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天地君亲师牌位的意义和来历

最新天地君亲师牌位的意义和来历

最新天地君亲师牌位的意义和来历
最新天地君亲师牌位的意义和来历

天地君亲师牌位的意义和来历

气候寒冷了,一年又要过去,倒数着过年归家的日子,想那门前的槐树已经落叶,正屋的牌位还在供奉,人们总是在寄托,也总在为了寄托敬小慎微,一切都是为了圆满的相聚,一切都在说着愿岁月静好。在南方各地,正堂多摆放“天地君亲师”牌位,传统文化教育和提醒着做人的本分,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在潜意识里指导人们终极关怀所在。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形成是在东汉时期,作为整体正式出现是在北宋末年,至明朝中后期,民间崇奉“天地君亲师”广为风行,同时逢年过节的祭拜也开始普遍,清朝雍正帝时期,首次国家帝王层面确定了“天地君亲师”次序,到民国时期,我国西南、东南一带几乎家家供奉,没有条件做牌位的人家也会用红纸书写张贴正堂,但那时候把“君”字便成了“国”,即“天地国亲师”,现在仍能看到。其实我们看到“天地君亲师”牌位上,不光有这五个字,大多数情况下,会在右首写上“文昌天子”或“九天东厨司命”,而在左首写“某氏祖先”,横眉多会写“慎终追远”和“祖德流芳”等字,这才形成一个完整的牌位组合。“天地君亲师”牌位的来历,还有个关于明朝解缙拜寿小故事,解缙机智,被称为“文胆”,因看不惯当朝宰相的飞扬跋扈的作风,有一次想在宰相过寿时,惩治他一下,就和明成祖打赌,说

在宰相寿诞上要送他一件寿礼,要让宰相家世世代代膜拜。明成祖在宰相寿诞当天送了一个亲笔书写的“寿”字,有贴上金,宰相收到后就挂在了正堂,到了解缙来时,带来了一卷红纸,众人不解之时,解缙拿出笔,在红纸上书写了“天地君亲师”五个大字,随后又在右上首写上“九天司命”,而把宰相祖宗写在左下首。写好后拿给宰相,顿时宰相恼怒,竟然把自家祖宗即使不写在中间,也应该写在右上首,现在偏偏写在左下首,岂能不气,解缙这时候不慌不忙的向宰相问道:天生我,地载我,君管我,亲养我,师教我。请问宰相大人,难道你‘堂上宗祖’,能大于天地,高于君主么?更何况堂上宗祖同样是父母养的,老师教的,未必他们可以不尊重父母双亲?不敬重教诲自己的师长么?”一席话把宰相弄的哑口无言,皇帝和大臣也暗暗点头,认可解缙学识渊博。宰相仍不罢休,继续厉声质问,“我堂上宗祖,按照右为尊上之位的惯例,摆在右边总该是名正言顺的吧?为什么非要摆在左边呢? ”,解缙反问到“过年灶王爷的牌位上写着“一家之主”,请问这一家之主,应不应该享受尊上之位呢?灶神是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家家户户,无不供奉,难道还不如你一姓之宗祖么!”。听完解缙这样的讲解,连皇帝都坐不住了,于是在正堂换上了这“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并带领文武群臣一起参拜,这个牌位也没人再敢摘下,后来民间便也这样供奉了。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附一首:天生万物谁不敬

地满乾坤载厚德堂上二老常行孝尊师重教当爱国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常识积累: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常识积累: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太阳历范畴。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立春: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北时为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对应十二地支寅月,月建寅为一年之首。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气候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

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清明: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生长旺盛。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小满: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二十四节气雨水的由来与含义

二十四节气雨水的由来与含义 下面一起来看看雨水节气的由来与含义介绍吧,希望对你有帮助!雨水节气的由来与含义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 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雨水有两层含义,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雨水节气的特点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气温的升高。 这时的大气环流处于调整阶段,全国各地的气候特点,总的趋势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温暖过渡。 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 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 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 雨水节气的农事指南气候:雨水节气的到来预示着冬季干冷天气

即将结束,气温回升,湿度增大,雨水增多,雨水节名符其实。 实际上,我县二月下雪的几率比一月份还要高。 农事:雨水节气,大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是最需要肥料,最怕水的时期,有“尺麦怕寸水之说,要抓好“力保面积,看苗施肥,清沟排水的田间管理。 冬暖常常孕育着春寒,雨水节气正值冬末初春的过渡季节,冷暖多变,油菜、大小麦易受低温冻害,要采取培土施肥等防冻措施。 ⒊继续做好保花保果工作。 ⒋雨水后播种萝卜,宜选择生长期短、耐寒性强、春化要求比较严格、抽薹迟,不易空心的品种进行栽培,如白玉春、春白2号等。 二果树农事概要⒈柑橘雨水完成修剪和施重肥。 喷药消灭越冬病害虫,可喷0.8~1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5%机油乳剂100倍+40%速扑杀800-1000倍(机油乳剂宜在回暖后使用),若选用先喷机油乳剂,待萌芽前再喷石硫合剂。 特早品种土施速效氮为主的催芽肥,施肥量以树龄大小和产量多少而定。 对有树脂病的树干,及时刮除病部,并用波尔多液或新鲜牛粪和黏土的混合物涂布伤口。 继续做好道路、沟渠的整修疏理。 ⒉杨梅及时施好芽前肥。 以草木灰(钾肥)为主,搭配磷肥和氮肥,施肥量:大树一般每株施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和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和含义 众所周知,我国是长江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国家,自古至今,我国有着农业大国的身份。不少务农人员都会对天气、季节等因素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我国劳动人民凭借着其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勤劳智慧在几千年的农业生产中总结出一套天气季节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体系经验,俗称二十四节气,并编成了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主要是反映了不同时节、季节的主要天气变化,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以及四立就简单明了的反映了季节的更替时间,以及细分的大小暑、大小雪就反映了较为具体的天热阴冷,而惊蛰、清明等就反映了生物随着季节天气的变化。每个节气的含义如下: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雨连连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农事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农事

————————————————————————————————作者:————————————————————————————————日期: ?

二十四节气及农事 江苏省泗阳县李口中学沈正中 (仅供参考) 春 孟春 立春2月3~5日雨水2月18~20日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这个节气,表示着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天气将逐渐回暖,广阔的大地将呈现一片万象更新的景象,也标明一年的农事活动的开始。俗话说:“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雨水这个节气,表示气候逐渐回暖,雨量开始增多,结束了冬天少雨的现象。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仲春 惊蛰3月5~7日春分3月20~21日 惊蛰:惊蛰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春意渐浓,气温升高,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

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这个节气,表示春季日夜千分的意思。在春分这一天,全球各地昼夜都各为十二小时。 此后,白天逐渐增长,夜间逐渐缩短。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季春 清明4月4~6日谷雨4月19~21日 清明:清明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本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此时气候清爽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能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谷雨这个节气,表示降雨量逐渐增多,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所谓“雨生百谷”就是这个意思。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夏 孟夏 立夏5月5~7日小满5月20~22

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后半的“春夏秋冬”

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实际是四始八中。它们是界定四季的。可是四季又是什么意思呢?夏季不是热天吗?,冬季不是冷天吗?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吗? 这个问题提得确实有道理。难道古人给四季定歪了吗?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 原来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射,但人们感觉到的冷和热却是原因很复杂的,太阳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比如一个大房子两头有两个门,冬天从左端门端进一盆火,慢慢向右门移动,最后从右端门端出去。您说是不是当这盆火移到中央的时候房子里的温度最高?肯定您说不是,是火移到偏右门时温度最高。原因是火向空气散热是需要

二十四节气的说明-二十四节气的含义【详细解说】

二十四节气的说明|二十四节气的含义【详 细解说】 二十四节气的说明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

24 节气的含义及来历!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实际是四始八中。它们是界定四季的。可是四季又是什么意思呢?夏季不是热天吗?,冬季不是冷天吗?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吗? 这个问题提得确实有道理。难道古人给四季定歪了吗?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 原来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射,但人们感觉到的冷和热却是原因很复杂的,太阳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比如一个大房子两头有两个门,冬天从左端门端进一盆火,慢慢向右门移动,最后从右端门端出去。您说是不是当这盆火移到中央的时候房子里的温度最高?肯定

24节气含义

24节气的含义及来历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实际是四始八中。它们是界定四季的。可是四季又是什么意思呢?夏季不是热天吗?,冬季不是冷天吗?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这夏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起源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

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实际是四始八中。它们是界定四季的。可是四季又是什么意思呢?夏季不是热天吗?,冬季不是冷天吗?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吗?这个问题提得确实有道理。难道古人给四季定歪了吗?深入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 原来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射,但人们感觉到的冷和热却是原因很复杂的,太阳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比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来历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来历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

二十四节气由来及故事

二十四节气由来及故事 立春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的立春前,当人们准备热热闹闹迎接立春时,不料,瘟疫四起,使得所有人都传染上了一种说不出的疾病。这种病很怪,那模样真像喝醉了酒似的,个个都是头重脚轻,连抬抬手的力气也没有。 立春前一天,一个老道打扮的人来到了一个村庄。他见村庄里静得听不到鸡鸣狗叫,更不见有人走动,觉得奇怪万分。他来到了村边的一户人家敲门,道人连呼几声没人应,后来他看到一个中年人,连忙上前打听,中年人抬了一下眼皮,合着眼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全村人都得了一种像我这样的病。” 道人一连闯了几家,情形都是一样。道人也莫名其妙。于是,他来到村东头的一棵古树下,面南盘坐,挑起单掌,合眼静坐,口中念念有词。原来,他向南海的观世音菩萨祈求医治瘟疫的方法。约摸过了三个时辰,道人长嘘一口,猛然站起来,飞快地跑回观院,抡镐便刨,他刨出一袋贮藏的萝卜,又飞快地跑到了村庄。这时候,已是第二天大清早了,道人从村中一家找到一只芦花大公鸡,拔下几根鸡毛,扎在了地上。 道人合眼祈告着,脑海中又出现了静坐时与观音菩萨对话的场面:观音菩萨告诉他,等地气通时,让乡人百姓每人啃吃几口萝卜,瘟疫便可自动解开。过了约莫有一袋烟的功夫,扎在地上的鸡毛突然动了起来,道人惊喜万分,他喊着:“地气通了,地气通了。”奔向了村庄的每家每户,让人们啃吃萝卜。结果,还真灵验,人们吃了萝卜之后,全都好了。 人们纷纷给道人跪下,谢他的救命之恩。道人说:“大伙请起,别谢我,应该感谢观音菩萨。不过,大伙现在应该去救别人。我的观院里还有许多萝卜,大伙带着快去邻近村庄救人吧!”乡人听后,带着萝卜奔向了十里八村。 瘟疫解了,人们又过上了平静安乐的生活。但是人们不会忘记那位道人,更不会忘记让他们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的萝卜。从此,乡人便在立春这天啃吃几片萝卜,以求平安。“咬春”的习俗也就形成了,持续至今。 雨水 雨水节与春龙节密切相关。 民间把农历二月初二定为春龙节,认为这天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谚语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这天北方大部分地区,家家一大早就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便烧香上供。人们把这种仪式称为“引田龙”。家家户户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意为“挑龙头”“吃龙胆”。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阅读练习及答案

说明文阅读(共8分)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①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不仅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事、养生等多门学同于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 ②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中国古代先民们是如何测定节气的呢?这要从我们非常热悉的计时工具——“表”和“圭”说起。 ③表,最早诞生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表”。 ④“圭”本是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圭”。圭和表的结合,就构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量日影的圭表。 ⑤古人利用圭表观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叫“日长至”,又称“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和“秋分”。 ⑤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用今天的天文学来解释,地球轨道投影到太阳系模型上形成的坐标系,为黄道坐标系。黄

经,将这个坐标系的横轴,以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有二十四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基本规律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日和21日,下半年是8日和23日。 ⑥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气”。“节”和“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如:在4月份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二十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8个节气;反映气候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十四节气传统历法的关键和核心。 ⑦二十四节气是中华祖先馈赠给每一位子孙后代珍贵礼物,拥抱它,就是拥抱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与智慧命运。 1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2分) A.古人用圭和表测量土地的长度,从而推算出二十四节气的长短。 B.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的观星台,是历史上最早记录节气变化的天文台。 C.春分和秋分,其实就是把春季和秋季平分的那几天。 D.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四季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天气现象和物候现象。 17.下科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二十四节气及其含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十四节气及其含义 篇一: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原产生于黄河流域一带,它具体地反映了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和气候关系。但由于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农时季节,便于人们分段掌握农事活动,便在全国各地流传开了。各地农民在应用二十四节气的过程中,结合本地地区气候情况来安排农事,充实和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使二十四节气在各个地区都得到了因地制宜灵活地应用。 一、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这个节气,表示着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天气将逐渐回暖,广阔的大地将呈现一片万象更新的景象,也标明一年的农事活动的开始。俗话说:“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二、雨水: 雨水这个节气,表示气候逐渐回暖,雨量开始增多,结

束了冬天少雨的现象。 三、惊蛰: 惊蛰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春雷也开始轰鸣,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开始出土活动,过冬的虫卵也快要孵化了。 四、春分: 这个节气,表示春季日夜千分的意思。在春分这一天,全球各地昼夜都各为十二小时。此后,白天逐渐增长,夜间逐渐缩短。 五、清明: 清明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本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六、谷雨: 谷雨这个节气,表示降雨量逐渐增多,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所谓“雨生百谷”就是这个意思。 七、立夏: 立夏这个节气,表示风和日丽的春天已经过去,夏季开始,炎热的大气即将来临,农事活动已进入夏季繁忙季节了。 八、小满: 小满这个节气,表示农作物欣欣向荣,长得丰满可爱。由于暴雨已开始,江河易满。 九、芒种:

“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芒种这个节气,北方表示收割麦类作物和播种稻谷。有人把芒种说忙种,由于这时候是耕种最忙的季节,意思也是可相通的。 十、夏至: 夏至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天到来了。夏至这一天,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这个时期日长夜短。 十一、小暑: 小暑这个节气,表示已进入暑天,炎热逼人。 十二、大暑: 大暑这个节气,表示夏季最炎热的署天来临了。 十三、立秋: 立秋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 十四、处暑: “处”是终止的意思。处署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暑天已过去,天气渐渐转凉。 十五、白露: 白露这个节气,表示天气更凉,空气中的水汽,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十六、秋分:秋分这个节气,同春分一样,表示秋季日夜平分的意思。在秋分这一天,全球各地昼夜都各为十二小时。此后,黑夜逐渐增长,白天逐渐缩短。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及来源

24个节气的命名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极致。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 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最诗意的解读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最诗意的解读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最诗意的解读 题记:去年,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我们东方人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的意思你都清楚吗,立春 柳枝条条探芽苞,轻风吹拂催嫩草。 田野欲出泥土香,今年播种春苗秧。 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 草木萌动花盛开,春耕闲田有人来。 大地氤氲天生水,淅沥滋润贵如油。 雨水时节,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 春雷隆隆万物长,黄鹂鸣柳垒高仓。 一片园地桃色红,布谷声声茂绿浓。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春分 ————————————————————————————————————————————————————— 晴播耕种育苗秧,麦苗青青菜花香。

仲季花开春分日,莺喧草长农村忙。 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寻游踏青大地春,插枝辟邪柳絮轻。 中华民间祭祀日,介子传统亦寒食。 清明时节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 细雨淅淅谷物生,野外翠绿时节长。 东村花下等仙子,仙子原来是春娘。 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 斗指东山埂田下,此时秧苗已长大。 藤蔓牵挂胖青瓜,不用王婆大家夸。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 小满 丰年季节四月中,禾苗成熟各不同。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体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 立春:2月4日-5日, 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 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谷雨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原产生于黄河流域一带,它具体地反映了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和气候 关系。但由于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农时季节,便于人们分段掌握农事活动,便在全国各 地流传开了。各地农民在应用二十四节气的过程中,结合本地地区气候情况来安排农事,充实和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使二十四节气在各个地区都得到了因地制宜灵 活地应用。 一、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这个节气,表示着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天气将逐渐回暖,广阔的大地将呈现一片万象更新的景象,也标明一年的农事活动的开始。俗话说:“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二、雨水: 雨水这个节气,表示气候逐渐回暖,雨量开始增多,结束了冬天少雨的现象。 三、惊蛰: 惊蛰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春雷也开始轰鸣,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 虫和小动物开始出土活动,过冬的虫卵也快要孵化了。 四、春分: 这个节气,表示春季日夜千分的意思。在春分这一天,全球各地昼夜都各为十二小时。此后,白天逐渐增长,夜间逐渐缩短。 五、清明: 清明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本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六、谷雨: 谷雨这个节气,表示降雨量逐渐增多,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所谓“雨生百谷”就是这个 意思。 七、立夏: 立夏这个节气,表示风和日丽的春天已经过去,夏季开始,炎热的大气即将来临,农 事活动已进入夏季繁忙季节了。 八、小满: 小满这个节气,表示农作物欣欣向荣,长得丰满可爱。由于暴雨已开始,江河易满。九、芒种: “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芒种这个节气,北方表示收割麦类作物和播种稻谷。有人 把芒种说忙种,由于这时候是耕种最忙的季节,意思也是可相通的。 十、夏至: 夏至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天到来了。夏至这一天,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这个时 期日长夜短。 十一、小暑: 小暑这个节气,表示已进入暑天,炎热逼人。

相关文档