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球演化历史

地球演化历史

地球演化历史

地球的演化过程

地球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据此把地质历史主要分成宙、代、纪、世四级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表1)。在地球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定的地壳运动和生物演化特征,并形成了一定的矿产。

(一)冥古宙与太古宙

38亿年前的冥古宙,是地球演变的早期阶段。在距今38亿~25亿年的太古宙,地球已经形成了薄而活动的原始地壳,出现了水圈和大气圈,地表起伏不大,几乎全为海洋覆盖。当时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原始生命就是在这一时期的海洋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太古宙是重要的成矿时代,尤以铁矿为主,例如我国的鞍山铁矿。

(二)元古宙

元古宙距今25亿~5.4亿年。在元古宙,地球表面仍以海洋占绝对优势,地壳运动剧烈,地表起伏增加,导致陆地规模不断扩大,后期形成了若干稳定的陆地。生物在元古宙得到进一步发展,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出现了藻类、海绵等低级的多细胞生物,后期还出现了褐藻及红藻等高级藻类。

(三)显生宙

距今5.4亿年以来的显生宙有丰富的地层和化石资料,对其认识比较细致。显生宙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距今5.4亿~2.51亿年前的古生代,海洋仍占绝对优势,直到古生代晚期,发生了规模巨大的地壳运动,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形成了南北互相联结的联合古陆。

早古生代是以三叶虫为代表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晚古生代出现了鱼类,并日趋繁盛。接着,鱼类逐渐演化为两栖类。

在植物方面,早古生代仍然以海生藻类为主,晚古生代则形成了以相当繁盛的蕨类植物为代表的陆生植物群。由于绿色植物大量出现,地球大气已接近现代水平。因为茂密的森林常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煤层,所以晚古生代成为重要的成煤时代。

●中生代距今2.51亿~0.65亿年前的中生代,构造运动剧烈而频繁。由于板块运动,联合古陆分裂、漂移,逐步接近现代海陆

分布的总格局。这一时期爬行动物高度发展,尤以恐龙占优势。中

生代晚期出现了始祖鸟,爬行动物的一支开始向鸟类发展。裸子植

物繁盛,成为当时主要的造煤植物,因此中生代也是重要的成煤时代。

●新生代 0.65亿年前至今的新生代发生了剧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总格局。联合古陆继续分裂、漂移。在距今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出现了气候寒冷的时期,称为第四纪冰期。该时期陆地上冰川覆盖面积加大,海面下降一百多米。

出现的被子植物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迅速增加,爬行动物衰退,哺乳动物迅速发展,出现了灵长类。大约在第四纪初期,古代猿类的一支,开始向人类方向发展,地球的历史进入了新阶段。

表1地质年代表

1.3地球的演化过程 同步练习(中图版)解析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演化 一、选择题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据此回答1~3题。 1.原始鱼类出现在( ) A.元古代B.古生代中期 C.古生代后期 D.中生代中期 2.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3.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 D.蕨类植物 【答案】1.B 2.A 3.C 【解析】第1题,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期;中期时,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到了后期,鱼类逐渐演化为两栖类。第2题,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第3题,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其中,在中生代末期,恐龙和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 4.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往往存在的地层是( ) A.前寒武纪地层 B.古生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答案】 4.A 【解析】许多金属矿藏多出现在前寒武纪的地层中。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大气中有了氧气,才有了生物的发展演化 B.蓝藻属于真核生物 C.人类的出现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D.目前地球处于寒冷期 【答案】 5.C

【解析】大气层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人类的出现是生物进化中的重大飞跃;目前地球正处于温暖期。 2015年初,美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3亿年前(古生代末期)的食肉动物祖先的化石,命名为Eocasea martinis,科学家认为这一类肉食动物最终进化成为现代的哺乳动物。下图为科学家依据化石恢复的这一古老生物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 6.对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合理的是( ) A.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无关 B.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 D.生物不仅可以适应环境,也能主动改造环境 7.图示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 ) A.恐龙B.爬行类 C.被子植物D.三叶虫 【答案】6.B 7.D 【解析】第6题,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有关,A错。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B对。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的是食肉动物的祖先,没有出现哺乳动物,C错。生物进化论认为适者生存,生物可以适应环境,但不能主动改造环境,只有人类才能主动改造环境,D错。第7题,图示时期是古生代末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海生无脊椎动物三叶虫,D对。恐龙是在中生代末期灭绝,A错。爬行类活跃在中生代,没有灭绝,B错。被子植物出现在新生代,C错。 8.下列关于生物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古生代寒武纪出现了鱼类 B.中生代侏罗纪恐龙繁盛 C.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哺乳动物 D.古生代早期出现了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8.B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3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3.1 地球的起源和圈层分异 地球起源问题自18世纪中叶以来同样存在多种学说。目前较流行的看法是,大约在46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开始分化出原始地球,温度较低,轻重元素浑然一体,并无分层结构。原始地球一旦形成,有利于继续吸积太阳星云物质使体积和质量不断增大,同时因重力分异和放射性元素蜕变而增加温度。当原始地球内部物质增温达到熔融状态时,比重大的亲铁元素加速向地心下沉,成为铁镍地核,比重小的亲石元素上浮组成地幔和地壳,更轻的液态和气态成分,通过火山喷发溢出地表形成原始的水圈和大气圈。从此,行星地球开始了不同圈层之间相互作用,以及频繁发生物质-能量交换的演化历史。 正是由于地球形成以来经历过复杂的改造和变动,原始地球刚形成时的物质记录已经破坏殆尽。我们是怎样推测它已经有46亿年寿命的?这需要从地球自身的最老物质记录、太阳系内原始物质年龄和相邻月球演化史几方面来探讨。 3.2 地球的年龄 地球上已知最老的岩石(石英岩,一种由石英颗粒组成的沉积岩,后来遭受过温度、压力条件变化)出露于澳大利亚西南部,根据其中所含矿物(锆石)的形成年龄测定,证明已有41~42亿年历史。根据地质学研究,这种岩石和矿物只能来自地壳的硅铝质部分(见第四章1),而且必须经过地表水流的搬运、筛选和沉积。所以我们可以据此作出推论,地球的圈层分异在距今42亿年前已经完成。 地质学领域较精确的测定年龄方法,主要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蜕)变原理:放射性元素的原子不稳定,必然衰变为它种原子(如238U衰变为206Pb等),而且衰变速率不受外界温压条件变化影响(如238U经过45亿年后其一半原子数衰变为206Pb,故称为半衰期)。我们只需在岩石中测出蜕变前后元素的含量,就可以获得母体岩石形成的年龄。 不同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长短有很大差异,其测年的精度也存在重要区别(表2-2)。因此,要根据研究对象实际情况选择测试物质,采用合适的方法。例如,时代很新的湖南长沙马王堆考古发掘中,西汉初期(约200BC)的棺木保存完好,可以用14C法测得木材的绝对年龄数值与古墓内的文史资料相当符合。至于地球漫长演化史中保存的物质记录(岩石和矿物),只能采用238U-206Pb、87Rb-87Sr等方法,精度误差允许达到几个百万年。实际操作中包含复杂的技术因素,如测试手段的误差,测年方法使用条件的偏离,野外采样不当(标本已受风化影响,不够新鲜),地质关系观察错误等。这种方法已发展为地质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同位素年代学。

【精品】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关键字】精品 3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3.1 地球的起源和圈层分异 地球起源问题自18世纪中叶以来同样存在多种学说。目前较流行的看法是,大约在46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开始分化出原始地球,温度较 低,轻重元素浑然一体,并无分层结构。原始地球一旦形成,有利于继续吸积太阳星云物质使体积和质量不断增大,同时因重力分异和放射性元素蜕变而增加温度。当原始地球内部物质增温达到熔融状态时,比重大的亲铁元素加速向地心下沉,成为铁镍地核,比重小的亲石元素上浮组成地幔和地壳,更轻的液态和气态成分,通过火山喷发溢出地表形成原始的水圈和大气圈。从此,行星地球开始了不同圈层之间相互作用,以及频繁发生物质-能量交换的演化历史。 正是由于地球形成以来经历过复杂的改造和变动,原始地球刚形成时的物质记录已经破坏殆尽。我们是怎样推测它已经有46亿年寿命的?这 需要从地球自身的最老物质记录、太阳系内原始物质年龄和相邻月球演化史几方面来探讨。 3.2 地球的年龄 地球上已知最老的岩石(石英岩,一种由石英颗粒组成的沉积岩,后来遭受过温度、压力条件变化)出露于澳大利亚西南部,根据其中所含矿物(锆石)的形成年龄测定,证明已有41~42亿年历史。根据地质学研 究,这种岩石和矿物只能来自地壳的硅铝质部分(见第四章1),而且必须经过地表水流的搬运、筛选和沉积。所以我们可以据此作出推论,地球的圈层分异在距今42亿年前已经完成。 地质学领域较精确的测定年龄方法,主要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蜕)变原理:放射性元素的原子不稳定,必然衰变为它种原子(如238U衰变 为206Pb等),而且衰变速率不受外界温压条件变化影响(如238U经过 45亿年后其一半原子数衰变为206Pb,故称为半衰期)。我们只需在岩石中测出蜕变前后元素的含量,就可以获得母体岩石形成的年龄。 不同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长短有很大差异,其测年的精度也存在重要区别(表2-2)。因此,要根据研究对象实际情况选择测试物质,采用合适的方法。例如,时代很新的湖南长沙马王堆考古发掘中,西汉初期(约200BC)的棺木保存完好,可以用14C法测得木材的绝对年龄数值与古墓 内的文史资料相当符合。至于地球漫长演化史中保存的物质记录(岩石和矿物),只能采用238U-206Pb、87Rb-87Sr等方法,精度误差允许达到几个百万年。实际操作中包含复杂的技术因素,如测试手段的误差,测年方法使用条件的偏离,野外采样不当(标本已受风化影响,不够新鲜),

(完整版)地球的历史

地球的历史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1~3题。 甲乙 1.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主要发展过程是 A.物理演化B.化学演化 C.大气演化 D.生物演化 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A.原核生物 B.爬行动物 C.真核细胞生物 D.无脊椎动物3.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A.① B.② C.③D.④ 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生物演化出真核细胞生物与环境没有关系,是一种自然进化 B.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理环境影响不大 C.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与生物进化无关 D.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为生物进化奠定了环境基础 5.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太古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7.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 8.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动物的呼吸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动漫电影风靡一时,电影中作为绿色能源的青青草原不断遭到破坏,“虎威太岁”居然是只假老虎,壁虎军师重返“一统天下”时期的计划也最终落空,最后“秘密武器”也只是生物进化的图谱。 (1)青青草原提供的绿色能源是________,植物在自然环境形成和转化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壁虎军师想要重返“一统天下”的时期是指 A.太古代 B.古生代早期 C.中生代侏罗纪时期 D.新生代第四纪时期 (3)曾轰动一时的“华南虎”事件,导致华南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其分布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读历史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自3000年前至明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

湘教版选修1第四章《地球的演化》word教案

地球的演化 固体地球形成至今,在46亿年的漫长演变史中,经历了地球化学动力演化、大气成分的演化、海陆变迁及生命的演化,形成今日的地球。这些变化,有些是逐渐发生的,有些是突然 发生的。 (1)地球内部层圈构造的形成早期地球可能是一个不分大陆和海洋的同质混合体。在高温和重力作用下,发生物质分异。密度大、熔点低,难以挥发的物质,如铁、镍元素沉降到中心,形成地核;密度小、熔点高的硅酸盐类物质,上浮形成地壳;介于两者之间的物质形成地幔。 (2)地球内部的层圈结构科学家们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情况,发现地球内部存在着几个显著的波速不连续界面,从而将地球内部分为几个不同物质组成、不同物理性质的同心圈层,并且综合地球科学、天文学及天文地质学研究成果,结合岩石的高温高压实验、陨石及宇宙化学的研究成果,推断出地球各圈层的密度、压力、温度及化学成分等特征。 ·地壳:由风化的土层和岩石组成。上部为硅铝层(花岗质岩),下部为硅镁层(玄武质岩)。大洋底部经常缺失硅铝层,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 ·地幔:上地幔主要由橄榄岩、超基性岩组成,下地幔由富含铁镁的硅酸盐矿物组成。 ·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50-250千米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软流层顶底界面不十分确定,与岩石圈之间无明显界面,具有逐渐过渡的特点。软流层物质为高温熔融状态,柔软而富有可塑性。 ·地核:由铁、镍元素组成。上部(外地核)是地球内唯一的液态圈层,内核是固态的。 ·莫霍界面(南斯拉夫):地幔与地壳的分界面。 ·古登堡面:地核和地幔之间的分界面(距地表2800余千米)。 (3)地球外三圈的形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是包裹在地球外面的外三圈。它们自成系统,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伴随着地球的成长而成熟。同时,又推动了地球的演化。 ·地球上水与大气的产生地球形成之初,大量的小天体,以每秒10千米的速度,不停地撞击地球,使得地球刚刚形成的地壳一次又一次地破裂,构造活动、火山喷发频繁发生,大量的火山喷气进入地球上空,形成次生大气。大气中充满CO2,呈现出黄色的“天空”,而没有氧气。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下降,地球上空的大气凝结成水滴,在重力作用下,形成了降雨。这地球上的第一次降雨,无休止地下了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原先地球表面的坑洼沟谷成为江河湖海,但那时的水是灼热地球表面近于沸腾的水。 ·地球生命演化与地球外三圈的形成有水才有生命。目前发现的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距今38亿年。至距今35亿年,出现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藻。原始生命在缺氧、沸腾的水中挣扎了20多亿年,改造着原始海洋,从而影响了原始大气。终于,在大约距今17亿年前

地球的历史演化

地球的历史演化 地球的历史演化 2011年11月01日 从45亿年至38.5亿年期间,为地球形成时期。地球起源于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经过微星的集聚、碰撞和挤压使其内部变热,以后则是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使地球内部进一步升温,约在距今45-40亿年前,当温度上升到铁的熔点时,大量融化的铁向地心沉降,并以热的方式释放重力能,其能量相当于一千多次百万吨级的核爆炸。大量的热使地球内部广泛融化和发生改变,逐步形成了分层结构,其中心是致密的铁核,熔点低的较轻物质则浮在表面,经冷却形成地壳。 地球的演化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巨大的发展阶段: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其中冥古宙(距今4600Ma年—3800Ma年前)和太古宙(距今3800Ma年前—2500Ma年前)与地球演化过程中生命化学进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冥古宙时期,大的天体碰撞事件使得有机分子都无法稳定存在,更谈不上生命的诞生,但是这为以后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冥古宙后期(大约在40亿年前左右),这种碰撞事件开始大幅减少,地球也慢慢冷却下来,有机分子的大量合成也使得生命起源成为可能。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大约有40多亿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地球凝聚几亿年后才形成硬的地壳,生命才有了立足之地。位于加拿大北部的一组变质岩——Acasta片麻岩是已知最古老的、保存完好的地球表面一部分,放射性年代测定表明Acasta片麻岩有40亿年的历史。W.H. Peck等通过分析澳大利亚西部的地质断层处的Jack Hills锆石,更是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大约形成于44亿年前。 冥古宙是最早的一个地质年代,旧称冥古代。开始时间定义为地球形成时。冥古宙属于前寒武纪,下一个宙是太古宙。冥古代(Hadean)是指自地球形成至距今

青岛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 同步练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裸子植物大发展时代是( ) A.太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始祖鸟在进化上可能处于哪两种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 A.鸟类和哺乳动物 B.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C.鱼类和两栖类 D.爬行动物和鸟类 ,后来出现了鸟类。 3.下列有关地球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古生代时,环太平洋沿海地区形成高大山系 B.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代 C.植物界经历了由海生藻类植物→陆上孢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演化 D.动物界经历了由爬行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动物的演化 ,其成为当时重要的造煤植物。中生代特别是侏罗纪是石炭—二叠纪之后又一个重要的造煤时代。 读下图,完成第4~5题。

4.图示中的植物是( ) A.珊瑚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5.关于图示时代地壳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方形成劳亚古陆 B.北方有冈瓦纳古陆 C.泥盆—二叠纪发生海西运动 D.出现古大西洋和古印度洋 4题,图示中的植物是蕨类植物。第5题,蕨类植物繁盛的时代是古生代。古生代时,经过泥盆—二叠纪的海西运动,北方形成劳亚古陆,南方有冈瓦纳古陆。中生代出现古大西洋和古印度洋。 5.C 6.关于生命起源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大气成分中不含氧气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C.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级 D.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原始海洋 ,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级。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生代(距今约2.521 7亿~0.66亿年)是显生宙第二个代,晚于古生代,早于新生代。中生代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由于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因此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1)中生代发生了哪些地壳运动?

地球演化历史

地球的演化过程 地球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据此把地质历史主要分成宙、代、纪、世四级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表1)。在地球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定的地壳运动和生物演化特征,并形成了一定的矿产。 (一)冥古宙与太古宙 38亿年前的冥古宙,是地球演变的早期阶段。在距今38亿~25亿年的太古宙,地球已经形成了薄而活动的原始地壳,出现了水圈和大气圈,地表起伏不大,几乎全为海洋覆盖。当时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原始生命就是在这一时期的海洋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太古宙是重要的成矿时代,尤以铁矿为主,例如我国的鞍山铁矿。 (二)元古宙 元古宙距今25亿~5.4亿年。在元古宙,地球表面仍以海洋占绝对优势,地壳运动剧烈,地表起伏增加,导致陆地规模不断扩大,后期形成了若干稳定的陆地。生物在元古宙得到进一步发展,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出现了藻类、海绵等低级的多细胞生物,后期还出现了褐藻及红藻等高级藻类。 (三)显生宙 距今5.4亿年以来的显生宙有丰富的地层和化石资料,对其认识比较细致。显生宙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距今5.4亿~2.51亿年前的古生代,海洋仍占绝对优势,直到古生代晚期,发生了规模巨大的地壳运动,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形成了南北互相联结的联合古陆。 早古生代是以三叶虫为代表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晚古生代出现了鱼类,并日趋繁盛。接着,鱼类逐渐演化为两栖类。 在植物方面,早古生代仍然以海生藻类为主,晚古生代则形成了以相当繁盛的蕨类植物为代表的陆生植物群。由于绿色植物大量出现,地球大气已接近现代水平。因为茂密的森林常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煤层,所以晚古生代成为重要的成煤时代。 ●中生代距今2.51亿~0.65亿年前的中生代,构造运动剧烈而频繁。由于板块运动,联合古陆分裂、漂移,逐步接近现代海陆 分布的总格局。这一时期爬行动物高度发展,尤以恐龙占优势。中 生代晚期出现了始祖鸟,爬行动物的一支开始向鸟类发展。裸子植 物繁盛,成为当时主要的造煤植物,因此中生代也是重要的成煤时代。 ●新生代 0.65亿年前至今的新生代发生了剧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总格局。联合古陆继续分裂、漂移。在距今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出现了气候寒冷的时期,称为第四纪冰期。该时期陆地上冰川覆盖面积加大,海面下降一百多米。 出现的被子植物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迅速增加,爬行动物衰退,哺乳动物迅速发展,出现了灵长类。大约在第四纪初期,古代猿类的一支,开始向人类方向发展,地球的历史进入了新阶段。 表1地质年代表

远古世界地图——地球陆地的演变过程

远古世界地图——地球陆地的演变过程 形成於11亿年前的超大陆"罗迪尼亚(Rodinia)"在前寒武纪晚期开始分裂,此时的气候与今天非常类似,是一个"冰室"的世界。 由於缺少具有硬壳的化石以及可信的古地磁资料,使得我们要重建前寒武纪时期的古地理图非常地困难,依据我们所能获得的资料,这张六亿五千万年前的古地理图是我们所能描绘出最古老的时期了。 然而在前寒武纪晚期是一个特别有趣的年代,因为所有的大陆互相碰撞,形成了超大陆"罗迪尼亚",同时地球的气候是属於一个大冰期的年代。 大约在11亿年前,超大陆"罗迪尼亚"聚合而成,虽然它的正确大小与组成我们并不清楚,但它显示北美洲当时位於罗迪尼亚的中心,北美东岸紧连著南美的西岸,而北美西岸则是连接著澳洲大陆与南极洲。 罗迪尼亚大约在七亿五千万年前分裂成两半,打开了古大洋(Panthalassic Ocean)。北美洲往南向著冰雪覆盖的南极旋转。罗迪尼亚大陆的北半部基本上包括了:南极大陆(Antarctica)、澳洲(Australia)、印度(India)、阿拉伯(Arabia),以及成为今天中国的一部份大陆碎块(North China, South China),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转,向北穿越严寒的北极。 介於分成两半的罗迪尼亚大陆之间,是第三大陆- 刚果地盾(Congo),它组成了中、北非洲的大部分。当罗迪尼亚大陆的两半互相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刚果地盾就正好被挤在中间,因此在前寒武纪即将结束之际,大约距今五亿五千万年前,这三个大陆再次因为碰撞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超大陆潘诺西亚(Pannot ia),与这次碰撞相关的造山运动事件则被称为泛非(Pan-African)褶皱造山活动。 如同我们先前所提到,在前寒武纪晚期的地球气候是非常寒冷的。我们可以在所有邻近大陆上找到冰河的证据,但是为什麼严寒的气候如此广泛地分布各地,至今仍困惑著地质学家们,曾经有很多假设被提出来,却一一都被否定。其中一个假设认为:地球曾经倾斜到北极一侧向著太阳,而南极一侧则背对著太阳,这样的情形导致地球有一半会受到太阳持续烧烤6个月,而另一半的地球则有6个月冷到结冰。虽然可能,但是并没有任何一种机制可以说明地球的自转轴可以倾斜到如此极端的状况。 另一个不尽相同的假设认为地球曾经被由岩石或冰所组成的"环"所围绕,就像今天的土星和海王星一样,这个"环"造成了地球上的阴影,冷却了地球上的气候。然而并没有任何有关这个环的遗迹曾经被发现过。 而目前最受认同的假设则是认为,当时整个地球的海洋都被冰冻,成为一个巨大的雪球,这个大雪球假说(Snowball Earth)同时可以解释表层岩石中,同位素异常的特徵。 现在我们知道在前寒武纪的晚期其实并没有不寻常的现象进行,这三个假说由於没有把当时古地理图分析仔细,而显得有些解释得太过头,对於前寒武纪"冰室世界"的神秘,我们今天已经能够加以解释,那是因为当时大陆的碰撞与超大陆的形成,许多大陆不是紧邻北极就是南极,导致全世界进入一个全球的" 冰室"(就像今天的世界),不过当时位於赤道附近的澳洲却出现冰的遗迹,则是个很有趣的例外。

地球的演化历程

《认识地球,和谐发展》 ——4.22世界地球日科普知识 世界地球日””的由来】 【“世界地球日 1970年4月22日,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发动并组织的保护环境活动,得到了美国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的支持。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它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资源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此后,联合国有关组织将每年的4月22日确定为“世界地球日”,并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活动。 从1990年开始,中国每年都进行“世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目的在于唤醒公众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环境的科学意识。 【地球的起源】 地球的起源有很多假说,其中最著名的“星云说”认为:在50亿年前有一个比太阳大几千倍的星云存在于宇宙中。它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逐渐收缩,内部出现了很多湍涡流。接着,这个大星云就碎裂成很多个小星云,其中有最终形成太阳系的“太阳星云”,它形成于湍涡流中,所以一开始就处于不停旋转的状态,并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继续收缩,速度加快、形状变扁。分散在其中的“土物质”“冰物质”“气物质”等慢慢聚集,在星云赤道面上形成一个“星云盘”。在之后的过程中收缩和集聚又慢慢形成了许多“星子”,中心部分就形成了原始太阳,其内部温度逐渐升高,周围是“行星胎”。再经过一段时期的演化,太阳向一颗真正的恒星演化,形成了太阳和包括地球在内的九大行星,既今天的太阳系。 地球起源的过程

【地球的演化历程】 距今约46亿年前,在地球的内部重力收缩和放射性衰变发热等的作用下,地球内部的物质也发生了变化,一些物质出现了局部熔融的现象。在重力作用下,本来处在地球外部的较重的物质开始慢慢下沉,液态的铁等重元素沉到了地球中心,形成地核。同时,地球内部较轻的物质上升,逐渐形成了地壳、地幔、地核等圈层。 紧接着就是地球大气层的形成。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气全部跑到了宇宙空间。后来,地球上的温度上升,地球内部的物质重新组合,地球内部气体也上升到地面,形成地球大气层。这层大气在绿色植物出现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下,它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的大气层。 距今约30—40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原始的单细胞生命。原始生命出现后,人类给地球的发展划分了五个“代”,依次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一代还被划分为若干个“纪”。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这就是通常意义中人们所说的“地质年代”。 距今24亿年的太古代,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已在地球表面形成。地壳活动频繁,火山时而爆发。铁矿在这个时候形成,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距今24亿—5.4亿年的元古代,地球被大片海洋掩盖着,晚期才出现了陆地。地球上的生物到此时已发展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古生代距今有5.4亿-2.5亿年,海洋中已经出现了多种门类的生物,有些已经走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一些高大茂密的植被森林后来都变成了大片的煤田。中生代历时约1.8亿年,从距今2.5亿年一直到距今0.65亿年。这个时候恐龙称霸一时,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出现;蕨类植物逐渐被裸子植物所取代。距今6500万年的时候,地球进入了新生代。被子植物在此时有了大的发展,各种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空前繁盛,最终导致了人类的出现。

地球演化史

地球演化史 地球的演化主要经过6个时期:太古宙、元古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太古宙距今36至25亿年。它是地球地质史上最古老且历时较长的一个时代,是地球原始地壳、原始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形成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于重力分异不充分,地壳薄弱,岩浆活动频繁,构造运动、变质作用普遍而强烈。直至中晚期开始形成稳定的小型花岗岩质陆核。当时,大气圈及水圈缺氧,海洋广阔、陆地小而不稳,某些海洋中已经出现蛋白质和核酸,后期发展成简单的细菌和蓝绿藻。 元古宙距今25至5.43亿年。元古宙时代构造运动频繁,造成陆核扩大,形成原地台和古地台,主要是在南半球构成了一个联合古陆,即冈瓦纳古陆。另外当时大气圈已转化为氧化环境,促进了岩石风化及沉积作用。元古宙最重要的是原核生物转化为真核生物,比如绿藻,晚期并开始出现原始动物。 早古生代划分为寒武、奥陶、志留三纪,距今5.43至4.1亿年。早古生代初期地壳构造变化不大,但末期的加里东运动,使海洋缩小,陆地扩大。开始,大部地区较温暖、干暖;奥陶纪晚期气候转寒并出现一次大冰期,并导致全球海洋面下降。之后,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热。此时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三叶虫为最;脊椎动物的原始鱼类和半陆生裸蕨植物出现。 晚古生代划分为含泥盆、石炭、二叠三纪,距今4.1至2.5亿年。从泥盆纪开始,浅海明显向大陆转化,而且开始明显的气候分带现象。石炭到二叠纪,欧美古陆与西伯利亚古陆合并为劳亚古陆,并与南方的冈瓦纳古陆形成新联合古陆或泛大陆。晚古生代的另一重要特征是蕨类繁盛,并在晚二叠出现裸子植物;动物从原始脊椎到有脊椎,出现鱼类、两栖类、原始的爬行动物。 中生代划分含三叠、侏罗、白垩三纪,距今2.5至0.65亿年。中生代是构造运动剧烈而频繁的时代。至晚白垩纪,大陆已分为亚欧大陆、印度、非洲、南极洲-澳大利亚、南美洲和北美洲六大板块,中国大陆的基本轮廓在此时建立。中生代初期较炎热干燥,后期渐转温暖湿润。另外,生物界变化显著,裸子植物繁盛,后被被子植物取代;开始出现恐龙,直到白垩纪末灭绝;海生物脊索动物菊石也盛行;爬行类开始向哺乳类和鸟类演化。 新生代划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距今0.65亿年。此期间海底继续扩张,形成亚欧大陆-印度、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六大板块。古近纪气候温暖而

第四讲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第四讲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了解地球系统科学的基本观点;掌握地球的基本状态和物理性质;掌握地球的大地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大地构造学说 教学难点:大地构造学说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内容: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地球的基本状态和物理性质;地球的大地构造学说;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科学是以地球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间)的过程与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主要包括地理学(含土壤学与遥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空间物理学j以及新的交叉学科(地球系统科学、地球信息科学)等分支学科。地球科学是一个大题目,纵横几万里,上下数亿年,几乎辐射到自然科学的其他各个领域。对地球的认识同世界各民族的起源、历史、文化乃至这个世界文明的进展,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地球,地球的时、空、源。 ① 地球的结构:层圈状 ②地球的构造:指地球各个部分之间关系及其它们的分布规律及演化。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壳幔作用,山脉-盆地,大陆-海洋; ③ 地球物质:各种元素-矿物-岩石-矿床-地层,它们的分布及其迁移富集规律。 ④ 地质事件:地壳运动在地表反映.如地震、火山、海啸、褶皱、断裂等; ⑤ 预测和预防将来发生的地质事件 二、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地球科学以庞大的地球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所以它的研究方法与其它几门自然科学有较大的差异。它既要借助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及天文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同时又有自己的特殊性。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其研究对象的特点有关,地球作为其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特点: (1)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物体,其周长超过4万km,表面积超过5亿km2。因此,无论是研究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固体地球,其空间都是十分广大的。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及物体本身是由不同尺度或规模的空间和物质体所组成的。因此,要研究庞大的地球,就必须研究不同尺度或规模的空间及其物质体,特别是要注重研究微观的空间和物质特征,如不同学科都要研究其相应对象的化学成分、化学元素的特性等,地质学要研究矿物晶体结构,水文学和海洋学要研究水质的运动等,气象学要研究气体分子的活动等。只有把不同尺度的研究结合起来,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正确的和规律性的认识。 (2)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整个地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在空间上地球的内部圈层、外部圈层都表现为连续的整体性;而且地球的各内部圈层之间、内部与外部圈层之间、各外部圈层之间都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相互渗透的,某一个圈层或某一个部分的运动与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它部分甚至其它圈层的变化,这也充分表现了它们的有机整体性。然而,地球也是一个非均质体,它的不同组成部分无论在物质状态、运动和演变特点上都具有一定差异,表现出分异性。例如,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具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水文条件具有明显差异。固体地球特别是地壳的不同地区或不同组成部分的差异性更为强烈,如大陆、海洋、山系、平原等。这种差异性不仅表现在空间和组成上,也表现在它们的运动、变化与形成、发展上。 (3)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据科学测算,地球的年龄长达46亿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地球上曾发生过许多重要的自然事件,诸如海陆变迁、山脉形成、生物进化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过程多数是极其缓慢的,往往要经过数百万年甚至数千万年才能完成。短暂的人生很难目睹这些事件的全过程,而只能观察到事件完成后留下来的结果以及正在发生的事件的某一阶段的情况。但是,有些事件的发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例如,天气现象往往表现为几天、几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地震、火山爆发等也都发生在极短的时间内。 (4)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地球演化至今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其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既有地表常温、常压状态下的作用过程,也有地下深处

地球发展史

地球发展史 (2009-10-04 00:47:24) 转载 分类:转载 标签: 地球 发展史 侏罗纪 白垩纪 文化 大约在66亿年前,银河系内发生过一次大爆炸,其碎片和散漫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凝集,大约在46亿年前形成了太阳系。作为太阳系一员的地球也在46亿年前形成了。接着,冰冷的星云物质释放出大量的引力势能,再转化为动能、热能,致使温度升高,加上地球内部元素的放射性热能也发生增温作用,故初期的地球呈熔融状态。高温的地球在旋转过程中其中的物质发生分异,重的元素下沉到中心凝聚为地核,较轻的物质构成地幔和地壳,逐渐出现了圈层结构。这个过程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大约在38亿年前出现原始地壳,这个时间与多数月球表面的岩石年龄一致。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密切相关的。生命的构成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等是来自“大爆炸”后元素的演化。资料表明前生物阶段的化学演化并不局限于地球,在宇宙空间中广泛地存在着化学演化的产物。在星际演化中,某些生物单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于星际尘埃或凝聚的星云中,接着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象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通过若干前生物演化的过渡形式最终在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统,即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至此,生物学的演化开始,直到今天地球上产生了无数复杂的生命形式。 38亿年前,地球上形成了稳定的陆块,各种证据表明液态的水圈是热的,甚至是沸腾的。现生的一些极端嗜热的古细菌和甲烷菌可能最接近于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其代谢方式可能是化学无机自养。澳大利亚西部瓦拉伍那群中35亿年前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证据。 原始地壳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由天文行星时代进入地质发展时代,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也开始逐渐形成。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尚无较多的生物出现,一直到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带壳的后生动物才大量出现,故把寒武纪以后的地质时代称为显生宙 太古代[前震旦纪(18亿年前到45亿年前)]和元古代[震旦纪(5亿7千万年前到18亿年前)] 太古宙(Archean)是最古老的地史时期。从生物界看,这是原始生命出现及生物演化的初级阶段,当时只有数量不多的原核生物,他们只留下了极少的化石记

地球历史及其生命的奥秘答案整理

第一章:地球起源与演化的传奇 1.哪些奇迹凑巧不是地球出现的?(B) A.自转轴倾斜了° B.有岩石质外壳 C.身躯不大不小 D.运行速度很慢 2.月球的年龄比地球(A) A.相差无几 B.小5亿年 C.小得多 D.大5亿年 3.现今xx的水主要是(CE)。 A.xx撞击带来的 B.地球刚形成时就有的 C.火山喷发出的水蒸汽 D.从月球上吸引形成的 E.早期地球收缩时排出的气 4.下列哪几项最不可能成为化石。(BC) A.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1百万年的石化过程 B.生物死亡后显露在地表让遗体腐烂 C.生物遗体掩埋后经过了不到1万年的石化过程

D.生物体本身最好具有骨骼 5.宇宙背景中残留下的热辐射是宇宙大爆炸曾经发生过的证据。( A.对 B.错 6.原始地球没有形成地壳,但形成了地幔和地核。(B) A.对 B.错 第二章:生命起源与演化的xx 1.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最主要特点是(D) A.有三叶虫、海绵、海蜇及一些类似蠕虫的生物 B.出现了数量众多、种类单一的海洋生物 C.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 D.现存生物门类有了各自的xx 2.下列哪一项不是在早古生代海洋里生活的无脊椎动物。(E) A.腕足动物 B.三叶虫 C.珊瑚虫 D.软体动物 E.盾皮鱼 3.为什么前寒武纪的生命演化披上了神秘的面纱?(ABC) A.化石记录不多A)

B.地层发生严重的变质变形 C.多数是菌藻类 D.占了地球历史八分之七的时间 4.澄江动物群令人惊叹的是(ABCD)。 A.与以前生物稀少贫乏的面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比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早1000万年 C.生动地再现了亿年前海洋生命的壮丽景观 D.出现了巨型食肉动物奇虾 E.出现了节肢动物、蠕虫和海绵动物 5.常见的珊瑚化石属于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A) A.对 B.错 6.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产氧的生物。(A) A.对 B.错 第三章:生物进化的规律和证据 1.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的原因是(B) A.运动方式不同 B.营养方式不同 C.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同 D.细胞结构不同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1章第3节 地球的演化过程讲义 中图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演化过程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地质历史的年代划分。(重点)2.理解地层与化石研究对地球历史认识的主要作用。(重点) 3.能结合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重难点) 一、原始大气、海洋和陆地 1.地球的演化历史:约46亿年。 2.原始大气、海洋和陆地的形成 (1)地球诞生之初表面被熔岩所覆盖:地球受到陨石撞击,岩石持续熔化。 (2)原始大气、海洋和陆地的形成。 ①原始地壳:陨石撞击减少,地球逐渐冷却,地幔表层冷却形成原始地壳。 ②原始大气:地球内部的气体溢出形成原始大气圈。 ③原始海洋:火山喷发释放大量水蒸气、二氧化碳、氮、氢等气体,形成厚厚云层,云层凝云致雨,雨水在低洼地带汇聚,形成原始海洋。

二、地质年代表 1.地层和化石 (1)地层:地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含义的成层的岩石和堆积物。 (2)化石:岩石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石化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 (3)研究意义:地层中保存有各种化石,它们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1)地层划分依据:地层顺序和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2)地质年代表 三、地球的演化史 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 (1)海陆演化:岩浆喷溢活动频繁,构造运动剧烈,形成了原始地壳,地表水体分布广泛,陆地面积不大。 (2)大气演化: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大气处于缺氧状态。 (3)地质矿产:形成铁矿的重要时期。 (4)生物演化: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 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 (1)海陆演化:地壳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许多稳定的古陆地。 (2)地质矿产:主要是铁矿,中期出现紫红色石英砂岩和赤铁矿。 (3)生物演化:藻类日益繁盛。 (4)大气演化:大气从缺氧状态发展到存在较多游离氧。 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

新人教版选修1:3.1《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省一等奖教案

3.3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早期演化各个阶段的特点(初生地球、大气的早期演化与水圈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和大气的继续演化) 2.使学生了解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3.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投影片、岩石标本、实验器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的行星最初只是由岩石和气体构成的世界。那时的太阳比现在暗淡,而月球则在距地球轨道上以不到现今十分之一的距离运行,像是个庞然巨物。经过了数亿年,地球才变得适于生命存活。然而,在今日这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地球上,总有些景象能让我们想起它那艰难出世的过程。 【板书】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教师讲解】早期的地球景象有如炼狱,到处是滚烫的岩石和令人窒息的毒气。后来,地表冷却,大陆漂移,山脉隆起又被蚀为平地,生命出现,地球变得温和可亲,绿意盎然,几乎所有这个行星的旧貌都已了无痕迹。然而,从最古老的岩石、最深处的岩浆、甚至是陨击坑遍布的月球表面,科学家们找到了线索,描绘出这颗星球的起源。随着地球的童

年岁月逐渐清晰,它曾经有过的罕见景观也日渐明朗,在今日地球条件最严酷的一些地方,仍能找到那些与古老地球神似的景象。 地球临产的阵痛开始于46亿年前。那时,围绕年轻的太阳旋转的岩石和冰块颗粒相互碰撞融合,滚雪球般生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在猛烈的连环冲撞中,这些团块撞在一起构成了行星,其中就包括婴儿期的地球。在混乱中,另一个大如火星的天体撞击了我们的行星,所挟的能量相当于数万亿颗原子弹,足以把地球熔透。大部分撞上地球的物体都被撞击所形成的岩浆深海吞噬,不过,这次撞击也把相当于一颗小行星质量的汽化岩石抛上了轨道。这些撞击物的残骸迅速聚合成一个球,从此以后,月球就用空洞的眼神瞪视着地球历史的开展。 【板书】1、初生地球 【启发提问】看课本大气的早期是怎样演化的?水圈是怎样形成?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教师小结】大约在47亿年前,宇宙中尘埃聚集,形成了地球及其所在的太阳系的其他星球。当时的空气中不含有氧气,而含有很多二氧化碳(碳酸气体)、氮气。 最初的地球很小,但不断有宇宙中的尘埃及小的星体撞击,体积不断增大。而且撞击时能量聚集,温度不断上升,最终融化为液体。 不久,星体撞击的次数减少,地球表面的温度降低,形成地壳。这就是今天的地表。但是,地球内部的岩浆不断喷涌,形成大量的火山。火山灰中的水蒸气冷却凝结为水,从而形成海洋。 【板书】2、大气的早期演化与水圈的形成 学生讨论、回答:生命起源的过程怎样?大气又是怎样继续演化的? 【教师小结】到了38亿年前,撞击缓和下来,液态水得以存留。大约在此时,或许在海洋中,无生命的化学反应跨过了某道门槛,产生了复杂到足以自我复制的分子,并向着更复杂的形态进化。最早自35亿年前开始,生命之路开始演进至单细胞的蓝绿藻,它们在有阳光照射的海洋中茂盛地生长。这种数以万亿计的细微有机体改变了这颗行星。它们捕捉太阳的能量来制造食物,氧气作为副产品被释放出来。一点一点,它们把大气改造成适合呼吸的空气,为后来的生物多样性开启了大门。【板书】3、生命的起源和大气的继续演化 【转折过渡】地层好比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一本书,地层中的岩石和化石就像这本书中的文字。用现代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古老岩石的测定,人们得知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 【板书】二、地层和化石 学生讨论、回答: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 【教师小结】由岩浆,经喷出或者侵入(未喷出而冷却)作用形成的就是岩浆岩。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3 地球的演化过程(含解析)中图版必修1

课时分层作业(三) 地球的演化过程 (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1~3题。 甲乙 1.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主要发展过程是( ) A.物理演化B.化学演化 C.大气演化D.生物演化 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A.原核生物B.爬行动物 C.真核细胞生物D.无脊椎动物 3.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①B.② C.③D.④ 1.B 2.D 3.C[第1题,在①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第2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是无脊椎动物的大量出现。第3题,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 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生物演化出真核细胞生物与环境没有关系,是一种自然进化 B.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理环境影响不大 C.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与生物进化无关 D.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为生物进化奠定了环境基础 D[原核细胞生物演化出真核细胞生物与环境有关系,A错。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理环境影响巨大,改变了地球大气组成,B错。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是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果,C错。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为生物进化奠定了环境基础,D对。] 5.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B.中生代末期 C.太古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 B[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中生代末期,为白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