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工行业部分热点领域和项目评析

化工行业部分热点领域和项目评析

化工行业部分热点领域和项目评析
化工行业部分热点领域和项目评析

化工行业部分热点领域和项目评析

从目前我国化工全行业发展特征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成长性行业,其主要特征是扩大规模,增加品种,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如石油化工、新材料及新领域精细化工、资源多元化转型产业等;另一类是成熟性行业,其发展特征是结构优化,提升质量和水平,保持竞争优质,如化肥、传统碳一化工产品、两碱、橡胶加工、传统精细化工等,目前行业发展的热点基本集中在成长性行业中。

一、背景条件和外部环境分析

(一)上下游产业关系的促动作用

石油化学工业的生产具有较强的上下游产业带动型和关联性特点,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石油化工和碳一化工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产业上游将会提供更丰富的原料资源;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求不断增加,下游相关领域发展态势不断增强,也为石油化学工业的产品提供了更丰富的市场资源。

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关系见图1-7。

(二)资源背景条件

在能源和资源条件上,我们的国情是“富煤、少气、缺油”。近几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与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1.煤炭

我国煤炭总资源量较多,但达到一定勘查深度的储量较少。按可直接利用的煤炭资源和年产20亿吨煤计,我国煤炭使用年限约为90-100年。2006年,我国煤炭产量为23.8亿吨,同比增长8.0%。2004年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2.6%、35.3%和34.4%。因此,可以说我国既是煤炭资源大国,又是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也决定了我国能源消费和碳一化工发展将主要立足于煤炭。

2.石油

2006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84亿吨,进口量为1.45亿吨,进口量约占消费量的44%;原油加工量为3.1亿吨,同比增长6.3%,供求矛盾和市场风险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原油探明储量仅占世界的1.4%,属缺油国家。

我国是成品油消费大国,消费增长迅速。1995-2005年十年间,我国汽、煤、柴、润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90%、9.27%、11.86%、11.30%。我国汽油、柴油生产持续增长,成品油生产已基本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汽煤柴供需基本平衡,但原油仍保持一定量进口。

预计2005-2010年成品油消费与GDP的弹性系数维持在0.8以上,2010-2015年年弹性系数保持在0.7以上。根据对国内各行业分析,上述两个周期内汽、煤、柴油消费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保持在5.9%-6.3%和4.2%-4.8%。预计2010年和2015年我国成品油(汽煤柴)的国内需求将分别达到23650万吨和29700万吨。

3.天然气

2006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为585.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2%,天然气探明储量仅占世界的1.2%,属少气国家。近年来随着民用、发电和天然气化工的发展,天然气供求矛盾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天然气主要应用领域化工、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城市民用及商业和油气田生产自用气。其中,工业用气比例约为34%,发电及热力用气约占13%,城市燃气比例约为30%。由于近几年环境保护意识和法规日益强化,天然气作为清洁燃料在发电和城市燃气领域中应用不断普及和扩大。

(三)行业发展和市场促动因素

从我国化工全行业发展特征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成长性行业,这类行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扩大规模,增加品种,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如石油化工、新材料及新领域精细化工、资源多元化转型产业等;另一类是成熟性行业,这类行业的发展特征是结构优化,提升质量和水平,保持竞争优势,如化肥、传统碳一化工产品、两碱、橡胶加工、传统精细化工等。发展的热点基本集中在成长性行业中。

1.有机原料

我国基本有机原料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生产规模、原料路线、工艺技术水平、产品品种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以炼油、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有机原料行业的进步,一批采用先进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装置陆续建成投产,使有机原料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近年来我国有机原料的生产能力已有较大提高,行业发展已从单纯满足供给转向节能、降耗、减排与环保、提高产业集中度、努力提升技术水平为主题的结构调整时期。从品种上看,乙二醇、对苯二甲酸的消费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异氰酸酯、甲醇、丙烯酸及酯、丁辛醇、丙烯腈和醋酸等有机原料的消费量也居世界前列。且上述产品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较高的消费增长速度。从原料供应条件分析,有机原料生产的上游原料多年来主要是依靠乙烯和芳烃装置提供,发展受上游原料制约较大,原油资源的短缺和价格上涨对有机原料发展和竞争力都有十分敏感的影响。近几年开始采用煤基原料路线和生物质原料路线。从投资主体看,随着中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和民营资本更多的进入基本有机原料行业,投资建设了一批大型项目。

2006年有机化工原料制造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399亿元,约占全行业15.67%;利润总额128亿元,约占11.50%,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行业之一。2006年33种重点有机原料总产量约为2842万吨,表观消费量为4614万吨,市场规模巨大,在世界市场占有举足轻重地位。2006年有机原料的进口量达到2900万吨,进口额超过300亿美元,出口量约为588万吨。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进口国。

相关行业及配套化工材料与所需基础有机化学品的关系见表2。

表2 相关行业及配套化工材料与所需基础有机化学品的关系

该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一是加强重点有机原料的技术开发、示范装置建设和产业化,使中国基本有机原料行业发展呈现特色,成为支撑全行业的基础;二是增加基础原料的供应,如天然气、石脑油、LPG、烯烃和芳烃等。鼓励国内外投资商开辟海外原料供应基地,进口基础原料解决国内基本有机原料生产对原料的需求;三是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外部环境变化,充分研究基本有机原料产品发展方案,包括原料路线、装置规模、能耗与排放、市场需求情况和发展前景等。推行“节能、降耗、减排”措施,努力实现行业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和平衡。

2.碳一化工

近几年碳一化工产品需求旺盛、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众多投资者的关注重点。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一是甲醇下游替代石化和能源的产品市场走势;二是大型化和洁净化的生产技术;三是MTO和MTP技术工业化的进程;四是煤制油示范工程的进展和结果;五是建设大型煤化工基地的外部条件是否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

国内甲醇消费结构见表3。

表3

3.精细化工

促进精细化工快速发展的因素源自:一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快速健康发展;二是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的下游行业的需求;三是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四是石化工业自身的产品结构调整;五是具有国际竞争力产品出口需求的增加;六是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该行业的发展热点主要集中在新领域精细化工,范畴包括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剂、表面活性剂、电子化学品、造纸化学品、油田化学品,以及合成胶粘剂、皮革化学品,医药、

农药、染料的新型中间体,汽车用化学品、建筑用化学品,高效催化剂和其它各类特色助剂等。

主要新领域精细和专用化学品需求情况见表4。

表4 主要新领域精细和专用化学品需求单位:万吨

近几年的热点领域:电子化学品、建筑化学品、汽车化学品、功能性涂料、粘合剂、密封胶、水处理剂、新一代技术的生物化工产品。国内现在已形成产业基础的领域中,也有仍需发展的新品种:饲料添加剂中的蛋氨酸、赖氨酸、泛酸维生素(E、A、D)、丙酸和脱氟磷酸盐等;食品添加剂中的L-乳酸、山梨酸、核酸、安全的脂肪和蔗糖代用品等;造纸化学品中的乳液松香、AKD、EDTA;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天然或半天然絮凝剂等;生物化工产品中的新型酶制剂、新型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长链二元酸、新型生物农药等。

4.新材料行业

化工新材料主要包括有机硅材料、有机氟材料、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膜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化工新材料生产成本的下降,化工新材料已成为全球石化领域中最具发展活力产业之一。

化工新材料主要品种需求预测见表5。

表5

行业的发展重点:(1)工程塑料如PC、POM、PBT、聚酰胺、聚乳酸等以及PTT、PEN等新产品的建设;(2)PPS、MPPO等特种工程塑料实用推广;(3)有机硅单体的建设和下游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宽工作,如发展有机硅建筑密封胶、电子工业用高温胶、高档硅油制品、有机硅涂料和高性能硅烷偶联剂;(4)提高氟树脂PTFE、PVDF和氟精细化学品的产品档次,扩大氟橡胶(FKM)和聚氟乙丙烯(FEP)的生产;(5)提高特殊纤维材料的生产水平,如丙烯腈基碳

纤维等;(6)开发新型纳米材料品种,拓宽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7)增加聚氨脂的原料MDI 和TDI、以及聚醚多元醇的产能,提升国内产业的技术水平。

(四)建设模式和宏观经济政策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已逐步呈现出新一轮的建设模式,一是依托大型企业实现基地化建设,体现上下游一体化的特色;二是进入化工园区,实现集约化发展,突出园区建设所独有的集成建设思路;三是不断探索新的多元化建设模式。

近年来我国化工园区发展很快,已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模式和类型:一是依托大石化“龙头”,上中下游配套共建型,如上海化工区、南京化工区、齐鲁化工区、惠州大亚湾石化工业区等;二是境外知名企业带动型,如扬子江化学工业园、珠海临港化工区;三是生产和流通结合型,如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四是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型,如石家庄化工区等。这些园区的建设也掀起了地区化工建设的高潮。

基地化和园区的建设模式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下中的典型和成功的建设模式。很多园区从建设初期就研究行业和市场动态,并从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和技术先进性方面给与全面考虑。在此基础上积极提供招商引资的配套条件和优惠政策,吸引市场前景好和行业态势呈成长性的化工项目入园建设,由于这一轮新建设模式的势头比较活跃,客观上也推动了部分热点行业和产品的建设力度。吸引发展前景好和投资效益较好的行业如愿,这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促进产业发展热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和调控措施,规范行业发展。这些政策正在发挥着指导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健康发展、提高地方政府和企业科学决策能力、增强地方和企业科学发展观意识的作用。大部分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依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能够客观的分析自身条件,实事求是的确定发展目标。当然,也有少数企业片面地理解行业政策,脱离当地自然条件和企业实际情况,盲目追求大规模发展,使部分产品的建设规模超出实际需求。

二、热点领域和项目分析及投资建议

行业的所谓“热点”,指的是两层含义:一是受到高度关注、发展前景较好的领域和项目;二是过度建设、市场竞争激烈的领域和项目。所以,对化工行业的热点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下面就部分热点领域和项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资源型化工产业

1.热点项目

甲醇、二甲醚、MTO、MTP、甲醇制乙二酸、煤制油、煤层气利用、煤制天然气、醇醚燃料、盐化工、进口重油深加工制烯烃(DCC、CPP等)、进口石脑油或凝析油制芳烃,炼、电、化一体化(IGCC)、可燃冰等。

2.形成热点的原因

(1)石油短缺,油价上涨;(2)新的煤化工和重油深加工技术有突破;(3)燃料油和化工产品市场短缺;(4)资源相对获得,垄断性不强;(5)临港资源;(6)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期望。

3.发展条件

(1)资源条件;(2)项目建设的其它外部条件,如水资源、环境容量、物流条件、目标市场的竞争力;(3)技术的可行性和成熟程度;(4)与其它可能替代的行业竞争力比较;(5)能源价格;(6)节能降耗的措施。

4.制约因素

(1)我国资源分布不太均衡,中西部煤资源丰富,但缺水严重、基础设施较弱、距离目标市场远、物流成本偏高;(2)替代燃料的标准和安全规范尚未发布,替代应用试验还在进

行中,推广有难度;(3)技术尚未完全工业化,有一定风险;(4)进口原料国际价格较高,影响产品竞争力。

5.建议

(1)严格执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2)科学和客观的判定分析资源和其它外部条件;(3)认真做好前期工作,研究产品的目标市场竞争力和相关产业替代性问题;(4)积极跟踪技术发展动态;(5)进口原料深加工项目最好采取合资方式,外方最好可提供资源。

(二)雷同式的技术改造(中小化肥行业、电石行业、氯碱行业)

1.热点项目甲酸、醋酸、DMF、碳酸二甲酯、过氧化氢、三聚氰胺、电石法PVC、烧碱扩能等。

2.形成热点的原因

(1)企业原产业结构雷同;(2)技术改造模式限定了发展思路,基本采用同一原料利用思路研究企业发展方向;(3)改造扩能成本相对较低;(4)原产业已进入成熟阶段,企业发展迫切性较强。

3.发展条件

(1)企业本身产业基础较好、竞争力较强、各项配设施条件好、现有物料和能量的利用有一定挖潜条件;(2)所利用的资源应具有可持续的保证度;(3)有较完善的技术开发人才队伍;(4)企业所处位置距离目标市场较近;(5)改造过程一定要实现技术进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4.制约因素

(1)产业门槛较低,产品竞争较激烈;(2)产业跨度较大,对新行业有熟悉过程;(3)有些产品规模偏小,与大规模装置难以竞争;(4)由于在原有企业基础上改造,故发展空间和环境受限,与在园区建设相比,集成化水平较低。

5.建议

(1)切实分析企业实际状况,改造内容要适度,全面分析改造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认真研究产品竞争力和分析竞争对手;(3)落实资源;(4)优化原有工艺和创新改造同时进行。(三)仅关注宏观市场而过于集中发展的产品

1.热点项目

丙烯酸酯、顺酐、1,4-丁二醇、季戊四醇、异丙醇、甲乙酮、苯酐、进口木薯生产酒精、深加工石化产品、草甘磷等。

2.形成热点的原因

(1)宏观市场曾有缺口,国内需求依赖进口;(2)技术已成熟,技术来源成本较低;(3)原料来源渠道相对较多,有些产品是副产物综合利用,原料成本低;(4)国际市场有需求,产品目标定位为出口;(5)由于石化原料难以获得,只能采用其它原料生产当地发展急需的有机产品。

3.发展条件

(1)落实目标市场和产品竞争条件,对竞争力作客观判定;(2)出口产品和进口原料应落实长期的销售和供货渠道;(3)优化建设条件,降低产品成本;(4)采用清洁工艺,减少三废排放。4.制约因素

(1)原料条件十分重要,对成本影响敏感,这些产品大部分原料需要由石化装置供应,原料获得有一定难度;(2)规模不宜太小,但大规模发展对原料压力大,一般企业无法解决;

(3)有些工艺三废排放严重,环境敏感地区不宜发展。

5.建议

(1)研究和细化市场分析,对其下游产品发展做科学分析,尤其是主要下游产品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条件,不能仅局限于单一产品的研究;(2)如果条件具备,应同时规划下游延伸加工,以保证使其经济效益长期稳定。

(四)化工新材料及原料

1.热点项目

聚碳酸酯、聚甲醛、有机硅单体及下游有机氟产品和ODS替代品、MDI、TDI、聚乳酸等。

2.形成热点的原因

(1)国内市场需求量大,前景较好;(2)国内生产技术正逐步突破;(3)国外合资、独资愿望强烈;(4)我国有一定资源优势;(5)履行国际公约的义务和责任。

3.发展条件

(1)应有较先进的技术保证;(2)有机氟系列产品要有资源保证;(3)光气产品要特别注意安评和环评工作,选址要慎重;(4)特种工程塑料规模不宜太大,市场开发需要过程;(5)落实原料来源。

4.制约因素

(1)技术来源难度大;(2)部分产品资源受限;(3)有些产品市场开拓需要过程,建设规模不宜太超前;(4)投资强度大,资金密集型强;(5)ODS替代品有时间限制。

5.建议

(1)应发展中高端产品,解决国内急需;(2)技术难度较高,建议采取中外合资方式建设;

(3)有机硅和有机氟下游产品的发展,建议结合区域市场需求,充分做好产品选择方案。

化工行业调查报告

化工行业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下面是化工行业调查报告,请参考! 一、行业简介 化工行业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简称,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描述,化工行业具体可分为: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肥料制造、农药制造、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日用化学产品制造等众多与民众生活细细相关的产业。 20**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化工行业,受需求减少和市场悲观的影响,各个企业的产销量持续下降,大部分企业出现了严重亏损。不过20**年以来,由于经济整体回暖,需求恢复性增长及原材料成本上涨带动产品价格上涨,企业开工率普遍上升等因素化工行业利润回升势头明显,企业亏损额大幅降低,多数企业逐步扭亏为盈。 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运行现状 至20**年2月,我国从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企业共有22757家,从业人员达到1200万人,累计产品销售收入达到4190.59亿元。虽然经历了20**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至20**年2月,从事该行业的企业增加到28547家,但是从业人员相比20**年初略有减少,不过累计产品销售收入也达到了5753.35亿元。产业资产累计更是从20**年2月的22081.14

亿元达到了20**年2月的30722.06亿元。 20**年以来,我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等均较上一年同期有显著提高。据统计,1~2月,行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753.55亿元,同比增长42.97%,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50.36%。至20**年6月,我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总资产、企业数以及从业人员同比都有显著增加。行业规模正在迅速发展壮大。 由于宏观经济持续回升的影响,20**年的第一季度,我国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8621.51亿元,同比增长42.15%,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46.32%。 20**年第一季度,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回升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成品销售总额同比显著增加,但是由于企业提高产品销售价格企业效益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大多数企业逐渐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随着形式的好转,投资者的信心也逐渐增强,20**年第一季度,我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为938.43亿元,同比增长16.30%,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4.30%,增幅低于同期制造业投资总额增幅,这可能与国家对于产能调整的宏观调控有关。 总体来说,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虽然经过了20**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现在已经全面复苏。随着金融危机对相关行业的影响逐渐消退,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我国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一定遇到一个更大的发展机遇。

2017全球科技热点领域发展态势分析

科技发展研究 第3期 (总第510期) 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2018年1月23日 编者按:继上期,本期简报重点介绍2017年全球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发展热点与态势,供参考。 2017全球科技热点领域发展态势分析(二) ——新能源技术领域发展热点与态势 全球新能源技术发展及革新速度呈现加速之势,各国都在加大对新型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逐步成为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热点地区,并且在光伏、风电及核电技术等领域走在前列;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技术研发方向涉及生物质和储能等领域。此外,海洋能、氢能等领域也取得重要技术突破。 一、光伏技术有广阔空间 2010年之前,受各国光伏补贴政策的影响,全球光伏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光伏发电技术快速发展。近年来,光伏尤其是光电市场渐

趋向饱和,各国转而大力研发新型光伏技术,基于太阳能的储能、制氢等新型技术获得重要突破,光伏技术的应用范围也随之扩大。作为地球上最主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光伏技术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发射极及背面钝化电池制造技术快速发展。发射极及背面钝化电池(PERC,Passivated Emitter Rear Cell)制造技术代表着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技术提升方向。2010年在瓦伦西亚召开的第二十五届欧洲光伏展会上,博世太阳能公司正式推出PERC,并于2011年在弗劳恩霍夫研究所进行的测试实验中取得19.6%的转换效率新纪录,PERC技术随即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随着PERC电池产能的扩张,常规电池市场份额逐步下降。预计到2017年底,全球PERC电池产能将增长到20吉瓦,全年产量约为14吉瓦,到2026年PERC电池或将占据全球太阳能电池市场份额的50%左右。 2、太阳能热光伏电池使太阳能电池效率翻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以热为基础的频谱成形途径提高太阳光电转换效率,将宽带的阳光转换成可为太阳光电电池(Hot Solar Cells)精确调谐的窄频热辐射,从而提高传统太阳光电电池的转换效率。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先将太阳光转化成热能,然后将其重新变成光,并聚集在太阳能电池可以使用的光谱范围内。由于热比电更容易储存,因此该装置可以将多余的热量储存起来,在太阳不发光时用于产生电力。这项新设计可能会催生出在日落后依然可以工作的新一代太阳能发电技术,使太阳能电池效率翻倍。 3、太阳能制氢技术效率刷新世界纪录。德国伊尔梅瑙理工大学、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研究中心、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宣布,太阳能电解水分离氢的人工光合作用技术STH(Solar To Hydrogen)使太阳能转换为

2018年上半年我国化工行业经营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图文分析报告

2018年上半年我国化工行业经营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图文分析报告 (2018.10.02) 一、化工行业经营状况 我国化工产能周期处于底部,未来仍具长期投资价值。中国投资消费比已经出现拐点,但从国外经验看,化工行业在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仍长期与GDP保持同步增长,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化工行业同样经过长达7年的去产能周期,供需格局整体趋向平衡,行业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改善明显,下一轮产能扩张将最先在行业内经营能力优秀的龙头企业中展开。 经过几十年粗放式快速发展,国内化工行业大部分子行业都产能过剩,特别是产品竞争力较低、低端同质化严重、高危高污染的化工品产能过剩现象更为突出。

截至2018年上半年,化工行业企业共计23306个。其中,亏损企业达4036个,亏损总额为294.5亿元。 2013-2018年上半年中国化工行业企业数量及亏损企业数量走势

2013-2018年上半年中国化工行业亏损总额走势 2018年上半年,我国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196亿元,上年同期主营业务收入为33553亿元,同比增长10.9%。

2013-2018年上半年中国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同比增长走势 2018年上半年,化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达2799亿元,上年同期利润总额为2162亿元,同比增长29.4%。 2013-2018年上半年中国化工行业利润总额及同比增长走势

2018年上半年,我国化工行业利润率达7.4%,毛利率达到16.2%。 2013-2018年上半年中国化工行业利润率走势 2013-2018年上半年中国化工行业毛利率走势

二、中国化工行业未来发展前途 我国是公认的化工大国,绝大多数化工品产能都已居于世界第一。可是全球化工50强却只有中石化上榜,难免给人以大而不强之感, 甚至有观点认为我国龙头企业未来几年也只能达到海外可比公司上 世纪50-60年代的水平。 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化工已积累了相当的实力,尤其是近几 年技术提升速度极快,各个子行业都不断有世界级装置投产,无论是规模还是先进性都居于全球前列,随着盈利的大幅改善,未来技术升级速度还会更快。同期欧美企业却受制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普遍削减了资本开支,装置不断老化,新产品研发也趋于停滞,对我国的优势大幅削弱。目前我国化工已到了可以和欧美全面竞争的临界点,未来10年将会有一批龙头企业实现对海外化工列强的追赶和超越,中国 也将崛起为世界级化工强国! 1、从MDI看国产化工的突破 说起我国化工产业的技术进步,市场第一反应无疑是万华化学。02年万华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自主研发出MDI生产工艺,实现 了巨大的产业突破。但当时万华只有2万吨产能,无论是成本还是质量都远逊于海外企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2016年万华MDI产能已达到180万吨,跃居全球第一,成本和工艺能力也居于全球最高水平。而且万华还通过投产PO、TDI,完善了整个产业链,成为各类聚醚材

化工行业分析报告

河南开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所在行业分析报告 河南开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主营产品为氯碱及有机中间体,其中烧碱类产品主要有烧碱、液氯、盐酸等,有机中间体类产品主要有氯化苯、对硝基氯化苯、邻硝基氯化苯、硝基苯、苯胺等。从产品大类来说,开普化工的产品属于基础化工产品,现阶段化工产品的世界形势以及国内的发展现状将直接决定开普化工产品的市场和未来拓展方向;具体来说,氯碱工业在中国的股市中表现如何,将是分析开普化工未来的产品战略和未来经营战略的基础。本文拟就化学工业的世界格局、中国的现状、氯碱工业的发展现状作一深入的探讨,目的为开普化工股份公司能够认清当前和未来的行业走向,使企业的产品、市场以及研发有着明智的定位和发展策略。 第一部分国内外化学工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一、世界化工工业的发展趋势 化工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及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化学工业属于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工业。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进入90年以来,世界化工业进入了成熟时期,主要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已大部分满足世界市场的需要,世界性的市场竞争和技术竞争越来越激烈,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促使化工行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发展趋势为: 1、从相互竞争向彼此联合、强化垄断地位方向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向广度和深度的推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大型化工公司为减少成本和获得更多的市场利润,纷纷由竞争转向联合,以强化在某一方面的技术开发的领先地位和市场垄断的地位,如:BP和阿莫科合并成为石化行业巨人,拜尔和赫司特的合并成立的Dystar公司成了染料行业中的巨人,拜尔和赫司特的合并成立的Dystar 公司成了世界农药界的龙头老大。 2、从多元化经营向增强核心和优势产业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世界化工企业间并购多是从多元化发展转向专业化发展。通过并购,收缩了经营范围,放弃了弱项,加强了核心产业,并逐步退出低附加值,污染严重的传统化工领域。 3、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 由于世界化工产业进入成熟期,市场格局基本定型,而且市场份额的大小已不能充分体现其效益的大小。另一方面,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等高科技日新月异,已进入成长期,其收益较好。因此,发达国家化工企业进一步加大了风险投入,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主线,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新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向集中在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蛋白工程、生命技术、新型功能性材料、信息产业用化学品、催化技术、新型环保技术等方面。 4、化工生产布局向原料、市场所在地和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转移世界化工生产布局在不断的调整,世界跨国公司投资已从以欧美投资为主,逐渐向生产综合成本较低

药剂学研究中的热点领域和基本思路

药剂学研究中的热点领域和基本思路 药剂学是药学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对我国新形势下药学科学和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我国药剂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包括靶向制剂、控释制剂、透皮吸收制剂以及药物稳定性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药剂学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和基础研究等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现通过分析和探讨我国药剂学研究中的热点领域和基本思路,对我国药剂学的研究进行回顾和反思。 1.靶向制剂研究 靶向给药系统能将药物定向输送到靶器官,减少药物在正常组织中的分布,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用量,减轻毒副作用[4—6]。靶向制剂包括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和物理化学靶向制剂三大类。 1.1被动靶向制剂 普通的微粒给药系统具有被动靶向的性能。微粒给药系统包括脂质体(1S)、纳米粒(NP)或纳米囊(NC)、微球(MS)或微囊(MC)、细胞和乳剂等药物载体。被动靶向的机理在于:网状内皮系统(RES)具有丰富的吞噬细胞,可将一定大小的微粒(0.1—3um)作为异物摄取于肝、脾;较大的微粒(7-30uln)不能滤过毛细血管床,被机械截留于肺部;而小于50nm的微粒可通过毛细血管末梢进入骨髓。 1.1.1用NP或IS实现肝脏靶向给药 我国肝癌死亡率较高,化疗是主要手段。使用普通抗癌药后全身分布,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有研究者以新型抗癌药为模型,以聚氰基丙烯酸酯NP为载体,利用被动靶向的机理,研究其作为靶向治疗肝癌的可行性。 5—Fu是目前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主要药物之一。有研究者用不同性质的天然物质作为载体,并掺人对肝亲和力强的物质,将5—Fu制成口服NP,探讨载体的化学性质和肝靶向的

相关性,为寻找肝靶向性强,释药时间长的理想载体提供依据。· 乙肝治疗比较困难,原因是药物在肝内达不到有效浓度。故设想将抗病毒药载人NP,提高药物在肝脏中的浓度,并使药物不经破坏地进入肝细胞。除此之外,还可在NP表面交联糖蛋白,由于肝细胞膜存在糖蛋白受体,可进一步提高NP对肝细胞的靶向性。 包虫病是肝脏的寄生虫病,丙硫咪唑被证明是有效的药物,但口服吸收较差,肝脏浓度低。有研究者用IS作为载体,试制了IS丙硫咪唑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动物试验证实本制剂可提高综合治疗包虫病的水平。 1.1.2用NP和IS实现基因输送 采用NP(NC)或阳离子15包裹基因或转基因细胞是近年医用生物材料领域中的前沿课题。有研究者将NP或Is包裹技术和病毒转染技术相结合,用NP或阳离子IS包裹重组腺病毒颗粒,制成载基因NP或阳离子13。利用NP和IS对肝脏的高度靶向性和对肝细胞的较高通透性,使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病毒可广泛均匀的滞留于肝脏内,持续l—2月,并在包装细胞中不断大量产生,持久地对肝内及淋巴广泛转移癌灶等起治疗作用。 1.1.3用MS实现肺部靶向给药 有研究者选用对肺癌有效的抗癌药为模型,以明胶MS为载体,通过控制粒度大小,将药物导向于肺,提高疗效,减少剂量,降低副作用。结核病是我国常见病之一。有研究者用载药MS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使药物在肺部有较高的浓度,降低全身的毒副反应,对治疗大咯血的病人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2主动靶向制剂 1.2.1抗体介导的主动靶向 乳腺癌是人类高发癌症之一。有研究者将蒽环类抗癌药包裹于白蛋白NP中,然后在NP表

2014年石油化工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石油化工工程勘察设计行业 分析报告 2014年11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体制 (4)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4)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5) 二、行业市场化程度和竞争格局 (7) 1、行业的市场化程度 (7) 2、行业竞争情况 (8) 三、石油化工勘察设计行业的供求情况 (9) 1、行业需求情况 (9) (1)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9) (2)环保标准提升,带来大量的硫磺回收装置技改需求 (10) (3)新增的石油炼化产能要求配套装置 (11) (4)进口原油劣质化,推动加氢装置、硫磺回收装置需求 (12) (5)油品升级带动加氢装置、硫磺回收装置需求提高 (13) 2、行业供给情况 (14) 四、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6) 1、从业资质壁垒 (16) 2、技术和人才壁垒 (17) 3、资金实力壁垒 (17) 4、从业经验壁垒 (18) 五、行业主要企业 (18) 六、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化趋势 (18)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20) 1、有利因素 (20) (1)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 (20) (2)石化工业产业升级,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20) (3)国家推动节能减排,清洁化生产,环保要求大幅提高 (21)

(4)国家政策支持,勘察设计行业市场化初步建立 (23) 2、不利因素 (24) (1)勘察设计市场部分行业壁垒和地方保护现象仍较突出 (24) (2)高端人才流失现象增多,优秀勘察设计人才缺乏 (25) (3)专有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比较薄弱,创新技术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不足 (25) (4)部分勘察设计标准规范管理滞后,国际化水平不高 (26) (5)配套的法律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26) 八、行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 (27) 1、行业技术水平和特点 (27) (1)石化勘察设计行业技术水平 (27) (2)硫磺回收领域技术水平 (28) 2、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30) (1)设计—采购—施工(EPC) (31) (2)设计—施工总承包(D-B) (31) 3、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 (32) (1)行业的周期性 (32) (2)行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32) 九、行业上下游产业状况 (32) 十、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33) 1、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3) 2、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33) 3、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 (34) 4、山东三维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34)

2020年化工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化工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4月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当月同比 缘起:为什么选择刚需品? 受疫情影响,可选消费快速下滑,而必选消费表现坚挺。可选消费品是指像房地产、汽车、家电、纺服等非刚性需求产品,人们视情况置办或更换;必选消费品是指人们生活中通常必须要满足或使用的消费品,如食品、医药等。受新冠疫情冲击,2020 年2 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当月同比大幅下滑23.7%,为2003 年以来首次增速转负,3 月份同比下滑18.1%。其中,可选消费行业例如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金银珠宝类、 汽车类等3 月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同比大幅下滑,分别为-34.8%、-30.1% 与-18.1%,而粮油/食品类与中西药品类等必选消费行业表现坚挺,当月分别同比增长19.2%与8.0%。从4 月开始,国内逐步复工复产,预计各类可选消费会环比有一定好转,而恢复到正常水平,可能仍需要一定时间。 图1:受疫情影响,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大幅下滑 资料来源:Wind,国家统计局,市场部 图2:受疫情影响,可选消费下滑明显,必选消费表现坚挺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金银珠宝类汽车类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80% 60% 40% 20% 0% -20% -40% -60% 资料来源:Wind,国家统计局,市场部(统计数据为不同行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当月同 比) 海外疫情蔓延,中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全球可选消费的需求,国内部分可选消费品出口面临一定阻力。受疫情影响,2020 年2-3 月我国商品单月出口金额同比大幅下滑,2 月

石油化工行业的分析报告(doc 9页)

石油化工行业的分析报告(doc 9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石油产品行业分析报告 在未来5年内: ?成品油需求市场稳定上升。

? 炼制部分:无新进入厂家,原有企业小幅度扩产,以整合调整,提高生产效率为主,但缺乏高质量的成品油,进口量会进一步上升。 ? 销售部分:国内厂家以新建和兼并加油站为主,整合品牌;国外厂家将通过新建自我品牌的加油站逐渐进入零售业。 ? 该行业的主要竞争将集中在成品油零售渠道:连锁加油站。 1 石化行业中简介 1.1 石化行业的结构和特征 石油化工行业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础企业,主要为其他行业提供能源和原材料。石化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原油的勘探和开采(含天然气),石油产品炼制和销售,化工原料生产。其中,原油(含天然气)是另两个部分的生产原材料。成品油主要供应给运输部门(动力能源),而化工原材料则成为其他工业生产的基石。 这三者的流程示意图见1.1 图1.1 石化行业业务流程图 乙烯 合成树脂 合成橡胶 合成纤维 中间产品化肥 石化行业的三个基本特征: 1.石油资源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地位(特许勘探权) 2.石油价格的周期波动性 3.资金与技术密集型行业调 1.2 石化行业的价值链和价值增加关键点简单分析 一个大型综合的石化企业是同时包括原油的勘探和开采(含天然气),成其他 行业 动力燃料

品油炼制,化工原料生产三个部分。这个行业的价值链,如下图 1.2,其中蓝色部分为价值增加关键点。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发现在整个流程中,最能增加企业价值的有以下几个因素:国家特许政策(特许勘探权)、运输和存储、新技术、规模效应、上下游整体协调、销售渠道和服务。 图1.2 石化行业价值链和价值增加值示意图 人力资源 运输和储存 公司管理和协调 研究技术和技术发展 勘探开采运输成品油(规模)销售 (特许权)(开采和存储炼制(技术) (渠道) (勘探技术)技术)(运输化工原料(规模)服务 整合)加工(技术) (服务) (特许权) 中国石化行业需要加强的价值附加点: 1)新技术的应用。 2)企业规模:石油炼制经济规模为1000万吨/年,石化产品以乙烯为例为60 万吨/年。 3)销售网络和服务:建立更广泛的销售渠道和提供优质的服务。 4)公司的整合一体化:实现上下游一体化。 1.3石化行业的中下游特征分析 1.3.1油品炼制和油品销售 成品油产品的炼制:由于成品油批发价格的全球趋同性和产品差异性很小,该环节的利润除了受原油价格的影响外,取决于生产成本的高低。 成品油的销售:成品油销售方式的组织与一个国家的汽车普及程度相关,连锁加油站能有效降低销售成本,已在现代社会得到推广和普及。 1.3.2化工产品: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化肥,乙烯,合成树脂等. 化工产品:石油化工行业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经济效益建立在一定的生产规模基础上。

神经网络的研究热点分析.

神经网络的研究热点分析 神经网络的研究热点分析 类别:通信网络 摘要:首先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发展、优点及其应用,然后对神经网络目前的几个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即神经网络与小波分析、混沌、粗集理 论、分形理论的融合及其应用领域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融合方法 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0引言神经网络最早的研究是40年代心理学家Mcculloch和数学家Pitts合作提出的,他们提出的MP模型拉开了神经网络研究的序幕。神经网络的发展大致经过3个阶段:1947~196 9年为初期,在这期间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神经元模型和学习规则,如MP模型、HEBB学习规则和感知器等;1970~1986年为过渡期,这期间神经网络研究经过了一个 低潮,继续发展。在此期间,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如Hopfield教授对网络引入能量函数的概念,给出了网络的稳定性判据,提出了用于联想记忆和 优化计算的途径。1984年,Hiton教授提出Bol tzman机模型;1986年Kumelhart等人提出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简称BP网络。目前,BP网络已成为广泛使用的网络。1987年至今为发展期,在此期间,神经网络受到国际重视,各个国家都展开研究,形成神经网络发展的另一个高潮[1]。人工神经元网络是生物神经网络的一种模拟和近似,它从结构、实现机理和功能上 模拟生物神经网络。从系统观点看,人工神经元网络是由大量神经元通过极其 丰富和完善的连接而构成的自适应非线性动态系统。神经网络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容错性,这是因为信息是分布存贮于网络内的神经元中;(2)并行处理方法,人工神经元网络在结构上是并行的,而且网络的各 个单元可以同时进行类似的处理过程,使得计算快速;(3)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性,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多种多样,各元之间联接强度具有一定可塑性, 使得神经网络可以处理不确定或不知道的系统;(4)可以充分逼近任意复杂的 非线性关系;(5)具有很强的信息综合能力,能同时处理定量和定性的信息, 能很好的协调多种输入信息关系,适用于处理复杂非线性和不确定对象。 神经网络以其独特的结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在许多实际应用领域中取得了显 著的成效,主要应用如下:(1)自动控制领域;(2)处理组合优化问题;(3)模式识别;(4)图像处理;(5)传感器信号处理;(6)机器人控制;(7)信号处理; (8)卫生保健、医疗;(9)经济;(10)化工领域;(11)焊接领域;(12)地理领域;(13)数据挖掘、电力系统、交通、军事、矿业、农业和气象等领域。 1神经网络研究热点神经网络在很多领域已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其需要研 究的方面还很多。其中,具有分布存储、并行处理、自学习、自组织以及非线 性映射等优点的神经网络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以及由此而来的混合方法和混合系统,已经成为一大研究热点。由于其他方法也有它们各自的优点,所以将 神经网络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继而可以获得更好的应用效果。目前这方面工作有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1~5]、专家系统[6~9]、遗传算法[10、11]、小波分析、混沌、粗集理论、分形理论、证据理论[25~27]和

市场分析_中国化工的长期发展趋势

市场分析:中国化工的长期发展趋势 随着下游需求的增长和产品价格的回升,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逐步提升,行业利润率稳步提高,未来仍是逐步消化现有产能的过程,我们判断化工原材料行业景气周期总体处于上升阶段。 特殊化学品仍是中国化工的投资热点 中国现阶段投资的最主要逻辑之一是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而特殊化学品行业是化工行业里最符合这两大投资逻辑的子行业。改性塑料、增强复合材料、有机硅、MDI的行业发展取决于工业部门和建筑部门对于材料品质要求的提高,染料助剂的发展取决于人们对于纺织品升级换代的要求。 资源类股票我们继续看好钾肥 资源类股票具有良好的投资属性:模式简单而稳定。但由于油价的不确定性,综合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和下游发展空间,我们在资源类股票中主要看好盐湖钾肥( 39.71,-1.26,-3.08%);磷化工和其他资源类化工行业仍略逊一筹。 提高化工原材料行业评级至“谨慎推荐”

随着消费升级和行业自身结构性的转变,整个行业盈利能力表现出好转的迹象。 电石法PVC表现出很强的成本竞争力;在下游需求持续增长背景下,纯碱行业的经营趋于好转;而氨纶、粘胶等化纤随着前期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消费升级的推动之下,行业景气向好。我们提高化工原材料行业评级至“谨慎推荐”,继续推荐受益于氨纶行业强劲复的BDO龙头三维( 24.33,-1.10,-4.33%)和受益于技术进步的柳化股份( 17.40,-0.29,-1.64%)。 继续维持特殊化学品“推荐”的投资评级 对于突破周期性局限,具有典型技术进步特征的优质特殊化学品企业,我们认为其具有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更具有成为中国市场上Tenbagger的潜力。我们继续维持特殊化学品子行业“推荐”的投资评级,并重点推荐特殊化学品领域的金发科技、新安股份、万华、传化股份、德美化工等。 摘要 07年下半年,我们的整体思路仍是寻找长期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优质企业,同时照顾到化工原材料领域景气周期向上的现实,重点关注了其中的阶段性投资机会。同时我们关注到无论是特殊化学品还是原材料领域,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都已成为引导企业走向成功的主要原因。

无线通信技术热点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分析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近几年来,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近两三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与应用领域已经超过了固定通信技术,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蜂窝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也包括集群通信、卫星通信,以及手机视频业务与技术。 蜂窝移动通信从上世纪80年代出现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业界正在研究面向未来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宽带无线接入也在全球不断升温,近几年来我国的宽带无线用户数增长势头强劲。宽带无线接入研究重点主要包括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个域网(WPAN)技术;模拟集群通信的应用开始得比较早,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集群通信技术越来越赢得大家的关注;卫星通信以其特殊的技术特性,已经成为无线通信技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手机视频广播作为一种新的无线业务与技术,正在成为目前最热门的无线应用之一。 无线通信技术演进路线 2.1 无线技术与业务发展趋势 无线技术与业务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网络覆盖的无缝化,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实现网络的接入。 (2)宽带化是未来通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窄带的、低速的网络会逐渐被宽带网络所取代。 (3)融合趋势明显加快,包括:技术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 (4)数据速率越来越高,频谱带宽越来越宽,频段越来越高,覆盖距离越来越短。 (5)终端智能化越来越高,为各种新业务的提供创造了条件和实现手段。 (6)从两个方向相向发展—— ①移动网增加数据业务:1xEV-DO、HSDPA等技术的出现使移动网的数据速率逐渐增加,在原来的移动网上叠加,覆盖可以连续;另外,WiMAX的出现加速了新的3G增强型技术的发展; ②固定数据业务增加移动性:WLAN等技术的出现使数据速率提高,固网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移动性逐渐增加;移动通信、宽带业务和WiFi的成功,促成802.16/WiMAX等多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诞生。 (7)B3G的概念兼顾了移动性和数据速率。 近几年来,全球移动通信市场经历了一个繁荣的发展时期。从移动通信用户

中国化工网调查与分析报告

中国化工网调查与分析报告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10级1班 小组成员:张毫刘永亮周国通赵腾蛟王法剑

目录 一.公司简介 二.商业模式 三.盈利模式 四.经营模式 五.管理模式 六.结论与建议 一.公司简介 中国化工网是由网盛科技(002095)创建并运营的,是国内第一家专业化工网站,也是目前国内客户量最大、数据最丰富、访问量最高的化工网站。中国化工网建有国内最大的化工专业数据库,内含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多个化工站点,含25000多家化工企业,20多万条化工产品记录;建有包含行业内上百位权威专家的专家数据库;每天新闻资讯更新量上千条,日访问量突破1000,000人次,是行业人士进行网络贸易、技术研发的首选平台。其兄弟网站“全球化工网”集一流的信息提供、超强专业引擎、新一代B2B交易系统于一体,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其主要服务项目有: ◆专业的化工企业网站建设; ◆化工企业网上推广、产品信息发布; ◆网上化工贸易信息撮合; ◆专业的化工资讯电子杂志订阅; ◆专业及时的化工市场行情信息服务; ◆专业的化工企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享受《网上化工资源》的强力推广。 中心业务:该中心中国化工网庞大的产品、信息、客户数据库和资讯合作网络为基础,共分新闻热点、行情专递、专家评述、数据统计、行情论坛五大板块;油品、橡胶、塑料、化工四大专区。整个行情中心融石化、化工资源之精华,集产品(油品、塑料、橡胶、化工等四大类200余种)、市场(近100个专业市场)、厂商(1200余家代表性生产厂家、3000余名贸易商)于一体,旨在打造一个专业、免费、及时、全面的综合性化工资讯平台,为广大客户提供最优质,最全面的信

化工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化工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化工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一、2006 年化工行业景气下行将不可避免首先,宏观经济和出口增速回落,对化工产品需求减缓;其次,这一轮新增产能逐步到位,大部分化工产品的产量将出现快速增长,这导致许多产品的供需形势发生变局。最后,大部分化工产品价格将呈现稳中走低的态势。 二、2006年化工行业业绩增速放缓虽然产量收入维持增长态势,但是由于能源价格居高不下,产品销售成本增幅高过收入增幅,盈利能力下降,同时利润总额增幅呈现前高后低走势,下半年其增速逐月下降,显示了明显的放缓迹象。 三、有机氟硅新材料行业是目前化工行业具有高成长性的子行业有机氟硅材料行业主要包括有机氟、有机硅子行业,在全球范围内二者生命周期均处于成长期,在我国则处于起步阶段,需求高速增长,同时较高的研发、技术壁垒限制了产能扩张,导致国内一直存在较大供需缺口,从而使该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未来将驶入快速发展轨道。 四、成长优先的投资思路2006 年行业景气下行,高盈利能力出现回落在所难免,业绩出现行业普涨或者个股飙涨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成长将作为选股的最重要标准,还要兼顾价值。一方面选择成长性个股,例如有机氟硅新材料行业的三爱富(600636)、新安股份(600596)、星新材料(600299)和改性塑料行业的G 金发(600143)、成长性突出的MDI龙头烟台万华。;另一方面选择有技术创新的价值型个股,主要有云天化(600096)、G柳化600423等。一、2006 年景气下行1、宏观经济和出口增速将回落,对化工产品的需求减缓首先,随着国家宏观调控逐步到位,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所放缓,房地产、电子电器、汽车、建材等下游行业增速将放慢,而对为这些行业配套的化工产品的需求也将下降;其次,美、欧对纺织品贸易继续设限,我国纺织品出口依然不顺畅,这就使得合成纤维单体、合成纤维聚合物、染料、烧碱、印染助剂、织物整理剂等产品受到牵连,对这些产品的需求下降;最后,人民币升值趋势不变,使得无机盐、农药、有机中间体、橡胶制品、染料等传统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削弱,同时国外继续采取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我国出口产品提出种种限制。因此,出口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增速将出现回落。2、供给力量逐渐增强,多数产品的供需形势面临变局首先,2005 年固定资产净值余额增幅逐月攀升,显示了前期在建工程已完成并转化

化工行业部分热点领域和项目评析

化工行业部分热点领域和项目评析 从目前我国化工全行业发展特征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成长性行业,其主要特征是扩大规模,增加品种,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如石油化工、新材料及新领域精细化工、资源多元化转型产业等;另一类是成熟性行业,其发展特征是结构优化,提升质量和水平,保持竞争优质,如化肥、传统碳一化工产品、两碱、橡胶加工、传统精细化工等,目前行业发展的热点基本集中在成长性行业中。 一、背景条件和外部环境分析 (一)上下游产业关系的促动作用 石油化学工业的生产具有较强的上下游产业带动型和关联性特点,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石油化工和碳一化工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产业上游将会提供更丰富的原料资源;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求不断增加,下游相关领域发展态势不断增强,也为石油化学工业的产品提供了更丰富的市场资源。 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关系见图1-7。 (二)资源背景条件 在能源和资源条件上,我们的国情是“富煤、少气、缺油”。近几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与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1.煤炭 我国煤炭总资源量较多,但达到一定勘查深度的储量较少。按可直接利用的煤炭资源和年产20亿吨煤计,我国煤炭使用年限约为90-100年。2006年,我国煤炭产量为23.8亿吨,同比增长8.0%。2004年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2.6%、35.3%和34.4%。因此,可以说我国既是煤炭资源大国,又是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也决定了我国能源消费和碳一化工发展将主要立足于煤炭。 2.石油 2006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84亿吨,进口量为1.45亿吨,进口量约占消费量的44%;原油加工量为3.1亿吨,同比增长6.3%,供求矛盾和市场风险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原油探明储量仅占世界的1.4%,属缺油国家。 我国是成品油消费大国,消费增长迅速。1995-2005年十年间,我国汽、煤、柴、润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90%、9.27%、11.86%、11.30%。我国汽油、柴油生产持续增长,成品油生产已基本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汽煤柴供需基本平衡,但原油仍保持一定量进口。 预计2005-2010年成品油消费与GDP的弹性系数维持在0.8以上,2010-2015年年弹性系数保持在0.7以上。根据对国内各行业分析,上述两个周期内汽、煤、柴油消费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保持在5.9%-6.3%和4.2%-4.8%。预计2010年和2015年我国成品油(汽煤柴)的国内需求将分别达到23650万吨和29700万吨。 3.天然气

关于石油的行业市场分析调研报告

2016年关于石油的行业分析报告 关于石油的行业分析 一石油行业背景知识简介 中国石油行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在相关行业的需求带动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它关系着国计民生的特殊性,使得它的何去何从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石油工业是一个高风险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全面发展的、市场竞争力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企业为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在重视科技领先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实用性。 二行业的经济特征 石油,具有明显的金融属性和国际属性,石油企业对汇率的依存度也特别高,货币价格变动将对石油企业产生较大的冲击,而且,石油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无论是生产还是交易,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三高油价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是油价上涨的最大受益者,而相关能源行业如煤炭、电力等等行业也会由于能源的替代作用而受益;下游的加工和消费行业由于生产成本与运输成本的提高,利润会受到较大影响;石油炼制、化纤制造业、塑料加工业等等行业的转嫁能力弱、高油价打击较大;交通运输业、航空等服务业总体效益下降;汽车生产企业由于油价上涨造成的负面影响,所以盈利水平下降。 四近期石油行业涨幅变动 以2010年第二季度为例 ◎石油行业景气指数保持稳定 ◎受低基数影响预警指数运行在“黄灯区” ◎石油行业产出增速趋缓 ◎石油行业销售收入增速放缓 ◎石油进口同比增速仍处高位 ◎石油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收窄 ◎石油行业盈利继续向好 ◎石油行业投资增速持续增长

五未来石油走势 未来世界石油供需总体供大于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爆发严重石油危机的可能性减小,但石油供需形势将继续受战争、政治波动及国际投机资本等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出现剧烈动荡,各能源大国为保障本国能源安全对全球石油资源的争夺将日益激烈。总体看来,未来全球性石油资源争夺主要集中在中东、里海、远东等非洲地区,并以中东石油竞争为主要舞台,逐步形成以美国为主导、俄罗斯、亚太地区及欧洲等多种力量交合的复杂竞争走势。六石油行业的龙头老大-------中国石化作为石油行业的老大,中国石化一直走在石油行列的前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306亿元,总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其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的权力,对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相应承担保值增值责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在境外境内发行H股和A股,并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上市。目前,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股本867亿股,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持股占75.84%,外资股占19.35%,境内公众股占4.81%。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财富》2009年度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7位。 七中国石化的历史发展 中国石化的发展壮大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陈锦华概括为三部曲:第一部曲是成立中国石化总公司,用好1亿吨石油,实行投入产出承包,在为国家作贡献的同时,为自身的发展积蓄力量。第二部曲是成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全面实行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实行国际化经营。第三部曲是按照国际标准改制成立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在纽约、伦敦、香港、上海分别发行H股和A股,并在证券市场上市,进一步把石化股份公司推向世界。陈锦华说:"第一部曲,是以我为主唱的。第二部曲、第三部曲则是盛华仁、李毅中和陈同海同志唱的,他们在第一部曲的基础上,把中国石油化工事业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规模上推进了。" 为了加快发展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垄断,推动竞争,更快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1998年国务院决定对全国石油化工工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相互交换部分油田企业和炼化企业,并将原隶属地方政府的省、市、自治区石油公司相应地划转到两大集团公司,分别组成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这次调整,打破了原来的纵向分工,以南北划分,形成两大集团的平行

我国推荐系统研究热点及可视化分析

我国推荐系统研究热点及可视化分析 为探索我国推荐系统领域研究现状和热点,选取CNKI作为数据来源,运用共现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多维尺度分析以及知识图谱等可视化方法和工具,从发文量、核心期刊、作者合作、機构合作、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表明,我国推荐系统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等领域,作者合作关系与机构合作关系都有待加强,呈现多元化特点,形成8大热点主题域,为后续学者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推荐系统;共现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可视化;知识图谱 1 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呈现爆炸式增长的趋势,人们虽然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但却更难准确地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了,这就造成了“信息超载”(Information Overload)的问题,而解决信息超载问题的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推荐系统。推荐系统(Recommender System)是一种通过学习和挖掘用户的兴趣以及项目(如音乐、电影、好友、旅游景点等)的特征从而将用户可能感兴趣的项目主动推荐给相应用户的信息系统。目前,推荐系统在电子商务、信息检索以及移动应用、电子旅游、互联网广告、社会媒体、社交网络等等众多应用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由于推荐系统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国内学术界及其相关领域对推荐系统的研究也日益增多。虽然有很多学者对推荐系统进行过综述性的研究,但是学者们所处的领域不同,他们所论述问题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大多数是对某一应用领域或专题研究领域进行综述,很少有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推荐系统领域的发文量、期刊、机构、作者以及整体的进展和趋势进行研究,并用可视化的形式将其研究成果展现出来的。因此,本文将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共现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等方法,梳理我国推荐系统的研究现状,对其研究热点等进行可视化分析,为后续我国推荐系统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一定地参考和帮助,同时,这对于提高我国推荐系统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中国知网(CNKI)是目前我国学术期刊数据收录最全、更新最为及时的全文数据库,因此,本文以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我国推荐系统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在CNKI期刊数据库中,以“主题=推荐系统,精确”为检索条件,检索时间范围为“不限到2016年”,期刊来源类别为全部,检索得到我国推荐系统相关研究文献共2804篇。将检索得到的文献人工进行二次筛选,剔除掉通知、评论、新闻报道以及与主题无关等无效文献,最终得到2645篇文献数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