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已排版)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已排版)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已排版)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已排版)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

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

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

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

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案例3]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

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5]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

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

以分析。[分析]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

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

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案例6]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

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

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

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7: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

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

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

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问题:面

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

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

答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

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

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

现代化跟不上步伐。教育现代化

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

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

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

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

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

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

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8:成都市教育局《关

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

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

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

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

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

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

(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

生的依据。”问题:你对成都市

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

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答:我认为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

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

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

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

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

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

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

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

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

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

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

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

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

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

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

不是健全的。案例3:读者

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

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

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

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

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

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

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

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

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

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

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

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

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

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

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

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

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

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

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

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

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

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

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

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

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

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案例4: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

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

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

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

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

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

关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

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

“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

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

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

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

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

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

耐基。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

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

到什么启发?答:所谓差等生就

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

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

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

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

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

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

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

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

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

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

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

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

可以做到的。案例5当代有一位

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

“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

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

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

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

受学校的侵害吧!”问题:这段话

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

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

思。答: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

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

(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

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

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

我了。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

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

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

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

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

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案例6:2004年《中国教师》

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

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

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

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

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期

中考试时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

原因。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

年不快乐。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

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

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来是他给中学班

主任的信揭了谜。原来,为了逃避每月

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

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目光、父母

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

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

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

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

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

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

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

松。自己也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

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

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问题:从调查

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

出了什么问题?答:从调查数据以

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

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

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

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这就

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把单

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

一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而且是学生各

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案例

7: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

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

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

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

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

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

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

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

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

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

旁观者。这种善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

极分化。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

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

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臬的方法,才能

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答:对

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

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

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

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

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

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

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

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案例8:课堂上有位学生指

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

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

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

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

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

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问题:

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

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

原则?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

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

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

“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

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

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

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

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

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

最佳状态。案例9:从2001年秋

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

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

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

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

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

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

学校、教师荼的唯一标准问题:

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

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答:江西和山

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

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

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

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

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

育的目的所在。案例10:初二

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

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

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

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

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

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

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

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

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

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

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

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

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

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

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

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

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

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

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

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

“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

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

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

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

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

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

己封闭在家里。问题:请运用德育

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

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

毛?答: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

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

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

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

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而

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

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

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

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

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

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

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

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案例

11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

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

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

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

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

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

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

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

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

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

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

则和方法?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餐,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案例12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

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

“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

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脑筋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时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自从这个9岁的孩

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批判。答: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案例13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办及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

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

资格。问题:如果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答: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

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案例14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她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便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伟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问题:黑格尔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怎样

给学生写评语?答:我觉得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这评语从平静的语气,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写给学生看出。2、写出“这个人”。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

的发展,更体现一定“教育性”。

案例分析

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

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

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

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

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

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

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

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

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

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

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

法。

[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

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

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

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

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

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2、[案例]“不是果敢,是残

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

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

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

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

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

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

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

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

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

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

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

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

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

分析。

[参考答案]当学生的观点与课

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

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

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

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

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

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

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

学行为的转变。

3、[案例]“黄山为什么不在五

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

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

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

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

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

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

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

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

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置家

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

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4、[案例]“老师,再给我们布

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

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

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

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

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

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

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

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

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我们按课改的理念

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

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

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5.. [案例]“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

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

不相同。

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

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

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

来)坐下。谁来帮他?

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

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

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

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

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

你是很棒的!

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

后面的学习中)

[参考答案]:尊重、信任学生是

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

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

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

苦。

第三种方式最好。

6、[案例]有人认为在课堂中,

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

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

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

什么?

[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

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

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

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

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

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

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

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

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

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

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

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

互动。

7、[案例]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

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

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

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

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

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

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

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

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老师在课堂上出现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

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

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

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

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

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

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

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

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

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

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

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

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

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

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

用天平的经验。

8、[案例]一次公开课过后,我

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

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

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

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

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

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

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

求严格了。”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

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

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

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

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

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

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

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

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

法。

[参考答案]一个肯定的目光,一

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

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

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

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

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

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

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

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

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

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9、[案例]老师,让我们自己来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

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

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

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

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

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

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

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

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

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

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

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

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

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

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

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

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

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

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

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

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

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

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

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

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

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

求独特。

10、[案例]某校几名同学以“我

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

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

说不出的兴奋。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

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

成就的诗人主编。

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

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

之门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

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

让进,说‘瞎捣乱’。”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

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面对学生们的“碰

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

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

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

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

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

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

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

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

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

从挫折中起飞。

11、[案例]广播操比赛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

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

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

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

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

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

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

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

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

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

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

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

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

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

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

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

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

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

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

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

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

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

12、[案例]会了,可以“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

系?

[参考答案]我认为课堂上提倡

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13、[案例]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

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教师用评语的形式

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14、[案例]欣赏“每一个”学生

--刺丛中也有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我激动地走

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问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

(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

[参考答案](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

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

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

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

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

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

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

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

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

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

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

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

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

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

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

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

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

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

自信才能自强。

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

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

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

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

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

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

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

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

15、[案例]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

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

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

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

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

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

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

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

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

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

解。

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

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

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

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答案]: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

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

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

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

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

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

“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

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

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

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

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

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

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

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

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

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

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

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

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

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

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

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

“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

效果。

16、[案例]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

教学反思札记:

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

荒的秋天》。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

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

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

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

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

不能。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

示”,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

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

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

同。”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

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

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

词的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

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

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

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

用‘明镜’更形象一些。”我惭愧极

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

误的地方!

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

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走出失误来看失误,

有两点启示: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

了简单武断的错误。要知道一名的教育

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

的作用,才能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

恰当地处理这些信息。其次,要想真正

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

自己去感悟、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

思考的空间。

17、[案例]《请善待学生的评价》

1998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

核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

估教师”这栏目。成绩一出来,我竟是

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的对学生

一顿痛骂。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

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

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

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

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

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

至不上课。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

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老

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

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

名。

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

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

学行为。

[参考答案]教学无小事,教师无

小节。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

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

好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

我们在埋怨学生不通人情时,是否反思

一下自己是否不通人情?我们在埋怨

学生素质低时,我们为什么不想一下自

己的素质。

再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

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

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

所获得的信息量远不是学校领导和其

他教师所能比拟的。每一位教师在向他

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

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

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

18、[案例]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

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

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

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

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

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

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

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

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

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基本态度:课堂确实

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

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

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

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

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

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

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

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

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

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

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

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

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

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

结构转变。

19.[案例]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

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

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

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

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

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

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

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

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

“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

方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

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

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

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

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

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

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

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

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

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

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

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

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

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参考答案]这起学生冲突事件

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

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

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

度较好;

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

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

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

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

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

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

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

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

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

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

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

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

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

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

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

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

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

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

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

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20、[案例]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

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

“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

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

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

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

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

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

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

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

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

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

不是苦差事了。

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

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答案]一是对学生现在的

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

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

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

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

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

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

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三是

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四

是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

标。

21.[案例]“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

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

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

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

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

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

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

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

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

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

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

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

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

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

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

在哪些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

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

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22、[案例]绿色的启示

为了提高作业批改的反馈效果,我问同学们:“大家喜欢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和热烈,黄色代表宝贵和权力,黑色代表刚、坚强,蓝色代表大海、希望,绿色代表自然、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喜欢绿色!”“老师,你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样决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用打叉的符号?”“最好不用!”于是,在高中三年中,我一直坚持用绿色来批改作业、改考卷。在批改中,我不用叉号,改用“?”和批语。绿色的批语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我批改的作业,学习的反馈效应很好。同学们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问题:这个案例中教师教育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参考答案:要改变只让学生适应教育、适应教师的状况,要努力造就适合学生成长的良好情境和氛围。为学生服务,是教师应该尽到的责任

论述题

1、论述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基本内容。

2、怎样理解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

3、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试述如何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学生。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双重效应?

5、当代教师荣辱观“八荣八耻”主要内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分析 1.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先学习加减法的规则,后学习乘除法 的规则,实际上两种规则有某些共同之处,如都有交换律 和结合律,但这些规则又有不同之处。假设你是一名小学 数学教师,结合你学过的学习迁移理论,谈一谈如何利用 学生已经掌握的加减法规则来促进其对乘除法规则的学 习。 1.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 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已经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先学习加减法的规则,后学习乘除法的规则,实际上两种规则有某些共同之处。 2.两个学习课题之间保持一定的同一性。比如,小学数学加 减法规则和乘除法中都有交换律,教师可利用加减法规则中的规律作为学习乘法规则的基础。另外,加法交换律就是把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但得数不变,结合律指若是算式中有括号,应该先算括号里的得数。这些都是可以运用到乘除法规则之中的。 2.幼儿园开学了,小(三)班的一名小朋友由于祖父母的娇惯,总是和别的小朋友抢玩具,抢不到就哭;上课时不是坐不住,就是随便说话,乱动别的小朋友;午休时,别的小朋友都睡觉了,就他自己怎么也不去睡,非要去玩玩具,这样一来,别的小朋友也不想睡觉,也想去玩玩具。根据所学的有关学习理论,假如你是这个班的幼儿教师,你该怎样使这个幼儿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强化理论,利用厌恶刺激来消除其任性行为。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其通过观察学习,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3、王老师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她发现6、7岁的儿童已经能够很轻易地从1数到10,所以认为教10以内的整数加减法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在教会了学生数字的写法后,她就直接利用板书给学生讲解如何作10以内的加减法题。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的有关技能的知识,分析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对吗?为什么? (1).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对的。 (2).加减法运算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机能。关于智力机能的学习与教学过程,加里培林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该理论科学地说明,智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从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下列五个阶段; ①活动的定向阶段 这是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获得必要的关于活动的目的,客体,定向方式的说明,初步熟悉操作,了解完成操作的条件,以形成关于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表象。这一阶段主要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原型,介绍原型,并说明活动的目的,方法以及操作程序,使学习者明确活动的方向,但并未开始真正的活动。例如,教师

2013年河南普通专升本教育心理学及答案

2013年河南普通专升本教育心理学及答案 一、选择题(教育学1-20,心理学21-40。每小题1分,共40分)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最早出自() A.《学记》B.《论语》C.《说文解宇》D.《四书集注》2.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学说是()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3.教育史上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是() A.杜威B.梅伊曼 C.赫尔巴特D.拉伊 4.学校教育产生于() A. 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 D. 中世纪 5.我国古代教育内容“六艺”指的是() A.诗、书、礼、乐、易、春秋B.礼、乐、射、御、书、数 C.诗、书、礼、乐、书、数D.礼、乐、射、御、书、诗 6.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其教育的() A.方法B.组织形式C.手段n性质 7.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8.实施“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得到发展() A.特长学生B.优秀学生 C.后进学生D.每一个学生 9,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10.“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11.主张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思想家是() A.马斯洛B.涂尔干c.卢梭D.裴斯泰洛奇 12.不属于义务教育特点的是() A.强制性B.普通性C.普及性 D.免费性 13.我国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A.义务教育B.职业教育C.基础教育 D.升学教育 14.在教学工作的诸环节中,是中心环节() A.备课B.成绩的评定C.批改作业D.上课 15.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的是() A.教育独立于社会的发展B.教育独立于人的发展 C.教育具有自身规律和特点D.教育独立于历史的发展 16.“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强调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A.发展智力和能力B.反复练习巩固 C. 传授科学知识D.思想品德 17.我国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道尔顿制c.分组教学D.班级授课制 18.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联想、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A.分析B.综合C.明了D.综合 19.“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提出者是() A.巴班斯基B.斯宾塞 C.赞科夫D.布鲁纳 20.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B.自我修养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D.社会实践活动 21.当我们欣赏中国水墨画时依然会把水墨画的荷花和荷叶知觉为水红和墨绿,黑白电视和黑白电影依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五彩缤纷的世界。这种现象反映了知觉的()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1: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答: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2: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着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等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3: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4: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位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他再也不想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弗兰克为什么有如此表现如果你是老师,该如何鼓励他 答:弗兰克的表现与他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妒忌心比较强,对出众的学生他们表现出排挤的态度。这种环境(同学之间关系)给孩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以至于他不愿承认他有擅长。如果我是老师,我会私下鼓励,或是有能力帮他发表,因为嫉妒发生在只存在小差距的人与人之间,大的或是悬殊的就会变成羡慕。在对孩子们的认识加以引导,因为孩子是具有可塑性的。 案例5: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小刚改掉这个坏毛病 答:(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也可适当增

教育心理学十个案例分析

案例1: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善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臬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 答: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案例2: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3: 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荼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 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4: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

2013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学教育心理学高频出题附答案解析五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虚拟自我 D.心理自我 2.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桑代克 B.华生 C.苛勒 D.加涅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标准是()。 A.社会意义 B.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C.个人的前途 D.动力来源 4.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上位学习 5.心智技能的执行具有()。 A.外显性 B.展开性 C.内潜性 D.客观性 6.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重点内容圈点批注的方法帮助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7.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很有帮助的这种方法是()。A.语义联想 B.视觉想象 C.谐音联想法 D.关键词法 8.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是()。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聚合思维 D.直觉思维 9.操作技能就其动作的进行而言,具有()。 A.外显性

B.客观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10.()是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 11.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的领导属于()。 A.民主式 B.专制式 C.监督式 D.参与式 12.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13.在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中,()是低级的价值内化水平。 A.接受 B.反应 C.形成价值观念 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14.影响教师课堂管理的情境因素是()。 A.班级规模 B.班级性质 C.班级类型 D.班级特征 15.为了减少误差,()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A.评价 B.测量 C.测验 D.评估 16.新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型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 A.活动 B.细节 C.经验 D.形式 17.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大致在()。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至S0年代 C.20世纪60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学习动机

优等生的学习动机也需要关注 案例:刘月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学生。她在学习上很努力,每次老师宣布成绩后他都希望自己的成绩比其他同学好。她常常和其他同学比,总想超过他们。如果哪次别人比她考得好,她心里就会不舒服。当她比别人考得好时,她就会非常兴奋。李刚和刘月不同,他的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是他对课程中的内容更感兴趣,希望自己能够真正掌握老师所讲授的知识。课下他会主动找老师问问题,也会自己找一些书籍来阅读。尤其是对于数学,他经常找一些深奥的题目去做,在解决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成就感。 班主任李老师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竞争,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树立一个竞争对手或学习的榜样,并努力赶超别人。的确,同学之间的竞争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这个班的学生之间你追我赶,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对成绩就看得十分重要,每次考试后都唯恐自己输给了别人。但是,李老师也发现一些好学生为了取得高分开始对分数斤斤计较,有时候买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藏起来不想让别人知道,考试前也总担心自己失败。 分析与对策:1.刘月同学的学习动机主要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她采取的目标是表现趋向目标。这种目标的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些学生为了在学业上取得超出别人的优异成绩,会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努力,采用一些积极的认知策略。尤其是在国内的教育情境中,同学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目标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有的同学过分突出自我,高分称为他们自我炫耀的资本。有时为了获得好分数,尽量避免出错,他们可能会选择容易的任务,在学习中采用一些表面的学习策略等。对此,教师需要加以合理引导,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李刚同学的成就目标主要是学习目标。目前学者一致认为,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表现趋向目标,则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虽然表现趋向目标也有积极的一面,但其负面作用更为明显,因此,不应鼓励学生采用这种目标取向。另一种观点认为,表现趋向目标有积极的意义,不应予以否定,而且,两种目标并非对立的,可以同时并存。看待学生的目标,需要在具体情境中结合具体对象来分析。 3.教师需要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采用学习目标,关注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本身,重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同时不能对采用表现趋向目标的学生进行简单否定。对于单纯表现目标取向的学生,即过于重视能力的展示和获得他人的认同的学生,需引导他们采用学习目标的取向,将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

2013年7月《教育心理学》(本)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3年7月《教育心理学》(本)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题中至少有1个正确答案)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C )。 A.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B.教师教学的心理规律 C.学生的个性倾向和个性特征 D.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关于合作学习叙述正确的是( AC )。 A.合作学习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 B.合作学习小组中最好有优秀生,这样可以帮助差生 C.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技能 D.合作学习不再需要教师 4.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对有些英语字母语音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属于学习的( D )。 A.理解 B.定势 C.应用 D.迁移 5.科尔伯格研究品德的发展主要是采用( B )。 A.深入谈话法 B.两难故事法 C.调查法 D.文件分析法 6.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 BD )。 A.持有的“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 B.会骑自行车 C.有效记忆的方法 D.解决问题时能明确思维方向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7.认知方式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8.动作技能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如书写、体操、游泳、舞蹈等。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和相应的神经过程来实现的。 9.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又叫智力激励法,由奥斯本于1945提出的,它往往是以多人集体讨论或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进行,鼓励参加者尽可能多尽可能快提出各种各样的、异想天开的设想或观点,并罗列出来,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映,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考试必备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讲课讲稿

考试必备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 本答案非标准答案,只是配合教学整理简易要点,如果参加考试答题应在此基础上再做概念和理论的详细解释为好,另答题知识也非标准答案,只是本人一家之言,有些参考了张奇老师的教学内容,在此表示感谢!;综合练习题源于历年真题,由于目前考试主要是案例分析,为此部分论述题没有收录,有些只是回顾而非完全原始题的模板,特说明 2-1一位新教师用半节课的时间讲完一节课的内容。你怎样帮助他改进教学? 知识点:教学监控能力的问题 分析:讲的太快,内容设计不好,提高监控能力、自我监控。 2-2一位教师只顾讲课,不与学生接触,对不对?错在哪? 知识点:涉及师生交往 分析:不与学生交往的危害,改善师生关系,主动和学生交流,主动权在老师。 2-3一位教师经常当面讽刺学生,对否?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知识点:教师威信、教师期待 分析:对学生的期待是消极期待,不利于建立教师威信,应以鼓励为主,与学生交往,正确的期待。 2-4一位教师经常背后嘲笑某学生,错在哪? 知识点:教师期待P33 分析:教师说学生不好是负面期待,有两个结果,一是发奋努力,二不学了。首先不要对学生嘲笑,这样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其次,应给予学生积极的期待,使其变得自信和自强, 并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2-5一位教师上课学生经常起哄,怎么办? 知识点:教育机智 分析:机智处理,将不良的危害减到最小,与学生心平气和谈判,发现原因,改正,承诺,先分析原因,再解决问题。 2-6学生集体罢课怎么办? 知识点:教育机智 分析:妥善处理人为的突发事件,教师要沉着冷静,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态激化,最大限度控制消极影响。 3-1某钢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当众熟练演奏一曲,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半小时后逐一进行检查,问这种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就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 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征。(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力过程)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心理的实质主要包括三方面: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反射是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布洛卡区:运动性失语症,一种非流利型表达性失语症。患者说话时发音困难,语言不流利威尔尼克区:接受性(接受性或印入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语言失认症。说话时,语音与语法均正常,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 反射是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 一.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机能单位。主要作用:接受和传送信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构成。 神经系统 二.1.周围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通讯网络” 脊神经31对:肌肉,脏器 脑神经12对:头部器官 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机体兴奋)副交感神经:(机体抑制) 2.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高级中枢是指大脑两半球、低级中枢是指大脑皮层以下的 部分,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最低级部位,“司令部” 脑:脑由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组成。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其功能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不对称性叫“单侧化”。大脑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与言语有关的方面如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也占优势。右半球的优势体现在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上,如音乐、美术、情绪表达、识别能力等。 额叶躯体运动(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顶叶躯体感觉(温、触、动感觉等)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 枕叶视觉忱叶的枕极 颞叶听觉颐上回和额中回 边缘叶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调节、情绪调节大脑底而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皮层 脊髓调节四肢活动、体内器官工作等先天性反应(如膝跳反射)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 脑干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小学生学习问题咨询案例五: 不会听课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分析] 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如果教师讲得有趣,他肯定会全神贯注 3、虽已上了三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方法]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 4、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5、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可以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二是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三是经常受到教师提问的学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而吸引教师的注意。

2020年教育心理学

02111教育心理学 备注(★非常重要的必考的**老师末重点划记的但可能考的)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9、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 研究、社会性研究。 12. 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 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心理发哪儿几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初中11、12-14、15岁)这是个体从童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①其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形象作支柱,出现反省思维。 ②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有片面性和主观性。③他们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 动,也可集中精力学习。④身体剧变,成人感产生,独立意识强烈。⑤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⑥道德行为更自觉;但自控能力不强。 2)、★青年初期(高中14、15-17、18岁)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基本成熟的时期。①智力接近成熟,抽象

疆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

第二章意识和注意 1、意识的基本特征是觉知性、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 2、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以及自身同周围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的意识叫做(自我意识)。 3、(脑干网状结构)使大脑皮层保持觉醒状态,使注意成为可能。 4、鲁里亚等人的研究表明:在调节高级有意注意中(额叶)起着重要作用。 5、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重要原因。 6、间接兴趣是引起(有意注意)的原因。 7、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8、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是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以及(知觉对象的特点)。 9、如果活动的任务多,注意范围就(小)。 10、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11、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12、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品质来看“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 13、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4、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有(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原来注意的强度)。 15、意识活动中的核心因素是(语言、思维)。

1、动物没有意识。 2、意识是人特有的。 3、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4、注意是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 5、“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高度注意时的一种特殊表现。 6、“一目十行”是注意广度很大。 7、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能相互转化。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1、能够引起某种感觉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叫做(感觉阀限)。 2、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物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阀限)。 3、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做(感受性)。 4、把被试所感觉和觉察的阀上刺激强度和阀下刺激强度给予算术平均数,即使他的(感觉阀限)。 5、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的值得大小来度量的。 6、当某一分析器刚刚能够察觉出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7、神经纤维束穿过视网膜进入脑内的地方叫做(盲点)。 8、大脑皮层上的(枕叶)区是产生视觉的中枢地位。 9、人的可见光谱范围是在(380nm-760nm)。 10、通俗的说,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的根本标准是(色度)。它是由光线的波长所决定的,是彩色的最重要属性。 11、在某一种颜色中,决定其色调的光线与混合其中的白色光线的比例叫做(饱和度)。 12、彩色和非彩色所共同具有的属性是(明度),它是由物体的反射系数决定的。 13、色光混合是一种(加色法)。 14、互补律、间色律和代替律是应用于(色光混合)的三条规律。 15、在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做(后象)。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精选) 案例1: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与红色的粉笔写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答:目的就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2: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她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 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她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您要注意这孩子,她在我们这里最坏。”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您错了,亲爱的,她不就是最坏的孩子,而就是最聪明的孩子,只就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她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与思想家,她就就是 戴尔?卡耐基。 您怎样理解“坏孩子”“差等生”?您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就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就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她们,尊重、理解、信任她们,使她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瞧待她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她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3: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与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请您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选择与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与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2013年江苏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一书并使教育心理学进入初创时期的心理学家是() A.阿特金森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桑代克 2.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前面的观点的心理学家()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布鲁纳 D.加涅 3.在正常条件下,个体心理发展具有不可逆,且不能逾越的特征,称为心理发展的() A.连续性和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这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称为()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5.行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 A.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准则 B.行为样式、行为条件和行为准则 C.具体目标、具体行为和具体内容 D.具体条件,具体行为和具体准则 6.强调知识只是一种假设和解释、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的学习理论是() A.联结学习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认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7.在加涅的学习分类中,变现为影响个体对个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的学习类型是() A.智慧技能 B.态度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8.当教师感觉到自己完全能生存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时教师成长处于()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自我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9.用来表达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等问题的知识称为() A.陈述性知识 B.操作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10.根据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的教学评价方式叫() A.形成性评价 B.总价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11.在操作技能形成阶段中,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属于() A.操作的定向阶段 B.操作的模仿阶段 C.操作的整合阶段 D.操作的熟练阶段 12.学生用已经学过的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与变异之间关系的知识去理解价格与需求的关系,这种学西叫()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相关学习 13.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件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一做法叫做运用() A.定式 B.定势 C.样例 D.变式 14.下列关于创造性与智力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B.高智商必定具有高创造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填空、单选: 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心理学历史可以分为哲学心理学时期和科学心理学的创建和发展时期 多选: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和人格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临床法和个案法 简答、论述: 论述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14——15 教师应掌握的心里辅导技术?17——18 第二章中学生的身心特征 填空、单选: 1、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组成。植物性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延脑有活命中枢之称 3、高级神经活动主要指大脑皮层完成的条件反射活动。 4、脑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5、大脑皮层可分为感觉区、运动区、联合区 6、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做出的规律性的回应,可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7、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8、心理发生与发展分为种系心理发生与发展和个体心里发展 9、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多选 1、人类心理发生与发展的条件:手的发展和直立行走;劳动;语言 2、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可变性 3、中学生心里发展的一般特征:过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 简答、论述: 1、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点35 相同:基本原理相同,以强化为基础,都有消退抑制和自然恢复现象;都可以建立多级条件反射;都有泛化和分化现象。 不同:反应的先天性和后天性是根本区别;操作水平不同(不随意与随意);学习模式不同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39 遗传因素:遗传,生理成熟;二、自然因素;空气质量,噪声,社会密度,自然灾害; 社会文化因素:文化传统,拷贝世界,学校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表现: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1、某小学三(1)班李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潦草脏乱。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李老师专门雕刻了2枚印章和一些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奖品,每当这几个同学一次作业工整干净,她就在练习本上加盖一个小红花印章,连续得到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得到2次“一级棒”就奖励一个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就把该学生的作业放在光荣榜上展览……。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幼儿园规定,午饭后小朋友都要休息,当小二班的别的小朋友都准备睡觉时,有一位叫亮亮的小朋友怎么也不去睡觉,非要去玩玩具。这样一来,别的小朋友也不想睡觉,也想去玩玩具。王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对所有的小朋友说:“谁能先躺到床上睡10分钟,谁就可以先玩玩具,睡今天中午不睡觉,下午谁就不能玩玩具。”这时小朋友都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床上安静地躺下了。 这是在幼儿园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试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这位幼儿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3、李晓辉怎么了? 李晓辉不爱学习,他讨厌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 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 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到:“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 因为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21名。从此李晓辉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 以上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利用所学过的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并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做法。

2013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六 (1)

2013年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6 一、单项选择题 1.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 A.判断 B.推理 C.概念 D.比较 2.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规则学习 3.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属于( )。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4.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 A.形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

D.言语直观 5.奥苏贝尔认为,适用于年幼的儿童以及年长的学生学习新学科或新材料的早期的学习方式是(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6.学生通过对整数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数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有理数的概念。这种学习是( )。 A.派生归属学习 B.相关归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7.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 )。 A.形象直观 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 D.实物直观 8.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称为(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规则学习

9.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0.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形式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11.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 )。 A.无适当提取线索 B.信息相互干扰 C.痕迹消退 D.压抑 12.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13.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 )。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1]小明的脾气特别急,有一次妈妈让他到副食商店买一种新来的酱油,话还没听完,他就嚷着“知道了,知道了”,跑了出去。可到了商店他却傻了眼,原来还没有听妈妈说是哪个牌子的,于是只好回家问妈妈。可走到半路又回来了,原来是忘记带钱了。学习上也改不了这个毛病,平日里从不肯好好学习,一到考试前两天就急得不得了,于是起早贪黑地学,可是由于太着急了常常成效不大。家长、教师都替他着急,这孩子什么时候能改了这个毛病? [分析]小明这种常出现的情绪反应就是急躁,它是小学生中常出现的情绪反应之一。通常情况下,急躁的人常有如下表现:不论干什么工作,兴头来了马上动手,既没认真准备,又无周密计划,而且一开始就急于见成效,遇到困难时更是烦躁不安;在等候消息时,心情格外急切,坐立不安;处理矛盾和问题时,易鲁莽和冲动;盲目行动,往往事与愿违。在学习上则表现为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有时很想把成绩搞好,但又缺乏扎实的努力,一段时间后成绩没上去,急得不知从何干起;特别是经过努力以后成效不大,就耐不住性子,结果成绩还是上不去,形成越上不去越急、越急越上不去的恶性循环。急躁与对问题的认识有关,当认识到问题很紧迫、很重要时,往往会产生急躁心理。急躁会使人心神不安,甚至会出现情绪上的紊乱状态。急躁的人容易灰心。一个人在急于求成的情绪支配下,往往操之过急,不等深思熟虑,也不等准备工作做完后便马上开始工作,这样当然很难取得圆满的结果。当事情遭到挫折时,往往不能冷静地分析原因,而是带着更加急躁的情绪,不冷静地进行下一步的活动,结果仍然没有满意的结果,时间长了,就会使人丧失对自己的信心。急躁的人易怒。生活中,爱发脾气的人往往都是性子很急的人。愤怒容易使人失去控制,在盛怒下失去理智,作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急躁情绪的推波助澜所致。因此,训练小学生学会控制急躁情绪是很有必要的。 [案例2]这是一个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来信,来信说:“我这人,整天不高兴,觉得自己每天都碌碌无为,而且还会给别人造成麻烦。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也不太爱说话。其实我也想像别人一样,性格开朗,善于言谈,但我却不知与同学说什么。我想说的,我所想的,我觉得与其他同学不一样。所以我不愿与同学说话,总觉得别人都看不起我,这种心情一直困扰着我。我会把自己做错的事、别人也许并不在意的事反复思量,认为是自己的错,自己太笨,因而很难过,甚至会在别人没看到的时候哭,总是处于苦闷状态。我最难过的还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在晚上睡觉时,我会想起一天里发生的事,如果有不顺心的事,我会总想,并且会非常难过,这样我就非常地难以入睡。睡不着,我又难过了,因为我会想明天的课,晚上睡不着,白天上课会打瞌睡,耽误课,这样我就更难过。我非常痛苦,心情也总是处于压抑、郁闷的状态中,甚至不想活下去了。给您写信的时候是我最痛苦的时候、最难受的时候,我想向您倾诉,想问我的心理是否有病,是否应找心理医生来看看?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分析]这个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其实就是一种不良情绪即抑郁所致。 抑郁表现为少言寡语、孤独沉默、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忧心忡仲。对一切事物都缺乏兴趣和参与的动力,对未来感到迷惘,失去信心。一点儿细小的过失或缺点也会带来无尽的烦恼和懊悔,总是过分自责,自怨自艾。遇事总往坏处想,认为自己是无辜的人和不受欢迎的人。对别人,又总认为样样比自己强。这种人看上去精神萎靡,表情冷漠,他们自己也常诉说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和睡眠不佳,严重者甚至会萌发轻生念头。 造成抑郁性格的原因颇多。(1)从小在家庭中受到歧视和虐待,在学校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严重挫伤了自尊心。(2)自幼在不健全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由于受到别人的歧视,易形成过于敏感、多愁善感等性格特点;再遇不测,一点点的失败、挫折等都会使他们郁闷、耿耿于怀,使抑郁的性格越发明显、严重。(3)生活过于单调,思想闭塞,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情绪长期受到压抑。(4)家族中发生了重大不幸,学习又力不从心,心理负担过重等。(5)责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