 9、逆反心理10、盲目服从心理。

当前女性官员腐败的四种表现形式

当前女性官员腐败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 有数据显示,近5年来女性官员的犯罪人数逐年上升,去年前11个月的职务犯罪人数比2009年全年上升33%。当女性官员也腐败的时候,她们对党和国家的腐蚀作用,并不比男性官员小。总的来看,女性官员腐败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以色谋权。在一些男性官员拥权贪色抱红颜的时候,一些女性官员为获得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财富,更善于以色谋权拥知己,主动利用对方的权力攫取利益,或者积极配合男性贪腐犯罪行为。如,曾被称为三湘第一女巨贪的湖南省建工集团原副总经理蒋艳萍屡屡利用色相,从一个仓库保管员升至副厅级的湖南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副总经理仅用了10多年时间。又如,近日被中纪委通报的山西**市委原副书记张秀萍和高平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晓波,均被指与他人通奸,这是中纪委首次对女性贪官用此表述,具有极强的震慑作用,也警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慎待手中的权力,不能以色谋权。 二是为情所累。相对于男性而言,为兼顾家庭和工作,女性的付出会更多一些。尤其是身处官场的女性,当手中握有一定权力时,常常会为了家庭和子女的发展铤而走险。如原广东省中山市市长李启红,触犯内幕交易罪、泄露内幕信息罪和受贿罪一案正是源于为家族牟取非法经济利益。与李启红相比,原重庆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郭宝云案更为典型。郭宝云离异后,把儿子当成感情寄托,为扶持儿子发大财贪污受贿93万多元,违法违纪为子女牟利近3000万元,于2004年被判刑18年。 三是为美而贪。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能让自己青春永驻,一些女性官员在美丽面前变得毫无抵抗力,大肆谋取不当利益来为美丽投资,导致美容腐败现象频发。如,**市原国税局女局长刘光明,不仅为了留住容颜花费大量钱财去美容,而且前后花500万元去香港等地整容,光臀部整形费就达50万元,使得旧貌换新颜,平添了许多以色谋权的资本。又如,原北京市财政局干部杨苹利用担任经济二处处长和农业处处长的职务之便,共受贿70.8万元,杨苹将其中的55.8万元用于美容,约占受贿款的八成。 四是物欲至腐。近年来,因受虚荣心的影响而接受贿赂的案例在女性职务犯罪中也十分常见。诸如名表、名包、高档皮鞋、名牌衣物等奢侈品都是很多女官员的心头爱。如有著名LV女王之称的辽宁**市原副秘书长江润黎,在国土规划部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便利收受大量贿赂。之后专门用一座190平方米的宅子来存放奢侈品,包括48块劳力士名牌手表、253个LV手提包和600多件金银首饰,所有物品合计2200多件,总价值超过420万元。

反三违学习记录

醋酸公司关于开展《“反三违”实施细则》 的学习报告 一、“三违”行为分类 俗话说,“三违”不反,事故难免。醋酸公司开展反“三违”活动以来,仍旧暴露出有章不循、有令不止的问题,那么“三违”行为和现象为何屡禁不止、久禁不绝?通过对由“三违”行为引起的事故进行分析得出,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三违”行为主要有如下4类:1.不知型:即由于教育培训不到位或者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完善,实施“三违”行为的当事人不知道其实施的行为是“三违”行为。违章的主体主要是施工单位民工,大部分是人学历不高,安全意识淡薄,责任感不强。 2.不知所以型:即虽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有规定要求执行,但实施“三违”行为的当事人不清楚如果不按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执行可能带来的后果。违章的主体主要还是文化素质较低的民工。 3.明知故犯型(习惯型):即知道正在进行的行为是“三违”行为,但过去一直这么操作,也没有发生事故,存在侥幸心理,对自己控制危险的能力估计过高或者与按章操作相比,实施“三违”行为带来的时间上、物质上、体力上的得益大于前者,依旧冒险实施“三违”行为。实施的主体主要是有一定经验的熟练工和经常进行简单重复操作的人员,如:电工、电气焊工、架子工等特种作业人员。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嫌麻烦、图省事,省略必要的操作环节和步骤,特别是在天气炎热期间,由于天气热、任务重,有些员工包括管理人员为了赶工期、抢进度时容易出现;二是即使“三违”行为被发现,由于未造成严重后果,相应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不够,不痛不痒,使“三违”行为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导致“三违”行为屡禁不止。

4.失误型:即由于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在无主观意识的情况下,判断失误、疏忽、遗漏等造成的“三违”,虽然在整个“三违”行为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在特定情况下发生的失误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反“三违”实践 根据以上分析,醋酸公司在反“三违”活动的开展中,着重从5个方面来提高反“三违”活动的实效。 1.结合HSE管理体系运行的经验,将“三违”行为视为安全生产的隐患来对待 按照识别、分析、评价、对策措施(正确的处理方式)的步骤进行,动员全体员工全面细致地识别本岗位、本工序存在的“三违”现象和行为。各级安全人员组织班组长对“三违”现象和行为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2.进一步加大对“三违”行为的考核查处力度 针对“明知故犯型”的“三违”行为中的第二种情况,公司要求各各级安全监督人员进一步加强现场的安全检查力度,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作为安全监督管理的重中之重,同时在《反三违实施细则》里详细指出有关对“三违”行为的考核管理规定,将“三违”行为按照事故来对待,从重从严处理“三违”行为。在每周二监理例会上还以幻灯片形式将“三违”曝光,在进行经济处罚的同时,将“三违”人员单位、“三违”行为及相应的处罚内容予以公布。这样运用多种手段处理“三违”行为,使其无处遁形,实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 3.对于“失误型”“三违”行为的防范 首先从完善设备、设施、工具的本质安全化着手考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用本质安全的设计方案、设备、设施和工具;其次,设立相应的警示、提示标志,如:悬挂安全宣传标牌、施工作业警示标牌、防护围栏等;另外,结合危险源辨识、评价的结果,对风险较大的工作加强监护,如:脚手架的安装与拆除、塔吊的安装与拆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