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借信息技术之力让翻转后的语文课不变味-最新资料

借信息技术之力让翻转后的语文课不变味-最新资料

借信息技术之力让翻转后的语文课不变味-最新资料
借信息技术之力让翻转后的语文课不变味-最新资料

借信息技术之力让翻转后的语文课不变味

古往今来一直追崇“学生学而不厌,教师诲人不倦”这样的良好教学常态。然而思考如今的小学语文教育,广大教师的教学常态却往往如此: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讲授,每个知识点一一覆盖;课后学生全身心埋头在作业堆里。如何使传统的教学结构适应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信息技术为教育所用,同时解放教师,还学生自由、自主呢?翻转课堂的引入似乎有着“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

1 切入信息技术,让翻转课堂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

当下的学校教育,只有学生要学,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育潜能。如何唤醒学生学习的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新颖的翻转课堂,可以这样理解: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促进者的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翻转课堂中,首先,教师要在课前根据课文内容,将重难点提炼,录制为10分钟以内的视频,也可以称为微课;然后,学生可以在学校、家里或其他地方下载视频,结合书本或其他学习资源自由安排学习的时间;最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找出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利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答疑解惑,完成学习[1]。

2 融入信息技术,让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翻转课堂之目标定学《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章武游天游峰,路遇扫路人的事情。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出扫路人的质朴和勤劳,赞美了扫路人热爱生活的态度、豁达开朗的品格。制定本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1)做到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对天游峰进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相关语句;3)反复朗读文中描写老人的语句,能从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谈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翻转课堂之问题导学

新知初探:1)通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2)默读课文,理解词语望而却步、豁达开朗的意思;3)利用网络、书籍等途径搜索关于天游峰的资

料,可简单摘录感兴趣的内容。

牛刀小试:1)作者笔下的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

象?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2)作者描写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的?从中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可

抓住一两个方面具体谈一谈。

迁移练笔:观察身边一个熟识的人,写一段话,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描写等,并能从中反映出人物的特点。

翻转课堂之微课助学第一步:上课前将任务单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可以从色彩、排版等方面给人清晰、直观的感受,

然后利用电脑录屏软件或是摄像机将课件内容录屏,做成微课视频[2]。第二步:让学生课前观看微课视频,观看的时间、次数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决定,电脑系统将自动记录学生学习时的数据。第三步:学生学习后,登录本篇课文的作业平台,独立完成相应的作业;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学生得到反馈后查看、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

翻转课堂之组内互学课堂上,教师归纳作业平台上学生疑惑较多的地方,并进行详细点拨。而对于各个学生提出的个性化问题,则可以在课堂上请各个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可邀请教师参与(各小组讨论、交流,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并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整个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在思维碰撞、相互合作中,体会到问题的演变和方法的多样,让课堂学习更加高效。

翻转课堂之资源扩学课堂上设置展示交流环节:借助多媒体投影仪,将学生组内互学的成果在课堂上展示,各小组发言,阐述观点。课前作业展示:展示学生在网络上发布的精彩答案。迁移练笔:教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描写等角度对学生作品进行相应点评,并且进行佳作欣赏。

3 载入信息技术,让翻转后的课堂语文味更浓厚

翻转课堂这一新颖模式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先学后教”,学生状态也由被教师牵着学习改变为主动学习。而且,每篇课文学生可以学习两遍:第一遍,课前观看微视

频先学;第二遍,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教师点拨,集中解决重难点问题。这样的模式,学生会主动学习,自发地去思考问题,寻找方法去解决问题[3]。

不过,随着翻转课堂的出现,也有这样的质疑:翻转课堂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虚拟的网络环境来教学的,这样会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的肢体语言、人格魅力都会有所弱化。然而经过实际操作显示,这种新颖教学方式不仅没有弱化教师作用,反而凸显了教师的引领作用:课前的任务单给学生的自学指明了方向,课堂上教师更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让问题解决更加集中,强化了课堂效率。

自由飞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综合各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各自班级特色,制定出前置任务单,再结合课文的重难点,录制成微课视频。学生在作业平台中产生的疑惑,正是“先学”后的反思和质疑。学生把这些疑惑带到学校,教师可以灵活选择释疑的方式,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互帮互学来完成。

自主发展翻转课堂中,教师必须课前设计好前置任务单,用这些任务来启迪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教师需要根据作业平台上的反馈进行集中讲解、适时点拨 [4]。

课前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上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促进学生高效发展。另外,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机常表现为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因此,表扬和激励也会贯穿整个反馈过程。

智慧分享学生的翻转,加之教师的引领,翻转课堂真正将

学生的思维训练落到实处。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继续提出高一层次的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或是同伴交流,最终掌握学习方法。

相较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的引入有着“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随着翻转课堂的逐步展开,会发现翻转后的课堂语文味会更加浓厚,因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一些抽象化的东西变得更加具体,语文学习离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翻转后的课堂,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对学习项目的设计、对学习内容的规划上,真正做到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推进者,这才是教师智慧的体现!■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松鼠和松果》 一、课例导语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我们已经进入了高科技信息技术期间,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照》中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促进中小学教学根本性变革的首要途径。”这就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步到了一个十分主要的地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当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充分使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获得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步语文素养,是一个极新而又布满朝气的领域。 二、教材特点 《松鼠和松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课文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人类在向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由于以往的教学把识字和朗读放在重点,所以本班学生对朗读和识字掌握得比较好。学生能够利用以前学过的字识记新生字,在朗读中也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三、教学手段及目标: 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拼音已较掌握,课文基本读通,生字已能通过拼音自己认读;但对课文只是很浅的理解,真正读懂课文还需靠老师讲,所以教学方法应是基础的让学生自学,较难的由老师带学。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视觉上的冲突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所以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形象化.感性化,效果良好。我想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教师空洞的讲解也很难起到预想的效果。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因此,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在执教《火烧云》一课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计算机分别再现各种火烧云的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必将大大提高。再如,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把新授生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字宝宝,告诉学生,这些字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能根据房间的门牌号码(即生字的读音)帮它找到家,你就能与这个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字宝宝就会对你笑一笑。生动的情境,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解疑化难、与时代最新信息融通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如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如教师在执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那种对敌人的极端轻蔑,对死亡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特意播放了本部影片的片断,使学生从形象、声音、情感上加深对课文的领悟。在师生互动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排演课本剧。再如《詹天佑》一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这部分,集中地体现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讲清这一难点。为此,如果制作一个课件,运用动画技术,巧妙地将詹天佑设计的两个火车头在“人”字形线路上运动:(因为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火车头在前面拉,一个火车头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学生看到这样绝妙的设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还为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所深深折服。 二、巧妙借助网络,培养学生能力。 (一)培养想象力、感知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精心整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松鼠和松果》 石庙镇中心小学语文组张忠云 一、课例导语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我们已经进入了高科技信息技术期间,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照》中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促进中小学教学根本性变革的首要途径。”这就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步到了一个十分主要的地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当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充分使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获得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步语文素养,是一个极新而又布满朝气的领域。 二、教材特点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由于孩子们对钱塘江大潮了解较少,不能很好地理解“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对于“万马奔腾、天崩地裂”等词语不能很好地理解。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但对课文只是很浅的理解,真正读懂课文光靠老师讲是行不通的,所以教学方法应是基础的让学生自学,较难的由老师带学。同时考虑到学生年龄小,视觉上的冲击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所以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形象化.感性化,效果良好。我想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认识到人类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这样才能拥有美好的家园。 四、教学过程

五、案例反思 1、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 由于学生的拼音已掌握较好,我采用了让学生预学生字、个别字老师带学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事先预读课文,简单理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学生也完成的较好。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答出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答,不包办。课后的作业讲故事、画未来都可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他们以发挥的空间。 2、让信息技术手段在课文中较好的发挥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对学生学课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像最开始的猜谜后出示投影图、学习生字用投影显示、讲课中用录音配乐烘托气氛。用投影图的出示增加直观效果,在学生读课文或讲故事时配乐,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3、以启发式教学带领学生学课文: 对课文进行学习分析时,教师不是一味地讲或读,而是采用了引导启发得手段,学生能说的让他们尽量说,老师只是在学生确实无法弄懂的情况下才讲解,以避免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案例 江苏省溧阳市文化小学杨庆锋 背景: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它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从形、声、色方面感知事物,使教学活动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向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转变。同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需要,是实施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新课程的需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意义重大。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实践活动的整体优化,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任务,下面是针对自己《揠苗助长》一课进行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尝试。 课题:《揠苗助长》 主要设计思路: 《揠苗助长》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内容比较短小,情节也比较简单,如何挖掘出小故事背后的大道理?如何把这则寓言上得饱满而充满语文味?如何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为我课堂服务,这是我一直在努力思考的地方。 另外文中关于农夫“傻”的定位,在我们许多同学眼里都认为是一个十足的傻子,事实上,这样的评价对“文中的农夫”来说不是很公平的,并且这对后来寓意的揭示以及联系实践谈生活中的“农夫”时,更是矛盾的。因为生活中“揠苗助长”的故事天天在发生,而这些人都是像农夫一样十足的“傻子”吗?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准备从“农夫”这个形象入手,借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让学生概括出农夫的初步印象,在这里学生的答案应该是各种各样的,但经过梳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傻”,其二是做事心很“急”,然后围绕这个人物,抓住“傻”与“急”两个板块进行不断推进,其中在进行“傻”的定位时,利用白板的交互技术,先后抓住“终于”、“一棵一棵”等关键词语,通过品读、想象等手段,启发学生思考,对于一个做事这么小心、这么肯动脑筋的农夫,能说是傻子吗?学生由此对农夫有了正确的定位,他不是我们所认为的脑筋有问题的人,而是一个做了傻事的人。 接着再带领学生走进农夫的内心,体会他的“焦急”,在这儿抓住“巴望”、“焦急”、“天天到田边去看”等词句进行重点教学,正因为他的心急,做了这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它集网络大世界于眼前,融声、光、影、色、字于一体,具有海量、及时、形象、互动等特点。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已越来越一体化,若能合理运用,可以帮助语文教学跨越式发展,突破非网络时代的封闭、狭窄、枯燥、低效等缺陷;可以优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目标。但若滥用,则易喧宾夺主,淡化语文味,横生枝节,影响教学本体目标的实现。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呢? 一、优选教学内容,网为我用 传统资源,“一纲一本”,单纯但闭塞。多年前为上公开课《鸟的天堂》,曾远赴南京借一盘录像带,好辛苦!网络资源海量但芜杂,及时但零散。“啪!”开机上网,获取资源如探囊取物。学生们可以自由获得和教师等同的信息,但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展开阅读,也缺乏在众多信息中及时捕捉主流信息的能力。因此,这份提前阅读、合理筛选、优质供给的任务,便成了教师备课的必做功课。利用网络资源备课,教师不能做超大容器,只转运知识,而要负起首席引领人的责任,精心选择,精心重构,让网为我用。 选择的依据有四:一要从知识积累的价值出发,摒弃那些单纯识记类的简单知识信息,选择“路标”性的信息资源,引领学生沿着最有价值的路行走并观赏下去,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信息利用的最大化。二要从能力培养需要出发,要依照思维发展的需求,适当提供用作比较、拓展的信息。三要从身心发展需要出发,选择或转换成浅易的、形象的、可感知的材料。四要从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出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将其梳理清楚,然后在教学中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置身于相对开阔的视野观察语文知识,思考语文问题。 重构的依据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本只是例子而已,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围绕核心的能力要素和价值要素筛选辅读材料,建构校本教材甚至班本教材,让学生的语文实践有试验田,能在语文的世界里举三反一。 二、优化教学过程,网开四面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再受时空情境的限制,不再只见文字,不见人事物,一切皆成可能!网络媒体使语文课堂左右逢源,四面凯歌。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情境。如研究《落花生》一课时,我们考虑到学生不知花生的生长过程和特点,也不知作者许地山的背景资料,阅读这样一篇以物喻理的文章是枯燥而费解的,于是在课件中制作了片段1:(宁静典雅的音乐)朦胧的月色,简朴的茅草亭,桌上的花生,一家人围坐……这样的情境图一下子将学生带到了文中说事的情境里,使他们对文章产生了好感和期待。片段2:简朴的屏幕上有一株花生,金黄的花儿落了,子房下垂了,入土膨大了,长成花生果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住了,都盯着屏幕,等待下文。这时点击思考:现在你认为花生为何叫“落花生”呢?你再猜想许地山为何取“落花生”这个笔名呢?创设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有了储备,对探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动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调动学生感官,创造氛围,巧设疑问,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具活力的主观状态。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造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认知的直观材料。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其开放性、灵活性、和科学性,遵从语文教学规律,从教学实际出发,讲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一、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更好的学习。而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优化课堂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而且这些知识又很好的补充了学习的知识背景,使学生对所学习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课堂上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二、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把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生动的画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年龄小、认知能力差,抽象思维刚刚起步。在教学上,我仅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枯燥的讲解,学生没有体会,很难理解课文内容。我经常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动画,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草原>>一课中,无论老舍的语言多么精彩,草原描绘的多美。学生由于没有见过草原,没有受到美的熏陶。我借用多媒体的直观性,让学生亲眼见一见草原,看看草原的美丽景色。学生由此产生了对草原的向往,对草原赞叹不已,教学效果很好。 三、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在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改变了逐段讲解的 方法,以及以问题为中心而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突破难点。如:在教学《开国大典》时,教学的重难点是了解开国大典的场面,熟悉开国大典的进行顺序,体会当时的隆重及人们无比兴奋的心情。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融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浪潮之中,课堂教学也就必然面临改革的趋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都在努力研究和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当然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渗透结合也就成为必然的趋势。 以往的语文教学采用的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往往收效甚微。而今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这个大环境下,多媒体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学过程变得图文并茂,声情并举,为语文教学创设了互动、和谐的教学情景,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明显得到了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本人对此有着自己浅浅的见解,故将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机渗透作一个浅显的阐述,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研究。 1、利用多媒体方式导入新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要想让学生一开始就能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语文的话,就势必要在导入新课上下一番功夫。如在教学《丑小鸭》课文时,先播放在网络上搜索到的《拇指姑娘》童话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故事的作者安徒生,激发学生继续想听安徒生童话故事的兴趣,然后激情导入:“安徒生曾说过:我就是一只丑小鸭。十年前,他遭到了嘲笑和否定,十年后,他变成了──白天鹅!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吗?想不想再听一首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看看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白天鹅的。”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了,将跟随着老师的思维一起走进课文,那么一堂语文课也将在良好的氛围下进行了。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理解文章结构,丰富课文内容 (1)图像图片辅助教学。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先播放一组组有关百草园、鲁迅故居、三味书屋、长妈妈讲故事、捕鸟的图片,让学生从图片欣赏中了解到鲁迅先生童年生活学习的地方是怎样的,再根据图片的展示配以课文内容的讲述,学生将很容易的熟悉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结构。 (2)视频辅助教学。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一篇文章的篇章结构,理清其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即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过程中,获取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反之,在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形成有机的完美结合。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部分整合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小学阶段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以达到为自身提供终身学习条件的目的。而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它最终的教学目的,就是学会运用所学会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自已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上,信息技术提出,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标中也提出,培养学生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任务上,语文课标提出,中高年级的学生“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这是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提出的要求,这正与信息技术的第四模块“用计算机作文”不谋而合。因此,在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把两门课程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如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特别是作文的写作、评讲与修改) 与信息技术的“初识word2003”整合;把中高年级信息技术“网络的简单应用”这一模块的内容教学与语文教学中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整合;低年级的说话练习及中高年级想象作

文与信息技术的“认识画板”整合,让学生先把自己想说的或者想写的内容先用美丽的色彩描绘出来,然后说一说,写一写;低年级学生对汉语拼音的识记与信息技术中“认识键盘”整合,运用“金山打字通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加深对所学过的拼音字母的记忆;中高年级对优秀名篇名段的背诵与生字新词的识记与信息技术中“汉字的输入”整合。整合后的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其根本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增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的实效性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首先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然后让学生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此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学的总目标进行分解,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几个项目上,学生通过对这些项目要求的实践和探索,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让语文课更精彩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让语文课更精彩 新安县铁门二中李春香 内容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应注重让学生自己去读教材,查阅资料,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自主权,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无疑是一条双赢的必由之路。而“整合”绝不等同于“混合”应发挥信息优势,努力优化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中的教学设计,在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教学的个性特征的同时,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语文课更加精彩。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教学设计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课堂不是教师演讲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教师指导、点拨,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课堂中更应注重让学生自己去读教材,查阅资料,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自主权,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我认为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无疑是一条双赢的必由之路。以下浅谈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一、“整合”不等同于“混合” 融入了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在传统的教学结构学生、教师、文本三个要素外增加了教学媒体这一要素,但是四个要素不是简单的相加拼凑,而是互为辩证的关系。而在我们的课堂上有这样的一些现象:有些老师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仅仅是用来取代小黑板,展示几个词语,代替语文书,出示几幅插图,课堂还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

听的还是学生,无疑这样的“整合”只是“凑合”,我们教师只是穿着“新鞋子”走传统教学的老路罢了。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文本中的逐句逐段、课文插图、课后练习一一打入课件中,让学生一味的盯着大屏幕展开教学,一节课下来学生连课本都不必带。如此依赖,不仅老师制作得累,学生40分钟盯着大屏幕也累呀。要知道教学中从来就是没有惟一的教学媒体。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语文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信息技术不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而将与文本融为一体,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可在计算机上,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他们面前展开的将是一个广阔无垠的知识世界。他们可以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自己探索,解惑创新;合作研讨,共享成功。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操作,发挥不同的作用。教师可以为学生学习的主题进行设定,对网络资源进行整理,对学生的探索过程进行了解,适时加以引导,帮助释疑解难,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二、发挥信息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把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使抽象的化为形象,静态的变为动态,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尤其是语文课堂,学习内容情景交融,授课老师妙语连珠,加上多种媒体出奇制胜,使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比如发挥音乐、图片优势,来渲染情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联想和想象,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语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它能够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且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那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能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载体,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并逐渐展示了它的主要优势。 一般来说,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 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而且可以为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直观演示看画面,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时,就能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字的音、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一年级孩子好玩,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1)小猫钓鱼。画面上一只小猫在钓鱼,水中小鱼在游来游去,每条鱼身上有一个生字。钓上一条鱼,指定一个学生读字。读对了,鱼会安然地进水桶。反之,鱼就溜回水中。 (2)打气球。气球飞起来了,每个气球上有一个生字。请一个学生起来读,读对了,气球就会爆炸,生字掉下来,掉一个生字得10分,十个读对就100分。它也可以作为全班的练习,游戏开始,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结束后,教师用大屏幕展示同学的学习情况。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游戏,猜一猜等活动,不时产生一种新鲜感,增强了识字欲望,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 2.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增强了学习效果,丰富了课堂气氛。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文中作者尽管非常生动地描写了张家界之奇特:“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游览过张家界,没有深切地感受到张家界迷人的奇山秀水,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的形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张家界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铺好路。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观看教师制作的课件,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的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 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松鼠和松果》 教学手段及目标: 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拼音已较掌握,课文基本读通,生字已能通过拼音自己认读;但对课文只是很浅的理解,真正读懂课文还需靠老师讲,所以教学方法应是基础的让学生自学,较难的由老师带学。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视觉上的冲突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所以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形象化.感性化,效果良好。我想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认识到人类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这样才能拥有美好的家园。 四、教学过程

1、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岀生字和标岀 自然段。 (老师巡视指导) 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1) 小组内讨论识字的方法, 记忆的方法。 (2) 全班交流汇 (3) 分段朗读。 2、岀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效果。 二、初读课文、 自主识字(1 0 分钟)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文后,在 文中画岀生字和标岀自然段。 用投影显示 生字,效果会好 止匕 —\ o 3、让学生分段朗读

五、案例反思 1、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 由于学生的拼音已掌握较好,我采用了让学生预学生字、个别字老师带学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事先预读课文,简单理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学生也完成的较好。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答岀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答,不包办。课后的作业讲故事、画未来都可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他们以发挥的空间。 2、让信息技术手段在课文中较好的发挥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采用对学生学课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像最开始的猜谜后岀示投影图、学习生字用投影显示、讲课中用录音配乐烘托气氛。用投影图的出示增加直观效果,在学生读课文或讲故事时配乐,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 3、以启发式教学带领学生学课文: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讲课教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 我们正处于一个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对学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对促进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可谓锦上添花,如虎添翼。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课堂教学奇迹,它的社会作用取决于教师。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应相应变革。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且懂得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持课堂教学改革和促进教学发展。可见,教师应全面地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很好的为教学服务。 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目标是诱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综合化的能力。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是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目标和要求。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育自身必须实现现代化,在教学领域中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信息技术教育特点之一,就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够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加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独到的功能,让课堂教学真正的活起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以信息化推动现代素质教育,那么,如何善用信息技术,使之有机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完美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基础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 一、明确目的,变辅为宝 我们必须明确,我们把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为了更好的服从语文课堂教学,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征,让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

中的主体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许多老师并没有明白到这一点,以为要上好一节课,课件制作越多越好,课堂的容量越大越有用,制作得越精美越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还有些教师因为本地教学条件的限制、资源的不足,再加上的教学任务繁重,或没有足够的时间或没有能力自己制作课件,于是就实行“拿来主义”,上网下载或直接使用其他老师的资源,导致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在畸形中发展,所谓的“整合”只是以前用人教,现在用机器教,“穿新鞋走老路”,没有真正地做到让信息技术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的辅助手段,违背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的初衷。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为了完成多媒体教学的任务,一堂课里,课堂几乎被课件控制了,网络多媒体不断地演示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呈流水线式的程序化模式,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件的动画和音响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被冷冰冰的机器隔断,学生没有了思维的空间。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不能一味的让信息技术主宰我们的课堂。我们要明确资源的取用不能代替文本,更不能代替学生的个性。我们应该明白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新课程下进行地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而不是为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进行课堂教学。一堂课究竟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和怎样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取决取我们教师的教学组织的需要,我们应使信息技术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而不是一种教学摆设或者成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教学形式。由于各个地方的环境不同,各人的教学方式的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程度等都不尽相同,应要把信息技术正真有效地引入课堂,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变辅为宝。 二、利用兴趣,正确引导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也就是说“兴

信息技术在语文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王健 (玉门市花海镇中心小学735208)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视听技术和传播科学被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迅猛的发展速度,强劲的渗透能力,给传统教育带来了重大的根本性的变革,它对实施教学目标,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改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崭新的教育平台,为语文教学创建了良好的教育时空:1.用信息技术设计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扩大课堂容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运用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位20多岁、年轻漂亮的女大学毕业生,到山村小学做了一名教师。 有一年,她接到了一笔捐款,这笔捐款引起了小小的争议,她没有把钱用在“现实问题上”,比如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而是在其他老师反对下,将全班孩子“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山旮旯,亲身感受外面广阔的世界。 面对记者一大堆的问题,那个年轻的女教师只恬淡地说了一句话:“我们那地方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

“山外有高楼”,是呀,我觉得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犹如让孩子们看到了山外的高楼。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视听技术和传播科学被应用在教学中,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迅猛的发展速度,强劲的渗透能力,给传统教育带来了重大的根本性的变革,它对实施教学目标,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改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崭新的教育平台,为语文教学创建了良好的教育时空: 一、巧用信息技术设计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情境,补充学生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文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我曾多次教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以前没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时候,就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平平,从学生平淡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没有真正感受到林冲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过程及其 变化的关键。自从普及了信息技术后,我在备课时,非常重视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以获得“先声夺人”的效果。我想到学生对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心得体会

语文信息技术运用心得体会 东塔第三小学马虹 我们的现代化教学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对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面对整个信息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呈现在面前,使许多人的理想能够很快实现。而运用现代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中,更能发挥更大的效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我主要从以下4 个方面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 三年级,我在讲授《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像很多课一样,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了美丽的海底世界。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这时,我不是把课文中的知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向海底世界的大门。学校的局域网里就提供了河北远程教育网关于本课的资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组合成小组,自己到网站上去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于是,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分成了“海底动物考察队”、“海底植物考察队”、“海底探险队”等不同的小组。在我给精心准备的网站中,学生们就像进入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海底世界,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一种种姿态万千的的植物、一座座奇异的山峰、一朵朵盛开的珊瑚,就那样真切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大家兴奋地浏览着,热切地交谈着,认真地记录着,一个个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此时此刻,学习是那么快乐而有趣。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已自然而然地达成,何用教师再去枯燥地介绍海底的知识呢。由于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有了探究的内容和对象,学生自主搜集和处理信息,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因此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学生们就自己小组选取的对象进行了认真而详尽的汇报,其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这种美,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还更能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教育部副部长韦钰院士在东南大学的演讲中说:“教育必须发生革命性变革;互联网将成为提供全民教育的重要教育基础设施;大力推动对互联网社会中学习科学的研究和实践。”的确,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活跃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也活跃了语文课堂教学。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联系学生实际情况,有机整合教材资源,不仅能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还有利于创设课堂学习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下面,就以语文学科教学为例,探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更加活跃了 语文教学(包括语言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提高阅读文字的能力,间接生发出相关画面的想象,体验未曾体验过的情感,甚至进行逻辑思考。相对应的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从读图到读文,这是正常的思维过程。如果在其中渗入了多媒体的精彩两面,相信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针对中低年级

的学生来说,作用不言而喻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直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热情。 如新课导入,若能巧妙运用信息技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潜在的智慧,而且可以酝酿课堂的精彩。如在教学中,为了激发男生的学习兴趣,我联系学生的个性特点特点,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了制作的短片,并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短片的形象、逼真,再现了真实的生活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强烈地叩击着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先让学生看文段描写,猜想所写人物,然后再亮出答案,最后引出如何成功、精彩地描写人物的方法的话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达到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更加丰富了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刘国正先生也说过:“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飞行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语文教材,只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拐杖,结合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要求我们走出校门去寻找、发现,从中积累丰富的知识。而信息技术,恰好为我们架起了桥梁,使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增多。如运用视频或通过Powerpoint、flash、authware课件展示学习内容,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点滴体会 内容摘要:长久以来,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一统天下,学生对此已习以为常,甚至已到“麻木”的程度,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无疑打破了传统的口耳相传的模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该怎样进行呢?多媒体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生动形象的画面、逼真的语言效果,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本文从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这个角度,比较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优劣,整合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统一。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语文教学整合 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面对学生一张张脸庞,就会忍不住思考维系着他们未来的是什么。我们知道他们比其长辈拥有更多机遇,但是同时,他们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面对更激烈的挑战,要想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下一代,就要更新旧的教育观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是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进行整合,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功效,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学习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传统的如刀耕火种似的“少、慢、差、费”语文教学现象已逐渐被取代、淘汰。但至今仍存在着一种矛盾:那就是教材、观念是跟时代并行,但教法、学法相对滞后。学生在课堂上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基本上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如何改变这个尴尬教学现状,我认为运用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多媒体就可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识记,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长此以来,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一统天下,学生对此已习以为常,甚至已到“麻木”的程度,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无疑打破了传统的口耳相传的模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多媒体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生动形象的画面、逼真的语言效果,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由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 摘要】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推动信息化进程的一个核心研究内容。本文 以李馨老师《秋天的雨》为例,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方式。该课 堂以智慧教室的形式展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结合,从教室环境、授课 设备、学生座位设置等方面都有值得借鉴与反思之处,在教学方式改变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真正的教育信息技术化不在于设备的更新,而 在于教学与教育信息技术化深度结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学习方式;智慧教室;自主性 信息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即给传统教学带来了诸多变化,如何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成为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热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1]”,确立了教育信息化在整个教育发展浪潮中的关键 战略地位。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推动信息化进程的一个核心研究内容,而课堂教学是 教育信息化的主战场,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其教育方法能否创新、能否落到实处将 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 李馨老师的课身处智慧教室,运用的主要信息技术是交互式白板技术。这一信息技术主要以 电子白板为载体,以电子感应笔为主要工具,替代了传统的黑板和粉笔,并在此基础上开发 出一些新的效用。在李馨老师的课中,从所在的环境和电子白板的使用上都体现出信息技术 和课堂教学的融合。 一、环境上的智慧教室 从电子白板的使用情况来看,智慧教室更加环保,不会有粉尘滞留在空气中,从而对学生的 呼吸产生影响。此外电子白板相比于黑板来说,其亮度大多可以适应于实时光线,也能最大 程度地减少阴雨天气对教室造成的影响。但智慧教室依然需要保留一块传统白板,这块传统 的白板主要是呈现教师的教学思路,保持教学的稳步推进。 从学生布置的座位来看,智慧教室中的学生座位依然是传统的两人一组的排排坐,但事实上 学生的桌椅是可以独立移动的,这一座位排列并没有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无助于形成 学习共同体。视频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次数较低。 因此,从环境上来说,这个教室虽然具备了智慧教室的设备和环境,但在这个视频中,从学 生的座位排列和电子白板的布置来看,并没有充分发挥这个智慧教室的优势。 二、核心电子白板的使用 电子白板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替代传统媒介,并增添一些传统媒介所没有的功能, 为教学增添趣味性和科学性,以此增加教学的张力,拓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这节《秋天 的雨》中,李馨教师主要运用了电子课本的形式和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授课,在实际教学中 穿插了许多图片音频等辅助内容。 电子课本在电子白板上的投射,能最大程度地保留传统书本的韵味,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电 子课本上不仅仅有文字,还有书本上的插图和排版方式,便于教师和拿着纸质书本的学生进 行同步教学。电子课本中包含有片段朗读这一外链,上课时能运用这一块给学生示范朗读, 给学生以美的启发,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片段朗读的准确性,这一资源对农村偏远地区 对普通话掌握不精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