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1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1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1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1

名词

?固体物质,mg/l p2

–总固体——指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TS=DS+SS

–溶解固形物(D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

–悬浮固体(SS)——滤渣脱水烘干后的固体

–挥发性固体(VS)——将固体在600度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量

–固定性固体(FS)——灼烧残渣

?有机物

–生化需氧量——水中有机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氧量,常用BOD5表示, mg/l

–化学需氧量(COD/COD cr/COD Mn)——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化剂量。mg/l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C→CO2、H→H2O、N→NO、S→SO2)全部被氧化时的需氧量。

?油类污染物

–石油类、动植物脂类,mg/l

1)油类污染物有石油类和动植物油脂两种。(工业含油污水大多为大多为或其组

分,含动植物油的污水主要产生于人的生活过程和食品工业)

具体危害参书P4

(影响水生生物生长,降低水体资源价值,降低水体自净能力等?酚类污染物,mg/l

酚类化合物是有毒有害污染物

水体受酚类化合物污染后影响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抑制水中微生物的生长。

?植物营养元素(污水中的N、P,mg/l)

污水中的氮、磷为植物营养元素,从农作物生长角度看,植物营养元素是宝贵的养

分,但过多的氮。磷进入天然水体会致富营养化。

水体中氮、磷含量的高低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密切关系

具体污染演化参书P5

PH值——主要指示水样的酸碱性。<7 酸,>7碱。一般要求处理后污水的PH在6~9之间PH发生变化,可杀死或抑制水体生物生长,妨碍水体自净,还可腐蚀船舶。

细菌总数(P6)——水中细菌总数反映了水体受细菌污染的程度,可作为评价水质清洁程度和考核水净化效果的指标,一般细菌总数越多,表示病原菌存在的可能性越大。细菌总数不能说明污染来源,必须结合大肠菌群数来判断水道污染来源和安全程度。

?大肠菌群(P7)——大肠菌群的值可表明水样被粪便污染的程度,间接表明有肠道病菌存在的可能性。

?硝化和反硝化(P86)

1)硝化: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

酸盐的过程

2)反硝化:在缺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

原为氮气的过程

?吸磷与放磷

?在厌氧-好氧或厌氧-缺氧交替运行的系统中,利用聚磷微生物具有厌氧释磷及好氧(缺氧)超量吸磷的特性,使好氧或缺氧段中混合液磷浓度大量降低,最终通过排放含有大量富磷污泥而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目的。具体参书P87

?高程布置p408

高程设计的任务是对各单元处理构筑物与辅助设施等相对高程作竖向布置;通过计算确定各单元处理构筑物和泵站的高程,各单元处理构筑物之间连接管渠的高程和各部位的水面高程,使污水能够沿处理流程在构筑物之间通畅地流动

高程布置要求:

1、尽量采用重力流,减少提升,以降低电耗,方便运行。一般污水进厂一次提升,

中间不提升。

2、应选择距离最长、水头损失最大的流程进行水力计算,并应留有余地,以免因水

头不够发生涌水,影响运行。

3、水力计算是,一般以近期流量(水泵最大流量)作为设计流量;涉及远期流量的

管渠和设施,应按远期设计流量进行计算

4、注意污水流程与污泥流程间的配合,尽量减少污泥处理流程的提升,污水处理设

施排除的废水应能自流入集水井或调节池。

5、污水处理厂出水管渠高程,应使最后一个处理构筑物的出水能自流排水,不受水

体顶托。

?厂址选择p403

污水厂的厂址与总体规划、城市排水系统的走向、布置、处理后污水的出路密切相关,必须在城镇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专业规划的指导下进行,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反复论证后确定。

应遵循以下原则:

1、处理厂应选在城镇水体下游,污水处理厂后出水排入河段,应对上下游水源影响

最小。若由于特殊原因,处理厂不能设在城镇水体下游,其出水口应设在城镇水体下游。

2、处理后出水考虑回用时,厂址应与用户靠近,减少回用输送管道,但厂址也应与

受纳水体靠近,以利安全排放。

3、厂址选择要便于污泥处理和处置。

4、厂址一般应位于城镇夏季主风向的下风侧,并与城镇、工厂厂区、生活区及农村

居民点之间,按环境评价及其他相关要求,保持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5、厂址应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土质、地基承载力和地下水位等因素,可为

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和节省造价提供有利条件。

6、我国耕田少、人口多,选厂址时应尽量少拆迁、少占农田和不占良田,使污水厂

工程易于实施。

7、应考虑远期发展的可能性,应根据城镇总体发展规划,满足将来扩建需要。

8、厂区地形不应受洪涝灾害影响,不应设在雨季易受水淹低洼处。靠近水体的处理

厂,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镇防洪标准,有良好的排水条件。

9、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有利于缩短污水厂建造周期和污水厂的日常管

理。

10、如有可能,选择在有适当坡度的位置,以利于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减少土方

工程量。

?氧垂曲线-溶解氧沿程变化曲线(P9)——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溶解氧逐渐被消

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称氧垂曲线。

?污水排入前DO很高

?污水排土有机物分解作用耗氧,耗氧速率大于大气复氧速率,DO下降?从0点流经2.5d,降至最低点,此点称临界点(最大氧亏点),耗氧速率等于复氧速率

?临界点后,耗氧速率小于抚养速率,DO回升

?恢复到近于污水注入前状态

?清洁水区污染恶化区,恢复区,恢复后清洁水区

?污水出路(P10)——排放水体,工农业利用,地下水回灌

污水最终出路是返回到自然水体或经过深度处理后再生利用

?污泥的出路(P371)

污泥最终处置有综合利用、湿式氧化、焚烧、与城市垃圾一起填埋

?生物滤池的表面水力负荷、有机负荷率(P209)

1)水力负荷以滤池面积计算为表面水力负荷 m3/(m2·d),每平方米

表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污水体积数

2)有机负荷率:单位体积滤料(或池子)单位时间内所能去除的有机物

?容积负荷(P233)

?生物滤池负荷以有机物或特定污染物质来计算,一般污水以BOD5为准,负荷的单位为kgBOD5/(m3·d)

?水力停留时间

?指待处理污水在反应器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污水与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应时间

?有效水深,m

?CODcr、BOD5去除率,%

?污泥负荷率

有机物与微生物之比称污泥负荷率(F:M)。它影响过程的代谢深度和污泥的沉降性能,也影响运行的稳定性和基建费用。污泥负荷率低些,过程的运行比较容易,处理效率比较稳定,剩余污泥量比较少,但基本建设和运行费用一般要高些。普通活性污泥法的负荷率常在0.15~0.3公斤BOD5/公斤污泥之间。高负荷率活性污泥法采用1以上,回流污泥量和空气量可以大大减少,节省费用,但是BOD5去除率降低到60~70%,因此也称为变型活性污泥法。

?挂膜——培养生物膜

?回流比及其计算(p184)

?利用污水厂的出水,或生物滤池出水稀释进水的做法称回流,回流水量与进水量的比叫回流比

?活性污泥(p101)

?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微生物群体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

?污泥膨胀

?污泥结构极度松散,体积增大、上浮,难于沉降分离影响出水水质的现象

?污泥体积指数SVI(P103)

?表示污泥沉降性能的参数。污泥指数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沉降性能

?泥龄

?曝气池中微生物细胞的平均停留时间

?

污水处理方法

?所学的各种单元处理技术(方法)的目的(作用或去除的对象)

第一章

格栅:截留污水中较粗大漂浮物和悬浮物,如:纤维、碎皮、毛发、果皮、蔬菜、木片、布条、塑料制品等,防止堵塞和缠绕水泵机组、曝气器、管道阀门、处理构筑物配水设施、进出水口,减少后续处理产生的浮渣。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沉淀池:沉淀池一般是在生化前或生化后泥水分离的构筑物,多为分离颗粒较细的污泥。在生化之前的称为初沉池,沉淀的污泥无机成分较多,污泥含水率相对于二沉池污泥低些。位于生化之后的沉淀池一般称为二沉池,多为有机污泥,污泥含水率较高。

沉砂池:去除污水中泥沙、煤渣等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隔油池:一、除去浮油,防止在管道中结垢而减少管道的过水短面。二、初步厌氧处理,降低出水COD

气浮池:一种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分离方法,常用于对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细小颗粒的分离

第二章

活性污泥法: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料,进行代谢和繁殖,才降低了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同时通过污泥絮体的生物絮凝和吸附,可去除污水中的呈悬浮或胶体状态的其他物质。

第三章

生物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固定膜法,是土壤自净过程的人工化和强化,主要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第四章

稳定塘: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稳定塘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维护和维修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

第五章

厌氧生物处理: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又称厌氧消化第六章

吸附法:指利用多孔性固体物质吸附废水中某种或几种污染物,以回收或去除某些物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

离子交换法:主要吸附以离子态存在的物质,进行等当量离子交换。在废水处理中,主要用于回收和去除废水中金属离子,对于净化放射性废水及有机废水也有应用。

膜分离法:利用特殊的薄膜对液体中的某些成分进行选择性透过而达到去处污染物的方法

?去除污染物的原理(机理)

第一章

格栅:空隙宽度可根据清除污物的方式和水泵的要求来设定

沉淀池: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上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分离。

初沉池:去除悬浮固体

二沉池:沉淀分离活性污泥或去除生物膜法中脱落的生物膜

沉砂池:以重力分离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控制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或旋流速度,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

隔油池:按油类物质的密度一般都比水小,按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将其分为可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其中可浮油和分散油粒径较大,可以依靠油水比重差从水中分离。废水从池的一端流入,以较小的流速流经池体,在流动过程中,密度小于水的油粒上升至水面,水从池的另一端流出。在池体上部设置集油管,收集浮油并将其导出池外。乳化油不能直接静沉去除,需先破乳,将其转化为可浮油才能去除。溶解油在水中呈溶解状态,不能用隔油池去除。

气浮池:向废水(已加入絮凝剂)中通入空气并使其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无数微气泡附着于絮凝剂颗粒上,使颗粒整体相对于密度小于1,根据浮力原理使其迅速浮至水面,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第二章

活性污泥法: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料,进行代谢和繁殖,才降低了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同时通过污泥絮体的生物絮凝和吸附,可去除污水中的呈悬浮或胶体状态的其他物质。

第三章

生物膜法: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气层的好气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气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第四章

稳定塘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量,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形成人工生态系统,在太阳能(日光辐射提供能量)作为初始能量的推动下,通过稳定塘中多条食物链的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转化,将进入塘中污水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最后不仅去除了污染物,而且以水生植物和水产、水禽的形式作为资源回收,净化的污水也可作为再生资源予以回收再用,使污水处理与利用结合起来,实现污水处理资源化。

第五章

厌氧生物处理:高分子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阶段、发酵(或酸化)阶段、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第六章

吸附法:吸附是一种界面现象,发生在两个相的界面上。固体表面分子或原子因受力不均衡而具有剩余表面能。当某些物质碰撞固体表面时,受到这些不平衡力的吸引而停留在固体表面。

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树脂利用氢离子交换阳离子,而以氢氧根离子交换阴离子;

以包含磺酸根的苯乙烯和二乙烯苯制成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会以氢离子交换碰到的各种阳离子(例如Na+、Ca2+、Al3+)。同样的,以包含季铵盐的苯乙烯制成的阴离子交换树脂会以氢氧根离子交换碰到的各种阴离子(如Cl-)。从阳离子交换树脂释出的氢离子与从阴离子交换树脂释出的氢氧根离子相结合后生成纯水。

膜分离法: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能将离子或分子或某些微粒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用膜分离溶液时,使溶质通过膜的方法称为渗析,使溶剂通过膜的方法称为渗透。

?基本流程

沉淀池:进水——停留——出水(排泥)

沉砂池:进水——停留——出水(排砂)隔油池:进水——集油——出水

活性污泥法:

生物膜法:

稳定塘

厌氧生物处理

吸附法

离子交换法

膜分离法:

?重要构筑物或设备

格栅:粗、中、细格栅

沉淀池:平流式:进水挡板刮泥装置挡渣板出水堰

竖流式:进水管中心管反射板排泥管出水槽

辐流式:穿孔挡板中心管刮泥机排泥管进水管出水槽出水管沉砂池:平流式:闸槽排沙管

曝气式:空气管挡板

钟式:压缩空气输送管排砂管电动机涡轮驱动装置砂提升管转盘与叶片

隔油池:平流式:刮油刮泥机集油管排泥管配水槽排泥阀

斜板:布水板集油管博文斜板

自动:集油口可调堰板密封受压板蒸汽管斜板

气浮法:电解气浮法:整流栅电极组分离室集水孔沉淀排泥管刮渣机水位调

节器

分散空气气浮法:高速旋转混合器驱动装置

溶解空气气浮法:真空气浮法:流量调节器曝气器脱气井环形出水槽

刮渣板集渣槽池底刮泥板出渣室

活性污泥法:粗格栅——细格栅——初次沉淀池——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排放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产生的污泥——浓缩池——压滤机房

生物膜法: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

稳定塘: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和曝气塘;深度处理塘、强化塘、储存塘和综合生物塘

厌氧生物处理:化粪池、双层沉淀池、普通消化池、厌氧解除系统、厌氧生物滤池、厌氧生物转盘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厌氧流化床反应器

吸附法:固定床、流动床、移动床

离子交换法:无阀滤池阳床脱碳塔阴床混床废水池酸、碱贮槽和计量泵及混合器

膜分离法:超过滤器、渗透器、渗析器、电渗析器或淡化器

?重要的影响因素

格栅:水流量

沉淀池:温度PH 冲击负荷水流量BOD

沉砂池:含砂量水流量温度PH BOD

隔油池:油的存在形式水流量温度PH BOD

气浮池:温度

活性污泥法:BOD 水温PH DO 营养平衡有毒物质

生物膜法:水力负荷,载体表面结构和性质,生物膜量及其活性,废水水质、温度、pH、溶解氧、营养平衡、有毒有害物质浓度

稳定塘:温度、光照、混合、营养物质、有毒物质、蒸发量和降雨量等。

厌氧生物处理:PH 温度

吸附法:表比面积、孔结构、表面化学性质

离子交换法:柱温;柱长径比;进料量;进料浓度;洗脱速度;洗脱液pH;交换柱配体的极性强弱;树脂交联度;树脂粒径

膜分离法:PH、溶液浓度、

?重要的运行控制参数

格栅:①栅距②过栅流速③污水过栅水头损失

沉淀池:①停留时间:不少于30分钟 ②投加混凝剂:一般要求2-4小时测定一次原水的浊度、pH 值、水温、碱度,然后确定投加量 ③及时排泥:初沉池排泥静水头不小于1.5M (水),生物膜法的二沉池不应小于1.2M ,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不应小于0.9M

沉砂池:①控制污水在池中的旋流速度和旋转圈数 ②排砂间隔时间太长会堵卡排砂管和刮砂机械,而排砂间隔时间太短又会使排砂数量增大、含水率提高,从而增加后续处理的难度

隔油池:平流式:表面负荷:1.2m 3/(㎡·h ),停留时间:1.5~2.0h 斜板式: 上升速度:0.2mm/s , 表面水力负荷为0.6~0.8m 3/(㎡·h ),停留时间:≦30 min

气浮池: 活性污泥法:污泥龄;水力停留时间;污泥负荷;污泥负荷与SVI 的关系;污泥负荷 对需氧量的影响;污泥回流比;活性污泥的生物相;有机污染物的讲解 与活性污泥的增长;曝气量;PH ;适当投加氮磷化合物和化学药剂 生物膜法:控制好进水量、浓度、温度及所需投加的营养

吸附法:温度、PH 、接触时间、吸附剂再生和溶液的组成及浓度

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器的出力、运行流速、交换剂层高度H 、交换剂层与原水水质关系、交换剂层阻力、反洗树脂膨胀率、离子交换器的运行周期T 、离子交换剂工作交换容量Eo

膜分离法:进水量、膜压力、反洗周期、反洗时间

问答或简答题

? 沉淀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P27

按沉淀理论分有自由沉降、絮凝沉降、拥挤沉降和压缩沉降四种 自由沉降——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

絮凝沉降—— 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拥挤沉降——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 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压缩沉降——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 自由沉淀及其理论基础——颗粒沉速u S p29

2

181d g u L

s s ??-?=μ

ρρ

?颗粒的最小沉降速度uo=qv/A

?沉淀池的表面负荷率q =qv/A

?沉淀池的工作原理(p31)

?理想沉淀池的四个区域(进口、沉淀、出口、污泥)

?理想沉淀池的四个假设

1)沉淀区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水流速度均相同,水平流速为v;

2)悬浮颗粒在沉淀区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为u;

3)在沉淀池的进口区域,水流中的悬浮颗粒均匀分布在整个过水断面

上;

4)颗粒一经沉到池底,即认为已被去除。

?格栅的作用(P14)——去除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悬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

?格栅设置(位置)(P14)——格栅由一组(或多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倾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或进水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以拦截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及杂质。

?沉砂池的作用(P34)——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沉砂池的工作原理(P34)——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

?沉淀池的三种型式(按水流方向分)(p42)——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

?沉淀池的五个组成部分(P43)

1)进水区、出水区的功能是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平稳,以提高沉淀

效率。

2)沉淀区是沉淀进行的主要场所。

3)贮泥区贮存、浓缩与排放污泥。

4)缓冲区避免水流带走沉在池底的污泥。

?提高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有效途径(P56)

1)在沉淀区增设斜板

2)对污水进行曝气搅动

3)回流部分活性污泥

?斜流式沉淀池工作原理(浅池沉降理论)(P54)——斜流式沉淀池是根据浅池理论,把沉淀池水平分成n层,就可以把处理能力提高n倍,为了解决排泥问题,把水平隔板改为倾角为α的斜板或斜管。

?有效水深、沉淀时间与表面水力负荷P54

?浮上法工作原理(去除水中悬浮颗粒的技术原理)——将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通入水中,使微小气泡与在水中悬浮的颗粒粘附,形成水-气-颗粒三相混合体系,颗粒粘附上气泡后,密度小于水即上浮水面,从水中分离,形成浮渣层。

?微生物呼吸的类型——好氧,厌氧

?厌氧处理方法(P85)

?——在没有分子氧或化合态的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

?厌氧降解的四个阶段

?好氧处理方法(P84)——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包

括兼性微生物,但主要是好氧细菌)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有哪些p90

?——微生物的营养、温度、PH、溶解氧、有毒物质

?混凝剂能使胶体脱稳的三方面作用P292

1)压缩双电层作用

2)吸附架桥作用

3)网捕作用

?常见混凝剂P293

1)无机盐类混凝剂

2)高分子混凝剂

?微生物呼吸作用的本质(P83)——呼吸作用的本质是生物体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厌氧降解经历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哪些阶段?

?活性污泥对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过程可划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在时间上有什么特点P104

1)吸附阶段

2)稳定阶段

?土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定义(P258)——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和对污染物的综合净化功能处理城市污水及某些类型的工业废水,使水质得到根本的改善。同时通过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促进绿色植物生长并使其增产,实现废水资源化与无公害化的常年性生态系统工程。

?土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净化机理(P258)

1)土壤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组成,各项之间相互作用,彼此联系而形成的一

个复杂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土壤胶体和和土壤微生物是土壤能够容纳、缓冲和分解多种污染物的关键因素。

2)BOD的去除:过滤、吸附和生物氧化作用

3)SS的去除:过滤、吸附、沉淀和截留作用

4)病原体的去除:吸附、干燥、辐射、过滤、生物性吞噬

5)氮的去除:铵化、硝化、反硝化、微生物同化和植物吸收

6)磷的去除:吸附作用、化学沉淀、微生物同化和植物吸收

7)油的去除:挥发和土壤微生物降解作用

8)金属的去除:吸附、沉淀、阳离子交换和结合等作用

9)痕量有机物的去除:挥发、光解和生物降解(不同处理方法的机理有差别)

?

?土地污水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类型P261——慢速渗滤系统、快速渗滤系统、地表漫流系统、湿地处理系统、地下渗滤处理系统

?生物膜法去除有机物的基本原理、基本流程图

?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为H2O、CO2、NH3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气一般来自大气。

?

?各种生物膜法的重要设施、设备

1)生物转盘

2)生物流化床

3)生物接触氧化池

4)生物滤池——间歇生物滤池、普通(单层)生物滤池、塔式(多

层)生物滤池

?稳定塘的工作原理和类型

1)好氧塘

2)兼性塘

3)厌氧塘

4)曝气塘

5)深度处理塘

?活性污泥、及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P103

?活性污泥去除有机物的去除的两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P104

?活性污泥法中最重要的几种运行方式。P190

1)传统推流式

2)渐减曝气法

3)阶段曝气法

4)高负荷曝气法

5)延时曝气法

6)吸附再生法

7)完全混合法

8)深层曝气法

9)纯氧曝气法

10)克劳斯法

11)吸附-生物讲解工艺(AB法)

12)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

13)氧化沟

14)循环活性污泥工艺(CAST/CASS)

?影响活性污泥法运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179

1)水力负荷

2)有机负荷

3)微生物浓度

4)曝气时间

5)污泥泥龄

6)氧传递速率

7)回流污泥浓度

8)污泥回流比

9)曝气池的构造

10)pH和碱度

11)溶解氧浓度

12)污泥膨胀及其控制

?曝气设备的作用P127——充氧、混合

?除磷脱氮、重要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P159

1)A2/O 工艺

2)改良Bardenphop工艺

3)UCT及改良UCT工艺

4)SBR工艺

?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的影响因素P164

1)环境因素:温度、pH、DO

2)工艺因素:污泥泥龄、各反应区的水力停留时间、二沉池的沉淀效果

3)污水成份:污水中易降解有机物浓度,BOD5与N、P的比值

?活性炭吸附

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氧化、催化氧化和还原等性能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水处理方法

?沉淀法

?利用水中悬浮物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实验部分

?1、静置沉降试验——沉降特性曲线

–沉淀时间与沉淀效率关系曲线

–颗粒沉速与沉淀效率关系曲线

?2、絮凝和成层沉淀

–加深对混凝原理的理解

–加药量与混凝效果

?3、废水可生化处理性

–废水的可生化性

? 4. 活性炭吸附

–吸附原理

综合运用分析

?镇安净水厂、东鄱污水处理厂

–处理规模

–污水处理工艺方法、工艺流程及流程简介{描述或说明,包括重要设施(构筑物、设备)的数量)}

–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方法和流程 实例:SBR 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之一

流程说明(描述)

? 格栅井:设置机械格栅,用于拦截大漂浮物。每列格栅井的进、出口各设一个电动

闸门。栅渣由螺旋输送机送至栅渣处理间进行压实处理后,栅渣运走处置。

? 集水井:用于调节污水水量,池内设置潜水提升泵,将污水送至污水处理厂内曝气

沉砂池。

? 曝气沉砂池:用于分离污水中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浮渣、浮油。池内设置空气扩

散装置。

? SBR 反应池:用于去除污水中溶解态的有机污染物及无机营养物。池内设置曝气供

氧系统,池体出水端设置滗水器。剩余污泥泵送入浓缩池。

流程说明(描述)

? 污泥浓缩池:用于浓缩生物处理系统剩余污泥,减小污泥容积,以提高污泥脱水系

统的工作效率。池内设置污泥搅拌浓缩机。

? 污泥脱水间:用于剩余污泥的脱水干化处理,以便于剩余污泥的运输处置。内设污

泥脱水机、絮凝投药设备。

? 接触消毒池:用于杀灭污水中的病原体。消毒剂由加氯间提供。 ? 加氯间:消毒剂的存储、配制、投加。 二、镇安污水处理厂

镇安污水处理厂是佛山市禅城区的首座污水处理厂,位于禅城区东面的环市镇镇安村东侧。该厂规划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量35万吨,工程计划分四期实施,主要收集禅城区东部和东南部片区及南海区石肯片区约32.86平方公里的城市污水,服务人口约39万。现已投入运营的一、二期工程日处理污水总量达20万吨。

镇安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于1995年12月投产,二期工程于2004年7月28日正式动工,2005年8月投产。一期工程采用A/O 工艺,二期工程采用改良型A/A/O 工艺。一、二期工程占地20公顷。三期规模5万吨/日,是佛山市首个世行贷款动工项目,已于2009年3月

干砂运走

缩池污泥脱水间

26日动工,现已进入建设阶段,预计2010年6月完工。

镇安污水处理厂的一期污水由厂外的石角和华远泵站输送到厂内,经细格栅隔渣和沉砂后,进入生化池的厌氧段和好氧段,再流入沉淀池,出水经液氯接触消毒后排入佛山水道,处理工程中所产生的剩余污泥经浓缩压滤后外运填埋,脱泥含水率达到80%左右。其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镇安厂工艺流程图:

镇安污水处理厂的二期污水由厂外的文华泵站输送到厂内和镇安涌自流到厂内。经粗格栅隔渣、污水提升泵提升到细格栅隔渣和沉砂后,进入生化池的厌氧段、缺氧段和好氧段进行生化反应,再流入沉淀池静沉出水,出水经消毒池进行液氯消毒后排入佛山水道。

一、二期生产的运作采用中央控制式,由计算机系统控制全厂的生产,各关键工艺流程中装有在线仪表,并在各主要构筑物上安装闭路电视监测系统。此外,

说明: 送风流程 污泥流程

污水流程

镇安污水处理厂所有排污口按规范化进行设置,并设置了标志牌。出水口安装

了在线监测系统,并与市、区环保部门联网,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从

多年来的运行效果看,一、二期工艺具有节省电耗、抗冲击负荷强,出水稳定

和管理方便等优点。出水水质稳定,全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

准》(GB18918-2002)的二级标准,甚至部分优于一级B标准。

三、东鄱污水处理厂

东鄱污水处理厂是佛山市禅城区第二座污水处理厂,位于佛山市禅城区朗沙路东鄱罗埠村北。该厂规划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量30万吨,工程计划分三期实施,主要收集禅城区南北涌以东、九江基以南、永安路以西、季华三路以北约31.8平方公里的城市混合污水,近期服务人口约17万,远期服务人口约25万。现已投入运营的一、二期工程日处理污水总量达20万吨。

东鄱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于2002年9月投产,二期工程于2008年1月投产,均采用UNITANK工艺。一、二期工程占地7.05公顷。

东鄱污水处理厂于2004年11月被广东省市政工程协会评为“市政优良样板工程”、同年12月被中国市政工程协会评为“全国先进城市污水处理厂”、2005年1月被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评为“广东省环保优秀示范工程”。

东鄱厂工艺流程图:

空气

剩余污泥

垃圾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 (2)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课后作业标准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1 1、试说明沉淀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讨论各类型的联系和区别。 答: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联系和区别: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压缩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依次增大,颗粒间的相互影响也依次加强。 2、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和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 答: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它构造简单,工作稳定,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由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旋转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曝气沉砂池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分离等作用。 3、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上浮)的基本规律,影响沉降或上浮的因素是什么?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 1、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2、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3、污水的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 4、沉淀法: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已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5、气浮法:气浮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分离方法,常用于对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细小颗粒的分离。 6、污水生物处理:污水生物处理是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7、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8、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9、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它包括Ma、Me、及Mi三者,不包括污泥中无机物质。P-102 10、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P-103 11、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P-103 12、污泥泥龄:是指曝气池中微生物细胞的平均停留时间。对于有回流的活性污泥法,污泥泥龄就是曝气池全池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以天计)。(网上搜索的) 13、吸附: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某些成分被富集的过程成为吸附。 14、好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好氧呼吸。 15、缺氧呼吸: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缺氧呼吸。 16、同化作用: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一部分氮(氨氮或有机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从污水中去除的过程,称为同化作用。 17、生物膜法(P190):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污水得到净化。18、物理净化(P7):物理净化是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19、化学净化(P-7):是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20、生物净化(P-7):是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二、填空 1、污水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 2、表示污水化学性质的污染指标:可分为有机指标(生化需氧量(BOD) 、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C)、油类污染物、酚类污染物、表面活性剂、有机碱、有机农药、苯类化合物)和无机指标( PH、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有毒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 3、水体自净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4、根据地域,污水排放标准分为哪些? 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分为国家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 5、沉淀类型 6-404

水污染控制工程讲义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一章 概述 1.1 生物处理的目的和重要性 废水生物处理的目的:1) 絮凝和去除废水中不可自然沉淀的胶体状固体物; 2) 稳定和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3) 去除营养元素氮和磷。 废水生物处理的重要性:1)城市污水中约有60%以上的有机物只有用生物法去除才最经济;2)废水中氮的去除一般来说只有依靠生物法;3)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有90%以上是生物处理法;4)大多数工业废水处理厂也是以生物法为主体的。 微生物在废水生物处理中主要有三个作用:1)去除有机物(以COD 或BOD 5表 示),去除其它无机营养元素如N 、P 等;2)絮凝沉淀和降解胶体状固体物;3)稳定有机物。 微生物代谢过程简介: 微生物代谢所需要的几个基本要素:能源;碳源;无机营养元素——N 、P 、S 、K 、C a 、M g 等;有时还需要一些特殊的有机营养物(也称生长因子,如维生素、生物素等) 废水生物处理中涉及的微生物代谢过程主要有:化能异养型代谢;化能自养型代谢;光合异养型代谢;光合自养型代谢。 生物处理中的重要微生物 ①细菌:细菌——包括了真细菌(eubacteria )和古细菌(archaebacteria );——是废水生物处理工程中最主要的微生物;根据需氧情况不同:好氧细菌、兼性细菌和厌氧细菌;根据能源碳源利用情况的不同:光合细菌——光能自养菌、光能异养菌;非光合细菌——化能自养菌、化能异养菌;根据生长温度的不同:低温菌(-10oC ~15 oC )、中温菌(15 oC ~45 oC )和高温菌(>45 oC ) ②真菌:真菌的三个主要特点:1)能在低温和低pH 值的条件生长;2)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的要求较低(是一般细菌的1/2);3)能降解纤维素。真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处理某些特殊工业废水;2)固体废弃物的堆肥处理 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原生动物主要以细菌为食;其种属和数量随处理出水的水质而变化,可作为指示生物。后生动物以原生动物为食;也可作为指示生物。 1.2 生物处理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地位 有机物在废水中的存在形式及其主要去除方法:颗粒状有机物(>1μm ):可以采用机械沉淀法进行去除的颗粒物;胶体状有机物(1nm ~100nm ):不能采用机械沉淀法进行去除的较小的有机颗粒物;溶解性有机物(<1nm ):以分散的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的有机物 有机物 微生物 新的细胞物质 CO 2、H 2O 生物残渣 内源呼吸 分解 合成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习题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 的联系及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及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及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及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水体自净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氧垂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特点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 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而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6.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各标准的使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又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题总结

1.试说明沉淀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讨论各类型的联系和区别。 答: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联系和区别: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压缩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依次增大,颗粒间的相互影响也依次加强。 2.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和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答: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它构造简单,工作稳定,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由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旋转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曝气沉砂池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分离等作用。 3.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上浮)的基本规律,影响沉降或上浮的因素是什么? 基本原理: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基本规律:静水中悬浮颗粒开始沉降(或上浮)时,会受到重力、浮力、摩擦力的作用。刚开始沉降(或上浮)时,因受重力作用产生加速运动,经过很短的时间后,颗粒的重力与水对其产生的阻力平衡时, 颗粒即等速下沉。 影响因素:颗粒密度,水流速度,池的表面积。 4.加压溶气气浮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几种基本流程与溶气方式,各有何特点? 答:加压溶气气浮法的基本原理:空气在加压条件下溶解,常压下使过饱和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释放出来。 基本流程及特点:全加压溶气流程,特点是将全部入流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再经减压释放装置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部分加压溶气流程:将部分入流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再经减压释放装置进入气浮池,其它部分直接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流程:将部分清液进行回流加压,入流水则直接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 5.废水处理中,气浮法与沉淀法相比,各有何优缺点? 答:气浮法:能够分离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者小于水的细小颗粒,适用于活性污泥絮体不易沉淀或易于产生膨胀的情况,但是产生微细气泡需要能量,经济成本较高。沉淀法:

水污染控制工程讲义+笔记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参考资料(水污染控制工程)

目录 目录 (1) 专题一污水水质与污水出路 (2) 专题二污水的物理处理(1) (7) 专题三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13) 专题四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理 (22) 专题五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活性污泥法 (26) 专题六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29) 专题七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 (36) 专题八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39)

专题一污水水质与污水出路 污水水质 国际通用三大类指标: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生物性指标 水质分析指标 物理性指标 温度:工业废水常引起水体热污染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加速耗氧反应,最终导致水体缺氧或水质恶化色度:感官性指标,水的色度来源于金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嗅和味:感官性指标,水的异臭来源于还原性硫和氮的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氯气等污染物质固体物质:溶解物质 悬浮固体物质挥发性物质 固定性物质 水和污水中固体成分的内部相关性 水和污水中杂质颗粒分布 化学性指标有机物 生化需氧量(BOD)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在一定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20℃,5d)。 反映了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量主要污染特性(以mg/L为单位)。 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污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只指第一阶段有机物生物氧化所需的氧量,全部生物氧化需要20~100d完成。 实际中,常以5d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称5日生化需氧量(BOD5);通常以20℃为测定的标准温度。 讨论:①任何日BOD与第一阶段BOD(L0)的关系 生化研究试验表明,生化反应的速度决定于微生物和有机物的含量,至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只要满足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就可以,在反应初期,微生物的数量是增加的,但到一定时间后,微生物的量就受到有机物含量的限制而达到最大值,此时反应速度受到有机物含量的限制,即有机物的降解速度和该时刻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成正比,由于有机物可以用生化需氧量表示,所以水中的耗氧速率和该时刻的生化需氧量成正比 d(L0-L t)/dt=KL t dL t/dt=-KL t 式中: L0、L t─分别表示开始、t时刻水中剩余的第一阶段的BOD K─反应速率常数,d-1 积分得:任何时刻水中剩余的BOD为Lt=L0 e -Kt 从而求得经t时间反应消耗的溶解氧BODt为: BODt=L0-L t=L0(1-e-Kt)=L0(1-10-kt) (k =K /2.303) (经验表明:20℃时,k=0.1 日-1,若t=5天,则 BOD5=0.68L0)系 ②反应速度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 利用阿累尼乌斯经验公式可求得: K(t)=k(20)θ(T-20) 式中:K(t)─20℃时反应速率常数,d-1 k(20)─T℃时反应速率常数,d-1 θ──温度系数(经验:在10--30℃时,θ=1.047) ③第一阶段BOD(L0)与温度的关系

水污染控制工程重点复习题-浙江海洋学院

《水污染控制工程》重点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污水得到净化。 2、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3、生物脱氮 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 2和N x O 气体的过程。其中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反应过程。(PPT 版) 含氮化合物经过氨化、硝化、反硝化后,转变为氮气而被除去的过程。(课本版) 4、泥龄 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又称污泥龄,是指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用的时间,在工程上,就是指反应系统内微生物总量与每日排出的剩余微生物量的比值。以θC 表示,单位为d 。 5、污泥比阻 单位质量干滤饼的过滤阻力m/kg ,比阻抗值越大的污泥,越难过滤,其脱水性能也差。 6、水体自净 河流的自净作用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7、废水生物处理 定义1:利用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及转化功能,以废水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被降解、转化,废水得以净化。 定义2:污水的生物处理是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个体微小、代谢营养 多样、适应能力强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的处理方法。 (课本上有两种定义,自己选择哈!) 8、BOD 5 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20℃,5d )。 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课本版) 9、破乳 破坏液滴界面上的稳定薄膜,使油、水得以分离。 10、有机负荷(N S ) 污泥负荷率是指单位质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BOD5量,kg BOD5/(kgMLVSS ·d )。 11、SVI 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静置30min 后,每克悬浮固体所占的体积(mL )称为污泥体积指数(SVI )。 12、毛细时间 其值等于污泥与滤纸接触时,在毛细管的作用下,水分在滤纸上渗透1cm 长度的时间,以秒计。 13、米氏方程 max S S max m S m S v v v K K ρρρρ= =++ 式中:v ——酶促反应速度;v max ——最大酶反应速度;ρS ——底物浓度; K m ——米氏常数。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污水有机物指标:①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 氧量。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 ②化学需氧量(COD或OC):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COD Mn或OC——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时,地 下水;COD Cr或COD——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地表水 ③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④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全部被氧化时,C全部变为二氧化碳, H 、N及S怎被氧化成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 总需氧量 COD>BOD TOD>TOC 2、水体自净:①物理净化: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 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②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 ③生物净化: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3、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五类水体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 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4、污水排放标准:①浓度标准:规定了排出口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其单位一般 为mg/L ②总量控制标准:是以与水环境质量标准相适应的水体环境容量为依据而 设定的 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5、格栅:①分为人工格栅和机械格栅:人工格栅倾角30°~60°,机械格栅(每日栅渣量> 0.2m3)倾角60°~90° ②设计参数:渠道宽度适当,过渠道水流速度一般0.4~0.9m/s,过栅流速 0.6~1.0m/s;格栅工作平台应高出设计水位0.5m 6、沉淀法: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运动,达到固液分离 的效果,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污水池里系统的预处理(沉砂池)②污水的初级处理(初沉池)③生物处理后 的固液分离(二沉池)④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污泥浓缩池) 7、沉淀类型:①自由沉淀:发生在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时的一种沉淀类型,直线下沉, 且颗粒物理性质不变(沉砂池) ②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但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 用,曲线下沉,且颗粒物速度质量性状等变(二沉池中间段) ③区域沉淀(成层沉淀、拥挤沉淀):高浓度悬浮颗粒的沉降过程(5000mg/L 以上)有明显泥水分离(二沉池下部和污泥重力浓缩池开始) ④压缩沉淀:高浓度悬浮颗粒的沉降过程中(二沉池污泥斗中、污泥重力浓 缩池)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题目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一般规律,对于性颗粒易与气泡粘附。 2、在常温、稀溶液中,离子交换树脂对Ca2+、Cr3+、Ba2+、Na+的离子交换势高低顺序依次为> > > 。在离子交换过程中,上述离子最先泄露的是。 3、反渗透膜是膜,反渗透的推动力是___,反渗透膜透过的物质是。 4、根据废水中可沉物的浓度和特性不同,沉淀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5、过滤机理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6、加Cl2消毒时,在水中起消毒作用的物质是。 7、测定废水的BOD时,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是。 8、稳定塘按塘内微生物类型、供氧方式和功能来分类,主要类型有、、 和。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为什么竖流式沉淀池常作为二沉池? 2、如何提高滤池的含污能力? 3、简述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4、简述SBR工艺的工作原理,并说明该工艺具有哪些特点。 5、简述UA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形成条件。 三、论述题(共36分) 1、在20℃时,亚硝化细菌的世代时间是多少天?为什么污泥龄太短的曝气池氨的硝化作用不完全。(8分) 2、如何通过废水的BOD5和COD判断废水的可生化性?某工业废水水质为COD 650mg/L,BOD5 52mg/L,问该工业废水是否适宜采用生化处理。(8分) 3、在电渗析操作过程中,工作电流密度超过极限电流密度会出现什么现象,如何消除?(8分) 4、某企业以废箱板为主要原料生产箱板纸,其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废水,主要

污染物为SS和COD,其水质为pH 7~8、COD900~1100mg/L、SS800~1100mg/L。请制定一废水处理工艺,使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pH 6.0~9.0;COD ≤100mg/L;SS ≤100mg/L,画出工艺流程简图,并说明各处理单元功能。(12分) 四、计算题(共14分) 1、某种生产废水中Fe3+浓度为2.0mg/L,要使Fe3+从水中沉淀析出,废水应维持多高的pH值?(K spFe(OH)3= 3.2×10-38) (4分) 2、有一工业废水,废水排放量为180m3/h,废水中悬浮物浓度较高,拟设计一座平流式沉淀池对其进行处理。沉淀池的设计参数为:停留时间1.5h、有效水深为3.0m、池宽为4.5m,请计算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和长度。(4分) 3、拟采用活性污泥法建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参数为:设计处理水量12000m3/d,进水BOD5为200 mg/L,出水BOD5为20 mg/L,MLSS为3000mg/L,污泥负荷率N S为0.18kg BOD5(去除量)/kgMLSS·d,污泥表现合成系数Yobs为0.36mg/mg。试求:(1)生化曝气池的有效容积;(2)曝气池的BOD5去除效率;(3)曝气池每日的剩余污泥排放量(kg干重)。(6分)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污水污染指标中, 体物质的分类 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溶解性固体(DS)+悬浮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 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 +固定性固体(FS); 600°C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最即为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 2BOD COD BOD5 TOC TOD 生化需氧量(BOD):水屮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 5日生花需氧量(BODJ:测定有机物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要20天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周期太长,故目前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最的标准时间 (BOD5=70?BOD2O) 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星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mg∕L)(用高猛酸钾作氧化剂测COD Mn/OC,用重珞酸钾作氧化剂测得 COD cι∕COD) 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3水体自净作用的定义和净化机制 定义: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流动中浓度I i l然降低的现象机制:(1)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 (2)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 (3)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4受到污水污染的河流,根据水体中BOm和Do曲线的关系,可以分为哪几个区域(氧垂曲线) U≡ _ 一河染带—斗-恢环 2 1 O 12 3456789 需水河流流卜时何/d m 1 -1 氣垂曲线示恵图 污染带:EOD5、DO均下降显苦阶段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习题讲解.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重点知识点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污水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 2、物理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异臭:S和N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氯气、总固体(溶解性固体DS、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固定性固体FS 3、有机物指标:BOD、COD、TOC、TOD (燃烧化学氧化反应) 4、无机物指标:PH (6-9)、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 5、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数、病毒 6、自净作用:物理、化学、生物 7、混合过程:竖向混合阶段、横向混合阶段、断面充分混合后阶段(POP下降) 8、根据BOD5与DO曲线,可以把该河划分为清洁水区、污染恶化区、恢复区、清洁水区 9、污水排放标准:浓度标准、总量控制标准、国家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 10、一级处理:主要去除 SS 、 COD 、 BOD 11、二级处理:去除有机物(90%) 12、三级处理:去除 N 、 P ,色度 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1、污水的物理处理法去除对象主要是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采用的主要方法有:筛滤截留法、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 2、格栅作用:截留污水中较粗大漂浮物和悬浮物 3、格栅设计的主要参数:确定栅条间隙宽度 4、按格栅形状,可分为平面格栅、曲面格栅 5、曲面格栅:固定曲面格栅、旋转鼓式格栅 6、清渣方式:人工清渣(过水面积不小于灌渠有效面积的2倍)机械清渣(1.2倍) 7、工业废水根据水质确定是否有沉砂池 8、水流适当流速:0.4-0.9 污水通过格栅:0.6-1 最大 1.2-1.4 9、在典型的污水处理厂中沉淀法可用于下列几个方面:污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污水的初级处理、生物处理后的固液分离、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 10、沉淀类型:自由沉淀(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活性污泥二沉池中间)、区域沉淀(悬浮颗粒浓度高,二沉池下部、重力浓缩开始) 、压缩沉淀(高浓度悬浮颗粒,污泥浓缩、重力浓缩) 11、斯托克斯公式u=(P 固-P gd2/18μ 12、水温上升,黏度减小、沉速增大 13、理想沉淀池:进口区、沉淀区、出口区、缓冲区、污泥区 14、沉淀池工作原理: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可沉降性能,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讲义(完整)演示教学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讲义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了解影响混凝沉淀的主要因素; 2.通过实验,确定给定所配水样的混凝剂最佳投药量; 3.认识几种混凝剂,掌握其配制方法。 实验原理: 水中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微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胶体的表面物质,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1、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Zeta电位,实现胶粒“脱稳”;2、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而达到颗粒的凝聚。 混凝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混合和反应是混凝工艺的两个阶段,投药是混凝工艺的前提,选者性能良好的药剂,创造适宜的化学和水利条件,是混凝的关键问题。 由于各种原水有很大差别,混凝效果不尽相同。混凝剂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投加量不足不可能有很好的混凝效果。同样,如果投加的混凝剂过多也未必能得到好的混凝效果。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 设备及用具: 1.定时变速六联搅拌机; 2.HS酸度计; 3.WG光电浊度仪; 4.1000 mL烧杯、洗耳球、移液管; 5.硫酸铝、氯化铁、蒸馏水; 6.水样。 注意事项: 1.在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矾花的形成、外观、大小、密实程度、沉降性能等; 2.因投药量少,所以要用洗瓶将加药管内的残余药液洗至水样杯内以免影响投药量的精确度; 3.吸取上清液时,要用相同条件吸取上清液,不要把沉下去的矾花搅带上来,以免影响测量效果。 步骤及纪录: 1.测定原水水温、浊度; 2.认真了解六联搅拌机的使用方法; 3.分别量取原水样600mL于六个1000mL烧杯中,置于搅拌机下; 4.选用一种混凝剂,用移液管分别量取不同量药液于搅拌机的加药试管中;

最新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教学内容

5.试述好氧塘、兼性塘和厌氧塘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 好氧塘是一类在有氧状态下净化污水的稳定塘。其净化有机物的基本原理是塘内存在着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共生系统。有阳光照射时,塘内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同时,由于风力的搅动,塘表面还存在自然复氧,二者使塘水呈好氧状态。塘内的好氧型异养细菌利用水中氧,通过好氧代谢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并合成本身的细胞质,其代谢产物CO2则是藻类光合作用的碳源。 兼性塘是指在上层有氧、下层无氧的条件下净化污水的稳定塘。其净化机理:兼性塘的好氧区对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机理与好氧塘基本相同。兼性区的塘水溶解氧较低,且时有时无。这里的微生物是异样型兼性细菌,它们既能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也能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以NO3-、CO32-作为电子受体进行无氧代谢。厌氧区没有溶解氧。可沉物质和死亡的藻类、菌类在形成污泥层,污泥层中的有机质由厌氧微生物对其进行厌氧分解。 兼性塘运行管理极为简便,较长的污水停留时间使它能经受污水水量、水质的较大波动而不至于严重影响出水质量。兼性塘常被用于处理小城镇的原污水以及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级沉淀处理后出水或二级生物处理后的出水。 厌氧塘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净化污水的稳定塘。其净化机理是:厌氧塘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是由两类厌氧菌通过产酸发酵和甲烷发酵两阶段完成的,即先由兼性厌氧产酸菌将复杂的有机物水解、转化为简单的有机物,再由专性厌氧菌将有机酸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当厌氧塘作为预处理工艺使用时,其优点是可以大大减少随后的兼性塘、好氧塘的容积,消除兼性塘夏季运行时经常出现的漂浮污泥层的问题,并使随后的处理塘中不致形成大量导致糖最终淤积的污泥层。 38.画出生物同步脱氮除磷的工艺流程,并说明各处理构筑物的功能作用? 答:其工艺流程为: 回流系统 进水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二沉池出水 回流系统 称为A-A-O系统 厌氧:反硝化氨化释放磷;第一缺氧:脱氮;第一好氧:去除BOD、硝化、吸收磷;第二缺氧:反硝化、脱氮;第二好氧:吸收磷,去除BOD。 34.污泥处理的一般工艺如何?污泥浓缩的作用是什么? 答:污泥处理的一般工艺如下:污泥浓缩污泥消化脱水和干燥污泥利用 污泥浓缩的作用在于去除污泥中大量的水分,缩小污泥体积,以利于后继处理,减小厌氧消化池的容积,降低消化耗药量和耗热量等。 35.污泥浓缩有哪些方法,并加以比较? 答:浓缩污泥可以用重力浓缩法,也可以用气浮浓缩法和离心浓缩法、重力浓缩法主要构筑物为重力浓缩池,设备构造简单,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气浮浓缩主要设施为气浮池和压缩空气系统,设备较多,操作较复杂,运行费用较高,但气浮污泥含水率一般低于重力浓缩污泥。离心浓缩则可将污泥含水率降到80%~85%,大大缩小了污泥体积,但相比之下电耗较大。 33.试比较厌氧法与好氧法处理的优缺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 污水污染指标中,固体物质的分类 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溶解性固体(DS)+悬浮固体(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 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固定性固体(FS);600℃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量即为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 2 BOD COD BOD5 TOC TOD 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 5日生化需氧量(BOD5):测定有机物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要20天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周期太长,故目前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BOD5=70%BOD20) 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mg/L) (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测得COD Mn/OC,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测得COD Cr/COD) 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3 水体自净作用的定义和净化机制 定义: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机制:(1)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 (2)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 (3)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4 受到污水污染的河流,根据水体中BOD5和DO曲线的关系,可以分为哪几个区域(氧垂曲线)

水污染控制工程学习资料1

第一章绪论 一1.水资源与水循环 70%被水覆盖;我国水资源总量全国6,人均水量1/4,排116位; (三)水的循环,自然循环,社会循环(人类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废水的分类:(1)生活污水(成分较稳定);(2)工业污水(生产污水,生产废水);(3)降水(雨雪) 二、污水水质 污水污染指标包括物理性质【感官温度、色度】、化学性质【一般水质指标(包括PH ,碱度等);有毒化学物质指标】和生物性质。 1污水的物理性质和污染指标:主要有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 1)固体物质 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固体(SS),在国家标准和规范中,又称悬浮物,用SS表示)。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千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很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休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量即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2)温度,色度(表色和真色),表色是由溶解物质+胶体+悬浮物质共同引起产生的颜色;真色是由溶解物质+胶体物质;液体过滤后测得真色。怎么测表色(直接测)真色(过滤) 2.污水的化学性质与污染指标 1.有机物 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组成较复杂,分别测定各类有机物的周期较长,工作量较大,通常在工程中必要性不大。有机物的主要危害是消耗水中溶解氧。因此,在工程中一般采用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或OC)、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等指标来反映水有有机物的含量。 (1)生化需氧量(BC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牛物降解的有机物量。生化需氧最愈高,表示水中耗氧有机污染物愈多.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污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只指第一阶段有机物生物液化所需的氧量.微生物的活动与温度有关,测定生化需氧量时以之20℃作为测定的标准温度、,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一般需20天左右才能基本完成第一阶段的分解氧化过程,即测定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20天时间,这在实际应用中周期太长,目前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璧的标准时间,简称5口生化需氧量。据试验研究,生活污水5日生化需氧量约为第一阶段生化需氧70%左右。(20℃下培养五天(只能完成70%)20天(完成95-99%)为什么不培养20天呢?因为20天是碳化和硝化过程的和,不能完全代表氧化过程。) (2)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斌化荆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化学需氧量愈高,也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愈多。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声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 Mn,或简称Oc。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 Cr重铬酸钾的氧化能力强于高锰酸钾,所测得的COD值是不同的,在污水处理中,通常采用重铬酸钾法。如果污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相对稳定。则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之间应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而言,重铬酸钾化学需氧量与第一阶段 5日生化需氧量(BOO)测试时间长,不能快速反映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可以采用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里的测定甲并寻求它们与BOD5的关系,实现快速测定。 总有机碳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一个综合参数:有机物中除含有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寒,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与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2011年3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类型 1. 名词解释 2. 选择题 3. 填空题 4. 简答题 5. 计算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 3分): 1.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可降 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 2.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3.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4.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靠 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5.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5min,沉下 的矾花所占mL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沉降比。 6.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使用 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称为~。 7.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并使 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10g/L,称为~。 8.总硬度:水中Ca2+、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9.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则 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 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11.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 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12.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 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而使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13.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胶粒,这个 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指吸附层边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