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

王小广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

三、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三个关键点

第三个关键点就是新四化和关系。刚才我已经提到现在国家有一个新的四化的提法,这个新的四化的突出特点我个人认为是强调城镇化对未来经济增长更强大的拉动作用和它的一种连接作用,就是城镇化前段时间各学者研究社会舆论上都在讲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经济发展的引擎是城镇化,因为城镇化有空间,我们的城镇化现在已经民意上的城镇化,按照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是刚刚突破50%,按照户籍只有35%左右,就是我们的城镇化以后还要70、80,这个空间很大,但工业化从份额上空间就比较小,但是它有一个质量提升的问题,所以这一部分就是这种经济发展总体思路部分有一段不是很长,就是专门讲到四个化,而且这四化的关系。

这个四化也就是四环,也就是经济发展的四位一体,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就是我们要靠这四个方面,经济发展要靠这四个方面来继续推进,协调推进我们的经济增长可以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别强调一个城镇化,因为金融危机之后有一种说法,学者们有一种说法就是讲未来增长靠城镇化,过去工业化是创造供给,所以中国的供给能力特别是我们的资金供给,我们的投资的增加我们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要增加某一种产能这个很快就能做到,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也可以借助国际的全球化的力量,我们很快能做到,但是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搞这么多投资最后卖给谁,就出现了这么一个问题,就是需求问题,

我刚才提到需求问题,需求问题的解决最最核心的是要靠需求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这个发展,所以我把城镇化放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我认为这也是我们的十八大报告里面一个亮点,就是这种关系怎么表述呢?我记得10年前十六大报告的时候,一共讲了八点任务,其中第一条就是提出了新型工业化,相应的就提出了下面就是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加快城镇化,城镇化处在一个跟农村发展,农业“三农”问题放在一块的这么一个框架,就是城镇化的作用没有像现在这样凸现出来,但工业化我们的基础,是个核心,是最终的最原始的驱动力,但是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它更多是要解决需求问题,那就是要加快或者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城镇化里面。十六大的时候还有一个工业化要加快,要新型,同时把信息化跟工业化,就是

通过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这是当时很时髦的话,现在看来这种关系要重新表述,现在的表述是工业化和信息化之间这种融合,这也是一个表述。

所以我们认为这个继续要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结合,就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过去是通过信息化来推动工业化,通过高科技来改造产业这么一些提法,现在强调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度融合,这是这种关系的第一个表述,也就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所以信息化也就是主要是讲这个方面,就是工业化的关系,但是后面两个就是讲到三个化的关系,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个关系,也就是城镇化处于中心位置,就是工业化、城镇化良性互动,他们要良性互动,像我们现在讲是要协调,要一致,我们城镇化之后那就是城镇化加快一点,工业化保持过去这种态势以后城镇化加快,那它们之间良性互动协调一致。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要协调,这两个又要一致,现在不太一致,为什么不一致呢?就是我们现在城镇化城市承载率不高,农民变成市民的过程中受到很多障碍,这样就半城市化,半城市化就意味着它跨两头,城市和农村两头,就是两边都照顾不到,就成为很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包括不能完全的转变为城市人就导致了家庭的分离,导致了交通流过度的放大,在区域之间的交通流过度的放大,还有农村的留守儿童、老人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教育这些问题,所以我们认为这两个是不完全的,它需要一种协调,但是不能分割,不能半拉子的这种发展,这个城镇化要提高它的水平,它的质量就是要追求完全城市化。城市化处在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之间最核心的位置,所以我们讲在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新四化和新四化的关系,这也是过去没有把它作为一个过去讲都是零散的,这次把它作为一个综合形成这么一个总的说法。

最后的结果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把信息化单列出来就是特别要注重三化并举,工业、城镇和农村的农业现代化,并举发展,这么一个思想,这是前期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学者,包括媒体上的报道讨论了很多的问题,实际上在这里已经得到了一种回答,就是我认为这是整个关于经济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经济体制改善方面有一个总的这么一个表述,我把它叫做三个关键点。

四、经济发展的五大重点解读

最后一点第四部分,当然也是我们今天讲到的比较重点的部分,具体到我们的经济发展应该做哪些事,我们认为胡总书记的报告里面讲的五个重点,实际上就是我们未来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用我的话说就是构建五大动力,就是五个动力,前面有五个

目标,五新目标,现在是五个动力,新的动力。这五个动力跟前面实际上我已经提到了不完全对应,差了一个,但后面这五个是比较完整的。

第一个动力就是新的体制,总书记报告里说的话一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记住有全面两个字,就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是经济体制改革在未来5-10年或者10年内要基本到位,不能讲以后在经济体制还有一些更大更难的或者讲更多的改革领域,我认为应该是有一个完成的概念。深化体制改革主要是为了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就是释放出我们制度的活力,新活力。这里面大家读这部分的时候可能有些人认为好像不太过瘾,就是讲你没有那么具体,我说不具体,或者为新政府留下空间,当然我觉得一些基本思路一些重点都讲到了,具体化我看可能是以后政府工作当然我们讲以后一些细化方案中可能做的,所以我觉得这一块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是培养一个新的体制动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它的位置已经提前,过去都是讲完了发展,发展重点之后再讲我们要改革,要开放,就是改革开放放在最后,现在把经济体制改革放在第一位,也就是我们很多的问题转变发展方式、结构调整、许多发展的难题为什么得不到解决,就是我们卡在体制上,特别是我们那些经济体制上的一些硬骨头,这方面我们要攻坚,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最最重要的,就是寻找制度的动力。

第二个就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去讲创新性国家,在十七大的时候提出创新性国家,自主创新,“十一五”的时候提出自主创新战略,但这一次在这两个基础上的给它综合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和企业的自主创新、品牌的这种建设把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创新是新的发展最主要的动力。这是第二个动力,就是对应了前面的目标。

第三个就是新结构,新结构就是我们过去那样的结构早期我们是以农业为主的结构,我们的经济水平就是比较低,农业主导的经济,农村主导的经济,我们整个社会结构、经济结构都处于一个很低级的水平,人均收入水平也非常低,这是改革前我们处于的那个阶段,改革之后我们就开始形成一个新的结构,这个新的结构是工业为核心,工业化加快发展,工业的比重不断的提高,有些地方达50、60,全国也达到将近50的水平但这已经达到一个顶峰,所以讲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结构,新的结构里面就是产业结构里面包括我们刚才说的服务业成为新的发展动力,从需求上讲就是消费需求,开始期待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形成一个新的动力。

所以实际上中国经济尽管从长远来讲我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从结构上讲将出现一个大的变化,驱动的动力,结构不一样,就是我们在过去是靠投资,靠出口,未来靠消费,过去我们是靠工业,未来要靠服务业,过去是靠经济以后有更多的靠社会发展,靠其他发展

的建设来共同的推动,比如说五位一体的发展,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新结构才有新的动能,在生态学上讲就是结构决定功能,就是你的好的结构,新的结构就有新的功能,新的驱动,结构是重要的驱动,整个发展的过程就是结构优化的过程,这个我想在十六大之后过去10年前十六大以后是反应了中国的结构主义很明显,但这次又面临一个新的结构升级的一个台阶,这是新结构。

第三个也是新的,我认为也是新的,就是过去我们的经济增长尽管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要素,特别是部分要素,劳动力的要素、资源的要素是在流动的,但是它还是受到限制,而不是一体化的,是分割的,所以我们讲城乡分割,城乡二元、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体制是这么一个框架下我们中国的发展,劳动力无限供给二元结构是推动我们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沿海快速的起飞,建立了这么一个基础上,就是二元结构问题它实际上也是反应了我们的一些优势,就是劳动力便宜,我们的人力资源成本不仅低,而且质量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在市场驱动这种情况下,它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其中最主要体现就是刚才说的工业化,开始是乡村工业化,后来变成了以外需推动的工业化,后来变成了房地产投资需求驱动的重工业化,当然同时房地产就是不是到了这个阶段驱动的话,它也有一个产业升级的过程。

所以我们认为过去的发展是二元发展,二元结构,就是包括我们的保障体系、我们的各个方面都是两套,城市或乡村分割的,当然现在连接越来越加强。未来的发展要靠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从二元结构转变为一元,这也是一个发展的特别是它的我们说扩散的机制,带动的机制,相互的协调发展的这种机制,它会推动经济中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释放出大量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城乡一体化这里面包括了城镇化,但是城镇化在新结构里面有重要体现,实际上到现在看来城镇化是体现了两个动力上,一个刚才讲新结构,其中有一块是城镇化,等一会儿我还来讲,还有一块就是农村的这种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然后小城镇的建设,城乡一些一体的这种安排,我认为这是现在城镇化反应的两个动力。

最后一个就是新兴的开发开放模式,一共是五个新的发展的重点。下面我具体的给它展开的做一点分析,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是第一个驱动,就是体制驱动新动力,这里面我想有两个比较有亮点的方面,第一个就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我记得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五个理顺,理顺五个关系,第一个理顺就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所以这一次把今年两会报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也把许多人包括学者们包括企业家们,包括社会各界人士都希望的强化市场的作用,尊重市场的规律,不是政府万能,政府主观发展,这么一个思想,我认为政府是政府,市场是市场,要分的很清楚,我认为这

是一个我们市场化改革、经济改革最最核心的问题在这,所以这次特别明确的讲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加发挥政府作用,当然是这是两面说。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不少人向我提出问,就像十八大的时候十八大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没有什么新的内容,特别还强调好像有一点失落感,怎么还要加强巩固发展公有制,好像是我们10年前甚至20年前、15年前我们讲的一些东西怎么现在又搬出来了,当然我们讲每次都会说但这次好像感觉到很鲜明,就是对公有制好像一种偏袒,有这么一种看法。当然我们讲还有另外一条对非公有制发展方面的一种支持,实际上就是两个毫不动摇,公有制、国有企业的发展,公有制主要是提高控制力,影响力,这一方面,这一方面我觉得可能从国家面临的国际形势,国家安全这个角度,还有民生、命脉这些方面得以强调是无可厚非的。对于民营企业准入放松,引导非公有制参加各种一些垄断行业,一些战略性的产业,包括新兴产业方面都给予非常大的关注。我的解读是并不是讲这就是把我们筐子穿上了,好像我们讲国有这一块,公有制这一块又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讲一下子也不过好像是维持现状,我认为这是一种重申,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仅仅是重申,未来要想形成新的动力,新的发展机制我想还需要改革。

也就是讲他把公有制经济仅仅现在两大领域,一个是国家安全,一个是国民经济命脉,而且也不一定是全部,讲的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也就是讲除此之外民营企业都可以进来,所以我认为民营企业未来发展的空间还是大大的,特别是我们经济处于挑战期,竞争更激烈,体制不好的活力不足的,包括国有企业我认为确实存在一些体制性的问题,活力问题,我想到时候你从老亏损或者是老无盈利,利润率很低,那你最后就是面临着市场淘汰的问题,就是生存问题,所以你就必须要有一个市场化,或者讲非国有化,这个过程我想我们经历过,1997、98年、99年这几年的调整,所以那个调整的印象深刻,我们的民营企业得到很大的发展机会,所以我想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两个毫不动摇是重申了过去一个基本原则,但是我认为这个中间伸缩性很大,民营企业在这种调整期,在这种体制新旧的这种动力转换的时候特别是市场化的作用会更加强化,我认为没有问题,就是这样的民营企业发展的机会。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就是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其中也包括两个牢牢把握,一个重申。

在改革这一块现在目前凸显出两大问题,这两大问题尽管没有展开论述,但是大家都已经一些共识,第一个就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二个就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这两块我想对我们未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可能是决定性的因素,政府和市场关系那是叫做核心问题,但是最

后从领域上讲就是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要加快,就是包括怎么建立公共财政制度,预算制度、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比如税改、银改征(音)、结构性减税,还有财产税这里面都在考虑之列,跟后面的收入分配包括社会发展方面收入分配的改革应该是一种很强的关联性。但金融革应该说也还是我们离最终的目标还是很远,所以我们认为金融改革要有几个方面的突破,第一个方面就是增加金融机构的金融市场的竞争,更的民间资本参与的金融机构,外资当然也是一块多元的竞争格局,我觉得更重要的金融改革就是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人民币的国际化可能是这是我们的金融强国必须要做的,这两大方面,但这里都没有提,但是我想大家有共识。但同时我们也要加强金融监管,包括房地产金融的风险这样一些金融监管的问题,这是我讲的改革这一块。

第二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里面核心问题就是强调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面重提自主创新三大创新,我认为这一次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十八大报告实际上它是承接“十一五”规划的自主创新,十七大强调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的战略作用,这一次又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的强化。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比较新的提法,重申三大创新原始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在这个新阶段要有新动力必须有创新这个能力提高,这里面提出一个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提出一个协同创新,当然可能这个协同创新不是三大创新的第四种创新,它是强调合作、协调,包括相应的产学研的结合,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这样一些创新体系的建设,我认为强调这种创新的协同性,可能这么理解比较好一点,我说这是过去没有讲的,叫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当然里面包含着实际上各种创新里面都有协同问题,特别是集成创新就更强调协同性,就是我们中国的创新路线在这个阶段肯定还不是原始创新,肯定更多的还是集成创新和吸收消化创新,吸收消化创新我们已经到了一个阶段,现在主要靠吸收消化创新靠模仿,靠我们的加工贸易这样一些通过合作加工贸易这样以后我们学了以后,然后再模仿创新这个我认为也已经达到一种阶段了,现在可能更多的是集成,当然我们最终要深化到原始创新,加强原始独创的能力,核心技术。这是我认为第一个就是在三大创新能够提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叫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或者创新的协同,这是第一个我认为比较亮点的地方。

第二个比较亮点的地方就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就是讲我们现在的面临一个问题是就是我们要形成一批世界性的、跨国经营的企业,世界水平的这种企业,也就是讲进入500强,这么一些企业,而且是有世界竞争力,不仅现在的销售速度、规模、还有我们的资产比重,我们很多,这种堆起来显得大不强,不行,我们认为所以国家现在提出叫实施知识财权战略,

西方就是叫我们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但是我们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这种产生技术,我们的许多企业要变成有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在世界领先的这样一些企业,所以这也是一个创新驱动的一个重要的焦点问题,就是知识产权创新,这里面就是强调原始和集成创新这一块,这种能力。

所以我讲原始创新特别是单一某些技术方面的创新,我们在高科技行业所以做的一些,但是我们很难达到在数量在这种水平下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我们的集成创新这方面我们可以做,像环保行业,环保行业世界上做的比较好,德国的斯奈德电器做的很好,但是我看它是一个集成,就是形成一种模式。像中国的这种地产发展,现在商业地产形成一个万达模式,如果更多的显示一种对要素的组合集成,就是我形成模式可复制,然后也形成很大的规模优势和技术某种特色的竞争力,我认为这是知识产权战略更多的侧重于原始和集成创新这么一个结合。

第三个就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一块内容相对比较多一点,为什么多一点?因为结构问题实际上现在中国经济结构问题不过就是四大结构,一个是需求结构,一个是产业结构,一个是区域结构,一个是所谓的城市化,城市化的比重就是一个结构,这是发展经济学有一条关于结构问题,结构就是四个大问题,这四个大问题你都要有一个说法,都有一个重点,我们整个了所谓结构问题就是解决四个结构问题,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镇化。

最重要的我的理解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挑战最重要的是两点,这两点我认为就是现在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第一个就是消费不足,就是我们怎么样在这种出口增长乏力、投资增长应该说是受到很大限制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提高消费率,怎么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我认为这是个很重要的一个,这里面当然有很多的需要做的,就是城镇化实际上也可以释放出消费需求,这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工作,我们中国潜力很大,包括怎么提高旅游业的消费,公共服务消费,各种养老的消费,这种我们还有民生的都是服务业,主要是服务业,这追服务业的发展在消费里面的作用是很大的。就是我们认为需求结构我们是一个核心,就是提高消费率。

第二个结构调整里面就是城镇化,城镇化就是这里面对应的推进城镇化对应的就是大家知道有一段话叫做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就是农民工的市民化,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工的市民化,就是你把他变成一个完全的市民,人的城市化,所以我们叫做新型城市化,是解决人的问题,这里面有许多大量的投入,我们要给他建房子,保障房,我们要相对公共服务,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的全覆盖,这个提到所以我们

认为城镇化的核心是解决农民工的市民化,这里面已经鲜明的提出来,就是讲推动城镇化的发展我们就可以释放出我们的消费需求,包括相应的投资需求。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需求方面的结构的调整,需求实际上主要包括这两块消费需求和城镇化,我们认为这是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由此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产业结构升级当然我们也需要另外的一些政策,另外的政策就是我们自主创新、产业调整升级、淘汰落后这方面我们都取得相应的政策,所以中国经济未来几年肯定还处在调整期,这样的调整期应该是通过市场发挥作用,优化产业的一个好的时期,这是我们讲的结构调整这一块。

第四个方面就是发展的重点方面就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这方面我们看了一下跟十七大跟过去十六大甚至前期的中央的一些提法,一些重点我们来看基本上保持连贯性,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新的思路,或者是调整方面,但是有一条值得强调,就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里面除了讲农业农民收入这样的一些问题,农村的基础设施、生活条件改善这些东西都是很全面一个系统的我刚才讲叫新农村建设,但是这里面强调一个就是农民转变为市民,就是农民工,就是农业土地问题面临这个改革征地制度,征地制度改革第一次提出来,就是实际上它是为了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就是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让他们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这是一个。第二个应该说是促进城市化,完全城市化,人的城市化,就是扩大消费,我想这是最重要的作用。

最后他提出了一个加快完善这是个目标了,新型关系,就是前面都没有讲关系,所以这里面就是难写,他没有办法,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有办法把它写到前面所谓讲的目标上的五个新,一个总新,四个小新,缺一个新就是这一块。它是怎么说的呢?就是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分配,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是一个总的一个目标,强调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就是工业和城市、城镇化城市带动的,这是我们讲的第四个动力,就是城乡一体化这么一个一元发展、二元发展,整合一元发展动力的构造。

最后一点就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我们读过以后我们感觉到这一次关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确实比过去我们的一些提法上有所升华,特别是这里面更有一个国际背景,就是面对全球化发展的一个新的特点,就是我们提出了更加面向世界,更加主动,更加积极这么一个开放战略,所以我想这是在开放型经济这方面,就是讲我们的开放不是过去那样的招商引资,搞优惠政策,可能更加要体现积极主动,我们要吸收我们要招商引资那种好的,那种质量高的,我们同时要走出去,就是形成互利共赢多元平衡高效安全的开放型体系,对,还要强调安全问题,质量要求,安全,而且我们还要走出去,发挥我们更大的影响,世界市场

我们要两个市场,过去是从资源这个角度我们利用两个市场,以后我们要输出更多的高质量的产品,占领世界市场,形成一种影响力,我认为这是开放型经济这种新动力方面它是第一个,就是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体现了这样一些方面。

第二个方面就是关于这方面的创新开放模式,这个开放模式到底是怎么样的构成?就是我们想既然是模式方式那就是我们更加强调两个方面,一个是均衡,一个是质量和效益。就是强调我们的水平和档次,无外乎这两方面,当然我们讲同时我们还要防范金融风险,国际金融风险,就是我们的投资,我们的走出去,我们要寻求一种安全,这是这种安全的效益。所以创新开放模式在这里面胡锦涛总书记的十八大的报告里面就提出这么几个点,我觉得也是一个对过去的一个综合,就是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就是进口我们还是需要的,有时候为了改变贸易平衡我们需要增加进口,特别是我们的技术,高科技的进口,特别是甚至包括一些军事设备方面的,西方对我们的一种封锁,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进口的机会。

这里强调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然后加快走出去步伐,这块因为我觉得现在周边的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确实在2012年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所以这次特别强调统筹双边、多变、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这个恐怕我认为这是创新发展模式可能是一个焦点,就是我们强调这种对周边当然对世界其他地区也一样,但是强调更多的是区域合作,提高地域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就是中国要实现一个多元化,多元化的一种长效的,长期的前面讲的互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这么一个开放型经济。这样我们的开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开放的体制更加有效,我们的经济发展在国际在市场上得到的机会就会更多。

所以我想今天利用一个半小时时间把十八大报告里面关于经济发展这一块的内容给大家做这么一些解析,不对之处,不当的一些分析,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形成较大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途径措施 从总体来看,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人均国民收入已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特别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过多年的实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建立,并且正在日益完善,它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更强的推动作用。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城乡居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 中国目前取得的经济成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邓小平特别了不起的地方,是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放在一起。这就说明他对世界局势有一个基本判断,这个判断就是,一个民族国家要发展,离不开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包括经济事务和政治事务。所以中国政府一直对全球化持积极态度,一直坚持对外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应该说政府是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中国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大赢家之一,如果没有国际贸易和出口,中国的很多增长都将是不可能的。似乎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对国际体系采取的战略都还是防御性的战略,如保护主权,使自己免受伤害,等等。但是,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角色似乎不得不发生真正的改变,这样它才会对全球公共品供给和全球秩序作出贡献。 在过去较长时期,出口导向和扩大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而消费需求一直保持着不温不火的角色。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形成较大冲击。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 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则在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普通老百姓收入的提高,不仅会扩大消费需求,有助于消费升级,而且也会逐步提高产品消费的环保意识,这恰恰为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2009年政府主导投资的投资乘数作用小,为世人所诟病,主要是因为多数投资带动的仍是过剩行业的发展。而这些过剩行业并无扩大投资的需要,所以投资的乘数作用小。如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得到有效落实,居民收入增加将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投资乘数作用必然扩大。 除此以外,还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具体工作:

学习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读本心得体会

学习《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形成共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不断探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路子。通过参加《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干部现代产业知识培训学习。 一、加强学习是广大干部更新观念,紧跟形势,与时俱进的有效途径。 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省大规模培训干部动员大会上指出: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贯彻中央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精神,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部署我省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加强学习,自觉学习,努力转变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本领,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知识基础,提供智力保障。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时代的浪潮正扑面而来,学习能力日益成为生存力之根,创新力之源,竞争力之本。我们每个人只有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把习惯于传统发展模式的干部队伍培训成适应科学发展模式的干部队伍,真正实现发展理念、发展路径的革命性变革。这是摆在每一位干部面前的重大抉择,选择了学习就选择了进步,放弃学习就放弃了明天。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广东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广东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举

足轻重的地位”,要求广东“坚持不懈,先行一步,真正打好转变发展方式这场硬仗”,要“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和体现,二者都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它们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存的统一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涉及生产力的发展、也涉及生产关系的发展;不仅包括经济数量增长、也包括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包括社会财富的增长,还包括社会财富分配的公正合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这一切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也体现规划纲要赋予广东的历历史使命。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抓住国际金融危机给予的“洗牌”良机,也是广东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亦是先富起来的广东人享受发展成果、让经济发展为人服务的必然选择。 三、学习现代产业知识,不仅是一次知识更新,更是一次科学发展理念的再武装和科学发展能力的大提升。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已经成为各国与全球高端竞争、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国际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必

如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如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检验改革理论与方案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是改革实践 近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增长业绩:经济规模大幅度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国家财力与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广大民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些,无疑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但是,也应该承认,由于改革的不平衡性、信息的不对称性、改革方案的不成熟、不完整性等方面的因素,经济体制改革也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金融资源还不能按照市场化的规则加以配置;政府主导经济的力量不断增大,政企关系、政资、政事关系还未理顺;“改革尚未过大关”,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由于一些改革措施不配套、操作不规范、缺乏约束性、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一些改革措施没有造成资源在市场化中合理流动与重组,反而导致行政权力介入市场,助长了剥夺消费者利益的短期行为,造成不少民众对改革的怨言、不满、恐慌、抵触情绪,甚至在一定范围内恶化了改革环境。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可以得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成功,局部失误”的结论。成功的经济体制改革,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带来行业的有序增长,促进了民众利益的增加;而失误较多的经济体制改革,都或多或少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能实现行业的持久性发展,一些领域的改革甚至损害了广大民众的基本利益。 分领域看,改革的成效差别较大。总体而言,利益链条较短的行业改革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利益链条较长的行业改革问题较多;增量改革成功率高,而存量改革矛盾较多;行政权力干预较少的领域改革的成功率高,而行政权力介入较多的领域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较多。 某些领域的改革成为组织者“改价增费”、“革你利我”的自利性行为。这种现象,在房地产行业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房地产行业,组织者既包括地方政府,还包括开发商。由于从土地征用到出让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利益,政府部门存在着压低征用价格和提高出让价格以便最大化财政收入的冲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还表明一个地方房地产行业在经济总量中贡献的增加、开发商利润的增加和税收贡献的增加。在以GDP和财政收入为追求方向的状况下,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在推高房地产价格方面存在着一致性的利益取向。人们看到,一些城市尽管在房地产价格上从来不考虑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基本需求,但在统计中将外来务工人员及家属作为人口总基数,以证明本地人均住房面积并不多,说明供求关系仍处于卖方市场;一些城市尽管房地产价格远远超过居民收入的承受能力,但政府部门依然强调房地产并不热、没有泡沫,具有投资价值;在一些重点区域重点城市,政府官员甚至或明或暗地发表与宏观调控政策不一致的言论,为本已失衡的房地产市场推波助澜。 但是,价格不断抬高的房地产业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楼盘的价格上涨虽然表现为GDP数量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和企业利润增加,但并没有带来国民财富的实质性提高,表现出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典型特征;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增加了购房者的经济负担,对购房者的其他消费需求产生挤出效应,制约了以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实现,并造成政府、房地产商与广大居民利益的严重对立,也使许多消费者购买能力降低甚至出现群体抵制购房的趋势;房地产价格上涨、空置率上升,造成资金沉淀突出、市场投机严重、市场风险不断加大,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由易而难、由外围向核心推进,利益冲突、利益摩擦在不断增加,改革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改革中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趋于复杂化,也更需要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牢固树立与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式与方向看,既要以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来保障社会公平,维护企业的自由竞争与公平竞争权,防止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经济现象发生,并形成扶贫、扶弱的社会救济与社会援助制度,要在改革中充分保障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经济利益,使改革成果为广大民众所共享。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

浅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浅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论文关键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规律 [论文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党对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全面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要实现“四个转变”。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这是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对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 1.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这种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虽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是以耗竭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为沉重代价的,造成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全面、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一定程度上就是简单地把增长当做发展。“增长方式”主要是就增长资源、劳动、资本等投入而言的。而发展方式则不仅包括了经济效益的提高、资源消耗的降低,也包含了经济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等。所以,用“发展方式”替代“增长方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反映了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要求。内外需结构不平衡,国内需求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及体制机制不健全,是转变增长方式提出多年而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根本原因。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必然会成为发达国家或跨国公司最便宜的“加工工厂”或“生产车间”。这就必然带来投资、工业和出口的快速增长,而这些又必然带动消耗高、排放多的投资品生产的扩张及其投资扩张。加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工业和出口的快速增长又必然主要依靠附加值底而占地多、消耗多、排放多的生产方式来实现。因此,单纯转变增长方式很难收到预期效果,必须从本源上抓好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抓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用“发展方式”替代“增长方式”,对解决深层次矛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3.全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不断提高收入水平,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也包括获得清洁的水、清新的空气、绿色的空间、惬意的环境等。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一些地区不顾自然规律竭泽而渔式地开发,导致生态系统整体退化,水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加剧,越来越多的区域已不适宜人类生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确定更全面体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方针。因此,实现经济又好有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是我们党的发展观,是从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高度出发,总结我党执政经验和汲取世界各国发展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的有意成果,而得出的科学理论。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考试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 第一章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 一、单选题 1、(),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a.1987年 b.1988年 c.1989年 d.1990年 2、在下列能源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是()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核能 3、我国不少地区降水出现增加趋势,以()增加值最大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4、从()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2000年 5、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拥有量的() a.1/2 b.1/3 c.1/4 d.1/5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气候系统的是() a.大气圈 b.水圈 c.冰雪圈 d.岩石圈 2、从地域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

a.西北 b.华北 c.东北 d.东南 3、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a.砍伐林木 b.开垦林地 c.空气污染 d.采集薪材 4、酸雨发生并产生危害的条件有() a.气候异常 b.发生区域有高度的经济活动水平 c.缺少中和酸性污染物的物质 d.森林减少 5、下列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柴薪 b. 煤 c.石油 d.天然气 三、判断题 1、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 2、气候不同于天气() 3、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则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应是18°C() 4、燃烧煤所产生的主要是一氧化碳() 5、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 第二章“低碳经济”:一种文明的转型 一、单选题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已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这也意味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期。这一经济发展阶段,是一个国家加快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战略起点。在这个起点上,如果战略和政策都能把握得非常适当,我国经济就可以迅速起飞,如韩国、新加坡等国。相反,这一阶段也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动较为剧烈、各种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重大机遇一旦不能把握好,一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会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经济增长出现停滞,如一些拉美国家。因此,在这个关键的起飞时刻,必须认真分析我国经济当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只是一个提法变化的问题,而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问题,是破解世界性难题问题。根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在推进经济发展时,我们强调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在推进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里,在经历了快速增长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后,历史性的必然要求推进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使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备,意义更为重大和深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更丰富更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有计划的快速推进。

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要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新的涵义。从新世纪新阶段开始,发展将是一个“四位一体”的现代发展体系:一是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二是社会发展,包括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研等),以及社会组织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等;四是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包括人自身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自身素质以及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参与等。我们应把握发展的崭新内涵,突破传统的狭隘的发展思维,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以新的涵义。 最后,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变成全党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使其融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过程。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心得体会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同时对金融知识、现代服务业基础、沙河玻璃行业现状以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对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宣传好、实践好有着良好的指导意义!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世界经济格局快速调整,技术创新一日千里,新兴产业方兴未艾,物价的上涨,股票的大跌,雷曼的破产,通用的合并,以前的公司巨头恍惚在一夕之间就破产或是兼并。忽然间在感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以后的事情呢。现在经济的发展其实就是以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为代价,经济发展的快,资源也就消耗的快,环境也就污染的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所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迫在眉睫。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调三个转变、两个重

点。三个转变: 1、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由主要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两个重点: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由经济大国发展为经济强国,进一步积极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引导创新技术产业化大发展。二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问题,推动国民经济不断优化升级,才能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城关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此,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及管理水平,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全面提升经济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全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经验,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九五”计划的建议中,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之一,强调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向结构优化、规模经济、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要效益。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步,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并且由于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党的十七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 下面就我的家乡就我的家乡甘肃省而言,甘肃省是一个资源丰富、生态脆弱、产业结构偏重、少数民族比例较大、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西北省份,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既是甘肃两千六百多万人民的迫切要求,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期望。如何从甘肃实际出发,走出西部省份赶超东部并与世界接轨的发展道路,是甘肃省上下探索的核心问题。循环经济是对发达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晶,是有效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和环境约束矛盾的经济发展模式,使经济增长在保持适度规模和速度的前提下,实现物质消耗减量化并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从根本意义上讲,循环经济解决的是发展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经济发展如何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问题,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实现形式,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具体体现。甘肃省通过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认识,认真分析了省情,把发展循环经济确立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衡量经济发展得好不好,要看是否具有高的质量和好的效益。一是看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还是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如果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增长、低质量的增长,不是好的经济发展。二是看经济增长是否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基础上。如果伴随着经济增长不能同时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增长只能是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重复,经济效益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这样的经济发展不是好的发展。甘肃虽然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资源利用率低、发展效益不高、部分

专题九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专题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30年改革开放,工业化和城镇化突飞猛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短缺,资源能源消耗急剧增长,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施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及当代发展与未来发展的重大关系;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而节能减排被视为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一项迫切任务,这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体现,也表明了中国对国际社会所承诺承担的重大责任。在高考备考中这一关系人类长远发展的课题是我们永远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点击时政·学会获取解读信息】 1.中共中央政治局2008年4月28日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胡锦涛主持并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深刻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大力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不断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发展新局面。 2.2008年12月8日至10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 3.2009年1月5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长谢旭人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等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1月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温家宝强调,要把加快组织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与当前扩内需、保增长结合起来,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 5.2009年1月4日,温家宝在科技领导小组会讲话指出,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许多困难,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剧,使我国的外部需求急剧减少,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6.2009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常委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的通报。会议在强调成绩的同时,清醒地看到了我国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指出,我们始终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不断发现和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摘要: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工作提出8点意见。. 关键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 abstract: this paper to speed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hange, is thoroughly appl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of important goals and strategic measures, china is the economic social development faces important and pressing the realistic subject. to speed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hange the key work puts forward opinions at 8. . keywords: to speed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hange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涉及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改革与创新,又涉及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的更新与调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在扩大内需中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通过

高考政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答题模版

2019年高考政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答题模 版 2019年高考政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答题模版 一、【高考政治】经济生活 ⒈转变发展方式的经济原因。 ①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的。 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③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④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 ⑤有利于提高自助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⑥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⒉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提高自助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义新农村。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能力。 ⑤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⑥调整内外需结构,逐步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倒经济增长新局面。

⒊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原因。 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增加居民消费有利于促进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 ②是社义生产目的和社义本质要求的体现,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倒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当前我国外需不足,需要扩大内需。 ⒋经济生活分析如何扩大内需,让人民放心消费?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增加居民收入。 ③发挥财政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④保障社会公平,完善一个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基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两个举措(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以及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⑤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⑥扩大就业。 ⑦企业要诚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 ⑧劳动者树立正确消费观。 二、【高考政治】政治生活 ⒈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人大角度分析应如何履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 2011-3-17 19:28 提问者:276183555|浏览次数:7562次 2011-3-18 18:47 最佳答案 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 经济发展方针,是指由政党和国家规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指导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它是经济路线的贯彻落实,是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指导策略、指导原则和指导方针.有时战略和方针也可以连在一起使用,称其为战略方针。方针与路线、政策相联结,战略和策略相对应。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恢复性发展、创业性发展、模仿性发展、曲折性发展、快速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这样一个长期、艰难和顺序的发展过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指导、调整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方针和战略正确,经济就顺利、健康发展,方针和战略错误,经济发展就遭受损失、停滞或走弯路。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必须符合基本国情,必须顺应民意,必须与时俱进。同时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还必须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可操作性和简洁性。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 就世界历史来说,在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初期技术水平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来提高产量。当工业化进入一定阶段、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明显受到资源供给约束时,就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一种客观规律。所以,在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本质上蕴涵了人与自然对立的理念。近代欧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进、货币向资本的转化,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日益凸显。这一时期,西方学术界和公众认同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发展离不开人对自然的统治和奴役。有工业主义精神之父之称的圣西门曾明确指出,工业革命的本质在于“把人力作用于物”。由此,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判断社会的进步主要依据经济指标的量度,它意味着向自然界索取的多少,机器转动次数的多少,烟囱冒烟有多长,产品的利润有多高。这种单一的、片面的增长方式,直接导致了大规模投资、大规模生产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富悬殊、社会不稳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严重后果开始逐渐显现。而平民教育、社会福利、医疗保健、环境改善、社会公平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考试答案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考试答案 注意:题目顺序可能会有不同,请注意核对!为杜绝试卷答案的完全一致性,本群只提供考核通过基本分60分的标准答案,未提供答案的题目请自行答题。 ? 1.近年来,以( C )为主体的全球投资贸易新格局正在形成。(单选题3分) o A.TTIP o B.TPP o C.自由贸易协定 o D.世界贸易组织 ? 2.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机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单选题3分) o A.物质基础比较雄厚 o B.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o C.国内需求潜力巨大 o D.全面深化改革增添新动力 ? 3.下列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D )。(单选题3分) o A.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但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 o B.重化工业比重不断上升,但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o C.服务业发展有所加快,但依然滞后 o D.产业布局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但区域产业差异性过大 ?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加快形成“五个更多”的新经济发展方式,下列对“五个更多”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单选题3分) o A.更多地依靠外需特别是出口贸易拉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o B. 更多地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

o C.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o D.更多地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推动发展的重点放到“四个着力”上,对“四个着力”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D )。(单选题3分) o A.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活力 o B.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 o C.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体系 o D.着力培育封闭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 6.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是( D )。(单选题3分) o A.建立自贸区 o B.改革开放 o C.出口 o D.投资、消费 ?7.要推动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破除( D )。(单选题3分) o A.农村传统风俗习惯 o B.现有行政区划 o C.户籍制度 o D.城乡二元体制 ?8.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D )。(单选题3分) o A.全面从严治党 o B.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o C.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o D.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020年(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战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壹是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加快“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地方主体税种建设,逐步建立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收体系,引导地方政府由重视工业项目向重视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方面转移。二是完善资源环境税费制度,进壹步提高资源税费和扩大征收范围,调整资源税征收方式。三是改革出口退税机制,降低或取消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今年经济工作重点要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壹起来,于发展中促转变,于转变中谋发展。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力争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引爆点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环保技术。要积极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抓紧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资源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带动转变。 实施结构调整战略。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为目标,积极稳步推进城镇化,将农民转变为市民是新的消费源泉。努力促进经济增长由壹、二、三次产业协调推动。积极促进产业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第壹产业由薄弱转为稳固;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第二产业由大变强;和城镇化结合,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为老年人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一是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加快“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地方主体税种建设,逐步建立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收体系,引导地方政府由重视工业项目向重视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方面转移。二是完善资源环境税费制度,进一步提高资源税费和扩大征收范围,调整资源税征收方式。三是改革出口退税机制,降低或取消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今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力争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引爆点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环保技术。要积极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抓紧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资源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带动转变。 实施结构调整战略。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为目标,积极稳步推进城镇化,将农民转变为市民是新的消费源泉。努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一、二、三次产业协调推动。积极促进产业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第一产业由薄弱转为稳固;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第二产业由大变强;与城镇化结合,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和部门,促进第三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依照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对各区域进行分类指导。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国家扶持机制。鼓励区域之间开展各类合作,鼓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技术、资本和产业。科学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等的政策支持。 实施环境友好发展战略。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为主要切入点,形成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作为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禁止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强化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低碳技术、智能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实施内外需均衡发展战略。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提高投资效益的同时,努力稳定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积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低价位、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强廉住房、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消费、就业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小企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民间资本投入。要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出口结构,继续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出口过快增长,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从强化制度入手 尽快形成相应体制

2016年3月25日国发〔2016〕21号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 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发〔2016〕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3月25日(本文有删减) 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

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现就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紧推动有利于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的体制创新,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着力抓好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推动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更加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矫正要素配置扭曲,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企业家精神,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针对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点,围绕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结构性矛盾凸显、风险隐患增多等突出困难和问题加大改革力度,促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word版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全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 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 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 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 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我们党 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发展规律基础上确定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 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一、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 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比较 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 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方针以来,我国虽然已在这方面取得不少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 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更加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 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两个字的改动,寓意深远,意义重大,针对性和 指导性更强,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第一,更 好地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这种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加。我国 目前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全面、不可持续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就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